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什么分配原则

2023-07-11 08:38:58
西柚不是西游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

黑桃花

按劳分配的具体含义和实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非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所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分配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实现.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基本内容: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条件:生产力水平.

直接原因: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差别的存在.

原则: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按劳分配的特点有:按性质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主体,但并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按实现程度看,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行;按尺度看,还不能以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按实现形式看,必须借助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

水元素sl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墨然殇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善士六合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

可桃可挑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北有云溪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陶小凡

个人收入分配原则

左迁

基本原则。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法律分析: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 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而不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没有权利向社会领取报酬。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以下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前提。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2023-07-11 01:50:211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啊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不劳动者不能获得。
2023-07-11 01:50:334

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选择B 是个人消费品. 按劳分配的内容: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的直接前提是为社会提供劳动,按劳分配的尺度是劳动的数量和质量。
2023-07-11 01:50:441

按劳分配的范围

按劳分配的范围是公有制经济。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具体分析如下:1、按劳分配是与公有制经济相联系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的建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和前提。它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也就是说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中才实行按劳分配,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并不实行按劳分配。2、对个人消费品进行分配的客观依据是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3、按劳分配不仅看劳动的数量而且看劳动的质量,而且与企业的效益有关。4、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是消费资料,而不是所有的劳动成果。按劳分配的意义: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是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条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动员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要素投入生产,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所有生产要素的活力迸发出来;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有效的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2023-07-11 01:50:541

按劳分配的使用范围

法律分析: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023-07-11 01:51:401

辨析:按劳分配就是以劳动为尺度的分配,它与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是一样的。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按劳分配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分配中的基本原则。 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另一种分配方式。以劳动的成果为尺度进行分配。
2023-07-11 01:51:481

多劳多得按劳分配是什么原则

“多劳多得,按劳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原则。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原则,即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023-07-11 01:51:572

什么是按劳分配?

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按劳分配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个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简单来说就是做多少拿多少,做得少,拿得少,做得多拿得多。
2023-07-11 01:52:082

如何理解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为什么,应该搞清楚以下问题. 一:按劳分配的含义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其主要内容是: 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劳动报酬. 首先,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得消费品的条件.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劳动不得食. 其次,按劳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而不是社会全部产品,是社会总产品中作了必要的扣除以后所剩余的部分.按劳分配不是把劳动者创造的全部财富全部都用于分配,而是在扣除保证社会和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资金的物资后,再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分配个人消费品. 社会总产品-(社会生产基金+社会消费基金)=用于分配的个人消费品部分.社会生产基金(补偿生产资料、扩大再生产的追加;应付不测事故的后备保险基金);社会消费基金(社会管理费用、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如学校、医院所需的费用、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基金) 再次,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特点 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的实物分配.由于他预计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消亡了,价值、价格、货币等范畴和关系不再存在,因而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后,不再是获得货币工资,而是领得一种劳动证券,上面载明他提供了多少小时的劳动(社会扣除的部分已除外),凭这种劳动证券从社会储备中领取含有相同劳动量的个人消费品.而且,根据马克思的设想,由于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占有,按劳分配也是按照全社会统一的标准实行.作为分配标准的劳动尺度,是根据平均的劳动技能、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计量的. 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和特点,同马克思当初设想的有很大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人们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活动,都要通过市场来进行.这就决定了按劳分配的实现具有以下特点: 1.按劳分配是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的.马克思预言的按劳分配是采取个人消费品的实物分配,因为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经济.但事实上,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实行市场调节,因而价值、价格、货币、买卖、市场等范畴和关系会同时存在.每个社会成员向社会提供劳动后,根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获得货币工资,再用货币从市场上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2.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企业范围内实行的.由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实现全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还存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存在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并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因而不可能实行全社会统一的按劳分配标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连全行业统一的劳动报酬标准也被打破了,即使同一行业的不同国有企业,由于各自的经济效益不同,工资、奖金与各企业的效益挂钩,因而企业间的劳动报酬便有差别,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按劳分配原则,只能在各个企业内部实行.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不仅取决于劳动者本人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而且首先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 3.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到市场机制和货币工资形式的制约.一方面,市场机制制约着按劳分配的水平.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效果不同,经济收入不同,按劳分配的水平会有明显的差别.另一方面,货币工资形式也制约着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劳动者用货币工资购买消费品的过程受到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影响,如果消费品供不应求,货币工资或者是买不到所需要的消费品或者是因为价格过高而影响按劳分配的实现.由于价格的不合理,就可能造成劳动者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应得到的消费量,同用货币工资实际购买到的消费量之间的不一致,从而影响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 4、按劳分配的评价标准具有多重性,不是单一标准.社会劳动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但社会劳动受不同行业、地区、竞争程度和供求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在全社会统一计量.按劳分配的公平程度受市场机制和市场成熟程度的制约. 三: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意义 (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平等,在公有制内部人们不能凭借公有的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从而使消费品能够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方式分配. 其次,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社会生产力水平及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既不会像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那样,为了群体的生存而不得不实现平均分配,也不可能像物质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那样,实行按需分配,劳动作为谋生手段,要求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所以,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选择. 再次,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二)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必然要求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生产决定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形式取决于生产的形式.按劳分配是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的利益实现.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第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就有与其相适应的消费品分配方式.消费资料分配的形式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使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共同占有,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因而谁也不可能凭借对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来不劳而获地取得收人.也就是说,公有制决定了个人消费品只能按劳分配.而按劳分配是一种有利于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的分配方式,是公有制的实现或落实. 第二,由于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以及劳动还没有成为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仍然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差别还仍然存在,从而各个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也还存在着很大差别.同时,人们还不能做到无条件地、不计报酬地为社会劳动,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仍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只有承认劳动的这种差别,并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才能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热情,使劳动者各尽所能地努力为社会作贡献,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果无视劳动的这种差别和特点,对个人消费品一律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就势必会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按劳分配的实现首先将受到社会产品数量的制约.一般说来,可分配的社会产品数量越多、越丰富,就越能为按劳分配的实现提供较雄厚的物质基础.而可分配产品的数量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可分配的产品数量也就不同,因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也就不同.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可分配的消费品数量极少,只有实行平均分配,才能保证人们都获得最低限度的生存条件,从而保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因此,产品大体平均的分配,是生产力极端低下,体现原始社会公有制的要求,符合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惟一可行的分配方式.而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由于产品极大丰富,则有可能实现按需分配的形式.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共产主义社会那样的高度,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因此,它既不能实行像原始社会那样的平均分配,也不具备实行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的条件,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总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三)按劳分配的意义与局限性 按劳分配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分配制度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是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因此,实行按劳分配不仅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同时,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它既是对剥削制度的否定,但与共产主义社会的按需分配相比,又有其历史的局限性.由于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不同,劳动者所赡养的家庭人口不同,势必造成劳动者之间在劳动报酬上的差别.这就形成了按劳分配中形式上的平等,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只是“不同等的个人天赋”所形成的人们在生活水平上的差别.这种差别和不平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 (四)再说 按劳分配的内容和要求 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内容和要求是:第一,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劳动,才有权参与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第二,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不是全部社会产品,只是社会总产品中的个人消费品.社会产品中的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不能分配给劳动者个人.就是消费品还要扣除为社会和劳动者共同需要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才能在劳动者个人之间进行分配.所以,按劳分配是在进行了必要的社会扣除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分配.第三,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在质上必须是符合社会需要的、被社会所承认的物化劳动.只有那种被社会承认的劳动才代表劳动者对社会的真正贡献,才是按劳分配的根据.在量的方面只能以社会平均的劳动量为尺度,即劳动量不能以个别劳动时间来计量,必须把个别劳动时间还原为社会平均劳动量,需要将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及熟练程度不同的劳动还原为同一的简单劳动,以便在量上进行比较.社会和集体按劳动者所提供的在质上被社会所承认的、在量上可以进行比较的社会平均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四;综上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它在全社会分配领域中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题的分配原则.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这回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保证人么相互之间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2023-07-11 01:52:16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是什么?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023-07-11 01:52:244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对象

