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桃可挑
-
形成原理
海陆风的水平范围可达几十公里,垂直高度达1~2公里,周期为一昼夜。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地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
陆地上空气柱因受热膨胀,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气温(T)、气压(p)分布,海风从每天上午开始直到傍晚,风力以下午为最强。日落以后,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到了夜间,海上气温高于陆地,就出现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而形成低层陆风和铅直剖面上的陆风环流。
海陆的温差,白天大于夜晚,所以海风较陆风强。如果海风被迫沿山坡上升,常产生云层。在较大湖泊的湖陆交界地,也可产生和海陆风环流相似的湖陆风。海风和湖风对沿岸居民都有消暑热的作用。在较大的海岛上,白天的海风由四周向海岛辐合,夜间的陆风则由海岛向四周辐散。
因此,海岛上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例如中国海南岛,降水强度在一天之内的最大值出现于下午海风辐合最强的时刻。
扩展资料:
特点与影响
海陆风在靠近海岸处最强,越远离海岸,其强度越弱。同时海陆风由于仅仅受一日的热力变化影响,其强度较弱,一般只能深入陆地20~50公里,并且在天气平静时效果较显著,在受强天气控制时无法生成。
对北半球而言,海陆风循环在春秋季节强于夏冬两季。其中秋季受陆风影响较大,春季受海风影响较大。同时,若海风的冷空气势力较强,深入陆地,将导致暖空气被迫抬升,成云致雨,形成类似冷锋过境的天气,对局地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 wpBeta
-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所以在近地面,海洋的气压比陆地气压高,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 余辉
-
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太阳照射下海岸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海岸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微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而夜晚,海岸和海水放出相同的热量,但水的比热容大,海水温度降低的少,海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风就从陆地吹向海上,形成陆风.
- 北境漫步
-
海陆风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热力环流。
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陆地上空气因受热膨胀上升,海洋温度较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上空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在海面下沉至近地面,海面形成高气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
日落以后,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到了夜间,海上气温高于陆地,就出现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即陆地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近地面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
- 阿啵呲嘚
-
海陆风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热力环流。
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陆地上空气因受热膨胀上升,海洋温度较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上空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在海面下沉至近地面,海面形成高气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
日落以后,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到了夜间,海上气温高于陆地,就出现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即陆地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近地面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
海陆风形成的原因 原因是什么
1、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所以在近地面,海洋的气压比陆地气压高,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2、海陆风必须在静稳的天气条件下才可以看得到,如果有强烈的天气系统,如飑线、风暴一类的天气系统出现时,就看不到海陆风的现象了。此外,如果是阴天,陆风吹刮的时间往往拖延很长,而海风出现的时间便一直推后下去,有时甚至迟到12时左右才开始。 3、海风登陆带来水汽,使陆地上湿度增大,温度明显降低,甚至形成低云和雾。夏季沿海地区比内陆凉爽,冬季比内陆温和,这和海风有关。所以海风可以调节沿海地区的气候。2023-07-08 01:56:161
海陆风的形成的原因
海陆风的形成的原因如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所以在近地面,海洋的气压比陆地气压高,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简介。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昼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这种规律的风循环,是由于海陆的热容量不同造成的。陆地比热小,白天增温快,夜间冷却也快;而海洋的比热大,在一天之内温度不会明显的变化。于是白天,陆地空气上升,变成低压区,较冷和较重的空气从海洋流入陆地,形成海风;到了夜间,陆地冷却得快,变成高压区,而海洋空气增温上升,陆地吹来较冷较重的空气,形成陆风。这样昼夜循环就形成了海陆风。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的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上空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然后下沉至低空,又由海面流向陆地,再度上升,遂形成低层海风和铅直剖面上的海风环流。2023-07-08 01:56:231
简述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太阳照射下海岸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海岸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微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而夜晚,海岸和海水放出相同的热量,但水的比热容大,海水温度降低的少,海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风就从陆地吹向海上,形成陆风.2023-07-08 01:56:481
海陆风的形成?
海陆风(sea-land breeze)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日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sea breeze)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land breeze)[1]。 海陆风的成因为昼夜交替过程中海洋-陆地间的气温差,即日间海面上气温低于陆地,而夜间高于陆地。气温差带来了近地面大气的密度和气压差,气压梯度力推动气流由高压(低温)区域向低压(高温)区域运动[2]。 海陆风的环流形态取决于海陆分布和由之产生的近地面气温梯度,在与山谷风(海岸山地)或城市热岛环流(海岸城市)同时出现时会发生环流耦合[3]。此外除传统意义上的海陆风,大型内陆水体,例如湖、水库和沼泽也会带来类似的海陆风环流,在观测中被称为“内陆海陆风(inland sea-land breeze)”[2]。 海陆风在夏季的信号强于冬季,在夏季的日间能够缓解沿海地区的高温并输送水汽,形成雾或降水,但通常仅在晴好天气下主导局地的风场和温度场变化。2023-07-08 01:56:581
为什么会形成陆海风和海陆风
白天陆地温度高,气流上升,海上的风流向地面,为海陆风,陆海风,由陆地吹向海面,一般在夜间2023-07-08 01:57:083
海陆风的形成原因
形成原理海陆风的水平范围可达几十公里,垂直高度达1~2公里,周期为一昼夜。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地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陆地上空气柱因受热膨胀,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气温(T)、气压(p)分布,海风从每天上午开始直到傍晚,风力以下午为最强。日落以后,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到了夜间,海上气温高于陆地,就出现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而形成低层陆风和铅直剖面上的陆风环流。海陆的温差,白天大于夜晚,所以海风较陆风强。如果海风被迫沿山坡上升,常产生云层。在较大湖泊的湖陆交界地,也可产生和海陆风环流相似的湖陆风。海风和湖风对沿岸居民都有消暑热的作用。在较大的海岛上,白天的海风由四周向海岛辐合,夜间的陆风则由海岛向四周辐散。因此,海岛上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例如中国海南岛,降水强度在一天之内的最大值出现于下午海风辐合最强的时刻。扩展资料:特点与影响海陆风在靠近海岸处最强,越远离海岸,其强度越弱。同时海陆风由于仅仅受一日的热力变化影响,其强度较弱,一般只能深入陆地20~50公里,并且在天气平静时效果较显著,在受强天气控制时无法生成。对北半球而言,海陆风循环在春秋季节强于夏冬两季。其中秋季受陆风影响较大,春季受海风影响较大。同时,若海风的冷空气势力较强,深入陆地,将导致暖空气被迫抬升,成云致雨,形成类似冷锋过境的天气,对局地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2023-07-08 01:57:241
海陆风的形成原因用比热容来解释
由于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上沙石的比热容大,接受太阳辐射能后,海水表面升高的温度少;陆地沙石的比热容相对较小,升高的温度比较多;于是在白天,由于陆地空气温度高,空气上升而形成从海面吹向陆地的海陆风,故B、C、D错误. 故选A.2023-07-08 01:57:381
海陆风是怎样形成的?
