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1公顷等于多少亩

2023-07-01 13:11:00
九万里风9

1公顷是1万平方米,1亩是10丈长6丈宽的一块面积,即60平方丈。因为1米=3尺,所以1丈=10/3米,1平方丈则等于100/9平方米,60平方丈就是2000/3平方米。到这一步可以知道1亩确实约等于667平方米。但是用1万平方米除以2000/3平方米每亩,你就会明白1公顷是完全等于15亩,并没有什么约等于15亩的说法。

再也不做站长了

一公顷是100米长100米宽,就是一万平方米;而一亩是666.67平方米。所以换算关系是1公顷=15亩。

无尘剑

1公顷=15市亩

1市亩=60平方丈

韦斯特兰

等于15亩

豆豆staR

一公顷等于15亩,一亩等于666.6666平方米(2000/3平方米)

一亩和一公亩是什么关系?

一公亩=100平方米1亩=666.67平方米一公亩=0.15亩
2023-06-30 23:26:222

1公顷等于多少亩地

1公顷等于15亩地。公顷和亩都是面积的计量单位。其中,公顷是国际单位制中的标准面积单位,等于1万平方米。而亩则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通常用于衡量土地的面积,等于666.7平方米。因此,1公顷可以转换为10000平方米,再除以666.7平方米/亩,即可得到1公顷等于约15亩地。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亩已经逐渐被国际单位制所替代,但在中国农村和土地管理等领域,仍然广泛使用。同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土地类型、地形高低、气候条件等因素对亩产量的影响。
2023-06-30 23:26:521

1亩地有多大?

1亩地等于666.67平方米。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正式计量面积的单位是公顷,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公顷。并且规定1公顷等于15亩地,所以经过换算得出1亩地就等于666.67平方米,大约就是长60米,宽10米的面积大小。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地大小是长28米,宽15米,也就是420平。一亩地的面积大约正好是篮球半场场地的面积的3倍。在古代,人们把行走两步称之为“一双步”,距离大约为5尺左右。每1尺大约就是1/3米。以前老人们常说的“长十六,宽十五”,换算成双步的长度,正好就是一亩地。其实,“亩”这个计量单位早在30年前就已经被定为将要淘汰的说法了,只不过中国农村地域广大,很多人用的习惯了至今仍在流传使用。随着国家的计量单位逐渐与国际上接轨,以后用到“公顷”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1公顷就是1万平方米。扩展资料:一亩地上奔小康(改革就在咱身边)夏日岭南,骄阳似火。地处大山深处的广东省紫金县义容镇联光村,村民温杏立高兴地告诉记者,他刚拿到4000元“工资”,这样的收入水平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春节前,温杏立与村里刚成立的农业开发扶贫公司“恒荣”签订协议,将自家撂荒的3亩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公司,自己则成为这块土地上的“农业工人”,同时也是该公司的一个“股东”。现在除了在公司领取工资外,温杏立每年还有地租收入和年底分红,从村里有名的困难户一下子就进入了小康,让他连称“没想到”。温杏立的经历只是联光村贫困户的一个缩影。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学介绍说,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部署,公司对口扶贫联光村,全村2650人,仅有耕地2370亩,人均不到一亩地。在一亩耕地上奔小康、建设美丽乡村,按过去“送温暖”的帮扶方式,肯定不成。肖学首先想到要改变分散的小农经济经营模式,通过引进市场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方式创新,走“村企合作、开发扶贫、创新机制、市场运作、多赢发展”的新路,将贫困村农户“绑”上市场经济“快车”。恒健公司投资注册恒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企业股东、村集体和村民代表组成董事会统筹村里的经济发展各项事宜,企业以租地的形式从农户手中获得土地,每月支付租金;农户可转为公司统一经营的“农业工人”,也可外出打工;除此之外,公司每年拿出10%的利润作为分红,另外还各拿出5%用作村集体收入和村民重大事项统筹基金。目前联光村正在开展规模化、集约化有机蔬菜种植,土地收益增加10倍以上。在井水村民小组,11幢带有客家风情的小洋楼已破土动工,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接入公用设施。而作为村民“土地”入股的重要条件,公司统一向银行提供担保,村民以每年的“分红”作质押,逐年向银行还款,温杏立没有想到,像他这样的贫困户盖房也可以“分期付款”了。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一亩地上奔小康(改革就在咱身边)
2023-06-30 23:26:591

一亩多少平方米?

1 亩=666.666666667 平方米首先,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正式计量面积的单位是公顷,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公顷。并且规定1公顷等于15亩地,所以经过换算得出1亩地就等于666.67平方米,大约就是长60米,宽10米的面积大小。现在很多农村地区,都流行建造蔬菜大棚,很多标准大棚的面积大约就是一亩地。如果你还感觉不是特别形象,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来说。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地大小是长28米,宽15米,也就是420平。一亩地的面积大约正好是篮球半场场地的面积的3倍,这样就可以比较直观的理解了。那么“亩”这个计量单位是怎么来的呢?在古代,人们把行走两步称之为“一双步”,距离大约为5尺左右。我们都知道,每1尺大约就是1/3米。以前老人们常说的“长十六,宽十五”,换算成双步的长度,正好就是一亩地。其实,“亩”这个计量单位早在30年前就已经被定为将要淘汰的说法了,只不过中国农村地域广大,很多人用的习惯了至今仍在流传使用。随着国家的计量单位逐渐与国际上接轨,以后用到“公顷”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大家要记住,1公顷就是1万平方米。以前上小学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一道题,难的我是冒汗,问了同桌他又不想给我说,一直到交卷我是没填上是多少,后来我在字典里查到了答案。现在在城市里一亩地可值钱了,从几十万到几百万都有不一样的价值,我们先说说一亩地究竟有多大,如果你有宽20米,长33米的一块地,这660平方米的地你感觉有多大?安长度4米一间房子计算,就可以修8间大的房子,想一想这么长的一排房子在感觉上有多大吧。
2023-06-30 23:27:121

1公顷是多少亩地

1公顷的地等于15亩。在中国,1公顷是国际制下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大小为10,000平方米。而亩是中国传统计量单位之一,由古代土地测量方法演化而来,表示一块平地上的面积大小。因此,在进行公顷和亩之间的面积转换时,需要采用正确的换算比例。目前,中国采用的是“公顷亩”制度,即1公顷等于15亩。因此,1公顷的地等于15亩。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面积单位的定义和换算比例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面积转换时,需要选择正确的标准和换算比例,以避免出现误差或计算错误。
2023-06-30 23:27:201

1公顷等于多少万亩

1公顷=15亩, 用万太大了。望采纳,谢谢!
2023-06-30 23:29:272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平行BC,∠B=90°,AB=BC=12,E是AB中点,∠ DCE=45°。求DE长

我不会啊
2023-06-30 23:28:452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B=90°,AD‖BC,且AD=4cm,AB=6cm,DC=10cm,若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4cm的

48 5 2 存在 3
2023-06-30 23:29:016

苏轼的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美食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在文章方面与欧阳修合称“欧苏”,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在诗歌方面与黄庭坚的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在书法方面"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开创"尚意"书风,其作《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在绘画方面擅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式束缚,重视神似,为其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中之一,合称“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曾在立新法中反对王安石,被贬到黄州。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词客”指的就是苏氏父子。
2023-06-30 23:29:363

东坡的解释东坡的解释是什么

东坡的词语解释是:1.东边坡地。2.地名。在湖北省黄冈县东。3.宋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因以"东坡"为其别称。东坡的词语解释是:1.东边坡地。2.地名。在湖北省黄冈县东。3.宋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因以"东坡"为其别称。拼音是:dōngpō。结构是:东(独体结构)坡(左右结构)。注音是:ㄉㄨㄥㄆㄛ。东坡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东边坡地。引唐苏_《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兹愿不果率然成章》诗:“寂寞东坡叟,传呼北里人。”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⒉地名。在湖北省黄冈县_东。引宋苏轼《东坡》诗:“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⒊宋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因以“东坡”为其别称。参见“东坡居士”。引宋施彦执《北窗炙_》卷上:“昨强幼安来_话,引援甚富。某谓之曰:‘若此者,六一语;若此者,温公语;若此者,东坡语;若此者,山谷语;强幼安语却在甚处?"”明王鏊《震泽长语·文章》:“东坡为诗,无非讥切时政,借曰意在爱君,亦从讽_可也。”清吴汝纶《与杨伯衡论方刘二集书》:“於八家则望溪近欧曾,而海峰近东坡。”二、国语词典地名。在今湖北省黄冈县东。宋苏轼曾开垦躬耕于此,并自号为「东坡居士」。三、网络解释东坡《东坡》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小诗就以寻常生活小景——月夜里拄杖漫步于山石高低不平的东坡为乐,显示了诗人幽独高洁的心性和履险如夷的人生态度。关于东坡的诗词《东坡·文章声价有东坡》《东坡先生与蒋魏公游最善宣卿侍郎蓄东坡诗文》《永遇乐·东坡生日题孙雪居笠屐图四声谱坡词,景疏楼作,兼呈六禾、_青,并粤东人》关于东坡的诗句东坡作意赏东风葛坡龙竹东坡笠哜量东坡羹关于东坡的成语海外东坡借坡下驴东方骑江东父老走上坡路东窗计东道主关于东坡的词语江东父老东洋大海付东流走下坡路辽东鹤海外东坡辽东豕东坡画扇东道主走上坡路关于东坡的造句1、让华陀、孙思邈来现代行医,跟李白喝酒,与苏东坡谈诗词,和黄龙士下棋,欣赏公孙大娘舞剑,指导杨玉环跳舞2、苏东坡是世界千年文化的巨人,他的思想文化精神核心在于爱国、爱民、惠民的济世情怀和超旷豪迈的人格魅力。3、追溯昨日,感叹今朝,那些红袍加身紫带缠腰的佞臣,那些见利忘义奸诈诡谲的小人,相比东坡多么渺小。4、一代文豪苏东坡也为之倾倒,因此海棠雅号“解语花”。5、其中,翠玉白菜、毛公鼎、东坡肉形石被称为镇馆三宝。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东坡的详细信息
2023-06-30 23:29:431

六字成语

六字的成语如下:一动不如一静 、一客不烦二主 、三寸不烂之舌 、五十步笑百步九牛二虎之力、 百闻不如一见、 百思不得其解 、百动不如一静天无绝人之路、 天有不测风云、 天机不可泄露 、不分青红皂白不可同日而语 、不足为外人道、 不知天高地厚、 不食人间烟火不费吹灰之力 、不登大雅之堂 、不得其门而入 、五十步笑百步太岁头上动土 、化腐朽为神奇、 化干戈为玉帛 、立于不败之地老死不相往来、 耳闻不如目见、 过五关斩六将、 有志不在年高有志者事竟成 、有眼不识泰山 、死无葬身之地、 死马当活马医迅雷不及掩耳 、驴头不对马嘴、 风马牛不相及、 反其道而行之反其意而用之 、以不变应万变 、东风压倒西风 、出污泥而不染可望而不可即、 士为知己者死、 万变不离其宗 、井水不犯河水手无缚鸡之力 、水至清而无鱼 如入无人之境、 如坠五里云雾拒人千里之外 、身教重于言教 、坐收渔人之利、 茫然不知所措杀鸡焉用牛刀、 远水不救近火、 远水不解近渴 、拒人千里之外求人不如求己 、吹皱一池春水 、驴头不对马嘴 、英雄所见略同事实胜于雄辩 、拉大旗作虎皮、 明人不作暗事 、知一而不知二损有余补不足 、前怕狼后怕虎、 哀莫大于心死、 闻名不如见面恭敬不如从命 、海水不可斗量、 家丑不可外扬、 事实胜于雄辩赶着鸭子上架 、惟恐天下不乱 、顾左右而言他、 敢怒而不敢言
2023-06-30 23:29:471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角B=90°,AD=6cm,AB=8cm,BC=14cm,动点P,Q都从点

2011 梧州,最后一题
2023-06-30 23:29:507

文言文作文范文200字

1. 用文言文写一篇短文 200字左右 父亲大人: 体尚安否? 自酷寒二月与父一别,今已四月有余,不知家中悉事如何,母亲大人安好?儿甚惭之,未能日夜侍奉二老左右以尽孝道,乃久愧于心、夜不能寐。 今掌灯提笔,将儿之所思尽付笺上,望父解儿之忧! 予在大学,日夜不忘父之教诲,好学上进不敢稍有怠慢。岂料近日神情恍惚,于龙门考场之上竟尔不知所思,交出白卷。考官大怒,隧撕卷而掷,并谓吾静待重考。儿料白卷之事事发偶然,以己之才,重考断无不过之理。然重考需交银两若干,而吾遍寻全身仍是不够。不得已而恳请老父暂寄银钱贰百两以解近忧,儿定不负父之厚望也! 2. 求一篇200字左右文言文 戊子年仲夏,感时一夜劲风,落红无数,顿生寒意,忽感此生不若树间落叶。 落叶或焚或埋,终化灰土,然余此生飘然而不知其所终,有所感悟,乃作此自传以自娱,是此传之所由也。 蔡某者,名照羡,广东香山人也,因喜风之潇洒飘逸,故初号风中承诺,曾有好事者戏曰:风者,虚幻缥缈者也,承诺若风,则无承诺可言.无奈,遂改风中语者. 西元1988年,降生于乡里田亩间,自幼多病,且性顽劣,每犯事,父母则鞭策训诫之。 及稍长,始知读书识礼。学无偏好,文学数术,悉致力焉。 赖此微勤,乃多承得乡人之谬誉。 余祖上元非世族,所赖生者,薄田数亩。 僻壤穷乡,原非文化昌明之邦,然先祖常以家国为念,虽处陋巷,犹不堕青云之志。勉以举业,劝以诗书,子孙代代遂以耕读为业。 余自幼得承此志,虽无慧才,然籍先人之遗训,学问文章,得无致力乎 ? 余生性张狂,不满于世状,有鸿鹄之志,尝对挚友曰:安雀焉知鸿鹄之志也.友不以为意,笑曰:此小子之胡思也.吾笑而不答.吾尝自比项楚,有建功立业之志,亦尝为项楚正名,以改天下之所谬识,却奈于世之谬识已深,无力正其名,表其功. 夫生性豁达,喜交天下之志合之辈,然伯乐不常有,难得高山流水之共雅。 夫善言谈,尝与友人秉烛通宵达旦;性善辩,每遇事,必据理力争;性好游,少年好浪游,寄情山水,天南海北,漂泊东西;好权术,喜欢为君子谋。 吾素喜读书,尚老庄,羡古人之胸怀,慕前辈之才情。吾尝尊东坡诗文,然东坡之才,千年一遇,儒道相通,岂吾侪之所能望其项背乎?老庄之学,自古诵之者多而会之者少,用之者多而雅之者少。 道家之学,余虽好之,且读百遍,仍不得通。每有新意,常欣欣然;又有新疑,则凄凄然。 阅诗经,悟人生若只如初见,品关雎之爱慕。 总角之岁志学,十又六年矣,学有小成.欲奔大学之道,奈何学识浅陋,阻于试场,勉强跻身于农工商,何其衰也,实为吾之不幸。 既入大学,则思往日之痛,改往日之所不足,以尽吾之所才,有所建树.然命途多桀,官场黑暗,无可用之资,无拼搏之计,遂甘于平淡,不思进取。 懵懵间,已然及冠之年,叹韶华空流逝,惜空怀一身才华,无英雄用武之地,常叹而哀.常安慰曰: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余心所悦者,文学也,尤雅爱中国古代文学。 余痛惜曩昔虚耗之光阴,于此,余始笃定其志:此生之志,无乃发明国学,弘扬国粹乎? 忆往昔,廿载已过,蹉跎光景,自认遇人无数,然知己甚少。尝望月兴叹,忧发于阑干之外,情汇于梦魂之中,每有感伤,对月独酌,不知醉意,沾露而归,和衣而卧,未尝不谓此生快事哉! 讫于今,人生已虚度22载春秋,苦无惊人之举,与人不奇。 自思仰愧于天,俯无颜以对地,呜呼!曰之天理,然天道不耻,吾将穷毕生之力,与天争艳.每夜深省视,汗未尝不发背粘衣。明于己者不昧于道,故述往事以澄心,以明志。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小子当勉之!此为传. 我的文言文自传。 3. 求语文文言文作文200字初二的 1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选自《晏子春秋》) 3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4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②具:备办.③香居:齐国大夫.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5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6六一居士传 (节选) 欧阳修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4. 200字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 200字文言文游记 惠风和畅,天朗气清,吾随父母赴红山公园游玩.红山公园姿奇景胜、书香气浓郁,使古迹与现代建筑和谐相融,加之惊险 *** 之游乐设施,故倍受乌市市民青睐.红山者,乌市之标志景观也,其高900米有余,以其紫砂岩之构与赭红外观而得“红山”之名.红山之貌,有如巨龙之横卧西山,巨龙之头探于乌鲁木齐河.吾三人至于公园,举目四望,满目青翠.取道其中,游赏大佛寺,留影于门前.又至摩天轮处.坐于摩天轮,目视窗外,景色怡人,视野独特.吾母恐高而紧闭其眼,紧抓吾之臂,其胆小之状使吾忍俊不禁.少顷,至于红山顶部,只见林则徐像矗立于此,有一鼎立于其旁,曰“禁毒铜鼎”.稍稍趋上,可见红山之巅——红山塔,其砖红外表,与人古典之息.留影后,沿路下行.又至于“地宫”,其长400于米,其中阴森恐怖,塑像目眦狰狞,所述之景皆为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或剖心,或剜目.愈入其中,愈觉寒气袭人,瘆目惨象与鬼魅之声愈使人惊悚.自地宫出,感受颇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古之理也.斯吾红山之行,实为欢愉充实.。
2023-06-30 23:29:511

六个字的成语

六个字的成语402个如下:哀莫大于心死爱之必以其道矮子里拔将军八字没见一撇八竿子打不着拔赵帜易汉帜拔赵帜立赤帜百动不如一静百思不得其故百思不得其解百星不如一月百闻不如一见卑之无甚高论毕其功于一役鞭长不及马腹表壮不如理壮表壮不如里壮伯仁由我而死拨云雾见青天不分青红皂白不可以道里计不可同年而语不可同日而语不幸中之大幸不得其门而入不得已而为之不得已而用之不打不成相识不汲汲于富贵不法古不修今不登大雅之堂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天高地厚不知老之将至不知轻重缓急不费吹灰之力不越雷池一步不足为外人道不问青红皂白不食人间烟火拆东墙补西墙长安居大不易长痛不如短痛嗔拳不打笑面陈谷子烂芝麻成败在此一举吃不了兜着走吃人不吐骨头丑话说在前头出污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传闻不如亲见吹皱一池春水吹胡子瞠眼睛春秋责备贤者春风不入驴耳此一时彼一时从规矩定方圆存亡危急之秋存十一于千百大开方便之门大行不顾细谨打肿脸充胖子打肿脸装胖子达则兼善天下丹之所藏者赤刀子嘴豆腐心得于心应于手得意不宜再往东一下西一下东风压倒西风对屠门而大嚼恶言不入于耳二者不可得兼二者必取其一二者必居其一耳闻不如目见耳闻不如眼见耳闻不如面见发昏章第十一犯天下之不韪反其意而用之反其道而行之翻手云覆手雨放长线钓大鱼非学无以广才粪堆上长灵芝丰年玉荒年谷蜂房不容鹄卵蜂虿作于怀袖风牛马不相及风里来雨里去风马牛不相及扶不起的阿斗干打雷不下雨敢怒而不敢言敢怨而不敢言膏烛以明自煎高不凑低不就高不辏低不就割鸡焉用牛刀各打五十大板各有巧妙不同公道总在人心公道自在人心恭敬不如从命觥饭不及壶飧狗彘不食其余狗彘不食汝余狗猪不食其余狗鼠不食汝余顾左右而言他挂羊头卖狗肉贵冠履轻头足国人皆曰可杀过五关斩六将过屠门而大嚼海水不可斗量好心不得好报好手不敌双拳好死不如恶活好男不跟女斗何其相似乃尔河水不犯井水河海不择细流虎头上捉虱子虎豹不外其爪化干戈为玉帛化悲痛为力量化腐朽为神奇滑天下之大稽还其本来面目惶惶不可终日皇皇不可终日蟪蛄不知春秋活到老学到老祸莫大于轻敌吉人自有天相岌岌不可终日疾雷不及塞耳疾雷不及掩耳疾雷不暇掩耳疾霆不暇掩目饥虎不可为邻鸡蛋里找骨头家丑不可外扬家丑不可外谈戛戛乎其难矣将在谋不在勇江水不犯河水江河不实漏卮江海不逆小流交浅不可言深捷雷不及掩耳井水不犯河水动天地泣鬼神敬鬼神而远之经风雨见世面久而不闻其香九牛二虎之力九鼎不足为重救寒莫如重求君子不究既往君子成人之美君子爱人以德看人下菜碟儿可一而不可再可望而不可即口惠而实不至拉大旗作虎皮癞狗扶不上墙稂不稂莠不莠郎不郎秀不秀老子天下第一老死不相往来老虎头上搔痒立于不败之地烈女不嫁二夫烈女不更二夫菱角磨作鸡头流言止于智者履虽新不为冠驴唇不对马口驴唇不对马嘴驴头不对马嘴满口之乎者也茫然不知所措茫然莫知所措美疢不如恶石明人不作暗事明人不做暗事明人不说暗话明月与砾同囊摸着石头过河谋莫难于周密男女授受不亲男子汉大丈夫拟人必于其伦拟人必以其伦牛头不对马嘴牛头不对马面匹夫不可夺志披云雾睹青天罢马不畏鞭棰贫无立锥之地破题儿头一遭期期以为不可起死人肉白骨前言不搭后语前言不答后语千闻不如一见强不知以为知强扭的瓜不甜巧伪不如拙诚巧言不如直道巧诈不如拙诚且听下回分解亲不亲故乡人清官难断家事请将不如激将青龙白虎同行求人不如求己求爹爹告奶奶热锅上的蚂蚁人不知鬼不觉人人得而诛之入宝山而空回如入无人之地如入无人之境如坠五里雾中如堕五里雾中洒扫应对进退三句不离本行三寸不烂之舌三折股为良医三折肱为良医三拳不敌四手三月不知肉味三步并做二步搔首不知痒处杀鸡焉用牛刀善书不择纸笔善人能受尽言善言暖于布帛山头说到菁底上气不接下气伸手不见五指神不知鬼不晓神不知鬼不觉身教重于言教生米作成熟饭生米做成熟饭生米煮成熟饭胜负兵家之常胜负兵家常势事实胜于雄辩使功不如使过士为知己者死士可杀不可辱师心而不蹈迹时难得而易失是非自有公论石韬玉而山晖食而不知其味手无缚鸡之力竖子不足与谋双拳不敌四手水因地而制流水失鱼犹为水水浅不容大鱼水至清则无鱼说大人则藐之思而不学则殆死无葬身之地死无葬身之所死狗扶不上墙死马当活马医送佛送到西天虽多亦奚以为损有余补不足太岁头上动土泰山不让土壤塍蛇无足而飞天不憗遗一老天无绝人之路天时地利人和天有不测风云天机不可泄漏天机不可泄露添粮不如减口听其言观其行听见风就是雨同命运共呼吸同患难共生死同生死共患难万变不离其宗万夫不当之勇万物唯人为贵万物皆备于我玩于股掌之上网漏吞舟之鱼为五斗米折腰危急存亡之交危急存亡之时危急存亡之秋唯恐天下不乱慰情聊胜于无未可同日而语闻名不如见面卧榻岂容鼾睡乌头白马生角五十步笑百步勿谓言之不预无惜齿牙余论无所不尽其极无所不用其极喜怒不形于色喜愠不形于色下乔木入幽谷夏虫不可言冰夏虫不可语冰夏虫不可语寒先小人后君子小水不容大舟小阮贤于大阮小鹿儿心头撞挟天子令诸侯行不得也哥哥行不由西州路学如逆水行舟学然后知不足学而不思则罔学而后知不足迅雷不及掩耳鸦窝里出凤凰妍皮不裹痴骨掩口胡卢而笑烟不出火不进一代不如一代一动不如一静一十八层地狱一十八般兵器一十八般武艺一发不可收拾一发而不可收一口吃个胖子一块石头落地一客不烦两家一客不烦二主一客不犯二主一尺水十丈波一山不藏二虎一床锦被遮盖一步一个脚印一竹竿打到底一竿子捅到底一虎难敌众犬一蟹不如一蟹一解不如一解一马不跨两鞍一马不跨双鞍一马不鞁两鞍一马不鞴两鞍以一篑障江河以不变应万变以天下为己任溢于楮墨之表英雄所见略同有一搭没一搭有尺水行尺船有志不在年高有志者事竟成有意无意之间有所恃而不恐有理不在声高有理走遍天下有眼不识泰山有过之无不及原野厌人之肉远井不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远水不救近火远水不解近渴远水难救近火云端里看厮杀再实之根必伤张家长李家短折冲口舌之间真金不怕火炼指冬瓜骂葫芦掷地作金石声智者所见略同止谤莫如自修止谤莫若自修知一而不知二知奸亦有大罗纸里包不住火芝兰生于深林舟中之指可掬状貌不及中人装一佛像一佛自知而不自见参考:成语小海豚
2023-06-30 23:30:022