法律分析:按劳分配的内容: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的直接前提是为社会提供劳动,按劳分配的尺度是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023-07-11 01:52:431

按劳分配含义、地位、原因

1,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的含义,必然性,实行的意义)由于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是根本标志,占主体地位,所以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实行按劳分配是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③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然性和意义)理解哪些分配属于按生产要素 (1)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意义在于: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③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2)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2023-07-11 01:52:521

按劳分配的范围是什么

法律分析: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参与分配已经越来越普遍,并且也越来越得到人们普遍认同。知识是作为脑力劳动的成果参与分配的,也是一种按劳分配。人们知道,一般的劳动成果(产品或服务)只能使用一次(或曰一个寿命周期),只能供一人或一个社会群体使用,因而这种劳动成果也就只能一次性地参与按劳分配。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成果,从理论上讲,其使用的范围、时间和频次具有无限性,除非有更新的知识将其代替、淘汰、推翻。所谓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劳动成果的享用者对劳动成果的所有者支付的报酬。享用者越多,支付的报酬也就越多,一般的劳动成果是以其数量来争取其享用者的,例如工厂可以造出成千上万台电视机,以争取成千上万的消费者,每个消费者都要向工厂支付报酬。电视机是复制的,每复制一次,都要支付相同的劳动,因而每一台电视机只可能获得一次报酬,企业和参与电视机制作的职工也只可能凭自己的劳动成果参与一次按劳分配。知识这种特殊的劳动成果虽然也需要一定的载体,其载体也需要复制,但其本身却不需要复制,不需要再付出新的劳动。不管有多少消费者,只要他购买知识产品,他就要支付报酬。也就是说,不需要复制的知识,可以参与无数次的分配;一次性的脑力劳动成果,可以无数次获得报酬。这不仅不是对按劳分配的否定,恰恰是按劳分配符合逻辑的发展。专利、发明、科技成果等作为股份,参与企业的分红,实际上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肯定这一点,有利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强调按劳动成果分配,是否会造成两极分化、贫富悬殊?人们不应忘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一直强调,按劳分配实际上仍然体现资产阶级权利。在共产主义到来之前 ,只能按照某一客观尺度进行分配,这种分配只能是一定程度的合理。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经济。按劳动成果分配,有利于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也更能体现经济还不发达或还未充分发达社会的公平。至于因此引起的收入差距,则需要国家来进行必要的调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第五条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第六条 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第七条 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第八条 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第九条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
2023-07-11 01:53:011

收入分配的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一种分配方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按劳分配只能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在其他非公有制经济中不存在按劳分配。对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否则就容易把按劳分配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相混淆。在我国,按劳动力要素分配是在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内的分配方式。在按劳分配中,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一种社会劳动,所以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由于企业经济效率的差异,可分配的消费品在数量上存在差异。因而不同公有制企业的职工等量劳动并不一定能够获得等量的报酬。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首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劳动产品。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劳动产品的分配必须体现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可能。其次,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还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成员各个方面的需要,所以还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物质条件。最后,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还没有实现全面发展,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而只是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就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别,不能实行平均分配,只能是按劳分配,只有这样才会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技术,提高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同时,这种分配方式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生产的积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者,而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了相互不可代替的作用。让所有者凭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自己相应的收入,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只有按生产要素分配,使各种要素各得其所,才能更好地解决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诸要素的动力源泉,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区别:一是性质不同。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而按劳动要素分配是以劳动力作为商品而进行交换的一种分配形式。二是前提和基础不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对分配的客观要求,是在公有制领域实现的;而按劳动要素分配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产生于生产要素个人所有的基础上,是市场经济在分配领域的实现。三是分配尺度不同。按劳分配的尺度是劳动,即按个人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尺度实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2023-07-11 01:53:10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实现有哪些特点

