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尘
-
鲁迅写的
全诗: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本诗作于1903年。鲁迅最早将本诗写赠给许寿裳。许寿裳在《怀旧》中说:“一九〇三年他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
灵台无计逃神矢。灵台,也叫灵府,指心。《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郭象注:“灵台者,心也。”鲁迅在几年后写的《摩罗诗力说》中有“热力无量,涌吾灵台”之句;文中还多次以灵府指心。神矢,罗马神话爱神之箭。许寿裳在《〈鲁迅旧体诗集〉跋》中谈到《自题小像》时说:“首句之神矢,盖借用罗马神话爱神之故事,即异域典故。”在罗马神话中,有一个长着翅膀的少年,就是爱神丘比特。他的箭同时暗暗射中某男某女的心,这男女双方就会结合。但他的射箭有点乱来,有时双方并不合适,他也射去,弄得人家虽不合适也非相爱不可。鲁迅在五四时期写有一首白话诗《爱之神》,就写到这位“爱神”在射箭之后,被“一箭射着前胸”的人问他:“我应该爱谁?”他回答说:“你要是爱谁,就没命的去爱他;你要是谁也不爱,也可以没命的去自己死掉。”这就是说,他颇有点“为射箭而射箭”,至于他胡乱射中的男女是否合适、是否美满,他是不管的了。这很有点像中国神话中的“月下老人”。在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人们在提到他的时候,与其说是在爱情美满的当儿,倒不如说常常是在婚姻不满的时刻,亦即是在无可奈何非相爱不可的情况下。鲁迅写《爱之神》,就是用来揭露封建婚姻的不合理的。本诗首句“灵台无计逃神矢”不正是“被一箭射中前胸”的意思吗?1903年夏,鲁迅归国度暑假,母亲要他答应早在他南京求学时就已提过的与朱家的婚事。鲁迅不愿拂逆年轻守寡、生活艰苦的母亲的心意,在无可奈何中答应了。估计是在鲁迅假满回日本后,母亲就办订婚手续。在封建社会,订婚几乎和结婚同样重要,事情定了就不能改了。所以1903年暑假是鲁迅不幸婚姻的关键时刻,1906年不过是去“完婚”罢了。鲁迅对这婚事内心是很不满意的,因而才有“灵台无计逃神矢”的诗句。
风雨如磐暗故园。故园,是指故国,故乡。暗,晦暗。本句是说: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的黑暗之中。在自然环境中,狂风暴雨,昏天黑地,人们有时也会用“风雨如磐”来形容。磐,扁圆的大石,喻风雨迫人的一种重压。鲁迅1910年12月21日致许寿裳信中说:“故乡已雨雪,近稍就温,而风雨如磐,未肯霁也。”这种自然景象,历来诗文中常用来比喻、联想政治的压抑、压迫。如唐末贯休的《侠客》中有“黄昏风雨黑如磐”的诗句;清人龚自珍的《哭洞庭叶青原》中有“黑云雁背如磐堕”的说法。鲁迅1908年写的《破恶声论》中,也有“黑云如磐”的词语,来形容当时统治的黑暗和压迫的深重。这“风雨”当然是指政治风雨。侵略者的掠夺和封建腐朽的统治,使人民深受重压,使祖国沦于黑暗之中。诗句表达了诗人为此而产生的沉痛心情。黑暗统治即黑暗的物质统治和精神统治,导致人民的贫穷、落后和愚昧。封建婚姻是黑暗的物质统治和精神统治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笼罩人民生活的一个阴影。
寄意寒星荃不察。在漫漫黑夜中,天空的寒星是唯一闪光者,它使追求光明的人寄予希望。“寄意寒星”,在本诗诗人大概也就是这意思。《楚辞·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难当;卒壅蔽此浮云兮,下暗漠而无光。”王逸《楚辞章句》以为“流星”句是“欲托忠策忠于贤良也”,那“流星”是指“君”。王夫之《楚辞通释》则认为:“流星”是指“小人”;“其奸谗闪烁”,不过“如流星之炫耀”。鲁迅在本诗中的“寒星”,既不会指“君”,也不会指“小人”,他只是采用《九辩》的句法罢了。那么,鲁迅诗中的“寒星”是指谁呢?我以为是指国民,即民众。“荃不察”,语出《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反信谗而齌怒。”王逸认为:“荃,香草,以喻君也。”朱熹也认为:“此又借以寓意于君也。”但在《楚辞》中,荃并不只用来指君。同在《离骚》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本来都是香草,可有的变为不芳,有的变为恶草。茅,恶草也。这是指贤臣中,有的人变坏了。可见,“荃”在楚辞中,可用来指君,也可用来指臣。鲁迅在本诗中,“荃”是指国民、民众。“寒星”和“荃”都是指国民、民众。“寄意寒心荃不察”的寓意是:将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能理解。有些研究者说:鲁迅在这里是用“荃”指母亲,“荃”不察,他只好寄意天空中的寒星了。我认为,这种说法和我的理解没有太大的矛盾。母亲不能理解鲁迅婚姻自由、自主的愿望,因为她也是落后、愚昧、尚未觉醒的民众中的一员。不必把母亲与民众对立和分离开来。
“同胞未醒”,这也是当时许多革命者的共同的认识,共同的焦虑。邹容在《革命军》中大声疾呼:“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ue525”秋瑾在《致徐小淑绝命词》中念念不忘的是:“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鲁迅的思想也是如此。 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本诗的结句。它成了诗人的誓言。这誓言,是和当时的革命思潮密切相关的。
- FinCloud
-
鲁迅的《自题小像》
全诗为: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 北营
-
鲁迅写的
全诗: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意思
我以我血荐轩辕,释义是:我要用我的血来表达对中华民族的深爱。2023-07-03 14:59:262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什么意思?
意思: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出处: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自题小像》。原文: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译文: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扩展资料“灵台无许逃神失”,诗一开头就用希腊神话白虹神箭射心这个形象的比喻,倾诉了作者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作者鲁迅还在南京求学时,就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密切注视当时的政治局势,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命运。到日本后,又接受了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潮影响,因而祖国的垂危、人民的苦难,更象神箭一样射中了他,使他无时无刻不为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担心和忧虑。这句诗展示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挽救国家危亡看作自己神圣职责的革命胸怀,表现了鲁迅积极战斗的人生观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风雨如磐暗故园”,是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犹如磐石压顶,使祖国暗无天日,景象惨淡,岌岌可危。这句诗,高度概括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黑暗悲惨的现状,是产生“灵台无计逃神矢”这一强烈感情的客观原因。作者鲁迅这时虽身居异域,远隔重洋,但万里海天,并没有隔断他同祖国人民息息相通的联系。他遥念在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蹂躏和清王朝反动统治下的祖国。灾难重重,危机四伏,内心的忧愤溢于字面。“暗”字不但写出了黑暗动荡的祖国的政治形势,而且写出鲁迅无法遏制的愤慨和深沉的忧虑。“寄意寒星荃不察“,“意”,指作者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荃”,指人民。这里,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想象表达自己拯救祖国的希望,希望他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能为“荃“所理解,即希望祖国人民觉醒起来。作者鲁迅当时对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局限,鲁迅对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还估计不足,因此发出了“寄意寒星荃不察”的慨叹。鲁迅慨叹“荃不察”,是迫切希望祖国人民能尽快觉醒,以便担当起拯救祖国的任务。最后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对祖国、对人民发出的庄严誓言,决心为祖国、为人民而献身。虽然人民暂时还未觉醒,但他要尽自己的努力,唤醒群众,和群众一起参加战斗,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一肝胆照人,气贯长虹的诗句,字字倾注了作者鲁迅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心,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英雄气概,将诗的感情升华到了一个激昂慷慨,热血沸腾的高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题小像2023-07-03 14:59:331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全诗是什么?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大家回答的都那么好,我也只能凑凑热闹啦2023-07-03 14:59:504
我以我血荐轩辕全诗解释
“我以我血荐轩辕”全诗解释: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出自《自题小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诚挚恳切,雄健激昂,结构严谨。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译文: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创作背景:1903年,鲁迅在《浙江潮》上发表了《斯巴达之魂》歌颂斯巴达人以生命和鲜血抗击侵略者,借以抨击清朝统治者的丧权辱国,唤醒国人起来斗争,并毅然剪掉象征封建传统和种族压迫的辫子,在一张剪掉辫子的照片背面题写了这首诗送与好友许寿裳。2023-07-03 15:00:001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出处 及含义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024609.html?si=12023-07-03 15:00:1110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上一句是什么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上一句是:寄意寒星荃不察。原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译文:我的心没有办法逃避这(神秘隐匿的)箭矢刺射所带来的痛,因为我的国家正在遭受着灾难。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出处:近现代鲁迅的《自题小像》诗歌赏析这首诗,声调激越,感情强烈。作者运用顿挫跳跃的笔法,有曲折、有波澜、有起伏地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抒发得深刻真切。全诗四句,先写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继写由热爱而引起对处在“风雨如磐”之中的祖国的忧虑,再写由忧虑而感到“寄意寒星荃不察”,心情不免有点沉重,最后跃上一个新的高峰,激昂慷慨,热血沸腾,迸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最强音,充满着激励的力量。2023-07-03 15:00:531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前一句是什么?
