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dim
-
大学生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浅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必须在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第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第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第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五,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第六,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各方面改革,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利用内资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第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贵在落实。要使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成为党领导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人民群众不断得到更多实惠、享受更多发展成果的过程。 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确保实现科学发展。要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指导实践的本领,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合力。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环节,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坚持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和运用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本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发展重点,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要把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统一起来,既要看通过学习,理论水平是否提高了,思想认识是否统一了,更要看实际行动,看实际效果,看科学发展观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得如何,看本地区本部门同科学发展观相违背、相脱离的问题解决得如何。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能够推动科学发展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要加快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和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认真考虑各项政策措施是否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衡量各项工作的尺度。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坚持创造政绩是为了发展、为了造福人民的观念,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目的,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实实在在地创造业绩。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使各项政绩都经得起实践检验、历史检验和群众检验。要以制度建设规范政绩,努力形成促使广大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导向,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奔小康的新理念,赋予了科学发展观更为丰富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三是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框架.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因为,人是科学发展观的承载者,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了人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科学发展观既不能产生也没有价值.2023-07-04 10:11:06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以人为本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奔小康的新理念,赋予了科学发展观更为丰富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三是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框架.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因为,人是科学发展观的承载者,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了人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科学发展观既不能产生也没有价值.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诠释科学发展观的新的执政理念,赋予了科学发展观鲜明的时代特征,也与时俱进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发展观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已经超越了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学说,特别是扬弃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在历史上第一次把人看成实践的人,把人的本质属性理解为人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强调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活动的,有需求、有思想、有观点、有血有肉的社会的人.离开了人的实践就谈不上观念,因为观念无非是人的感官直接受客观事物的刺激而形成的认识,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科学发展观是人通过实践形成的进步观念,反过来指导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思维模式.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进步的观念,如科学发展观一旦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就可以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活动改变客观对象,对客观对象进行有效的分解与组合,从而创造出体现认识目的的新对象.这个新对象最初是观念的,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是可以转化为现实的.从观念的对象到实在的对象的转化过程,就是人的能动性的体现过程,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过程.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强化过程. 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在实践中表现为“人的能力”.是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顺利地完成一定使命的本领. 显然,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实践的人,社会的人,有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实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体现.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致的.以人为本就是要通过科学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需求.这里不仅包括通过发展经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即吃、穿、住、行等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包括通过建设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即精神解放、思想交流和文体娱乐活动等;还包括通过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发展需要,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个人权利的实现、自由发展的空间以及参与国家事务的自主性;也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能够和谐相处;等等.显然,只有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需要.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核心,只有满足一定的需要,才能体现一定的价值.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的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体现.在这里,动机、手段、目的三者的区别只有相对的意义,它们在人的本质中达到了统一,在科学发展观中实现了共同的价值.也就是说,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本身既是人的需要,也是满足需要的手段和目的.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而社会的全面进步最终也是为了推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各方面需要,就是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追求. 人的全面发展本身包含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一种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利益都包含在公众的利益之中,是一个以各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因而,马克思主义将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定位于“解放全人类”.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政党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既不能代表一己的私利,也不能代表少数人的利益,更不能代表小集团的利益,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目标,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将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和一种新的境界.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是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实践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始终不能迷失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本质目标,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切切实实为群众谋利益.可以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拓展人的个性自由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说,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为人的聪明才智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的创造才能搭建广阔的平台;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正确处理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妥善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缩小差别,扩大就业,维护稳定.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和谐辽宁的建设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23-07-04 10:11:14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吗?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同时,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质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 以人为本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奔小康的新理念,赋予了科学发展观更为丰富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三是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框架。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因为,人是科学发展观的承载者,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了人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科学发展观既不能产生也没有价值。2023-07-04 10:11:21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答案】:B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发展是科学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④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2023-07-04 10:11:291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人为本,要注意把握以下方面: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仅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精神文化需要。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安全、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要关注全体人民的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023-07-04 10:11:351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个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 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 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7大主题: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3.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4.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5.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6.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7.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 东思想、邓 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简单说就是——解决了“怎么发展”的具体方法2023-07-04 10:11:42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核心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023-07-04 10:11:52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吗?
是核心和本质差不多2023-07-04 10:12:002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分类: 资源共享 >> 文档/报告共享 解析: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以人为本作为中国 *** 在新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奔小康的新理念,赋予了科学发展观更为丰富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三是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框架。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因为,人是科学发展观的承载者,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了人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科学发展观既不能产生也没有价值。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诠释科学发展观的新的执政理念,赋予了科学发展观鲜明的时代特征,也与时俱进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发展观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已经超越了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学说,特别是扬弃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在历史上第一次把人看成实践的人,把人的本质属性理解为人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强调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活动的,有需求、有思想、有观点、有血有肉的社会的人。离开了人的实践就谈不上观念,因为观念无非是人的感官直接受客观事物的 *** 而形成的认识,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科学发展观是人通过实践形成的进步观念,反过来指导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思维模式。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进步的观念,如科学发展观一旦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就可以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活动改变客观对象,对客观对象进行有效的分解与组合,从而创造出体现认识目的的新对象。这个新对象最初是观念的,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是可以转化为现实的。从观念的对象到实在的对象的转化过程,就是人的能动性的体现过程,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过程。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强化过程。 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在实践中表现为“人的能力”。是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顺利地完成一定使命的本领。 显然,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实践的人,社会的人,有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实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体现。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 *** ”重要思想是一致的。以人为本就是要通过科学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需求。这里不仅包括通过发展经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即吃、穿、住、行等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包括通过建设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即精神解放、思想交流和文体娱乐活动等;还包括通过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发展需要,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个人权利的实现、自由发展的空间以及参与国家事务的自主性;也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能够和谐相处;等等。显然,只有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需要。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核心,只有满足一定的需要,才能体现一定的价值。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的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体现。在这里,动机、手段、目的三者的区别只有相对的意义,它们在人的本质中达到了统一,在科学发展观中实现了共同的价值。也就是说,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本身既是人的需要,也是满足需要的手段和目的。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而社会的全面进步最终也是为了推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各方面需要,就是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追求。 人的全面发展本身包含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一种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利益都包含在公众的利益之中,是一个以各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因而,马克思主义将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定位于“解放全人类”。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政党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既不能代表一己的私利,也不能代表少数人的利益,更不能代表小集团的利益,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 *** 的使命就是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目标,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将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和一种新的境界。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是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实践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始终不能迷失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本质目标,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切切实实为群众谋利益。可以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拓展人的个性自由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说,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为人的聪明才智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的创造才能搭建广阔的平台;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正确处理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妥善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缩小差别,扩大就业,维护稳定。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和谐辽宁的建设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23-07-04 10:12:17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精髓是什么?