如图 ,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90°,AD//BC,AB=BC,E是AB的中点,CE⊥BD。

你这图标准么?
2023-06-30 23:30:053

林语堂有没有自译经历

林语堂有自译经历,林语堂自译过的作品包括《冥寥子游》、《不亦快哉》、《东坡诗文选》、《幽梦影》、《板桥家书》、《老子的智慧》、《浮生六记》等。林语堂做为著名的作家和翻译家,林语堂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尤其是在把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做了卓越贡献。林语堂的翻译特点是通畅易懂,少用“行语”,中等文化的读者都能看懂,这也是他探索的结果。1936年林语堂“做”《生活的艺术》,写到260页,他觉得用语深奥,论辩枯燥,会失去读者,于是推倒重来,换用一套话语,以风可吟、云可看、雨可听、雪可赏、月可弄、山可观、水可玩、石可鉴之类细腻动人的东方情调去观照竞争残酷、节奏飞快的西方现代生活,于是文风一变,空灵动人。林语堂的翻译原则林语堂先生在《论翻译》中提出了对译者的这三条要求,既要求对原文的透彻理解,还要求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以及对一定的翻译技巧、标准的掌握。林语堂提出“讨论翻译需研究其文字及心理问题”,换言之,即“翻译问题,就可以说是语言文字及心理问题”。林语堂认为:“倘是我们要于此问题得到比较客观的解决,自当以语言文字心理的剖析为立论根基。必先明语言文字及行文心理的事实,然后可以做译者标准应如何、态度应如何的结论。”林语堂先生是在中国译学史上第一个最明确地将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作为翻译理论的“学理剖析”的基础的。
2023-06-30 23:30:101

六字成语

日常学习中,我们会接触不少的成语知识,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六字成语,欢迎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六字成语1 一个鼻孔出气 一不做二不休 一动不如一静 一而再再而三 一传十十传百 一步一个脚印 一床锦被遮盖 一虎难敌众犬 一客不烦二主 一蟹不如一蟹 丁是丁卯是卯 九牛二虎之力 士可杀不可辱 万变不离其中 三寸不烂之舌 三折肱为良医 大开方便之门 中惠而实不至 井水不犯河水 太岁头上动土 五十步笑百步 天无绝人之路 天不怕地不怕 天有不测风云 无所不用其极 不可同日而语 不当家花拉的 不足为外人道 不知天高地厚 不怕官只怕管 不废吹灰之力 不登大雅之堂 止谤莫如自修 勿谓言之不预 父母在不远游 务白头马生角 牛头不对马嘴 手无缚鸡之力 长安居大不易 风马牛不相及 风从虎龙从云 心有余力不足 巧诈不如拙成 东风压倒西风 犯天下之大韪 生同裘死同穴 生米做成熟饭 礼之用和为贵 立与不败之地 发昏章第十一 毕其功于一役 过五关斩六将 过屠门而大嚼 耳闻不如目见 老死不相往来 死无葬身之地 死不死活不活 存十一于千百 有过之无不及 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者事竟成 有目不识泰山 吃一堑长一智 当面鼓对面锣 迅雷不及掩耳 如入无人之境 如坠五里雾中 远水不救近火 拒人千里之外 求人不如求己 求大同存小异 吹皱一池春水 男女授受不亲 言必信行必果 事实胜于雄辩 英雄所见略同 拉大旗做虎皮 明人不做暗事 彼一时此一时 卑之无甚高论 使功不如使过 经一事长一智 挂羊头卖狗肉 竖子不足与谋 胜不娇败不馁 狡兔死良狗烹 哀大莫如心死 闻名不如见面 活不活死不死 前怕狼后怕虎 神不知鬼不觉 几来之则安之 恭敬不如从命 赶着鸭子上架 起死人肉白骨 夏虫不可言冰 热锅上的"蚂蚁 烈女不更二夫 顾左右而言他 借寇兵赍盗粮 冤有头债有主 疾雷不及掩耳 海水不可斗量 高不成低不就 掷地作金石声 眼不见心不烦 眼中疔肉中刺 悬羊头挂狗肉 敢怒而不敢言 貂不足狗尾续 割鸡焉用牛刀 强不强以为知 吃香的喝辣的 喜怒不幸于色 强不知以为知 好人不怪醉汉 好男不给女斗 好心不得好报 滑天下之大稽 听其言观其行 不自由毋宁死 满招损谦受益 拉大旗作虎皮 干一行爱一行 酒不够烟来凑 前怕狼后怕虎 自作孽不可活 天不怕地不怕 六字成语2 1、烈女不嫁二夫 菱角磨作鸡头 烈女不更二夫 流言止于智者 驴唇不对马口 驴唇不对马嘴 2、胜负兵家之常 师心而不蹈迹 胜负兵家常势 石韬玉而山晖 时难得而易失 食而不知其味 3、清官难断家事 请将不如激将 青龙白虎同行 求爹爹告奶奶 求人不如求己 求爷爷告奶奶 4、三月不知肉味 三折肱为良医 三拳不敌四手 三折股为良医 搔首不知痒处 杀鸡焉用牛刀 5、挂羊头卖狗肉 贵冠履轻头足 顾左右而言他 国人皆曰可杀 过屠门而大嚼 家丑不可外扬 6、不知天高地厚 不足为外人道 不知轻重缓急 拆东墙补西墙 嗔拳不打笑面 化腐朽为神奇 7、扶不起的阿斗 敢怒而不敢言 蜂房不容鹄卵 敢怨而不敢言 干打雷不下雨 天不慭遗一老 8、疾雷不暇掩耳 疾霆不暇掩目 疾雷不及掩耳 挟天子令诸侯 家丑不可外谈 生米做成熟饭 9、虎豹不外其爪 虎头上捉虱子 河水不犯井水 滑天下之大稽 化悲痛为力量 一客不烦两家 10、虽多亦奚以为 损有余补不足 送佛送到西天 太岁头上动土 泰山不让土壤 死无葬身之所 11、神不知鬼不觉 神不知鬼不晓 身教重于言教 生米煮成熟饭 生米作成熟饭 一马不鞁两鞍 12、一竿子捅到底 一虎难敌众犬 一发而不可收 一解不如一解 一客不烦二主 原野厌人之肉 13、思而不学则殆 死狗扶不上墙 说大人则藐之 死马当活马医 死无葬身之地 同生死共存亡 13、伯仁由我而死 不打不成相识 拨云雾见青天 不得其门而入 不得已而为之 溢于楮墨之表 14、一口吃个胖子 一块石头落地 自知而不自见 一马不鞴两鞍 一马不鞴双鞍 九鼎不足为重 15、大行不顾细谨 大开方便之门 一客不犯二主 丹之所藏者赤 刀子嘴豆腐心 伸手不见五指 16、有一搭没一搭 有意无意之间 打肿脸装胖子 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者事竟成 状貌不及中人 17、听见风就是雨 听其言观其行 有眼不识泰山 同患难共生死 同命运共呼吸 有所恃而不恐 18、风里来雨里去 风马牛不相及 添粮不如减口 风牛马不相及 蜂虿作于怀袖 三句不离本行 19、犯天下之不韪 放长线钓大鱼 丰年玉荒年谷 非学无以广才 粪堆上长灵芝 手无缚鸡之力 20、一竹竿打到底 以不变应万变 反其意而用之 以天下为己任 以一篑障江河 学而后知不足 21、吹皱一池春水 春风不入驴耳 一蟹不如一蟹 春秋责备贤者 此一时彼一时 小鹿儿心头撞 23、经风雨见世面 惊天地泣鬼神 吹胡子瞪眼睛 井水不犯河水 敬鬼神而远之 破题儿头一遭 24、不登大雅之堂 不法古不修今 捷雷不及掩耳 不费吹灰之力 不分青红皂白 天有不测风云 25、善人能受尽言 善书不择纸笔 不得已而用之 善言暖于布帛 上气不接下气 立于不败之地 26、掷地作金石声 智者所见略同 山头说到菁底 舟中之指可掬 装一佛像一佛 亲不亲故乡人 27、二者不可得兼 发昏章第十一 指冬瓜骂葫芦 翻手云覆手雨 反其道而行之 云端里看厮杀 28、有尺水行尺船 有过之无不及 二者必取其一 有理不在声高 有理走遍天下 纸里包不住火 29、士可杀不可辱 士为知己者死 如坠五里雾中 事实胜于雄辩 是非自有公论 万物唯人为贵 30、小水不容大舟 新沐者必弹冠 使功不如使过 学如逆水行舟 学而不思则罔 祸莫大于轻敌 31、夏虫不可言冰 夏虫不可语冰 小阮贤于大阮 夏虫不可语寒 先小人后君子 一十八层地狱 32、披云雾睹青天 匹夫不可夺志 下乔木入幽谷 贫无立锥之地 破题儿第一遭 水至清则无鱼 33、拔赵帜立赤帜 拔赵帜易汉帜 牛头不对马嘴 罢马不畏鞭箠 百变不离其宗 君子成人之美 34、天机不可泄漏 天机不可泄露 八字没见一撇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无绝人之路 疾雷不及塞耳 35、稂不稂莠不莠 老虎头上搔痒 天不憗遗一老 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天下第一 掩口胡卢而笑 36、巧伪不如拙诚 巧言不如直道 癞狗扶不上墙 巧诈不如拙诚 且听下回分解 唯恐天下不乱 37、狗鼠不食汝余 狗彘不食其余 强扭的瓜不甜 狗彘不食汝余 狗猪不食其余 真金不怕火炼 38、远亲不如近邻 远水不解近渴 觥饭不及壶飧 远水不救近火 远水难救近火 无所不尽其极 39、知奸亦有大罗 知一而不知二 远井不解近渴 止谤莫如自修 止谤莫若自修 牛头不对马面 40、可望而不可及 可望而不可即 芝兰生于深林 可一而不可再 口惠而实不至 河海不择细流 41、玩于股掌之上 万变不离其宗 看人下菜碟儿 万夫不当之勇 万物皆备于我 茫然莫知所措 42、丑话说在前头 出污泥而不染 同生死共患难 出淤泥而不染 传闻不如亲见 强不知以为知 43、皇皇不可终日 惶惶不可终日 吃人不吐骨头 蟪蛄不知春秋 活到老学到老 摸着石头过河 44、一马不跨双鞍 一山不藏二虎 化干戈为玉帛 一十八般兵器 一十八般武艺 喜愠不形于色 45、百思不得其故 百思不得其解 一马不跨两鞍 百闻不如一见 百星不如一月 交浅不可言深 46、双拳不敌四手 水浅不容大鱼 百动不如一静 水失鱼犹为水 水因地而制流 好男不跟女斗 47、存十一于千百 存亡危急之秋 竖子不足与谋 达则兼善天下 打肿脸充胖子 如入无人之境 48、久而不闻其香 救寒莫如重裘 从规矩定方圆 君子爱人以德 君子不究既往 一发不可收拾 49、鸡蛋里挑骨头 鸡蛋里找骨头 九牛二虎之力 吉人自有天相 岌岌不可终日 恶言不入于耳 50、迅雷不及掩耳 鸦窝里出凤凰 饥虎不可为邻 烟不出火不进 妍皮不裹痴骨 陈谷子烂芝麻 51、危急存亡之交 危急存亡之秋 学然后知不足 危急存亡之时 为五斗米折腰 高不成低不就 52、不幸中之大幸 不越雷池一步 网漏吞舟之鱼 不知老之将至 不知其所以然 一步一个脚印 53、张家长李家短 长安居大不易 不问青红皂白 长痛不如短痛 折冲口舌之间 哀莫大于心死 54、男女授受不亲 男子汉大丈夫 未可同日而语 拟人必以其伦 拟人必于其伦 高不凑低不就 55、好死不如恶活 好死不如赖活 谋莫难于周密 好心不得好报 何其相似乃尔 一尺水十丈波 56、履虽新不为冠 马无夜草不肥 好手不敌双拳 满口之乎者也 茫然不知所措 矮子里拔将军 57、不可同年而语 不可同日而语 驴头不对马嘴 不可以道里计 不食人间烟火 成败在此一举 58、得于心应于手 东风压倒西风 不汲汲于富贵 东一下西一下 对屠门而大嚼 高不辏低不就 59、起死人肉白骨 千闻不如一见 得意不宜再往 前言不搭后语 前言不答后语 一床锦被遮盖 60、明人不说暗话 明人不作暗事 期期以为不可 明人不做暗事 明月与砾同囊 爱博而情不专 61、无惜齿牙余论 五十步笑百步 美疢不如恶石 勿谓言之不预 喜怒不形于色 塍蛇无足而飞 62、江海不逆小流 江河不实漏卮 无所不用其极 江水不犯河水 将在谋不在勇 膏烛以明自煎 63、各有巧妙不同 公道自在人心 戛戛乎其难矣 公道总在人心 恭敬不如从命 一代不如一代 64、还其本来面目 海水不可斗量 各打五十大板 行不得也哥哥 行不由西州路 爱之必以其道 65、毕其功于一役 鞭长不及马腹 过五关斩六将 表壮不如里壮 表壮不如理壮 吃不了兜着走 66、人不知鬼不觉 人人得而诛之 卑之无甚高论 如堕五里雾中 如入无人之地 割鸡焉用牛刀 67、耳闻不如面见 耳闻不如目见 热锅上的蚂蚁 耳闻不如眼见 二者必居其一 一动不如一静
2023-06-30 23:30:221

文言文译文

译什么文章啊
2023-06-30 23:30:261

六字的成语

以“六”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六月飞霜] 旧时比喻有冤狱。[六畜兴旺] 六畜:牛、马、羊、猪、鸡、狗。指各种牲畜、家禽繁衍兴旺。[六畜不安] 牲畜也不得安宁。形容骚扰得很厉害。[六问三推] 指反复审讯。[六通四达] 犹四通八达。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六通四辟] 指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六韬三略] 《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泛指兵书、兵法。[六神无主] 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六神不安] 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六趣轮回] 佛教语。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同“六道轮回”。[六亲无靠] 形容很孤独,没有亲属可依靠。[六亲不认] 形容不重天伦,不通人情,对亲属都不顾。有时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六马仰秣] 形容乐声美妙,连马都抬起头倾听,不吃饲料。[六街三市] 六街: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市:古代称早晨、中午、傍晚为三时之市。泛指大街小巷。[六街三陌] 泛指大街小巷。同“六街三市”。[六合之内] 六合:天地及东南西北。指天下。[六根清静]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六根清净]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六耳不同谋] 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六道轮回] 佛教语,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六出奇计] 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六出纷飞] 六出:雪花六角,因别称“六出”。大雪纷纷。[六尺之讬] 指受嘱托抚育遗孤。[六尺之孤] 指没有成年的孤儿。[六尘不染] 佛教语,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指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六朝金粉] 六朝:南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金粉:旧时妇女妆饰用的铅粉,常用以形容繁华绮丽。亦形容六朝的靡丽繁华景象。[六臂三头] 比喻人的本事非凡,神通广大。
2023-06-30 23:30:291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B=8cm,AD=24cm,BC=26cm,AB为⊙O的直径.动点P从点A开始

(1)因为AD∥BC,所以,只要QC=PD,则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此时有,3t=24-t,解得t=6,所以t=6秒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又由题意得,只要PQ=CD,PD≠QC,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过P、D分别作BC的垂线交BC于E、F两点,则由等腰梯形的性质可知,EF=PD,QE=FC=2,所以3t-(24-t)=4,解得t=7秒所以当t=7秒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2)设运动t秒时,直线PQ与⊙O相切于点G,过P作PH⊥BC于点H,则PH=AB=8,BH=AP,可得HQ=26-3t-t=26-4t,由切线长定理得,AP=PG,QG=BQ,则PQ=PG+QG=AP+BQ=t+26-3t=26-2t由勾股定理得:PQ2=PH2+HQ2,即 (26-2t)2=82+(26-4t)2化简整理得 3t2-26t+16=0,解得t1=23或 t2=8,所以,当t1=23或 t2=8时直线PQ与⊙O相切.因为t=0秒时,直线PQ与⊙O相交,当t=263秒时,Q点运动到B点,P点尚未运动到D点,但也停止运动,直线PQ也与⊙O相交,所以可得以下结论:当t1=23或 t2=8秒时,直线PQ与⊙O相切;当0≤t<23或8<t≤263(单位秒)时,直线PQ与⊙O相交;当23<t<8时,直线PQ与⊙O相离.
2023-06-30 23:30:291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赏析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赏析   苏东坡虽文章名闻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下面是我整理的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赏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苏东坡传》读书笔记3000字   读完356页的《苏东坡传》。合上书本,下楼,门外晴天,望天,白云苍狗。   苏东坡的最后十年,在无度漂泊中度过。尤其在他的守护神——皇太后和妻子相继过世之后。老苏的七年余生,被一贬再贬,先定州,又惠州,再儋州,以今天的地理看,苏东坡这七年从河北流放到广东,再到海南岛。他的最后一本文集,亦称《海外集》。公元1011年,朝廷大赦,苏东坡病逝在北返中原的路上。   对苏东坡的二次迫害,是从1094年开始的。这年四月,章淳为相,他首先拿苏东坡开刀。苏东坡是贬谪到广东以南的第一个人。他并非不知道会有这类情形,只是不知道会严重到什么程度。皇太后去世后,在往定州就职前,他正式辞行时,皇帝未允遏见,他就觉得危险即将到来了。林语堂推演,苏东坡曾先后教过那个年轻的皇帝八年之久,实在是对他很了解了。   五十八岁的苏东坡,现在要跋涉一千五百里,自中国的北部到中国的南部。他觉得他一生只是一站一站的往前走,而现在只是他人生旅途中的另一步,这旅程是他呱呱落地时已由神灵决定,不过到现在他才充分明白罢了。   据老林讲述,苏东坡在外的生活倒也绝不寂寞。在广东惠州,所有临近地区的官员都利用此一难得的机会来与这位杰出的诗人相结交。其他至交如杭州常州的朋友,不断派人带礼品、药物、书信来探望。而苏州一个姓卓的佛教徒,心甘情愿步行七百里充当苏东坡与他的朋友们的信使。   苏东坡这时无官一身轻,自然以他的性情,任性逍遥,随缘旷达。选址盖屋,种树绿化,甚至还一度研究其酿酒来。“有一次,在一首诗前的小序中他说他一面滤酒,一面喝个不停,直到醉得不醒人事。”现在让我们联想这个画面的时候,是非常迷人又滑稽的,这位曾经的皇家翰林学士,曾领任国家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的高级领导人,此刻自得其乐的远离中央政治圈,一心一意过起了平民的生活。   被贬的第二年,朝廷有皇家祭祖大典,按习俗,应当实施大赦。但那年年终,也没有消息,这倒让老苏心里安定了,于他来说,可以稳定下来,好好做个广东人了。苏东坡又开始盖房子,为他和陪伴他的侍妾朝云,取名“德有邻堂”,语出孔子在《论语》里说的“德不孤,必有邻”。在南边一块空地上,他种了橘子树,柚子树,荔枝树,杨梅树,枇杷树,几株桧树和栀子树。他告诉帮他物色这些花木的太守,要他给找中等的树,因为他已经老大,不能等小树长大了。阅读至此,平某差点掉下眼泪来。   更难过的事接连到来,新房子还未竣工,陪伴他的朝云得了一种瘟疫,竟然身亡。从此,陪着他的只有长子苏迈了。新居落成之后大约两月光景,正在苏东坡以为可以晚年在惠州安居下去之际,他接到远谪海南岛的命令。林语堂研究的原因,是出自当时的一则流传,苏东坡曾写了两行诗,描写在春风酣美的午睡,一边听房后寺院的钟声,章淳看到那两句诗,他说:“噢,原来苏东坡过的蛮舒服”于是颁发了新贬谪的命令。   我就猜想,如果苏和章各自多活几年,将来章淳把老苏继续往南贬,一直贬到南沙群岛曾母暗沙印度尼西亚也未可知。   当时的海南岛是蛮夷之地,汉化的程度很浅。苏东坡去海南,已做好了死在那里的准备,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写道:“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春与长子迈决,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做棺,次便做墓。仍留手疏与诸子,死即葬于海外,生不契官,死不扶柩,此亦东坡之家风也。”这段近乎白话的文字,悲壮激烈。   因为在海南,实在是太苦了。以身体的折磨加之于老年人身上,这才是流放。据苏东坡诉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碳,夏无寒泉。唯有一幸,无甚瘴也。最后一句体现出乐观的老苏。苏东坡确实是情绪化的人,他自己也这么认可,他把对他在海南岛的迫害,比喻为“在水中,一蚁抱草叶求活”。但他安定下来,乐观的天性便显现出来,有一天,他在头上顶着一个大西瓜,在田地里边唱边走时,一个七十岁的老太婆向他说:“翰林大人,你过去在朝当大官,现在想来,是不是一场春梦?”此后,苏东坡就称她为“春梦婆”。所以要说起我们当下的“犀利哥”“大衣哥”“草帽姐”什么的,是不是苏东坡拥有绝对的原创版权?   1011年的七月二十八日,北返中原的苏东坡走到了生命尽头。从归程中的六月初三开始,他已感到身体不适,晚上病痛睡不着觉,他还自嘲“昨夜通旦不交睫,端坐饱蚊子尔”。七月十八日后,病况已恶化,苏东坡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狱。”   有方丈在临终与他谈论今生与来生,老苏笑了笑,他曾读过高僧传,知道他们已经死了。方丈劝他,“现在,要想来生”,苏东坡轻声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勉强想就错了。”这是他的道教道理。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这一生,苏东坡的浩然之气已全用尽。   林语堂总结说,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现实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其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流,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如是之说,苏东坡实则受道教思想很深,这可能和他一生当中那个神奇的道士吴复古有关吧。   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成形,昙花一现而已。林语堂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而我要说些什么呢?这些有趣的人物,杰出的人物,他们已过世了千年,我们的心不必停留在那里。当我们读苏东坡的诗词的时候,这个有趣的东坡先生就在我们身边,就如同我们想看一部经典电影的时候,随时可以找出影碟,进入电影中的世界。   对于这日渐碎片化的生活,阅读是我们神游历史,交会作者的最佳方式。我在2015年读《苏东坡》,和将来1000年后别的人阅读《苏东坡》,都会获得同样的体验,而这体验,是1000年前的苏东坡以亲身例证为我们经历过的。   苏东坡的豁达,乐观,对生活永远充满热情的态度,或许是除他的才情外,留给我们最大的性情遗产。他用他高高低低起起落落颠沛流离的一生,告诉我们,人不能选择命运,但可以为自己的人生态度做主。无论如何,要热爱这人生,快乐去生活。   第2篇:《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000字   昨日读《苏东坡传》至183页,第十四章结束。   全程了解完“乌台诗案”,这个案子影响着苏东坡的一生,是老苏活到不惑之年之际,遇到的最大挫折。读完此节,久不愿动笔,情绪抑郁。   从今天的角度看,所谓“乌台诗案”,就是莫须有的文人猜测,而寻章摘句里找罪状的,恰是手掌弹劾权力的御史大夫们。联想到936年后的今天,山西晋城因改造建设路,未能以周全的方式向治下的民众说明,招致群情议论,继而引来中央媒体“有权不可任性”的舆论监督。千年对比之下,连草民都能逆袭,这让苏东坡羡慕嫉妒恨,何处话凄凉?   好在小人找事,皇帝还算清醒,来看这段:副相王珪在诸御史的逼促之下,一天突然向皇帝说,苏轼内心有谋反之意。皇帝大喊意外,回答说,他容有其他过错,但决无谋反之意,你为何这么说?王珪于是提起苏东坡的柏树诗里说龙在九泉一事,那含义是将来某人命定要成天子,要自暗中出现,此人出身寒微。但是皇帝只说,你不能这样看诗。他吟哦的是柏树,与我何干?   我就想,这他妈在宋朝为官,生死荣辱真的很随机。   上午脑子放空,选看了吴钩的博文《我为什么粉宋朝》,作者认为,就文明成就来说,宋朝是历史上最高的朝代,没有之一。他说,什么叫“文明成就”?我觉得“文明成就”不是指疆土特别辽阔,不是沙场杀敌如麻,不是耀兵耀武扬我国威,不是万邦来朝。我心目中的“文明成就”,是指政治开明一些;社会宽松一些;经济繁荣一些;生活富庶一些。   但是作者却偏偏对苏东坡的“乌台诗案”选择了无视,而我想说的是,“文明”是一个综合指标,不仅有对内的还有对外的,万邦来朝是对你“文明”的向往;同样,对待一个士大夫的态度也是“行政文明”的指标,更何况,只是一个享有盛名的诗人发了几句牢骚呢?假若不是当时皇帝他妈(宋仁宗皇后)是“东坡粉”,说不定老苏早就挂在御史大夫的舌头里了。   “乌台诗案”牵连的还有驸马王诜,身为皇亲的王诜是苏东坡的脑残粉,也是苏东坡诗文作品的最早出版人,文字狱一来,御史大夫们本着无论是什么人,无论身居多高的官位,都一并弹劾。你说他们把这点认真的劲头,用在大宋国的“打虎拍蝇”上多好?不过他们也查过苏东坡的经济问题,结果一无所获。   当然,乌台诗案前,外放地方官的苏东坡还是很潇洒自如。先到杭州,又到密州,再到徐州,苏东坡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交朋识友,甚是快活。林语堂专以“诗人、名妓、高僧”写下一章。他与退隐的国家元老张方平谈酒量,张方平饮酒甚豪,他的酒量是一百杯。而据苏东坡自己说,他自己的酒量则小得多,但是他说他并不以酒量小而戒酒。欧阳修也是海量,但是张方平却胜过他,因为张方平开始喝酒时,他不向客人说他们要喝多少杯,而是多少天。苏东坡总结说:“对你们的海量我并不羡慕,我喝完一杯就醉,不是和你们一样得其所哉吗?”   平某以为,这话可能是关于饮酒话题上最空灵妙绝的一句了,话中有哲学意境,还有科学研究,更有深刻的文学涵义。哈哈哈。   杭州的美丽赋予他灵感,杭州的温柔的魅力侵润他的心神。杭州赢取了苏东坡的.心,苏东坡赢取了杭州人的心。至今杭州人的心中还给苏东坡保留着“户籍”,有效期——永远。这种情感,和成都人对杜甫,晋城人对程颢的感情是一样的。号外一句啊,如果现在的刘润民能把他“晋城梦”的“任务清单”完成,相信会让晋城的老百姓永久惦念。   林语堂这个老八卦,从隐晦的诗词中细致的考究了苏东坡的堂妹初恋,并推敲了苏东坡的夫妻生活日常,阐述苏夫人(第二代)如何经营家庭生活,其和谐其完美,但我很怀疑是林语堂的臆想。西方社会多数调查证明,最完美的夫妻,此生都有超过一百次想把对方掐死的冲动。何况,苏夫人摊上这么一位出色的丈夫,身边莺声燕绕不绝,酒场应酬难断。在此,只摘录老林的文字片段,其中真伪,信者恒信吧:   苏夫人聪明解事,办事圆通,她不会把丈夫反推入歌妓的怀抱。而且,她知道丈夫这个男人是妻子管不住的,连皇帝也没用。她做的漂亮——信任他!   丈夫知道有书要读,上千上百卷书,做妻子的也知道要管家事,要抚养孩子,要过日子。因此,她愿忍受丈夫睡觉时有名的雷鸣般的鼾声——尤其是酩酊大醉之时。   最后要说说苏东坡诗词的两首代表作,因为这都是苏东坡首次出京之后,乌台诗案以前写就的。诗意的杭州遇上文曲星下凡的苏东坡,首先获得了天作地设的七言绝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出色到什么程度?我的看法是,此诗刚出世时,大家都知道说的是西湖美景,而千年以来,大家又公认这是褒扬美人的绝佳才句。我们现在说杭州市是一座女性化的城市,追本朔源,苏轼的这首诗恐是最佳的注脚。   另外一首《水调歌头》,林语堂认为是写出了最好的中秋词。批评家说这首词写出之后,其他以中秋为题的词都可弃之不足惜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除了同意他们的看法,实在没有其他办法。这样牛逼的诗词,这么牛逼的人物,就连苏东坡的老对头王安石都说,“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而经过千年验证,苏东坡确实只有一个。 ;
2023-06-30 23:30:331

