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桃花
-
孟子说的是“是人”原文是这样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少时读此微觉不妥,却不知为什么。前几天再读,忽然悟到,原来这段话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先验和唯心色彩。 孟子的逻辑似乎是说,伟大的人物都是上天的选民,为了使他能够承担未来命中注定的责任,上天特意给他设置种种障碍,使他处于困厄危难之中,以唤醒他的心灵,坚忍他的性格。 有一个人的经历像是特意为孟子此论做注脚:1809年,他出生在荒野上一座孤独的小木屋中;7岁全家被赶出居住地;9岁母亲去世;22岁经商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落选,想进法学院学法律未成;24岁借钱经商破产,后来花了16年,才偿清这笔债;25岁再次竞选州议员竟然赢了;26岁即将结婚时,未婚妻死了,心也碎了;31岁争取成为被选举人,落选;34岁参加国会大选,又落选;37岁再次参加国会大选,当选;39岁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40岁想担任本州土地局长,被拒绝;45岁竞选参议员落选;47_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提名,得票不到100张;49岁再度竞选参议员,再度落选;51岁,当选美国总统。 他,就是林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一个全世界都为之叹服的伟人。 但换个角度思考,我们就能明白,并非天降大任于是人,而是他在荆棘丛生的实现自我道路上只知前进的勇气与性格,使大任最终自然而然地落在他的肩上;并非上天用考验和挫折来增强他的能力,而是性格懦弱者早在第一次挫折时就放弃了,取得辉煌成就者无一不是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的人。林肯曾说:我坚信,对付 的最好办法,就是永不放弃。 还有一个例子更能说明这一点。 有位穷困潦倒的美国年轻人,身上的钱加起来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但他梦想着拍电影,当明星。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带着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自撰剧本前去拜访。第一遍下来,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拒绝他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又马上开始了第二轮的拜访与自荐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于是人也?
斯人也和是人也 都是正确的,意思相同,版本不同书中所记就有不同。语言本就带有流变性,人是活的,时代和环境在改变,语言在传承过程中本就不可能一尘不变。古书中是“是人”的版本。但也确实有“斯人”这个版本,而且“斯人”与“是人”本就可以通译,意思相同。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意思: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出自先秦·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可包括人教61版、人教82版、人教87版、人教94版、人教01版、人教03版,还有06年山东教育出版社课本、09年北师大版语文课本、09年苏教版课本,这些课本上清一色写的都是“是人也”。2023-07-05 08:38:171
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斯人,是人,都不对。原文的意思是某个人,而不是某类人,老天爷要给某个人伟大、重要的责任或任务,所以用【私人】才是最准确的。2023-07-05 08:38:404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是人也?
是“是”啊2023-07-05 08:39:1512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还是“是人”?
我记得也是斯人,怎么成是人了?奇怪2023-07-05 08:40:085
天将大任于“斯人”还是“是人”?《孟子》
孟子说的是“是人”原文是这样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少时读此微觉不妥,却不知为什么。前几天再读,忽然悟到,原来这段话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先验和唯心色彩。 孟子的逻辑似乎是说,伟大的人物都是上天的选民,为了使他能够承担未来命中注定的责任,上天特意给他设置种种障碍,使他处于困厄危难之中,以唤醒他的心灵,坚忍他的性格。 有一个人的经历像是特意为孟子此论做注脚:1809年,他出生在荒野上一座孤独的小木屋中;7岁全家被赶出居住地;9岁母亲去世;22岁经商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落选,想进法学院学法律未成;24岁借钱经商破产,后来花了16年,才偿清这笔债;25岁再次竞选州议员竟然赢了;26岁即将结婚时,未婚妻死了,心也碎了;31岁争取成为被选举人,落选;34岁参加国会大选,又落选;37岁再次参加国会大选,当选;39岁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40岁想担任本州土地局长,被拒绝;45岁竞选参议员落选;47_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提名,得票不到100张;49岁再度竞选参议员,再度落选;51岁,当选美国总统。 他,就是林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一个全世界都为之叹服的伟人。 但换个角度思考,我们就能明白,并非天降大任于是人,而是他在荆棘丛生的实现自我道路上只知前进的勇气与性格,使大任最终自然而然地落在他的肩上;并非上天用考验和挫折来增强他的能力,而是性格懦弱者早在第一次挫折时就放弃了,取得辉煌成就者无一不是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的人。林肯曾说:我坚信,对付 的最好办法,就是永不放弃。 还有一个例子更能说明这一点。 有位穷困潦倒的美国年轻人,身上的钱加起来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但他梦想着拍电影,当明星。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带着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自撰剧本前去拜访。第一遍下来,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拒绝他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又马上开始了第二轮的拜访与自荐当第四轮拜访进行到第350家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让他留下剧本看一看。几天后,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年轻人担任男主角。 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席维斯·史泰龙。算起来,他共遭遇了1849次拒绝。 没有困难的、平顺的生命只能是平庸的生命。伟大人物都是在艰难挫折中造就的,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被视为智障,青年时期被人打聋了耳朵,仅为了发明灯泡他就经历了数千次的失败。他却乐观地说,我从未失败,只是知道了数千种无效的方法。他就是以这种精神发明了1000多种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物品,最终可以说:为了人类的幸福,我已尽了我最大的努力。 来源:课外语文·中2023-07-05 08:40:301
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于是人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意思是上天要将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2023-07-05 08:40:384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斯”还是“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023-07-05 08:40:498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
