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小学考卷!!!!!!!!!!!!!

2023-07-07 06:52:57
TAG: 小学
hi投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试题

一、读拼音,写句子。(8分)

1 .m ěi sh ì r én z ài ló o dò ng zhò ng chuà ng z ào ch ú 1á i de.

2 .shū shā n yǒ u 1ù qí n wé i jì ng,

xué h ǎi wú yá kǔ zuò : zhō u。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 ”,错的画“ ”。(5分)

1.用部首查字法,“阀”应查“门”部,五画。( )

2.‘哀”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A,音节 i 。( )

3、“差别”的“差”应读“ch ”。( )。 ( )

4、“自给自足”的“给”应读“j ” ( )

5.“好似”的“似”跟“似的”的“似”都读s ( )

三、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3分)“

歪风斜气( ),短小精干() 搬门弄斧()

英雄倍出()挑拔是非()振耳欲聋()

四、根据意思写出成语。(6分),

1.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

2..形容计谋十分高明。()

3、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 )

4、称赞声不断。( )

5.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发达。()

6.说话滔滔不绝,像河水一样倾泻下来。()

五、解释带点词在各句中的意思。(6分)

1.端

(1)他仔细地端详着这位老人。()

(2)我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3)我端起碗就吃起来。()

2.发

(1)我的文章发表了。()

(2)这里正进行文物发掘工作。()

(3)我们隐蔽得很好,不容易被敌人发觉。()

六、填诗句。(4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 )。

2.人生自古谁无死,( )。

3.海内存知己,( )。

4( ),更上一层楼。

七根据词的不同意思用“打”字造句。(8分)

打:①“编织”的意思 :

②“击”的意思 :

③,“买”的意思:

④“玩”的意思:

⑤“练习”的意思:

⑥“制造”的意思:

八.把下面错乱的句子按一定顺序排列成一段短文,在括号里用I、2、3、……

~表示顺序。(7分)

()我如获至宝,拿了剪力就想剪。

()忽然,一个念头掠过我心头:趁没人看见,将信封开个天窗再说,

反正就这么一回。

()中午放学回家.我看到信箱里有一封露出半截的信,一抽出一看,信

封上贴着一张(石林u2022秋)的纪念邮票。

()再一想,别人的信怎么能动呢?顿时,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

()此时,我又看了看那张邮票,只觉得脸上一阵火辣辣的,仿佛周围

的一切都在责备我。

()我毫不犹豫地把信塞进了信箱.心里顿觉轻松一些。

()我正想动手,耳边仿佛响起了老师的话语:“.集娜要讲邮德,私揭

邮票,有损心灵美、行为美…”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火车上留下的一吻

列车轰隆隆地向前行驶,车厢内拥挤着疲倦的旅客。一个瘦弱的小男孩离

开他的父亲,无所顾忌地在大人们的腿一间穿梭了一阵。靠窗口坐着的人(极、

级)不情愿地挪出一点地方,刚够这个四五岁的孩子把身子嵌进去。他的父亲

在我们后面靠车厢门的地方坐着,而小男孩儿则独自留在显得并不太友好的陌

生的大人们中间。“勇敢的孩子!”我心想。火车哐铛哐铛地继续向前进,这时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它来得那么突然,使你在一刹那间完全不知它的

含义。

一脸正经的男孩儿滑下座位,把他的手放在我的膝盖上,“我感觉他是想从

我的腿前挤过去,所以我缩回双腿,并用手把他推了一下。可是我的(判、叛)

断错了,他并没有往前走而是把他的脑袋朝向我。“他想和一我说什么?”;于是

低下头想听听陌生的小男孩究竟想告诉我什么事情,又错了,我得到的是脸上重

重的一吻。

小男孩若无其是地回到他的座位上,舒适地往里靠了靠,(漫、慢)不经心

地看着车窗外,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而我却被震惊了,“怎么回事?一个小

男孩在火车上亲一个素不相识的成人,有谁会愿意吻我们这些像皱巴巴仙人

掌似的老人的脸呢?

没过多久,所有的邻座都被他亲了一下。不知所措的大人们只能充满疑虑

地着着他的父亲、做父亲的感觉到了大伙的疑惑,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吐“他活着

是多么高兴啊!”这位父亲说,“他病得很(历、厉)害,他自己已经知道……”

终于,父子俩随着拥挤的人流在出口处一消失了,车门重新关上,火车轰隆

隆地向前驶去。

在我的脸颊上,我仍然感觉到那个小男孩留下的亲吻,这一吻在我的灵

魂深处激发起一股热流。有多少成人会因为活着的喜悦而互相亲吻?又有多少

人会想到这一层、活在世上实在是人的一种特权。

这个陌生的小男孩的行为告诉我们一个甜(蜜、密)的道理:每个人都在

渴望着爱,在他播洒爱的同一时,也得到了爱的回报,至少,我会永远记着这

一吻的。

1.给下列汉字注音。、

挪( )嵌( )颊( )响( )

.2.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3.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若无其事

素不相识

不知所措

4、根据下面内容要点提示把文章分成三段,用1、2、3、标在段首,并指出哪一段写得最详细。

1、车厢拥挤。2、男孩亲吻。 3我的感受。

5.“用一一”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按下列要求填空。

(1)作者在这个比喻句中把比作

(2)这样比的好处是

6.“活在世上实在是人的一种特权。”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7.小男孩的“亲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十、作文。(33分)