1通过商品和货币形式实现2.受市场机制制约.由于市场机制作用等量劳动相交换原则只能近似地实现.3.企业按劳分配主体4.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023-07-11 01:53:232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劳动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按劳分配不能通社会直接计算和分配劳动时间来实现,而只能通过市场机制以迂回曲折的形式来间接地加以完成。因此,按劳分配的具体含义和实现形式与马克思当年理论上的设想存在很大的差别。(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劳动交换首先表现为商品交换,企业投入的劳动量首先必须表现为价值,但是并不是任何劳动都能形成价值。企业的劳动只有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要求时才能得到承认,才能形成价值,否则会影响产品价值的形成。(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按劳分配尺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不仅包括生产过程脑力和体力的支出,还包括管理和经营等特殊的劳动形态。企业的劳动成果和收入水平不仅要受企业劳动者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要受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的影响。如果说企业的管理是对生产活动所进行的组织、协调、计划和指挥,属于生产性要素,那么企业的经营活动则是直接与商品流通和市场营销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劳动的性质明显的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影响,(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因此按劳分配的实现必须以企业为中介,通过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来实现。企业首先要根据自己创造的经济效益从社会获得相应的收入,然后才能在企业内部实现按劳分配,由于在劳动和价值、价值和价格、价格和收入之间存在着许多的中间环节,受到许多复杂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的收入以及根据这种收入而进行的按劳分配从全社会看只能作为一种趋势或近似值而存在。按劳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这种变化不是对按劳分配的否定,而是对按劳分配理论的发展。我们不应把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对立起来,而应该把按劳分配的本质与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区别开来。按劳分配的实质是消灭剥削,反对平均主义,承认能力和贡献上的差别及其对个人收入的影响,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涉及的是这一原则的实现方式。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而且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2023-07-11 01:53:301

按劳分配原则是什么?

第二个
2023-07-11 01:53:4011

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从做题角度看,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体经济,按劳动要素分配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而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土地、技术、管理等等,可知按劳动要素分配可以理解为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我再给你提供一个选择题,你先试做一下,然后看解析:在我国现阶段,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是A.私营企业工人的工资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C.国有企业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D.公有制企业中工人的所有收入答案:C分析:根据刚才介绍的内容,可知A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B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C国有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是按劳分配;D反例:工人收入中的福利性收入显然不以劳动为尺度进行分配,不属于按劳分配另外,考试时还常涉及农民承包土地种植农作物获得的收入是按什么分配,不要误选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或按生产要素分配,因为农民仅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是归集体的,隶属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所以应选按劳分配。(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将决定产品如何分配)
2023-07-11 01:54:211

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有

按劳分配的基本bai内容和客观要求是:以劳du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zhi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dao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而不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没有权利向社会领取报酬。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以下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前提。因为它排除了依靠生产资料所有权不劳而获的可能性。第二,社会主义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第三,旧分工引起的劳动差别和劳动还是个人的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因为这要求在收入分配中承认劳动差别,体现劳动差别。实行按劳分配,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3-07-11 01:54:302

按劳分配的三种形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参与分配已经越来越普遍,并且也越来越得到人们普遍认同。知识是作为脑力劳动的成果参与分配的,也是一种按劳分配。人们知道,一般的劳动成果(产品或服务)只能使用一次(或曰一个寿命周期),只能供一人或一个社会群体使用,因而这种劳动成果也就只能一次性地参与按劳分配。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成果,从理论上讲,其使用的范围、时间和频次具有无限性,除非有更新的知识将其代替、淘汰、推翻。所谓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劳动成果的享用者对劳动成果的所有者支付的报酬。享用者越多,支付的报酬也就越多,一般的劳动成果是以其数量来争取其享用者的,例如工厂可以造出成千上万台电视机,以争取成千上万的消费者,每个消费者都要向工厂支付报酬。电视机是复制的,每复制一次,都要支付相同的劳动,因而每一台电视机只可能获得一次报酬,企业和参与电视机制作的职工也只可能凭自己的劳动成果参与一次按劳分配。知识这种特殊的劳动成果虽然也需要一定的载体,其载体也需要复制,但其本身却不需要复制,不需要再付出新的劳动。不管有多少消费者,只要他购买知识产品,他就要支付报酬。也就是说,不需要复制的知识,可以参与无数次的分配;一次性的脑力劳动成果,可以无数次获得报酬。这不仅不是对按劳分配的否定,恰恰是按劳分配符合逻辑的发展。专利、发明、科技成果等作为股份,参与企业的分红,实际上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肯定这一点,有利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强调按劳动成果分配,是否会造成两极分化、贫富悬殊?人们不应忘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一直强调,按劳分配实际上仍然体现资产阶级权利。在共产主义到来之前 ,只能按照某一客观尺度进行分配,这种分配只能是一定程度的合理。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经济。按劳动成果分配,有利于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也更能体现经济还不发达或还未充分发达社会的公平。至于因此引起的收入差距,则需要国家来进行必要的调整。折叠
2023-07-11 01:54:501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依据是什么

是华丽丽的宪法规定的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规定国家最基本 最重要的事情 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违背宪法的规定
2023-07-11 01:55:004

按劳分配 知识讲解 举个例子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

⑴按劳分配是与公有制经济相联系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的建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和前提.它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也就是说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中才实行按劳分配,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并不实行按劳分配. ⑵对个人消费品进行分配的客观依据是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者不劳不得。 ⑶按劳分配不仅看劳动的数量而且看劳动的质量,而且与企业的效益有关。 ⑷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是消费资料,而不是所有的劳动成果。
2023-07-11 01:55:171

按劳动力价值进行分配的是什么经济

私营经济。他拥有较多资本,主要靠雇佣劳动进行生产经营,存在剥削现象。其中劳动者的收入实际上是按照劳动力价值进行分配取得的价值。
2023-07-11 01:55:263

我国有那些收入分配方式?我国为什么存在这么多的收入分配方式?