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该出版社从1961年收录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以来,历套教材文章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过“斯”和“是”两个字,都表示“这”的意思。拓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2023-07-05 08:41:031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是人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意思是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出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后面接的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在田间被任用,傅说在泥瓦匠中被选拔,胶鬲在贩卖鱼盐的商人中被选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选拔,百里奚从集市里被选拔。所以上天要降下重大使命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受到贫困,使他做事不顺利。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内心被困扰,思虑被堵塞,然后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或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或祸患,国家常常灭亡。这样之后才明白,在忧患中得以生存发展,而在安逸享乐中则会萎靡死亡。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文章赏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第一段,一开头并没有正面提出任何观点,而是一口气列举了虞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位古代圣贤从贫贱中发迹的例子。这六个人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在担当“大任”之前,都曾饱经忧患,经历过坎坷艰难的人生历程。2023-07-05 08:41:261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是人”还是“斯人”
斯人呀,表示此人,代指那个人。【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翻译】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2023-07-05 08:41:422
孟子原文到底是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还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古代的文章传了好几千年,后人对其都有所改动,已经有很多作品变了,日后读的古文多了,你会发现,各版本都不同。若是考试的话,要尊重课本的意思;要是鉴赏的话,那就体味一下。这的确难以考证。2023-07-05 08:42:113
《孟子·二章》中,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斯2023-07-05 08:42:229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什么意思?
是在的意思,所以天将要下降责任2023-07-05 08:42:382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是什么意思?
给你很大的仁慈,重新给你了一个机会,2023-07-05 08:43:044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是 是还是 斯
斯谢谢2023-07-05 08:43:245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有人说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底那个是原文。
斯人也,课本是这样2023-07-05 08:43:443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斯2023-07-05 08:43:533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斯人指谁
你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意思是:“上天想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原句出自《孟子·告子》下第十五则《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这句话的整句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思是“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创作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原文赏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2023-07-05 08:43:591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读音应该是什么?
读sī2023-07-05 08:44:394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2023-07-05 08:44:587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原文、出处、作者及其意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 孟子 告子下。作者。孟子 。意思是上天要委以你重任。那么。将会让你的内心受到痛苦。2023-07-05 08:45:282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第一句是对的。2023-07-05 08:45:433
大任将斯人也啥意思 真有这样的?
没有这样的。应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如果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大任将斯人也:重任将( )这个人啊。括号的内容可以是“赋予”之类的词。2023-07-05 08:45:512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出自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在课本中文章标题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为: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23-07-05 08:45:571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有的哦,刚刚看了一下,帮你找到了这个资源,可以点击我的简介看下。。。2023-07-05 08:46:054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全文谁知道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 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 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与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 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丝□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丝□,则不得食,则将丝□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馀师。”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怨。” 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 曰:”《凯风》何以不怨?” 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屋庐子喜曰:”连得间矣。”问曰:”夫人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 曰:”非也;《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为其不成享也。” 屋庐子悦。或问之。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 淳于髡曰:”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欤?” 曰:”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有诸内,必形诸外。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 曰:”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曰:”吾明告子。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在所益乎?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 曰:”否。” ”有知虑乎?” 曰:”否。” ”多闻识乎?” 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 曰:”其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 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予既已知之矣。"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謏之人至矣。与谗谄而谀人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2023-07-05 08:46:131
故天将降大任于( )人也··· 括号里应该填哪个字?是“是”还是“斯”?