主要依据是比热容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和降温都更快。晚上陆地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这时在陆地上形成了高压,而在海洋上形成了低压,气流是从高压流向低压,所以晚上吹的是陆风。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这时陆地形成了低压,海洋形成了高压,这时由海洋吹向陆地,吹海风。这就是海陆风2023-07-08 01:57:462
海陆风环流的形成原因,请解释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热力环流.具体的解释看楼主的吧2023-07-08 01:57:533
说明海陆风形成的原因
空气是热胀冷缩的,地面温度高,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加热空气,使得空气升温,气温升高空气就会膨胀,膨胀的空气密度就会减少,密度小的空气相对气压就会比密度高地方的空气要较低一些。 空气的流动是从密度高的地方流向密度低的地方。所以—— 白天,阳光照射使得陆地的温度上升比海面快,地表附近的空气温度高,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升,造成地表附近的气压低,形成从海面吹向陆地的海风。 晚上,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降温慢、幅度小,所以海面上的空气温度相对陆地要高,海面上的空气的密度小、气压低,形成了从陆地吹向海面的陆风。2023-07-08 01:58:121
海陆风的成因,越简要越好
由于海面和陆地之间的昼夜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由海面吹向陆地的风,称“海风(sea breeze)”,夜间由陆地吹向海面的风,称“陆风(land breeze)”。 沿海地区因海陆受热不均匀而形成的以一日为周期、风向相反的局地性风系。陆地热容量小,白天地面受热增温比海洋快,气温也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上层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然后下沉至低空,又由海面流向陆地,低层形成海风,从上午开始吹至傍晚,风力以下午为最强。夜间,海上气温高于陆地,出现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低层形成陆风。海陆的温差白天大 海风于夜晚,故海风较陆风强。2023-07-08 01:58:422
海陆风是怎样形成的
海风从每天上午开始直到傍晚,风力以下午为最强。那么海陆风是怎样形成的?我在此整理了海陆风形成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海陆风形成原因 海陆风的水平范围可达几十公里,垂直高度达1~2公里,周期为一昼夜。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而增温,因为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地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陆地上空气柱因受热膨胀,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气温(T)、气压(p)分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上空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然后下沉至低空,又由海面流向陆地,再度上升,遂形成低层海风和铅直剖面上的海风环流。海风从每天上午开始直到傍晚,风力以下午为最强。日落以后,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到了夜间,海上气温高于陆地,就出现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而形成低层陆风和铅直剖面上的陆风环流。海陆的温差,白天大于夜晚,所以海风较陆风强。如果海风被迫沿山坡上升,常产生云层。在较大湖泊的湖陆交界地,也可产生和海陆风环流相似的湖陆风。海风和湖风对沿岸居民都有消暑热的作用。在较大的海岛上,白天的海风由四周向海岛辐合,夜间的陆风则由海岛向四周辐散。因此,海岛上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例如中国海南岛,降水强度在一天之内的最大值出现在下午海风辐合最强的时刻。 如果你在海边住上一段时间,就会有这样的体验:晴朗的白天,常有风从海上吹来;而到了夜晚,风又从陆地吹向海洋。这种有规律循环出现的风就是气象上所说的海陆风。日间陆地受太阳辐射增温,陆面上空空气迅速增温而向上抬升,海面上由于其热力特性受热慢,上空的气温相对较冷,冷空气下沉并在近地面流向附近较热的陆面,补充那儿因热空气上升而造成的空缺,形成海风;夜间陆地冷却快,海上较为温暖,近地面气流从陆地吹向海面,称为陆风,这就是海陆风。海陆风因仅受一天的热力差异影响,能量微弱,风力不大,范围也小,一般仅深入陆地20~50千米,又称滨海风,在静稳天气最为显著。海风对抑制中午暑热,调节气候有很好的作用。我国拥有千万人口以上的上海市颇得海陆风的恩惠。 海陆风的范围比较 以水平范围来说,海风深入大陆在温带约为15-50公里,热带最远不超过100公里,陆风侵入海上最远20-30公里,近的只有几公里。以垂直厚度来说,海风在温带约为几百米,热带也只有1-2公里;只是上层的反向风常常要更高一些。至于陆风则要比海风浅得多了,最强的陆风,厚度只有200-300米,上部反向风仅伸达800米。在中国台湾省,海风厚度较大,约为560一700米,陆风为250-340米。 海陆风交替的时间随地方条件及天气情况而不同。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夜里,海洋温度高于陆地。陆地温度高于海洋的时间,一般为下午2-3时,这时候的海风最强。此后温度逐渐下降,海风便随着减弱,约在晚上9-10时,海陆温差没有了,海风也就停止了。夜里,陆地温度降得快,海洋温度比陆地下降得慢些,因此,在晚上9-10时以后,陆上变冷了,海上反而暖些。海陆温差的趋向改变了,海陆风的方向也改变了。从晚上9-10时的一度平静无风之后,接着微弱的陆风就开始了;这以后,海陆温差逐渐增大,陆风也越来越强;大约夜里2-3时左右,温差最大,这时的陆风也最强。天亮后,陆地渐渐暖起来,海陆温差越来越小,陆风逐渐,减弱;约在上午9-10时左右,海陆温差又消失了,陆风随着终止。 就这样,随着海陆昼夜温差的不断改变,白天出现的海风,下午2-3时最强,夜间出现的陆风,夜里2-3时最强;上午9-10时和晚间9-10时,海陆温度几乎相同,温度差别消失,海风和陆风便消失了。 海风和陆风消失的时间,也正是从海风转为陆风(晚上9-10时)或从陆风转为海风(上午9-10时)的过渡时间。 海陆风必须在静稳的天气条件下才可以看得到,如果有强烈的天气系统,如飑线、风暴一类的天气系统出现时,就看不到海陆风的现象了。此外,如果是阴天,陆风吹刮的时间往往拖延很长,而海风出现的时间便一直推后下去,有时甚至迟到12时左右才开始。 海风登陆带来水汽,使陆地上湿度增大,温度明显降低,甚至形成低云和雾。夏季沿海地区比内陆凉爽,冬季比内陆温和,这和海风有关。所以海风可以调节沿海地区的气候。2023-07-08 01:58:491
海陆风和陆海风的形成的原因
白天海洋温度低,气压高,陆地温度高、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陆地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只是由于海水和陆地成分比热容不一样造成的. -------------------------------------------------------------------------------- 主要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陆地空气受热上升,海洋空气下降.近地面陆地气压低,海洋气压高.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 夜晚情况相反.形成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 -------------------------------------------------------------------------------- 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所以在近地面,海洋的气压比陆地气压高,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 这是热学吧!白天时地面物体比海水的热容小,所以太阳光照射时 地表的温度比海面升得快,地表空气受热会上升,海面的空气就会补过来(吹过来)形成海陆风,夜晚时,地表温度比海面的温度降得快,海面空气上升,地表空气吹到海面形成陆海风.个人是这么觉得的. -------------------------------------------------------------------------------- 海 【水】 陆 是两种物质,他们的比热容不一样,所以 在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 的速度也不一样.阳光照射【吸热速度不一样】还有太阳下山【放热速度不一样】这样 海陆就会形成两个不同的温度 ,气流就会因温度差【温度导致气压不一】有空气的流动.形成陆海风海陆风. -------------------------------------------------------------------------------- 空气流动形成了风,不管是海陆风和陆海风都是空气流动形成的.海陆风和陆海风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陆地上的空气和海上的空气温度不同,造成密度不同,气压不同.空气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开始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就形成了海陆风或陆海风.(个人意见仅供参考)2023-07-08 01:59:011
海陆风是怎么形成的,与热岛效应有什么联系
海陆风形成的原因: 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的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上空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然后下沉至低空,又由海面流向陆地,再度上升,遂形成低层海风和铅直剖面上的海风环流。 由于夜间低空热力差别远不如白天大,因此,无论气流速度还是环流高度,陆风环流都比海风环流弱,陆风的风速仅为1~2米/秒。 海陆风在热带地区发展最强,一年四季都可出现,出现次数比温带和寒带多。中纬度地区(如中国渤海地区)的海陆风,夏秋两季比冬春出现次数多。高纬度地区只在暖季出现海陆风。 较大的岛屿如中国海南岛,也会出现海陆风。海风白天从四周吹向海岛,夜间陆风从海岛吹向周围海面。海陆风盛行的海岛和沿海陆地,白天多出现云、雨和雾;夜间以晴朗天气为主。2023-07-08 01:59:092