我国目前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中多种分配方式包括按贡献参与分配,按资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一般认为,按劳分配理论成立的假设条件主要包括了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计划经济和发达的生产力这三个条件;其基本观点主要有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按劳分配的对象是经过“有折有扣”的社会总产品,按劳分配中的“劳”是“按同一尺度”即按劳动进行分配,按劳分配并没有否定劳动者个体差异等,上述假设条件和基本观点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收入分配理论体系。
2023-07-11 01:55:361

哪些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之中,它包括工资、薪金、奖金、津贴等。集体所有制中农民的劳动收入也属于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体现着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按要素分配是一种总产品在扣除资本耗费与劳动力耗费后,所有剩余被劳动力要素所有者与资本要素所有者依照等量投入得等量剩余的原则分别获得的分配方式,其实质是各要素主体按照要素的产权含量参加收入分配。常见的要素包括土地、技术、资金、管理等。按要素分配分为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劳动力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它旨在实行按劳分配并坚持其主体地位的同时还采取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各种分配方式。
2023-07-11 01:56:001

按劳分配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这种分配方式的经济形式是 A

D 试题分析: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故ABC项错误。本题选D项。点评:要知道一种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首先要知道这个收入属于什么基本经济制度,因为生产决定分配,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方式。公有制对应的是按劳分配,个体经济对应的是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对应的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2023-07-11 01:56:381

我国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按劳分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按劳分配: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为社会承认的劳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2、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还是个人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因此,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该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能够实行按劳分配,是因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前提条件,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物质条件。另外,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完全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同时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这些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分配方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个人消费品上的实现形式,是人类分配关系的一场革命,具有划时代意义。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学说,反对平均主义,强调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探讨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马克思所讲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设想,是在社会统一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条件下实行的。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马克思设想的条件是有差距的。我们的公有制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公有制还有多种经济形式和实现形式。社会主义经济还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我们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同马克思所设想的条件就有很多不同。当前按劳分配是我们现阶段的分配主体,但不是社会唯一的分配原则。我们虽坚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但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我们的按劳分配还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还不能象马克思设想的用劳动券去实现。因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外,还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实行按劳分配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它不能直接以劳动时间为分配尺度,而只能依据通过商品交换所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分配尺度;  2、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尺度实现,而只能先根据各个企业提供给社会的有效的劳动量,在各企业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再由各个企业根据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对本企业的劳动者进行分配。  3、它还不能实行通过劳动券直接进行实物分配,而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  为什么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它,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的原因是: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发展又不平衡,决定了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2、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必须实行多种经营方式,如农村集体经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各种形式的公司制、承包制、租赁制等;  3、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都决定了除按劳分配这种主体方式外,  还要实行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经营收入、资本或资产收益、按资本取得的收入、风险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收入等分配方式。而资本或资产收益、劳动收入、技术收入、信息收入等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在分配制度中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新形势下国企的“按劳分配”原则  到过大大小小、不同体制的企业,我认为除了产权明晰之外,国企与民企的最大差异就是:企业是否享有充分的人事权与分配权。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如火如荼,人事权与分配权的改革是其中的一大重点。在企业的分配机制当中,打破“大锅饭”的口号已经喊了差不多二十年,但在多数行业,比如:电力行业与通信行业,“大锅饭”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着。具体表现为:分配差距拉不开,贡献的差距无法体现,一部分员工(通常是一般岗位员工)的分配远远超过劳动力市场标准,另一部分重要岗位员工的分配却大大低于劳动力市场标准,结果大量关键人才流向民企、外企或其它分配机制灵活的国企,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在调研中发现,国企员工包括管理者对“按劳分配”的误解是国企分配制度改革放不开手脚的思想包袱之一。在国企,按劳分配是一种普通认可的公平的分配形式,从中学起,就开始在课本上接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的本质是根据劳动创造的价值进行分配,而这个价值必须是为企业和社会认可的价值。在新的形势下,国企按劳分配的原则没有改变也无需改变,但劳动的价值评价标准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深刻的变化。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劳动价值评价标准是向“脏、累、苦、险”倾斜,而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显然是不适用的,某集团公司提出价值评价标准应该向“三高——高级管理、高级营销、高级技术”人员倾斜,根据该集团公司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环境,无疑是正确的,新的标准体现了管理、营销、技术对企业最终价值创造的贡献。这其中的价值最终必须体现在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上。(有必要提一下,在国企,“社会效益”也是必须要充分考虑的,而且有时成为改革的阻力。然而,作为企业而不是事业单位,没有经济效益非但不可能产生“为社会服务、提供就业”等社会效益,更可能成为社会的负担)。  按劳分配,就是要在分配上体现劳动创造的价值差异,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不同职位所能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绩效考核同样是100分,总经理的贡献与普通员工的贡献是根本不同的,同样,一位高级技术人员与一位普通文员所能创造的价值也是天壤之别。这种贡献差异是由于职位分工的不同,也就是工作内容、承担的职责不同引起的。这类差异相对而言是静态的差异,也就是说,只要职位工作内容不变,职位要求不变,其相对价值就基本不变。  其次,同一职位、不同员工创造的价值是存在差异的。由于个人的技能、工作投入程度等的差异,也势必导致所创造价值的差异,这种差异需要通过绩效考核来体现,相对而言是动态的差异,只要个人的实际表现发生变化,通过绩效考核就应该即期体现出来。  员工创造价值的这两种差异,都必须在价值分配机制中(薪酬方案中)得以充分体现,否则就不符合按劳分配的精神,也就无法体现公平性,从而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薪酬方案中,要解决这两个方面的价值差异带来的公平性问题,就要通过科学的职位评估、合理的绩效评价两大体系相结合来加以解决。
2023-07-11 01:56:45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马克思当时设想的按劳分配,是在社会统一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条件下实行的。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公有制还有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实现形式,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我们实行的按劳分配原则,同马克思的设想有很多不同。这主要表现在: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主体,但不是社会唯一的分配原则。它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也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2)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现阶段的公有制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存在着各自的经济利益。因此,按劳分配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只能先根据各个企业提供给社会的有效的联合劳动量,在各企业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再由各个企业根据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对劳动者进行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劳动贡献,而且还取决于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  (3)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马克思设想在商品货币关系消亡的情况下,劳动者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按劳分配直接以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个人劳动不能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劳动者只能通过各自所在的企业向社会提供劳动,每个企业的集体劳动也只是局部劳动,其社会劳动的性质只能通过商品的市场交换才能得到实现和转化。  (4)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马克思当时设想的按劳分配,是通过劳动券实现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只能借助于商品货币关系才能实现,劳动者先以货币工资形式取得劳动报酬,再用货币工资到商品市场上购买个人消费品。这样,按劳分配的最终实现还要受商品价格和商品供应量的影响。  总之,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主体形式的按劳分配,它的实现是同所有制关系以及市场经济规律密切联系的,它作用的范围、实现形式和实现程度不但受公有制成熟程度的制约,也受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的制约。
2023-07-11 01:57:042

