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辉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通俗解释:
1、“学而不思则罔”:死记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即使记忆力再好成绩也不会太好。
2、“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善于思考而没有学习的行动,即使逻辑思维能力再强也会因为知识积累的匮乏而限于空想失败。
3、新的解释:学习知识不理解,不面对现实问题则知识无用,面对现实问题不总结,不学习知识则问题不能解决。
扩展资料:
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孔子告诫人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归纳总结,理解性记忆。
- NerveM
-
意思是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困顿。这句话常被用来劝诫人们要学思结合,只学习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只思考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困顿。这是孔子在告诉他的弟子,学习知识时,不能只埋头苦思,而不抬头学习和思考;同样,人们也不能只是一味地空想,不去进行实践。
- 陶小凡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圣贤之道,而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则人生依然迷茫。思考自己的不足而不落实孝 悌 忠 信 礼 义 廉 耻则是懈怠。 u200b
学而不思则罔,是什么意思?
您好,“学而不思则罔”来自孔子的《论语》,意思是“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收获”。感谢您的咨询,希望能采纳。2023-07-04 20:53:231
学而不思则罔什么意思?
【意思】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出自】《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扩展资料《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2023-07-04 20:53:461
学而不思则罔的翻译是什么?
翻译:所以学习贵在思考,你如果只是把知识记住而不加以思考,最后一定会学无所成,这样怎么能够说是善于学习呢?这句话出自孔子的《李生论善学者》,说明在学习中,思考的重要性。原文: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译文: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学习贵在于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所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扩展资料《李生论善学者》,阐述了“学习重在善于思考,要不耻下问”的道理。一、孔夫子那句:“不耻下问”,谁都会张嘴读,但是做起来真真是难。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所以,凡不明白的要不耻下问。二、“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善于思考,而最忌讳的,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2023-07-04 20:53:59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全文是什么意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第二》第12章,是《论语》名句中的名句,我们可以称之为“金句之王”。别看就12个字,对这句金句的翻译,却历来千差万别,绝对不是可以用“大同小异”来模弄两可的。有人将这句话翻译为:“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有人将这句话翻译为:“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不切于事而疑惑不解。”有人将这句话理解为:“学习知识不理解,不面对现实问题则知识无用;面对现实问题不总结,不学习知识则问题不能解决。”更有人将这句话理解为:“死记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即使记忆力再好成绩,也不会太好;只是善于思考而没有学习的行动,即使逻辑思维能力再强,也会因为知识积累的匮乏而限于空想失败。”这些翻译和理解,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或穿凿附会或宽泛不实或片面歪曲的问题。这里,也包括著名语言学家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的翻译。杨伯峻先生将《论语》的这句话翻译为:“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其实,“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理解,有“学、思、罔、殆”四个核心词。古往今来,人们对“思”字的理解,还是比较统一的,即都理解为“思考”。对于这一点,人们应该没有多大异议。至于杨伯峻先生,将后一个“思”字翻译为“空想”,这种理解,确实让人费解,恐怕是由于将“学”翻译成“读书”造成的,也算是将错就错吧。而对其它三个词的理解,却大相径庭,莫衷一是,直至造成许多的争议,甚至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例如,今天偶然看到的这则宣传牌上面的翻译,感觉,实在有点煞风景。我们还是将几个关键字,逐个推敲一下。其中的“学”,如果仅仅理解为“读书”“学习知识”,恐怕理解的狭隘、偏颇了。因为《论语》或生活中的“学”,一定不会仅仅指“读书”“学习知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都属于学习的范畴,要“学”的,不应仅指“书本”知识,更应有社会、生活知识,不仅指通过读书提升水平、增长才干,还应指通过丰富经历、阅历,来提升自己,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学”字,就理解翻译为“学习”为好。而其中的“罔”,杨伯峻先生译成“受骗”,感觉也不一定准确,我们也不应仅仅理解为“迷惑、迷惘”,似乎理解为“被蒙蔽、欺骗的”,跟接近《论语》本义。关于这一点,《论语·雍也第六》“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句中的“罔”字,可以佐证。有次,宰我问孔子道:“有人很仁德,别人告诉他,有位仁人掉井里了,那么,他应跟着跳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以受欺骗,但不可以受愚弄。”对于“罔”字的理解,《论语》提供了很好的语境。“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正好同时出现了“欺”与“罔”两个字,这说明,这两个字字义并不相同。“欺”是指欺骗,那么“罔”字,就带了一种忽悠、愚弄的意思。这句告诉宰我的意思是,一个君子,可以被人利用合情合理的骗局所欺骗,但是不能被愚弄或误导。由此看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理解翻译为“被蒙蔽、愚弄”为好。对于“殆”字,杨伯峻先生又翻译为“没有信心”,恐怕真得大违孔子的本义了!其实,“殆”字本身就是一个形声字,从歹,台声,本义是危险、陷入困境的意思,后来引申出疑惑、疲惫、懒惰、大概等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前面的“罔”指被蒙蔽、愚弄,后面的“不学”的后果,只能程度更进一步了,所以,将这里的“殆”字理解为本义,可能更符合孔子的本意。这样看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有了两个表意重心,一个是“不思”的危害,一个是“思不果”的危险。如果“学而不思”,必会被现象、学说蒙蔽、愚弄;而“有思不学”,不能借助进一步学习,更智慧地解决问题,那就不是简单地“无慧”的问题了。总而言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辩证统一地阐明了“学”和“思”、“思”和“学”的关系!这才应该是孔子的本意吧!2023-07-04 20:54:132
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
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出自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作品介绍:《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2023-07-04 20:54:35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和殆的意思
