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宋朝通判到底是什么官,权力竟比知府还大,难怪明兰父亲田产无数呢?

2023-07-11 08:36:43
TAG: 父亲
善士六合

以前我们在影视剧当中时常能够看到比如杭州通判、嘉州通判等等的说法;另外我们在初中或者高中学习宋词的时候,老师讲作者简介的时候,很多宋代的词人大都担任过通判,比如苏轼,苏轼第一次是36岁——39岁,时任杭州通判。

东坡赏砚图

其实啊通判是宋代时候的一个官衔,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个官衔的起因始末。众所周知,唐末五代,藩镇割据,为祸一方,拥兵自重。武将专权,天下动乱不已,中央集权始终巩固不下来,统治者深受其害,也没办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宋太祖赵匡胤深深感觉到武将手握军权的害处,所以即位之后,立马削弱武将的职权,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就是当时真实写照。武将解除兵权之后,往往以朝臣身份前往地方任职,官名为"权知军、州事",且随时随地可以罢免,有力的矫正藩镇的父死子继之锢弊。同时,为了防止地方官员权力过重,所以又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资料中出现的通判

到了南宋,通判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州郡内的包括州郡官、县官在内的一切官员的情况,在这个时候,可以说通判就有了监察地方官员的职责,相当于现代各级地方纪检书记。

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的差选,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就类似于现在的各级书记。

从品级来说,直隶州通判级别多数为从五品和正六品,散州通判级别为从七品和正八品。而直隶州知军、州事为从三品和正四品,散州知军、州事为从六品和正七品。在此跟各位说一下直隶州和散州的区别,直隶州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与府平级;散州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与县平级。

古代的“通判”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

以前答过关于通判的问题,是在知乎还是在知道记不清了。通判一职,始于宋,止于清,是地方行政官员的一种。期间经历各朝代所具司职及权重均不同。两宋:位于府州一级地方行政组织中,他是知府州的佐贰,因此,官位于知府州之下。府州一级的行政结构中,行政公事必须经知府州与通判共同签署才能生效,而通判负有对政事监察的职责,对府州事的监察报告可直送皇帝,故,通判虽位于知府州之下,但权重。元:元朝无通判。明:通判作为知府的属官,正六品,不再如宋时通判专负有监察监察职权,且不常设。清:清的通判依旧是府的属官,对一般府来讲,循明旧例。但清对于少数民族或边疆地区那些不太适合设置州县的地方,设有厅这么个组织,对于这种有厅的府,通判通常会专管厅的事务。厅又分散厅和直隶厅两种,直隶厅,直接隶属于府管辖,下不设州县。散厅下还会有州县。
2023-07-11 00:34:112

“通判”相当于现在什么职务

宋代,为加强控制地方而置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号称“监州”。——此时,通判相当于副州长,并加有政法委的职能在清朝通判也称为“分府”,管辖地为厅,此官职配置于地方建制的府或州,功能为辅助知府政务,分掌粮、盐、都捕等,品等为正六品。通判多半设立在边陲的地方,以弥补知府管辖不足之处。——此时的通判完全是地区行署长官了
2023-07-11 00:34:212

通判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通判是州郡官的副职,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通判,官名。唐中叶以后设立,一般是知州的副职,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
2023-07-11 00:34:292

通判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1、类似如今的特派员。到了南宋,通判更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州郡内的包括州郡官、县官在内的一切官员的情况,又见通判的兼有监察官性质。   2、为了防止州郡官权力膨胀,宋朝开始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号称“监州”。   3、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
2023-07-11 00:34:361

宋朝官名通判,它相当于现代的什么官职?

通判,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又名同判(避讳)。在宋朝,实行实行州、县二级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部分民族自治。因为宋朝控制的地方面积小,而古代也不象现在有那么多人,所以,我们可以把州同现在的省或直辖市对应,县同现在的县对应。所以说,通判可以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直隶州知军、州事为从三品和正四品,散州知军、州事为从六品和正七品。直隶州通判级别多数为从五品和正六品,散州通判级别为从七品和正八品。宋朝和清朝不一样,宋朝是皇帝身边的人品级高,依次向外,州官(省长)也不过相当于三品,四品这样。清朝是,督抚(省长,书记)一类的品级高,为一品,二品,而京官皇帝身边的反而品级低,四品五品。
2023-07-11 00:35:0210

宋代的通判官是几品官? 主要职责是什么? 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员?

宋代通判是从五品或者正六品,相当于现在的县处级。通判是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又名同判(避讳)。通判职能,为了防止州郡官尾大不掉,又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扩展资料:正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巡抚与布政使,为从二品。副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按察使,为正三品。正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府,为从四品。副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同知,为正五品。正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县,为正七品。副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县丞,为正八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判
2023-07-11 00:35:411

刘禹锡官降至通判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刘禹锡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唐代无通判官职,通判是宋代的官职。通判一职,既是州郡官的副职,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
2023-07-11 00:35:591

宋朝 提刑官 通判 是什么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LZ采纳的答案对两个职务的解释都不正确。宋朝地方一级行政区划为府州,知府或知州在级别上才相当于省委书记。府州之上设路,但路不是行政区划,故没有类似知府之类的行政长官(有人说路才是地方一级行政区划,这是错误的,很明显的例证就是路没有行政长官,就如现在有管数省的大军区,但是并不会有人把大军区辖区做为行政区划)。路这一级分设几个部门管理几方面的事务,提点刑狱司就是路这一级掌管司法的部门,其职责基本相当于法院,所以,提点刑狱司大体相当于辖区为数省的国家法院下设之巡回法院。
2023-07-11 00:36:062

通判属于什么官职?

通判(tōng pàn),中国古代的官名之一,多指州府的长官,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又名同判(避讳)。官制始于宋朝时期,明朝期间为各府的副职,位于知府、同知之下。在清朝通判也称为“分府",管辖地为厅,此官职配置于地方建制的京府或府,功能为辅助知府政务,分掌粮盐都辅,品等为正六品。通判多半设立在边陲的地方,以弥补知府管辖不足之处。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明朝一般地方的知府是正四品,下面还有同知,通判等副职。通判一般是正六品,其相当于现在南昌市常务副市长分管 粮盐都辅。同知一般是从五品,相当于一般的市长兼任市委副书记。
2023-07-11 00:36:221

通判是一个怎样的官职呢?

