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中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具体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

2023-07-12 09:57:31
TAG: 战争
余辉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

平津战役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扩展资料:

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乘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

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华东野战军饶漱石、陈毅、粟裕、谭震林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负责淮海战役,华东、中原军区提供支援。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淮海战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津战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辽沈战役

墨然殇

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

gitcloud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凡尘

预计世界三次大战时间_

谁能预计什么时候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1、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预言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保加利亚的一个已故预言家曾预言2010年的下半年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因全球极度恶化的经济危机所引起的,北半球的生灵将会因受到核弹的攻击而严重摧毁。2、预言第三次世界大战将在2025年到2040年之间爆发的预言家多达56位。《基督教真理报》根据56位预言家的预言,分析得出2032年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最大。3、这是可能会发生的,但是需要时间和条件。目前的一超多强局面会长期的持续下去,这样的稳定局势不会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第三次大战什么时候爆发?1、三次世界大战何时爆发?目前的世界局势是掌握在五个合法拥核国家手上的,也正是目前的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美英法俄中。只要这5个国家不想打仗,这个仗就打不起来。2、预言第三次世界大战将在2025年到2040年之间爆发的预言家多达56位。《基督教真理报》根据56位预言家的预言,分析得出2032年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最大。3、第三次世界大战,其实蓄谋已久,一触即发,作战的双方会是排斥德国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阵营(以下简称斥德达),主要成员国会有---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挪威,新西兰,瑞典,南非,马来西亚,新加坡,瑞士,卢森堡。4、三战不会发生,如果发生就必然是核战争,核战争会毁灭地球。战争是为了利益,如果打一场毁灭地球的战争。地球没有了,利益也不会存在,各国的政治家不会做出引发三战的事情。5、前半部分认同,如果再发生世界大战。那肯定是因为能源,实际上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为了资源二战,说白了利益!但本人并不认为会再发生世界大战,以前,一个朝代昏庸,人们选用武器和战争来解决。6、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二战无论是人员还是经济损伤的后果都是触目惊心的。三战什么时候爆发?1、三战可能发生的时间是在2029年到2032年之间。并表示,未来如果出现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将会大大改变人们看待地球的方式。无独有偶,就连俄罗斯的外交部长也表示过,核战争的风险确实存在,其危险性不可低估。2、官渡之战爆发于建安五年(200),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208),而夷陵之战则迟至黄初三年(222)。三战爆发的政治背景不同。3、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三国时代的彻底结束。由此,对于东吴来说,尽管在三国三大战役中两战两胜,但是,之后的结果依然是魏蜀吴三分天下,在蜀汉灭亡后,东吴最终被西晋消灭。4、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_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三次世界大战分别时间是什么时候1、时间:在1939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交战双方:二战的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组成的法西斯国家轴心国集团。2、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CentralPowers)和协约国(EntentePowers)之间的战斗。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是由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4、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是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是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一二三次世界大战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英语:WorldWarI、WWI、GreatWar)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发生在欧洲、然而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被卷入这场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时间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时间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是由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1914年7月2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1939年9月1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世界大战一战时间是1914年8月——1918年11月;二战的时间是1939年9月——1945年9月。第一次:1914-1919;第二次:1938-1945貌似第三次还没有呢!除非是又有人挑衅。第三次世界大战大约在什么时间段发起?发起人或组织?1、预言第三次世界大战将在2025年到2040年之间爆发的预言家多达56位。《基督教真理报》根据56位预言家的预言,分析得出2032年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最大。2、第三次世界大战,其实蓄谋已久,一触即发,作战的双方会是排斥德国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阵营(以下简称斥德达),主要成员国会有---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挪威,新西兰,瑞典,南非,马来西亚,新加坡,瑞士,卢森堡。3、第三次世界大战(1988年~1990年,苏联方VS美国方)苏联方:苏联、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东德、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4、最多只会对军事设施实行占领和毁灭性的打击,因为现再的战争太贵了...相信在未来20年内不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分析一场战争的到来是很不科学的,在和平年代,大型战争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摩擦引起的。5、最早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理念源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冷战思维。6、最终分成了两个彼此对立的军事同盟─同盟国和轴心国。这次战争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有超过1亿多名军事人员被动员并参与这次军事冲突。
2023-07-11 14:29:041

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一年?谁促成了赤壁之战?

导语: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在这场战役中,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打败了曹操的军队。赤壁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事例之一。那么赤壁之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在主要人物中,刘备、孙权、周瑜、诸葛亮、黄盖谁的贡献最大?往下看,中国离石一一回答这些问题。赤壁之战的作战地图赤壁之战是怎么发生的?于右军在儿子曹操赢了袁绍的官渡之战后,基本统一了北方。为了进一步统一中原,他不得不南下作战。他的南方对手是孙权和刘备。此时,孙权是江东的新主人。刚刚拿下卧龙的刘备知道自己被曹操打败了。刘养精蓄锐,在诸葛亮和周瑜的共谋下,决定在赤壁与曹操的南军会师。历史称这场战斗为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孙刘军在长江一带打垮了曹操的军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这是一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长江流域大规模的渡江战役,标志着中国的军事政治中心不再局限于黄河流域。最后孙连军火败曹军,曹操回北,孙、刘各占荆州一部分。交战双方的军队曹骏:曹操,16万左右联军:孙权、刘备,五万左右。时间:战争日期:208年7月~208年11月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东汉末年,曹操在当时的官渡打败了袁绍,之后又打败了袁绍的三儿子袁、袁谭、袁尚,以及北方少数民族乌桓。黄河以北落入曹操手中,北方只剩下西北马腾。曹操平定北方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了统一全国,调兵南下。当时的江南诸侯主要有荆州的刘表、吴栋的孙权、宜州的刘璋和汉中的张鲁。此时刘备在汝南、新野战败,逃到江夏,在刘表居住。然而,荆州的军事力量不足以抵抗曹操。再加上此时刘表已死,次子刘琮在蔡瑁等投降派的引导下向曹操投降。刘备已经失去了荆州的北部,只好在江夏抵抗。后来刘备派诸葛亮联系吴栋,两家结盟,以长江天险为防,拒曹操于千里之外。曹操虽然强大,但大部分兵力都在冀州、益州,不好意思重用。他自己的部门只有十几万兵马。再加上北方兵马不擅水战,于是孙和刘结盟抗君。谁对赤壁之战贡献最大?据史书记载,周瑜在九江调兵遣将,指挥三万水军打败曹操,所以周瑜应该是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黄盖的风险也是导致曹操水军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功劳应该是其次;三是促成孙权与刘备结盟的诸葛亮。相关建议:长平之战:秦、赵军事实力对比。井陉之战是怎么发生的?井陉战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隋、陈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隋朝灭陈战争背景解读
2023-07-11 14:29:101

关于平金的战斗时间

平津战役前后平金战役,通称台省平金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也正是这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军全面胜利的格局。平金战役从1948年11月29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总共耗时64天。这场战役严重削弱了国军的精锐部队力量,从此解放军的胜利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平金战役图片至于平金战役的时间,有学者认为是从1948年12月6日开始,到1949年1月底结束,用了56天。但是,前一种说法被更多的受众所接受。在三大战役中,这一仗起步最晚但取得全面胜利,为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对平津战役的胜利起到了不可避免的推动作用。正是这三次大规模的胜利,使国民党逐渐失去了所控制的地区,约有52万人被解放军消灭或整编。整个华北基本解放,武器装备的优势并没有给国军带来最后的胜利。总的来说,平金战役从1948年11月底开始,到1949年1月底结束。那是华北二、三兵团和东北野战军联合发起的战役,一百多万人。1948年11月23日起,刚刚结束辽沈战役的东北野战军提前完成整修,悄然入关,入关后与华北第二、第三兵团联合发起平津战役。1949年1月,傅步成功完成运动,北平解放。平金战役简介平金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中国的最后一场战争。从平金战役的简介中我们可以知道,这场战争从1948年12月5日结束到1949年1月31日,历时64天。平金战役图片根据平金战役的简介,它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部署在平津,这是辽沈战争结束,淮海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刻。在、等人的指挥下,开始向以平津为中心的国民党军发起进攻,以3万人的伤亡为代价,以最快的速度击溃了国民党军,最终取得了胜利。1949年1月的最后一天,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并驻扎军队。北平正式宣告解放,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这场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包围军队领导的部队,完成后再切断道路。第二阶段是人民解放军根据的指示,逐步消灭傅被围军;第三阶段,傅率部接受改编,最终北平彻底解放。平津战役简介是人们了解国共内战如何取得胜利的重要资料。从中可以知道,战役不仅解放了包括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部分地区,而且保护了古都文物。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主动进攻战役,也是国共内战的最后一战。这次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五十二万余人,人民解放军伤亡三万余人。国民党统治动摇瓦解,解放战争顺利结束。经过这一仗,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的胜利基本确定。平金战役被揭露了。平金战役经历了三个阶段,人民解放军采取了“瓮中捉鳖”的方式,消灭了全部国民党军队。让我们介绍一下平金战役的过程。傅剧照在平金战役后的第一阶段,人民解放军平津战役纪念馆雕塑平金战役的第二阶段是各个歼灭被围之敌。人民解放军采取先打两头,后打中间的做法,消灭了富所有装备精良的精锐部队。人民解放军在张家口歼敌后,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天津为重点,部署兵力34万人,采取先分割后围歼的战略计划。经过29个小时的激战,歼灭敌军13万余人,解放了天津。至此,平金战役的战争进程差不多结束了。平津战役旧地图在平金战役的最后阶段,双方很少进行火炮战。为了保护北平这座文化古城免受炮火的破坏,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谈判的建议,同时也做好了强攻的准备。经过多次谈判,傅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有关条件,驻北平的国民党军队也接受改编,北平解放了。这就是平津战役的过程,平津的和平解放对中国的军事和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保护了这座古城,而且加强了共产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2023-07-11 14:29:171

三国历史 有没有富池口的战役?有的话 死了哪些将军?

