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nCloud
-
习题
1.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 2.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感受到欧阳修什么的品格 3.这篇文段表现了苏东坡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5.解释字 类( ) 是( ) 夸( )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此类推”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习题答案
1、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说的是欧阳修感叹苏东坡后生可畏,已经赶超过做为前辈的自己,人们已经将目光与焦点从老一辈人聚焦到了新一代后辈的身上。表现出欧阳修善于奖掖人才、提拔后辈的开阔胸襟。 2、因看到别人诗文成就高而感到高兴,表现出欧阳修关心后辈人才,心胸开阔的品格。 3、在写法上采用侧面反衬的手法表现苏东坡的诗文成就。作者没有正面说苏东坡诗文如何如何,而是通过欧阳修的预言,崇宁、大观年间士大夫争诵苏东坡诗文禁而不止的事实来反衬。 4、落 笔 /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5、解释字 类( 大抵,大致) 是( 这) 夸( 炫耀,夸耀) 6。感受到了欧阳公谦虚的心理。。
- 苏州马小云
-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不传颂我的名声了!”崇宁、大观年间,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贯,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没有熟读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但是有些人却说东坡的诗不雅。
欧阳修是个谦虚豁达、注重对人才的培养的人
东坡的诗句东坡的诗句是什么
东坡的诗句有:又是东坡觅句时,东坡醉客歌赤壁。东坡的诗句有:又是东坡觅句时,任诩东坡渡东海。注音是:ㄉㄨㄥㄆㄛ。结构是:东(独体结构)坡(左右结构)。拼音是:dōngpō。东坡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1.东边坡地。2.地名。在湖北省黄冈县东。3.宋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因以"东坡"为其别称。二、引证解释⒈东边坡地。引唐苏_《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兹愿不果率然成章》诗:“寂寞东坡叟,传呼北里人。”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⒉地名。在湖北省黄冈县_东。引宋苏轼《东坡》诗:“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⒊宋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因以“东坡”为其别称。参见“东坡居士”。引宋施彦执《北窗炙_》卷上:“昨强幼安来_话,引援甚富。某谓之曰:‘若此者,六一语;若此者,温公语;若此者,东坡语;若此者,山谷语;强幼安语却在甚处?"”明王鏊《震泽长语·文章》:“东坡为诗,无非讥切时政,借曰意在爱君,亦从讽_可也。”清吴汝纶《与杨伯衡论方刘二集书》:“於八家则望溪近欧曾,而海峰近东坡。”三、国语词典地名。在今湖北省黄冈县东。宋苏轼曾开垦躬耕于此,并自号为「东坡居士」。四、网络解释东坡《东坡》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小诗就以寻常生活小景——月夜里拄杖漫步于山石高低不平的东坡为乐,显示了诗人幽独高洁的心性和履险如夷的人生态度。关于东坡的诗词《东坡先生与蒋魏公游最善宣卿侍郎蓄东坡诗文》《题东坡画·东坡戏墨作树石》《偕循守周彦质过苏东坡白鹤新居和东坡韵》关于东坡的成语借坡下驴海外东坡东窗计东道主东方骑江东父老走上坡路关于东坡的词语东洋大海东道主海外东坡辽东豕东家丘东遮西掩付东流东坡画扇辽东鹤东方骑关于东坡的造句1、一代文豪苏东坡也为之倾倒,因此海棠雅号“解语花”。2、其中,翠玉白菜、毛公鼎、东坡肉形石被称为镇馆三宝。3、苏东坡是世界千年文化的巨人,他的思想文化精神核心在于爱国、爱民、惠民的济世情怀和超旷豪迈的人格魅力。4、让华陀、孙思邈来现代行医,跟李白喝酒,与苏东坡谈诗词,和黄龙士下棋,欣赏公孙大娘舞剑,指导杨玉环跳舞5、山坡西缓东陡,东坡为逆向坡,另有断层崖,山势险峻。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东坡的详细信息2023-06-30 23:11:081
《东坡诗文》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东坡诗文》选自《曲洧田闻》。苏东坡,即苏轼。原文: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翻译:苏东坡写的诗词,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苏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欧阳修)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时说到苏东坡,感叹到:你记住我的(这句)话:“三十年后,世界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了!”宋徽宗年间,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读书人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诗文)了。