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颛
-
3的倍数是一个整数,它除以3商必须为整数。3的倍数有无限多个,即用自然数1,2,3,4……乘3得到的数(3,6,9,12,15,18,……)都是3的倍数。
3的倍数有那些
3的倍数: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48、51、54、57、60、63、66、69、72、75、78、81、84、87、90、93、96、99。。。。。。。。。。。2023-07-09 15:59:541
3的倍数有哪些?
倍数有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48、51、54、57、60等等,3的倍数有无限多个。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如9是3的倍2023-07-09 16:00:051
3的倍数有哪些
369从3开始每隔三个数都是3的倍数。算起来有无数个2023-07-09 16:00:162
3的倍数有什么
3的倍数有无数个。举例3的倍数有:3,6,9,12,15,18,21,24,27.......最小的是3,没有最大的。2023-07-09 16:00:431
怎么判断3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2023-07-09 16:00:543
3和3的倍数是什么?
包括3和3的倍数,3的倍数有6、9、12、15等。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1、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2、一个数除以另一数所得的商。如a÷b=c,就是说,a是b的倍数。例如:A÷B=C,就可以说A是B的C倍。3、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 注意: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定义: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公倍数定义: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两个或多个整数的公倍数里最小的那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2023-07-09 16:01:031
三的倍数有哪些数字100以内
100以内三的倍数有(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48、51、54、57、60、63、66、69、72、75、78、81、84、87、90、93、96、99)。2023-07-09 16:01:334
3的倍数是怎样定义的?
能被3整除的数就是3的倍数。2023-07-09 16:01:562
3是3的倍数吗
是1倍任何一个整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除以3余0,即除尽,这个数就是3倍数。ps:研究生就是对的么,就没有老师了?就是真理了?搞笑呢你?2023-07-09 16:02:051
3和4的倍数是多少
难道是122023-07-09 16:02:153
3的倍数有那些
除三可以除净的都是2023-07-09 16:02:322
3的倍数有几个,分别是什么,最大的倍数是几?
三的倍数有无数个,三的因数有三个2023-07-09 16:03:023
25以内2的倍数和25以内3的倍数有哪些
25(2、4、6、8、10、12、14、16、18、20、22、24)2023-07-09 16:03:122
3有哪些倍数?
100以内倍数: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48、51、54、57、60、63、66、69、72、75、78、81、84、87、90、93、96、99。3是2与4之间的自然数,奇数,正整数,是从0开始的第二个质数。3的倍数一个数的各位数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4926。(4+9+2+6)÷3=7,是3的倍数。4926÷3=1642。应用介绍:1、3的汉字大写有“叁”和“弎”。2、3的英文是three。3、3是第二小的质数。扩展资料倍数定义:①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②一个数除以另一数所得的商。如a÷b=c,就是说,a是b的倍数。例如:A÷B=C,就可以说A是B的C倍。③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 注意: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2023-07-09 16:03:311
3的倍数是指哪些数字?
3的倍数特征是一个数的各位数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926;(4+9+2+6)÷3=7,是3的倍数。4926÷3=1642。相关定义: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扩展资料:1、一个整数能被另一个整数整除,另一个整数是另一个整数的倍数。15能被3或5整除,所以15是3和5的倍数。2、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商。A÷B=C,也就是说A是B的倍数A÷B=C,我们可以说A是C乘以B。3、一个数字有无数个倍数,也就是说,一个数字的倍数集合就是一个无限的集合。注意:不能把一个数字称为倍数,只能称为谁的倍数。2023-07-09 16:04:101
同时是2和3的倍数有哪些
我也不知道2023-07-09 16:04:3814
3的倍数有哪些 说几个三的倍数的数字 我只要几个数和道理@
任何一个整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除以3余0,即除尽,这个数就是3倍数. 例如358764 因为3+5+8+7+6+4=33,33/3=11 所以358764就是3倍数 例如26893 因为2+6+8+9+3=28,28/3=9余1 所以26893就不是3倍数2023-07-09 16:05:021
3的倍数有哪些
任何数的倍数都是无限的2023-07-09 16:05:1310
23的倍数有哪些
骨灰盒哈哈2023-07-09 16:05:557
3的倍数有哪些(200以内)?
