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萦
-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如下: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
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高阳应将要建造房屋,木匠对他说:“不可以,(现在)木料还没有干,把湿泥抹在木料上,那么木材必将弯曲。用没有干的木料来建造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也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回答说:“依据您的说法,那么房子就不会坏——木料越干就越坚固有力,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坚固有力的木料去承受越轻的湿泥,这个房子就不会毁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接受他的命令来造屋子。房子刚造好时是很好,但后来房屋果然坍塌了。2023-07-04 08:47:063
高阳应造屋
高阳应造屋出自《吕氏春秋》的文言文。《高阳应造屋》出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2023-07-04 08:47:272
文言文《生木造屋》全文的翻译是什么?
高阳应打算盖一所房子。木匠对他说:“不行啊!木料还没干,如果把泥抹上去,一定会被压弯。用新砍下来的湿木料盖房子,刚盖成虽然看起来挺牢固,可是过些日子就会倒塌的。”高阳应说:“照你的话,我这房子倒是保险坏不了了——因为日后木料会越干越硬,泥土会越干越轻,以越来越硬的木料承担越来越轻的泥土,房子自然就坏不了了。”木匠无话可答,只得听从他的吩咐去做。高阳应的房子刚盖成的时候看起来也还不错,以后果然倒塌了。2023-07-04 08:47:353
高太应造屋文言文
1. 文言文高阳应造屋寓意及翻译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 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 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 为:建造。 缘:依循,按照。 令:吩咐。 【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 【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 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 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 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 2. 《虞庆造屋》译文 赵人虞庆建造房子,对工匠说:“房顶太高了。”工匠回答说:“这是新房子,泥巴是潮湿的,椽木也没有干透。”虞庆说:“不对。潮湿的泥巴重量大,不干的椽木形体曲,用弯曲的椽木承受很重的泥巴,房顶就应当造得低一些。再过很长一段时间,泥巴也干了,椽木也干了。泥巴干了就会变轻,椽木干了就会变直,用变直的椽木承受变轻的泥巴,房顶就会逐渐增高。”工匠无话可说,按照虞庆的话造出房子来,房子坍塌了。 评论: 虞庆的言论,都能做到文辞动听过人,但却违背了实际情况。君主对这一类话喜爱而不加禁止,这就是事情败坏的根源。不谋求治国强兵的实际功效,却羡慕那种华丽动听诡辩,这就是排斥有法术的人士,而去采纳那种导致屋塌、弓折之类的胡说。所以君主处理国事时,总也不能通晓工匠造屋和张弓的道理。然而有术之士之所以被范睢、虞庆那样的人物所困窘。是因为他们讲起虚浮的话来,虽属毫无用处,却能取得胜利,干起实际的事来,虽属不可改变,却会受到失败。君主看重毫无用处的诡辩,看轻不可改变的言论,这也就是国家危乱的原因。当代像范睢、虞庆那样的人物还在不断出现,而君主对他们仍然欣赏不止,这就是尊重导致屋塌、弓折之类的议论,而把懂得法术的人当作被动的工匠看待。 3. 高阳应造屋的阅读训练 1.解释: 1.为:建造。 2.以:用。 3.善: 好。 4.益:越是。5.尚:还。 6.对:回答。 7.益:越。 2.翻译: 1.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了。 2.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房屋刚建成时是很好的,而后来果然坍塌了。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高阳应善于诡辩,而又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尊重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其结果只能是失败。 4. 文言文空中阁楼 原文: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 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 木匠答言:“是我所作。” 即与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 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墼作楼。 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 木匠答言:“作三重屋。” 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 木匠答言:“无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 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 时人闻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第一屋而得最上者!” 譬如世尊四辈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宝,懒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 余下三果,唯求得彼阿罗汉果。”亦为时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无有异。 译文: 从前有个富翁,愚蠢无知。有一次,他到另一个富翁的家里,看见一座三层的楼房,楼又高又大,富丽堂皇,宽敞明朗,他十分羡慕,心里想:“我的钱财并不比他少,为什么以前没想到造一座这样的楼呢?”他立刻唤来木匠,问道:“你能不能照着那家的样子造一座漂亮的楼?”木匠回答说:“那座楼就是我造的。”富翁便说:“那你现在就为我造一座像那样的楼。” 于是木匠便开始量地基,叠砖,造楼。富翁看见木匠叠砖,心生疑惑,不晓得是怎么一回事,就问木匠:“你这是打算造什么?”木匠回答道:“造三层的楼呀!”富翁又说:“我不要下面二层,你先给我造最上一层。” 木匠答道:“没这样的事!哪有不造最下一层楼而造第二层楼的?不造第二层楼又怎么谈得上造第三层楼呢?” 这个愚蠢的富翁固执地说:“我就是不要下面二层楼,你一定得给我造最上一层楼!” 其他的人听到了这件事,都笑话他。 偈曰:无基不为楼,事无侥幸成。 ??欲证如来果,当把根本修。 赏析: 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层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层,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层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佛教用这个比喻说明修行者应筑好根基,循序渐进的道理。今多用以比喻虚幻的东西或空想。如《孽海花》第二一回:“但在这部《孽海花》,却不同别的小说,空中楼阁,可以随意起灭。”又如梁启超《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其空中楼阁的理想,诚足以 *** 。” 5. 《虞庆造屋》译文 赵人虞庆建造房子,对工匠说:“房顶太高了。”工匠回答说:“这是新房子,泥巴是潮湿的,椽木也没有干透。”虞庆说:“不对。潮湿的泥巴重量大,不干的椽木形体曲,用弯曲的椽木承受很重的泥巴,房顶就应当造得低一些。再过很长一段时间,泥巴也干了,椽木也干了。泥巴干了就会变轻,椽木干了就会变直,用变直的椽木承受变轻的泥巴,房顶就会逐渐增高。”工匠无话可说,按照虞庆的话造出房子来,房子坍塌了。 评论: 虞庆的言论,都能做到文辞动听过人,但却违背了实际情况。君主对这一类话喜爱而不加禁止,这就是事情败坏的根源。不谋求治国强兵的实际功效,却羡慕那种华丽动听诡辩,这就是排斥有法术的人士,而去采纳那种导致屋塌、弓折之类的胡说。所以君主处理国事时,总也不能通晓工匠造屋和张弓的道理。然而有术之士之所以被范睢、虞庆那样的人物所困窘。是因为他们讲起虚浮的话来,虽属毫无用处,却能取得胜利,干起实际的事来,虽属不可改变,却会受到失败。君主看重毫无用处的诡辩,看轻不可改变的言论,这也就是国家危乱的原因。当代像范睢、虞庆那样的人物还在不断出现,而君主对他们仍然欣赏不止,这就是尊重导致屋塌、弓折之类的议论,而把懂得法术的人当作被动的工匠看待。2023-07-04 08:47:491
高阳应造屋的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对曰②:“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⑧,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⑨。”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⑩。(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2023-07-04 08:48:021
高阳应造屋的译文
高阳应将要建造房屋,木匠对他说:“不可以,(现在)木料还没有干,把湿泥抹在木料上,那么木材必将弯曲。用没有干的木料来建造房屋,今天即使是好的,以后也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回答说:“依据您的说法,那么房子就不会坏——木料越干就越坚固有力,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坚固有力的木料去承受越轻的湿泥,这个房子就不会毁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接受他的命令来造屋子。房子刚造好时是很好,(但)后来房屋果然坍塌了。2023-07-04 08:48:141
高阳应造屋和掩耳盗铃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高阳应造屋和掩耳盗铃这两则寓言的寓意如下。1、高阳应造屋寓意,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不要对方的善意且正确的规劝而固执己见,要正确听取别人意见。2、掩耳盗铃寓意,凡事都不能自欺欺人。不要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别人就一定做不到。否则,一事无成。2023-07-04 08:48:261
高阳应造屋 高应阳是个怎样的人??????
