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2023-07-04 07:00:31
陶小凡

实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意义: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可是,由于统治阶级实行的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封建农奴制残余,在工业方面,资本主义也同样得到了迅速发展,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

但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扩展资料:

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地进行的。到19世纪中叶,农奴制度之阻碍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这便是这次改革的基本原因。

直接推动沙皇政府实行改革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性和腐朽性。第二,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在统治阶级中间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第三,在某些地主看来,农奴制不如资本主义剥削有利可图。

1861年的改革虽然有掠夺农民的性质,但它仍不失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它使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性质,因此在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有了较为顺利的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俄国1861年改革

善士六合

----简答:

1、背最:19世纪中期,落后的农奴制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农奴制危机日益严重

2、时间:1861年

3、领导者: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5、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详细解答

1861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在农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打破农奴制的束缚。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度的腐朽性,加深了农奴制的危机。战争导致农民生活状况急剧恶化,1858~1860年爆发的农民暴动和起义总计近290次。在农民反抗运动的推动下,以A.I.赫尔岑、V.G.别林斯基、N.G.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同自由主义者在解决农民问题上展开了论争。由于当时俄国没有形成足以推翻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革命力量,因此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由沙皇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的。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 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和宣言。《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一般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这种赎金大大超过了土地的实际价格)。农民在签订赎买契约之前还要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地方法令》规定,当农民使用的份地超过法令规定的数额时,或者分给农民份地以后,地主剩下的好地不到全部土地的1/3时,地主有权向农民割地,即剥夺农民原种地的1/5~2/5。为管理改革后的农民,设置了地方贵族控制的村社和乡组织,并建立了监督农民的连环保制度。

农奴制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资本主义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是,改革后,俄国仍保存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却只占有很少土地。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还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司法、军事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以后,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大鱼炖火锅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1)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废除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

(3)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一、内容: 1.废除农奴制度,给农民人身自由。地主不能再把农民任意买卖和交换。 2.赎买土地。政府规定了赎取份地的最高和最低限额,加强对农民的管理,沙皇政府还建立了一种新的组织——“村社” 二、局限: 1.保留了农奴制的一些残余。 2.形成了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国主 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 性。 3.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一次“合法”掠 夺。
2023-07-03 17:42:491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改革

俄国历史上发生了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革命。
2023-07-03 17:42:561

俄国1861年改革的目的、内容、性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保持俄国大国的地位。
2023-07-03 17:43:054

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

俄国1861年改革的概况1、开始标志: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2、根本目的:维护以沙皇为代表的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3、改革内容:(1)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农奴的生活;(2)农奴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须出高价赎买;4、改革实质:农奴制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厚颜无耻的掠夺;5、改革性质:由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因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的改良运动;
2023-07-03 17:43:211

俄国1861年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1861年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解放农奴法令》,正式实施了俄国的农奴制度改革。该改革的主要特点包括:1、农奴制度改革:该改革的核心是废除农奴制度,赋予农民自由身份。这一改革使得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财产权和继承权,进一步瓦解了封建特权,推进了俄国社会的现代化。2、土地分配制度改革:该改革允许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并规定了土地赋税的收取标准。该改革使得农民能够更好地管理土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满足国内人民对粮食需求,有利于俄国的经济发展。3、行政管理制度改革:该改革取消了地方贵族主导的行政管理系统,建立了新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同时,增加了地方政府在土地使用和税收征收等方面的权力,使得地方政府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加强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4、司法制度改革:该改革建立了新的司法体系,推行了由专业律师主持的审判制度,规定了各种案件的审理程序、诉讼权利等,保障了公民和企业权益。1861年的俄国改革是一次有力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通过取消农奴制度、改革土地制度、重组行政管理和司法制度等多个方面,推进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
2023-07-03 17:43:291

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1)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废除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 (3)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2023-07-03 17:43:373