还真没i听说过这个战役。。
2023-07-11 14:29:287

陈赫婚纱照三国三大战役为何后两次发生在荆州

为什么三国演义中的三大战役在荆州发生了两次下面的文字材料是校易搜为大家收集并出版的,让我们来看一看!三国的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这三大战役不仅耗时长,而且对三国的发展趋势影响很大。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最后两次战斗发生在荆州地区?除了这两大战役外,三国时期荆州还继续着中小规模的战斗。可以说,从三国初刘表开始到蜀汉灭亡,这里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很长时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后,开始向荆州的刘表派兵。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率全州投降。曹操在荆州安置投降人员后,率领大军继续南下,目标直指孙权所在的东吴。那时,刘备被打败了,益州的刘章派人去接受曹操的征召,并派士兵帮助曹操作战。可以说,曹操只剩下一个强大的敌人——孙权。换句话说,只要孙权被征服,江东被收复,曹操基本上完成了国家统一。收复江东的目标难实现吗?曹操本来想渡河,但他缺少的是水军。然而,布列塔尼投降后,他得到了荆州水军,这相当于填补了这个短板。但是,曹操也有缺点。用周瑜的话说,政治上不如孙权,军事上有四个问题。也就是说,在政治上,虽然曹操是汉朝的宰相,但是很多人仍然认为他是篡汉的汉奸,孙权依靠他父亲和兄弟的余威,能够统治江东很多年。在军事上,即使曹操内部团结,也只能是速战速决,不可能与江东长期抗衡,以胜或败水军;而且,北方不是很太平,西北的马超和韩遂成了曹操的后患;曹骏的优势在于步兵和骑兵。现在他们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优势,想驾驶一艘军舰去对抗东吴,这对他们是不利的;现在,天气已经冷了,战马缺少饲料。北方的士兵来到江南水乡,他们对这里的水土不服,一定会生病的。这四样东西都是禁忌,曹操如果冒险,必然会失败。在周瑜的分析下,东吴统一了思想,决定与曹操作战。在鲁肃和诸葛亮的劝说下,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同曹作战。此外,曹操的士兵真的感染了瘟疫。最后,孙刘胜和曹操联合率军返回北方。这场战争的中心战役被称为赤壁之战。然而,虽然曹操失败了,他没有得到什么,但把樊城纳入自己的口袋。后来,关羽发起了襄樊战役,抗击曹操的大将曹仁。曹操回到北方后,周瑜和留在江陵的曹仁并肩作战,最终收复了江陵。刘备趁机拿下了江南的武陵、长沙、贵阳和零陵等县。这样,襄樊、樊以南地区就归孙权、刘备所有。例如,刘备是荆州刺史,负责治安,周瑜是南郡太守,南郡在江陵,现属湖北省荆州市管辖。三国演义注引江表传记载:周瑜是南郡太守,分为南岸准备。也就是说,这种情况。在赤壁战争中,刘备受益最大。他不仅没有被曹操消灭,还被孙权推荐为荆州刺史。他既有领土,又扩充了军队。曹操是失败者,得不到多少好处,但曹操也失去了一些东西。他失去的是士兵的损失,他得到的是樊城,南方的边境。赤壁战争是东吴的胜利,但也是东吴受的伤最重。不仅损失了很多士兵,而且周瑜不久就死了,因为他在夺取荆州时受了伤。赤壁战争后,荆州地区暂时平静了一段时间。曹操不得不在西北对付马超和韩遂;刘备想在战后安抚荆州地区;孙权则需要休息,所以他请鲁肃训练他的军队。但是,这种局面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因为荆州是争夺天下的必经之地,三国不可能长期共存。因此,建安二十年,孙权以刘备获利为由,要求刘备回到荆州。刘备借口要等凉州,推辞了。结果,两个家族开战,孙权夺回长沙,零陵和贵阳,刘备赢得了公安和益阳。今年,曹操攻打汉中,威胁刘备的益州。刘备听说后,不得不和孙权讲和。这样,荆州的江夏、长沙、桂阳归孙权的吴栋所有,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所有。荆州是刘备可以暂时停留的地方,因为他有险峻的蜀道作为屏障,但他不能失去汉中。没有它,成都就没有保障。因此,刘备必须与孙权讲和才能夺取汉中。孙权不能输,最后输的是他。如果他失败了,东吴将没有危险的堡垒,国家将立即处于危险之中。却说孙权东至合淝,败于曹操,西至刘备,不得不和。曹也不会迷路。许都打开门户,成为荆州失主直接攻击的目标。这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动力。如前所述,关羽在襄樊的战斗不仅威胁到曹操,还威胁到东吴。因此,当关羽淹了第七军,夺得禁军,斩了庞德,中原震动,曹操甚至考虑迁都以避锋芒。毕竟曹操本人勇猛,才华横溢,又有许多智谋过人。有些人看到了问题的关键,荆州对东吴更重要!司马懿、蒋济都看出了这一点,说:于禁等人之所以战败,是因为洪水,而不是因为进攻和战争的失败,也没有对国家计划造成很大的破坏。刘备和孙权从外表上看是近亲,但实际上他们相距甚远。关羽成功了,所以孙权不甘心。你可以派人去劝孙权,要他威胁关羽的后方,答应孙权封江南,樊城之围自然就解除了。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事情果然被他们盯上了,孙权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要求为朝廷效力并讨伐关羽。同时,请不要透露消息。曹操答应了孙权的要求,但同时又听了董昭的建议,把消息泄露了出去。樊城曹仁坚守,黄旭赶来接应,破了围。孙权在后方攻打江陵,关羽失败而死。关羽很粗心。他以为孙权不敢打仗。东吴的将军梦露因病缺席。取而代之的鲁迅年轻而谦逊,东吴不愿出兵。我没想到的是我的下属会背叛。这就是无心失荆州。大意是刘备和诸葛亮、关羽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他们两人都没有行动和配合的建议。司马懿等人为什么说孙刘二家是分离的?是荆州对东吴太重要了!虽然这不是他们的脚跟,他们的心脏,但这是他们的脖子,失去了荆州,是让人窒息的命根子。因此,无论是什么协议,都不如生命重要,这是孙权干攻击关羽的根源。荆州失守后,刘备仍然是汉中王,第二年登基。第二年,刘备不顾部下的反对,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在东方征服了吴。这导致了蜀与吴之间的夷陵之战。如果刘备是一个既富有又安全的皇帝,荆州就会丢失。西南的云贵和西北的凉州还有大片土地等着他去探索。但问题是刘备是汉朝的皇族后裔,是当代的英雄。他要的是汉虎,没有荆州他回不了中原。就像后来的诸葛亮一样,他在北方发奋图强,但效果很好。为什么?那是不利于双方进攻的地方,除非双方实力悬殊。荆州是一个不同的地方。就像鲁迅说的彝陵,易得易失,即攻之有益而不可久延。吴栋人非常了解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总是先巧妙地处理它,等到他们看到机会,然后再施以致命的一击。赤壁战曹操,江陵攻关羽,皆如此。有了这两次经历,鲁迅在夷陵战争中也采用了这一策略。首先,它失去了阵地,一个接一个地进行抵抗。当它到达某个地方时,它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到了坚持的时候,鲁迅甚至忽略了孙欢,一个男性。正因为如此,刘备的进攻精神受挫后,鲁迅用火焚烧了刘备的40多个营寨,刘备完全撤出了荆州。虽然蜀汉已经从荆州地区撤出,但这里没有和平。魏、吴两家都不敢懈怠。在蜀汉灭亡之前,这里仍不时有战斗。荆州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战斗?因为他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对东吴来说,荆州就是它的脖子。有了它,你可以张开嘴咬人。如果你失去了它,那就等于让人们掐脖子。时间长了,就等于灭绝;对曹魏来说,荆州就是胸。有了它,你就可以把吴和舒拥入怀中。如果你失去了它,也许并不重要,但是它离你的心太近了,如果你刺伤了它,你可能会失去生命;荆州也是蜀汉王国的一部分。如果你有,你可以有力地挥动你的手臂。而失去它,从现在开始只能是拳头打人。这里是三国时期的荆州,是三国的轴心,是三国纠结的地方,也是有用的地方。这就把荆州变成了绞肉机。三国时期,这里聚集了太多的人,太多的将军,甚至著名的将军。因此,荆州在三国时期是一个固定的风车,三国站在三条腿上是风车的叶片。虽然舒就像一把断了叶的扇子,但它仍然制约着这一带的鼎立,因为他的眼睛还在看着这个地方。这是三国三大战役在这一地区发生两次的根本原因。
2023-07-11 14:29:521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内容简介

赤壁之战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战争。
2023-07-11 14:30:0115

三国演义之草船借箭的资料

这么多,我有资料了!!!~~~
2023-07-11 14:30:509

水浒Q传 会试答案

在网上找
2023-07-11 14:31:094

中华共和人民国成立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的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历史的转折点。1949年9月2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宣布人民解放军即将攻占北京、天津等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为国家独立、人民幸福而奋斗。随后,人民解放军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给中国带来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变革。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建立起工业和农业并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推行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整风运动等一系列的社会政策,推动国家逐步走向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经历过哪些历史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土改运动、三大战役、抗美援朝、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这些事件对于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应当继续秉持“改革开放,不断创新”的理念,努力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023-07-11 14:31:151

三大战役的时间顺序是怎样的?

