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然殇
-
1、开普勒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的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第一和第二定律发表于1609年,是开普勒从天文学家第谷观测火星位置所得资料中总结出来的;第三定律发表于1619年。这三大定律又分别称为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和调和定律。
2、开普勒定律适用于宇宙中一切绕心的天体运动。在宏观低速天体运动领域具有普遍意义。对于高速的天体运动,开普勒定律提供了其回归低速状态的方程。
也就是说,开普勒第二定律及其引出的推论,不仅适用绕太阳运转的所有行星,也适用于以行星为中心的卫星,还适用于单颗行星或卫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情况。
仅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天体。提出的时候并没有给出严格的证明,但是为后来许多定律的证明奠定了基础。
- 肖振
-
第一,太阳在随园的一个焦点中
第二,在相等的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的行星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第三,各个行的半长轴的三次方和他们周期的平方成正比。
开普勒三大定律是什么?
开普勒三大定律:1、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面积定律:行星和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扫过的面积相等。3、调和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恒星时间(Ti)的平方与它们轨道半长轴(ai)的立方成比例,即:(T1)^2/(T2)^2=(a1)^2/(a2)^2。扩展资料:开普勒定律为开普勒发现的关于行星运动的定律。他于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上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又于1618年,发现了第三条定律。开普勒定律在科学思想上表现出无比勇敢的创造精神。远在哥白尼创立日心宇宙体系之前,许多学者对于天动地静的观念就提出过不同见解。但对天体遵循完美的均匀圆周运动这一观念,从未有人敢怀疑。开普勒却毅然否定了它。这是个非常大胆的创见。开普勒定律描述的是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牛顿定律可以更广义地描述几个粒子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而形成的运动。在建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与数学架构上,开普勒第三定律是牛顿依据的重要线索之一。开普勒定律使用几何语言将行星的坐标及时间跟轨道参数相连结。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微分方程。开普勒定律的推导涉及一些解析微分方程的技巧。在推导开普勒第一定律之前,必须先推导出开普勒第二定律,因为开普勒第一定律需要用到开普勒第二定律里的一些计算结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普勒定律2023-07-08 16:48:041
开普勒三定律是什么?
轨道丶面积和周期定律2023-07-08 16:48:224
开普勒三定律是什么?
1.开普勒定律:第一定律(又叫椭圆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第三定律(又叫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R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T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表达式为:uf03dK(Kuf03dGM)k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223T4uf070定值与行星无关2023-07-08 16:52:021
开普勒三大定律?
椭圆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也称椭圆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面积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这一定律实际揭示了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角动量守恒。调和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调和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由这一定律不难导出: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这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个重要基础。2023-07-08 16:52:503
开普勒行星三定律
开普勒是德国天文学家,因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赢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名。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最可靠的证据,同时对光学、数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一定律也叫环绕定律:“行星轨道为椭圆,太阳在其任一焦点上”;第二定律也被称为面积定律:“行星的向径(行星与太阳 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第三定律也叫周期定律:“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正比于轨道半长轴的立方"。 开普勒1587年进入大学,在校中遇到秘密宣传哥白尼学说的天文学教授麦斯特林,在他的影响下,很快成为哥白尼学说的忠实维护者。他于1591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来想当牧师而学神学。毕业后去高中任数学教师,开始研究天文学。1596年出版《宇宙的神秘》一书受到第谷的赏识,应邀到布拉格附近的天文台做研究工作。1600年,到布拉格成为第谷的助手。次年第谷去世,开普勒成为第谷事业的继承人。曾有人说:贝多芬的交响乐、莎士比亚的戏剧、开普勒三定律、西斯廷教堂的天顶,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先进思想的杰出成就,分别是哪些方面的成就呢?前面三方面大家可能都熟悉,代表的是“音乐、 文学、科学”,那“西斯廷教堂的天顶”有什么?大家不妨去了解一下。2023-07-08 16:53:321
开普勒第三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是指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2023-07-08 16:53:453
开普勒三大定律是什么?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2023-07-08 16:53:562
开普勒三定律是什么?
