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关于火星或地球的资料

2023-07-08 10:19:37
TAG: 关于
Ntou123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国际名称为“该娅”,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数是第三颗。它有一颗天然的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

阿波罗飞船在月球上看到地球是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地球内部有核(地核)、幔(地幔)、壳(地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和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美丽外套。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56亿年以前产生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的基本参数:

赤道半径: ae = 6378136.49 米

极半径: ap = 6356755.00 米

平均半径: a = 6371001.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9.780327 米/秒2

平均自转角速度: ωe = 7.292115 × 10-5 弧度/秒

扁率: f = 0.003352819

质量: M⊕ = 5.9742 ×1024 公斤

地心引力常数: GE = 3.986004418 ×1014 米3/秒2

平均密度: ρe = 5.515 克/厘米3

太阳与地球质量比: S/E = 332946.0

太阳与地月系质量比: S/(M+E) = 328900.5

公转时间: T = 365.2422 天

离太阳平均距离: A = 1.49597870 × 1011 米

公转速度: v = 11.19 公里/秒

表面温度: t = - 30 ~ +45

表面大气压: p = 1013.250毫巴

表面重力加速度(赤道) 978.0厘米/秒2

表面重力加速度(极地) 983.2厘米/秒2

自转周期 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

公转轨道半长径 149597870千米

公转轨道偏心率 0.0167

公转周期 1恒星年

黄赤交角 23度27分

地球各圈层结构

地球海洋面积 361745300平方公里

地壳厚度 80.465公里

地幔深度 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径 3482.525公里

表面积 510067866平方公里

人们对于地球的结构直到最近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地球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在天文学中,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对于了解地球的运动、起源和演化,探讨其它行星的结构,以至于整个太阳系起源和演化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这样,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地球内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的反演等进行研究。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 ~ 16000 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份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地球大气圈气体的总质量约为5.136×1021克,相当于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0.86。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根据大气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之上还可分为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等。

水圈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从离地球数万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地球水圈总质量为1.66×1024克,约为地球总质量的3600分之一,其中海洋水质量约为陆地(包括河流、湖泊和表层岩石孔隙和土壤中)水的35倍。如果整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全球将被深达2600米的水层所均匀覆盖。大气圈和水圈相结合,组成地表的流体系统。

生物圈

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通常所说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据估计,现有生存的植物约有40万种,动物约有110多万种,微生物至少有10多万种。据统计,在地质历史上曾生存过的生物约有5-10亿种之多,然而,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绝大部分都已经灭绝了。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层部分、大气圈的下层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构成了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圈层,称为生物圈。生物圈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个独特圈层。

岩石圈

对于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态外,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它主要由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过地震波在近33公里处所显示的第一个不连续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软流圈为止。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约为100公里。由于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态与现代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岩石圈是现代地球科学中研究得最多、最详细、最彻底的固体地球部分。由于洋底占据了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3之多,而大洋盆地约占海底总面积的45%,其平均水深为4000~5000米,大量发育的海底火山就是分布在大洋盆地中,其周围延伸着广阔的海底丘陵。因此,整个固体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态可认为是由大洋盆地与大陆台地组成,对它们的研究,构成了与岩石圈构造和地球动力学有直接联系的"全球构造学"理论。

软流圈

在距地球表面以下约100公里的上地幔中,有一个明显的地震波的低速层,这是由古登堡在1926年最早提出的,称之为软流圈,它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即B层。在洋底下面,它位于约60公里深度以下;在大陆地区,它位于约120公里深度以下,平均深度约位于60~250公里处。现代观测和研究已经肯定了这个软流圈层的存在。也就是由于这个软流圈的存在,将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区别开来了。

地幔圈

地震波除了在地面以下约33公里处有一个显著的不连续面(称为莫霍面)之外,在软流圈之下,直至地球内部约2900公里深度的界面处,属于地幔圈。由于地球外核为液态,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不能穿过此界面在外核中传播。P波曲线在此界面处的速度也急剧减低。这个界面是古登堡在1914年发现的,所以也称为古登堡面,它构成了地幔圈与外核流体圈的分界面。整个地幔圈由上地幔(33~410公里深度的B层,410~1000公里深度的C层,也称过渡带层)、下地幔的D′层(1000~2700公里深度)和下地幔的D〃层(2700~2900公里深度)组成。地球物理的研究表明,D〃层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其不均匀的程度甚至可以和岩石层相比拟,它不仅是地核热量传送到地幔的热边界层,而且极可能是与地幔有不同化学成分的化学分层。

外核液体圈

地幔圈之下就是所谓的外核液体圈,它位于地面以下约2900公里至5120公里深度。整个外核液体圈基本上可能是由动力学粘度很小的液体构成的,其中2900至4980公里深度称为E层,完全由液体构成。4980公里至5120公里深度层称为F层,它是外核液体圈与固体内核圈之间一个很簿的过渡层。

固体内核圈

地球八个圈层中最靠近地心的就是所谓的固体内核圈了,它位于5120至6371公里地心处,又称为G层。根据对地震波速的探测与研究,证明G层为固体结构。地球内层不是均质的,平均地球密度为5.515克/厘米3,而地球岩石圈的密度仅为2.6~3.0克/厘米3。由此,地球内部的密度必定要大得多,并随深度的增加,密度也出现明显的变化。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而上升。根据最近的估计,在100公里深度处温度为1300°C,300公里处为2000°C,在地幔圈与外核液态圈边界处,约为4000°C,地心处温度为 5500 ~ 6000°C。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 。地球在 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而太阳也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恒星。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

行星地球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 1.496亿千米 ,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A)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 ,其轨道长半径为149597870千米,轨道偏心率为0.0167 ,公转轨道运动的平 均速度是29.79千米/秒。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 6378 千米 ,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二 者相差约21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7 克/厘米 。地球的尺度和其他参量见表。

形状和大小 中国古代对天地的认识有所谓浑天说。东汉张衡在《浑天仪图注》里写道:“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地球是圆的这个概念在远古就已模糊地存在了 。723 年唐玄宗派一行和南宫说等人 ,在今河南省选定同一条子午线上的 13 个地点 ,测量夏至的日影长度和北极的高度 ,得到子午线一度之长为351里80步 ( 唐代的度和长度单位 )。折合现代的尺度就是纬度 一度长132.3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为7600千米 ,比现代的数值约大20%。这是地球尺度最早的估计( 埃及人的测量更早 一些,但观测点不在同 一 子午线上 ,而且长度单位核算标 准不详,精度无从估计)。

精确的地形测量只是到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才有可能,而地球形状的概念也逐渐明确。地球并非是很规则的正球体。它的表面可以用一个扁率不大的旋转椭球面来极好地逼近。扁率e为椭球长短轴之差与长轴之比 ,是表示地球形状的一个重要参量。经过多年的几何测量、天文测量以至人造地球卫星测量,它的数值已经达到很高的精度。这个椭球面不是真正的地球表面,而是对地面的一个更好的科学概括,用来作为全球各地大地测量的共同标准,所以也叫做参考椭球面 。按照 这个参考椭球面 ,子午圈上一平均度是111.1千米 ,赤道上一平均度是111.3千米 。在参考椭球面上重力势能是相等的,所以在它上面各点的重力加速度是可以计算的,公式如下:

g0=9.780318(1+0.0053024sin2j

-0.0000059sin2j)米/秒2, 式中g0是海拔为零时的重力加速度,j是地理纬度 。知道了地球形状、重力加速度和万有引力常数G=6.670×10-11牛顿·米2/千克2,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M为 5.976×1027克。

自转 由于地球转动的相对稳定性 ,人类生活历来都利用它作为计时的标准,简单地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日。然而由于地球外部和内部的原因,地球的转动其实是很复杂的。地球自转的复杂性表现在自转轴方向的变化和自转速率即日长的变化。

自转轴方向的变化中,最主要的是自转轴在空间绕黄道轴缓慢旋进,造成春分点每年向西移动50.256〃的岁差。这是日、月对地球赤道突出部分吸引的结果。其次是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本身的位置变化,造成了地面各点的纬度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有两种成分 :一种以一年为周期 ,振幅约为0.09〃,是大气和海水等季节性变化所引起的,是一种强迫振动;另一种成分以14个月为周期,振幅约为0.15〃,是地球内部变化所引起的,叫做张德勒摆动,是一种自由振动 。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自由振动。

转速的变化造成日长的变化。主要有3类 :长期变化是减速的,使日长每百年增加1 ~ 2毫秒 ,是潮汐摩擦的结果;季节性变化最大可使日长变化0.6毫秒 ,是气象因素引起的;

不规则的短期变化,最大可使日长变化4毫秒 ,是地球内部变化的结果。

表面形态和地壳运动 地球的表面形态是极复杂的 ,有绵亘的高山,有广袤的海盆,还有各种尺度的构造。

地表的各种形态主要不是外力造成的,它们来源于地壳的构造运动。地壳运动的起因至少有以下几种设想:①地球的收缩或膨胀。许多地学家认为地球一直在冷却收缩,因而造成巨大的地层褶皱和断裂。然而观测表明,地面流出去的热量和地球内部因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而生出的热量是同量级的。也有人提出地球在膨胀的论据。这个问题现在尚无定论。②地壳均衡。在地壳以下的某一定深度,单位面积上的载荷有一种倾向于均等的趋势。地面上的巨大高差为地下深部横向物质流动所调节。③板块大地构造假说——地球最上层约八、九十千米厚的岩石层是由几块巨大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相互作用和相对运动就产生地面上一切大地构造现象 。板块运动的动力来自何处,现在还不清楚,但不少人认为地球内部物质的对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电磁性质 地磁场并不指向正南。11世纪中国的《梦溪笔谈》就有记载。地磁偏角随地而异。真正地磁场的形态是很复杂的。它有显著的时间变化,最大的变化幅度可达到总地磁场的千分之几或更高。变化可分为长期的和短期的。长期变化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短期变化来源于电离层的潮汐运动和太阳活动的变化。在地磁场中,用统计平均或其他方法将短期变化消去后就得到所谓基本地磁场。用球谐分析的方法可以证明基本地磁场有99%以上来源于地下,而相当于一阶球谐函数部分约占80%,这部分相当于一个偶极场,它的北极坐标是北纬78.5°,西经69.0°。短期变化分为平静变化和干扰变化两大类。平静变化是经常出现的,比较有规律并有一定的周期,变化的磁场强度可达几十纳特 ;干扰变化有时是全球性的 ,最大幅度可达几千纳特 ,叫做磁暴。