逻人的词语逻人的词语是什么

逻人的词语有:拽巷逻街。逻人的词语有:拽巷逻街。2:注音是、ㄌㄨㄛ_ㄖㄣ_。3:结构是、逻(半包围结构)人(独体结构)。4:拼音是、luórén。逻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巡逻之人;巡察的人。二、引证解释⒈巡逻之人;巡察的人。引宋陈师道《后山丛谈》卷四:“_黄绥_言为_原总管,尝夜雪临边,顾有马_,使逐得之,乃夏之逻人当四更者。”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成化中,中官汪直用事,多使逻人_察诸司不法。”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东坡诗文,及身已盛行。当徽宗禁_苏黄集甚严,至有藏於衣褐,间道出京,为逻人所获者。”三、网络解释逻人逻人,是汉语词汇,拼音是luórén,是指巡逻之人;巡察的人。关于逻人的诗句其十一逻人横鸟道逻人横鸟道关于逻人的成语言人人殊拽巷逻街人模人样人来人往立人达人人人皆知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逻人的详细信息
2023-06-30 23:30:451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 ,AB⊥BC,AD=1,BC=3,CD=4,E是AB中点,求△CDE的面积

延长DE交CB延长线与点F△ADE≌△EFBBF=AD=1,CF =BF +CB=4=CD∵E为FD中点∴S△CDE =1/2S△CDF=1/2(S△BEF+S四BEDC)=1/2S梯ABCD=2倍根号3
2023-06-30 23:30:483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二30分米,

30x30÷2=450
2023-06-30 23:30:552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是什么意思。

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并且有人会说(你)不雅。
2023-06-30 23:30:554

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意思是:世间繁华美好,人们笑语盈盈,而只有我空留下风吹白发。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描绘了人生的短暂和旷远的荒野。这句话借助了自然景观,通过对人生境遇的比喻,寄托了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既有情感体验,又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2023-06-30 23:31:012

六字成语六字成语

六字成语是汉语中具有独特韵味和文化内涵的一种表达方式。这些成语通常由六个汉字组成,不仅简洁明了,而且能够通过比喻、象征等方式传递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观念。下面就来介绍几个常见的六字成语。1. 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进行空谈或理论探讨,缺乏实践和经验支持。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往往容易出现错误或失误。2. 指鹿为马:这个六字成语源自于古代故事,意为故意颠倒黑白,把事实说成反过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故意掩盖事实,欺骗他人的人。3. 废话连篇:指说话没有重点,只是一连串流水账式的废话。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缺乏思考和逻辑性,口无遮拦地讲话的人。4. 津津有味:指做某件事情非常感兴趣,非常投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对某事十分热衷、专注和投入的人。5. 莫名其妙:指对某件事情或某个人的行为无法理解和解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感到非常困惑和不解的人。6. 此地无银三百两:指明明自己做错了事,却仍然死不认账,故意弄错代人嫁祸的行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不诚实、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的人。总之,六字成语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它简洁明了,意义深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生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同时,掌握这些六字成语也能够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2023-06-30 23:31:061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D⊥CD,AB=BC=20,DC=4,AE⊥BC于E 求AE的长,梯形ABCD的面积。

过C作CF⊥AB,可求出CF=12=AD,S梯ABCD=1/2*(4+20)*12=144,然后连接AC,设AE=x,根据勾股定理CE=根号(160-x2),BE=根号(400-x2),根号(160-x2)+根号(400-x2)=20算出来就可以了望采纳,谢谢
2023-06-30 23:31:131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平行CD AD垂直DC AB等于BC AD=AE 且AE垂直BC AD=8 DC=4 求AB

给个图我看。
2023-06-30 23:28:256

在宋代,苏东坡的名气怎样?

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人,肯定读书少,神宗问:“我朝东坡与唐李白孰优?”
2023-06-30 23:28:207

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BD=BC,E为CD的中点,AE的延长线交BC的延长线于F(高分求解)

(1)在三角形ADE和FCD中,∠ECF=∠ADE(平行线的内错角),∠FEC=∠AED(对顶角),DE=EC,所以两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所以EF=EA(2)图在哪?
2023-06-30 23:28:106

《苏东坡传》读后感2000字

《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2000字(精选3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20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东坡传》读后感2000字1   中国人对苏东坡的喜爱程度,林语堂概括的最为精准,“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苏东坡传》,是一个才子为另一个才子所作的传记。可以说,苏东坡是林语堂的偶像,是林语堂的隔代知音,林语堂对苏东坡的喜爱、欣赏、仰慕,最终凝结成了这部传记名著。《苏东坡传》以苏东坡成长轨迹为线索,分为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流放岁月四卷,考据严谨,事例翔实,语言生动幽默,仿若林语堂穿越了时空,隐身于苏东坡身侧,一一记录着他的言行起居、喜怒哀乐而成文。同时,这部中国古代名人传记的写法有别于他,林语堂有心把自己的偶像推介出国门,作品以英文写就,目标受众是西方读者,后由学者张振玉译为中文,堪属名著名译,读时别有一番趣味。林语堂是了解苏东坡的,旅居海外之时,身边相伴的是有关苏东坡的以及苏东坡著的珍本古籍,一天天的精神交流,一次次的心灵对话,神交已久,经典传记顺理成章一气呵成。苏东坡旷达、豪迈、洒脱,林语堂的笔调也是轻快的,即便是苏东坡跌至仕途低谷,传记的笔触也不曾灰暗。   苏东坡天赋才气。“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士大夫不能诵东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此语为当时杂记记述,由此可见东坡才气地位。苏东坡说,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称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林语堂也道,杰作之所以成为杰作,必然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自肺腑的“真纯”,还在于文学所给予读者的快乐上,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东坡创作时自得其乐,其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也带给我们太多的愉悦和欢乐。   苏东坡处世旷达。东坡一生的宦海生涯,几遭贬谪,饱经忧患拂逆,均以坦荡荡之胸怀处之,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得尖酸刻薄,古今中外,与其相似之人可以说再难找到第二个。在贬谪期间,东坡仍开凿湖泊河道、治水筑堤,关心千里荒旱、流离饿殍。在政治上,他从不站队,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不移,所以他一生政坛坎坷不达也就不足诧异了。苏东坡处世“对事不对人”,他会因事发怒,却不会恨人,听闻自己的仕途克星章被贬谪的消息时,他写信对双方的亲戚黄实说:“子厚得雷,为之惊叹弥日。海康地虽远,无甚瘴。舍弟居之一年,甚安稳。望以此开譬太夫人也。”此种襟怀,正如他对子由说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苏东坡情深义重。东坡对生命中的四位女性用情至深。初恋系其堂妹,慈孝温文,因二人同姓联姻无望,至晚年流放在外,听闻堂妹逝世,东坡“心如刀割”;流放归来途经堂妹坟茔所在,虽身染重病仍挣扎到坟前致祭,第二天,尚面壁而卧抽搐哭泣。发妻王弗聪明能干,务实际、明利害,有知人之明,东坡事事多听从妻子,可惜王弗二十六岁病逝,妻死后十周年,东坡作词《江城子》悼念,其词凄艳感人: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妻亡三年多后,东坡续弦王闰之,闰之系王弗堂妹,秉性柔和,遇事顺随,一直和丈夫同甘共苦,东坡誓言生则同室,死则同穴,闰之死,东坡亲写祭文,十年后,子由将她与东坡合葬。东坡贬谪黄州期间,收朝云为妾,朝云聪明活泼有生气,是东坡的红颜知己,据传,东坡曾问家中女人他那便便大腹之中何所有,有说“一肚子墨水”,有说“一肚子漂亮诗文”,东坡都摇头说“不是”,最后朝云说“你是一肚子不合时宜”,东坡大呼曰“对!遂大笑。东坡对弟弟子由的深情也非比寻常,在宦海浮沉的顺逆荣枯过程中兄弟手足情深,忧伤时相慰藉,患难时相扶助,彼此相会于梦寐之间,写诗互相寄赠以通音信,因为子由,苏东坡写出了那首公认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   苏东坡幽默达观。东坡一生穷达多变,却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自谓陶潜是其前身,与自然浑融一体,宁静满足。被贬黄州期间,曾于雪堂墙上门上写下“警言”:出舆入辇,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蛾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浓,腐肠之药。后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却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最能体现其达观人生哲学的,应是他贬谪到海南的日记: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也?”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洲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譬如注水于地,小草浮其上,一蚁抱草叶求活。已而水干,遇他蚁而泣曰:“不意尚能相见尔!”小蚁岂知瞬间竟得全哉?思及此事甚妙。与诸友人小饮后记之。   人生的况味,总能在某篇东坡诗文中寻就。传言苏东坡是文曲星转世,每当仰望星空,我都愿意相信星宿也有轮回,譬如东坡爱好陶潜诗,林语堂直言偏爱苏东坡,他们所偏爱的都是他们隔代的知己,是文曲星一次次的转世为人,如今离世经年的大文豪们已化身天幕上的星辰,调皮的注视着一代一代的后人,在他们作品的营养下,走出迷茫,走过彷徨,成就最好的自己。   《苏东坡传》读后感2000字2   再次购买《苏东坡传》,是网上看到推荐书目后。然后还是麻烦兄弟,网上购买。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一部很好的历史人物传记,同时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通过这本书,我清楚地了解了苏东坡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全貌,而作者在字里行间里透射出的洒脱、超然以及慈悲的情怀,非常完好地诠释了苏东坡的性格和精神境界——我认为林语堂的文笔非常适合描绘苏东坡这个人,因此本书不但是传记,甚至可以当做文笔优美的小说来读。   好事多磨。本应快递公司送到家的书,却要求家人去市中心自己龋而他那几天工作又特别忙碌,让市里的一位朋友去龋朋友取书后又去了外地。等朋友从外地回来把书送到家的时候,已是十多天后。   当时正在读也是让兄弟买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大家的作品,与以往看的书有明显的不同。高屋建瓴,学贯中西,深入浅出是什么样子,从书中终于大致了解。遗憾的是书中许多都是摘录论语等的章节,才疏学浅的我,应该能看懂实在却看不太懂。于是转换战场,捧起了《苏东坡传》。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一样,大家的作品,读之味道的确不一样。   这是一本作者用英语写就而通过译者翻译成汉语的书。而书的主人公却近千年前的很中国的人物。真的很有感慨。   对于林语堂这样大家的佩服,更是增加了理由。因为是英文写作,大概作者考虑到读者以西方人居多,于是在写作过程中,他尽可能的少写有关同人不同的名、字。而在文中,把苏东坡、苏辙等与西方作家的比喻,对于好的诗词与著名品牌的小提琴作比较,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宽阔的文学视野。   对于书中人物苏东坡的喜爱,作者在自序中也有所表示。首先是在举家搬迁转辗的过程中,都把有关收集到的苏东坡的资料带着,一直计划着要写一部苏东坡传。而对于资料收集之全,肯定是非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其实,作者说,在书房中,有居室中有这样的一位诗人,画家,哲学家陪伴自己,将是多么幸福的事。于是我想,因为自己的最终购得这本《苏东坡传》,这本书也将进入我的书房,那么,我是拥有林语堂那种与智者相邻的快乐了!   阅读这本书,对于宋朝那个历史时期的那场战争,终于有所明白。而对于王安石的变法,也知道了大概。是的,不是所有的变法都能够如计划那样都是朝着好的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方向走的。而王安石变法,大概就是如此。青苗法,兵役等,也许这样的改变的确能够使国家国库充裕起来。可是,破坏的却是广大老百姓的利益。于是,苏东坡的一生,就永远地被卷入了王安石变法的另一面,建议皇帝破除新法,让老百姓过上原本的应有的还算有家的生活。   因为变法,欧阳修,司马光,苏东坡,苏子由等那么多的志士仁人,被王安石所领导的变法派而打击。而两派的斗争,真的是六十年风水轮流转,不是这方人士遭贬,就是那方的人员被流放,这样的斗争,何时是休?好在那个朝代的皇太后都是一些有惠眼的女性,虽然他已经看破一切,希望自己如陶潜一样寄情于田园,让苏东坡终于在人生过程中有一段那么辉煌的时光。为朝代,为百姓,为朝庭做了有益的事,进有益言。   苏东坡的一生,其实到过许多地方做官呢:徐州、杭州,密州,黄州等,甚至,他把他年老后安居的地方选择在宜兴,由这些地理位置来看,苏东坡还真与大家很近呢。说不定在宜兴的某一处游玩时,也是近千年前苏东坡看中的归隐的地方呢!   而西湖之有苏堤,原来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时,发现西湖中有一种水草,破坏了湖中的水质,影响了杭州百姓的生活饮水。于是带领大家清除水草。清除的水草无处放,就想到了在西湖中建堤,既为这些水草找到合适放置的地方,同时还可以方便人们在西湖的出行。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举措。   然而这样的好事,在一些奸臣的眼中却成了苏东坡醉心风景的证据。   一辈子做官,苏东坡后悔吗?我想大概是有点的。有多少次,到一个地方,当他正好建好居室,想长期在此居住时,一纸皇恩圣旨到。于是,他不得不继续迁移,就如候鸟一样。只是到哪里,自己是没有决定权的。而有时候,到哪里怎么走,水路不审陆路,还得向皇上申请,真是想不到,那个时代的生活,真是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兵,莫非皇臣啊!   应该是苏东坡不是政治斗争中的老手,可是凡是政治斗争其结局必定是两败俱伤。年老体弱之时,他还被贬到琼州,那个野蛮之地去生活,而此时妻子都已先后去世,陪伴他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儿子,而当他最终获释可以回到他选择的安居地方可以归隐时,他的身体却不再给也机会了。   《苏东坡传》,能够了解宋朝那个朝代历史的书,能够找到那个朝代许多智者,知道他们许多事情的书,一位大家写的不朽的书。   《苏东坡传》读后感2000字3   诚如杨绛先生读《围城》时所说,这本书我也是锱铢积累的读完,颇觉文字平实清新,而由此回忆苏东坡的一生,便觉如一卷鸿篇巨制的画作,徐徐展开,让人为之倾倒,为之敬佩,华丽而不妖娆,恢弘却也质朴。   记得在网上读到过一句话: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而后又偶然读至一句诗: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忽觉异曲同工之妙。急切的查来,会心一笑,哦!是苏轼的"!似乎也只能是苏轼的。   此书由林语堂先生所著,从苏东坡的出生讲起,描绘了他的一生。他是本书的灵魂,这毫不言过,作者在书中也说到“苏东坡自有其迷人魔力。就如魔力之在女人,美丽芬芳之在花朵”而他的魔力自我看来该是时时的乐观,对真的无限追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亲射虎看孙郎的豪情壮志,但又有历尽千帆时的心静如水,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婉,他似乎是说不完的,他的丰富,他的饱满,他的复杂,他的单纯,他的学富五车,他是这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存在,他一生追求着真善美,甚至有着飞蛾扑火般惊心动魄,或许正是这样,在这个需要我们三思而后行的世界,才如此狂热的热爱他,珍视他,追逐他。   苏东坡如今的家喻户晓,大多来自于诗文,而我看来,他的文章贵在一个“恰”字。何为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不多不少,刚刚好。苏轼的文章正是如此,他从不会像而今的我们一样,伏在案头不知如何下笔,半天写不出来个题目,苦思冥想憋出几百字来交了了事。他从来都是行云流水,行至心头一亮之处,便笔走龙蛇一作,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文章练达,立意深刻,一字不多,一字不少,让人读之朗朗上口,眼前一亮,颇有胜读十年书之感,而又绝不晦涩难懂,这便是文章之恰。如《赤壁赋》中最后一句“不知东方之既白。”全然写出苏子之率真任性洒脱之天性,而“不知”二字又描绘出他物我两忘之崇高境界。文章戛然而止,又怎会不让人瞬间悟其所旨,大汗淋漓,拍手称快!   而“恰”之来源除了文章排布之巧妙与拿捏之感外,更重要的,是要与文章内容产生极其深刻之共鸣,你对它有独到的见解,有深刻的理解,甚至只是简单的喜爱,你要想写它,愿意写它,有一种极其强烈的感觉告诉你:快,快把它记下来,写出你内心的想法,快!于是,你写出一篇文章,你想你所想,记你所记,就算文字并不华丽优美,但这时你已经赢了,因为朴实无华的真情实感总比虚无空洞的修辞丽藻要好得多。有些文章使人读来美则美矣,毫无心意,便是此因罢了。   苏东坡之伟大,更在于其思想的高度与其远见卓识。同在一叶扁舟之上,共遇人生之磨难,凡人只能感其生命之渺小短暂,苏子却能跳脱孤舟,跳脱赤壁,跳脱人生,站在宇宙之外悟出:世间万物,皆为永恒。如此大家,怎能不让人佩服!而对于王安石之变,大多人认为苏轼在其中充当了所谓保守派,其实不然,正因为其思想的不保守,使得他看得更远,才促成了他行为上的保守。在王安石变法的一开始,他便看出王安石心中充斥的极权主义,他一上台,便开始清除异己,他的新法,他的初衷是好的,但似乎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从未站在国家与人民的角度去思考,苏轼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知道这样的变法不会成功,更会危及国之根本。他的赤子之心让他成为了世间万民的辩护人,于是这位百姓的辩护人便毅然站到了王安石的对立面,甚至于他赖以生存的朝廷的对立面,与世间万千芸芸众生共进退。   韶光滑过指尖,他人生最辉煌,最伟大的时刻到来了。在人生中还有比幸福和成功更重要的,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这在他经历王安石变法后被贬至黄州的岁月里充分体现了出来。他不再是苏轼,而是那个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东坡居士。他站在田间,头戴斗笠,手扶犁耙,击牛角而吟咏,他开始诵读佛经,修炼瑜伽,他不再理会世间浮躁,官场纷杂,若为官一方,便造福一方,他真正的平静下来了,那种由心灵发出的平和安宁,使他开始探寻生命的真谛,开始拥有真正广大的胸襟,开始真正的宠辱不惊,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他在贬谪惠州时写道: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如此平静豁达,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即使远贬海南,也能与美女笑谈“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这是对他人生最美好的定义,更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吧。   也许我们都想做一个苏东坡那样的人,而在我们如今看来,至少在我们现存的社会体制下,又有些理想主义化。他天资聪颖,身陷红尘,却又遗世独立,他将本该官场纷杂的一生活成了一首诗,我们也许做不到,但我们可以做一个“苏东坡式”的人,我们学他的行文流水,乐观旷达,学他的赤子之心,崇尚真善,更有他的敏而好学,孜孜不倦。我相信这个过程是很美好的,是一种全身心的焚香沐浴似的虔诚与洗礼,因为这世间在没有比向着美好出发更美好的了。 ;
2023-06-30 23:28:071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举尔所知

