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ckySXyd
-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的一个相当长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克服,甚至在一些方面又有发展,特别是此后不久出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经济建设中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社会主义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四,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一岁发神经二次基地哦YSL会哦破1亏哦破离体牙搜嘎刘如意你嫁给您啦2023-07-05 12:50:205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是什么?
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023-07-05 12:50:492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是怎样的
1、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一脉相承的:①、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②、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相同,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业合作化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发展;②、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是对所有制结构认识的深化和发展;③、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深化和发展;3、社会主义改革不是要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分田单干"有着本质区别;②、现阶段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不是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2023-07-05 12:51:031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改造是改革的前提。2023-07-05 12:51:112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二者既有区别和不同,又有联系和衔接。其区别在于:一是,从时间上说,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建国初期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建国三十多年以后进行的。二是,从内容上说,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在国内恢复国民经济,理顺国家经济各类关系;社会主义改革是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激发经济活力,提升国家经济基础。其联系在于:一是,从内容上看,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二是,从关系上看,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措施,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基础;社会主义改革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础上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继续。三是,从目的上看,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都是为了国家经济基础建设,都是为了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2023-07-05 12:51:191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之间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样的目的使二者有同样的价值。二者之间有必然联系,二者不可或缺。改造是改革的前提,改革是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不能因为改造过程中出现不足之处,就否认改造的成就。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扩展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改革2023-07-05 12:51:271
论文: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革是指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进行调整。 改来改去,改的核心还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并相应的决定了劳动产品如何分配以及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是将私有改为公有(国有或集体所有),劳动者的关系从原来的雇佣关系转为共同劳动关系,产品分配从资本优先资本为大改为劳动为主提倡平等。 当代社会主义改革,改的核心是将生产资料从国有/集体所有改为私有。生产关系的变化是上述的相反调头一下。 其实一个社会需要考虑公平与效率两个问题。过于讲公平这个社会就缺乏活力,缺乏进取,在竞争中必然落败。过于讲效率则这个社会就缺乏安全,缺乏信任,相互对立,不需外力,内部可能就会毁灭。 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极度讲究效率的中国,阶级对立严重,社会矛盾凸显的中国,所以需要通过改造来强调公平。 社会主义改革发生在极度讲究平等的中国,绝对平均,大锅饭,缺乏竞争意识的中国,所以需要通过改革来强调效率。2023-07-05 12:51:422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这个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这两个呢,我是认为啊,是对国家层面来说,就是说把社会主义呢就是一,嗯,怎么样把它发展的好一点。2023-07-05 12:51:526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关系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的一个相当长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克服,甚至在一些方面又有发展,特别是此后不久出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经济建设中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社会主义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四,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2023-07-05 12:52:142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之间是什么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1)不论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是70年代末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革,都是中 党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摸索,是两个不同的阶段的探索。(2)社会主义改革并不是对社会主义方向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的再探索,它继承了过去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基本成果,又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以及其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进行了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3)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道路,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一方面,不能用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来否定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另一方面,同样不能用50年代指导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观点来否定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2023-07-05 12:52:221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1)不论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是70年代末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革,都是中国共产党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摸索,是两个不同的阶段的探索。 (2)社会主义改革并不是对社会主义方向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的再探索,它继承了过去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基本成果,又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以及其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进行了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 (3)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道路,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一方面,不能用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来否定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另一方面,同样不能用50年代指导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观点来否定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2023-07-05 12:52:432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1,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一脉相承的 ①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②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相同,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业合作化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发展.②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是对所有制结构认识的深化和发展.③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深化和发展.3,社会主义改革不是要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分田单干"有着本质区别.②现阶段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不是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1、改革开放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他们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50年代的社会主义是适应当时历史条件之下的正确选择,当时中国只有通过自力更生来实现发展,这种改造是发展当时生产力的最佳选择。而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世界面临和平和发展主题的情况下,党领导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又一次历史性选择。3、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它们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4、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a、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础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新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中国形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b、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的继续前进。2023-07-05 12:53:001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关联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深层的内在联系,二者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二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样重要。 