把九九乘法表3那一列持续写下去1*3=3 2*3=6 3*3=9 4*3=12.。。。。。10*3=30 11*3=33 12*3=36...........30*3=90..........60*3=180.....66*3=198后面就没有了,中间的自己算2023-07-09 16:06:172
什么是3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是一个数的各位数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926;(4+9+2+6)÷3=7,是3的倍数。4926÷3=1642。相关定义: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扩展资料:1、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2、一个数除以另一数所得的商。如a÷b=c,就是说,a是b的倍数。例如:A÷B=C,就可以说A是B的C倍。3、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 注意: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2023-07-09 16:06:361
3的倍数写出五个?
3的倍数3,6,9,12,15,18等2023-07-09 16:06:531
3的倍数是哪几个
很多啊,给个范围2023-07-09 16:07:013
reach和get to有什么区别呢
英语里表示“到达”意思的有arrive、reach和get三个单词,有时还能互换。它们在用法上有如下区别:一、arrive是不及物动词,表示“到达、抵达某地(尤指行程的终点),后常接介词at或in,一般in接大地方,at接小地方,若是地点副词,则不需用介词。例如:Doyouknowwhattimetheplane*arrive*inMoscow?你知道飞机什么时候抵达莫斯科?Theyarrivedatthestationat8thismorning.他们今天早晨八点到达车站的。Hermothersawherwhenshearrivedhome.她到家时她妈妈看见了她。二、*reach*是及物动词,直接接宾语,无须介词,和*arrive*一样,属正式用语。例如:Whenshereachedhome,hermotherasked,“Haveyougoteverything?”当她回到家时,她妈妈问道,“所有的东西都买了吗?”TheyreachedBeijingonFebruary17.他们于二月十七日到达北京。三、和*arrive*一样,*get*也是不及物动词,只是它多用于口语,其后接的介词是to,后面如接副词,则不用介词to。例如:I*get*toschoolatabout7:30everyday,andI*get*homeat5:00intheafternoon..我每天7:30到校,下午5:00到家。Havewegottothezooyet?我们到动物园了吗?Thevisitorsgottherelastnight.参观的人昨晚到这儿的。从上面的句子可以看出,这几个词的区别不是太大,主要是别用混了介词。例如“格林先生昨晚抵达武汉”可以说:MrGreenarrivedin/gotto/reachedWuhanlastnight.2023-07-09 16:02:542
reach to school还是reach school
reach school2023-07-09 16:03:045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句话用什么的修辞手法
1、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如:日中如探汤。2、运用了对比修辞手法,如:近者热而远者凉。3、运用了反问修辞手法,如:此不为……乎?2023-07-09 16:03:141
reach后面带to不,是reach twice milestones还是reach to?
reach是及物动词 不用加TO的~2023-07-09 16:03:181
睽车志文言文阅读
1. 睽车志全文翻译 翻译:刘先生是河朔人,年纪有六十多岁,住在衡山紫盖峰下面。 有时走到衡山县集市上,向人家讨到钱,就买盐、酪后就直接回去,用完了再出来(讨)。每天带一个竹篮,其中放着大笔小笔、棕帚、麻拂等物件,各个寺庙都走遍,拂拭神佛的塑像鼻子、耳洞里有尘土,就用笔把它弄出来,这样就成了常事,方圆百里的人都认识熟悉他。 县城里的一个富人曾经赠送给他一件袍子,刘先生高兴的道谢后走了。过了几天见到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穿着旧衣服,问他,他说:“我差点被你拖累。 我常常每天出去,庵有门不关,等回来了就睡,门也不上闩。自从得到袍子后, *** 他出去,就心里记挂着,于是就买了一把锁,出门就锁上。 有时穿袍子出门,晚上回来就紧紧收好防止被盗。几天以来内心不安,不能作出决定。 今天偶然穿它上街,忽然自己悟到因为一件袍子的缘故,使自己的心中竟然这样,这实在是非常可笑。恰巧碰到一个人从面前经过,就脱了袍子给他,我的心里才坦然,不再挂念着它。 唉,我差点让你给拖累了。 2. 睽车志全文翻译 翻译:刘先生是河朔人,年纪有六十多岁,住在衡山紫盖峰下面。 有时走到衡山县集市上,向人家讨到钱,就买盐、酪后就直接回去,用完了再出来(讨)。每天带一个竹篮,其中放着大笔小笔、棕帚、麻拂等物件,各个寺庙都走遍,拂拭神佛的塑像鼻子、耳洞里有尘土,就用笔把它弄出来,这样就成了常事,方圆百里的人都认识熟悉他。 县城里的一个富人曾经赠送给他一件袍子,刘先生高兴的道谢后走了。过了几天见到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穿着旧衣服,问他,他说:“我差点被你拖累。 我常常每天出去,庵有门不关,等回来了就睡,门也不上闩。自从得到袍子后, *** 他出去,就心里记挂着,于是就买了一把锁,出门就锁上。 有时穿袍子出门,晚上回来就紧紧收好防止被盗。几天以来内心不安,不能作出决定。 今天偶然穿它上街,忽然自己悟到因为一件袍子的缘故,使自己的心中竟然这样,这实在是非常可笑。恰巧碰到一个人从面前经过,就脱了袍子给他,我的心里才坦然,不再挂念着它。 唉,我差点让你给拖累了。 3. 文言文学弈的全文翻译 一、《学弈》译文: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取来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二、《学弈》原文:选自战国 孟子《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三、《两小儿辩日》译文: 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四、《两小儿辩日》原文: 战国 列子《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扩展资料 一、《学弈》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二、《两小儿辩日》作者简介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 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4. 语文文言文管宁割席 释义 管宁割席 管宁割席(拼音:guǎn nìng gē xí),出自《世说新语 德行第一》,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不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友。 管宁:汉末人 管宁(公元158年—公元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虚(今山东省临朐)人。管仲的后人,三国魏高士,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慕名利。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号为一龙,管宁为龙头。当时的名士,后因厌恶华歆为人而传有割席而坐的佳话。一生讲学,居辽东。 华歆:汉末人 华歆(公元157年-公元232年),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三国时期魏司徒。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魏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卒谥敬侯。 编辑本段典故出处 原文 管宁、华歆②(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③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④去之。又尝⑤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⑥(miǎn)过门者,宁读如故⑦,歆废书⑧出观。