余辉
-
在《增广贤文》中多的是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
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水太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知者减半,省者全无。
在家由父,出家从夫。
痴人畏妇,贤女敬夫。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堂终不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会说说都是,不会说无礼。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
求财恨不得,财多害自己。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死。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
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墙有逢,壁有耳。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贼是小人,知过君子。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晴天不肯去,只待雨淋头。
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看看又是白头翁。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路逢险处难回避,事到头来不自由。
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人贫不语,水平不流。
一家有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惜花须检点,爱月不梳头。
大抵选他肌骨好,不擦红粉也风流。
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为仇。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休别有鱼处,莫恋浅滩头。
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来寻死路。
生不论魂,死不认尸。
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草不肥。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得宠思辱,安居虑危。
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
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但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见事莫说,问事不知。
闲事休管,无事早归。
假缎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
善事可作,恶事莫为。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龙生龙子,虎生豹儿。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风凰池。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数家之口,可以无饥矣。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时来风送腾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官清书吏瘦,神灵庙祝肥。
息却雷霆之怒,罢却虎狼之威。
饶人算人之本,输人算人之机。
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路逢侠客须呈剑,不是才人莫献诗。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莫饮卯时酒,昏昏醉到酉。
莫骂酉时妻,一夜受孤凄。
种麻得麻,种豆得豆。
天眼恢恢,疏而不漏。
见官莫向前,做客莫在后。
宁添一斗,莫添一口。
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一日夫妻,百世姻缘。
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
伤人一语,利如刀割。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将相胸前堪走马,公候肚里好撑船。
富人思来年,穷人思眼前。
世上若要人情好,赊去物件莫取钱。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
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老。
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日子不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人道好,千人传实。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年年防饥,夜夜防盗。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
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
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从他酒价高。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须用恶人磨。
会使不在家豪富,风流不用着衣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为善最乐,为恶难逃。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你急他未急,人闲心不闲。
隐恶扬善,执其两端。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既坠釜甑,反顾无益。
翻覆之水,收之实难。
人生知足何时足,人老偷闲且是闲。
但有绿杨堪系马,处处有路透长安。
见者易,学者难。
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难。
道路各别,养家一般。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
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
信了肚,卖了屋。
他人观花,不涉你目。
他人碌碌,不涉你足。
谁人不爱子孙贤,谁人不爱千钟粟。
莫把真心空计较,五行不是这题目。
与人不和,劝人养鹅。
与人不睦,劝人架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河狭水急,人急计生。
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
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
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
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
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
惺惺常不足,懵懵作公卿。
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
兄弟相害,不如自生。
合理可作,小利莫争。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欺老莫欺小,欺人心不明。
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满谢苍天。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
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相论逞英雄,家计渐渐退。
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
一人有庆,兆民咸赖。
人老心未老,人穷志莫穷。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屋漏更遭连年雨,行船又遇打头风。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
礼义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
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
君子安平,达人知命。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夫妻相合好,琴瑟与笙簧。
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
善必寿老,恶必早亡。
爽口食多偏作药,快心事过恐生殃。
富贵定要安本分,贫穷不必枉思量。
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
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
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
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木香。
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
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
人贫志短,马瘦毛长。
自家心里急,他人未知忙。
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
触来莫与说,事过心清凉。
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清清之水,为土所防。
济济之士,为酒所伤。
蒿草之下,或有兰香。
茅茨之屋,或有侯王。
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卿。
醉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万事皆已定,浮生空白茫。
千里送毫毛,礼轻仁义重。
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世事明如镜,前程暗似漆。
光阴黄金难买,一世如驹过隙。
良田万倾,日食一升。
大厦千间,夜眠八尺。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一字入公门,九牛拖不出。
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
家中无才子,官从何处来。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
急行慢行,前程只有多少路。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
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天眼恢恢,报应甚速。
圣贤言语,神钦鬼伏。
人各有心,心各有见。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见。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
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不消。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
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苗从地发,树向枝分。
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
官有正条,民有和约。
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幸生太平无事日,恐逢年老不多时。
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池塘积水须防旱,田地勤耕足养家。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无愁月影斜。
奉劝君子,各宜守己。
只此程式,万无一失
人类地板流精华
-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tt白
-
谏之双美,毁之两伤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半句是什么?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半句是“忠言逆耳利于行”增广贤文-上集(节选)作者:佚名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遇打头风。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记得少年骑竹马,转眼又是白头翁。礼义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赌博。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有福者昌,无福者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夫妻相和好,琴瑟与笙簧。红粉易妆娇态女,无钱难作好儿郎。有子之人贫不久,无儿无女富不长。善必寿老,恶必早亡。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过恐遭殃。富贵定要依本分,贫穷不必再思量。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木香。平生只会说人短,何不回头把己量?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自家心里急,他人未知忙。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触来莫与竞,事过心清凉。秋来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参考资料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guwen/bookv_5483.aspx2023-07-12 00:27:411
良药苦口利于病下一句?