寄意寒星荃不察2023-07-03 15:01:085
我以我血荐轩辕全诗解释是什么?
我以我血荐轩辕全诗解释:我的心没有办法逃避这(神秘隐匿的)箭矢刺射所带来的痛,因为我的国家正在遭受着灾难。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出自近现代鲁迅的《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注释:自题小像:这首诗原无题目,诗题为作者好友许寿裳在其发表的《怀旧》一文中所加。灵台:指心,古人认为心有灵台,能容纳各种智慧。神矢:爱神之箭。作者鲁迅在这里,是把中了爱神丘比特的神箭比喻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当时帝国主义的憎恨感情。风雨如磐:风雨,在这里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磐,扁而厚的大石。风雨如磐,比喻国家和民族灾难的深重。故园:故国、祖国。2023-07-03 15:01:351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什么意思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什么意思:1、解释 我要用我的血来表达对中华民族的深爱;荐:表达; 2、出处 鲁迅的《自题小像》; 3、全文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注释 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 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荐:名作动,献,进献(祭品)。 轩辕,即轩辕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在这里代指中华民族。 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这个时候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代,1903年,他在《浙江潮》上发表了《斯巴达之魂》歌颂斯巴达人以生命和鲜血抗击侵略者,借以抨击清朝统治者的丧权辱国,唤醒中国人民起来斗争,并毅然剪掉象征封建传统和种族压迫的辫子,在一张剪掉辫子的照片背面题写了这首诗送与好友许寿裳,以表达自己为国捐躯、矢志不移的决心。2023-07-03 15:01:501
我以我血荐轩辕全诗解释是什么?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自题小像》中的一句,全诗如下:作者:鲁迅、作品出处:《集外集拾遗》、创作年代:清末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白话译文: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这个时候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被冲破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日益显露,不断进行疯狂的侵略。富有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则不甘忍受凌辱和压迫,英勇的抗击八国联军,反对帝国主义侵略。1901年,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这时革命党人以日本东京为活动中心,大力宣传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政治主张和革命思想,爱国的留日学生纷纷响应,出版报纸、杂志、书籍,进行革命宣传,号召人民决不做“清政府刀头之饿鬼”,要充当“革命之骁将”。作者鲁迅在1902年怀着满腔爱国热忱到日本。他一到日本,就积极投入到这一反清爱国革命活动。1903年,他在《浙江潮》上发表了《斯巴达之魂》歌颂斯巴达人以生命和鲜血抗击侵略者,借以抨击清朝统治者的丧权辱国,唤醒中国人民起来斗争。并毅然剪掉象征封建传统和种族压迫的辫子,在一张剪掉辫子的照片背面题写了这首诗送与好友许寿裳,以表达自己为国捐躯、矢志不移的决心。2023-07-03 15:02:181
鲁迅曾说过"我以我血荐轩辕",请说出整首诗.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解析: “我以我血荐轩辕”出自于鲁迅诗《自题小像》。诗本无题,系鲁迅于1903年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求学时,剪辫题照,赠 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据许寿裳1936年12月l9日作《怀旧》一文说:“l903年他23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的.…..” 这首诗即是许寿裳发表《怀旧》一文时首次披露于世的,题目也是许寿裳添加的,后收于鲁迅《集外集拾遗》一书中。 《自题小像》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阁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灵台”指心。“神矢”是古罗马神话中爱神丘比特所持有的神箭,据说他用神箭把男女双方的心射穿就会使二人相爱。 第一句是说爱国之心难以逃脱“神矢”的射中。“风雨如磐”比喻祖国灾难深重。“阁”是使动用法,是“使昏暗”的意思。 “故园”是东渡日本的鲁迅称代祖国的说法。第二句是说我远离的祖国仍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荃不察”语出屈原《离骚》 “茎不察余之中情兮”,“茎”即芳草,屈原借以喻国君,而鲁迅用以喻人民。第三句是说寄语寒星让他转达我对祖国同胞的致意,但同胞不能理解。“荐”意为奉献。 “轩辕”即黄帝,传说中汉民族的祖先,指代中华民族或祖国。第四句是说我一定要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我的祖国。 许寿裳在《怀旧》一文中,对《自题小像》这首诗的内容有极其精炼的概括,“首句说留学外邦所受 *** 之深,次写遥 望故原风雨飘摇之状,三述同胞未醒、不胜寂寞之感,末了直抒怀抱,是一句毕生实践的格言。”这首诗的创作缘起是剪辫 子。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的“清国留学生” 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可视为鲁迅毅然剪辫的形象注脚。而鲁迅断发并且题诗于小照背后赠送给挚友,则显然是借以明志。 可以说“剪辫”是青年鲁迅与封建思想诀裂、自觉接受民主思想的鲜明标志。鲁迅后来在《〈呐喊〉自序》中叙述了“写起小 说来”之前的几个思想发展阶段,其“弃医从文”志向的确立便发生在他写《自题小像》之后。鲁迅“弃医从文”确立了他一生的奋斗目 标,其源概出于“我以我血荐轩辕”所表露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我以我血荐轩辕”是《自题小像》诗的爱国主义感情的 升华,也是青年鲁迅鸿鹊之志的 *** ,更是鲁迅先生矢志不渝、毕生实践的人生格言° 在“我以我血荐轩辕”这壮美诗句的字里行间,跳荡着一个伟大的民族英灵,它激励着当代亿万青年去光大这“民族 魂”去实践这值得“毕生实践的格言”! ywtd/act/forum/showtopic?TOPIC_ID=220&Forum_ID=12023-07-03 15:02:381
我以我血荐轩辕全诗
自题小像作者: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2023-07-03 15:02:472
鲁迅诗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什么意思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全诗译文我怎么做也不能从心中割舍游子对祖国故土的眷恋 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黑暗之中 把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能理解 我把我的鲜血敬献给祖国,誓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牺牲2023-07-03 15:03:172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把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能理解。我把我的鲜血敬献给祖国,誓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牺牲。这句话出自鲁迅《自题小像》原文: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释义:我怎么做也不能从心中割舍游子对祖国故土的眷恋。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黑暗之中。把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能理解。我把我的鲜血敬献给祖国,誓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牺牲。作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2023-07-03 15:03:531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什么意思
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词句注释自题小像:这首诗原无题目,诗题为作者好友许寿裳在其发表的《怀旧》一文中所加。灵台:指心,古人认为心有灵台,能容纳各种智慧,语出《庄子·庚桑楚》:“不可内(纳)于灵台”。郭象注:“灵台,心也。”神矢:爱神之箭。据《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记载:“丘比特是小爱神,也有人叫他做弓神,……他的箭有些是金子造的,箭头非常尖锐,凡是被射中的人,无不立刻就深深地发生了爱情。可是另外有一些箭,是用没有光彩的铅造成的,箭头很钝,那些被它射中的人,就只有彼此互相憎恨。”作者鲁迅在这里,是把中了爱神丘比特的神箭比喻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当时帝国主义的憎恨感情。风雨如磐:风雨,在这里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磐,扁而厚的大石。风雨如磐,比喻国家和民族灾难的深重。故园:故国、祖国。寄意寒星:语出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宋玉以流星比贤人。这里的寒星从“流星”转化而来。寄意寒星,是说作者当时远在国外,想把自己一片爱国赤诚寄托天上的寒星,让它代为转达于祖国人民。荃(quán)不察:语出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荃,香草名,古时比喻国君,这里借喻祖国人民。不察,不理解。荐:奉献。轩辕:即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氏族帮落酋长。《史记》记载:中国历史,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复姓轩辕,所以轩辕黄帝被称为汉族始祖,由此引审为“中华民族”或“中国”。白话译文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名家点评钟敬文:“鲁迅这首七绝,是他满腔火热的忧愤和奋斗激情的表现。而这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又是这种表现的喷火口。”2023-07-03 15:04:075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什么意思?