黔之驴齐人相狗很多啊
2023-06-30 23:28:004

怎样理解,评价苏轼的"以诗为词

清人陈廷焯说:“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盖仿九品论字之例,东坡诗文纵列上品,亦不过上之中下,若词则几为上之上矣.此老生平第一绝诣,惜所传不多也.”陈廷焯称“绝诣”,足可见苏东坡在词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东坡对词进行了革新,在词的地位,内容,风格等方面皆可见得.词起源于民间,配合音乐,形成曲调.后随着文人词的迅速发展,词多以男女爱情或者艳情为其描写内容.所以被认为是“谑浪游戏”的诗余小道,如晏殊称之为“呈艺”,欧阳修称之为“聊陈薄技”.这样的对于词的定论是在苏轼之前,虽然李煜在很大程度上拓充了词的题材,但真正对词进行革新的是苏轼.苏轼首先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他提高了对词的认识和评价.后人常用“以诗为词”来评价苏词.“以诗为词”出自于陈师道的《后山诗话》中.“以诗为词”是指以写诗的态度来填词,将诗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等引入词的领域并使之扩展,开拓新词境,提高词的格调.我想先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浅显的谈谈苏轼的“以诗为词”.首先,是对词体的创新.苏轼之前的词,大多为应歌而作,一般有调名和唱法即可.苏轼则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体,所以词作所抒的是何种情志或因何事生发,必须有所交代和说明.然而词体长于抒情,不宜叙事.为解决这一矛盾,苏轼在词中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词的内容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如《水调歌头》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不仅交代了写作的时间,缘由,还交代了词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对象是其弟子由.再如《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交代了写作的时间,缘由,地点,心情.东坡词自成一派,颇具特色,由此可见得.其次,是内容的拓充.刘熙载《艺概u2022词概》中,“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苏轼词作,内容,题材众多,尤以三方面成就最高.一是抒情词.苏轼之前的词大多只限于抒发狭窄的男欢女爱之情,并且缺乏真实情感和个性,柳永等人有所发展,但并未突破根本的局限,李煜的抒情又只是在狭窄的范围之内.而苏轼则不然,他不仅写传统的情词,还抒发了多方面的感情,短于艳情而长于真情.我最推崇的便是苏轼的悼亡妻之作《江城子》,我想把这首词举出来,完完整整的分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给我很深刻的映像,苏轼对于爱妻的早逝满怀着巨大的悲痛,实写虚写,虚实结合,缠绵悱恻,婉约细密,给我以无限的哀感惆怅,一个重情重义的苏轼形象活脱脱的出现在我面前.表现苏轼抒发追忆悼亡,离别思念,朋友师生等之间的人伦之情的词作还有《水调歌头u2022中秋》,《西江月》,《卜算子》等,这里就不一一说明.另外,苏轼的抒情词还有体现自己的爱国之情,最著名的莫过于《江城子》了.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描写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为国上阵杀敌的壮志豪情.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一个英气勃勃的壮士形象,格调刚健豪迈,铿锵有力.上阕下阕分别用了孙权射虎和冯唐魏尚上的典故,增强了诗的历史感和现实感,抒情深婉曲折,强烈震撼,一个爱国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苏轼的词还有凭吊过古人,凭吊江山的怀古之作,首推《念奴娇u2022赤壁怀古》.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仕途坎坷,屡遭磨难,壮志难酬的愤懑,表达了他对宇宙,历史,人生的深沉思考,更显示出了他善于以超然旷达的态度来消解历史的悲剧意识和人生失意的悲伤情怀.词的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把人生的挫折悲愤引向高远的境地,当然这就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下面再深究.当然,东坡的抒情词中还包括从政之情.《望庐山瀑布》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便引出了“入世出世”之说.苏轼也在词中抒发了积极入世和围绕着进退出处所产生的复杂矛盾的从政之情.这是前人诗中常见的主题,将它引入诗中,是苏轼的首创.如《沁园春u2022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上片写旅况,“渐”字总领,贯穿到底,绘出一幅清丽,凄冷,寂寞的秋日早行图,并引出世路艰辛的感叹.下片写旅怀,直抒胸臆,追述以往抱负,转折到当前的失意困顿,最后以旷达的人生态度自我解说,表现出作者的志趣,才情与性格.但是,东坡的词作很少有政治上积极进取的一面,大多以描写退隐之情,以及闲适的生活态度,表现出“出世”的意向.二是农村词.苏轼之前的有关农村的题材,我认为并未从根本上贴近农村,只是驻足,并未深入.诸如陶渊明,纵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并且为世人展示了一片美丽的桃花源以及其悠然自乐,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生活,但我认为都是借描写农村来抒发隐居之情.再如其他大多诗人,词人,多是以乡村生活的宁静来对比官场生活的狡诈斗争,很少有像苏轼这样对农村真正寄情,由衷喜爱.关于此类题材的代表作是在徐州作的组词《浣溪沙》五首.一一说明.第一首,大旱,后得雨,苏轼到城东石潭谢雨,途中作.这首词洋溢着东坡与村民们的喜雨之情,谢雨场景的欢乐气氛.最后一句虚写,“归来说与桑麻姑”,以虚衬前面的实,深化喜雨之情,耐人寻味.第二首,描写了普通的百姓生活,平淡自然.第三首,描写了麦收时节农民的劳动和生活情景,呈现给我的是一幅暖人的画面,洋溢着东坡对农民的诚挚关心和美好祝愿,亲切自然.第四首,表现了东坡与农民之间融洽亲密的关系,也抒发了他对农村生活情景的沉醉.第五首,直接表达了他愿做一个老百姓的真切愿望.《浣溪沙》五首,没有多余的抒情,议论,也没有多余的情感,东坡于直接平淡而又生动的描写之中满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真挚动人.三是咏物词.咏物词虽不始于苏轼却盛于苏轼.唐敦煌词中已有咏物之作,但艺术上太过粗糙.文人词兴起之后,咏物之作只是偶尔出现,格调也较低,宋后也未得到充分发展.至苏轼后,咏物词才蔚为大观.苏轼写作不但重形似而且重神似,不但能写出物象,而且能写出寄托.《定风波》咏红梅“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荷花媚》咏荷花“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雪霜姿”,“风流标格”可视为重视神似之美的自我写照;《白雨斋词话》“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寄慨无端,别有天地”的评价,又道出了注重寄托的特点.最后,是对风格的创新.余文豹在《吹剑录》中提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正是由于这段话,人们便把柳永和苏轼并列起来,称柳永是宋词中婉约的代表,苏轼是豪放派的宗师.在苏轼之前,词基本上以“婉约”风格为主导,虽有个别作家有所突破,并未形成宗派,苏轼笔下,则在婉约之外树立了新的风格.其实,要说起豪放,我觉得苏轼作词的题材多样,多变创新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下面深究.另外,苏轼的词,完全有自己的血肉,自己的声音,自己的面目,自己的情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一点我觉得和李白相像.固然,二人所处的政治大环境千差万别,但其所处的小环境绝对相似,一样的仕途潦倒,一样的失意无聊,但也是一样的大气磅礴,一样的情感细腻.“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之志;“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胸怀,表现了他不惧生活的狂涛骇浪打击的顽强态度;“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潇洒自如的态度;“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的狂放态度.这些作品,无需过细致的斟酌,一映入眼帘,便可见其豪迈激情,奔放刚健.但是,苏词又并不全是刚健之语,有如《江城子》悼亡妻之作,细腻婉转,真情汩汩,再有《浣溪沙》五首,细腻自然,很是平淡自然,就不做过多阐述.另外,苏词还有另一种风格,清幽超然,发人遐思,意趣盎然.比如说《永遇乐》.上阕首句“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足可窥见其清幽之处.首先,“霜”和“水”,便是“冷清”之物,再来个“清”字,更加幽远.此词写朦胧迷离的残秋夜景,万籁俱寂,一叶坠地,铿然有声,笔法清淡宜人,而当词人为“燕子楼中,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而怀古惜今时,又发出了“黄楼夜景,为余浩叹”的感慨,寓激情与平淡之中,笔调空灵,意境清幽深远.我认为,苏轼的“以诗为词”就体现在上述的三个方面,但是,为什么苏词会多了一层“以诗为词”的韵味呢?我认为有四个原因,下面一一道来.首先,我认为,我想谈谈东坡的政治生涯.纵观古代文人,纵然有仕途畅顺之人,也纵然有仕途畅顺且文学或是其他方面成就高者,但毕竟是在少数,大多数的还是那些积极入世却未受重视之辈,贬﹑升,再贬﹑再升……几番折腾,终于黯然,最后寄情山水.失意于政治却得意于文学,所以有的时候我就会想,不知是政治成全了他们,还是他们辜负了文学.苏轼就是这样,他的一生,得意时少,失意时多,始终处于党争的夹缝中,两党都视他为异己,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就像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自我解嘲的那样“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哲宗亲政时期,这期间苏轼经历了一贬再贬的打击,而这时期又是苏轼文学创作上颇丰的时期.提及苏轼的政治生涯,只是想说明一方面的失意并不代表整个人生的灰暗,人应该积极乐观,而不是愤懑不前.那么就要提到东坡的思想性格,这也是第二点原因.在这里,我想提两点.一方面,是老庄思想对其影响.年轻时的苏轼仍以儒家积极入世思想为主导,还夹杂着若干纵横家习气,曾抱有“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极高热情,并对老庄齐生死﹑一毁誉的思想有所批判.后来,在政治上屡遭打击的他,释道思想成为他排遣痛苦﹑超脱现实的精神支柱.后在被贬黄州之后,他吸取老庄思想中超尘拔俗﹑清心寡欲﹑因任自然的生活态度,保持乐观旷达的胸襟和随缘自适的信念,当然,这种超然物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创作之中.另一方面,苏轼的复杂性格也体现在其创作当中.苏轼从不掩饰自己的主张,总是“发于心而冲于口”,性格外露,形于辞色,我觉得这也是苏词题材多样,涵括多方面内容的原因.另外,苏轼正直,豪放,于其诗中也有体现.常说“性格决定命运”,的确,苏轼的不羁正直性格决定了他失意的政治,成就了他文学领域的辉煌.第三点原因,我想谈谈苏轼的文艺观,其文艺观当然会反映在词的创作中.苏轼论文艺最具进取性的见解在于求新求变,“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要求自己能在文学艺术中“自出一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但他反对一味以标新立异为能事.我认为这就是苏轼在词中求变,“以诗为词”的一点很重要的原因.苏轼另外两点文艺观求真求理,求空求静,自在其作中体现,这里不作一一之说明.最后一点原因,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就是才学.没有一定的文学积累,没有一定的才学,苏轼无论在哪个领域都不可能成为大家的.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苏轼的善于用典和善用比喻.首先说善于用典.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说柳絮似花但不是花,暗用梁元帝《咏阳云楼檐柳》诗“杨花非花树”和白居易《花非花》词“花非花,雾非雾”句意;再如《江城子u2022密州出猎》“左牵黄,右擎苍”一句,暗用《梁书u2022张充传》记张充年少喜好游猎,出猎时“左手臂鹰,右手牵狗”的典故.再说善于运用比喻.如《水龙吟》中“萦损柔肠”,就将轻盈柔弱的柳树枝条比作美人娇柔的心肠,来加深别离之苦;《念奴娇u2022中秋》中“桂魄飞来”,将月亮比作桂魄,古已有之.当然,善于用典和善用比喻,只是苏轼广袤才学的一部分,将其拈出,只是觉得东坡词在这两方面运用的最多.关于苏轼的“以诗为词”,浅谈到此.
2023-06-30 23:27:521

跪求《苏东坡传》1—4章的内容(分别4章)100字左右!!

1 我的陪伴了的话,嗯ヽ(○^㉨^)ノ♪
2023-06-30 23:27:363

500800字文言文

1. 速求一篇500字左右的文言文 戊子年仲夏,感时一夜劲风,落红无数,顿生寒意,忽感此生不若树间落叶。 落叶或焚或埋,终化灰土,然余此生飘然而不知其所终,有所感悟,乃作此自传以自娱,是此传之所由也。 蔡某者,名照羡,广东香山人也,因喜风之潇洒飘逸,故初号风中承诺,曾有好事者戏曰:风者,虚幻缥缈者也,承诺若风,则无承诺可言.无奈,遂改风中语者. 西元1988年,降生于乡里田亩间,自幼多病,且性顽劣,每犯事,父母则鞭策训诫之。 及稍长,始知读书识礼。学无偏好,文学数术,悉致力焉。 赖此微勤,乃多承得乡人之谬誉。 余祖上元非世族,所赖生者,薄田数亩。 僻壤穷乡,原非文化昌明之邦,然先祖常以家国为念,虽处陋巷,犹不堕青云之志。勉以举业,劝以诗书,子孙代代遂以耕读为业。 余自幼得承此志,虽无慧才,然籍先人之遗训,学问文章,得无致力乎 ? 余生性张狂,不满于世状,有鸿鹄之志,尝对挚友曰:安雀焉知鸿鹄之志也.友不以为意,笑曰:此小子之胡思也.吾笑而不答.吾尝自比项楚,有建功立业之志,亦尝为项楚正名,以改天下之所谬识,却奈于世之谬识已深,无力正其名,表其功. 夫生性豁达,喜交天下之志合之辈,然伯乐不常有,难得高山流水之共雅。 夫善言谈,尝与友人秉烛通宵达旦;性善辩,每遇事,必据理力争;性好游,少年好浪游,寄情山水,天南海北,漂泊东西;好权术,喜欢为君子谋。 吾素喜读书,尚老庄,羡古人之胸怀,慕前辈之才情。吾尝尊东坡诗文,然东坡之才,千年一遇,儒道相通,岂吾侪之所能望其项背乎?老庄之学,自古诵之者多而会之者少,用之者多而雅之者少。 道家之学,余虽好之,且读百遍,仍不得通。每有新意,常欣欣然;又有新疑,则凄凄然。 阅诗经,悟人生若只如初见,品关雎之爱慕。 总角之岁志学,十又六年矣,学有小成.欲奔大学之道,奈何学识浅陋,阻于试场,勉强跻身于农工商,何其衰也,实为吾之不幸。 既入大学,则思往日之痛,改往日之所不足,以尽吾之所才,有所建树.然命途多桀,官场黑暗,无可用之资,无拼搏之计,遂甘于平淡,不思进取。 懵懵间,已然及冠之年,叹韶华空流逝,惜空怀一身才华,无英雄用武之地,常叹而哀.常安慰曰: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余心所悦者,文学也,尤雅爱中国古代文学。 余痛惜曩昔虚耗之光阴,于此,余始笃定其志:此生之志,无乃发明国学,弘扬国粹乎? 忆往昔,廿载已过,蹉跎光景,自认遇人无数,然知己甚少。尝望月兴叹,忧发于阑干之外,情汇于梦魂之中,每有感伤,对月独酌,不知醉意,沾露而归,和衣而卧,未尝不谓此生快事哉! 讫于今,人生已虚度22载春秋,苦无惊人之举,与人不奇。 自思仰愧于天,俯无颜以对地,呜呼!曰之天理,然天道不耻,吾将穷毕生之力,与天争艳.每夜深省视,汗未尝不发背粘衣。明于己者不昧于道,故述往事以澄心,以明志。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小子当勉之!此为传. 我的文言文自传。 2. 800字的文言文 我的表弟 我有一个天真又可爱,聪明又活泼的表弟,他有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想问题时乌黑的眼珠便在眼眶里骨碌骨碌直转。当表弟笑起来的时候,就能露出一对洁白又整齐的小牙,十分有趣。我非常喜欢他。 表弟住在奶奶家。有一次,他对奶奶说他喜欢小花猫。奶奶疼爱表弟,什么话都听他。便叫我看好表弟,自己到街上去买小花猫。奶奶买回来一只又活泼又美丽的小花猫。表弟看到那活泼可爱的小花猫高兴得跳了起来,就连忙跑到外婆身边,跟那可爱的小花猫玩,轻轻地抚摸着它,嘴里还唱着动听的小花猫歌曲。这时小花猫用爪子把表弟的裤子抓破了。爷爷看见了,把小花猫抱起来一扔。表弟看到了哇哇地大哭起来,嘴里说:“外公你坏,小花猫不懂事,你要教育它,怎么可以扔掉它,我不懂事,你也扔掉我吗?你看它多可怜呀!”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爷爷赶紧抱起小花猫,对表弟说:“对,小猫不懂事,弟弟教育它!” 还有一次,表弟在屋子里玩,他不听奶奶的话,偏要玩自行车,结果一不小心把自行车弄翻了,手指被压住了,他连忙把手指掰开,哇哇地大哭起来。这时奶奶听到了哭声,连忙从房里跑出来,看到这种情景又好气又好笑,便不去理化了。他哭了一会儿不哭了,从手指缝里偷看,看外婆是不是注意他。他发现外婆不理他,走到外婆身边大笑起来。 我的表弟多么有趣可爱呀!我非常喜欢他。 3. 500字古文 口技 【作者】林嗣环 【朝代】清 译文对照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 于厅事之东北角, 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障中,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满坐寂然, 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 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 絮絮不止。 当是时, 妇手拍儿声, 口中呜声, 儿含乳啼声, 大儿初醒声, 夫叱大儿声, 一时齐发, 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以为妙绝。 未几, 夫齁声起,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盆器倾侧, 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 "火起 ",夫起大呼, 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 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呼呼风声, 百千齐作; 又夹百千求救声, 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 泼水声。 凡所应有, 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 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 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4. 找一篇500字左右的古文 真生 长安士人贾子龙,偶过邻巷,见一客风度洒如,问之则真生,咸阳僦寓者也。心慕之。明日往投刺,适值其出;凡三谒皆不遇。乃阴使人窥其在舍而后过之,真走避不出;贾搜之始出。促膝倾谈,大相知悦。贾就逆旅,遣僮行沽。真又善饮,能雅谑,乐甚。酒欲尽,真搜箧出饮器,玉卮无当,注杯酒其中,盎然已满;以小盏挹取入壶,并无少减。贾异之,坚求其术。真曰:“我不愿相见者,君无他短,但贪心未净耳。此乃仙家隐术,何能相授?”贾曰:“冤哉!我何贪?间萌奢想者,徒以贫耳!”一笑而散。由此往来无间,形骸尽忘。每值乏窘,真辄出黑石一块,吹咒其上,以磨瓦砾,立刻化为白金,便以赠生;仅足所用,未尝赢余。贾每求益,真曰:“我言君贪,如何?如何?”贾思明告必不可得,将乘其醉睡,窃石而要之。一日饮既卧,贾潜起,搜诸衣底。真觉之,曰:“子真丧心,不可处也!”遂辞别,移居而去。 后年余,贾游河干,见一石莹洁,绝类真生物。拾之,珍藏若宝。过数日真忽至,眺然若有所失。贾慰问之,真曰:“君前所见,乃仙人点金石也。曩从抱真子游,彼怜我介,以此相贻。醉后失去,隐卜当在君所。如有还带之恩,不敢忘报。”贾笑曰:“仆生平不敢欺友朋,诚如所卜。但知管仲之贫者,莫如鲍叔,君且奈何?”真请以百金为赠。贾曰:“百金非少,但授我口诀,一亲试之,无憾矣。”真恐其寡信。贾曰:“君自仙人,岂不知贾某宁失信于朋友者乎!”直授其诀。贾顾砌石上有巨石,将试之。真掣其肘,不听前。贾乃俯掬半砖置砧上曰:“若此者,非多耶?”真乃听之。贾不磨砖而磨砧;真变 *** 与争,而砧已化为浑金。反石于真。真叹曰:“业如此,复何言!然妄以福禄加人,必遭天谴。如逭我罪,施材百具、絮衣百领,肯之乎?”贾曰:“仆所欲得钱者,原非欲窖藏之也。君尚视我为守钱虏耶?”真喜而去。 贾得金,且施且贾,不三年施数已满。真忽至,握手曰:“君信义人也!别后被福神奏帝,削去仙籍;蒙君博施,今幸以功德消罪。愿勉之,勿替也。”贾问真:“系天上何曹?”曰:“我乃有道之狐耳。出身綦微。不堪孽累,故生平自爱,一毫不敢妄作。”贾为设酒,遂与欢饮如初。贾至九十余,狐犹时至其家。 5. 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古文.(并有译文) 《说琴》(明)何景明何子有琴[1],三年不张[2]。 从其游者戴仲鹖[3],取而绳以弦[4],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5],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6]。 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病于材也。 予观其黟然黑[7],衺然腐也[8]。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9]。 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其器有四:弦、轸、徽、越[10]。弦以被音,轸以机弦[]11,徽以比度[12],越以亮节[13]。 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14]。故弦取其韧密也[15],轸取其栝圆也[16],徽取其数次也[17],越取其中疏也[18]。 今是琴弦之韧疏,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疏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以隘故声应沉伏。 是以宫商不诚职[19],而律吕叛度[20]。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21],伯牙按节而临操[22],亦未知其所谐也。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始桐之生邃谷[23],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蟠纡纶囷[24],璀璨岪郁[25],文炳彪凤[26],质参金玉,不为不良也。 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27],设大廷[28],合神纳宾[29],赞实出伏[30],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宣气养德,道情和志。 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32]?“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如常以求固执[33],缚柱以求张弛[34],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35]。 直木轮,屈木辐,巨木节[36],细木欐[37],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 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信以居之,知以行之,义以制之,谦以保之。 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38],不见则用身[39]。 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仲鹖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 予不敏,愿改弦更张[40],敬服斯说。” ——选自《四库全书》本《何大复集》译文:何子有一张琴,三年不去弹它。 他的学生戴仲鹖,拿下来装上弦,进奉请他弹奏。何子拂弄一过,三次拨动琴弦,弦却不听手指指挥,发出的声音杂乱无章,仔细听它的音响,不知毛病在什么地方。 仲鹖道:“这个毛病在于木质不好。我看它黑黑的,弯弯的,快腐朽了。 它的质地不能胜任琴弦,所以弹起来声音不能发扬。”何子道:“咦!这不是木质的过错,我要严厉责备制琴人!凡是做一张琴,首先要选择木材,但更重要的是要审察是不是按照规格制作成器。 琴器有四:弦、轸、徽、越。弦用来发音,轸用来控制弦,徽用来比较音的度数,越用来调和音节。 发音就能分出清浊,控制弦就能显出高下,比较度数就能轻重适当,音节调和就能使音响不沉闷暗哑。故而弦要取它韧性的细密,轸要取它琴捩的圆滑,徽要取它度数的次序,越要取它小孔的通畅。 现在这张琴,弦的韧性稀疏,轸的琴捩滞涩,徽的度数失去均衡,越的小孔又浅又隘。稀疏,所以清音浊音不能齐全;滞涩,所以高音低音不能相通;失去均衡,所以轻音重音互相侵越;又浅又隘,所以音声沉闷暗哑。 这样五音混乱,音律也离开了法度。尽管让黄帝的乐官伶伦来调弦运指,春秋时的琴师伯牙来按照节拍亲自弹奏,他们也不知如何能叫音声和谐了。 “现在看这张琴的材料,是用桐木制成的。桐木原是生长在深山幽谷,依据着巨大的磬石,经受着风雨的滋化,云烟的蒸润,回绕曲折,光亮沉郁,外表像彩凤那样焕发,质地像金玉那样完美,不能说不是良材。 要是叫制作者按照规格做好,修治完善以备随时弹奏,凿削合格以成一张好琴,装饰美观以便出而应世。上焉者使君王得到,可以献之于宗庙,陈设在朝廷,祭享神灵,延见贵宾,唱赞祭礼,疏通隐闭,使民情通畅,万物洁净。 下焉者使士大夫得到,可以融洽气质,培养德性,导引情操,和睦心志。何至于黑黑的、弯弯的,成为腐朽之材、无用之物呢!我看天下不责怪材料的人,太少了。 鲁隐公去棠地观鱼以为是择善而从,把琴柱缚得牢牢的以为可以使琴弦张弛如意,自己混乱还想要分清事物,自己狭隘还想要求取众多。直木作轮,屈木作辐,巨木斗拱,细木大梁,哪能不使材料出毛病呵!因此君子对此是很慎重的。 “弹琴要有劲,行动要候时,观察要有顺序,庋藏要有容量。有劲就能不受阻挠,候时就能应付变化,有顺序就能辨别方向,有容量就能受到效益。 劲就是信用,时就是智慧,顺序就是仁义,容量就是谦逊。信用作为居处,智慧指挥行动,仁义用来制约,谦虚可以保身。 朴实作为内含,文采作为外表。为人所知就出而用世,不为人所知就修养自身。 所以《中庸》说:‘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怎么可以责罪材料呢!”仲鹖听了不觉恍然若失,离开坐位说道:“信用不就是取于弦吗,智慧不就是取于轸吗,仁义不就是取于徽吗,谦逊不就是取于越吗?一件东西而所有的道理都齐全了。 我所知太少了,要改弦更张,恭恭敬敬地听从您的教导。”注释:[1]何子:作者自称。 [2]不张:指没有上弦。[3]戴仲鹖:名冠,字仲鹖。 6. 自编文言文500字左右 题目:以闻名择学易入歧途 闻达与诸,扬名天下,寒窗十年始有报。非为学也,有名而择,失自性。 愚,不自识。学为面,表其层,洋洋洒洒而为之,自得之而自喜之,不知所行皆非本性。仿,群起而效,不明其所,顺其口,聆其耳,呼其气,视其向,品其味,走马观花,不求甚解,以为学,自欺也。仿为效颦,遗笑于大方。然不自觉,失于道,迷于途,碌碌无为而以为无为,敝之重矣。 失其性是以仿效之,心乱之始。心乱则择失,择失则向迷,向迷则学殆,入歧途而不自察,丑以为美,恶以为喜,善以为凶,凶以为良,得以为失,失以为得,颠倒而解,不亦乐呼?始,妄顾自性,随意而定,闻名为则,不闻而鄙之,选,而为衡之,有果如此,可以示矣。 为学者,静思其心,觉察其需,明了其向,出,如迅雷之速,择,如雷霆万钧,学,如春风沐浴,成,如秋果落蒂,是以,待其解则可如洞尽见天,纯美精妙,豁然开朗者也。 为学理应若此,可离其惑也。 7. 自己写的古文,500字以上 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8. 读《姚敬恒》有感800字古文 看着“春风又绿江南岸”,赏着“漠漠水田飞白鹭”,听着“无边落木萧萧下”,又道“燕山雪花大如席”.我手捧一本《古代优秀诗文选》,一边摇头晃脑地吟诵,一边品着冒着热气的绿茶,仿佛也身临其境了.也许是遗传的缘故,我从小便受了妈妈的熏陶,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读《古代优秀诗文选》,喜欢那种跟着诗人的心情跌宕起伏的感觉,从里面,我总可以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从《爱莲说》里,我感受到了周敦颐高尚清廉的刚正品格;从《陋室铭》里,我领悟到了刘禹锡高标挺立、不入俗流的品德:从《醉翁亭记》里,我又体会到了欧阳修的快乐……从《出师表》到《水调歌头》,从《念奴娇》到《浣溪沙》,这些包含这许多哲理,许多典故的诗文,我都能体会到许多许多的乐趣……记得一次上语文课,我们学习刘禹锡的古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大家顿时陶醉在黄河的雄姿中.这时,老师问道:“谁知道刘禹锡的《陋室铭》?”《陋室铭》?我当然知道了.我环顾四周,同学们有的不知所云地挠着脑袋,有的悄悄的在问同学.我赶紧举起手,说:“我知道!”老师微笑着示意我回答.我站起来,清了清嗓子说:“《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老师点了点头,问:“你能背诵吗?”“当然了!”我胸有成竹地回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当我背诵完时,老师和同学们都自发地鼓起掌来,有同学还说:“xx的知识面很广,怪不得作文写得好.”我听了,心里比喝了蜜还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从一个呀呀学语的小孩变成了一个6年级的学生,由于从小爱看古诗文,写作上也提高了不少,我还成为了学校“星星梦文学社”的一员呢!这是对我一个鼓励,也是一种不小的荣誉吧!漫游在古诗问选的天空下,我就是最快乐的那片云!因为,我从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
2023-06-30 23:27:281

