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tou123
-
1. 《贤令》文言文翻译
《贤令》文言文翻译。鲁恭为中牢令……以状白安:
鲁恭担任中牢令,注重用道德来感化人民, 不采用刑罚的方式。袁安听说以后, 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看看核实那个人跟随鲁恭行走在田间小路,一起坐在桑树下,有野鸡跑过,停在他们身旁,旁边有个小孩,那个人问:“你为什么不抓它?”小孩说:“野鸡还在孵小鸡,不应该捕捉”。那个人感到惊讶起身,和鲁恭告别说:“我之所以来,是想观察一下您的政绩。现在蝗虫不侵犯中牢县境,这是第一个让人惊异的地方;SlKj.orG您连鸟兽都能感化,这是第二个让人感到惊异的地方;小孩子都有仁慈的心,这是第三个让人惊异的地方。我在这里住得久了,只会打扰贤明的人。我会赶紧回去,把这些情况都报给袁安听的
2. 文言文任能举贤的翻译成和答案
任能举贤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文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荣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文王曰:“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
注释
世俗:指一般平常、凡庸的人。
党:党羽。
比周:串通勾结,结党营私。
督实:考核其工作实绩。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举用贤能。但却不能收到实效,社会越来越动乱,以致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什么道理呢?”
太公答道:“选拔出贤能而不加以任用,这是有举贤的虚名,而没有用贤的实质。”
文王问道:“导致这种过失的原因在哪里呢?”
太公答说:“导致这一过失的原因在于君主喜欢任用世俗所称赞的人,因而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贤人了。”
文王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太公说:“君主以世俗所称赞的人为贤能,以世俗所诋毁的人为不肖之徒,那么党羽多的人就会被进用,党羽少的人就会被排斥。这样邪恶之人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能,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凭借虚名骗取爵位,所以社会越来越混乱,国家也就不能避免危亡了。”
文王问道:“应该怎样举贤呢?”
太公答道:“将相分工,根据各级官吏应具备的条件选拔贤能,根据官吏的职责考核其工作实绩。选拔各类人才。考查其能力强弱,使其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同德才相称。这样就掌握了举贤的原则和方法了。”
3. 文言文阅读(12分)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小题1:A小题1:(1)(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在姑苏近郊买了数千亩良田,修了一座“义庄”,用来供养族人当中的贫穷的人。
(既、为、以,各0.5分)(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 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贤、奉、法各0.5分)小题1:体现了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心中还装着其他人的优秀品质。
小题1:A、主:管理(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做这类题时应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力求做到“信”“达”“雅”。2、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时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
3、要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1)既:已经。
于:在。为:建造,修。
以:用来。(2)贤:贤明。
奉:尊奉。法:规矩、做法。
4. 范仲淹俭约 范文正公淹既贵古文翻译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译文是
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5. “令”文言文意思
1、命令;下令。
《垓下之战》:“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译文:于是命令骑兵全部下马步行,拿着短兵器交战
2、使;让。
《活板》:“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译文:,每一个字刻成一个印章,然后用火烧制使其变得坚硬。
3、法令;命令。
《屈原列传》:“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译文: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
4、时令;时节。
《芙蕖》:“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
译文:各种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
5、好;善。
《周处》:“何患令名不彰邪?”
译文:哪用担心善名不彰显?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令,发号也。从亼、卪。
白话版《说文解字》:令,发号。字形采用“亼、卪”会义。
相关词汇解释:
1、令郎[lìng láng]
敬辞,称对方的儿子。
2、强令[qiáng lìng]
用强制的方式命令:原计划已被~取消。
3、传令[chuán lìng]
传达命令:司令部传令嘉奖。
4、发令[fā lìng]
发出命令或口令:发令枪。
5、酒令[jiǔ lìng]
饮酒时所做的可分输赢的游戏,输了的人罚饮酒:行酒令。
6. 文言文《说苑 尊贤》翻译
《说苑 尊贤》译文: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
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
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过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辆兵车,就能在诸侯中称霸。
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呆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没有管仲的缘吗?”弦章回答说:“我听说,水面宽广,鱼儿就长的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诚。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
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
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事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您看中的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
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人。”
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 《说苑 尊贤》原文: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
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也。”
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
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扩展资料:《说苑 尊贤》出自刘向的《说苑u2022卷八u2022尊贤》刘向的主要著作:《新序》是一部以讽谏为政治目的的历史故事类编,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撰而成的一部书,原书三十卷,今存十卷,曾由北宋曾巩校订,记载了相传是宋玉对楚王问的话,列举了楚国流行歌曲《下里巴人》、《阳阿》、《薤露》等,说是“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说苑》,又名《新苑》,共二十卷,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
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按类编辑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行为的书,也有观点认为该书是一部妇女史。作者是西汉的儒家学者刘向,不过也有人认为该书不是刘向所做,因此,现代流行的有的版本作者一处会标注佚名。
也有人为认为,现代流传的版本是后人在刘向所做版本之上又增加若干篇得来的。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的译文
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2023-07-02 20:06:264
渑水燕谈录——翻译:范文正公轻财好施.不敢废弛.
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2023-07-02 20:06:431
渑水燕谈录文言文阅读答案
1. 渑水燕谈录文言文翻译 译文:太宗在位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是得其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太宗在朝政的空余时间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6303761也爱好练习书法,每有心得都派内侍去送给王著看,但每次王著都说不行,太宗又去尽量的模仿的更像,然后又去问王著,王著还是说不行,太宗问他为什么呢,王著说"你的书法外形本来很好,但匆忙的说好,恐怕皇上并不明白书法的深意"后来太宗的书法已是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 世人都说这得宜于王著的劝诫。原文:太宗朝,有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扩展资料从体裁上来说,《渑水燕谈录》属于笔记文中的史料笔记。从写作目的上来看, 与众多宋代笔记的作者一样,王辟之脱离仕宦,悠游林下,追忆平生经历见闻,笔之于书,博记杂识,主要是为了 “谈谑”。 从写作内容和范围来看,《渑水燕谈录》所记大都是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年)以前到北宋开国(960年)之间140余年的北宋杂事。从写作特色上说,《渑水燕谈录》的价值内容丰富,体裁广泛,为后世对北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研究,特别是对一些政治家、文学家的生平研究以及山东省的地方史研究、宋诗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史料。 2. 渑水燕谈录文言文翻译 原文:太宗朝,有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译文:太宗在位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是得其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太宗在朝政的空余时间也爱好练习书法,每有心得都派内侍去送给王著看,但每次王著都说不行,太宗又去尽量的模仿的更像,然后又去问王著,王著还是说不行,太宗问他为什么呢,王著说"你的书法外形本来很好,但匆忙的说好,恐怕皇上并不明白书法的深意"后来太宗的书法已是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都说这得宜于王著的劝诫。 3. 《渑水燕谈录》卷四的全文翻译 【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译文】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4. 文言文阅读(12分)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小题1:A小题1:(1)(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在姑苏近郊买了数千亩良田,修了一座“义庄”,用来供养族人当中的贫穷的人。 (既、为、以,各0.5分)(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 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贤、奉、法各0.5分)小题1:体现了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心中还装着其他人的优秀品质。 小题1:A、主:管理(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做这类题时应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力求做到“信”“达”“雅”。2、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时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 3、要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1)既:已经。 于:在。为:建造,修。 以:用来。(2)贤:贤明。 奉:尊奉。法:规矩、做法。 5. 渑水燕谈录——翻译: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原创)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出一个备份高而且有贤能的人主管他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2023-07-02 20:06:501
范文正公 轻财好施的 译文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的翻译
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2023-07-02 20:06:571
渑水燕谈录卷四翻译
自己想!!!2023-07-02 20:07:042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的轻什么意思
看轻 的意思吧 不重视2023-07-02 20:07:141
司马芝秉公文言文翻译
1. 管仲贵公文言文翻译 从前,古代圣王治理天下,必定把公心摆在第一位,只要出于公心,天下就太平了。太平是由公心得来的。 (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为鲁国国君),将要赴任时,(向父亲)请教用来治理鲁国的方略,周公说:"(为政要考虑)利民而不要(只考虑)利己。"楚人遗失了弓箭却不肯去寻找,他说:"楚国人遗失了弓箭,(必是)楚国人得到它,又何必去找它呢?"孔子听到这话,说:"去掉"荆楚"这一国别就好了。"老聃听到孔子的话,说:"去掉"人"这一限制就好了。"所以说老聃才是最具有公心的人。天地够伟大了,生育了万物,而不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子女;使万物生长,而不把它们据为己有,万物都蒙受天地的恩泽,享受天地的利益,却不知道这些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三皇五帝的德政。 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问候他,说:"仲父您的病,更加沉重了,国内百姓都已经无法避讳这件事,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 管仲回答说:"以前我尽心竭力,还不能知道可以托付国家的人选,如今重病,命在旦夕,我怎么能说得出呢?" 齐桓公说:"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仲父您指点我啊。" 管仲恭敬地回答,说:"您打算让谁担任宰相呢?" 齐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 管仲回答说:"不行。我和鲍叔牙交情很好,鲍叔牙的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到不像自己(那样正直)的人,便不去接近人家;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一辈子也不能忘记。"齐桓公说:"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可以吗?"管仲回答说:"隰朋的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贤人追羡不已,对赶不上自己的人则劝勉不息,(常常)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对赶不上自己的人表示同情;他对于国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他对于事物,分外的不去了解;对于人,不刻意去找小毛病。一定要我推荐宰相人选的话,那么隰朋是合适的。"一国的宰相,可是个大官。当大官的人,不要只看小事,不要耍小聪明。所以说大工匠只注意总体设计,而不亲自挥斧弄凿;大厨师只着意调和五味,而不亲自拨弄锅碗瓢盏;大勇士只指挥战斗,而不亲自临阵斗殴,正义的军队只征讨叛逆而不骚扰百姓。齐桓公厉行公正;摒弃个人爱憎,重用(同自己有仇的)的管仲,终成五霸之首;而齐桓公徇私情呵护自己所爱,任用谄谀之人竖刀,以至死后尸身腐烂得蛆都爬了出来还不得下葬。 人小的时候愚笨,长大了就有了智慧。所以,聪明了却用私情,还不如愚笨却出以公心。天天喝醉了还想穿戴整齐,利欲熏心还想出以公道,贪婪暴戾还想成就王道,就是舜都不能做到。(何况凡人呢!) 2. 王质钱范文正公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 ,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1] )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何必要自甘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顾质独饯范文正。题主你看是这个么 不行的话请追问 3. 翻译文言文(关于范正文公的) 范仲淹管理越地,百姓孙居中在任职期间死了,其家因此而变得穷困,家中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年轻的夫人,大儿子也才三岁,于是范先生便拿出自己的薪水百缗赠之,其他的郡官也随范先生这样做了,有的人捐赠的还是范先生的几倍,范先生为位亡人准备了一舟,让一个老吏相送,并对老吏说,过关防的时候,你把我的诗给他们看,诗的内容是这样,一叶轻舟泛大川,来时是初夏去时是秋天,关防若要知道舟中人,他们只是孤儿寡妇而已。范先生拯济孤贫由此可见一斑 原文 范文正公镇越。民曹孙居中死于官,其家大窘,遗二子幼妻。长子方三岁。公乃以俸钱百缗赒之,其他郡官从而遗之,若有倍公数。公为具舟,择一老吏送,辖其舟且诫其吏曰:“过关防,汝以吾诗示之。”其诗曰:“一叶轻舟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凉天。关防若要知名姓,乃是孤儿寡妇船。”公之拯济孤贫,可见也。 4. 范文正公 轻财好施的 译文 译文: 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扩展资料 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原文出自渑水燕谈录/北宋·王辟之卷第四忠孝凡十五事。 从体裁上来说,《渑水燕谈录》属于笔记文中的史料笔记。从写作目的上来看, 与众多宋代笔记的作者一样,王辟之脱离仕宦,悠游林下,追忆平生经历见闻,笔之于书,博记杂识,主要是为了 “谈谑”。 从写作内容和范围来看,《渑水燕谈录》所记大都是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年)以前到北宋开国(960年)之间140余年的北宋杂事。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渑水燕谈录 5. 文言文《左忠毅公逸事》翻译 先父曾经说,同乡前辈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学政。 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几个骑马的随从跟着左公外出,私行察访走进一座古庙。到了堂下小屋里见一个书生趴着桌子睡着了,文章刚成草稿。 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裘衣盖在书生身上,并给他关好门。左公向庙里的和尚了解这个书生,原来就是史可法。 等到考试,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他呈上试卷,就当面批点他是第一名。又召他到内室,让他拜见了左夫人,并对夫人说:“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等到左公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可恶的太监防范窥伺很严。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 过了好久,听说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就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看守商量,看守受感动了。