这是鲁迅《自题小像》中的两句,意思是: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 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2023-07-03 15:04:3012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什么意思
我要以我的血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2023-07-03 15:05:4911
我以我血荐轩辕全诗是什么?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自题小像》中的一句,全诗如下:作者:鲁迅、作品出处:《集外集拾遗》、创作年代:清末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白话译文: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这个时候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被冲破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日益显露,不断进行疯狂的侵略。富有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则不甘忍受凌辱和压迫,英勇的抗击八国联军,反对帝国主义侵略。1901年,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这时革命党人以日本东京为活动中心,大力宣传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政治主张和革命思想,爱国的留日学生纷纷响应,出版报纸、杂志、书籍,进行革命宣传,号召人民决不做“清政府刀头之饿鬼”,要充当“革命之骁将”。作者鲁迅在1902年怀着满腔爱国热忱到日本。他一到日本,就积极投入到这一反清爱国革命活动。1903年,他在《浙江潮》上发表了《斯巴达之魂》歌颂斯巴达人以生命和鲜血抗击侵略者,借以抨击清朝统治者的丧权辱国,唤醒中国人民起来斗争。并毅然剪掉象征封建传统和种族压迫的辫子,在一张剪掉辫子的照片背面题写了这首诗送与好友许寿裳,以表达自己为国捐躯、矢志不移的决心。2023-07-03 15:06:161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出自鲁迅的<<自题小像>>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注释】 作于:(1903年) 许寿裳《怀旧》:“1903年他(鲁迅)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 赠我。”鲁迅于1931年重写时题:“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之,时辛未 二月十六日也。” ①寒星: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荃不察:屈原《离骚》:“荃不察 余之衷情兮。” 灵台:(书面语)心灵。神矢,爱神的箭。故园:祖国。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隐喻国君。察,体察。中,内心。荐:献,进献祭品。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这首诗是鲁迅21岁写的,51岁重写。在30年中很少写诗,从这以后才开“诗戒”。这是他言志的宣言。尽管祖国在黑暗中,我没有理由不爱她。虽然满腔热诚不被理解,我只管奉献我青春的热血。何等坚贞、猛烈的爱啊。这是《呐喊》和《彷徨》的先声,也是鲁迅毕生奋斗的标灯和旗帜。 30年过去,鲁迅无愧无悔。 解释: 灵台:(书面语)心灵。神矢,爱神的箭。故园:祖国。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隐喻国君。察,体察。中,内心。荐:献,进献祭品。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这首诗是鲁迅21岁写的,51岁重写。在30年中很少写诗,从这以后才开“诗戒”。这是他言志的宣言。尽管祖国在黑暗中,我没有理由不爱她。虽然满腔热诚不被理解,我只管奉献我青春的热血。何等坚贞、猛烈的爱啊。这是《呐喊》和《彷徨》的先声,也是鲁迅毕生奋斗的标灯和旗帜。 30年过去,鲁迅无愧无悔。 本诗作于1903年。鲁迅最早将本诗写赠给许寿裳。许寿裳在《怀旧》中说:“一九〇三年他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 灵台无计逃神矢。灵台,也叫灵府,指心。《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郭象注:“灵台者,心也。”鲁迅在几年后写的《摩罗诗力说》中有 “热力无量,涌吾灵台”之句;文中还多次以灵府指心。神矢,罗马神话爱神之箭。许寿裳在《〈鲁迅旧体诗集〉跋》中谈到《自题小像》时说:“首句之神矢,盖借用罗马神话爱神之故事,即异域典故。”在罗马神话中,有一个长着翅膀的少年,就是爱神丘比特。他的箭同时暗暗射中某男某女的心,这男女双方就会结合。但他的射箭有点乱来,有时双方并不合适,他也射去,弄得人家虽不合适也非相爱不可。鲁迅在五四时期写有一首白话诗《爱之神》,就写到这位“爱神”在射箭之后,被“一箭射着前胸”的人问他:“我应该爱谁?”他回答说:“你要是爱谁,就没命的去爱他;你要是谁也不爱,也可以没命的去自己死掉。”这就是说,他颇有点“为射箭而射箭”,至于他胡乱射中的男女是否合适、是否美满,他是不管的了。这很有点像中国神话中的“月下老人”。在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人们在提到他的时候,与其说是在爱情美满的当儿,倒不如说常常是在婚姻不满的时刻,亦即是在无可奈何非相爱不可的情况下。鲁迅写《爱之神》,就是用来揭露封建婚姻的不合理的。本诗首句“灵台无计逃神矢”不正是“被一箭射中前胸”的意思吗?1903年夏,鲁迅归国度暑假,母亲要他答应早在他南京求学时就已提过的与朱家的婚事。鲁迅不愿拂逆年轻守寡、生活艰苦的母亲的心意,在无可奈何中答应了。估计是在鲁迅假满回日本后,母亲就办订婚手续。在封建社会,订婚几乎和结婚同样重要,事情定了就不能改了。所以1903年暑假是鲁迅不幸婚姻的关键时刻,1906年不过是去“完婚”罢了。鲁迅对这婚事内心是很不满意的,因而才有 “灵台无计逃神矢”的诗句。 风雨如磐暗故园。故园,是指故国,故乡。暗,晦暗。本句是说: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的黑暗之中。在自然环境中,狂风暴雨,昏天黑地,人们有时也会用“风雨如磐”来形容。磐,扁圆的大石,喻风雨迫人的一种重压。鲁迅1910年12月21日致许寿裳信中说:“故乡已雨雪,近稍就温,而风雨如磐,未肯霁也。”这种自然景象,历来诗文中常用来比喻、联想政治的压抑、压迫。如唐末贯休的《侠客》中有“黄昏风雨黑如磐”的诗句;清人龚自珍的《哭洞庭叶青原》中有“黑云雁背如磐堕”的说法。鲁迅1908年写的《破恶声论》中,也有“黑云如磐”的词语,来形容当时统治的黑暗和压迫的深重。这“风雨”当然是指政治风雨。侵略者的掠夺和封建腐朽的统治,使人民深受重压,使祖国沦于黑暗之中。诗句表达了诗人为此而产生的沉痛心情。黑暗统治即黑暗的物质统治和精神统治,导致人民的贫穷、落后和愚昧。封建婚姻是黑暗的物质统治和精神统治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笼罩人民生活的一个阴影。 寄意寒星荃不察。在漫漫黑夜中,天空的寒星是唯一闪光者,它使追求光明的人寄予希望。“寄意寒星”,在本诗诗人大概也就是这意思。《楚辞·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难当;卒壅蔽此浮云兮,下暗漠而无光。”王逸《楚辞章句》以为“流星”句是“欲托忠策忠于贤良也”,那“流星”是指 “君”。王夫之《楚辞通释》则认为:“流星”是指“小人”;“其奸谗闪烁”,不过“如流星之炫耀”。鲁迅在本诗中的“寒星”,既不会指“君”,也不会指 “小人”,他只是采用《九辩》的句法罢了。那么,鲁迅诗中的“寒星”是指谁呢?我以为是指国民,即民众。“荃不察”,语出《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反信谗而齌怒。”王逸认为:“荃,香草,以喻君也。”朱熹也认为:“此又借以寓意于君也。”但在《楚辞》中,荃并不只用来指君。同在《离骚》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本来都是香草,可有的变为不芳,有的变为恶草。茅,恶草也。这是指贤臣中,有的人变坏了。可见, “荃”在楚辞中,可用来指君,也可用来指臣。鲁迅在本诗中,“荃”是指国民、民众。“寒星”和“荃”都是指国民、民众。“寄意寒心荃不察”的寓意是:将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能理解。有些研究者说:鲁迅在这里是用“荃”指母亲,“荃”不察,他只好寄意天空中的寒星了。我认为,这种说法和我的理解没有太大的矛盾。母亲不能理解鲁迅婚姻自由、自主的愿望,因为她也是落后、愚昧、尚未觉醒的民众中的一员。不必把母亲与民众对立和分离开来。2023-07-03 15:06:452
我以我血荐轩辕全诗
我以我血荐轩辕全诗解释:我的心没有办法逃避这(神秘隐匿的)箭矢刺射所带来的痛,因为我的国家正在遭受着灾难。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出自近现代鲁迅的《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注释:自题小像:这首诗原无题目,诗题为作者好友许寿裳在其发表的《怀旧》一文中所加。灵台:指心,古人认为心有灵台,能容纳各种智慧。神矢:爱神之箭。作者鲁迅在这里,是把中了爱神丘比特的神箭比喻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当时帝国主义的憎恨感情。风雨如磐:风雨,在这里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磐,扁而厚的大石。风雨如磐,比喻国家和民族灾难的深重。故园:故国、祖国。2023-07-03 15:06:521
我以我血荐轩辕什么意思
意思: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出处: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自题小像》。原文: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译文: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扩展资料“灵台无许逃神失”,诗一开头就用希腊神话白虹神箭射心这个形象的比喻,倾诉了作者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作者鲁迅还在南京求学时,就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密切注视当时的政治局势,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命运。到日本后,又接受了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潮影响,因而祖国的垂危、人民的苦难,更象神箭一样射中了他,使他无时无刻不为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担心和忧虑。这句诗展示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挽救国家危亡看作自己神圣职责的革命胸怀,表现了鲁迅积极战斗的人生观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风雨如磐暗故园”,是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犹如磐石压顶,使祖国暗无天日,景象惨淡,岌岌可危。这句诗,高度概括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黑暗悲惨的现状,是产生“灵台无计逃神矢”这一强烈感情的客观原因。作者鲁迅这时虽身居异域,远隔重洋,但万里海天,并没有隔断他同祖国人民息息相通的联系。他遥念在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蹂躏和清王朝反动统治下的祖国。灾难重重,危机四伏,内心的忧愤溢于字面。“暗”字不但写出了黑暗动荡的祖国的政治形势,而且写出鲁迅无法遏制的愤慨和深沉的忧虑。“寄意寒星荃不察“,“意”,指作者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荃”,指人民。这里,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想象表达自己拯救祖国的希望,希望他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能为“荃“所理解,即希望祖国人民觉醒起来。作者鲁迅当时对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局限,鲁迅对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还估计不足,因此发出了“寄意寒星荃不察”的慨叹。鲁迅慨叹“荃不察”,是迫切希望祖国人民能尽快觉醒,以便担当起拯救祖国的任务。最后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对祖国、对人民发出的庄严誓言,决心为祖国、为人民而献身。虽然人民暂时还未觉醒,但他要尽自己的努力,唤醒群众,和群众一起参加战斗,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一肝胆照人,气贯长虹的诗句,字字倾注了作者鲁迅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心,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英雄气概,将诗的感情升华到了一个激昂慷慨,热血沸腾的高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题小像2023-07-03 15:07:071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哪位伟大革命家的誓言
鲁迅诗作《自题小像》中最后一句,主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我要用我的血来表达对中华民族的深爱。全诗为: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2023-07-03 15:07:222
我以我血荐轩辕什么意思?