我们所熟悉的宋朝的官职最多的就是通判。所以会有网友问通判到底是干什么的?恐怕放到现在的话是什么样的官职?通判(tong,pan),指的就是一个挂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良运,家田,水利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又可称为同判。时间为唐朝起史,宋朝发扬。为了防止州郡官员权力过大,在州郡设立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服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朝时期,为了加强控制地方,而置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者知府处理政务。一些服役与狱讼,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明清时期设立通判分掌粮运,水利,屯田,牧马,江海防务等。到了南宋,通判可以直接向皇上奏报,州郡内的一切大小官员包括州郡官员。所以同盼有着监察官的性质。就此来看,通判一职既是州郡官副职,又起到了汉代监御使和督邮双重监察作用。有此一职,中央与各州县的关系就指挥自如了。宋朝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市市长,知州等于地级市市长。通判作为知州、知府的副手,所以应该称为副市长或者副省级市长。也大概相当于省地市的厅长,副厅长这种职务。其实无论知府、知州还是通判,理论上都算是临时性的官员差遣。并不是常设官职,也可以称为特派员。而且通判的职权大于官位!
2023-07-11 00:36:411

宋代的通判是几品官

问题一:宋朝的通判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的差选,初由唬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 问题二:宋朝知州和通判是什么官职 知州(例如泰安州知州) C 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 按照州的职能,应该等同于现在的地市一级的行政级别。《水浒传》出现过一个无名的泰安州知州。宋朝知州一职为从五品,一般由从五品京官担任。 通判(通判黄文炳) C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副市长 通判为知州、知府的副手,所以对应为副市长。举报宋江的反诗给蔡九知府的黄文炳就是卸任的通判。通判一般由从六品京官中委派。 问题三:宋朝州府通判几品官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的差选,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南宋,通判更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州郡内的包括州郡官、县官在内的一切官员的情况,又见通判的兼有监察官性质。而通判级别则多数仅为从八品,与权知军、州事的二、三品相差悬殊,亦为大小相制之意。 问题四:大宋时 通判 提刑 知州 分别为几品官?哪个官大? 提刑使最大.每路(相当于省)一个..三品 知州四品. 通判相当于知州副手.从四品.鼎 每路有四个主官. 安抚使.转运使.提刑使.常平使. 问题五:宋朝 提刑官 通判 是什么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点刑狱公事,简称提刑官,是中国宋代特有的一种官职名称。相当于现在的法医这一概念。 提点刑狱公事是提点刑狱司(简称提刑司)的长官,由朝廷选派,三年一换。 提点刑狱司是“路”级的司法机构,主要掌管刑狱之事,并总管所辖州、府、军的刑狱公事、核准死刑等,也有权对本路的其他官员和下属的州、县官员实施监察。估计相当于检察院吧。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的差选,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相当于党委书记 问题六:通判是个什么官 几品啊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的差选,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南宋,通判更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州郡内的包括州郡官、县官在内的一切官员的情况,又见通判的兼有监察官性质。而通判级别则多数仅为从八品,与权知军、州事的二、三品相差悬殊,亦为大小相制之意。 这样看来,通判一职,既是州郡官的副职,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有此一职,中央与州、县的关系,即如心之使臂、臂之使手,指挥自如了。由此,不但五代的藩镇武人专权、州郡成为独立王国的问题,能够较彻底解决,同时也有利于监察腐败现象。 问题七:宋代的通判官是几品官? 主要职责是什么? 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员? 通判是从五品,知州是正四品,大理寺中承是正二品 通判 通判 苏轼 tōng pàn官名。 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 1、唐末五代,藩镇武将专权,天下动乱不已,中央集权始终巩固不下来。 宋初,统治集团全力解决这个大问题,著名的“杯酒释兵权”故事,就是解除武将兵权的明智之举。武将解除兵权之后,则往往以朝臣身份出守州郡,官名为“权知军、州事”。“权”,有临时之意,意谓随时可以罢去,从名称上亦注意矫正藩镇的父死子继之锢弊。 同时,为了防止州郡官尾大不掉,又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到了南宋,通判更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州郡内的包括州郡官、县官在内的一切官员的情况,又见通判的兼有监察官性质。而通判级别则多数仅为从八品,与权知军、州事的二、三品相差悬殊,亦为大小相制之意。 这样看来,通判一职,既是州郡官的副职,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有此一职,中央与州、县的关系,即如心之使臂、臂之使手,指挥自如了。由此,不但五代的藩镇武人专权、州郡成为独立王国的问题,能够较彻底解决,同时也有利于监察腐败现象。 2、公正裁决。《新唐书u30fb百官志四》:“市令一人,从九品上。掌交易,禁奸非,通判市事。”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u30fb滦阳消夏录二》:“所谓通判,乃中允也。” 通判的地位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的差选,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 问题八:查宋朝二郡太守是几品官 刺史,正六品 知府,从四品 顺便说一下宋代的品级其实不太重要,看的是差遣,就是权力如何…… 太守,原为战国时代郡守的尊称。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历代沿置不改。南北朝时期,新增州渐多。郡之辖境缩小,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州郡区别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隋文帝撤销郡,州长官除雍州牧外,均为刺名。炀帝改州为郡,改刺史为太守。又设司隶台,掌巡察,有刺史十四人,为司隶大夫属员,正六品。 问题九:通判是什么官 通判是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也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简称。 通判既是州郡官的副职,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可以说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
2023-07-11 00:37:071

宋朝的通判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宋朝的通判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通判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又名同判(避讳)。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的差选,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扩展资料:其他官职今昔对比: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京兆特指现,京兆尹相当于首都市长。太尉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对最高法院院长。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组织部部长。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尚书令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总理。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知府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知州宋朝州的最高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略低于“知府”。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官职
2023-07-11 00:37:161

古代的通判是什么官职?

辅佐知州等地方长官处理工作。监察知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知州全力过重。
2023-07-11 00:37:273

通判是什么官

通判由是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和现在的官职是没有对比性的,地区政府常务副职加纪检书记的,不过当时通判的权利比这个要大很多。通判是从五品,知州是正四品,苏轼曾经做过通判一职,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到了南宋,通判更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州郡内的包括州郡官、县官在内的一切官员的情况,又见通判的兼有监察官性质。扩展资料: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通判一职,既是州郡官的副职,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通判的差选,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判
2023-07-11 00:38:141

通判在宋朝是多大的官,都管什么?

从八品
2023-07-11 00:38:336

如果古代的通判放到现在,是什么样的官职?

