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曲径通幽处,出自哪里的?

2023-07-02 09:40:17
ardim

曲径通幽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含义是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符合古诗给人的意境(7张)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余钟磬(qìng)音。 ——选自《全唐诗》

凡尘

曲径通幽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含义是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余钟磬(qìng)音

北有云溪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曲径通幽处,,,全诗是什么

仙境胡秉言红花绿草满园栽,风送花香蝶自来。曲径闲幽宁静雅,身居愉悦赛仙哉。
2023-07-02 06:34:175

曲径通幽处全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常建的诗作。全文如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2023-07-02 06:35:002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全诗

  1、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2、赏析: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3、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   4、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2023-07-02 06:35:081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什么意思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思是青翠的竹林掩映着小路通往幽深处,在禅房前后的花草树木生长茂盛。一、出处:唐朝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二、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三、原文翻译:清晨中走进一座古老寺院,太阳初升照耀着山中树林。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前后的花木繁茂地生长。山光的明净飞鸟更加愉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此情此景,万物皆沉默静寂,只回荡着敲钟击磬的声音。扩展资料:一、诗人常建的其他作品:《宿王昌龄隐居》、《吊王将军墓》二、《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清晨游玩古寺后禅院的观感,营造了一个幽深寂静的氛围,描绘了独特的美景,表达了诗人游览古寺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此诗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2023-07-02 06:35:161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思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原文及翻译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翻译: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2、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朝代】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3、翻译: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2023-07-02 06:35:451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什么意思?

U0001f44dU0001f44dU0001f44d
2023-07-02 06:36:593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此典句出自[唐]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1.初日:犹旭日。 2.曲径:一作“竹径”,一作“一径”。 3.禅房:后禅院中僧人住房。 4.人心:指心中的尘世俗念。空:有涤除、净滤意。 5.万籁: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皆:一作“都”,一作“俱”。 6.钟磬(qìnɡ):寺院中乐器,僧人诵经、参禅时,开始敲钟,结束敲磬。 清晨登上破山,旭日初升,丛林和佛寺沐浴着霞光。竹林里的一条小路,直通到幽静的地方,在那花草树木的深处,就是后院的禅房。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此时此地,天地万物都寂静得毫无声响,唯有寺中传出的钟磬声,在山林间回荡 这是一首题壁诗,借咏禅寺幽静景象,抒发隐逸适情怀,清境幻思,兴象深微,笔笔超妙,字字入神,构思精巧,通体幽绝。
2023-07-02 06:37:131

曲径通幽是何意?出自哪?

【释义】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僻静的地方,可作风景的描写,也可比喻只有通过艰苦的跋涉,才能达到胜境。【出处】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唐朝诗人常建有一首诗里有这两句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说的是: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幽静的地方,僧人居住的房舍,就在那花木丛的深处。诗句直书景物,但又一语双关,说出了佛家的一个道理,即:要达到“清净无为”、“息心去欲”的境界,先得经过一段曲折修行的道路。诗句的本意是写禅房佛境,但却无意中道出了一个曲折前进的哲理,是客观辩证法在诗人头脑中不自觉的反映。禅房坐落在深山花木丛中,但通往禅房僧院的道路却是坎坷不平、曲曲折折,没有什么笔直平坦的道路可走,必须时而登高,时而就低,时而左转,时而右折,经过崎岖小路的艰苦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幽处”虽美,但不经崎岖小路的艰苦跋涉是达不到的。
2023-07-02 06:37:211

曲径通幽处是什么意思

弯曲的小路通到隐蔽幽深的地方。形容园林曲折幽深。 成语出处 唐 常建《破峙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023-07-02 06:37:493

曲径通幽出自那句诗

曲径通幽qjty近幽静山谷qūjìngtōngyōu反繁华闹市【出自】唐·常建《题破册寺后禅院》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解释】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用法】主谓式;作定语、分句;含褒义
2023-07-02 06:37:573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含义