上网查2023-07-04 08:48:363
公屋文言文翻译
1. 迂公修屋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 久雨屋漏,一夜数徙①床,卒②无干处,妻儿交诟③。(迂)公急呼匠者葺治④,劳费良苦。工毕,天忽开霁⑤,竟⑥月晴朗。公日夕仰屋叹曰:“命劣之人!才葺屋便无雨,岂不白折⑦了也?” ——《迂仙别记》 注释 ①徙(xǐ):挪动。 ②卒:终于。 ③交:一起。诟(gòu):骂。 ④葺(qì)治:修理。 ⑤霁(jì):天晴。 ⑥竟:整个,全。 ⑦折(shé):折耗 译文 不停地下雨使房屋漏雨,一夜(之间)多次移床,终于没有干的地方,妻子儿子交替着责怪他。迂公赶忙叫来工匠修理,劳作花费非常辛苦。修理完毕,天忽然晴了,整个月都很晴朗。迂公日日夜夜仰望屋顶叹道:“命运不好的人啊!才修完屋便没有雨,岂不是白花了劳力费用吗?” 版本二 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儿女东藏西匿(19),仍半身淋漓,且号(15)且诟。妻诘曰:“吾适(12)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夫?何以(18)为父?”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适(14)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迂仙别记》 注释 1迂:迂腐。 2卒:终。 3诟(gòu):责骂。 4葺(qì)治:修理。 5霁:天晴。 6竟:整个,全。 7折(shé):白白损失。 8竟月:整整一个月。 9徒:白白地。 10雨:下雨。 11良:很。 12交:一起。 13适:嫁。 14雨兆:下雨的征兆。 15适:刚。 16号:大喊,大叫 17修:修理,整理 18暴:大 19何以:凭什么 20匿:躲 21妻子:妻子和儿女 译文 有一个姓迂的人,大家都叫他迂公,他个性小气。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修理。一天,半夜下起了暴雨,屋子漏雨就像被注了水,妻子和孩子东躲西藏但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边喊边骂,妻子责问他说:“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想到要受这种苦累。你凭什么做孩子的父亲?你凭什么做我的丈夫?” 迂公无可奈何。第二天,请来工匠把屋子修好。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天气晴朗无比,看不见要下雨的征兆。迂公叹息道:“刚刚将屋子修好,却又不见下雨,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工钱吗?” 2. 文言文《迂公修屋》翻译 有一个姓迂的人,世人称他迂公,个性吝啬: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修理。 一天,半夜突然下起了大雨,屋子漏雨就像被注了水,妻子儿女东躲西藏,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妻子边喊边骂,责问他说:“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有想到要受这种苦累。你凭什么做孩子的父亲?凭什么做我的丈夫?” 迂公无可奈何。 第二天早晨,请来工匠修屋子。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天气晴朗无比,看不见一点要下雨的征兆。 迂公叹息说:“刚刚将屋子修好,就不下雨了,难道不是白白的消耗钱财吗?”。 3. “公”的文言文翻译 公 #gōng 【释义】 ①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 私 ” 相对:公物|公事|公款。②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共|公认|公约|公害。③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④让大家知道;不隐瞒:公布|公告|公之于世。⑤合理的;没有偏私的:公平|公买公卖|大公无私。⑥职务的;工作上的事务:办公|公余。⑦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⑧对祖辈或老年男子的称呼:外公|老公公|王公|诸公。⑨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⑩雄性的动物:公鸡|公牛。 【公安】 #gōng"ān 整个社会的治安:公安局。 【公布】 #gōngbù 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 〖例句〗大会公布了进入决赛的运动员名单。 【公道】 #gōngdào 合理的:价格公道。 〖例句〗这不可能是她干的,她这个人处事一向公道。 【公共】 #gōnggòng 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公共汽车。 〖例句〗我们要爱护公共财产。 【公开】 #gōngkāi ①不加隐蔽;面对大家,跟“ 秘密 ” 相对:当众公开摇奖。②使秘密的成为公开的:这件事暂时不能公开。 〖例句〗老中医向同行公开了祖传秘方。 【公款】 #gōngkuǎn 属于国家、机关、企业、团体的钱。 〖例句〗她因挪用、贪污巨额公款而被判刑。 【公民】 #gōngmín 具有或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公平】 #gōngpíng 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公平交易。 〖例句〗明明是他们犯规,裁判却判我们输球,这太不公平了。 【公园】 #gōngyuán 供公众游玩、休息和娱乐的地方。 〖例句〗爷爷每天早晨都到公园里锻炼身体。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公〈形〉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公,平分也。――《说文》 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韩非子·五蠹》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春秋·元命苞》 兼覆无私谓之公。――《贾子·道术》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公气(正大,公正);公素(公正质朴);公洁(公正廉洁);公慎(公正谨慎);公诚( 公gōng ⒈国家的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文。~款。~粮。~而忘私。立党为~。爱护~共财产。 ⒉正直,合理:~事~办。~正无私。买卖~平。 ⒊共同的,大家认可的,大家适用的:~约。~认。~海。 ⒋能普遍用于同类事物的:~式。 ⒌让大家知道:~布账目。可以~开。发布~报。 ⒍雄性的:~牛。 ⒎称祖辈或年老的男人:大~。外~。老~ ~。 ⒏丈夫的父亲:赡养~婆。 ⒐对男子的尊称:诸~。 ⒑〈古〉五等爵位(~侯伯子男)的第一等。 ⒒公制的计量单位和历法:~斤。~里。~尺。~历。~元。 4. 迂公修屋文言文中“妻且号且诟”中的号的解释,另外翻译句子“但 号是哭诟是骂,且号且诟意思是边哭边骂第二天,找来工匠将屋子修好.有一个姓迂的人,世人称他迂公,性格吝啬,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补救.一天,半夜下起了暴雨,屋子漏雨就像被注了水,妻子东躲西藏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妻子满身污垢的大骂,质问他说:“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想到要受这种苦累,你如何为文人,如何为人夫?”迂公无可奈何,第二天,找来工匠将屋子修好.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天气晴朗无比,看不见将要下雨的征兆.迂公叹息道:“刚刚将屋子修好,却又不见下雨,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工钱吗?”。 5.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为:建造.缘:依循,按照.令:吩咐.【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 6. 谁知道文言文< > 整篇翻译 原文: 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茸.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妻且号且诟,诘曰:吾适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适茸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译文:有一个姓迂的人,世人称他迂公,性情吝啬。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修理。 一天,半夜下起了大雨,屋子漏雨就像被注了水,妻子和儿子(文言文中的妻子解释为妻子和儿子。)东躲西藏但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妻子边喊边骂,责问他说:“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想到要受这种苦累,你是怎么当父亲的?怎么当丈夫的?” 迂公无可奈何,第二天,请来工匠把屋子修好。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天气晴朗无比,看不见将要下雨的征兆。迂公叹息道:“刚刚将屋子修好,却又不见下雨,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工钱吗?”2023-07-04 08:48:431
物文言文翻译
1. 翻译文言文 原文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翻译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 我把书借给他,并告诉他说: “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去读啊。你没有听说过藏书的人不读书的事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但是天子读书的有几个呢?书多得搬运时使牛马累得出汗,堆满屋子,这是富贵人家的藏书,但是富贵人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像祖父和父亲积藏,而儿子和孙子丢弃掉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不只是书籍是这样,世间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自己的东西,而是勉强借来的,必定会担心人家催着要,就忧惧地忐忑不安地摩挲抚摸不止,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见到它了。 "如果已经被我所拥有,一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搁起来藏着,说‘姑且等改日再看吧"。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 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景。 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地去领会,牢牢地记在心里。 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由于长期不翻阅,以至白色的蠹虫和虫丝,时常沾满书本。 这样一来我才慨叹借来的书看得是多么用心专一,并且感叹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大不相同。既然如此,那么是我不幸碰上姓张的人呢,还是黄生有幸而遇到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1 . 注音 摩mó 俟sì 辄zhé 俸fèng 庋 guǐ 蟫yin 2. 词句补释 书非借不能读: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到。夫人,那人。 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夫,音fú。 强假,勉强借来。 惴惴焉摩玩之不巳: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 惴惴,音zhuìzhuì,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忧惧的样子。摩玩,摩挲 ( suō ) 玩弄,抚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起来。“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在高处”。 庋,音guǐ,置放;收藏。 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日后再来看吧。 姑,姑且、且。俟,音sì,等候、等待。 异日,日后、将来。 故有所览辄省记: ( 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 ) 所以 ( 凡是 ) 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 有所览,有看到的。辄,就。 省记,记在心里。省,音xǐng,明白。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 ( 屋里 ) 到处都堆放满了。落落,堆集的样子。 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禄。 素镡灰丝,时蒙卷轴:白色的蠹鱼和虫丝常常沾满了书卷。 素蟫,指书里的蠹虫。灰丝,指虫丝。 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 ( 以前 ) 一样贫穷。类,似,像。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只是我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同别人共用,这和张氏吝惜自己的书 ( 不借给别人 ) 好象不大相同。惟,只是。 公,动词,同别人共用。吝书,舍不 得 ( 把 ) 书 ( 借给别人 ) 。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实在不幸而遇到张 ( 这样的吝啬鬼 ) 。然而,既然这样,那么……。 固,本来、诚然、实在。 3 . 辨音 ①假jiǎ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jià 假期 ②省xǐng 故有所览辄省记 shěng 节省 ③juǎn 翻卷 juàn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4. 辨义 子不闻藏书者乎 你 子孙弃者无论焉 儿子、儿辈 然天子读者有几 然而 非独书为然 这样 非独书为然 是 若业为吾所有 被 为一说 作、写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接着,这以后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这样说来,那么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表强调语气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地 子孙弃者无论焉 表感叹语气 必高束焉 指代书,也可理解为表感叹语气授以书而告之曰 代指黄生 吾不得而见之矣 代指书 少时之岁月 的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独立性。 2.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为:建造.缘:依循,按照.令:吩咐.【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 3. 求文言文翻译 详细注释 永有某氏【者】(……的人),畏日,拘忌【异】(特别)【甚】(多)。【以】(认为)为己生岁【直】(正好同“值”正值)子,鼠,子神也,【因】(所以)爱鼠,不畜猫犬 ,【禁】(禁止)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都)【以】(任凭)恣鼠不问。【由是】(于是),鼠【相】(互相)告,【皆】(都)来某氏,饱食【而】(表转折,但是)无祸。