1.按照所给的题目,在你认为比较新颖的材料后面打“ ”(3分)

题目:我的秘密

材料:(1)数年如一日,默效无闻地帮助孤寡老人做家务。()

(2)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给人推车。()

(3)做了好事不留姓名()

(4)在学习上,自己选择一名竞争对手,可是不让人知道,暗暗地展开学习上的竞争。()

(5)在日记中我诉说我自己的苦恼,不让父母看我的日记。()

(6)父母不了解情况,错怪了我,但我忍着,暂时保守秘密,准备在适

当的时候、适当的场合向他们说明真情。()

(7)我想当作家,并经常偷偷地向报刊投稿,可又没告诉过别人。()

2. 以《 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30分)

要求:(1)先用两个恰当的字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填上:雨中、车中、同学、师

生、母女u2022~~u2022)。

(2)通过一件事,突出一个“情",字、表达真情实感,中心明确,内容具

体,条理情楚。

(3)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

(另加作文纸)

LuckySXyd

2005年六年级毕业模拟考试(一)

语 文 试 题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一个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下面的几组词,带点字读音完全一样的一组是( )

A 峰峦 难处 喃喃 阻拦 波澜壮阔

B 剥皮 波动 传播 颠簸 拨乱反正

C 大臣 丞相 继承 路程 墨守成规

D 嘹亮 辽阔 聊天 疗养 寥若星辰

2.下面的几组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污辱 清廉 督都 竣工 菜羹 迥然不同

B 慰籍 筋脉 慷慨 磅礴 妥贴 自相矛盾

C 防御 允诺 咨询 脾胃 投掷 迫不及待

D 辈份 屋檐 屹立 炊烟 申斥 腰缠万贯

3.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 一泓秋水 一眼水井 一盏明灯 一记耳光 一绺月光

B 窃窃私语 婉婉动听 咄咄逼人 栩栩如声 丝丝入扣

C 前仆后继 前赴后继 前仆后仰 瞻前顾后 思前想后

D 人生坎坷 山道崎岖 悬崖陡峭 高山巍峨 山脉蜿蜒

4.下列各词按一定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顿号 逗号 分号 句号 省略号

B 冰 冷水 热水 水蒸汽 开水

C 寒冷 凉爽 温暖 酷热 炎热

D 喜爱 喜欢 热爱 酷爱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 计算。(《詹天佑》)

2.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 ,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3.巨大的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的, 小伙伴围着石头转一圈, 找不到他。

4.他已经下定决心,于是就对身边的大臣们说:“ ,否则我就把他处死!”

A 精密;奠基石;就算……也……;谁来劝我;

B 周密;基础;尽管……仍然;不要劝我;

C 周密;敲门砖;即使……也……;谁都不要劝我;

D 细致;点缀;不管……总是……;谁要是来劝我;

6.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有毛病的是( )

A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抚摸婴儿的手,柔柔的,软软的。

B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变化多端。一会像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一会儿像画儿清新秀丽,一会像老人背着采药竹篓走天涯,一会像驯羊偎依主人觅食物,一会像少女羞红脸儿……

D 雨点依依不舍从云中落下,被拉成了丝丝的雨线,天地间挂上了一道珠帘。

7.下面的几个句子,不完全正确、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安放着由中国人民赠送的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

B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海浪声声;屋内温暖舒适,整洁干净。

C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上门负荆请罪。

D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8.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是( )

隆隆的春雷滚动在整个天空里,悠闲的白云躲在高山的怀抱里, 前仆后继地从天空投下身去。接着,幅员辽阔的大地下了一场及时雨。

A 春雷召唤着千千万万个小雨点儿 B 千千万万个小雨点儿迎着春雷的召唤

C 春雷被千千万万个小雨点儿召唤着 D 千千万万个小雨点把春雷召唤着

9.下面这段话写电气化高速铁路,意思概括准确的是( )

电气化高速铁路基本上消除了粉尘、煤烟和其他废气污染。噪音比高速公路约低5~10分贝。而喷气客机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它们在大气中造成大面积酸雨,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A 安全性能好 B 环境污染小 C 运行速度快

D 经济效益好 E 能量消耗低

10.下面关于古诗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李白)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C 旧时王谢堂前燕,轻烟散入五侯家 《乌衣巷》(刘禹锡)

D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凉州词》(王昌龄)

二、趣味写话。(6分)

(一)读片段,在横线上加上仆人与财主针锋相对的一句话

从前有个财主,是个刻薄鬼。有一次,刻薄鬼叫仆人去买酒,只给仆人一只酒瓶却不给钱。仆人感到莫名其妙,便问:“老爷,没有钱怎么买酒啊?”财主生气地说:“花钱买酒谁不会?不花钱买酒,才算有能耐呢!”仆人听了,便拿着酒瓶出去了。过了一会儿,仆人拿着空瓶子回来了,说:“酒来了,请喝吧!”财主一见空瓶,大发雷霆,骂道:“岂有此理!酒瓶里没有酒,叫我喝什么?”仆人答道:“______________。”