基本磁场也不是完全固定的,磁场强度的图像每年向西漂移0.2°~0.3°,叫做西向漂移。这就指出地磁场的产生可能是地球内部物质流动的结果。现在普遍认为地球核主要是铁镍组成的(还包含少量的轻元素)导电流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便产生电流。这种电磁流体的耦合产生一种自激发电机的作用,因而产生了地磁场。这是当前比较最为人接受的地磁场成因的假说。

当岩浆在地磁场中降温而凝固成岩石时,便受到地磁场磁化而保留少许的永久磁性,称为热剩磁。大多数岩浆岩都带有磁性,其方向和成岩时的地磁场方向一致。由相同时代的不同岩石标本可以确定成岩时地球磁极的位置。但由不同地质时代的岩石标本所确定的地磁极位置却是不同的。这就给大陆漂移的假说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人们还发现,在某些地质时代成岩的岩石,磁化方向恰好和现代的地磁场方向相反。这是由于地球在形成之后,地磁场曾多次自己反向的结果。按照自激发电机地磁场成因假说,这种反向是可以理解的。地磁场的短期变化可以感应地下电流,而地下电流又引起地面的感应磁场。地下电流同地下物质的电导率有关,因而可由此估计地球内部的电导率分布。然而计算是复杂的,而且解答不单一。现在所能取得的一致意见是电导率随深度而增加,在60~100千米深度附近增加很快 。在400~700千米的深处,电导率又有明显的变化,此处相当于地幔中的过渡层(又叫C层)。

温度和能源 地面从太阳接受的辐射能量每年约有10焦耳,但绝大部分又向空间辐射回去,只有极小一部分穿入地下很浅的地方。浅层的地下温度梯度约为每增加30米,温度升高1℃ ,但各地的差别很大 。由温度梯度和岩石的热导率可以计算热流 。由地面向外流 出的热量 ,全球平均值约为6.27 微焦耳/厘米秒 ,由地面流出的总热能约为10.032×1020焦耳/年。

地球内部的一部分能源来自岩石所含的放射性元素铀 、钍、钾。它们在岩石中的含量近年来总在不断地修正,有人估计地球现在每年由长寿命的放射性元素所释放的能量约为9.614×1020焦耳 ,与地面热流很相近 ,不过这种估计是极其粗略的,含有许多未知因素。另一种能源是地球形成时的引力势能,假定地球是由太阳系中的弥漫物质积聚而成的 。这部分能量估计有25×1032焦耳 ,但在积聚过程中有一大部分能量消失在地球以外的空间 ,有一小部分 ,约为1×1032焦耳,由于地球的绝热压缩而积蓄为地球物质的弹性能。假设地球形成时最初是相当均匀的,以后才演变成为现在的层状结构,这样就会释放出一部分引力势能,估计约为2×1030焦耳。这将导致地球的加温。地球是越转越慢的。地球自形成以来,旋转能的消失估计大约有1.5×1031焦耳,还有火山喷发和地震释放的能量,但其数量级都要小得多。

地面附近的温度梯度不能外推到几十千米深度以下。地下深处的传热机制是极其复杂的,由热传导的理论去估计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常得不到可信的结果。但根据其他地球物理现象的考虑,地球内部某些特定深度的温度是可以估计的。结果如下:①在100千米的深度 ,温度接近该处岩石的熔点,约为1100~1200℃;②在400千米和650千米的深度,岩石发生相变 ,温度各约在1500℃和1900℃ ;③ 在核幔边界,温度在铁的熔点之上,但在地幔物质的熔点之下,约为3700℃;④在外核与内核边界 ,深度为5100千米 ,温度约为4300℃,地球中心的温度,估计与此相差不多。

内部结构 地球的分层结构基本上是按地震波( P和S )的传播速度划分的。地球上层有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的厚度大不相同,海水只覆盖着2/3的地面。

地震时,震源辐射出两种地震波,纵波P和横波S。它们各以不同的速度向四围传播经过不同的时间到达地面上不同的地点。若在地面上记录到P和S的传播时间随震中距离的变化,就可以推算地下不同深度地震波的传播速度υp和υs。

地球内部的分层就是由地震波速度分布定义的,在海水之下,地球最上层叫做地壳,厚约几十千米。地壳以下直对地核,这部分统称为地幔。地幔内部又有许多层次。地壳与

地幔的边界是一个明显的间断面 ,称为M界面或莫霍界面 。界面以下约到会80千米的深度,速度变化不大,这部分叫做盖层。再往下,速度变化不大,这部分叫做盖层。再往下 ,速度明显降低 ,直到约220千米深度才又回升 。这部分叫低速带。以下直到2891千米深度叫做下地幔。核幔边界是一个极明显的间断面。进入地核 ,S波消失 ,所以地球外核是液体。到了5149.5千米的深度 ,S波又出现,便进入了地球内核。

由地球的速度和密度的分布可以计算出地球内部的两个弹性常数、压力和重力加速度的分布。在地幔中,重力加速度g的变化很小 ,只是过了核幔边界才向地心递减至零 。在核幔边界处的压力为1.36兆巴,在地心处为3.64兆巴。

内部物质组成 地震波的速度和密度分布对于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是一个限制条件 。地球核有约 90%是由铁镍合金组成的,但还含有约法三章10%的较轻物质;可能是硫或氧。关于地幔的矿物组成,现在还存在分歧意见。地壳中的岩石矿物是由地幔物质分异而成的。火山活动和地幔物质的喷发表明地幔的主要矿物是橄榄岩。地震波速度的数据表明在内400、500、和谐500千米的深度,波速的梯度很大 。这可解释为矿物相变的结果。在内400千米的深处 ,橄榄石相变为尖晶石的结构,而辉石则熔入石榴石 。在家500千米的深度,辉石也分解为尖晶石和超石英的结构 。在先650千米深度下,这些矿物都为钙钛矿和氧化物结构 。在下地幔最下的200千米中,物质密度有显著增加。这个区域有无铁元素的富集还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

起源和演化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问题。早期的假说主要分两大派:以康德和拉普拉斯为代表的渐变派和以G.L.L.布丰为代表的灾变派 。渐变派认为太阳系是由高温的旋转气体逐渐冷却而成的;灾变派主张太阳系是由此及彼2个或3个恒星发生碰撞或近距离吸引而产生的。早期的假说主要企图解释一些天文事实,如行星轨道的规律性,内行星和外行星的区别。太阳系中角动量的分布等。在全面解释上述观测事实时,两派都遇到不可克服的因难。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起,人们逐渐倾向于太阳系起源于低温的固体尘埃的观点。较早的倡议者有魏茨泽克、施米特和尤里。他们认为行星不是由高温气体凝固而成,而是由温度不高的固体尘物质积聚而成的。

地球形成时基本上是各种石质物体和尘、气的混合物积聚而成的。初始地球的平均温度估计不超过去时1000℃。由于长寿命放射性无素的衰变和引力势能的释放,地球的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超过铁的熔点时,原始地球中的铁元素就化成液态,由于密度大就流向地球的中心部分,从而形成了地核。地球内部温度继续升高,使地幔局部熔化,引起了化学分异,促进了地壳形成。

海洋和大气都不是地球形成时就有的,而是次生的。因为原始地球不可能保持大气和水 。海洋是地球内部增温和分异的结果。原始大气是从地球内部放出的,是还原性的。直到绿色植物出现后,大气中才逐渐积累了自由氧,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逐渐形成现在的大气(见地球起源)。

年龄 地球的年龄 ,如果定义为原始地球形成后到现在的时间,则由岩石和矿物所含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测定。但是这样做时,仍免不了对地球的初始状态做一些假定,根据岩石矿物中和陨石中铅同位素的精密分析,现在一般都接受的地球年龄约为46亿年。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 ~ 16000 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份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地球大气圈气体的总质量约为5.136×1021克,相当于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0.86。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根据大气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之上还可分为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等。

我们的家园——地球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她来自哪里? 早在170万年前,人类就对自己的家园——地球,产生了各种美丽的遐想,编织成许多绚丽多彩的传说。中国古代就有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古希腊神话讲开天辟地时,传说宇宙是从混沌之中诞生的,最先出现的神是大地之神——该亚。天空、陆地、海洋都是由她而生,因此人们尊称她为“地母”。

地球已经是一个5000岁的老寿星了,她起源于“盘古”开天劈地。约在5000年前,天和地相联后来逐渐进化,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生物。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14公里,比极半径长21公里。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

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 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 公转一周要365.25天,为一年。

FinCloud

火星是地球轨道外的第一个大行星,在夜空中,它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亮度变化很大的暗红色星球,最亮时为-2.8等,最暗时为1.5等。远远望去,它就像天边一团燃烧的篝火。