请问是否为鲁迅先生那首《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失,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翻译: 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 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 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灵台”指内心。“神矢”是古罗马神话中爱神丘比特所持有的神箭,据说他用神箭把男女双方的心射穿就会使二人相爱。 “风雨如磐”比喻祖国灾难深重。“暗”是使动用法,是“使昏暗”的意思。“故园”是东渡日本的鲁迅称代祖国的说法。 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自己对祖国始终怀有无法抗拒的强烈情感,即便祖国已经是风雨飘摇,这种爱国的情怀也不会有丝毫动摇(反而会更加强烈)。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轩辕”除了指黄帝外,还有一层意思。传说黄帝的母亲附宝是在受到北斗权星感应后生下黄帝的。《河图稽命徵》说“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权星,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黄帝轩辕于寿邱”,《河图始开图》又说“黄帝名轩,北斗黄神之精,母地祗之女附宝,之郊野,大电绕斗,枢星耀,感附宝生轩”或曰“黄帝名轩辕,北斗神也”。所以古人有时也用轩辕指天空中北斗七星及其所在的区域。古人通过观察发现天空的星星都是跟随着北斗七星旋转的,认为轩辕是天的中心。(其实那是因为北极星离北斗七星很近,而地轴是指向北极星的,天上的星星实际上是围绕北极星在转。) 这样,轩辕既指黄帝,代指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又和前面的寒星暗含呼应。“荃不察”出自屈原的《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荃”是一种芳草,屈原借以喻国君,又与黄帝的地位暗合。巧用典故,层层照应。这正是这两句诗的妙处! 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我将这份热忱告诉祖国的同胞,但同胞们却全无察觉,我愿意牺牲我自己来唤醒同胞的自觉! 许寿裳在《怀旧》一文中,对《自题小像》这首诗的内容有极其精炼的概括,“首句说留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次写遥望故原风雨飘摇之状,三述同胞未醒,不胜寂寞之感,末了直抒怀抱,是一句毕生实践的格言。”这首诗的创作缘起是剪辫子。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的“清国留学生” 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可视为鲁迅毅然剪辫的形象注脚。而鲁迅断发并且题诗于小照背后赠送给挚友,则显然是借以明志。 可以说“剪辫”是青年鲁迅与封建思想诀裂、自觉接受民主思想的鲜明标志。鲁迅后来在《〈呐喊〉自序》中叙述了“写起小 说来”之前的几个思想发展阶段,其“弃医从文”志向的确立便发生在他写《自题小像》之后。鲁迅“弃医从文”确立了他一生的奋斗目 标,其源概出于“我以我血荐轩辕”所表露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我以我血荐轩辕”是《自题小像》诗的爱国主义感情的升华,也是青年鲁迅鸿鹄之志的写照,更是鲁迅先生矢志不渝、毕生实践的人生格言。2023-07-03 15:07:281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什么意思?
这句诗出自鲁迅的<<自题小像>>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解释: 灵台:(书面语)心灵。神矢,爱神的箭。故园:祖国。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隐喻国君。察,体察。中,内心。荐:献,进献祭品。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这首诗是鲁迅21岁写的,51岁重写。在30年中很少写诗,从这以后才开“诗戒”。这是他言志的宣言。尽管祖国在黑暗中,我没有理由不爱她。虽然满腔热诚不被理解,我只管奉献我青春的热血。何等坚贞、猛烈的爱啊。这是《呐喊》和《彷徨》的先声,也是鲁迅毕生奋斗的标灯和旗帜。 30年过去,鲁迅无愧无悔。 本诗作于1903年。鲁迅最早将本诗写赠给许寿裳。许寿裳在《怀旧》中说:“一九〇三年他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 灵台无计逃神矢。灵台,也叫灵府,指心。《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郭象注:“灵台者,心也。”鲁迅在几年后写的《摩罗诗力说》中有 “热力无量,涌吾灵台”之句;文中还多次以灵府指心。神矢,罗马神话爱神之箭。许寿裳在《〈鲁迅旧体诗集〉跋》中谈到《自题小像》时说:“首句之神矢,盖借用罗马神话爱神之故事,即异域典故。”在罗马神话中,有一个长着翅膀的少年,就是爱神丘比特。他的箭同时暗暗射中某男某女的心,这男女双方就会结合。但他的射箭有点乱来,有时双方并不合适,他也射去,弄得人家虽不合适也非相爱不可。鲁迅在五四时期写有一首白话诗《爱之神》,就写到这位“爱神”在射箭之后,被“一箭射着前胸”的人问他:“我应该爱谁?”他回答说:“你要是爱谁,就没命的去爱他;你要是谁也不爱,也可以没命的去自己死掉。”这就是说,他颇有点“为射箭而射箭”,至于他胡乱射中的男女是否合适、是否美满,他是不管的了。这很有点像中国神话中的“月下老人”。在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人们在提到他的时候,与其说是在爱情美满的当儿,倒不如说常常是在婚姻不满的时刻,亦即是在无可奈何非相爱不可的情况下。鲁迅写《爱之神》,就是用来揭露封建婚姻的不合理的。本诗首句“灵台无计逃神矢”不正是“被一箭射中前胸”的意思吗?1903年夏,鲁迅归国度暑假,母亲要他答应早在他南京求学时就已提过的与朱家的婚事。鲁迅不愿拂逆年轻守寡、生活艰苦的母亲的心意,在无可奈何中答应了。估计是在鲁迅假满回日本后,母亲就办订婚手续。在封建社会,订婚几乎和结婚同样重要,事情定了就不能改了。所以1903年暑假是鲁迅不幸婚姻的关键时刻,1906年不过是去“完婚”罢了。鲁迅对这婚事内心是很不满意的,因而才有 “灵台无计逃神矢”的诗句。 风雨如磐暗故园。故园,是指故国,故乡。暗,晦暗。本句是说: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的黑暗之中。在自然环境中,狂风暴雨,昏天黑地,人们有时也会用“风雨如磐”来形容。磐,扁圆的大石,喻风雨迫人的一种重压。鲁迅1910年12月21日致许寿裳信中说:“故乡已雨雪,近稍就温,而风雨如磐,未肯霁也。”这种自然景象,历来诗文中常用来比喻、联想政治的压抑、压迫。如唐末贯休的《侠客》中有“黄昏风雨黑如磐”的诗句;清人龚自珍的《哭洞庭叶青原》中有“黑云雁背如磐堕”的说法。鲁迅1908年写的《破恶声论》中,也有“黑云如磐”的词语,来形容当时统治的黑暗和压迫的深重。这“风雨”当然是指政治风雨。侵略者的掠夺和封建腐朽的统治,使人民深受重压,使祖国沦于黑暗之中。诗句表达了诗人为此而产生的沉痛心情。黑暗统治即黑暗的物质统治和精神统治,导致人民的贫穷、落后和愚昧。封建婚姻是黑暗的物质统治和精神统治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笼罩人民生活的一个阴影。 寄意寒星荃不察。在漫漫黑夜中,天空的寒星是唯一闪光者,它使追求光明的人寄予希望。“寄意寒星”,在本诗诗人大概也就是这意思。《楚辞·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难当;卒壅蔽此浮云兮,下暗漠而无光。”王逸《楚辞章句》以为“流星”句是“欲托忠策忠于贤良也”,那“流星”是指 “君”。王夫之《楚辞通释》则认为:“流星”是指“小人”;“其奸谗闪烁”,不过“如流星之炫耀”。鲁迅在本诗中的“寒星”,既不会指“君”,也不会指 “小人”,他只是采用《九辩》的句法罢了。那么,鲁迅诗中的“寒星”是指谁呢?我以为是指国民,即民众。“荃不察”,语出《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反信谗而齌怒。”王逸认为:“荃,香草,以喻君也。”朱熹也认为:“此又借以寓意于君也。”但在《楚辞》中,荃并不只用来指君。同在《离骚》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本来都是香草,可有的变为不芳,有的变为恶草。茅,恶草也。这是指贤臣中,有的人变坏了。可见, “荃”在楚辞中,可用来指君,也可用来指臣。鲁迅在本诗中,“荃”是指国民、民众。“寒星”和“荃”都是指国民、民众。“寄意寒心荃不察”的寓意是:将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能理解。有些研究者说:鲁迅在这里是用“荃”指母亲,“荃”不察,他只好寄意天空中的寒星了。我认为,这种说法和我的理解没有太大的矛盾。母亲不能理解鲁迅婚姻自由、自主的愿望,因为她也是落后、愚昧、尚未觉醒的民众中的一员。不必把母亲与民众对立和分离开来。2023-07-03 15:07:361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哪位伟大革命家的誓言