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19世纪上半叶,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工业革命进行中),工厂手工业已达到相当规模,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大商人.富农和一部分经营商品化农业和工厂手工业的地主贵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它的实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进行的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的改革。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在农业中,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打破农奴制的束缚。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度的腐朽性,加深了农奴制的危机。战争导致农民生活状况急剧恶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运动风起云涌,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普遍增加,对商品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十九世纪四十.五十年代,俄国粮食的平均产量为2亿5千万俄担,其中在国外销售的商品粮食为5千万俄担,占产量的20%。这就有力地刺激了商品粮的生产。列宁指出:“地主为出卖而生产粮食(这种生产在农奴制后期特别发达),这是旧制度崩溃的先声。”但是,俄国粮食的生产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越来越多的地主开始采用机器,改良耕作制度和使用雇佣劳动。不过,在俄国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绝大部分地主是采用增加劳役租和提高代役租的办法,扩大自己的经济收入。 在土壤肥沃.工业不甚发达的黑土各省和白俄罗斯,地主主要是靠缩减农民份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经济收入。在这里,十九世纪上半叶,地主的土地扩大了2~3倍,而农民的份地平均缩减了1/3和2/3,由每人7俄亩减至3.2俄亩。随着地主耕地面积的扩大,劳役租加强了,劳役日也由每星期3天增加到4天.5天,甚至6天。 在俄国工业较发达的非黑土地带省份,地主主要是把农民的劳役租转变为代役租,并且日益提高代役租的数目。到五十年代末,在工业区每人一年所缴纳的代役租更是大幅度提高。承受着如此重压的农民,为了交付代役租便不得不离乡背井,到城市或遥远的地区受雇于手工工场或从事手工业和商业。这些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脱离了土地,成为自由劳动者。这就有力地破坏了自然经济。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俄国农奴制危机的加剧,而农奴制危机的加剧破坏了地主经济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经济占据优势.农民的份地制度.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等。特别是农业中雇佣劳动和机器的使用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已经开始出现。这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农业危机,而且加速了农村的阶级分化。 在农民阶级中,除了大批日益贫困和破产的贫农以外,还分化出了富裕的农民阶层。他们有的租种地主和国有土地,成为土地经营者;有的开办企业.酒店和旅馆,成为企业主;有的收购和转卖农产品和放高利贷,成为商人.高利贷者。而更富裕者成了拥有数万,乃至数十万卢布的大工厂主。他们构成了为农奴关系所掩盖的农村资产阶级,奠定了农村新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内外交困.民怨沸腾,进一步加深了封建农奴制的危机,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从而加速了农奴制的废除。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欧洲一些合法政府只是在革命的压力下或由于战争的关系才能废止农奴制。”但1861年改革的基本原因,是已把俄国拖到资本主义道路上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农奴制改革的准备在俄国,废除农奴制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但是,采取什么方式,革命还是改革,是当时斗争的焦点。代表农民利益的革命民主派坚持用革命方式废除农奴制,而贵族地主以及代表他们利益的自由派则力图用改良的办法废除农奴制。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大有演成以革命方式废除农奴制的趋势,但是,农民运动的风暴却没有掀起革命的狂飙。 俄国长期处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的统治之下,农民长期受着农奴制的压迫和封建思想的束缚,有关浓厚的皇权主义思想。尽管他们经常掀起反抗贵族地主和地方官吏的斗争,但是,他们不反对沙皇,甚至拥护和崇拜“好沙皇”,“沙皇被农民看成人间的上帝”。因此他们的斗争始终未能发展到自觉斗争阶段,农民运动带有明显的自发性与分散性。各个地区的农民运动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对沙皇政府具有强大威胁的力量。结果,农民运动很快就被沙皇政府镇压下去了。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在俄国,给地主当了几百年奴隶的人民,在1861年还没有力量进行争取自由的.广泛的.公开的.自觉的斗争。”而工人阶级还没有登上政治舞台。 俄国的资产阶级是在专制制度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从来就不是一个革命的阶级。沙皇政府不仅给予他们种种特权,而且以高额关税保护他们同外国商人的竞争能力,以其侵略政策保证他们的国外市场,以大量的政府定货为其广开财源。同时,俄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大多出身于商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旧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巴黎和平条约签订,克里米亚战争宣告结束占有剩余产品,所以,俄国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农奴制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需要这个农奴制国家。这时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所暴露出来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特别是1848年巴黎无产阶级六月起义,更使俄国资产阶级一开始就惧怕革命。 由此可见,虽然俄国革命形势日益成熟,但是,摧毁农奴制的力量还不具备。结果,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政府为保存摇摇欲坠的封建农奴制度和贵族地主的政权,被迫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内部时局动荡 1858~1860年爆发的农民暴动和起义总计近290次。