懈怠2023-07-04 20:54:53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及注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典出《论语·为政》,意思是,只一味地读书学习而不主动思考问题,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去学习钻研、积累知识,也会陷入困境而无所获。 出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翻译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不切于事而疑惑不解。 注释 ①罔:迷惘,没有收获。 ②殆:疑惑。 这句话的道理 孔子此则说的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学习和思考并重,才会成就学问。王国维(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曾说: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就是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只有望尽无穷的书海,才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扩展思路。第二境就是用心思考,只有把学来的东西,经过自己脑子的过滤,扬长避短,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才会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发展和进步,获取成功。第三境讲的是,经过刻苦学习和用心思考,知识融会贯通,心中有所悟所得时的喜悦。 因此只是一味的学习前人的东西,不进行思考改进创新,就是因循守旧的死学,只是闭目思考而不学习别人经验的话,会造成自己孤陋寡闻,知识短浅。2023-07-04 20:55:121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
学习如果不思考的话就会疑惑,而只思考不学习的人则会迷惑。也就是说,必须把把学习和思考充分结合,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2023-07-04 20:55:22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什么意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圣贤之道,而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则人生依然迷茫。思考自己的不足而不落实孝 悌 忠 信 礼 义 廉 耻则是懈怠。 u200b2023-07-04 20:56:00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什么意思?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一无所得,只想不学习,也会一无所得。2023-07-04 20:56:16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谁的名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孔子的名言,出自《论语》中的"学而第一"一章。这句名言的意思是,学习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不加思考就没有什么意义;思考也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不加学习就很难有所成就。因此,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是结合在一起的,应该认真学习,并且不断加强思考。2023-07-04 20:56:43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么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读音: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sī ér bù xué zé dà2023-07-04 20:56:592
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
“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是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此句出自春秋时期孔子所著的《论语》。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怒,不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论语》赏析《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育原则。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以上内容参考百度汉语-论语十则2023-07-04 20:57:111
学而不思则罔下一句是什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处 语出《论语·为政》: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2023-07-04 20:57:261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是什么意思。
学习而不思考就迷惑而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惫而无所得2023-07-04 20:57:34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什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告诫他的学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他所主张的读书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随后,一些古代的学问家根据亲身实践和体会,对孔夫子的读书方法作了补充和完善,提出了“熟读精思”、“好学深思”的观点。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熟读,就是说要把所读的书翻来覆去地读,直到读得烂熟于心,能够全面地掌握其精神、实质。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经验证明,有许多书读一遍两遍还读不懂,读四遍五遍就读懂了;有的书昨天读不懂,过些日子再读才读懂;也有的书似乎已经读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实际知识,再去读,才真正读懂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特别是经典著作,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读书还必须伴随着思考。这是因为有些书特别是经典名著的内容不是一目了然的,需要读者通过一番联系实际以及联想、查询、思索的功夫,才能打通关节,对书中的观点心领神会,弄懂弄通。另外,书有优劣高下、好坏真伪之分,所以书上的话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孟子说:“吾于《武成》,取二、三军而已矣”。那些没有“取”的,自然是孟子不信或存疑的。因此,我们读书应开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时有的作者为了说服读者,往往会杜撰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拈来一些对己有利甚至以假乱真的材料,力图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如果我们读书时不思考,就难以辨别真伪是非,那就难免上当受骗。可见,读书少不了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就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过程。思之越深,析之越透。多思、精思,可以使我们明辨是非,对书中的知识真正做到“弃其蹄毛,汲其精华”。 读书思考,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要有历史唯物观点、辩证的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历史上许多学者在这方面都是深有体会的。有位学者说:读历史书的大毛病,在于“记忆事实,而不深究其所以(不深究各个朝代的治、乱、兴、废的缘故)。”他很赞赏古代名儒程伊川、王夫之的做法:他们“每读史到一半,便掩卷思其成败,然后再看;有不合处,又更思之。”这是训练独立思考的一种方法。在读书的过程中多思、精思、善思,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样的读书才会大有收获。两千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这样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学习中,倘若只知死记硬背,而不知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收获。孔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补充,这二者是紧扣的两环,缺一不可。正如人体对事物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己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与思相结合,是掌握知识过程中是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在马列主义传播到中国大地是时候,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为领导的共产主义者,在汲取马列主义精髓的同时,结合中国实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争道路,最终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试想,革命先辈们如果不是学而思、思而再实践,而是一味生搬硬套,教条主义,那么中国革命岂不是要断送在王明之流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手中?