(二)不知道你留心没有,在我们的教学楼、实验楼的走道里挂出了非常温馨美妙的标语,如“用尊重的态度对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如果让你为教室拟一个大意“禁止高声喧哗”的标语,你会怎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共计44分)

(一)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一天,讲台上突然“飞”来一根新教鞭,同学们议论纷纷:“这是谁做的呢?”正当大家议论时,我注意我的同桌陈明,他一声不响,坐在那里装作若无其事地摆弄着钢笔,但不时露出慌乱的神色。我一眼看透了他的心思,急忙追问他:“教鞭是你做的吧?”他红着脸支吾着不肯回答。我就趁机抓住这个证据,高兴地喊:“案子,被我破了。‘作案人"就是陈明!”同学们听我一说,都急切地来询问我“破案”的过程。等我说完,同学们都兴奋地握住了陈明的手,这时只听见陈明“哎哟”一声。我一看他的手才明白:原来陈明为了做教鞭把手都扎破了,同学们更加感动了。从此,同学们学习陈明,纷纷做好事。这学期,我班共做好事一百多件,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

1.“一天,讲台上突然‘飞"来一根新教鞭……”这“飞”字说明( )

A 新教鞭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B 新教鞭是从窗外被人扔进来的

C 新教鞭突然出现,大家不知由来

2.“若无其事”在文中的意思是( )

A 如果没有这件事 B 好像没有这回事

C 假使没有这件事 D 真的没有这回事

3.“看透”一词在文中表示的意思是( )

A 看得很透彻 B 看法很透彻

C 完全识破了 D 看得很全面

4.这篇短文表示的中心是( )

A “我”很聪明,善于观察分析,机智地“破案”

B 赞扬像陈明一样的少年儿童关心集体而不愿留名的优秀品质

C 歌颂全国同学关心集体,积极做好事的精神

5.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

A 讲台上“飞”来了新教鞭,经过“破案”,原来是陈明干的

B 陈明为教室做了新教鞭,把手也扎破了

C 陈明为班级做新教鞭把手扎破了,但他做好事不留名。同学们以他为榜样,纷纷争做好事。

D 陈明做了新教鞭,手也扎破了,大家都以他为榜样。

(二)阅读《敬重卑微》,完成文后各题(共计34分)

①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zhì cì)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④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扰,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⑤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⑥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灭。

⑦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⑧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⑨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í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注释: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玩世不恭: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

1.将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拼音或词语划掉;在第⑨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7分)

2.括号中的词有一个是带点词的近义词;在这个词的下面画“__”。(3分)

尤其(实在 特别 其实) 开拓(开展 开辟 开阔)

决断(决定 决心 坚决)

3.“和睦”可重叠成“和和睦睦”,“忙碌”可重叠成“忙忙碌碌”,这样重叠后,意思有什么不同?(3分)_______________

“伟大、深刻、模糊”这三个词语中能这样重叠的词是______

4.比较句子,写出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2分)

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

小小生灵,活得滋润,活得有秩序有意义

(1)“想不到”、“竟”: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短文中共有三个问句。(3分)

第一个是设问句,它在文中起______作用,第__自然段是这个设问句的回答。

第二个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短文中的两个比喻句。(2分)

蚂蚁是黑的,雪是白的,在第④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把“抱成黑团”的蚂蚁比作“雪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第⑧自然段中,作者把_____________比作了“一根细小的针”。

(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运用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一个蚂蚁洞而溃决。它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用这个成语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读第⑤、第⑥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⑤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相照应。用“ ”在这一自然段中画出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2分)

(2)第⑥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灭的行为体现了这样两种精神:______________(6分)

7.回答问题。(4分)

(1)“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最敬重卑微者的哪一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30分)

“把握生命里中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是大家熟悉的旋律《真心英雄》中的歌词,当你唱起这首歌时,你会想起些什么?以此为内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事例具体,有条理,语句流畅,有中心。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

1、下列诗句,朗读正确的是( )

A 床前/明月/光 B 白云/深处 /有人/家

C 故人/西辞 /黄鹤 /楼 D 门泊/东吴/万/里船

2.同样一句话,重音位置不同,意义就不同。如果要表达“别人可能去”这个意思,重音正确的一句为( )

A 明天我不去电影院 B 明天我不去电影院

C 明天我不去电影院 D 明天我不去电影院

3.依次填入括号里的成语,最贴切的一组是( )

(1)他这个人经常( ),想到什么就谈什么。

(2)这样的计划给人以( )的感觉,好像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

(3)老张订计划、做决定,很少调查研究,常常( ),还自夸“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4)学习或者做事,如果( ),随心所欲,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A 信口开河 虚无缥缈 无的放矢 闭门造车

B 闭门造车 无的放矢 信口开河 虚无缥缈

C 无的放矢 闭门造车 虚无缥缈 信口开河

D 信口开河 虚无缥缈 闭门造车 无的放矢

二、下面的故事分别出自哪部书,请写出书名,并写出作者。(5分)

过五关,斩六将 《 》( )

西天取经 《 》( )

刘姥姥进大观园 《 》( )

逼上梁山 《 》( )

负荆请罪 《 》( )

三、看上句,补下句。(3分)