海陆风的地理原理
海陆风的地理原理:白天陆地升温快,气压低,海洋升温温慢,气压高,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形成海风。晚上陆地降温快,气压高,海洋降温慢,气压低,风从高吹向低,形成陆风。 海风气象学上指沿海地带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的风,与陆风相对。海风和陆风都是比较平和的风,因此被称为海陆清风。海陆清风的形成,也是由于海、陆性质的不同造成的。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很快,陆上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上升,使低层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海洋上则正好相反,低空气压升高,高空气压降低。2023-07-08 01:59:161
崇明岛海陆风形成原因
白天,阳光照射,由于陆地的比热容小于海水的比热容,所以陆地的温度上升快,地表附近的空气温度高,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升,造成地表附近的气压低,故:从海面吹向陆地.晚上,陆地和海水都要放热,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大,放出热量后温度降低的少,所以海面上方的空气温度高,密度小,热空气上升,气压低,故:从陆地吹向海面.2023-07-08 01:59:231
海风陆风山谷风是怎样形成的【实验设计】
气象学上指沿海地带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的风,与陆风相对。海风和陆风都是比较平和的风,因此被称为海陆清风。海陆清风的形成,也是由于海、陆性质的不同造成的。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很快,陆上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上升,使低层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海洋上则正好相反,低空气压升高,高空气压降低。这样在海陆交界的小范围内,大气底层海面气压高于陆地,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空气总是从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也就是风从海面吹向陆地,这就是海风。 一般海风的风力不大,仅4~5级左右。海风的范围并不大,水平方向至多不过几十公里,高度也只有几十米,所以即使海风很强,深入内陆不过50~60公里。海陆风虽然出现在海滨地区,但也不是所有海滨地区都有海陆风现象。在地区上,中、低纬度出现的机会多;在季节上,夏季要比其他季节显著些。周期性的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候有一定的影响。白天吹海风,使海上充沛的水分输入大陆沿岸,往往形成雾,直至产生降水,这便降低了沿岸的气温,使夏季不致十分炎热冷洋流经过的海岸地带,海陆风最强烈。在海边住上一段时间,就会有这样的体验:晴朗的白天,常有风从海上吹来;而到了夜晚,风又从陆地吹向海洋。这种有规律循环出现的风就是气象上所说的海陆风。日间陆地受太阳辐射增温,陆面上空空气迅冷洋流经过的海岸地带,海陆风最强烈速增温而向上抬升,海面上由于其热力特性受热慢,上空的气温相对较冷,冷空气下沉并在近地面流向附近较热的陆面,补充那儿因热空气上升而造成的空缺,形成海风;夜间陆地冷却快,海上较为温暖,近地面气流从陆地吹向海面,称为陆风,这就是海陆风。海陆风因仅受一天的热力差异影响,能量微弱,风力不大,范围也小,一般仅深入陆地20~50千米,又称滨海风,在静稳天气最为显著。海风对抑制中午暑热,调节气候有很好的作用。我国拥有千万人口以上的上海市颇得海陆风的恩惠。城市风是指在大范围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而引起的城市与郊区之间的大气环流:空气在城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而四周较冷的空气又流向市区,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一个小型的局地环流,称为城市风。由于城市风的存在,城区的污染物随热空气上升,往往在城市上空笼罩着一层烟尘等形成的穹形尘盖,使上升的气流受阻,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上升的气流转向水平运动,到了郊区下沉,下沉气流又流向城市的中心。如果城市的四周有工厂,这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一并集中到城市的中心,致使城市的空气更加混浊。所以城市风在某种情况下能加重市区的大气污染。例如日本北海道的旭川市,人口仅20万,市郊是山地丘陵,市区为平地,在市郊周围山地建了工厂,本意是想让市区避开空气污染源。结果事与愿违,城市风使市郊的烟尘涌入市区,反而使没有污染源的市区污染浓度比有污染源的郊区高出了3倍左右,造成了市区的严重污染。住在山区的人都熟悉山谷风。山谷风的形成原理跟海陆风类似。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称为谷风。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称为山风。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2023-07-08 01:59:581
海陆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风的形成乃是空气流动的结果。风能利用形成主要是将大气运动时所具有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风就是水平运动的空气,空气产生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上各纬度所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而形成的。在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强,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多、温度较高;再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短,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小,温度低。这种高纬度与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形成了南北之间的气压梯度,使空气作水平运动,风应沿水平气压梯度方向吹,即垂直与等压线从高压向低压吹。 地球在自转,使空气水平运动发生偏向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这种力使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右偏转,所以地球大气运动除受气压梯度力外,还要受地转偏向里的影响。大气真实运动是这两力综合影响的结果。 实际上,地面风不仅受这两个力的支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洋、地形的影响,山隘和海峡能改变气流运动的方向,还能使风速增大,而丘陵、山地却磨擦大使风速减少,孤立山峰却因海拔高使风速增大。因此,风向和风速的时空分布较为复杂。 在有海陆差异对气流运动的影响,在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大陆气压比海洋高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相反,大陆比海洋热,风从海洋吹向内陆。这种随季节转换的风,我们称为季风。所谓的海陆风也是白昼时,大陆上的气流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流向海洋,到海洋上空冷却下沉,在近地层海洋上的气流吹向大陆,补偿大陆的上升气流,低层风从海洋吹向大陆称为海风,夜间(冬季)时,情况相反,低层风从大陆吹向海洋,称为陆风。 在山区由于热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平原或山坡,夜间由平原或山坡吹向,前者称为谷风,后者称为山风。这是由于白天山坡受热快,温度温度高于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坡地上的暖空气从山坡流向谷地上方,谷地的空气则沿着山坡向上补充流失的空气,这时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交快,冷空气沿坡地向下流入山谷,称为山风。 此外,不同的下垫面对风也有影响,如城市、森林、冰雪覆盖地区等都有相应的影响。光滑地面或摩擦小的地面使风速增大,粗糙地面使风速减小等。2023-07-08 02:00:061
季风和海陆风在形成原因上是不是都可以归结为海陆热力差异?
季风形成原因最先想到的是海陆巨大热力差异 海陆风应该知道吧,这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而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与其类似只是范围更大影响区域更广而已 其次,青藏高原的作用也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热力方面 还有,越赤道气流的因素也是不容忽略的 所以说起来都和海陆热力差异有关!2023-07-08 02:00:251
海上的风是什么产生的
海陆风的形成,也是由于海、陆性质的不同造成的。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很快,陆上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上升,使低层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海洋上则正好相反,低空气压升高,高空气压降低。这样在海陆交界的小范围内,大气底层海面气压高于陆地,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空气总是从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也就是风从海面吹向陆地,这就是海风。2023-07-08 02:00:321
海陆风是怎样形成的
主要是因为气压差引起的风,风会从高压区吹响低压区。在白天,海水和陆地分别在太阳照射下升温,但是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的大,因此海水温度上升的比陆地升温慢,海水温度低,气压较高,风从海上吹向陆地,这是海风;在晚上,水的比热容大,降温相对于陆地更慢,因此陆地温度低,气压大,风从陆地吹响海上,这是陆风。2023-07-08 02:00:401
海风是怎样形成的?