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科学家伽利略,倘若不是在学习中独立思考,“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能在当时产生吗?人类能够及早挣脱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的束缚吗?学而思,思而学,正是这些伟人成功的经验,同样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源。今天正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不知扩大了多少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光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到达光明的彼岸的。因此美国教育界正在努力改革原有教育体制,力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明天的科学;欧洲、日本纷纷步其后尘,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明天的创造型人才,正是要从今天学生中培养起来。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到,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到的见解,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来等候明天的选择。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学者、大师们成功的经验,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而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是今天的中国在明天得以崛起的希望。2023-07-04 20:58:021
学而不思则罔什么意思
意思是: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而跟随他,是希望听到真理啊。一、原文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二、译文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而跟随他,是希望听到真理啊!我一段话还没有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了。几乎想要把人挡在千里之外,这是区别于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有的么?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不改正,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三、出处《李生论善学者》扩展资料:赏析这是一篇讨论如何进行有效学习的文言文,阐述了“学习重在善于思考,要不耻下问”的道理。孔夫子那句“不耻下问”,谁都会张嘴读,但是做起来真真是难。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所以,凡不明白的要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善于思考,而最忌讳的,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2023-07-04 20:58:251
学而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2023-07-04 20:58:386
学而不思则罔什么意思?学而不思则罔怎么读?
学而不思则罔什么意思?学而不思则罔怎么读? 参考答案: 拼音: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简 拼:xebszw 成语解释:罔:蒙蔽。只读书不思考就会上当受骗。 成语出处:《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成语例句:谢觉哉《想!》:“把书本当教条,不顾客观条件,生硬地拿现成公式去套,也必然碰大钉子,所谓‘ 成语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2023-07-04 20:59:34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什么意思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1、“学而不思则罔”:死记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即使记忆力再好成绩也不会太好。2、“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善于思考而没有学习的行动,即使逻辑思维能力再强也会因为知识积累的匮乏而限于空想失败。3、新的解释:学习知识不理解,不面对现实问题则知识无用,面对现实问题不总结,不学习知识则问题不能解决。注释:罔:作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殆:有害(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而:却(但是)。朱子云: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程子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词句出处: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2、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3、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相关知识:1、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2、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3、学与思相结合: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专靠学习、取法前人,而不加上自己的分辨、判断就容易遭到前人的思想蒙蔽及限制。前人的思想固然有很多是珍贵正确的,但也可能有一些不正确的,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尚未有解答的,因此如果受到前人的思想的蒙蔽及限制,就难免陷入迷惑之中了。相反地,有许多问题前人已有解答,然而他们在解答的过程中,曾误入歧途,历经千辛万苦才得到正确的解答。如果专靠自行思索而不知取法前人,则有可能像前人一样误入歧途,导致虚掷精力的危险。孔子的简介:孔子姓孔(祖父字孔,以其为氏),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的成就:周游列国: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亡。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安贫乐道: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怀着与人为善的理念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政治思想: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经济思想: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 由于孔子保守的政治态度,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比如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从法律上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是春秋时代的重大经济改革;但是据《左传》说,孔子修《春秋》时记载“初税亩”,目的是批评其"非礼也"。而民众不富足,国君没有富足的。在《论语·尧曰》中还记载,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即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才去做。另一方面,他又主张赋税要轻一些,徭役的摊派不要耽误农时。《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要求为政者不要过于奢侈,要注意节俭。他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同时,还主张“节用而爱人”。这里面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2023-07-04 20:59:42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什么意思
意思: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话出自《论语》为政的第15句,其中,“思”的意思为思考,思维;“罔”读wǎng,意思为迷惑,昏而无得;“殆”读dài,意思为没有信心.这一句话的意思为: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学而不思则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注重通过自省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儒家当然也不例外;“思而不学则殆”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相似.2023-07-04 21:00:221