星星之火,_________ 麻雀虽小,_________

逆水行舟,_________ 国家兴亡,_________

严以律已,_________ 只许州官放火,_______

四、阅读《螳螂捕蝉》写也“其”分别具体指什么。(3分)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蝉饮露水,不知螳螂在其②后;螳螂偶然而至,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③旁;黄雀伸颈想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④下。都因想得其⑤前利,而不顾其⑥后有患。

其: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⑥______

五、顺句。(5分)

(1)日月潭景色宜人。

(2)黎明时,湖面的轻烟还没散去,隐隐约约看到天边的晨星和远山的几点灯光。

(3)蒙蒙细雨的时候,她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充满了神秘。

(4)无论在早晨、黄昏、晴天、雨天,她都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

(5)日落的时候,潭水荡漾着美丽的霞光。

(6)在艳阳高照的当儿,整个日月潭,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使人胸朦突然开阔起来。

正确的序号为: —— —— —— —— ——

六、“滴水穿石”给我们很多启示,请你从不同的角度,至少写出两个受到的启发,语句简洁,表意明了。(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六年级毕业模拟考试(二)

语 文 试 题

一、基础知识(40%)

1、看拼音,写汉字。(2分)

chéng fá jǐn qín

( ) ( )旗 ( )岭

2、读带点的字,把错误的读音划掉(2分)

将(jiāng jiàng)相(xiāng xiàng)和(hé hè)苍劲(jìn jìng)

3、填空 (3分)

“纯”,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纯”字是( )结构,共有两种解释:A、熟练 B、专一,不杂 “纯熟”的“纯”应选第( )种解释。

4、用横线画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改正后写在括号里。(4分)

〈1〉一阵风把腊烛炊灭了。( ) ( )

〈2〉哪时候,恩格斯渴尽全力帮助他。( ) ( )

5、给下面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写在括号里。(4分)

绝:A特别出色的 B断 C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1〉到井边挑水的人络绎不绝。( )

〈2〉狼牙山五壮士把敌人引上绝路。( )

〈3〉山羊表演了一个走钢丝的绝技。( )

6 、写出下面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2分)

曲折: 近义词( ) 反义词( )

贫穷: 近义词( ) 反义词( )

7、把下面的词补充完整。(3分)

翻天( )地 应接不( ) 堪称( )模

刻( )求剑 安然无( ) 精兵( )政

8、选词填空。(4分)

严肃 严峻 严重

〈1〉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 )的态度。

〈2〉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 ),忧虑。

因为……所以…… 即使……也…… 无论……都……

〈3〉这歌声,( )听惯了鸟叫的人,( )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

什么两样。

〈4〉这艘货船,( )是逆风行驶,( )帆没有张起来。

9、把下面的词按顺序重新排列。(2分)

〈1〉明天 今天 后天 昨天 前天

〈2〉开花 长叶 发芽 结果

10、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2〉 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3〉 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改为“把”字句)

〈4〉 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叙述)

11、改正下面的病句。(6分)

〈1〉 在生活上,恩格斯热烈地帮助马克思。

〈2〉 一进学校,我就看见一座教学楼和一阵阵读书声。

〈3〉 “马踏飞燕”的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12、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解释,作上“√”(2分)

〈1〉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台的。

A 讲共产党的军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

B 讲我们是认真地工作的。( )

〈2〉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

A表现桑娜办事粗心,遇事不细心考虑。( )

B桑娜只想两个小孩子没人抚养,必须抱回来,表现了她心地非常善良。( )

13、按要求默写诗句。(3分)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

〈2〉《赠汪伦》一诗中,李白用“ 、

”来表达他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3〉《示儿》一诗中,写作者心事的诗句是

二、阅读(30%)

(一)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断,回答问题(17%)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dāi dài)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鸡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亲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zhe zháo)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 再说什么了

1、 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2分)

2、 在文中找出下面词的反义词。(2分)

清楚( ) 严肃( )

3、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4分)

4、用——在文中画出和划线部分照应的句子。(2分)

5、用“~~”在文中画出这段的中心句。(2分)

6、“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三个方面:(3分)

A B C

7、这段主要表现了:(选对的打√)(2分)

A李大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

B李大钊对子女教育十分耐心。( )

(二)阅读《小水珠和大浪》,回答问题。(13%)

小水珠和大浪

从山崖上滴下来的小珠,正好滴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它决心把石头滴穿。这件事让河中的大浪知道了,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嘿,凭你那点力气,能把石头滴穿?真是笑话!”小水珠说:“不信,我俩比比看,你把河边的石头打个洞,我滴穿这块石头。九百九十九天以后,看看是怎样的结果?”“容易,容易!”大浪哈哈大笑,觉得小水珠小得可怜,九百九十九天肯定不会滴穿石头,而自己的力气大着哩,别说能把石头打个洞,就是把石头摧毁也容易!大浪立即答应和小水珠赛一赛。

从此以后,小水珠对准石头的一个点,滴呀滴呀,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坚持不懈,辛勤地工作着。而大浪却不同,高兴时“哗——”地冲一下,不高兴时就懒洋洋……

九百九十九天过去,小水珠便来找大浪:“你快来看吧,我已经把这块石头滴穿了,银色的小圆洞还透着光呢!”

