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t白
-
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三大科技革命的时间.主要成果.内容.特点.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珍妮机出现,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火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2023-07-01 14:17:211
三次科技革命的具体内容,特点及意义
科技革命不止三次了,第六次都出来了. 前三次: 第一次科技革命内容:(18世纪60年代)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一次科技革命特点: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珍妮机出现,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逊-火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一次科技革命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科技革命内容:(19世纪70年代)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人类在电力、内燃机、新材料和海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第二次科技革命特点: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二次科技革命意义: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内容(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直接推动力是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这与前两次有别.) 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第三次科技革命意义: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2023-07-01 14:17:291
第二次科技革命创制了什么?
电 一系列电器2023-07-01 14:17:37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科技革命经历了那几次飞跃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第二次科技革命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第二次科技革命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2023-07-01 14:18:011
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分别发明了什么?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2023-07-01 14:18:091
世界上三次科技革命分别是
18世纪末,蒸气机的发明和使用,引起了第一次科技革命; 19世纪末,电力的发现和使用引起了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先后出现了电脑、能源、新材料、空间、生物等新兴技术,引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无论在规模、深度与影响上都远远地超过前两次,它具有一些重要特点。 扩展资料: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又称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开始部门:棉纺织业。 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历史意义: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直接推动力是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这与前两次有别。 ) 成就 一次革命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 2.以轻工业为主导; 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 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二次革命 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 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三次革命 电脑的广泛应用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2023-07-01 14:18:231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过程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於19世纪中叶,它以电机的发明为起点,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不仅推动了生产技术由一般的机械化到电气化、自动化转变,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条件 第一次科技革命实现了工业生产的全面机械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但也有它难以克服的缺点,如产生和使用不方便、长距离输送困难等等。所以社会对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19世纪初电磁学领域的一系列发现,引发了新的科技革命。 发电机的发明 1819 年由丹麦科学家欧尔斯德(Hans Christian Oersted)在教室里偶然发现放在电线下之指南针不再指南,而与电线成垂直方向。经此之后,他便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关系。次年法国人安培(Andre Marrie Ampere) 根据欧尔斯德之报告,对磁场与电流间之关系作一整理与研究,并提出认为两条电线平行置放时,电流流动之方向相同时会相排斥;而相反时会相吸。若将电线绕成线圈并行通电后,则如自然之磁石一样。现在,『安培』的名字已家喻户晓,成为电流强度单位之名称。 1830年英国有一位学者名叫法拉第(Michael Farady) ,发现当一块磁铁放入电线圈中时,会使电流流入线圈;拿出磁铁时,电流则反方向流动。为使所发生之电能连续流动,法拉第用一只十二英寸的铜盘装在架子上,盘中央安置一曲柄,以手摇曲柄转动铜盘,整个铜盘置于一马蹄型磁铁内。将电线一端接於铜盘轴上,另一端则以接触器接出。当铜盘转动时,电线会不断切割磁力线,并产生连续性电流。 麦克斯韦完成了电磁波理论,让人们认清了电磁波的本质 赫兹首次用试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电力应用中的重大发明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使电力的广泛应用由可能变为现实,而在电力的应用中又产生了一系列对人类社会生活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发明。 电报 1838年摩斯(Samuel Morse)发明电报接收机,利用电流交替地通电和切断产生不同的信号,即点、划和空白,他以这三种不同讯号的组合造出表达26个字母和数位的电码,这就是以后全球通用的莫尔斯电码。 电话 1876年美国青年贝尔发明了靠簧片振动传声的第一具电话,他利用声音振动簧片,簧片附近的电磁铁随即把振动变成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经电线传到受话器,再利用电磁铁振动另一簧片,把电信号重新变成声音,从此人类的声音可藉由电线传到远方。 电灯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 1877 年开始对电产生之光进行研究,他发现电阻会发热,发热后会产生光,因而发明了电灯泡。 无线电通讯 1864年剑桥大学科学家马克士威结合了电和磁的知识,在理论上证明了无线电波的存在。1894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制作了第一架电波发射机。他的设计可以凌空发送一连串无线电波的信号。由于发送和接收设备之间不需用导线相连,这项技术就变成著名的无线电通讯。 矿石接收机 内燃机的发明 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除了电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之外,另一项有代表性的技术成就是内燃机的发明。内燃机是燃料在汽缸内直接燃烧,由燃烧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或转子做功的动力机。广泛应用於卡车、拖拉机、公共汽车、船舶及机车,成为运输工具的主要动力机。2023-07-01 14:18:381
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主要内容
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中叶,它以电机的发明为起点,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不仅推动了生产技术由一般的机械化到电气化、自动化转变,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一次科技革命实现了工业生产的全面机械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但也有它难以克服的缺点,如产生和使用不方便、长距离输送困难等等。所以社会对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19世纪初电磁学领域的一系列发现,引发了新的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产业革命,一般是指由于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进而使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出现崭新面貌。产业革命,也叫工业革命。一般是指由于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进而使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出现崭新面貌。 第一次产业革命亦称工业革命,系指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准备了条件。随着市场的扩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日益不能满足需要,资产阶级为追求更多的利润,广泛采用了新技术。产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首先从纺织业开始,八十年代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采用,促使产业革命进一步深入,遍及化学、采掘、冶金、机器制造等部门。继英国之后,法、德、美等国也于十九世纪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的建立,为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使之最后战胜封建制度而居统治地位。产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的一系列发明、创造,构成了世界范围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873年爆发了空前深刻的世界经济危机,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一系列的工业发明创造。其中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导致了“电气化”时代的到来;内燃机的出现,促进了石油的开采;电话、电车和无线电的发明,进一步便利了交通。从而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这一时期中,炼钢技术的改进,化学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不仅使原有的重工业部门(钢铁、采煤、机器制造等)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形成和发展起来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如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和飞机制造等,使世界工业生产又有了新的发展。到十九世纪末,重工业在世界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继英国之后,美、法、德、日等先进国家实现了工业化,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向全世界的扩展,促进了交通运输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农耕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有了显著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国内生产集中垄断和社会化过程的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国民经济军事化的不断发展,在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中,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科学技术革命,人们称之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这次科学技术革命是以核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海洋的开发为其主要标志。科技革命波及各个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科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崭新的工业部门,如高分子合成工业、核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航天工业、生物工程、激光光导纤维等工业。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控制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取代了部分人脑的工作,大大增强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主要工业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这些国家的农业也实现了现代化。人类在向海洋索取资源和征服宇宙,以及探索新的能源、原料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此外,被称为第三产业的非物质生产部门,也得到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尤其是微处理机的广泛采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劳动、生活方式,微处理机正在进入家庭生活,将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影响。2023-07-01 14:18:461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使世界走进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Siemens)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Gelam)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2023-07-01 14:19:051