三大战役按照时间的顺序为:辽沈战役第一、淮海战役第二、平津战役第三。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平津战役从1948年12月5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三大战役按照时间的顺序为:辽沈战役第一、淮海战役第二、平津战役第三。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平津战役从1948年12月5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扩展资料: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音队47.2万余人。
2023-07-11 14:31:341

革命历史事件有哪些

这种事情就应该不会改变。在乎过不一定知道你是个很在乎别人还是会很幸福我自己也可以放心你自己想办法给他人
2023-07-11 14:32:126

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一年?谁促成了赤壁之战?

导语: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在这场战役中,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打败了曹操的军队。赤壁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事例之一。那么赤壁之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在主要人物中,刘备、孙权、周瑜、诸葛亮、黄盖谁的贡献最大?往下看,中国离石一一回答这些问题。赤壁之战的作战地图赤壁之战是怎么发生的?于右军在儿子曹操赢了袁绍的官渡之战后,基本统一了北方。为了进一步统一中原,他不得不南下作战。他的南方对手是孙权和刘备。此时,孙权是江东的新主人。刚刚拿下卧龙的刘备知道自己被曹操打败了。刘养精蓄锐,在诸葛亮和周瑜的共谋下,决定在赤壁与曹操的南军会师。历史称这场战斗为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孙刘军在长江一带打垮了曹操的军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这是一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长江流域大规模的渡江战役,标志着中国的军事政治中心不再局限于黄河流域。最后孙连军火败曹军,曹操回北,孙、刘各占荆州一部分。交战双方的军队曹骏:曹操,16万左右联军:孙权、刘备,五万左右。时间:战争日期:208年7月~208年11月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东汉末年,曹操在当时的官渡打败了袁绍,之后又打败了袁绍的三儿子袁、袁谭、袁尚,以及北方少数民族乌桓。黄河以北落入曹操手中,北方只剩下西北马腾。曹操平定北方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了统一全国,调兵南下。当时的江南诸侯主要有荆州的刘表、吴栋的孙权、宜州的刘璋和汉中的张鲁。此时刘备在汝南、新野战败,逃到江夏,在刘表居住。然而,荆州的军事力量不足以抵抗曹操。再加上此时刘表已死,次子刘琮在蔡瑁等投降派的引导下向曹操投降。刘备已经失去了荆州的北部,只好在江夏抵抗。后来刘备派诸葛亮联系吴栋,两家结盟,以长江天险为防,拒曹操于千里之外。曹操虽然强大,但大部分兵力都在冀州、益州,不好意思重用。他自己的部门只有十几万兵马。再加上北方兵马不擅水战,于是孙和刘结盟抗君。谁对赤壁之战贡献最大?据史书记载,周瑜在九江调兵遣将,指挥三万水军打败曹操,所以周瑜应该是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黄盖的风险也是导致曹操水军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功劳应该是其次;三是促成孙权与刘备结盟的诸葛亮。相关建议:长平之战:秦、赵军事实力对比。井陉之战是怎么发生的?井陉战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隋、陈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隋朝灭陈战争背景解读
2023-07-11 14:32:371

关于平金的战斗时间

平津战役前后平金战役,通称台省平金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也正是这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军全面胜利的格局。平金战役从1948年11月29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总共耗时64天。这场战役严重削弱了国军的精锐部队力量,从此解放军的胜利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平金战役图片至于平金战役的时间,有学者认为是从1948年12月6日开始,到1949年1月底结束,用了56天。但是,前一种说法被更多的受众所接受。在三大战役中,这一仗起步最晚但取得全面胜利,为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对平津战役的胜利起到了不可避免的推动作用。正是这三次大规模的胜利,使国民党逐渐失去了所控制的地区,约有52万人被解放军消灭或整编。整个华北基本解放,武器装备的优势并没有给国军带来最后的胜利。总的来说,平金战役从1948年11月底开始,到1949年1月底结束。那是华北二、三兵团和东北野战军联合发起的战役,一百多万人。1948年11月23日起,刚刚结束辽沈战役的东北野战军提前完成整修,悄然入关,入关后与华北第二、第三兵团联合发起平津战役。1949年1月,傅步成功完成运动,北平解放。平金战役简介平金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中国的最后一场战争。从平金战役的简介中我们可以知道,这场战争从1948年12月5日结束到1949年1月31日,历时64天。平金战役图片根据平金战役的简介,它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部署在平津,这是辽沈战争结束,淮海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刻。在、等人的指挥下,开始向以平津为中心的国民党军发起进攻,以3万人的伤亡为代价,以最快的速度击溃了国民党军,最终取得了胜利。1949年1月的最后一天,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并驻扎军队。北平正式宣告解放,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这场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包围军队领导的部队,完成后再切断道路。第二阶段是人民解放军根据的指示,逐步消灭傅被围军;第三阶段,傅率部接受改编,最终北平彻底解放。平津战役简介是人们了解国共内战如何取得胜利的重要资料。从中可以知道,战役不仅解放了包括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部分地区,而且保护了古都文物。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主动进攻战役,也是国共内战的最后一战。这次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五十二万余人,人民解放军伤亡三万余人。国民党统治动摇瓦解,解放战争顺利结束。经过这一仗,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的胜利基本确定。平金战役被揭露了。平金战役经历了三个阶段,人民解放军采取了“瓮中捉鳖”的方式,消灭了全部国民党军队。让我们介绍一下平金战役的过程。傅剧照在平金战役后的第一阶段,人民解放军平津战役纪念馆雕塑平金战役的第二阶段是各个歼灭被围之敌。人民解放军采取先打两头,后打中间的做法,消灭了富所有装备精良的精锐部队。人民解放军在张家口歼敌后,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天津为重点,部署兵力34万人,采取先分割后围歼的战略计划。经过29个小时的激战,歼灭敌军13万余人,解放了天津。至此,平金战役的战争进程差不多结束了。平津战役旧地图在平金战役的最后阶段,双方很少进行火炮战。为了保护北平这座文化古城免受炮火的破坏,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谈判的建议,同时也做好了强攻的准备。经过多次谈判,傅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有关条件,驻北平的国民党军队也接受改编,北平解放了。这就是平津战役的过程,平津的和平解放对中国的军事和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保护了这座古城,而且加强了共产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2023-07-11 14:32:431

1.新闻两则

1 新闻两则课文研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整体把握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像,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像,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列表如下: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中路军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30万 30万西路军九江──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2/3东路军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大部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这篇新闻,气势磅礴。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面报道渡江战役,反映了整个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了恢宏的气度。这篇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二、问题研究1.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六要素也不难。只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留意这六点,一点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举例来说,读到“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心里悬着六个问题,就会注意:人物?中路军30万人。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地点?安庆、芜湖线。原因?要渡江。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一般新闻作品的各种要素不像这样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读别的叙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节内容了。这篇新闻,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就要分别把握各种要素。2.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这篇新闻的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就可以悟出全文一气呵成的道理。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3.语言探究:作者谴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准确,首先是用词准确。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准确。又如,东面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一个词往往还有程度的差别,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而汤恩伯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必须明确交代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例如,“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不含”,也是为了明确。语言的精练、铿锵,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电文要求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要求斩截有力。二是适当采用文言词。例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又如,“现已占领”不说“现在已经占领”。这类例子还很多。这篇新闻许多语句很文气。例如,“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但是说到国民党官兵的情绪,又非常口语化,“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或雅或俗,各得其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整体把握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标志蒋军走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成绩主要有三项。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二、问题研究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练习说明一、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试分别理清这两篇新闻的六要素。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运用新闻六要素知识整体把握两则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二、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本题传授新闻结构知识,要求运用知识,就主要的两点具体分析一则新闻。其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第二层次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次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说到督战原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接着以嘲笑汤恩伯的口吻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三、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本题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揣摩遣词造句,三个小题分别从不同角度探究,都作了提示。宜引导学生细心品味,以增强语感,更好地学习语言。第一小题,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第二小题,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第三小题,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教学建议一、既要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要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传统课文,以往都放在新闻通讯单元,教学中往往只注意新闻体裁特点。本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新闻的特点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抓住新闻特点,与把握新闻内容是相辅相成的。讲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既要讲全,又要突出重点,重点应该抓住导语。正像《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我们党所领导的完全新型的与人民血肉相连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学习两则新闻,应该引导学生提高三个基本认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伟大的奇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二、适当介绍背景资料。前一则新闻,需介绍整个渡江战役的概况,后一则新闻,需介绍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概况,特别是转入战略进攻之后的概况。背景资料一介绍,新闻中许多内容就容易弄清楚了。例如前一则新闻说到的和平协定,后一则新闻说到的蒋介石调整兵力部署的种种举措,知道了背景,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三、要引导学生从两则新闻的特色中学习创新精神。《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大气磅礴。《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两则新闻都有特色,要引导学生钻研,汲取营养。有关资料一、新闻的一般知识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节选自《中学语文课文研究信息集》初中第四册,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背景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出处同上)三、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出处同上)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作特点(一)依时叙事。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这样安排,场面虽大,但大而不乱;内容虽多,但多而不杂。(二)详略得当。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力,对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这是因为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三)叙议结合。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议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一是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二是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这种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四)去粗取精。对如此场面广阔史无前例的伟大战役,应报道的内容本来很多,诸如事前如何准备,临战如何动员,战士们如何摩拳擦掌,广大工农群众又如何积极支前等等,但作者却仅仅选择了最能表现这场战役基本情况和最突出中心的我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时间、地点、人数、战绩以及胜利原因,余则不及。这固然是“新闻”体裁的特殊需要,但也体现了作者善于撮要记事的功力。(五)语言精练。新闻报道对语言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语言必须准确精练,当然还要鲜明、生动。这篇新闻稿在这方面是个典范。在报道敌我遭遇战时,中路和西路我军所遇之抵抗,用“甚为微弱”四个字来概括;而东路则用“整天激战”来概括。在报道我军战果时,用词也是很有分寸的,西路军占领的是“广大南岸阵地”,并“正向南扩展中”。东路军占领的则是几个县的“广大地区”,同时着重报道了江阴和沪宁线(镇江无锡段)两个战略要地,要塞用“控制”这个动词,十分准确地表明它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操纵,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出处同上)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资料这则新闻说,“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又说到“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一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2023-07-11 14:33:041