火星的南半球是类似月球的布满陨石坑的古老高原,而北半球大多由年轻的平原组成。火星上高24公里的“奥林匹斯”山可称为是太阳系中最高的山脉。在距火星大约几万公里的地方,有两颗非常小的星体,它们是火星的卫星。

在汉语中,火星的名字让人联想到“火”和炎热,但事实上,这颗红色的星球却异常寒冷和干燥。尽管如此,火星仍然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行星。它的体积比地球小,大气也比地球稀薄。

火星的大气非常稀薄,大气压只有地球的千分之七。火星大气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其他成份还有氮、氩、氧等。水在火星大气中的比重只有百分之零点零三。因而火星表面异常干燥。

火星的平均气温为零下五十五摄氏度,而温差较大:在夏季的昼间,气温最高为二十摄氏度,而在冬季,气温则可低达零下一百多摄氏度。火星上经常有强风,因而常导致大范围的尘暴。

虽然火星大气中的水少得可怜,但科学家们发现,火星上的许多地区有被侵蚀的迹象,而且那纵横交错的河床似乎在告诉我们,火星上曾经有过液态的水,而且水还很多,它们聚集成大大小小的湖泊,甚至海洋。科学家们作出的解释是,在火星的形成初期,这个星球被厚厚的二氧化碳云层所包裹,导致了强大的“温室效应”,受太阳辐射后,火星表面的热量被云层阻隔,无法散发到外层空间,使得气温升高,使水能以液态存在。那时的火星温暖湿润,可能孕育过生命。

在火星的两极有大量的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科学家们猜测,在这些巨大的冰盖下面可能存在着固态的水。

九万里风9

火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四颗,它的体积在太阳系中居第七位。由于火星上的岩石、砂土和天空是红色或粉红色的,因此这颗行星又常被称作“红色的星球”。它同地球的距离不断变化,因此它的亮度也不断变化:最暗时的视星等约为+1.5等;最亮时则达到-2.9等,比最亮的天狼星还亮得多。它在众恒星间的视位置也不断变化,时而顺行,时而逆行。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径为3,395公里,为地球的53%,体积为地球的15%,质量为地球的10.8%,表面重力加速度为地球的38%。这颗红色的星球异常寒冷和干燥。尽管如此,火星仍然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行星。它的体积比地球小,大气也比地球稀薄。

火星的南半球是类似月球的布满陨石坑的古老高原,而北半球大多由年轻的平原组成。火星上高24公里的“奥林匹斯”山可称为是太阳系中最高的山脉。在距火星大约几万公里的地方,有两颗非常小的星体,它们是火星的卫星。即火卫一和火卫二。

中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而在西方古罗马的神话中,把它形象地比喻为身披盔甲浑身是血的战神“玛尔斯”。玛尔斯在希腊神话中的名字叫阿瑞斯。

近日点日距 2.065亿公里

远日点日距 2.491亿公里

轨道扁率 0.09

公转周期 686.98天

赤道半径 3398公里

扁率 0.0059

质量 6.418E26克

密度 3.94克/立方厘米

逃逸速度 5.0公里

自转周期 1.026天

黄赤交角 23.98

反照率 0.15

最大亮度 -2.8

人们一直梦想能在太空中旅行,能欣赏宇宙的奇观。其实我们都是太空旅行者。我们的宇宙飞船就是地球,飞行速度是每小时108000公里。地球是距太阳的第三颗行星,离太阳的距离大约是 150000000公里。地球用 365.256天绕行太阳一周,并用 23.9345小时自转一圈。它的直径是12756 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我们地球的大气里78%是氮气,21%是氧气,余下的1%是其他成份。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是15摄氏度,平均气压1.013帕。

地球形成自46亿年前,大约在16亿年前地球每昼夜只有9个小时,比现在自转快的多,每年约有800多天;到了6亿年前,每昼夜延长到了20个小时,年缩短到440天,地球正在逐渐放慢自转速度,原因可能主要是月球的潮汐引力作用。一般认为,地球的形成起源于太阳星云分化物。46亿年来,地球从一个均质的球体演变成现在的“圈层”结构。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地幔厚度约3473千米,占地球体积的83.4%,地幔温度为1000~3000摄氏度,地核厚度约3473千米,占地球体积的16.3%,物质处于液体状态,内核温度高达6000摄氏度以上,与太阳表面温度差不多!

近日点日距 147,100,000 千米(每年1月3日左右)

远日点日距 152,100,000 千米(每年7月4日前后)

平均日距 1个天文单位(pc)

赤道半径 6378.14 千米

极半径 6356.75 千米

赤道周长 40075.7 千米

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质 量 5.976E27克

密 度 5.52 克/立方厘米

重力加速度 1 G(9.8米/秒)

公转周期 365.2422 平均太阳日

公转行程 9.4 亿千米

自转周期 23小时56分1.09秒(平均太阳时)

康康map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被液态水所覆盖的星球。地球表面70.8%的面积是海洋,陆地面积只占29.2%。地球水资源总量约为13.6亿立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海洋、南北极冰川和陆地水系中。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形象地说:如果把地球表面的落差拉平,那么地球表面平均水深将达到2400多米!

地球上这么多的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直到今天,这个问题在科学界仍有很大的分歧,主要有“火山说”、“彗星说”等观点。“火山说”认为在大约50~55亿年前,太阳星云分化出来的固体碎片尘埃和气态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最初的地球,固体尘埃聚集结合形成地球的内核。原始的地球,既无大气,也无海洋,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此时的地球结构松散,质量不大,引力也小,温度很低。在此后的几亿年里,由于地球不断收缩,内核放射性物质产生能量,致使地球温度不断升高,有些物质慢慢变暖熔化,较重的物质,如铁、镍等聚集在中心部位形成地核,最轻的物质浮于地表。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逐渐降低,地表开始形成坚硬的地壳。但因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岩浆活动就非常激烈。地幔里的熔融岩浆涌喷而出,造成有些地方隆起形成山峰,有的地方下陷形成低地与山谷。因此,那时的地球到处是一片火海。

随同岩浆喷出的还有大量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此时,这些气体已无法摆脱地球的引力,从而围绕着地球,构成了“原始的地球大气”。火山喷发的水蒸气来自地壳内部。由于最初形成原始地球的固体尘埃,多是无机盐之类的物质,在它们内部蕴藏着许多水分子,即所谓的结晶水合物。结晶水合物里面的结晶水在地球内部高温作用下离析出来就变成了水蒸气。喷到空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便冷却成云,形成降雨。经过很长时间的降雨,在地壳低洼处不断积水,形成了最原始的海洋。原始的海洋和湖泊,其水量不是很多,随着地球内部产生的水蒸气不断被送入大气层,地面水量也不断增加,经历几十亿年的地球演变过程,最后终于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江河湖海。另外,原始海洋的海水只是略带咸味,后来盐分才逐渐增多。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以及地质历史的沧桑巨变,原始的海洋才逐渐形成如今的海洋。

科学家曾对组成地球地幔的球粒陨石进行分析,发现含有0.5%-5%的水,最多的可达10%。如果当初组成原始地球的陨石,只要有1/800是这些球粒陨石的话,那么就足以形成今天的地球水圈。在对火山研究中发现:火山喷发的确会将大量水蒸汽释放到地球的大气中,约占喷发量的75%,如美国阿拉斯加有一座叫“万烟谷”的火山,在每年喷出的气体中,水汽就有6600万吨。“火山说”是第一种有代表性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地球上的水来自冰慧星雨。这是美国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假说。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地球表面的水会向太空流失。这是因为大气中水蒸气分子,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当氢原子升到距地面80―100公里的高热层中时,氢原子的运动速度会超过宇宙速度,从而脱离地球大气,进入太空消失掉。科学家推算,飞离地球表面的水量与进入地球表面的水量大致相等。但地质科学家发现,2万年来,世界海洋的水位涨高了大约100米。于是,地球表面水量不断增多就成难解之迷。直到最近,美国衣阿华大学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从人造卫星发回的数千张地球大气紫外辐射图像中,发现在圆盘形状的地球图像上总有一些小黑斑。每个小黑斑大约存在2―3分钟,面积约有2000平方公里。经过分析,这些斑点是由一些看不见的冰块组成的小彗星冲入地球大气层,破裂和融化成水蒸汽造成的。科学家估计,每分钟大约有20颗平均直径为10米的冰状小彗星进入地球大气层,每颗释放约100吨水。地球形成至今大约已有38亿年的历史,由于这些小彗星不断供给水分,从而使地球得以形成今天这样庞大的水位。但是,这种理论也有它不足的地方。就是缺乏海洋在地球形成发育的机理过程,而且这方面的证据也很不充分。

除了地球,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上,也可能存在水。火星酷似地球,被称为地球的孪生姐妹。1997年7月4日在火星登陆的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发回的照片显示:在凹凸不平的火星表面上存在干涸的河床,它们可能是古代火星的洪水冲刷而成的。科学家认为,在10~30亿年前,“火星探路者”登陆的阿里斯山谷曾出现火山喷发。贮藏在火星地表下面的冰被熔化成水,涌出表面,形成了汹涌流动的洪水。这些观测表明,火星表面虽然现在没有流水,但它曾经有过而且很大。此外,在火星极冠和大气层中还有冰水和冰云颗粒。这就是说,火星表面以下,表面和大气中都曾有过水。

木星是和地球不同类型的行星。1995年11月“伽利略”飞船曾绕它作过轨道飞行,并把一个探测器投入木星大气层,进行近距离探测。结果指出,木星的成分固然大部分是氢和氮,但也有水。木星大气层里的水环绕在木星云层顶端。