开普勒在1609年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一条是开普勒第一定律,也叫轨道定律,内容是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的,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也叫面积定律,对于任何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相等的面积。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到了1619年时,开普勒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也就是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为周期定律,内容为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开普勒不仅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找到了数量关系,更找到了物理上的依存关系,使天文学假说更加的符合自然界本身的真实。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发现为经典天文学奠定了基石,并导致数十年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开普勒简介开普勒全名约翰尼斯开普勒,出生于1571年,死于1630年,开普勒是德国近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开普勒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普勒是继哥白尼之后第一个站出来捍卫太阳中心说,并在天文学方面有突破性的成就的人物,被后世的科学家称为天上的立法者。2023-07-08 16:54:551
开普勒三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发生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 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简短证明:以太阳为转动轴,由于引力的切向分力为0,所以对行星的力矩为0,所以行星角动量为一恒值,而角动量又等于行星质量乘以速度和与太阳的距离,即L=mvr,其中m也是常数,故vr就是一个不变的量,而在一短时间△t内,r扫过的面积又大约等于vr△t/2,即只与时间有关,这就说明了开普勒第二定律. 1609年,这两条定律发表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 1618年,开普勒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a^3/T^2=K a=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 T=行星公转周期 K=常数 =GM/4π^2 1619年,他出版了《宇宙的和谐》一书,介绍了第三定律,他写道: “认识到这一真理,这是超出我的最美好的期望的.大局已定,这本书是写出来了,可能当代有人阅读,也可能是供后人阅读的.它很可能要等一个世纪才有信奉者一样,这一点我不管了.”2023-07-08 16:55:131
开普勒三定律
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光学家。1571年12月27日生于德国魏尔,父亲早年弃家出走,母亲脾气极坏。他是七个月的早产儿,从小体弱多病,四岁时的天花在脸上留下疤痕,猩红热使眼睛睛受损,高度近视,一只手半残,又瘦又矮。但他勤奋努力,智力过人,一直靠奖学金求学。1587年进人蒂宾根大学学习神学与数学。他是热心宣传哥白尼学说的天文学教授M。麦斯特林的得意门生,1591年取得硕士学位。1594年,应奥地利南部格拉兹的路德派高校之聘讲授数学。1600年被聘请到布拉格近郊的邦拉基堡天文台,任第谷的助手。1601年第谷去世后,开普勒继承了宫廷数学家的职位和第谷未完成的工作。1612年移居到奥地利的林茨,继续研究天文学。晚年生活极度贫困,1630年11月15日,年近花甲的他在索薪途中病逝于雷根斯堡。 开普勒在大学学习时就对托勒密和哥白尼体系进行了深人的对比研究,并力求进一步找出宇宙中当时已知的六大行星与太阳之间可以体现“数的和谐”的规律。1596年他的处女作《宇宙的神秘》出版,书中他利用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12个五边形)、正二十面体(20个三角形)及六个球体嵌套起来,解释各行星的哥白尼轨道,其误差不超过5%。这一纯粹几何型的宇宙构想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他的数学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引起了第谷和伽利略的赞许。 开普勒对第谷交办的编制鲁道夫星表的任务,并不是机械地完成它,他自己在视力不强的条件下又做了不少观测工作,如1604年9月30日发现超新星爆发,并做了长达17个月的观测,他把这次观测结果写人了1606年发表的《蛇夫足下的新星》一文中.1607年观测到彗星即后来的哈雷彗星等,他将伽利略望远镜中的凹透镜目镜改为小凸透镜,后人称它为开普勒望远镜。1611年出版《屈光学》一书阐述望远镜理论,还清晰地引人了光线概念,研究了大气折射,提出了在小角度情况下折射角与入射角成正比,提出了光的照度定律、视觉理论等等,这些不仅有利于积累与核实观测资料,也是光学发展的重要收获,笛卡儿曾说:“开普勒是我主要的光学老师,胜过所有他人”。 他在天文学研究中面对着如何从大量观测资料中确定行星的准确几何轨道并找出用数学描述行星运动规律的问题。为此,首先要确定地球的真实运动轨道。他从太阳、地球、火星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刻开始,经过687天火星绕日运行一周回到原处时,根据从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火星的方向(相对于恒星这是可以知道的),就可以确定地球轨道上的一点。处理几组每隔687天测得的数据,就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轨道的形状。 在继续找寻火星的轨道时,他在一年半时间里经过70多次艰巨的思索、计算,按照“匀速圆周运动”的传统思路反复比较了托勒密、哥白尼、第谷的理论路径与第谷的实测数据,提出各种偏心圆形轨道的设想方案,但是最好的结果误差仍达8角分之多。