大浪听了,着急了,赶快使出全身的力气,“哗——哗——哗——”连续几声,可是河边的石头仍然一动不动。

1、这篇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2分)

2、用“‖”把本文分作三段,写出第二段的段意。(6分)

3、 用——在文中画出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句子。(2分)

4、 读了《小水珠和大浪》这篇短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三、作文(30%)

题目:A、校园一角 B、美丽的校园

要求:1、任选一题作文。

2、要围绕题目选材,抓住校园的景、人、物等来写,突出校园的美丽, 反映你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3、内容要具体,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有条理,有中心。

4、用词准确,句子通顺,全文不少于350字。

5、文中提到的校名、人名一律用“某某”代替,不能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否则要扣分。

一、 其它题(每道小题 20分 共 100分 )

1. 下图是我国原煤产量统计图.

(1)根据上图求出1988年煤产量比1952年增长百分之几?

(2)1988年煤产量是1952年的多少倍?(保留整数)

2. 下面是曙光机械厂1989年下半年耗电统计图.

曙光机械厂1989年下半年耗电统计图

单位:度 1989年12月31日

根据上图填表, 并回答问题.

月份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合计

月耗电量(度)

1.耗电量最高月份与最低月份相差( )度.

2.12月份比11月份增长百分之几?

3.11月份比10月份节约百分之几?

4.1989年下半年平均月耗电量是

岂有此理这个成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反问,“岂有此理”直译是“哪里有这个道理”,实则是说“没有这个道理”,借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问而不答为反问
2023-07-06 21:33:422

岂有此理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应该是反问,广州的羊排赛考过了
2023-07-06 21:33:573

岂有此理是什么修辞手法

反问郁闷的反问
2023-07-06 21:34:113

岂有此理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岂有此理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哪有这个道理。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断无此理。 近义词:莫名其妙、不可思议。 反义词:合情合理、天经地义。 用法: 作谓语、分句;指不存在这个道理。
2023-07-06 21:34:193

岂有此理这个成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反问,“岂有此理”直译是“哪里有这个道理”,实则是说“没有这个道理”,借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问而不答为反问
2023-07-06 21:34:282

岂有此理,人声鼎沸分别运用了哪个修辞手法

岂有此理——反问; 人声鼎沸——夸张【岂有此理】(qǐ yǒu cǐ lǐ)意思是哪有这个道理。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岂有此理邪?没有这个道理。【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鼎沸:鼎水沸腾;比喻声音嘈杂。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2023-07-06 21:34:441

“ 岂有此理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用了反问的修辞
2023-07-06 21:34:525

岂有此理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急急急!!!!

反问?惊叹?
2023-07-06 21:35:074

()且偷安 人声鼎沸,岂有此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且偷安 :苟且偷安,比拟,把 安 当做具体可触的事物 偷 来. 人声鼎沸:比喻,夸张 岂有此理:反问
2023-07-06 21:35:131

指出下列成语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人声鼎沸( )2,人山人海( )3,岂有此理( ).

夸张比喻反问
2023-07-06 21:35:214

岂有此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反问
2023-07-06 21:35:391

写出下面成语所用的修辞手法

莺歌燕舞 岂有此理--反问口若悬河--比喻 虎头蛇尾--比喻 一呼百应--对偶顶天立地--夸张何乐不为--反问面如土色--比喻笨鸟先飞--比喻
2023-07-06 21:35:461

下列成语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多如牛毛 人声鼎沸 人山人海 水平如镜 岂有此理 莺歌燕舞

比喻夸张
2023-07-06 21:35:553

哀鸿遍野岂有此理两个成语运用了什么修辞

哀鸿遍野,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岂有此理,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2023-07-06 21:36:023

摩肩接踵 挥汗如雨 水平如镜 岂有此理 莺歌燕舞 人声鼎沸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修辞手法

夸张和比喻。岂有此理就不知道了。
2023-07-06 21:36:102

()且偷安 人声鼎沸,岂有此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且偷安 :苟且偷安,比拟,把 安 当做具体可触的事物 偷 来。人声鼎沸:比喻,夸张岂有此理:反问
2023-07-06 21:36:171

判断下列成语个运用了什么什么修辞手法,写在()l 1、人声鼎沸() 2岂有此理() 3、归心似箭

比喻反问 比喻
2023-07-06 21:36:252

岂有此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反问哪有这种道理呢?同学你好有帮助请点采纳或者右上角好评~祝你新的一年学习进步,马到成功!!!
2023-07-06 21:36:322

岂有此理什么修辞手法

反问
2023-07-06 21:36:392

岂有此理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岂有此理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哪有这个道理。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断无此理。   近义词:莫名其妙、不可思议。   反义词:合情合理、天经地义。   用法: 作谓语、分句;指不存在这个道理。
2023-07-06 21:36:571

星罗棋布,趋之若鹜,气吞山河,岂有此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
2023-07-06 21:37:041

垂涎三尺 星罗棋布,趋之若鹜,气吞山河,山呼海啸 岂有此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
2023-07-06 21:37:111

多如牛毛 心急如焚 人声鼎沸 岂有此理的修辞手法

搜一下:多如牛毛心急如焚人声鼎沸岂有此理的修辞手法
2023-07-06 21:37:182

情同手足,岂有此理,恩情似海,兔死狐悲,这几个成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2023-07-06 21:37:251