自然界里,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有各种不同的风,但风都是空气流动形成的。在沿海的地方,白天有海风,晚上有陆风。这是因为太阳照在地球上,白天陆地上的气温比海面上高,陆地上的热空气不断上升,海面上的冷空气不断地流到陆地上来补充,这种从海上向陆地的空气流动形成了海风。而晚上,陆地上的气温下降很快,海面上气温下降很慢,因而海面上的气温比陆地上要高,所以陆地上的冷空气以流向海面来补充,这种大气的流动形成了陆风。在山区,还有山谷风。白天太阳出来后,阳光照在山坡上,贴近山坡的空气层温度升高,热空气沿山坡不断上升,而冷空气就从山谷向山顶上升来补充,这种由上而下的空气流动形成了山谷风。夜间,太阳已下山,山顶和山腰冷却得非常快,因此,靠近山顶和山腰的一薄层空气冷得也很快,而积聚在山谷里的空气还是暖暖的,这时,靠近山顶和山腰的冷空气就往山谷底流动,形成了山谷风。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多刮东南风,冬季多刮西北风,这是因为我国东临太平洋,夏季受太阳的照射,大陆气温高于海洋,冷空气由海洋流向大陆,因此刮东南风。而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大陆的冷空气又流向海洋,所以多刮西北风。不论是海风、陆风、山谷风,还是西北风、东南风,都是太阳的照射使地球上的大气流动形成的。2023-07-08 02:00:502
海陆风形成原因,为什么白天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晚上
因为白天受太阳加热,大陆的下垫面是陆地,加热起来升温比海洋高,白天的时候陆地温度就高,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空气就在大陆上升,在海洋下沉,为了形成闭合环流,水平方向的低层就是海洋吹向地面的风,高层大气就是大陆吹向海洋晚上反之,海洋降温慢,大陆降温快,所以海洋偏暖,空气从海洋上升,在大陆下沉,空气就从陆地吹到了海洋2023-07-08 02:01:081
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说明海陆风形成的原因
气体从压强大的地方向压强小的地方运动,形成风。海陆风,你指的是不同季节,风从海吹向陆,还是陆吹向海吧。依此分析。2023-07-08 02:01:183
陆地与海洋之间的风是怎样产生的?
在野外,总会有“风”拂过脸颊。究竟风是如何产生的呢?地球自转示意图从宇宙中看地球,会发现地球在进行着24小时的自转。包围地球的空气,也与地球进行着近乎同等的自转。如果空气的自转与地球的自转完全一致,那对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而言,空气可能就是静止的吧。即无风的状态。我们会感觉到风的存在,是因为空气的旋转与地球的自转还是略有差异。只不过,这种差异是很细微的,所以才说空气与地球进行着近乎同等的自转。地球上空气循环图地球上空气的循环是由两极与赤道的温度差所引起的。两极附近的空气冷却后变重。而赤道附近的空气受热后变轻。当重空气与轻空气相遇后,冷空气会下沉到暖空气下方,而暖空气上升至冷空气上方。因此就产生了空气的运动。如上图所示可证明这一道理。把一个细长的水槽平均隔成两个部分,左边加牛奶,右边加水。牛奶比水重,可相当于冷空气。把中间的隔离板取出,会发现牛奶顺着水槽的底部流向盛水的那部分。而水也从上方流向牛奶。但是,在研究地球整体的大气循环时,理论上应该吹有南北方向的风,但因为地球的自转,风向发生90°变化,成为东西方向的风。因此,在中纬地带会有偏西风(从西方吹来的风),在低纬地带会有偏东风吹过。但是,我们在地面附近并不能感觉到偏西风。偏西风在高空时风速很高,随着高度的降低,风速也减慢,在地面附近近似为零。在地面附近,因陆地与海洋温度的差异而形成了另外一种风,这种风被称为“海陆风”。生活在海边的人,白天会感受到从海上吹来的风,夜晚会感受到从陆地上吹来的风。这就是海陆风。白天,地面因太阳光的照射而温度升高,而海面温度变化不大。相比之下,海面上空的空气比陆地上空的空气要重,于是开始流向陆地,这就是“海风”。夏季有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冬季有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夜间,地面因放射冷却温度降低,而海面温度所受影响很小,因此陆地上方的重空气流向海洋上空,即“陆地风”。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在海风(吹向陆地的风)的上面还有一股吹向海洋的风,这被称为“海风的回流”。海风起时,较低烟囱的烟雾飘向陆地,而较高烟囱的烟雾则飘向海洋。包括回流在内的海陆风大约厚1千米。陆地与海洋的温差尽管时常昼夜颠倒,但在大陆范围内,陆地上冬夏两季的温差(年温差)要高于海面上冬夏两季的温差。因此,夏季有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冬季有风从大陆吹向海洋,这种风被称为“季风”。特别是欧亚大陆的周边,季风频繁。在印度与东南亚,伴随着季风,雨季与旱季相互交替,因此季风也成为雨季的代名词。2023-07-08 02:01:251
陆地上的自然风是怎样形成的,海陆风又是怎样形成的?
一般在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在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流上升,海洋升温慢,气流下沉,气流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就形成了海风,反之在晚上,陆地降温快,气流下沉,海洋降温慢,气流上升,气流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就形成了陆风。2023-07-08 02:01:401
崇明岛海陆风形式复杂的成因
崇明岛海陆风形式复杂的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海陆热力差异,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使陆地上空气温度高,密度小,气流上升,近地形成低压区。2、海洋上空气温度低,密度大而下沉,形成高压区。2023-07-08 02:02:181
山谷风,海陆风,季风形成的共同原因
温差2023-07-08 02:02:405
为什么沙漠的昼夜温差很大?愿因是什么
沙子的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下面举个水的例子。 水的比热容较大,对于气候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小一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影响很大,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温度降低少,为此一天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温度变化大,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当环境温度变化较快的时候,水的温度变化相对较慢。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严重损害。海陆风的形成原因与之类似。2023-07-08 02:02:561
风是怎么样形成的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风是怎么样形成的?我在此整理了风形成的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风形成的原因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受大气环流、地形、水域等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季风、地方性的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等。简单地说,风是空气分子的运动。要理解风的成因,先要弄清两个关键的概念:空气和气压。空气的构成包括:氮分子(占空气总体积的78%)、氧分子(约占 21%)、水蒸气和其他微量成分。所有空气分子以很快的速度移动着,彼此之间迅速碰撞,并和地平线上任何物体发生碰撞。 气压可以定义为:在一个给定区域内,空气分子在该区域施加的压力大小。一般而言,在某个区域空气分子存在越多,这个区域的气压就越大。相应来说,风是气压梯度力作用的结果。而气压的变化,有些是风暴引起的,有些是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的,有些是在一定的水平区域上,大气分子被迫从高气压地带流向低气压地带引起的。 大部分显示在气象图上的高压带和低压带,只是形成了伴随我们的温和的微风。而产生微风所需的气压差仅占大气压力本身的1%,许多区域范围内都会发生这种气压变化。相对而言,强风暴的形成源于更大、更集中的气压区域的变化。 风的农业作用 风是农业生产的环境因子之一。风速适度对改善农田环境条件起着重要作用。近地层热量交换、农田蒸散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等输送过程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加快或加强。风可传播植物花粉、种子,帮助植物授粉和繁殖。风能是分布广泛、用之不竭的能源。中国盛行季风,对作物生长有利。在内蒙古高原、东北高原、东南沿海以及内陆高山,都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可作为能源开发利用。 风对农业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它能传播病原体,蔓延植物病害。高空风是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飞蝗等害虫长距离迁飞的气象条件。大风使叶片机械擦伤、作物倒伏、树木断折、落花落果而影响产量。大风还造成土壤风蚀、沙丘移动, 而毁坏农田。在干旱地区盲目垦荒,风将导致土地沙漠化。牧区的大风和暴风雪可吹散畜群,加重冻害。地方性风的某些特殊性质,也常造成风害。由海上吹来含盐分较多的海潮风,高温低温的焚风和干热风,都严重影响果树的开花、座果和谷类作物的灌浆。防御风害,多采用培育矮化、抗倒伏、耐摩擦的抗风品种。营造防风林,设置风障等更是有效的防风方法。2023-07-08 02:03:051