核心是 以人为本,精髓是 实事求是。2023-07-04 10:12:261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必然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面对实现其战略目标(或战略目标组)所规定的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具体条件,去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和规划,从而组成一个完善的战略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去寻求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满意解”。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建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2023-07-04 10:13:29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 2、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3、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2023-07-04 10:13:38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从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 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找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2023-07-04 10:13:471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2023-07-04 10:13:578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首创精神,保障利益。2023-07-04 10:14:131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2023-07-04 10:14:212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是什么?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中国发展要求,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胡锦涛同志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23-07-04 10:14:3013
政治必修4的发展观三个原理和方法论是指什么
发展是硬道理2023-07-04 10:15:354
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应如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小康社会根本指针。(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2)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3)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 ①把以人为本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②把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③把可持续发展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针对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政策举措。 一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二是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四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五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六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七是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2023-07-04 10:15:541
如何理解与践行科学发展观
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如何理解和践行科学发展观?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理论发展与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各界人士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在这里,首先我们要明确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即为什么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概括地讲,新世纪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是提出并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依据和关键所在,树立科学发展观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几大基本挑战:一是人口三大高峰的压力即人口总量高峰、劳动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国家人力资源问题、国家公共健康保障问题、国家食物安全问题、劳动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老龄社会问题等,都将对国家发展形成巨大挑战。二是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将不断增加,人均自然资源量不断下降。这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将形成能源与资源相对不足的双重压力。三是城市化进程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原有务农人员涌入城市,给城市带来多重压力和社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原有的非城市地区本身也面临发展空间、发展资金以及资源、能源不足等问题。四是地区间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贫富差距拉大对共同富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形成潜在的巨大压力和不良效应。五是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恶化的状态不断显现。六是信息化进程和科技竞争能力亟待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家整体的信息化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标志之一。而目前,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只是发达国家的5%左右,离现代化的要求尚有遥远的路程。这些问题是改革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承认它、正视它,并不断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切实加以解决,我们的思想认识就能不断提高,进而发展也就能逐步达到更高的水平。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党及时地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二、 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校正错误认识和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党对执政理念的飞跃。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澄清认识上的“误区”,矫正实践中的“偏差”,对于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但不是否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贡献。但是,由于一些地区在实践中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纯地理解为“以经济增长为中心”,把“发展是硬道理”错误地理解为“速度是硬道理”,导致重发展、轻保障,重生产、轻生活,致使土地征用侵害农民的利益、城镇拆迁侵害居民的利益、企业改制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等问题的发生。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要防止否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倾向。经济是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改革开放20多年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没有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就没有今天的强大国力,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以人为本”揭示了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揭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条件和途径。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但不是没有重点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社会发展的保证;社会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又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明显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防止和纠正经济社会的片面畸形发展。但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不是没有重点发展,讲“两点论”不是否定“重点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些方面又是贯穿发展的全过程。要解决矛盾,促进全面发展,就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整体而言,经济发展无疑是贯穿发展全过程的“重点”和“主要方面”,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失去经济这个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强调全面发展,绝不是否认“重点论”,而是要处理好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通过抓好重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但不是平均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就是要保持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保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如果其中某些环节过于薄弱,就不可能有更快更好的发展。但由于区域资源条件各异,发展起点不同,城市与农村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解决发展中日益严重的失衡问题、失调问题。要在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城乡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践行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并不是搞平均发展。不能以协调发展为由“压快拉慢”,“齐步走”,甚至“劫富济贫”,那样最终只能是慢发展或不发展。这与科学发展观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也是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背道而驰的。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一个规律,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允许并鼓励一部分地区发展得快一些、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以先进带后进,以先富带后富,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协调发展,应该是在发展中求协调,在前进中求平衡,而绝不是搞平均主义。第四、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但不是放慢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长期以来,一些地区在追求经济超常规增长、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造成资源、环境上的“双超常”,即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污染物的超常规排放。“吃祖宗饭,断子孙粮” 过度开采、盲目上项目,时有发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和社会承受力。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生态道德,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不是放慢发展。提出可持续发展绝不意味着过去的发展太快了、太急了,现在需要减缓放慢,甚至限制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意义,绝不能把“可持续发展”同“加快发展”对立起来。目前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绝不是发展本身带来的,而是错误和片面的发展观导致的。三、 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从理论和整体上讲,践行科学发展观要做到:(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因素。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人民群众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方面起着决定作用,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在于使最广大人民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首先,应该明确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中所说的“人”与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人本观中所说的“人”是不同的。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在分析人的本质时,只是把人看成是自然人、抽象人、一般人,因此,他们只是抽象地谈论人的“理性”、“意志”、“感情”、“需要”。马克思则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人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针对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观,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马克思主义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并没有否认人的自然属性的存在。马克思指出,研究人的本性“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但要考虑人的自然本性和一般本性。其次,还要明确,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的手段,更重要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为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为了解放人、发展人,其中也包括对人的生活的关心和对人格、权益等的尊重。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本观。资本主义的人的本性假设理论,其研究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使资本家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封建统治者的所谓爱民、为民,不过是为了“得天下”,是为了统治人民。因此,一切剥削阶级的统治者都不可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够而且必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二)、要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康有效的引导和约束机制,这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五个统筹”[2],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真正把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眼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有机统一起来。但是,如果在实际工作中仅以增长速度论功过,就难免引导人们一味地去追求高速度,也就很难顾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五个统筹”的关键还在于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康有效的引导和约束机制。例如,建立正确的政绩观。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是密切相联的。2003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问题,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度保证,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的浓厚风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及时的决策。解决了政绩观问题,就能为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提供思想和制度保证。从根本上说,建立健康有效的引导和约束机制,主要是指建立有效的、以追求效益为中心的引导和约束机制。