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总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怎么办?

2023-07-07 06:58:18
TAG: 学习
善士六合

一、共情:总也提不起劲学习,一说学习就头疼,让您很惆怅,是吗?

二、具体化:具体是怎么个厌学法,怎么表现的?

三、探究问题成因,并具体分析:

a学习动力不足:孩子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等,这个不是校区的老师能独自把控的。这个更取决于家长、家庭环境的塑造和影响。需要校区和家长充分合作沟通,并分析原因,以家长为主体、由校区配合,制定具体措施,从而有效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解决: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互动模式。具体可以:

(1) 多肯定孩子学习当中的优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激发孩子内在的价值感;

(2) 不断鼓励孩子,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加大学习前进的动力;

(3)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并恰如其分的引导至学习内容当中,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4) 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的梦想,用梦想的自然力量,引导出孩子自发自愿的奋斗目标,以及学习目标。

(5) 以上内容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对家长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家长可以积极参加优胜的免费家庭教育讲座,在专家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高度,从而有效的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b学习遇到困难。欠帐太多又不好意思和家长说。时间长了,可能一接触学习,就触发了不良情绪。

解决:1仔细了解到孩子的具体学习困难,给予帮助与指导,家长力不从心的话,就要考虑让专业的老师来指导;2消除对抗情绪:长期原因可能是青春期逆反,短期原因可能是心情引起。家长要多陪孩子游戏娱乐,建立和孩子快乐的互动模式,避免在一起就自动进入“对抗”状态;3不要过于强势,尊重孩子,平等交流,让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c有其他烦心事,心不在焉。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遇到生理上的烦恼,或者早恋、和同学关系不融洽等问题,但又不愿主动和父母沟通,又十分困扰,造成了没有心思学习。

解决:父母仔细观察孩子的生活学习,多关注、关心孩子的言行举止,充分沟通,化解心事。必要的话可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迅速找到问题并解决。

总之,主要是及时给予支持,让孩子学习上有成就感、愉悦感,从而激活孩子的学习动力。

Jm-R

总是对学习不感兴趣那是因为你没有把精神专注在学习上,没有找到学习的动力和未来的目标。其实在你这样的年纪对学习不感兴趣是很正常的,毕竟除了学习没有受过其他的苦,处在学校这座象牙塔里的时候,我当时最讨厌的也是学习了,各种消极怠工,后面高考的时候差一分上二本,那时候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后悔怎么不多努力一点点,后面进了一个勉勉强强的学校,大学几年除了死宅上网打游戏,也没有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等到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的时候,那时候就真的懂得在学校里的生活有多么美好了,不用面对经济压力,不用面对工作上的各种人情世故,学校生活每次想起来就像是童话一般美好。你还没经历这些,所以觉得现在学习就是最大的难题,其实适当逼一逼自己,以后你会感激现在努力学习的生活。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教训告诫小盆友,学习不管有没有兴趣都应该努力奋斗啊~

hi投

说明你没有目标,没有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或者说,你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各种方面吧,其实提不起兴趣这种问题很宽泛,也很深,这种问题只能问你自己。别人无法回答,因为不是你自己。我只能说,如果你只是把学习当做一个谋生的工具,或者只是为了拿文凭的手段或者为了父母,为了以后找好工作,那么你的兴趣很容易就没有,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兴趣,只是寄托。只有回归到学习本身,你从内心里因为学习了多一点知识,自己不懂得又少了一点,而感到满足和快乐,获取新知识的满足感是什么也不能代替的。如果你只有物质目标,那么你的动力很容易改变,和消失,但是如果你学习是为了学习本身,自我提高本身,那么学习不需要有什么兴不兴趣,这成了你理所当然和乐意的事情,因为这种满足感是任何物质无法给予的。说了一堆骚话,知道没有回答问题,但是是我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无尘剑

多布施,多力所能及做自己能做的善事。如果总是只进不出,只贪求得到东西,很少布施,贪久了,自己也就快满了,如同石头,要如何空灵地继续接收东西呢?学习也是啊,状态不好,很难学进去,倒不是兴趣不兴趣的问题。能够学习跟思考,本身是一种能力状态的体现。当然能够在你那种状态下依旧努力适应,努力克服自己的,努力学习的,也更是一种能力。