通判,官名,宋太祖赵匡胤设。通判是皇上亲自任命到各州,辅佐知州一起治理各州,通判可直接向皇上禀报各州的事情,如果有政令需要颁布,需要同时有两人的署名才能生效。在官职上,通判在知州下一级,但是可以绕过知州直接向皇上报告,通判放在现在,相当于哪一级别的官?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简称,宋朝时,赵匡胤吸取前朝教训,为了防止出现唐末时藩镇武将专权、皇权旁落的局面,就加强集中中央权力,于是新设了一个官职通判。通判的作用一个是用来监督各知州,另一个作用是,通判可以用来制约知州,两人一起治理,又因为官职权力的相互缠绕,知州一般会防范着通判,害怕通判抓到自己的错误或者把柄报告给皇上,所以两人不会太亲近。宋代的通判除了兵马,赈灾的财务粮食,处决重大犯人案件其他的事情都参与发表意见,并且掌握一票否决权,同时,通判也肩负着监察的职能,一旦知州等有不良行为,通判就会向皇上汇报。但是知州在官职上是高于通判的,就这样,通判和知州形成了制约,可以避免知州坐大地方权力,与现在相比,宋代的通判就像是地方行政主要领导,职能也与现在的检查组相似。通判的职能不仅仅局限于赵匡胤规定的几个,到南宋时,通判的职能也增加了。有文献记载“入则贰政,出则按县”、“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经制、总制钱额,与本郡协力拘催,以入于户部”,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知道,通判的权力越来越大,在一州中是二把手,在县城可以代替县官断案,有战争时,可以承担押运粮草的责任,征收的粮草赋税需要和知州一起押送到户部。南宋时的判官和现在相比就好像是有行政能力的检查组。苏轼做过杭州通判,王安石做过扬州通判,陆游做过镇江通判等,宋朝通判一职很难做出政绩,所以很难提升,这也就导致通判一职在后期变了味道,有人为了官职更高,就与地方官官官相护,成为朝廷一大毒瘤。赵匡胤原意是要相互制约的,但是没想到最后给朝廷留下了一大祸患!
2023-07-11 00:38:491

通判是几品官?

通判是正六品官,通判(tōng pàn),中国古代的官名之一,多指州府的长官,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又名同判(避讳)。官制始于宋朝时期,明朝期间为各府的副职,位于知府、同知之下。在清朝通判也称为"分府",管辖地为厅,此官职配置于地方建制的京府或府,功能为辅助知府政务,分掌粮盐都辅,品等为正六品。通判多半设立在边陲的地方,以弥补知府管辖不足之处。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公正裁决。《新唐书·百官志四》:“市令一人,从九品上。掌交易,禁奸非,通判市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所谓通判,乃中允也。”
2023-07-11 00:39:201

在古代通判是个什么样的官职。等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各个时期的“通判”地位和职务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是宋朝时期的通判,在各州设通判,分割知州权力,与知州形成互相制约,从而消除地方割据,巩固中央集权。在现代相当于省委书记一类的吧。
2023-07-11 00:39:592

通判 签判有什么区别?

通判 唐末五代,藩镇武将专权,天下动乱不已,中央集权始终巩固不下来,宋初统治集团全力解决这个大问题,著名的“杯酒释兵权”故事,就是解除武将兵权的明智之举;武将解除兵权之后,则往往以朝臣身份出守州郡,官名为“权知军、州事”,“权”,有临时之意,意谓随时可以罢去,从名称上亦注意矫正藩镇的父死子继之锢弊。 同时,为了防止州郡官尾大不掉,又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到了南宋,通判更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州郡内的包括州郡官、县官在内的一切官员的情况,又见通判的兼有监察官性质。而通判级别则多数仅为从八品,与权知军、州事的二、三品相差悬殊,亦为大小相制之意。 这样看来,通判一职,既是州郡官的副职,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有此一职,中央与州、县的关系,即如心之使臂、臂之使手,指挥自如了。由此,不但五代的藩镇武人专权、州郡成为独立王国的问题,能够较彻底解决,同时也有利于监察腐败现象。隋代在使府设判官。唐代特派担任临时职务的大臣皆得自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以资佐理,掌文书事务。中期以后,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等均设有判官,由本使选充,以备差遣。其权极重,几乎等于副使。宋代沿置于各州、府,选派京官充任,称为签书判官厅公事(简称“签判”);各路安抚、转运和中央的三司、群牧等亦设判官,职位略低于副使。元代分设于各路总管府、散府及州。明代仅设于州,职位渐轻,清代改为州判。 就第一句看相当于现在的秘书。
2023-07-11 00:40:093

唐朝通判是什么官职?