我国社会的分配制度是

我国社会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即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如何分割、配给制度的总称。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以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当时设想的按劳分配,是在社会统一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条件下实行的。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公有制还有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实现形式,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我们实行的按劳分配原则,同马克思的设想有很多不同。这主要表现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主体,但不是社会唯一的分配原则。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我国社会分配制度的制度背景: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
2023-07-11 01:57:121

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

【答案】:D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想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分配是以公有制为前提的对公有劳动成果的分配关系。离开了公有制和联合劳动,便不存在共同所有的产品,也就根本谈不上按劳分配。其他分配方式有:①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②按生产要素分配;③福利性分配等。故选D。
2023-07-11 01:57:3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什么

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具有客观必然性。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所以,从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上看,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原因是: 1、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整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使我国各个地方、各个行业为了适应自身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由于生产决定分配,所以生产经营方式的多元化使到我国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这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最终原因。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即所有制形式是最基本的决定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在生产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产品的分配也必然按照有利于生产资料占有者的原则进行。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由此我们可以推出,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必然要求在分配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必然要求按多种生产要素分配。即: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第二个原因是: 2、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在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但与此同时,在公有制经济之外,还存在着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使劳动者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因而也就必然会存在多种非按劳分配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作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才能为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增强活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论上的新突破。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而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各自发挥了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生产要素属于不同的多种所有者,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承认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凭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自己相应的收入是合法的,按照生产要素的贡献多少作为确定所有者获得收入份额的依据。这样就能够激励所有者积极地把生产要素投入于生产中,并且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分配体制,一方面所有者凭借生产要素投入得到的收入被承认,能激励所有者更多地投入的积极性,如在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制企业中,劳动者即可以取得按劳分配的收入,又可以取得按资分红的收入;另一方面还可激励生产要素使用者对资源的节约。因为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被看作是商品,买入生产要素都必须按照市场购买价格支付一定的报酬和代价,这样,就可以形成投入和产生的高效率,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同样,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分配方式也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023-07-11 01:57:411

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

【答案】: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前提条件。按劳分配的内容是: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并作各项必要扣除后,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的基本分配原则,是公有制经济内部基本的分配原则。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只要企业是公有制或国有控股企业,按劳分配就是企业内部职工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职工收入的主要部分是按劳分配收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C。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除了按劳分配这一主体分配形式外,出现了多种分配方式。具体来说,主要有:(1)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3)资产收益。(4)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5)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在现代社会中,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管理等都属于生产要素,因此凭借它们获得的收入都可以归结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大部分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其中,选项A和B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选项D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资本取得的收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C。
2023-07-11 01:57:481

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按劳分配指的是在公有制范围内,按照劳动者的劳动量为尺度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023-07-11 01:57:571

我国有哪些分配方式

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他分配方式包括按生产要素和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按技术要素,按劳动要素,按管理要素!
2023-07-11 01:58:074