这时候,朝廷虽然曾经禁止(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赏赐的钱增加到八十万贯,(但是)禁止得越严密传诵得(却)越多,(年轻的读书人)经常凭借(那些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的诗文的,就自己觉得气短,而且有的人会说(这些)士大夫不风雅。注释:1.辄:于是,就。2.欧阳公:指欧阳修。3.棐 [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4.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5.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6.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7.虽:虽然8.尝:曾经9.气索:气短10.谓:说。11.不韵:不雅常见考题:⒈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落笔辄为人所传诵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前后类如此 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⑵翻译下列句子。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⒊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2分)答案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⒉⑴ ① 像 ② 这⑵ 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⒊要点:开阔的胸怀。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名家评价:黄庭坚: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真神仙中人。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2023-06-30 23:11:1812
《东坡诗文》的注释解词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传诵。崇宁大观间,海外苏诗盛行。是时朝廷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东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2023-06-30 23:12:132
东坡诗文文言文翻译
1. 读书佐酒 东坡之诗文 两篇文言文的翻译 和 重点字句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出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翻译: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后几次都像这样。一天与儿子谈论文章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更严密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 原文:陆友仁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译文:苏子美为人豪放不羁,喜欢饮酒。他在岳父杜祁公的家里时,每天读书,(他边读边饮酒,)以喝完一斗为限度。杜祁公(对此)深感怀疑,就派家中年轻的晚辈去偷偷察看他。正听到子美在读《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张良与刺客偷袭行刺秦始皇,刺客抛出的大铁椎只砸在秦始皇的副车上(这一段)时。他突然拍手说:“可惜呀!没有打中。”于是满满喝了一大杯酒。又读到张良说:“自从我在下邳起义后与皇上在陈留相遇,这是天将我送给陛下呀。”(苏子美)又拍桌子说:“君臣相遇,竟如此艰难呀。”又喝下一大杯(酒)。杜祁公听说后,大笑说:“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 2. 谁知道《东坡诗文》译文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苏轼在岭南作的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贯,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不雅。2023-06-30 23:12:211
《东坡诗文》 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世间人不是用生命去殉自己的理想,如屈原沉江,贾谊泪逝,陈子昂之“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李白之“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都是翰墨抒怀。 陶渊明的诗多有贫病愁苦之叹,以及对仕途郁郁不得志的抱怨。李白的豪放也不免颓废;杜甫关心国计民生,但抱负不能施展,多有失意的悲愁之吟。像《登高》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等。但苏轼则完全成就了一派豪放天然、飘逸豁达的词风,对人生的富泰穷通充满了谅解,表现出一种“成固欣然,败亦同样有所作为”的胸怀。这应当是人生境界的一个新的拓展,表现了人类智慧大大前进了一步。苏轼青少年时期所形成的放浪不羁的性格以及儒道互补的哲学思想成为其诗词特点的主要源头。苏轼少年读书时,就能把儒、释、道三家最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到自己的修养当中[1]。一方面他从小就有坚定的儒家思想志向,即“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苏轼少年时,母亲程氏教其汉书《范谤传》[2]。范谤是东汉党争时受迫害的一个忠臣,任命为清诏使的时候,慨然有澄清天下的志向。