原文就是: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说有病就要吃药,而吃药就不能怕苦。苦味虽不受人欢迎,只要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就不能拒绝它;"忠言逆耳利于行",是指正确的批评、建议、意见对个人品德的修养、国家事业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有些话虽然说得刺耳,有些批评可能火辣辣地烧心,但只要是中肯有益的,也不应该挑剔提意见者的话是否顺耳、方法是否得体。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的意见。强调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二者说出的从治病到治身,从治身到治国的道理,是非常正确的,并且通过前后语言上的对比和哲理上的互补把主题表达得一清二楚。2023-07-12 00:27:541
良药苦口利于病,下一句是什么?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贤文是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中文名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外文名Good medicine is bitter in the mouth but beneficial to the disease;while good advice goes against the ear but helps to act.拼音liáng,yào,kǔ,kǒu,lì,yú,bìng,zhōng,yán,nì,ěr,lì,yú,xíng出处《史记·留侯世家》释义忠实劝告是不喜欢的但对行动有益2023-07-12 00:28:091
良药苦口利于病,下一句是什么?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史记·留侯世家》[1] 《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药虽然是苦的,但是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忠实的劝告往往都是不喜欢听的,但是却对行动有好处. 第一种的意思是,好药虽然很苦,让人难以吞咽,但却能让病痊愈,忠诚的话虽然有点让人听了不舒服,但却能帮助人们的一言一行.现在常用来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第二种的意思是,好药大多是苦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自身的缺点.这句话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因为一个人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及时改正就无大碍,可怕的是讳疾忌医,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从而由小错到大错,由大错到不可救药,苦口的药虽然很难让人吞咽,但却有利于自己痊愈,逆耳的话虽然有点伤人,但却能帮助我们的一言一行,使我们更快进 步,起到激励作用.2023-07-12 00:28:192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什么 忠言逆耳利于行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一个人活在世上,能够得到智者的批评是一件幸事。要知道,批评一个人是需要很大勇气,冒很大风险的。谁都知道“多栽花,少栽刺”的道理。一般而言,人们都喜欢听好话,而不愿意听批评意见,有些人还会错误地对待批评,甚至把批评意见的人当成仇人。还需指出的是,智者只对值得批评的人提出意见,而对不值得批评的人根本不会去说他,懒得冒被人仇视的风险。2023-07-12 00:28:251
良药苦口利于病下一句是什么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出处
1、“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忠言逆耳利于行。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是: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忠实劝告是不喜欢的但对行动有益;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3、出处: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史记·留侯世家》。2023-07-12 00:28:381
有一家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老哥,第一句打错了2023-07-12 00:28:478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说说(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
您好,现在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说说,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您好,现在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说说,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意思是,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诚的话虽不顺耳却对端正行为有帮助.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好药大多是苦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话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一个人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及时改正就无大碍,可怕的是讳疾忌医,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从而由小错到大错,由大错到不可救药.。2023-07-12 00:29:091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哪里?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孔子家语·六本》。【原文】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①而昌,桀纣以唯唯②而亡。君无争③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注释】①谔谔:直言进谏的样子。②唯唯:恭敬顺从的应答声。③争:通“诤”,直言劝谏。【译文】孔子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商汤和周武王因为能听取进谏的直言而使国家昌盛,夏桀和商纣因为只听随声附和的话而国破身亡。国君没有直言敢谏的大臣,父亲没有直言敢谏的儿子,兄长没有直言敢劝的弟弟,士人没有直言敢劝的朋友,要想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国君有失误,臣子来补救;父亲有失误,儿子来补救;哥哥有失误,弟弟来补救;自己有失误,朋友来补救。"这样,国家就没有灭亡的危险,家庭就没有悖逆的坏事,父子兄弟之间不会失和,朋友也不会断绝来往。”2023-07-12 00:29:331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下一句