而第谷的最大观测误差只有2角分。他把这次艰苦的计算愉快地比喻为“征服与战胜火星的战斗”,他说“这个诡计多端的敌人出乎意料地扯断了我用方程式制成的锁链”,使“我那些物理因素编成的部队倍受创伤”,它却“逃之夭夭。”这8角分之差便导致了天文学的革新。开普勒忠于实测数据,一丝不苟,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去找寻新的道路:只有放弃“圆形”“匀速”的传统观念,才能符合行星近日时快、远日时慢的观测事实。醒悟到这一点对开普勒是很不容易的,他用下面的话表达了他把数学定律引入物理学、天文学的艰辛过程: “考虑和计算这件事差不多弄得我发疯。我实在不能明白为什么竟是椭圆?真是荒谬绝伦!难道解决直径的矛盾问题非得通过椭圆这条路不可吗?……通过推理得出的物理原则必须和经验相吻合,除了承认行星的轨道是完全椭圆之外别无它途。”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开普勒于1609年在《新天文学>一书中发表了他的第一、第二行星定律(椭圆轨道定律与等面积定律)。但他仍不满足于此而继续寻求各行星之间轨道参数的规律性,经过无数的试验——失败——再试验,在1619年出版的《宇宙的和谐》中他终于发现了第三定律(周期定律)。这样,简明的数学结论终于代替了过去的复杂体系模型,使哥白尼日心说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开普勒通过数学规律和“鲁道夫星表”使宇宙体系获得了一个有序的图景。他还进一步寻求行星绕日体系的形成原因,提出磁力说。他在《哥白尼天文学概论》(1618~1621)一书中根据吉伯的地球是大磁体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来解释行星绕日椭圆形轨道的物理原因:从太阳的“运动精灵”处发出轮辐式力线,由于太阳绕其轴自转,这些直的力线对各行星施加一种“推力”。每个行星犹如一块大磁体,其磁轴在空中运行时始终不变,即太阳排斥其中一极而又吸引另一极。他认为“重力是趋于结合或合并的同类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于磁。”这些对于万有引力与重力的物理性质的早期思考,推动了万有引力的研究。 开普勒的一生迭遭病魔、贫穷、宗教冲突和战争的困扰。他是在苦难坎坷中努力奋斗终获成功的。开普勒奋斗的动力是他对天文学真实规律的执著追求和坚韧不拔克服种种困难的献身精神。第谷遗留给他的准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他自己从无数次的失败中找到的正确方法给他提供了成功的条件。2023-07-08 16:55:244
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普勒第一定律,也称椭圆定律;也称轨道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向量半径)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这一定律实际揭示了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角动量守恒。用公式表示为:。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调和定律,也称周期定律:是指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这里,a是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T是行星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常用于椭圆轨道的计算。即:。其中,,M为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帮助请记得好评,新问题请重新发帖提问,谢谢!!!(*^__^*) ……2023-07-08 16:55:571
开普勒三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一: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二: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三: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2023-07-08 16:56:062
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
书上说的正确。a椭圆的半长轴,t为周期。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用公式表示为:R^3/T^2=k2023-07-08 16:56:131
开普勒第三定律k与什么有关?
K只与中心天体有关,与围绕其运动的行星无任何关系。简言之,围绕同一天体运行的行星所计算出来的K相等。若用R代表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代表公转周期,则(R^3)/(T^2)=k=GM/(4π^2)(M为中心天体质量)。比值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只与中心体质量有关, M相同则K值相同。它是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的常量。开普勒第三定律发展历史开普勒幸运地得到了著名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所观察与收集、且非常精确的天文资料。大约于 1605 年,根据布拉赫的行星位置资料,开普勒发现行星的移动遵守着三条相当简单的定律。同年年底,他撰写完成了发表文稿。但是,直到1609年,才在《新天文学》科学杂志发表,这是因为布拉赫的观察数据属于他的继承人,不能随便让别人使用,因此产生的一些法律纠纷造成了延迟。在天文学与物理学上、开普勒的定律给予亚里士多德派与托勒密派极大的挑战。他主张地球是不断地移动的;行星轨道不是周转圆 (epicycle)的,而是椭圆形的;行星公转的速度不等恒。2023-07-08 16:56:441
开普勒第三定律咋推
行星绕太阳一周时间的平方根,跟轨道(平均)半径的立方成正比。致使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公转周期越长。2023-07-08 16:57:041
开普勒第三定律怎么证明?