宁割席⑨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⑩。" 译文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不停,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他们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华贵车辆的官员从门前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 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释义 ①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原属《德行》第十一则。 ②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汉人,桓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③捉:拿起来,举起 ④掷:扔。 ⑤去:抛去。 ⑥尝:曾经,从前。 ⑦轩服冕:复词偏义。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⑧故:原来一样。如:像。 ⑨废书:放下书 。废:放下。 ⑩席:坐具,坐垫。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⑾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成语演变 【割席断交】席:坐席,草席。把席割开分别坐。比喻朋友绝交。 另文 管宁、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 ,曰:"子非吾友也。" 编辑本段心得体会 “管宁割席”的故事传颂至今,人们一直把管宁作为不慕荣华,不贪金钱的典型加以宣传。但管宁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只采取绝交的态度,实在过于片面。 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未免苛求于人,也过于绝情寡义。而但仅以这两件小事就断定华歆对财富、官禄的向往之心,未免以偏概全,片面武断。但是,他很有定力,而且他发现了与华歆不志同道合,迟早会割席! 编辑本段启发 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刻苦读书,排除一切私心杂念,才能学有所成。 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更好。 扩展阅读: 1 课外 5. 文言文《学弈》的全文解释 《学弈》解释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6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 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 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译文:山下的兰草已长得与溪水相连 松林间的小路干干净净的,没有稀泥 天快黑了,细雨中传来了子规的啼叫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年少 门前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去 何必自伤白发,感慨“黄鸡催晓” 这首词是苏轼病体康复之后游清泉寺,见溪水西流,感悟万物生机无限而作,词中表现一种对人生积极乐观态度。最末一句“休将白发唱黄鸡”,“白发”指老年,“黄鸡”当是借用白居易“黄鸡催晓”,“白日催年”形容人生易老的诗句,这里是告诫人老莫消极悲观。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烟波横, 水好像是眼波横流, 山是眉峰聚。 山好像是眉峰攒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 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 眉眼盈盈处。 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 才始送春归, 方才送春天归去了, 又送君归去。 又送君(鲍浩然)回去了。 若到江南赶上春, 要是到江南(江苏浙江)赶上春天 千万和春住。 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来给分吧 下面的抄袭者杀无赦~!哈哈。 6. 陈仲举礼贤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世间的规范。 他为官上任,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他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任,就打听徐孺子在哪儿,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告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您先到官俯去。”他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坐暖,先去贤人商容的住处去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陈仲举是积极投身于民间低层去礼贤的人 这是陈太守的不等闲处 7. 文言文《范滂》阅读答案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 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后诏三府掾属③举谣言④,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⑤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⑥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⑦哉! 以会日⑧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 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⑨,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⑩,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注】①汝南征羌:郡县名。 ②厉:磨练。 ③掾属:下属的官。 ④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 ⑤猥:众多。 ⑥叨秽:贪污腐败。 ⑦简札:指奏章。 ⑧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 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 *** 文书者休息的地方。 ⑩塞:消弭,平息。 7.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会日迫促”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以土砾凸者为丘 B. 以其境过清 C.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 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 B. 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检举失实,甘愿接受死刑。 C. 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 D. 建宁二年,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 督邮吴道和县令郭揖的行为表现了对范滂的无比敬仰。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⑵疑有私故 ⑶即自诣狱 ⑷引与俱亡 10.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2分) ⑵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2分) 参考答案:更多文章请参考 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7.