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建立这样的机制主要应抓住两个环节: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如果不首先搞清楚政府应当干什么、不应当干什么,就很难判定到底什么是政绩、什么不是政绩。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和监督机制,真正鼓励、引导和保证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用在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上。(三)、狠抓求真务实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支点。在互联网上搜索“科学发展观”和“讲话”两组词,就会跳出数不清的各级官员开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新闻报道。不管是什么样的会议,不管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大小官员们讲话必然高呼“科学发展观”。但是多半是会上有声会后无文。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思路、新思想,它首先是理念、思维层面的东西,但科学发展观又不仅仅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还应该变为政策、制度与实践。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内涵极其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迫切的实践问题,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问题……因此,狠抓落实,狠抓求真务实的作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支点。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当代共产党人所追求的政绩,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是实践党的宗旨,造福一方百姓的政绩;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求真务实的政绩;是立足当代,惠及子孙,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为党建功、为国出力、为民造福,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必须坚决杜绝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但这并不等于说就可以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就可以不去克服困难、创造辉煌政绩。恰恰相反,只有为人民去创造政绩,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要以创新精神去创造政绩,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进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去创造政绩,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以群众利益为目标去创造政绩,把实现群众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唯一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具体来说践行科学发展观,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3)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维护全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4)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达到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理想均衡。(5)维持、保护和扩大自然资源基础。(6)关注科技进步,通过宏观的调适和寻优,以达到突破发展“瓶颈”的目标要求。(7)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2023-07-04 10:16:041
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
1.所谓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因:a.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b.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c.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两个推进",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d.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持持续发展.(2)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A.树立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B.树立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之一伟大事业就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2023-07-04 10:16:19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发展是第一要义,要以人为本,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23-07-04 10:16:383
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2023-07-04 10:16:471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人是实践的主体,科学发展观只是一种意识,去指导实践者正确地行事。科学发展观要根据人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制定,任何违背人客观规律的方法理论,人们做不到的话,不论怎样正确都谈不上科学。2023-07-04 10:16:573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总结起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落实1、结合实际,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推进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2、要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掌握贯穿其中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一系列战略决策 3、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4、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切实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落到实处。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要求?(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2)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③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3)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两两会词典: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什么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1】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制定“十二五”规划,是《建议》的一个鲜明特点。 2】 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要全面客观地评价我国的发展现状,既要看到我国发展速度快、发展成绩大的一面,也要看到我国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发展任务还很重的一面。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基础和“总钥匙”,我们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推动发展再上新的台阶。3】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我国在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的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相当突出,这在本质上是发展还不够科学的表现。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是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的发展,也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其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2023-07-04 10:17:36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否矛盾?
不矛盾,在搞经济的同时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2023-07-04 10:17:592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古已有之。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 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 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首先,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其次,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其三,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2023-07-04 10:18:091
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人是科学发展的承载者,自始至终代表中国最众多民众的共同利益,持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生活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压根立足点和着力点。离开人与广大群众的权益需要,科学发展既不可以产生也没有价值。2023-07-04 10:18:172
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它明确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的内涵、要求等问题;特别是明确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的方向、目的等更为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在发展问题上的体现。因此,我们首先应该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它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这一理论的本质,并正确地贯彻落实。 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政治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它的着眼点和最终目的,不仅是物,更是人。这一要求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各个方面,是我们党领导发展的根本政治理念。以人为本的要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本质特征,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距离那样的理想境界还很遥远。党中央从这样的高度上来提出问题,不但表明我们党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对远大目标的执著追求;而且表明,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做到符合现阶段发展水平的那种全面性的要求,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句话说明,我们党主张的发展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坚持公平正义,坚持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态度。科学发展观开宗明义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揭示了这一发展观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中国 *** 人的价值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位要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我们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政治路线。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同时,社会主义社会又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首先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现在,尽管我们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但是,正如胡 *** 同志所指出的:“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集伟目标。”他还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如果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我们反而模糊了这个认识,偏离了这个方向,那就恰恰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位要求,也从根本上违背了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体现了我们党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的问题,关键要做到统筹全域性、兼顾各方,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这就需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方法,这是它的突出特点。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唯物辩证的发展观。它是一种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主张发展的全面性,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它是一种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主张发展的协调性,强调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处理好各种矛盾。它是一种历史地看问题的方法,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前后相关的过程,主张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它是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统一,目标和手段的统一,现实性和长远性的统一,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发展问题上的运用和反映。学习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掌握它所体现出...... 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科学发展观 一、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国策。30年来的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我国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社会文化事业大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重要观点: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1.所谓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因: a.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b.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c.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两个推进",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d.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持持续发展. (2)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A.树立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B.树立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之一伟大事业就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 1.所谓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因: a.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b.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c.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两个推进",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d.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持持续发展. (2)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A.树立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B.