一天,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用手拿着长锹,装做打扫脏东西的人,把史可法引进牢房。 暗暗地指点左公呆的地方,左公却靠着墙坐在地上,脸和额头烫焦溃烂不能辨认,左边膝盖往下,筋骨全部脱落了。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着左公膝盖就哭泣起来。 左公听出是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于是奋力举起胳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恼怒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可你来到我这里!国家的事情,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经完了,你又轻视自己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支持呢?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到坏人捏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地上刑具, 做出投打的样子。史可法闭着嘴不敢出声,快步地出来。 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讲述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我的老师的肝肺、都是铁石所铸造出来的。” 崇祯末年,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活动。 史可法凭着凤阳、庐州道员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敌。每次有警报,就几个月不能上床睡觉,他让士兵轮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帐篷外边坐着。 挑选了强健的士卒十人, 命令二人蹲坐着用背靠着他,过了一更就轮番替换一次。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来,抖动自己的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像金属响亮的声音。 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上怕辜负朝廷,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呀!” 史可法指挥军队,往来于桐城。一定亲自到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请安,并到厅堂上拜见左夫人。 我本家的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外甥,他和先父很要好,说左公在监狱里对史可法讲的话,是亲耳从史可法那里听到的。 6. 帮忙翻译一下文言文《李庄简公》,急 李庄回家,住在新河。我父亲(陆游的父亲陆宰)建了个小亭子叫千岩亭,可以看见南山的全貌。他每次来就是一天,曾经作诗:家山好处寻难遍,日日当门只卧龙。欲尽南山岩壑胜,须来亭上少从容。每次说到当今的事情,经常愤怒叹气,把秦桧称为“咸阳”。一天坐在亭子上,举酒杯嘱咐我父亲:我要走了,而且是被贬到远的地方。秦桧很忌讳我和赵元镇。赵元镇已经走过高山(这一句形容赵的境遇悲惨),我怎么能免除呢!听说赵在接到远谪的命令后,哭泣流涕地告别子弟。我决不会这样的,到那时,青鞋布袜,即日起行。过后十多天,真的有远谪藤州的命令。他父亲送他到诸暨,回来说:泰发(指李光)谈笑慷慨,一如平日。当我问到其得罪的原因时,他说‘不足问,但秦桧终究会误国"!”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7. 方恪敏公家传文言文翻译 方恪敏公,讳观承,字嘉谷,桐城人也,而居于江宁。桐城方氏,自明以来以文学名教世矣,而亦被文学之累,公之祖工部都水司主事讳登峰,考中书舍人讳式济,皆以累谪黑龙江。公时尚少,与其兄岁往来塞内外,以营菽水之奉,奔走南北,徒步或数百里。 方恪敏,名观承,字嘉谷,桐城人,却定居在江宁。桐城的方氏一族从明代以来就因为学识渊博而闻名于世,却也终因此而遭累及,方恪敏的爷爷工部都水司主事名登峰,方恪敏的爸爸中书舍人名式济,都是因此而被贬黑龙江。方恪敏那时候还小,每年和他的哥哥往返于塞内外,以尽孝道,奔走于南北,常徒步大概数百里。 8. < >文言翻译 古文: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使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译文: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告老还乡。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害怕。公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开导他让他知道。”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留你下来吃一顿饭。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使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他各吃了三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了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公强求要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公笑着说:“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直指使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 9. 《狄梁公》文言文的翻译 狄仁杰,死后被追赠为梁国公。后人又称其为“狄梁公”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狄梁公与娄师德一同作相国。狄仁杰一直排斥娄师德,武则天问他说:“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因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过了一会,武则天对他说:“我曾经不了解你,你作了高官,全仗娄师德提拔。”于是令侍从拿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狄仁杰读了之后,害怕得连忙认错,武则天没有指责他。狄仁杰走出去后说: “我没想到竟一直被娄大人容忍!”而娄公从来没有骄矜的表现。2023-07-02 20:07:211
渑水燕谈录卷四中范仲淹具有的品质
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 【原文】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译文】 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2023-07-02 20:07:281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的译文
译文是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 望采纳2023-07-02 20:07:361
文言文阅读(12分)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①之
小题1:A小题1:(1)(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在姑苏近郊买了数千亩良田,修了一座“义庄”,用来供养族人当中的贫穷的人。(既、为、以,各0.5分)(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 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贤、奉、法各0.5分)小题1:体现了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心中还装着其他人的优秀品质。 小题1:A、主:管理(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做这类题时应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力求做到“信”“达”“雅”。2、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时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3、要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1)既:已经。于:在。为:建造,修。以:用来。(2)贤:贤明。奉:尊奉。法:规矩、做法。2023-07-02 20:07:461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体现了岳阳楼记文中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
忧国忧民,淡泊名利,甘于奉献2023-07-02 20:08:041
-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译文是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2023-07-02 20:08:111
范文公正轻财好施中的既贵的既什么意思
范文正看轻钱财乐善好施尤其对族人不薄富贵之后他在苏州买了良田数千亩当做义庄来养跟从他的贫穷的人选择高而且贤德的人做族长掌管它的出纳人一日吃一升的米一年穿一匹细绢嫁娶丧葬都有补助聚集的族人只有一百口范文正死后超过四十年子孙贤德至今奉公守法不敢荒废祖宗的教训2023-07-02 20:08:201
贤者善人以仁文言文
1. 识才用贤 文言文 翻译 【原文】哀公问于孔子曰:“人何若而可取也?孔子对曰:“夫弓矢和调,而后求其中焉;马悫愿顺,然后求其良材焉;人必忠信重厚,然后求其知能焉。今有人不忠信重厚,而多知能,如此人者,譬犹豺狼与,不可以身近也。是故先其仁信之诚者,然后亲之,于是有知能者,然后任之。故曰:亲仁而使能。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夫言者所以抒其匈而发其情者也,能行之士,必能言之,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夫以言揆其行,虽有奸轨之人,无以逃其情矣。”哀公曰:“善。” 【翻译】鲁哀公询问孔子说:“像什么样的人可以任用?”孔子回答:“弓与箭协调,然后才能要求射中目标;马老实善良驯服,然后才能要求它是一匹好马;人一定要忠实守信不刻薄,然后才能要求他充满智慧和才能。现在有的人不忠实守信而且刻薄却充满智慧和才能,像这样的人,好像豺狼一样,不能和他接近。因此要以仁厚诚信为先,然后和他亲近,在这之后发现是有才能的人,然后任用他。所以说:亲近仁厚的人并使用他的才华。任用人的方法,观察他的言行。言是指抒发他胸中情志的话,有才华的人一定能作到,所以要先观察他的语言然后考察他的行为。用语言来揣度他的行为,那么即使有为非作歹的人,无法掩饰他的真情。”鲁哀公说:“好。” 我是《学海风暴》里面做到才查的,结果关于这东西的很少。 原文翻译是我找的。答案是我做的 《学海风暴》答案(仅供参考) : 1.是故/先观其言/而窥其行 2.取:任用 中:射中 近:靠近 术:方法 3.人一定要忠实守信不刻薄,然后才能要求他充满智慧和才能。 用语言来揣度他的行为,那么即使有为非作歹的人,无法掩饰他的真情。 4.是故先其仁信之诚者 5.亲贤臣,远小人。 2. 以贤字的古文为口号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谓也;不善也者,凶之谓也。 吉也者,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道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理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妻贤何愁家不富,子孝何须父向前。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人强不辱,气傲无荣。荣辱莫改,其人惟贤。 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善莫大焉。 知善恶,然后可以任贤良;明时势,然后可以知进退。 人臣者,以进贤为功;人主者,以用贤为功也。 贤才,非人人视之以贤,必待善识者察之。 然善用人者,必善识人。不患天下无贤才,而患无知贤才之人。 善用人者,不必以亲疏贵贱,而唯才是用。亦不可以小瑕掩其瑜,以小过而失其贤。 故用人必先知其贤,知其贤然后尽其能。知其贤而不用,或用而不能尽其能,贤者与庸者何异。 为忠臣易,为贤臣难。忠臣者,殉其身以成其名;贤臣者,毕其功而全其身。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 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 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狂。 人若近贤良,譬如纸一张;以纸包兰麝,因香而得香。 非读书,不能入圣贤之域。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入则笃行,出则友贤。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 圣人悲时悯俗,贤人痛世疾俗。 贤乃国家之宝,儒为席上之珍。 上求贤,毕其功而志易。下求荣,成其事而意满。不知戒惕,上下难容也。 贤者不逐其名,仁贵焉。明者不恋其位,名弃焉。勇者不争其锋,勇敛焉。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蠢而多财则益其过。 3. 文言文 《知人善任》 翻译 参考译文: 鞠咏做进士,凭借文学功底跟从王公化基学习,到王公主管杭州,咏及第,升咏做大理评事,主管杭州仁和县。 鞠咏将到任,先把书和自己作的诗寄给王公,来感谢往常对自己的激励,现在又做官吏,借此可以文字互相娱乐,王公不答应。到了咏到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也不加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 鞠咏大失所望,于是不再把他当作知已,而专门学习做官吏的事,那以后,王化基升为参知政事,没有把咏推荐,有人间原因,回答说:“凭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担心的是盛气骄人,我所以压抑他,来成全他的德行罢了。”鞠咏听到以后,开始把王化基当作真正相知的朋友。 4. 《王安石》文言文 推命对 [宋]王安石 【原文】 吴里处士有善推命知贵贱祸福者,或俾予问之,予辞焉。他日复以请,予对曰:“夫贵若贱,天所为也。贤不肖,吾所为也。吾所为者,吾能知之;天所为者,吾独懵乎哉?吾贤欤?可以位公卿欤?则万钟之禄固有焉。不幸而贫且贱,则时也。吾不贤欤?不可以位公卿欤?则箪食豆羹无歉焉。若幸而富且贵,则咎也。此吾知之无疑,奚率于彼者哉?且祸与福,君子置诸外焉。君子居必仁,行必义,反仁义而福,君子不有也。由仁义而祸,君子不屑也。是故文王拘羑里,孔子畏于匡,彼圣人之智,岂不能脱祸患哉?盖道 之存焉耳。” 曰:“子以为贵若贱,天所为也,然世贤而贱,不肖而贵者,亦天所为欤?”曰:“非也,人不能合于天耳。夫天之生斯人也,使贤者治不贤,故贤者宜贵,不贤者宜贱,天之道也。择而行之者,人之谓也。天人之道合,则贤者贵,不肖者贱。天人之道悖,则贤者贱,而不肖者贵也。天人之道悖合相半,则贤不肖或贵或贱。尧舜之世,元凯用而四凶殛,是天人之道合也。桀纣之世,飞廉进而三仁退,是天人之道悖也。汉魏而下,贤不肖或贵或贱,是天人之 道悖合相半也。盖天之命一,而人之时不能率合焉。故君子修身以俟命,守道以任时,贵贱祸福之来,不能沮也。子不力于仁义以信其中,而屑屑焉甘意于诞谩虚怪之说,不以溺哉!” 【译文】 吴地有一位处士善于算命了解认人的贵贱祸福,有人让我问他这一类的问题,我拒绝了。后来又那同样的问题请我问,我回答说:“身份的尊贵或卑贱,是上天所做的事情。贤能与不才,才是我所能做的事情。我所能做的事情,我才能知道;上天所做的事情,难道惟独我才无知吗?我贤能吗?我的贤德足以位居公卿吗?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享受万钟的俸禄是本应有的。如果不幸贫穷而且卑贱,这是时运啊。我不够贤能吗?我的贤德不足以位居公卿吗?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享受一箪食一豆羹的待遇也不少啊。如果有幸富足而且尊贵,这就是罪过了啊。这些无疑才是我能知道的,怎么可能与其他的事情一样呢?再说,灾祸与福佑是君子置之度外的东西。君子平时一定行仁,做事一定取义,违反仁义而取得福佑,君子不会占有的。由于行仁义而得到灾祸,君子也不担心。所以周文王曾经被囚禁在羑里,孔子曾经被困在匡地,(但他们最终都脱离了困境),那圣人的智慧,难道不能使他们脱离惑患吗?这大概是因为大道在起作用啊。” 那人反问说:“您以为身份的尊贵或卑贱,是上天所做的事情,然而世上那些有贤德却出身卑贱的人,和不才却出身尊贵的人,也是上天所安排的事情吗?”我回答说:“不是,这只是人做的没能够与天所安排的相一致罢了。上天正下我们这些人来,让贤能的人治理不贤之人,所以贤能的人应当身份尊贵,不贤之人应当身份卑贱,这是天道。做出选择来行事,这是所谓的“人道”(即尽人事)。如果“天道”与“人道”相一致,那么就会出现贤能的人身份尊贵,不贤之人身份卑贱的局面;如果“天道”与“人道”相背离,那么就会出现贤能的人身份卑贱,不贤之人身份尊贵的局面;如果“天道”与“人道”相背离与相一致各占一半,那么就会出现贤能的人和不贤之人或者身份尊贵或者身份卑贱的局面。尧舜的时代,元凯被重用而四凶被诛杀,这是“天道”与“人道”相一致。桀纣的时代,飞廉被进用而三仁被贬退,这是“天道”与“人道”相背离。汉魏以来,贤能的人和不贤之人或者身份尊贵或者身份卑贱,“天道”与“人道”相背离与相一致各占一半。上天所安排的命数是一定的不变的,而人之时运可能不会与之完全相一致。所以君子修养身心来等待天命,坚守“天道”来接受时运,尊贵卑贱祸患福佑的到来,人力不能阻止。您不致力于修养仁义而信守仁义,却追逐忙碌乐意于如此荒诞不经的说法,不也太受拘限了吗!” 5. 翻译一下文言文 1.孔子说:"不要要求太快,不要贪小便宜.要求快,则不能成功,贪小便宜,就干不成大事." 2.孔子说:"可以告诉别人而不告诉别人,是失信与人;不能告诉别人而告诉了人,是多嘴.聪明人不失信与人,也不多嘴." 3.孔子说:"工匠要很好地完成工作,就先得磨快他的工具.治理一个富足的地方,就要用大臣里面贤良的人,与仁义的人士成朋友."应是"事其大夫之贤者" 4.孔子说:"三种朋友对人有益,三种朋友对人有损.正直的人,大度的人,见识广的人,对人有益.放荡的人,阴柔的人,奸佞的小人,对人有损." 5.孔子说:"人们的天性是相似的,但是行为却是有很大差别的." 6.孔子说:"孩子!为什么不学诗呢.读《诗》,可以培养想象力,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可 以群居切磋,可以讽刺辩别;近可以用以孝敬父母,远可 以事奉君主,且可以学到许多鸟兽草木的名称." 7.楚国有个狂人,名叫接舆,特地在孔子车子面前经过,并且放声高歌:“凤凰啊,凤凰啊,你的身价德性为什么会衰落到这个地步!过去的已经追不回来,未来的还可以及时弥补。算了吧,算了吧,现在从政的多危险啊!” 8.子夏说:"广泛学习而全心全意为了自已的志向,深入浅出地提问思考问题,仁就在这里面." 6. 文言文阅读(12分)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小题1:A小题1:(1)(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在姑苏近郊买了数千亩良田,修了一座“义庄”,用来供养族人当中的贫穷的人。 (既、为、以,各0.5分)(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 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贤、奉、法各0.5分)小题1:体现了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心中还装着其他人的优秀品质。 小题1:A、主:管理(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做这类题时应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力求做到“信”“达”“雅”。2、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时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 3、要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1)既:已经。 于:在。为:建造,修。 以:用来。(2)贤:贤明。 奉:尊奉。法:规矩、做法。 7. 翻译文言文《宋人好善》 从前,宋国有一个乐于为善的人,他家三代都不懈地做善事。家里的黑牛无故生出了白牛犊,于是他就去请教孔子。孔子说:“这是吉祥的预兆,应该祭祀鬼神。” 过了一年,那父亲的眼睛无缘无故瞎了。黑牛又生了白牛犊。那父亲就叫他儿子再去请教孔子。他儿子说:“前次听从了先生的话,(你)却失明了,现在还要去问他,为什么?”父亲答道:“圣人的预测,先违背后契合(事实)。这件事的结果还不清楚,姑且试着前往,再去问一问他。”他儿子(只好)又去问孔子。孔子回答:“这是吉祥的预兆,还应该去祭祀鬼神。”儿子回家把孔子的话传达给他的父亲,他的父亲说:“照先生所说的去做。” 又过了一年,那做儿子的眼睛也无故瞎了。后来楚国攻打宋国,围了他们所在的城。在这个时候,(城内的人断了粮食)只好相互交换子女杀食以果腹,劈开尸骨作柴烧。所有的成年男人都战死了,连老年人、病人、小孩子都上了城墙,坚守着城池而使(楚军)不能攻下。楚王非常生气。城被攻破后,所有守城的人都被屠杀了。只有这家父子因为眼瞎的缘故,没有上城墙。战争结束围困解除后,这对父子就都复明了。 8. 文言文《贤君之道》的原文,译文,注释 没有找到你说的《贤君之道》哦哦,看看是这个吗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 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事必乱。故明主急得其人,而暗主急得其势。 急得其人,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不急得其人,而急得其势,则身劳而国乱,功废而名辱,社稷必危。