近几年的月球探测发现,月球上也应该存在气态水和固态水,但没有类似地球上的液态水。从已知的数据来看,月球上永久阴影区月壤中水冰的含量极小,甚至不足1%,也就是说,一公斤月壤中可能只含有几克水。科学家认为月球上水的来源可能有三种:一是来自撞击月球的彗星或小行星;二是撞击事件释放出了月表下面的水;三是携带氢原子的太阳风,氢原子与月球土壤中的氧原子结合之后形成水。月球就像是一个大海绵球,不断吸收着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与月球表面灰尘中的氧原子发生反应,从而产生了水。当然,这些观点仍需要通过长期研究来验证。

对于地球上的水究竟来自何方这个问题,也许要等到太阳系起源问题、地球起源等问题得到解决后,才会有确认的答案。

NerveM

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四颗。肉眼看去,火星是一颗引人注目的火红色星,它缓慢地穿行于众星之间,在地球上看,它时而顺行时而逆行,而且亮度也常有变化,最暗时视星等为+1.5,最亮时比天狼星还亮得多,达到-2.9。由于火星荧荧如火,亮度经常变化,位置也不固定,所以中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而在古罗马神话中,则把火星比喻为身披盔甲浑身是血的战神“玛尔斯”。在希腊神话中,火星同样被看做是战神“阿瑞斯”。

  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铁就生成了一层红色和黄色的氧化物。夸张一点说,火星就像一个生满了锈的世界。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比较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温度大约比地球低30多摄氏度,昼夜温差可达上百摄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温度可达20℃左右。火星上也存在大气。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约占95%,还有极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径为3395公里,是地球的一半,

体积不到地球的1/6,质量仅是地球的1/10。火星的内部和地球一样,也有核、幔、壳的结构。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

  火星有两个卫星。靠近火星的一个叫火卫一,较远的一个叫火卫二。由于火星在希腊神话中被看做是战神阿瑞斯,所以天文学家以阿瑞斯的两个儿子——福波斯和德瑞斯命名它的两颗卫星。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与地球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它们都有卫星,都有移动的沙丘、大风扬起的沙尘暴,南北两极都有白色的冰冠,只不过火星的冰冠是由干冰组成的。火星每24小时37分自转一周,它的自转轴倾角是25度,与地球相差无几。

火星上有明显的四季变化,这是它与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处。但除此之外,火星与地球相差就很大了。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的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占了95%。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造成了金星上的高温,但在火星上情况却正好相反。火星大气十分稀薄,密度还不到地球大气的1%,因而根本无法保存热量。这导致火星表面温度极低,很少超过0℃,在夜晚,最低温度则可达到-123℃。

这是美国宇航局海盗号环绕器拍摄的火星全球照片。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巨大的“水手谷”。水手谷长约4000公里,深度约8公里。(USGS)

火星的内部结构图。火星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相似,都有壳、幔和核,但由于数据不完全,火星核的组成和大小仍然未能确定。

豆豆staR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地球内部有核(地核)、幔(地幔)、壳(地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和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美丽外套。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56亿年以前产生于原始太阳星云。

平均半径: a = 6371001.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9.780327 米/秒2

质量: M⊕ = 5.9742 ×1024 公斤

简单的说就是这样了

拌三丝

火星是地球轨道外的第一个大行星,在夜空中,它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亮度变化很大的暗红色星球,最亮时为-2.8等,最暗时为1.5等。远远望去,它就像天边一团燃烧的篝火。

火星的南半球是类似月球的布满陨石坑的古老高原,而北半球大多由年轻的平原组成。火星上高24公里的“奥林匹斯”山可称为是太阳系中最高的山脉。在距火星大约几万公里的地方,有两颗非常小的星体,它们是火星的卫星。

在汉语中,火星的名字让人联想到“火”和炎热,但事实上,这颗红色的星球却异常寒冷和干燥。尽管如此,火星仍然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行星。它的体积比地球小,大气也比地球稀薄。

火星的大气非常稀薄,大气压只有地球的千分之七。火星大气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其他成份还有氮、氩、氧等。水在火星大气中的比重只有百分之零点零三。因而火星表面异常干燥。

火星的平均气温为零下五十五摄氏度,而温差较大:在夏季的昼间,气温最高为二十摄氏度,而在冬季,气温则可低达零下一百多摄氏度。火星上经常有强风,因而常导致大范围的尘暴。

虽然火星大气中的水少得可怜,但科学家们发现,火星上的许多地区有被侵蚀的迹象,而且那纵横交错的河床似乎在告诉我们,火星上曾经有过液态的水,而且水还很多,它们聚集成大大小小的湖泊,甚至海洋。科学家们作出的解释是,在火星的形成初期,这个星球被厚厚的二氧化碳云层所包裹,导致了强大的“温室效应”,受太阳辐射后,火星表面的热量被云层阻隔,无法散发到外层空间,使得气温升高,使水能以液态存在。那时的火星温暖湿润,可能孕育过生命。

在火星的两极有大量的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科学家们猜测,在这些巨大的冰盖下面可能存在着固态的水。

火星自转一周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自转周期为:24.6229 小时(火星日为24小时39分35.244秒)。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相近公转一周则花两倍时间。火星自转轴倾角为25.19度,和地球的相近,因此也有四季,只是季节长度约为两倍。由于火星轨道离心率大约为0.093,使各季节长度不一致,又因远日点接近北半球夏至,北半球春夏比秋冬各长约40天。火星公转周期为687地球日,1.88地球年。扩展资料火星的地貌及卫星火星有高山、平原和峡谷,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火星南北半球的地形有着强烈的对比:北方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南方则是充满陨石坑的古老高地,而两者之间以明显的斜坡分隔;火山地形穿插其中,众多峡谷亦分布各地,南北极则有以干冰和水冰组成的极冠,风成沙丘亦广布整个星球。火星有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火卫一呈土豆形状,一日围绕火星3圈,距火星平均距离约9378公里,它是火星的两颗卫星中较大也是离火星较近的一颗。火卫二与火星的距离是23,460千米以30.3小时的周期环绕火星,轨道速度为每秒1.35公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星
2023-07-08 04:27:431

火星自转一周要多少小时??

24小时37分22秒
2023-07-08 04:27:583

火星自转的周期多长?

火星是离太阳第4近的行星,在地球外侧,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5%,火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约是地球公转的2倍,为687天,自转一周的时间和地球差不多,每次是24小时37分。
2023-07-08 04:28:072

火星绕太阳一周要多长?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火星是九大行星之一,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四颗。肉眼看去,火星是一颗引人注目的火红色星,它缓慢地穿行于众星之间。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铁就生成了一层红色和黄色的氧化物。夸张一点说,火星就像一个生满了锈的世界。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比较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温度大约比地球低30多摄氏度,昼夜温差可达上百摄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温度可达20℃左右。火星上也存在大气。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约占95%,还有极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2023-07-08 04:28:151

火星自转一圈是多少时间?

火星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大约是1.05亿公里。它看上去是一颗火红色的星球,因此得名“火星”(Mars)。  火星有许多地方与地球十分相似,火星直径约为6800公里,约是地球直径的二分之一。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37分42秒,火星上的一年是687个地球日。但火星像地球一样也有大气层,只是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并干燥,而且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其它是氩,还有一些二氧化碳。  火星上也有四季之分,其表面温度赤道区正午为15℃,天亮前约为零下15℃,在夏季气温高达34℃,这样的温差条件完全适合生物生存。正因为如此,几个世纪以来,这个充满奥秘的星球一直吸引着无数的科学家去探索。他们根据火星“与地球相似”这些特征,推断火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火星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大约是1.05亿公里。它看上去是一颗火红色的星球,因此得名“火星”(Mars)。  火星有许多地方与地球十分相似,火星直径约为6800公里,约是地球直径的二分之一。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37分42秒,火星上的一年是687个地球日。但火星像地球一样也有大气层,只是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并干燥,而且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其它是氩,还有一些二氧化碳。  火星上也有四季之分,其表面温度赤道区正午为15℃,天亮前约为零下15℃,在夏季气温高达34℃,这样的温差条件完全适合生物生存。正因为如此,几个世纪以来,这个充满奥秘的星球一直吸引着无数的科学家去探索。他们根据火星“与地球相似”这些特征,推断火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火星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大约是1.05亿公里。它看上去是一颗火红色的星球,因此得名“火星”(Mars)。  火星有许多地方与地球十分相似,火星直径约为6800公里,约是地球直径的二分之一。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37分42秒,火星上的一年是687个地球日。但火星像地球一样也有大气层,只是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并干燥,而且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其它是氩,还有一些二氧化碳。  火星上也有四季之分,其表面温度赤道区正午为15℃,天亮前约为零下15℃,在夏季气温高达34℃,这样的温差条件完全适合生物生存。正因为如此,几个世纪以来,这个充满奥秘的星球一直吸引着无数的科学家去探索。他们根据火星“与地球相似”这些特征,推断火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轨道特性(历元J2000)  半长径 227,936,637千米(km)  1.523 662 31天文单位(AU)  轨道圆周 1.429×1012米  9.553 AU  偏心率 0.093 412 33  近日点 206,644,545 km  1.381 333 46 AU  远日点 249,228,730 km  1.665 991 16 AU  公转周期 686.9601 日  (1.8808 儒略年)  回合周期 779.96 d  (2.135 a)  平均轨道速度 24.077 km/s  最大轨道速度 26.499 km/s  最小轨道速度 21.972 km/s  倾斜角 1.850 61°  (与太阳赤道5.65°)  升交点黄经 49.578 54°  近日点辐角 286.462 30°  卫星数量 2  物理特性  赤道直径 6,804.9 km  (0.533于地球)  极直径 6,754.8 km  (0.531于地球)  扁平率 0.007 36  表面区域 1.448×108 km2  (0.284于地球)  体积 1.638×1011 km3  (0.151于地球)  质量 6.4185×1023 kg  (0.107 Earths)  平均密度 3.934 g/cm3  赤道重力 3.69 m/s2  (0.376 重力加速度)  逃逸速率 5.027 km/s  自转 1.025 957 d  (24.622 962 小时)  自转率 868.22 km/h  (在赤道)  轴倾斜 25.19°  北极 317.681 43°  赤经 (21 h 10 min 44 s)  磁偏角 52.886 50°  反照率 0.15  表面温度 最小 平均 最大  133 开 210 K 293 K  天体大气层特性  大气压 0.7-0.9 kPa  二氧化碳 95.32%  氮 2.7%  氩 1.6%  氧气0.13%  一氧化碳 0.07%  水蒸气 0.03%  一氧化氮 0.01%  氖 2.5 ppm  氪 300 ppb  氙 80 ppb  臭氧 30 ppb  甲烷 10.5 ppb
2023-07-08 04:28:241

火星公转一周和自转一周各需多长时间?