后受迫害时,不苟且偷生,宁愿付出生命,像“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一样。临别辞母时说:“为儿不孝,没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范母说:“一个人既想成就名节,又想富贵寿考,岂能两全?母亲愿你去完成理想。”读到这里时,小苏轼发誓自己长大了也要做范谤。苏母说:“你能做范谤,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母吗?” 苏轼曾用“坦荡之怀”来概括自己的性格特征。苏轼每次不管受到什么样的政治迫害,只要回到朝廷上,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盲从哪一派人物,也不愿随波逐流。因此,才遭受到那么多的贬逐,但其志愿、理想、操行始终一致。关键时候,总是忍不住要说真话,用他的话说就是“如蝇在口,不吐不快”。他的这种狂放性格,势必与“摇手举足,辄有法制”的专制社会发生尖锐矛盾。据说苏轼很喜欢《庄子》也深受其影响。《庄子·逍遥游》[3]有这样一个比喻:“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这个比喻是描述一种很高的修养。说是在藐姑射的山上,有一得道真人,肌肤像冰雪样洁白,姿态像**样美丽,洪水滔天而不会被淹死,大旱使金石融化、土山枯焦而他不会被伤害。——这实际上表达的是道家在精神上自我保全的一种操守。此外,《庄子·养生主》中还讲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今臣之刀近十九年矣,所解牛数千矣,而刀刃如新发于硎。”这讲的是修养的问题。而在《庄子·逍遥游》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将徙于南冥。南冥东,天池也。”这种高远的、不受拘束的、超远旷达的修养和想象的故事,《庄子》里还讲了很多。苏轼发现《庄子》正好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的,这是非常奇妙的。苏轼自幼就像佛家所讲的有慧根,像道学家所说的有感悟。苏轼在幼小读书时就能把儒道两家的最美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合到自己的修养之中,这是苏轼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2023-06-30 23:12:281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所传诵"出自哪篇文章
林语堂《苏东坡传》「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崇宁大观间,海外苏诗盛行。是时朝廷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苏东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2023-06-30 23:12:381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传诵。崇宁大观间,海外苏诗盛行。是时朝廷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
苏东坡的诗词文章,已完成就被人所传诵。。。(与知道也是罪一样)。。士大夫不读苏东坡的是,就觉得没面子,而别人也说他没有韵味。 楼主!选我!这是我们老师讲过的!2023-06-30 23:12:464
文言文译文: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 2.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感受到欧阳修什么的品格 3.这篇文段表现了苏东坡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5.解释字 类( ) 是( ) 夸( )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此类推”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7.翻译下列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答案: 1、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说的是欧阳修感叹苏东坡后生可畏,已经赶超过做为前辈的自己,人们已经将目光与焦点从老一辈人聚焦到了新一代后辈的身上。表现出欧阳修善于奖掖人才、提拔后辈的开阔胸襟。 2、因看到别人诗文成就高而感到高兴,表现出欧阳修关心后辈人才,心胸开阔的品格。 3、在写法上采用侧面反衬的手法表现苏东坡的诗文成就。作者没有正面说苏东坡诗文如何如何,而是通过欧阳修的预言,崇宁、大观年间士大夫争诵苏东坡诗文禁而不止的事实来反衬。 4、落 笔 /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5、解释字 类( 像) 是( 这) 夸( 炫耀,夸耀) 6、感受到了欧阳公谦虚的心理。 7、士大夫不能朗诵东坡的诗,便觉得自己气短。2023-06-30 23:12:552
欧阳修论东坡诗文(翻译)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后(没看明白这2字)就像这样。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W,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2023-06-30 23:13:053