故君人者,劳于索之,而休于使之。 《书》曰:“惟文王敬忌,一人以择。”此之谓也。 合符节、别契券者,所以为信也;上好权谋,则臣下百吏诞诈之人乘是而后欺。探筹投钩者,所以为公也;上好曲私,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偏。 衡石称县者,所以为平也;上好倾覆,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险。斗斛敦概者,所以为啧也;上好贪利,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丰取刻与,以无度取于民。 故械数者,治之流也,非治之原也;君子者,治之原也。官人守数,君子养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故上好礼义,尚贤使能,无贪利之心,则下亦将綦辞让,致忠信而谨于臣子矣。如是则虽在小民,不待合符节、别契券而信,不待探筹投钩而公,不待衡石称县而平,不待斗斛敦概而啧。 故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民服,有司不劳而事治,政令不烦而俗美,百姓莫敢不顺上之法,象上之志,而劝上之事,而安乐之矣。故藉敛忘费,事业忘劳,寇难忘死,城郭不待饰而固,兵刃不待陵而劲,敌国不待服而诎,四海之民不待令而一。 夫是之谓至平。《》曰:“王犹允塞,徐方既来。” 此之谓也。大意治国需要有法,但更需要君子。 君子是法的本原,也是国家得以治理的根本保证。所以为君之道在于任用君子、尚贤使能,做出好的表率。 请问为人君?曰:以礼分施,均遍而不偏。请问为人臣?曰:以礼待君,忠顺而不懈。 请问为人父?曰:宽惠而有礼。请问为人子?曰:敬爱而致文。 请问为人兄?曰:慈爱而见友。请问为人弟?曰:敬诎而不苟。 请问为人夫?曰:致功而不流,致临而有辨。请问为 *** ?曰:夫有礼,则柔从听待,夫无礼,则恐惧而自竦也。 此道也,偏立而乱,俱立而治,其足以稽矣。请问兼能之奈何?曰:审之礼也。 古者先王审礼以方皇周浃于天下,动无不当也。故君子恭而不难,敬而不巩,贫穷而不约,富贵而不骄,并遇变态而不穷,审之礼也。 故君子之于礼,敬而安之;其于事也,径而不失;其于人也,寡怨宽裕而无阿;其所为身也,谨修饰而不危;其应变故也,齐给便捷而不惑;其于天地万物也,不务说其所以然而致善用其材;其于百官之事、技艺之人也,不与之争能而致善用其功;其待上也,忠顺而不懈;其使下也,均遍而不偏;其交游也,缘义而有类;其居乡里也,容而不乱。是故穷则必有名,达则必有功,仁厚兼覆天下而不闵,明达用天地理、万变而不疑,血气和平,志意广大,行义塞于天地之间,仁知之极也,夫是之谓圣人。 审之礼也。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 君者,仪也,仪正而景正。君者,槃也,槃圆而水圆。 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君射则臣决。 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故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 大意礼是人君治国的重要武器,一切事物以礼来评断、制约,国家就好管理了。治国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人君要做出的表率,加强自身德行的修养。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 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 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时而落。 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国,则莫若求其人。彼或蓄积而得之者不世绝,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 以天下之王公莫好之也,然而于是独好之;以天下之民莫欲为之也,然而于是独为之;好之者贫,为之者穷,然而于是犹将为之也,不为少顷辍焉。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 是其人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 《诗》曰:“介人维藩,大师为垣。”此之谓也。 道者何也?曰:君道也。君者何也?曰:能群也。 能群也者何也?曰:善生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善显设人者也,善藩饰人者也。善生养人者人亲之,善班治人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人乐之,善藩饰人者人荣之。 四统者俱而天下归之,夫是之谓能群。不能生养人者,人不亲也,不能班治人者,人不安也,不能显设人者,人不乐也,不能藩饰人者,人不荣也。 四统者亡而天下去之,夫是之谓匹夫。故曰: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 省工贾,从农夫,禁盗贼,除奸邪,是所以生养之也。天子三。2023-07-02 20:08:351
文言文阅读范文正公
1. 课外文言文《范文正公罢宴》阅读答案 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通“撤”,撤去.⑨周:救济. 【文化常识】 谥号,上文所说的范文正,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死后,朝廷给他的谥号叫“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又如宋朝的包拯,死后赐谥号“孝肃”,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岳飞谥号为“武穆”,故又称**穆;明徐光启谥号为“文定”,故又称徐文定;清纪昀的谥号为“文达”,故又称纪文达. 【考点】 ①守②卒③殡④具⑤泣 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②公亟令询之 3、“公怃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大家感慨的样子;②大家忧伤的样子;③范仲淹忧伤的样子;④范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 4、理解: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一名名言: 2. 文言文阅读(12分)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小题1:A小题1:(1)(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在姑苏近郊买了数千亩良田,修了一座“义庄”,用来供养族人当中的贫穷的人。 (既、为、以,各0.5分)(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 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贤、奉、法各0.5分)小题1:体现了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心中还装着其他人的优秀品质。 小题1:A、主:管理(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做这类题时应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力求做到“信”“达”“雅”。2、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时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 3、要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1)既:已经。 于:在。为:建造,修。 以:用来。(2)贤:贤明。 奉:尊奉。法:规矩、做法。 。 3. 《容斋随笔》关于范文正公的阅读答案 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 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 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 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 ②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 ③记:传记。 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 ⑤瞿然:惊讶的样子。⑥握手:拱手。 ⑦溥(pǔ):大。⑧凝:注意力集中。 【翻译】: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地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惊讶,拱手请教他。(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它来修饰“德”字,好像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守_______ ②泱泱_______ ③已_______ ④易_______ ⑤盛_______ ⑥扣_______ ⑦颔首_______ 2.翻译: ①既成,以示李泰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必将名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殆欲下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做郡太守 ②水浩大的样子 ③停 ④改换 ⑤大 ⑥问 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 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 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 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4. 范文正公逸事 文言文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②常稔之田③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④;嫁女者五十千⑤,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⑥。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⑧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⑨,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⑩,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②负郭:靠近城郭。负,背倚。③常稔[rěn ]之田:常熟之田,良田。稔,庄稼成熟。④缣[jiān ]:细密之绢。⑤千:一千钱为一贯。⑥斛[hú ]:古代量器,以十斗为一斛。⑦沛然:充裕的样子。⑧屏:指罢官或离职。⑨参大政:指导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⑩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 1、(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平生好施与( ) ②日食( ) ③尝有志于是矣( ) ④及参大政( )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既而为西帅 ②及为相 B.①以其所入 ②以衾拥覆 C.①而终其志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D.①此其大较也 ②常蹲其身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公 虽 位 充 禄 厚 而 贫 终 其 身。 3、翻译句子。(4分) (1)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4、本文是钱公辅为范仲淹立的碑,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分) 答案 1、(1)①喜欢。②每天。③曾经。④等到。 (2)D 2、公/虽 位 充 禄 厚/而 贫 终 其 身。 3、(1)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给他们以接济。 (2)(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4、范仲淹置义田帮助自己的族人。 5. 【文言文阅读 小题1:补贴供养 实现达到小题2:B.小题3:(他的)后代子孙整治他的产业,继承他的志向,就如同范仲淹活着的时候一样。 小题1:试题分析:“ 赡 ”字在课内文言文中接触较少,根据语境可推断出它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近。应译为“供养”。 “终”根据语境应译为动词,宾语是“志”,所以应译为“完成”。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A项中的“以”前者译为“因为”,后者表目的,译为“来”,B项中的“则”前者译为“就”,后者与“然”连用,是“那么”的意思。C项中的“而”前者是连词,后者与“已”组成固定搭配。 D项中的“之”前者是助词,后者是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无意。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修其业,承其志”等。 “修其业,承其志”是并列的动宾短语,根据上下文可译为“整治他的产业,继承他的志向”。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2023-07-02 20:08:441
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这句啥意思
意思是: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 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这几句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体现了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心中还装着其他人的优秀品质。2023-07-02 20:09:012
《淹水燕谈录 体现了范仲淹什么精神品质,用岳阳楼记的语句回答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2023-07-02 20:09:171
渑水燕谈录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2023-07-02 20:09:232
文言文阅读将燕录
1. 文言文阅读(12分)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小题1:A小题1:(1)(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在姑苏近郊买了数千亩良田,修了一座“义庄”,用来供养族人当中的贫穷的人。 (既、为、以,各0.5分)(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 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贤、奉、法各0.5分)小题1:体现了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心中还装着其他人的优秀品质。 小题1:A、主:管理(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做这类题时应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力求做到“信”“达”“雅”。2、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时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 3、要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1)既:已经。 于:在。为:建造,修。 以:用来。(2)贤:贤明。 奉:尊奉。法:规矩、做法。 2. 文言文阅读 《燕达传》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砦。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迁东上阁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入辞,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土可也。”达顿首谢曰:“臣得凭威灵灭贼,虽死何惮!”初度岭,闻前锋遇敌苦战,欲往援,偏校有言当先为家计然后进者,达曰:“彼战已危,讵忍为自全计。”下令敢言安营者斩。乃卷甲趋之,士皆自奋,传呼太尉来,蛮惊溃,即定广源。师次富良江,蛮舣斗船于南岸,欲战不得,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已而蛮果来,击之,大败,乃请降。师还,拜荣州防御使。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元丰中,迁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马军,超授副都指挥使。以训阅精整,除一子阁门祗候。数被诏奖,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哲宗立,迁为使,徙节武信。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毅敏。 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以其忠实可任,每燕见,未尝不从容。尝问:“用兵当何先?”对曰:“莫如爱。”帝曰:“威克厥爱可乎?”达曰:“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帝善之。 (选自《宋史·燕达传》) 4.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B.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C.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D.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老指年纪大的人,与此不同的是,长者往往指有德行的人。 B.累迁又称迁累,指多次升迁官职,迁的含意与授、拜、除相同。 C.顿首指磕头,是古时候的礼节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D.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也泛指公余会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达素喜行伍,英武挺拔。他自幼喜爱军事游戏,即使与同辈玩耍,也将他们编排成军阵行列;长大以后,体格健壮,擅长骑射。 B.燕达英勇善战,作风顽强。西夏人来犯,他率兵出击,多次凯旋;即使后来遭遇伏击,损失颇重,也因奋勇作战,未被神宗怪罪。 C.燕达宅心仁厚,谦逊退让。前锋遇敌苦战,他不顾部下反对,亲自率兵,轻装救援;主帅获罪,他甘愿同受责罚,没有独自接受恩赐。 D.燕达文武兼修,用兵以爱。燕达征战之余,爱好读书;神宗曾经询问他用兵的要领,他主张以爱为先,博得了神宗的赞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 (2)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 4.D 5.B 6.C 7.(10分)(1)(5分)神宗告诉他说:“你的名望与地位已经很高,不必亲自冲锋陷阵,只管激励将士就可以了。”(译出大意给2分;“谕”“矢石”“第”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燕达暗自考虑道:“用兵之法在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我把薄弱环节暴露给他们,他们必定前来攻打。”(译出大意给2分;“默计”“致于人”“虚”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 【小题1】B【小题2】C【小题3】C【小题4】D【小题5】①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②明智的人不违背时机而放弃有利的行动,勇士不回避死亡而埋没名声,忠臣不先顾及自己而后顾及国君。 ③谋求小节的人不能成就荣耀的名声,以小耻为耻的人不能建立大的功业。④想要投降齐国,杀死和俘虏的齐人太多了,恐怕降服后被侮辱。 解析:【小题1】B项,“缧世”指牢狱。 【小题2】A项,作连词表转折关系/作连词表并列关系;B项,作介词意思是“替”/判断动词“是”;C项,作连词表目的;D项,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 【小题3】①与鲁连无关,⑥是燕将的担心。 【小题4】D项,燕将是因为读过信后感到进退两难、走投无路才决定自杀的。 【小题5】①2分②倍:违背;却:回避;先身:把自己放在前面,3分。 ③规:动词,谋求、谋划,2分。 降:投降;所杀虏:杀死和俘虏的人;见辱:被侮辱,3分。【参考译文】燕将攻克聊城,聊城有人在燕王面前说燕将的坏话,燕将害怕被诛杀,就守住聊城,不敢回(燕国)。 齐国田单攻打聊城一年多,士兵们死了很多,却攻打不下聊城。鲁连就写了一封信,系在箭上射进城中,送给燕将。 信上说:我听说,明智的人不违背时机而放弃有利的行动,勇士不回避死亡而埋没名声,忠臣不先顾及自己而后顾及国君。 如今您发泄一时的气氛,不顾及燕王失去臣子,是不忠诚的;战死身亡而丢掉聊城,威名不能在齐国伸张,是不勇敢的;功业失败而名声破灭,后世不能称许您,是不明智的。 如今(是抉择)死生荣辱,贵贱尊卑(的关键时刻),这样的时机不会再来,希望您仔细考虑而不要和俗人一般见识。 