简要分析海陆之间白天和夜晚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
海陆之间白天和夜晚大气环流形成海陆风。海陆风是以一日为周期的海洋与陆地之间的风。它是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白天同纬度的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上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上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海洋上的风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陆地上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海洋上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陆地上的风吹向海洋形成陆风。2023-07-08 02:03:211
海陆风和陆海风的形成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2023-07-08 02:03:312
简述山谷峰与海陆峰的成因机制
海陆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关键点)山谷风---太阳的照射顺序及大气的保温效应.(关键点)山谷风一、早上太 阳出来,先照射在山顶上,(这个是常识,理解吗?)山顶气温升高,山谷气温相对低,山顶就就形成低压,相对来说,山谷就是高压了.大气由高流向低.就是从山谷流向山顶,形成谷风(白天)二、晚上由于山顶气温下降快(这也是常识)山谷气温由于保温效应温度还是挺高的,(主要是山谷热气不容易散发出去)山顶形成高压,山谷形成低压,风就从山顶吹向山谷,形成山风(晚上)2023-07-08 02:03:382
海陆风是因为海和陆地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吗
导航教研室的解释是正确的。海陆风和季风的形成原因都是海陆热力差异。海洋热容量大,同样的太阳辐射到达海洋后,海洋温度升高的少,而陆地正好相反。太阳辐射量主要受正午太阳高度的影响,同一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差异不会很大。2023-07-08 02:03:582
为什么夏季白天海岸常是海陆风??急,急
海陆风的形成和两者的热容量相关,海洋的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所以接受相同的太阳辐射后,增温不同,温度就出现了差异。白天,海洋的热容量大,升温慢,陆地热容量小,升温快,导致海陆间冷热不均,海洋冷,空气下沉形成高压,陆地热,形成低压。近地面气压梯度由海洋指向陆地,产生海风。 夜间是陆风。2023-07-08 02:04:071
崇明岛海陆风形势复杂的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崇民岛位于海的附近,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使陆地上空气温度高,密度小,气流上升,近地形成低压区。海洋上空气温度低,密度大而下沉,形成高压区,因此是因为海陆热力差异。崇明岛,是长江三角洲东端长江口处的冲积岛屿,也是中国第三大岛屿,中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中国最大的沙岛。2023-07-08 02:04:131
在沿海地区经常刮什么风这种风是怎样形成的
海陆风。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的比热容,对于相同质量的水和泥土来说,白天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陆地上方空气升高的温度比海洋上空空气的温度升高的多.所以,陆地上方空气的密度小,海洋上方空气的密度大,风从密度大的海洋流向密度小的陆地;而在晚上,海水的上空的空气温度高,密度小,陆地上空的空气温度低,密度大,故晚上的风又从陆地吹去.从而形成海陆风.2023-07-08 02:04:211
海陆风形成的原因 原因是什么
1、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所以在近地面,海洋的气压比陆地气压高,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2、海陆风必须在静稳的天气条件下才可以看得到,如果有强烈的天气系统,如飑线、风暴一类的天气系统出现时,就看不到海陆风的现象了。此外,如果是阴天,陆风吹刮的时间往往拖延很长,而海风出现的时间便一直推后下去,有时甚至迟到12时左右才开始。 3、海风登陆带来水汽,使陆地上湿度增大,温度明显降低,甚至形成低云和雾。夏季沿海地区比内陆凉爽,冬季比内陆温和,这和海风有关。所以海风可以调节沿海地区的气候。2023-07-08 02:04:401
海陆风的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用物理知识或地理知识解释】
海陆风指的是沿海地区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间从陆地吹向海洋的现象。原因:由于海洋与陆地(岩石)的比热大小不同,海水比热大,岩石比热小,所以:1、白天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在陆地表面形成低压,海洋表面出现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2、夜间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在陆地表面出现高压,海洋表面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2023-07-08 02:04:481
海陆风的形成的原因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所以在近地面,海洋的气压比陆地气压高,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简介。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昼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这种规律的风循环,是由于海陆的热容量不同造成的。陆地比热小,白天增温快,夜间冷却也快;而海洋的比热大,在一天之内温度不会明显的变化。于是白天,陆地空气上升,变成低压区,较冷和较重的空气从海洋流入陆地,形成海风;到了夜间,陆地冷却得快,变成高压区,而海洋空气增温上升,陆地吹来较冷较重的空气,形成陆风。这样昼夜循环就形成了海陆风。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的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上空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然后下沉至低空,又由海面流向陆地,再度上升,遂形成低层海风和铅直剖面上的海风环流。2023-07-08 02:05:061
海陆风是怎样形成的?
海陆风的形成是由于海陆性质的差异而造成的。2023-07-08 02:05:252
简述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yshshhsbdhdjndudbdudhhdndhdhdhhdhbdhdjdhdhdudbdhhshwysjjsidjdhhx.ndjdjdhdhshehdhhdbdudbxjdjjdishshj2023-07-08 02:05:334
简述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地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 陆地上空气柱因受热膨胀,形成了条件的气温(T)、气压(p)分布,海风从每天上午开始直到傍晚,风力以下午为最强。 日落以后,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到了夜间,海上气温高于陆地,就出现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而形成低层陆风和铅直剖面上的陆风环流。 海陆的温差,白天大于夜晚,所以海风较陆风强。 如果海风被迫沿山坡上升,常产生云层。 在较大湖泊的湖陆交界地,也可产生和海陆风环流相似的湖陆风。 扩展资料 海陆风必须在静稳的天气条件下才可以看得到,如果有强烈的天气系统,如飑线、风暴一类的天气系统出现时,就看不到海陆风的现象了。 此外,如果是阴天,陆风吹刮的时间往往拖延很长,而海风出现的时间便一直推后下去,有时甚至迟到12时左右才开始。 海风登陆带来水汽,使陆地上湿度增大,温度明显降低,甚至形成低云和雾。 夏季沿海地区比内陆凉爽,冬季比内陆温和,这和海风有关。 所以海风可以调节沿海地区的气候。2023-07-08 02:06:311
什么是海陆风?