怎样理解东坡诗文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中“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 是欧阳修晚年对棐坡所说的。 意思欧阳修为感叹苏东坡后生可畏 已经赶超过做为前辈的自己 人们已经将目光与焦点从老一辈词人聚焦到了新一代后辈的身上 先有欧阳修后有苏试苏东坡,此时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人们已经不再追捧老一辈词人欧阳的旧作而诵读苏东坡的词。而欧阳修对此不但没有感到嫉妒,还十分的欣慰。每次有一篇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一天与棐坡谈及苏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 背景: 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谈及此事,感叹现在文人们的追随追星和作为新星的苏轼崛起的迅速,作为渐被士大夫所遗忘的老一辈,欧有了此叹。 还不理解就可以简单想象成:周润发回国发现现在年轻人知道李雨春但不知道自己是谁,感叹:新人出现的这么快,再过10年估计中学生里知道自己是谁的更没几个了。2023-06-30 23:13:121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辄,在这里是立即,就的意思.夸,在这里是夸耀的意思.2023-06-30 23:13:31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 ① 为终日喜,前后 类 如
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2.(1)像;(2)这;(3)夸耀(炫耀)3.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意对即可)5.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6.开阔的胸襟。(意对即可)2023-06-30 23:13:391
苏轼的《》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文是什么意思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作者:苏轼 年代:宋 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近世。初缘厌粱肉,假此雪昏滞。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蓺。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庶将通有无,农末不相戾。春来冻地裂,紫笋森已锐。牛羊烦诃叱,筐筥未敢睨。江南老道人,齿发日夜逝。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2023-06-30 23:13:481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翻译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的翻译是:士大夫(古代的官)没读过苏东坡的文章或著作,就会自认为自己很没面子。这句话侧面写出苏轼当时的文学成就极高。出处:《东坡诗文》。原文: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译文:东坡写的诗文,一写完就被人们传诵。每一篇到了,欧阳修就因为这每一篇诗文终日高兴。前后都像这样。一天,他和他的儿子欧阳棐讨论诗文,欧阳修感叹道:“你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世上的人再也不谈论我了。”崇宁、大观年间,苏轼被贬海南时所做的诗非常盛行,后来的读书人不再有说欧阳修(的诗)了,这时朝廷虽然曾经禁止(苏东坡的诗文),赏钱增加到八十万,(但是)禁的越严传诵的越多,往往凭借着自己有苏东坡的诗多而对别人夸耀自己,士大夫(古代的官)没读过苏东坡的文章或著作,就会自认为自己很没面子。而且有的人会说(这些)士大夫不风雅。2023-06-30 23:13:551
苏东坡在惠州写的著名诗句
1. 苏东坡关于惠州的诗句 苏东坡关于惠州的诗句 1.苏东坡在惠州写的诗句 诗句原文: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蜑雨愁黄昏。 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白话译文: 往年我到过春风岭上淮南村,残梅凄凉令人伤心断魂。岂料我流落天涯,在这松风亭下又重睹它的芳容;在这愁人的黄昏里,在这蛮荒的凄风苦雨中。荔枝浦里果叶已半落,唯留长条默默沉思更寂寞。那繁茂的桄榔园中,依然树色秀丽,枝斜木卧。 她的绿叶闪烁着点点幽光,难道是想挽留这夜色诱人的微明?我只恐她花容冷艳,会慑退这南国冬天的温馨。在这松风亭下,在荒杂的荆棘丛里,两株寒梅俏然开放,花蕊洁白如玉似冰。朝辉映耀它的艳容,显得分外明丽晶莹。 莫不是海南娇娜神女驾着仙云,深夜降临在寂静阶庭?听,正是这位白衣仙子,正在月下轻轻敲门。我酣梦已觉酒也醒,起身徘徊梅树边;花姿在目,妙意存心,然而唯有长叹,终无一言。花儿说,先生还自饮美酒,不要再为我连连叹息;幸好在你清清的酒杯里还有探看你的天边落月。 出处: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是苏轼于绍圣元年(1094)六十岁时在惠州贬所写的诗。这年六月,苏轼在南迁途中再次接到谪令,责授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八月,再贬宁远军节度副使,仍惠州安置。十月三日,终于到达惠州贬所。 最初寓居合江楼,十八日迁居嘉祐寺(见《后集》卷五《迁居》诗序)。 松风亭在嘉祐寺侧近,苏轼《松风亭记》说:“仰望亭宇,尚在木末。”又《题嘉祐寺》说:“始寓嘉祐寺松风亭,杖履所及,鸡犬皆相识。”是亭与寺都在半山坡上。这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人兴会浓厚,写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2.苏东坡写过哪些有关惠州的诗句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据元代龙辅《女红余志》记载,惠州有一温姓女子名超超,到了十五岁都不肯嫁人。当听说东坡到了惠州,才欢喜地说:“这才是我的夫婿。”天天徘徊在苏轼的窗外听他吟诗作赋。后来,苏轼发觉超超对自己的仰慕之情,恐有不便之处,就匆匆离开了惠州。 数年后他故地重游,听人说超超已死,葬在沙地里,悚然动容,为她写了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3.