一、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尽管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70年代末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革命,说得准确点,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正是这场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运用政权的杠杆作用领导中国人民对各种非社会主义的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创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同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这主要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决定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变化必然使原来与之大体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逐渐不适应起来,以致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 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允许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图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意义,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二者的表面特征是有区别的,但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的大胆探索,只不过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也就是说,二者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在于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改革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展开的,它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同等重要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当时不可能有更多的独立思考。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正是由于这种创造性,为20年之后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改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而且变革原来的生产关系,大大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不仅满足了当时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为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物质前提。 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阶级,消灭了阶级剥削,初步实现了按劳分配。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同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集中体现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就担负起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任务。然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那种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基本适应的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不相适应的一面。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只是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可能的条件和前提,而要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必须构筑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体制。社会主义改革由此应运而生。 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过去的失误的纠正。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分别体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某些不足,就发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言论来全盘否定社会主义改造。试想,如果没有“当初”的实践,怎么能够“早知今日”呢?并且,社会主义改革决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盘否定,它不过是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再探索。当然,我们更不能用50年代指导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来否定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2023-07-05 12:53:07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同时,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深层的内在联系,二者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二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样重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历史意义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023-07-05 12:53:13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
两者有区别也有联系。 区别在于:两者的所处的时期、目的和手段都是不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策和措施,通过农业、工业、工商业的三大改造,为我国顺利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基础。而社会主义改革是在社会主义阶段自身的革新,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的政策和措施。 两者的联系是: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改革奠定了基础。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没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更谈不上改革开放。从本质上讲,两都也是相同的,都是一场革命,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2023-07-05 12:53:391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者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克服,甚至在一些方面又有发展,特别是此后不久出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经济建设中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社会主义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四,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我国现代化的实践,两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2023-07-05 12:53:471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关系
互为逆过程.前者是让事物接近某个标准,后者让事物偏离这个标准.2023-07-05 12:54:022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在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时,有人用指导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 观点来否定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人用指导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观点来否定现在 的社会主义改革。确实,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从而建立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同时,社会主 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深层的内在联系,二者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者 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二者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样重要。 一、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尽管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 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70年代末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 度。但是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革命,说得准确点,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正是这场社会主义革 命,中国共产党运用政权的杠杆作用领导中国人民对各种非社会主义的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创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中国,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就 必须利用手中的政权,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即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和维护这种生产关 系的旧的上层建筑,使被束缚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因为,尽管当时新民主主义的发展 为中国实现富强之路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实践条件,但随着土改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我国农村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纷纷呈现在党的面前。农村土改后,出现中农化趋势 ,存在土地兼并和雇工现象,初步拉开了贫富差距,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老解放区的 互助组织呈现涣散的状况,因为具备了独立的生产条件的中农愿意单干,不愿参加互相合作 ,而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贫农则希望通过互助合作组织把自己发展起来,产生一种自发的社会 主义的平均思想和依赖国家的情绪,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 在城市,不法资本家为牟取暴利而进行的种种非法活动乃至犯罪活动,严重阻碍了国营经 济的发展。因为,在很多时候,国营经济的发展不可能不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资金、原料 、产品销售等许多方面发生矛盾。这一切,都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依靠力量是国营经济。 归根结底,上述所有一切,实质上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最终结果是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人民实现富裕、强国之路上的绊脚石。如 何解决这种矛盾,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如何搬走中国人民实现强国之路上的绊脚石 ,这成了中国共产党必须考虑的问题。基于这种考虑,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利用手 中的政权,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 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正是经过三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确定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调动了各行各业的积极性, 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同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中国摆脱贫 穷落后的状态。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这主要是由社会主义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决定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变化必然使原来与之大体适应的生产关 系,变得逐渐不适应起来,以致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正如邓小平指出:“如果现在再不 实行改革,我们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文选》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页。)