"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怠"是什么意思?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勤求学问而不用心思考,还是不能明白究竟,仅是空想而不肯勤学,变成疑不能解,危不能安,是靠不住的.」 (按钱穆先生注:学而不思,不深辨其真意所在,必致迷惘无所得.思而不学,则事无验证,疑不能解,将危殆不安.故『学与思』当齐修并进,不可偏废,仅学不思,容易迷失自己.仅思不学,亦是把自己封闭孤立了.)2023-07-04 21:00:281
学而不思则罔,罔的意思是“蒙蔽”还是“无”? 好的加分。
罔字意思主要有以下几点:1.蒙蔽:欺~。2.无;没有:置若~闻。3.古同“网(网)”。4.古又同“惘”学而不思则罔中的“罔”字主要意思是蒙蔽,因为蒙蔽而迷惑、迷茫。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2023-07-04 21:00:351
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 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的含义
1、意思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 2、此内容出版孔子《论语·为政》,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3、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2023-07-04 21:00:411
学而不思则罔的而是什么意思
而:却(但是)。2023-07-04 21:01:07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教学的什么原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9)“学”与“思”,当下地纠缠一起不可分。“学”与“思”所隐含的前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杨伯峻: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钱穆:先生说:“仅从外面学,不知用思想,终于迷惘了。仅知用思想,不向外面学,那又危殆了。”李泽厚: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详解:这是比康德“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更彻底穷源的一章。“学”,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对照”“圣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地“校对”,这是以差异性为前提的;而“思”,《说文》有“思,容也”,“容”,离不开一定的范式,例如一个筛子,对水来说就不是“容”的,还有所谓不可思议,相应的潜台词就是“可思”有一个潜在的标准,超过这标准的,就被当成不可思议了。“思”的前提在于同一性,例如,能被欧氏几何所“思”,那其潜台词就是对象运动的刚体性在所“思”的对象中具有同一性,因此才会有把所有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当成一样的可能。如果没有“同一性”,一切科学都是不可思的,例如物理,一个最简单的同一性例子就是在狭义相对论里,任何惯性系都被看成同一的,如果没有这同一性的要求,狭义相对论根本无法展开。在哲学里,就算是以重整形而上学为己任的海德格尔,其存在之“思”,也摆脱不了某种“同一性”的潜台词。对于以差异性为前提的“学”与以同一性为前提的“思”,孔子的见解与德里达有相通的地方。德里达那里,差异性与同一性纠缠在延异(延缓的踪迹)之中,同时在场或缺席,在延异中不可能纯粹地分解或确立差异性与同一性,也不可能由差异性与同一性构造或结构出延异,这与“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的胡诌辩证法没任何关系。“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这类垃圾命题,只能是那些毫无哲学素养的野鸭店哲学家才可能当成宝来忽悠。上面三家与通常的解释,都不知道何谓“学”何谓“思”,更不知道“学”与“思”所隐含的前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典型的互文,求所谓“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只能迷惘、疲怠而无所得。“学”与“思”,当下地纠缠一起不可分。任何的“学”,都以同一性的“思”为前提,这一点,连康德都很清楚,如果没有“思”的某种前提性结构,“学”是不可能的;而任何的“思”,都以差异性的“学”为前提,这一点就不是康德所能知道的,德里达说“我呈现给自己,是在语言之后”,这就有点靠谱了。白话直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将差异性的“学”与同一性的“思”分开,都只能迷惘、疲怠而无所得。2023-07-04 21:01:355
“学而不思则罔”和“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
1、例如哥白尼,波兰文学家哥白尼这个富家公子,18岁学医期间爱上了天文学,23岁他从文艺复兴策源地意大利开始,经过17年的攻读和观测,终于在40岁提出了“日心说”。谨慎的保存和完善了《天体运行论》,直到他古稀之年才决定将它出版,哥白尼革命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此整个世界开始发生变化。2、例如布鲁诺,意大利哲学家,思想家。他饱读大量书籍和自己领悟实践后开始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亚里士多德———托勒玫的地心说,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他遭迫害,囚禁,流放,最后死于火刑。最后这个勤奋好学,胆大勇敢的布鲁诺,凭顽强自学成为博学者。3、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科学家伽俐略,倘若不是在学习中独立思考,“两个铜球同时着地”的实际不能在当时产生,人类不能够及早挣脱亚里斯多德的错误理论的束缚。4、例如牛顿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科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一天坐在树下,一个苹果掉了下来,使他思前想后。就是这个非常普通的事,让他发现了地心引力,这是因为他养成了善于思考的好习惯。5、例如法拉第,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科学家。他自学成才!这个在书店养活自己的孩子,不但学到了知识还成就了未来!法拉第突破了电力场,改变了人类文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大意是:学习而不思考,等于白学,甚至越学越糊涂;思考而不学习,则是胡思乱想,还会导致危险。扩展资料“学而不思则罔”:死记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即使记忆力再好成绩也不会太好。“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善于思考而没有学习的行动,即使逻辑思维能力再强也会因为知识积累的匮乏而限于空想失败。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023-07-04 21:01:511
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啥意思
孔子《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便会对思想有害.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2023-07-04 21:02:101
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是啥意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注】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作蒙蔽,欺骗解; 殆,书指危险。2023-07-04 21:02:18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夕台。是什么意思?
“夕台”是一个字那个字念殆(dai)第四声意思是: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2023-07-04 21:02:321