在农民反抗运动的推动下,以а.и.赫尔岑.в.г.别林斯基.н.г.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同自由主义者在解决农民问题上展开了论争。自由主义者к.д.卡韦林等人提出在保存沙皇政权.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废除农奴制度。革命民主主义者主张彻底废除农奴制度,推翻沙皇统治。由于当时俄国没有形成足以推翻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革命力量,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由沙皇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的。1860年10月拟出解放农奴法令草案,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和“宣言”。《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一般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这种赎金大大超过了土地的实际价格)。农民在签订赎买契约之前还要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地方法令》规定,当农民使用的份地超过“法令”规定的数额时,或者分给农民份地以后,地主剩下的好地不到全部土地的1/3时,地主有权向农民割地,即剥夺农民原种地的1/5~2/5。为管理改革后的农民,设置了地方贵族控制的村社和乡组织,并建立了监督农民的连环保制度。农民的要求 农民要求的是无偿获得全部土地,并从地主的权力下完全解放出来,1861年改革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宣言”和“法令”公布后,农民暴动和起义仅1861~1863年就发生了2000次,в.и.列宁指出,农奴制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改革后,俄国仍保存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作为封建农奴制经济基础的地主土地所俄国的农奴有制没有被消灭,少数地主贵族仍然霸占着大量土地,而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却只占有很少土地。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农民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出现了大批自由雇佣劳动力,资本主义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地主的徭役经济逐步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还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司法.军事等一系列欧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以后,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俄国无产阶级逐步形成,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农奴制的衰落 十八世纪末,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衰落;到了十九世纪初叶和中叶,更日益走向瓦解。封建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也是新的资本主义要素在农奴制内部形成的过程。 俄国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1840年俄国从国外输入的机器,价值为101万卢布,到1850年已达268万5千卢布。在采用外国机器的同时,俄国也开始制造和采用本国的纺织机.织布机和缫丝机。至十九世纪中叶,俄国纺织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五位。其他工业部门如冶金.采矿和造船业也开始使用机器。三十年代以后,蒸汽动力的使用较为普遍。 1815年俄国的工厂为4189个,到1858年增至12,256个。工人人数由1804年的224882人增至1860年的859950人,其中雇佣工人占61.4%。在纺织工业和丝织工业中,农奴劳动已完全被雇佣劳动所代替。尽管这些雇佣工人主要是向地主和国家缴纳代役租的农民,但是,在对于企业主的关系上,他们毕竟还是“自由的”劳动力出卖者,是在封建农奴制经济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关系。阶级分化 贵族地主阶级发生了分化,中.小地主陷于破产。从1835至1851年间,拥有不足20个农民的地主庄园,减少了9千多个,到十九世纪中叶,俄国无地产的地主已达数万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贵族地主中分化出一批采用资本主义方式改造和经营自己庄园的资产阶级化贵族地主。他们为数不多,但是,它是农村中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者。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危机的加深和农村阶级的分化,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据统计,1826—1834年间,农民暴动为145次,1845~1854年为为348次。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以后,农民运动更加高涨了。1858年农民暴动86次,1859年90次,1860年108次。农奴制危机使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特别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地主,希望迅速改变农奴制度。代表他们利益的自由派公开揭露政府的种种弊病,批评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谈论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他们甚至致函政府,上书沙皇,制订改革方案,在各种集会上发表演说,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莫斯科政论家麦列贡诺夫在其评论中写道:“我们需要自由,自由!只有自由才是我们所祈求的。”法学家契切林主张逐渐消灭农奴制度,实行信仰.言论和出版自由,改革司法机关。个别高级官吏也对沙皇政府表示不满。克里木战争失败后,库尔兰省长卢瓦耶夫公开斥责政府的欺骗行为和官僚主义。他向自由派高呼:“智慧需要自由!”简单来说背景  (1)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沙皇俄国强化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    (3) 思想:1825年12月,“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冲击了俄国社会。19世纪中期,进步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宣传了启蒙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基础。    (4)军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社会矛盾,推动农奴制改革求采纳求采纳哦
2023-07-03 17:43:513