况且楚国进攻齐国的南阳,魏国进攻(齐国的)平陆。 如今秦国派出军队(援助齐国),魏国不敢向东(进军);齐国与秦国连横的局面已形成了,楚国的形势危急。况且齐国一定要在聊城决战,您就不要再考虑了。 现在楚魏两国的军队交替着从齐国撤退,而燕国的救兵又没到。 齐国全部的兵力对天下别无谋求,(您)如果还要据守已经围困了一年多的聊城,我看您是办不到的。 替您考虑,不如保全兵力用来答谢燕国。对上辅佐国君来统率群臣;对下奉养百姓并资助游说之士,矫正国事改变风俗,事业声名都可以建立了。 如果没有回归燕国的心志(不)也(可以)抛弃燕国并摒弃世俗的议论,向东投奔齐国吗?(齐国会)割裂土地予以分封,使您富贵得可以和陶、卫一样,世世代代称孤,和齐国长久并存,这也是一种办法。 这两种方案,是显扬名声丰厚实惠的好主意,希望您仔细地考虑从而审慎地选择其中一条。 我还听说,谋求小节的人不能成就荣耀的名声,以小耻为耻的人不能建立大的功业。从前管仲不以身在牢狱为耻辱,却以天下不能太平为耻辱,不以未能随公子纠去死为耻辱,却以不能在诸侯中显扬威名为耻辱,因此他虽然兼有(犯上、怕死、受辱)三重过失,却辅佐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他的名声比天下任何人都高,而他的光辉照耀着邻国。 桓公使天下人朝拜,大会诸侯(时),曹沫凭借一把短剑,在坛上逼近桓公的心窝,脸色不变,谈吐从容,多次战败所丢掉的土地一会儿工夫就收回来了,使天下震动,使诸侯吃惊,使鲁国的威名在吴、越之上。像这二位志士,不是不顾全小的名节和廉耻,(而是)认为一死了之,身亡名灭后,功业(就)不能建立,这不是聪明的做法。 所以(他们)摒弃一时的愤怒,树立终身的威名;放弃一时的愤怒,奠定世世代代的功业。所以这些业绩和三王的功业争相流传,而名声和天地共存。 希望您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行动吧!燕将看了鲁连的信,哭了好几天,犹豫着不能自断。 想要回归燕国,已经产生了嫌隙,怕被诛杀;想要投降齐国,杀死和俘虏的齐人太多了,恐怕降服后被侮辱。 (燕将)长长地叹息说:“与其让别人杀死我,还不如自杀。”就自杀了。 4. 文言文阅读 《燕达传》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燕达,字逢辰,开封人。 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 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砦。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 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 迁东上阁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郭逵招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 入辞,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土可也。”达顿首谢曰:“臣得凭威灵灭贼,虽死何惮!”初度岭,闻前锋遇敌苦战,欲往援,偏校有言当先为家计然后进者,达曰:“彼战已危,讵忍为自全计。” 下令敢言安营者斩。乃卷甲趋之,士皆自奋,传呼太尉来,蛮惊溃,即定广源。 师次富良江,蛮舣斗船于南岸,欲战不得,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已而蛮果来,击之,大败,乃请降。 师还,拜荣州防御使。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元丰中,迁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马军,超授副都指挥使。以训阅精整,除一子阁门祗候。 数被诏奖,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哲宗立,迁为使,徙节武信。 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毅敏。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以其忠实可任,每燕见,未尝不从容。 尝问:“用兵当何先?”对曰:“莫如爱。”帝曰:“威克厥爱可乎?”达曰:“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 帝善之。(选自《宋史·燕达传》)4.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B.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C.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D.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老指年纪大的人,与此不同的是,长者往往指有德行的人。 B.累迁又称迁累,指多次升迁官职,迁的含意与授、拜、除相同。C.顿首指磕头,是古时候的礼节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D.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也泛指公余会见。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燕达素喜行伍,英武挺拔。 他自幼喜爱军事游戏,即使与同辈玩耍,也将他们编排成军阵行列;长大以后,体格健壮,擅长骑射。B.燕达英勇善战,作风顽强。 西夏人来犯,他率兵出击,多次凯旋;即使后来遭遇伏击,损失颇重,也因奋勇作战,未被神宗怪罪。C.燕达宅心仁厚,谦逊退让。 前锋遇敌苦战,他不顾部下反对,亲自率兵,轻装救援;主帅获罪,他甘愿同受责罚,没有独自接受恩赐。D.燕达文武兼修,用兵以爱。 燕达征战之余,爱好读书;神宗曾经询问他用兵的要领,他主张以爱为先,博得了神宗的赞赏。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2)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 4.D 5.B 6.C7.(10分)(1)(5分)神宗告诉他说:“你的名望与地位已经很高,不必亲自冲锋陷阵,只管激励将士就可以了。”(译出大意给2分;“谕”“矢石”“第”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燕达暗自考虑道:“用兵之法在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我把薄弱环节暴露给他们,他们必定前来攻打。”(译出大意给2分;“默计”“致于人”“虚”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5. 雏燕 文言文 1、原文 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 2、译文 我弟弟爱鸟,他日日夜夜都梦想得到一只小燕子。今年春天,有燕子从南方来,整天衔泥,有燕子在我家的屋檐下筑巢,它们工作得非常辛苦。不久,听到啾啾的声音,原来小燕子已经破壳而出了。 一天,有一只小燕子掉在屋外,弟弟把它捡起来,非常高兴,装进笼子喂养它。母亲听说了,说:“这是益鸟,吃害虫,而且会飞到南方去过冬,你怎么能长久地饲养它呢?” 扩展资料: 一、文言知识: 说“乃”“乃”除了相当于“于是”、“才”、“就”、“却”以外,还常作断词用,相当于“是”。上文“是乃益鸟”,意为这是益鸟。又,“吾乃鲁人也”,意为我是山东地方人;上文“此乃顽疾也”,意为这是不易治好的病。 说“趣”“趣”是个多音多义词。一、读qù,指“兴趣”。又指“旨趣”、“志向”,如“父诘其趣,曰戎马沙场”,意为父亲问他的志向,回答是做军人浴血沙场。 它又指“趣向”、“行动”。二、读cù,指“催促”,上文“趣弟遽释之”,意为催促弟弟马上把雏燕放了。又指“赶快”,如“若不趣降,尽屠之”,意为如果不赶快投降,全部把你们杀光。 二、作者简介 杨振中,上海市人,原籍江苏无锡。196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研究。现为《中学生学习报》(上海版)副主编。 20世纪80年代初编写的《中学文言文助读》至令发行逾210万册。随后Ⅲ版的《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及《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发行亦已近70万册。 《文言文启蒙读本》原由上海电子出版有限公司、希望出版社出版,发行逾23万册,现经过修订改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它集修身、处世于一册,熔知识、能力于一炉,是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启蒙教材,是教师、家长引导青少年学好语文的辅助材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雏燕2023-07-02 20:09:441
愧乏麦舟的典故?
宋.范仲淹派儿子纯仁到姑苏运麦。船至丹阳,遇石延年。石延年言自己无钱埋葬亲人,范纯仁就慷慨地以麦船资助。后用为以财物助办丧事之典。2023-07-02 20:09:548
关于写杜审言的文言文
1. 文言文翻译“杜审言,字必简 文言文原文: 杜审言,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晋征南将军预远裔。擢进士,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见疾。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又尝语 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诞类此。累迁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司马周季重、司户郭若讷构其罪,系狱,将杀之。季重等酒酣,审言子并年十三,袖刃刺季重于座,左右杀并。季重将死,曰:“审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讷故误我。”审言免官,还东都。苏(廷页)伤并孝烈,志其墓,刘允济祭以文。武后召审言,将用之,问曰:“卿喜否?”审言蹈舞谢,后令赋《欢喜诗》,叹重其文,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初,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云。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新唐书·杜审言传》《唐才子传》) 译文: 杜审言,字必简,京兆人。是西晋杜预的后世子孙。在咸亨元年与状元宋守节同榜登进士第,任隰城县尉。审言凭借自己才能过人,为人高傲,被众人忌恨。苏味道任天官侍郎时,有一次审言参加官员的预选试判,出来后他问旁人说:“苏味道必死。”听到此话的人大惊,忙问是何原因,审言回答说:“他见到我的判词,应当羞愧而死。”审言还曾说:“我的文章使屈原、宋玉的赋也成为部下,我的书法使王羲之也成为学生。”他的自负傲慢就像这样。后来审言因事获罪,被降职为吉州司户参军。到武则天将他召回,准备重用他时,问他:“你高兴吗?”审言手舞足蹈,表示谢恩。武后命他作《欢喜诗》一首,诗写得令武后满意,受职为著作郎。后来他又任修文馆直学士,直到他病逝。当初审言病重时,宋之问、武平一曾去看望他,他对二人说:“我受尽了造化小儿的苦,还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我活着,老是让你们出不了头。如今我快死了,只是遗憾找不到接替我的人呀!”审言年轻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并称为“文章四友”。 2. 有关杜审言的诗句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 杜审言《渡湘江》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 杜审言《渡湘江》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 杜审言《登襄阳城》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3. 关于范仲淹的文言文 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bi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办酒,未举觞,见缞绖(cui die)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i 急迫的)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地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殓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宴席,厚赒(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译文: 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带领部属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开始举杯饮时,看见数十个带孝的人正在准备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原来是客居此处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准备出殡葬在近郊,可是棺椁等物尚未齐备.范仲淹很伤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的流下眼泪的. 4. 冯至的《杜甫传》文言文翻译 避乱与回归 送走严武,杜甫在绵州逗留期间,成都军阀徐知道就造了反.杜甫不能回归,想到过去与自己相友善的汉中王在梓州(今四川三台 ),便欲动身前往投奔. 临行前作《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重提旧好,联络感情,途中作《光禄坂行》,记乱世旅行的艰辛 :"树枝有鸟乱鸣时,暝色无人独归客.马惊不忧深谷坠,草动只怕长弓射 ."读之令人凛然生畏. 寓居梓州时,虽得友人款待,却因思家情切,每每长夜失眠,《客夜》一诗写心甚细:"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计拙无衣食, 途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颔联"月影","江(指涪江,涪江从三台县东流过)声"二句, 把长夜不眠之状作了形象的描写.此诗当是收到身居草堂的老伴来信后作 ,"未归情"即指寓居梓州的落拓生活和思家心情. 到这年冬初,他叫弟弟杜占回成都把家属接到梓州来,一颗心才得安稳. 这年冬天杜甫曾往梓州城东60里的射洪县去游览,那里是初唐诗人陈子昂的故乡.射洪县城北有金华山,山上有金华观,当年陈子昂曾在这里隐居读书, 后来入京为官,适逢武则天执政,陈子昂对武则天的穷兵赎武和滥施酷刑深为不满,屡次上疏言政,触怒了武氏集团,终被害死于狱中.陈子昂不仅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还是一位开创盛唐诗歌的先驱诗人.杜甫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金华山观,瞻仰了他早年的读书堂,作诗凭吊.他还寻到了陈子昂的故居, 作《陈拾遗故宅》,诗中说 :"公生扬马后 ,名与日月悬. ……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对陈子昂一生做出高度的评价. 5. 写唐代名诗人的古文 李白 李白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唐玄宗度曲,欲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白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力士怨之,由是斥去,白乃朗即将户,竟日沉饮。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 6. 用文言文介绍一下杜甫 旧唐书·杜甫传【原文】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房琯 布衣时与甫善,时 琯 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 琯 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春, 琯 罢相。甫上疏言 琯 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 琯 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 ,儿女饿殍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 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严武过之, 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 乂 代武镇成都,英 乂 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是岁,崔宁杀英 乂 ,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 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u2022杜甫传》)【译文】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 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 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 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 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作文,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 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 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 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 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 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 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 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 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 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 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 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新唐书·杜甫传【原文】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 7. 文言文翻译,谢谢大家 杜审言,进士科中举,最初当了隰城尉。 善于写五言诗,擅长书法,有能干的名气。但是他仗着自己的才能很自负,非常受当时人的嫉恨。 乾封年间,苏味道当了天官侍郎,杜审言参与对他的选拔。对苏的审核结束后,杜审言对别人说:苏味道肯定要死了(苏味道死定了<-不雅)。 那人问他原因,他说:苏看见我对他的判词,肯定要羞愧而死了!又曾对人说:以我的我的文章来论,让屈原、宋玉之流当我的属官(跟班)也很合适;以我的书法来论,就算王羲之之流俯首称臣也没什么不妥。这个人是如此的自恋荒诞!杜审言累官到了洛阳丞之职。 因为犯了一些事被贬为吉州司户参军。他又和吉州的官吏相处得很不和谐(我才疏学浅 叶怕是错别字吧)。 州司马周季重和员外司户郭若讷一起给杜审言罗织了罪名,将他关入监狱,正准备凭着这些罪把他杀掉。不久周季重等人在府中饮酒设宴,杜审言十三岁的儿子杜并怀里藏了刀攻击周。 周季重被击中受伤而死,同时杜并也被在座的其他人杀了。周季重临死时说:我不知道杜审言有孝子,郭若讷竟如此地误导我!杜审言因为这件事而被免官,回到了东都,自己写悼词祭奠亡子杜并。 士人、杜审言的朋友(要么杜审言的士人朋友)都对杜并的孝顺和壮烈的事迹而感到哀伤,苏颋为他写墓志铭,刘允济为他写祭文。此后,武则天(不应该这么翻译的)召见杜审言,将要给他加官录用。 问他说:你开心吗?杜审言跳舞谢恩。武则天为此事命令他写《欢喜诗》,受到大力嘉奖和赏赐。 给他拜官为著作佐郎。不久让他担任膳部员外郎。 神龙初年,因为犯有与张易之兄弟交往的罪,他被发配流放到岭外(猜是岭南)。不久又召回他授予国子监主簿一职,加授修文馆直学士的头衔(不知头衔一词翻译的是否得当)。 杜审言六十多岁时去世。留有十卷文集。 8. 文言文《杜甫》的有关习题及答案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房 琯 布衣时与甫善,时 琯 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 琯 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春, 琯 罢相。甫上疏言 琯 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 琯 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 梠 ,儿女饿殍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 畯 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严武过之, 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 乂 代武镇成都,英 乂 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是岁,崔宁杀英 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 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u2022杜甫传》)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 奇:奇特 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宵:在夜里 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 过:拜访 D.自棹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 15.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 )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答案: 14.A(A项中的“奇”应解释为意动用法“认为……不一般”。 ) 15.10、B ①句表现杜甫文章打动玄宗,玄宗授给他官职。⑤句表现杜甫放纵不羁 16.B(“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错。 原文是“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意思是他们没有获取功名,只是平民时关系就很好。“兵败于陈涛斜”非兵败郑国公严武) 译文 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 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 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 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 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作文,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 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 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 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 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 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 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 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 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 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 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2023-07-02 20:10:241