严格的讲,是万有引力定律推出开普勒第三定律,开三定律只是观测现象的归纳,而万有引力定律是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使开三定律得到证明。开普勒第三定律讲,行星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平方的比值是个常数。即,r^3/T^2=k,这里的k,可以认为是GM/(4π^2)。个人给出高中水平下,万有引力定律推到开三定律的方法,假设运动为圆周而非椭圆。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GMm/r^2=mw^2r,其中w(为念做“欧米噶”)值为2π/T,T为公转周期。整理能得出r^3/T=GM/4π^2。这么解释您能明白吗?2023-07-08 16:57:281
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分别沿不同大小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在行星运动时,联结行星和太阳的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永远扫过同样大小的面积。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相等。2023-07-08 16:57:393
开普勒得出行星运行第三定律具体指的是什么?
1618年3月8日,通过仔细分析研究第谷留下的天文数据资料,开普勒得出了行星运行第三定律。开普勒认为圆总是存在一定的偏离。开普勒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基本的标准,推算出其他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又把当时已经知道的各个行星的周期一一列出。终于发现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成正比例,即a3/T2=常数。这就是行星运动第三定律。1619年,开普勒出版了《宇宙和谐论》一书,把研究火星得出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推广到太阳系的所有行星,同时公布了第三定律,完成了他对科学发展的最大贡献。2023-07-08 16:57:501
物理开普勒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于任何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简短证明:以太阳为转动轴,由于引力的切向分力为0,所以对行星的力矩为0,所以行星角动量为一恒值,而角动量又等于行星质量乘以速度和与太阳的距离,即L=mvr,其中m也是常数,故vr就是一个不变的量,而在一短时间△t内,r扫过的面积又大约等于vr△t/2,即只与时间有关,这就说明了开普勒第二定律。 1609年,这两条定律发表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 1619年,开普勒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R^3/T^2=k 其中,R是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T是行星公转周期,k=GM/4π^2=常数开普勒第三定律的修正 开普勒研究所根据的资料都是凭肉眼观测的,随着望远镜等精密仪器的出现,发现开普勒定律只是近似的,行星实际的运动情况与开普勒定律有少许偏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太阳也受到行星的吸引,它也有加速度,而并不是静止的。实际上太阳和许多行星都绕他们的质心各自做椭圆轨道运动。因此行星椭圆轨道半轴长(平均半径)三次方与运行周期的二次方之比已不再是常数,开普勒第三定律应修正为 R1^3╱T1^2=R2^3╱T2^2=(M+m1)╱(M+m2) 其中R1和R2是行星的轨道半轴长,M是太阳的质量,T1、T2是它们的运行周期,m1、m2是它们的质量。 如果要考虑其他行星的吸引,此时只能用微扰法解决。2023-07-08 16:58:011
开普勒三大定律周期是什么 开普勒三大定律是什么
1、首先,开普勒有三大天文定律(都是针对行星绕太阳运动的) 行星运动第一定律(椭圆定律): 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焦点上,行星运动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联接行星和太阳的直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行星运动第三定律(调和定律)。2、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的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在调和定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假设,并且被科学观测所验证。万有引力的内容用公式表示就是: F=G*M1*M2/(R*R) 开普勒的调和定律认为: T*T/(R*R*R)=常数 如果我们考虑两个做星体运动的星体,以一个质量为M1的星体做参考系,那么可以看成质量为M2的星体绕M1做圆周运动,而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3、M2*(W*W)*R=G*M1*M2/(R*R) 而W=2*3.14/T带入上面的式子就可以得到T平方比上R的三次方是定制,也就是开普勒定律所阐述的内容,这样就证明了牛顿引力定律. 其实科学的讲,这不叫证明,因为牛顿定律是牛顿想出来的,再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观测数据来核实的,并不能从根源来证明,开普勒也是实验天文学家,他是通过对天文资料的长期观测总结猜想出他的三大定律的,物理学的发现往往就是通过猜想的,答案补充 G,是万有引力系数,是常数,是规定死的,=6.67乘以10的负11次方,牛米方除以千克方答案补充 牛顿知道有个引力常数,但是他没测试出来,测试出来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通过铅球试验测试出G的数值答案补充 假定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真的是同一种力的话,同样遵从平方反比的规律,那么,由于月球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所以月球轨道上一个物体受到的引力,比它在地面附近时受到的引力要小,前者只有后者的60的平方分之一.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月球轨道上运动时的加速度,也就是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也就应该是它在地面附近下落时的加速度的60的平方分之一答案补充 知道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月球公转的周期,从而能够算出月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答案补充 数据表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受到地球的引力,以及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是遵从同样的规律,所以,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答案补充 m括号2派除以T括号的平方乘以R=mg,化简得4派方R除以T方=a。2023-07-08 16:58:221