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里,应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发展的具体制度、管 理方式和思想观念,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邓小 平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 要求,同时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领导全国人民“ 摸着石头过河”,开始了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也就是说,当代中国的改革不是枝节的、修修 补补式的,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经济体制,不是仅仅限于某一方面,而是“全方位” 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目的同“过去”一样,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 产力。 社会主义改革是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我们必须纠正一种错误的认识,即认为在 社会主义条件下只存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不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错误的。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 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 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第370页。) 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 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而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允许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实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试图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意义,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 。二者的表面特征是有区别的,但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 斗的伟大历史进程的大胆探索,只不过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也就是说,二者的根本性质 是相同的。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在于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建国初期,我们通过没收官僚资 本 而建立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城市已经取得了主导地位,但在广大农村,则没有公有制或 者说很少。从1953年开始,我们通过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我国在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农村中消灭了富农阶级,农民和手工业者劳动群众个体所有的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在城市,民族资产阶级被消灭,工人阶级完全摆脱资本家雇佣劳动的 地位,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加上原来的国营经济的巨大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集 体所有制居于绝对优势地位,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阶级,消灭了剥削,按劳分配初步实 现。可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已基本建立。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石,而上层建筑一旦建立,又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后,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就是这样的关系。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 次以宪法的形式规定基本政治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制。这样的政治制度是经济制度的体现,也是为经济制度服务的。 社会主义改革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 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展开的,它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 上世纪70年代末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积极参加的一种自觉的行动 。它的 对象不是社会根本制度,而是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的各种体制和观念。其 中心问题不是政权问题,而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改革完 善了社会主义制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改革的对象来看。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改革的对象作了十分明 确的论述。他指出: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在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以及科技、 教育等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这些弊端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我们改革不是 改革 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是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制。 第二,从改革的目的来看。邓小平指出,改革的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最终巩固社会 主义制度。因此,我们必须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等进行改革。 第三,从改革的原则来看。邓小平指出,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两个重要的 原则: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二是共同富裕。可见,改革不可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三、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的历史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同等重要的。什么是 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当时不可能有更多的独立思考。但是,具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正是由于这种创造性,为20年之后 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像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如何跨过“资本主义 的卡夫丁峡谷”,建立社会主义。这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中国正是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准备。脱胎于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新中国,当时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毛泽东形象地说:“现在我们能造 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 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文选》第5卷,人民 出版社1977年版,第130页。)虽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但当 时仅占国民生产总值10%左右的现代工业处在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包围中。帝国主义对我国 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在这种特别严峻的情况下,要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就必须尽可能 地发展生产力,必须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改造生 产资料的所有制,而且变革原来的生产关系,大大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不仅满足了当时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为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物质前提。 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阶级,消灭了阶级剥削,初步实现了按劳分配。随着社会主义改造 的完成,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同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文化制 度集中体现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就担负起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任务。然而,社会主义 制度建立之初那种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基本适应的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不相适 应的一面。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只是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可能的条 件和前提,而要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必须构筑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体制。社会主义 改革由此应运而生。 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过去的失误的纠正。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迈过 了“卡夫丁峡谷”,实现社会主义。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是有它的不足。在总结了社会 主义改造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一直在思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最后将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 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反思的结果。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在改革中 纠正过去的失误,特别是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就是直接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 遗留问题。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分别体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二代 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两个不 同阶段的探索。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 伟大实践中。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某些不足,就发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 言论来全盘否定社会主义改造。试想,如果没有“当初”的实践,怎么能够“早知今日”呢 ?并且,社会主义改革决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盘否定,它不过是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上,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再探索。当然,我们更不能用50年代指导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来否定 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2023-07-05 12:54:091
从经济史的角度,谈一下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1、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的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3、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革命,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2023-07-05 12:54:151