学而古文 学而不思则罔_学而不思学而不思则罔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文言文翻译、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出自《大学》,原文差的远,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欲治其国者。 欲诚其意者。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定而后能静,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欲修其身者,静而后能安,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 齐,安而后能虑,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能定,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先致 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虑而后能得,如下: 大学之道,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 文言文翻译: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太多了…你要查哪句就百度吧。 先贴上论语十二章的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么?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么?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么?”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有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那些事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危险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多么有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9.孔子说: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他们的短处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的说:“时间就想着江水一去不回呀!”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可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能改变志向。 ”12.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说:“广泛的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也就在其中了。 " 文言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是什么意思 有些人一上桌子可以连续打十几个小时【译文】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还是要培养起自己学习的兴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有的人学习。 比如打麻将,甚至几十个小时,这对我有什么难呢?”【评析】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学习好的第一步是自己要能静下心来。 如果一个人的学习兴趣也能浓厚到像对待麻将的喜好一样,还有什么东西会学不好呢,越学越有兴趣;可是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感到厌倦。 这是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只要真正能静下心来学得进去的人,都不会感到厌倦,反而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所以要做到学而不厌的关键... 【古文翻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发愤忘...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学而不厌”.作为教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我们希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是学生很好的榜样.教师要做到“诲人不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教师教育孩子要耐心”,我们经常这样说.但事实上,我们许多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老师会在课堂上生气发火,这是我们还没有学会耐心的佐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它出自《论语》,是孔子对获得不义之财的鄙视之语.意思是,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象浮云一样.发愤忘食,乐以志忧: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求这篇古文的全文,但是不要翻译, ... 《论语·为政第二》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君子不器。 」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 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 哀公闻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 」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 初中课外文言文!!! 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遂辞归,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 答,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惟读书是务,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 ”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六)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阅读训练】 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 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 ④恬若不见 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只有剩骨 B.满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爱者甚蕃 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 5.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七)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 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 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 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 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 “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发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译文】 我幼年时候,就喜好读书,因为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到书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到时归还。 遇到天寒,砚台里结成坚冰,手指头不能屈伸,(仍然坚持抄写)一点也不敢偷懒。 抄写完,立刻送人家,从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所以能够读了许多书。 到了成年,更羡慕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又恐怕没有大师、名人来开导自己,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先辈是德高望重的人,学生挤满屋子,他说话态度从没有流露一点客气。 我(毕恭毕敬地)站着侍候在先辈的左右,向他提出问题,询问道理,弯着腰,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有时遭到了斥责,态度越发恭敬,礼节越发周到,不敢回答一句话;等待他高兴了,就向他请教问题。 所以我虽然很愚笨,还是得了知识,增长了见闻。 【阅读训练】 1.下面“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 B.计日以还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俯身倾耳以请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 回答下列的问题。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4. 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 答: (九)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 《李生论善学者》古文翻译 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 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2023-07-04 21:03:091
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出自《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扩展资料:《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2023-07-04 21:03:381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罔是什么意思?