开普勒三大定律如何证明
首先,开普勒有三大天文定律(都是针对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行星运动第一定律(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焦点上。行星运动第二定律(面积定律):联接行星和太阳的直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运动第三定律(调和定律):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的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在调和定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假设,并且被科学观测所验证。万有引力的内容用公式表示就是:F=G*M1*M2/(R*R)开普勒的调和定律认为:T*T/(R*R*R)=常数如果我们考虑两个做星体运动的星体,以一个质量为M1的星体做参考系,那么可以看成质量为M2的星体绕M1做圆周运动,而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M2*(W*W)*R=G*M1*M2/(R*R)而W=2*3.14/T带入上面的式子就可以得到T平方比上R的三次方是定制,也就是开普勒定律所阐述的内容,这样就证明了牛顿引力定律。其实科学的讲,这不叫证明,因为牛顿定律是牛顿想出来的,再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观测数据来核实的,并不能从根源来证明,开普勒也是实验天文学家,他是通过对天文资料的长期观测总结猜想出他的三大定律的,物理学的发现往往就是通过猜想的.答案补充G,是万有引力系数,是常数,是规定死的,=6.67乘以10的负11次方,牛米方除以千克方答案补充牛顿知道有个引力常数,但是他没测试出来,测试出来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通过铅球试验测试出G的数值答案补充假定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真的是同一种力的话,同样遵从平方反比的规律,那么,由于月球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所以月球轨道上一个物体受到的引力,比它在地面附近时受到的引力要小,前者只有后者的60的平方分之一。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月球轨道上运动时的加速度,也就是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也就应该是它在地面附近下落时的加速度的60的平方分之一答案补充知道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月球公转的周期,从而能够算出月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答案补充数据表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受到地球的引力,以及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是遵从同样的规律,所以,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答案补充m括号2派除以T括号的平方乘以R=mg,化简得4派方R除以T方=a2023-07-08 16:58:323
开普勒第三定律的k有单位吗?
GM/r^2=r*4Pi^2/T^2-->T^2/r^3=4Pi^2/GM=k所以k的单位是引力常数单位(Nm^2/kg^2)与质量单位之积,即Nm^2/kg2023-07-08 16:58:402
开普勒和他的三大定律是什么,他有多伟大呢?
开普勒的三大定律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尤其是最后一个,牛顿从中推导出了两个质量物体之间的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万有引力公式中最关键的一点。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开普勒是第一个敢于打破2000年来人类对天球理论模型的那种毫无置疑的崇拜,以及对匀速圆周运动的那种毫无道理的喜爱与偏见。2023-07-08 16:59:022
开普勒第三定律的适用范围?
天体不是指所有的行星,是指宇宙间物体的存在形式,包括太空垃圾了什么的,,你物理搞得不错,地理就不行了2023-07-08 17:01:487
开普勒第三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是指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半长轴”椭圆轨道适用,还有关于“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此常量只与中心天体有关,会运用其进行计算,下面那个我觉得看看也很有意思。以上话成立,如果你也是高中生的话。利用微元,矢径R在很小的Δt时间内,扫过面积为ΔS,矢径R与椭圆该点的切线方向夹角为α,椭圆的弧长为ΔR。在Δt→0时,扫过面积可以看作为三角形, ΔS=1/2*R*ΔR*sinα 面积速度为ΔS/Δt=1/2R*ΔR*sinα/Δt=1/2*Rv*sinα 各行星绕太阳运行周期为T 设椭圆半长轴为a、半短轴为b、太阳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为c 则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T=πab/(1/2*r*v*sinα...开普勒第三定律是指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半长轴”椭圆轨道适用,还有关于“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此常量只与中心天体有关,会运用其进行计算,下面那个我觉得看看也很有意思。以上话成立,如果你也是高中生的话。利用微元,矢径R在很小的Δt时间内,扫过面积为ΔS,矢径R与椭圆该点的切线方向夹角为α,椭圆的弧长为ΔR。在Δt→0时,扫过面积可以看作为三角形, ΔS=1/2*R*ΔR*sinα 面积速度为ΔS/Δt=1/2R*ΔR*sinα/Δt=1/2*Rv*sinα 各行星绕太阳运行周期为T 设椭圆半长轴为a、半短轴为b、太阳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为c 则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T=πab/(1/2*r*v*sinα)。 选近日点A和远日点B来研究,由ΔS相等可得1/2*vA*RA=1/2*rB*RB 从近日点运动到远日点的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vA^2-GMm/rA=1/2*mvB^2-GMm/rB 得:vA^2=2GMrb/((rA+rB)/rA) 由几何关系得:rA=a-crB=a+ca^2=b^2+c^2 所以vA=√(GM/a)*√(rB/rA) △S/△t=1/2*rA*vA=1/2*√(GM/a)*√(rA*rB)=b/2*√(GM/a) T=π*ab/(△S/△t)=2πa*√(a/GM) 整理得T^2/a^3=4π^2/GM2023-07-08 17:02:091