如何正确认识当今的社会主义改革同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关
要科学地认识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无论是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是当前的改革开放,都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产物,都有其事物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说,没有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会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样,没有当前的改革开放也就没有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改革绝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盘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任何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当年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当前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对当年社会主义改造及其以后某些失误的纠正。但这种纠正绝不是要否定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而是要把当年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并不断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总之,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上,要尽量避免简单的政策对比,而要力求从历史发展的大跨度上把握两者之间的关联,认清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历史联系。2023-07-05 12:54:233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关联谁知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仍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顺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我国先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作为两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固有的关系。首先,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两者都是时代的要求,历史大产物.是中共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没有当年的改造,就不可能建立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样没有改革,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便难以巩固。 其次,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即继承当年改造当年的积极成果:公有制基础,解决改造遗留下来的诸如所有制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以巩固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两者在目标方向上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两者都是时代的要求,历史大产物.社会主义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产生了根本变化,从而阶级关系和社会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标志着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开辟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扫清了道路,创造了前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承、发展和完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2023-07-05 12:54:471
如何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当代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改来改去,改的核心还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并相应的决定了劳动产品如何分配以及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是将私有改为公有(国有或集体所有),劳动者的关系从原来的雇佣关系转为共同劳动关系,产品分配从资本优先资本为大改为劳动为主提倡平等。当代社会主义改革,改的核心是将生产资料从国有/集体所有改为私有。生产关系的变化是上述的相反调头一下。其实一个社会需要考虑公平与效率两个问题。过于讲公平这个社会就缺乏活力,缺乏进取,在竞争中必然落败。过于讲效率则这个社会就缺乏安全,缺乏信任,相互对立,不需外力,内部可能就会毁灭。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极度讲究效率的中国,阶级对立严重,社会矛盾凸显的中国,所以需要通过改造来强调公平。社会主义改革发生在极度讲究平等的中国,绝对平均,大锅饭,缺乏竞争意识的中国,所以需要通过改革来强调效率。邓小平同志说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非常有哲理的。当下的中国需要强调公平?还是效率?2023-07-05 12:54:541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B.社会主义改革的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对社会主义改造中遗留的问题进行了纠正,也是社会主义改革任务之一D.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都是为了生产力的发展。正确答案:ABCD2023-07-05 12:55:071
辨析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023-07-05 12:55:151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两个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从解放开始到1956年结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的政策。如果我们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做一个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社会主义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改造。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全面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问题的时候提出的。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 1、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的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3、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革命,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尽管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 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70年代末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 度。但是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 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而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允许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实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试图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意义,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 二者的表面特征是有区别的,但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 斗的伟大历史进程的大胆探索,只不过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也就是说,二者的根本性质 是相同的。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同等重要的。什么是 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当时不可能有更多的独立思考。但是,具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正是由于这种创造性,为20年之后 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像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如何跨过“资本主义 的卡夫丁峡谷”,建立社会主义。这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中国正是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分别体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二代 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两个不 同阶段的探索。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伟大实践中。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某些不足,就发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 言论来全盘否定社会主义改造。试想,如果没有“当初”的实践,怎么能够“早知今日”呢? 并且,社会主义改革决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盘否定,它不过是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上,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再探索。当然,我们更不能用50年代指导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来否定 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 追问: 能帮我简洁概括一下吗,谢谢了 回答: 社会主义改造是对 农业 、 手工业 和 资本主义 工商业进行的改造。社会主义改革是 中国共产党 在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问题的时候提出的。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解 放生 产力 ,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 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 史进 程的大胆探索,只不过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分别体现了以 毛泽东 、 邓小平 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二代 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两个不 同阶段的探索。 看 黑体 和附近就成麻烦采纳,谢谢!2023-07-05 12:55:231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之区别提起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看似一字之差,其实两者有很大的差别。为了使大家在短时间内对两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好事者将两者做了如下的比较: 第一,从含义来看。改革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改造即改变、打造,一是修改或变更原事物,使适合需要;二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改造适合新的形势和需要。第二,从时间来看。社会主义改造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进行的一场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而改革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的,它是一种“制度”创新,是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是至今仍在进行的一场新的革命。第三,从内容来看。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根本转变。而改革是为了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部分和环节,是为了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具体说来,改革所涉及的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具体制度的调整和改变,并不是对现有社会制度的彻底否定。第四,从解决的问题来看。