三次科技革命分别时间和概述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2、条件①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②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③劳动力-圈地运动;④技术-国外市场不断扩大;⑤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3、主要成就①棉纺织: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765年);克隆普顿-骡机(1779年);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1785年)②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的)③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1814年)4、特点①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最终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②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新机器的科技含量不高;③英国一花独放,绝大多数发明都出自英国,英国成为世界发展的核心。5、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②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③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④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⑤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9世纪70年代开始2、条件①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②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③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④市场-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3、主要成就①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61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③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4、特点①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②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发展迅速;③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④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等部门,有巨大的能力改造和武装各轻工业部门并使农业机械化,从而使发达国家首先实现了工业化。5、影响①生产力迅猛发展;②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③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④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三、第三次科技革命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2、条件①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②先决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③必要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④推动力-社会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的要求)3、主要成就以原子能(1945年美国-原 子 弹爆炸、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电子计算机的应用(1946年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64年美国-集成电路计算机问世等)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1973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首创成功)等高新技术。4、特点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5、影响①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造成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发展迅速。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变了变革);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们日益重要。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1、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棉纺织业、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出现了以曼彻斯特为中心的棉纺织工业区与以伯明翰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工业布局的趋势是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轻工业发展迅速。2、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了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工业,出现了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原苏联以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为中心的欧洲工业区。工业布局进一步趋向集中,重工业突飞猛进。3、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产业等,出现了美国西南部的斯坦福工业区(硅谷)、日本九州岛(硅岛)、英国苏格兰电子工业基地、德国慕尼黑工业中心。工业布局总体趋势是分散,发达国家以分散为主,发展中国家以集中为主,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二、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三次能源突破1、第一次:蒸汽成为新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第二次:电力成为新的能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第三次:核能成为新的能源,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太空时代”。三、三次科技革命在生产力方面、社会关系方面和国际格局方面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1、生产力方面: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②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为标志,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③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太空时代”。2、社会关系方面: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阶级结构: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社会经济结构: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浪潮;社会生活结构:交通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由改革运动的高涨,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②第二次科技革命: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也发生变化。]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人们生活也发生变革。四、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政治、经济、思想)1、第一次工业革命: 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⑵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2、第二次工业革命:⑴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⑶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3、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的科技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SPAN>2023-07-01 14:19:121
三次科技革命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机器代替手工第二次是电和新的技术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是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进入信息时代2023-07-01 14:19:214
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时间
应该只有第三次工业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吧。前两次是工业革命。2023-07-01 14:19:364
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如果是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话是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2023-07-01 14:19:444
3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
第一次科技革命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主要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科技革命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第三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2023-07-01 14:19:511
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成果,代表,意义是什么啊 ?
第一次科技革命..时间18世纪中期(50-60).代表是蒸气机的发明与应用...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后半期..代表是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第三次时间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表是核.分子生物学.遗传.及具有划时代意思的电子计算机等2023-07-01 14:19:592
三次科技革命的具体内容,特点及意义