东坡的意思东坡的意思是什么

东坡的词语解释是:1.东边坡地。2.地名。在湖北省黄冈县东。3.宋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因以"东坡"为其别称。东坡的词语解释是:1.东边坡地。2.地名。在湖北省黄冈县东。3.宋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因以"东坡"为其别称。拼音是:dōngpō。注音是:ㄉㄨㄥㄆㄛ。结构是:东(独体结构)坡(左右结构)。东坡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东边坡地。引唐苏_《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兹愿不果率然成章》诗:“寂寞东坡叟,传呼北里人。”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⒉地名。在湖北省黄冈县_东。引宋苏轼《东坡》诗:“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⒊宋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因以“东坡”为其别称。参见“东坡居士”。引宋施彦执《北窗炙_》卷上:“昨强幼安来_话,引援甚富。某谓之曰:‘若此者,六一语;若此者,温公语;若此者,东坡语;若此者,山谷语;强幼安语却在甚处?"”明王鏊《震泽长语·文章》:“东坡为诗,无非讥切时政,借曰意在爱君,亦从讽_可也。”清吴汝纶《与杨伯衡论方刘二集书》:“於八家则望溪近欧曾,而海峰近东坡。”二、国语词典地名。在今湖北省黄冈县东。宋苏轼曾开垦躬耕于此,并自号为「东坡居士」。三、网络解释东坡《东坡》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小诗就以寻常生活小景——月夜里拄杖漫步于山石高低不平的东坡为乐,显示了诗人幽独高洁的心性和履险如夷的人生态度。关于东坡的诗词《永遇乐·东坡生日题孙雪居笠屐图四声谱坡词,景疏楼作,兼呈六禾、_青,并粤东人》《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东坡先生与蒋魏公游最善宣卿侍郎蓄东坡诗文》关于东坡的诗句哜量东坡羹任诩东坡渡东海东坡醉客歌赤壁关于东坡的成语东道主借坡下驴东方骑走上坡路东窗计江东父老海外东坡关于东坡的词语东家丘江东父老东窗计东坡画扇走上坡路辽东鹤辽东豕东道主东遮西掩东方骑关于东坡的造句1、用湘西黑猪肉制作的“东坡肉”、“万三蹄”肥而不腻,闻名遐迩。2、在朋友同僚的心目中,子由为人可靠,而东坡之直言无隐,玩笑戏谑,则使人害怕。3、其中,翠玉白菜、毛公鼎、东坡肉形石被称为镇馆三宝。4、让华陀、孙思邈来现代行医,跟李白喝酒,与苏东坡谈诗词,和黄龙士下棋,欣赏公孙大娘舞剑,指导杨玉环跳舞5、一代文豪苏东坡也为之倾倒,因此海棠雅号“解语花”。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东坡的详细信息
2023-06-30 23:27:191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平行cd,ad垂直dc,ad等于bc,且ae垂直bc, 1,求证ab等于ae 2,若ad等于8,dc=

解:∵AD⊥DC AE⊥BC ∴△ADC和△AEC是直角三角形 又∵AD=AE AC=AC ∴ △ADC≌△AEC ∴AE=AD DC=EC 又∵AD=8 ,DC=4 ∴AE=8,EC=4 又∵AB^2=AE^2+BE^2 BE=BC-EC AB=BC ∴AB^2=8^2+(AB-4)^2 解这个方程得 AB=10答:AB等于10.
2023-06-30 23:27:101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平行于CD,∠A=90°,AB=24cm,AD=20cm,CD=36cm

单位转换一下4m/s=400cm/s,2m/s=200cm/s当Q点到达C点时,耗时Tq=36/200=0.18s当P点到达B点时,单程耗时Tp=24/400=0.06s即当Q点到达C点时,P点已经走了3次AB,每次走完AB耗时为0.06s设DC的12cm处点为M,24cm处点为N,图中可见,当Q点运动于MN范围内,P点运动于第二次AB时,四边形APQD才有可能是矩形设运动的时间为x,由于矩形原理,AP=DQ所以AP=2X24-400x=48-400xDQ=200x=48-400x,求得x=0.08s即经过0.08s,四边形APQD是矩形(2)要使四边形PBCQ是平行四边形,即PB=QC同样运用上述的推理,设经过时间为y,当四边形PBCQ是平行四边形,点Q有3种可能在DM或MN或MC上,即点P分别可能在AB运动第一次、第二次或第三次,由于平行四边形原理,要使PQ//BC,排除当点Q在DM上四边形PBCQ是平行四边形设经过时间为Y,当点Q运动到MN中,PB=400y-24=36-200y=QC,求得y=0.1s当点Q运动到NC中,PB=72-400y=36-200y=QC,求得y=0.18s由于点Q运动0.18s的时间后,点Q与点C重合,点P与点B重合,所以点Q运动0.18s的时间,四边形PBCQ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因此,当经过0.1s时,即P在AB的8cm处,Q在DC的20cm处,四边形PBCQ是平行四边形。
2023-06-30 23:27:041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三角形ABE和三角形C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C=20厘米,那么直角梯形ABCD的面

因为AB=BE,CD=CE,所以AB+CD=BE+CE=BC=20cm,即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边长之和为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20×20÷2=200(cm2).答:梯形的面积是200平方厘米.所以答案为:200谢谢
2023-06-30 23:26:572

《苏东坡传》读后感字

《苏东坡传》读后感2000字   《苏东坡传》读后感2000字1   诚如杨绛先生读《围城》时所说,这本书我也是锱铢积累的读完,颇觉文字平实清新,而由此回忆苏东坡的一生,便觉如一卷鸿篇巨制的画作,徐徐展开,让人为之倾倒,为之敬佩,华丽而不妖娆,恢弘却也质朴。   记得在网上读到过一句话: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而后又偶然读至一句诗: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忽觉异曲同工之妙。急切的查来,会心一笑,哦!是苏轼的!似乎也只能是苏轼的。   此书由林语堂先生所著,从苏东坡的出生讲起,描绘了他的一生。他是本书的灵魂,这毫不言过,作者在书中也说到“苏东坡自有其迷人魔力。就如魔力之在女人,美丽芬芳之在花朵”而他的魔力自我看来该是时时的乐观,对真的无限追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亲射虎看孙郎的豪情壮志,但又有历尽千帆时的心静如水,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婉……他似乎是说不完的,他的丰富,他的饱满,他的复杂,他的单纯,他的学富五车,他是这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存在,他一生追求着真善美,甚至有着飞蛾扑火般惊心动魄,或许正是这样,在这个需要我们三思而后行的世界,才如此狂热的热爱他,珍视他,追逐他。   苏东坡如今的家喻户晓,大多来自于诗文,而我看来,他的文章贵在一个“恰”字。何为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不多不少,刚刚好。苏轼的文章正是如此,他从不会像而今的我们一样,伏在案头不知如何下笔,半天写不出来个题目,苦思冥想憋出几百字来交了了事。他从来都是行云流水,行至心头一亮之处,便笔走龙蛇一作,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文章练达,立意深刻,一字不多,一字不少,让人读之朗朗上口,眼前一亮,颇有胜读十年书之感,而又绝不晦涩难懂,这便是文章之恰。如《赤壁赋》中最后一句“不知东方之既白。”全然写出苏子之率真任性洒脱之天性,而“不知”二字又描绘出他物我两忘之崇高境界。文章戛然而止,又怎会不让人瞬间悟其所旨,大汗淋漓,拍手称快!   而“恰”之来源除了文章排布之巧妙与拿捏之感外,更重要的,是要与文章内容产生极其深刻之共鸣,你对它有独到的见解,有深刻的理解,甚至只是简单的喜爱,你要想写它,愿意写它,有一种极其强烈的感觉告诉你:快,快把它记下来,写出你内心的想法,快!于是,你写出一篇文章,你想你所想,记你所记,就算文字并不华丽优美,但这时你已经赢了,因为朴实无华的真情实感总比虚无空洞的修辞丽藻要好得多。有些文章使人读来美则美矣,毫无心意,便是此因罢了。   苏东坡之伟大,更在于其思想的高度与其远见卓识。同在一叶扁舟之上,共遇人生之磨难,凡人只能感其生命之渺小短暂,苏子却能跳脱孤舟,跳脱赤壁,跳脱人生,站在宇宙之外悟出:世间万物,皆为永恒。如此大家,怎能不让人佩服!而对于王安石之变,大多人认为苏轼在其中充当了所谓保守派,其实不然,正因为其思想的不保守,使得他看得更远,才促成了他行为上的保守。在王安石变法的一开始,他便看出王安石心中充斥的极权主义,他一上台,便开始清除异己,他的新法,他的初衷是好的,但似乎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从未站在国家与人民的角度去思考,苏轼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知道这样的变法不会成功,更会危及国之根本。他的赤子之心让他成为了世间万民的辩护人,于是这位百姓的辩护人便毅然站到了王安石的对立面,甚至于他赖以生存的朝廷的对立面,与世间万千芸芸众生共进退。   韶光滑过指尖,他人生最辉煌,最伟大的时刻到来了。在人生中还有比幸福和成功更重要的,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这在他经历王安石变法后被贬至黄州的岁月里充分体现了出来。他不再是苏轼,而是那个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东坡居士。他站在田间,头戴斗笠,手扶犁耙,击牛角而吟咏,他开始诵读佛经,修炼瑜伽,他不再理会世间浮躁,官场纷杂,若为官一方,便造福一方,他真正的平静下来了,那种由心灵发出的平和安宁,使他开始探寻生命的真谛,开始拥有真正广大的胸襟,开始真正的宠辱不惊,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他在贬谪惠州时写道: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如此平静豁达,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即使远贬海南,也能与美女笑谈“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这是对他人生最美好的定义,更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吧。   也许我们都想做一个苏东坡那样的人,而在我们如今看来,至少在我们现存的社会体制下,又有些理想主义化。他天资聪颖,身陷红尘,却又遗世独立,他将本该官场纷杂的一生活成了一首诗,我们也许做不到,但我们可以做一个“苏东坡式”的人,我们学他的行文流水,乐观旷达,学他的赤子之心,崇尚真善,更有他的敏而好学,孜孜不倦。我相信这个过程是很美好的,是一种全身心的焚香沐浴似的虔诚与洗礼,因为这世间在没有比向着美好出发更美好的了。   《苏东坡传》读后感2000字2   接连三天,阅读《苏东坡传》。印象中,这是一本失而复得的书。还是刚毕业时,爱书的当时还读中学的兄弟买了这本书,送给了我。而当时,恰好有同学到家玩。于是,在同样爱书的我这里借书阅读,似乎也成了她进步的表现。   把那本新到手的《苏东坡传》给她,千叮万嘱一定要归还。   不在同一地点工作的同学,毕业之后就如纷飞的风筝,哪还有聚会的时间与机会。于是,如越来越淡的同学情一样,那本《苏东坡传》也就永远地借走了。我相信,那本书在那个还算长得漂亮的同学那,一定也很是孤独。因为在我看来,那位女同学也许是看不懂苏东坡的。   于是,每想起那同学,《苏东坡传》也就条件反射般地在眼前。好几次与她聚首,没有说起那本书。但苏东坡情节,还是时时影响着我。   再次购买《苏东坡传》,是网上看到推荐书目后。然后还是麻烦兄弟,网上购买。   好事多磨。本应快递公司送到家的书,却要求家人去市中心自己取。而他那几天工作又特别忙碌,让市里的一位朋友去取。朋友取书后又去了外地。等朋友从外地回来把书送到家的时候,已是十多天后。   当时正在读也是让兄弟买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大家的作品,与以往看的书有明显的不同。高屋建瓴,学贯中西,深入浅出是什么样子,从书中终于大致了解。遗憾的是书中许多都是摘录论语等的章节,才疏学浅的我,应该能看懂实在却看不太懂。于是转换战场,捧起了《苏东坡传》。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一样,大家的作品,读之味道的确不一样。   这是一本作者用英语写就而通过译者翻译成汉语的书。而书的主人公却近千年前的很中国的人物。真的很有感慨。   对于林语堂这样大家的佩服,更是增加了理由。因为是英文写作,大概作者考虑到读者以西方人居多,于是在写作过程中,他尽可能的少写有关同人不同的名、字。而在文中,把苏东坡、苏辙等与西方作家的比喻,对于好的诗词与著名品牌的小提琴作比较,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宽阔的文学视野。   对于书中人物苏东坡的喜爱,作者在自序中也有所表示。首先是在举家搬迁转辗的过程中,都把有关收集到的苏东坡的资料带着,一直计划着要写一部苏东坡传。而对于资料收集之全,肯定是非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其实,作者说,在书房中,有居室中有这样的一位诗人,画家,哲学家陪伴自己,将是多么幸福的事。于是我想,因为自己的最终购得这本《苏东坡传》,这本书也将进入我的书房,那么,我是拥有林语堂那种与智者相邻的快乐了!   阅读这本书,对于宋朝那个历史时期的那场战争,终于有所明白。而对于王安石的变法,也知道了大概。是的,不是所有的变法都能够如计划那样都是朝着好的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方向走的。而王安石变法,大概就是如此。青苗法,兵役等,也许这样的改变的确能够使国家国库充裕起来。可是,破坏的却是广大老百姓的利益。于是,苏东坡的一生,就永远地被卷入了王安石变法的另一面,建议皇帝破除新法,让老百姓过上原本的应有的还算有家的生活……   因为变法,欧阳修,司马光,苏东坡,苏子由……那么多的志士仁人,被王安石所领导的变法派而打击。而两派的斗争,真的是六十年风水轮流转,不是这方人士遭贬,就是那方的人员被流放……这样的斗争,何时是休?好在那个朝代的皇太后都是一些有惠眼的女性,虽然他已经看破一切,希望自己如陶潜一样寄情于田园,让苏东坡终于在人生过程中有一段那么辉煌的时光。为朝代,为百姓,为朝庭做了有益的事,进有益言。   苏东坡的一生,其实到过许多地方做官呢:徐州、杭州,密州,黄州……甚至,他把他年老后安居的地方选择在宜兴,由这些地理位置来看,苏东坡还真与大家很近呢。说不定在宜兴的某一处游玩时,也是近千年前苏东坡看中的归隐的地方呢!   而西湖之有苏堤,原来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时,发现西湖中有一种水草,破坏了湖中的水质,影响了杭州百姓的生活饮水。于是带领大家清除水草。清除的水草无处放,就想到了在西湖中建堤,既为这些水草找到合适放置的地方,同时还可以方便人们在西湖的出行。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举措。   然而这样的好事,在一些奸臣的眼中却成了苏东坡醉心风景的证据……   一辈子做官,苏东坡后悔吗?我想大概是有点的。有多少次,到一个地方,当他正好建好居室,想长期在此居住时,一纸皇恩圣旨到。于是,他不得不继续迁移,就如候鸟一样。只是到哪里,自己是没有决定权的。而有时候,到哪里怎么走,水路不审陆路,还得向皇上申请……真是想不到,那个时代的生活,真是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兵,莫非皇臣啊!   应该是苏东坡不是政治斗争中的老手,可是凡是政治斗争其结局必定是两败俱伤。年老体弱之时,他还被贬到琼州,那个野蛮之地去生活,而此时妻子都已先后去世,陪伴他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儿子……而当他最终获释可以回到他选择的安居地方可以归隐时,他的身体却不再给也机会了……   《苏东坡传》,能够了解宋朝那个朝代历史的书,能够找到那个朝代许多智者,知道他们许多事情的书,一位大家写的不朽的书。   《苏东坡传》读后感2000字3   中国人对苏东坡的喜爱程度,林语堂概括的最为精准,“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苏东坡传》,是一个才子为另一个才子所作的传记。可以说,苏东坡是林语堂的偶像,是林语堂的隔代知音,林语堂对苏东坡的喜爱、欣赏、仰慕,最终凝结成了这部传记名著。《苏东坡传》以苏东坡成长轨迹为线索,分为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流放岁月四卷,考据严谨,事例翔实,语言生动幽默,仿若林语堂穿越了时空,隐身于苏东坡身侧,一一记录着他的言行起居、喜怒哀乐而成文。同时,这部中国古代名人传记的写法有别于他,林语堂有心把自己的偶像推介出国门,作品以英文写就,目标受众是西方读者,后由学者张振玉译为中文,堪属名著名译,读时别有一番趣味。林语堂是了解苏东坡的,旅居海外之时,身边相伴的是有关苏东坡的以及苏东坡著的珍本古籍,一天天的精神交流,一次次的心灵对话,神交已久,经典传记顺理成章一气呵成。苏东坡旷达、豪迈、洒脱,林语堂的笔调也是轻快的,即便是苏东坡跌至仕途低谷,传记的笔触也不曾灰暗。   苏东坡天赋才气。“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士大夫不能诵东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此语为当时杂记记述,由此可见东坡才气地位。苏东坡说,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称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林语堂也道,杰作之所以成为杰作,必然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自肺腑的“真纯”,还在于文学所给予读者的快乐上,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东坡创作时自得其乐,其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也带给我们太多的愉悦和欢乐。   苏东坡处世旷达。东坡一生的宦海生涯,几遭贬谪,饱经忧患拂逆,均以坦荡荡之胸怀处之,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得尖酸刻薄,古今中外,与其相似之人可以说再难找到第二个。在贬谪期间,东坡仍开凿湖泊河道、治水筑堤,关心千里荒旱、流离饿殍。在政治上,他从不站队,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不移,所以他一生政坛坎坷不达也就不足诧异了。苏东坡处世“对事不对人”,他会因事发怒,却不会恨人,听闻自己的仕途克星章被贬谪的消息时,他写信对双方的亲戚黄实说:“子厚得雷,为之惊叹弥日。海康地虽远,无甚瘴。舍弟居之一年,甚安稳。望以此开譬太夫人也。”此种襟怀,正如他对子由说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苏东坡情深义重。东坡对生命中的四位女性用情至深。初恋系其堂妹,慈孝温文,因二人同姓联姻无望,至晚年流放在外,听闻堂妹逝世,东坡“心如刀割”;流放归来途经堂妹坟茔所在,虽身染重病仍挣扎到坟前致祭,第二天,尚面壁而卧抽搐哭泣。发妻王弗聪明能干,务实际、明利害,有知人之明,东坡事事多听从妻子,可惜王弗二十六岁病逝,妻死后十周年,东坡作词《江城子》悼念,其词凄艳感人: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妻亡三年多后,东坡续弦王闰之,闰之系王弗堂妹,秉性柔和,遇事顺随,一直和丈夫同甘共苦,东坡誓言生则同室,死则同穴,闰之死,东坡亲写祭文,十年后,子由将她与东坡合葬。东坡贬谪黄州期间,收朝云为妾,朝云聪明活泼有生气,是东坡的红颜知己,据传,东坡曾问家中女人他那便便大腹之中何所有,有说“一肚子墨水”,有说“一肚子漂亮诗文”,东坡都摇头说“不是”,最后朝云说“你是一肚子不合时宜”,东坡大呼曰“对!遂大笑。东坡对弟弟子由的深情也非比寻常,在宦海浮沉的顺逆荣枯过程中兄弟手足情深,忧伤时相慰藉,患难时相扶助,彼此相会于梦寐之间,写诗互相寄赠以通音信,因为子由,苏东坡写出了那首公认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   苏东坡幽默达观。东坡一生穷达多变,却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自谓陶潜是其前身,与自然浑融一体,宁静满足。被贬黄州期间,曾于雪堂墙上门上写下“警言”:出舆入辇,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蛾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浓,腐肠之药。后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却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最能体现其达观人生哲学的,应是他贬谪到海南的日记: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也?”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洲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譬如注水于地,小草浮其上,一蚁抱草叶求活。已而水干,遇他蚁而泣曰:“不意尚能相见尔!”小蚁岂知瞬间竟得全哉?思及此事甚妙。与诸友人小饮后记之。   人生的况味,总能在某篇东坡诗文中寻就。传言苏东坡是文曲星转世,每当仰望星空,我都愿意相信星宿也有轮回,譬如东坡爱好陶潜诗,林语堂直言偏爱苏东坡,他们所偏爱的都是他们隔代的知己,是文曲星一次次的"转世为人,如今离世经年的大文豪们已化身天幕上的星辰,调皮的注视着一代一代的后人,在他们作品的营养下,走出迷茫,走过彷徨,成就最好的自己。   《苏东坡传》读后感2000字4   国庆七天长假,奉老师之命借来厚厚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本是是想草草读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苏东坡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对这位中国历最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敬意。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东坡的魅力在于他的单纯和挚真。他自称“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苏东坡的致命短处就是老向别人透露自己的心思,写文章也是发挥自己的见解。他常以己度人,往往看不透别人的内心和本质,在贤妻王弗在世时,常能加以提醒,使苏轼避免了许多错误。王弗仙逝后,影响了东坡一生的“乌台诗案”与其性格有着必然联系。他心直口快,口不择言,又愤世嫉俗,是非过于分明,在言语中,他随时都能吐露真理,不论何事,只要是真,便值得说出口来,不会有太多顾忌,这性情直接制约了他的政治生命。然而,若没有这份单纯和挚真,又哪来的名垂千古、可亲可爱又可敬的苏东坡!一个人想法多了,难免变得复杂而事故,处世便没有那种潇洒与豪放,思想和文字上也难免患得患失,无法抒发本真,而文学甚至世间万物的境界无法四字:返璞归真。东坡做到了。   东坡的魅力在于他不拘小节的醉态。他酒量甚浅,却极为好饮。他曾言“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饮,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他几乎逢酒必醉,并以此作为评价朋友的一个重要因素“常因既醉之适,方识此心之正”。醉态的东坡更为有趣,往往倒地便睡,或偎依在朋友怀中,待天近黄昏,才踉跄着回家。有心事的人从不敢酣醉,没有那份无愧于天地的坦然,哪有醉态可掬的东坡居士。文人多好饮,酒能助其找到灵感,但诚如李白、苏轼者,却无几人,李、苏二人的酒量都很差,但正是这份钟爱与坦荡,才有了万古流芳的瑰宝。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入神。   东坡的魅力在于他强烈的好奇心。他擅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宋诗,与弟子黄庭坚并称“苏黄”;他擅宋词,乃豪放词派开山鼻祖;他擅书法,乃宋朝“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首;他擅绘画,与文同、李公麟、米芾并称当时;他擅中药,对药材的了解更胜当时郎中;他擅炼丹,与沈括共著了《苏沈良方》;他擅瑜珈,堪称我国最早一批瑜珈习练者;他擅酿酒,精通各种酿酒技术;他擅工程,由他组织修建的“苏堤”至今仍是杭州一大景观……人,生命毕竟有限,在世一次,能有一项成就已属难能可贵,而仅仅经历65个春秋的苏东坡却将“全才”这词语,无限放大到极致,堪称前无古人后绝来者,这不仅源于他的天赋和才华,更源于那颗好奇心。好奇心每个人都有,苏东坡的可贵在于他的好奇心并不是“三分钟热血”,而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所以他才能坚持下去,并且取得一定成绩。也正是因为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才使得他对人生有着如此深刻的喜爱,才使他不至于如其他心灵脆弱的文人般消极避世、甚至自寻短见,才有了如此多的经典传世。   东坡的魅力在于他的凛凛浩然之气。他一生刚直,是庸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作为“元祐党人”的首领,却浑然不知党派为何物,他丝毫无利己之心,权利之欲,否则以他的名气和才能,政治前途无可限量。遇到不平之事、厌恶之人,他便觉得“如蝇在食,吐之方快”。无论当政的是王安石领衔的雷厉风行的新党,抑或司马光为首的因循守旧的旧党,他都极为恪守自己的准则——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他这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备受后人推崇和膜拜,然而,带给带给家人和朋友的却是忧心和焦虑:令人不知应当因其大无畏的精神而敬爱他,抑或为了使他免于旁人的伤害而劝阻他、保护他。他身上那种气来源于道德,非人力所能扼制,亦不会因外物而有所改变。   东坡的魅力在于他对待亲友的至诚。苏东坡性格呈多面性,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有时又激烈而固执,他不会受别人影响,而且你无法和他辩论,他往往急躁,灰心丧气,喜怒无常。这种人往往不相容于时代,会在不经意间得罪很多人,嫉妒、敌视、不屑他的人不可计数,然而这种人却是值得交而且是能交到真正朋友的人。欧阳修、梅圣俞、张方平、司马光、文同、米芾、李公麟、黄庭坚、秦观、苏辙、曾巩、惠勒、参寥、佛印,包括晚期的王安石都与他有极为深厚的交情。东坡最重感情,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所以才有诸多感人作品的传世。诗人大都多愁善感,在东坡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没有对爱妻王弗的沉痛怀念,哪有“不思量,自难忘。”的发人肺腑;没有对兄弟兼挚友苏辙的深切思念,哪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中秋绝唱;没有对好友的至诚留恋,哪有“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的入木三分……如此至情至性又才华横溢的人物,着实“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苏东坡的魅力说不完,苏东坡的故事道不尽。他犹如上天贬谪下界的文曲星,光耀着中华文化史;又似一个理想的完美主义者,激励着后世之人。有诗为赞:   文苑百花齐放,词坛毕力独擎。承先启后竟无争。博学出刻苦,妙笔本天成。淡看乌台淫雨,醉拂赤壁清风。迁谪苦乐一从容。飞鸿谙荏苒,晓梦是人生。 ;
2023-06-30 23:26:551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D=∠BCD=90°,∠B=60°,AB=6,AD=9,点E是CD上的一个动点