再也不做站长了
作为学生党有一模一样的感jio
FinCloud

可以逐渐改变学习状态,上课时想开小差就告诉自己:“我可以先听15分钟的课,再想其他”既有一定的吸引力,也让自己更心安理得一些,接着增加对自己的要求,将心收回课堂。一般人的注意力是不可能集中40分钟时间的,你要根据任课老师的授课特点来安排大脑的走神时段,另外做笔记,请同桌监督,与他人作比较都是使自己注意力集中的方法。如果兴趣找回来,作业就会喜欢做了,把你喜欢的学科作业与讨厌的学科,易做的题与难题交叉开来做,可能会更好。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将知识默记在心,勤奋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教导别人也不感到疲倦。
2023-07-07 03:56:40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出处:出《论语·述而》作者:孔子这句名言,在中国文化当中非常著名。将此加以思考延伸:1、“默而识之”,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学习好的第一步,就是自己能够静下心来。2、“学而不厌”,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有兴趣;可是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感到厌倦。道理很浅显,就是一个兴趣投入的问题。对于真正静下心来学得进去的人,都不会感到厌倦,反而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所以要做到学而不厌的关键,还是要培养起自己学习的兴趣。3、“诲人不倦”,是指我们在指导帮助别人的时候不感到厌倦,这一点除了浓厚的兴趣爱好之外,恐怕还要加上耐心和爱心。总结:如果将这三个方面的道理,用三个成语来概括的话。可以将此概括为:专心致志、兴致勃勃、谆谆不倦。扩展资料《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2023-07-07 03:56:471

学习知识不感到满足。用成语概括

孜孜不倦
2023-07-07 03:57:055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的意思?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2023-07-07 03:57:2911

在学习上总是感到不满足是什么成语的意思

学而不厌xué ér bù yàn[释义]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语出] 《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正音] 而;不能读作“ěr”;不;不能读作“bǔ”。[近义] 手不释卷 虚心好学[反义] 骄傲自满 好为人师[用法] 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勤奋好学的精神。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偏正式。[例句]     ①他这种为革命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②知识没有止境;我们要有~的劲头。[英译] be eager and tireless to learn
2023-07-07 03:58:542

论语里 教导别人不感到疲惫的句子是? 学习知识不感到满足的句子是? 善于有步骤的引导,教育的句子是?

教导别人不感到疲惫的句子是“诲人不倦”;学习知识不感到满足的句子是“学而不厌”;善于有步骤的引导,教育的句子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023-07-07 03:59:011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是什么成语

不耻下问、、
2023-07-07 03:59:082

形容学习知识不感到满足的成语

学而不厌 学无止境
2023-07-07 03:59:175

由《论语》转变来的成语——教导别人自己不感到疲劳 学习知识不感到满足

个人觉得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023-07-07 03:59:302

怎么用成语形容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孜孜不倦
2023-07-07 03:59:516

“坚持学习永远不感到满足”,这句话怎么理解?

因为学得越多越发现自己无知
2023-07-07 04:00:163

学习知识不感到到满足

学而不厌
2023-07-07 04:00:413

年龄大却对学习上的知识不满足是什么成语

炳烛之明注音: bǐng zhú zhī míng释义: 点燃蜡烛,用以照明。形容人到老年,好学不倦。典出: 汉· 刘向 《 说苑 》原文:少而好学如 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 孰 与昧行乎?”译文: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早晨温和的太阳光下学习;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中午的太阳光下学习;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照起亮光来学习。点燃蜡烛照起亮光(行走)和在黑暗中行走(哪一个更好呢)?”
2023-07-07 04:00:501

诲人不倦的上一句是什么

最佳答案:学而不厌
2023-07-07 04:01:008

论语八则中,哪些是属于学习方法,哪些是学习态度的?求正解

学习方法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感到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修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温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了。可以把这种人当做老师。” 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有智慧的人。”   (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勤学好问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皇上为什么赐给孔夫子‘文"的称号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子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教学态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译文:孔子说:“认真学习知识并且记住,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育学生却不感到疲倦,我又做到了哪一点呢?” 虚心求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当看到自己有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育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是有话想说,不到(他)想说出来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反三的人,就不再教他了。其他的自己总结吧
2023-07-07 04:01:46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是什么意思

好学上进,(老师,你)教导人特别用心,(老师)你教育出来的学生到处都是,(我们和老师你在一起),很快乐,很和睦!
2023-07-07 04:01:552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这句话的解释

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不自满
2023-07-07 04:02:375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什么?

诲人不倦。
2023-07-07 04:03:394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识是什么意思

默默的记住(所学的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会别人而不疲倦。
2023-07-07 04:04:146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1. 用意在于教导他要不耻下问2. 最高境界在于以学习为了,因为“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2023-07-07 04:04:353

知道我现在才发现以前学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真切切的体会到了什么?