(2分)B(因为) 8.(2分)C(并非主动揭发,而是受诏奉命。) 9.(4分)①情绪激昂的样子 ②原因,缘故 ③到,到……去 ④逃跑(每个1分) 10.(4分)⑴等他到冀州境内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 (2分)(臧污、望风、解印绶)⑵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3分)(举、自、奸暴、岂、以、污)。 8. 文言文两则的翻译 学弈》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畅沪扳疚殖狡帮挟爆锚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9. 睽车志中 吾心方坦然,无复杂念是什么意思 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 的意思: 我的心才坦然,不再挂念着它. 说明了一个道理:只有不被外物所累,人才会变得坦然.《睽车志》,宋代志怪小说集,全书共6卷。 撰者郭彖,字伯象,和州(今安徽和县)人。由进士历官知兴国军。 据张端义《贵耳集》说,宋高宗喜欢“神鬼幻诞等书”,于是郭彖写作此书。书中所记大部分是建炎、绍兴、乾道、淳熙年间的事,北宋时汴京的见闻也时或收入。 其中大部分内容荒诞不经,其用意在于阐明因果报应,以劝人迁善改过。原文: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 间出衡山县市,从人丐得钱,则市盐酪迳归,尽则更出。日携一竹篮,中贮大小笔棕帚麻拂数事,遍游诸寺庙,拂拭神佛塑像,鼻耳窍有尘土,即以笔拈出之,率以为常,环百里人皆熟识之。 县市一富人尝赠一衲袍,刘欣谢而去。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 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扃。 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 数日营营,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如此,是大可笑。 适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嘻,吾几为子所累矣。2023-07-09 16:03:201
go to her home是对的,那reach to her home是对的么 to 代表了什么
不对,reach one"s home = get to one"s home = arrive at one"s home. 语法:reach=get to=arrive at / in 表示“到达”. go 是不及物动词,除了go home之外,都是 go+介词+宾语. reach 是及物动词,后面直接跟宾语.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2023-07-09 16:03:251
文言文两则在线翻译
1. 小学六年级下第一课《文言文两则》求全文翻译 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翻译: 《学弈》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扩展资料: 《两小儿辩日》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这则小故事用对话贯串始终。 全文以孔子的见不能决为贯串线索,颇有条理地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 先写两个小孩分别就太阳距离人的远近鲜明地提出看法,引人思考。 接着又分别摆出根据。两人互不相让,都使用反问句式,扣住了题目中的“辩”字,增强了论辩性。 两小儿在对话中都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并用比较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第一个小孩用面积大小相比,带有直观性,似乎是有理的。 第二个小孩比较了人对太阳在不同时间冷和热的感受,似乎也是有理的。 可见他们勤于思考,富有想象力;从他们针锋相对的论辩中还能体味出对话者的虎虎生气和音容笑貌。 但他们的认识毕竟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只能各执已见而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最后两小节写两小儿讥笑在他们争论面前“不能决”的孔子。 从故事本身看,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这种探求精神是值得赞许的。孔子作为大学问家,也不能通晓各科知识,而况当时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水平还很低。 孔子“不能决”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态度是对的,不该受到讥讽。 关于太阳离人在不同时间的远近问题,通俗的解释是这样: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在早晨和中午与人的距离确有一些变化,但微乎其微,凭肉眼难以觉察。 这种情况对于气温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 对于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用“如探汤”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 由于中午的照射角大,地球表面获得的热能多,因而气温高;早晨照射角小,因而气温低。 至于太阳“早晨大,中午小”,则完全是人视觉上的错觉,由于早晨背景小而暗,因此觉得太阳大一些,而中午则有广阔而明亮的天空做太阳的背景,看起来就觉得它小一点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两小儿辩日。 2.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的译文 学弈: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总以为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却学的不如前一个。能说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弈秋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孩子正在争辩,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像车顶盖般大。到了正午就看起来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物体看起来小而近的物体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清清凉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物体感到热而远的物体感到凉的道理吗?” 孔子判断不了。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3. 文言文两则翻译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比苦李.""取之信然.。 文言文: 王戎七岁,尝①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⑥走⑦取之⑧,唯⑨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⑩。 注释: ①尝:曾经。②诸:众,各。 ③游:游玩,玩耍④子:指果实。⑤折枝:把树枝压弯了。 ⑥竞:争逐,争着。⑦走:跑。 ⑧之,这里指李子。⑨唯:只,仅。 ⑩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很多小朋友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的(李子)。”摘下来(一尝),才相信的确是这样的。 《道旁李苦》的道理: 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认真分析,认真思考,那么就不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蒙蔽。王戎就是因为善于思考,判断出路边无人摘的李子一定是苦的,所以他才没有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受骗上当”。 