社会主义改造所要解决的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问题,以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改革所要解决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它是在保持社会形态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部分环节,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进而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二、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之变带来的思想认识问题?在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时,有人用指导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观点来否定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人用指导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观点来否定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比如,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作为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私有制(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几乎全部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结果,初级阶段理论提出来后,为了发展初级阶段生产力,就必须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也有人认为,今天改革开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劣根性充分暴露,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壮大,必定会产生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及其阶层,新形势下的阶级斗争又将开始。上述观点归结到一起,其结果要么否定社会主义改造、要么否定改革开放,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有害的。需要将两者的关系进一步澄清: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的一个相当长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克服,甚至在一些方面又有发展,特别是此后不久出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经济建设中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社会主义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四,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正如列宁指出的,“判断历史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决不能站在今人的立场上来衡量昨天。尽管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都存在着自身的问题,比如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着要求过急,速度过快,工作过粗;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安排不当;把大量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错定为资本家;合营后改组、合并过急;商业网点撤消过多,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等问题;改革开放的问题就更多了,但不能因为存在问题而否定它们的历史贡献。社会主义改造巨大的历史贡献就在于解决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解决了为中国革命付出巨大牺牲却有可能走回头路的广大农民的组织起来的问题,解决了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问题。社会主义改革的巨大贡献就在于通过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被束缚的生产力,使人的积极性被极大地释放了出来,改变了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完善了社会主义方方面面的制度。两者有性质上的区别,但两者不是对立关系。既不能用社会主义改革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也不能用社会主义改造否定社会主义改革。2023-07-05 12:55:322
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与今日社会主义改革在农业上有怎样的历史关联
在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时,有人用指导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观点来否定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人用指导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观点来否定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 确实,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 同时,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深层的内在联系,二者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二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样重要。 一、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尽管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70年代末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革命,说得准确点,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正是这场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运用政权的杠杆作用领导中国人民对各种非社会主义的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创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中国,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就必须利用手中的政权,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即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和维护这种生产关系的旧的上层建筑,使被束缚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因为,尽管当时新民主主义的发展为中国实现富强之路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实践条件,但随着土改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农村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纷纷呈现在党的面前。农村土改后,出现中农化趋势,存在土地兼并和雇工现象,初步拉开了贫富差距,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老解放区的互助组织呈现涣散的状况,因为具备了独立的生产条件的中农愿意单干,不愿参加互相合作,而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贫农则希望通过互助合作组织把自己发展起来,产生一种自发的社会主义的平均思想和依赖国家的情绪,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城市,不法资本家为牟取暴利而进行的种种非法活动乃至犯罪活动,严重阻碍了国营经济的发展。因为,在很多时候,国营经济的发展不可能不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资金、原料、产品销售等许多方面发生矛盾。这一切,都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依靠力量是国营经济。 归根结底,上述所有一切,实质上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最终结果是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人民实现富裕、强国之路上的绊脚石。如何解决这种矛盾,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如何搬走中国人民实现强国之路上的绊脚石,这成了中国共产党必须考虑的问题。基于这种考虑,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利用手中的政权,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正是经过三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确定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调动了各行各业的积极性,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同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这主要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决定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变化必然使原来与之大体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逐渐不适应起来,以致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正如邓小平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页。)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里,应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发展的具体制度、管理方式和思想观念,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邓小平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同时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领导全国人民“摸着石头过河”,开始了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也就是说,当代中国的改革不是枝节的、修修补补式的,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经济体制,不是仅仅限于某一方面,而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目的同“过去”一样,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革是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我们必须纠正一种错误的认识,即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存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不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错误的。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70页。) 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 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允许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图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意义,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二者的表面特征是有区别的,但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的大胆探索,只不过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也就是说,二者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在于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建国初期,我们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城市已经取得了主导地位,但在广大农村,则没有公有制或者说很少。从1953年开始,我们通过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我国在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中消灭了富农阶级,农民和手工业者劳动群众个体所有的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在城市,民族资产阶级被消灭,工人阶级完全摆脱资本家雇佣劳动的地位,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加上原来的国营经济的巨大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居于绝对优势地位,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阶级,消灭了剥削,按劳分配初步实现。可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已基本建立。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石,而上层建筑一旦建立,又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就是这样的关系。