2011年初二语文书上册第一课

叮叮当当滴
2023-07-11 14:33:1413

根据拟一副对联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2023-07-11 14:33:422

《回忆我的母亲》,《这就是母亲》,《离别》中的好词好句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一九○○)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一八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从宣统元年(一九○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思考练习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 。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 )iu0192( ) 和”l迁徒( ) 祖籍( ) 妯娌( )( ) 劳 3.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选填恰当的词语填空: ⑴聊叙 ( ) a、姑且 b、聊天 c、依赖 ⑵任劳任怨 ( ) a、相信 b、承受、担当 c、任命 ⑶虽然自己不富裕,还 还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 a、救济 b、接济 c、周济 ⑷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 是无法补救的。( ) a、惨痛 b、哀痛 c、沉痛 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母亲是个好劳动。 ⑵她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5.用你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作者的母亲有哪些高尚的品质。 6.摘出课文中作者概述母亲对自己影响的句子。 第二部分 (一) ①每天天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②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③她的性格( )(a、和睦 b、和蔼 c、和气),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④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很( )(a、和睦 b、和蔼 c、和气),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⑤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⑥她自己是很节俭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 )(a、管教 b、管理 c、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⑦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7.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边的横线上。 依次是: 8.“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9.这段文字记叙的重点是( ) a、母亲勤俭持家的习惯及任劳任怨的态度。 b、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及宽厚仁慈的态度。 10.这段文字正确的层次划分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1.对这段文字的内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家人及母亲的勤劳、俭朴和仁慈。 b、写母亲勤劳、俭朴的品德和对我的影响。 c、写母亲勤劳、俭朴和仁慈的品德及其对我的熏陶。 d、写我对母亲教育培养之恩的感激之情。 12.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二) 母亲的馨香 ①窗外又下起了小雨夹雪。 ②我站在窗前望街景,看着雨水、雪水和着泥土,只一会儿的工夫,马路上就变得浑浑浊浊的,车开过来溅起了一大片泥水,一个母亲带着孩子骑自行车正巧路过,好在母亲已将惟一的一件雨衣穿在了孩子的身上。结果,泥水溅了母亲一身。母亲顾不得擦拭身上的泥水,继续前行。唉,可怜天下父母心!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给予我生命,同时也给予我无私母爱的母亲。 ③母亲是5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是位知识女性,也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与大多数母亲一样,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照顾家庭。 ④母亲对我们三个孩子的感情是很难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的。母亲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她无私的爱,而且毫无保留。在那非常岁月,正是因为割舍不下对我们的爱,母亲才顶着各种压力,坚强而又乐观地走过来。 ⑤父亲被下放到县城之后,从没烧过火炕的母亲生不好火,做不熟饭,经常被呛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大人孩子只好吃夹生饭;两间歪歪斜斜的茅草屋时而漏雨、时而漏风,面对如此的困境,母亲从没埋怨什么,只是默默地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过得好一些。“文革”期间,因为父亲的所谓“问题”以及外公的“历史问题”,批判母亲的大字报铺天盖地,一向积极努力的母亲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也许母亲有过彷徨,也许母亲有过沮丧,但是母亲坚韧刚强的性格使得她有泪往肚子里流。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脚下的路沟沟坎坎,母亲咬咬牙,挺了过来。 ⑥母亲从不把内心的痛苦表现出来,在人前,她的态度永远都是乐观的。记得那时,只要母亲在,家里便有欢声笑语,歌声不断;只有母亲在,家才有家的感觉,家的温馨。我敢说与母亲只见一面的人,也会记得她那爽朗的笑声。长大以后,我问母亲:“是什么力量支撑你走过那段艰难的岁月?”母亲说:“是你们三个孩子。你们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是的,面对困境,母亲没有扔下我们不管,而是一如既往地关爱我们。如果没有母亲,真不知道我们会怎样度过那二十年! ⑦由于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生活上,母亲对我特殊偏爱。记得考大学的时候,母亲总要在中午赶回家给我做饭,五十多岁的人要往返骑四十多分钟的自行车,而且风雨无阻,不曾间断。考大学的那三天,母亲天天很少休息,晚上怕我睡不好,给我扇扇了,驱蚊子,白天还要坚持上班。那时,我最爱吃西红柿,当时价格很贵,母亲每天要买两三个,我让母亲吃,她却说:“我不爱吃,你吃吧。”凡是好吃的,母亲就说不爱吃,其实她是舍不得吃而已。在穿着上,母亲也从不讲究,一件衣服穿四五年,但她总是把我们打扮得干干净净的,整整齐齐的。说起来很惭愧,考上大学后,我的衣服仍然是妈妈洗,后来姐姐看不过去,姐姐洗。不懂事的我还经常对母亲发脾气,一有不顺心的事就冲母亲发火,可母亲总是呵护我、迁就我,我还不以为然。有时甚至对母亲表示出来的亲昵还很反感,婚后才知道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⑧如今,我已为人母,六年做母亲的经历磨练了我,使我深知一个母亲的艰辛与不易,从而真正体会到当年母亲在政治上、精神上受到打击的,还能让我们三个孩子享受母爱的滋润,把我们健康地抚养成人,是要以多么大的毅力来承爱那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呀!我想这正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世上最伟大的是母亲,世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从我母亲身上,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母亲的无私与伟大。我虽然没有资格与母亲相比,但我要像母亲一样,无私地爱我的孩子,少些烦躁,多些耐心,让她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地长大。 ⑨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仅以这篇短文献给母亲,不擅言词的女儿用文字告诉您:“女儿感谢您的养育之恩!女儿永远爱你!” 13、第二段写了一件事,写出这件事及在文章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事件: 作用: 14、第三段到七段,作者回忆往事: ①详写的两件事是: ②从3~7段的事件描写中,可看出母亲的性格特征是 、 、 、 、 。 ③从全文看,重点部分是: 段—— 段 15、为什么母亲说三个孩子是自己的精神支柱?(不超过15个字) 16、请概括第7段所写的事件: (不超过10个字)你对母亲的做法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17、第8段写“我”的感受和做法:所用的表达方式是 、 。 18、本文组织材料是按 顺序,1、2段叙事的时间 ,第3~7段叙事的时间是 ,第8、9段又回到 。 (三)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详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9.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⑴ ⑵ 20.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 21.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 22.纵观全文,(1)写出在全文结构上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2)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⑴ ⑵ 《回忆我的母亲》答案 1.朱德 2.略 3.依次是:abcb 4.与“好”连用,意思为“劳动能手”;工作 5.略 6.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道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7.依次是:bac 8.排比 9.c 10.d 11.c 12.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 13.事件:雨雪中,母亲将唯一的雨衣穿在孩子身上,自己身上被浇湿。作用:引出本文内容——我的母亲。 14.①文革期间母亲坚强地面对困境;母亲对最小的孩子“我”的关爱和牵就。②坚韧、刚强、乐观、爽朗、无私、慈爱③3~8段 15.伟大的母爱支持母亲克服一切困难。 16.母亲对最小“我”的偏爱。(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7.议论、抒情 18.时间、现在、过去、现在 19.⑴宁静平和(幽美)⑵展示人物活动环境特点;衬托人物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心灵) 20.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大意对即可) 21.(因为已经长大而独立,)失去了倚在母亲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失去了享受母亲等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机会。(本题答案应是开放性的,大意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22.⑴(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⑵因为那些夜晚月色美、情感美,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 作者简介: 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同年4月,率起义军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毛泽东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春和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严正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坚决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长征途中,对张国焘的分裂红军和叛党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转战晋察冀鲁豫等省,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1940年冬,提出“南泥湾政策”,对发展大生产运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随后又和毛泽东一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指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是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2023-07-11 14:33:491

石家庄免费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免费的很少,市区公园免费,抱犊寨不上山顶就没事
2023-07-11 14:33:582

游西柏坡观后感,要求有游览顺序200字

说到西柏坡,我想到了我看过的电影:《西柏坡》,这个电影里的角色有:枣花、大金瓜等,还有核桃。他勇敢、坚强、聪明,他有那种为革命而牺牲的伟大精神。还有很多的小动物:顺毛驴、小鸡一凤、狗獾阿欢。一凤能把敌人挠个鼻青脸肿。顺毛驴大嘴一张,能吹人一个跟头。而会打地洞的阿欢更是本领大。这个电影讲的是:在西柏坡,儿童团里的小伙伴们的家人都在前线打仗。有一次,他们去看望自己的家人,却碰到敌人们。他们尽力逃离敌人的追捕,最后,核桃已经做好了自己的决定,他让小伙伴们都回家。后来,核桃吸引了敌人的注意,成了敌人的目标。核桃为了吸引敌军的火力,而被炸到了,我的真的好难过,我以为核桃会死。但他在片尾,却奇迹般的出现了,后来才知道,是阿欢的地洞就帮了大忙!
2023-07-11 14:34:062

求简短的名人创业故事 精简.!