我国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指社会和集体以人们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有其客观必然性: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考察社会分配制度,必须以其社会经济制度为依据。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全体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在社会产品占有上拥有平等的权利。这决定了劳动者只能向社会提供劳动,而没有属于私人所有的生产资料可提供;劳动者从社会获得的只是消费资料;劳动者获得消费资料的唯一依据只能是劳动。因而,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个人收入分配必然采取按劳分配形式。第二,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了可供分配的社会产品数量和满足社会消费的程度,制约着分配方式。社会主义生产力还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物质产品尚未极大丰富,还不具备按人们的实际需要分配消费品的物质条件,只能根据人们向社会付出的劳动量进行分配。第三,旧式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还只是或主要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时期,由于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有限,只能以相对固定的劳动方式从事劳动。因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等差别尚未消失,不同劳动方式所产生的劳动成果在质与量上不同,劳动者要取得这些劳动成果只能以所付出的劳动为依据。同时,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既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自觉参与生产过程,又作为旧式社会分工的承担者把劳动当作获取消费资料的手段,劳动者得到消费资料的多少与劳动贡献必然存在正相关联系,劳动贡献量自然成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度量标准。4按劳分配作为占主体地位的分配关系,是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生产方式决定的。坚持按劳分配必须批判两种错误观点:一是将生产与分配割裂开来,脱离经济条件、生产方式孤立地考察分配,并把分配看成社会主义的本质。二是以抽象的“公平分配”、“平等权利”空谈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为此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了所谓“公平分配”和“等平权利”,指出未来社会主义制度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平等权利,但这种平等权利是相对的。它对于否定凭借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剩余劳动的资本主义分配关系而言,体现了人们在产品占有权利上的平等,但还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事实上的不平等。因为这种分配方式默认不同劳动者不同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反映到按劳分配中,就是实际上的不平等关系。即使劳动者获得的劳动报酬相同,也会因为各自赡养家庭人口不同,造成劳动者个人消费实际上的不平等。但是,按劳分配事实上的不平等是指人们生活富裕程度上的差别,与私有制下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不平等,从而导致阶级剥削、阶级压迫的不平等具有本质区别。二、按劳分配的内容和作用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各尽所能,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得消费品的手段,不劳动者不得食。第二,社会以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唯一尺度,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第三,按劳分配的水平和实现程度只能取决于现实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越高,可供分配的社会财富越多,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和富裕水平越高。第四,按劳分配的对象只能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必要扣除之后的生活消费品。按劳分配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一场深刻革命,它体现着生产资料公有制中人们平等的经济关系,既是对以往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又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的按需分配。按劳分配作为一种分配方式反作用于生产方式,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按劳分配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要手段。按劳分配的尺度不仅表明劳动者的劳动贡献与所获得的劳动产品有着密切联系,而且承认劳动能力是一种“天赋” 权利,这会转化为激励劳动者奋发向上的动力机制,使劳动者从个人物质利益出发,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和专业技能,增强对生产经营环境的适应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劳动者发展。2、按劳分配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制度保障。按劳分配使劳动者在产品占有上具有平等权利,是劳动者当家作主的体现。劳动者会从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出发,在劳动岗位上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以非“经济人”的身份,各尽所能,努力奉献。从而使劳动者的体力、智力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生产技术、工艺、方法不断创新,使高效率劳动资料和全新劳动对象层出不穷,资源得以高效利用,环境受到应有保护,促进了社会生产力迅速、持续、健康发展。3、按劳分配是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条件。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关系上的体现,它又以劳动者在产品占有上的平等权利进一步巩固完善公有制。同时,按劳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消费品的多少不仅与劳动者的劳动贡献有关,更取决于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因此,按劳分配实现了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完整结合,使劳动者能够自觉处理好三者利益关系,既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4、按劳分配是实践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途径。按劳分配从根本上否定了不劳而获和凭借劳动以外的因素无偿占有他人劳动的基础,实现了劳动平等、报酬平等,从而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必由之路。而且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允许人们拉开富裕程度的时间、空间差距,既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又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5、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商品经济的内在根据。按劳分配通行的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与商品交换原则在现象形态上是一致的。由于作为分配依据的劳动是被社会承认的劳动,便形成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对立统一关系,导致劳动者经济利益的差别。解决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合理体现劳动者的经济利益的途径之一是进行商品交换,发展商品经济。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按照马克思的设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较高层次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由此决定的社会主义生产条件是:第一,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第二,全社会实行严密的计划生产;第三,商品经济已经消亡,劳动者能充分就业,并能够选择适合的岗位。以此为前提,按劳分配原则才能得以充分贯彻。按劳分配的实现过程是,社会总产品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之前,首先要进行各项社会扣除: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部分;用于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用来支付不测事故、自然灾害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社会管理费用;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部分;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基金。经过社会扣除才能实行“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领回来”的分配形式。劳动者与社会交换劳动时,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每个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时间是整个社会劳动的构成部分,他在付出一定的劳动量之后,即从社会领取“一张证书”,籍此从社会储存中领取和他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份消费品。在这一过程中,分配的主体是社会;分配的媒介是劳动证书;个人消费品以实物形式直接分配,而非货币形式的间接分配。
2023-07-11 01:58:263

下列对按劳分配理解正确的是A.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是按劳分配的基本尺度B.按劳分配的对象是所有的社会产

标准答案C
2023-07-11 01:58:331

按劳分配的尺度是什么?

C、劳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在商品经济中表现为货币收入)的分配方式。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以劳动为尺度,而不能以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其他条件为尺度;   2、每个劳动者应分配的个人收入的多少,取决于他为社会提供的劳动进行必要的扣除之后为个人劳动部份的多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劳动者能够分到的消费品也将增加。按劳分配执行的是一种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
2023-07-11 01:58:541

按劳分配的尺度是( )。

c是对的1、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以劳动为尺度,而不能以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其他条件为尺度;2、每个劳动者应分配的个人收入的多少,取决于他为社会提供的劳动进行必要的扣除之后为个人劳动部份的多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劳动者能够分到的消费品也将增加。按劳分配执行的是一种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
2023-07-11 01:59:042

按劳分配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法律分析:按劳分配形式: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在商品经济中表现为货币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包括:1、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以劳动为尺度,而不能以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其他条件为尺度;2、每个劳动者应分配的个人收入的多少,取决于为社会提供的劳动进行必要的扣除之后为个人劳动部份的多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劳动者能够分到的消费品也将增加。按劳分配执行的是一种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抱国务院备案。
2023-07-11 01:59:111

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是什么?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 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而不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没有权利向社会领取报酬。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以下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前提。因为它排除了依靠生产资料所有权不劳而获的可能性。第二,社会主义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第三,旧分工引起的劳动差别和劳动还是个人的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因为这要求在收入分配中承认劳动差别,体现劳动差别。实行按劳分配,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3-07-11 01:59:201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按劳分配,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个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能够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还存在着差别,劳动还未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等原因,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这个原则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有重大作用。由于劳动能力不同,家庭人口不同,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这是一个“弊病”,但在社会主义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反对平均主义,选择合适的按劳分配的形式。社会主义经济中产品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基础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旧的社会分工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按劳分配的具体含义和实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非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所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分配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按劳分配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实现。
2023-07-11 01:59:302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求解答

按劳分配的基本bai内容和客观要求是:以劳du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zhi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dao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而不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没有权利向社会领取报酬。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以下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前提。因为它排除了依靠生产资料所有权不劳而获的可能性。第二,社会主义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第三,旧分工引起的劳动差别和劳动还是个人的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因为这要求在收入分配中承认劳动差别,体现劳动差别。实行按劳分配,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3-07-11 01:59:392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啊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023-07-11 01:59:491

按劳分配的对象是什么啊??