开普勒三大定律是物理几年级
在高一的物理必修2。开普勒第一定律,也称椭圆定律也称轨道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向量半径)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调和定律也称周期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和它们的公转周期的平方成正比。2023-07-08 17:02:221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在太阳系中K具体是多少
根据公式为3.34527*10^182023-07-08 17:02:352
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中K是常量 那K与什么有关
一般情况下恒星(中心天体)质量比行星大得多,只与恒星有关(近似!).但如果二者质量相当那就与二者质量之和成正比,如双星互绕2023-07-08 17:02:512
开普勒第三定律也适用于轨道是圆形的天体的运动吗
也适用,因为圆是椭圆的特殊情况。2023-07-08 17:03:041
什么是开普勒定律?
开普勒定律是开普勒发现的关于行星运动的定律。 开普勒在1609年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 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1609年,这两条定律发表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上。 1618年,开普勒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调和定律):行星绕日一圈时间的平方和行星各自离日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a3/T2=K a=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 T=行星公转周期 K=常数 1619年,他出版了《宇宙的和谐》一书,介绍了第三定律,他写道: 认识到这一真理,这是超出我的最美好的期望的。大局已定,这本书是写出来了,可能当代有人阅读,也可能是供后人阅读的。它很可能要等一个世纪才有信奉者一样,这一点我不管了。 开普勒发现的行星运动定律改变了整个天文学,彻底摧毁了托勒密复杂的宇宙体系,完善并简化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开普勒定律为伊萨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2023-07-08 17:03:141
开普勒三大定律的意义及发现过程
对火星轨道的研究是开普勒重新研究天体运动的起点。在第谷遗留下来的数据资料中,火星的资料是最丰富的,而哥白尼的理论在火星轨道上的偏离也是最大的。开始,开普勒用正圆编制火星的运行表,发现火星老是出轨。他便将正圆改为偏心圆。在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后,他找到了与事实较为符合的方案。可是,依照这个方法来预测卫星的位置,却跟第谷的数据不符,产生了8分的误差。这8分的误差相当于秒针0.02秒瞬间转过的角度。开普勒知道第谷的实验数据是可信的,那错误出在什么地方呢?正是这个不容忽略的8分使开普勒走上了天文学改革的道路。他敏感的意识到火星的轨道并不是一个圆周。随后,在进行了多次实验后,开普勒将火星轨道确定为椭圆,并用三角定点法测出地球的轨道也是椭圆,断定它运动的线速度跟它与太阳的距离有关。经过长期繁复的计算和无数次失败,他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条定律:1. 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 行星的向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图4-8)。3. 所有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 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为经典天文学奠定了基石,并导致数十年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2023-07-08 17:03:281
开普勒第三定律的K的值等于多少?
k=4π^2/GMG是万有引力常量,M是中心天体质量2023-07-08 17:03:371
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开普勒在1609年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一条是开普勒第一定律,也叫轨道定律,内容是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的,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也叫面积定律,对于任何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相等的面积。 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到了1619年时,开普勒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也就是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为周期定律,内容为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开普勒不仅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找到了数量关系,更找到了物理上的依存关系,使天文学假说更加的符合自然界本身的真实。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发现为经典天文学奠定了基石,并导致数十年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开普勒全名约翰尼斯开普勒,出生于1571年,死于1630年,开普勒是德国近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开普勒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普勒是继哥白尼之后第一个站出来捍卫太阳中心说,并在天文学方面有突破性的成就的人物,被后世的科学家称为天上的立法者。2023-07-08 17:05:261
开普勒第三定律是什么?
开普勒第三定律是指环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即K?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调和定律?1619年,开普勒出版了《宇宙的和谐》一书,在书中介绍了第三定律?其中的K只与中心天体有关,与围绕其运动的行星无任何关系?简言之,围绕同一天体运行的行星所计算出来的K相等?2023-07-08 17:06:191
开普勒定律是哪三大定律?