科技革命不止三次了,第六次都出来了。前三次:第一次科技革命内容:(18世纪60年代)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第一次科技革命特点: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珍妮机出现,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逊-火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一次科技革命意义: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科技革命内容:(19世纪70年代)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人类在电力、内燃机、新材料和海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第二次科技革命特点: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第二次科技革命意义: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内容(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直接推动力是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这与前两次有别。)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第三次科技革命意义: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2023-07-01 14:20:081
列举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开始国家,主要成果,分别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直接推动力是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这与前两次有别)2023-07-01 14:20:141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问的很专业啊 !2023-07-01 14:20:236
三次科技革命的简要内容
第一次技术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它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它带动的主要工业产业有:棉纺织工业、钢铁工业。 第二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它的主要技术标志是电气化。主要的工业部门有: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与飞机制造等工业。 第三次技术革命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的主要技术标志是原子能、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由此兴起的新兴产业有: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等。2023-07-01 14:20:491
什么是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2023-07-01 14:20:561
高中历史三次科技革命
1.三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 首先,就生产力发展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其次,就生产方式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更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第三,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科技、发明基础上的生产飞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四,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工业部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都得到了技术改造,焕发了更强的生命力。 第五,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第六,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更趋明显和激烈。 4.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美国 ①技术条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取得胜利,美国积极研制新式武器。如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电子计算机等。这些都对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科学理论出现的重大突破,也是其技术基础,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②物质条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以及美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国内市场广大,有利于规模生产。③制度条件——美国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国家。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是其政治保障。④文化条件——美国人来自世界各地,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在二战中,利用战争的交往形式,争夺到最多的科技人才,带动本国人才的培养。二次大战前后涌入一批优秀欧洲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⑤二战后以来,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直接促成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 5.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深远影响 (1)第一次科技革命,既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生产力上: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结构。①工业革命由手工操作向大机器生产过渡。②手工工场被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所取代。③纺织、冶金、采煤、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社会变革上:①引起了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变。物质产品的丰富,社会条件的改良与生产力发展的巨大要求使英国人口呈现出了爆炸性的增长。与此同时,英国社会的流动性也随着工业化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达而大大加速了,导致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的浪潮。②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③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确立,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另一方面,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地冲击着这些地区的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④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由主义改革的高潮,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②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③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侵略以及争夺加剧,形成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④资本主义各国工人人数猛增,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逐步走向高潮。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形成,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3)第三次工业革命: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⑤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⑥科技革命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6.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③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④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①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②从发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或技能为先导,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③从发源地看,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④从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7.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1)市场的扩大促进科技革命的开展:①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准备了工业革命的开展。②19世纪中期前后,美德日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殖民扩张的加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激烈,又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③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始,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2)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对市场的争夺: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殖民扩张加剧,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速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的斗争加剧,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市场的垄断和反垄断的斗争也日趋尖锐。 8.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对中国的不同影响 (1)第一次科技革命:一方面,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国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推动他们对当时封建落后、闭关自守的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又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诱导,中国的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逐渐兴起,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地起步。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的集中和“过剩资本”的出现,推动西方殖民者对中国加紧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这一时期的维新变法及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客观上影响了中国对科技革命成果的吸收、转化,丧失了一次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由于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封锁以及国内一系列政治、经济“左”倾错误的干扰,致使中国一度再次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但是,与前两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即使在当时极端困难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中国的科学家也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中国人也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积极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9.突飞猛进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国应如何应对? 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第三次科技革命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如果我国能够紧跟科技革命的潮流,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将占据有利地位;否则,将会受制于人。 对策:①中国第三步战略目标是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的现代化应该是在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化。这要求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科学,积极发展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特别要加快信息化进程,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与知识化,以信息化、知识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跨跃式发展。②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这些产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努力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③发展知识经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科技人才。2023-07-01 14:21:041