《道旁李苦》里的那个孩子是如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根据路边的李子多判断出来的 : 如果李子不苦, 则人们都会抢着去吃 。 所以是根据李子很多判断出来的。 4. 文言文在线翻译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里的有一则寓言故事,原文是: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烹彘也。 译成白话文,大意是: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曾子的妻子去集市,孩子跟着哭闹也要去,曾子妻哄他说: “你回家,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孩子就回家了。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准备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哄孩子,跟他说着玩的,你也当真的了”。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以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跟着父母看样学样,听信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不就是教孩子学哄骗吗”。于是曾子把猪杀了煮食。 韩非的这则寓言不仅说明曾子以“不欺教子”,而且比教子的意义重要得多的是韩非劝说开明的君主应该象“曾子杀猪”一样,表现出有诚信”(“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杀彘也。”)。现在虽然是共和国,没有君主了;但是各级 *** 的领导人似乎也应该向曾子学习,表现出有诚信。 在《论语·学而》章里,还记载了曾子的一则有关诚信的语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白话文的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三件事,第一,我为他人办事,是不是忠实地尽心尽力?第二,我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讲究诚信?第三,我所传授的,是不是我不懂而胡乱说的?” 根据曾子的这条语录,我觉得,一个讲究诚信的人,应该考虑做到下面三点: 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三,勿“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 文言文两则的翻译 《学弈》译文 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6. 文言文两则翻译50字 《学弈》译文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7.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文言文两则》注释 两小儿辩日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过去)问他们在辩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的时候就像盛食物的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太阳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近的时候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就是太阳近的时候热,远的时候凉吗?”孔子也不能判定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对孔子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学弈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学习;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着搭弓拉箭把天鹅射下来。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8. 小学六年级下第一课《文言文两则》求全文翻译 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翻译: 《学弈》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扩展资料: 《两小儿辩日》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这则小故事用对话贯串始终。全文以孔子的见不能决为贯串线索,颇有条理地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 先写两个小孩分别就太阳距离人的远近鲜明地提出看法,引人思考。接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1333366303236着又分别摆出根据。两人互不相让,都使用反问句式,扣住了题目中的“辩”字,增强了论辩性。 两小儿在对话中都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并用比较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第一个小孩用面积大小相比,带有直观性,似乎是有理的。第二个小孩比较了人对太阳在不同时间冷和热的感受,似乎也是有理的。 可见他们勤于思考,富有想象力;从他们针锋相对的论辩中还能体味出对话者的虎虎生气和音容笑貌。但他们的认识毕竟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只能各执已见而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最后两小节写两小儿讥笑在他们争论面前“不能决”的孔子。 从故事本身看,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这种探求精神是值得赞许的。孔子作为大学问家,也不能通晓各科知识,而况当时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水平还很低。孔子“不能决”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态度是对的,不该受到讥讽。 关于太阳离人在不同时间的远近问题,通俗的解释是这样: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在早晨和中午与人的距离确有一些变化,但微乎其微,凭肉眼难以觉察。这种情况对于气温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 对于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用“如探汤”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由于中午的照射角大,地球表面获得的热能多,因而气温高;早晨照射角小,因而气温低。 至于太阳“早晨大,中午小”,则完全是人视觉上的错觉,由于早晨背景小而暗,因此觉得太阳大一些,而中午则有广阔而明亮的天空做太阳的背景,看起来就觉得它小一点了。2023-07-09 16:03:271
文言文日中翻译