树立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之一伟大事业就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为什么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它明确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的内涵、要求等问题;特别是明确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的方向、目的等更为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在发展问题上的体现。因此,我们首先应该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它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这一理论的本质,并正确地贯彻落实。 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政治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它的着眼点和最终目的,不仅是物,更是人。这一要求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各个方面,是我们党领导发展的根本政治理念。以人为本的要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本质特征,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距离那样的理想境界还很遥远。党中央从这样的高度上来提出问题,不但表明我们党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对远大目标的执著追求;而且表明,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做到符合现阶段发展水平的那种全面性的要求,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句话说明,我们党主张的发展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坚持公平正义,坚持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态度。科学发展观开宗明义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揭示了这一发展观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中国 *** 人的价值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位要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我们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政治路线。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同时,社会主义社会又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首先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现在,尽管我们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但是,正如胡 *** 同志所指出的:“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集伟目标。”他还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如果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我们反而模糊了这个认识,偏离了这个方向,那就恰恰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位要求,也从根本上违背了我们党的政治路线。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体现了我们党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的问题,关键要做到统筹全域性、兼顾各方,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这就需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方法,这是它的突出特点。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唯物辩证的发展观。它是一种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主张发展的全面性,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它是一种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主张发展的协调性,强调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处理好各种矛盾。它是一种历史地看问题的方法,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前后相关的过程,主张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它是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统一,目标和手段的统一,现实性和长远性的统一,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发展问题上的运用和反映。学习科学发展观,最重......2023-07-04 10:18:301
科学发展观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个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 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 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7大主题: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3.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4.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5.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6.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7.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 东思想、邓 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简单说就是——解决了“怎么发展”的具体方法2023-07-04 10:18:391
简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精神实质及科学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不是“坚持”也不是“促进”这么一个动作,而一定是一种发展观,“科学”是形容词修饰语,是说这个发展观必须是“科学的”,而不是“非科学的”、“不科学的”或者“伪科学的”。 所以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眼光看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切实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个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必须更好地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就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我们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利益关系也更复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亟待改变,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我们就能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认识越深刻,把握越准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才能越自觉越坚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按科学规律谋划发展大计。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促使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2023-07-04 10:19:011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包含那三个方面的内容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观: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观: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 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拓展资料科学发展观简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中国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2023-07-04 10:19:081
大学生应当树立的科学观,具备导向性,目的性和什么可发展性等四个特征
践行科学发展观,争做优秀大学生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主要内容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的践行科学发展观,争做优秀大学生了?我认为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在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加以贯彻落实。作为学生我们现在还不能正式的参与国家得的一些重大建设,但是我们至少能在思想上加强自己:(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我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只有现在学好技能知识,将来才能在国家的建设上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才能让我们党保持他的先进性。 (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祖国需要什么样的建设者,我们就做什么样的人,学什么样的东西。争取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名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3、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寒暑假 放假到西部执教,带去现在社会上的先进知识全民素质的提高而努力,这不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吗?(4)、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生态环境保护乃当今世界的第一大口号,当然作为大学生我们更是责无旁贷,贴上一些小标语,开展一些小讲座,时时不忘告诫身边之人要保护环境,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全民一起保护环境,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不是也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吗? (5)、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中有不少党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起到模范带头头作用,如何帮助他人共同进步,这也是我们党在普通群众中所应该起到的作用,所以作为党员同志的你做到了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初步具备优秀大学生的潜质了..第二: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贵在落实。要使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成为党领导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人民群众不断得到更多实惠、享受更多发展成果的过程。也更是我们现在应该学习的过程。(1)、实践精神首先就是我们急需且必须学习的东西,从学前班到今天步入大学,说实话与国外的同等学历学生相比我们实践的时间少太多太多,当然有弊便有利,我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相比而言要牢固得多,因此如何挖掘出自身的宝藏也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实践便是最好的方法,有句话叫做吃什么补什么,那我们来个缺什么补什么不也是一种好办法吗?所以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纸上谈兵毫无用处。(2)、 学习不只是停留在空泛的理论形式上,而是通过政治理论学习,紧密地联系学习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习和生活,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实践方面的各项工作。统筹兼顾,把实际工作和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确保学习实践和各项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学生干部们?是不是也能从这个方面去找到解决你工作和学习相冲突的办法了?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着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学习和学生工作,对于我们的人生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的践行科学发展观,争做优秀大学生,更要正确的践行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为国家建设奉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2023-07-04 10:19:24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核心内容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023-07-04 10:19:334
论述题,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结合实际回答。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明显进步,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理所当然地包括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要进一步落实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二是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三是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四是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国家要从宏观政策上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六)坚持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锐意推进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五个统筹”。要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所达到的新高度。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实现的重大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多方面的,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其重大意义,才能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2023-07-04 10:19:431
怎样理解和践行科学发展观