俄国1861年改革

问题一: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因为改革解放了劳动生产力,扩大了国内市场,还保障了一部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说“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二:俄国农奴制改革没有使俄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因为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其改革的发动者是当时统治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他为封建势力的代表。所以列宁在评价俄国帝国主义阶段的性质时说其为“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在来解决最后的问题制度一词可以划分为两个概念,一个是经济方面的,一个是政治方面的。在经济上,改革以后俄国明显国内工业产值增加,劳动力得到解放,对内对外需求扩大,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而后的对外扩张,也由单纯的军国主义渗入了占领殖民地方面问题。而制度的很大一方面,所形容的是政治的。当时的俄国处在沙皇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国内有着很浓厚的封建色彩,这也是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观原因。所以在制度上,他们并不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如果真要说俄国是何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那么应该是1917年间国内爆发的资产阶级“二月革命”。当时俄国国内就有资产阶级领导的“临时政府”,这属于资产阶级政权。
2023-07-03 17:43:581

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但农民只有使用权;农民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权;获得解放的农民仍归所居住的村社管理。影响:通过1861年和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而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2023-07-03 17:44:041

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包括进步性和局限性,要比较完整的.

综述: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进步性:俄国废除农奴制,暂时缓和了国内矛盾,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农奴,刺激了工业生产的迅速增长,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局限性:改革以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为前提,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让农奴自由解放,而是借“农奴获取自由”变本加厉地剥削农奴,因此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等待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来彻底解决)
2023-07-03 17:44:111

俄国一八六一年改革

背景 (1)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沙皇俄国强化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 (3) 思想:1825年12月,“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冲击了俄国社会。 19世纪中期,进步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宣传了启蒙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基础。 (4)军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社会矛盾,推动农奴制改革。内容: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和工商业,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历史意义: 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从此,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农奴制残余在俄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领域中仍大量存在,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使命。
2023-07-03 17:44:302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内容:(1)颁布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度;(2)进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影响: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023-07-03 17:44:382

俄国1861年改革史称什么法令

“二一九”法令,又叫解放法令,因1861年3月3日为俄历2月19日而得名。谢谢
2023-07-03 17:44:463

俄国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了吗???

改变了
2023-07-03 17:44:544

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与成效?

  背景  1)前提: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  2)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农奴生活极其贫困,没有人身自由,没有购买力,造成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政治:沙皇俄国强化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 。  4)外部原因:工业革命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5)思想:1825年12月,“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冲击了俄国社会。 19世纪中期,进步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宣传了启蒙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基础。  6)直接原因: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社会矛盾,推动农奴制改革。  7)目的:挽救统治危机,被迫的、被动的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防止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缓和矛盾,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成效  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资本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司法体系,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从此,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在改革后逐渐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2023-07-03 17:45:551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请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方面回答)

改革背景。1政治,主要推翻沙皇的专制体系。2经济,快速发展资本主义。3军事,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影响。4思想,就是推翻封建专制,农奴起义一样。
2023-07-03 17:46:053

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都是自上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2.促进了经济发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3.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4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2023-07-03 17:46:152

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内容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和工商业,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这些都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满意请采纳!
2023-07-03 17:46:332

俄国1861年改革的具体时间?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由于当时俄国没有形成足以推翻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革命力量,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由沙皇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的。1860年10月拟出解放农奴法令草案,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和“宣言”。《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一般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这种赎金大大超过了土地的实际价格)。农民在签订赎买契约之前还要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农民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出现了大批自由雇佣劳动力,资本主义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地主的徭役经济逐步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还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司法、军事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以后,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俄国无产阶级逐步形成,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023-07-03 17:46:411