长江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2023-07-07 04:04:454

论语八则中,自己不会的知识应该向别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23-07-07 04:04:522

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孔子说默默的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却要做到了哪一样呢?
2023-07-07 04:05:0010

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

米儿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什么?
2023-07-07 04:05:24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什么?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将知识默记在心,勤奋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教导别人也不感到疲倦。
2023-07-07 04:06:298

《论语》中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的“识”是什么意思

识通志,而志是记住的意思。
2023-07-07 04:06:555

直到现在我才发现以前所学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什么?

可以体会到活到老学到老,学习知识,永无止境,而且要与时俱进,不断的自我充电,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加油,一直在路上。
2023-07-07 04:07:131

论语八则是哪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023-07-07 04:07:243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是什么意思

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子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2023-07-07 04:07:456

学习没有感到愉悦怎么回事?

可惜没有感到愉悦。是因为忙于学习没有时间去放松自己。′
2023-07-07 04:08:093

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翻译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摘自《论语·述而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上,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
2023-07-07 04:08:175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的意思

意思是: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出处:战国时期孔子的《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扩展资料“默”,静默不语。孔子对“巧言”有多次告诫和警示,甚至自称“予欲无言”,但孔子并不是完全排斥言的作用,否则就不会有后面的“诲人不倦”了。为学,有个“默”的阶段,就好像种子的萌发总要经历与黑暗的抗争,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个过程,就是《书u2022说命》所说的:“恭默思道”(注意:“思”不是“思考”,而是“睿”,通达的意思)。这个过程需要多久?《国语u2022楚语》说的更加明确:“三年默以思道”。“识”,知也。杨、钱把“识”解释成“记忆”,绝对是乱来。如果非要把“识”和记忆联系起来,那么,爱因斯坦说的“所谓‘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与本章的“识”差可仿佛。
2023-07-07 04:08:501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诲 的意思?

是你们那边的小可爱小可爱啊啊啊我的意思? (*^▽^*)
2023-07-07 04:09:3510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什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023-07-07 04:10:147

形容学习知识不感到满足的成语好象是出自

学无止境笃学不倦学而不厌 力学不倦
2023-07-07 04:11:301

在学习上总是感到不满足的成语

学而不厌 孜孜不倦学而不厌,谓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语本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辨音】孜孜,读作“zī zī”,不读“zǐ zǐ”;不,注音“bù”,口语变调读“bú”。
2023-07-07 04:11:471

描写:学习为什么总是感到不满足的词语是什么?

学而不厌 孜孜不倦
2023-07-07 04:11:574

“诲人不倦”前面一句是什么来着?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出处:出《论语·述而》作者:孔子这句名言,在中国文化当中非常著名。将此加以思考延伸:1、“默而识之”,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学习好的第一步,就是自己能够静下心来。2、“学而不厌”,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有兴趣;可是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感到厌倦。道理很浅显,就是一个兴趣投入的问题。对于真正静下心来学得进去的人,都不会感到厌倦,反而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所以要做到学而不厌的关键,还是要培养起自己学习的兴趣。3、“诲人不倦”,是指我们在指导帮助别人的时候不感到厌倦,这一点除了浓厚的兴趣爱好之外,恐怕还要加上耐心和爱心。总结:如果将这三个方面的道理,用三个成语来概括的话。可以将此概括为:专心致志、兴致勃勃、谆谆不倦。扩展资料《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2023-07-07 04:12:031

诲人不倦前一句是什么

学而不厌
2023-07-07 04:12:183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哪本书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出处:出《论语·述而》作者:孔子这句名言,在中国文化当中非常著名。将此加以思考延伸:1、“默而识之”,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学习好的第一步,就是自己能够静下心来。2、“学而不厌”,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有兴趣;可是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感到厌倦。道理很浅显,就是一个兴趣投入的问题。对于真正静下心来学得进去的人,都不会感到厌倦,反而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所以要做到学而不厌的关键,还是要培养起自己学习的兴趣。3、“诲人不倦”,是指我们在指导帮助别人的时候不感到厌倦,这一点除了浓厚的兴趣爱好之外,恐怕还要加上耐心和爱心。总结:如果将这三个方面的道理,用三个成语来概括的话。可以将此概括为:专心致志、兴致勃勃、谆谆不倦。扩展资料《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2023-07-07 04:12:521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评析】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学习好的第一步是自己要能静下心来。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有兴趣;可是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感到厌倦。这是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只要真正能静下心来学得进去的人,都不会感到厌倦,反而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所以要做到学而不厌的关键,还是要培养起自己学习的兴趣。比如打麻将,有些人一上桌子可以连续打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如果一个人的学习兴趣也能浓厚到像对待麻将的喜好一样,还有什么东西会学不好呢?“诲人不倦”,是指我们在指导别人的时候不感到疲倦,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同样离不开一个兴趣。两个喜欢打麻将的人,不管他们学问高低,只要谈起麻将来,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从来不会感到厌倦。当然,要做到诲人不倦的另一个要点就是要有爱心和耐心。
2023-07-07 04:13:072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讲了哪三方面的道理用三个成语概括?