如何理解与践行科学发展观作者: 姜涛 | 时间: 2007-01-01一、为什么要提出并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如何理解和践行科学发展观?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理论发展与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各界人士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在这里,首先我们要明确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即为什么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概括地讲,新世纪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是提出并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依据和关键所在,树立科学发展观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几大基本挑战:一是人口三大高峰的压力即人口总量高峰、劳动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国家人力资源问题、国家公共健康保障问题、国家食物安全问题、劳动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老龄社会问题等,都将对国家发展形成巨大挑战。二是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将不断增加,人均自然资源量不断下降。这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将形成能源与资源相对不足的双重压力。三是城市化进程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原有务农人员涌入城市,给城市带来多重压力和社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原有的非城市地区本身也面临发展空间、发展资金以及资源、能源不足等问题。四是地区间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贫富差距拉大对共同富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形成潜在的巨大压力和不良效应。五是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恶化的状态不断显现。六是信息化进程和科技竞争能力亟待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家整体的信息化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标志之一。而目前,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只是发达国家的5%左右,离现代化的要求尚有遥远的路程。这些问题是改革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承认它、正视它,并不断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切实加以解决,我们的思想认识就能不断提高,进而发展也就能逐步达到更高的水平。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党及时地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二、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校正错误认识和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党对执政理念的飞跃。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澄清认识上的“误区”,矫正实践中的“偏差”,对于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但不是否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贡献。但是,由于一些地区在实践中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纯地理解为“以经济增长为中心”,把“发展是硬道理”错误地理解为“速度是硬道理”,导致重发展、轻保障,重生产、轻生活,致使土地征用侵害农民的利益、城镇拆迁侵害居民的利益、企业改制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等问题的发生。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要防止否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倾向。经济是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改革开放20多年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没有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就没有今天的强大国力,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以人为本”揭示了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揭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条件和途径。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但不是没有重点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社会发展的保证;社会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又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明显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防止和纠正经济社会的片面畸形发展。但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不是没有重点发展,讲“两点论”不是否定“重点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些方面又是贯穿发展的全过程。要解决矛盾,促进全面发展,就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整体而言,经济发展无疑是贯穿发展全过程的“重点”和“主要方面”,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失去经济这个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强调全面发展,绝不是否认“重点论”,而是要处理好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通过抓好重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但不是平均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就是要保持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保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如果其中某些环节过于薄弱,就不可能有更快更好的发展。但由于区域资源条件各异,发展起点不同,城市与农村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解决发展中日益严重的失衡问题、失调问题。要在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城乡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践行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并不是搞平均发展。不能以协调发展为由“压快拉慢”,“齐步走”,甚至“劫富济贫”,那样最终只能是慢发展或不发展。这与科学发展观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也是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背道而驰的。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一个规律,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允许并鼓励一部分地区发展得快一些、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以先进带后进,以先富带后富,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协调发展,应该是在发展中求协调,在前进中求平衡,而绝不是搞平均主义。第四、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但不是放慢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长期以来,一些地区在追求经济超常规增长、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造成资源、环境上的“双超常”,即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污染物的超常规排放。“吃祖宗饭,断子孙粮” 过度开采、盲目上项目,时有发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和社会承受力。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生态道德,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不是放慢发展。提出可持续发展绝不意味着过去的发展太快了、太急了,现在需要减缓放慢,甚至限制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意义,绝不能把“可持续发展”同“加快发展”对立起来。目前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绝不是发展本身带来的,而是错误和片面的发展观导致的。三、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从理论和整体上讲,践行科学发展观要做到:(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因素。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人民群众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方面起着决定作用,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在于使最广大人民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首先,应该明确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中所说的“人”与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人本观中所说的“人”是不同的。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在分析人的本质时,只是把人看成是自然人、抽象人、一般人,因此,他们只是抽象地谈论人的“理性”、“意志”、“感情”、“需要”。马克思则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人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针对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观,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马克思主义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并没有否认人的自然属性的存在。马克思指出,研究人的本性“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但要考虑人的自然本性和一般本性。其次,还要明确,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的手段,更重要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为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为了解放人、发展人,其中也包括对人的生活的关心和对人格、权益等的尊重。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本观。资本主义的人的本性假设理论,其研究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使资本家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封建统治者的所谓爱民、为民,不过是为了“得天下”,是为了统治人民。因此,一切剥削阶级的统治者都不可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够而且必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二)、要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康有效的引导和约束机制,这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五个统筹”[2],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真正把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眼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有机统一起来。但是,如果在实际工作中仅以增长速度论功过,就难免引导人们一味地去追求高速度,也就很难顾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五个统筹”的关键还在于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康有效的引导和约束机制。例如,建立正确的政绩观。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是密切相联的。2003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问题,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度保证,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的浓厚风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及时的决策。解决了政绩观问题,就能为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提供思想和制度保证。从根本上说,建立健康有效的引导和约束机制,主要是指建立有效的、以追求效益为中心的引导和约束机制。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建立这样的机制主要应抓住两个环节: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如果不首先搞清楚政府应当干什么、不应当干什么,就很难判定到底什么是政绩、什么不是政绩。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和监督机制,真正鼓励、引导和保证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用在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上。(三)、狠抓求真务实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支点。在互联网上搜索“科学发展观”和“讲话”两组词,就会跳出数不清的各级官员开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新闻报道。不管是什么样的会议,不管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大小官员们讲话必然高呼“科学发展观”。但是多半是会上有声会后无文。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思路、新思想,它首先是理念、思维层面的东西,但科学发展观又不仅仅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还应该变为政策、制度与实践。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内涵极其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迫切的实践问题,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问题……因此,狠抓落实,狠抓求真务实的作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支点。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当代共产党人所追求的政绩,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是实践党的宗旨,造福一方百姓的政绩;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求真务实的政绩;是立足当代,惠及子孙,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为党建功、为国出力、为民造福,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必须坚决杜绝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但这并不等于说就可以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就可以不去克服困难、创造辉煌政绩。恰恰相反,只有为人民去创造政绩,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要以创新精神去创造政绩,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进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去创造政绩,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以群众利益为目标去创造政绩,把实现群众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唯一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具体来说践行科学发展观,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3)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维护全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4)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达到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理想均衡。(5)维持、保护和扩大自然资源基础。(6)关注科技进步,通过宏观的调适和寻优,以达到突破发展“瓶颈”的目标要求。(7)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参考文献:[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导读》,谭培文、陈新夏、吕世荣,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央编译局出版1995年版,第二版。[3]《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4]“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陈志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会发言材料,2006年1月。[5]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房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会发言材料,2006年1月。[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发展观,牛文元,《文汇报》,2004年3月7日。[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央编译局出版1995年版,第二版,p56。[2]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p2。“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2023-07-04 10:19:541
如何理解和践行科学发展观
必须在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第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第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第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五,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第六,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各方面改革,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利用内资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第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2023-07-04 10:20:032