苏东坡在惠州曾吟过什么诗,要一首出名一点的,完整的 苏东坡有一首[卜算子]词,词是这样写的: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一首小词的背后,藏着大文豪苏东坡的一个引人入胜的绯闻故事! 绯闻故事有三种不同的版本: 第一种版本:绯闻女主角是一位王姓女子。 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6记载:苏东坡谪居黄州时写了这首[卜算子]词,一般读者都不明白讲的什么。一个叫张文潜的人继苏东坡之后也贬官黄州,经过调查,得知这首词背后故事的来龙去脉。 可惜的是,吴曾并没有把故事的来龙去脉写出来,只说了句“其属意盖为王氏女子也”。 第二种版本:绯闻女主角是一个邻家女子。 宋人袁文《瓮牖闲评》卷五记载:苏东坡谪居黄州,邻家有个聪明伶俐的女子,每天傍晚都会跑到苏东坡窗外听他读书。后来,她的家人要将她嫁人,商议婚事,女子竟然开出这样的条件:“得要读书有东坡先生那么多的人才可以。” 结果,没有一个符合她心意的,因此没等到嫁人就抑郁而死了。宋人李如篪《东园丛说》卷下的记载,时间情节都跟《瓮牖闲评》均有不同:苏轼还没有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夜间读书,一个邻近富豪人家的女子经常前去偷听。 一天晚上,终于鼓起勇气,跑去找苏轼,主动投怀送抱。苏轼没有接受,相约考中进士之后再娶她为妻。 可是真的中了进士之后,苏轼却娶了别的仕宦人家的小姐。过了很多年,苏轼去了解那女子嫁给什么人了,得知她一直信守诺言,没等出嫁就死了。 苏轼因此写了这首[卜算子]词。 第三种版本:绯闻女主角是惠州温都监的女儿。 宋人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四记载了作者从一个叫王梦得的人那里听来的故事:苏东坡这首词不是作于黄州,而是作于惠州白鹤观。当时惠州姓温的兵马都监(相当于今天的地区军分区司令)的女儿,长得漂亮,十六岁了还不肯嫁人。 听说苏东坡到了惠州,高兴地对人说:“他是我的丈夫。”每天夜里,悄悄跑到窗外徘徊,听苏东坡读书吟诗。 苏东坡发觉了,推窗察看,她就翻过围墙逃走。苏东坡找到她家了解情况,她的父亲就告诉苏东坡女儿的想法。 苏东坡跟他说,要给介绍一个姓王的男子作为夫婿。没过多久,苏东坡就被继续流放到海南岛,这门婚事便没能介绍成功。 温氏女子也很快病死了,她的家人把她埋葬在河边沙滩旁。等苏东坡回到惠州,得知女子已经死去,心中惆怅,于是写下了这一首词。 元人陈明秀《东坡诗话录》、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四都有相同的记载,后者并且指出,温都监女儿名超超。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卓吾曾经发出过如下一番感慨:温超超独具慧眼,知道苏东坡不是凡人,知道苏东坡之外没有人配得上自己,因此宁死不愿居住人世间。 苏东坡想要把她许配给王姓男子,她一定是宁死不嫁的。因为,她的心里只有东坡先生,没有王家后生。 也有人认为这词是影射刺时之作,没有女子,无关风月,不是绯闻。当然,还有一些人是上述说法一概不相信的,认为它只是宋人作词的一般套路:心中有所感触,聊以抒发寂寞之情。 孰是孰非,难以定论,也不必非有定论。我以为,文学作品,附丽一点美丽的传说,可以丰富作品的含义,给阅读者增添些许趣味,肯定不是什么坏事。 作为喜爱苏东坡诗文、同情苏东坡遭遇的后世读者,他于漂泊天涯之际,有一位妙龄女子欣赏他,爱慕他,也可以感到一点儿欣慰。谁规定了白发红颜不能心相印、情相许的?假如真的有过一位温超超,她实在是一位至纯至美的女子,惹人怜爱;她的敢于冲破世俗观念,大胆表达心中所爱,令人肃然起敬;她的不幸夭折,不由人不扼腕叹息,感慨良多。 4.关于描写惠州的诗句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 绍圣元年十一月,苏东坡住在惠州水东的嘉佑寺,当他看到 松风亭下盛开的梅花,禁不住写下了他的第一首梅花诗:《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 盛开》: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延虫雨 愁黄昏。? 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 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尊。2023-06-30 23:14:021
东坡诗文的作者
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祖父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黄庭坚称他“真神仙中人”。1037年1月8日,苏轼出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其母在家乡病故。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于是苏东坡终于选择了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1101年,苏轼卒于常州,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2023-06-30 23:14:101
东坡诗文这篇文言文是怎么断句的??。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2023-06-30 23:14:261
欧阳守道文言文翻译