《渑水燕谈录》卷四的全文翻译
【译文】 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2023-07-02 20:10:334
《渑水燕谈录》卷四的全文翻译
【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译文】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2023-07-02 20:10:4315
范仲淹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译文】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2023-07-02 20:12:121
《范文正公事略》原文
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原创)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出一个备份高而且有贤能的人主管他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2023-07-02 20:12:281
渑水燕谈录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陈尧咨
渑水燕谈录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陈尧咨如下:范仲淹轻视财富,乐于施舍钱财,特别厚待族人。他富贵后,在姑苏城附近的郊区买了数千亩良地,作为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渑水燕谈录》的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渑水燕谈录》记载了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年)以前到北宋开国(960年)之间140余年的北宋杂事,属于笔记文中的史料笔记。从写作目的上来看, 与众多宋代笔记的作者一样,王辟之脱离仕宦,悠游林下,追忆平生经历见闻,笔之于书,博记杂识,主要是为了 “谈谑”。《渑水燕谈录》就是北宋史料笔记中的代表性作品。2023-07-02 20:12:371
范文正公 轻财好施的 译文
原文: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靠近)郭(外城)常稔(rěn,谷物成熟)以养济群族之人。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去世),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收敛尸体),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译文: 范文正公,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当他贵重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当初,范公还未贵重显达时,就曾有过这种愿望,而无力实现长达二十年之久。后来做了西部边境的统帅,又入朝参与主持朝政,从此才开始有了俸禄赏赐的收入,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他去世之后,后代的子孙修明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逝世的时候,甚至没有钱财装殓,子女们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他只是把救济贫寒、养活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子女罢了。2023-07-02 20:13:244
范文正公好施的译文
译文: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扩展资料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原文出自渑水燕谈录/北宋·王辟之卷第四忠孝凡十五事。从体裁上来说,《渑水燕谈录》属于笔记文中的史料笔记。从写作目的上来看, 与众多宋代笔记的作者一样,王辟之脱离仕宦,悠游林下,追忆平生经历见闻,笔之于书,博记杂识,主要是为了 “谈谑”。从写作内容和范围来看,《渑水燕谈录》所记大都是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年)以前到北宋开国(960年)之间140余年的北宋杂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渑水燕谈录2023-07-02 20:14:011
渑水燕谈录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轻视财富,乐于施舍钱财,特别厚待族人。他富贵后,在姑苏城附近的郊区买了数千亩良地,作为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 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渑水燕谈录》的原文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渑水燕谈录》的介绍 《渑水燕谈录》记载了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年)以前到北宋开国(960年)之间140余年的北宋杂事,属于笔记文中的史料笔记。从写作目的上来看, 与众多宋代笔记的作者一样,王辟之脱离仕宦,悠游林下,追忆平生经历见闻,笔之于书,博记杂识,主要是为了 “谈谑”。《渑水燕谈录》就是北宋史料笔记中的代表性作品。2023-07-02 20:14:331
渑水燕谈录文言文翻译范文正公守
1. 渑水燕谈录——翻译: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原创)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出一个备份高而且有贤能的人主管他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2. 渑水燕谈录求翻译,拜托了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 全文译为: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 拓展资料: 从体裁上来说,《渑水燕谈录》属于笔记文中的史料笔记。从写作目的上来看, 与众多宋代笔记的作者一样,王辟之脱离仕宦,悠游林下,追忆平生经历见闻,笔之于书,博记杂识,主要是为了 “谈谑”。从写作内容和范围来看,《渑水燕谈录》所记大都是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年)以前到北宋开国(960年)之间140余年的北宋杂事。 渑:古水名,在今山东省临淄一带。 读音shéng,易错读, 渑池一词中读miǎn。 渑水,常见于齐国等古史书册。 3. 范文正公 轻财好施的 译文 译文: 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扩展资料 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原文出自渑水燕谈录/北宋·王辟之卷第四忠孝凡十五事。 从体裁上来说,《渑水燕谈录》属于笔记文中的史料笔记。从写作目的上来看, 与众多宋代笔记的作者一样,王辟之脱离仕宦,悠游林下,追忆平生经历见闻,笔之于书,博记杂识,主要是为了 “谈谑”。 从写作内容和范围来看,《渑水燕谈录》所记大都是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年)以前到北宋开国(960年)之间140余年的北宋杂事。2023-07-02 20:14:411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是什么意思?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译文】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2023-07-02 20:14:501
范仲淹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原创)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出一个备份高而且有贤能的人主管他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2023-07-02 20:15:031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渑水燕谈录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陈尧咨如下:范仲淹轻视财富,乐于施舍钱财,特别厚待族人。他富贵后,在姑苏城附近的郊区买了数千亩良地,作为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渑水燕谈录》的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渑水燕谈录》记载了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年)以前到北宋开国(960年)之间140余年的北宋杂事,属于笔记文中的史料笔记。从写作目的上来看, 与众多宋代笔记的作者一样,王辟之脱离仕宦,悠游林下,追忆平生经历见闻,笔之于书,博记杂识,主要是为了 “谈谑”。《渑水燕谈录》就是北宋史料笔记中的代表性作品。2023-07-02 20:15:121
范仲淹轻财好施的故事的翻译
译文: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扩展资料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原文出自渑水燕谈录/北宋·王辟之卷第四忠孝凡十五事。从体裁上来说,《渑水燕谈录》属于笔记文中的史料笔记。从写作目的上来看, 与众多宋代笔记的作者一样,王辟之脱离仕宦,悠游林下,追忆平生经历见闻,笔之于书,博记杂识,主要是为了 “谈谑”。从写作内容和范围来看,《渑水燕谈录》所记大都是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年)以前到北宋开国(960年)之间140余年的北宋杂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渑水燕谈录2023-07-02 20:15:331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文言文翻译,“至今奉公之法”的奉是什么意思
奉是遵守的意思,2023-07-02 20:15:512
渑水燕谈录——翻译:范文正公轻财好施......不敢废弛。急求!拜托尽快给出答案!!
范文正看轻钱财 乐善好施 尤其对族人不薄 富贵之后 他在苏州买了良田数千亩 当做义庄 来养跟从他的贫穷的人 选择高而且贤德的人做族长 掌管它的出纳 人一日吃一升的米 一年穿一匹细绢 嫁娶丧葬 都有补助 聚集的族人只有一百口 范文正死后超过四十年 子孙贤德 至今奉公守法 不敢荒废祖宗的教训2023-07-02 20:16:055
范水淹谈录中“范文正公轻财好施”的解释
哈哈哈 积极2023-07-02 20:16:246
范文正公 轻财好施的 译文
原文: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靠近)郭(外城)常稔(rěn,谷物成熟)以养济群族之人。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去世),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收敛尸体),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译文: 范文正公,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当他贵重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当初,范公还未贵重显达时,就曾有过这种愿望,而无力实现长达二十年之久。后来做了西部边境的统帅,又入朝参与主持朝政,从此才开始有了俸禄赏赐的收入,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他去世之后,后代的子孙修明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逝世的时候,甚至没有钱财装殓,子女们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他只是把救济贫寒、养活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子女罢了。2023-07-02 20:16:424
王辟之谓:“范文正公,轻财好施,而尤厚于族人"出自哪里
语出:《渑水燕谈录》北宋·王辟之全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2023-07-02 20:17:241
袁安字邵公文言文阅读
1.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全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 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 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 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 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 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 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 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 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 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 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诔,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徽功万里,非社稷之计。 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 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 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注]①生口:指俘虏。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 考:刑讯 B.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 按:查办 C.帝感悟,即报许 报:报告 D.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 遮:拦阻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 ②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B.①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C.①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②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D.①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②如姬为公子泣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就不顾风险上书要求释放他们,最终使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章都被搁鼍,但他毫不动摇。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的私请。后来弹劾窦景,尽管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但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译文: ⑵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译文: ⑶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 译文: 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⒌C(批复) ⒍A(介词,表示被动。 B.介词,通过;介词,趁机。C.代词,其中的,释作那些亦可;副词,表婉商。 D.介词,替;介词,对)⒎A.(“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召的”不正确,应是袁安要求将其中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释放)⒏⑴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每句1分,得分点为“合”“坐”“相及”)⑵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优待和宽容,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 (每句1分,得分点为“负信”“还”“贷”“诚便”)⑶凡政策都由众人决定,你有什么过错而深深谢罪?(3分,得分点为“定”“尤”“谢”)附参考译文: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袁安为人严肃庄重有威望,受到当地人尊敬。 起初任县功曹,携带着檄文见从事,从事通过袁安送信给县令。袁安说:“公事有邮驿办理,私下请求则不是功曹所应做的。” 推辞而没有接受,从事因害怕而没再请托。 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此事交由郡审理。 第二年,三府推举袁安任命他为楚郡太守。此时刘英供辞所牵连并被逮捕的有数千人,显宗十分愤怒,官吏追查十分急迫,被捕的人因痛苦不堪而屈招,惨死的人很多。 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府丞、掾史都叩头力争,认为这是偏袒附和反叛之人,在法律上是同罪,不同意他的做法。 袁安说:“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于是分条详细上奏。 皇帝醒悟了,立即批复同意,因此有四百多家得以出狱。建初八年,升任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 2. 管仲贵公文言文翻译 从前,古代圣王治理天下,必定把公心摆在第一位,只要出于公心,天下就太平了。太平是由公心得来的。 (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为鲁国国君),将要赴任时,(向父亲)请教用来治理鲁国的方略,周公说:"(为政要考虑)利民而不要(只考虑)利己。"