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规定基本政治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这样的政治制度是经济制度的体现,也是为经济制度服务的。 社会主义改革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展开的,它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上世纪70年代末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积极参加的一种自觉的行动。它的对象不是社会根本制度,而是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的各种体制和观念。其中心问题不是政权问题,而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改革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改革的对象来看。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改革的对象作了十分明确的论述。他指出: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在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以及科技、教育等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这些弊端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我们改革不是改革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是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制。 第二,从改革的目的来看。邓小平指出,改革的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最终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我们必须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等进行改革。 第三,从改革的原则来看。邓小平指出,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二是共同富裕。可见,改革不可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三、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同等重要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当时不可能有更多的独立思考。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正是由于这种创造性,为20年之后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像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如何跨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建立社会主义。这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中国正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准备。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中国,当时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毛泽东形象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文选》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30页。)虽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但当时仅占国民生产总值10%左右的现代工业处在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包围中。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在这种特别严峻的情况下,要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就必须尽可能地发展生产力,必须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改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而且变革原来的生产关系,大大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不仅满足了当时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为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物质前提。 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阶级,消灭了阶级剥削,初步实现了按劳分配。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同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集中体现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就担负起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任务。然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那种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基本适应的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不相适应的一面。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只是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可能的条件和前提,而要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必须构筑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体制。社会主义改革由此应运而生。 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过去的失误的纠正。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迈过了“卡夫丁峡谷”,实现社会主义。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是有它的不足。在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一直在思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最后将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反思的结果。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在改革中纠正过去的失误,特别是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就是直接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分别体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某些不足,就发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言论来全盘否定社会主义改造。试想,如果没有“当初”的实践,怎么能够“早知今日”呢?并且,社会主义改革决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盘否定,它不过是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再探索。当然,我们更不能用50年代指导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来否定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2023-07-05 12:56:001
社会主义改造是如何改的?请从2方面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2761461.html?si=82023-07-05 12:56:082
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全面革新区别是:社会主义改革不变动社会性质 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了社会性质望采纳2023-07-05 12:56:152
如何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后来社会主义改革的相互关系
你读《毛泽东思想》要想想抗战时期与建国初期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背景 而读《邓小平理论》是则要置身于现代社会背景中。 社会主义革命适应抗战时期甚至建国初期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则在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格明德同时适应社会潮流。2023-07-05 12:56:342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社会主义改革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革政策开始的,目标是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即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社会主义改造是改革的基础,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可以说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离开社会主义改造不行,离开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更不行。只有把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基本解决,确定社会主义性质才有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与此同时,改革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改变,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就成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次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再者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 概括地说,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历史地位是同等重要的。这两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的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大胆探索,历史证明,这是发展中国最好的途径。2023-07-05 12:56:437
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与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有怎样的历史关联
社会主义改造是将新民主主义社会改造成社会主义社会,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在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2023-07-05 12:56:592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1949年建国后至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前的社会制度的改变,社会主义改革则是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对内改革部分关系2023-07-05 12:57:172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在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时,有人用指导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 观点来否定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人用指导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观点来否定现在 的社会主义改革。确实,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从而建立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同时,社会主 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深层的内在联系,二者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者 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二者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样重要。 一、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尽管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 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70年代末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 度。但是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 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而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允许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实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试图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意义,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 。二者的表面特征是有区别的,但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 斗的伟大历史进程的大胆探索,只不过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也就是说,二者的根本性质 是相同的。? 三、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同等重要的。什么是 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当时不可能有更多的独立思考。但是,具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正是由于这种创造性,为20年之后 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像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如何跨过“资本主义 的卡夫丁峡谷”,建立社会主义。这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中国正是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分别体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二代 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两个不 同阶段的探索。?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2023-07-05 12:57:251