之所以称“曲径通幽”是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常采用的态度和方法,是因为“幽”也许在这“曲径”之中,“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这便是“曲径通幽”。都说“大隐隐于市”,我以为只有明白之士,通达之人方能明白“曲径通幽”的深刻内涵。古往今来,多少通达之人,他们或面对明君,或侍奉庸主,人生弯弯曲曲犹如那望不到尽头的小路。通往仕途的路尽管诱惑重重,但垂钓于濮水者如庄子,悠然忘我者如陶渊明,宁可放弃那看似华丽其实污浊的官场生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弯曲小路的那端,是只属于庄子的逍遥美景。“登东阜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是只属于陶渊明的桃源传说。那弯曲的小路引领着文人墨客到达他们一直崇尚的意境。避开世俗的烦扰,或许这正是“曲径通幽”美的所在,回转之间,领略个中的真谛与哲理。不要怀疑这弯弯曲曲的小路是否能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更不要否定“曲径通幽”创造的人生价值。古人说“人生弯弯曲曲水”,确实。社会上一些人往往喜欢平坦笔直的大道,但却忽略了小路那端的美丽风景。大学毕业的徐本禹面前有两条可以选择的道路:是继续留在大学完成研究生的课程,还是帮助山区里渴望知识的失学儿童?一条是笔直的大道,一条是弯曲的小路。徐本禹如何选择?是内心的善良和真诚让徐本禹走向了小路。他尽心尽力的帮助山区的孩子,感动着全中国人民。小路的那端,是孩子们绽开的笑颜和国人们赞许的目光。小路的那端,不正是风景幽美的地方吗?“曲径通幽”也正是徐本禹面对生活,面对人生的态度。“幽”在这曲径之中,“美”在这回转之间。“曲径通幽”是人们处理问题常采用的态度和方式。人生就像一次长途旅行,笔直平坦的大道固然风景颐人,但弯弯曲曲的小路更能使你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
2023-07-02 06:38:041

曲径通幽处 什么意思

曲径通幽 qū jìng tōng yōu[释义]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2023-07-02 06:38:112

曲径通幽处什么意思

唐朝诗人常建作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虽然写禅房僧境但道出一个曲折前进的哲理,是客观辩证法的体现。禅房坐落在深山花木丛中,通往禅房僧院的道路是起伏不平、曲曲折折,经过艰苦跋涉才能到达.
2023-07-02 06:38:313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下句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2023-07-02 06:38:391

曲径通幽处的下一句是什么?

禅房花木深
2023-07-02 06:38:495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的意思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诗文解释】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词语解释】 禅房:僧侣的住房。 万籁:各种声响。 【诗文赏析】 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 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2023-07-02 06:39:051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原文_翻译及赏析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版本二)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三) 唐诗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写景咏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 ,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 ,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著追求。“曲径通幽”之美学在中国古典园林上有广泛运用。 颈联和尾联在意念上紧承颔联,颔联写诗人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这两联则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把读者带进幽美绝世的佛门世界。诗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点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颈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 赏析二 首联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在这天的清晨走进古寺,初升的太阳光照耀着松林。此联中表明了诗人此作的时间和地点。佛家经常把僧徒聚集的处所当做是丛林,所以这里所说的高林颇有称颂禅院的意思。在光照松林的景象中显露著礼赞佛宇之情。 颔联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联的“幽”“深”二字尤为重要。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处,禅房前后花木缤纷。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成了优雅的意境。幽静的竹林里,一条小路通向深处,禅房前后花木茂盛。此联主要描写静景。“幽”字着重突出了此景的寂静,而这种静不是一般的静,是一种具有诗意的静,因为此联中还有一个“深”字,这两个字互相映衬。繁茂的花木和幽静的竹林互相映衬,再加上一条通往深处的僻静的小路。可以想像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诗意的境界呀! 颈联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空”二字给大自然赋予了某种特性,明媚的山间阳光使飞鸟更加欢悦,清澈的潭水让人神清气爽。悦、空二字在这里是使动用法,意为使·······欢悦,使·······空。这里的山光就是日光,自然中的日光照耀在山林里,小鸟到处乱飞,潭水本来就是清澈的。这些本来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作者却敏锐的捕捉到了小小的细节,给山光和潭水赋予了某种特性,使它们能够让飞鸟欢悦,能够荡涤人们心目中的污垢,使人们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就使得这整幅画面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美丽。动静结合的境界让人啧啧称奇。 意境 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这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景: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高林”突出了山寺的幽雅。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曲径”,竹林丛中的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以上六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动,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详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著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著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辞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像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鉴赏二 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树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着弯弯小路,来到禅房,更是觉得幽静。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 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首联起居平平“清晨入古寺”简直如同平白说话,毫无诗意。但却简单地交待了时间地点。缓之又缓,平之又平,不是孤峰突起,也不是一泻千里,仿佛轻松愉悦地步入山 *** 上。继而“初日照高林”亦是不加粉饰的句子,却在眼前铺开了幅“山林晨景图”。树密,但不是密不透风;林高,但不是高不可及。密密匝匝的树林伴着初升的旭日,“初日”亮而微红,红又间黄,从树缝、树头间漏下道道光柱,袅娜著林间微微的雾气,氤氲著别样的轻柔。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此言一出足令人瞠目结舌、啧啧称赞。步出高林是一丛翠竹,翠杆碧叶下是仄仄的小径,竹影微摇,小径隐现,前路深幽,不可轻现。隐隐有一角挑檐露在花木深处,幽僻之所,非高僧不可得也!花木、禅房、曲径、竹林仿佛已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既点题,又显意,无怪乎令人叹赏至今。 颈联两句对仗工整,比兴巧妙。一个“悦”字,高雅了“鸟性”,写活了“山光”。鸟竟犹人,可识、可赏、可悦这山光。一个“空”字,沉寂了“潭影”,澹定了“人心”。潭影幽暗而似空无一物,人心无所求无所欲,空空中而异常的满足。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著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 先生名利比尘灰,绿竹青松手自栽。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高节志凌云,不敢当滕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乾为扶持。 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 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 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 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023-07-02 06:39:111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诗文解释】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词语解释】禅房:僧侣的住房。万籁:各种声响。【诗文赏析】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2023-07-02 06:39:291