楚人遗失了弓箭却不肯去寻找,他说:"楚国人遗失了弓箭,(必是)楚国人得到它,又何必去找它呢?"孔子听到这话,说:"去掉"荆楚"这一国别就好了。"老聃听到孔子的话,说:"去掉"人"这一限制就好了。"所以说老聃才是最具有公心的人。天地够伟大了,生育了万物,而不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子女;使万物生长,而不把它们据为己有,万物都蒙受天地的恩泽,享受天地的利益,却不知道这些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三皇五帝的德政。 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问候他,说:"仲父您的病,更加沉重了,国内百姓都已经无法避讳这件事,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 管仲回答说:"以前我尽心竭力,还不能知道可以托付国家的人选,如今重病,命在旦夕,我怎么能说得出呢?" 齐桓公说:"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仲父您指点我啊。" 管仲恭敬地回答,说:"您打算让谁担任宰相呢?" 齐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 管仲回答说:"不行。我和鲍叔牙交情很好,鲍叔牙的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到不像自己(那样正直)的人,便不去接近人家;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一辈子也不能忘记。"齐桓公说:"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可以吗?"管仲回答说:"隰朋的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贤人追羡不已,对赶不上自己的人则劝勉不息,(常常)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对赶不上自己的人表示同情;他对于国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他对于事物,分外的不去了解;对于人,不刻意去找小毛病。一定要我推荐宰相人选的话,那么隰朋是合适的。"一国的宰相,可是个大官。当大官的人,不要只看小事,不要耍小聪明。所以说大工匠只注意总体设计,而不亲自挥斧弄凿;大厨师只着意调和五味,而不亲自拨弄锅碗瓢盏;大勇士只指挥战斗,而不亲自临阵斗殴,正义的军队只征讨叛逆而不骚扰百姓。齐桓公厉行公正;摒弃个人爱憎,重用(同自己有仇的)的管仲,终成五霸之首;而齐桓公徇私情呵护自己所爱,任用谄谀之人竖刀,以至死后尸身腐烂得蛆都爬了出来还不得下葬。 人小的时候愚笨,长大了就有了智慧。所以,聪明了却用私情,还不如愚笨却出以公心。天天喝醉了还想穿戴整齐,利欲熏心还想出以公道,贪婪暴戾还想成就王道,就是舜都不能做到。(何况凡人呢!) 3. 文言文《范文正公仲淹贫悴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①朱氏家,常与一术者②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范仲淹怀中,范仲淹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范仲淹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③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注释】①睢阳:地名。 ②术者:指以占卜、星相等为职业的人。 ③俾:使1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会术者病笃( ) (2)吾善炼水银为白金 ( )12.范仲淹“出其方并白金”给术者之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B.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C.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D.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14.从上文中可看出范仲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参考答案:课外文言文(12分) 11.(1)正好,恰巧。 (2)擅长。(每一词解释各2分) 12.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 今汝成立,当以还汝。或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2分) 13.B(3分) 14.为人诚信,不贪恋钱财(讲出一点给1分,讲出两点且正确给3分。 4. 文言文阅读(19分)郭嘉传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 1.C2.A3.C4.(1)做事头绪太多,把握不住要领,喜好谋划,却没有决断,要想和这样的人共同拯济天下大难,成就王霸大业,太难了!(2.)他自知其才力不足以驾驭刘备,若是重用刘备,又担心不能控制;轻任刘备,那么刘备不会为他效力。 1.分 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徏:只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 2.分 析:A两个“卒”都是副词,最终。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3.分 析:C不是曹操担心,而是他的部下担心。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分 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译文:郭嘉字奉孝,颍川郡阳翟县人。起初,郭嘉到北方去拜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对考察核选自己为之效命的君主一事,十分审慎,所以一百次行动就能一百次成功,因而功名可以成就。 袁公只想效法当年周公礼贤下士之举,但却不知晓用人的奥秘。做事头绪太多,把握不住要领,喜好谋划,却没有决断,要想和这样的人共同拯济天下大难,成就王霸大业,太难了!”郭嘉在这时随即离开了袁绍。 先前,颍川郡的戏志才,是一个善于出谋划策的人,魏太祖曹操对他很是器重。可惜他过早去世了。 曹操写信给荀彧说:“自从志才死后,没有可以同我商议大事的人。汝南、颍川奇士确实很多,有谁可以来代替他这个位置呢?”荀彧便推荐郭嘉。 曹操召见郭嘉,纵论天下大事。曹操说:“使我成就天下大业的,必定是这个人了。” 郭嘉从曹操那里退出后,也高兴地说:“他真的是我能为之效命的主上啊!”曹操表荐郭嘉为司空军祭酒。曹操将要去征讨袁尚及辽西、上谷、右北平三郡的乌丸。 部属中许多人担心,刘表会派刘备乘机袭击许县,以讨伐曹操为名相号召。郭嘉说:“操公虽然威震天下,但那乌丸依仗其地处僻远,必定没作防备。 可趁其没有防备,我军突然袭击,定可取胜。况且袁绍对汉人和乌丸人都有恩德,而袁尚兄弟还在那里。 现在魏对青、冀、幽、并四州的百姓,只是用威势使他们归附,还没有加施恩德。舍弃这四州而南征刘表,那袁尚必然凭借乌丸的资助,招纳为其主拼死效命的人;乌丸一动起来,汉胡百姓都将回应。 这会使蹋顿产生入侵的野心,成就他非分贪图的计谋,只恐青、冀二州就不是我们所有的了。刘表这人,不过是个清淡虚夸的空谈家罢了。 他自知其才力不足以驾驭刘备,若是重用刘备,又担心不能控制;轻任刘备,那么刘备不会为他效力。因此,即便我们倾全力远征乌丸,曹公您也用不着担忧什么了。” 曹操于是率军出发。来到易县时,郭嘉说道:“兵贵神速。 现在我军行军千里攻击敌人,辎重很多,难以迅速得到有利的时机,况且敌人听到消息,必定有所戒备;不如留下辎重,轻装兼程进发,出其不意。”曹操于是悄悄出了庐龙塞,直捣单于的大本营。 敌人听说曹操到来,惊恐不已,仓促应战。曹军大破敌人,斩杀蹋顿以及名王以下许多将领。 袁绍和他的哥哥袁熙逃往辽东。后来,曹操征讨荆州回来,行至巴丘时,军中发生病疫,只得烧掉船只,曹操叹息地说:“若是郭奉孝还在,不会让我弄到如此地步。” 5. 文言文阅读(12分)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小题1:A小题1:(1)(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在姑苏近郊买了数千亩良田,修了一座“义庄”,用来供养族人当中的贫穷的人。 (既、为、以,各0.5分)(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 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贤、奉、法各0.5分)小题1:体现了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心中还装着其他人的优秀品质。 小题1:A、主:管理(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做这类题时应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力求做到“信”“达”“雅”。2、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时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 3、要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1)既:已经。 于:在。为:建造,修。 以:用来。(2)贤:贤明。 奉:尊奉。法:规矩、做法。 6. 翻译文言文(关于范正文公的) 范仲淹管理越地,百姓孙居中在任职期间死了,其家因此而变得穷困,家中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年轻的夫人,大儿子也才三岁,于是范先生便拿出自己的薪水百缗赠之,其他的郡官也随范先生这样做了,有的人捐赠的还是范先生的几倍,范先生为位亡人准备了一舟,让一个老吏相送,并对老吏说,过关防的时候,你把我的诗给他们看,诗的内容是这样,一叶轻舟泛大川,来时是初夏去时是秋天,关防若要知道舟中人,他们只是孤儿寡妇而已。范先生拯济孤贫由此可见一斑 原文 范文正公镇越。民曹孙居中死于官,其家大窘,遗二子幼妻。长子方三岁。公乃以俸钱百缗赒之,其他郡官从而遗之,若有倍公数。公为具舟,择一老吏送,辖其舟且诫其吏曰:“过关防,汝以吾诗示之。”其诗曰:“一叶轻舟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凉天。关防若要知名姓,乃是孤儿寡妇船。”公之拯济孤贫,可见也。 7. 《容斋随笔》关于范文正公的阅读答案 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 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 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 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 ②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 ③记:传记。 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 ⑤瞿然:惊讶的样子。⑥握手:拱手。 ⑦溥(pǔ):大。⑧凝:注意力集中。 【翻译】: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地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惊讶,拱手请教他。(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它来修饰“德”字,好像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守_______ ②泱泱_______ ③已_______ ④易_______ ⑤盛_______ ⑥扣_______ ⑦颔首_______ 2.翻译: ①既成,以示李泰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必将名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殆欲下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做郡太守 ②水浩大的样子 ③停 ④改换 ⑤大 ⑥问 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 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 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 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2023-07-02 20:17:301
范仲淹为什么轻财好施?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译文】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2023-07-02 20:17:371
何远清公文言文翻译
1. 管仲贵公文言文翻译 从前,古代圣王治理天下,必定把公心摆在第一位,只要出于公心,天下就太平了。太平是由公心得来的。 (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为鲁国国君),将要赴任时,(向父亲)请教用来治理鲁国的方略,周公说:"(为政要考虑)利民而不要(只考虑)利己。"楚人遗失了弓箭却不肯去寻找,他说:"楚国人遗失了弓箭,(必是)楚国人得到它,又何必去找它呢?"孔子听到这话,说:"去掉"荆楚"这一国别就好了。"老聃听到孔子的话,说:"去掉"人"这一限制就好了。"所以说老聃才是最具有公心的人。天地够伟大了,生育了万物,而不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子女;使万物生长,而不把它们据为己有,万物都蒙受天地的恩泽,享受天地的利益,却不知道这些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三皇五帝的德政。 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问候他,说:"仲父您的病,更加沉重了,国内百姓都已经无法避讳这件事,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 管仲回答说:"以前我尽心竭力,还不能知道可以托付国家的人选,如今重病,命在旦夕,我怎么能说得出呢?" 齐桓公说:"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仲父您指点我啊。" 管仲恭敬地回答,说:"您打算让谁担任宰相呢?" 齐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 管仲回答说:"不行。我和鲍叔牙交情很好,鲍叔牙的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到不像自己(那样正直)的人,便不去接近人家;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一辈子也不能忘记。"齐桓公说:"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可以吗?"管仲回答说:"隰朋的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贤人追羡不已,对赶不上自己的人则劝勉不息,(常常)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对赶不上自己的人表示同情;他对于国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他对于事物,分外的不去了解;对于人,不刻意去找小毛病。一定要我推荐宰相人选的话,那么隰朋是合适的。"一国的宰相,可是个大官。当大官的人,不要只看小事,不要耍小聪明。所以说大工匠只注意总体设计,而不亲自挥斧弄凿;大厨师只着意调和五味,而不亲自拨弄锅碗瓢盏;大勇士只指挥战斗,而不亲自临阵斗殴,正义的军队只征讨叛逆而不骚扰百姓。齐桓公厉行公正;摒弃个人爱憎,重用(同自己有仇的)的管仲,终成五霸之首;而齐桓公徇私情呵护自己所爱,任用谄谀之人竖刀,以至死后尸身腐烂得蛆都爬了出来还不得下葬。 人小的时候愚笨,长大了就有了智慧。所以,聪明了却用私情,还不如愚笨却出以公心。天天喝醉了还想穿戴整齐,利欲熏心还想出以公道,贪婪暴戾还想成就王道,就是舜都不能做到。(何况凡人呢!) 2. 王质钱范文正公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 ,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1] )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何必要自甘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顾质独饯范文正。题主你看是这个么 不行的话请追问 3. 翻译文言文(关于范正文公的) 范仲淹管理越地,百姓孙居中在任职期间死了,其家因此而变得穷困,家中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年轻的夫人,大儿子也才三岁,于是范先生便拿出自己的薪水百缗赠之,其他的郡官也随范先生这样做了,有的人捐赠的还是范先生的几倍,范先生为位亡人准备了一舟,让一个老吏相送,并对老吏说,过关防的时候,你把我的诗给他们看,诗的内容是这样,一叶轻舟泛大川,来时是初夏去时是秋天,关防若要知道舟中人,他们只是孤儿寡妇而已。范先生拯济孤贫由此可见一斑 原文 范文正公镇越。民曹孙居中死于官,其家大窘,遗二子幼妻。长子方三岁。公乃以俸钱百缗赒之,其他郡官从而遗之,若有倍公数。公为具舟,择一老吏送,辖其舟且诫其吏曰:“过关防,汝以吾诗示之。”其诗曰:“一叶轻舟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凉天。关防若要知名姓,乃是孤儿寡妇船。”公之拯济孤贫,可见也。 4. 帮忙翻译一下文言文《李庄简公》,急 李庄回家,住在新河。我父亲(陆游的父亲陆宰)建了个小亭子叫千岩亭,可以看见南山的全貌。他每次来就是一天,曾经作诗:家山好处寻难遍,日日当门只卧龙。欲尽南山岩壑胜,须来亭上少从容。每次说到当今的事情,经常愤怒叹气,把秦桧称为“咸阳”。一天坐在亭子上,举酒杯嘱咐我父亲:我要走了,而且是被贬到远的地方。秦桧很忌讳我和赵元镇。赵元镇已经走过高山(这一句形容赵的境遇悲惨),我怎么能免除呢!听说赵在接到远谪的命令后,哭泣流涕地告别子弟。我决不会这样的,到那时,青鞋布袜,即日起行。过后十多天,真的有远谪藤州的命令。他父亲送他到诸暨,回来说:泰发(指李光)谈笑慷慨,一如平日。当我问到其得罪的原因时,他说‘不足问,但秦桧终究会误国"!”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5. 文言文《左忠毅公逸事》翻译 先父曾经说,同乡前辈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学政。 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几个骑马的随从跟着左公外出,私行察访走进一座古庙。到了堂下小屋里见一个书生趴着桌子睡着了,文章刚成草稿。 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裘衣盖在书生身上,并给他关好门。左公向庙里的和尚了解这个书生,原来就是史可法。 等到考试,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他呈上试卷,就当面批点他是第一名。又召他到内室,让他拜见了左夫人,并对夫人说:“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等到左公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可恶的太监防范窥伺很严。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 过了好久,听说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就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看守商量,看守受感动了。一天,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用手拿着长锹,装做打扫脏东西的人,把史可法引进牢房。 暗暗地指点左公呆的地方,左公却靠着墙坐在地上,脸和额头烫焦溃烂不能辨认,左边膝盖往下,筋骨全部脱落了。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着左公膝盖就哭泣起来。 左公听出是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于是奋力举起胳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恼怒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可你来到我这里!国家的事情,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经完了,你又轻视自己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支持呢?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到坏人捏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地上刑具, 做出投打的样子。史可法闭着嘴不敢出声,快步地出来。 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讲述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我的老师的肝肺、都是铁石所铸造出来的。” 崇祯末年,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活动。 史可法凭着凤阳、庐州道员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敌。每次有警报,就几个月不能上床睡觉,他让士兵轮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帐篷外边坐着。 挑选了强健的士卒十人, 命令二人蹲坐着用背靠着他,过了一更就轮番替换一次。