劳动者.
2023-07-11 01:59:594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023-07-11 02:00:082

在我国,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是( ) A.全社会 B.公有制经济 C.多种所有制经济 D.非公有制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B。点评:考生注意全面把握按劳分配的有关内容:(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原因: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难度适中。
2023-07-11 02:00:321

按劳分配的分配形式包括:非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包括

按劳分配,即劳动力、土地、资本、信息、管理等要素共同参与收入分配。 非按劳分配包括: 1、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 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 3、经营收入。 4、资产收益。 5、资本收入。
2023-07-11 02:00:404

按劳分配的三种形式

法律分析:按劳分配形式: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在商品经济中表现为货币收入)的分配方式。它的主要内容包括:1、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以劳动为尺度,而不能以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其他条件为尺度;2、每个劳动者应分配的个人收入的多少,取决于他为社会提供的劳动进行必要的扣除之后为个人劳动部份的多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劳动者能够分到的消费品也将增加。按劳分配执行的是一种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非按劳分配形式包括: 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经营收入、资产收益、资本收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2023-07-11 02:01:061

如何理解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详细03

如何理解按劳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为什么,应该搞清楚以下问题。 一:按劳分配的含义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其主要内容是: 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劳动报酬。 首先,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得消费品的条件。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劳动不得食。 其次,按劳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而不是社会全部产品,是社会总产品中作了必要的扣除以后所剩余的部分。按劳分配不是把劳动者创造的全部财富全部都用于分配,而是在扣除保证社会和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资金的物资后,再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分配个人消费品。 社会总产品-(社会生产基金+社会消费基金)=用于分配的个人消费品部分。社会生产基金(补偿生产资料、扩大再生产的追加;应付不测事故的后备保险基金);社会消费基金(社会管理费用、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如学校、医院所需的费用、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基金) 再次,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特点 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的实物分配。由于他预计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消亡了,价值、价格、货币等范畴和关系不再存在,因而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后,不再是获得货币工资,而是领得一种劳动证券,上面载明他提供了多少小时的劳动(社会扣除的部分已除外),凭这种劳动证券从社会储备中领取含有相同劳动量的个人消费品。而且,根据马克思的设想,由于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占有,按劳分配也是按照全社会统一的标准实行。作为分配标准的劳动尺度,是根据平均的劳动技能、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计量的。 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和特点,同马克思当初设想的有很大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人们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活动,都要通过市场来进行。这就决定了按劳分配的实现具有以下特点: 1.按劳分配是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的。马克思预言的按劳分配是采取个人消费品的实物分配,因为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经济。但事实上,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实行市场调节,因而价值、价格、货币、买卖、市场等范畴和关系会同时存在。每个社会成员向社会提供劳动后,根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获得货币工资,再用货币从市场上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2.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企业范围内实行的。由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实现全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还存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存在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并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因而不可能实行全社会统一的按劳分配标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连全行业统一的劳动报酬标准也被打破了,即使同一行业的不同国有企业,由于各自的经济效益不同,工资、奖金与各企业的效益挂钩,因而企业间的劳动报酬便有差别,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按劳分配原则,只能在各个企业内部实行。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不仅取决于劳动者本人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而且首先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 3.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到市场机制和货币工资形式的制约。一方面,市场机制制约着按劳分配的水平。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效果不同,经济收入不同,按劳分配的水平会有明显的差别。另一方面,货币工资形式也制约着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劳动者用货币工资购买消费品的过程受到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影响,如果消费品供不应求,货币工资或者是买不到所需要的消费品或者是因为价格过高而影响按劳分配的实现。由于价格的不合理,就可能造成劳动者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应得到的消费量,同用货币工资实际购买到的消费量之间的不一致,从而影响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 4、按劳分配的评价标准具有多重性,不是单一标准。社会劳动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但社会劳动受不同行业、地区、竞争程度和供求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在全社会统一计量。按劳分配的公平程度受市场机制和市场成熟程度的制约。 三: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意义 (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平等,在公有制内部人们不能凭借公有的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从而使消费品能够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方式分配。 其次,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社会生产力水平及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既不会像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那样,为了群体的生存而不得不实现平均分配,也不可能像物质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那样,实行按需分配,劳动作为谋生手段,要求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所以,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选择。 再次,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二)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必然要求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生产决定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形式取决于生产的形式。按劳分配是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的利益实现。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第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就有与其相适应的消费品分配方式。消费资料分配的形式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使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共同占有,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因而谁也不可能凭借对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来不劳而获地取得收人。也就是说,公有制决定了个人消费品只能按劳分配。而按劳分配是一种有利于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的分配方式,是公有制的实现或落实。 第二,由于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以及劳动还没有成为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仍然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差别还仍然存在,从而各个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也还存在着很大差别。同时,人们还不能做到无条件地、不计报酬地为社会劳动,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仍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只有承认劳动的这种差别,并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才能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热情,使劳动者各尽所能地努力为社会作贡献,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果无视劳动的这种差别和特点,对个人消费品一律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就势必会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按劳分配的实现首先将受到社会产品数量的制约。一般说来,可分配的社会产品数量越多、越丰富,就越能为按劳分配的实现提供较雄厚的物质基础。而可分配产品的数量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可分配的产品数量也就不同,因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也就不同。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可分配的消费品数量极少,只有实行平均分配,才能保证人们都获得最低限度的生存条件,从而保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因此,产品大体平均的分配,是生产力极端低下,体现原始社会公有制的要求,符合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惟一可行的分配方式。而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由于产品极大丰富,则有可能实现按需分配的形式。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共产主义社会那样的高度,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因此,它既不能实行像原始社会那样的平均分配,也不具备实行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的条件,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总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三)按劳分配的意义与局限性 按劳分配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分配制度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是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因此,实行按劳分配不仅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同时,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它既是对剥削制度的否定,但与共产主义社会的按需分配相比,又有其历史的局限性。由于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不同,劳动者所赡养的家庭人口不同,势必造成劳动者之间在劳动报酬上的差别。这就形成了按劳分配中形式上的平等,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只是“不同等的个人天赋”所形成的人们在生活水平上的差别。这种差别和不平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 (四)再说 按劳分配的内容和要求 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内容和要求是:第一,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劳动,才有权参与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第二,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不是全部社会产品,只是社会总产品中的个人消费品。社会产品中的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不能分配给劳动者个人。就是消费品还要扣除为社会和劳动者共同需要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才能在劳动者个人之间进行分配。所以,按劳分配是在进行了必要的社会扣除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分配。第三,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在质上必须是符合社会需要的、被社会所承认的物化劳动。只有那种被社会承认的劳动才代表劳动者对社会的真正贡献,才是按劳分配的根据。在量的方面只能以社会平均的劳动量为尺度,即劳动量不能以个别劳动时间来计量,必须把个别劳动时间还原为社会平均劳动量,需要将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及熟练程度不同的劳动还原为同一的简单劳动,以便在量上进行比较。社会和集体按劳动者所提供的在质上被社会所承认的、在量上可以进行比较的社会平均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四;综上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它在全社会分配领域中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题的分配原则。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这回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保证人么相互之间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2023-07-11 02:01:141