1. 欧阳守道的文言文翻译 翻译 欧阳守道字公权,一字迂父,吉州人。 起初名巽,自认为改名应科举不对,遇到祭祀一定自称欧阳巽。幼年就失去了父亲,家境穷苦,没有老师,自己努力地学习。 乡人聘请他给年轻子弟做老师,主人看见他每次吃饭时从不吃肉,而是暗地送回家给母亲,(主人)马上准备两碗送到欧阳守道家去,他这才肯吃肉,邻居的妇女和孩子没有不叹息感动的。年未三十,因道德品行而成为乡州儒者的宗师。 江万里为吉州知州,欧阳守道正好被乡里举荐,江万里特别看重他。 淳祐元年考中进士,上殿对策,说:“国事成败在于宰相,人才盛衰在于御史谏官。 过去掌权的厌恶规谏,谏官怀疑冒犯了他,等到他离职,都说他不是相才。有的逢迎当时的宰相,效劳卖力,也有的疾恶如仇而反常,苛责缺点,以致忠邪不辨,贬升没有章法。” 公布名次时,徐俨夫是第一名,徐俨夫拉着欧阳守道说:“我惭愧居于你之上,你的文章未必不在我之上。”任雩都主簿。 遭母丧,服丧期满,调任赣州司户,留任十年,后来江万里建白鹭洲书院,第一个请欧阳守道来给学生讲学。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聘请欧阳守道担任岳麓书院副山长。 欧阳守道第一次讲学,阐明孟子端正民心、继承三圣的学说,求学的人高兴地接受。族人欧阳新以及儿子欧阳必泰起先寄住长沙,听说欧阳守道到,去拜访他。 开始还不认识,见面交谈很契合,欧阳守道向吴子良请示,聘请欧阳新任岳麓书院讲书。欧阳新讲解《礼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一章,欧阳守道说:“长沙自有欧阳仲齐,我为何到这儿来呢!”仲齐,是欧阳新的字。 过了一年,欧阳新去世,欧阳守道为他哭得很伤心,亲自给他的墓葬题铭,又向当权的人推荐他的儿子欧阳必泰。吴子良卸任,欧阳守道又回到吉州。 乡里张某死了父亲。小祥祭祀时,舅父(抓住了一件事)告他,(张某)被关进监狱,不能祭奠,舅父强求他卖地来安葬父亲。 欧阳守道听说后,叹道:“我痛心这儿子不能够哭他的父亲,对这痛怎么办?”第二天告诉县令说:“这不是人心,临祭逼迫他,阻挠安葬,像这样的舅父,是自己吃他的肉。请放这个儿子出来,祭奠之后再入狱。” 县令马上放了他。张某的舅父毁谤欧阳守道,欧阳守道也不解释。 转运使包恢为他向朝廷请祠。江万里进京任国子祭酒,推荐他为史馆检阅,征召应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 2. 欧阳守道文言文中的一句话,没有翻译 欧阳守道字公权,一字迂父,吉州人。起初名巽,自认为改名应科举不对,遇到祭祀一定自称欧阳巽。幼年就失去了父亲,家境穷苦,没有老师,自己努力地学习。乡人聘请他给年轻子弟做老师,主人看见他每次吃饭时从不吃肉,而是暗地送回家给母亲,(主人)马上准备两碗送到欧阳守道家去,他这才肯吃肉,邻居的妇女和孩子没有不叹息感动的。年未三十,因道德品行而成为乡州儒者的宗师。江万里为吉州知州,欧阳守道正好被乡里举荐,江万里特别看重他。 淳祐元年考中进士,上殿对策,说:“国事成败在于宰相,人才盛衰在于御史谏官。过去掌权的厌恶规谏,谏官怀疑冒犯了他,等到他离职,都说他不是相才。有的逢迎当时的宰相,效劳卖力,也有的疾恶如仇而反常,苛责缺点,以致忠邪不辨,贬升没有章法。”公布名次时,徐俨夫是第一名,徐俨夫拉着欧阳守道说:“我惭愧居于你之上,你的文章未必不在我之上。”任雩都主簿。 遭母丧,服丧期满,调任赣州司户,留任十年,后来江万里建白鹭洲书院,第一个请欧阳守道来给学生讲学。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聘请欧阳守道担任岳麓书院副山长。欧阳守道第一次讲学,阐明孟子端正民心、继承三圣的学说,求学的人高兴地接受。族人欧阳新以及儿子欧阳必泰起先寄住长沙,听说欧阳守道到,去拜访他。开始还不认识,见面交谈很契合,欧阳守道向吴子良请示,聘请欧阳新任岳麓书院讲书。欧阳新讲解《礼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一章,欧阳守道说:“长沙自有欧阳仲齐,我为何到这儿来呢!”仲齐,是欧阳新的字。过了一年,欧阳新去世,欧阳守道为他哭得很伤心,亲自给他的墓葬题铭,又向当权的人推荐他的儿子欧阳必泰。吴子良卸任,欧阳守道又回到吉州。 乡里张某死了父亲。小祥祭祀时,舅父(抓住了一件事)告他,(张某)被关进监狱,不能祭奠,舅父强求他卖地来安葬父亲。欧阳守道听说后,叹道:“我痛心这儿子不能够哭他的父亲,对这痛怎么办?”第二天告诉县令说:“这不是人心,临祭逼迫他,阻挠安葬,像这样的舅父,是自己吃他的肉。请放这个儿子出来,祭奠之后再入狱。”县令马上放了他。张某的舅父毁谤欧阳守道,欧阳守道也不解释。转运使包恢为他向朝廷请祠。江万里进京任国子祭酒,推荐他为史馆检阅,征召应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 3. 【文言文阅读,回答小题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小题1:D小题2:B小题3:B小题4:(1)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 (2)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 点评:这种题型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小题3:试题分析:都是通过母亲的话知道父亲的为人的,属于侧面描写。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 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小题4: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居”指家境,“衣食”是指生活,“以”,来,这三个关键词各一分,句意完整二分。 (2)这个句子中“养”指奉养父母,“博”是遍施的意思,状语后置一分,句意完整二分。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译文 :我很不幸,长到四岁就死了父亲,母亲发誓守妇节不再嫁,生活贫困,在衣食方面全靠自己操劳,一边养育一边教导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而且乐善好施,喜欢交朋友。 他的俸禄虽然不多,常不使有剩余,说:‘不要因钱财多了成了我的累赘"。所以他去世时,没有留下一间房屋、一块田地让家人有所依靠来维持生活。 我凭借着什么而能坚持下来呢?我对你父亲,还是了解他的一些心思的,他是对你有所期望啊。”从我出嫁成为欧阳家的人,没赶上侍奉我的婆婆,但知道你父亲是会赡养好她的。 你父亲去世时你还年幼,我不能知道你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但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我当初嫁来时,你父亲服母丧三年期满刚一年,每年祭祀,就一定流着眼泪说:‘人死后祭祀再丰厚,也不如在他生前尽微薄的奉养啊。 "有时进用酒食,就又流泪说:‘从前常常不足,现在有余了,可是想弥补却来不及了!"