《古今贤文》真理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看事实,少听虚言。满招损,谦受益。知过必改,闻过则喜。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从善如流,疾恶如仇。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2023-07-12 00:29:411
忠言逆耳利于行上一句良药苦口利于病?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1,你对了啊,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语见《孔子家语》。这句贤文是说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2,良药苦口利于病,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好的药虽然苦却对治病很有用,有用的语言虽然听起来不舒服却对行动有帮助。 告诉我们要正确面对批评。 不知道对不对,反正我们老师是这样讲的~~(^_^),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解释:良药苦口利于病当然是说药虽然苦可是可以治好疾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当然是说好话虽然总说,也觉得麻烦可是有利于自己做事处事.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0,良药苦口利于病,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意思是:好的药虽然吃到嘴里是苦的,但却利于治疗疾病;忠恳的话不好听,但对你的行动却有帮助.,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说的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语见《孔子家语》。意思是,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诚的话虽不顺耳却对端正行为有帮助。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意思大概就是你的好朋友或着别人对你所说的话你根本听不进去,但是他们说的确是实话,真正的好朋友就会这样做,因为他希望你好,不像其他人为了达到目的说一些好听的话来巴结你,把坏的说成好的...,0,良药苦口利于病,0,2023-07-12 00:29:481
"良药苦口利于病"下一句是什么?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好药虽然是苦的,但是只有苦才能治病.忠实的劝告往往都是不顺听的,但是却对我们的行动有好处.2023-07-12 00:29:552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哪里?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语见《孔子家语》。2023-07-12 00:30:064
良药苦口利于病,出自哪首诗?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最早出自《增广贤文》 <增广资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与其说是一句成语,不如说这是一句俗语或民谚更合适一些。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这句话最早也就是清朝或者民国时代才流传起来的,因为它很浅白。万没想到的是,最晚在秦朝末年,这句话就已经在社会上流传了。此语最早见于《史记·留侯世家》,沛公刘邦十万义军攻破峣关,在蓝田大败秦朝关中守军,领先天下义军,顺利进入咸阳。进入秦朝的咸阳宫后,沛公刘邦被宫中的美色珍玩吸引,忘乎所以,准备留在秦宫里玩个尽兴不出来了。他的连襟兄弟樊哙劝他他也听不进去。这个时候,张良入宫直谏,很严厉地数落了刘邦一顿,说明了他这样做的错误,并且说了这么一句:“毒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沛公听樊哙言。”沛公这才依依不舍离了秦宫,宣布军队开出城市,到咸阳郊外的霸上乖乖驻扎,不许扰民。这大概就是这句名言目前能见到的最早出处了。原句中的“毒药”,不是指有毒的药,“毒”是“毒口”的意思,也就是味道很不好。2023-07-12 00:30:371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诗
醒世胡秉言忠言难劝该死鬼,良药难医命绝人。作恶再来行善事,瞒人无法瞒住神。2023-07-12 00:30:472
忠言逆耳利于行,上一句是什么?
良药苦口利于病2023-07-12 00:31:3913
“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下一句是?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2023-07-12 00:32:054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全诗是什么?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这两句话不是出自于诗,而是出自《孔子家语·六本》,原文为: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翻译:孔子说:良药虽然苦但是对疾病的康复是有利的,忠言虽然很刺耳,但是对于以后的德行操守是有好处的。商汤因为敢于面对直言忠臣而长生起来,夏桀因为阿谀奉承而失掉了天下。要是国君没有敢于直谏的大臣,父亲没有敢于争辩的儿子,兄长没有能和他争论的弟兄,普通人没有敢于挑刺的朋友的话,看起来像是没有任何过错,实则就是有错的。所以我说:国君的错,大臣能够直谏;父亲的错,儿子可以争辩,兄长的错,弟弟要纠正,自己的错,朋友会给你挑刺。这样的话国家就没有亡国之兆,家里就没有分裂的厄运,父子兄弟就没有大的过失,自己也不会没有朋友。孔子介绍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孔子家语2023-07-12 00:32:251
“良药苦口利于病”下一句是什么?