海陆风 在海滨地区,只要天气晴朗,白天风总是从海上吹向陆地;到夜里,风则从陆地吹向海上。从海上吹向陆地的风,叫做海风(左上图);从陆地吹向海上的风,称为陆风(右上图)。气象上常把两者合称为海陆风。白天,陆地上空气增温迅速,而海面上气温变化很小。这样,温度低的地方空气冷而下沉,接近海面上的气压就高些;温度高的地方空气轻而上浮,陆地上的气压便低些。陆地上的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它上空的气压比海面上空气压要高些。因为在下层海面气压高于陆地,在上层陆地气压又高于海洋,而空气总是从气压高的地区流到气压低的地区,所以,就在海陆交界地区出现了范围不大的垂直环流。陆地上空气上升,到达一定高度后,从上空流向海洋;在海洋上空,空气下沉,到达海面后,转而流向陆地。这支在下层从海面流向陆地,方向差不多垂直海岸的风,便是海风。如上图给出了海风形成的过程。夜间,情况变得恰恰相反:陆地上,空气很快冷却,气压升高;海面降温比较迟缓(同时深处较温暖的海水和表面降温之后的海水可以交流混合),因此比起陆面来仍要温暖得多,这时海面是相对的低气压区。但到一定高度之后,海面气压又高于陆地。因此,在下层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上,在上层的空气便从海上流向陆地。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垂直环流的流动方向,也变得和前面海风里的垂直环流完全相反了。在这个完整的垂直环流的下层,从陆地流向海洋,方向大致垂直海岸的气流,便是陆风。上图给出了陆风形成的过程。 一般海风比陆风要强。因为白天海陆温差大,加上陆上气层较不稳定,所以有利于海风的发展。而夜间,海陆温差较小,所波及的气层较薄,陆风也就比较弱些。海风前进的速度,最大可达5-6米/秒,陆风一般只有1-2米/秒。滨海一带温差大,海陆风强度也大,随着远离海岸,海陆风便逐渐减弱。 海陆风发展得最强烈的地区,是在温度日变化最大,以及昼夜海陆温度差最大的地区。所以在气温日变化比较大的热带地区,全年都可见到海陆风;中纬地区海陆风较弱,而且大多在夏季才出现;高纬地区,只有夏季无云的日子里,才可以偶尔见到极弱的海陆风。我国沿海的台湾省和青岛等地,海陆风很明显,尤其是夏半年,海陆温差及气温日变化增大,所以海陆风较强,出现的次数也较多。而冬半年的海陆风就没有夏半年突出,出现机会比较少。 海风与陆风的范围小。以水平范围来说,海风深入大陆在温带约为15-50公里,热带最远不超过100公里,陆风侵入海上最远20-30公里,近的只有几公里。以垂直厚度来说,海风在温带约为几百米,热带也只有1-2公里;只是上层的反向风常常要更高一些。至于陆风则要比海风浅得多了,最强的陆风,厚度只有200-300米,上部反向风仅伸达800米。在我国台湾省,海风厚度较大,约为560一700米,陆风为250-340米。海陆风交替的时间随地方条件及天气情况而不同。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夜里,海洋温度高于陆地。陆地温度高于海洋的时间,一般为下午2-3时,这时候的海风最强。此后温度逐渐下降,海风便随着减弱,约在晚上9-10时,海陆温差没有了,海风也就停止了。夜里,陆地温度降得快,海洋温度比陆地下降得慢些,因此,在晚上9-10时以后,陆上变冷了,海上反而暖些。海陆温差的趋向改变了,海陆风的方向也改变了。从晚上9-10时的一度平静无风之后,接着微弱的陆风就开始了;这以后,海陆温差逐渐增大,陆风也越来越强;大约夜里2-3时左右,温差最大,这时的陆风也最强。天亮后,陆地渐渐暖起来,海陆温差越来越小,陆风逐渐,减弱;约在上午9-10时左右,海陆温差又消失了,陆风随着终止。 就这样,随着海陆昼夜温差的不断改变,白天出现的海风,下午2-3时最强,夜间出现的陆风,夜里2-3时最强;上午9-10时和晚间9-10时,海陆温度几乎相同,温度差别消失,海风和陆风便消失了。 海风和陆风消失的时间,也正是从海风转为陆风(晚上9-10时)或从陆风转为海风(上午9-10时)的过渡时间。 海陆风必须在静稳的天气条件下才可以看得到,如果有强烈的天气系统,如飑线、风暴一类的天气系统出现时,就看不到海陆风的现象了。此外,如果是阴天,陆风吹刮的时间往往拖延很长,而海风出现的时间便一直推后下去,有时甚至迟到12时左右才开始。 海风登陆带来水汽,使陆地上湿度增大,温度明显降低,甚至形成低云和雾。夏季沿海地区比内陆凉爽,冬季比内陆温和,这和海风有关。所以海风可以调节沿海地区的气候。2023-07-08 02:06:412
海陆风是怎样形成的?
海风从每天上午开始直到傍晚,风力以下午为最强。那么?我在此整理了海陆风形成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海陆风形成原因 海陆风的水平范围可达几十公里,垂直高度达1~2公里,周期为一昼夜。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而增温,因为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地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陆地上空气柱因受热膨胀,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气温***T***、气压***p***分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上空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然后下沉至低空,又由海面流向陆地,再度上升,遂形成低层海风和铅直剖面上的海风环流。海风从每天上午开始直到傍晚,风力以下午为最强。日落以后,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到了夜间,海上气温高于陆地,就出现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而形成低层陆风和铅直剖面上的陆风环流。海陆的温差,白天大于夜晚,所以海风较陆风强。如果海风被迫沿山坡上升,常产生云层。在较大湖泊的湖陆交界地,也可产生和海陆风环流相似的湖陆风。海风和湖风对沿岸居民都有消暑热的作用。在较大的海岛上,白天的海风由四周向海岛辐合,夜间的陆风则由海岛向四周辐散。因此,海岛上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例如中国海南岛,降水强度在一天之内的最大值出现在下午海风辐合最强的时刻。 如果你在海边住上一段时间,就会有这样的体验:晴朗的白天,常有风从海上吹来;而到了夜晚,风又从陆地吹向海洋。这种有规律回圈出现的风就是气象上所说的海陆风。日间陆地受太阳辐射增温,陆面上空空气迅速增温而向上抬升,海面上由于其热力特性受热慢,上空的气温相对较冷,冷空气下沉并在近地面流向附近较热的陆面,补充那儿因热空气上升而造成的空缺,形成海风;夜间陆地冷却快,海上较为温暖,近地面气流从陆地吹向海面,称为陆风,这就是海陆风。海陆风因仅受一天的热力差异影响,能量微弱,风力不大,范围也小,一般仅深入陆地20~50千米,又称滨海风,在静稳天气最为显著。海风对抑制中午暑热,调节气候有很好的作用。我国拥有千万人口以上的上海市颇得海陆风的恩惠。 海陆风的范围比较 以水平范围来说,海风深入大陆在温带约为15-50公里,热带最远不超过100公里,陆风侵入海上最远20-30公里,近的只有几公里。以垂直厚度来说,海风在温带约为几百米,热带也只有1-2公里;只是上层的反向风常常要更高一些。至于陆风则要比海风浅得多了,最强的陆风,厚度只有200-300米,上部反向风仅伸达800米。在中国台湾省,海风厚度较大,约为560一700米,陆风为250-340米。 海陆风交替的时间随地方条件及天气情况而不同。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夜里,海洋温度高于陆地。陆地温度高于海洋的时间,一般为下午2-3时,这时候的海风最强。此后温度逐渐下降,海风便随着减弱,约在晚上9-10时,海陆温差没有了,海风也就停止了。夜里,陆地温度降得快,海洋温度比陆地下降得慢些,因此,在晚上9-10时以后,陆上变冷了,海上反而暖些。海陆温差的趋向改变了,海陆风的方向也改变了。从晚上9-10时的一度平静无风之后,接着微弱的陆风就开始了;这以后,海陆温差逐渐增大,陆风也越来越强;大约夜里2-3时左右,温差最大,这时的陆风也最强。天亮后,陆地渐渐暖起来,海陆温差越来越小,陆风逐渐,减弱;约在上午9-10时左右,海陆温差又消失了,陆风随着终止。 就这样,随着海陆昼夜温差的不断改变,白天出现的海风,下午2-3时最强,夜间出现的陆风,夜里2-3时最强;上午9-10时和晚间9-10时,海陆温度几乎相同,温度差别消失,海风和陆风便消失了。 海风和陆风消失的时间,也正是从海风转为陆风***晚上9-10时***或从陆风转为海风***上午9-10时***的过渡时间。 海陆风必须在静稳的天气条件下才可以看得到,如果有强烈的天气系统,如飑线、风暴一类的天气系统出现时,就看不到海陆风的现象了。此外,如果是阴天,陆风吹刮的时间往往拖延很长,而海风出现的时间便一直推后下去,有时甚至迟到12时左右才开始。 海风登陆带来水汽,使陆地上溼度增大,温度明显降低,甚至形成低云和雾。夏季沿海地区比内陆凉爽,冬季比内陆温和,这和海风有关。所以海风可以调节沿海地区的气候。2023-07-08 02:06:491
海陆风的形成原理
海陆风海陆风的水平范围可达几十公里,垂直高度达1~2公里,周期为一昼夜。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地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陆地上空气柱因受热膨胀,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气温(T)、气压(p)分布,海风从每天上午开始直到傍晚,风力以下午为最强。日落以后,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到了夜间,海上气温高于陆地,就出现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而形成低层陆风和铅直剖面上的陆风环流。海陆的温差,白天大于夜晚,所以海风较陆风强。如果海风被迫沿山坡上升,常产生云层。在较大湖泊的湖陆交界地,也可产生和海陆风环流相似的湖陆风。海风和湖风对沿岸居民都有消暑热的作用。在较大的海岛上,白天的海风由四周向海岛辐合,夜间的陆风则由海岛向四周辐散。因此,海岛上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例如中国海南岛,降水强度在一天之内的最大值出现在下午海风辐合最强的时刻。2023-07-08 02:07:081