岂有此理,狐假虎威,言必信,行必果,各是什么修辞手法

成语不算是修辞
2023-07-06 21:37:332

含修辞手法的成语!有重谢!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287553.html
2023-07-06 21:37:555

歇后语的一些理解问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不见棺材不下泪,不到黄河心不甘---死心塌地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歇后语故事拾例 客话歇后语,除运用同音异义、谐音,以对比、暗喻、隐喻等修辞手法组成外,还有以特定故事组成者。对这种歇后语,如不明其故事,就难解释其寓意。现举例如下: “张三爷的茶——半路回甘”。张三爷的茶何以半路回甘?其故事是:有一富有者,人称张三爷。凡穷人来借贷,他皆泡粗劣茶相待,饮后便问:“我的茶好吗?”凡说“三爷的茶是上等好茶”者,皆可获借贷。反之,不管怎样苦求,皆不借不贷。有一穷人,不知三爷这一脾性,登门求借时,直说三爷之茶实为劣等粗茶,结果无论怎样哀求,都未获借贷,只好怏怏离开三爷家。他一路走一路想:“为什么他人去三爷处可获借贷,惟独自己不能?!”想来想去,忽悟自己可能因说他茶不好之故。因此决定复去三爷处弄个究竟。于是,当他重到三爷家门时,便大声呼叫:“三爷呀三爷,你快出来!”三爷闻声而出,问:“你又来何事?”穷人忙说:“三爷,我是穷人见识短,早先到你家饮了你一杯茶,不觉得怎样,所以错说是劣茶。哪知你的茶喝进肚里,特别不同,我从你家出来后,走一步肚里浓甘茶味就涌现一次,走到半路,你的茶回甘得不得了,使我提神醒脑,全身清爽啊!所以我特地回来,告诉你,三爷的茶是世间最好的上等茶啊!!”三爷一听飘飘然,终于答应借贷。 这一歇后语寓意两层:一喻三爷为人虚伪,被人一拍马屁,便飘飘然。二是喻凡办事碰上挫折时,宜多思,找出症结,改变策略,往往能把事情办成。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0-11-24 18:33 歇后语是一种口语,常用于民间口头语,念起来非常顺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歇后语
2023-07-06 21:38:134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 #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译、愧”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着”。   2.默读课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3.了解两篇短文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来介绍金字塔,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4.根据两篇短文介绍的金字塔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金字塔的图片。学生发言,说说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2.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一下不同的作者对金字塔的介绍有什么不同。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金字塔夕照》   朗读课文。课文是什么体裁?结构是怎样的?(写景散文。“总—分”结构。)   (1)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与周围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开阔雄浑的画卷。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金字塔比作金山。   “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是感叹句。改为陈述句是:真是一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   (3)第3自然段写作者对“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来历的思考。   (4)第4自然段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令人难忘。   全文描写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和作者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这一人类建筑奇迹的赞叹之情。   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本文是一篇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   (1)本文由两部分组成:   ①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读图和筛选信息。说一说你从这一部分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胡夫金字塔重量约600万吨,体积约258万立方米,塔底面积约52900平方米。   生2:胡夫金字塔位于开罗郊外的沙漠里。(引导:读图,有骆驼说明是在沙漠里。)   生3:金字塔历史悠久。(建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   生4:金字塔外观雄伟。(“共用230万块石头建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底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引导: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金字塔的雄伟。)   生5:工艺精湛。(“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引导: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生6:设计巧妙。(两个“正好”突出了这一设计的巧妙。)   ②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利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筛选概括信息。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古埃及悠久的文明和取得的成就。   有哪些成就?   (建造了金字塔,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精湛的造船技术、采石技术、造屋技术,石窟陵墓、神庙等建筑成就。)   (2)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的结晶,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你能搜集资料,回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吗?(答案不,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金字塔是一伟大奇迹,体会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包含两篇短文,体裁各不相同,描写的都是金字塔,但角度各异。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描写一处景物的方式有很多。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查找相关资料,试着介绍一下金字塔吧。   板书设计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写景散文)——金色的 2.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演示黄河变化的过程,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近2000年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准备:   黄河图片、有关黄河的视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1、导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看看黄河在哪?(学生对黄河有个初步的认识)   2、检查预习情况。   (1)看看有哪些同学收集了关于黄河的资料。(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一读)   (2)预习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回答。(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二、各自读文,感知课文大意。   1、各自读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读后进行评价。   3、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注意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   4、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再请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给与朗读上的指导。   5、出示视频,黄河流域的近况。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师巡视指导。   三、围绕几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联系吗?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小组合作学习,填在括号里。(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给与指导)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联系所造成的后果治理方案   3、交流所填内容。(结合学生说的,师完成部分板书)   4、请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多读几遍。(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文章中所用修辞等等)   5、师:从这篇课文中,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6、拓展延伸:   (1)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怎么办?   (2)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想想看你们还知道哪些课文也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只有一个地球》……)   7、作业。   (1)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子。   (2)小组合作办一期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手抄报,看看哪组同学做得。