请分别说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社会背景、革命标志、时期、内容以及含义。
记得当年这是历史大题材料题会考的东西,都忘了。。。2023-07-01 14:21:112
第二次科技革命在什么时候兴起,在能源利用上答案有什么新突破
19世纪七十年代。突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以利用电力能源的电动机的出现为标志的的。和蒸汽机相比,电力驱动更稳定,且效率大大领先。此外,新型内燃机也发明出现。内燃机的使用,带动了石油的开发利用。电动机、内燃机相比起蒸汽机,利用了在当时丰富的大量自然资源,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促进了发展。2023-07-01 14:21:182
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共同影响?
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 首先,就生产力发展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其次,就生产方式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更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第三,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科技、发明基础上的生产飞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四,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工业部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都得到了技术改造,焕发了更强的生命力。 第五,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第六,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更趋明显和激烈。 4.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深远影响 (1)第一次科技革命,既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生产力上: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结构。①工业革命由手工操作向大机器生产过渡。②手工工场被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所取代。③纺织、冶金、采煤、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社会变革上:①引起了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变。物质产品的丰富,社会条件的改良与生产力发展的巨大要求使英国人口呈现出了爆炸性的增长。与此同时,英国社会的流动性也随着工业化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达而大大加速了,导致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的浪潮。②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③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确立,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另一方面,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地冲击着这些地区的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④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由主义改革的高潮,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②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③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侵略以及争夺加剧,形成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④资本主义各国工人人数猛增,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逐步走向高潮。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形成,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3)第三次工业革命: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⑤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⑥科技革命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5.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③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④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①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②从发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或技能为先导,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③从发源地看,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④从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6.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1)市场的扩大促进科技革命的开展:①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准备了工业革命的开展。②19世纪中期前后,美德日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殖民扩张的加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激烈,又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③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始,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2)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对市场的争夺: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殖民扩张加剧,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023-07-01 14:21:281
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的机器大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成为“世界工厂”。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美国也开始了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的成果被引进到中国、日本等国。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开展,它使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二战后期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一直持续至今,它无论从规模、速度和影响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前两次。1.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部门。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人类社会由此进入“”。1814年,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成为工业化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9世纪以后,美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涌现出许多新发明,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成试航成功;、缝纫机、拖拉机相继发明;特别是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生产方法,推动了机器的普及。2.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的广泛应用、和工具的创制、手段的发明和工业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以的广泛应用最为显著。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相继问世。人类进入。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成功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等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发明电话,90年代意大利试验无线电报取得成功。1867年,发明炸药,80年代又改良了无烟火药的技术,大大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塑料、人造纤维等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3.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技术革命,以技术、技术、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是的兴起。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各国统治基础。(2)引起的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3)工业革命引发三股潮流:资本主义(主义: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提出、和的主张,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从19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蓬勃兴起,逐渐战胜封建势力,掌握了政权。自由主义成为工业革命后19世纪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俄国、意大利统一、德意志、美国、日本等都是这股潮流的突出表现);社会主义(由法国起义、英国运动组成的早期工人运动,1848年革命中爆发的工人起义,《》的发表,的成立,1871年公社的出现等,显现了这一历史潮流的活力);民族主义(工业革命促使各工业国加速占领殖民地扩大市场,刺激了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运动,以亚洲最具代表性。爪哇人民反荷起义、人民反英起义、伊朗起义、中国运动和民族大起义构成亚洲革命风暴。这些运动属于传统的旧式造反运动,其结果是都失败了。欧洲的民族运动,大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如意大利统一和都属于这类运动)。(4)生产组织形式、产业结构的变化:手工工场被一制度取代了;城市化兴起;以农村和农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以和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人类历史开始从农业文明向文明过渡。(5)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之间的联系,最终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成为世界霸主;亚非拉美的多数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阶段;社会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1889年7月14日第二国际建立;20世纪初“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诞生;亚非拉人民的运动不断高涨,其中“”尤为突出,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特点。(2)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组织的产生,将自由资本主义推进到资本主义阶段;工业化程度大大提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总产值超过农业,从轻工业国转变为重工业国。(3)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列强加紧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体系最终确立;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的性加剧,围绕着争夺,展开激烈斗争。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极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2)促进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产业比重上升。(3)推动国际格局的调整,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国家间的经济差距,给国家带来机遇和挑战。2023-07-01 14:21:485