开普勒三大定律内容及公式如下: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公式:(R^3)/(T^2)=k(其中k=GM/(4π^2))。详细内容介绍:开普勒在1609年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一条是开普勒第一定律,也叫轨道定律,内容是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的,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也叫面积定律,对于任何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相等的面积。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到了1619年时,开普勒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也就是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为周期定律,内容为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开普勒定律2023-07-08 17:06:521
开普勒第三定律正确的是
开普勒第三定律正确的是周期定律2023-07-08 17:08:474
开普勒三定律是那三个?
开普勒定律:第一定律(又叫椭圆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第三定律(又叫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R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T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表达式为:uf03dK(Kuf03dGM) k 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223T4uf070定值与行星无关2023-07-08 17:09:261
开普勒三大定律
开普勒三大定律分别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1、轨道定律轨道定律是开普勒第一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2、面积定律面积定律是开普勒第二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3、周期定律周期定律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用公式表示为:a^3/T^2=K;a=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T=行星公转周期;K=常数=GM/4π^2。开普勒定律的发现背景1600年,开普勒来到捷克西部山城布拉格,成为第谷·布拉赫的助手。第谷将毕生观测数据交予开普勒,希望他继续编制世界上最精确的行星运行表。第二年第谷与世长辞。开普勒于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上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又于1618年,发现了第三条定律。1605年,根据布拉赫的行星位置资料,沿用哥白尼的匀速圆周运动理论,通过4年的计算发现第谷观测到的数据与计算有8秒的误差,开普勒坚信第谷的数据是正确的,从而他对“完美”的神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发起质疑,经过近6年的大量计算,开普勒得出了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又经过10年的大量计算,得出了第三定律。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开普勒定律2023-07-08 17:09:531
如何理解开普勒第三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运动定律),是指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各自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2023-07-08 17:11:322
开普勒三大定律内容及公式是什么?
开普勒三大定律内容及公式如下:1.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2.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3.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希望上述信息能帮助到您,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2023-07-08 17:12:262
开普勒三大定律 开普勒三大定律是什么
1、开普勒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的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第一和第二定律发表于1609年,是开普勒从天文学家第谷观测火星位置所得资料中总结出来的;第三定律发表于1619年。这三大定律又分别称为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和调和定律。 2、开普勒定律适用于宇宙中一切绕心的天体运动。在宏观低速天体运动领域具有普遍意义。对于高速的天体运动,开普勒定律提供了其回归低速状态的方程。 也就是说,开普勒第二定律及其引出的推论,不仅适用绕太阳运转的所有行星,也适用于以行星为中心的卫星,还适用于单颗行星或卫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情况。 仅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天体。提出的时候并没有给出严格的证明,但是为后来许多定律的证明奠定了基础。2023-07-08 17:12:551
开普勒第三定律适用范围?
hao2023-07-08 17:13:337
开普勒第三定律 究竟是R3/T2=k 还是 T2/R3=k
原文(抄自百度百科):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R^3/T^2=k. 不过既然这个表示可以,那么T^2^/R^3=1/k也是常数.如果把1/k换成k,那么得到T^2^/R^3=k也对,只不过这里的k等于上面公式中的1/k.2023-07-08 17:13:591
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2023-07-08 17:14:573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因是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充分条件。从物理理论的实在意义来说:物理理论决定了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从哲学上来说:自然用一种方式决定了物体该如何运动),也就是说万有引力定律决定了天体遵循开普勒第三定律(或者说开普勒第三定律是万有引力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故而可导。可用反证法证明。2023-07-08 17:15:151
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是什么?