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摇篮”   现在——祸河原因(自然原因、人类破坏) 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3、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教学重难点   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媒体准备使用   准备“爬山虎”图片,提前布置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标出本组所学生字。   ⑵小组读认,读中正音。   ⑶全班交流读,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听写词语,注意书写正确规范。(自我表现)   4、选择两个词语造句。(小组交流)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意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⑴提出不懂的词语,共同交流解题。   ⑵自由选择一组词,说一段话。   三、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4、分角色读“小林”“小东”的话。   5、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课后从其他阅读材料中摘录类似的语句,积累在摘抄本上。   四、成语故事   1、认识事物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学生通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4、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明白“观察”与成绩的必然联系。)   5、交流成语含义。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日积月累   1、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作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   2、学生小组内读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老师巡回倾听,给予帮助。   3、抽读正音。   4、细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   5、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6、拓展:课后有兴趣的话,用一种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说两句话。 4.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写7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学写生字,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是一个神奇的瓶子,只要对它说出心愿,就能想变什么变什么。小老鼠想变成什么呢?   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   1、老师读课文,同学们注意听,看看老师把字音读准没有。老师读完后,请你将课文读准确。看看谁能将字音读得最准。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将字音读准。   3、小组内认认课文中的生字,在组长的带领下读课文。比一比谁的字音读得最准。   4、全班集中反馈。   (1)、教师带读生字。   (2)、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指名读生字。   (5)、全班一起读生字。   (6)、教师重点指导个别字音。   如:“瓶”、“想”、“被”、“累”,注意“瓶”、“想”是后鼻音,“累”是边音。   三、再读课文,注意将课文读准确。   1、自己再读读课文,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将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了。   2、以组为单位读课文,过会儿全班进行比赛。   3、全班比赛读课文,看看哪一组读得好。   4、全班齐读课文。   四、感受课文进行体会。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全班交流,学习句子。   (1)、小老鼠觉得做老鼠不快活,它想变成别的东西。   (2)、小老鼠想变成什么?   (3)、小老鼠最后还是不想变了。   五、指导写生字。   1、出示生字:“瓶”、“想”、“被”、“累”。   2、观察生字,说说要注意什么地方。   3、教师重点指导“被”,注意“被”的偏旁是“衣”字旁。   4、教师进行范写。   5、学生观察后临写,并给这几个生字组词。   6、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六、课堂作业。   1、每个生字各写五个,并组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1)、游戏“变变变”。在游戏中复习生字,进行激趣。   (2)、开火车复习生字,并给生字口头组词。   (3)、齐读生字。   (4)、全班齐读生字。   2、复习课文。   (1)、全班分小节读课文。   (2)、指名代表小组读课文。   (3)、全班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整”、“恶”、“糟”。   2、观察生字,说说要注意什么地方。   3、教师重点指导“整”,注意“整”的笔画较复杂。   4、教师进行范写。   5、学生观察后临写,并给这几个生字组词。   6、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三、课外拓展。   1、分小组试着完整地讲述《变成什么好》这个故事。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故事擂台。   3、评出擂主、奖励奖章。   4、小老鼠变了半天最后还是觉得自己好,如果是你,你会想变成什么呢?   5、指名说自己想变成什么,并说说原因。   6、自己有什么优点,你发现了吗?   四、课堂作业。 5.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词语,理解词语大概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只顾自己快乐的人,永远得不到快乐”的道理。   教育学生认识到只要乐与助人,把自己的快乐和别人分享,就会拥有快乐,拥有朋友。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顾自家的自私心理。   2、懂得“只顾自己快乐的人,永远得不到快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复习词语   (始终茂密白发苍苍暗自高兴再三叮嘱岂有此理无价之宝)   指名读词语   出示顾自家   你们看还记得他吗?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顾自家,你知道他最想得到什么?顾自家为什么想得到它?   师:看来没有朋友确实是一件很不快乐的事,就让我们跟随着顾自家一起去寻找快乐的泉水吧!   二、再现情景,学习课文   师述:为了寻找泉水,顾自家走呀走呀,走了好几天,他在森林里遇到了谁呢?   CAI白发苍苍的老人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白发苍苍指名读词   鹤发童颜的老人对顾自家说了些什么?请同位分角色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读准他们的对话。   指名分角色读三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你看这位顾自家听到老人可以帮他找到泉水高兴吗?怎么高兴?   指名说,理解:暗自高兴   这时候他心里在想些什么?(指名说一说心理的想法)   师述:顾自家看到了希望,多么高兴呀,你再读读看。   指导读句子。   老人对他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指名读一读   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   老人提出的要求,顾自家很情愿答应了吗?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出示两个句子进行比较:   1、为了得到泉水,顾自家答应了。   2、为了得到泉水,顾自家只好答应了。   学生进行对比读。你从“只好”中知道了什么?   3、CAI出示图师述故事:顾自家照老人指引的方向走了好几天,终于在翻过一座大山后,他找到了仙泉洞,呀!他看见了谁?   哦,原来正是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4、出示老人说的话,师引读,生跟读。   老人对顾自家很不放心,把这句话说了好多遍,我们可以从哪个词看出来呢?   强调词语:再三叮嘱指导读词。   这位神仙老人,你也来叮嘱一下顾自家吧!   顾自家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泉水。   如果你得到泉水,心里会怎么想?   指名说一说。   5、看到顾自家找到了快乐的泉水,是不是就得到了快乐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他捧着泉水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   小声的把顾自家的想法读一读吧!   重点指导学生读的语气   读了之后,你认为顾自家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岂有此理   顾自家愿意把快乐的泉水和别人分享吗?为什么?   引导体会:无价之宝   现在他的心情怎么样?(很生气,不高兴)   你再试着读一读。   6、多么自私的人,多么自私的想法呀!顾自家回到家,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句子   ①我把这段话读一读,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他做了些什么。   ②现在请大家在小组进行表演读,一定要注意他的神态和动作。   ③指名表演读。   我们可以从哪看出顾自家的自私?   引导学生说(关上门窗叫到跟前千万)   他为什么要关上门窗?(让学生体会顾自家自私的心理)   他把妻子叫到跟前干什么?   全班同学一起做动作读。   师述:顾自家没有按照老人的叮嘱去做,却自私的想独占泉水,结果会怎么样呢?   指名说一说   7、看到这你想对顾自家说点什么?   师述:是呀,这正是老人留给他的一句话。   出示句子:只顾自己快乐的人,永远得不到快乐。   齐读句子   师:快乐无处不在,只要你拿出真心和朋友分享你的快乐,你不仅拥有   了朋友,更拥有了快乐。   三、联系实际学习生字   1、看到大家这么快乐,你们的生字朋友也等不及要来参加快乐的学习了。   CAI:件容易孙   能不能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的?   在书写是,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师范写:件   2、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很高兴,谢谢大家给了我这么多的快乐,现在请你们把小手拿出来,随着音乐拍一拍,把你们的快乐送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吧!   (幸福拍手歌)   板书设计:快乐的泉水   只顾自己快乐的人,   永远得不到快乐。
2023-07-06 21:38:201