某氏室无【完】(完好)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大多,大都)鼠【之】(的)【余】(剩下的)【也】(虚词)。【昼】(白天)【累累】(常常)与人【兼】(一同)行,夜【则】(就)窃啮斗暴,【其】(它们的)声万状 ,不可以寝,终不【厌】(讨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做)态如【故】(过去)。其人曰:“【是】(这)阴类恶物也,盗暴【尤】(非常)【甚】(过分),且【何】(什么)【以】(因为)【至】(到)【是】(此程度)【乎】(虚词)哉?”【假】(借)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雇佣】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偏僻)处,臭数日【乃】(才)【已】(停止)。 呜呼!【彼】(这些老鼠)【以】(认为)其饱食无祸【为】(是)【可】(可以)【恒】(永远,永恒)【也】(虚词)哉! 译文 永州有个人,畏惧犯日忌,禁忌迷信非常多。他认为自己出生的那年是个子年,老鼠就是子年的神,因此非常爱护老鼠,家里不许养猫养狗,禁止仆人扑打老鼠;家里的仓库、厨房,全任凭老鼠放纵横行不管。 于是,老鼠们就相互转告,别的地方的老鼠也都来到他家里,大吃大喝也没有任何灾祸。这个人家里没有一样完整的东西,衣柜里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凡是吃的喝的东西,都是老鼠吃剩下的。大白天,老鼠常常和人在一起活动,到了夜晚,啃东西,咬东西,打打闹闹,发出的声音千奇百怪,闹得人睡不成觉,他始终不感到讨厌。 过了几年,这个人搬到别的州去了。以后搬进来另外一家人,但老鼠依旧闹得还像过去一样凶。新搬来的人说:"这些见不得阳光的坏东西,偷窃打闹得尤其厉害,可是为什么到这种地步了呢?"便借来了五六只猫,关闭上大门,撤除砖瓦用水浇灌老鼠洞,雇用仆人到处搜寻追捕,杀死的老鼠堆得跟山丘一样,老鼠的尸体被扔在偏僻的地方,臭味好几个月后才散去。 唉!这些老鼠以为可以一辈子过着那种吃饱喝足而又无灾无祸的日子。 编辑本段寓意 凡是害人的东西,即使一时可以找到"保护伞",但这种庇护是不可能长久的,最终还是没有好下场。对待那些坏人坏事,决不能姑息、妥协,要勇于面对、坚决予以打击。决不能任由他们胡作非为。暗喻小人得志虽能嚣张一时,却不能长久。依仗权势的小人会遭到彻底被消灭的下场 《永某氏之鼠》比喻那些自以为“饱食而无祸”的人作老鼠,指出他们“为态如故”,以“饱食无祸为可恒”,那他们一定会遭到彻底被消灭的惨祸。这则寓言,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讽刺了纵恶逞凶的官僚和猖獗一时的丑类。 4. 文言文翻译 习惯说》原文: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 [1]养晦堂:刘蓉居室名,在湖南湘乡。 [2]浸(qīn侵)淫:渐渐扩展。 [3]中(zhòng众)人:击中、深入于人。 刘蓉(1816--1873),清代文学家。“蓉”一作“容”。字孟蓉,号霞仙。湖南湘乡人。诸生出身。曾在乡办团练,从曾国藩在江西与太平军作战。同治元年(1862)任四川布政使,同年石达开军入川,奉命赴前敌督战。石大败,自投清营,他将其槛送成都,酷刑处死。次年调升陕西巡抚,督办全陕军务。后为张宗禹所部西捻军所败,革职回家。著有《养晦堂诗文集》、《思耕录疑义》等。 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洼坑,每经过,刘蓉总要被绊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刘蓉父亲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刘蓉不禁感慨道:“习之中心甚矣哉!……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参考资料: 5. 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 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凤之巢,人瑞之;枭之巢,人覆之。雀不能巢,或夺燕巢,巢之暴者也;鸠不能巢,伺鹃育雏而去,则居其巢,巢之拙者也。上古有有巢氏,是为未有宫室之巢。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栖木若巢,是为隐居之巢。近时饮家者流,或登木杪,酣醉叫呼,则又为狂士之巢。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耶?” 陆子曰:“子之辞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 *** ,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淳熙九年九月三日,甫里陆某务观记。 编辑本段译文 我已经年老而且多病,仍不放弃读书,我把自己的居室取名叫书巢。有客人问我说:“喜鹊在树木之上筑巢,它的巢远离人群;燕子在屋梁之上筑巢,它的巢常常接触人群。凤凰的巢,人们认为它吉祥;枭的巢,人们都想毁坏它。麻雀不能筑巢,有的夺取燕子的巢窝,它的巢常常要暴露在外;斑鸠不能筑巢,它等待喜鹊养育小雏离去之后,就居住在鹊巢之中,它的巢也很笨拙。上古有有巢氏,那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宫室那样的房子。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的上面筑巢,那就是避免灾害的巢。前世在大山深谷之中,有学道的人,他们住在树洞之中如同巢穴,那是隐居者的巢;近来那些狂饮酗酒者,有的登上树梢大醉号叫,这又是颠狂之人的巢。现在您有幸有屋子居住,屋室有门窗墙壁,还可以连接其他的屋室,可是你却称它为巢,这是为什么呢?” 我说:“您的话很有道理,只是您没进过我的屋子。我屋子里(的书),有的藏在木箱里,有的陈列在眼前,有的排列在床头,俯仰观看,环顾四周,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疾病 *** ,悲伤忧虑,愤激感叹,没有不和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妻子和儿女都不相见,连天气风雨雷雹的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站起身,可乱书围着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有时甚至到了不能走路的地步,于是自己笑着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巢吗?"” 于是带领客人进屋观看。客人开始不能进来,进来了又不能出去,于是也大笑说:“确实是像巢一样啊。” 客人离去之后,我叹息说:“天下的事,听说的不如看到的了解得详细,见到的不如身居其中的了解得详尽。我们这些人如果没有到道的精微之处去考察、研究,却在藩篱之外胡乱议论,那可以吗?”于是写下这篇文章来自警。淳熙九年九月三日,甫里陆某务观写。 6. 古文 翻译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 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 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如果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 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诈取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 "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 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 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蔺相如料定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 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 蔺相如料定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 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 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 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 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 7. 文言文的翻译 <;后汉书`马融列传>> 永初二年,有位叫邓骘(zhì)的大将军想任命马融为舍人(即今天负责草拟公文的秘书仔,当时只是个无具体职权的顾问或谋士),但这不是马融所愿(意:他鄙视这样的职位),因此他没有去军营接受这份工作,而是搬到凉州武都、汉阳界中暂避、隐居。刚好碰到西凉以西的羌族胡人入侵,目睹他们在边关地区挑衅抢略,使当地的米谷价钱高企,自边关往西,饿死在路上的人随处可见。 当时,马融也已经处于饥困之间,他又饿又苦恼,于是以后悔的口吻对他的朋友说:“古人有句名言,说:‘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言有本事的人却故意令自己的才华埋没,这连愚蠢的人也不会去做。)能够依这样去做的话,那我也能以尊贵的身份生存在世上了。目前,我虽然以一个受人鄙视的舍人身份出仕,那也只是一时之羞,总好过沽名钓誉而令自己成为无价值的人。这终究不是老庄所提倡的“不以名害其生者”。所以,他决定 *** 参军。 这句话是在暗示:一个有才华的人,应该好好珍惜自己,尽管出仕的工作只是很低微的职位,但总好过被自己一时意气而错失机会。喻人不应因一时不满而误其理想或生存价值。 8. 文言文翻译 按我的文言文水平来翻译,可能不详尽也可能有些许错误…… 颍昌阳翟县有一个姓杜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乡人称他为杜五郎。所住的地方距离县城三十余里,只有两间屋子,自己住一间儿子住一间。屋前有丈余的空地,篱笆门围着。这位姓杜的有三十年不出院门了。黎阳尉(官职)孙轸曾经去拜访过他,见他很是洒脱。五郎说:“我是一个无才得的村民,为什么来访”。孙问他为何三十年不出院门,杜笑着说:“告诉你这个事情的人说错了。”他指着门外的一棵桑树说:“十五年前,我曾到桑树下乘凉,怎么说是三十年没出院门呢,但是我不外出耕田,无事情求与外人所以不用出门,这又有什么好评论的呢。”孙问他靠什么生活,答道:“以前住在城南面时,有五十亩田地,与兄长共耕作。后来兄长的儿子娶了妻子,思量地不够耕作了,就把自己的地给了兄长待着妻子儿子到了这个地方。恰巧有乡邻借给我这个屋子住,然后就住在这个地方了,偶尔会去卖药来换取些吃的,但是有时也就接济不上了。后来儿子长大了能自己耕作了乡邻给了三十亩田地让儿子耕作,除此外还有闲暇帮人耕作赚取些钱,这样吃食也就不愁了,乡里人穷苦,靠看病养活自己的人很多,我既然衣食已足就不再多赚取乡人的钱财,自此择日卖药不再做其他的。”孙又问:“平时做些什么?”答:“静坐而已”又问:“经常读书吗?”答:“二十年前读过”问是什么书?答道:“曾经有人送给我一本书,没有名字,书中多次提到《净名经》,也不知道净名经是什么书。那时候很喜欢里面的评论现在也基本上忘光了,书也不知道丢到了什么地方”杜旷达,言辞简练有道之士的风范。极寒冷的日子里也是布衣草鞋。室内陈设简单就一床而已。问杜的儿子怎么样?答曰:普通村人,但性格敦厚淳朴,不乱说话不随意外面打闹游玩。只有要买盐和乳酪时才到城中,可以数着他的步子计算他回来的时间向来是直接去买了直接回从不在外逗留玩耍。”那时作者本人有军务,到半夜还没休息,很是疲乏与下属聊些闲话,孙轸谈到这个事情。不觉对杜钦佩,顿时忘了疲惫劳乏2023-07-04 08:49:011
古文中"益"的解释
原文: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译文:木料越干就越坚固有力,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坚固有力的木料去承受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了吗?益:越是2023-07-04 08:49:221
木匠为什么和高阳应说过些日子再造房子?
因为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不久之后一定会毁坏的,需要等木料干了再造。《高阳应造屋》参考译文: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2023-07-04 08:49:281
生木造屋的道理是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而是不要因对方的善意且正确的规劝而固执己见,我们应该听取对的建议。2023-07-04 08:49:552
高阳应造屋启示
我们不能像高阳应那样不顾客观规律,只凭主观做事2023-07-04 08:50:041
高阳应造屋中的家匠是个怎样的人
技术高超,但不能坚持真理到底,最后还是听从别人2023-07-04 08:50:112
木匠为什么和羔羊用说过些日子再造房子
因为这些木材都是刚伐回来的,还没干,如果把泥抹上去,一定会被压弯。用新砍下来的湿木料盖房子,刚盖成虽然看起来挺牢固,可是过些日子就要倒塌了。高阳应造屋的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名叫高阳应的人想要建房子,一些工人看了许多树回来,高阳应便命令木匠们赶紧动工。无论木匠如何劝说,高阳应心意已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而是不要因对方的善意且正确的规劝而固执己见,我们应该听取对的建议。2023-07-04 08:50:181
当代学生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70篇的全文翻译
http://wenku.baidu.com/view/9a1596d6195f312b3169a50f.html百度文库有详细答案2023-07-04 08:50:372
2010第九届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古诗词60篇部分的翻译和赏析
http://tieba.baidu.com/f?kz=8198119682023-07-04 08:51:052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70篇 翻译
自己做的,怎么能抄答案??????????????????????????????2023-07-04 08:51:203
“高阳应将为家室”中的“为”是什么意思?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对曰②:“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⑧,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⑨。”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⑩。翻译: 高阳应将要建造房屋,木匠对他说:“不可以,(现在)木料还没有干,把湿泥抹在木料上,那么木材必将弯曲。用没有干的木料来建造房屋,今天即使是好的,以后也一定会坍塌的。”高阳应回答说:“依据您的说法,那么房子就不会坏——木料越干就越坚固有力,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坚固有力的木料去承受越轻的湿泥,这个房子就不会毁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接受他的命令来造屋子。房子刚造好时是很好,(但)后来房屋果然坍塌了。注释: 1.室家:房屋,房舍。 2.匠:古代专指木工。 3.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 4.涂:泥。 5.挠(náo):弯曲。 6.败:毁坏。 7.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 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8.益:更加,越发。 9.枯:干。劲:坚固有力。 10.任:担负。 11.果:果然,果真。 12.为:建造。 13.以:用。 14.善:好。 15.虽:即使。 16.对:回答 17.缘: 依据 提示: 尽管高阳应善于诡辩,能把别人噎得无话可说,但是,新屋还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倒塌了。高阳应善于诡辩,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情,十个有九个要失败。 阅读训练: 1.解释: 1.为:建造。 2.以:用。 3.善: 好。 4.益:越是。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了。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高阳应善于诡辩,而又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2023-07-04 08:51:289