俄国1861年改革评述

http://baike.baidu.com/view/59778.htm
2023-07-03 17:47:016

求简介俄国1861改革在司法方面的改动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指俄国开始迈入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主要是经济与制度上。一切政治文化的决定都是由经济决定的,马克思所说的:经济决定上层建筑。1861改革使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在政治上建立地方自治机构(杜马)。司法上: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司法制度与陪审法庭,使司法与行政分离,军事上建立义务兵制,经济上:机器生产与资本雇佣关系出现,出现了大量劳动力与市场。但是1861年改革只是推到了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并且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专制依然存在,地主土地占有制依然保留,这两个阶级(沙皇,地主)是封建阶级依然占统治地位,并且1861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为了维护贵族与地主的利益,所以改革目的只是解决国内矛盾,维护封建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所以1861年改革不彻底,并没有推倒封建君主专制。但是历史上定义这次改革是: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本主义君主专制过度的第一步。君主专制到二月革命结束。1.废除农奴制的经济背景:一方面,由于城乡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造成了农奴制的危机;另一方面,占统治地位的落后的农奴制度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在农奴制度下,俄国既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也缺少工业投资,农奴制度所维系的自然经济以及占人口多数的农奴的贫困,更不能为工业革命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2.“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在改革中,农民为了获得份地要交纳赎金,农民向地主交付现金后,实际上就结束了彼此之间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封建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这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这次改革还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在改革中,资产阶级、残余的农奴制和沙皇专制主义融为一体,形成了以军事封建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3.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通过改革,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也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推动了俄国在政治改革。为使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亚历山大二世在上层建筑进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这是继农奴制度废除后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从而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2023-07-03 17:47:141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什么?对俄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这些答案,都是我国“正统”教科书里的标准答案。事实古果真如此吗?
2023-07-03 17:47:243

怎么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

1861年俄国沙皇亚力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司法体系,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从此,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在改革后逐渐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农奴生活仍没有本质提高,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使命。   1、 俄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2、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 掠夺性,欺骗性,加剧矛盾,导致革命爆发。
2023-07-03 17:47:321

俄国1861年为什么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俄国的封建统治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3-07-03 17:47:393

俄国1861年改革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1861年俄国沙皇亚力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对中国没有影响,毕竟中国不是农奴制国家!
2023-07-03 17:47:481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机遇

19世纪上半叶,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工业革命进行中),工厂手工业已达到相当规模,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大商人.富农和一部分经营商品化农业和工厂手工业的地主贵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它的实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进行的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的改革。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在农业中,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打破农奴制的束缚。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度的腐朽性,加深了农奴制的危机。战争导致农民生活状况急剧恶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2023-07-03 17:47:563

如何评价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一 比较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之异同相同点1 背景: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阻碍,都面临内忧外患。2 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3 结果: 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局限性: 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不同点1 背景中资本主义发展所受的阻碍不同,俄国是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是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2 内容不同: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受废除农奴制,解决农明的土地问题,日本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内容。3 改革的目的不同:俄国1861年改革旨在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维护沙皇的统治,而日本改革的目的是为摆脱民族危机,建立欧美式资产阶级国家。
2023-07-03 17:48:061

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是君主领导的至上而下的改革……
2023-07-03 17:48:162

俄国1861年改革是谁领导的?拜托了各位 谢谢

亚历山大二世
2023-07-03 17:48:282

俄国1861年改革农民如何赎买土地

改革后农民可以得到土地,但是必须缴纳赎金,而且土地的估价比实际地价高出两三倍。农民无力马上支付赎金者,可以先付赎金20%至25%,其余由国家代付,由农民分在49年内按年偿还国家(附有利息,有点像今天的住房按揭贷款)。农民为了取得土地而缴纳的赎金,到1905年为止,已达到20亿卢布。农民虽然付出如此高的代价,但是他们所得的是又少又坏的土地,因为地主在改革过程中,把肥沃的、整块的良田都据为己有。地主往往故意使自己所保留的土地与分给农民的土地互相交错,地主的土地常常楔入农民的土地中,将其分为两部分,给农民的耕作带来不便。其目的是为了使农民不得不出高价地租租种地主的这些楔形地。此外,地主还把农民所必需的树林、草地及牧场据为己有。至于农民所分到的土地之多寡,是因地而异的。在黑土壤(肥沃)地区,由于地主把大部分良田都据为己有,农民所得的土地很少:在萨马拉州,通过这次改革,农民的耕地比过去减少44%。在非黑土壤地区,农民分到的土地较多,这是因为这里的土地过于贫瘠,对地主们没什么使用价值。如在沃洛格达州,农民分得的土地比自己原有土地增加14%。在改革中全俄每个农民平均分到3.4俄亩(1俄亩等于1.09公顷)的土地。
2023-07-03 17:48:491