按劳分配是什么社会的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特点是: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而不是社会惟一的分配原则②还不可能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是因为存在私营经济③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④还须商品货币形式实现。_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其主要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劳动报酬. 首先,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得消费品的条件.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劳动不得食. 其次,按劳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而不是社会全部产品,是社会总产品中作了必要的扣除以后所剩余的部分.按劳分配不是把劳动者创造的全部财富全部都用于分配,而是在扣除保证社会和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资金的物资后,再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分配个人消费品. 社会总产品-(社会生产基金+社会消费基金)=用于分配的个人消费品部分.社会生产基金(补偿生产资料、扩大再生产的追加;应付不测事故的后备保险基金);社会消费基金(社会管理费用、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如学校、医院所需的费用、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基金)再次,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特点 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的实物分配.由于他预计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消亡了,价值、价格、货币等范畴和关系不再存在,因而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后,不再是获得货币工资,而是领得一种劳动证券,上面载明他提供了多少小时的劳动(社会扣除的部分已除外),凭这种劳动证券从社会储备中领取含有相同劳动量的个人消费品.而且,根据马克思的设想,由于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占有,按劳分配也是按照全社会统一的标准实行.作为分配标准的劳动尺度,是根据平均的劳动技能、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计量的. 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和特点,同马克思当初设想的有很大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人们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活动,都要通过市场来进行.按劳分配的实现具有以下特点: 1.按劳分配是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的.马克思预言的按劳分配是采取个人消费品的实物分配,因为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经济.但事实上,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实行市场调节,因而价值、价格、货币、买卖、市场等范畴和关系会同时存在.每个社会成员向社会提供劳动后,根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获得货币工资,再用货币从市场上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2.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企业范围内实行的.由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实现全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还存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存在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并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因而不可能实行全社会统一的按劳分配标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连全行业统一的劳动报酬标准也被打破了,即使同一行业的不同国有企业,由于各自的经济效益不同,工资、奖金与各企业的效益挂钩,因而企业间的劳动报酬便有差别,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按劳分配原则,只能在各个企业内部实行.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不仅取决于劳动者本人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而且首先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 3.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到市场机制和货币工资形式的制约.一方面,市场机制制约着按劳分配的水平.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效果不同,经济收入不同,按劳分配的水平会有明显的差别.另一方面,货币工资形式也制约着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劳动者用货币工资购买消费品的过程受到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影响,如果消费品供不应求,货币工资或者是买不到所需要的消费品或者是因为价格过高而影响按劳分配的实现.由于价格的不合理,就可能造成劳动者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应得到的消费量,同用货币工资实际购买到的消费量之间的不一致,从而影响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4、按劳分配的评价标准具有多重性,不是单一标准.社会劳动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但社会劳动受不同行业、地区、竞争程度和供求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在全社会统一计量.按劳分配的公平程度受市场机制和市场成熟程度的制约.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意义 (一)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平等,在公有制内部人们不能凭借公有的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从而使消费品能够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方式分配. 其次,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社会生产力水平及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既不会像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那样,为了群体的生存而不得不实现平均分配,也不可能像物质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那样,实行按需分配,劳动作为谋生手段,要求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所以,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选择. 再次,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二)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必然要求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生产决定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形式取决于生产的形式.按劳分配是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的利益实现.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第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就有与其相适应的消费品分配方式.消费资料分配的形式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使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共同占有,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因而谁也不可能凭借对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来不劳而获地取得收人.也就是说,公有制决定了个人消费品只能按劳分配.而按劳分配是一种有利于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的分配方式,是公有制的实现或落实.第二,由于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以及劳动还没有成为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仍然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差别还仍然存在,从而各个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也还存在着很大差别.同时,人们还不能做到无条件地、不计报酬地为社会劳动,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仍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只有承认劳动的这种差别,并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才能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热情,使劳动者各尽所能地努力为社会作贡献,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果无视劳动的这种差别和特点,对个人消费品一律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就势必会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按劳分配的实现首先将受到社会产品数量的制约.一般说来,可分配的社会产品数量越多、越丰富,就越能为按劳分配的实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2023-07-11 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