唐朝官职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对唐代的职位与品级有这样的概括: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 唐朝的州郡官职问题 我就夹杂在一起说吧,地方官从大到小,不分唐代设立这些官职的早晚了,只说大小 第一级,京兆尹(四品后为二品)巨重要,在有一篇答案中我提过了,楼主知道的,和他同样重要的是节度使,一镇之节度使,有经济政治军事大权,等同于京兆尹的三权统一执法,不过他独立兵权更彻底,所以末期尾大不掉了。 第二级,河南牧,太原府牧,(二品),这绝不是吃多了,为什么四品比二品重要地位高,楼主一想就明白,那为什么这两个地方是二品,因为太原府一是边陲重镇二是它乃唐王起家的地方,所谓的老根,河南牧呢,就是洛阳在内的一系列地盘,专人把守,一般洛阳令的顶头上司就是。和他们地位差不多的就是郡王国王啥的,比如功臣受封,不过因为地盘小,或者都是吃地方赋税没有行政权,我就不类比了往下。 第三级大家都清楚,州刺史(从三品),但是分级别,大州和小州,冀州就是相对于益州的小州,中州刺史(四品),下州刺史(从四品或者正四品下品)。 后面的笼统点我不标明品级了行不,依次是三大要塞(京兆,河南,太原)的少尹,然后是别驾,三国有一个张松,号称益州别驾,就这个官职,是刺史出巡时候的陪车的,别著驾哈哈,意思是刺史副手等同于宋朝的州通判。 然后是各州的长史,这些都分上中下三等州,品级依次降低。然后是州司马。周下面置县,就是耳熟能详的县令,县丞,县主簿,县尉。 基本差不多,还有开府建军的,也管人民但是不是常设州县,至于上面的名称又不懂得,楼主再单另说一下,我就不都列举了,呵呵,偷个懒。 唐朝的正三品相当于现在的多大官? 正三品在唐朝时是六部尚书的品级。以此换算,似乎相当于现在的正部级干部。但是你要想到,那个时候只有六个尚书,尚书上面的尚书令一般也只有左、右(正、副)两位(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和副总理),而现在副总理却是四位——也就是说,现在的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这三个职位的总人数,加起来是10位,远远多于唐朝时尚书令、六部尚书(一般是八、九位)。 因此,我认为,唐朝时候的正三品(六部尚书级)应该至少相当于现在的 国务委员 这个级别,有些如 吏部、兵部、户部的尚书甚至可以 相当于 现在的 国务院副总理。 祝你好运! 宋朝提刑官,推官还有通判都是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提刑官:提刑官全称是提点刑狱公事。主要掌管刑狱之事,并总管所辖州、府、军的刑狱公事、核准死刑等,也有权对本路的其他官员和下属的州、县官员实施监察。相当于现在的法官和检察官,法医等都有交叉。 推官:在唐朝、金、元时的推官相当于现在地方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明和清初还兼有审计局长的职能。宋时比较复杂,隶属三司下六部的推官没法比较,大概只相当于办公室主任,就是那种高级的秘书人员;属开封、临安二府的推官也是相当于法院院长;属地方的推官有点幕僚的意思,多少有些挂职而没有多少实权的意味了。 通判:在宋朝,主要是以中央派员的身份,下到地方,作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副官存在,负有地方的行政及监察职权,用以与地方行政长官形成制衡。相当于今天的纪委监察职权。 唐朝验尸官如何称呼? 仵作:旧时官府检验命案死尸的人,由于检查尸体是件很辛苦的事,而且古代的封建思想严重,因此一般在检查尸体的时候由贱民或奴隶检查尸体并向官员报告情况,也就相当于是古代的法医。 清末改称检验吏,北洋 *** 时期仍有沿用。旧时官署中检验死伤的吏役,称为“仵作”。《清会典·刑部》:“凡斗殴伤重不能重履之人,不得扛擡赴验,该管官即带领仵作亲往验看。”这就是说,仵作是官府所雇用的专门为刑事案件检验伤势的专业人员。之所以要“亲往验看。”还含有查勘现场之意在其中。 在古代,仵作属36行之一,称“仵作行”。其实,仵作既验伤,主要还是验非常死亡的尸体,验致死因由,近似于后来的法医。一般的斗殴,检验方法比较简单。验尸便复杂得多,仵作要在没有解剖尸体的情况下,把详细的检验结果报告给有司,作断案的参考。因之,仵作要懂许多专业知识,精通解剖学及药理病理,知道何处经络受伤便危及哪处脏腑,中何种毒便出现什么症状,判断越准确,对破案越有帮助。所以,仵作几乎都靠名师传授。认真负责的仵作,检验尸体极其详细,从毛发到指甲,决不放过任何细节,一具尸体总要翻来覆去地勘查,寻找可疑之处。那些已腐烂的尸体,高明的仵作也有办法验证,甚至根据枯骨的颜色来判断当初中的何种毒药。潮汕女人骂孩子“脚手多”,乱动东西,说是“仵作脚手”,也是基于这方面。 后来,许多潮汕人把殓尸工也称为“仵作”,那范围便扩大了。 上海方言 上海方言中把“ *** 、下流”称作“下作”,下作者也被讲作“下作胚”。疑“下作”是“仵作”之讹。旧上海把收路尸和验尸者叫做“仵作”,是社会中最低贱和下流的行当。 历史地位 仵作在古代都是由地位低下的贱民担任,仵作的儿子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与现代法医最大的不同是古代的法医是不能解剖尸体的。古代县官一般都要兼备仵作的职能。 关于宋慈 历史上最著名的仵作是南宋人宋慈。 宋慈(1186—1249),字惠父,南宋福建建阳人,法医学家。少受业于同邑“考亭高第”吴稚门下,受朱熹的考亭学派(又称闽学)影响很深。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进士,历任主簿、县令、通判兼摄郡事。嘉熙六年(1239),升提点广东刑狱,后又移任江西提点刑狱兼知赣州。淳佑年间,除直秘阁,提点湖南刑常并兼大使行府参议官,协助湖南安抚大使陈处理大使行府一切军政要务。宋慈居官清廉刚正,体恤民情,不畏权豪,决事果断。20余年官宦生涯中,大部分时间与刑狱方面有关,深知“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认为检验乃是整个案件“死生出入之权舆,直枉屈伸之机括”,因而对于狱案总是审之又审,“不敢生一毫慢易心”。发现吏仵奸巧欺侮,则亟予驳正;若疑信未决,必反复深思,决不率然而行。认真审慎的实践,得出一条重要经验,“狱情之失,多起于发端之差;定验之误,皆原于历试之浅”,于是博采近世所传诸书如《内恕录》、《折狱龟鉴》等数家,荟萃厘正,参以自己的实际经验,总为一编,名曰《洗冤集录》,刊于湖南宪治,供省内检验官吏参考,以指导狱事的检验,达到“洗冤泽物”的目的。宋慈死后,理宗为表彰他的功绩,曾为其御书墓门。其挚友刘克庄(后村)在墓志铭中赞他“奉使四路,皆司臬事,听讼清明,决事刚果,抚善良甚恩,临豪滑甚威,属部官吏以至穷闾委巷,深山幽谷之民,咸若有一宋提刑之临其前。”他于1247年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清同治六年,这本书传入西方,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对推动世界法医学的发展起到极为深远的影响,宋慈因此被西方人称作“法医学之父”。中国大陆CCTV电视台2005年播放了描写宋慈断案的电视......>> 唐朝时长安市长的官职名称 京兆牧 (从二品) 京兆尹 (从三品) 唐朝时,西安为京兆府,长官为牧,多由亲王为之;实际长官为尹,通判府事;设少尹二人,佐理府事。下设司录参军及司功、司仓、司户等属官。 唐朝的 刺史 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唐代的刺史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 因为不断的吏治改革,刺史的地位基本在不断下降. 唐代军队的官职有哪些?能从大到小排列出来吗?要准确的,并简单解释下各职位是干什么的? 20分 从高到低: 虚职: 天下兵马大元帅(正一品)(战时授予,只能是亲王王子可以当) 统兵大都督、总管(正一品)(战时授予方面军总司令) 天策上将(正一品)(只有李世民当过) 骠骑大将军(从一品) (相当于挂名的军委委员) 实职: 节度使(从一品)(大军区司令) 镇国、辅国大将军(正二品) 神策大将军(正二品)(神策禁军司令员) 龙武大将军(正二品)(龙武禁军司令员) 神武大将军(正二品) 镇国大将军(正二品) 左卫上将军(从二品) 右卫上将军(从二品) 冠军大将军(正三品上) 怀化大将军(正三品上) 羽林将军(正三品) 骁卫大将军(正三品) 武卫大将军(正三品) 威卫大将军(正三品) 领军大将军(正三品) 金吾大将军(正三品) 监门大将军(正三品) 千牛卫大将军(正三品) 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下) 云麾将军(从三品下) 忠武将军(正四品上) 轻车督尉(正四品) 壮武将军(正四品下) 怀化中郎将(正四品下) 宣威将军(从四品上) 中郎将(从四品上) 明威将军(从四品下) 归德中郎将(从四品下) 定远将军(正五品上) 骑都尉(正五品) 宁远将军(正五品下) 怀化郎将(正五品下) 游骑将军(从五品上) 游击将军(从五品下) 归德郎将(从五品下) 昭武校尉(正六品上) 骁骑尉(正六品) 怀化司阶(正六品下) 振威校尉(从六品上) 飞骑尉(从六品) 致果校尉(正七品上) 云骑尉(正七品) 怀化中候(正七品下) 翊麾校尉(从七品上) 武骑尉(从七品) 归德中候(从七品下) 宣节校尉(正八品上) 宣节副尉(正八品下) 怀化司戈(正八品下) 御侮校尉(从八品上) 御侮副尉(从八品下) 归德司戈(从八品下) 仁勇校尉(正九品上) 怀化执戟长(正九品下) 陪戎校尉(从九品上) 归德执戟长(从九品下)
2023-07-11 00:40:161

唐代的通判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唐代无通判官职,这是宋代的官职,通判一职,既是州郡官的副职,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要强行对应现在官职就只能是上级纪委副职兼任下级政府副职
2023-07-11 00:40:242