火星(Mar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天文符号是♂,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橘红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铁矿(氧化铁)。我国古书上将火星称为"荧惑",西方古代(古罗马)称为"战神玛尔斯星"。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前不久,美国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火星两极皆有水冰与干冰组成的极冠会随着季节消长。与地球相比,火星地质活动较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份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形成,有密布的陨石坑、火山与峡谷,包括太阳系最高的山:奥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峡谷:水手号峡谷。另一个独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火星与太阳平均距离为1.52AU(天文单位),公转周期为687地球日,1.88地球年(以下称年),或668.6火星日。平均火星日为24小时39分35.244秒,或1.027491251地球日。火星自转轴倾角为25.19度,和地球的相近,因此也有四季,只是季节长度约为两倍。由于火星轨道离心率大约为0.093(地球只有0.017),使各季节长度不一致,又因远日点接近北半球夏至,北半球春夏比秋冬各长约40天2009年10月26日为北半球春分,2010年5月13日为夏至,北半球处春季。火星轨道和地球的一样,受太阳系其他天体影响而不断变动。轨道离心率有两个变化周期,分别是9万6千年和2.1百万年,于0.002至0.12间变化;而地球的是十万年和41.3万年等,于0.005至0.058间变化(见米兰科维奇循环)目前火星与地球最短距离正慢慢减小。至于自转轴倾角,火星是25.19度,但可由13度至40度间变化周期一千多万年,不像地球的稳定处于22.1和24.5度间,是因为火星没有如月球般的巨大卫星来维持自转轴。也因没有大卫星的潮汐作用,火星自转周期变化小,不像地球的会被慢慢拉长,因此现今两行星的自转周期相近只是暂时现象。
2023-07-08 04:28:352

地球上的一天等于火星上多少天?

火星每24小时37分自转一周,与地球相差无几
2023-07-08 04:29:012

火星自转一周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大话西游 手游科举答题:火星自转一周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我现在就给大家解答下这个问题。 问: 火星自转一周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答: 24小时 >>>科举答题器 >>>大理寺答题器
2023-07-08 04:29:191

火星的自转周期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22.6秒。
2023-07-08 04:29:272

火星会自转吗?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22.6秒希望采纳
2023-07-08 04:29:351

火星的公转周期几年?

公转:687天其他火星资料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与地球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它们都有卫星,都有移动的沙丘、大风扬起的沙尘暴,南北两极都有白色的冰冠,只不过火星的冰冠是由干冰组成的。火星每24小时37分自转一周,它的自转轴倾角是25度,与地球相差无几。
2023-07-08 04:29:531

火星白天 与夜晚多少小时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
2023-07-08 04:30:002

关于火星的资料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
2023-07-08 04:30:1015

火星上一天有几个小时?

火星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 http://www.cgs.gov.cn/zt_more/hx/secont/index.html
2023-07-08 04:30:381

火星和地球的区别

火星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 火星上有明显的四季变化,这是它与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处.但除此之外,火星与地球相差就很大了.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的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占了95%.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造成了金星上的高温,但在火星上情况却正好相反.火星大气十分稀薄,密度还不到地球大气的1%,因而根本无法保存热量.这导致火星表面温度极低,很少超过0℃,在夜晚,最低温度则可达到-123℃
2023-07-08 04:30:471

火星的地质环境是怎样的?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其自转轴的倾角也几乎和地球相同。因而,火星也有四季变化,气温比地球低,生存条件仅次于地球。火星与地球明显不同的是,火星的公转周期几乎是地球公转周期的两倍,所以,火星上每个季节要持续6个月,而不是3个月。火星是我们唯一能用望远镜看得很清楚的类地行星。科学家推测,火星曾比现在更温暖潮湿,可能出现生命。除了地球之外,太阳系中最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恐怕就数火星了。火星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5倍,火星上单位面积所接到的太阳光和热是地球的43%。火星两极地区夜间温度在零下139摄氏度以下,火星赤道中午时的温度可达20摄氏度。火星平均温度在零下23摄氏度以下,这与地球南极洲的年平均气温零下25度接近。火星的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氮、氩、氧等。火星的大气压力只有地球大气压的1/200。水蒸气只有地球大气中水蒸气的1/1000。火星自转一周是24小时37分23秒。它表面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表面的2/5。火星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687天,相当于地球的两年。
2023-07-08 04:30:571

火星上是怎么样的?

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四颗。肉眼看去,火星是一颗引人注目的火红色星,它缓慢地穿行于众星之间,在地球上看,它时而顺行时而逆行,而且亮度也常有变化,最暗时视星等为+1.5,最亮时比天狼星还亮得多,达到-2.9。由于火星荧荧如火,亮度经常变化,位置也不固定,所以中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而在古罗马神话中,则把火星比喻为身披盔甲浑身是血的战神“玛尔斯”。在希腊神话中,火星同样被看做是战神“阿瑞斯”。 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铁就生成了一层红色和黄色的氧化物。夸张一点说,火星就像一个生满了锈的世界。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比较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温度大约比地球低30多摄氏度,昼夜温差可达上百摄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温度可达20℃左右。火星上也存在大气。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约占95%,还有极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径为3395公里,是地球的一半, 体积不到地球的1/6,质量仅是地球的1/10。火星的内部和地球一样,也有核、幔、壳的结构。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 火星有两个卫星。靠近火星的一个叫火卫一,较远的一个叫火卫二。由于火星在希腊神话中被看做是战神阿瑞斯,所以天文学家以阿瑞斯的两个儿子——福波斯和德瑞斯命名它的两颗卫星。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与地球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它们都有卫星,都有移动的沙丘、大风扬起的沙尘暴,南北两极都有白色的冰冠,只不过火星的冰冠是由干冰组成的。火星每24小时37分自转一周,它的自转轴倾角是25度,与地球相差无几。 火星上有明显的四季变化,这是它与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处。但除此之外,火星与地球相差就很大了。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的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占了95%。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造成了金星上的高温,但在火星上情况却正好相反。火星大气十分稀薄,密度还不到地球大气的1%,因而根本无法保存热量。这导致火星表面温度极低,很少超过0℃,在夜晚,最低温度则可达到-123℃。 火星的内部结构图。火星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相似,都有壳、幔和核,但由于数据不完全,火星核的组成和大小仍然未能确定。 火星被称为红色的行星,这是因为它表面布满了氧化物,因而呈现出铁锈红色。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含有大量的红色氧化物的大沙漠,还有赭色的砾石地和凝固的熔岩流。火星上常常有猛烈的大风,大风扬起沙尘能形成可以覆盖火星全球的特大型沙尘暴。每次沙尘暴可持续数个星期。 火星两极的冰冠和火星大气中含有水份。从火星表面获得的探测数据证明,在远古时期,火星曾经有过液态的水,而且水量特别大。这些水在火星表面汇集成一个个大型湖泊,甚至是海洋。现在我们在火星表面可以看到的众多纵横交错的河床,可能就是当时经水流冲刷而成的。此外火星表面的许多水滴型“岛屿”也在向我们暗示这一点。 火星表面有一条巨大的“水手谷”。这是一个长约4000公里的巨大峡谷,它是在远古时期的洪水和火山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火星上的巨大火山——奥林匹斯山高约2万7千米,是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度的三倍。它是太阳系中最高的山峰。火星有两个微小的卫星,直径都不到80公里,看起来更象是被俘获的小行星。 一直以来火星都以它与地球的相似而被认为有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近期的科学研究表明目前还不能证明火星上存在生命,相反的,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火星更象是一个荒芜死寂的世界。尽管如此,某些证据仍然向我们指出火星上可能曾经存在过生命。例如对在南极洲找到的一块来自火星的陨石的分析表明,这块石头中存在着一些类似细菌化石的管状结构。所有这些都继续使人们对火星生命的是否存在保持极大的兴趣。 质量 6.421e+23 kg 赤道半径 3,397.2 km 平均密度 3.94 gm/cm3 平均日距 227,940,000 km 自转周期 24.6229 小时 公转周期 686.98 天 赤道地表重力 3.72 m/sec2 赤道逃逸速度 5.02 km/sec 最低地表温度 -140 ℃ 平均地表温度 -63 ℃ 最高地表温度 20 ℃ 大气压力 0.007 bars 大气组成 二氧化碳 95.32% 氮 2.7% 氩 1.5% 氧 0.13% 一氧化碳 0.07% 水 0.03% 其他 0.000291%
2023-07-08 04:31:041

太阳系的两颗行星:火星和地球,那么,两者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径为3395公里,是地球的一半, 体积不到地球的1/6,质量仅是地球的1/10。火星的内部和地球一样,也有核、幔、壳的结构。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 火星有两个卫星。靠近火星的一个叫火卫一,较远的一个叫火卫二。由于火星在希腊神话中被看做是战神阿瑞斯,所以天文学家以阿瑞斯的两个儿子——福波斯和德瑞斯命名它的两颗卫星。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与地球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它们都有卫星,都有移动的沙丘、大风扬起的沙尘暴,南北两极都有白色的冰冠,只不过火星的冰冠是由干冰组成的。火星每24小时37分自转一周,它的自转轴倾角是25度,与地球相差无几。 火星上有明显的四季变化,这是它与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处。但除此之外,火星与地球相差就很大了。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的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占了95%。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造成了金星上的高温,但在火星上情况却正好相反。火星大气十分稀薄,密度还不到地球大气的1%,因而根本无法保存热量。这导致火星表面温度极低,很少超过0℃,在夜晚,最低温度则可达到-123℃。
2023-07-08 04:31:301

火星公转一周要多少天

公转:687天 其他火星资料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与地球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它们都有卫星,都有移动的沙丘、大风扬起的沙尘暴,南北两极都有白色的冰冠,只不过火星的冰冠是由干冰组成的。火星每24小时37分自转一周,它的
2023-07-08 04:31:591

问一下火星的自转周期是多久呢?