曲径通幽处,蝉房花木深. 是什么意思啊?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我们对这句诗都很熟悉。那隐没在花木竹林中的弯曲小径,是全诗中最为美丽的意象。“曲径”在古诗中经常出现,比较一下,苏州园林故宫花园,古代贵族居所乃至文人雅士流连忘返之处,总是有清幽的曲径,那几乎就是诗意的象征。 曾几何时,弯曲的小道退出人们的梦想,取而代之的是笔直的大马路,继而又是高速公路。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也许人们已不需要那婉转回环的小路了,他们有更长,更宽的路要走。 但曲径还是常见的,公园里在草坪上,总有用鹅卵石刻意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但总有许多人为走直路,直接横穿草坪,久而久之,绿色的草地上有了一条相当明显的痕迹。 但在野外,人们踩出来的路径却总不是笔直的,而是自自然然地弯曲,或宽或窄转折自然。 我试着去分析弯路与直路的不同,但要理清却很难。曲径与大道有完全不同的含义,相比之下,曲径似乎更靠近自然,大道的开辟却是在改造自然。
2023-07-02 06:39:361

曲径通幽处的下一句是什么???

2023-07-02 06:39:468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成语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赏析:“曲”、“幽”、“深”,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此而句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光照中的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2023-07-02 06:40:021

竹径通幽处 还是曲径通幽处?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因其幽深的禅意,超远的境界,而深受世人喜爱。想象一个清凉的晨晓,诗人踱步去古寺,看阳光从林间悠然流泄,曲径通幽,花木藤蔓爬满了禅房,墨绿的时光静静地绽放,灵动的鸟儿在林间嬉唱,心便在一潭静水中渐渐空无。那是一个不受惊扰的禅界,寂静得只能听到隐约的梵音,低吟着前世的一段心语。
2023-07-02 06:40:101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什么意思?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思是: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通向幽寂之处,禅房的花木也深浓茂盛。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译文: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扩展资料: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诣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
2023-07-02 06:40:281

曲径通幽的出处(两首诗呢!)

五言律诗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这个是出处,但如果说有两首诗的话,这个词语还在另外一个地方出现过,不知道是不是。清·俞樾《曲园楹联》)中有一句:曲径通幽处,园林无俗情
2023-07-02 06:40:471

曲径通幽蕴含了什么哲理?

曲径通幽蕴含的哲理:“曲径通幽”是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常采用的态度和方法,是因为“幽”也许在这“曲径”之中,“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这便是“曲径通幽”。都说“大隐隐于市”,我以为只有明白之士,通达之人方能明白“曲径通幽”的深刻内涵。古往今来,多少通达之人,他们或面对明君,或侍奉庸主,人生弯弯曲曲犹如那望不到尽头的小路。曲径通幽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ū jìng tōng yōu,意思是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解释:总意:深远的地方,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出自: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023-07-02 06:40:542

曲径通幽出自哪里

王维的诗
2023-07-02 06:41:073

曲径通幽处的全部诗句

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 年代: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023-07-02 06:41:162

曲径通幽处的下一句 曲径通幽处后一句是啥

1、下一句:“禅房花木深”,出自《破山寺后禅院》。原句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2、这是一首题壁诗。清清的潭水澄澈,使人顿感心地空明,杂念全消。结尾以万籁俱寂,只有钟磬声收束,进一步表现了禅寺的幽静和诗人悠闲适意的隐逸情趣,曲折反映了诗人仕途失意的心情。
2023-07-02 06:41:431

曲径通幽的意思

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2023-07-02 06:41:514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是“曲径通幽处”还是“竹径通幽处”?