你是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和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二者同样的不可理解,因为今天又重新让私有存在了,说明这是多余的动作2023-07-05 12:57:332
急用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是一辨析题
政治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不能靠运气,靠的信心与勇气,而且改革之路必然是泥泞难行,期间难免会遇到这样的那样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调整好心态,用团结和智慧把一个又一个问题处理好,向着既定的目标继续前行,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所以面对改革,不能害怕摔跤,遇到挫折后,更不能怨天尤人,所谓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是一种消极思想,如果任由这样的氛围扩散,是不利于我们改革的事业取得成功的,要坚决抵制。2023-07-05 12:57:412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因为中国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殊国情,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改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即社会主义革命。 三大改造是中国在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解放了被束缚的农村和城市生产力后进行的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而进行的改革。 三大改造,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二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农业的改造即指农业合作化运动。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三个互相衔接的步骤和形式,从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进一步建立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百分之九十六点三,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百分之八十七点八。在所有制方面,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的改造是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个体手工业是以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从事商品生产的一种个体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1952年手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1%,农村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很大部分来自手工业。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决定逐步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人数已占全国手工业从业人数的91.7%,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过渡时期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具有两面性,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相应也具有两面性。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在经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一系列从初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后,至1956年底,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已占原有资本主义工业总户数和职工人数的99%,占生产总值的99.6%。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定息方式,即按照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股额(共23亿余元)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共发10年。这就使得私股与生产资料 的使用权相分离,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管理和运用。定息停付后,企业就完全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使剥削者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 三大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耐心细致和高效的工作,最终完成了对工商业、手工业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23-07-05 12:57:55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点都是以社会主义为方向,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要目标。不同点在于:时代不同,改革主要在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目前仍在进行,改造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56年。性质和内容不同,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针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经济政治体制、规定;改造是针对资本主义、个体工商业等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使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2023-07-05 12:58:182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政府只有顺应民意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维护其统治!2023-07-05 12:58:323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改造。1951年伊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改造方案。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全面确立,中国即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而社会主义改革,则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问题的时候所提出的。在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情形下,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已经解决,于是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就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党和人民要尽全力解决这个问题,便要加快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局面中解脱出来,把这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成为了各种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说完了两者的背景和基本内容,再来阐释两者之间的关系,便会简单许多。在我看来,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不能简单的用相互联系或者相互区别来加以说明,而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首先,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是一脉相承的。 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的基本前提乃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从书本上我们能够总结得出,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我国能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强调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以充分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作为改革的历史前提,是以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确立作为改革的历史起点的,而不是对这一成果的否定。要知道,我国的改革之路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一开始就强调的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是密不可分的。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是他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哪一者,它们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内在发展的必然性。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又怎么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同样地,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所以说,这二者乃是缺一不可的。 再者,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诚然,我们知道、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改造其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正确性和取得的成果,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它也是存在一定的偏差的。之后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革,便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残留的问题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用点官方的话来讲,即社会主义改革,既是对这些缺点和偏差拨乱反正,更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深化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由于过分地急于求成,不免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同时遗留下了一些问题。通俗讲,社会主义改革便是对其的一种纠正,拨乱反正,并在一定程度上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革故鼎新。 譬如,在社会主义改革中提出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农业合作化理论的一种创造性继承和发展的典型。在之前,吃大锅饭,做到人人公平平等,生产资料公有,统一经营统一分配这样的模式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实践也证明了,这样的模式只能使得农民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因为不管多劳少劳,反正分配到的物资也是一样的,那么谁还愿意多出力呢?这就是弊端所在。因而在改革中,提出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所谓的“任务”承包到家庭、个人,按劳分筹,极大地提高了民众的积极性。可见,过分集中和平均主义问题严重,若是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中的创造性发展,后果有多么严重。 最后,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有人觉得,社会主义改造之中既有诸多不足,便应该是错误的,是应该被全盘否定的,有的人还发出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叹。其实不然,假若没有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没有其中的曲折,我们又怎么能够意识到“今日”的种种举措,哪些是有益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呢?社会主义改革绝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盘否定,只不过是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对建设社会的再探索。2023-07-05 12:58:391