(1)作AH⊥BC于H,在Rt△ABH中,AB=6,∠B=60°,∠AHB=90°∴BH=3,AH=3√3,∴DC=AH=3√3;Rt△ACD中,AD=9,DC=3√3,∠D=90°∴∠ACD=60°,∴∠1=30°。(2)连结DG,则EF垂直平分DG,设垂足为K,由∠1=30°,得∠KED=∠FED=60°,∴∠KDE=30°,在Rt△DKE中,DK=(√3)x/2,∴DG=x√3在Rt△DGC中,∴∠GDC=∠KDE=30°,DC=DC=3√3,∴DG=6,即x√3=6,x=2√3。(3)由(2)可知,x≤2√3时,y=S△FED=(1/2)*x*[(√3)*x]=[(√3)x^2]/22√3<x≤3√3时,设GF交BC于M,GE交BC于N,作FL⊥BC于L,则∠MFL=∠ENC=30°y=DF*DC-S△DEF-S△FLM-S△ENC =(x√3)(3√3)-[(√3)x^2]/2-(3√3)*3/2-(3√3-x)*√3*(3√3-x)/2 =-√3(x-3√3)^2+9√3when x=3√3,max{y}=9√3也可以从Rt△NCE∽Rt△FLM来考虑提问的人不冒泡???!!!
2023-06-30 23:26:431

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2

/卷一/ 童年与青年 宋仁宗景祐三年至嘉祐六年 (一〇三六—一〇六一) 第一章 文忠公 要了解一个已经死去一千年的人,并不困难。试想,通常要了解与我们同住在一个城市的居民,或是了解一位市长的生活,实在嫌所知不足,要了解一个古人,不是有时反倒容易吗?姑就一端而论,现今仍然在世的人,他的生活尚未完结,一旦遇有危机来临,谁也不知道他会如何行动。醉汉会戒酒自新;教会中的圣人会堕落;牧师会和唱诗班的少女私奔……活着的人总会有好多可能的改变。还有,活着的人总有些秘密,他那些秘密之中最精彩的,往往在他死了好久之后才会泄露出来。这就是何以评论与我们自己同时代的人是一件难事,因为他的生活离我们太近了。 论一个已然去世的诗人如苏东坡,情形便不同了。我读过他的札记、他的七百首诗,还有他的八百通私人书简。所以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爱他。喜爱哪个诗人,完全是出于一种癖好。我想李白更为崇高,而杜甫更为伟大——在他伟大的诗之清新、自然、工巧、悲天悯人的情感方面更为伟大。但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 在今天看来,我觉得苏东坡伟大的人格,比中国其他文人的人格,更为鲜明突出,在他的生活和作品里,显露得越发充分。 在我的头脑里,苏东坡的意象之特别清楚明显,其理由有二:第一个理由是,由于 苏东坡本人心智上才华的卓越 ,深深印在他写的每一行诗上,正如我所看见的他那两幅墨竹上那乌黑的宝墨之光,时至今日,依然闪耀照人,就犹如他蘸笔挥毫是在顷刻之前一样。这是天地间一大奇迹,在莎士比亚的创作上,亦复如此。莎翁诗句的遒健,是来自诗人敏感的天性与开阔豁达的胸襟,至今依然清新如故。纵然有后代学者的钻研考证,我们对莎士比亚的生活所知者仍极稀少,可是在他去世四百年之后,由于他的作品中感情的力量,我们却知道了他的心灵深处。 第二个理由是, 苏东坡的生活资料较为完全, 远非其他中国诗人可比。有关他漫长的一生中多彩多姿政治生涯的那些资料,存在各种史料中,也存在他自己浩繁的著作中。他的诗文都计算在内,接近百万言;他的札记,他的遗墨,他的私人书信,在当时把他视为最可敬爱的文人而写的大量的闲话漫谈,都流传到现在了。在他去世后百年之内,没有一本传记类的书不曾提到这位诗人。宋儒都长于写日记,尤以司马光、王安石、刘挚、曾布为著名;勤奋的传记作者如王明清、邵伯温。由于王安石的国家资本新法引起的纠纷,和一直绵延苏东坡一生的政坛风波的扰攘不安,作家都保存了那一时代的资料,其中包括对话录,为量甚大。苏东坡并不记日记,他不是记日记那一类型的人,记日记对他恐怕过于失之规律严正而不自然。但是他写札记,遇有游山玩水、思想、人物、处所、事件,他都笔之于书,有的记有日期,有的不记日期。而别人则忙于把他的言行记载下来。爱慕他的人都把他写的书简题跋等精心保存。当时他以杰出的书法家出名,随时有人恳求墨宝,他习惯上是随时题诗,或是书写杂感评论,酒饭之后,都随手赠予友人。此等小简偶记,人皆珍藏,传之子孙后代,有时也以高价卖出。在这些偶记题跋中,往往有苏东坡精妙之作。如今所保存者,他的书简约有八百通,有名的墨迹题跋约六百件。实际上,是由于苏东坡受到广泛的喜爱,后来才有搜集别的名人书札题跋文字印行的时尚,如黄山谷便是其一。 当年成都有一位收藏家,在苏东坡去世之后,立即开始搜集苏东坡的墨迹书简等,刻之于石的,拓下拓片出卖,供人做临摹书法之用。有一次,苏东坡因对时事有感而作的诗,立刻有人抄写流传,境内多少文人竞相背诵。苏东坡虽然发乎纯良真挚之情,但内容是对政策表示异议,当时正值忠直之士不容于国都之际,当权者之愤怒遂集于他一人之身,情势严重,苏东坡几乎险遭不测。他是不是后悔呢?表面上,在他贬谪期间,对不够亲密的朋友他说是已然后悔,但是对莫逆之交,他说并无悔意,并且说,倘遇饭中有蝇,仍须吐出。 由于他精神上的坦白流露,他也以身列当时高士之首而自伤,在与心地狭窄而位居要津的政客徒然挣扎了一番之后,他被流放到中国域外的蛮荒琼崖海岛,他以坦荡荡之胸怀处之,有几分相信是命运使然。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生活中竟有如此的遭遇,他之成为文人窃窃私语的话柄、尊重景仰的话题,尤其是在他去世之后,乃是自然之事。 若与西方相似之人比较,李白,一颗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间壮观惊人地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近。 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 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以人物论,颇像英国的小说家萨克雷(Thackeray);在政坛上的活动与诗名,则像法国的雨果;他具有的动人的特点,又仿佛英国的约翰逊。不知为什么,我们对约翰逊的中风,现在还觉得不安,而对弥尔顿的失明则不然。倘若弥尔顿同时是像英国画家庚斯博罗,也同时像以诗歌批评英国时事的蒲柏,而且也像英国饱受折磨的讽刺文学家斯威夫特,而没有他日渐增强的尖酸,那我们便找到一个像苏东坡的英国人了。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得尖酸刻薄。今天我们之所以喜爱苏东坡,也是因为他饱受了人生之苦的缘故。 中国有一句谚语,就是说一个人如何,要“盖棺论定”。人生如梦,一出戏演得如何,只有在幕落之时才可以下断语。不过有这种区别——人生如同戏剧,但是在人生的戏剧里,最富有智慧与最精明的伶人,对于下一幕的大事如何,也是茫然无知的。但是真正的人生,其中总包含有一种无可避免的性质,只有最好的戏剧才庶乎近之。 因此在给过去的人写一本传记时,我们能把一场一场已经完成的戏,逐一观看,观看 由人内在的气质与外在的环境所引起的必要的发展 ,这自然是一项重大的方便。在我将《苏东坡传》各章的资料钻研完毕之后,并且了解了为什么他非要有某些作为不可,为什么非要违背他弃官归隐的本意。我觉得自己好像一个中国的星相家,给一个人细批终身,预卜未来,那么清楚,那么明确,事故是那么在命难逃。中国的星相家能把一个人的一生,逐年断开,细批流年,把一生每年的推算写在一个折子上,当然卦金要远高出通常的卜卦。但是传记家的马后课却总比星相家的马前课可靠。今天,我们能够洞悉苏东坡穷达多变的一生,看出来那同样的无可避免的情形,但是断然无疑的是,他一生各阶段的吉凶祸福的事故,不管过错是否在他的星宿命运,的确是发生了、应验了。 苏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一〇三六),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〇一)逝世——是金人征服北宋的二十五年之前。 他是在北宋最好的皇帝(仁宗)当政年间长大,在一个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神宗)在位期间做官,在一个十八岁的呆子(哲宗)荣登王位之时遭受贬谪 。研究苏东坡传记,同时也就是研究宋朝因朋党之争而衰微,终于导致国力耗竭,小人当政。凡是读《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当时的政治腐败,善良的百姓都因躲避税吏贪官,相继身入绿林而落草为寇,成了梁山上的英雄好汉了。 在苏东坡的青年时期,朝廷之上有一批淳儒贤臣。到北宋将亡之际,此等贤臣已悉数凋零,或是丢官去位。在朝廷第一次迫害儒臣,排除御史台的守正不阿之士,而由新法宰相王安石安排的若干小人取而代之,此时至少尚有二十余位纯良儒臣,宁愿遭受奸宄(音鬼,义坏人)之毒手,不肯背弃忠贞正义。 等到第二次党争祸起,在愚痴的童子帝王统治之下,忠良之臣大多已经死亡,其余则在流谪中弃世。 宋朝国力之削弱,始自实行新法以防“私人资本之剥削”,借此以谋“人民”之利益,而由一个狂妄自信的大臣任其事。对国运为害之烈,再没有如庸妄之辈大权在握、独断独行时之甚的了 。身为诗人、哲人之苏东坡,拼命将自己个人之平实常识,向经济学家王安石的逻辑对抗。王安石鼓吹的那套道理与中国当时所付出的代价,至今我们还没有弄清楚。 王安石在热衷于自己那套社会改革新法之下,自然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自然会将倡异议之人不惜全予罢黜,一项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张,永远是为害甚大的。因为在一项主张成为不可侵犯之时,要实现此一目的的手段,便难免于残忍,乃是不可避免之事。当时情况如此,自然逃不出苏东坡的慧眼,而且兹事体大,也不是他可以付之轻松诙谐的一笑的。 他和王安石是狭路相逢了,他俩的冲突决定了苏东坡一生的宦海生涯,也决定了宋朝帝国的命运。 苏东坡和王安石,谁也没活到亲眼看见他们相争的结果,谁也没看到北方异族之征服中国,不过苏东坡还活到亲眼看见那广事宣传的新政的恶果。 他看见了王安石那么深爱的农民必须逃离乡里,并不是在饥馑旱涝的年月,而是在五谷丰登的年月,因为他们没能清还硬逼他们向官家借的款项与利息,因此若胆敢还乡,官吏定要捕之入狱的。苏东坡只能为他们呼天求救,但是却无法一施援手。 察访民情的官员,奸伪卑劣,以为对此新政新贵之缺点,最好装聋作哑,一字不提,因为当权诸公并非不知;而对新政之优点,乃予以粉饰夸张,锦上添花。说漫天之谎而成功(倘若那些谎言漫天大,而且又说个不停),并不是现代人的新发明。那些太监也得弄钱谋生。在这种情形之下,玩法弄权毫不负责之辈,就以国运为儿戏,仿佛国破家亡的后果他们是可以逃脱的。 苏东坡勉强洁身自全,忍受痛苦,也是无可奈何了。皇帝虽有求治的真诚愿望,但听而不聪,误信人言,终非明主,焉能辞其咎?因为在国家大事上,他所见不明,他每每犯错,而苏东坡则料事无误。在实行新政神圣不可侵犯的名义之下,百姓只有在朝廷的高压政治之下辗转呻吟。 在疯狂的争权夺利之中,党派的狂热,竟凌驾乎国家的利益之上。国家的道德力量、经济力量,大为削弱,正如苏东坡所说,在这种情形之下,中国很容易被来自西伯利亚的敌人征服了。群小甘心充当北方强邻的傀儡,名为区域独立,而向金人臣服。在此等情形之下,无怪乎朝廷灭亡,中国不得不迁往江南了。宋室宫阙在北方铁蹄之下化为灰烬之后,历史家在一片焦瓦废墟中漫步之时,不禁放目观望、低头沉思,以历史家的眼光、先知者的身份,思索国家百姓遭此劫难的原因,但是时过境迁,为时已迟了。 苏东坡去世一年,在当权的宵小尚未把长江以北拱手奉送与来自穷沙大漠的他们那异国的君王时,一件历史上的大事发生了。那就是有名的 元祐党人碑 的建立,也是宋朝朋党之争的一个总结。元祐是宋哲宗的年号(一〇八六—一〇九三),在这些年间,苏东坡的蜀党当权。元祐党人碑是哲宗元祐年间当政的三百零九人的黑名单,以苏东坡为首。碑上有奉圣旨此三百零九人及其子孙永远不得为官,皇家子女亦不得与此名单上诸臣之后代通婚姻,倘若已经订婚,也要奉旨取消。与此同样的石碑要分别在全国各县竖立,直到今天,中国有些山顶上还留有此种石碑。这是将反对党一网打尽、斩尽杀绝的办法,也是立碑的宵小蓄意使那些反对党人千年万载永受羞辱的办法。 自从中国因王安石变法使社会衰乱,朝纲败坏,把中国北方拱手让与金人之后,元祐党人碑给人的观感,和立碑的那群小人的想法,可就大为不同了。随后一百多年间,碑上人的子孙,都以碑上有他们祖先的名字向人夸耀。这就是元祐党人碑在历史上出名的缘故。实际上,这些碑上的祖先之中,有的并不配享有此种荣耀,因为在立碑时要把反对党赶尽杀绝,那群小人便把自己个人的仇敌的名字也擅自列入了,所以此一黑名单上的人是好坏兼而有之的。 在徽宗崇宁五年(一一〇六)正月,出乎神意,天空出现彗星,在文德殿东墙上的元祐党人碑突遭电击,破而为二。此是上天降怒,毫无疑问。徽宗大惧,但因怕宰相反对,使人在深夜时分偷偷儿把端门的党人碑毁坏。宰相发现此事,十分懊恼,但是却大言不惭地说道:“此碑可毁,但碑上人名则当永记不忘!”现在我们知道,他是如愿以偿了。 雷电击毁石碑一事,使苏东坡身后的名气越来越大。他死后的前十年之间,凡石碑上刻有苏东坡的诗文或他的字的,都奉令销毁,他的著作严禁印行,他在世时一切官衔也全予剥夺。当时有作家在杂记中曾记有如下文句:“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崇宁大观间,海外苏诗盛行。是时朝廷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东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雷击石碑后五年,一个道士向徽宗奏称,曾见苏东坡的灵魂在玉皇大帝驾前为文曲星,掌诗文。徽宗越发害怕,急将苏东坡在世时最高之官爵恢复,后来另封高位,为苏东坡在世时所未有。在徽宗政和七年(一一一七)以前,皇家已经开始搜集苏东坡的手稿,悬价每一篇赏制钱五万文。太监梁师成则付制钱三十万文购买颍州桥上雕刻的苏东坡的碑文(早已经被人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这笔钱在当时的生活来说,是够高的价钱。另外有人出五万制钱购买一个学者书斋上苏东坡题匾的三个字。这时苏东坡的诗文字画在交易上极为活跃,不久之后,这些宝贵的手稿不是进入皇宫成了御览之宝,便成了富有的收藏家手中的珍品。 后来金人攻下京师,特别索取苏东坡和司马光的书画,作为战利品的一部分,因为苏东坡的名气甚至在世时已经传到了塞外异族之邦。苏东坡的手稿书画中的精品,有一部分,敌人用车装运到塞外,同时徽、钦二帝也随车北掳,竟至客死番邦(当时徽宗已让位于儿子钦宗)苏东坡遗留下的文物未遭毁灭者,也由收藏家运到了江南,始得以保存于天地之间。 苏东坡业已去世,有关时政的感情冲动的争斗风暴也已过去,南宋的高宗皇帝坐在新都杭州,开始阅读苏东坡的遗著,尤其是他那有关国事的文章,越读越敬佩他的谋国之忠,越敬佩他的至刚大勇。为了追念苏东坡,他把苏东坡的一个孙子苏符赐封高官。所有这些举动,都使苏东坡身后的名气地位达到巅峰。到孝宗乾道六年,赐他谥号文忠公,又赐太师官阶。皇帝对他的天才写照,至今仍不失为最好的赞词。到今天,各种版本的苏文忠公全集上的卷首,都印有皇帝的圣旨和皇帝钦赐的序言。兹将封他为太师之位的那道圣旨转录于后: 敕。朕承绝学于百圣之后,探微言于六籍之中。将兴起于斯文,爰缅怀于故老。虽仪刑之莫觌,尚简策之可求。揭为儒者之宗,用锡帝师之宠。故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赠资政殿学士、谥文忠苏轼,养其气以刚大,尊所闻而高明;博观载籍之传,几海涵而地负;远追正始之作,殆玉振而金声。知言自况于孟轲,论事肯卑于陆贽?方嘉祐全盛,尝膺特起之招;至熙宁纷更,乃陈长治之策。叹异人之间出,惊谗口之中伤。放浪岭海,而如在朝廷;斟酌古今,而若斡造化。不可夺者,祐然之节,莫之致者,自然之名。经纶不究于生前,议论常公于身后。人传元祐之学,家有眉山之书。朕三复遗编,久钦高躅。王佐之才可大用,恨不同时。君子之道暗而章,是以论世。倘九原之可作,庶千载以闻风。惟而英爽之灵,服我衮衣之命。可特赠太师。余如故。 由此观之, 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是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 。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我不相信我们会从内心爱慕一个品格低劣无耻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孝宗赐予《苏东坡集》的序言就盛赞他浩然正气的伟大,这种正气就使他的作品不同于那些华丽柔靡之作,并且使他的名气屹立如山不可动摇。 但是,现在我们不要忘记苏东坡主要是个诗人、作家。他当然是以此得名的。他的诗文中有一种特质,实在难以言喻,经过翻译成另一种文字后,当然更难以捉摸。杰作之所以成为杰作,就因为历代的读者都认为“好作品”就是那个样子。归根结底,文学上万古不朽的美名,还是在于文学所给予读者的快乐上,但谁又能说究竟怎样才可以取悦读者呢?使文学作品有别于一般作品,就在于在精神上取悦于人的声韵、感情、风格而已。杰作之能使历代人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所淹没,甚至历久而弥新,必然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自肺腑的“真纯”,就犹如宝石之不怕试验,真金之不怕火炼。苏东坡写信给谢民师时说:“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论贵贱也。” 可是,使作品经久而不失其魔力的“真纯”又为何物?苏东坡对写作与风格所表示的意见,最为清楚。他说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又曰:词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是之谓词达。词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在此为风格作解释,苏东坡很巧妙地描写了他自己的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他是把修辞作文的秘诀弃之而不顾的。何时行、何时止是无规矩法则可言的。只要作者的情思美妙,他能真实精确地表达出来,表达得够好,迷人之处与独特之美便自然而生,并不是在文外附着的身外之物。果能表现精妙而能得心应手,则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便能不求而自至,此处所谓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也就是上好风格的秘诀。文章具有此等特性,文章便不至于索然无味,而我们也就不怕没有好文章读了。 不管怎么说,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苏东坡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一天,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苏东坡的文字使当代人的感受,亦复如此。 欧阳修说每逢他收到苏东坡新写的一篇文章,他就欢乐终日。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对人说,每逢皇帝陛下举箸不食时,必然是正在看苏东坡的文章。即便在苏东坡被贬谪在外时,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诗到达宫中,神宗皇帝必当诸大臣之面感叹赞美之 。但是皇上对苏东坡的感叹赞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苏东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有一次,苏东坡写文章力辩 文章本身使人感到快乐的力量,就是文学本身的报酬 。在世的最后一年,他有时曾想抛弃笔墨根本不再写作,因为他一辈子都是以笔买祸。他在给刘沔的回信中说:“轼穷困,本坐文字。盖愿刳形去皮而不可得者。然幼子过文更奇。在海外孤寂无聊,过时出一篇见娱,则为数日喜,寝食有味。如此知文章如金玉珠具,未易鄙弃也。”作者自由创作时,能自得其乐,读者阅读时,也觉愉悦欢喜,文学存在人间,也就大有道理了。 苏东坡天赋的才气,特别丰厚,可以说是冲破任何界限而不知其所止。他写诗永远清新,不像王安石的诗偶尔才达到完美的境界。苏诗无须乎获得那样完美。别的诗人作诗限于诗的辞藻,要选用一般传统的诗的题材,而苏东坡写诗不受限制,即便浴池内按摩筋骨亦可入诗,俚语俗句用于诗中,亦可听来入妙。往往是他在作诗时所能独到而别的诗人之所不能处,才使他的同道叹服。 他在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从前专限于描写闺怨相思的词上,开拓其领域,可以谈道谈禅,谈人生哲理,而且在冒极大之危险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形之下成功 了。因为他经常必须在饭后当众作诗,通常他比别人写起来快,也写得好。他的思想比别人清新,类比典故也比别人用得恰当。有一次在黄州为他送行的筵席上,一个歌伎走到他面前,求他在她的披肩上题诗。但是苏东坡从来没听说有此一歌伎,立即吩咐她研墨,拿笔立即开头写道: 东坡四年黄州住, 何事无言及李琪。 至此停下,接着与朋友说话。在座的人以为这是很平淡无味的起头,而且仅仅两句,全诗尚未完稿。东坡继续吃饭谈笑。李琪上前求他把诗写完。东坡又拿起笔来,将此首七绝的后两句一挥而就: 却似西川杜工部, 海棠虽好不吟诗。 此诗音韵谐和,犹如一粒小宝石,有轻灵自然之美。对李琪的恭维恰到好处,因而使此一黄州歌伎的芳名也永垂不朽了。中国诗的韵律很严,在用典故时需要高度的技巧,在和别人的诗时,也要用同样的字,押同样的韵。不知何故,苏诗的韵,总比别人的用韵自然,并且他的用典,经仔细看来,含义更深。在写散文时,他笔力所及,至为广阔,自庄严纯正的古文风格,至轻松曼妙扣人心弦的小品,无所不能,各臻其妙。东坡之以大家称,不无故也。 因此之故,苏东坡在中国是主要的诗人和散文家,而且他也是第一流的画家、书家,善谈吐,游踪甚广。天生聪慧,对佛理一触即通,因此,常与僧人往还, 他也是第一个将佛理入诗的 。他曾猜测月亮上的黑斑是山的阴影。他在中国绘画上创出了新门派,那就是 文人画 ,而使中国艺术增加了独特的优点。他也曾开凿湖泊河道,治水筑堤。他自己寻找草药,在中国医学上他也是公认的权威。他也涉猎炼丹术,直到临去世之前,他还对寻求长生不死之药极感兴趣。他曾对神恳求,与妖魔争辩,而且有时他居然获胜。他想攫取宇宙间的奥秘,不幸未竟全功,只成功了一半,乃一笑而逝。 倘若不嫌“民主”一词今日用得太俗滥的话,我们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极讲民主精神的人,因为他与各行各业都有来往,帝王、诗人、公卿、隐士、药师、酒馆主人、不识字的农妇。他的至交是诗僧、无名的道士,还有比他更贫穷的人。他也喜爱官宦的荣耀,可是每当他混迹人群之中而无人认识他时,他却最为快乐。他为杭州、广州兴办水利,建立孤儿院与医院,创监狱医师制度,严禁杀婴。在王安石新法的社会改革所留下的恶果遗患之中,他只手全力从事救济饥荒,不惜与掣肘刁难的官场抗争。当时似乎是只有他一个人关心那千里荒旱,流离饿殍(飘三声,义饿死)。他一直为百姓而抗拒朝廷,为宽免贫民的欠债而向朝廷恳求,必至成功而后已。他只求独行其是,一切付之悠悠。今天我们确实可以说,他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
2023-06-30 23:26:311