两个版本都对.参照教材. “斯”和“是”都是“这个”的意思 不过现在一般用“是”2023-07-05 08:46:201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还是“是人”?这句话究竟出在哪里?
出自于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2023-07-05 08:46:285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中的"是人"指那一类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文所述六人(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满意请采纳,谢谢!)2023-07-05 08:47:361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论语里的吗
出自孟子的话2023-07-05 08:47:451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后面几句话是什么?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23-07-05 08:47:5412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天不降大任,你不还是斯人吗?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精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之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2023-07-05 08:48:181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是人”还是“斯人”?
是“斯人”斯人,这里是这个人、这样的人的意思2023-07-05 08:48:276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于斯人也?众说纷纭,真相到底是什么?
于斯人也。记得自己当初读书的时候就有看到过这篇文章,可能现在不一样。2023-07-05 08:48:434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是“是人”还是“斯人”?如何看待这种争论?
最近有很多关于“于斯人”和“于是人”的讨论。可以确切的讲,我们读初中时是“于斯人”,这个毫无疑问。 智商和记忆力不需质疑。至于为何现在竟出现这种争论,争论的意义何在,恕鄙人愚笨,不得而知。像“空穴来风”这个成语,几乎全部用错,错的多了,竟然变成对的了。似乎也没引起这么壮观的讨论。实在是莫名其妙。2023-07-05 08:49:205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什么意思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出自先秦·《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句的意思是: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这篇文章通过舜、傅说等古代圣贤在困境中振作精神、奋发努力而终于大有所为的事实,说明一个人想要完成自己的天赋使命,必须经历种种挫折和考验,进而分析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亦是如此,最后推出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语言流畅,运用类推的逻辑方法说明深刻道理,全文逻辑层次清晰,论证严密,文章紧凑,神完气足。2023-07-05 08:50:323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什么意思?
【释义】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出处】先秦·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注释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心志:意志。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体肤:肌肤。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错乱。所为:所行。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扩展资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2023-07-05 08:51:13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有哪些依据呢?
总的来说,个人印象中,斯人也占据着大半壁学生时光。考试期间,个人将此答案誊写到答题卡中,老师并未指出错误点。2023-07-05 08:51:265
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原文节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思是: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作品赏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2023-07-05 08:54:461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斯人
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段话是孟子的名言。意思是说:上天将要把重大任务落到某个人的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意痛苦,使筋骨劳累,使身体饿瘦,使精神困乏。这样,他所干的事,无论怎样荒唐错误,也不会有不正当的行为了。这样的人,常犯了过失,然后才能改正,受到挫折,然后才能奋起,在脸色上表露出来,在言辞中显露出来,最后才被人们所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他如果不被国内的法家所赏识,在国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他的国家往就会灭亡。2023-07-05 08:55:012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斯人
于是人也。原文节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思是: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赏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2023-07-05 08:55:071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还是“是人”
当然是斯人2023-07-05 08:55:212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是人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1、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3、出处出自于战国时期的《孟子·告子下》扩展资料1、赏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2、创作背景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3、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2023-07-05 08:55:401
天降大任于斯人改是人还是斯人
天降大任于斯人改“是人”是根据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孟子译注》核对后确认的,“这本书是研究孟子最权威的一本著作”,所以以此为准(引自中华人民出版社)。“天降大任于是人”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原文节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2023-07-05 08:55:521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读音应该是什么?
读sī2023-07-05 08:56:024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or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2023-07-05 08:56:11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名句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斯人也?????
这是很正常的“少儿学者如日出之光。。。“这一句得出处也有很多个版本,有时候教科书上的和辅导书上的版本也会不同,这主要是因为译者的不同吧至于你这个。。。。大概只打错字了。。。。2023-07-05 08:56:352
求助: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斯人也”?
是“斯人也”2023-07-05 08:56:543
到底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2023-07-05 08:57:011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意思: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出自先秦·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孟子的著作介绍:1、《孟子》一书共七篇,每篇分为上下,共二百六十章,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2、《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3、《孟子》的主要注本有《孟子注疏》《四部备要》本14卷;《孟子集注》《四部备要》本7卷;《孟子正义》《四部备要》本30卷。另有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本)。2023-07-05 08: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