本人。因为在这个问题里发了回答,被LZ采纳了。得到0分。
2023-07-11 14:34:172

成都限号几点到几点结束

早上七点半至晚上八点。根据成都限行规则查询显示,限行时间是:2023年02月19日起,工作日07:30至20:00(节假日除外),限行区域是:成都市绕城高速公路(G4202)(不含)以内所有道路。
2023-07-11 14:34:242

三国时期时间表?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三国的其实是从一百八十四年黄巾起义开始的,之后189年董卓废刘辩立刘协为皇帝。之后曹操袁绍,兴天下诸侯勤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于216年称魏王,220年曹操病逝。同年10月份曹丕废刘协称帝。221年刘备称帝,229年孙权称帝。此时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023-07-11 14:34:465

1949年共产党发起的重要战役的先后和时间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2023-07-11 14:36:321

初二语文第一课的中心思想及每段的分析?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像,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像,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列表如下: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中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30万 30万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2/3 东路军 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大部 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这篇新闻,气势磅礴。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面报道渡江战役,反映了整个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了恢宏的气度。 这篇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 二、问题研究 1.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六要素也不难。只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留意这六点,一点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举例来说,读到“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心里悬着六个问题,就会注意:人物?中路军30万人。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地点?安庆、芜湖线。原因?要渡江。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一般新闻作品的各种要素不像这样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读别的叙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节内容了。 这篇新闻,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就要分别把握各种要素。 2.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这篇新闻的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就可以悟出全文一气呵成的道理。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3.语言探究:作者谴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 准确,首先是用词准确。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准确。又如,东面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一个词往往还有程度的差别,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而汤恩伯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 必须明确交代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例如,“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不含”,也是为了明确。 语言的精练、铿锵,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电文要求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要求斩截有力。二是适当采用文言词。例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又如,“现已占领”不说“现在已经占领”。这类例子还很多。 这篇新闻许多语句很文气。例如,“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但是说到国民党官兵的情绪,又非常口语化,“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或雅或俗,各得其妙。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整体把握 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标志蒋军走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成绩主要有三项。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二、问题研究 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练习说明 一、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试分别理清这两篇新闻的六要素。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运用新闻六要素知识整体把握两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二、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本题传授新闻结构知识,要求运用知识,就主要的两点具体分析一则新闻。 其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第二层次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次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说到督战原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接着以嘲笑汤恩伯的口吻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三、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本题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揣摩遣词造句,三个小题分别从不同角度探究,都作了提示。宜引导学生细心品味,以增强语感,更好地学习语言。 第一小题,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第二小题,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第三小题,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教学建议 一、既要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要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传统课文,以往都放在新闻通讯单元,教学中往往只注意新闻体裁特点。本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新闻的特点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 抓住新闻特点,与把握新闻内容是相辅相成的。讲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既要讲全,又要突出重点,重点应该抓住导语。 正像《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我们党所领导的完全新型的与人民血肉相连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学习两则新闻,应该引导学生提高三个基本认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伟大的奇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二、适当介绍背景资料。 前一则新闻,需介绍整个渡江战役的概况,后一则新闻,需介绍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概况,特别是转入战略进攻之后的概况。背景资料一介绍,新闻中许多内容就容易弄清楚了。例如前一则新闻说到的和平协定,后一则新闻说到的蒋介石调整兵力部署的种种举措,知道了背景,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三、要引导学生从两则新闻的特色中学习创新精神。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大气磅礴。《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两则新闻都有特色,要引导学生钻研,汲取营养。 有关资料 一、新闻的一般知识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节选自《中学语文课文研究信息集》初中第四册,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背景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出处同上) 三、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出处同上) 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作特点 (一)依时叙事。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这样安排,场面虽大,但大而不乱;内容虽多,但多而不杂。 (二)详略得当。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力,对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这是因为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叙议结合。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议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一是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二是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这种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四)去粗取精。对如此场面广阔史无前例的伟大战役,应报道的内容本来很多,诸如事前如何准备,临战如何动员,战士们如何摩拳擦掌,广大工农群众又如何积极支前等等,但作者却仅仅选择了最能表现这场战役基本情况和最突出中心的我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时间、地点、人数、战绩以及胜利原因,余则不及。这固然是“新闻”体裁的特殊需要,但也体现了作者善于撮要记事的功力。 (五)语言精练。新闻报道对语言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语言必须准确精练,当然还要鲜明、生动。这篇新闻稿在这方面是个典范。在报道敌我遭遇战时,中路和西路我军所遇之抵抗,用“甚为微弱”四个字来概括;而东路则用“整天激战”来概括。在报道我军战果时,用词也是很有分寸的,西路军占领的是“广大南岸阵地”,并“正向南扩展中”。东路军占领的则是几个县的“广大地区”,同时着重报道了江阴和沪宁线(镇江无锡段)两个战略要地,要塞用“控制”这个动词,十分准确地表明它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操纵,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 (出处同上) 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资料 这则新闻说,“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又说到“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这一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2023-07-11 14:36:412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的分别开始时间和结束时期以及参战的野战军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圩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3.9万人的伤亡为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2023-07-11 14:37:271

三大战役时间,人物,地点,原因

1、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2、时间:1949年4月20日起。3、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4、原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5、经过: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6、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扩展资料:主要做法①在我先敌进入预定地区后,以纵队、师(旅)为单位,广泛分兵,分片负责,歼灭敌保安团队,从事发动群众、建立政权等地方工作;待敌重兵将要到达时,即适时集中一部分主力,以应付敌人。②部分主力从事发动群众,部分主力集中作为机动,掩护地方工作的开展。③抽调一部分野战部队和干部为骨干,尽快地组建军区和分区武装。组建民兵,以形成地方武装、民兵配合野战军作战的体制。④在初步展开以后,既要大力巩固已开创的地区,又要视情况继续分遣一部分部队,在更广阔的地域内展开,繁殖游击战争,调动和分散敌人。⑤在敌人实行重点围攻时,除以少部兵力坚持内线外,主力作更大的分遣,转至敌之侧后广泛活动,以撕破敌人的合围阵势,并在敌人被迫分散时,适时集中兵力,歼灭孤立之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战役
2023-07-11 14:37:331

表达 端正学习态度的成语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学而不倦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孜孜不倦  笨鸟先飞  闻鸡起舞  自强不息  只争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2023-07-11 14:37:041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你真讲究!!但我只想问你是初中还是高中,我认为你是初中生,不会求tan22.5°的值,才大量推导的!!
2023-07-11 14:37:121

形容人工作学习态度的的成语

  兢兢业业  【注音】jīng jīng yè yè  【解释】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用法】作宾语、状语;指人处事认真。  【结构】联合式  【近义】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恪尽职守。  【反义】敷衍塞责、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同韵】植善倾恶、云中白鹤、春宵一刻、逞妍斗色、半身不摄、褦襶触热、东邻西舍、坐运筹策、罪在不赦、汤烧火热……  【列句】王教授从教40余年,工作~,成绩十分显著。  我的表姐小时候卖报~,客户赞赏有加,送了她一辆崭新的大红色自行车。  【色彩】褒义词。  【正音】兢;不能读作“ke”。  【辨形】兢;不能写作“竞”或“竟”。  【辨义】兢兢业业和业业兢兢;都包含“做事很踏实”的意思。但兢兢业业为“实事求是”;用于治学和做事方面;兢兢为“小心;谨慎”;仅用在做事上。
2023-07-11 14:37:141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边长为a,分别以点A、B、C、D为圆心,

11
2023-07-11 14:37:262

关于不好的学习态度成语

浮光掠影_成语解释【拼音】:fú guāng lüè yǐng【释义】: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出处】:唐·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2023-07-11 14:37:391

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有哪些?

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孜孜不倦、循序渐进、集思广益、手不释卷、勤学好问、乐学勤思、勤学苦念、孜孜不倦。
2023-07-11 14:37:482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D=∠ABC=∠BCD=∠D=90°,AB=BC=CD=DA,P为正方形内一点,△ABP经过旋转后

∵BA=BC,∠ABC=90°,而△ABP经过旋转得到△CBQ,∴∠PBQ=∠ABC=90°,BQ=BP,∴△PB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Q=2BP,而BP=1,∴PQ=2.故答案为2.
2023-07-11 14:37:501

“分钟”用英语怎么说?