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来,抖动自己的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像金属响亮的声音。 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上怕辜负朝廷,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呀!” 史可法指挥军队,往来于桐城。一定亲自到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请安,并到厅堂上拜见左夫人。 我本家的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外甥,他和先父很要好,说左公在监狱里对史可法讲的话,是亲耳从史可法那里听到的。 6. 《狄梁公》文言文的翻译 狄仁杰,死后被追赠为梁国公。后人又称其为“狄梁公”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狄梁公与娄师德一同作相国。狄仁杰一直排斥娄师德,武则天问他说:“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因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过了一会,武则天对他说:“我曾经不了解你,你作了高官,全仗娄师德提拔。”于是令侍从拿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狄仁杰读了之后,害怕得连忙认错,武则天没有指责他。狄仁杰走出去后说: “我没想到竟一直被娄大人容忍!”而娄公从来没有骄矜的表现。 7.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那篇文言文的翻译 译文: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何必要自甘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 而王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原文: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出处:《顾质独饯范文正公》——北宋·王辟之 扩展资料 王辟之的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广泛,为后世对北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研究,特别是对一些政治家、文学家的生平研究以及山东省的地方史研究、宋诗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史料。 王辟之长期担任北宋基层地方官吏,交际范围主要是官场,所以对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传闻故事非常感兴趣也十分熟悉。 书中的前半部分如帝德、谠论、名臣、知人、奇节、忠孝、才识等篇记录了大量明君、贤臣的历史事迹,如“杯酒释兵权”、“开卷有益”的宋太祖赵匡胤、“治最为天下第一”并修岳阳楼的滕子京、力主革新变法的王安石、品行高尚的司马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以及大将军狄青、名臣寇准等,很有史料价值。 同时,王辟之又是一个文人,对诗人、书画家等文艺界的轶闻趣事非常关注,如著名文学家苏轼、欧阳修、尹洙、苏辙,山水画家李成、著名词人柳永等人的事迹也时时出现在书中。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顾质独饯范文正 8. 65.66.求文言文翻译句子 65、 (一) 动词: ①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像我这样的人可以来保护子民吗? 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赤壁之战》 贤士们仰慕他,像水汇入大海一样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 徐公比不上您美 (二) 代词: ①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 我将把这件事告诉给管事的人,让他更替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鸿…》 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 ③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援木而求鱼也。《齐…》[第五页] 用你所做的,去谋求你所要的,办法不对头,劳而无功 (三)、连词: 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如果潜师来的话,能得到国家吗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当那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 (四)、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氓》 桑树成长的时候 叶子沃然茂盛 66、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 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改正 岂人主之子孙则不必善哉?《触…》 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善心累计自然成为高尚道德情操,从而感到心神安定,这是做圣人需要具备的条件 ③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卖油翁》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 楚国的左尹(官名)项伯,是项羽的族叔,平时与张良关系很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鸿…》 不如趁此机会好好对待他 ⑥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而善才。《琵》 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 ⑦今指妥善处理事情发生后的遗留问题。 9. 范仲淹俭约 范文正公淹既贵古文翻译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译文是 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2023-07-02 20:17:501
范文正公逸事文言文翻译
1. 范文正公逸事 文言文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②常稔之田③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④;嫁女者五十千⑤,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⑥。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⑧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⑨,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⑩,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②负郭:靠近城郭。负,背倚。③常稔[rěn ]之田:常熟之田,良田。稔,庄稼成熟。④缣[jiān ]:细密之绢。⑤千:一千钱为一贯。⑥斛[hú ]:古代量器,以十斗为一斛。⑦沛然:充裕的样子。⑧屏:指罢官或离职。⑨参大政:指导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⑩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 1、(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平生好施与( ) ②日食( ) ③尝有志于是矣( ) ④及参大政( )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既而为西帅 ②及为相 B.①以其所入 ②以衾拥覆 C.①而终其志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D.①此其大较也 ②常蹲其身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公 虽 位 充 禄 厚 而 贫 终 其 身。 3、翻译句子。(4分) (1)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4、本文是钱公辅为范仲淹立的碑,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分) 答案 1、(1)①喜欢。②每天。③曾经。④等到。 (2)D 2、公/虽 位 充 禄 厚/而 贫 终 其 身。 3、(1)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给他们以接济。 (2)(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4、范仲淹置义田帮助自己的族人。 2. 范文正公逸事阅读答案 答案: (一) 5、答案.C(酬:实现。) 6、答案. C(A、定语后置的标志;引出原因。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C、都表转折。D、指示代词,这些;结构助词,的) 7、答案.D(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8、答案.B(“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9、答案.(1)这一年(我)考中进十,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被动句式“见……于”、“知”、“因”各1分。) (2) 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待”“显”“传”各1分) (2)断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3. 范文正公逸事文言文善的解释,足的解释,方的解释 善:擅长。 足:值得。 方:刚刚,正 译文如下:范仲淹早年贫困,住在一姓猪的人家内,经常和一个术士往来.术士病危请人找来范仲淹说,:"我有将水银炼为白金的方法,但是我儿子还小,不能将这些给我儿子就托付给你了!".然后就把他的方法和一斤白金封好放在了范仲淹的怀中,范仲淹刚刚推辞他就死了!.后几年中范仲淹做了谏官,而那个术士的儿子也长大了,便找到了告诉他说:"你父亲有冶金的办法,过去他死的时候你还小,所以拜托我收藏,现在你长大了!应该还给你!".然后那出秘方和金子给他,就和当年封存的一样! 4. 王质钱范文正公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 ,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1] )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何必要自甘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顾质独饯范文正。题主你看是这个么 不行的话请追问 5. 范文正公 轻财好施的 译文 译文: 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扩展资料 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原文出自渑水燕谈录/北宋·王辟之卷第四忠孝凡十五事。 从体裁上来说,《渑水燕谈录》属于笔记文中的史料笔记。从写作目的上来看, 与众多宋代笔记的作者一样,王辟之脱离仕宦,悠游林下,追忆平生经历见闻,笔之于书,博记杂识,主要是为了 “谈谑”。 从写作内容和范围来看,《渑水燕谈录》所记大都是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年)以前到北宋开国(960年)之间140余年的北宋杂事。2023-07-02 20:17:581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的轻的意思
轻视2023-07-02 20:18:093
渑水燕谈录卷四翻译
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2023-07-02 20:18:193
范旻字贵参十岁文言文
1. 范文正公逸事 文言文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②常稔之田③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④;嫁女者五十千⑤,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⑥。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⑧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⑨,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⑩,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②负郭:靠近城郭。负,背倚。③常稔[rěn ]之田:常熟之田,良田。稔,庄稼成熟。④缣[jiān ]:细密之绢。⑤千:一千钱为一贯。⑥斛[hú ]:古代量器,以十斗为一斛。⑦沛然:充裕的样子。⑧屏:指罢官或离职。⑨参大政:指导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⑩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 1、(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平生好施与( ) ②日食( ) ③尝有志于是矣( ) ④及参大政( )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既而为西帅 ②及为相 B.①以其所入 ②以衾拥覆 C.①而终其志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D.①此其大较也 ②常蹲其身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公 虽 位 充 禄 厚 而 贫 终 其 身。 3、翻译句子。(4分) (1)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4、本文是钱公辅为范仲淹立的碑,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分) 答案 1、(1)①喜欢。②每天。③曾经。④等到。 (2)D 2、公/虽 位 充 禄 厚/而 贫 终 其 身。 3、(1)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给他们以接济。 (2)(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4、范仲淹置义田帮助自己的族人。 2. 翟汝文文言文 宋史第一百三十一翟汝文列传【原文】翟汝文,字公巽,润州丹阳人。 登进士第,以亲老不调者十年。擢议礼局编修官,召对,徽宗嘉之,除秘书郎。 三馆士建议东封,汝文曰:“治道贵清净。今不启上述三代礼乐,而师秦、汉之侈心,非所愿也。” 责监宿州税。久之,召除著作郎,迁起居郎。 皇太子就傅,命汝文劝讲,除中书舍人。言者谓汝文从苏轼、黄庭坚游,不可当赞书之任,出知襄州,移知济州,复知唐州,以谢章自辨罢。 未几,起知陈州。召拜中书舍人,外制典雅,一时称之。 命同修《哲宗国史》,迁给事中。高丽使入贡,诏班侍从之上,汝文言:“《春秋》之法,王人虽微,序诸侯上。 不可卑近列而尊陪臣。”上遂命如旧制。 内侍梁师成强市百姓墓田,广其园辅。汝文言于上,师成讽宰相黜汝文,出守宣州。 召为吏部侍郎,出知庐州,徙密州。密负海产盐,蔡京屡变盐法,盗贩者众,有司穷治党与。 汝文曰:“祖宗法度,获私商不诘所由,欲靖民也。今系而虐之,将为厉矣。” 悉纵之。密岁贡牛黄,汝文曰:“牛失黄辄死,非所以惠农,宜输财市之,则其害不私于密。” 上从之。钦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改显谟阁学士、知越州兼浙东安抚使。 建炎改元,上疏言:“陛下即位赦书,上供常数,后为献利之臣所增者,当议裁损。如浙东和预买绢岁九十七万六千匹,而越州乃二十万五百匹,以一路计之,当十之三。 如杭州岁起之额盖与越州等,杭州去年已减十二万匹,独越州尚如旧,今乞视户等第减罢。”杨应诚请使高丽,图迎二帝,汝文奏:“应诚欺罔君父,若高丽辞以大图假道以至燕云,金人却请问津以窥吴越,将何辞以对?”后高丽果如汝文言。 上将幸武昌,汝文疏请幸荆南,不从。绍兴元年,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除参知政事、同提举修政局。 时秦桧相,四方奏请填委未决,吏缘为奸。汝文语桧,宜责都司程考吏牍,稽违者惩之。 汝文尝受辞牒,书字用印,直送省部;入对,乞治堂吏受赂者。桧怒,面劾汝文专擅。 右司谏方孟卿因奏汝文与长官立异,岂能共济国事?罢去以卒。先是,汝文在密,桧为郡文学,汝文荐其才,故桧引用之。 然汝文性刚不为桧屈,对案相诟,至目桧为“浊气”。汝文风度翘楚,好古博雅,精于篆籀,有文集行于世。 3. 文言文 居大不易 翻译 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 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又有什么难的?我前面说的话只是儿戏罢了! 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诗人十六岁到长安赴试,拜访著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便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及披卷阅得《赋得离离原上草》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叫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从此,白居易诗名大振。 4. 文言文阅读 《 窦威》 抱歉,网上没有阅读题。我从旧唐书里面找到了窦威传,手打翻译出来,希望能够有所参考。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叔孙通不能加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代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高祖自往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日,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翻译:窦威,字文蔚,是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继父的哥哥。父亲 窦炽,曾经是隋朝的太傅。 窦威一家累世都有功勋,他几位兄弟崇尚武艺,但是窦威喜欢文学和历史,他为人耿直,恪守本心。兄弟们都笑他,说他是"书痴"。隋朝内史令李德林科举考试大捷,射箭和策略都是第一名,做了秘书郎。官期满了准备迁调,但是他一直留任,在秘书一共干了十来年,他的学业也有所进步。当时窦威的兄弟们都通过军功当了大官,交结了达官显贵,宾客充满了他们一家,然而窦威的官清闲。兄弟们更加笑话他说:"以前孔子读书做了圣人,在当时依旧很狼狈,你学他,又是想干嘛呢?官位不大,很正常啊。"窦威笑笑不回答。都来蜀王秀贬为记室,因为秀做事不守法,他借生病的理由辞官回乡。到了秀被贬后,一同的官员大多获罪,只有窦威有先见之明得以保全自己。大业(年号)四年,多次升官做了内史舍人,因为进谏触犯皇帝,迁调到了考功郎中,后来又因为某些事情没有办,他又回到了京城。唐高祖进了虎牢关,召集、补全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当时战事连连,规章制度都破坏了。窦威知识渊博,知道以前的规章制度,他就重新指定了这些,禅代文翰也大多参与其中。唐高祖多次对裴寂说:"叔孙通这个人没有比他更好的了。"武德(年号)元年,做了内史令。威窦上奏时仪表端庄,引经据典,唐高祖很欣赏他,有时带他到卧室,经常坐着聊。皇帝又曾经说:"以前周朝有八位国家栋梁,我与你家就差不多。现在我已经是天子,你是内史令,根本上是一样的,只是等级不同。"窦威谢皇上,说:"我家在汉朝时,是皇帝的亲家,到了后魏,三次做了皇帝亲家,陛下您德高望重,再比和皇后一家。我们又快要是亲家,官位这么高,早晚都很恐惧啊。"唐高祖笑笑着说:"想关东人和崔、卢为结婚,攀上了达官贵族,自己发达了,就开始骄傲,你代代都是皇帝的亲家,不也特别的显赫吗!"到了窦威重病时,唐高祖亲自去看望。不久窦威就死了,他家没有多少钱,他的遗言也是简单的办个葬礼。朝廷谥号他作为靖,追赠他是同州刺史,追封他为延安郡公。下葬那天,皇帝诏令太子和文武百官一起出去送行。他有文集十卷。 5. 范文正公 轻财好施的 译文 译文: 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扩展资料 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原文出自渑水燕谈录/北宋·王辟之卷第四忠孝凡十五事。 从体裁上来说,《渑水燕谈录》属于笔记文中的史料笔记。从写作目的上来看, 与众多宋代笔记的作者一样,王辟之脱离仕宦,悠游林下,追忆平生经历见闻,笔之于书,博记杂识,主要是为了 “谈谑”。 从写作内容和范围来看,《渑水燕谈录》所记大都是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年)以前到北宋开国(960年)之间140余年的北宋杂事。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渑水燕谈录 6. 楚帛书翻译 要具体点 只要翻译成古文就行 这个就是那个,放心吧,1942年9月湖南长沙于弹库楚墓出土,确切说楚帛书也就这么一个 大部分在美国,只有一个残片在湖南博物馆,残片最长处约4.6厘米,最宽处约2.7厘米,仅有成年人拇指般大。 其内容仅有17字,却反映了2000多年前亮星周期性的变化。 曰故(古)大熊包戏(伏羲),出血□雨走(震),居于睢□。 劂□亻鱼 亻鱼 ,□□□女。梦梦墨墨,亡章弼弼。 □每(晦)水□,风雨是於。