生木造屋的启示
高阳应的房子没住多久就倒塌的事实说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2023-07-04 08:51:441
生木造屋
(一) 生木造屋 1. (1) 建造(2) 依循,按照,根据 2. 用不干的木料盖房屋,刚盖成时看起来虽然很好看,但以后一定会倒塌的。 3. 木料还没有干,在上面抹上泥,(木料) 一定会被压弯,导致房屋倒塌。 4.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或好的意见,否则就会吃大亏。 或: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 而不能主观蛮干。 [参考译文]高阳应打算盖一所房子。木匠对他说: “不行啊!木料还没干,如果把泥抹上去,一定会被压弯。 用新砍下来的湿木料盖房子,刚盖成虽然看起来挺牢固, 可是过些日子就会倒塌的。”高阳应说:“照你的话,我这房子倒是保险坏不了了?”木匠无话可答,只得听从他的吩咐 去做。高阳应的房子刚盖成的时候看起来也还不错,以后果然倒塌了。2023-07-04 08:52:061
生木造屋文言文怎么划停顿?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②,加涂③其上,必将挠④。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⑤。”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⑥,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2023-07-04 08:52:161
《生木造屋》的大致内容是什么
生木造屋的大致内容是,生木造屋的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名叫高阳应的人想要建房子,一些工人砍了许多树回来,高阳应便命令木匠们赶紧动工,木匠劝说新砍下的树木湿,盖起来的房子容易倒塌。高阳不听工人的劝说,用新砍下来的湿木料盖房子,刚盖成虽然看起来挺牢固,后来果然塌了。生木造屋的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而是不要因对方的善意且正确的规劝而固执己见,我们应该听取对的建议。2023-07-04 08:52:231
造文言文翻译
1. 造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造 zào 动词义: 1、形声。从辵( chuò),告声。本义:到;往某地去) 造,就也。——《说文》 咸造勿亵在王庭。——《书·盘庚》 凡四方之宾 客造焉。——《周礼·司门》 造于西阶下。——《仪礼·士丧礼》 而造大国之城下。——《战国策·宋策》 造饮辄尽。——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明日造朝。——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造左公第。——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径造袁所寓之 法华寺。——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拜访 [尊贵者]。 庾公造 周伯仁。——《世说新语·言语》 3、假借为“作”,制造;制作。 复造候风地动仪。——《后汉书·张衡传》 王将伐 吴,造船于 蜀。——《晋书·吾彦传》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梦溪笔谈·雁荡山》 4、虚构;伪造。 我生之初,尚无造。——《诗·王风》 5、培养;造就;创造。 天造草昧。——[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民国肇造。——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撰写;汇集。 非禹, 益不不能行远《山海》不造。—— 王充《论衡》 7、制定。 怀王使 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8、建立。 遂迁许都,造我京畿。——《三国志·武帝纪》 9、[学业等]达到的程度或境界。 小子有造。——《诗·大雅·思齐》 君子深造有道。——《孟子·离娄下》 名词义: 1、成就。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诗·大雅·思齐》 2、〈方〉∶农作物的收成或收成的次数 [crop]。如:早造;一年三造 3、时代。 公侯之有冠礼也,夏之末造也。——《仪礼·士冠礼》 4、旧时星命术士称人生辰干支。 5、姓 副词义 1、通“猝”( cù)。忽然;仓卒。 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礼记》 景公造然变色。——《韩非子·难二》 2. 文言文翻译 公输:公输盘为楚国造了云梯那种器械,造成后,将用它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了,就从齐国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国都郢,会见公输盘。公输盘说:“您将对我有什么吩咐呢?”墨子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愿借助你杀了他。”公输盘不高兴。墨子说:“我愿意献给你十镒黄金。”公输盘说:“我奉行义,决不杀人。”墨子站起来,再一次对公输盘行了拜礼,说:“请向你说说这义。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却不足。现在牺牲不足的人口,掠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认为是智慧。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知道这些,不去争辩,不能称作忠。争辩却没有结果,不能算是强。你奉行义,不去杀那一个人,却去杀害众多的百姓,不可说是明智之辈。”公输盘服了他的话。墨子又问他:“那么,为什么不取消进攻宋国这件事呢?”公输盘说:“不能。我已经对楚王说了。”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行。”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的华丽的丝织品,邻居有一件粗布的短衣,却打算去偷;舍弃他的美食佳肴,邻居只有糟糠,却打算去偷。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楚王回答说:“这人一定患了偷窃病。”墨子说:“楚国的地方,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方圆五百里,这就像彩车与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楚大泽,犀、兕、麋鹿充满其中,长江、汉水中的鱼、鳖、鼋、鼍富甲天下;宋国却连野鸡、兔子、狐狸都没有,这就像美食佳肴与糟糠相比。楚国有巨松、梓树、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连棵大树都没有,这就像华丽的丝织品与粗布短衣相比,从这三个方面的事情看,我认为楚国进攻宋国,与有偷窃病的人同一种类型。我认为大王您如果这样做,一定会伤害了道义,却不能据有宋国。”楚王说:“好啊!即使这么说,公输盘已经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于是又叫来公输盘见面。墨子解下腰带,围作一座城的样子,用小木片作为守备的器械。公输盘九次陈设攻城用的机巧多变的器械,墨子九次抵拒了他的进攻。公输盘攻战用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有余。公输盘受挫了,却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但我不说。”楚王问原因,墨子回答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杀了我。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进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二百人,已经手持我守御用的器械,在宋国的都城上等待楚国侵略军呢。即使杀了我,守御的人却是杀不尽的。”楚王说:“好啊!我不攻打宋国了。” 墨子从楚国归来,经过宋国,天下着雨,他到闾门去避雨,守闾门的人却不接纳他。所以说:“运用神机的人,众人不知道他的功劳;而于明处争辩不休的人,众人却知道他。” 孟子: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种手段不能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有不采用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3. 翻译成文言文 三载矣,墓尤寒。难见重颜,君处何方? 尤忆当年,奴年方十八,才貌具美。童子韩重,年十九,有道术。奴心悦之,私交信问,许为之妻。此间岁月,奴心悦感怀。然,好景不长,重学于齐鲁之间,临去,属其父母,使奴父王夫差求婚。然,王怒,不允此婚。奴不能与所爱之人相守,生有何乐?奴终日以泪洗面,食不能咽,终郁结而终,葬于阊门之外。 然,呜泣之声不绝于耳。 何人恸哭? 啊!乃韩重也!重君!重归来兮!奴心喜难耐,终魂从墓出,流涕谓日:“昔尔行之后,令二亲从王相求,度必克从大愿。不图别后,遭命奈何!”左顾宛颈而歌曰: “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既高飞,罗将奈何?意欲从君,谗言孔多。悲结生疾,没命黄垆。命之不造,冤如之何?羽族之长,名为凤凰。一日失雄,三年感伤。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尝暂忘!” 一曲歌毕,歔欷流涕。然,盼君许久得见君颜,怎舍轻离?奴邀其入墓一聚。然,重拒之。重曰:“死生异路,惧有尤愆,不敢承命。” 奴知阴阳相隔,然难舍相聚之机缘。遂劝重曰::“死生异路,吾亦知之。然今一别,永无后期。子将畏我为鬼而祸子乎?欲诚所奉,宁不相信?”重感奴言,随奴入墓。奴与之饮宴,留三日三夜,尽夫妇之礼,展尽欢颜。荏苒时光,重将离,奴取径寸明珠以送重,曰:“既毁其名,又绝其愿,复何言哉!时节自爱!若至吾家,致敬大王。” 重遂离去。 然,某日,忽闻重在墓外哭诉。源重既出,遂诣王,自说其事。而父大怒,不信其言,曰::“吾女既死,而重造讹言,以玷秽亡灵。此不过发冢取物,托以鬼神。”趣收重,重脱走至奴处。 奴闻其言,遂曰:“无忧,今归白王。” 奴至王寝,王正妆梳,忽见奴,惊愕悲喜,问曰:“尔缘何生?” 奴跪而言曰:“昔诸生韩重来求玉,大王不许。玉名毁义绝,自致身亡。重从远还,闻玉已死,故赍牲币,诣家吊唁。感其笃终,辄与相见,因以珠遗之。不为发家,愿勿推治。” 母闻之,出而抱之,奴如烟然,散去。 4. 文言文翻译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拼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田忌赛马: 《史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齐王要田忌和他赛马,规定每个人从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马中各选一匹来赛;并规定,每有一匹马来比赛;并约定,每有一匹马取胜可获千两黄金,每有一匹马落后要付千两黄金。 当时,齐王的每一等次的马比田忌同样等次的马都要强,因而,如果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下等马与齐王的下等马比,则田忌要输三次,因而要输黄金三千两。但是结果,田忌没有输,反而赢了一千两黄金。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赛马之前,田忌的谋士孙膑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去与齐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下等马当然会输,但是上等马和中等马都赢了。因而田忌不仅没有输掉黄金三千两,还赢了黄金一千两。 这个故事与上一段老鼠逃跑的策略问题都表明,在有双方参加的竞赛或斗争中,策略是很重要的。采用的策略适当,就有可能在似乎一定会失败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结果。 研究这种竞赛策略的数学分支,叫作博奕论,也叫对策论;它是运筹学中的一部分内容。 5. 文言文翻译 这两句都出自《后汉书·范升传》(后汉书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问题中那第一句有删减,这里把删减过后的翻译和全句翻译都放上。 问题中句(删减)译文:使官员和百姓陷于水火之中,不是国家的人(都不像是这个国家保护的人)。这样下去,青州和徐州的盗寇就像在帷帐里一样。 问题中的这句其实不全,为方便理解下附此句所在段落的节选:方春岁首,而动发远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谷价腾跃,斛至数千,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如此,则胡、貊守关,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 全句译文:现在正值岁首,而发动百姓远征,(结果是)野草不能充饥,田地荒芜不能耕种,股价飞涨,涨到几千钱一斛。这样使官员和百姓陷于水火之中,都不像是这个国家保护的人。这样下去,就像让北方的胡、貊(都是少数民族)来守关,那青州和徐州的盗寇就像在帷帐里一样了。 第二句是全的,译文:《左氏》不把孔子遵为老师,而(这本书)出于左丘明之手,只是师徒相传,又没有其他人传承,又不是先帝所存之道(不是先帝倡导的道理),没有理由立为博士。 6.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为:建造.缘:依循,按照.令:吩咐.【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2023-07-04 08:52:381
屋的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东坡归屋的翻译 原意为“苏轼还屋”:苏轼夜行,闻妪悲声,焚契还屋,义重绲轻。 说的是苏轼(东坡居士)他曾经住在阳羡地方用钱五百千文买了一座房子,快要搬进去了,偶然在晚上走路的时候听见有一个老太婆哭得非常悲哀。苏东坡就问他:你为什麽悲伤到这般田地呢?老太婆说:我的老房子自从祖上传下来,已经有一百年了,现在要离开了这座房子,所以悲伤的呵。苏东坡又问他老房子所在的地方,原来就是自己用了五百千钱、买来的那一所房子呵。於是就把契纸烧了,不向他追还契价。把房子还了他,自己回到毘陵去了不再买地了。 2. 迂公修屋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 久雨屋漏,一夜数徙①床,卒②无干处,妻儿交诟③。(迂)公急呼匠者葺治④,劳费良苦。工毕,天忽开霁⑤,竟⑥月晴朗。公日夕仰屋叹曰:“命劣之人!才葺屋便无雨,岂不白折⑦了也?” ——《迂仙别记》 注释 ①徙(xǐ):挪动。 ②卒:终于。 ③交:一起。诟(gòu):骂。 ④葺(qì)治:修理。 ⑤霁(jì):天晴。 ⑥竟:整个,全。 ⑦折(shé):折耗 译文 不停地下雨使房屋漏雨,一夜(之间)多次移床,终于没有干的地方,妻子儿子交替着责怪他。迂公赶忙叫来工匠修理,劳作花费非常辛苦。修理完毕,天忽然晴了,整个月都很晴朗。迂公日日夜夜仰望屋顶叹道:“命运不好的人啊!才修完屋便没有雨,岂不是白花了劳力费用吗?” 版本二 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儿女东藏西匿(19),仍半身淋漓,且号(15)且诟。妻诘曰:“吾适(12)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夫?何以(18)为父?”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适(14)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迂仙别记》 注释 1迂:迂腐。 2卒:终。 3诟(gòu):责骂。 4葺(qì)治:修理。 5霁:天晴。 6竟:整个,全。 7折(shé):白白损失。 8竟月:整整一个月。 9徒:白白地。 10雨:下雨。 11良:很。 12交:一起。 13适:嫁。 14雨兆:下雨的征兆。 15适:刚。 16号:大喊,大叫 17修:修理,整理 18暴:大 19何以:凭什么 20匿:躲 21妻子:妻子和儿女 译文 有一个姓迂的人,大家都叫他迂公,他个性小气。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修理。