是鲁迅先生的誓言。“我以我血荐轩辕”出自于鲁迅诗《自题小像》。诗本无题,系鲁迅于1903年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求学时,剪辫题照,赠 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据许寿裳1936年12月l9日作《怀旧》一文说:“l903年他23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的.…..” 这首诗即是许寿裳发表《怀旧》一文时首次披露于世的,题目也是许寿裳添加的,后收于鲁迅《集外集拾遗》一书中。 《自题小像》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阁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2023-07-03 15:07:421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磬因故园。寄意寒心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解释
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 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 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2023-07-03 15:08:012
我以我血荐轩辕全诗
1、《自题小像》。作者: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2、赏析: “灵台无许逃神矢”,一开头就用希腊神话白虹神箭射心这个形象的比喻,倾诉了作者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作者鲁迅还在南京求学时,就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密切注视当时的政治局势,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命运;到日本后,又接受了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潮影响,因而祖国的垂危、人民的苦难,更象神箭一样射中了他,使他无时无刻不为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担心和忧虑。这句诗展示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挽救国家危亡看作自己神圣职责的革命胸怀,表现了鲁迅积极战斗的人生观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2023-07-03 15:08:071
“我以我血荐轩辕”这句是谁写的?什么意思?
这首诗是鲁迅的《自题小像》全诗为: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草字头加一个全字)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轩辕,即轩辕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在这里代指中华民话。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意思就是我要用我的血来表达对中华民族的深爱。荐:表达。我以我血荐轩辕首先我们来看轩辕2字代表着什么。轩辕2字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土德得天下。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因是轩辕氏发明,世称"行辕"。黄帝同时发明了很多东西,像造宫室、造车、造船、制作五色衣裳,同时皇帝有个老婆叫镙组,自己参加劳动,教会大家养蚕,织布,丝,帛等等,打那个时候起就有了丝帛了,这时候人们再也不用稻草,动物皮了,人们有了自己才床,床单等等,当时的人对轩辕黄帝十分推崇,自己都是皇帝的子孙,而又不能直呼黄帝的名讳,所以大家将丝帛床单都叫 “轩辕”。而这里的“荐”是个通假字,本因该是“溅”,说到这里大家都好理解了,妇女第1次会流血,而“每个月也会有那么几天”,而旧社会由于男女的关系的问题,男性大多并不了解女性的身体构造,不象现在WSJ都可以在电视上做广告。这句话表达了妇女对男性和社会的强烈不满!!!为什么当时没有象WSJ这样的产品??为什么你们男性不关心我们女性??我只有用我自己的血溅上床单来表达妇女的愤慨,不满。当然不管怎么样,最后都还是妇女来洗干净。2023-07-03 15:08:141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拼音是什么?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拼音是:jì yì hán xīng quán bù chá,wǒ yǐ wǒ xuě jià xuān yuán。字面解释是这意思:在漫漫黑夜中,天空的寒星是唯一闪光者,它使追求光明的人寄予希望。出处:这句诗出自鲁迅的<<自题小像>> 。这首诗是鲁迅21岁写的,51岁重写。在30年中很少写诗,从这以后才开“诗戒”。这是他言志的宣言。尽管祖国在黑暗中,我没有理由不爱她。虽然满腔热诚不被理解,我只管奉献我青春的热血。何等坚贞、猛烈的爱啊。这是《呐喊》和《彷徨》的先声,也是鲁迅毕生奋斗的标灯和旗帜。 30年过去,鲁迅无愧无悔。2023-07-03 15:08:241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含义
荐:名作动,献,进献(祭品)。轩辕,即轩辕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在这里代指中华民族。“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意思就是我要用我的血来表达对中华民族的深爱。荐:表达。轩:指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辕:指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轩辕:也可理解为道路和方向。“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对自己向往、认同的道路和方向地坚定支持,和抒情人的“奋不顾身”“死而后已”的决心和态度。2023-07-03 15:08:301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谁说的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本诗作于1903年.鲁迅最早将本诗写赠给许寿裳.许寿裳在《怀旧》中说:“一九〇三年他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 灵台无计逃神矢.灵台,也叫灵府,指心.《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郭象注:“灵台者,心也.”鲁迅在几年后写的《摩罗诗力说》中有“热力无量,涌吾灵台”之句;文中还多次以灵府指心.神矢,罗马神话爱神之箭.许寿裳在《〈鲁迅旧体诗集〉跋》中谈到《自题小像》时说:“首句之神矢,盖借用罗马神话爱神之故事,即异域典故.”在罗马神话中,有一个长着翅膀的少年,就是爱神丘比特.他的箭同时暗暗射中某男某女的心,这男女双方就会结合.但他的射箭有点乱来,有时双方并不合适,他也射去,弄得人家虽不合适也非相爱不可.鲁迅在五四时期写有一首白话诗《爱之神》,就写到这位“爱神”在射箭之后,被“一箭射着前胸”的人问他:“我应该爱谁?”他回答说:“你要是爱谁,就没命的去爱他;你要是谁也不爱,也可以没命的去自己死掉.”这就是说,他颇有点“为射箭而射箭”,至于他胡乱射中的男女是否合适、是否美满,他是不管的了.这很有点像中国神话中的“月下老人”.在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人们在提到他的时候,与其说是在爱情美满的当儿,倒不如说常常是在婚姻不满的时刻,亦即是在无可奈何非相爱不可的情况下.鲁迅写《爱之神》,就是用来揭露封建婚姻的不合理的.本诗首句“灵台无计逃神矢”不正是“被一箭射中前胸”的意思吗?1903年夏,鲁迅归国度暑假,母亲要他答应早在他南京求学时就已提过的与朱家的婚事.鲁迅不愿拂逆年轻守寡、生活艰苦的母亲的心意,在无可奈何中答应了.估计是在鲁迅假满回日本后,母亲就办订婚手续.在封建社会,订婚几乎和结婚同样重要,事情定了就不能改了.所以1903年暑假是鲁迅不幸婚姻的关键时刻,1906年不过是去“完婚”罢了.鲁迅对这婚事内心是很不满意的,因而才有“灵台无计逃神矢”的诗句. 风雨如磐暗故园.故园,是指故国,故乡.暗,晦暗.本句是说: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的黑暗之中.在自然环境中,狂风暴雨,昏天黑地,人们有时也会用“风雨如磐”来形容.磐,扁圆的大石,喻风雨迫人的一种重压.鲁迅1910年12月21日致许寿裳信中说:“故乡已雨雪,近稍就温,而风雨如磐,未肯霁也.”这种自然景象,历来诗文中常用来比喻、联想政治的压抑、压迫.如唐末贯休的《侠客》中有“黄昏风雨黑如磐”的诗句;清人龚自珍的《哭洞庭叶青原》中有“黑云雁背如磐堕”的说法.鲁迅1908年写的《破恶声论》中,也有“黑云如磐”的词语,来形容当时统治的黑暗和压迫的深重.这“风雨”当然是指政治风雨.侵略者的掠夺和封建腐朽的统治,使人民深受重压,使祖国沦于黑暗之中.诗句表达了诗人为此而产生的沉痛心情.黑暗统治即黑暗的物质统治和精神统治,导致人民的贫穷、落后和愚昧.封建婚姻是黑暗的物质统治和精神统治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笼罩人民生活的一个阴影. 寄意寒星荃不察.在漫漫黑夜中,天空的寒星是唯一闪光者,它使追求光明的人寄予希望.“寄意寒星”,在本诗诗人大概也就是这意思.《楚辞·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难当;卒壅蔽此浮云兮,下暗漠而无光.”王逸《楚辞章句》以为“流星”句是“欲托忠策忠于贤良也”,那“流星”是指“君”.王夫之《楚辞通释》则认为:“流星”是指“小人”;“其奸谗闪烁”,不过“如流星之炫耀”.鲁迅在本诗中的“寒星”,既不会指“君”,也不会指“小人”,他只是采用《九辩》的句法罢了.那么,鲁迅诗中的“寒星”是指谁呢?我以为是指国民,即民众.“荃不察”,语出《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反信谗而齌怒.”