三次科技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把人类代人了“信息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以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2023-07-01 14:22:272
一共有几次科技革命?都是什么?
三次工业革命2023-07-01 14:22:365
第二次科技革命哪国资本主丈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2023-07-01 14:23:071
现代科学技术经历了那些伟大革命
六次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又称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第四次科技革命(20世纪后期)依据曾邦哲的观点,以系统科学的兴起到系统生物科学的形成为标志,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纳米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整合,形成系统生物科学与技术体系,包括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技术等学科体系,将导致的是转化医学、生物工业的产业革命。电子和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开启了第五次科技革命之门,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全球正处于半个世纪以来的又一次重大技术周期之中,不久的将来,移动宽带会覆盖到所有人群,而如今正处于从导入期到拓展期的转折点。第六次科技革命,从科学角度看,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学革命”;从技术角度看,可能是一次“创生和再生革命”;从产业角度看,可能是一次“仿生和再生革命”;从文明角度看,可能是一次“再生和永生革命”。2023-07-01 14:23:151
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1、开始时间及条件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直接推动力是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这与前两次有别)2、 主要成就和特点主要成就: 第一次科技革命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第二次科技革命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3、 主要影响及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第二次科技革命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机遇与挑战并存。4、科技革命的哲学启示 :(1) 其出现是实践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2) 即有共性也有各自特点,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3) 不仅促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随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 发展)5、如何面对新的科技革命:(1) 作为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2) 从个人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3) 从经济学上看,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其在社会生产中作用,依靠科技和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4) 从政治学角度看,国际竞争重点已发生变化,决定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是科技。需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振兴科技、发展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5)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机遇与挑战、压力并存。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6、如何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1)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2) 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3)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4) 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正如教材资料所引《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的“科学技术革命”条目所言。2023-07-01 14:23:221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 发生时间 18世纪60年代 前提条件 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⑤国外市场扩大。 特 点 ①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发生于英国,后发展到英、法、美、德、意等国; ③发明者多数是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影 响 ①生产力提高,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地位; ②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③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 ④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 ⑤先进的生产技 术和方式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 ⑥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生时间 19世纪70年代 前提条件 ①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②全球扩张,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使国内市场扩大; ③近代自然科学突破性的发展,并迅速转化为生产技术。 特 点 ①“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工具的新纪元到来; ②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家; ③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技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④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影 响 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②各国发展不平衡引起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一战” ③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后起者,更富于侵略性,列强侵略进入以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形成。 第三次工业革命 发生时间 世纪4O、50年代 前提条件 ①科学理论的突破; ②“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的迫切需求。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物质基础 特 点 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彼此促进; ②科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生产的过程越来越 短; ③使学科分科更细。 影 响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第三世界国家面临机遇和挑战。2023-07-01 14:23:382
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相同点:a.三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b.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c.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d.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不同点:a.第一、二次科技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b.从发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c.从发源地看,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d.从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③认识: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相关问题的分析 1.简要分析导致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类似历史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哪些?第三次科技革命又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通过以上比较分析,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二)影响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的相似之处: ①政治制度变革、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两次工业革命进行的前提。 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 ②市场、资金(资本)、科学技术是工业革命进行的重要条件。 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扩大海外市场、圈地运动和殖民扩张提供了资本;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科技知识,这一切促进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科技的促进、自然科学的新发现、部分国家所需资金(资本)的获得等等都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形成和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发明创造者绝大多数为科研工作者,人才素质高于以工人技师为主的英国工业革命; ②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较多地应用于工业,科研成果量多质高;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多为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技术改进; ③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各国都有,相互促进,美、德最多;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于英国,之后向其它国家发展; ④侧重于重工业和电力业、能源工业领域;而第一次开始于棉纺织业; ⑤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的交叉。2023-07-01 14:23:461
科学技术与工业革命的关系是什么?