乃取(娶)□□子之子,曰女王出(娲),是生子四。 □是襄而土 戋,是各(格)参化法□(度)。为禹为契,以司域襄,咎而步廷。 乃上下朕(腾)传(转),山陵丕疏。乃命山川四海,□(熏、阳)气百(魄、阴)气,以为其疏,以涉山陵、泷、汩、益、厉。 未有日月,四神相戈(代),乃步以为岁,是惟四时:长曰青干,二曰朱四单,三曰白大木然,四曰□墨干。 千有百岁,日月□ 生,九州丕土旁(平),山陵备血 矢(亻血 )。 四神乃作,至于覆(天盖),天旁动,扞蔽之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木之精。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思孚 文 (保),奠四极,曰非九天则大血矢( 亻血),则毋敢蔑天灵,帝□乃为日月之行。 共攻(工)□步十日四时,□神则闰,四□毋思,百神风雨,辰□乱作,乃□日月,以传相□思,又霄又朝,又昼又夕 。 根据上面的释文,兹将其大意表述如下: 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下之时,先有伏羲、女娲二神,结为夫妇,生了四子。 这四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四神开辟大地,这是他们懂得阴阳参化法则的缘故。 由禹与契来管理大地,制定历法,使星辰升落有序,山陵畅通,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当时未有日月,由四神轮流代表四时。 四神的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单,老三叫白大木然,老四叫墨干。 一千数百年以后,帝□生出日月。 从此九州太平,山陵安靖。四神还造了天盖,使它旋转,并用五色木的精华加固天盖。 炎帝派祝融以四神奠定三天四极。人们都敬事九天,求得太平,不敢□蔑视天神。 帝□于是制定日月的运转规则。 后来共工氏制定十干、闰月,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一日夜分为霄、朝、昼、夕。 乙篇 一 惟□□四(?)月,则赢绌不得其当,春夏秋冬,□有□常,日月星辰,乱逆其行。赢绌逆 (?乱),卉木亡常,是(?)谓妖。 天地作殃,天鼓将作汤,降于其〔四〕方,山陵其堕,有泉 汝( 、汩),是谓悖。悖岁,□月肭、月吉,吉□□有电 ,雨土,不得其参职。 天雨□□,是逆月闰之勿行:一月、二月、三月,是谓逆终亡,奉□□其邦;四月、五月,是谓乱纪亡, □朢(?)。亓(?其)岁:西国有吝,如日月既乱,乃有爽□;东国有吝,□□乃兵,□于其王。 二 凡岁 慝,如□□□,惟邦所□妖之行,卉木民人, □四践之常,□□上妖,三时是行。惟 慝之岁,三时□□,继之 降。 是月 数拟为之正,唯十有二月(?),惟悖 (?)慝,出自黄泉,土父亡□;出内(?入)〔空〕同,作其下凶。日月皆乱,星辰不炯。 日月既乱,岁季乃□,时雨进退,亡有常恒。恐民未知,拟 为则母动。 群民 □,三恒怀民,五正乃明,百神是 ,是谓 慝,群神乃 。帝曰: ( 、繇),敬(?)之哉?母弗或敬。 惟天作福,神则格之;惟天作妖,神则惠之。钦(?)敬惟备,天像是则,咸惟天□,下民之 (戒?),敬之母忒! 三 民勿用□□百神,山川澫谷,不钦敬(?)行。 民祀不歆,帝将 ( 、繇) 乱 (?逆)之行。民则有 亡有相扰,不见陵□。 是则爽至,民人弗知 ,则无攸祭,□则□民,少有□,土事勿从,凶。 丙篇 取于下 曰:取, 则至,不可 □杀。 壬子、丙子凶,作□北征,帅有咎,武□□其 。 如此武 曰:如,可以出师筑邑,不可以嫁女取妾,不兼得不憾。 秉司春 〔曰:秉〕□□……□畜牲分□□。 余娶女 曰:余,不可 作大事。 少杲其□,□龙其□,娶女为邦疑。 出 曰: ,盗帅□得 匿。 不见月才在□□,不可 祀,凶。取□□为臣妾。 司夏 曰: ,不可出师。水师不□,其□(败?)其覆,至于其□□,不可 。 仓莫(?)得 曰:仓,不可 川□,大不顺不邦,有盗入于上下。 臧 □ 曰:〔臧〕,不可 筑室,不可〔 〕□,□ 不复,其邦有大乱。 娶女,凶。 玄司秋 曰:玄,可 筑室(?)……奇□□ 乃□…… 阳□羕(?) 曰:阳,不毁事,可〔 〕……折除,去不义于四…… 姑分长 曰:姑,利侵伐,可 攻城,可以聚众,会诸 ,刑首事,戮不义。 司冬 曰: ,不可 攻……□□□□□□□……。 7. 文言文阅读 宋史·何继筠传 荆罕儒,冀州信都人。 父基,王屋令。罕儒少无赖,与赵凤、张辇为群盗。 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 汉初,改山南东道行军司马。周广顺初,为率府率,奉朝请,贫不能振。 显德初,世宗战高平,戮不用命者,因求骁勇士。通事舍人李延杰以罕儒闻,即召赴行在,命为招收都指挥使。 会征太原,命罕儒率步卒三千先入敌境。罕儒令人负束刍径趋太原城,焚其东门。 擢为控鹤弩手、大剑直都指挥使。从平淮南,领光州刺史,改泰州,为下蔡守御都指挥使兼舒、蕲二州招安巡检使。 四年,泰州初下,真拜刺史兼海陵、盐城两监屯田使。明年三月,世宗幸泰州,以罕儒为团练使,赐金带、银器、鞍勒马。 六年春,军吏耆艾诣阙请留,恭帝诏褒之。建隆初,升郑州防御,以罕儒为使,改晋州兵马钤辖。 罕儒恃勇轻敌,尝率骑深入晋境,人多闭壁不出,虏获甚众。是年冬,复领千余骑抵汾州城下,焚其草市,案兵以退。 夕次京土原,刘钧遣大将郝贵超领万余众袭罕儒,黎明及之。罕儒遣都监、毡毯副使阎彦进分兵以御贵超。 罕儒锦袍裹甲据胡床享士,方割羊臂臑以啖,闻彦进小却,即上马麾兵径犯贼锋。并人攒戈舂之,罕儒犹格斗,手杀十数人,遂遇害。 刘钧素畏罕儒之勇,常欲生致,及闻其死,求杀罕儒者戮之。太祖痛惜不已,擢其子守勋为西京武德副使。 因索京土原之不效命者,黜慈州团练使王继勋为率府率,阎彦进为殿直,斩其部下龙捷指挥使石进德等二十九人。罕儒轻财好施。 在泰州,有煮海之利,岁入钜万,诏听十收其八,用犹不足。家财入有籍,出不问其数。 有供奉官张奉珪使泰州,自言后唐张承业之子。罕儒曰:「我生平闻张特进名,幸而识其子。 」厚加礼待,遗钱五十万,米千斛。 8. 罗必元文言文答案 【原文】 罗必元,字亨父,隆兴进贤人。嘉定十年进士。调咸宁尉,抚州司法参军,崇仁丞,复摄司法。郡士曾极题金陵行宫龙屏,迕丞相史弥远,谪道州,解吏窘极甚。必元释其缚,使之善达。真德秀入参大政,必元移书曰:“老医尝云,伤寒坏证,惟独参汤可救之,然其活者十无二三。先生其今之独参汤乎?”调福州观察推官。有势家李遇夺民荔支园,必元直之;遇为言官,以私憾罢之。知余干县。赵福王府骄横,前后宰贰多为挤陷,至是以汝愚墓占四周民山,亦为直之,言于州曰:“区区小官,罢去何害?”人益壮其风力。 淳祐中,通判赣州。贾似道总领京湖,克剥至甚。必元上疏,以为蠹国脉、伤民命,似道衔之。改知汀州,为御史丁大全按去,后起干行在粮料院。钱塘有海鳅为患,漂民居,诏方士治之,都人鼓扇成风。必元上疏力止之。帝召见曰:“见卿《梅花诗》,足知卿志。”度宗即位,以直宝章阁兼宗学博士致仕。卒,年九十一。必元尝从危稹、包逊学,最为有渊源,见理甚明,风节甚高,至今乡人犹尊慕之云。 【译文】 罗必元,字亨父,是隆兴府进贤县人。嘉定十年考中进士。调任咸宁县尉,抚州司法参军,崇仁县丞,又掌管司法。当地士人曾极因在金陵行宫的龙屏上题字,冒犯丞相史弥远,被谪往道州,押解的小吏对待他非常不好。罗必元给他松绑,让他顺利到达目的地。真德秀担当要职,罗必元写信给他说:“有个老医生曾经说,伤寒之类的重疾,只有独参汤可以救命,但是吃这药能活下来的十无二三。先生你就是当今的独参汤么?”后调任福州观察推官。有个有权势的人家李遇抢夺平民的荔枝园,罗必元为之打抱不平。后来李遇当了谏官,以此私怨罢了他的官。后来他在余干县做官。赵福王府在当地骄横,前后几任官员大多被其排挤陷害。罗必元到任后,因赵汝愚的坟墓占了四周平民的山地的缘故,又为平民撑腰,对州官说:“我不过是个区区小官,罢免了有什么大不了的?”人们更加为他叫好。 淳祐年间,做赣州通判。贾似道总领京湖,克扣剥削极为厉害。罗必元上疏,认为他侵蚀国脉、伤害民命,贾似道(因此)记恨他。改任汀州知州,被御史丁大全调查去职,后又起复在粮料院任职。钱塘县有海鳅为祸,淹没民居,诏令方士治理此害,都人鼓扇成风。罗必元上疏极力制止此事。皇帝召见他说:“见到你的《梅花诗》,即足以了解你的志向了。”度宗即位,罗必元以直宝章阁兼宗学博士退休。去世,享年九十一岁。罗必元曾经跟随危稹、包逊学习,治学最有渊源,学理非常明白,风度节气很高,至今乡里人仍然尊敬仰慕他。 9. 张特立传翻译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薄。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 *** ,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节选自《元史u2022张特立传》) 翻译: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泰和年间考中进士,出任偃师县主簿。后来又改任宣德州司侯。宣德州内金朝皇亲国戚众多,号称难治之州。张特立上任后,都一家一户进行了拜访。其中有一国戚五将军,带着家奴掠抢了百姓的一群羊,张特立下令在村里进行大规模搜查,路过五将军家时,心平气和地诱哄他说:“将军家里难道还会出盗羊贼吗?不过随便看看,免得别人说闲话罢了。”暗地里,却叫人搜查后院,查获羊几十只。于是,将将军的家奴捆绑起来关进监狱,将军的儿子躲藏到别人家里,派人将他抓获,因为是皇帝近族才得以免于死罪。这样一来,豪贵之家变得守法起来,百姓也有了安全感。 正大初年,改任洛阳令,当时战事频繁,军队来往很多,地方郡县穷于应付。东帅纥石烈兀喧又对读书人极不尊敬。刚好这支部队移防到陕右地区,途经洛阳,看见张特立一副读书人的儒雅模样,便起侮慢之意,不以礼待他,于是,责令他准备军粮器械,并且限令三天之内备足,逾期则依军法处置。洛阳全县百姓一向称道张特立的贤明,纷纷抢着将军需物品运送到县府,使得东帅万分惊奇,不得不刮目相待。等到后来晋升为监察御史时,第一个提出金世宗的诸孙不应关押;尚书右丞颜盏石鲁和百姓争夺田产,参知政事徒单兀典阿谀奉承,办事不公,都应当罢免。张特立的正直,为当权者所不容。当平章政事白撒在陕西慰劳部队时,张特立又揭露白撒的部属违法乱纪。白撒在金世宗那里告状,说张特立所说的和事实不符。金世宗宽恕了他,他也因此解官回到了家乡。 张特立精通程氏易学,晚年教授学生,东平的严实时常对他以礼相敬。丙午年间,元世祖在王府接受王印,首先传旨告诉张特立说:“前监察御史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现在已年近七十,研究探索古代圣典,应当赏赐美名,以弘扬其潜在品德,可以特别赐号为‘中庸先生"。”壬子年间,又再次向张特立下诏书说:“钻研经典一辈子,诲人不倦,时刻保持中庸之道,学者都景仰他,以前已赏赐了美名,今日再表达这个意思。”癸丑年间,张特立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张特立所著的书籍,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10. 王子晋文言文 王子晋:是周灵王姬泄心的太子,生性好道。 他虽贵为太子,却寂寞寡欲。周灵王二十二年,王子晋游于伊水和洛水,遇到道士浮丘公,随上嵩山修道。几十年后七月七日,王子晋乘白鹤升天而去,远近可见,人们说:“王子登仙。” 曾劝周灵王说:“佐饔者尝焉,佐斗者伤焉”。“佐饔得尝”,是说助人为善,会得好报。 据说,他为劝止周灵王不要决洛河之水,这样虽然会防止洪水冲决宫殿,但却会使洛阳百姓生灵涂炭。其谏言使父皇大为震怒,将他贬为庶人,因此忧郁成疾,16岁就死了。百姓感其恩德,就以平时的称呼"王子",做为他的姓氏,从此,他的后人(古人早婚早育)就以"王"为姓,这就是王姓的起源,仅为一种说法,并不敢说是绝对。 其长子王荣,字敬宗,以字行,为司徒,居太原,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为太原王氏之祖。其次子早亡,虽有名讳,可能是后人所加,不可信。2023-07-02 20:18:261
范仲淹是怎么死的。
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原创)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出一个备份高而且有贤能的人主管他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2023-07-02 20:18:331
范文正轻财好施文言文的翻译
1. 范文正公 轻财好施的 译文 译文: 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扩展资料 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原文出自渑水燕谈录/北宋·王辟之卷第四忠孝凡十五事。 从体裁上来说,《渑水燕谈录》属于笔记文中的史料笔记。从写作目的上来看, 与众多宋代笔记的作者一样,王辟之脱离仕宦,悠游林下,追忆平生经历见闻,笔之于书,博记杂识,主要是为了 “谈谑”。 从写作内容和范围来看,《渑水燕谈录》所记大都是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年)以前到北宋开国(960年)之间140余年的北宋杂事。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渑水燕谈录 2.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文言文翻译,“至今奉公之法”的奉是什么意思 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bai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 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 不敢废弛。(原创)范仲淹du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 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zhi,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出一个备份高而且有贤能的人主管他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 范dao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 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回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答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 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3. 文言文阅读(12分)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小题1:A小题1:(1)(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在姑苏近郊买了数千亩良田,修了一座“义庄”,用来供养族人当中的贫穷的人。 (既、为、以,各0.5分)(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 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贤、奉、法各0.5分)小题1:体现了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心中还装着其他人的优秀品质。 小题1:A、主:管理(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做这类题时应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力求做到“信”“达”“雅”。2、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时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 3、要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1)既:已经。 于:在。为:建造,修。 以:用来。(2)贤:贤明。 奉:尊奉。法:规矩、做法。 。 4. 王质钱范文正公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 ,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1] )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何必要自甘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顾质独饯范文正。题主你看是这个么 不行的话请追问 5. 范文正正直的译文, 范文正正直 原文: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婢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译文:文正公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来往.一天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文正,告诉他:“我有个方法,可以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柬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派人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奇的点金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个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那个密封的记号还保存完好,没有被打开过.。2023-07-02 20:18:501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的译文
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原创)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出一个备份高而且有贤能的人主管他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2023-07-02 20:19:001
渑水燕谈录卷四文言文眉山苏
1. 《渑水燕谈录》卷四的全文翻译 【原文】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译文】 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2. 《淹水燕谈录》卷四的翻译 卷四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缣:细绢】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仅:将近】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令:善,美好】,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译文】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3. 渑水燕谈录文言文翻译 原文:太宗朝,有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译文:太宗在位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是得其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太宗在朝政的空余时间也爱好练习书法,每有心得都派内侍去送给王著看,但每次王著都说不行,太宗又去尽量的模仿的更像,然后又去问王著,王著还是说不行,太宗问他为什么呢,王著说"你的书法外形本来很好,但匆忙的说好,恐怕皇上并不明白书法的深意"后来太宗的书法已是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都说这得宜于王著的劝诫。 4. 《淹水燕谈录》卷四的翻译 卷四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 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缣:细绢】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仅:将近】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令:善,美好】,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注释】①缣(jiān):细绢。 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译文】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 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5. 渑水燕谈录文言文翻译 译文:太宗在位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是得其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太宗在朝政的空余时间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6303761也爱好练习书法,每有心得都派内侍去送给王著看,但每次王著都说不行,太宗又去尽量的模仿的更像,然后又去问王著,王著还是说不行,太宗问他为什么呢,王著说"你的书法外形本来很好,但匆忙的说好,恐怕皇上并不明白书法的深意"后来太宗的书法已是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 世人都说这得宜于王著的劝诫。原文:太宗朝,有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扩展资料从体裁上来说,《渑水燕谈录》属于笔记文中的史料笔记。从写作目的上来看, 与众多宋代笔记的作者一样,王辟之脱离仕宦,悠游林下,追忆平生经历见闻,笔之于书,博记杂识,主要是为了 “谈谑”。 从写作内容和范围来看,《渑水燕谈录》所记大都是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年)以前到北宋开国(960年)之间140余年的北宋杂事。从写作特色上说,《渑水燕谈录》的价值内容丰富,体裁广泛,为后世对北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研究,特别是对一些政治家、文学家的生平研究以及山东省的地方史研究、宋诗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史料。2023-07-02 20:19: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