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好、发展好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些制度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发展和完善。③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包容性。④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党的执政地位。⑤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2023-07-04 10:21:04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2023-07-04 10:21:407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 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走共同富裕道路;就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但又与它存在着实质上的区别.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是实现“得民心、存社稷、固君位、达邦宁”的“驭民”、“治民”之术,其价值取向是君本位而非民本位.以人为本也不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权、张扬人性,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西方人本主义,以个人为本位、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基本追求,在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个人利益至上.同时,人本主义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开人的社会性,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说明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取得和维护统治地位服务的.马克思尖锐地批判了资产阶级人本主义,揭示了其唯心主义的本质,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则站在唯心史观的立场上,体现了剥削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需要.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广大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和政府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都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建设,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员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人民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要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使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全部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上.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切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所增加.要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统筹兼顾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促进创造财富和公平分配的协调.要清醒看到,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不同地区和部门、不同群体和个人在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多少方面是不同的,部分群众因为各种原因生活还有一些困难,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要立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奋斗.以人为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同时又为实现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指明了现实途径.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只有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和社会文明的持续进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能日益充分地得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日益充分地得到实现.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不懈追求,不断增强工作的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要,同时又充分考虑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不能提出超出现实可能的要求.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老老实实艰苦创业,踏踏实实艰苦奋斗.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把以人为本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体现到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中,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在推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2023-07-04 10:22:091
为什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2023-07-04 10:22:19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是以人为本2023-07-04 10:22:317
科学发展观总结
古往今来,历史变迁,瞬息万变。治乱兴亡,制度更迭,理念为本。执政者的理论实践决定着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注重理论创新的党,在八十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坚强有力的指导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 党的理论需要我们学习,需要我们实践。理论的学习需要有心者,理论的实践需要有志者,理论的创新更需要有智者。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在此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理,我深深地感到了收获之深远,责任之重大。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理论之高远,眼光之宽阔,正是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锻炼成熟的体现,其理论体系关系到民族振兴,人民安康。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切得感受到了科学发展观带给我们个人的思想指导和成长领悟: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才能更好地实现价值,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下面是我学习的点滴体会。 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青年责任和使命 科学发展观是伟大的理论,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但绝不是空乏的口号,是实实在在的,是跟我们每个人切身相关的。科学发展观教会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我们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百年前,国人梁启超写下激情飞扬的《少年中国说》,大声疾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慷慨激昂,振奋人心,言辞中表达了对青年的殷切期望。而今天的我们这一代青年,如何使自己“智”,如何使自己“富”, 如何使自己“强”,如何使自己“独立”, 如何使自己“自由”,如何使自己“进步”,进而使祖国“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我认为,在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时代,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意义重大。只有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要义,才能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在正确的价值取向中全面成长成才。学习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执政者的任务,也不仅仅是我们大学生党员的任务,而是我们每个青年的必修课。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到言行一致,意志坚定,认真负责,积极向上,团结合作,敢于超越自我,才能继承和发展党的事业。 二、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要把我们自身的发展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运用到我们个人发展上,就要求我们每个青年大学生要全面协调发展。 从知识结构上来讲,我们应该学有所专,识有所长,但知识的广博更不可忽视,特别是人文知识不可忽视。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自己的所学专业,而忽略其他相关知识的接触。我是一名历史系的学生,对此深有感触。在史学学习上,我偏爱中国古代史,可要学好古代史,就要接触中国传统的典籍,而其中很多都是文学作品,比如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要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状况,没有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哲学等学科的理论学习,是无法更深入地做历史研究的。而对于理工科同学来说,必要的大学人文素养的培养更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我们自身修养的提升至关重要。而要真正做到知识结构合理,博专相兼,就要求我们个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综合发展。 在学习途径上,我们更应该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来安排我们的学习,而不是沿用传统的死学死背,也不应以应试为目的去安排学习,更不应该把课堂学习当作大学个人发展的全部。我很喜爱我们的校训“知术欲圆,行旨须直”。这是曾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长的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黎锦熙先生1947年为《国立西北师院毕业同学录》的题词:“知术欲圆,行旨须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知术欲圆,是指在求知识、做学问这类智能活动方面,思想要解放,思路要灵活,方法要多样,活泼生动、触类旁通,如长河落日一般,玲珑剔透、丰满圆润。行旨须直,是指行为举止和生活旨趣要端庄、正直、正派,在为人处事上,要直道而行,如大漠孤烟一般,直立于天地之间,别无旁骛,特立独行,透现出令人起敬的浩然正气。 知术欲圆,行旨须直,体现着西北师范大学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追求,也被发展为我们学校的校训,是我们每个师大学子都应该坚持的学习方法和做人原则。我认为,坚持“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的学术和做人原则,是对我们先辈的尊敬和崇仰,更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专业知识的学习很要扩展到平时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素质拓展项目的平台,锻炼自己,把专业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巩固专业,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奉献奋斗精神、明辨是非的水平。 从人格培养上来讲,社会的进步对我们青年的要求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广博精专的专业知识,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健康矫捷的身体素质,更要有健全完美的人格。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的发展,这些方面都是我们应该完善的。特别是我们大四同学面临的就业压力,更要利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就业。准确定位自己,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分析问题,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面对就业,响应国家号召,而不是怨天尤人,甚至做出过激行为。 三、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要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伟大的理论,但我们不能空谈它,而是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作为大学生党员,在同学中间更应该身体力行,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根据我们学院的实际和党委的安排,我觉得我首先就是应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同时,认真落实学院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即党员联系班级、党员联系宿舍、党员联系群众,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理念宣传到,实践到。 学习科学发展观绝非一朝一夕可促成的,我会积极地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大学生党员,所要担负的使命和责任。面对学习、生活等现状,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必须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尤其在专业学习和理论实践方面有新的突破,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习实践,从而实现自我的发展;同时,我应该深刻牢记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要始终做好带头作用、表率作用,实现自我发展与同学们共同发展;另外,作为学生党员,不能只讲单方面的发展,在专业学习、思想政治、社会实践等方面都要发展,要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经过三天来的学习和讨论。这次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就要结束了。按照总局党委的要求和分局党委的部署,根据大家在研讨班上学习讨论的情况,我代表分局党委作一个总结。 一、这次研讨班的主要收获 按照这次会议和研讨班的日程安排,三天来,与会同志分组认真讨论了李殿君同志在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听取了分局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同时,紧密联系本单位的实际,就如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刚才,鹤山、山河等6个单位的领导在学习体会交流会上作了发言。大家一致反映,这次专题研讨班,虽然时间较短,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研讨深入,通过学习和研讨,使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形成了共识,研讨班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 第一,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会同志普遍认为,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理论根源、实践依据和群众基础。科学发展观提出5年多来,内容不断展开、思想不断深化,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越来越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认同,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家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创新和深化,特别是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的提出,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展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大家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我国基本国情和阶段特征认识的升华和深化,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指明了一系列符合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运动规律、人的存在和成长规律的发展之路,既有现实的更有长远的遵行性;大家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和深化,它深刻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并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认真学习,大家表示一定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把握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总结经验得失,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转变思想观念,以科学发展观分析现实、查找突出问题,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推进改革发展。 第二,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志们在学习讨论时表示,在我国经济发展观面临重大挑战和考验的关键时刻,中央作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决策,可以说高瞻远瞩、非常及时、非常必要。