一天,半夜下起了暴雨,屋子漏雨就像被注了水,妻子和孩子东躲西藏但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边喊边骂,妻子责问他说:“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想到要受这种苦累。你凭什么做孩子的父亲?你凭什么做我的丈夫?” 迂公无可奈何。第二天,请来工匠把屋子修好。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天气晴朗无比,看不见要下雨的征兆。迂公叹息道:“刚刚将屋子修好,却又不见下雨,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工钱吗?” 3. 文言文屋下架屋译文 原文出自《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中的内容,即: 原文内容: 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瘐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谢大傅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原文大意: 庾仲初写成了《扬都赋》,把它呈送给庾亮,庾亮出于同宗的情意,高度评定它的声价,说这篇赋可以同《二京赋》并列而成“三京”,同《三都赋》并列而成“四都”。于是人人争着传抄,京都的纸价也因此而高涨。太傅谢安说:“不能这样,这是在高屋之下架屋啊。写文章处处模仿,就免不了内容贫乏而眼界狭窄。” 4.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文言文翻译 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见(xiàn):通“现”,出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翻译 :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 全文的翻译: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5.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为:建造.缘:依循,按照.令:吩咐.【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 6. 文言文屋下架屋译文 原文出自《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中的内容,即:原文内容: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瘐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 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谢大傅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 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原文大意:庾仲初写成了《扬都赋》,把它呈送给庾亮,庾亮出于同宗的情意,高度评定它的声价,说这篇赋可以同《二京赋》并列而成“三京”,同《三都赋》并列而成“四都”。 于是人人争着传抄,京都的纸价也因此而高涨。太傅谢安说:“不能这样,这是在高屋之下架屋啊。 写文章处处模仿,就免不了内容贫乏而眼界狭窄。”。 7. 文言文翻译 传说建中靖国年间,苏东坡从海南岛回北方,打算定居在阳羡。 当地的读书人和官员,还有所顾忌不敢与他交往,只有邵民瞻拜东坡为师,向他学习。东坡也很喜欢这个人,时常和他一起撑着拐杖走过长桥,游赏山水以此为乐。 邵民瞻替东坡买了一栋房子,大约花了五百缗钱,东坡掏光所有积蓄,也只能勉强应付而已。乔迁后大约过了几天。 一个夜晚,东坡和邵民瞻在月下散步,偶然到了一处村落,听到有一位老妇人哭得很悲伤。东坡靠近倾听,说:“奇怪了,这妇人为甚么哭得那么悲伤呢?难道有甚么非常难以割舍的事令她这么伤心吗?我要问一问她。” 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看见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看到东坡一行人仍旧自顾哭个不停。东坡问老太太为甚么这么哀伤?老太太说:“我有一栋房子,是家传祖屋,已相传百年,一直保存到现在。 但我辈不肖,竟然将它变卖给他人,我今天搬到这里来住。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怎能不心痛呢?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 东坡也未她感到非常难过,问她的老房子在那里,原来竟是东坡用五百缗所买到的那一栋房子!于是再三安慰老太太,并且对她说:“老太太,您的房子是被我买了,您不必太难过,我理当将这房子还给您老人家。”于是就叫人拿来屋契,在老太太面前烧了。 同时叫她儿子第二天迎接母亲回老屋去,也没向她讨回买房的五百缗钱。2023-07-04 08:52:451
生木造屋的起因,经过,结果
x2023-07-04 08:53:214
文言文建房
1. 在文言文中“建筑”怎么表达 “建筑”是双音节词,由“建”、“筑”两个同义词组成。文言文多用单音节词,只需要用其中一个即可。除建、筑外,还有:造、营、修、葺等。 一、基本信息 【词目】建筑 【拼音】jiàn zhù(台湾jiàn zhú) 【注音】ㄐㄧㄢˋ ㄓㄨˊ 【英语】build 二、基本解释 [jiàn zhù[Build;Construct;Erect]: 指造房子,修路、架桥等,和传统的泥瓦匠差不多。 建筑雕刻。——蔡元培《图画》 既视建筑。 画与建筑。 或兼建筑。 建筑一座高楼。 建筑桥梁 建筑 jiànzhù [Building;Construction;Edifice;Structure] 建筑物,如房屋、桥梁、水利、隧道等古老的建筑。 三、引证解释 1、建造;建立。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七:“﹝年羹尧﹞建筑合阳城堡,不行题请,擅发银两。”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以特务支持政权,等于把房子建筑在沙滩上。”巴金《还魂草》:“凡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用种种方法来维持自己的幸福,这样的人是不会活得长久的。” 2、指建筑物,如房屋、桥梁等。 冰心《寄小读者》十八:“假期中看不见什么,只看了几座伟大的学校建筑。” 1989年《睢县志·古建筑》:“袁家山(袁可立别业),……周围有浅水环绕,整个建筑望去如一船浮于水上。” 2. 文言文"生木造屋"的下一篇是什么 生木造屋 宋国大夫高阳应为了兴建一幢房屋,派人在自己的封邑内砍伐了一批木材。 这批木材刚一运到宅基地,他就找来工匠,催促其即日动工建房。 工匠一看,地上横七竖八堆放的木料还是些连枝杈也没有收拾干净的、带皮的树干。 树皮脱落的地方,露出光泽、湿润的白皙木芯;树干的断口处,还散发着一阵阵树脂的清香。用这种木料怎么能马上盖房呢?所以工匠对高阳应说:“我们目前还不能开工。 这些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 高阳应听了工匠说的话以后,冷冷一笑。他自作聪明地说:“依你所见,不就是存在一个湿木料承重以后容易弯曲的问题吗?然而你并没有想到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道理。 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工匠们只是在实践中懂得用湿木料盖的房屋寿命不长,可是真要说出个详细的道理,他们也感到为难。 因此,工匠只好遵照高阳应的吩咐去办。虽然在湿木料上拉锯用斧、下凿推刨很不方便,工匠还是克服种种困难,按尺寸、规格搭好了房屋的骨架。 抹上泥以后,一幢新屋就落成了。 开始那段日子,高阳应对于很快就住上了新房颇感骄傲。 他认为这是自己用心智折服工匠的结果。可是时间一长,高阳应的这幢新屋越来越往一边倾斜。 他的乐观情绪也随之被忧心忡忡取而代之。高阳应一家怕出事故,从这幢房屋搬了出去。 没过多久,这幢房子终于倒塌了。 高阳应的房子没住多久就倒塌的事实说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 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 3. 文言文《空中楼阁》的译文 【译文】: 只造第三层楼的故事 远古时期,有一个很富有的人,但却愚蠢透顶。 他来到一个富人家作客,看见一座三层的楼房,宽敞高大,庄严华丽而且敞亮通风,内心十分羡慕,心里想:“我的钱财并不比他少,为什么以前没能建造一座这样的楼呢?”于是他立刻叫来木匠,问道:“懂不懂怎样造一座像他家那样漂亮的三层高楼?” 木匠回答说:“他家那座楼就是我建造的。” 富人便说:“现在就请你照样为我建造一座楼!” 于是木匠就清理地基测量土地,制坯垒砖、准备造楼。 蠢人看到他这些安排,心里怀疑,不能明白,就问他:“你这在干什么?” 木匠回答说:“这是准备建三层楼的材料。” 蠢人说:“我不要盖下面这两层,你先为我建造最上面的一层楼房。” 木匠答道:“哪有这样的事!哪有不造底层的就能造第二层的!哪能不造第二层就能造第三层的道理!” 这蠢人固执地说:“我就是不要下面两层,你一定得给我建造最上面的那层。” 一些人听说这故事,都笑话他:“希奇可笑,世界上哪有不盖下面一层就能建造到上面第二层、第三层的!” 这就像释迦牟尼佛的四辈弟子中,有的人不虔诚修持、敬重佛、法、僧三宝,懒惰懈怠,却想修得正果,因而他说:“我现在不需要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三果,只求修得第四阿罗汉果的最高果位。” 这也同样被当时人们所耻笑,和这个蠢人相比并没有什么两样。 4. 文言文翻译、立基 立基 建园林场圃,基础以厅堂为主。首先考虑景致安排,最好是坐北朝南,如果要栽高大的树木,在中庭种几棵就好。围墙拉大些,多留空地以便布置,最合适的地方构建馆舍等主体建筑,剩下的点缀以亭台。样式要因地制宜,融合环境,配以适当的绿化。坐落不拘泥宅居风水,但开门朝向一定要配合厅堂。 在造景上,低者愈低,宜造池,应曲折,沿岸要有亲水平台,搭配小桥,在有限的空间营造曲折萦回;高者愈高,适为山,挖池造山,因其形式配以绿化,楼台廊榭顺势而为。要观之有“水流天外、山色空蒙”之感。 水配以柳、荷等才显得灵动,山植梅、竹方显清幽。绿荫森森,夏自成阴,疏影残荷,秋意顿生。循古人“采菊思陶令,登楼忆庾公”,殊为风雅。 1、厅堂基 厅堂立基,古来或三间或五间。根据地方大小,四间也行,四间半也可。再没地方,三间半也可以。曲折变换,营造空间深度的变化,就全在那半间地方上。大凡建筑园林,都以此例。 2、楼阁基 楼阁按顺序在厅堂之后,取意可临水登高,依山眺远。有两层、三层之别,从(山)下看是楼,腰与山齐,再上一层则豁然开朗。 3、门楼基 园林建筑虽无固定坐向,但门楼一定要与厅堂一致。 4、书房基 书房地点可在主体建筑一起,或单独建设,但一定要幽静,外人轻易不到。内部或分斋、馆、房、室,因地而定,取意雅静。若是单独建,基础可参照建厅堂带半间的那部分规划,以营造曲折,形式因地制宜。 5、亭榭基 亭榭或隐花间,或傍水边。榭定建在花间;亭不一定非在水边,泉水边、竹林里、山顶上、渊涧旁,样式大体不差,地点则不拘定势。 6、廊房基 廊檐应事先留出地方,屋前屋后,曲折通幽,由建筑主体渐远,上可绕山腰,下可涉水面,取自然之势,显出景致层次。 7、假山基 假山大多依水而建,根据高低来决定占地,高了占据空间,大了占据地方,不宜建在正中,也不可太过分散。 ************************* 大体如斯,不确处见谅! 查了下,张家骥教授著有《园冶全释——世界最古造园学名著研究》 5. 四篇文言文翻译 "Huangzhou new *** all bamboo house in mind," "A Sima Jian Yi book", "Father and Hung nephew horse", "and Wang"s"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黄冈这地方出产很多竹子,大的有房椽那么粗。 竹工破开竹子,剃去竹节,来代替用泥土烧制的瓦,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这样做价钱便宜而且又可节省工时。黄冈城的城西北角。 城上的垛墙坍塌了,草木丛生,荒芜着无人整理,我就在这地方建了两间小楼,与月波楼相连接。(站在竹楼上)远处山色尽收眼中,江上水波如入怀抱,这地方安静,又给人以辽阔的印象。 这地方遇到夏天下急雨,听起来像有瀑布声;遇到冬天下大雪,听起来像玉石碎裂声。这地方适宜弹琴,琴声高扬而流畅;这地方适宜吟诵诗歌,吟诗声高亢美妙;这地方适宜下围棋,棋子敲击棋盘声叮铃着响;这地方适于作投壶之戏,投出去的矢击打在壶中的声音铮铮作响:(形成这种令人欢悦的声音)都是这竹楼的帮助。 公事完毕回来的时间,我披着用鸟羽绒织成的大氅,头戴华阳巾,手里拿着一卷《周易》,点着香,面对香炉不出声地端坐,消除心中那些世俗之念。江山之外,只见风中船帆、沙滩上的鸟、如烟的云、眼前的竹材而已。 等到酒力渐散,茶炉的烟气渐渐停歇,送走夕阳,迎来夜月,这也是我在谪居之地的一个景象。那齐云楼、落星楼,高大倒是高大啊!井干楼、丽谯楼,华丽也倒是华丽!但它们只用来收容歌妓、 *** ,不是诗人的事,我不欣赏这种地方。 我听竹工说:“竹作瓦,只可用十年,假如加上一层竹瓦,就可以用二十年。”啊!我在至道至乙未年,从翰林贬到滁州;丙申年,又改派到扬州;丁酉年,又回到京城进中书省;戊戌年除夕,我接到被眨齐安(黄州)的命令。 己亥年闰三月,我到黄州郡。四年之间,往来奔走,没有空闲;不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我那里害怕竹楼的朽烂呢?希望以后来黄州的人与我志趣相同,接下来修茸竹楼,希望这竹楼能不朽烂。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答司马谏议书》 安石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 我认为,我和您往来相好的时间很长了,但商讨政事却常常合不来,这是因为我们所采取的政治主张不同的缘故。如果硬要辨解,恐怕最后也未必能听得进去,所以过去只是简单地给您回封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辨白。 但又再三想到您很看重我,在反复辩论中,我不应草率,所以现在向您详细说明推行新法的原因,希望也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尤其在于名和实的关系问题。 名实弄明白了,天下的道理也就清楚了。现在您来信指教,认为我越权、惹事、搜刮钱财、拒绝批评,因此遭到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 我却认为受皇上的委托,研究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加以商讨修订,然后交给专职的官吏去执行,不能叫作越权;推行先王实行过的政事,兴利除弊,不能叫作惹事;为国家理财,不能叫作搜刮钱财;驳斥邪说,责问坏人,不能叫作拒绝批评。至于有很多怨恨和诽谤,那我本来早就料到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已经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大多数以不忧虑国家大事、随波逐流、讨好众人为上。皇帝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而我不考虑反对派的多少,要出力帮助皇帝对抗这些人,那么大家怎么能不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老百姓都怨恨,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而已。 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因为他是考虑了是否合理才行动的,认为做得对因而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如果您责备我任职很久而没有能帮助皇帝大有作为,以造福于人民。那么,我承认自己的罪过;如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情都不做,墨守成规而已,那我就不敢领教了。 没有机会见面,我不胜衷心仰慕之至。 《与洪甥驹父》 驹父外甥推官:收到你的来信及你寄来的新近诗作,文辞很清雅,文理很充沛,我内心的欣慰和喜悦说不出来。 外甥你风度高超文雅,就像我们家长辈中有文采能写文章的人,忽然看到你的文章句法像这样,大概是想不辜负我这番培养教育你的心意。君子侍奉父母,应当在德行操守上有建树,行圣贤之道。 扬名在后。文章只是国家粮仓里的稊米罢了。 这是真实话,决不骗你。又听说你为饮酒赋诗而荒废公事,这虽说是小毛病,也不能不努力去掉它。 公务方面的琐碎事也不可忽视。我过去也曾经有过为饮酒赋诗而荒废公事的过失,多吸取失败的教训有好处,那种说法很可信啊!邓老先辈也很爱你,提起你来也谈到这一点。 恳切希望多珍重(以改掉缺点),不一一说到。九舅写。 《与王立之》 每每想到你有时刻进步的气概,很想用文字和你交往。你我相隔很远,公事私事很匆忙,本没有空闲时间,只能远远的仰慕你罢了。 承蒙你给我来信,知道身体很好,以次为安慰。你家中的人前往怀州,几时回去啊?寄给秦观的回信,语句和内容恰好互相照应,好作品啊。 如果把经书史书都读透,使文词和文气都刚劲有力,就是不愧古人了。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子玄的《通史》,这两部书读过吗?所评述的虽然很不高深,但是要评论古人文章的缺点就不能不读这两部书。 这封信是我抽空用高丽纸写的。事情很多,信写得很潦草。2023-07-04 08:53:281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