火星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37分。火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是第四颗,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2.28亿千米,公转周期687天,自转周期24小时37分。
2023-07-08 04:32:061

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他们有相同之处
2023-07-08 04:32:1410

火星的自转方向是哪里向哪里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  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  火星半径约是地球的一半,体积为15%,质量为11%,表面积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密度则比其他三颗类地行星(地球、金星、水星)还要小很多。 以半径、质量、表面重力来说,火星约介于地球和月球中间:火星半径约为月球的两倍、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约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  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相近公转一周则花两倍时间。在西方称为战神玛尔斯星,中国则称为荧惑星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时常变动。其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地表被赤铁矿(氧化铁)覆盖,英文里前缀areo-即为火星,火星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与地球相比,地质活动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份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形成有密布的陨石坑、火山与峡谷,包括太阳系最高的山:奥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峡谷:水手号峡谷另一个独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火星两极皆有主要以水和冰组成的极冠,而且上面覆盖的干冰会随季节消长。
2023-07-08 04:32:393

火星自转一周和地球差不多,是不是说明 ——

同意楼上,准确无误
2023-07-08 04:33:013

火星自转周期多少小时

火星自转周期是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自转轴倾角为25.19度,和地球的相近,因此也有四季,只是季节长度约为两倍。由于火星轨道离心率大约为0.093(地球只有0.017),使各季节长度不一致。火星轨道和地球的一样,受太阳系其他天体影响而不断变动。轨道离心率有两个变化周期,分别是9.6万年和210万年,于0.002至0.12间变化;而地球的是10万年和41.3万年等,于0.005至0.058间变化(见米兰科维奇循环),火星与地球最短距离正慢慢减小。
2023-07-08 04:33:071

来看看我们人类成为跨星际物种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我估计在座很多人都看过《火星救援》这部电影。对于没看过的人来说,这是一部关于一名宇航员被困在火星,努力求生直到地球派出了一个救援小队把他带回地球的故事。幸运的是,他们与主角沃特尼重新取得了联系。在某些方面来说,直到获救前,他在火星上还不算太孤独。 (电影《火星救援》) 当你在看电影的时候,即便你没看过,当你在想像火星的时候,你可能会思考它距离我们有多远。不过,你可能不会去想工作或是生活在另一个星球,后勤是如何得到保障的,毕竟有一部分人在地球,还有一部分火星车或是人类在火星。可以这么想象,当你的朋友,家人还有同事在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或是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当你尝试去联系他们你可能想的第一件事是:等会,现在是加利福尼亚几点?我会不会打扰他们?现在能不能打电话?即便你联系在欧洲的同事,你也直接会想到怎样才能顺利的进行远距离沟通? 现在并没有人类生活在火星,但是我们有火星车探测器。现在,好奇号火星车的时间是早上6点10分。也就是说火星时间是早上6点10分。我们有四个火星车在火星。自90年代中期,美国就发送了四个火星车到火星上,而且我有幸和其中三个火星车一起工作过。其实,我是一名航天器工程师,准确说是操纵航天器的工程师,工作于加州洛杉矶的美国宇航局推进技术实验室。而这些火星车是我们的机器使者。所以,他们就是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他们能为我们观察火星,直到我们有能力把人送到那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火星车来了解在其他星球的环境状况。所以,在我们把宇航员送到那里之前,我们先派了一批机器人去。火星上的时间和我们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因为火星的一天比地球要长。我们的地球一天是24个小时,那是因为地球自身转动,刚好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我们一天的24小时。火星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零40分钟,这就是说,火星的一天比地球长40分钟。 (好奇号火星车) 屏幕里这群操纵着火星车的人,生活在地球,但是工作在火星。所以,我们不得不认为我们就是和火星车一起呆在火星上。我们团队中我负责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把指令发送给火星车,让她知道明天需要做些什么,告诉她是要行驶,还是开采些岩土样本,或是其他应该做的事情。当然,在她需要睡觉的时候,她晚上确实是在睡觉,因为需要给电池充电,而且她需要抵抗住火星晚上的低温,所以她需要休息。在她休息的时候,我们会为她计划好第二天的工作。所以我在火星上(笑)。 (机遇号火星车) 为了在火星上每天的同一时间工作,或句话说,我需要每天下午5点上班,这个团队需要在火星时间下午5点上班。在地球上,我们每天则需要晚40分钟开始工作,这都是为了和火星同步。就像每天都在换时区。所以今天你8点来,明天就要晚40分钟,8:40来,后天又要晚40分钟,就是9:20来。大后天就是10点。每天都要随着这40分钟变,直到你要半夜来上班——是地球时间的半夜哦,有趣吧?现在你能想象有多复杂了,这就是我的火星手表(笑)。这只手表的砝码用机械的方法调整过了,所以它走的相对慢一些。但是我们还没开始——我在2004年得到这只表,当机遇号和勇气号探测器都到位后,我们并没有想到我们需要一只火星时间的表,我们想我们仅仅需要在电脑上有个时间,还有在任务监控屏幕上显示时间,这就够了。其实,还不够。因为我们不仅仅要按火星时间工作,而且我们还要按火星时间生活。瞬间我们就把时间搞混了。所以你需要一些东西在你手腕上:随时提醒你在地球上是几点?在火星上是几点? (火星地貌) 而且,不仅仅是火星的时间让我们感到混乱,我们还要在谈话中区别它。所以一个“Sol“代表火星的一天,24小时40分钟。当我们谈论在地球上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会说今天。换成火星的话,我们就说,“Tosol“(笑)“昨天”成为了火星的“yestersol”。我们开始想:“对了,我们干脆发明一种语言吧。”刚开始真的非常的混乱。我记得有人走过来对我说:“我明天要在火星车上做这个任务。”我就问:“明天,地球的明天还是火星的明天?”我们开始想一些专有术语,否则我们都没法交谈了(笑)。 于是“明天”变成了“nextersol“ 或是 ”solorrow“。毕竟人们用词各有所好,有些人说“苏打”,有些人说“饮料”。所以我们有人说“ nextersol“ ,有人说 ” solorrow“。在这个项目工作几年后,我发现运行火星车的人说“tosol”。处理陆地工作的,不接触火星车的人,他们说“tosoul”。所以我都能从工作人员的“火星口音”中推断出他的工作(笑)。 (火星地貌) 我们有特制的手表和专门的语言,现在你们明白了吧?这样我们不再搞混了。但是连地球的阳光,也会使我们感到困扰。试想,你现在要来上班,现在是火星的午夜,但是窗外却有很多阳光,这也会使你感到困惑。你能从这张控制室的照片看出,所有的百叶窗全落了下来,所以就没有阳光来干扰我们。在登陆前,百叶窗会持续落下来一周。直到我们不再用火星时间,它们才会被拉起来,在家里也如此。我这样依照火星时间工作了三次,每次我丈夫就说:“好吧,我们准备好要过火星时间咯。”于是他会在窗户上贴上锡纸,换上暗的窗帘和百叶窗,因为它同时也会影响你的家庭成员们。他只能陪着我一起生活在这种黑暗的环境下。他也渐渐习惯了。但是当他在工作时,会发给我一些可怜兮兮的邮件:我能回家么?你醒了么?现在是火星几点?然后我觉得他也需要一只火星时间的手表(笑)。 当然,到了2016年,已经有手机软件可以替代手表了(笑)。现在我们可以用手机来代替手表。但这对家庭的影响的确是非常大的;不仅仅是我们这些操控火星车的人,还有我们的家人。这是大卫,我们的飞行指挥官之一,这是他在洛杉矶的沙滩上,凌晨1点(笑)。因为我们的探测器8月份就要着陆,他的孩子直到9月份才会开学,他们就随着他过了一个月火星时间,他们的作息每天都会推迟40分钟。全家都随着父亲的日程表,他们过了一个月火星时间,现在想来还真是一个大挑战,像是在午夜去打保龄球,或是去沙滩。而且我们都发现了一件事,你可以在凌晨3点去洛杉矶的任何地方,大街上空荡荡的,一辆车也没有(笑)。所以我们下班后,并不想回家去打扰家人,饿的时候,往往就近找些吃的。我们会说:“等等,长滩有一家通宵营业的熟食店,我们到那只要10分钟!”然后我们就开了过去, 畅通无阻,就像是60秒。当我们到那时,餐馆老板会说,“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凌晨3点来我的餐馆?”然后他们慢慢知道有一群火星人在午夜的洛杉矶游荡——地球的午夜。 (像不像阿塔卡马沙漠) 我们确实开始管自己叫火星人。我们之中按火星时间工作的喜欢称自己为火星人,其他人叫地球同胞(笑)。这是因为当你每天都在改你自己的时区,你就会开始觉得和其他人疏远了。准确的说你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所以我有这个胸牌:“我在火星生存的时间:0-90天”。屏幕上显示的就是这个胸牌。我们带这个胸牌是为了表明我们依据火星时间工作,为了尽可能方便的和火星的漫游者工作,来合理利用我们的时间。但是我们从不在火星时间下 工作超过3-4个月。最终,我们得作息会依照修改过的火星的时间,这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因为这对你的身体和家庭都是个负担。 实际上,有睡眠专家一直在拿我们做实验观察对象。因为人类很难有机会去试图延长自己的一天。我们有30人被观察,他们会在我们身上做一些缺觉的实验。我就会参与实验,在每个实验中去睡觉。这种情况最终还是会对身体造成一些负担,即使只是一时的损害。这段经历让团队的所有人同舟共济但是很难持续。所以这个火星车任务是我们迈向宇宙的第一步。我们正在学习如何生活在另外一个星球上,我们正在改变原有的观点,逐渐适应多星球生活。所以下次你去看星球大战的时候,一些人从荻克巴星到塔图因,试像一下,那真的是条很远的道路。他们之间到底距离有多远,他们离开彼此会有什么感觉,还有时间差的问题。我们还没有把人类送到火星上,但是我想我们总有一天会做到。例如美国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 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或是有国际空间站的国家。 我们希望可以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实现。所以不久,我们将有人生活在火星,那时我们就是真的多星球人了。未来将会前往火星的少男少女们,今天可能恰巧就坐在这里听我的演讲。我自打14岁起,就想工作在喷气推进实验室来研究这个项目,如今我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现在对于宇宙 探索 是个重要的时间,我们在一起经历了这些。所以下次你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的话,记住,这只是你在地球时的观点,谢谢! 参考资料 1.Wikipedia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 观汉居士- Xu Junqing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2023-07-08 04:33:141