认真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对于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于九三分局来说,深入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局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实践、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为推进我局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大家在讨论时认为,着眼于长远发展看,我局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脱离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就必然走弯路;立足于当前现实看,我局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没有科学发展观作保障,就难以抓住机遇率先发展;从党员干部素质看,还普遍存在着发展理念不新、发展思路不清、发展办法不多的问题,不抓紧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就难适应、难作为。中央、省委、总局和分局党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原则都十分明确,总体安排科学,方法步骤合理,为我们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总局和分局党委关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学习实践活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学习实践活动。 第三,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破解难题加快发展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与会同志认为,殿君书记关于要找准影响我局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找准关乎民生的突出问题,找准能力作风上的突出问题,突出改革与发展两大主题等论述,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同志们切实增强了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大家一致认为,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必须紧密结合我局实际找差距,大力破除不利于改革创新的思想障碍,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切实改变旧的发展观念,使思想认识和各项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样才能推进我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发展。特别是要深入研究解决我局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研究解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这是学习实践活动最重要、最实际的目的。大家认为,我局要更好更快发展,必须转变观念理清发展思路,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努力开创全新事业,全面推进我局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总之,大家经过这几天的学习研讨,认识得到了新提高,思想得到了新武装,工作理清了新思路,达到了预期目的。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充分运用这次研讨班的学习成果,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好。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把学习组织好,要按照省委、总局和分局党委的统一部署,集中精力,保证时间,学深学透。下面,结合我局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个人的学习体会,我着重讲一下学习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需要把握的几个重要问题。 二、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促进我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围绕这一宗旨和目的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积极实践、抓好落实。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要学以至用,善于结合,使科学发展观学习落到实处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学习好、实践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必须紧密结合分局实际找差距,面向未来谋发展。要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群众认可和满意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加快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少当“传声筒”,多说“地方话”,少些“照搬照抄”,多些“发展创新”,少些“应付了事”,多些“真学实干”,少些“形而上学”,多些“学以至用”。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完成好当前重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与谋划明年工作结合起来,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深入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学习,努力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 化为促进分局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具体思路,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制定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推进我局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抢抓发展机遇 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始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各单位尤其是各农场的主要领导要着力实施三个转变,即:从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从外在压力向内在动力转变;从习惯于常规管理到重信息、闯市场转变,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增强科学发展的本领。要全面把握发展的新特征和全局人民的新期待,进一步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要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发展意识。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把心思集中到加快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不断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 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当前,垦区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个方面全面部署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跨越。 (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立足自身优势,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发展主题,明确发展重点 我局地处垦区西北部,具有“地理位置偏、土地面积小、水热资源少、林地资源缺 ”等自然环境劣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清醒地认识我们自身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发挥优势,克服劣势,不断创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土地是我们的最大资源优势,我们必须变管理土地为经营土地,科学发挥土地优势,努力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水平,使资源优势成为经济优势。要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土地产出水平。进一步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要通过实施两万公顷节水灌溉区建设,提高土地产出水平。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大上玉米、马铃薯、芸豆、亚麻、甜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向结构调整要效益;要通过农场百栋大棚区建设,提高土地产出水平。大力发展棚室蔬菜、食用菌、花卉、葡萄等,依靠较少的土地获得较高的产出。 要把土地资源利用与推进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畜牧发展等结合起来,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项目建设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各单位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龙头,积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想方设法促成项目,提高效率落实项目,面向市场谋划项目”,要做到“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轻言放弃,遭到非议和指责,不轻言否定”,坚持不懈抓好项目,千方百计发展项目。 改革与发展是我们工作的两大主题。要不断深化以农场、管理区改革为主的各项改革,用改革促进发展,用发展保障改革。要按照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扎扎实实地推进畜牧发展、林业建设等“十大工作任务”的落实。 各单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谋划本单位的思路,完善本单位的思路,使其更科学,更符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 (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克服单纯以经济指标衡量发展水平的观点,做到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分局与农场、发展快的农场和发展慢的农场协调发展,注重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www.reader8.cn,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九三永续发展。 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研究解决现实问题,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途径。我们要立足九三实际,更加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锲而不舍地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建设,不断积蓄发展后劲,努力使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加快新兴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不断强化支撑分局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加大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进一步促进非国有经济发展,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力求每年都能为人民群众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更加注重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 (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突出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始终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创业富民3COME文档频道、就业惠民、社保安民的政策措施,切实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各项工作,对九三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富民放在首位,以富民的目标凝聚力量,以富民的举措鼓舞人心,以富民的实绩安定人心。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的利益,使人民群众在科学发展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基层老百姓的生活不方便的现象仍然存在,享有的公共设施数量不多、质量不高,一些地方还存在道路不通畅、住房不宽敞、改水不到位、取暖靠烧柴、就医上学难等问题,一些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急需改善。要切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快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要加大泥草房拆除力度,确保2009年全部完成土坯房拆除任务。 (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明确发展目标,强化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 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明确发展目标,强化目标的引领作用,明确我们“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向哪发展”。总局党委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构建了“跨越工程”这个载体,我局也提出了“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努力开创全新事业”这个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就必须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举措,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作风,奋力开创九三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就必须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必须争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就必须自我加压,奋力拼搏;就必须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就必须进一步凝聚民心、发挥民智、用好民力,最大程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进九三发展新跨越。 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建立推进科学的考评体系,明确责任,任务到人,确定时限,力保完成,不断加大工作推进的力度;要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完不成的要给予经济处罚,完成好的要给予重奖,真正做到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舞台,干成事的给位置,从而进一步把各级领导干部的心思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积极性调动到加快发展上来,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加快发展上来,评价和任用干部的导向转变到加快发展上来。要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有效衔接起来,突出导向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科学设定指标体系,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认认真真地干好工作,实实在在地创造业绩。 三、关于切实抓好当前工作 一是要迅速传达落实会议精神,尽快启动学习实践活动。这次会议之后,各单位、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迅速把这次动员会精神和领导讲话要求传达好、落实好。要在重点学透、吃透本次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在一周内召开本单位高质量的动员大会,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动员部署工作。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要求、步骤等。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根据这次会议确定的学习实践活动重点任务,安排部署好各阶段的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开好头、起好步。 二是千方百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现在已经进入10月下旬了,各农场、各单位和各部门一定要全力以赴抓好最后两个多月的冲刺,积极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按时完成任务。明年我局确定重点推进的农场百栋大棚、节水灌溉区、林业等建设要抓住封冻前的有利时间,抢前抓早,做好明年发展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要及早筹划明年工作。要把谋划明年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谋划明年的发展,要按照总局“一、二、三、四、五、六、十”的总体思路和我局“做大基础产业、打造三大集群、创建新三区、走文化兴局、产业强局之路”的思路和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开展调研,超前谋划。分局将在11月份召开分局党委扩大会议,全面部署明年各项工作。 四要切实做好应急管理等当前各项工作。要狠抓安全生产不动摇。各农场、各单位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确保不发生生产和安全事故,要做好冬季困难群众御寒和取暖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困难群众的越冬和基本生活。要及早做好贫困户和低保户的调查摸底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好实际困难。要继续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抓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保持我局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我局深入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经正式启动。希望大家要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和要求,认真抓好本单位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决心,上下一心,勤奋务实,为全面完成九三分局的各项工作任务、开创分局各项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2023-07-04 10:22:502