1. 文言文学弈的全文翻译 一、《学弈》译文: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取来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二、《学弈》原文:选自战国 孟子《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三、《两小儿辩日》译文: 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四、《两小儿辩日》原文: 战国 列子《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扩展资料 一、《学弈》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二、《两小儿辩日》作者简介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 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2. 文言文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 文言文带翻译 陈太丘与友人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人期 太丘长陈寔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约定中午出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寔不管他,自己走了,走了以后,那位朋友才到。当时陈寔儿子元方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来客问元方:“令尊在家吗?”元方回答说:“家父等了您很久,见您不来,已经走了。”那位朋友便生起气来,说道:“真不是人呀!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扔下别人不管,自己走了!”元方说:“您是跟家父约定中午走的。到了中午还不来,这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人家的父亲,这是不讲礼貌。”那位朋友听了很惭愧,就下车来招呼他。元方掉头回家去,再也不回看一眼。 4. 翻译这则文言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顶盖般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5. 文言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而中午是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篷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而略带寒意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6. 文言文求翻译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词语解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辩日启示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中心思想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 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 片面地看待问题,是得不出结论的,也告诉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科学解释 原因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 《两小儿辩日》里的一个小孩说因为早晨太阳冷,中午的热所以早上远中午近 另外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远 而且事实的观察的确如此,那么如何解释?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初升的太阳看上去比中午的大,是因为早晨阳光进入大气层折射角比较大,我们看到的是被放大了的太阳的像,看上去比中午的太阳大很多。[原文:看起来早晨的太阳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眼睛的错觉。 我们看白色图形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这在物理学上叫“光渗作用”。 当太阳初升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比中午时大些的原因。]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 事实上由于中午的太阳辐射过于强烈,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的大小是不现实的。这可能也是造成了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午的太阳只是一个明亮的点,而日出日落的太阳是可以观察到的一个圆形。 还有,中午比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比早晨时离我们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中午时比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 所以中午比早晨时热。 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 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之故。 在学习的时候,可能老师都会说是一样的距离,但真正的答案却有2个:相对论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以一个点为中心,在一个点做对照。也就是说在文中应该有2个中心点,一个就是地球,一个就是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 如果以地球为中心点,那么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不变的在早上还是中午时都是一样的。如果以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为中心点那么就应该是中午的时候会更近些。 都知道太阳和地球都是球体.那我们先把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假设到地区圆行的正上方,而太阳就假设到地球的左边。这时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看到的太阳就是早晨的太阳。 而只要把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假设到太阳的正下方那么这时的太阳就是中午的太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时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在以两。2023-07-09 16:03:331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这话出自《两小儿辩日》。意思是:太阳刚出来是,(人)感觉很凉快,到中午时(人)觉得很热。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 及其:到。 日中:中午。 沧沧凉凉:凉快的样子。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原文及译注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529694.htm2023-07-09 16:03:401
arrive at,reach和get to的区别
arriveat,reach和getto的区别为:意思不同、用法不同、侧重点不同。一、意思不同1.arriveat意思:到达,来到;达成,获得,作出(决定)2.reach意思:到达;抵达;引起…的注意;增加到,提升到(某一水平、速度等)3.getto意思:开始;到达,抵达;抓住;接触,和…取得联系二、用法不同1.arriveat用法:作不及物动词时,常可与介词at〔in,on〕连用。arrive at表示“到达某地点”时,往往指到达较小的地点,arrivein表示“到达的区域”时,往往指较大的地方,arrive on则表示“到达某现场”。arrive可与表示地点和时间的副词连用,但是不能与表示意图或程度的副词连用。2.reach用法:reach既可用作不及物动词,也可用作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时,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还可接双宾语,其间接宾语可以转化为介词for的宾语。用作不及物动词时,常与after,for,to等介词连用。reach可用于被动结构。3.getto用法:表示“得到某物”“到达某地”“处于某状态”,还可表示“记住”“抓住”“打击”“击中”“杀死”“使受伤”“感染上(疾病)”“难住”“吃”“准备(饭)”“注意到”等多种意思。可用作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还可用作系动词。三、侧重点不同1.arriveat侧重点:侧重于已经到达,从远处到来。2.reach侧重点:侧重于到达所经过的这一过程。3.getto侧重点:侧重于从这里出发到往哪里。2023-07-09 16:03:531
日出沧沧凉凉的下一句是什么?