v给v股海护航干活吧浩浩
2023-07-07 04:13:364

诲人不倦的上一句是什么

最佳答案:学而不厌
2023-07-07 04:14:098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前一句是什么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出处:出《论语·述而》作者:孔子这句名言,在中国文化当中非常著名。将此加以思考延伸:1、“默而识之”,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学习好的第一步,就是自己能够静下心来。2、“学而不厌”,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有兴趣;可是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感到厌倦。道理很浅显,就是一个兴趣投入的问题。对于真正静下心来学得进去的人,都不会感到厌倦,反而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所以要做到学而不厌的关键,还是要培养起自己学习的兴趣。3、“诲人不倦”,是指我们在指导帮助别人的时候不感到厌倦,这一点除了浓厚的兴趣爱好之外,恐怕还要加上耐心和爱心。总结:如果将这三个方面的道理,用三个成语来概括的话。可以将此概括为:专心致志、兴致勃勃、谆谆不倦。扩展资料《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2023-07-07 04:14:441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天资聪明,不因别人的地位低于自己而耻于向别人发问,这样的人死后的谥号可以带有"文"这个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路,(让我来教诲你)你知道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知道"的真谛
2023-07-07 04:15:149

学习已经很好,但自已还不满足的成语?

学而不厌?
2023-07-07 04:15:523

学习方法八则(中学生)

习方法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感到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修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温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了。可以把这种人当做老师。” 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有智慧的人。”   (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勤学好问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皇上为什么赐给孔夫子‘文"的称号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子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教学态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译文:孔子说:“认真学习知识并且记住,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育学生却不感到疲倦,我又做到了哪一点呢?” 虚心求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当看到自己有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育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是有话想说,不到(他)想说出来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反三的人,就不再教他了。
2023-07-07 04:16:121

学而不厌后面的佳句

1. 学而不厌的后半句是什么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对我来说,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 【读解】 一个孜孜不倦的读书人,一个勤勤恳恳的教育者。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早已成为人们所熟知的名言。不过,真正能做到的,就没有多少人了。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子贡曾经问孔子说:“老师您称得上是圣人了吗?”孔子回答说:“圣人可称不上。我不过是学不厌而教不倦罢了。”子贡说:“学不厌是智,教不倦是仁。智仁兼备.老师您的确是圣人了啊!” 可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确不是我们一般人容易做到的、智仁兼备的圣人毕竟是凤毛麟角,千百年难遇一个的啊! 2. [孔子名言名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名言名句]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名言名句]学而时习之![孔子名言名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名言名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名言名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名言名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名言名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名言名句]三思而后行![孔子名言名句]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名言名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孔子名言名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名言名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名言名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名言名句]德不孤,必有邻![孔子名言名句]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孔子名言名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孔子名言名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孔子名言名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名言名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名言名句]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名言名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名言名句]不学礼,无以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名言名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名言名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3. 学而不厌,后面一句是什么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4.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原文: 《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解读: 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造句: 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5.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什么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诲人不倦”。 原文: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注释: 1、学而不厌: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教诲学生从不倦怠。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论语·述而篇》选自《论语》第七章。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述而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023-07-07 04:16:191

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
2023-07-07 04:16:275

《论语》八则讲了那些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第一个:修养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第二个:温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了。可以把这种人当做老师。”  第三个: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感到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第四个: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有智慧的人。”   (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第五个:勤学好问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皇上为什么赐给孔夫子‘文"的称号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子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第六个:教学态度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译文:孔子说:“认真学习知识并且记住,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育学生却不感到疲倦,我又做到了哪一点呢?”  第七个: 虚心求教  孔子及子贡(2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当看到自己有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第八个:育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是有话想说,不到(他)想说出来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反三的人,就不再教他了。
2023-07-07 04:1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