王逸认为:“荃,香草,以喻君也.”朱熹也认为:“此又借以寓意于君也.”但在《楚辞》中,荃并不只用来指君.同在《离骚》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本来都是香草,可有的变为不芳,有的变为恶草.茅,恶草也.这是指贤臣中,有的人变坏了.可见,“荃”在楚辞中,可用来指君,也可用来指臣.鲁迅在本诗中,“荃”是指国民、民众.“寒星”和“荃”都是指国民、民众.“寄意寒心荃不察”的寓意是:将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能理解.有些研究者说:鲁迅在这里是用“荃”指母亲,“荃”不察,他只好寄意天空中的寒星了.我认为,这种说法和我的理解没有太大的矛盾.母亲不能理解鲁迅婚姻自由、自主的愿望,因为她也是落后、愚昧、尚未觉醒的民众中的一员.不必把母亲与民众对立和分离开来. “同胞未醒”,这也是当时许多革命者的共同的认识,共同的焦虑.邹容在《革命军》中大声疾呼:“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ue525”秋瑾在《致徐小淑绝命词》中念念不忘的是:“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鲁迅的思想也是如此. 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本诗的结句.它成了诗人的誓言.这誓言,是和当时的革命思潮密切相关的. 在上海和中国东南数省,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中,1903年正是革命运动高涨的一年.湖北湖南的革命者,经过1903年的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在长沙成立革命组织华兴会.浙江、苏南的革命者,在不断的革命斗争中,1903年在上海成立军国民教育会.在此基础上,1904年成立革命组织光复会.其他各省的革命小团体也纷纷成立.这些革命组织的宗旨几乎都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反对清朝的统治,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纠合在一起.“振兴大汉民族,驱逐满族鞑靼”,成了许多革命者的口号;而大汉民族的祖先是黄帝,即轩辕氏,因而黄帝、轩辕也成了大大歌颂的对象.宣传革命的报刊书籍也在这时期纷纷出版.如1903年5月出版的轰动一时的邹容的《革命军》,一开头就写道:“巍巍哉,革命也ue525皇皇哉,革命也ue525”而革命就是:“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诛绝五百万有奇披毛戴角之满洲种,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ue525”而革命的主体是“我皇汉民族”、“轩辕子孙”.当光复会会员吴樾因炸清朝大臣牺牲时,秋瑾写《吊吴烈士樾》诗称:“如君不愧轩辕孙ue525”秋瑾在《宝刀歌》中还写道:“忆昔我祖名轩辕,发祥根据在昆仑,辟地黄河及长江,大刀霍霍定中原.”当时革命派还出版《黄帝魂》小册子,章太炎还提出废除清朝皇帝年号纪年而改为黄帝纪年(以黄帝降生之年为元年).在当时革命者的诗文中,可以找到很多歌颂黄帝轩辕、反对满族统治的例子. 当时的革命组织,不论华兴会还是光复会,革命方式都主张采用暗杀、暴动.这反映了我国民主革命初期阶段的不成熟.蔡元培出身书香门第,是清朝的进士,点为翰林,可说是一介书生.但作为光复会领袖,他也主张:“革命止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光复会联络内地会党,也是为了暴动、暗杀.于是,在光复会,就有吴樾的炸弹爆炸、徐锡麟的安庆行刺、秋瑾在绍兴响应起义而流血牺牲.为革命献出一腔热血,已是当时革命者的普遍的思想准备. “我以我血荐轩辕”ue525这确是革命者的誓言,它带有明显的光复会的色彩.它闪耀着在当时是在时代前沿的思想的光芒,同时也像一切世事一样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或许有人会说:照你这样解读,全诗四句,第二、三、四句是祖国、民众、献身革命的话题,而第一句却是从个人婚姻起步,这样从全诗来说,是否协调?我认为完全协调.婚姻从个人来说是一件大事,而第二、第三句诗正是道出了不幸婚姻的社会原因:黑暗统治和民众愚昧.从个人遭遇更感到黑暗统治要推翻,民众要启蒙,任重道远,所以才有全诗结句的誓言.许多革命者遭到生活上的不幸,更激励自己投入革命.鲁迅也向许寿裳等人说过:婚姻的不幸,但使母亲有个陪伴,自己可以更无挂碍地投入革命活动. 许寿裳是本诗的第一位受赠者.他对本诗的理解,历来为注家所重视.他在1936年12月写的《怀旧》中,说《自题小像》是:“首句说留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次写遥望故国风雨飘摇之状,三述同胞未醒,不胜寂寞之感,末了直抒怀抱,是一句毕生实践的格言.”1944年的《〈鲁迅旧体诗集〉跋》中,许寿裳的说法是:“首句之神矢,盖借用罗马神话爱神之故事,即异域典故.全首写留学异邦所受刺激之深,遥望故国风雨飘摇之感,以及同胞如醉,不胜寂寞之感,末句则直抒怀抱,是其毕生实践之誓言.”从许寿裳的这两段话看,他对第一句的理解是比较含糊的.“留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是什么刺激呢?“首句之神矢”是“借用罗马神话爱神之故事”,又和“留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是什么关系呢?他都没有明说.我对于《自题小像》的解读,和许寿裳对首句的理解说不上有什么矛盾,而对第二、三、四句的理解可说基本上是一致的.2023-07-03 15:08:441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什么意思?
TVB前几年拍的电视剧《血荐轩辕》~~~~~~~~~~~~~2023-07-03 15:08:5812
鲁迅先生的诗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什么意思,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
鲁迅《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灵台:(书面语)心灵。神矢,爱神的箭。 故园:祖国。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隐喻国君。察,体察。中,内心。荐:献,进献祭品。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这首诗是鲁迅21岁写的,51岁重写。在30年中很少写诗,从这以后才开“诗戒”。这是他言志的宣言。尽管祖国在黑暗中,我没有理由不爱她。虽然满腔热诚不被理解,我只管奉献我青春的热血。何等坚贞、猛烈的爱啊。这是《呐喊》和《彷徨》的先声,也是鲁迅毕生奋斗的标灯和旗帜。30年过去,鲁迅无愧无悔2023-07-03 15:09:242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什么意思
1、释义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意思是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2、原文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3、译文 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 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4、简析 《自题小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第一句作者倾吐自己内心蓄积的爱国感情,第二句叙述自己爱憎的原因,第三句总括前两句内容,并作了转折,流露出感到“同胞未醒”的苦闷忧虑,尾句是为国献身的誓言,表达了作者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的决心和为国捐躯的精神。全诗诚挚恳切,雄健激昂,结构严谨。2023-07-03 15:09:353
"我以我血荐轩辕"英文怎么说
I recommend Xuanyuan with my blood以上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翻译。2023-07-03 15:09:592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什么意思?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意思,直接说就是“我用我的血来表达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引申一下,就是说“我愿意为我所热爱的中华民族奉献一切,即使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荐”是表达的意思,“轩辕”本指黄帝,这里指中华民族。2023-07-03 15:10:322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原文是什么?
翻译: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原诗:自题小像近代: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神矢:爱神之箭。风雨,在这里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磐,扁而厚的大石。寄意寒星:这里的寒星从“流星”转化而来。出自:近代 鲁迅《自题小像》2023-07-03 15:10:382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哪位伟大革命家的誓言?