通判是什么官

通判是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也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简称. 通判既是州郡官的副职,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可以说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
2023-07-11 00:40:321

宋朝提刑官,推官还有通判都是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提刑官:提刑官全称是提点刑狱公事。主要掌管刑狱之事,并总管所辖州、府、军的刑狱公事、核准死刑等,也有权对本路的其他官员和下属的州、县官员实施监察。相当于现在的法官和检察官,法医等都有交叉。推官:在唐朝、金、元时的推官相当于现在地方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明和清初还兼有审计局长的职能。宋时比较复杂,隶属三司下六部的推官没法比较,大概只相当于办公室主任,就是那种高级的秘书人员;属开封、临安二府的推官也是相当于法院院长;属地方的推官有点幕僚的意思,多少有些挂职而没有多少实权的意味了。通判:在宋朝,主要是以中央派员的身份,下到地方,作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副官存在,负有地方的行政及监察职权,用以与地方行政长官形成制衡。相当于今天的纪委监察职权。
2023-07-11 00:40:421

苏轼得罪王安石后被外调杭州,做的通判究竟是个什么官?

通判是由皇帝直接委派,可以直接向皇上汇报。
2023-07-11 00:41:189

宋代的通判是文官担任还是武官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_3lt6yn_G25uzxBG9C7iVi-eb1Zz_kfIg_IMUYS9F-GtzPldsn-7G6cknLcus28ESqeppiH2brO824XC04-9a这是百科的内容,你看看。所以通判更像是文官
2023-07-11 00:42:071

宋朝知州和通判谁的官大(在宋朝通判是什么官职)

1、宋朝的知州和通判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2、宋朝通判与知州。 3、在宋朝通判是什么官职。 4、宋朝时知州是什么官。1.知州是中国古代官名。 2.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 3.“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 4.明、清以知州为正式官名,为各州行政长官,直隶州知州地位和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 5.通判是指一个官名。 6.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2023-07-11 00:42:131

通判和判通各是什么官

通判:官名。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1、唐末五代,藩镇武将专权,天下动乱不已,中央集权始终巩固不下来。宋初,统治集团全力解决这个大问题,著名的“杯酒释兵权”故事,就是解除武将兵权的明智之举。武将解除兵权之后,则往往以朝臣身份出守州郡,官名为“权知军、州事”。“权”,有临时之意,意谓随时可以罢去,从名称上亦注意矫正藩镇的父死子继之锢弊。同时,为了防止州郡官尾大不掉,又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到了南宋,通判更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州郡内的包括州郡官、县官在内的一切官员的情况,又见通判的兼有监察官性质。而通判级别则多数仅为从八品,与权知军、州事的二、三品相差悬殊,亦为大小相制之意。 这样看来,通判一职,既是州郡官的副职,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有此一职,中央与州、县的关系,即如心之使臂、臂之使手,指挥自如了。由此,不但五代的藩镇武人专权、州郡成为独立王国的问题,能够较彻底解决,同时也有利于监察腐败现象。 2、公正裁决。《新唐书·百官志四》:“市令一人,从九品上。掌交易,禁奸非,通判市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所谓通判,乃中允也。”提点刑狱公事,简称提刑官,是中国宋代特有的一种官职名称。提点刑狱公事是提点刑狱司(简称提刑司)的长官,由朝廷选派,三年一换。提点刑狱司是“路”级的司法机构,主要掌管刑狱之事,并总管所辖州、府、军的刑狱公事、核准死刑等,也有权对本路的其他官员和下属的州、县官员实施监察。提刑司原隶属转运使管辖,宋真宗时分出。“提点”就是负责、主管的意思。宋代在“路”(与明清时期的“省”相近)这一级先后分设了转 运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从中央派文臣担任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 即“提刑官” 、提举常平公事。这三个机构合称为“监司”,其长官被称为监司官,都负有监察州县地方官的职能。同时,这些监司官又有一定的分工,其中,“提刑官”负责地方刑狱、诉讼。北宋太宗朝开始设立“提点刑狱公事”,到真宗朝逐渐制度化,设置了提刑司的衙门。提刑司多设在占据交通要道的州府,“提刑官”则每年定期到所辖的州县巡查。“提刑官”的职能,除了监察地方官吏之外,主要是督察、审核所辖州县官府审理、上报的案件,并负责审问州县官府的囚犯,对于地方官判案拖延时日、不能如期捕获盗犯的渎职行为进行弹劾。宋代杖刑以下的犯罪,知县可判决;徒刑以上的犯罪,由知州判决,而“提刑官”主要负监督之责;州县的死刑犯一般要经过“提刑官”的核准,提刑司成为地方诉讼案件的最高审理机构。“提刑官”还负责审理疑难案件,平反冤狱,以及接受民众的上诉。北宋太宗朝开始设立“提点刑狱公事”。朝廷选派文臣到地方,审理疑难案件,清理积压的旧案;到真宗朝逐渐制度化,设置了提刑司的衙门。后来“提刑官”虽有暂时的撤废,但两宋大部分时间都是存在的。提刑司多设在占据交通要道的州府,“提刑官”则每年定期到所辖的州县巡查。史载宋代“提刑官”的职能,除了监察地方官吏之外,主要是督察、审核所辖州县官府审理、上报的案件,并负责审问州县官府的囚犯,对于地方官判案拖延时日、不能如期捕获盗犯的渎职行为进行弹劾(《宋史·职官志七》)。宋代杖刑以下的犯罪,知县可判决;徒刑以上的犯罪,由知州判决,而“提刑官”主要负监督之责;州县的死刑犯一般要经过“提刑官”的核准,提刑司成为地方诉讼案件的最高审理机构。“提刑官”在巡查州县的监狱时,除了查看囚犯的人数、囚禁时间外,还审理疑难案件,平反冤狱,以及接受民众的上诉。据史书记载,宋慈在广东担任“提刑官”时,属吏多不奉法,有嫌疑犯被囚禁数年不能得到审理,他限期加以审理,八个月裁决了二百多死刑犯,在巡查所辖的州县时,“雪冤禁暴”。他断案重视获取物证和案情的推理,案情“疑信未决,必反覆深思”,以“检验”(获取物证)乃“死生出入之权舆,幽枉屈伸之机栝”。(《洗冤集录序》)他所写的《洗冤集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除了覆核、审理州县的案件外,维持地方社会的治安也是宋代“提刑官”的重要职责。这包括剿除、捕获盗贼以及镇压农民起义。例如,辛弃疾在做湖南“提刑官”时,就平定了茶商的叛乱。所以“提刑官”的副手多为武臣,在出现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或社会动乱时,甚至用“武臣”做“提刑”官。在刑狱、治安之外,宋代的“提刑官”有时还监督某些赋税的征收,或监督地方仓储的管理。可以看出来,宋代的“提刑官”具有今天的省检察长、公安厅长、省高级法院院长、省军分区司令等多重的身份和职能,而且他们直接对中央负责,在地方上没有直接的隶属对象,不像今天的检察长、公安厅长或法院院长等,与省委、省政府存在一定的隶属关系。“提刑官”的设置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也能有效地监督刑狱、诉讼,平反冤案,打击不法官吏,又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正如电视剧《大宋提刑官》所展现的,由于州县官的渎职,胥吏的敲诈勒索,导致案情“虚幻变化,茫不可诘”,“提刑官”是判决的一个重要关卡,他们能否尽职,关乎百姓能否得到公正的判决,冤狱能否得到昭雪。因此宋王朝很重视“提刑官”的人选,多由曾长期任职于地方的、熟悉地方事务的官员担任。宋慈在出任“提刑官”之前,就曾在福建、四川等地做了十几年的地方官。当然,熟悉地方事务并不代表就能够尽职,关键还是“提刑官”自身的态度和对他们的监督,宋王朝是通过中央的监察官以及同级的其它监司官,对“提刑官”加以监督。与南宋对峙的金朝,在“路”一级置有提刑按察司,类似宋代的提刑司,设按察使。元代沿袭金代提刑按察司,在“道”一级置肃政廉访司,设廉访使。到了明代,在省级设置提刑按察使司,清代改为按察使司,主要负责一省的刑狱诉讼事务,同时对地方官有监察之责,但按察使之上增设了巡抚一职,独揽一省大权。可以看到,元明清三朝的按察使是沿袭金朝的提刑按察使,后者可能受到了宋代的提刑官的影响。
2023-07-11 00:42:231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清朝的官员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这么多问题不好答呀,手疼 从前往后答知县等于县长 正7品知府等于市长 从4品知州等于县级市长 从5品府尹等于直辖市或首都市长 正3品道台等于各省厅级主管 比如粮食厅 正4品巡抚等于省委书记 从2品 加兵部侍郎正2品总督等于解放前后的大区书记 正2品加兵部右尚书 从1品提督等于省军分区司令 从1品按察使等于省政法委纪委书记 正3品布政使等于省长 从2品黄马褂是带刀护卫456品都有(锦衣卫是明朝)御林军是守护皇宫的军队 皇帝亲兵 总督管1到3省民政军政,权力和巡抚重叠,可以参与但实权在巡抚手里,总督不能命令巡抚。总督和巡抚起到互相监督作用
2023-07-11 00:43:306