1.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为:建造.缘:依循,按照.令:吩咐.【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 2.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 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 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 为:建造。 缘:依循,按照。 令:吩咐。 【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 【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 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 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 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 3.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 为:建造。 缘:依循,按照。 令:吩咐。 【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 【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 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 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2023-07-04 08:53:371
高阳应造屋出自哪里?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为:建造.缘:依循,按照.令:吩咐.【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2023-07-04 08:53:451
高阳应造屋原文 高阳应造屋译文
1、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2、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2023-07-04 08:53:531
高阳应文言文翻译
1.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为:建造.缘:依循,按照.令:吩咐.【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 2.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 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 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 为:建造。 缘:依循,按照。 令:吩咐。 【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 【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 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 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 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 3.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 为:建造。 缘:依循,按照。 令:吩咐。 【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 【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 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 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2023-07-04 08:54:011
高洋造屋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为:建造.缘:依循,按照.令:吩咐.【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2023-07-04 08:54:091
文言文高阳应造屋寓意
1.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 为:建造。 缘:依循,按照。 令:吩咐。 【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 【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 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 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 2. 高阳应造屋 译文 高阳应打算盖一所房子。木匠对他说:“不行啊!木料还没干,如果把泥抹上去,一定会被压弯。用新砍下来的湿木料盖房子,刚盖成虽然看起来挺牢固,可是过些日子就会倒塌的。”高阳应说:“照你的话,我这房子倒是保险坏不了了——因为日后木料会越干越硬,泥土会越干越轻,以越来越硬的木料承担越来越轻的泥土,房子自然就坏不了了。”木匠无话可答,只得听从他的吩咐去做。高阳应的房子刚盖成的时候看起来也还不错,以后果然倒塌了。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④其上,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⑦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⑧,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⑨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选自《吕氏春秋·别类》) 【注释】 ①高阳应:宋国大夫。为:建造。室家:房屋。②匠:古代专指木匠。③生:指新伐下的木材还未干。④涂:泥。⑤挠:曲。这里指生木被压弯。⑥败:毁坏。⑦缘:依循,按照。⑧枯:干。劲:坚固有力。⑨令:吩咐。 ============================================================================= 1.【翻译】高阳应的房子刚盖成的时候看起来也还不错,以后果然倒塌了。 ============================================================================= 2.【寓意】: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 ==============================================================================2023-07-04 08:54:171
高阳应造屋的文言文翻译
1.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为:建造.缘:依循,按照.令:吩咐.【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 2.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 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 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 为:建造。 缘:依循,按照。 令:吩咐。 【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 【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 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 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 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 3.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 为:建造。 缘:依循,按照。 令:吩咐。 【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 【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 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 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2023-07-04 08:54:351
文言文《高阳应造屋》
1.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 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 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 为:建造。 缘:依循,按照。 令:吩咐。 【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 【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 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 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 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 2.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 为:建造。 缘:依循,按照。 令:吩咐。 【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 【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 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 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 3. 高阳应造屋 译文 高阳应打算盖一所房子。木匠对他说:“不行啊!木料还没干,如果把泥抹上去,一定会被压弯。用新砍下来的湿木料盖房子,刚盖成虽然看起来挺牢固,可是过些日子就会倒塌的。”高阳应说:“照你的话,我这房子倒是保险坏不了了——因为日后木料会越干越硬,泥土会越干越轻,以越来越硬的木料承担越来越轻的泥土,房子自然就坏不了了。”木匠无话可答,只得听从他的吩咐去做。高阳应的房子刚盖成的时候看起来也还不错,以后果然倒塌了。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④其上,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⑦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⑧,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⑨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选自《吕氏春秋·别类》) 【注释】 ①高阳应:宋国大夫。为:建造。室家:房屋。②匠:古代专指木匠。③生:指新伐下的木材还未干。④涂:泥。⑤挠:曲。这里指生木被压弯。⑥败:毁坏。⑦缘:依循,按照。⑧枯:干。劲:坚固有力。⑨令:吩咐。 ============================================================================= 1.【翻译】高阳应的房子刚盖成的时候看起来也还不错,以后果然倒塌了。 ============================================================================= 2.【寓意】: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 ============================================================================== 4. 高阳应造屋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①室家——房屋,房舍。 ②匠——古代专指木工。 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 ④涂——泥。 ⑤挠(náo)——弯曲。 ⑥败——毁坏。 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 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⑧益——更加,越发。 ⑨枯——干。劲——坚固有力。 ⑩任——担负。 11.果——果然,果真。 12.为:建造。 13.以:用。 14.善:好。 提示 尽管高阳因善于诡辩,能把别人噎得无话可说,但是,新屋还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倒塌了。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情,十个有十个要失败。 5. 高阳应造屋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 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 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 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①室家——房屋,房舍。 ②匠——古代专指木工。 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 ④涂——泥。 ⑤挠(náo)——弯曲。 ⑥败——毁坏。 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 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 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⑧益——更加,越发。 ⑨枯——干。 劲——坚固有力。 ⑩任——担负。 11.果——果然,果真。 12.为:建造。 13.以:用。 14.善:好。 提示 尽管高阳因善于诡辩,能把别人噎得无话可说,但是,新屋还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倒塌了。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情,十个有十个要失败。2023-07-04 08:54:581
高阳应造屋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为:高阳应将要建造新的房屋,木匠对他说:不行,木材现在还没干,如果把泥涂上,必定会弯曲的。用它建造房屋,就算现在是好的,以后也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房子不会毁坏因为木材越干就会越硬,泥越干就越轻,使用越来越硬的木材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泥土,房子是不会毁坏的。木匠无话可说了,按照他说的去做。房子刚建好的时候是好的,后来果然毁坏了。2023-07-04 08:55:071
