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孔子的名言有哪些

2023-07-08 10:12:39
拌三丝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释义】 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5.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

【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1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1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14.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释义】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1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慎言敏行篇

16.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释义】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17.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释义】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18.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释义】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19.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无尘剑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小白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释义】 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

善士六合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赞同

陶小凡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瑞瑞爱吃桃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人类地板流精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道不同,不相为谋。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hi投

温故而知新

此后故乡只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要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勤勉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文"的谥号。”出处:《论语·公冶长 第五篇》扩展资料:故事详解: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有一次,孔子去参加一个聚会。他在聚会上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问完这个,又问那个。把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都问了一遍。这时候,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虽然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但是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坏话后,他就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对不懂的事物我就要问个明白,这就是我要求自己懂得礼仪的表现呀。”又有一次,卫国有个老师也姓孔,他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优秀的人死后,国家会给他一个名字,叫谥号。按照这个习俗,那位姓孔的老师死后,卫国就授予他的谥号是“文”,老百姓就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就不服气啦。他觉得那位姓孔的老师没有那么优秀,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成为‘文"呢?”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那位也姓孔的老师,既聪明又勤奋好学,还经常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询问自己不懂的事,也不会觉得没有面子,所以,是可以用‘文"作为他的谥号的。”
2023-07-07 20:28:031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告诉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要虚心求教,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并不是耻辱的事,请教别人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出自:孔子《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朝代:春秋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孔子:“卫国大夫孔文子(孔圉yù)为什么死后谥号为‘文"?”孔子说:“孔圉聪明好学,向低于自己的人学习不感到羞耻,因为这样他死后才谥号为‘文"。扩展资料:《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主要讲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及“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023-07-07 20:28:201

子贡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一、翻译:子贡问:“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二、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扩展资料:子贡发出疑问的原因孔文子让太叔疾休了妻子娶了孔文子的女儿孔姞。太叔疾又与前妻的妹妹私通,孔文子怒,将要攻打太叔疾。孔文子去拜访孔子,孔子没有回答孔文子的请教,让人驾上马车出行了。后来太叔疾逃亡到宋国,孔文子让太叔疾的弟弟娶了孔姞。孔文子的为人是这样的却被谥为‘文",这正是子贡发此疑问的原因。孔子不埋没孔文子善的方面,说孔文子能够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也就完全可以因此而谥为‘文"了。参考资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百度百科
2023-07-07 20:28:321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的意思是什么

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为文呢
2023-07-07 20:28:497

子贡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全文翻译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2023-07-07 20:29:1410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叫他‘文"呢?”何:什么 以:凭
2023-07-07 20:30:131

解释”孔文子何以谓’文’也?

孔文子为什么获谥"文"号呢
2023-07-07 20:30:226

子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翻译,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翻译

1.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2.”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新注句读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为)之,文也。
2023-07-07 20:30:351

敏而好学,不以下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成语“不耻下问”就是从孔子的这句话来的.现在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不耻下问.“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孔子的这句话,引出了“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后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向地位和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或形容谦虚、好学,不自以为是。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2023-07-07 20:30:411

孔夫子何以谓“文”也的意思?

孔子何以谓之文也中的以是凭借的意思,何以是凭什么。
2023-07-07 20:31:002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贡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中何以的意思

1.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2.”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2023-07-07 20:31:071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为‘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的意思是什么?

文是当时鲁国国君给孔文子的谥号。全句释义如下: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谥号: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出自孔子《论语 公冶长篇》全文如下: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023-07-07 20:31:151

孔夫子何以谓文也的意思

  意思是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   出自《论语》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2023-07-07 20:31:341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是什么意思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新注句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为)之,文也。”  翻译: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之,代词,代孔文子。
2023-07-07 20:31:431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何以 是以 下问的意思

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逐字逐句翻译是:孔文子因为什么被称为“文”?...聪敏并且好学 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询问而感到耻辱 所以给他谥号“文”何以 是以 下问 这三个全是宾语前置的格式何以:即以何 以是介词 凭 因为 ;何是宾语 指什么是以:即以是 以是介词 因为;是是代词 指这件事下问:即问下 问是动词 询问 咨询;下 方位名词作代词解 借指地位低下的人...
2023-07-07 20:31:532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的文是啥意思

为什么给孔文子的谥号为‘文"呢
2023-07-07 20:32:035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其中的何是什么意思,以是什么意思?

什么,因为
2023-07-07 20:32:216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
2023-07-07 20:32:351

文言句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你问的什么呀?翻译么?
2023-07-07 20:32:452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的何以是什么意思

不耻下问:子贡问道?”孔子说,所以被谥为‘文",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何以谓(为)之.”翻译.”新注句读子贡问曰:“敏而好学,怎么来的意思子贡问曰何以是为什么:“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子曰,文也,不耻下问:“敏而好学:“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文也,是以谓(为)之,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他聪明好学
2023-07-07 20:33:084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的之是什么意思

在所有的文言文中“何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以何”,也就是"凭什么"的意思
2023-07-07 20:33:172

“孔子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的“之”代什么

之:代词,这里指孔文子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2023-07-07 20:33:251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的何以是什么意思