分钟英文翻译:minute。一、单词发音:英[u02c8mu026anu026at];美[u02c8mu026anu026at]。二、单词解释:1、n. 分,分钟;瞬间,片刻;备忘录;会议记录2、vt. 把…记录在案;为…测定时间3、adj. 极小的;微小的;细微的;细致入微的4、adj. 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仔细的三、单词变形:复数:minutes;过去式:minuted;过去分词:minuted;现在分词:minuting;第三人称单数:minutes。四、短语搭配:1、last minute最后一刻 ; 最后一分钟 ; 最后时刻 ; 最后关头2、minute hand[仪]分针 ; 钟表的分针 ; 画分针 ; 长针3、minute book会议记录簿 ; 议事录 ; 翻译4、in a minute 一会儿;立刻扩展资料:minute:adj. 极小的;微小的;细微的;细致入微的一、同义词:negligible可以忽略的;tiny微小的;small小的;moment瞬间,片刻。二、反义词:broad宽阔的;immense巨大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Minute(英语词汇)
2023-07-11 14:37:556

描写学习的成语有什么。明天考试。

不愧下学、博学多才、博学多闻、博学洽闻 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长材茂学、才疏学浅 才学兼优、村学究语、虫鱼之学、斗酒学士、笃实好学 道山学海、笃学不倦、独学寡闻、笃学好古、笃信好学 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笃志好学、断织劝学 高才大学、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邯郸学步 鸿儒硕学、宏儒硕学、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 教学相长、家学渊源、绩学之士、困而学之、口耳之学 困而不学、款学寡闻、临池学书、力学不倦、力学笃行 敏而好学、末学肤受、贫不学俭、品学兼优、诠才末学 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勤学好问、曲学诐行 勤学苦练、上当学乖、市民文学、宿学旧儒、硕学通儒 通才硕学、通儒硕学、调嘴学舌、文江学海、枉辔学步 文人学士、晚生后学、文宗学府、学步邯郸、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学富才高、学非所用、学富五车
2023-07-11 14:37:562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1=∠2.△ADF顺时针旋转90°,

(1)角BAF+角1>角AFD这哥们: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B平行DC所以角BAF=角AFD所以角BAF+角1>角AFD(2)证明:因为三角形ADF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三角形ABG所以角GAF=90度三角形ADF和三角形ABG全等所以角ADF=角ABG角ABB=角AFD角BAG=角2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角ADF=角ABE=90度所以角ABG=90度所以角ABG+角ABE=180度所以E ,B ,G三点共线因为角BAF=角AFD(已证)所以角BAF=角ABG因为角BAF=角BAE+角1角1=角2角GAE=角BAG+角BAE=角2+角BAE所以角GAE=角AGB所以AE=GE因为GE=BG+BE所以BE+DF=AE
2023-07-11 14:37:571

表示工作学习态度的四字词语有

废寝忘食,坚持不懈,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一丝不苟。
2023-07-11 14:38:047

用圆规验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圆规验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2023-07-11 14:38:113

表达持续学习的成语有哪些?

表达持续学习的成语有哪些?表达持续学习的成语有哪些?表达持续学习的成语有:废寝忘食、发奋图强、水滴石穿、跛行千里、铁杵磨成针。1、废寝忘食读音:[fèiqǐnwàngshí]释义: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2、发奋图强读音:[fāfèntúqiáng]释义: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3、水滴石穿读音:[shuǐdīshíchuān]释义: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4、跛行千里读音:[bǒxíngqiānlǐ]释义:比喻只要努力不懈,即时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就。5、铁杵磨成针读音:[tiěchǔmóchéngzhēn]释义: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表达持续学习的成语学而不厌,学无止境,坚持不懈表示很渴望学习的成语有哪些?昼耕夜诵孜孜不倦闻鸡起舞忘寝废食忘餐废寝废寝忘食1、忘寝废食[wàngqǐnfèishí]:寝:睡觉。废:废止,停止。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一件事情,连睡觉、吃饭都顾不上了。出处:宋·司马光《进五规状·远谋》:“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羽书相衔,或一方饥馑,饿莩盈野,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忘寝废食以忧之。”2、忘餐废寝[wàngcānfèiqǐn]: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忘餐废寝舒心害,若不是真心耐,志诚挨,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3、废寝忘食[fèiqǐnwàngshí]: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出处:南北朝·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4、昼耕夜诵[zhòugēngyèsòng]: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出处:北齐·魏收《魏书·崔光传》:“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5、孜孜不倦[zīzībùjuàn]: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表示很用功学习的成语有哪些?1、囊萤映雪: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照明读书。形容勤学苦读。2、悬梁刺股:把头发挂在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发奋刻苦学习。3、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4、程门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颐的门前站着,形容尊师重道,虔诚求教。5、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引过光线。形容家境贫困仍刻苦勤学。6、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比喻勤奋好学。7、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8、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形容鞭策自己,勤奋不懈。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发奋图强,刻苦磨练自己。9、卧薪尝胆:在柴草上睡觉,饭前先尝尝苦胆。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10、破釜沉舟:砸碎锅,凿沉船。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表示专心学习的成语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一心一意、目不斜视、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废寝忘食、专心致志手不释卷劝人学习的成语有哪些勤奋发愤忘食废寝忘食分秒必争焚膏继晷鸡鸣而起磨穿铁砚勤学苦练夙夜匪懈夙兴夜寐无冬无夏宵衣旰食学而不厌圆木警枕幼学壮行朝干夕惕只争朝夕孜孜不倦坐以待旦争分夺秒手不释卷刻苦攻苦食淡苦心孤诣囊萤照读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卧薪尝胆悬梁刺股仰屋著书映月读书映雪读书勇猛精进引锥刺股凿壁偷光折节读书坐薪悬胆专心不敢旁鹜不知肉味目不窥园倾耳而听倾耳注目一心一意屏气凝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有恒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精卫填海始终如一始终不渝水滴石穿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死不瞑目其他不远千里不敢告劳兢兢业业默默无闻默默无言驽马十驾勤勤恳恳身体力行事必躬亲手足胼胝手足重茧向榜样学习的成语有哪些?轨物范世[guīwùfànshì]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训·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斅,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释义:谓作事物的规范、世人的榜样。不足为训[bùzúwéixùn]出处: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释义: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垂范百世[chuífànbǎishì]出处:宋·陆游《跋李庄简公家书》:“虽徙海表,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释义:垂:流传。范:典范。指光辉榜样或伟大精神永远流传。奉为楷模[fèngwéikǎimó]出处: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再打那倒地的敌手,这实足使我们奉为楷模。”抗颜为师[kàngyánwéishī]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梅,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释义: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榜样(bǎngyàng)模范。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看官,则今日听我说珍珠衫这套词话,可见果报不爽,好教少年子弟做个榜样。」红楼梦.第五十五回:「正要找几件利害事与有体面的人来开例作法子,镇压与众人作榜样呢!」近表率、模范、典范、典型、楷模、旗帜、样板、样本共同学习的成语有哪些?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相倚为强相得益彰相待而成齐心协力齐心同力同心合力同心同德互通有无1.取长补短:(qǔchángbǔduǎn)【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解释】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弥补自己的不足。【示例】曹禺《王昭君》第三幕:“~,使两家百姓欢乐富足,这就是我们的体面。”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必须互相取长补短,才能有进步。【近义词】扬长避短【反义词】故步自封2.相辅相成:【xiāngfǔxiāngchéng】成语释义辅,辅助,帮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成语出处出自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两者之说始得无蔽”。成语例句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3.相得益彰:【拼音】:xiāngdéyìzhāng【解释】: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近义词】:相反相成、珠联璧合、相辅相成4.相待而成:【读音】xiāngdàiérchéng【释义】互相辅助以取得成功。【出处】《汉书·魏相丙吉传赞》:“故经谓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其一体,相待而成也。”5.同心合力发音tóngxīnhélì释义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出处《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表示参观,考察,学习的成语有哪些孜孜不倦.学而不倦,慕名而来,明交暗访成语标题成语解释察言观行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出处: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五》:“古者察言观行,而善恶彰焉。”稽疑送难指考察疑端,排除难点。出处:清张三光《蒋石原先生传》:“听断之暇,进其子弟之秀美者,稽疑送难,亹亹而启迪之。”原始见终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出处:汉·王充《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三国志·魏书·臧洪传》:“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远溯博索指广泛地推寻考索。出处:明·宋濂《题〈寿昌胡氏谱〉后》:“司马迁作《史记》,远溯博索,于孔子所不敢述者,皆采而实之。”彰往考来指彰明往事,考察未来。出处:语本《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孔颖快乐学习的成语有哪些孜孜不倦,专心致志,乐此不疲,表达想的成语有哪些得其所哉所:处所,环境。找到了适合于他的地方。指得到理想的安置。口是心非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貌是情非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比喻表里不一。搔头摸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杀鸡抹脖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象牙之塔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邪魔外道佛教用语。指妨害正道的邪说和行为。比喻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也比喻妖精鬼怪或品行不端的人。心口如一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心之官则思心: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说做心,现指脑筋;官:官能,作用。脑筋的官能就是...言为心声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诸子百家原指先秦时期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个派别,后用来对先秦至汉初各种流派的总称。抓耳挠腮挠: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口是心苗犹言为心声。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貌是心非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比喻表里不一。同“貌是情非”。求志达道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2023-07-11 14:36:531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G是BC上的任意一点,DE垂直AG于点E,BF平行DE,且交AG于点