(感觉)凉飕飕的1.出自《列子汤问》中的《两小儿辩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作凉爽解。2.苍凉叠用,很是苍凉。2023-07-09 16:03:581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二则的译文
1.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的译文 学弈: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总以为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却学的不如前一个。能说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弈秋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孩子正在争辩,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像车顶盖般大。到了正午就看起来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物体看起来小而近的物体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清清凉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物体感到热而远的物体感到凉的道理吗?” 孔子判断不了。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2. 小学六年级下第一课《文言文两则》求全文翻译 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翻译: 《学弈》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扩展资料: 《两小儿辩日》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这则小故事用对话贯串始终。 全文以孔子的见不能决为贯串线索,颇有条理地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 先写两个小孩分别就太阳距离人的远近鲜明地提出看法,引人思考。 接着又分别摆出根据。两人互不相让,都使用反问句式,扣住了题目中的“辩”字,增强了论辩性。 两小儿在对话中都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并用比较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第一个小孩用面积大小相比,带有直观性,似乎是有理的。 第二个小孩比较了人对太阳在不同时间冷和热的感受,似乎也是有理的。 可见他们勤于思考,富有想象力;从他们针锋相对的论辩中还能体味出对话者的虎虎生气和音容笑貌。 但他们的认识毕竟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只能各执已见而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最后两小节写两小儿讥笑在他们争论面前“不能决”的孔子。 从故事本身看,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这种探求精神是值得赞许的。孔子作为大学问家,也不能通晓各科知识,而况当时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水平还很低。 孔子“不能决”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态度是对的,不该受到讥讽。 关于太阳离人在不同时间的远近问题,通俗的解释是这样: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在早晨和中午与人的距离确有一些变化,但微乎其微,凭肉眼难以觉察。 这种情况对于气温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 对于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用“如探汤”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 由于中午的照射角大,地球表面获得的热能多,因而气温高;早晨照射角小,因而气温低。 至于太阳“早晨大,中午小”,则完全是人视觉上的错觉,由于早晨背景小而暗,因此觉得太阳大一些,而中午则有广阔而明亮的天空做太阳的背景,看起来就觉得它小一点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两小儿辩日。 3. 六年级下册,《1》文言文两则,的翻译与解释 是这个么 《学奕》 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 原: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译:孔子去东方游学时,看见了两个孩子正在争辩,孔子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个大圆车篷,但是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感觉很清清凉凉,到了正午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两个孩子的对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4. 小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片课文文言文两则解释 《学奕》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两小儿辩》原: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译:孔子去东方游学时,看见了两个孩子正在争辩,孔子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个大圆车篷,但是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感觉很清清凉凉,到了正午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两个孩子的对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5.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文言文两则》注释 两小儿辩日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过去)问他们在辩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的时候就像盛食物的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太阳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近的时候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就是太阳近的时候热,远的时候凉吗?”孔子也不能判定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对孔子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学弈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学习;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着搭弓拉箭把天鹅射下来。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6.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里面是《学弈》、《两小二辩日》两篇篇幅 学奕古文注译原文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 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 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yuán)弓缴(zhuó)而 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为 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第一个“为”读wéi第二个“为”读wéi第三个“为”读wèi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 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 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第一个读wéi第二个读wéi。 7. 文言文两则翻译六年级下册 《学弈》译文 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2023-07-09 16:04:121