火星一周的转速是多少

火星的公转周期:686.98天自转周期:24小时37分22秒行星直径:6794 千米质量: 64191亿20 吨赤道地表重力加速度: 3.72 m/sec2赤道逃逸速度: 5.02 km/sec另外自转线速度的话各纬度圈是不一样的,要用纬度圈长度除以自转时间,角速度约为每小时15度
2023-07-08 04:33:221

火星的资料

  1、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质量为地球的11%,表面重力约为地球的2/5。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平均火星日为24小时39分35.244秒,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橘红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铁矿(氧化铁)。我国古书上将火星称为“荧惑星”,西方古代(古罗马)称火星为“玛尔斯星”,在占星学中是十二星座白羊座的独一守护星,并非天蝎座的守护行星。   2、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2015年9月28日,美国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火星两极皆有水冰与干冰组成的极冠会随着季节消长。
2023-07-08 04:33:291

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

要快的话只能少说了因为地球和火星从形成到发展到后来的地表环境都很相似,所以可以说他们是孪生兄弟
2023-07-08 04:33:492

人类对于火星的探测已经很久了,为什么还要探测火星?

因为火星距离地球比较远,人类仅仅是通过探测器对火星进行探测的,还没有人登陆过火星,所以对火星还是有必要继续研究的。
2023-07-08 04:33:574

天火星地火星如何化解?

从地理位子看,火星距离太阳有两亿多公理,比我们地球远了至少五千多万公里,阳光照到火星比较稀薄,地球的冬季是非常寒冷的,万物一片潇杀,大自然进入了冬眠。地球冬季的赤道再怎么向南偏移也不会偏出五千万公里。所以从理论上说,火星与地球相比,它的采光效果差得实在远,没有理由会存在过生命。但是火星自转一周大约也是24小时,火星也有4季,它的季节是地球的两倍,地球平均三个月一季度,火星平均六个月一季度,一火星年相当于地球的两年。火星度过了漫长的冬季六个月,火星的春夏秋三季是地球温暖的黄金期,如果火星有大气有海洋,跟地球一样的自然环境,它长达十八个月的黄金旺季,温室效应会抓住太阳的能量,使火星变得温暖适宜,不但会有生命的存在,而且出现的更早,最先开始自然进化,最早出现火星自然人,最早出现火星文明,这种概率是经得起科学推敲的。火星人的传说,在地球上由来已久,埃及的金字塔之谜也跟火星人扯上关系,是火星人加速了人类的文明,人们认为火星跟地球一样是个美好的地方。但是地球上发送去的探测器,观测到的结果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火星上什么也没有,是一个荒凉的星球,根本就不存在生命的迹象。火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火星上到底发生过什么?火星上到底存在过生命没有?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证据。过去的一些视频和照片不完全是真的,炒作的成份太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火星的确有过文明,有说是毁于核战争,有说是毁于小行星撞击。最近就有一段视频模拟了火星遭外来天体撞击的证据,火星地处小行星带较近,它的危险性比地球大多了,是陨石撞击毁灭了火星文明,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通过以上分析,种种迹象表明,火星上存在过生命,火星人早已走向了灭亡。
2023-07-08 04:36:101

火星公转一周需要多久?

轨道(距太阳距离) 公转周期 半径大小 水星 : 0.387 87.9天 2400千米 金星: 0.723 224.7天 6050千米 地球: 1.00 1.0年 6378千米 火星: 1.52 1.9年 3395千米 木星: 5.2 11.8年 71400千米 土星: 9.5 29.5年 60000千米 天王星: 19.2 84.0年 25900千米 海王星: 30.1 164.8年 24750千米 冥王星: 39.4 247.5年 1350千米
2023-07-08 04:36:481

火星的一天等于地球的多少天

一火星日大约等于1.02地球日
2023-07-08 04:37:057

火星公转周期约为多少天?

火星公转周期约为687天。火星(Mar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质量为地球的11%,火星的公转周期为686.980日。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橘红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铁矿。我国古书上将.星称为荧惑星,西方古代(古罗马)称为战神玛尔斯星。火星特点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2015年9月28日,美国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据法新社2018年7月25日报道,欧洲航天局(ESA)的研究员称,星上发现了第一一个液态地下水湖。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火星两极皆有水冰与干冰组成的极冠会随着季节消长。
2023-07-08 04:37:281

读<<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有感

今天我读了<<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篇文章,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与地球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它们都有卫星,都有移动的沙丘、大风扬起的沙尘暴,南北两极都有白色的冰冠,只不过火星的冰冠是由干冰组成的。火星每24小时37分自转一周,它的自转轴倾角是25度,与地球相差无几。火星上有明显的四季变化,这是它与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处。但除此之外,火星与地球相差就很大了。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的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占了 95%。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造成了金星上的高温,但在火星上情况却正好相反。火星大气十分稀薄,密度还不到地球大气的1%,因而根本无法保存热量。这导致火星表面温度极低,很少超过0℃,在夜晚,最低温度则可达到-123℃。火星被称为红色的行星,这是因为它表面布满了氧化物,因而呈现出铁锈红色。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含有大量的红色氧化物的大沙漠,还有赭色的砾石地和凝固的熔岩流。火星上常常有猛烈的大风,大风扬起沙尘能形成可以覆盖火星全球的特大型沙尘暴。每次沙尘暴可持续数个星期。一直以来火星都以它与地球的相似而被认为有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近期的科学研究表明目前还不能证明火星上存在生命,相反的,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火星更象是一个荒芜死寂的世界。尽管如此,某些证据仍然向我们指出火星上可能曾经存在过生命。例如对在南极洲找到的一块来自火星的陨石的分析表明,这块石头中存在着一些类似细菌化石的管状结构。所有这些都继续使人们对火星生命的是否存在保持极大的兴趣。而我们地球的人类也正在对火星进行探索,因为它是地球的兄弟,我们的朋友。
2023-07-08 04:37:441

火星和地球

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径为3395公里,是地球的一半, 体积不到地球的1/6,质量仅是地球的1/10。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
2023-07-08 04:37:522

火星一天有多少小时

24小时37分
2023-07-08 04:38:0110

火星自转一周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大约是1天
2023-07-08 04:38:344

火星自转一圈是多少时间????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  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  火星半径约是地球的一半,体积为15%,质量为11%,表面积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密度则比其他三颗类地行星(地球、金星、水星)还要小很多。 以半径、质量、表面重力来说,火星约介于地球和月球中间:火星半径约为月球的两倍、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约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  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相近公转一周则花两倍时间。在西方称为战神玛尔斯星,中国则称为荧惑星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时常变动。其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地表被赤铁矿(氧化铁)覆盖,英文里前缀areo-即为火星,火星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与地球相比,地质活动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份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形成有密布的陨石坑、火山与峡谷,包括太阳系最高的山:奥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峡谷:水手号峡谷另一个独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火星两极皆有主要以水和冰组成的极冠,而且上面覆盖的干冰会随季节消长。
2023-07-08 04:38:481

火星绕太阳一周要多长?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火星是九大行星之一,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四颗。肉眼看去,火星是一颗引人注目的火红色星,它缓慢地穿行于众星之间。  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铁就生成了一层红色和黄色的氧化物。夸张一点说,火星就像一个生满了锈的世界。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比较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温度大约比地球低30多摄氏度,昼夜温差可达上百摄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温度可达20℃左右。火星上也存在大气。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约占95%,还有极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2023-07-08 04:38:571

火星的自转的速度

24小时37分22.6秒
2023-07-08 04:39:053

火星自转一圈是多少时间?十多个十多个

24时37分22.6秒
2023-07-08 04:39:132

火星自转一圈是多少时间?