促使俄国1861年改革的导火线是什么?

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农奴生活极其贫困,没有人身自由,没有购买力,造成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沙皇俄国强化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社会矛盾,推动农奴制改革。
2023-07-03 17:48:591

俄国历史上有什么改革?

1.彼得大帝改革改革内容: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评价: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马克思就认为彼得一世改革“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更为形象地给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评价,说它“让俄罗斯腾空而起”。2.叶卡捷琳娜改革改革内容:恢复国家行政秩序,强化国家机器,促进商贸繁荣,增加国库收入;大力发展农奴制经济,同时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顺应欧洲政治潮流,主张开明君主专制。评价:叶卡捷琳娜二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强化了国家政权,将农奴制推上了发展顶峰。在她在位期间,俄罗斯领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在这方面的主要成就就是将克里木半岛和黑海沿岸的土地并入版图,俄罗斯还参与瓜分了波兰,两次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均以辉煌的胜利告终。在这一时期,俄罗斯在南方得到了极大扩张,沙俄势力跨过了高加索山。3.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改革内容:废除农奴制;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地方自治局);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评价: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资本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司法体系,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从此,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在改革后逐渐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农奴生活仍没有本质提高,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使命。
2023-07-03 17:49:091

俄国1861年改革,为什么说有利于资本主义革命的发展呢?

俄国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加之当时工业革命开始席卷欧洲,俄国沙皇又重视引进西欧的先进工业技术,俄国正是乘着这股东风,迅速的发展生产走上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2023-07-03 17:49:161

1861年俄国改革的根本目的

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这些都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1861年改革又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因为农民赎买份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取得的份地,按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5亿卢布,而需付出的赎金却高达9亿卢布,他们后来实际付出的总共不下20亿卢布。正如列宁所说的“当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C
2023-07-03 17:49:241

俄国1861年改革后的国家政体是否是资产阶级性质

解放劳动力。封建主变成资产阶级,对自由劳动力剥削。但改革很不彻底。
2023-07-03 17:49:342

俄国1861年改革的任务和理由各是什么

1861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在农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打破农奴制的束缚。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度的腐朽性,加深了农奴制的危机。战争导致农民生活状况急剧恶化,1858~1860年爆发的农民暴动和起义总计近290次。在农民反抗运动的推动下,以A.I.赫尔岑、V.G.别林斯基、N.G.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同自由主义者在解决农民问题上展开了论争。由于当时俄国没有形成足以推翻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革命力量,因此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由沙皇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的。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 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和宣言。《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一般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这种赎金大大超过了土地的实际价格)。农民在签订赎买契约之前还要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地方法令》规定,当农民使用的份地超过法令规定的数额时,或者分给农民份地以后,地主剩下的好地不到全部土地的1/3时,地主有权向农民割地,即剥夺农民原种地的1/5~2/5。为管理改革后的农民,设置了地方贵族控制的村社和乡组织,并建立了监督农民的连环保制度。 农奴制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资本主义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是,改革后,俄国仍保存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却只占有很少土地。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还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司法、军事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以后,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2023-07-03 17:49:411

俄国在1861年改革中对土地问题的政策是怎样的

主要内容是:全部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在完全服役的条件下可无限期地使用份地;保证地主对农民的支配权。可见,他们是农奴制改革的最大障碍.
2023-07-03 17:49:481

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深远影响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在沙皇领导下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的专制独裁统治,挽救统治危机。改革使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得到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023-07-03 17:49:597