海陆风和陆海风形成的原因
白天海洋温度低,气压高,陆地温度高、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陆地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只是由于海水和陆地成分比热容不一样造成的. -------------------------------------------------------------------------------- 主要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陆地空气受热上升,海洋空气下降.近地面陆地气压低,海洋气压高.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 夜晚情况相反.形成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 -------------------------------------------------------------------------------- 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所以在近地面,海洋的气压比陆地气压高,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 这是热学吧!白天时地面物体比海水的热容小,所以太阳光照射时 地表的温度比海面升得快,地表空气受热会上升,海面的空气就会补过来(吹过来)形成海陆风,夜晚时,地表温度比海面的温度降得快,海面空气上升,地表空气吹到海面形成陆海风.个人是这么觉得的. -------------------------------------------------------------------------------- 海 【水】 陆 是两种物质,他们的比热容不一样,所以 在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 的速度也不一样.阳光照射【吸热速度不一样】还有太阳下山【放热速度不一样】这样 海陆就会形成两个不同的温度 ,气流就会因温度差【温度导致气压不一】有空气的流动.形成陆海风海陆风. -------------------------------------------------------------------------------- 空气流动形成了风,不管是海陆风和陆海风都是空气流动形成的.海陆风和陆海风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陆地上的空气和海上的空气温度不同,造成密度不同,气压不同.空气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开始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就形成了海陆风或陆海风.(个人意见仅供参考)2023-07-08 02:07:211
崇明岛海陆风成因
你想问的是崇明岛海陆风形成因是什么吗?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所以在近地面,海洋的气压比陆地气压高,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2023-07-08 02:07:271
海陆风的形成影响
冷洋流经过的海岸地带,海陆风最强烈。在海边住上一段时间,就会有这样的体验:晴朗的白天,常有风从海上吹来;而到了夜晚,风又从陆地吹向海洋。这种有规律循环出现的风就是气象上所说的海陆风。日间陆地受太阳辐射增温,陆面上空空气迅速增温而向上抬升,海面上由于其热力特性受热慢,上空的气温相对较冷,冷空气下沉并在近地面流向附近较热的陆面,补充那儿因热空气上升而造成的空缺,形成海风;夜间陆地冷却快,海上较为温暖,近地面气流从陆地吹向海面,称为陆风,这就是海陆风。海陆风因仅受一天的热力差异影响,能量微弱,风力不大,范围也小,一般仅深入陆地20~50千米,又称滨海风,在静稳天气最为显著。海风对抑制中午暑热,调节气候有很好的作用。我国拥有千万人口以上的上海市颇得海陆风的恩惠。城市风是指在大范围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而引起的城市与郊区之间的大气环流:空气在城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而四周较冷的空气又流向市区,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一个小型的局地环流,称为城市风。由于城市风的存在,城区的污染物随热空气上升,往往在城市上空笼罩着一层烟尘等形成的穹形尘盖,使上升的气流受阻,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上升的气流转向水平运动,到了郊区下沉,下沉气流又流向城市的中心。如果城市的四周有工厂,这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一并集中到城市的中心,致使城市的空气更加混浊。所以城市风在某种情况下能加重市区的大气污染。例如日本北海道的旭川市,人口仅20万,市郊是山地丘陵,市区为平地,在市郊周围山地建了工厂,本意是想让市区避开空气污染源。结果事与愿违,城市风使市郊的烟尘涌入市区,反而使没有污染源的市区污染浓度比有污染源的郊区高出了3倍左右,造成了市区的严重污染。住在山区的人都熟悉山谷风。山谷风的形成原理跟海陆风类似。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称为谷风。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称为山风。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2023-07-08 02:07:351
风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一:风是怎么形成的? 风的形成乃是空气流动的结果。 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量,但是由于地面每个部位受热的不均匀性,空气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样,于是,暖空气膨胀变轻后上升;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降,这样冷暖空气便产生流动,形成了风。 风就是水平运动的空气,空气产生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上各纬度所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而形成的。在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强,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多、温度较高;再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短,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小,温度低。这种高纬度与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形成了南北之间的气压梯度,使空气作水平运动,风应沿水平气压梯度方向吹,即垂直与等压线从高压向低压吹。 地球在自转,使空气水平运动发生偏向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这种力使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右偏转,所以地球大气运动除受气压梯度力外,还要受地转偏向里的影响。大气真实运动是这两力综合影响的结果。 问题二:风是怎么形成的啊??? 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量,但是由于地面每个部位受热的不均匀性,空气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样,于是,暖空气膨胀变轻后上升;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降,这样冷暖空气便产生流动,形成了风。 原来地球表面,各个地方接受太阳的热量并不一样,有的地方接受得多,空气变暖了.温度升高了。暖的空气要膨胀。相反,有的地方接受太阳的热量少,温度降低,空气变冷了,冷的空气要收缩。空气跟水一样,总是由高温空气向低温空气流动。这样,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了。 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围绕太阳的公转轴之间存在66.5°的夹角,因此对地球上不同地点,太阳照射角度是不同的,而且对同一地点一年365天中这个角度也是变化的。地球上某处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正是与该地点太阳照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地球南北极接受太阳辐射能少,所以温度低,气压高;而赤道接受热量多,温度高,气压低。另外地球又绕自转轴每24h旋转一周,温度、气压昼夜变化。这样由于地球表面各处的温度、气压变化,气流就会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运动,以便把热量从热带向两极输送,因此形成不同方向的风,并伴随不同的气象变化。大洋中的海流也起着类似的作用。从全球尺度来看,大气中的气流是巨大的能量传输介质,地球的自转以进一步促进了大气中半永久性的行星尺度环流的形成。 地球上各处的地形地貌也会影响风的形成,如海边,由于海水热容量大,接受太阳辐射能后,表面升温慢,陆地热容量小,升温比较快。于是在白天,由于陆地空气温度高,空气上升而形成海面吹向陆地的海陆风。反之在夜晚,海水降温慢,海面空气 温度高,空气上升而形成由陆地吹向海面的陆海风。 