鲁迅。。。2023-07-03 15:10:476
我以我血荐轩辕全诗是什么?
我以我血荐轩辕全诗解释:我的心没有办法逃避这(神秘隐匿的)箭矢刺射所带来的痛,因为我的国家正在遭受着灾难。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出自近现代鲁迅的《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注释:自题小像:这首诗原无题目,诗题为作者好友许寿裳在其发表的《怀旧》一文中所加。灵台:指心,古人认为心有灵台,能容纳各种智慧。神矢:爱神之箭。作者鲁迅在这里,是把中了爱神丘比特的神箭比喻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当时帝国主义的憎恨感情。风雨如磐:风雨,在这里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磐,扁而厚的大石。风雨如磐,比喻国家和民族灾难的深重。故园:故国、祖国。2023-07-03 15:11:001
我以我血荐轩辕出自哪里?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自题小像》中的一句,全诗如下:作者:鲁迅、作品出处:《集外集拾遗》、创作年代:清末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白话译文: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这个时候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被冲破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日益显露,不断进行疯狂的侵略。富有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则不甘忍受凌辱和压迫,英勇的抗击八国联军,反对帝国主义侵略。1901年,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这时革命党人以日本东京为活动中心,大力宣传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政治主张和革命思想,爱国的留日学生纷纷响应,出版报纸、杂志、书籍,进行革命宣传,号召人民决不做“清政府刀头之饿鬼”,要充当“革命之骁将”。作者鲁迅在1902年怀着满腔爱国热忱到日本。他一到日本,就积极投入到这一反清爱国革命活动。1903年,他在《浙江潮》上发表了《斯巴达之魂》歌颂斯巴达人以生命和鲜血抗击侵略者,借以抨击清朝统治者的丧权辱国,唤醒中国人民起来斗争。并毅然剪掉象征封建传统和种族压迫的辫子,在一张剪掉辫子的照片背面题写了这首诗送与好友许寿裳,以表达自己为国捐躯、矢志不移的决心。2023-07-03 15:11:161
我以我血荐轩辕,下一句是什么?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2023-07-03 15:11:342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哪位伟大革命家的誓言
鲁迅《自题小像》全诗为: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2023-07-03 15:11:412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意思是什么?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意思是: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2023-07-03 15:11:481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意思是什么?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意思是: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这句出自鲁迅的七言绝句《自题小像》,原诗为: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译文: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2023-07-03 15:12:051
鲁迅诗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什么意思
这是鲁迅的《自题小像》中的诗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赏析:“寄意寒星荃不察“,“意”,指作者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荃”,指人民。这里,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想象表达自己拯救祖国的希望,希望他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能为“荃“所理解,即希望祖国人民觉醒起来。作者鲁迅当时对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局限,鲁迅对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还估计不足,因此发出了“寄意寒星荃不察”的慨叹。鲁迅慨叹“荃不察”,是迫切希望祖国人民能尽快觉醒,以便担当起拯救祖国的任务。最后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对祖国、对人民发出的庄严誓言,决心为祖国、为人民而献身。虽然人民暂时还未觉醒,但他要尽自己的努力,唤醒群众,和群众一起参加战斗,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一肝胆照人,气贯长虹的诗句,字字倾注了作者鲁迅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心,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英雄气概,将诗的感情升华到了一个激昂慷慨,热血沸腾的高度。2023-07-03 15:12:231
《我以我血荐轩辕》 出自哪部作品?
“我以我血荐轩辕”出自于鲁迅诗《自题小像》。诗本无题,系鲁迅于1903年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求学时,剪辫题照,赠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据许寿裳1936年12月l9日作《怀旧》一文说:“l903年他23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的.…..”这首诗即是许寿裳发表《怀旧》一文时首次披露于世的,题目也是许寿裳添加的,后收于鲁迅《集外集拾遗》一书中。《自题小像》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阁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2023-07-03 15:12:291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首诗出自于鲁迅,怎么翻译?急…
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 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 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出自鲁迅诗作《自题小像》,系鲁迅于1903年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求学时,剪辫题照,赠 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后收于鲁迅《集外集拾遗》一书中。《自题小像》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是鲁迅21岁写的,51岁重写。扩展资料:许寿裳是本诗的第一位受赠者。他对本诗的理解,历来为注家所重视。他在1936年12月写的《怀旧》中,说《自题小像》是:“首句说留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次写遥望故国风雨飘摇之状,三述同胞未醒,不胜寂寞之感,末了直抒怀抱,是一句毕生实践的格言。”1944年的《〈鲁迅旧体诗集〉跋》中,许寿裳的说法是:“首句之神矢,盖借用罗马神话爱神之故事,即异域典故。全首写留学异邦所受刺激之深,遥望故国风雨飘摇之感,以及同胞如醉,不胜寂寞之感,末句则直抒怀抱,是其毕生实践之誓言。”2023-07-03 15:12:456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什么意思?
寄意寒星荃不察。 这句是全诗中最难得理解的一句话。寄意寒星”,字面解释是这意思:在漫漫黑夜中,天空的寒星是唯一闪光者,它使追求光明的人寄予希望。《楚辞·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倏忽而难当;卒壅蔽此浮云兮,下暗漠而无光。”王逸《楚辞章句》以为“流星”句是“欲托忠策忠于贤良也”,那“流星”是指“君”。王夫之《楚辞通释》则认为:“流星”是指“小人”;“其奸谗闪烁”,不过“如流星之炫耀”。那么,鲁迅诗中的“寒星”是指谁呢?我们先来看看“荃不察”,此语出处为《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反信谗而齌怒。”王逸认为:“荃,香草,以喻君也。”朱熹也认为:“此又以寓意于君也。”但在《楚辞》中,荃并不只用来指君。同在《离骚》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本来是香草,可有的变为不芳,有的变为恶草。也就是说“荃”字可用来指君,也可用来指臣。那么“不察”呢?我们理解成没有察觉,不知道,那么这里的“荃”就好理解了,就是自己的丈夫,让自己的丈夫不知道,当我们理解了“荃不察”后,“寄意寒星”就好理解了。“寒星”指的是除了自己的丈夫之外的其他性伴侣,可能是从小青梅竹马的朋友,也可能是邻居二大爷,这些我们都没有必要去考虑到底是谁。但是这句话的意思就已经知道了:当性生活不协调或对性生活恐惧的时候,女性只有瞒着自己的丈夫不顾贞洁将性生活寄托在自己的其他性伴侣上。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旧社会女性的委屈,不平等,他们出轨是破不得以的。 最后就是第4句了,也是全诗最有韵味的一句话: 我以我血荐轩辕 首先我们来看轩辕2字代表着什么。轩辕2字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土德得天下。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因是轩辕氏发明,世称"行辕"。黄帝同时发明了很多东西,像造宫室、造车、造船、制作五色衣裳,同时皇帝有个老婆叫镙组,自己参加劳动,教会大家养蚕,织布,丝,帛等等,打那个时候起就有了丝帛了,这时候人们再也不用稻草,动物皮了,人们有了自己才床,床单等等,当时的人对轩辕黄帝十分推崇,自己都是皇帝的子孙,而又不能直呼黄帝的名讳,所以大家将丝帛床单都叫“轩辕”。而这里的“荐”是个通假字,本因该是“溅”,说到这里大家都好理解了,妇女第1次会流血,而“每个月也会有那么几天”,而旧社会由于男女的关系的问题,男性大多并不了解女性的身体构造,不象现在WSJ都可以在电视上做广告。这句话表达了妇女对男性和社会的强烈不满!!!为什么当时没有象WSJ这样的产品??为什么你们男性不关心我们女性??我只有用我自己的血溅上床单来表达妇女的愤慨,不满。当然不管怎么样,最后都还是妇女来洗干净。2023-07-03 15:13:061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究竟该如何理解呀?