俄国1861年改革有什么重大意义

down in the corner of a wall.
2023-07-03 17:50:162

1861年改革对俄国有什么积极影响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1)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2)废除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3)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2023-07-03 17:50:353

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

内容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和工商业,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这些都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2023-07-03 17:50:43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时间内容及影响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是“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影响:废除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
2023-07-03 17:50:546

俄国1861年改革的概况

 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可是,由于统治阶级实行的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封建农奴制残余。  首先,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贵族地主继续掌握着国家政权,照旧控制着大量土地。地主的土地占有制是农奴制残余的经济基础。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欧俄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即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  改革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相反,农民的土地被地主割去了1/5以上,有些省份甚至达40%以上。同时,地主霸占良田和整块的土地,将零星土地和沙地分给农民,地主的土地还像楔子一样楔入农民土地之中,致使农民不得不以高价租种地主的这种楔形土地。   其次,工役制农奴经济是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另一表现形式。八十年代中叶,在欧洲43省中,17个省是工役制农奴经济占优势,7个省是混合制经济占优势,另有19省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可见,工役制农奴经济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农民在缺乏土地的情况下,为了使用地主耕地、牧场和草地,被迫以最苛刻的条件向地主租佃,接受工役制剥削。   工役制剥削与资本主义剥削不同。它的基础不是私有主的资本,而是土地;不是自由雇工,而是带有高利贷性质的盘剥。工役制是徭役制的直接残余,是从徭役制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形态。列宁在分析工役制时指出:“工役制的实质就是农民用自己的农具和牲口耕种地主的土地,从而得到一部分货币报酬和一部分实物报酬。”  封建农奴制残余,使农民在改革后仍然处于十分悲惨的境地。他们政治上仍然受压迫,经济上照旧依附于地主。他们承担着赎金、贷款利息和赎买手续费的盘剥以及土地税、自治税和村社捐税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的重压。因此,广大农民仍然常年在饥饿线上挣扎。   尽管如此,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毕竟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中得以确立。俄国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所以列宁认为,“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在农业方面,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明显地表现在农民阶级的分化上。在农村,农民阶级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他们拥有优良的牲畜、农具和大量土地资金,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他们不仅购买农民所出卖的份地,而且还买进地主所出售的庄园。另一方面是分化出了一大批破产的农民,他们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丧失了其他生产资料,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这些农村无产阶级和农奴制改革所造成的无地农民就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十九世纪末,根据全俄人口调查材料,俄国雇佣工人大约已有1千万。   农民的分化促进地主经济循着资本主义道路演进。农民破产后,由于失掉了马匹和农具,不能再为地主服工役了,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农民的分化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农村和市场的联系也日益频繁,这些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工业方面,资本主义也同样得到了迅速发展。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1860~1890年,生铁的产量由2,050万普特增至5,660万普特;钢产量由1,250万普特增至5,2000万普特;煤的产量由1,800万普特增至36,700万普特。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千个,1903年已近9千个了。   随着资本主义在工农业中的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铁路的修建也迅速增长。1865~1895年,俄国的铁路已由3,374俄里增至31,728俄里。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走上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了继英法美之后的一大工业强国。  但此时,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2023-07-03 17:51:35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1861年开始的农奴制改革,是一次很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土地财物和金钱的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大掠夺
2023-07-03 17:51:433

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

废除农奴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历史一次重要转折点
2023-07-03 17:51:573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从法令颁布时间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物的人身自由权。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作牲口和器物买卖和交换。但是,地主对农民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灭。如,根据法令的规定,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地契约前,对地主还负有“临时义务”,继续受到地主的奴役和支配。  (2)经济: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 (赎买土地)  ①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  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份地分配情况视各地而异,分别由不同法令规定。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被地主强占的土地,即所谓“割地”,平均占改革前农民份地的18%;在有些地区则达到20~40%。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  ②关于赎地的手续和实质。  农民的宅旁园地可以赎取,向政府交纳约60卢布的法定赎金,六个月后即可获得所有权。赎地须得到地主的同意,赎金数以每年6%的年利率加以资本化后得出。如,每年代役租为12卢布,则赎金为200卢布。赎地时,农民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部分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的49年内以“赎地费” 的形式偿还。这样,作为赎金基础的并不是实在的土地的价格,而是资本化的代役租。赎金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3)组织管理: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农民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政府利用旧的村社组织,几个村社组成乡,管理听命于地主贵族中产生的调停吏。这样,从前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现在相当程度是处于地方贵族控制下。村社中还建立了连环保制度,监督农民按时完成各种义务。  (4)时间安排:赎买前另设两年的过渡期。
2023-07-03 17:52:062