这是孔子《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就是让我们边学习边思考边行动,只一味学习不思考会迷惘,只是空想没有学习实践也不行!2023-07-04 21:03:58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什么意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圣贤之道,而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则人生依然迷茫。思考自己的不足而不落实孝 悌 忠 信 礼 义 廉 耻则是懈怠。 u200b2023-07-04 21:04:19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一句是什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注】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作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殆:有害(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而:却(但是)。朱子云: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程子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解释】这一句话的意思为: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学而不思则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注重通过自省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儒家当然也不例外;“思而不学则殆”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相似。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连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甚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学与思相结合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专靠学习、取法前人,而不加上自己的分辨、判断就容易遭到前人的思想蒙蔽及限制。前人的思想固然有很多是珍贵正确的,但也可能有一些不正确的,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尚未有解答的,因此如果受到前人的思想的蒙蔽及限制,就难免陷入迷惑之中了。相反地,有许多问题前人已有解答,然而他们在解答的过程中,曾误入歧途,历经千辛万苦才得到正确的解答。如果专靠自行思索而不知取法前人,则有可能像前人一样误入歧途,导致虚掷精力的危险。2023-07-04 21:04:57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启示是什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启示是:学习和思考同等重要,一个也不能缺少。这句话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他认为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惫。2023-07-04 21:05:07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什么意思?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注释】①罔:迷惘,没有收获。②殆:疑惑。【翻译】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不切于事而疑惑不解。【解读】学习与思考孔子在本章中的观点十分明确,学习离不开思考,思考也不能脱离学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是学习的最基本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对学习的知识只知道死记硬背,而不去思考,那么,所学到的内容充其量只是一些文字堆积起来的符号而已。这种得自书本与老师的知识,如果长期不用,就不会加以思考,所以难以在大脑中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很容易忘记。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毕业几年以后,如果与所从事的工作无关,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几乎遗忘殆尽。从事文职工作的人,不要说微积分,就连高中阶段学习的函数都记不起来了。其次,所学知识如果不能思考其中道理,必将无法应用于生活。许多人理论上一大套,但缺乏深入思考,以至于在实践中相当笨拙,就是缺乏思考的缘故。所有的纸上谈兵者,都是学而不思造就的。学习之后,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掌握其中精华,将多个知识点融会贯通,洞察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也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可见,学习知识虽然很重要,但若缺乏相对应的思考,学到的只是一些死板的知识,很难在生活中应用,更勿论创新和发展了。光学习不思考不行,光思考不学习也不行。思考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离不开知识,需要以知识位作为思考的材料和对象,并以知识凝结作为思考的结果。