证明:∵ABCD是正方形,∴AD=AB,∠BAD=90°∵DE⊥AG,∴∠DEG=∠AED=90°∴∠ADE+∠DAE=90°又∵∠BAF+∠DAE=∠BAD=90°,∴∠ADE=∠BAF.∵BF∥DE,∴∠AFB=∠DEG=∠AED.在△ABF与△DAE中,∠AFB=∠AED∠ADE=∠BAFAD=ABu200b,∴△ABF≌△DAE(AAS).∴BF=AE.∵AF=AE+EF,∴AF-BF=EF.
2023-07-11 14:36:522

关于读书态度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 描写读书态度的四字词语 废寝忘食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孜孜不倦 一丝不苟 一心一意 夜以继日 如饥似渴 通宵达旦 聚精会神一目十行 手不释卷 举一反三 温故知新 悬梁刺股 磨刀不误砍柴工 事半功倍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学而不倦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孜孜不倦 笨鸟先飞 闻鸡起舞 自强不息 只争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力争上游 2. 跪求描写读书态度的四字词 暗室求物 傲贤慢士 白面书生 闭户读书 博览群书 布衣韦带 穿壁引光 春诵夏弦 箪食瓢饮 读书得间 废书而叹 焚膏继晷 腹载五车 滚瓜烂熟 含英咀华 画荻教子 开卷有益 立地书橱 两脚书橱 磨穿铁砚 囊萤照读 牛角挂书 囊萤照书 七行俱下 然荻读书 三余读书 十年寒窗 诗礼之家 十行俱下 书香门第 十年窗下 硕学通儒 书声琅琅 大璞不完 孙康映雪 徒读父书 五行并下 韦编三绝 学富五车 寻章摘句 一箪一瓢 一介书生 引锥刺股 凿壁偷光 映月读书 源头活水 映雪读书 招贤纳士 昼耕夜诵 折节读书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3. 关于学习态度的四字成语 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孜孜不倦、秉烛达旦 笃学好古、牛角挂书, 囊萤映雪、发奋图强、持之以恒、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好学不倦、 韦编三绝、闻鸡起舞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博览群书 学而不厌 博学强记 不耻下问 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释卷 书声琅琅 程门立雪 穿壁引光 春诵夏弦 读书破万卷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耳闻则诵 古为今用 囫囵吞枣 开卷有益 名落孙山 取长补短 取精用弘 然荻读书 入主出奴 三余读书 生吞活剥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 万世师表 文行出处 勤学苦练,勤能补拙, 将勤补拙,笃学不倦,笃实好学, 笃信好学,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 笃学好古, 顿学累功,闭户读书, 刺股读书,映雪读书,映月读书, 据鞍读书,折节读书,囊萤照书, 废寝忘食 顿学累功 闭户读书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不愧下学、不 愧下学、博学多才、博学多闻、博学洽闻、刺股读书 不学无术、 不学无识、饱学之士、长材茂学、才疏学浅 才学兼优、村学究语、 虫鱼之学、斗酒学士 笃实好学 道山学海、笃学不倦、独学寡闻、 笃学好古、笃信好学 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笃志好学、 断织劝学 高才大学、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邯郸学步 鸿儒硕学、宏儒硕学、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 教学相长、 家学渊源、绩学之士、困而学之、口耳之学 困而不学、款学寡闻、临池学书、 力学不倦、力学笃行 敏而好学、末学肤受、贫不学俭、品学兼优、 诠才末学 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勤学好问 孜孜不倦、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4. 关于读书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悬梁刺骨 闭户读书 秉笔直书 博览群书 大书特书 丹书铁契 四书五经 囊萤映雪 凿壁偷光 书不尽言 书缺有间 书声琅琅 精益求精 书香门第 闻鸡起舞 字斟句酌 韦编三绝 孜孜不倦 手不释卷 学而不厌 一目十行浩如烟海 汗牛充栋 开卷有益 招贤纳士学富五车 暗室求物 傲贤慢士 白面书生 闭户读书 博览群书 布衣韦带 穿壁引光 春诵夏弦 箪食瓢饮 读书得间 废书而叹 焚膏继晷 腹载五车 滚瓜烂熟 含英咀华 画荻教子 开卷有益 立地书橱 两脚书橱 磨穿铁砚 囊萤照读 牛角挂书 七行俱下 然荻读书 三余读书 十年寒窗 诗礼之家 十行俱下 书香门第 十年窗下 硕学通儒 书声琅琅 大璞不完 孙康映雪 徒读父书 五行并下 韦编三绝 学富五车 寻章摘句 一箪一瓢 一介书生 引锥刺股 映月读书 源头活水 映雪读书 招贤纳士 昼耕夜诵 折节读书 暗室求物
2023-07-11 14:36:381

描写学习态度的四字词语

形容学习的成语 :废寝忘食、学而不厌、悬梁刺股、不足为法、闻鸡起舞、专心致志、
2023-07-11 14:36:321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F分别是DC和CB的延长线上的点,且DE=BF,连接AE、AF、EF。 (1)求证:△ADE≌

(1)证明见解析;(2)A,90;(3)50. 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AD=AB,∠D=∠ABC=90°,然后利用“SAS”易证得△ADE≌△ABF;(2)由于△ADE≌△ABF得∠BAF=∠DAE,则∠BAF+∠EBF=90°,即∠FAE=90°,根据旋转的定义可得到△ABF可以由△ADE绕旋转中心 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度得到;(3)先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AE=10,在根据△ABF可以由△ADE绕旋转中心 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度得到AE=AF,∠EAF=90°,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试题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AB,∠D=∠ABC=90°,而F是DCB的延长线上的点,∴∠ABF=90°,在△ADE和△ABF中 ,∴△ADE≌△ABF;(2)∵△ADE≌△ABF,∴∠BAF=∠DAE,而∠DAE+∠EBF=90°,∴∠BAF+∠EBF=90°,即∠FAE=90°,∴△ABF可以由△ADE绕旋转中心 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度得到;(3)∵BC=8,∴AD=8,在Rt△ADE中,DE=6,AD=8,∴AE= =10,∵△ABF可以由△ADE绕旋转中心 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度得到,∴AE=AF,∠EAF=90°,∴△AEF的面积=AE 2 =×100=50(平方单位).考点: 1.旋转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正方形的性质.
2023-07-11 14:36:321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2023-07-11 14:36:106

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解:(1)∵∠BFE=90°,点P为DE的中点∴PF=PD=PE,同理可得PC=PD=PE,∴PC=PF,又∵∠FPE=2∠FDP,∠CPE=2∠PDC,∴∠FPC=2∠FDC=90°,所以PC=PF,PC⊥PF.(2)PC⊥PF,PF=PC.理由如下:延长FP至G使PG=PF,连DG,GC,FC,延长EF交BD于N,如图,∵点P为DE的中点,∴△PDG≌△PEF,∴DG=EF=BF.∴∠PEF=∠PDG,∴EN∥DG,∴∠BNE=∠BDG=45°+∠CDG=90°-∠NBF=90°-(45°-∠FBC)∴∠FBC=∠GDC,∴△BFC≌△DGC,∴FC=CG,∠BCF=∠DCG.∴∠FCG=∠BCD=90°.∴△FC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F=PG,∴PC⊥PF,PF=PC.
2023-07-11 14:36:022

关于读书态度的成语

笃学好古, 顿学累功,闭户读书, 刺股读书,映雪读书,映月读书, 据鞍读书,折节读书,囊萤照书, 废寝忘食 顿学累功 闭户读书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 博学多闻、博学洽闻、刺股读书 不学无术、
2023-07-11 14:35:565

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四边形BDFE为菱形,BD∥CF,求证:∠1=5∠2.