俄国1861年改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可是,由于统治阶级实行的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封建农奴制残余。 首先,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贵族地主继续掌握着国家政权,照旧控制着大量土地。地主的土地占有制是农奴制残余的经济基础。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欧俄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即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 改革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相反,农民的土地被地主割去了1/5以上,有些省份甚至达40%以上。同时,地主霸占良田和整块的土地,将零星土地和沙地分给农民,地主的土地还像楔子一样楔入农民土地之中,致使农民不得不以高价租种地主的这种楔形土地。 其次,工役制农奴经济是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另一表现形式。八十年代中叶,在欧洲43省中,17个省是工役制农奴经济占优势,7个省是混合制经济占优势,另有19省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可见,工役制农奴经济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农民在缺乏土地的情况下,为了使用地主耕地、牧场和草地,被迫以最苛刻的条件向地主租佃,接受工役制剥削。 工役制剥削与资本主义剥削不同。它的基础不是私有主的资本,而是土地;不是自由雇工,而是带有高利贷性质的盘剥。工役制是徭役制的直接残余,是从徭役制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形态。列宁在分析工役制时指出:“工役制的实质就是农民用自己的农具和牲口耕种地主的土地,从而得到一部分货币报酬和一部分实物报酬。” 封建农奴制残余,使农民在改革后仍然处于十分悲惨的境地。他们政治上仍然受压迫,经济上照旧依附于地主。他们承担着赎金、贷款利息和赎买手续费的盘剥以及土地税、自治税和村社捐税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的重压。因此,广大农民仍然常年在饥饿线上挣扎。 尽管如此,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毕竟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中得以确立。俄国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所以列宁认为,“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在农业方面,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明显地表现在农民阶级的分化上。在农村,农民阶级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他们拥有优良的牲畜、农具和大量土地资金,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他们不仅购买农民所出卖的份地,而且还买进地主所出售的庄园。另一方面是分化出了一大批破产的农民,他们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丧失了其他生产资料,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这些农村无产阶级和农奴制改革所造成的无地农民就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十九世纪末,根据全俄人口调查材料,俄国雇佣工人大约已有1千万。 农民的分化促进地主经济循着资本主义道路演进。农民破产后,由于失掉了马匹和农具,不能再为地主服工役了,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农民的分化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农村和市场的联系也日益频繁,这些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工业方面,资本主义也同样得到了迅速发展。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1860~1890年,生铁的产量由2,050万普特增至5,660万普特;钢产量由1,250万普特增至5,2000万普特;煤的产量由1,800万普特增至36,700万普特。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千个,1903年已近9千个了。 随着资本主义在工农业中的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铁路的修建也迅速增长。1865~1895年,俄国的铁路已由3,374俄里增至31,728俄里。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走上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了继英法美之后的一大工业强国。 但此时,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2023-07-03 17:52:151

俄国1861年改革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资本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司法体系,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从此,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在改革后逐渐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农奴生活仍没有本质提高,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使命。 1905年革命的水兵  1、俄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2、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掠夺性,欺骗性,加剧矛盾,导致革命爆发。
2023-07-03 17:52:242

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包括进步性和局限性,要比较完整的。

综述: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进步性:俄国废除农奴制,暂时缓和了国内矛盾,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农奴,刺激了工业生产的迅速增长,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局限性:改革以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为前提,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让农奴自由解放,而是借“农奴获取自由”变本加厉地剥削农奴,因此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等待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来彻底解决)
2023-07-03 17:52:311

对于俄国1861年的改革的评价

通过1861年和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而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2023-07-03 17:52: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