明初南京通判是什么官?

  明代通判是府级单位的一个官职,正六品,主要职责是分理粮储、马政、军匠、薪炭、河渠、堤涂之事,类似于现在的南京市市长助理或是副市长秘书。
2023-07-11 00:43:451

知州,知府,通判,判通哪个官职大?从大到小列一下,急!!!

知府_知州_通判。在古代,丞相、六部尚书王爷、总督等是一品、抚台、道台、巡抚是二品,布政司是三品,按察司是四品,知府是五品,知州六品,知县七品,通判从七品,是副县令级别。
2023-07-11 00:43:552

《水浒》中常提到的一些官职,到底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

禁军教头(王进、林冲担任过的职务):位列禁军都教头之后,相当于现在的正营级或副团级。提辖(鲁智深、孙立担任过的职务):一个州(路)提辖官的编制大约在30人上下,相当于现在的排长或连长。押司(宋江担任过的职务):属于“吏员”,一个县治最多可设6个押司,职能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办秘书,搞案件的则相当于县级法院的审判厅长,副科级或正股级。都头(武松、李云、朱仝、雷横担任过的职务):一个县治一般有两个都头,职位略高于押司,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刑侦科长,正科级。节级(戴宗担任过的职务):略相当于副监狱长,连级或副营级。知寨(花荣担任过的职务):相当于现在的镇长。保正(晁盖担任过的职务):村长。孔目(裴宣担任过的职务):法院审判庭长,副科级。押狱(蔡福、蔡庆担任过的职务):一般监狱干部。制使(杨志担任过的职务):朝廷派出的办理公务的官员,大约相当于正营。统制(秦明担任过的职务):一个州(路)的兵马总管,师级。都监(黄信、董平担任过的职务):级别低于统制,大约相当于正团级。都统制(呼延灼担任过的职务):略高于兵马统制,大约相当于副军级。正牌军(索超担任过的职务):相当于班长或排长。管营(施恩老爸担任过的职务):劳改大队大队长,正科或副处。通判(黄文炳担任过的职务):知府的副手,相当于副市长。团练使(韩滔、彭?、单廷?、魏定国担任过的职务):分为都团练使和州团练使,从《水浒》中描写看,所掌握的部队规模大约在2000――3000人,略相当于团级。经略使(种谔担任过的职务):掌管边防各州军马,相当于军区司令员。宋朝公务员分18级,我们现在的公务员分为22级,所以官职对照不可能绝对准确。以上对照只是笔者根据《水浒》情节描写及一些参考文献资料揣摩而来,如有疑义,可以讨论。
2023-07-11 00:44:112

明朝的通判是什么官职?

通判 唐末五代,藩镇武将专权,天下动乱不已,中央集权始终巩固不下来,宋初统治集团全力解决这个大问题,著名的“杯酒释兵权”故事,就是解除武将兵权的明智之举;武将解除兵权之后,则往往以朝臣身份出守州郡,官名为“权知军、州事”,“权”,有临时之意,意谓随时可以罢去,从名称上亦注意矫正藩镇的父死子继之锢弊。 同时,为了防止州郡官尾大不掉,又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到了南宋,通判更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州郡内的包括州郡官、县官在内的一切官员的情况,又见通判的兼有监察官性质。而通判级别则多数仅为从八品,与权知军、州事的二、三品相差悬殊,亦为大小相制之意。 这样看来,通判一职,既是州郡官的副职,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有此一职,中央与州、县的关系,即如心之使臂、臂之使手,指挥自如了。由此,不但五代的藩镇武人专权、州郡成为独立王国的问题,能够较彻底解决,同时也有利于监察腐败现象。
2023-07-11 00:45:033

通判和太守分别指什么官职

太守相当于现在市级最高行政长官,通判虽仅次于太守,可是他们的品级相差还蛮大的,通判是协助太守处理司法事物的
2023-07-11 00:45:122

通判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宋朝的通判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古时候的州府,相当于管现在的三个省的面积,州府二把手就是通判,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往上升官一般直接进入皇宫,往下放,最少等于现在的省长,可以对比寒窑赋的作者吕蒙正,他最初考上公务员,最早就是通判,升官就是宰相。
2023-07-11 00:45:302

通判是什么官职?