忠言逆耳利于行2023-07-12 00:32:429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后一句
忠言逆耳利于行。根据查询《苦斋记》全文内容可知,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苦斋记》,作者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2023-07-12 00:32:571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全诗是什么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出处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不是诗,而是出自《孔子家语·六本》。2、《孔子家语·六本》:沛公刘邦十万义军攻破峣关,在蓝田大败秦朝关中守军,领先天下义军,顺利地进入咸阳。进入秦朝的咸阳宫后,沛公刘邦被宫中的美色珍玩吸引,忘乎所以,准备留在秦宫里玩个尽兴不出来了。他的连襟兄弟樊哙劝他他也听不进去。这个时候,张良入宫直谏,很严厉地数落了刘邦一顿,说明了他这样做的错误,并且说了这么一句:“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请沛公听樊哙言。”沛公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秦宫,宣布军队开出城市,到咸阳郊外的霸上乖乖驻扎,不许扰民。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贤文是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2023-07-12 00:33:501
苦口良药利于病的下一句是什么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最早出自《史记·留侯世家》, 而《孔子家语·六本》却是反过来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2023-07-12 00:34:551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是对联还是格言?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格言。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留侯世家》。意思是:好药虽然是苦的,但是只有苦才能治病,忠实的劝告往往都是不顺听的,但是却对我们的行动有好处。节选原文: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译文:沛公进入秦宫,那里的宫室、帐幕、狗马、贵重的宝物、美女数以千计,沛公的意图是想留下住在宫里。樊哙劝谏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张良说:“秦朝正因暴虐无道,所以沛公才能够来到这里。替天下铲除凶残的暴政,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桀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能够听进樊哙的意见。”沛公这才回车驻在霸上。扩展资料典故1、春秋时期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时,官员和百姓都来庆贺,说的全是吉祥话。不料,有个老伯身穿孝衣,头戴白帽,前来吊唁,令人倍感惊愕。孙叔敖问其故,老人答道:“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闻听此言,不禁大为悚惧,遂谦恭地再三请教。老人谆谆告诫道:“位益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益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觉得老人说得非常有道理,表示自己一定会谨记在心。孙叔敖在位期间,楚国国力达到鼎盛,终成一代名相。2、春秋时代,赵简子的家臣周舍,矢志对主人直言谏诤,每天拿着笔墨和简牍,紧随简子之后,记录其过失。日有所记,月见其效,年末回首,大有裨益。当周舍去世后,简子三年不闻己过。简子痛惜地说:“自从周舍死后,再也没人指出我的缺点过失。我担心,长此以往,国运堪忧啊。”3、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4、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夸耀自己的本领。”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是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2023-07-12 00:35:031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甜言蜜语须防备,诚心拜化保太平?
意思是让你在恋爱期间,需要提防一些男的甜言蜜语。2023-07-12 00:35:103
有意栽花花不发的下一句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
通俗都是这么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2023-07-12 00:35:191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什么?
应该买点什么2023-07-12 00:35:464
良药苦口利于病后面一句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史记·留侯世家》沛公刘邦十万义军攻破_关,在蓝田大败秦朝关中守军,领先天下义军,顺利进入咸阳。进入秦朝的咸阳宫后,沛公刘邦被宫中的美色珍玩吸引,忘乎所以,准备留在秦宫里玩个尽兴不出来了。出处他的连襟兄弟樊哙劝他他也听不进去。这个时候,张良入宫直谏,很严厉地数落了刘邦一顿,说明了他这样做的错误,并且说了这么一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沛公听樊哙言。”沛公这才依依不舍离了秦宫,宣布军队开出城市,到咸阳郊外的霸上乖乖驻扎,不许扰民。《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药虽然是苦的,但是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忠实的劝告往往都是不喜欢听的,但是却对行动有好处。2023-07-12 00:36:201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什么?
忠言逆耳利于行2023-07-12 00:36:364
良药苦口利于病 下一句是什么?
一口喝了吧!2023-07-12 00:36:577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后一句是啥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后一句是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史记·留侯世家》,沛公刘邦十万义军攻破峣关,在蓝田大败秦朝关中守军,领先天下义军,顺利地进入咸阳。进入秦朝的咸阳宫后,沛公刘邦被宫中的美色珍玩吸引,忘乎所以,准备留在秦宫里玩个尽兴不出来了。他的连襟兄弟樊哙劝他他也听不进去。这个时候,张良入宫直谏,很严厉地数落了刘邦一顿,说明了他这样做的错误,并且说了这么一句:“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请沛公听樊哙言。”沛公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秦宫,宣布军队开出城市,到咸阳郊外的霸上乖乖驻扎,不许扰民。2023-07-12 00:37:131
谚语“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语见《孔子家语》。这句贤文是说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2023-07-12 00:37:222
良药苦口利于病下一句是什么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2023-07-12 00:37:4115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什么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忠实劝告是不喜欢的但对行动有益,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出处: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史记·留侯世家》。社会意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说有病就要吃药,而吃药就不能怕苦。苦味虽不受人欢迎,只要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就不能拒绝它。“忠言逆耳利于行”是指正确的批评、建议、意见对个人品德的修养、国家事业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2023-07-12 00:38:112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什么
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史记.留侯世家》2023-07-12 00:38:343
良药苦口利于病,下一句是什么?
忠言逆耳利于行2023-07-12 00:38:4515
谚语:良药苦口,利于病、下一句?
忠言逆耳利于行2023-07-12 00:39:185
谚语“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什么?