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改革是变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即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023-07-05 12:58:472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一、概念 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中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可是,中国的出路只有社会主义,也必然是社会主义。如何才能顺利 地由新民族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呢?党于是提出了要进步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革: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我们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提出了要进步改革开放。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也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进步的表现与要求。 二、两者关系 1,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一脉相承的 ①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 ②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相同,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业合作化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发展. ②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是对所有制结构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③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3,社会主义改革不是要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分田单干"有着本质区别. ②现阶段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不是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2023-07-05 12:58:55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者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克服,甚至在一些方面又有发展,特别是此后不久出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经济建设中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社会主义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四,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我国现代化的实践,两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2023-07-05 12:59:022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首先,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两者都是时代的要求,历史大产物.其次,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两者在目标方向上是一致的 顺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我国先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作为两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固有的关系.首先,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两者都是时代的要求,历史大产物.社会主义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产生了根本变化,从而阶级关系和社会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标志着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开辟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扫清了道路,创造了前提。2023-07-05 12:59:131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1)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前提。社会主义改造,是对旧生产关系的根本改变,解决的是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它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奠定了中国进步和发展的基础。而社会主义改革,则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解决的是社会主义的具体运行机制问题。它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部分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的体制。因此,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无从谈起。 (2)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失误和不足的改正和弥补。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党的领导人在1956年底前后就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但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重新引起党中央的重视,并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主义改革逐步加以解决。 (3)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一致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在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以后,还要不断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以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使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无论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他们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总之,要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历史的客观地评价社会主义改造。2023-07-05 12:59:291
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与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有怎样的历史关联
当年社会主义改造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当年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改革。2023-07-05 12:59:373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1,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一脉相承的 ①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②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相同,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业合作化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发展.②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是对所有制结构认识的深化和发展.③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深化和发展.3,社会主义改革不是要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分田单干"有着本质区别.②现阶段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不是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1、改革开放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他们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50年代的社会主义是适应当时历史条件之下的正确选择,当时中国只有通过自力更生来实现发展,这种改造是发展当时生产力的最佳选择。而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世界面临和平和发展主题的情况下,党领导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又一次历史性选择。3、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它们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4、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a、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础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新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中国形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b、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的继续前进。2023-07-05 13:00:19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1、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一脉相承的: ①、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 ②、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相同,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业合作化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发展。 ②、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是对所有制结构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③、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3、社会主义改革不是要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分田单干"有着本质区别。 ②、现阶段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不是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2023-07-05 13:00:451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历史关联
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史中的地位不亚于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以此为标志,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不再限于经营权的调整,而是深入到产权制度层面,它的主流是以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司制度建设。2023-07-05 13:00:522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区别和联系
这两个意思是有点难分,其实都差不多。有的就是为了好听。新中国成立后,把原来私有制的改成公有制,这个叫改造。感觉,这个动作要小一点儿,看上去是内部的。其实一点也不小,把别人私人的东西,强行的征收成国家的,你不同意,后果你会明白的。(茅台酒厂,就有这样的故事。你可以看看。)到了1978年以后,在政策上转向以发展经济为重点。这个叫改革。这个动作大一点,是方针上的改变。从上到下的。2023-07-05 13:0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