火星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大约是1.05亿公里。它看上去是一颗火红色的星球,因此得名“火星”(Mars)。  火星有许多地方与地球十分相似,火星直径约为6800公里,约是地球直径的二分之一。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37分42秒,火星上的一年是687个地球日。但火星像地球一样也有大气层,只是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并干燥,而且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其它是氩,还有一些二氧化碳。  火星上也有四季之分,其表面温度赤道区正午为15℃,天亮前约为零下15℃,在夏季气温高达34℃,这样的温差条件完全适合生物生存。正因为如此,几个世纪以来,这个充满奥秘的星球一直吸引着无数的科学家去探索。他们根据火星“与地球相似”这些特征,推断火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火星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大约是1.05亿公里。它看上去是一颗火红色的星球,因此得名“火星”(Mars)。  火星有许多地方与地球十分相似,火星直径约为6800公里,约是地球直径的二分之一。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37分42秒,火星上的一年是687个地球日。但火星像地球一样也有大气层,只是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并干燥,而且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其它是氩,还有一些二氧化碳。  火星上也有四季之分,其表面温度赤道区正午为15℃,天亮前约为零下15℃,在夏季气温高达34℃,这样的温差条件完全适合生物生存。正因为如此,几个世纪以来,这个充满奥秘的星球一直吸引着无数的科学家去探索。他们根据火星“与地球相似”这些特征,推断火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火星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大约是1.05亿公里。它看上去是一颗火红色的星球,因此得名“火星”(Mars)。  火星有许多地方与地球十分相似,火星直径约为6800公里,约是地球直径的二分之一。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37分42秒,火星上的一年是687个地球日。但火星像地球一样也有大气层,只是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并干燥,而且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其它是氩,还有一些二氧化碳。  火星上也有四季之分,其表面温度赤道区正午为15℃,天亮前约为零下15℃,在夏季气温高达34℃,这样的温差条件完全适合生物生存。正因为如此,几个世纪以来,这个充满奥秘的星球一直吸引着无数的科学家去探索。他们根据火星“与地球相似”这些特征,推断火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轨道特性(历元J2000)  半长径 227,936,637千米(km)  1.523 662 31天文单位(AU)  轨道圆周 1.429×1012米  9.553 AU  偏心率 0.093 412 33  近日点 206,644,545 km  1.381 333 46 AU  远日点 249,228,730 km  1.665 991 16 AU  公转周期 686.9601 日  (1.8808 儒略年)  回合周期 779.96 d  (2.135 a)  平均轨道速度 24.077 km/s  最大轨道速度 26.499 km/s  最小轨道速度 21.972 km/s  倾斜角 1.850 61°  (与太阳赤道5.65°)  升交点黄经 49.578 54°  近日点辐角 286.462 30°  卫星数量 2  物理特性  赤道直径 6,804.9 km  (0.533于地球)  极直径 6,754.8 km  (0.531于地球)  扁平率 0.007 36  表面区域 1.448×108 km2  (0.284于地球)  体积 1.638×1011 km3  (0.151于地球)  质量 6.4185×1023 kg  (0.107 Earths)  平均密度 3.934 g/cm3  赤道重力 3.69 m/s2  (0.376 重力加速度)  逃逸速率 5.027 km/s  自转 1.025 957 d  (24.622 962 小时)  自转率 868.22 km/h  (在赤道)  轴倾斜 25.19°  北极 317.681 43°  赤经 (21 h 10 min 44 s)  磁偏角 52.886 50°  反照率 0.15  表面温度 最小 平均 最大  133 开 210 K 293 K  天体大气层特性  大气压 0.7-0.9 kPa  二氧化碳 95.32%  氮 2.7%  氩 1.6%  氧气0.13%  一氧化碳 0.07%  水蒸气 0.03%  一氧化氮 0.01%  氖 2.5 ppm  氪 300 ppb  氙 80 ppb  臭氧 30 ppb  甲烷 10.5 ppb
2023-07-08 04:39:235

火星绕太阳一周要多长?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 火星是九大行星之一,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四颗。肉眼看去,火星是一颗引人注目的火红色星,它缓慢地穿行于众星之间。 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铁就生成了一层红色和黄色的氧化物。夸张一点说,火星就像一个生满了锈的世界。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比较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温度大约比地球低30多摄氏度,昼夜温差可达上百摄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温度可达20℃左右。火星上也存在大气。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约占95%,还有极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2023-07-08 04:39:411

火星自转一圈是多少时间?

火星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大约是1.05亿公里。它看上去是一颗火红色的星球,因此得名“火星”(Mars)。  火星有许多地方与地球十分相似,火星直径约为6800公里,约是地球直径的二分之一。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37分42秒,火星上的一年是687个地球日。但火星像地球一样也有大气层,只是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并干燥,而且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其它是氩,还有一些二氧化碳。  火星上也有四季之分,其表面温度赤道区正午为15℃,天亮前约为零下15℃,在夏季气温高达34℃,这样的温差条件完全适合生物生存。正因为如此,几个世纪以来,这个充满奥秘的星球一直吸引着无数的科学家去探索。他们根据火星“与地球相似”这些特征,推断火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火星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大约是1.05亿公里。它看上去是一颗火红色的星球,因此得名“火星”(Mars)。  火星有许多地方与地球十分相似,火星直径约为6800公里,约是地球直径的二分之一。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37分42秒,火星上的一年是687个地球日。但火星像地球一样也有大气层,只是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并干燥,而且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其它是氩,还有一些二氧化碳。  火星上也有四季之分,其表面温度赤道区正午为15℃,天亮前约为零下15℃,在夏季气温高达34℃,这样的温差条件完全适合生物生存。正因为如此,几个世纪以来,这个充满奥秘的星球一直吸引着无数的科学家去探索。他们根据火星“与地球相似”这些特征,推断火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火星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大约是1.05亿公里。它看上去是一颗火红色的星球,因此得名“火星”(Mars)。  火星有许多地方与地球十分相似,火星直径约为6800公里,约是地球直径的二分之一。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37分42秒,火星上的一年是687个地球日。但火星像地球一样也有大气层,只是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并干燥,而且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其它是氩,还有一些二氧化碳。  火星上也有四季之分,其表面温度赤道区正午为15℃,天亮前约为零下15℃,在夏季气温高达34℃,这样的温差条件完全适合生物生存。正因为如此,几个世纪以来,这个充满奥秘的星球一直吸引着无数的科学家去探索。他们根据火星“与地球相似”这些特征,推断火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轨道特性(历元J2000)  半长径 227,936,637千米(km)  1.523 662 31天文单位(AU)  轨道圆周 1.429×1012米  9.553 AU  偏心率 0.093 412 33  近日点 206,644,545 km  1.381 333 46 AU  远日点 249,228,730 km  1.665 991 16 AU  公转周期 686.9601 日  (1.8808 儒略年)  回合周期 779.96 d  (2.135 a)  平均轨道速度 24.077 km/s  最大轨道速度 26.499 km/s  最小轨道速度 21.972 km/s  倾斜角 1.850 61°  (与太阳赤道5.65°)  升交点黄经 49.578 54°  近日点辐角 286.462 30°  卫星数量 2  物理特性  赤道直径 6,804.9 km  (0.533于地球)  极直径 6,754.8 km  (0.531于地球)  扁平率 0.007 36  表面区域 1.448×108 km2  (0.284于地球)  体积 1.638×1011 km3  (0.151于地球)  质量 6.4185×1023 kg  (0.107 Earths)  平均密度 3.934 g/cm3  赤道重力 3.69 m/s2  (0.376 重力加速度)  逃逸速率 5.027 km/s  自转 1.025 957 d  (24.622 962 小时)  自转率 868.22 km/h  (在赤道)  轴倾斜 25.19°  北极 317.681 43°  赤经 (21 h 10 min 44 s)  磁偏角 52.886 50°  反照率 0.15  表面温度 最小 平均 最大  133 开 210 K 293 K  天体大气层特性  大气压 0.7-0.9 kPa  二氧化碳 95.32%  氮 2.7%  氩 1.6%  氧气0.13%  一氧化碳 0.07%  水蒸气 0.03%  一氧化氮 0.01%  氖 2.5 ppm  氪 300 ppb  氙 80 ppb  臭氧 30 ppb  甲烷 10.5 ppb
2023-07-08 04:39:501

火星的自转周期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22.6秒
2023-07-08 04:39:582

火星的自转周期为88638秒,合几小时几分几秒?

先除3600的几小时余数再除60的几分最后余数为秒
2023-07-08 04:40:064

火星绕太阳一周要多长?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 火星是九大行星之一,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四颗。肉眼看去,火星是一颗引人注目的火红色星,它缓慢地穿行于众星之间。   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铁就生成了一层红色和黄色的氧化物。夸张一点说,火星就像一个生满了锈的世界。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比较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温度大约比地球低30多摄氏度,昼夜温差可达上百摄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温度可达20℃左右。火星上也存在大气。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约占95%,还有极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2023-07-08 04:40:261

火星自转换一圈大约多长时间?

要真答案的话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 ”开玩笑的话“去问火星人吧”
2023-07-08 04:40:331

火星的自转周期是多久?

火星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37分。火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是第四颗,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2.28亿千米,公转周期687天,自转周期24小时37分。
2023-07-08 04:40:401

火星自转需要多长时间?

火星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37分。火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是第四颗,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2.28亿千米,公转周期687天,自转周期24小时37分。
2023-07-08 04:4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