我起初看到一两次这种情况,以为是刚除丧服,余哀未尽,才这样罢了。不久之后见他常常这样,一直到他去世未尝不是这样。 我虽然没赶上侍奉婆婆,但凭这些知道你父亲是会赡养好她的。 “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灯处理案件……他回头看奶娘抱你站在旁边,就指着你叹息说:‘算命人说我的寿命将在戌年终结,假使他的话确实,我就来不及看到儿子长大有所成就了,将来应当把我的话告诉他。 "他平常教育其他的晚辈,常用这些话。我听得很熟了,所以能详细说出来。 他在外面怎么做事,我不知道;但在家里,从无虚伪做作,他的所作所为就是这样,这都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啊!唉!他的内心是很注重仁道的啊!这就是我知道你父亲将来一定后继有人的原因。你应该勉励自己!赡养长辈不一定要丰厚,最要紧的是尽孝道;好处虽不能遍及天下人,但最要紧的是自己要有仁爱之心。 我不能教你,这是你父亲的心愿啊。”我哭着记下这些,不敢忘记。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1.A 2. D 3. B 4. B 1.B媪:妇女/儿:孩子;C唱名:公布姓名;D当道:当权的人。 2. A凭,介词/把,介词;B他,代词/自己,代词;C他,代词/的,助词;D然后,连词。 3. ACD均属疑问句宾语前置,B为介词宾语前置。 4. A“少孤贫,无师”并未有明确的因果关系;C“发明了”错,应为“阐明了”;D“并为此而受到张姓的舅舅诬告”表述错。 参考译文 欧阳守道字公权,一字迂父,吉州人。 起初名巽,自认为改名应科举不对,遇到祭祀一定自称欧阳巽。幼年失去父亲很穷,没有老师,自己努力学习。 乡人聘请给子弟做老师,主人窥见他每次不吃肉,暗地送回家给母亲,便准备两碗马上送去,才肯吃肉,邻居孩子没有不叹息感动的。年未三十,众人趋附因道德品行成为乡州儒者宗师。 江万里为吉州知州,欧阳守道正好被乡里举荐,江万里特别看重他。 淳祐元年考中进士,上殿对策,说:“国事成败在于宰相,人才盛衰在于御史谏官。 过去掌权的厌恶规谏,谏官怀疑冒犯,等到他离职,一起说他不是相才。有的逢迎当时的宰相,效劳卖力,也有的痛恨疾恶如仇而反常,苛责缺点,以致忠邪不辨,贬升没有章法。” 宣布姓名,徐俨夫是第一名,徐俨夫拉着欧阳守道说:“我惭愧高出你之上,你的文章未必不在我之上。”任雩都主簿。 遭母丧,服丧期满,调任赣州司户,留任十年,后来江万里建白鹭洲书院,第一个请欧阳守道来给学生讲学。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聘请欧阳守道担任岳麓书院副山长,欧阳守道第一次登席讲学,阐明孟子端正民心、继承三圣的学说,求学的人高兴地接受。 族人欧阳新以及儿子欧阳必泰起先寄住长沙,听说欧阳守道到,去拜访他,开始还不认识,见面交谈很契合,欧阳守道向吴子良请示,聘请欧阳新任岳麓书院讲书。欧阳新讲解《礼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一章,欧阳守道说:“长沙自有欧阳仲齐,我为何到这儿来。” 仲齐,是欧阳新的字。过了一年,欧阳新去世,欧阳守道为他哭得很伤心,亲自给他的墓葬题铭,又向当权的人推荐他的儿子欧阳必泰。 吴子良卸任,欧阳守道又回到吉州。 乡里有张某死了父亲,一周年祭时,舅父用其他事告他,关进监狱,使得他不能祭奠,强求他卖给自己地才能安葬。 欧阳守道听说后,叹道:“我痛心这儿子不能够哭他的父亲,对这痛怎么办?”明天告诉县令说:“这不是人心,临祭逼迫他,阻挠安葬,像这样的舅父,是自己吃他的肉。请放这个儿子出来,祭奠之后再入狱。” 县令马上放了他。舅父毁谤欧阳守道,欧阳守道也不解释。 转运使包恢为他向朝廷请求宫观官。江万里进京任国子祭酒,推荐他为史馆检阅,征召应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 5. 【英语翻译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 习题1.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2.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感受到欧阳修什么的品格 3.这篇文段表现了苏东坡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5.类( ) 是( ) 夸( )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此类推”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习题答案1、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说的是欧阳修感叹苏东坡后生可畏,已经赶超过做为前辈的自己,人们已经将目光与焦点从老一辈人聚焦到了新一代后辈的身上.表现出欧阳修善于奖掖人才、提拔后辈的开阔胸襟.2、因看到别人诗文成就高而感到高兴,表现出欧阳修关心后辈人才,心胸开阔的品格.3、在写法上采用侧面反衬的手法表现苏东坡的诗文成就.作者没有正面说苏东坡诗文如何如何,而是通过欧阳修的预言,崇宁、大观年间士大夫争诵苏东坡诗文禁而不止的事实来反衬.4、落 笔 /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类( 大抵,大致) 是( 这) 夸( 炫耀,夸耀) 6.感受到了欧阳公谦虚的心理.。 6. 问一段文言文翻译自东汉以来,道丧文敝,虽以唐贞观致治,几于隆 自东汉以来,道德日下,文风渐衰,虽然经过唐贞观年间的全面治理,几乎达到隆盛之地,但文章仍然不能革除五代的衰败之气.韩昌黎领导天下贫寒学子力推新尚,这才使得天下的文风逐渐归于正道.韩愈之后二百多年,出了欧阳修,他学道上推崇韩愈,而志求达到孟子的境界.天下贤士不谋而合,共赞道:欧阳先生,就是宋代的韩愈呀!当时我的乡人曾文定先生,带着自己数十万字的文章来到京城,但京城的人却没有知道的.唯独欧阳先生对其另眼相看,起初是对他的文章感到惊讶,进而对其所表达的志向深表赞叹,因此子固之名才誉满天下.呀!这位韩文公,难道仅仅是以文章立身吗?当时宪宗皇帝在凤翔法门寺恭迎佛祖真身指骨的时候,王公大臣、士人百姓都奔走相告,顶礼膜拜,而独有文公冒着生命危险极力劝谏,以致触犯众怒却终而不悔.可见文公捍卫道德之严正,弘扬正气之博大,早已鉴天地高下,关国运盛衰,浩然而独存.他那“手扶云汉、章分裳锦”的才德,难道是偶然得来吗?欧阳先生在朝堂之上正直不曲,他在谈论文章时,这样说:对于道德崇高的人,作文章并不困难.如果道德圆满,无论行走于天地间,还是深入到渊泉下,没有到达不了的.若非如此,以欧阳先生的才能,还不能写出如扬子云、范仲淹一样的华丽文章吗?这只是他捍卫道德之心谨严的缘故.。2023-06-30 23:14:331