高阳应造屋是什么意思?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如下: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启示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 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2023-07-04 08:55:151
文言文高阳应造屋是什么意思?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如下: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启示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 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2023-07-04 08:55:351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意思是什么?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如下: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2023-07-04 08:55:561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如下: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2023-07-04 08:56:051
生木造屋文言文停顿
1. 文言文 求《生木造屋》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④其上,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⑦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⑧,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⑨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选自《吕氏春秋·别类》) 高阳应打算盖一所房子。木匠对他说:“不行啊!木料还没干,如果把泥抹上去,一定会被压弯。用新砍下来的湿木料盖房子,刚盖成虽然看起来挺牢固,可是过些日子就会倒塌的。”高阳应说:“照你的话,我这房子倒是保险坏不了了——因为日后木料会越干越硬,泥土会越干越轻,以越来越硬的木料承担越来越轻的泥土,房子自然就坏不了了。”木匠无话可答,只得听从他的吩咐去做。高阳应的房子刚盖成的时候看起来也还不错,以后果然倒塌了。 启示: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有很大几率会失败。应谦虚听取他人意见,不能自以为是。 参考百科 2. 文言文"生木造屋"的下一篇是什么 生木造屋 宋国大夫高阳应为了兴建一幢房屋,派人在自己的封邑内砍伐了一批木材。 这批木材刚一运到宅基地,他就找来工匠,催促其即日动工建房。 工匠一看,地上横七竖八堆放的木料还是些连枝杈也没有收拾干净的、带皮的树干。 树皮脱落的地方,露出光泽、湿润的白皙木芯;树干的断口处,还散发着一阵阵树脂的清香。用这种木料怎么能马上盖房呢?所以工匠对高阳应说:“我们目前还不能开工。 这些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 高阳应听了工匠说的话以后,冷冷一笑。他自作聪明地说:“依你所见,不就是存在一个湿木料承重以后容易弯曲的问题吗?然而你并没有想到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道理。 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工匠们只是在实践中懂得用湿木料盖的房屋寿命不长,可是真要说出个详细的道理,他们也感到为难。 因此,工匠只好遵照高阳应的吩咐去办。虽然在湿木料上拉锯用斧、下凿推刨很不方便,工匠还是克服种种困难,按尺寸、规格搭好了房屋的骨架。 抹上泥以后,一幢新屋就落成了。 开始那段日子,高阳应对于很快就住上了新房颇感骄傲。 他认为这是自己用心智折服工匠的结果。可是时间一长,高阳应的这幢新屋越来越往一边倾斜。 他的乐观情绪也随之被忧心忡忡取而代之。高阳应一家怕出事故,从这幢房屋搬了出去。 没过多久,这幢房子终于倒塌了。 高阳应的房子没住多久就倒塌的事实说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 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 3. 对文言文《愚公移山》如何划分停顿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白话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 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全文叙次井然,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扩展资料 人物分析 愚公 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说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 惩,苦于。这里是意动用法。 塞,闭塞,堵塞,指阻碍交通。迂,绕远、曲折。 全句是说苦于北山挡道,出来进去要绕远,很不方便。这句话说的不止是愚公一人的体会,而是所有“面山而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因此,愚公“聚室而谋”,立即得到热烈的赞同。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 从积极方面说,对于搬掉两座山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愚公心中也是有数的。“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说的就是移山之利。 这里的“指通”“达于”都有笔直地来往的意思,与上文“塞”“迂”相对应。可见愚公对移山的利害关系,早已考虑再三了。 其次,对于山能够移走这一点,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他在批驳智叟的一段话里,就说得十分清楚。 这段话是用“顶针”的修辞方法写的,一句顶着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最后用“无穷匮也”做结束,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 接着用“而”字一转,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更加增”。这样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结论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 这说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对人力和自然的发展变化关系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此可见,愚公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 像这样可敬的老人,谁还能相信他是“笨老头”呢?智叟 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 文中写智叟的文字不多,却把这个自以为是的老头刻画得淋漓尽致。他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 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显得既傲慢又武断。“甚矣,汝之不惠”,用倒装句强调愚公不聪明,充分反映出智叟对愚公的轻视。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意思说“凭你这一大把年纪和剩下的一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小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这话说得尖刻、夸张,带有明显的嘲讽口吻。用“其”加强反问语气。 这些都表明了。 4. 初中文言文停顿怎么停 在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文言文的考查也出现了新变化。即强调诵读能力、积累迁移运用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而不再把测试重点放在词法、句法上。文言文停顿作为古诗文的诵读能力之一,也是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引起考生的关注。 哪些地方非停不可?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确定哪些地方需要停顿。 1.句首的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如: (1)虽/鸡狗不得宁焉。 (2)故/君子有不战。 (3)盖/一岁之犯死者而焉。 例(1)中的“虽”和例(2)中的“故”是连词,例(3)中的“盖”为语气助词。 2. 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4)已而/夕阳在上。 (5)曩/与吾祖居者。 (6)中/轩敝者为舱。 例(4)(5)中的“已而”“曩”是状语,表时间,例(6)中的“中”也是状语,表方位。 3. 主语和谓语间要停顿。 (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8)若/毒之乎? (9)吾父/死于是。 例(7)中的“滕子京”是名词,作主语;例(8)中的“若”为代词,作主语;例(9)中的“吾父”是偏正短语,作主语。 4. 谓语与宾语、补语间要停顿。 (10)乃重修/岳阳楼。 (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予将告/于莅事者。 例(10)中的“岳阳楼”是名词,作“修”的宾语;例(11)中的“古仁人之心”为偏正短语,作“求”的宾语;例(12)中的“于莅事者”是介宾短语,作“告”的补语。 5. 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13)山肴/野蔌。 (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例(13)中的“山肴”与“野蔌”,例(14)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三个短语之间都是并列短语。 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一般来说,以下两种短语间不能停顿,否则会影响古文原来的意思。 1. 偏正短语 (15)而/乡邻之生/日蹙。 (16)得道者/多助。 (1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例(15)中的“乡邻之生”,例(16)中的“得道者”,例(17)中的“山林之乐”都是偏正短语,均作句子的主语,所以它们都应连读。 2. 介宾短语 (18)不足/为外人道也。 (19)其/如土石何。 例(18)中的“为外人”是介宾短语,作“生”的补语;例(19)中的“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顺当地找到正确答案。 5. 愚公移山怎样停顿的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 《虞庆造屋》译文 赵人虞庆建造房子,对工匠说:“房顶太高了。”工匠回答说:“这是新房子,泥巴是潮湿的,椽木也没有干透。”虞庆说:“不对。潮湿的泥巴重量大,不干的椽木形体曲,用弯曲的椽木承受很重的泥巴,房顶就应当造得低一些。再过很长一段时间,泥巴也干了,椽木也干了。泥巴干了就会变轻,椽木干了就会变直,用变直的椽木承受变轻的泥巴,房顶就会逐渐增高。”工匠无话可说,按照虞庆的话造出房子来,房子坍塌了。 评论: 虞庆的言论,都能做到文辞动听过人,但却违背了实际情况。君主对这一类话喜爱而不加禁止,这就是事情败坏的根源。不谋求治国强兵的实际功效,却羡慕那种华丽动听诡辩,这就是排斥有法术的人士,而去采纳那种导致屋塌、弓折之类的胡说。所以君主处理国事时,总也不能通晓工匠造屋和张弓的道理。然而有术之士之所以被范睢、虞庆那样的人物所困窘。是因为他们讲起虚浮的话来,虽属毫无用处,却能取得胜利,干起实际的事来,虽属不可改变,却会受到失败。君主看重毫无用处的诡辩,看轻不可改变的言论,这也就是国家危乱的原因。当代像范睢、虞庆那样的人物还在不断出现,而君主对他们仍然欣赏不止,这就是尊重导致屋塌、弓折之类的议论,而把懂得法术的人当作被动的工匠看待。 7. 荀子劝学课文停顿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 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 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8. 文言文如何划分朗读节奏 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的方法:1、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例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例如: 夫/环而攻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故/有所览辄省记2、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例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例如:佳木/秀而繁阴;问/今是何世;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例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5、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例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7、并列短语间要停顿。例如:山肴/野蔌;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8、不能停顿的情况:偏正短语: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介宾短语: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生/于忧患;其/如土石何9、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10、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天门/中断/楚江/开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9.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 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 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 为:建造。 缘:依循,按照。 令:吩咐。 【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 【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 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 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 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2023-07-04 08:56:221
生木造屋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1.第23段,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他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是不痛快的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2023-07-04 08:56:322
高阳应造屋是什么故事?