“通判”应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级别.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通判一职,既是州郡官的副职,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有此一职,中央与州、县的关系,即如心之使臂、臂之使手,指挥自如了。由此,不但五代的藩镇武人专权、州郡成为独立王国的问题,能够较彻底解决,同时也有利于监察腐败现象。 通判的地位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的差选,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
2023-07-11 00:45:471

宋朝的通判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大概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纪检委员
2023-07-11 00:45:5713

宋朝的通判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

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本意是中央监察知州 的, 算是老二, 和市委书记差不多职能,就是不是老大知县是县级,知州是地级的,
2023-07-11 00:46:522

通判是什么官相当现在什么官

通判在古代多指州府的长官,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古代的“通判”相当于现在的分管农业、司法、民政等工作的副职领导职务。通判官制始于宋朝时期,明朝期间为各府的副职,位于知府,同知之下。在清朝通判也称为分府,管辖地为厅,此官职配置于地方建制的京府或夫,功能为辅助知府政务,分掌粮盐都辅,品等为正六品。通判多半设立在边陲的地方,以弥补知府管辖不足之处。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
2023-07-11 00:47:122

宋代通判到底是什么官?若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级别的官职?

市级政法书记
2023-07-11 00:47:217

宋朝的通判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职?

“通判”应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级别.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通判一职,既是州郡官的副职,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有此一职,中央与州、县的关系,即如心之使臂、臂之使手,指挥自如了。由此,不但五代的藩镇武人专权、州郡成为独立王国的问题,能够较彻底解决,同时也有利于监察腐败现象。 通判的地位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的差选,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
2023-07-11 00:47:361

通判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宋朝的通判,很难说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宋府、州设通判,职责有二:一乃辅佐知事,二乃监督知事。若府州知事视为如今的省委书记一职,则通判大概相当于专职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按照党内规定,专制副书记乃省委书记的备胎并可办理省委书记临时交办之事务,纪委书记有监督本级党委书记的责任。这两个职责与通判的职责非常类似。区别在于,一,副书记与书记只差一级,通判比知事低三到四个级别;二,通判监督知事乃是实实在在的监督,没有通判署名知事不能发布政令,纪委书记监督书记则仅仅是存在于党章中。清朝的通判就仅是知府的副职了。
2023-07-11 00:47:441

古代通判是几品官?

宋朝知州和通判是什么官职 知州(例如泰安州知州) – 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 按照州的职能,应该等同于现在的地市一级的行政级别。《水浒传》出现过一个无名的泰安州知州。宋朝知州一职为从五品,一般由从五品京官担任。 通判(通判黄文炳) –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副市长 通判为知州、知府的副手,所以对应为副市长。举报宋江的反诗给蔡九知府的黄文炳就是卸任的通判。通判一般由从六品京官中委派。通判是个什么官 几品啊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的差选,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南宋,通判更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州郡内的包括州郡官、县官在内的一切官员的情况,又见通判的兼有监察官性质。而通判级别则多数仅为从八品,与权知军、州事的二、三品相差悬殊,亦为大小相制之意。 这样看来,通判一职,既是州郡官的副职,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有此一职,中央与州、县的关系,即如心之使臂、臂之使手,指挥自如了。由此,不但五代的藩镇武人专权、州郡成为独立王国的问题,能够较彻底解决,同时也有利于监察腐败现象。 通判是什么官 【相当于今天的省级的粮食局长,水利局长,法院院长】 通判(tōng pàn)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宋朝 提刑官 通判 是什么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点刑狱公事,简称提刑官,是中国宋代特有的一种官职名称。相当于现在的法医这一概念。 提点刑狱公事是提点刑狱司(简称提刑司)的长官,由朝廷选派,三年一换。 提点刑狱司是“路”级的司法机构,主要掌管刑狱之事,并总管所辖州、府、军的刑狱公事、核准死刑等,也有权对本路的其他官员和下属的州、县官员实施监察。估计相当于检察院吧。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的差选,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相当于党委书记 古代六品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市里的正局级干部咯。 古代几品官可称尊贵 童生就可以高人一等,秀才更高。。。。 唐朝“进士及第”经“吏部考核”通过后方可当官。通不过的到节度使下当幕僚,凭本事爬升 在这个“官”的层面上,没有谁尊贵不尊贵。得看你会不会“站”和运气如何 古代的 文官和武官的叫法是什么 是几品官 1、正一品 1)文京内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京外官:无 2)武京内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京外官:无 2、从一品 1)文京内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各部院尚书(部长)、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最高检查院长)、协办大学士(政治局W员)。 文京外官:加衔总督 2)武京内官:九门提督(卫戍司令)、内大臣。 武京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 以下以a表示文京内官,b表示文京外官,c表示武京内官,d表示武京外官**** 3、正二品 a: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銮仪使 b:各省总督、漕运总督、河运总督。 c:八旗护军统领、(左、右)翼前锋统领。 d: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 a:内阁学士、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b: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c:无 d:副将。 5、正三品 a: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詹事府詹事、上驷院卿、大理院少卿 b: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军翼尉、各省提学使。 c: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武备院卿、参领。 d: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6、从三品 a:太仆寺卿、光禄寺卿。 b: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参政道。 c: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侍卫。 d:游击、下五旗参领、协领、指挥同知、宣慰使. 7、正四品 a:通政使司副使、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 b: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盐法道、副使道。 d: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备道、代本。 8、从四品 a: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禄寺少卿、国子监祭酒。 b:知府、土知府、都转盐运使司运同、参议道。 c:城门领、包衣护军副参领、包衣骁骑副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 d: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9、正五品 a:各部院郎中、太医院院使、左右庶子、佥事道、钦天监监正。 b:直隶州知州、同知、土同知、顺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监掣同知。 c:步军副尉、步军校。 d: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抚使司同知、千户、宣慰使司佥事。 10、从五品 a:鸿胪寺少卿、各部院部外郎、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读、詹事府洗马。 b:各州知州、都转盐运使司副使、土知州。 c: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骁骑参领、下五旗包衣参领。 d:副千户、宣抚使司副使、招讨使、安抚使、长官司长官使、河营协办守备、守御所千总。 11、正六品 a:太医院左右院判、内阁侍读、左右中允、主事、都察院都事。 b:京府通判、土通判、京县知县、通判。 c:蓝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护军校、前锋校、骁骑校. d: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招讨使司副使、长官司副长官、百户、土千总、门千总、营千总。 12、从六品 a: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 b:土州同、州同、运判、理同。 c:内务府兰翎长、六品典仪。 d:盛京游牧副尉。 13、正七品 a:内阁典籍、主簿、评事、通政使、太常寺典簿司知事、太常寺博士、御医。 b:知县、京县县丞、顺天府满州教授、训导、土知县、县视学。 c:城门吏、太仆寺马厂协领。 d:把总、土把总、安抚使司副使。 14、从七品 a:五官灵台郎、光禄寺典簿、布政使司都事、翰林院检讨、国子监博士。 b:土州判、州判。 c:七品典仪。 d:卫千总、安抚使司佥事。... 古代的几品官是什么意思?哪个品最大? 一品 清朝官员品级 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文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 古代的“几品官员”是什么意思? “几品官员”就是指品阶 从九品开始 明清一品最大 唐弧也设一品官,但好像做到底也是二、三品而已 宋朝官、职、遣分离,很难说清谁比较大
2023-07-11 00:47:511