为什么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从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 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找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2023-07-04 10:23:002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D,不解释。政治书上有的2023-07-04 10:23:104
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
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它明确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的内涵、要求等问题;特别是明确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的方向、目的等更为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在发展问题上的体现。因此,我们首先应该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它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这一理论的本质,并正确地贯彻落实。 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政治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它的着眼点和最终目的,不仅是物,更是人。这一要求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各个方面,是我们党领导发展的根本政治理念。以人为本的要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本质特征,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距离那样的理想境界还很遥远。党中央从这样的高度上来提出问题,不但表明我们党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对远大目标的执著追求;而且表明,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做到符合现阶段发展水平的那种全面性的要求,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句话说明,我们党主张的发展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坚持公平正义,坚持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态度。科学发展观开宗明义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揭示了这一发展观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中国 *** 人的价值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位要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我们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政治路线。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同时,社会主义社会又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首先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现在,尽管我们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但是,正如胡 *** 同志所指出的:“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集伟目标。”他还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如果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我们反而模糊了这个认识,偏离了这个方向,那就恰恰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位要求,也从根本上违背了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体现了我们党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的问题,关键要做到统筹全域性、兼顾各方,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这就需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方法,这是它的突出特点。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唯物辩证的发展观。它是一种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主张发展的全面性,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它是一种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主张发展的协调性,强调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处理好各种矛盾。它是一种历史地看问题的方法,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前后相关的过程,主张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它是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统一,目标和手段的统一,现实性和长远性的统一,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发展问题上的运用和反映。学习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掌握它所体现出...... 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科学发展观 一、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国策。30年来的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我国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社会文化事业大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重要观点: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1.所谓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因: a.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b.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c.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两个推进",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d.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持持续发展. (2)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A.树立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B.树立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之一伟大事业就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 1.所谓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因: a.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b.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c.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两个推进",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d.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持持续发展. (2)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A.树立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B.树立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之一伟大事业就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为什么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它明确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的内涵、要求等问题;特别是明确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的方向、目的等更为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在发展问题上的体现。因此,我们首先应该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它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这一理论的本质,并正确地贯彻落实。 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政治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它的着眼点和最终目的,不仅是物,更是人。这一要求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各个方面,是我们党领导发展的根本政治理念。以人为本的要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本质特征,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距离那样的理想境界还很遥远。党中央从这样的高度上来提出问题,不但表明我们党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对远大目标的执著追求;而且表明,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做到符合现阶段发展水平的那种全面性的要求,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句话说明,我们党主张的发展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坚持公平正义,坚持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态度。科学发展观开宗明义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揭示了这一发展观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中国 *** 人的价值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位要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我们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政治路线。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同时,社会主义社会又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首先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现在,尽管我们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但是,正如胡 *** 同志所指出的:“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集伟目标。”他还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如果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我们反而模糊了这个认识,偏离了这个方向,那就恰恰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位要求,也从根本上违背了我们党的政治路线。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体现了我们党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的问题,关键要做到统筹全域性、兼顾各方,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这就需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方法,这是它的突出特点。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唯物辩证的发展观。它是一种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主张发展的全面性,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它是一种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主张发展的协调性,强调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处理好各种矛盾。它是一种历史地看问题的方法,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前后相关的过程,主张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它是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统一,目标和手段的统一,现实性和长远性的统一,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发展问题上的运用和反映。学习科学发展观,最重......2023-07-04 10:23:211
是谁发现了南极洲?
企鹅2023-07-04 10:17:222
长江的源头在哪里,长江的发源地是哪里
1976年夏和1978年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先后两次组织江源调查队,深入江源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查清了江源水系和源头情况。长江上源位于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这里河流众多,较大的有楚玛尔河、沱沱河和当曲3条。其中无论流域面积或水量都是当曲最大,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定了沱沱河为正源。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江源地区,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40多座。气温低,四季如冬。年降水量200~400毫米,且以降雪为主。7月份的平均气温低于0℃,只有白天在太阳的强烈辐射之下,气温才能达到0℃以上,冰雪融水形成的涓涓细流就成为长江的最初水源。格拉丹东的气候特征温差比较大,降水稀少。格拉丹东位于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境内,唐古拉山脉最高峰。格拉丹东雪山是长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冰川雪山之一。同时,格拉丹东雪山冰川的伸缩变化,非常明显地揭示了当地乃至青藏高原和全球气候的变迁,极具科研价值。格拉丹东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冰川活动频繁,切割破碎,因而地形条件恶劣。气候干燥,海拔5000米以上常年低温,最冷时低达以下。这个地区不仅水资源丰富,还蕴藏着大量的黄铜、黄铁、水晶等珍贵矿物。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格拉丹东、百度百科--沱沱河2023-07-04 10:17:261
长江黄河的发源地 哪里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
长江的发源地为沱沱河,黄河的发源地为约古宗列盆地。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87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 1、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介于北纬26°00′~39°47′,东经73°19′~104°47′之间。青藏高原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地形上可分为羌塘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峡谷区等6个部分,包括中国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 2、约古宗列盆地: 约古宗列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周围山岭环绕。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远看象是无数晶莹闪亮的珍珠嵌在盆地。水泊四周,是绿草如茵的天然牧场。在盆地的西南面,距雅拉达泽山约3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面积为3—4平方米的小泉,清澈的泉水不停地喷涌翻滚,汩汩有声。喷涌而出的泉水汇合了盆地内浸渗出来的无数涓涓细流,逐渐形成了一条宽约10米,深约半米的潺潺溪流。2023-07-04 10:16:551
从北极和南极看地球看到的是哪些洲和哪些洋?带图
南极是大陆(冰川覆盖)-南极洲,北极是海洋---北冰洋2023-07-04 10:1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