本诗作于1903年。鲁迅最早将本诗写赠给许寿裳。许寿裳在《怀旧》中说:“一九〇三年他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 灵台无计逃神矢。灵台,也叫灵府,指心。《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郭象注:“灵台者,心也。”鲁迅在几年后写的《摩罗诗力说》中有“热力无量,涌吾灵台”之句;文中还多次以灵府指心。神矢,罗马神话爱神之箭。许寿裳在《〈鲁迅旧体诗集〉跋》中谈到《自题小像》时说:“首句之神矢,盖借用罗马神话爱神之故事,即异域典故。”在罗马神话中,有一个长着翅膀的少年,就是爱神丘比特。他的箭同时暗暗射中某男某女的心,这男女双方就会结合。但他的射箭有点乱来,有时双方并不合适,他也射去,弄得人家虽不合适也非相爱不可。鲁迅在五四时期写有一首白话诗《爱之神》,就写到这位“爱神”在射箭之后,被“一箭射着前胸”的人问他:“我应该爱谁?”他回答说:“你要是爱谁,就没命的去爱他;你要是谁也不爱,也可以没命的去自己死掉。”这就是说,他颇有点“为射箭而射箭”,至于他胡乱射中的男女是否合适、是否美满,他是不管的了。这很有点像中国神话中的“月下老人”。在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人们在提到他的时候,与其说是在爱情美满的当儿,倒不如说常常是在婚姻不满的时刻,亦即是在无可奈何非相爱不可的情况下。鲁迅写《爱之神》,就是用来揭露封建婚姻的不合理的。本诗首句“灵台无计逃神矢”不正是“被一箭射中前胸”的意思吗?1903年夏,鲁迅归国度暑假,母亲要他答应早在他南京求学时就已提过的与朱家的婚事。鲁迅不愿拂逆年轻守寡、生活艰苦的母亲的心意,在无可奈何中答应了。估计是在鲁迅假满回日本后,母亲就办订婚手续。在封建社会,订婚几乎和结婚同样重要,事情定了就不能改了。所以1903年暑假是鲁迅不幸婚姻的关键时刻,1906年不过是去“完婚”罢了。鲁迅对这婚事内心是很不满意的,因而才有“灵台无计逃神矢”的诗句。 风雨如磐暗故园。故园,是指故国,故乡。暗,晦暗。本句是说: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的黑暗之中。在自然环境中,狂风暴雨,昏天黑地,人们有时也会用“风雨如磐”来形容。磐,扁圆的大石,喻风雨迫人的一种重压。鲁迅1910年12月21日致许寿裳信中说:“故乡已雨雪,近稍就温,而风雨如磐,未肯霁也。”这种自然景象,历来诗文中常用来比喻、联想政治的压抑、压迫。如唐末贯休的《侠客》中有“黄昏风雨黑如磐”的诗句;清人龚自珍的《哭洞庭叶青原》中有“黑云雁背如磐堕”的说法。鲁迅1908年写的《破恶声论》中,也有“黑云如磐”的词语,来形容当时统治的黑暗和压迫的深重。这“风雨”当然是指政治风雨。侵略者的掠夺和封建腐朽的统治,使人民深受重压,使祖国沦于黑暗之中。诗句表达了诗人为此而产生的沉痛心情。黑暗统治即黑暗的物质统治和精神统治,导致人民的贫穷、落后和愚昧。封建婚姻是黑暗的物质统治和精神统治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笼罩人民生活的一个阴影。 寄意寒星荃不察。在漫漫黑夜中,天空的寒星是唯一闪光者,它使追求光明的人寄予希望。“寄意寒星”,在本诗诗人大概也就是这意思。《楚辞·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难当;卒壅蔽此浮云兮,下暗漠而无光。”王逸《楚辞章句》以为“流星”句是“欲托忠策忠于贤良也”,那“流星”是指“君”。王夫之《楚辞通释》则认为:“流星”是指“小人”;“其奸谗闪烁”,不过“如流星之炫耀”。鲁迅在本诗中的“寒星”,既不会指“君”,也不会指“小人”,他只是采用《九辩》的句法罢了。那么,鲁迅诗中的“寒星”是指谁呢?我以为是指国民,即民众。“荃不察”,语出《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反信谗而齌怒。”王逸认为:“荃,香草,以喻君也。”朱熹也认为:“此又借以寓意于君也。”但在《楚辞》中,荃并不只用来指君。同在《离骚》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本来都是香草,可有的变为不芳,有的变为恶草。茅,恶草也。这是指贤臣中,有的人变坏了。可见,“荃”在楚辞中,可用来指君,也可用来指臣。鲁迅在本诗中,“荃”是指国民、民众。“寒星”和“荃”都是指国民、民众。“寄意寒心荃不察”的寓意是:将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能理解。有些研究者说:鲁迅在这里是用“荃”指母亲,“荃”不察,他只好寄意天空中的寒星了。我认为,这种说法和我的理解没有太大的矛盾。母亲不能理解鲁迅婚姻自由、自主的愿望,因为她也是落后、愚昧、尚未觉醒的民众中的一员。不必把母亲与民众对立和分离开来。 “同胞未醒”,这也是当时许多革命者的共同的认识,共同的焦虑。邹容在《革命军》中大声疾呼:“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秋瑾在《致徐小淑绝命词》中念念不忘的是:“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鲁迅的思想也是如此。 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本诗的结句。它成了诗人的誓言。这誓言,是和当时的革命思潮密切相关的。 在上海和中国东南数省,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中,1903年正是革命运动高涨的一年。湖北湖南的革命者,经过1903年的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在长沙成立革命组织华兴会。浙江、苏南的革命者,在不断的革命斗争中,1903年在上海成立军国民教育会。在此基础上,1904年成立革命组织光复会。其他各省的革命小团体也纷纷成立。这些革命组织的宗旨几乎都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反对清朝的统治,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纠合在一起。“振兴大汉民族,驱逐满族鞑靼”,成了许多革命者的口号;而大汉民族的祖先是黄帝,即轩辕氏,因而黄帝、轩辕也成了大大歌颂的对象。宣传革命的报刊书籍也在这时期纷纷出版。如1903年5月出版的轰动一时的邹容的《革命军》,一开头就写道:“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而革命就是:“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诛绝五百万有奇披毛戴角之满洲种,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而革命的主体是“我皇汉民族”、“轩辕子孙”。当光复会会员吴樾因炸清朝大臣牺牲时,秋瑾写《吊吴烈士樾》诗称:“如君不愧轩辕孙”秋瑾在《宝刀歌》中还写道:“忆昔我祖名轩辕,发祥根据在昆仑,辟地黄河及长江,大刀霍霍定中原。”当时革命派还出版《黄帝魂》小册子,章太炎还提出废除清朝皇帝年号纪年而改为黄帝纪年(以黄帝降生之年为元年)。在当时革命者的诗文中,可以找到很多歌颂黄帝轩辕、反对满族统治的例子。 当时的革命组织,不论华兴会还是光复会,革命方式都主张采用暗杀、暴动。这反映了我国民主革命初期阶段的不成熟。蔡元培出身书香门第,是清朝的进士,点为翰林,可说是一介书生。但作为光复会领袖,他也主张:“革命止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光复会联络内地会党,也是为了暴动、暗杀。于是,在光复会,就有吴樾的炸弹爆炸、徐锡麟的安庆行刺、秋瑾在绍兴响应起义而流血牺牲。为革命献出一腔热血,已是当时革命者的普遍的思想准备。 “我以我血荐轩辕”这确是革命者的誓言,它带有明显的光复会的色彩。它闪耀着在当时是在时代前沿的思想的光芒,同时也像一切世事一样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或许有人会说:照你这样解读,全诗四句,第二、三、四句是祖国、民众、献身革命的话题,而第一句却是从个人婚姻起步,这样从全诗来说,是否协调?我认为完全协调。婚姻从个人来说是一件大事,而第二、第三句诗正是道出了不幸婚姻的社会原因:黑暗统治和民众愚昧。从个人遭遇更感到黑暗统治要推翻,民众要启蒙,任重道远,所以才有全诗结句的誓言。许多革命者遭到生活上的不幸,更激励自己投入革命。鲁迅也向许寿裳等人说过:婚姻的不幸,但使母亲有个陪伴,自己可以更无挂碍地投入革命活动。 许寿裳是本诗的第一位受赠者。他对本诗的理解,历来为注家所重视。他在1936年12月写的《怀旧》中,说《自题小像》是:“首句说留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次写遥望故国风雨飘摇之状,三述同胞未醒,不胜寂寞之感,末了直抒怀抱,是一句毕生实践的格言。”1944年的《〈鲁迅旧体诗集〉跋》中,许寿裳的说法是:“首句之神矢,盖借用罗马神话爱神之故事,即异域典故。全首写留学异邦所受刺激之深,遥望故国风雨飘摇之感,以及同胞如醉,不胜寂寞之感,末句则直抒怀抱,是其毕生实践之誓言。”从许寿裳的这两段话看,他对第一句的理解是比较含糊的。“留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是什么刺激呢?“首句之神矢”是“借用罗马神话爱神之故事”,又和“留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是什么关系呢?他都没有明说。我对于《自题小像》的解读,和许寿裳对首句的理解说不上有什么矛盾,而对第二、三、四句的理解可说基本上是一致的。2023-07-03 15:13:164
我以我血荐轩辕,什么意思
这句诗出自鲁迅的<<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荐:献,进献祭品。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意即:我把热血贡献给我的祖国。2023-07-03 15:1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