判断下列成语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比喻2夸张3比喻,4反问5拟人6比喻
2023-07-06 21:38:383

根据修辞手法来写出含有此修辞手法的成语

顶天立地鬼头鬼脑 岂有此理 自欺欺人
2023-07-06 21:38:465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比喻,比喻,比喻反问,比喻
2023-07-06 21:39:033

判断下列成语各运用了什修辞手法。 1.水平如镜( )2.多如牛毛(

比喻
2023-07-06 21:39:209

1恩重如山 2呆若木鸡 3岂有此理 4莺歌燕舞 5震耳欲聋 6轻如鸿毛 7摩肩擦踵 8怒发冲冠 各用了什么

拟人%D%A%D%A采纳我的吧。。
2023-07-06 21:39:352

关于语文的一些问题 不是很难 。

2023-07-06 21:39:432

1.补充成语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波()壮阔----- 集思广()----- 盛气()人-----

波澜壮阔 比喻规模非常巨大。集思广益 搜集多个人的意见盛气凌人 指高高在上,看不起人的样子。多如牛毛(比喻) 人声鼎沸(夸张) 人山人海(夸张) 莺歌燕舞(拟人)岂有此理( 反问 ) 水平如镜( 比喻)
2023-07-06 21:39:492

句子,5分钟给我答案,我奖励60分,速度啊啊啊!!!

仅是世界闻名,而且全国有名-------- 全国的在前面 惠州得秋天 秋天在前面 夸张+比喻 比喻 夸张+比喻 反问 比喻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作业要自己做 河道里穿行着小艇。
2023-07-06 21:39:574

大虾,帮忙!

长江,秦淮夸张,比喻,夸张,比喻,反问,拟人
2023-07-06 21:40:043

岂有此理这个成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反问
2023-07-06 21:40:243

岂有此理,人声鼎沸,莺歌燕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夸张。拟人
2023-07-06 21:40:321

岂有此理是什么修辞手法

这个是词组吧 没有修辞手法
2023-07-06 21:40:392

说修辞手法的

1 比喻2 夸张3 对比4 反问5 让我想想6 借代
2023-07-06 21:40:471

为什么说 岂有此理 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岂有此理表示自己明白答案
2023-07-06 21:40:543

下面的成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多如牛毛 夸张2.人声鼎沸 夸张3.人山人海 比喻4.莺歌燕语 拟人5.岂有此理 感叹6.水平如镜 比喻
2023-07-06 21:41:023

哀鸿遍野 岂有此理 两个成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反问
2023-07-06 21:41:091

谁知道下面古诗和成语的修辞手法

1C 2A 3D 4D 5B 6C 7A 8B 9D 10B(谨供参考,不十分确定)
2023-07-06 21:41:162

口若悬河.千钧一发.岂有此理.五湖四海.差之毫厘,修辞手法是什么?

夸张
2023-07-06 21:41:231

岂有此理,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反问 哦
2023-07-06 21:41:291

有此理两个成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回复:成语———《岂有此理》:哪有这个道理。"否定"语式。
2023-07-06 21:41:481

岂有此理中含有什修辞手法

反问
2023-07-06 21:41:551

指出下列成语运用的修辞手法

目不识丁(借代)胸有成竹(比喻)兔死狐悲(拟人)岂有此理(反问)垂涎三尺(夸张)厚此薄彼(对比)
2023-07-06 21: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