工业革命靠科技2023-07-01 14:23:535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科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既相互独立,各有规律,各有追求;又相互作用,互为需求,互为动力。科技发展有两个动力,一是源于人类好奇心和科技发展惯性等的内在动力,二是源于社会需求和投入、与经济和安全紧密相关的外部动力。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很多,科技创新是重要的原动力。科技发展既有渐进性变化,也有爆发性突变,前者是常规科技进步,后者被称作科技革命,包括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现代经济发展既有普通经济增长,也有爆发性产业变革,前者是常规增长,后者是产业革命。常规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常规增长,科技革命则能引发产业革命,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重大转型。2023-07-01 14:24:161
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共同影响
1 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2 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3 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2023-07-01 14:24:331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首先,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其次,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的问题。内燃机的发明又促进了发动机的出现,发动机的发明又解决了交通工具的问题,推动了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的足迹遍布了全世界,也让各个地区的文化,贸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讯工具的发明。自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不在局限与面对面的谈话。 第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垄断资本主义和后来的帝国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矛盾也在1929年金融危机中展现出来. 最后,化工业的迅猛发展。炸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军工业的进步,并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煤炭中提取各种化合物,塑料,人造纤维先后被投入实际生活。2023-07-01 14:24:451
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间的区别
一工就是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厂代替工场,使资本主义飞速发展二工内燃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出现石油、电力、钢铁等部门,并产生垄断资本主义也就是帝国主义三工以高新技术为代表,比如核能,比如宇宙空间技术,等等 ——原创2023-07-01 14:25:042
第二次科技革命在什么时候兴起,在能源利用上答案有什么新突破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1]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2-3]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2023-07-01 14:25:111
三次科技革命的区别?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直接推动力是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这与前两次有别)2023-07-01 14:25:191
如何理解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服务社会,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3、降低了劳动生产成本,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4、解放了社会劳动力,使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5、推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暂时就想起来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2023-07-01 14:25:273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区别呢?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2023-07-01 14:25:444
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了什么?还有第三次科技革命也产生了什么?
2。第二次科技革命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心在美国、德国等先进的发达国家,科学知识与生产技术开始结合,有些国家是第一、二次科技革命交叉进行,如日本。 3。第三次科技革命反映了知识经济的特点,中心主要在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因家的苏联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科技知识与生产技术更加密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2023-07-01 14:25:542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什么让美国迅速崛起?
因为抓住了机遇吧。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很大的进展。2023-07-01 14:26:0312
历史上一共有三次科技革命,那具体有什么异同?