峡山寺游记文言文

1. 同三峡的游记古文 《石钟山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译文 《水经》说:“鄱阳湖口有石钟山。”郦道元认为下面对着深潭,微风鼓动波浪,水和石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去探寻它的遗迹,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打它们,听它们的声音。南边 (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扬,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它。山石被敲打时铿锵作响,到处都(是)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德兴县(现在江西德兴)的县尉(主管一县治安的官吏),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观察这座称为“石钟”的山。庙里的和尚叫小孩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的响声,我本来就觉得可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和苏迈坐着小船来到绝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在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要向人扑过来;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中磔磔地鸣叫;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噌地响着像钟鼓的声音连续不断。船夫非常害怕。我慢慢地观察,原来山脚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它们的深浅,微微的水波涌进洞穴和裂缝,激荡撞击便产生这样的声音。船绕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 因此我笑着对苏迈说:“你记得吗?那噌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时的人没有欺骗我啊!”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像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夜晚乘着小船停靠在悬崖绝壁下面,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渔夫(和)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文字表达。这就是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缘故啊。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山石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事情的真相。我因此记下这件事,叹惜郦道元记叙的简略,讥笑李渤的浅陋。 2. 点苍山游记文言文阅读 点苍山游记 杨慎(明) 自余为谬人①,所历道途万有余里,齐、鲁、楚、越间号称名山水者,无不游。及至叶榆之境,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比入龙黾关,山则苍龙叠翠,海则半月拖蓝,城郭奠山海之间,楼阁出烟云之上,香风满道,芳气袭人。余时如醉而醒,如梦而照如久卧而起作,然后知吾曩者之未尝见山水,而见自今始。 嘉靖庚寅,约同中溪李公为点苍之游。二月辛酉,夜宿海珠寺,候龙关晓月。两山千仞,中虚—峡,如排闼然。落月中悬,其时天在地底。中溪与予各赋—诗。诗成,而月犹不移,真奇观也。壬戌,复入关,至鹤顶寺,松林荫轩,洱波在席,相与趺坐酌酒,时夕阳已沉西,山缺处犹露日影,红黄一线,本细末宽,自山而下,直射洱波。僧曰:“此即鸳浦夕阳也。余波皆碧,独此处日光涌金,有鸳鸯群浴。今则网罟②大密,此景不常然也。” 三月乙酉,缘山麓东行一里,至弘圣寺,有浮图高二百丈,考之野史,为隋文帝时敕建者。北渡两涧,有汝南王碑,声如玉磬,清越可闻。因以木击之,歌少陵春山相求之诗。闻北冈有元翻耳驻跸台,后人屋之。方至其处,大雨忽至,遂趋屋下避雨,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予月:“异哉,何晴雨相兼也。”中溪曰:“此点苍十景之一,所谓‘晴川秧雨"者是已,每岁五月,溪上日日有雨,田野时时放晴,故刈麦插秧,两处无妨。世传观音大士授记而然。” 己亥,至金榜寺,有崖飞出水面,曰维舟山。徒步而升,见山巅积雪,山腰白云,天巧神工,各呈其伎。予曰:“此非点苍真面目乎?微公,几失此奇观矣。”相与订约结社。僮仆于灌莽中得一石洞,檐牙户牖,大类人居,中可容瑚,喜不自胜,曰:“此可免结屋之劳矣。”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旁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枨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则波纹纭纭。遵崖壁而南,壁下石窟,有渔家妇子居焉。生事萧条,身无完衣。问其男子何在,言“欠课,为宦家所系”。其情可悲也。又南至赤文岛,暝 *** 来,辞舟登阁。 3. 峡山寺飞泉亭记(节选) 峡江寺飞泉亭记 作者:袁枚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蹬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其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曾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只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4. 急求《题峡山寺》的翻译~~~ 已解决问题收藏 李翱的题峡山寺的译文标签:李翱,峡山,译文 噌俓、那濄呿 回答:1 人气:2 解决时间:2009-07-24 22:06 检举 题峡山寺[1] [唐] 李 翱 翱为儿童时[2],闻山游者说峡山寺[3],难为俦远地[4],尝以为无因能来[5]。及兹获游[6],周历五峰[7],然后知峡山之名[8],有以然也[9]。 于灵鹫寺时[10],述诸山居之所长[11],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剑池不流[12];天竺之石桥下无泉[13];台山之力[14],不副天奇[15];灵鹫拥前山[16],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17]。 乃知物之全能[18],难也。况交友择人[19],而欲责全耶[20]!去其所阙[21],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22],致天下于治平也[23],弗难矣[24]。 【注释】 [1]峡山:在广东清远南,已见《来南录》注。峡山寺:《水经注·溱水》载,峡山“下有神庙,背阿面流,坛宇虚肃。庙渚攒石〓岩,乱峙中川,时水洊至,鼓怒沸腾。流水沦没,必无出者,世人以为河伯下材”。寺或即《水经注》所云“神庙”。 [2]翱:作者以名自称。 [3]山游者:游山玩水的人。说:谈论。 [4]“难为”句:意谓可惜峡山寺在远地,很难偕伴往游。“俦”,伴侣。 [5]尝:曾经。无因:没有机会。 [6]及兹:谓等到这次旅行,指元和四年(809)作者自长安赴广州之行。 [7]周历:一一游历。五峰:指这次旅途中游历的五个名山,即江苏苏州虎丘山、浙江杭州天竺山、江西大庾县大庾岭、广东曲江县灵鹫山以及峡山。 [8]名:著名。 [9]有以然也:谓是有它著名的道理的。 [10]灵鹫:山名,在广东曲江县北,已见《来南录》注。灵鹫寺:灵鹫山的寺庙,或即指僧律所筑佛寺。作者在元和四年(809)五月曾旅宿灵鹫寺,有《题灵鹫寺》。 [11]“述诸山”二句:指《题灵鹫寺》云,“凡山居以怪石奇峰、走泉深潭、老木嘉草、新花视远为幽。自江之南,而多好山居之所。翱之对者,七焉,皆天下山居之尤者也。”其下即叙虎丘等山的优胜之处。“所长”,优点。“其所不足”,缺点。 [12]剑池:苏州虎丘山上的名胜。《题灵鹫寺》云,“剑池上,峭壁耸立,凭楼槛以远望”。不流:谓剑池其实无水,是其缺点。 [13]天竺:指杭州灵隐山南的天竺山。作者《来南录》云,“如武林之山(灵隐),临曲波,观轮〓,登石桥,宿高亭。”“石桥”即谓灵隐石桥。无泉:谓无流水,也是缺点。 [14]台山:指江西大庾县的大庾岭,一名台岭,梅岭,是古代赴岭南的五岭之一。力:指登山吃力。 [15]不副天奇:意谓登山途中不见胜景,不符合天然奇观。 [16]拥前山:谓灵鹫山前有高山。 [17]无所潭:谓没有停贮泉流的水潭,只是一味地奔流,也是缺点。 [18]物之全能:谓事物具有全面的能力。 [19]择人:选择人才。 [20]责全:谓必须要求全才。耶:语气词,这里相当“呢”。 [21]去:除掉,克服。阙:同“缺”。所阙:缺点。 [22]无遗:不会失掉。 [23]治平:政治太平。 [24]弗:同“勿”,不。 5. 题峡山寺的翻译 [唐] 李 翱 翱为儿童时[2],闻山游者说峡山寺[3],难为俦远地[4],尝以为无因能来[5]。及兹获游[6],周历五峰[7],然后知峡山之名[8],有以然也[9]。 于灵鹫寺时[10],述诸山居之所长[11],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剑池不流[12];天竺之石桥下无泉[13];台山之力[14],不副天奇[15];灵鹫拥前山[16],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17]。 乃知物之全能[18],难也。况交友择人[19],而欲责全耶[20]!去其所阙[21],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22],致天下于治平也[23],弗难矣[24]。 【注释】 [1]峡山:在广东清远南,已见《来南录》注。峡山寺:《水经注·溱水》载,峡山“下有神庙,背阿面流,坛宇虚肃。庙渚攒石〓岩,乱峙中川,时水洊至,鼓怒沸腾。流水沦没,必无出者,世人以为河伯下材”。寺或即《水经注》所云“神庙”。 [2]翱:作者以名自称。 [3]山游者:游山玩水的人。说:谈论。 [4]“难为”句:意谓可惜峡山寺在远地,很难偕伴往游。“俦”,伴侣。 [5]尝:曾经。无因:没有机会。 [6]及兹:谓等到这次旅行,指元和四年(809)作者自长安赴广州之行。 [7]周历:一一游历。五峰:指这次旅途中游历的五个名山,即江苏苏州虎丘山、浙江杭州天竺山、江西大庾县大庾岭、广东曲江县灵鹫山以及峡山。 [8]名:著名。 [9]有以然也:谓是有它著名的道理的。 [10]灵鹫:山名,在广东曲江县北,已见《来南录》注。灵鹫寺:灵鹫山的寺庙,或即指僧律所筑佛寺。作者在元和四年(809)五月曾旅宿灵鹫寺,有《题灵鹫寺》。 [11]“述诸山”二句:指《题灵鹫寺》云,“凡山居以怪石奇峰、走泉深潭、老木嘉草、新花视远为幽。自江之南,而多好山居之所。翱之对者,七焉,皆天下山居之尤者也。”其下即叙虎丘等山的优胜之处。“所长”,优点。“其所不足”,缺点。 [12]剑池:苏州虎丘山上的名胜。《题灵鹫寺》云,“剑池上,峭壁耸立,凭楼槛以远望”。不流:谓剑池其实无水,是其缺点。 [13]天竺:指杭州灵隐山南的天竺山。作者《来南录》云,“如武林之山(灵隐),临曲波,观轮〓,登石桥,宿高亭。”“石桥”即谓灵隐石桥。无泉:谓无流水,也是缺点。 [14]台山:指江西大庾县的大庾岭,一名台岭,梅岭,是古代赴岭南的五岭之一。力:指登山吃力。 [15]不副天奇:意谓登山途中不见胜景,不符合天然奇观。 [16]拥前山:谓灵鹫山前有高山。 [17]无所潭:谓没有停贮泉流的水潭,只是一味地奔流,也是缺点。 [18]物之全能:谓事物具有全面的能力。 [19]择人:选择人才。 [20]责全:谓必须要求全才。耶:语气词,这里相当“呢”。 [21]去:除掉,克服。阙:同“缺”。所阙:缺点。 [22]无遗:不会失掉。 [23]治平:政治太平。 [24]弗:同“勿”,不。 译文 我童年时,听游山的人谈论峡山寺没有别处能和它相比。由于地处遥远曾经以为没有机会来的了。等到这次南游,走遍了五座有名的山蜂,这才知道峡山寺所以声名远扬,是有它的道理的。 在灵鸳寺的时候,记叙了各座名山的优点,没有谈到它们的不足之处。如虎丘山的剑池水不流动,天望山的石桥下没有泉水;天台山的难以攀登和天然奇观不相对应;灵鸳山前面遮有高山,视野不开阔;峡山也缺少平坦的土地,泉水出山后不能形成深渊。这才领悟到要求事物完美无缺,难啊2何况交朋友选择人才,却要求·人家尽善尽美呢?避开他的缺点,发挥他的长处,那么、不论才干大小的人材都不会遗漏,达到天下长治久安的理想,就不难了。 6. 文言文 游鸡足山记 《游鸡足山记》译文 徐霞客二十八岁那年,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结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还有一次,他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他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三条险径: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时,已是日头将落,下山寻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悬的荆棘,“乱坠而下”。他在中岳嵩山,从太室绝顶上也是顺着山峡往下悬溜下来的。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7. 恒山游记文言文翻译 【课题】 23.游恒山记 【题解】本文选自《徐霞客游记》。 恒山,五岳之一,位于山西北部。 【作者】徐霞客,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地理学家。 【原文】十一日,风翳(yì)净尽[风平云散。翳,云雾],澄碧如洗。 策杖登岳……[拄着手杖攀登恒山。策,拄着,扶着。 岳,这里指恒山],面东而上,土冈浅阜(fù)[低矮的土山],无攀跻(jī)劳[没有爬山的劳累。跻,升,登。 ]。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 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qiú)松[盘曲的松树]离立[并立]道旁,亭曰望仙。 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于是[从此。 是,代虎风口]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循,顺着,沿着。 乘,凭借]。三里,有杰坊[高大的牌坊。 杰,高大的样子]曰“朔方[郡名。这里泛指北方]第一山”,内则官廨(xiè) [官署]厨井俱备。 坊右东向拾(shì)级[一步一步踩上台阶。拾,放轻脚步往上走]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 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很高的台阶]插天,庑[wǔ,堂四面的廊屋]门上下,穹碑森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立着。穹,高。 森立,密集的样子]。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就着改成一间屋子],曰会仙台。 台中像[塑造]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jī)危[高]崖、登绝顶。 还[huán,转,绕]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jiàn)道[偏僻的小路],遂解衣攀蹑[niè,踩]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 绝顶,极顶,最高点],而满山短树蒙密[茂密],槎枒[chá yā,参差不齐的样子]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gǔ,水流急的样子]不能出。余[我]益鼓勇上,久之棘[jí,酸枣树。 这里指有刺的灌木]尽,始登其顶。 时日色澄(chéng)丽[明丽],俯瞰(kàn)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yì)[浓阴遮蔽]。 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 浑源州[地名]城一方[一座城],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苍茫无际。 南惟龙泉[山名],西惟五台[山名],青青与此作伍[呈现出一派青色,跟恒山作伴。此,指恒山]。 近则龙山西亘(gèn),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mèi)[肩并肩,衣袖连衣袖。形容靠得很紧的样子。 比,并。袂,衣袖]下扼(è)沙漠者。 既而下西峰,寻前入峡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忽回首东顾,有一人飘摇于上,因复上其处问之,指东南松柏间,望而趋,乃上时寝宫后危崖顶。 未几,果得径。南经松柏林,先[先前]从顶上望松柏葱青,如蒜叶草茎,至此则合抱参天,虎风口之松柏,不啻(chì)[不止]百倍之也。 从崖隙直下,恰在寝宫之右,即飞石窟也。 【译文】十一日,天空无云,风也停了,澄碧的天像水洗过一样。 我拄着拐杖开始攀登恒山,向东走,一路尽是低矮的土山,没有爬山的辛劳。 走了一里,转向北再走,所见之山都是煤炭,不需要深挖就可得到。 又走了一里,山上的土石都呈红色。有盘曲的松树并列路旁,有一座亭叫望仙亭。 又走了三里,山崖渐渐高起来,阳光透过松树像过筛一样投下阴影,这里名叫虎风口。从此石路萦绕盘旋,开始了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 攀了三里,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刻着“朔方第一山”,里面有一间官房,有厨房,有水井。从牌坊的右边向东顺着石阶而上,崖的半腰是寝宫,寝宫的北边是飞石窟,再向上就是北岳殿了。 北岳殿上面是绝壁,下面挨着官房,殿下很高的台阶插向云天,廊屋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着。从殿的右面上去,有石窟,靠着北岳殿构成一间屋子,叫会仙台。 台中塑着群仙,四周排列紧密没有空隙。我这时想着从高崖攀援登.亡绝顶。 转过北岳殿东,望见高崖裂开的地方,中间悬垂千尺草莽,是登顶的小路。行了二里,出了高崖,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然而满山的荆棘茂密,参差的树枝和枯竹,只是钩刺衣服,抓住攀踏立即折断,不断地努力,却好像坠人洪流中,没在水里不能出来。 我更加鼓足勇气攀登,许久才钻出荆棘,登上峰顶。 这时阳光明亮绚丽,向下看山的北面,山崖崩裂的石块纷纷坠落,各种树浓阴遮蔽。 这山的土山没有树,而石山才有树。北边的山坡都是石山,所以树都长在北边。 浑源州城,也在山麓。向北看,隔着一重山,苍茫看不到边际。 南边是龙泉山,西边是五台山,一片青葱,和恒山为伴。近处是向西延伸的龙山,龙山的东边是它的支峰,好像肩并肩、袖接袖地阻挡着沙漠。 过了一会儿,从峰西下山,寻找先前进入山峡的高崖,俯身看一片茫茫,不敢下。忽然回头向东看,见有一个人在上面飘摇,因而又上到那里问那个人,他指着东南松柏之间,朝着那个方向走,就是上山时所见到的寝宫后面的高崖顶。 不一会儿,果然有一条路。经过松柏林,先前从山顶望松柏是一片葱青,好像是蒜叶草茎,到了这里一看却是合抱的参天大树,比虎风口的松柏不止百倍啊。 从山崖隙缝直下,恰好到寝宫的右边,就是飞石窟了。 【内容】第一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叙述中有描写,“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真是一个无风无云的好天气。 第二段详写上山登顶的经过。 8. 李翱的题峡山寺的译文 我童年时,听游山的人谈论峡山寺没有别处能和它相比。 由于地处遥远曾经以为没有机会来的了。等到这次南游,走遍了五座有名的山蜂,这才知道峡山寺所以声名远扬,是有它的道理的。 在灵鸳寺的时候,记叙了各座名山的优点,没有谈到它们的不足之处。如虎丘山的剑池水不流动,天望山的石桥下没有泉水;天台山的难以攀登和天然奇观不相对应;灵鸳山前面遮有高山,视野不开阔;峡山也缺少平坦的土地,泉水出山后不能形成深渊。 这才领悟到要求事物完美无缺,难啊2何况交朋友选择人才,却要求·人家尽善尽美呢?避开他的缺点,发挥他的长处,那么、不论才干大小的人材都不会遗漏,达到天下长治久安的理想,就不难了。
2023-06-30 23:26:251

有关欧阳修和苏轼的文言文

1. 苏轼的词与欧阳修的词的关系,苏轼的诗与词的关系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内容提要: “词”作为所谓“一代之文学”,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长河中本是一处静谧、柔美的涓涓缓流,而苏轼以其“以诗为词”的创作实践,使之变成波涛汹涌、气势壮阔的大河激流。 本文通过对苏轼以诗为词实践的论述,认识到苏轼“诗词一体”尝试虽然改变了词的原有的审美特征,但却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境界与题材,使得文章道德与儿女私情能并见于词,又进而把“诗”的“言志”功能带入“词”中,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苏轼在词的领域贯彻“明道致用”,“有补于世”的文学观念,把“诗道”引入词的创作之中,提升了相对卑弱的词格,在词中承载与张扬士大夫人格力量与主体精神,从而达到诗道与词道的统一。 关键词:苏轼、以诗为词、诗词有别、诗词一体、士大夫主体精神 前人论及苏轼的词,不论褒贬扬抑,无不视他为开宋词一代新风气的词坛巨擘。正如《四库全书总目u2022词曲类u2022东坡词提要》所言:“词至晚唐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 故至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不能偏废。” 以上的引文把苏轼与韩愈相提并论,认为苏轼在词史中的地位与韩愈在诗史中的地位大致相当,且不论这样的看法是否允当,就韩愈生涩奇险的诗而言,在诗史中的确是不能不谓之别格的,这是有定论的。 而苏轼的词在词史中又是怎样的一种别格呢?这显然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言明的,下文还要详述。以下先引宋人陈师道评论苏轼词的一段脍炙人口的名言:“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1)陈师道的看法与以上引文所持观点是基本一致的,而他进一步指出苏词的基本特征是“以诗为词”。 陈师道所言的“以诗为词”具体指的是什么?他没有明言,不过他对苏词的评价倒是交代得清楚,大体的意思是认为苏词是词中的别格、另类,而非当行本色,这应该是明白无误的。 而问题在于为什么“以诗为词”就会“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呢。原因只能是“诗词有别”。 一、以诗为词的原因 :诗词有别 (一)外在形式之别:句读不葺之诗 诗词有别,就词的外表形式而言,相对于齐言的律绝近体诗,绝大部分的词皆为杂言体,但也有少数例外的。以《玉楼春》为例,上下两阕各四句,每句七字。 初看非常象七律。故仅以外形来区分诗词,有时难免要犯错误。 如果诗词之别仅限与此,那对于文人的创作是没有什么大碍的,特别是对苏轼这样的大家,不过只是改变一下词句的安排,完全是胜任有余的。但问题在于词是用作协乐歌唱的,需依声 填词,即按照规定的声韵关系来填词,所以词又被称作“曲子词”。 词相对不入乐的近体诗而言,与音乐的关系要密切的多。据说苏轼填词常有不协音律之作,如李清照所言:“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耳,又往往不协音律者。” (2)填词若不能依声者,此所谓“句读不葺之诗”。 对李易安此论,历来众说纷纭,意见不一,而关于苏轼知音协律的记载也多见于宋人的著作。 由于词律之学,几近失传,本是词学中的难点,对于一个初学者,更是如此。所以只能按 1 照“不知为不知”的古训,约略而言之了。 (二)意境题材之别: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诗词有别,其中差别最大的,应是意境题材的不同,这当然是就传统的婉约词而言的,也是就词的基本风貌而言的,因为“婉约词”相对于所谓的“豪放词”占了词的总量的绝大部分。 关于诗词之间意境题材的不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极精到的评述:“词之为体,要渺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所谓“境阔”当是指“诗”的意境题材相对于“词”应雄阔大气、气象恢弘,所谓“言长”则是婉转细致之意,故而带来的意境则是纤弱柔美。所以“词”较之于“诗”应多婉曲。 这样的评述是否正确呢。下文试举晚唐文人温庭筠为例来说明: 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头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 后镜,画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又是所谓“花间派”词人的代表。 以上两首诗词作品,即便是没读过,而对诗词稍有所知的人都能分辨出,其一是诗,其二是词。正如上文王静安所言,诗词在意境题材上的确存在着明显差别。 就上文所引作品而言,诗的题材是怀古,词的题材是闺怨。而它们所营建的意境显然也是不同的,诗悲郁苍凉,而词温婉细腻。 但问题就接踵而来了,为什么同样一位作家,提起笔写诗、作词,意境会有这样明显的分别呢?而且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对比宋代文人的诗词,会发现不少类似这样的情况。平素写诗作文道学气十足的士大夫门,一旦作词往往就会面目全非,全然是另一张嘴脸。 原因当是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对词的功能属性——词体的认知。宋。 2. 有关于< >文言文的练习答案 译文: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后(没看明白这2字)就像这样。一天与棐(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W,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 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⒉⑴ ① 像 ② 这 ⑵ 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⒊要点:开阔的胸怀。 3. 苏轼和欧阳修的故事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 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 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 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 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6303664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意思是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扩展资料: 欧阳修与苏轼是北宋文坛耀眼的双星。在诗文革新运动中,欧阳修是英勇无畏的旗手,苏轼是名副其实的闯将。 他们分别团结了一群才华横溢的作家,携手铸造了北宋文学的辉煌。 欧阳修是苏轼童稚时的偶像,读其文,诵其诗,想见其为人,私以为师。 嘉祐二年礼部试,欧阳修彗眼识苏文,提拔为进士第二名,虽引起一场风波,亦令科场风气大变。欧、苏年龄相差三十岁,结为忘年交,两代文宗相继完成了北宋诗文革新,联手创造了北宋文学的辉煌。 历史上“欧苏”并称,给后人多方面的启迪。 欧阳修和苏轼都出生在今四川,巴蜀文化启蒙了他俩。 欧阳修与苏东坡是北宋诗文好友,他们的关系又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欧阳修 参考资料2:百度百科-苏轼。 4. 苏轼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什么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1、苏轼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2、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3、苏轼的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4、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 5、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简称“唐宋八大家”。 6、苏轼与欧阳修、韩愈、柳宗元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7、苏轼善书,与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8、苏轼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扩展资料: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在这次考试中,欧阳修也看到一份较好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欧阳修估计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这种文风需要鼓励,但毕竟是“自己人”,不好取第一,就把这份卷子取成第二。 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这份卷子的作者是苏轼。与苏轼一同被欧阳修录取的,还有他的弟弟苏辙,以及北宋文坛上的一批重要人物。欧阳修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为北宋朝廷及整个文学史做了一份突出的贡献。 苏轼考中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称赞苏轼文章写得好,说读着他的信,“不觉汗出”,感觉自己也该避让这后生三分。他对苏轼奖掖有加,苏轼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人。 欧阳修晚年,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夫人心疼地规劝道:“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难道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这种文学史意识和认真的态度,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宋四家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唐宋八大家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5. 欧阳修与苏轼有什么相同之处 sorry刚才没看清今年是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诞辰一千周年。 欧阳修是唐代古文运动发起者韩愈的继承人,他们表举文以载道,提倡文章要切为时用,要有健康的思想感情与语言,为唐宋文学的发展起了有力的矫弊作用。距欧阳修出生后三十年,巴蜀大地的眉州又诞生了北宋的另一文豪苏轼。 苏轼是后起之秀,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五家都曾受到欧阳修的赏识和掖拔。《宋史·苏轼传》载“(轼)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此即出人头地之出典,可见苏轼才华之不同凡响。 欧阳修在散文领域取得成就尤著。 而苏轼长江后浪推前浪,诗与词的成就均超越欧阳修。他们二人均有赋流传于世。 本文仅就他们的赋作相关的分析研究,小中见大,以期在新世纪的今天求得新的认识和启迪。 一 欧阳修写过四篇赋,分别是《秋声赋》、《述梦赋》、《黄杨树子赋》及《憎苍蝇赋》。 其中以《秋声赋》影响最大,历代皆有人揣度学习。而《述梦敷》是悼文,追念与他结婚二年就亡故的妻子。 四篇赋的主题有不同的涉及层面,构思与语言措辞异曲而同工。 《秋声赋》与《醉翁亭记》堪称欧阳修散文的代表作。 而《醉翁亭记》流传更广。《秋声赋》写于1059年,作者时年五十三岁。 全文一共五个自然段,作者落笔不凡,一下子就将读者引入场景气氛中——“欧阳修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作者聚精会神的夜读为突如其来的秋声打断了,因而有惊讶的心态表露。文章以第一人称展开。 第二段他联系时令变迁之感触,一叶而知秋,暗自感悟到时序轮回,春华秋实是有规律,有义蕴的,它与人类社会的人事变迁是们有联系的。人为万物的灵长,亦有自然规律左右着。 年过半百的他不禁在第四段推想“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无情岁月催人老,并非全是自然因素。 欧阳修四岁丧父,又两度丧妻,且痛失爱女爱子。他年过半百后的笔墨自然深沉感人。 《秋声赋》仅四百余字,却表现出作者的大家手笔,言简意赅意在言外,启迪我们要关爱生命,珍惜人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打动读者的立意于此可见。 《秋声赋》与苏轼的《前赤壁赋》在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 《黄杨树子赋》作于1036年,创作背景是作者首次被朝庭贬职,到夷陵(今湖北宜昌)任县令。 此赋连序在内不过两个自然段。作者在江中行舟放眼夷陵山谷之黄阳树,触景生情,全文俨然如一首严谨的咏物诗。 《黄杨树子赋》问世时欧阳修方三十来岁。在文中作者将宫廷内有工匠精心看护的五柞及双桐树与长于荒山野岭的黄杨树作对比,末尾有感叹——“嗟乎!日薄云昏,烟飞露滴;负劲节以谁赏?抱孤心而谁识?”然而黄杨树初衷不改,根屈盘而带石,坚定顽强屹立生长于天地之间,故引得作者赞叹“节既晚而愈茂,岁已寒而不易”。 这种生命的操守给作者无言的启示,给他搏击人生激流的勇气,去开拓人生的新境界。与《秋声赋》相较,作者着意为黄杨树写照——“岂知绿藓青苔,苍崖翠壁,枝蓊郁以含雾,根盘屈而带石;落落非松,亭亭似柏。 上临千仞之盘薄,下有惊湍之濆激;涧断无路,林高瞑色;偏依最险之处,独立无人之迹;江已转而犹见,峰渐回而稍隔。”一切景语皆情语,赋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体会作者对它的赞许之情。 人的生命更应有超越一般植物的信念。文如其人,亦折射其人品。 北宋名相王安石在《祭欧阳文忠公》中如此深情仰慕之“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形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旑。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 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手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王安石还说他“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魂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寥寥数语,勾勒出欧公之高大。 欧阳修仕途四十年起起落落,他亦是朝廷肱股大臣,曾任宰相一职,也主持过科举选材考试,为弘扬正气不遗余力。我们今天读欧公遗文,确如王安石所写的“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他的人生抱负拼搏一一著汗青。 王安石还在祭文中说“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返,感世路之崎岖,虽钝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有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 果敢之气,刚正之气,至晚而不衰。”自古宦海浪不平,仕宦大臣得如许评价殊非易事。 我们借用王安石当时赞许原话,可更真切地了解欧阳修,还原欧阳修,深度理解纪念欧阳修的意义所在。 《述梦赋》不为人所知。 《憎苍蝇赋》的立意也与《秋声赋》、《黄杨树子赋》有较大的差别。总体而言这两篇赋的文学价值比不得上《秋声赋》和《黄杨树子赋》,因而流传也不广。 二 欧阳修与苏轼有师生之谊,是忘年交。而苏轼的才华与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超过了师长。 广州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中苏轼之文的收录列榜首,为十五篇。其中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及《黠鼠赋》。 还有。
2023-06-30 23:26:231