在山区,白天太阳使山上空气温度升高,随着热空气上升,山谷冷空气随之向上运动,形成“谷风”。相反到夜间,空气中的热量向高处散发,气体密度增加,空气沿山坡向下移动,又形成所谓“山风”。另外局部温度梯度等因素也会使风能分布发生变化。 在气象上,风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并用风向、风速(或风力)来表示。风向指风的来向,一般用16个方位或360度来表示。以360度表示时,由北起按顺时针方向量度 问题三:风是如何形成的?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受大气环流、地形、水域等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季风、地方性的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等。简单地说,风是空气分子的运动。要理解风的成因,先要弄清两个关键的概念:空气和气压。空气的构成包括:氮分子(占空气总体积的78%)、氧分子(约占 21%)、水蒸气和其他微量成分。所有空气分子以很快的速度移动着,彼此之间迅速碰撞,并和地平线上任何物体发生碰撞。 问题四:风是怎么形成的? 风是因为空气在流动所以产生的。 那么空气为什么会流动呢?除了因为某一固体的挤压(扇子类)以外,大自然的风大多是因为受热不均匀产生的。 空气受热会膨胀,预冷会收缩,所以空气大多是从热的地方流向冷的地方。 同时有些地方会产生上升气流,也是因为垂直气温不同导致的。具体的行程因素有很多,是非常复杂的过程。 问题五:大风是怎么形成的?? 风的成因及其影响 空气的水平运动叫做风。风的特性用风向和风速表示。风向指风的来向,通常分成8个方位。风速指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单位是米/秒或公里/小时,通常用风力等级表示。当预报时段内,平均风力达到6级以上时气象台发布大风警报。 风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风总是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气压差越大,风速越大。冬季北方近地层空气冷、密度大、气压高,故冬季多吹偏北风。夏季相反,西太平洋和南海是副热带高气压,北方气压较低,故夏季多吹偏南风。这种风向随季节的规律变化称为季风。我国是一个季风国家,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夏半年盛行偏南风。拿苏州来说,1月份偏北风的频率为70%,7月份偏南风的频率达77%。苏州全年最多风向是东南风,最少风向是西南风,为防止城市空气污染,工厂应建在城市的西南方。 正常的风对农业生产有利。风能吹走叶面蒸腾放出的水汽,从而使植物蒸腾加快,根系吸收能力增强。风还能把植物雄花传播到几公里之外,增加与雌花结合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风力过大会造成灾害。大风使植物的蒸腾作用过强,造成失水过多,植物枯萎。大风还能吹落花瓣和果实,吹倒或折断植物,导致农业减产。因此,当气象台预报大风时,应采取防御措施,以减少损失。 问题六:自然界的风是怎么形成的?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受大气环流、地形、水域等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季风、地方性的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等。简单地说,风是空气分子的运动。要理解风的成因,先要弄清两个关键的概念:空气和气压。空气的构成包括:氮分子(占空气总体积的78%)、氧分子(约占 21%)、水蒸气和其他微量成分。所有空气分子以很快的速度移动着,彼此之间迅速碰撞,并和地平线上任何物体发生碰撞。 气压可以定义为:在一个给定区域内,空气分子在该区域施加的压力大小。一般而言,在某个区域空气分子存在越多,这个区域的气压就越大。相应来说,风是气压梯度力作用的结果。 低气压 而气压的变化,有些是风暴引起的,有些是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的,有些是在一定的水平区域上,大气分子被迫从气压相对较高的地带流向低气压地带引起的。 大部分显示在气象图上的高压带和低压带,只是形成了伴随我们的温和的微风。而产生微风所需的气压差仅占大气压力本身的1%,许多区域范围内都会发生这种气压变化。相对而言,强风暴的形成源于更大、更集中的气压区域的变化。 问题七:风的形成原理是什么 风是怎样形成的 一年四季,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风打交道,有和煦的春风,也有刺骨的寒风。那么,你知道风究竟是怎样来的吗? 如果给风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可以这样说: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就叫做风。风是由于空气受热或受冷而导致的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产生移动的结果。 我们知道,太阳照射着地表的不同区域,空气受阳光的照射后,就造成了有的地方空气热,有的地方空气冷。热空气比较轻,容易向高处飞扬,就上升到了周围的冷空气之上;而冷空气比较重,会向较轻空气的地方流动,于是空气就发生了流动现象,这样就产生了风。 风的形成 风的形成乃是空气流动的结果。风能利用形成主要是将大气运动时所具有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风就是水平运动的空气,空气产生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上各纬度所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而形成的。在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强,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多、温度较高;再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短,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小,温度低。这种高纬度与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形成了南北之间的气压梯度,使空气作水平运动,风应沿水平气压梯度方向吹,即垂直与等压线从高压向低压吹。 地球在自转,使空气水平运动发生偏向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这种力使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右偏转,所以地球大气运动除受气压梯度力外,还要受地转偏向里的影响。大气真实运动是这两力综合影响的结果。 实际上,地面风不仅受这两个力的支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洋、地形的影响,山隘和海峡能改变气流运动的方向,还能使风速增大,而丘陵、山地却磨擦大使风速减少,孤立山峰却因海拔高使风速增大。因此,风向和风速的时空分布较为复杂。 在有海陆差异对气流运动的影响,在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大陆气压比海洋高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相反,大陆比海洋热,风从海洋吹向内陆。这种随季节转换的风,我们称为季风。所谓的海陆风也是白昼时,大陆上的气流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流向海洋,到海洋上空冷却下沉,在近地层海洋上的气流吹向大陆,补偿大陆的上升气流,低层风从海洋吹向大陆称为海风,夜间(冬季)时,情况相反,低层风从大陆吹向海洋,称为陆风。 在山区由于热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平原或山坡,夜间由平原或山坡吹向,前者称为谷风,后者称为山风。这是由于白天山坡受热快,温度温度高于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坡地上的暖空气从山坡流向谷地上方,谷地的空气则沿着山坡向上补充流失的空气,这时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交快,冷空气沿坡地向下流入山谷,称为山风。 此外,不同的下垫面对风也有影响,如城市、森林、冰雪覆盖地区等都有相应的影响。光滑地面或摩擦小的地面使风速增大,粗糙地面使风速减小等。 问题八:风是怎么形成的?风的形成原理? 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量,但是由于地面每个部位受热的不均匀性,空气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样,于是,暖空气膨胀变轻后上升;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降,这样冷暖空气便产生流动,形成了风. 问题九:风是怎样形成的 同一水平面上,由于各地气压值不同,所以就存在着水平气压梯度; 水平气压梯度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这是风形成的原动力。 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发生运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 近地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偏转,形成风。 高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与等压线平行的高空风。2023-07-08 02:0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