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证明,科学和创新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知识源泉。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欧洲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移。第二次工业革命,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新兴工业产生。如化学工业、电力工业和内燃机等重大发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科学技术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与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的现代化启动,美欧开始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移。 1.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含义(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首先,就生产力发展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其次,就生产方式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更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第三,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科技、发明基础上的生产飞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第四,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工业部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都得到了技术改造,焕发了更强的生命力。第五,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六,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更趋明显和激烈。4.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美国①技术条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取得胜利,美国积极研制新式武器。如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电子计算机等。这些都对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科学理论出现的重大突破,也是其技术基础,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②物质条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以及美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国内市场广大,有利于规模生产。③制度条件——美国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国家。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是其政治保障。④文化条件——美国人来自世界各地,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在二战中,利用战争的交往形式,争夺到最多的科技人才,带动本国人才的培养。二次大战前后涌入一批优秀欧洲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⑤二战后以来,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直接促成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5.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深远影响(1)第一次科技革命,既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生产力上: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结构。①工业革命由手工操作向大机器生产过渡。②手工工场被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所取代。③纺织、冶金、采煤、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社会变革上:①引起了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变。物质产品的丰富,社会条件的改良与生产力发展的巨大要求使英国人口呈现出了爆炸性的增长。与此同时,英国社会的流动性也随着工业化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达而大大加速了,导致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的浪潮。②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③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确立,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另一方面,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地冲击着这些地区的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④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由主义改革的高潮,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②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③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侵略以及争夺加剧,形成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④资本主义各国工人人数猛增,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逐步走向高潮。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形成,民族民主运动高涨。(3)第三次工业革命: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⑤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⑥科技革命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6.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相同点:①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③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④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同点:①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②从发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或技能为先导,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③从发源地看,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④从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7.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1)市场的扩大促进科技革命的开展:①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准备了工业革命的开展。②19世纪中期前后,美德日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殖民扩张的加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激烈,又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③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始,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2)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对市场的争夺: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殖民扩张加剧,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速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的斗争加剧,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市场的垄断和反垄断的斗争也日趋尖锐。8.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对中国的不同影响(1)第一次科技革命:一方面,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国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推动他们对当时封建落后、闭关自守的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又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诱导,中国的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逐渐兴起,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地起步。(2)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的集中和“过剩资本”的出现,推动西方殖民者对中国加紧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这一时期的维新变法及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客观上影响了中国对科技革命成果的吸收、转化,丧失了一次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3)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由于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封锁以及国内一系列政治、经济“左”倾错误的干扰,致使中国一度再次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但是,与前两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即使在当时极端困难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中国的科学家也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中国人也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积极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9.突飞猛进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国应如何应对?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第三次科技革命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如果我国能够紧跟科技革命的潮流,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将占据有利地位;否则,将会受制于人。对策:①中国第三步战略目标是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的现代化应该是在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化。这要求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科学,积极发展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特别要加快信息化进程,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与知识化,以信息化、知识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跨跃式发展。②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这些产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努力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③发展知识经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科技人才。10.“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关系 科学革命通常是指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飞跃和科学研究的社会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是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础;技术革命是指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的重大变革,产业革命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是指国民经济的实际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革,致使经济、社会等方面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不仅具有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内容,而且具有经济和社会的性质和内容。科学和技术的革命只是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时才会促进产业革命发生,并非任何技术革命都能导致产业革命。2023-07-01 14:26:452
什么是科技革命?科技革命又有几次?
1.三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2023-07-01 14:26:531
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处于什么状态,是否受益
第一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科技革命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2023-07-01 14:27:001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有哪些,其核心是什么
我要坚持。坚持用自己的方式演奏。”我是那样的平静,除了坚定,在没有任何的感情。“你还是选择坚持,是吗?”老师无奈的看着我,像在看一个幼童。我对上老师的眼眸,坚定的点了点头。2023-07-01 14:27:194
第2次科技革命的条件
第一次科技革命实现了工业生产的全面机械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但也有它难以克服的缺点,如产生和使用不方便、长距离输送困难等等。所以社会对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19世纪初电磁学领域的一系列发现,引发了新的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对世界: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对中国: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2023-07-01 14:27:251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哪两个国家?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美国和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器的广泛应用最为显著,美国和德国在电器生产、内燃机发明等领域成果显著,遥遥领先,如德国西门子制成发电机,美国贝尔发明电话等。2023-07-01 14:27:321
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作用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主要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 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 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对中国的影响】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主要影响】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 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 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 对中国的影响】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2023-07-01 14:2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