宋代的“通判”相当于现代的什么职务呢

  “通判”一职,始于宋,止于清,是地方行政官员的一种。在宋时,他是以中央派员的身份,下到地方,作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副官存在,负有地方的行政及监察职权,用以与地方行政长官形成制衡。  在两宋时,“通判”是位于地方行政单位“州”中的一种地方官,他是“知州”的佐贰(参考《宋会要辑稿-职官》“知州,掌郡国之政令,通判为之贰。”),因此,官位于“知州”之下。但其职权却大于“知州”,因为行政公事必须经“知州”与“通判”共同签署才能生效,而且,“通判”作为皇帝的耳目,对州府事的弹劾可以直达皇帝。(参考:孔令纪《中国历代官制》,附图如下)  宋时的通判,与现代相比,还真不好比,从他赋有监察职责的角度讲,他有点像现代之纪委和检察院的合体。但因宋时的通判只向皇帝负责,这又和现代之纪委向常委负责不同。如果从其对中央负责的角度讲,他很像是党委书记,但现代,党委书记是一把手,这又和通判是副手的身份不合。我倒是觉得,通判更像是国民党后期的所谓中央特派员,作为国民党中央的特派员直接下派到某土匪集团,成为某土匪集团的二头目,并负责监察,其监察结果也是直传国民党中央。
2023-07-11 00:48:091

宋朝的通判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宋朝的通判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通判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又名同判(避讳)。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的差选,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扩展资料:其他官职今昔对比: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京兆特指现,京兆尹相当于首都市长。太尉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对最高法院院长。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组织部部长。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尚书令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总理。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知府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知州宋朝州的最高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略低于“知府”。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官职
2023-07-11 00:48:231

宋代的通判官是几品官? 主要职责是什么? 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员?

通判是从五品,知州是正四品,大理寺中承是正二品 通判 通判 苏轼 tōng pàn官名。 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 1、唐末五代,藩镇武将专权,天下动乱不已,中央集权始终巩固不下来。 宋初,统治集团全力解决这个大问题,著名的“杯酒释兵权”故事,就是解除武将兵权的明智之举。武将解除兵权之后,则往往以朝臣身份出守州郡,官名为“权知军、州事”。“权”,有临时之意,意谓随时可以罢去,从名称上亦注意矫正藩镇的父死子继之锢弊。 同时,为了防止州郡官尾大不掉,又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到了南宋,通判更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州郡内的包括州郡官、县官在内的一切官员的情况,又见通判的兼有监察官性质。而通判级别则多数仅为从八品,与权知军、州事的二、三品相差悬殊,亦为大小相制之意。 这样看来,通判一职,既是州郡官的副职,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有此一职,中央与州、县的关系,即如心之使臂、臂之使手,指挥自如了。由此,不但五代的藩镇武人专权、州郡成为独立王国的问题,能够较彻底解决,同时也有利于监察腐败现象。 2、公正裁决。《新唐书·百官志四》:“市令一人,从九品上。掌交易,禁奸非,通判市事。”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所谓通判,乃中允也。” 通判的地位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的差选,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
2023-07-11 00:49:002

宋朝的通判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宋朝的通判,很难说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宋府、州设通判,职责有二:一乃辅佐知事,二乃监督知事。若府州知事视为如今的省委书记一职,则通判大概相当于专职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按照党内规定,专制副书记乃省委书记的备胎并可办理省委书记临时交办之事务,纪委书记有监督本级党委书记的责任。这两个职责与通判的职责非常类似。区别在于,一,副书记与书记只差一级,通判比知事低三到四个级别;二,通判监督知事乃是实实在在的监督,没有通判署名知事不能发布政令,纪委书记监督书记则仅仅是存在于党章中。清朝的通判就仅是知府的副职了。
2023-07-11 00:49:151

“通判”是何官职?

  “通判”一职,始于宋,止于清,是地方行政官员的一种。在宋时,他是以中央派员的身份,下到地方,作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副官存在,负有地方的行政及监察职权,用以与地方行政长官形成制衡。  在两宋时,“通判”是位于地方行政单位“州”中的一种地方官,他是“知州”的佐贰(参考《宋会要辑稿-职官》“知州,掌郡国之政令,通判为之贰。”),因此,官位于“知州”之下。但其职权却大于“知州”,因为行政公事必须经“知州”与“通判”共同签署才能生效,而且,“通判”作为皇帝的耳目,对州府事的弹劾可以直达皇帝。(参考:孔令纪《中国历代官制》,附图如下)  宋时的通判,与现代相比,还真不好比,从他赋有监察职责的角度讲,他有点像现代之纪委和检察院的合体。但因宋时的通判只向皇帝负责,这又和现代之纪委向常委负责不同。如果从其对中央负责的角度讲,他很像是党委书记,但现代,党委书记是一把手,这又和通判是副手的身份不合。我倒是觉得,通判更像是国民党后期的所谓中央特派员,作为国民党中央的特派员直接下派到某土匪集团,成为某土匪集团的二头目,并负责监察,其监察结果也是直传国民党中央。
2023-07-11 00:49:221

明朝南昌府通判相当现在什么官?

你说的这个官职在现在也就是地级干部。
2023-07-11 00:49:352

宋朝通判是什么职位?

我们所熟悉的宋朝的官职最多的就是通判。所以会有网友问通判到底是干什么的?恐怕放到现在的话是什么样的官职?通判(tong,pan),指的就是一个挂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良运,家田,水利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又可称为同判。时间为唐朝起史,宋朝发扬。为了防止州郡官员权力过大,在州郡设立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服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朝时期,为了加强控制地方,而置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者知府处理政务。一些服役与狱讼,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明清时期设立通判分掌粮运,水利,屯田,牧马,江海防务等。到了南宋,通判可以直接向皇上奏报,州郡内的一切大小官员包括州郡官员。所以同盼有着监察官的性质。就此来看,通判一职既是州郡官副职,又起到了汉代监御使和督邮双重监察作用。有此一职,中央与各州县的关系就指挥自如了。宋朝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市市长,知州等于地级市市长。通判作为知州、知府的副手,所以应该称为副市长或者副省级市长。也大概相当于省地市的厅长,副厅长这种职务。其实无论知府、知州还是通判,理论上都算是临时性的官员差遣。并不是常设官职,也可以称为特派员。而且通判的职权大于官位!
2023-07-11 00:49:411

宋朝的通判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

宋朝的通判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通判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又名同判(避讳)。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的差选,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扩展资料:其他官职今昔对比: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京兆特指现,京兆尹相当于首都市长。太尉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对最高法院院长。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组织部部长。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尚书令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总理。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知府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知州宋朝州的最高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略低于“知府”。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官职
2023-07-11 00:5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