过点D作EF的垂线,垂足为G因为ABCD为正方形,BD//CF所以∠DCF=∠BDC=45度所以三角形DC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DC=√2DG又因为三角形BD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D=√2DC所以DB=2DG又因为BDFE是菱形所以DF=DB=2DG又因为DG垂直于GF所以∠2=30度因为BDFE是菱形所以∠1=150度所以∠1=5∠2
2023-07-11 14:35:551

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点G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AEF=90°,且E

解答:(1)证明:∵∠AEF=90°,∴∠FEC+∠AEB=90°;在Rt△ABE中,∠AEB+∠BAE=90°,∴∠BAE=∠FEC;(2)证明:∵G,E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B,BC的中点,∴AG=GB=BE=EC,且∠AGE=180°-45°=135°;又∵CF是∠DCH的平分线,∠ECF=90°+45°=135°在△AGE和△ECF中,;∴△AGE≌△ECF(3)解:由△AGE≌△ECF,得AE=EF;又∵∠AEF=90°,∴△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AB=a,BE=a,知AE=a,∴S△AEF=a2.
2023-07-11 14:35:481

表示学习行为的成语

【半工半读】:一面劳动一面学习的个人学习方案。【博学笃志】:笃:忠实,一心一意。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博学审问】:博:多;审:详细。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指求学时的态度和应循的途径。【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不愧下学】: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不求甚解】: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不足为法】:不值得学习、效法。【藏修游息】:心里常常想着学习,不能废弃,甚至休息或闲暇的时候也要学习。【朝益暮习】:朝:白天;益:增加;暮:晚上。白天学习新知识,晚上就温习。形容学习用功。【车在马前】: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撑上水船】:上水船:逆水上行的船只。指撑船上行。比喻学习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春诵夏弦】: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刺股悬梁】:形容刻苦学习。【刺股悬头】:形容刻苦学习。同“刺股悬梁”。【刺骨悬梁】: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大可师法】:师法:学习效法。值得学习和效法。【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笃学好古】: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笃志不倦】:笃志:志向专一;倦:厌倦。指学习志趣专一,不知疲倦。【断织劝学】: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钝学累功】: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顿学累功】: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多歧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夺胎换骨】:本为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发愤忘餐】:发愤:下决心,立志;餐:吃饭。发愤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就无从增长知识,提高才干。【废寝忘餐】: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浮光略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同“浮光掠影”。【鹘仑吞枣】: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广师求益】:师:效法,学习;益:进步。多方面学习,以增进学识。【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汉人煮箦】:汉:汉中地区;箦:席子。汉中有个人将自家的竹席子当作竹笋煮着吃。比喻仅靠肤浅的知识去生搬硬套而不认真学习真知的荒唐行为。【行而世为天下法】:行:所作所为;法:效法。言行要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为世人作学习榜样。【好学不倦】:喜欢学习,不知疲倦。【好学不厌】:好:喜爱;厌:厌倦。爱好学习,从不厌倦。【好学深思】:喜欢学习,勤于思考。【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喜欢学习,勤于思考,就能集会其中的含义。【鸿鹄将至】:鸿鹄:天鹅。天鹅马上就要飞来了。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胡服骑射】: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活到老学到老】:指老人坚持学习或知识不断更新,人们永远学不尽。【活学活用】:指灵活学习,善于运用。【继晷焚膏】: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挟筴读书】:挟:夹持;筴:同“策”,指简册,书籍。手拿书籍,一心读书。形容勤奋学习。【敬业乐群】:敬业:违心于学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居安资深】:形容安心学习,造诣很深。【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开花结实】:比喻修养、学习、工作等有了成绩,取得效果。同“开华结果”。【开华结果】:比喻修养、学习、工作等有了成绩,取得效果。【开华结实】:生出花朵,结成果实。比喻工作、学习等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抗颜为师】: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口不绝吟】:吟:吟咏,背诵。嘴里不停地吟诵。形容学习非常刻苦。【苦学力文】:力:努力;文:著文。用功学习,努力写作。【窥涉百家】:窥涉:涉猎,学习;百家:学术上的各种流派。广泛学习,汲取各派的长处。【跬步千里】:跬步:半步。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比喻学习应该持之有恒,不要半途而废。【困而不学】: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困而学之】: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冷暖自知】:水的冷暖,只有饮者自己知道。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力学不倦】: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力学笃行】: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临阵带兵书】:比喻平时不学习,临到出阵作战才去学习兵法。【鲁斤燕削】: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比喻由于地域等条件限制,学习模仿达不到原来水平。【面壁九年】: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原指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达摩在少林寺面壁静修了九年。后比喻在学习上下得功夫极深。【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如不努力推进,则会随水流后退。比喻学习或做事须克服困难,奋勉向前。【驽马十驾】: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蓬赖麻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学习成为好人。【切瑳琢磨】: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同“切磋琢磨”。【切磋琢磨】: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勤工俭学】: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参加劳动,而以劳动所得维持生活。泛指在学习期间参加劳动。【勤学好问】: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穷日落月】:白天连着晚上。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群起效尤】:大家一起向坏的学习。【然糠照薪】: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学习。同“然糠自照”。【燃膏继晷】:燃: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点上灯烛,接续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与学习。【日以继夜】: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洒扫应对】: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善诱恂恂】:善:善于;诱:引导;恂恂:有次序的样子。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善诱循循】:善:善于;诱:引导;循循:有次序的样子。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善与人同】:自己有优点,愿意别人同自己一样,别人有长处,就向别人学习。【圣人无常师】:圣人:旧指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常:永久的。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比喻无论是谁,只要有长处,就向他学习。【师其意不泥其迹】:师:效法;意:意图;泥:拘泥;迹:前人留下的言论。学习前人的理论只能学习它的基本精神,而不能死守它的具体做法。【师心而不蹈迹】:师:效法;迹:前人留下的言论。学习前人的理论只能学习它的基本精神,而不能死守它的具体做法。【师逸功倍】:师:学习;逸:安闲。比喻善于学习的人,用时不多,收获很大。【食古而化】:学习古代知识时能吸取精华,择优使用。【恃才不学】:恃:倚仗。倚仗自己有天才,不用心学习。【水积成川】:川:河流。指水积多了才能成为河流。比喻在学习上日积月累,必然能成才。【思而不学则殆】: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思:思考。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使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贪多嚼不烂】:贪图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学习,图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晚生后学】:泛指学习同一技艺或同一学问的后生晚辈。【万世师表】:万世:很多世代,非常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枉学屠龙】:枉:徒然,白白地;屠:杀。白白学习了杀龙的技术。比喻徒然学习毫无实用价值的技术。【忘餐废寝】: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为人楷模】:楷模:榜样。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为人师表】: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梧鼠学技】:形容在学习中贪多而学得不精。【习无不精】:习:学习;精:精通。学习没有不精通的。【下学上达】: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宵分废寝】:宵分:夜半。半夜还没有休息。形容学习或工作非常勤奋。【宵旰攻苦】:宵:夜;旰:天已晚。早起晚睡,刻苦读书学习。【小学而大遗】:小:指不知句读;大:指不解疑难问题;而:转折连词,可是;遗:弃。小的方面则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心有鸿鹄】:鸿鹄:天鹅。多形容学习、工作不专心。【修身慎行】:修:学问、品德方面的学习和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谨慎小心地处理问题。【修学务早】:修学:研习学问;务:必须。学习知识必须趁年少进行。【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悬梁刺骨】:形容刻苦学习。【悬头刺股】:形容刻苦学习。同“悬梁刺股”。【悬头刺骨】:悬:吊挂。把头挂在屋梁上面,用锥刺自己的大腿骨。形容刻苦学习。【学如不及】: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学如登山】: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学如逆水行舟】:学习就像在逆水中行船一样,不前进就势必后退。【学不可以已】:学:求学。求学不可停止,即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不躐等】:躐:逾越。学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而进。【学步邯郸】: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机械地模仿,不但学不互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满足;诲:教导。学习总感到不满足,教导人从不厌倦。【学而后知不足】:只有经过学习,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学非所用】:所学的不是将来用得着的东西。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学贵有恒】:学习最珍贵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学海无边】:学问的海洋没有边际。指对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学然后知不足】: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学如穿井】: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学问思辨】:指做学问必须广泛的学习、反复地推敲、缜密地思考、明晰地分辨。【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学优而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学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恂恂善诱】:恂恂: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常习故】:循常:遵循常规。习故:学习陈旧的作风。遵守旧规,沿袭先例。形容因袭保守,不愿变通。亦作“循故袭常”、“履常蹈故”、“遵常守故”。【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循循善导】: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导: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夜而忘寐】:寐:睡觉。晚上忘记了睡觉。形容学习或工作十分勤劳辛苦。【夜而忘寝】:晚上忘记了睡觉。形容学习或工作十分勤劳辛苦。【夜寝早起】:寝:睡觉。晚睡早起。形容学习或工作勤奋。【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夜以接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夜以续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一暴十寒】: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一曝十寒】: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一齐众咻】: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学习的环境不好,干扰很大。【一世师表】:师表:学习的榜样。足以供一代人效法,起表率作用的人。【贻误后学】:后学:后来的学习者。错误遗留下去,使后来学习的人受到不好的影响。【以学愈愚】:指用学习改变愚昧的秉性。【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鹦鹉学语】:鹦鹉:一种能学人发音的鸟。鹦鹉模仿人学习讲话。比喻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亦作“鹦鹉学舌”。【盈科后进】: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幼而学,壮而行】: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幼学壮行】: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玉不琢,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杂学旁收】:杂:多种多样的;旁:广泛。广泛地学习,多方面地积累知识。【择其善者而从之】:择:选择;从:追随,引申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枕典席文】:指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知物由学】:由:通过。要了解事物就必须通过认真的学习。【执经叩问】:执:拿着;经:经书;叩问:询问。手拿经书,向他人请教。形容虚心向他人学习。【终日不倦】:整天不知厌倦。指埋头学习。【转益多师】:以更多的人为师学习更多的东西。【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孳孳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2023-07-11 14:35:471

描写人物精神品质学习态度的成语

学习态度:不骄不躁 戒骄戒躁 学而不厌 闻鸡起舞 奋发图强 争分夺秒 孜孜不倦 勤学好问 一丝不苟 聚精会神 心无旁骛 专心致志 锲而不舍 废寝忘食 手不释卷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持之以恒 自强不息 全力以赴 只争朝夕 力争上游 披荆斩棘 不思进取 囫囵吞枣 虎头蛇尾 不求甚解 半途而废 三心二意
2023-07-11 14:35: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