倘若没有积累到足够丰富的知识,只是一味地冥思苦想,就好比没有加油的发动机在空转,不仅收不到任何效果,还可能带来危险。这种没有一定知识做基础的空想和瞎琢磨,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样,既流不长远又长不大。不过思考也得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上,才能有所收获。若是不经学习,只凭空思考,只是徒费精神。在孔子看来,天下万物皆有其道理,只要用心体会,都能有所得。但在体会之前,必须先从这些事物中分辨出哪些是自己需要的东西,并对其加以学习,通过勤奋的实践,然后再从中有所悟道,这才叫学。等学到了这些道理以后,若是经过反复琢磨和研究,彻底了解了其中的精妙之处,就是思。学与思这二者缺一不可,若是只是埋头学习,而不去思索,永远都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领会不到其精髓之所在,最终还是会迷惘不已。但是,若是每天都不去用心学习,只知道胡思乱想,最终只会落得个身心疲惫,终日惶恐不安。由此可见,学习的时候必须借助于思考,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弄透彻;在思考之前得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思索出来的东西才有价值。这两样无论是偏废了哪一个,都很难获得真正的学问。在现代社会,为政者也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提高自己的修养,走出故有的狭隘经验的盲区,避免成为故弄玄虚的空想家。为政者只有在学与思的过程中,才能参悟为政之道,造福于一方的百姓。2023-07-04 21:05:22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什么意思?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9)“学”与“思”,当下地纠缠一起不可分。“学”与“思”所隐含的前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杨伯峻: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钱穆:先生说:“仅从外面学,不知用思想,终于迷惘了。仅知用思想,不向外面学,那又危殆了。”李泽厚: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详解:这是比康德“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更彻底穷源的一章。“学”,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对照”“圣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地“校对”,这是以差异性为前提的;而“思”,《说文》有“思,容也”,“容”,离不开一定的范式,例如一个筛子,对水来说就不是“容”的,还有所谓不可思议,相应的潜台词就是“可思”有一个潜在的标准,超过这标准的,就被当成不可思议了。“思”的前提在于同一性,例如,能被欧氏几何所“思”,那其潜台词就是对象运动的刚体性在所“思”的对象中具有同一性,因此才会有把所有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当成一样的可能。如果没有“同一性”,一切科学都是不可思的,例如物理,一个最简单的同一性例子就是在狭义相对论里,任何惯性系都被看成同一的,如果没有这同一性的要求,狭义相对论根本无法展开。在哲学里,就算是以重整形而上学为己任的海德格尔,其存在之“思”,也摆脱不了某种“同一性”的潜台词。对于以差异性为前提的“学”与以同一性为前提的“思”,孔子的见解与德里达有相通的地方。德里达那里,差异性与同一性纠缠在延异(延缓的踪迹)之中,同时在场或缺席,在延异中不可能纯粹地分解或确立差异性与同一性,也不可能由差异性与同一性构造或结构出延异,这与“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的胡诌辩证法没任何关系。“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这类垃圾命题,只能是那些毫无哲学素养的野鸭店哲学家才可能当成宝来忽悠。上面三家与通常的解释,都不知道何谓“学”何谓“思”,更不知道“学”与“思”所隐含的前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典型的互文,求所谓“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只能迷惘、疲怠而无所得。“学”与“思”,当下地纠缠一起不可分。任何的“学”,都以同一性的“思”为前提,这一点,连康德都很清楚,如果没有“思”的某种前提性结构,“学”是不可能的;而任何的“思”,都以差异性的“学”为前提,这一点就不是康德所能知道的,德里达说“我呈现给自己,是在语言之后”,这就有点靠谱了。白话直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将差异性的“学”与同一性的“思”分开,都只能迷惘、疲怠而无所得。2023-07-04 21:05:313
"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怠"是什么意思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2023-07-04 21:06:02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什么意思?
翻译: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出自:先秦·佚名《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扩展资料《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的智慧结晶。2023-07-04 21:06:09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什么意思?