谚语“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忠言逆耳利于行”。2023-07-12 00:39:501
良药苦口利于病下一句是什么?,良药苦口利于病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1.“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忠言逆耳利于行。 2.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是: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忠实劝告是不喜欢的但对行动有益;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3. 出处: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史记·留侯世家》。2023-07-12 00:39:581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什么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 意思是,苦口的药虽然很很难让人吞咽,但却有利于自己痊愈,逆耳的话虽有点伤人,但却能帮助我们的一言一行。现在常用来形容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好药大多是苦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自身的缺点。这句话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因为一个人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及时改正就无大碍,可怕的是讳疾忌医,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从而由小错到大错,由大错到不可救药。 出处 《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2023-07-12 00:40:092
苦药良口利于病,下句是什么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语见《孔子家语》。这句贤文是说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故事:沛公刘邦十万义军攻破峣关,在蓝田大败秦朝关中守军,领先天下义军,顺利进入咸阳。进入秦朝的咸阳宫后,沛公刘邦被宫中的美色珍玩吸引,忘乎所以,准备留在秦宫里玩个尽兴不出来了。他的连襟兄弟樊哙劝他他也听不进去。这个时候,张良入宫直谏,很严厉地数落了刘邦一顿,说明了他这样做的错误,并且说了这么一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沛公听樊哙言。”沛公这才依依不舍离了秦宫,宣布军队开出城市,到咸阳郊外的霸上乖乖驻扎,不许扰民。2023-07-12 00:40:191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什么 忠言逆耳利于行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一个人活在世上,能够得到智者的批评是一件幸事。要知道,批评一个人是需要很大勇气,冒很大风险的。谁都知道“多栽花,少栽刺”的道理。一般而言,人们都喜欢听好话,而不愿意听批评意见,有些人还会错误地对待批评,甚至把批评意见的人当成仇人。还需指出的是,智者只对值得批评的人提出意见,而对不值得批评的人根本不会去说他,懒得冒被人仇视的风险。2023-07-12 00:40:511
良药苦口利于病,下一句是什么?
忠言逆耳利于行,2023-07-12 00:41:071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什么 忠言逆耳利于行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一个人活在世上,能够得到智者的批评是一件幸事。要知道,批评一个人是需要很大勇气,冒很大风险的。谁都知道“多栽花,少栽刺”的道理。一般而言,人们都喜欢听好话,而不愿意听批评意见,有些人还会错误地对待批评,甚至把批评意见的人当成仇人。还需指出的是,智者只对值得批评的人提出意见,而对不值得批评的人根本不会去说他,懒得冒被人仇视的风险。2023-07-12 00:41:131
谚语良药苦口利于病,下一句是什么
忠言逆耳利于行2023-07-12 00:41:253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什么
谢谢了2023-07-12 00:41:596
良药苦口下一句怎么接
忠言逆耳。根据查询得知,良药苦口下一句是忠言逆耳。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好药虽然是苦的,但是有利于治病。忠实的劝告往往都是不喜欢听的,但是却对行动有好处。这句谚语的出处是史记·留侯世家。原文是: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2023-07-12 00:42:161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全文
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就如同苦口的良药,虽然听起虽然听起来难受,实际上对自己行为带有卡裨意。2023-07-12 00:42:397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后一句是啥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史记·留侯世家》沛公刘邦十万义军攻破_关,在蓝田大败秦朝关中守军,领先天下义军,顺利进入咸阳。进入秦朝的咸阳宫后,沛公刘邦被宫中的美色珍玩吸引,忘乎所以,准备留在秦宫里玩个尽兴不出来了。出处他的连襟兄弟樊哙劝他他也听不进去。这个时候,张良入宫直谏,很严厉地数落了刘邦一顿,说明了他这样做的错误,并且说了这么一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沛公听樊哙言。”沛公这才依依不舍离了秦宫,宣布军队开出城市,到咸阳郊外的霸上乖乖驻扎,不许扰民。《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药虽然是苦的,但是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忠实的劝告往往都是不喜欢听的,但是却对行动有好处。2023-07-12 00:43:061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哪里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语见《孔子家语》。2023-07-12 00:43:191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格言吗
是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出自:《增广贤文》 解释:药虽然很苦,但是对病人的病有好处;诚恳的劝告、尖锐的批评虽然听起来让人不舒服,但是有利于听的人改正他们的行为。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全书以韵文的形式排列,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诵。书中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等方方面面。书中一些精辟的格言警句,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其中许多格言至今仍广为流传。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句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警世喻人的格言。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孔子门人所撰的《孔子家语u2022六本》中记载,孔子也曾说过“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2023-07-12 00:4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