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R^3)/(T^2)=k(其中k=GM/(4π^2))。用文字表述就是:绕同一中心天体的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a)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T)的比值都相等,其中M为中心天体质量,k为开普勒常数。开普勒第二定律公式开普勒第二定律公式:Sek=Scd=Sab。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也称等面积定律,指的是太阳系中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太阳系(SolarSystem),是质量很大的太阳,以其巨大的引力维持着周边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绕其运转的天体系统。太阳位于距银河系中心(银心)约2.7万光年、距边缘2.3万光年的地方。而银河系直径约有10万光年,包含1500亿颗恒星,太阳只是其中之一。太阳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心运动,大约2.5亿年绕行一周,地球气候及整体自然界也因此发生2.5亿年的周期性变化。2023-07-08 17:15:291
开普勒三大定律,怎么算运行周期
首先,开普勒有三大天文定律(都是针对行星绕太阳运动的) 行星运动第一定律(椭圆定律): 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焦点上. 行星运动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联接行星和太阳的直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行星运动第三定律(调和定律): 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的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在调和定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假设,并且被科学观测所验证. 万有引力的内容用公式表示就是: F=G*M1*M2/(R*R) 开普勒的调和定律认为: T*T/(R*R*R)=常数 如果我们考虑两个做星体运动的星体,以一个质量为M1的星体做参考系,那么可以看成质量为M2的星体绕M1做圆周运动,而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即: M2*(W*W)*R=G*M1*M2/(R*R) 而W=2*3.14/T带入上面的式子就可以得到T平方比上R的三次方是定制,也就是开普勒定律所阐述的内容,这样就证明了牛顿引力定律. 其实科学的讲,这不叫证明,因为牛顿定律是牛顿想出来的,再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观测数据来核实的,并不能从根源来证明,开普勒也是实验天文学家,他是通过对天文资料的长期观测总结猜想出他的三大定律的,物理学的发现往往就是通过猜想的.答案补充 G,是万有引力系数,是常数,是规定死的,=6.67乘以10的负11次方,牛米方除以千克方答案补充 牛顿知道有个引力常数,但是他没测试出来,测试出来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通过铅球试验测试出G的数值答案补充 假定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真的是同一种力的话,同样遵从平方反比的规律,那么,由于月球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所以月球轨道上一个物体受到的引力,比它在地面附近时受到的引力要小,前者只有后者的60的平方分之一.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月球轨道上运动时的加速度,也就是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也就应该是它在地面附近下落时的加速度的60的平方分之一答案补充 知道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月球公转的周期,从而能够算出月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答案补充 数据表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受到地球的引力,以及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是遵从同样的规律,所以,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答案补充 m括号2派除以T括号的平方乘以R=mg,化简得4派方R除以T方=a2023-07-08 17:16:221
开普勒效应是什么?
开普勒效应是行星在宇宙空间绕太阳公转所遵循的定律。开普勒定律也统称“开普勒三定律”,也叫“行星运动定律”,是指行星在宇宙空间绕太阳公转所遵循的定律。由于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根据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等人的观测资料和星表,通过他本人的观测和分析后,于1609~1619年先后归纳提出的,故行星运动定律即指开普勒三定律。开普勒定律的意义开普勒的三定律是天文学的又一次革命,它彻底摧毁了托勒密繁杂的本轮宇宙体系,完善和简化了哥白尼的日心宇宙体系。开普勒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的科学家称为“天上的立法者”。他试图建立天体动力学,从物理基础上解释太阳系结构的动力学原因。它对后人寻找出太阳系结构的奥秘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为经典力学的建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都作出了重要的提示。2023-07-08 17:16:411
开普勒三定律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有什么关系?
首先,开普勒有三大天文定律(都是针对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行星运动第一定律(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焦点上。行星运动第二定律(面积定律):联接行星和太阳的直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运动第三定律(调和定律):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的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在调和定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假设,并且被科学观测所验证。万有引力的内容用公式表示就是:f=g*m1*m2/(r*r)开普勒的调和定律认为:t*t/(r*r*r)=常数如果我们考虑两个做星体运动的星体,以一个质量为m1的星体做参考系,那么可以看成质量为m2的星体绕m1做圆周运动,而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m2*(w*w)*r=g*m1*m2/(r*r)而w=2*3.14/t带入上面的式子就可以得到t平方比上r的三次方是定制,也就是开普勒定律所阐述的内容,这样就证明了牛顿引力定律。其实科学的讲,这不叫证明,因为牛顿定律是牛顿想出来的,再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观测数据来核实的,并不能从根源来证明,开普勒也是实验天文学家,他是通过对天文资料的长期观测总结猜想出他的三大定律的,物理学的发现往往就是通过猜想的.2023-07-08 17:17:011
开普勒第二定律中的v和r、θ,第三定律中的a以及T分别要用什么单位?
开普勒第二定律中:v为天体速度,用单位米/秒(m/s)表示;r为极径,用单位米(m)表示;θ为弧度,用单位弧度(rad)表示;开普勒第三定律中:a为行星公转轨道长半轴,用单位米(m)表示;T为行星公转周期,用单位秒(s)表示。2023-07-08 17:1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