宋国大夫高阳应为了兴建一幢房屋,派人在自己的封邑内砍伐了一批木材。这批木材刚一运到宅基地,他就找来工匠,催促其即日动工建房。工匠一看,地上横七竖八堆放的木料还是些连枝杈也没有收拾干净的、带皮的树干。树皮脱落的地方,露出光泽、湿润的白皙木芯;树干的断口处,还散发着一阵阵树脂的清香。用这种木料怎么能马上盖房呢?所以工匠对高阳应说:“我们目前还不能开工。这些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高阳应听了工匠说的话以后,冷冷一笑。他自作聪明地说:“依你所见,不就是存在一个湿木料承重以后容易弯曲的问题吗?然而你并没有想到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道理。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工匠们只是在实践中懂得用湿木料盖的房屋寿命不长,可是真要说出个详细的道理,他们也感到为难。因此,工匠只好遵照高阳应的吩咐去办。虽然在湿木料上拉锯用斧、下凿推刨很不方便,工匠还是克服种种困难,按尺寸、规格搭好了房屋的骨架。抹上泥以后,一幢新屋就落成了。开始那段日子,高阳应对于很快就住上了新房颇感骄傲。他认为这是自己用心智折服工匠的结果。可是时间一长,高阳应的这幢新屋越来越往一边倾斜。他的乐观情绪也随之被忧心忡忡取而代之。高阳应一家怕出事故,从这幢房屋搬了出去。没过多久,这幢房子终于倒塌了。高阳应的房子没住多久就倒塌的事实说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2023-07-04 08:56:411
文言文《造屋》的翻译
虞庆准备做房子,木匠说:“木材还是活的有泥巴而且潮湿,木材活的就会弯曲,泥巴潮湿就很重,现在虽然用他做成了房屋,时间长了肯定会坏。”虞庆说:“木材干了就会直,泥干了就轻,现在知道它确实会干,今后(木材)会日渐变轻变直,就是时间再长也不会坏的。”木匠没话应对,便做房子,做好了。不久,房子果然坏了。2023-07-04 08:57:024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翻译
匠人没有话来应对他了 只能听受命令来做2023-07-04 08:57:153
宋人买履的寓言故事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为:建造.缘:依循,按照.令:吩咐.【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2023-07-04 08:57:241
生木造屋的注释
发了一条未知消息,请升级后查看2023-07-04 08:57:353
生木造屋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生木造屋》文言文翻译:高阳应打算盖一所房子。木匠对他说:“不行啊!木料还没干,如果把泥抹上去,一定会被压弯。用新砍下来的湿木料盖房子,刚盖成的房子虽然看起来挺牢固,可是过些日子就会倒塌的。”高阳应说:“照你的话,我这房子倒是保险坏不了了——因为日后木料会越干越硬,泥土会越干越轻,以越来越硬的木料承担越来越轻的泥土,房子自然就坏不了了。”木匠无话可答,只得听从他的吩咐去做。高阳应的房子刚盖成的时候看起来也还不错,以后果然倒塌了。原文: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⑩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选自《吕氏春秋·别类》。启示:高阳应的房子没住多久就倒塌的事实说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2023-07-04 08:57:491
虞庆造屋文言文的道理
1. 虞庆造屋揭示了什么道理 虞庆的言论,都能做到文辞动听过人,但却违背了实际情况。君主对这一类话喜爱而不加禁止,这就是事情败坏的根源。不谋求治国强兵的实际功效,却羡慕那种华丽动听诡辩,这就是排斥有法术的人士,而去采纳那种导致屋塌、弓折之类的胡说。所以君主处理国事时,总也不能通晓工匠造屋和张弓的道理。然而有术之士之所以被范睢、虞庆那样的人物所困窘。是因为他们讲起虚浮的话来,虽属毫无用处,却能取得胜利,干起实际的事来,虽属不可改变,却会受到失败。君主看重毫无用处的诡辩,看轻不可改变的言论,这也就是国家危乱的原因。当代像范睢、虞庆那样的人物还在不断出现,而君主对他们仍然欣赏不止,这就是尊重导致屋塌、弓折之类的议论,而把懂得法术的人当作被动的工匠看待。 2. 《虞庆造屋》说明了什麽道理 【虞庆造屋】 --------------------------------------------------------------------- 虞庆(人名)将为屋,匠人曰:“材生而涂(泥)濡(湿),夫材生则挠(读音nao二声,弯曲),涂濡则重,今虽成,久必坏。” 虞庆曰:“材干则直,涂干则轻,今诚得干,日以轻直,虽久必不坏。” 匠人诎,作之,成。有间,屋果坏。 --------------------------------------------------------------------- 赵人虞庆建造房子,对工匠说:“房顶太高了。”工匠回答说:“这是新房子,泥巴是潮湿的,椽木也没有干透。”虞庆说:“不对。潮湿的泥巴重量大,不干的椽木形体曲,用弯曲的椽木承受很重的泥巴,房顶就应当造得低一些。再过很长一段时间,泥巴也干了,椽木也干了。泥巴干了就会变轻,椽木干了就会变直,用变直的椽木承受变轻的泥巴,房顶就会逐渐增高。”工匠无话可说,按照虞庆的话造出房子来,房子坍塌了。 赵人虞庆建造房子,对工匠说:“房顶太高了。”工匠回答说:“这是新房子,泥巴是潮湿的,椽木也没有干透。”虞庆说:“不对。潮湿的泥巴重量大,不干的椽木形体曲,用弯曲的椽木承受很重的泥巴,房顶就应当造得低一些。再过很长一段时间,泥巴也干了,椽木也干了。泥巴干了就会变轻,椽木干了就会变直,用变直的椽木承受变轻的泥巴,房顶就会逐渐增高。”工匠无话可说,按照虞庆的话造出房子来,房子坍塌了。 评论: 虞庆的言论,都能做到文辞动听过人,但却违背了实际情况。君主对这一类话喜爱而不加禁止,这就是事情败坏的根源。不谋求治国强兵的实际功效,却羡慕那种华丽动听诡辩,这就是排斥有法术的人士,而去采纳那种导致屋塌、弓折之类的胡说。所以君主处理国事时,总也不能通晓工匠造屋和张弓的道理。然而有术之士之所以被范睢、虞庆那样的人物所困窘。是因为他们讲起虚浮的话来,虽属毫无用处,却能取得胜利,干起实际的事来,虽属不可改变,却会受到失败。君主看重毫无用处的诡辩,看轻不可改变的言论,这也就是国家危乱的原因。当代像范睢、虞庆那样的人物还在不断出现,而君主对他们仍然欣赏不止,这就是尊重导致屋塌、弓折之类的议论,而把懂得法术的人当作被动的工匠看待。 评论即为道理 3. 《虞庆造屋》译文 赵人虞庆建造房子,对工匠说:“房顶太高了。”工匠回答说:“这是新房子,泥巴是潮湿的,椽木也没有干透。”虞庆说:“不对。潮湿的泥巴重量大,不干的椽木形体曲,用弯曲的椽木承受很重的泥巴,房顶就应当造得低一些。再过很长一段时间,泥巴也干了,椽木也干了。泥巴干了就会变轻,椽木干了就会变直,用变直的椽木承受变轻的泥巴,房顶就会逐渐增高。”工匠无话可说,按照虞庆的话造出房子来,房子坍塌了。 评论: 虞庆的言论,都能做到文辞动听过人,但却违背了实际情况。君主对这一类话喜爱而不加禁止,这就是事情败坏的根源。不谋求治国强兵的实际功效,却羡慕那种华丽动听诡辩,这就是排斥有法术的人士,而去采纳那种导致屋塌、弓折之类的胡说。所以君主处理国事时,总也不能通晓工匠造屋和张弓的道理。然而有术之士之所以被范睢、虞庆那样的人物所困窘。是因为他们讲起虚浮的话来,虽属毫无用处,却能取得胜利,干起实际的事来,虽属不可改变,却会受到失败。君主看重毫无用处的诡辩,看轻不可改变的言论,这也就是国家危乱的原因。当代像范睢、虞庆那样的人物还在不断出现,而君主对他们仍然欣赏不止,这就是尊重导致屋塌、弓折之类的议论,而把懂得法术的人当作被动的工匠看待。 4.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翻译】 高阳应造屋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补充注释】 高阳应:宋国大夫.为:建造.缘:依循,按照.令:吩咐.【寓意】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拓展】 木匠认为不能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高阳应坚持用生木造屋的理由是: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最后用生木造屋的结果是:越来越往一边倾斜,终于倒塌了.。 5. 虞庆造屋的翻译 虞庆准备做房子,木匠说:“木材还是活的有泥巴而且潮湿,木材活的就会弯曲,泥巴潮湿就很重,现在即使用它做成了房屋,时间长了肯定会坏。”虞庆说:“木材干了就会直,泥干了就轻,现在知道它确实会干,今后(木材)会日渐变轻变直,就是时间再长也不会坏的。” 木匠没话应对,虞庆便做房子,做好了。不久,房子果然坏了。 原文: 虞庆(人名)将为屋,匠人曰:“材生而涂(泥)濡(湿),夫材生则挠(náo,弯曲),涂濡则重,以挠任重,今虽成,久必坏。” 虞庆曰:“材干则直,涂干则轻,今诚得干,日以轻直,虽久必不坏。” 匠人诎,作之成。有间,屋果坏。 扩展资料: 《虞庆造屋》讲述的是虞庆的言论,都能做到文辞动听过人,但却违背了实际情况。君主对这一类话喜爱而不加禁止,这就是事情败坏的根源。不谋求治国强兵的实际功效,却羡慕那种华丽动听诡辩,这就是排斥有法术的人士,而去采纳那种导致屋塌、弓折之类的胡说。 所以君主处理国事时,总也不能通晓工匠造屋和张弓的道理。然而有术之士之所以被范睢、虞庆那样的人物所困窘。是因为他们讲起虚浮的话来,虽属毫无用处,却能取得胜利,干起实际的事来,虽属不可改变,却会受到失败。 君主看重毫无用处的诡辩,看轻不可改变的言论,这也就是国家危乱的原因。当代像范睢、虞庆那样的人物还在不断出现,而君主对他们仍然欣赏不止,这就是尊重导致屋塌、弓折之类的议论,而把懂得法术的人当作被动的工匠看待。2023-07-04 08:58: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