1.从平仄来讲.二者皆可.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2.从意境上来讲. 曲径给人以更加广阔的思想空间. 竹径虽也配得上‘禅房",但终究没有曲径那么深邃 3.重复. 竹径与后面的‘花木深"重复. 故此,应该取‘曲径通幽处"为佳.
2023-07-02 06:42:171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除钟磬音

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中考考的是这样。。。)
2023-07-02 06:42:332

题破山寺后禅院》到底是曲径通幽处,还是竹径通幽处。是哪个,那另外一句出自哪里?

曲径通幽处
2023-07-02 06:42:403

曲径通幽处下一句?

禅房花木深
2023-07-02 06:42:472

曲径通幽处,,,,全诗是什么

出自:《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唐]常建全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023-07-02 06:42:551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这首古诗,的解释是什么。

【译文】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有钟磐声在空中回荡。
2023-07-02 06:43:056

曲径通幽处,,,全诗是什么

一、原文: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二、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扩展资料一、整体赏析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二、创作背景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常建登山时有感所作。
2023-07-02 06:43:421

曲径通幽处全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
2023-07-02 06:43:501

曲径通幽处

曲径通幽处的下一句“曲径通幽处”的下一句是“禅房花木深”,出自《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诣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曲径通幽处,,,全诗是什么一、原文: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二、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扩展资料一、整体赏析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二、创作背景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常建登山时有感所作。曲径通幽处的下一句是什么?下一句如下:“禅房花木深”,出自《破山寺后禅院》。原句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这是一首题壁诗。清清的潭水澄澈,使人顿感心地空明,杂念全消。结尾以万籁俱寂,只有钟磬声收束,进一步表现了禅寺的幽静和诗人悠闲适意的隐逸情趣,曲折反映了诗人仕途失意的心情。简介:该诗为唐代常建所作五言律诗,作于他在破山寺游历时所见景色,进而发出感慨。常建生卒年不详。长安人,开元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大历时曾任盱眙尉。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善于运用凝炼简洁的笔触,表达清寂幽邃的意境。曲径通幽处全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2023-07-02 06:43:561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出自哪位诗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2023-07-02 06:44:068

曲径通幽处下句是什么?

“曲径通幽处”的意思是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那么曲径通幽处下句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 曲径通幽处下句是禅房花木深。出自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原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3、 翻译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关于曲径通幽处下句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2023-07-02 06:44:211

曲径通幽处什么意思 曲径通幽处怎么解释

1、“曲径通幽处”的意思是:青翠的竹林掩映着小路通往幽深处。 2、“曲径通幽处”出自唐朝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708年—765年),祖籍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字少府。 3、《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清晨游玩古寺后禅院的观感,营造了一个幽深寂静的氛围,描绘了独特的美景,表达了诗人游览古寺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此诗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2023-07-02 06:44:281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是什么意思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出自唐·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原句的意思是: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2023-07-02 06:44:384

曲径通幽处怎么解释

1、“曲径通幽处”的意思是:青翠的竹林掩映着小路通往幽深处。2、“曲径通幽处”出自唐朝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708年—765年),祖籍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少府。3、《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清晨游玩古寺后禅院的观感,营造了一个幽深寂静的氛围,描绘了独特的美景,表达了诗人游览古寺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此诗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2023-07-02 06:44:561

曲径通幽处怎么解释曲径通幽处什么意思

1、“曲径通幽处”的意思是:青翠的竹林掩映着小路通往幽深处。2、“曲径通幽处”出自唐朝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708年—765年),祖籍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少府。3、《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清晨游玩古寺后禅院的观感,营造了一个幽深寂静的氛围,描绘了独特的美景,表达了诗人游览古寺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此诗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2023-07-02 06:45:081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全诗 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1、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2、赏析: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3、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 4、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2023-07-02 06:45:161

曲径通幽处成语

曲径通幽 [qū jìng tōng yōu] 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解释】: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出自】:唐·常建《题破册寺后禅院》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示例】:~处,园林无俗情。 ◎清·俞樾《曲园楹联》【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分句;含褒义
2023-07-02 06:45:341

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出自什么诗啊,什么意思

多谢,多谢!老师给予答疑解惑。
2023-07-02 06:45:439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下一句谁知道是什么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朝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023-07-02 06:45:592

曲径通幽是什么意思?

七绝 仙境胡秉言红花绿草满园栽,风送花香蝶自来。曲径闲幽宁静雅,身居愉悦赛仙哉。
2023-07-02 06:46:0610

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下一句

禅房花木深
2023-07-02 06:46: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