全句翻译:孔文子死后凭什么称作‘文"呢?何以:以何,凭什麼 ?
2023-07-07 20:33:35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子贡问道:“对孔文子为什么要给一个‘文"的谥号呢?”老师说:“他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能力比自己弱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称谓他的谥号是‘文"呀.”【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逐字逐句翻译是:孔文子因为什么被称为“文”?...聪敏并且好学 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询问而感到耻辱 所以给他谥号“文”赏析:“不耻下问”,一种涵义就是不仅向君子、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人.第二种涵义就是将可能会带来耻辱的事,而求教于人.这是很难得的榜样.榜样的作用可以影响一个时代.知之为知之,为学到知识,忍辱负重.何以 是以 下问 这三个全是宾语前置的格式何以:即以何 以是介词 凭 因为 ;何是宾语 指什么是以:即以是 以是介词 因为;是是代词 指这件事下问:即问下 问是动词 询问 咨询;下 方位名词作代词解 借指地位低下的人...
2023-07-07 20:33:592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是什么意思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新注句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为)之,文也。”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2023-07-07 20:34:152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的意思

这个你直接百度不就有了嘛.为什么要浪费这五分呢! 都好久没学文言文了,我复制给你吧,直接点,我是copy的, “是以谓之文也”中的“是”是一个指示代词,在古代汉语中“是”做指示代词用,意思是“这”. 句意就是“因此称他‘文"”.这是论语里的一句话.原文是;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在古文中经常连用,意思是“因此”,“以”字意思是“因为”. 当然,古汉语中的“是”也有时候作判断动词用,比如“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朱敦儒《鹧鸪天》) 现代汉语中“是”是判断动词 知者不惑 知道的人不会疑惑. 仁者不忧 仁爱的人不会忧愁. 勇者不惧 勇敢的人不会惧怕. 译文: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只不过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探求它罢了
2023-07-07 20:34:501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什么意思 谥号介绍

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意识: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 2、传统译注认为 “文”是谥号,一是对谥号的误解,一是不了解孔子的“文”是指成名.关于谥号的兴起,古今说法不同,多从《逸周书·谥法解》,认为起于周初,郭沫若先生认为,“当在春秋中叶以后”(《金文业考谥法之起源》),“谥法之兴当在战国时代”(《谥法之起源》),杨伯峻先生批驳郭先生这种结论“缺乏坚强的论证,而且太与古代的文献材料相矛盾”(《论语译注》),举的例子其一就是《论语》中的这句“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其二是“托古作伪”的《左传》中的记载,很明显,郭沫若的结论可信,孔文子的“文”,不是谥号,在这里,“文也”是指成名。
2023-07-07 20:34:571

孔子何以谓之文也中的以是什么意思

意思:①〈书〉用什么:~教我丨~为生。②为什么:既经说定,~变卦?何以,古文句式,意思是以何.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新注句读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为)之,文也。”〔传统译注〕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新注〕何以谓(为)之,文也:做了什么而成名的?。谓,“为”之误。文,成名。〔新译〕子贡问说:“孔文子凭什么作为而成名的?”先生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样做而成名的。”
2023-07-07 20:35:171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中谓之是什么意思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中的“谓之”,意思是称呼他。其中的谓,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称呼。之,代词,代孔文子。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称他是“文”呢?
2023-07-07 20:35:241

何以谓之文也的何以是什么意思

在所有的文言文中“何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以何”,也就是"凭什么"的意思 以的意思就是 凭借
2023-07-07 20:35:332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翻译

1.子贡问孔子:“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是“文”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因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谥号为‘文"。”2.何以:凭什么;是以:因此;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3.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解释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2023-07-07 20:35:401

孔文子何也谓之“文”也之解释

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是"文"?
2023-07-07 20:35:514

何以谓之文也,是以谓之文也,的两个以各是什么意思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是以:即“以是”,因为,因此
2023-07-07 20:36:014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的文是啥意思

“文”是谥号而已,没特别意思。不过桃大虫的回答很棒啊,建议给他分
2023-07-07 20:36:244

子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a
2023-07-07 20:36:32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从下列两个方面解释:1、孔文子不仅天性聪明,而且勤奋好学,这是他成就自己学问的基本条件。2、尤其难得的是,孔文子一心攀登学问的最高峰,只要碰见某一方面学问比自己好的人,即使对方身份地位低于自己,也会恭敬请教,而不以为耻。
2023-07-07 20:36:381

子贡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全文翻译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2023-07-07 20:37:0110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全文翻译

孔圉又称孔文子,是卫国的大夫,死后被授予"文"的谥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他的生活年代比孔子稍早,而孔子是山东曲阜人,前551-前479
2023-07-07 20:37:404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U0001f595U0001f595U0001f595U0001f595U0001f595U0001f595U0001f595U0001f595U0001f595U0001f595U0001f595U0001f595U0001f595U0001f595U0001f595U0001f595
2023-07-07 20:38:009

子贡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全文翻译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2023-07-07 20:38:181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解释何以,是以,下问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解释何以,是以,下问
2023-07-07 20:38:252

子贡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全文翻译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2023-07-07 20:38:341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的何以是什么意思

何以是为什么,怎么来的意思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新注句读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为)之,文也.”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2023-07-07 20:38:431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学习要虚心,要勤问
2023-07-07 20:38:516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从那两方面解释问题?

为弟子树立榜样
2023-07-07 20:39:124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是什么意思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新注句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为)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2023-07-07 20:39:361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为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的翻译

子贡太聪明了我要认真了呀,子贡着么聪明该很认真学习吧
2023-07-07 20:39:455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是双宾语句吗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不是双宾语句。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属宾语前置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的意思是: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出处《论语》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2023-07-07 20:40:171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下句叫什么?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023-07-07 20:40:242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什么意思

子贡问孔子:孔文子为什么谥号是“文”呢?孔子回答说:他聪明好学,不以向不如他的人请教而感到耻辱.所以他的谥号是“文”
2023-07-07 20: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