有谁知道"云在青天水在瓶"的故事?

有 不能歧视古代人喔
2023-06-30 23:26:182

喜欢苏东坡赏析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标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可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象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凤毛麟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它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酒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诗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若将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它便都“馀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的“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不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将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和仰慕,再无话说。 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太才华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佑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倒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年;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到如此地步,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作天才诗人,什么叫作大家气度。 我喜欢苏东坡有些入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意欲一争高低。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解析: 描写西湖的诗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仲夏夜之梦 垂柳依依 西湖暖风醉游人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水光潋艳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船头研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映山黄帽璃头肪,夹道青烟雀尾炉 钱 塘 湖 春 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歌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阳里白沙堤。 饮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雷 峰 夕 照 [元] 尹廷高 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苏 堤 春 晓 [明] 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曲 院 风 荷 [明] 王瀛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双 峰 插 云 [清] 陈糜 南北高峰高插天,两峰相对不相连。 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 湖 心 亭 [清] 许承祖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与 颜 钱 塘 登 樟 亭 望 潮 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党。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平 湖 秋 月 [宋] 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涌 金 门 见 柳 [元] 贡性之 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南 屏 晚 钟 [明] 万达甫 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 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 夜 泛 西 湖 [明] 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花 港 观 鱼 [清] 许承祖 水上新红漾碧虚,卢园景物尽邱墟。 就中只觉游鱼乐,我亦忘机乐似鱼。 西 湖 柳 枝 词 [清] 田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钱 塘 湖 春 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歌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阳里白沙堤。 饮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雷 峰 夕 照 [元] 尹廷高 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苏 堤 春 晓 [明] 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曲 院 风 荷 [明] 王瀛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双 峰 插 云 [清] 陈糜 南北高峰高插天,两峰相对不相连。 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 湖 心 亭 [清] 许承祖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与 颜 钱 塘 登 樟 亭 望 潮 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党。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平 湖 秋 月 [宋] 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涌 金 门 见 柳 [元] 贡性之 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南 屏 晚 钟 [明] 万达甫 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 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 夜 泛 西 湖 [明] 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花 港 观 鱼 [清] 许承祖 水上新红漾碧虚,卢园景物尽邱墟。 就中只觉游鱼乐,我亦忘机乐似鱼。 西 湖 柳 枝 词 [清] 田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2023-06-30 23:26:171

关于"信任"的典故和名言有哪些??

关于信任的名言: 马克思: 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 培根: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马·亨利: 公众的信任不能随便托付给人,除非这个人首先证实自己能胜任而且适合从事这项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 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像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培根: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奥尔巴赫: 不相信任何人人的人知道自己无信用。 人与人之间最高的信任,无过于言听计从的信任。 ——培根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自《论语》 马克思: 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 培根: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马·亨利: 公众的信任不能随便托付给人,除非这个人首先证实自己能胜任而且适合从事这项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 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像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培根: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奥尔巴赫: 不相信任何人人的人知道自己无信用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2、 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 ——卢梭 3、 说谎的目的,如果不是为了要讨好对方,就是为了保护自己。 如果你根本看不起一个人,就没有对他说谎的理由,又何必再说谎? ——古龙 4、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弘一大师 5、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康德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有道德的人时刻注意光明正大。——金缨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宋·普济《五灯会元》第4卷负:违背。惭:惭愧。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就不会有惭愧之感。——普济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五代·荆南·孙光宪《北梦琐言》好事往往不为人所知道,而坏事却传播得非常迅速广远。——孙光宪 欲人不闻,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想要人不知道,最好是自己不说,自己不做。——《上书谏吴王》 守正直而佩仁义。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朱熹 用心莫如直。 唐·李翱《答朱载言书》为人应正直——李翱 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不愿俯首低眉侍奉权贵而使自己曲心抑志,郁郁寡欢。——李白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唐·孟郊《游终南山》山中的隐士,自身纯正,虽然艰险,心中也感到坦然。——孟郊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信任是把双刃剑. 、春雨润物细无声2、士逢知己千杯少3、永安托孤4、五体投地守正直而佩仁义。 朱熹 欲人不闻,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为。 上书谏吴王 违背。惭:惭愧。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就不会有惭愧之感。 普济 有道德的人时刻注意光明正大。 金缨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未知 不相信任何人人的人知道自己无信用。 奥尔巴赫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培根 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像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苏霍姆林斯基 公众的信任不能随便托付给人,除非这个人首先证实自己能胜任而且适合从事这项工作 马·亨利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培根 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 马克思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自《论语》 马克思: 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 培根: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马·亨利: 公众的信任不能随便托付给人,除非这个人首先证实自己能胜任而且适合从事这项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 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像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培根: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奥尔巴赫: 不相信任何人人的人知道自己无信用。 守正直而佩仁义。 朱熹 欲人不闻,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为。 上书谏吴王 违背。惭:惭愧。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就不会有惭愧之感。 普济 有道德的人时刻注意光明正大。 金缨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未知 不相信任何人人的人知道自己无信用。 奥尔巴赫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培根 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像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苏霍姆林斯基 公众的信任不能随便托付给人,除非这个人首先证实自己能胜任而且适合从事这项工作 马·亨利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培根 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 马克思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有道德的人时刻注意光明正大。——金缨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宋·普济《五灯会元》第4卷负:违背。惭:惭愧。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就不会有惭愧之感。——普济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五代·荆南·孙光宪《北梦琐言》好事往往不为人所知道,而坏事却传播得非常迅速广远。——孙光宪 欲人不闻,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想要人不知道,最好是自己不说,自己不做。——《上书谏吴王》 守正直而佩仁义。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朱熹 用心莫如直。 唐·李翱《答朱载言书》为人应正直——李翱 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不愿俯首低眉侍奉权贵而使自己曲心抑志,郁郁寡欢。——李白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唐·孟郊《游终南山》山中的隐士,自身纯正,虽然艰险,心中也感到坦然。——孟郊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信任是把双刃剑. 、春雨润物细无声2、士逢知己千杯少3、永安托孤4、五体投地
2023-06-30 23:26:114

翻译汝记吾言文言文

1. 1.东坡诗文中,“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助我也 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 是欧阳修晚年对棐坡所说的。 意思欧阳修为感叹苏东坡后生可畏 已经赶超过做为前辈的自己 人们已经将目光与焦点从老一辈词人聚焦到了新一代后辈的身上先有欧阳修后有苏试苏东坡,此时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人们已经不再追捧老一辈词人欧阳的旧作而诵读苏东坡的词。而欧阳修对此不但没有感到嫉妒,还十分的欣慰。 每次有一篇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一天与棐坡谈及苏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背景: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谈及此事,感叹现在文人们的追随追星和作为新星的苏轼崛起的迅速,作为渐被士大夫所遗忘的老一辈,欧有了此叹。 2. 习题1.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2.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感受到欧阳修什么的品格 3.这篇文段表现了苏东坡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5.类( ) 是( ) 夸( )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此类推”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习题答案1、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说的是欧阳修感叹苏东坡后生可畏,已经赶超过做为前辈的自己,人们已经将目光与焦点从老一辈人聚焦到了新一代后辈的身上.表现出欧阳修善于奖掖人才、提拔后辈的开阔胸襟.2、因看到别人诗文成就高而感到高兴,表现出欧阳修关心后辈人才,心胸开阔的品格.3、在写法上采用侧面反衬的手法表现苏东坡的诗文成就.作者没有正面说苏东坡诗文如何如何,而是通过欧阳修的预言,崇宁、大观年间士大夫争诵苏东坡诗文禁而不止的事实来反衬.4、落 笔 /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类( 大抵,大致) 是( 这) 夸( 炫耀,夸耀) 6.感受到了欧阳公谦虚的心理.。 3. 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不要乱翻译 正解为: 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 是欧阳修晚年对棐坡所说的。 意思欧阳修为感叹苏东坡后生可畏 已经赶超过做为前辈的自己 人们已经将目光与焦点从老一辈词人聚焦到了新一代后辈的身上 先有欧阳修后有苏试苏东坡,此时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人们已经不再追捧老一辈词人欧阳的旧作而诵读苏东坡的词。而欧阳修对此不但没有感到嫉妒,还十分的欣慰。每次有一篇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一天与棐坡谈及苏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 背景: 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谈及此事,感叹现在文人们的追随追星和作为新星的苏轼崛起的迅速,作为渐被士大夫所遗忘的老一辈,欧有了此叹。 还不理解就可以简单想象成:周润发回国发现现在年轻人知道李雨春但不知道自己是谁,感叹:新人出现的这么快,再过10年估计中学生里知道自己是谁的更没几个了。 4. 文言文翻译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经常这样。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世上的俯甫碘晃鄢浩碉彤冬廓人(都)不会(说道)我了。 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 读书人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
2023-06-30 23:26:081

感二鸟赋文言文答案

1. 感二鸟赋全文翻译 贞元十一年五月初五,我离开京师东归洛阳。 五月初七出潼关,到黄河南岸逗留下来。当时因为刚刚离开京都,一直为上宰相书不报而耿耿于怀,慨叹自己生不逢时,命运多骞!那天在集市看见一个提着装有白鸟、白鸜鹆的笼子向西去的人,边走边说:“某处地方官派我把祥鸟进贡给天子,大家闪开!”路人听到后,慌忙闪到路边让使者过去,不敢正眼看他。 触景生情,使我非常自悲。我幸而生长在太平年代,继承先人遗业,不识兵器,不必攻击拒守;不辨农具,不用耕种收割,只是读书作文。 从七岁开始到今天,已历二十二年。自己的行为不敢有违背儒家道德的地方,平时闲居,想想古往今来的大事,也都了然于胸。 与几十人一起应博学宏词科的选拔,但榜上无名,只好和朝廷的下级官吏一样,期盼天子光明的照拂,有朝一日也能显达起来。而这种鸟,只是凭着它的羽毛与众不同,既没有道德,又没有智谋;既不能辅助侍奉皇帝,更不能替皇帝教化百姓,却得到了举荐给皇帝这样的荣耀。 所以我做赋来抒发自己的感伤之情。事实明摆着,际遇好的人,虽然只有一点善举也能显达起来;际遇不好的人,即使做了很多好事也为人不容。 2. 韩愈《感二鸟赋》的译文 贞元十一年五月初五,我离开京师东行回归故里。五月初七,出了潼关,栖息逗留在黄河南岸。当时因为刚刚离开京都长安不久,心中有生不逢时的慨叹。那天看到路上行人中,有用笼子装着白乌鸦、白鸜鹆(八哥)西行去长安的,在路上喊叫着说:“某地方的某某长官,派遣使者把祥鸟进贡给天子,大家闪开!”当时东西往来的行人,听到后全都慌忙躲路让使者过去,不敢正眼看他一眼。于是我心中暗自悲叹,我幸而生长在太平年代,继承先人遗留下来的家业,不识兵器,不必攻击拒守;不辨农具,不用耕种收割,只是读书作文,从七岁开始到今天,已历二十二年。自己的行为不敢有违背儒家道德的地方,平时闲居,想想前古当今的事情,其中一些大的事端也都都能铭记于心。在礼部选拔人才时,自己与几十人一起应试博学宏词科,但榜上无名,只好和朝廷的下级官吏一样,期盼天子光明的照拂。而这种鸟,只是凭着它与众不同的羽毛,既没有道德,又没有智谋;既不能承担利国利民的政治顾问,更不能辅助皇帝教化百姓,却能被擢拔举荐给皇帝,荣耀如此。所以我做赋来抒发自己的感伤之情,同时借以表明遇到好时机,虽然只有一点点善行也能显达起来;遇不到好时机,即使积累众多的善行也会为世所不容。辞赋内容是: 我为什么要离开长安回到故里呢!我踏上归路之后才思考这个问题,如果在长安不能够养活自己,姑且因为故乡有食物就先回去吧。我出了国都的城门向东奔驰,顶着炎炎的烈日;不时地一边回头张望一边落泪,怀念那西逝的长安之路。过了潼关坐下来休息,看着奔涌凶猛的黄河之水,不禁感慨无知无识的两只鸟,正要蒙受皇恩来到皇上身边被宠幸;只是人被疏离、鸟却被亲近的厚薄不同的待遇,增加了我心中耿耿不平的愤慨;那两只鸟有什么好的思想,紧紧靠外在的羽毛才如此得逞。我的生命如此艰难,竟然比不上两只鸟;东西南北奔走不停四处觅食,连续十年不能安定下来生活;我天天吃得饱的日子都能数的过来,更何况在荐书上荣耀地看到自己的名字;被时俗陋见所喜好的才被称为“贤明”,他们哪有不说我不愚顽的呢。从前殷商的高宗武丁在睡梦中得到了良相傅说,朝中每个左右谁能超得过傅说,实在是君臣二人心神相通;在时运还未来的时候,或许君臣两方都互相寻求也不能找到彼此;即使挨家挨户去找去说,也只能会招灾惹祸添麻烦。上天既然生下了我,当然就希望我能在人世间有一番作为;为什么不像古人一样,却独独怅恨于自己没有官位。得到了官位却没有才能施展,那是鬼神在戏弄他们;幸好我年轻未晚,或许不应该羡慕那些像那两只鸟一样的人。 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小题1:李翱不得志而为,但评价韩愈“好贤”得当(1分);赞叹李翱的《幽怀赋》,为不能与李翱生逢同时而深感遗憾(2分) 小题1:(3分)不得志而发牢骚而已(1分);鄙夷叹老嗟卑之人,忧国伤时(2分) 小题1:B 小题1:(3分)本文借读李翱的文章,赞李翱的为人,倾泄自己对时世的忧念和对阻挠忧世者的愤懑(2分)。而《伶官传序》一声嗟叹,表达对历史兴替、人生荣辱的感慨。(1分) 小题1:本题变向的考查翻译能力,但要意译,写出其大意。 小题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比较二者不同,要抓住其带感 *** 彩的句子,如羡与忧,即可得出答案。 小题1:欧阳修读别人的读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谓借题发挥。对比他人的观点有扬有抑。 小题1:结合教材对比此文,可知,本文为借题发挥,借读李翱的文章,发自己的一腔忧愤。 我开始读李翱的三篇《复性书》时,心里想:这不过是给《中庸》做的注释。聪明人理解“性”的含意,不读《复性书》也知道应当使“性”恢复到中庸;愚笨的人即使读了《复性书》,也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复性书》不作也可以。又读他的《与韩侍郎荐贤书》,认为李翱只是时运不通而愤恨社会上没有推荐自己的人,因此反复述说求贤之事。然而他把韩愈比作秦汉间好侠行义的一位豪杰之士,也算是善论人了。最后读了《幽怀赋》,然后放下书卷赞叹,赞叹后又读,不能停下来。遗憾的是李翱不生于今世,不能与他交往;又可惜自己没有出生在中唐,不能与他共同反复商讨他所提出的问题。 以往与李翱同一时代的所有人,行仁义之道而善于作文的没有谁赶得上韩愈。韩愈曾经写过一篇赋,不过是羡慕两只鸟的荣耀,感叹还没吃上一顿饱饭罢了。推究韩愈的心理,假如让他光显荣耀、生活宽裕,那就不再感叹了。象李翱就不是这样。他的《幽怀赋》说:“众人喧哗而纷纷退隐,都感叹年老和地位卑下;内省自己的心却不是这样,只担心行圣人之道还有不足之处。”又诧异李渊能用一支军队取得天下,后世子孙却不能用全天下的力量收复河北,为此而忧虑。假使当时的人们都改变他们的叹老嗟卑之心而代之以李翱的忧国之心,那么,唐的天下哪能发生动乱和最终灭亡呢? 然而李翱幸好没有出生在当今之世,看到今天发生的事情,那么他的忧虑更严重了。怎么今天的人不知忧虑呢!我在世上,见的人很多了,倘若有一个象李翱那样忧虑国事的,又都是职位低和被朝廷贬斥的人,与李翱相同;其他得意做官的人,一听到有谁讲忧世的话,不是把他看做狂人,就是把他看做傻子,不是发脾气,就是笑话他。啊!身在其位而自己无忧国之心,又禁止别人,让人都不忧虑国家之事,可叹啊! 4. “未来一词源于什么时 【词目】未来 【拼音】wèilái 【英译】[Future;Coming] 【基本解释】 1。 未来 将来的光景 美好的未来 2。 从现在往后的时间 未来的一年 3。 将来 中国为未来之国。——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详细解释 1。 还没有到来;不来。 《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北史·乐运传》:“婴径尺之鳞,其事非易;下不讳之诏,犹惧未来。 更加刑戮,能无钳口?” 唐韩愈《感二鸟赋》:“及时运之未来,或两求而莫至。”《水浒传》第十八回:“知县相公早衙方散,一应公人和告状的都去吃饭了,未来。 ” 2。 谓尚未发生。 晋葛洪《抱朴子·安贫》:“明哲消祸於未来,智士闻利则虑害。” 3。 佛教语:指来生,来世。 《魏书·释老志》:“浮屠正号曰佛佗……凡其经旨,大抵言生生之类,皆因行业而起。 有过去、当今、未来,历三世,识神常不灭。凡为善恶,必有报应。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凡夫蒙蔽,不见未来,故言彼生与今非一体耳。” 唐寒山《诗之二六八》:“今生过去种,未来今日修。 只取今日美,不畏来生忧。”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至罪在心术,则为阴律所不容。 今生已矣,勉修未来可也。 ” 4。 将来。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书籍培养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 丁玲《梦珂》二:“于是她便整天的躺的床上,像回忆某种小说一样的去想到她未来的生活。” 5。 指将来的光景 杨朔《永定河纪行》:“这条河是未来,也是现实。 ”艾青《光的赞歌》八:“我永远歌颂光明。 光明是属于人民的,未来是属于人民的,任何财富都是人民的。”如:幸福的未来。 6。 马上到来 巴金《灭亡》第十五章:“打了一些时候,被打者的叫骂声也减弱了,两位警察先生似乎打够了,现在怒气没有了,心里在盘算未来的奖赏。 ”如:未来二十四小时内有暴风雪。 希望能帮到你。 5. 文言文中先人的意思 1、祖先。《书·多士》:“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孔传:“言汝所亲知殷先世有册书典籍。”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又累遭兵火,先人典籍荡尽。”唐韩愈《感二鸟赋》:“幸生天下无事时,承先人之遗业。”清昭连《啸亭杂录·傅阁峰尚书》:“我先人披荆棘,厉血刃,与喀尔喀争来之地,宁忍弃之?” 2、前人。《国语·越语下》:“先人有言曰‘伐柯者,其则不远。"”《文选·陆机》:“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李善注:“谓先世之人,有清美芬芳之德而诵勉。” 3、亡父。《左传·宣公十五年》:“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先妣乃枢密公之侄,而枢密夫人亦先人诸姑。”《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许武﹞分付两个兄弟:‘在家躬耕力学,一如我在家之时,不可懈惰废业,有负先人遗训。"” 4、谓先于人行动。《左传·文公七年》:“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杨伯峻注:“先人者,争取主动之谓。”《北齐书·高乾传》:“先人有夺人之心,时不可失也。”
2023-06-30 23:26: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