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2023-07-04 21:06:24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什么意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注】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迷惑而无所得); 殆:有害(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而:却(但是).朱子云: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程子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注】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作蒙蔽,欺骗解; 殆,书指危险.朱子云: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程子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解】 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 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 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 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 则往往是一致的.学与思想结合 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导致疲乏及危险.专靠学习、取法前人,而不加上自己的分辨、判断就容易遭到前人的思想蒙蔽及限制.前人的思想固然有很多是珍贵正确的,但也可能有一些不正确的,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尚未有解答的,因此如果受到前人的思想的蒙蔽及限制,就难免陷入迷惑之中了.相反地,有许多问题前人已有解答,然而他们在解答的过程中,曾误入歧途,历经千辛万苦才得到正确的解答.如果专靠自行思索而不知取法前人,则有可能像前人一样误入歧途,导致虚掷精力的危险.说明学习与思考结合的重要性.(希望采纳)2023-07-04 21:06:471
学而不思则罔,罔的意思
“学而不思则罔”中的“罔”的意思是茫然。罔(拼音:wǎng)是汉语二级通用汉字。“罔”原是“网”的异体字,指渔猎用的网,篆文时“网”加声符“亡”分化出“罔”字。后来“罔”被假借为“有无”的“无”。“罔”在古汉语中还指欺骗、哄骗、蒙蔽。“学而不思则罔”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023-07-04 21:07:081
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
罔:蒙蔽。只读书不思考就会上当受骗。 成语出处: 《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成语例句: 谢觉哉《想!》:“把 书本 当教条,不顾 客观 条件,生硬地拿现成公式去套,也必然碰大钉子,所谓‘ 成语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2023-07-04 21:07:381
学而不思则罔的下一句是什么
思而不学则殆2023-07-04 21:08:015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的意思
罔:蒙蔽。只读书不思考就会上当受骗。 成语出处: 《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成语例句: 谢觉哉《想!》:“把 书本 当教条,不顾 客观 条件,生硬地拿现成公式去套,也必然碰大钉子,所谓‘ 成语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2023-07-04 21:08:42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什么意思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注释】①罔:迷惘,没有收获。②殆:疑惑。【翻译】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不切于事而疑惑不解。【解读】学习与思考孔子在本章中的观点十分明确,学习离不开思考,思考也不能脱离学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是学习的最基本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对学习的知识只知道死记硬背,而不去思考,那么,所学到的内容充其量只是一些文字堆积起来的符号而已。这种得自书本与老师的知识,如果长期不用,就不会加以思考,所以难以在大脑中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很容易忘记。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毕业几年以后,如果与所从事的工作无关,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几乎遗忘殆尽。从事文职工作的人,不要说微积分,就连高中阶段学习的函数都记不起来了。其次,所学知识如果不能思考其中道理,必将无法应用于生活。许多人理论上一大套,但缺乏深入思考,以至于在实践中相当笨拙,就是缺乏思考的缘故。所有的纸上谈兵者,都是学而不思造就的。学习之后,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掌握其中精华,将多个知识点融会贯通,洞察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也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可见,学习知识虽然很重要,但若缺乏相对应的思考,学到的只是一些死板的知识,很难在生活中应用,更勿论创新和发展了。光学习不思考不行,光思考不学习也不行。思考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离不开知识,需要以知识位作为思考的材料和对象,并以知识凝结作为思考的结果。倘若没有积累到足够丰富的知识,只是一味地冥思苦想,就好比没有加油的发动机在空转,不仅收不到任何效果,还可能带来危险。这种没有一定知识做基础的空想和瞎琢磨,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样,既流不长远又长不大。不过思考也得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上,才能有所收获。若是不经学习,只凭空思考,只是徒费精神。在孔子看来,天下万物皆有其道理,只要用心体会,都能有所得。但在体会之前,必须先从这些事物中分辨出哪些是自己需要的东西,并对其加以学习,通过勤奋的实践,然后再从中有所悟道,这才叫学。等学到了这些道理以后,若是经过反复琢磨和研究,彻底了解了其中的精妙之处,就是思。学与思这二者缺一不可,若是只是埋头学习,而不去思索,永远都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领会不到其精髓之所在,最终还是会迷惘不已。但是,若是每天都不去用心学习,只知道胡思乱想,最终只会落得个身心疲惫,终日惶恐不安。由此可见,学习的时候必须借助于思考,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弄透彻;在思考之前得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思索出来的东西才有价值。这两样无论是偏废了哪一个,都很难获得真正的学问。在现代社会,为政者也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提高自己的修养,走出故有的狭隘经验的盲区,避免成为故弄玄虚的空想家。为政者只有在学与思的过程中,才能参悟为政之道,造福于一方的百姓。2023-07-04 21:08:59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含义
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2023-07-04 21:09:103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是什么?
思与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2023-07-04 21:10:27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通俗解释:1、“学而不思则罔”:死记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即使记忆力再好成绩也不会太好。2、“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善于思考而没有学习的行动,即使逻辑思维能力再强也会因为知识积累的匮乏而限于空想失败。3、新的解释:学习知识不理解,不面对现实问题则知识无用,面对现实问题不总结,不学习知识则问题不能解决。扩展资料: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孔子告诫人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归纳总结,理解性记忆。2023-07-04 21:1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