太阳远近的文言文
1. 用文言文讨论太阳的远近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出自: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 一作: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 远近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远近 yuǎn jìn 1. 远方和近处。 例:《后汉书u2022刘虞传》:「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 2. 特指所居官位接近或远离帝王。 例:《东观汉记u2022东平宪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 3. 指远方近处的人。 例:《吕氏春秋u2022简选》:「遂其贤良,顺民所喜,远近归之,故王天下。」 4. 指路程的距离。 例:唐元稹《估客乐》诗:「通筭衣食费,不计远近程。」 5. 附近。 例:《警世通言u2022崔衙内白鹞招妖》:「崔丞相来到定州中山府远近,接入进府,交割牌印了毕。」 6. 指才智程度的高低。 例:宋司马光《序》:「文章之精者尽在于诗,观人文者,观其诗斯知其才之远近矣。」 3. 用古文回答太阳什么时候近什么时候远 两小儿辩日?? 是这里面的吗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4. 急需关于赞美太阳的文言文 太阳: 绝 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5. 太阳是早上还是中午离人更近 因为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气,透过云气来看太阳,就显得太阳大。中午云气消散,就显得太阳小,其实太阳的大小并没有变。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 一个小儿说,太阳早上凉快,中午热,从身体对温度的感受来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近,也不正确。因为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这个温度的凉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近。 后来科学家终于算出来了,地球与太阳平均距离14 960万公里 我们看白色图形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这在物理学上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比中午时大些的原因。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而看起来早晨的太阳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眼睛的错觉。 还有,中午较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较早晨时离我们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中午时较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所以中午较早晨时热。 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之故。2023-07-09 16:04:231
reach的用法
不要介词,直接跟数词和名词!2023-07-09 16:04:244
arrive to和reach to 和get to 的区别
arrive后面只加in或at,reach是及物动词,后面不加to。get to=reach。2023-07-09 16:02:463
让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什么意思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给人清清凉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放在热水里那么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2023-07-09 16:02:452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的意思
翻译:太阳出来时(感觉)凉飕飕的,等到中午(感觉)就像热水中一样,这不是靠近要热而远离要冷的原因吗?2023-07-09 16:02:361
请问reach的用法 reach的用法是reach+sp.还是reach to +sp. 这两个有什么区别
reach后面直接跟地方2023-07-09 16:02:311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是什么意思?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清清冷冷,等到正午时像把手伸进热汤里(一样热)2023-07-09 16:02:242
reach to 和reach 有什么区别呀
reach+somewherereach to+adj.reach sth.也可以表示“够得到”2023-07-09 16:02:232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话出自《两小儿辩日》。意思是:太阳刚出来是,(人)感觉很凉快,到中午时(人)觉得很热。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及其:到日中:中午沧沧凉凉:凉快的样子2023-07-09 16:02:171
为什么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因为早晨,太阳高度角小,辐射的能量少 中午 太阳高度角大,辐射的能量多2023-07-09 16:02:103
reach for 和reach to 的用法
reachto是“延伸到...”;reachfor是“能够得到”..第一句话意思是“不能了解你的心”;第二句“能够得到的爱却又显得那么遥远”..英文歌词中很多时候都是口语化,严格来说是不符合语法规则的.甚用!别用歌和电影学英语....2023-07-09 16:02:031
日初出沧沦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太阳刚出来时温度还很凉,等到正午阳光直射之时,气温却好比热水一样;这难道不恰恰证明了离得近所以热、离得远所以凉么?”2023-07-09 16:02:021
向你伸出援手英语reachtoyouahand可以用to吗
在这个短语中,"reach to you a hand" 并不是一个惯用表达,更常见的表达是 "reach out to you (for) a hand"。而最常用的短语应该是 "reach out a hand to you",其中没有使用to,所以说 "reach to you a hand" 并不是一个正确的表达。2023-07-09 16:01:551
reach for 和reach to 的用法
reach to是“延伸到...”;reach for是“能够得到”..第一句话意思是“不能了解你的心”;第二句“能够得到的爱却又显得那么遥远”..英文歌词中很多时候都是口语化,严格来说是不符合语法规则的.甚用!别用歌和电影学英语....2023-07-09 16:01:441
reach的用法 reach to是正确的吗
reach to是“延伸到...”;reach for是“能够得到”..第一句话意思是“不能了解你的心”;第二句“能够得到的爱却又显得那么遥远”..英文歌词中很多时候都是口语化,严格来说是不符合语法规则的.甚用!别用歌和电影学英语....2023-07-09 16:0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