东坡诗文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你怎么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解释为: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 是欧阳修晚年对棐坡所说的。意思欧阳修为感叹苏东坡后生可畏 已经赶超过做为前辈的自己 人们已经将目光与焦点从老一辈词人聚焦到了新一代后辈的身上先有欧阳修后有苏试苏东坡,此时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人们已经不再追捧老一辈词人欧阳的旧作而诵读苏东坡的词。而欧阳修对此不但没有感到嫉妒,还十分的欣慰。每次有一篇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一天与棐坡谈及苏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2023-06-30 23:14:422
求文言文东坡诗文的断句,
苏轼诗文断句都能找的到吧。2023-06-30 23:14:512
读书佐酒 东坡之诗文 两篇文言文的翻译 和 重点字句
哦自己查一查网上有2023-06-30 23:15:243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 ① 论文及坡,公叹曰
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1)像;(2)这;(3)夸赞;(4)认为 3.(1)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2)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4.要点:开阔的胸怀。欧阳修为感叹苏东坡后生可畏已经赶超过做为前辈的自己,人们已经将目光与焦点从老一辈词人聚焦到了新一代后辈的身上。2023-06-30 23:15:311
东坡杂记的翻译
东坡写的诗文,一写完就被人们所传诵。2023-06-30 23:15:412
欧阳铭文言文出自
1. 欧阳铭文言文中文翻译,以下是原文 欧阳铭,字日新,秦和人 明阳铭,字日新,是秦和地方的人。 凭着人推荐做了江都县城。遭遇兵祸之后,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365646263老百姓或死或搬家流亡的有十之七八。 欧阳铭招揽安抚他们,老百姓慢慢逐渐恢复了旧业。 《欧阳铭》原文: 有继母告子不孝者,呼至案前,委曲开譬,母子泣谢去,卒以慈孝称。 尝治廨后隙地,得白金百两,会部符征漆,即市之以输。迁知临淄。 遇春师过其境,卒入民家取酒,相殴击,一市尽哗。铭笞而遣之。 卒诉令骂将军,遇春诘之。曰;「卒,王师,民亦王民也。 民殴且死,卒不当笞耶?铭虽愚,何至詈将军?将军大贤,奈何私一卒,挠国法?」遇春意解,为责军士以谢。后大将军徐达至,军士相戒曰:「是健吏,曾抗常将军者,毋犯也。 」铭为治廉静平恕,暇辄进诸生讲文艺,或单骑行田间,课耕获。邑大治。 秩满入觐,卒。 欧阳铭,字日新,泰和人。 因被推荐任江都县丞。战乱之后,人死后转移的有十之七八。 欧阳铭招抚安定人民,逐渐恢复工作。有继母告诉子不孝的人,叫到桌子前,委婉开导,母子哭着道谢离去,最后以慈孝著称。 曾经整治官署后的空地,获得白金百两,恰逢部符征漆,就市的用以输送。为了解临淄。 常遇春的军队经过境内,最终进入百姓家取酒,互相殴打,全市都喧哗。欧阳铭鞭笞而派遣的。 士兵诉说县令骂将军,常遇春诘问他。说;"死,王师,人民也王民啊。 人殴打并且死,士兵不应该打吗??欧阳铭虽然愚笨,何至于骂将军?将军非常好,为什么自己一死,阻挠国法?于是常遇春怒意消解,为要求士兵表示道歉。后来大将军徐达到,士兵们互相告诫说:"这是刚强的官吏,曾反抗常将军的,不要犯了。 "铭治理廉洁公正,时间总是向学生讲文艺,有时一个人单骑田间,督促耕种收获。城大治理。 任期满入朝觐见,死亡。 2.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出自《欧阳修苦读》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3. 欧阳这个姓氏的来源 姓氏起源——欧阳 欧阳复姓出自姒姓。欧阳姓为禹王的后代。禹之子启建立了夏朝,传至少康,封支庶子于会稽,建立越国,战国时期越王无疆亡国于楚。无疆受封于乌程欧阳山之南。古代时以山南为阳,故称欧阳侯亭,其后代子孙遂为欧阳氏。 迁徙分布 主要分布在江西吉安、永丰、万载、湖北枝江、荆州、潜江、广东广州、河源、河南新郑、四川绵阳、四川遂宁、安徽阜阳、滁州、湖南长沙、浏阳、隆回、贵州、广西滕县等地。 ■欧阳网站 欧阳网: 欧阳吧: ■欧阳QQ群 欧阳家族:6723681 ■姓氏源流 欧阳(ōu yáng 欧阳)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为氏。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钩践又复国。到钩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 得姓始祖:无疆。欧阳氏是春秋时代著名的越王勾践的后裔。欧阳氏与欧(区)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欧阳氏的得姓,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根据《路氏》上的记载说,越王无疆的次子,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边,后代中有欧氏,欧阳氏。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欧阳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于会稽,传至越王无疆时,为楚国所灭,无疆的儿子蹄,改封乌程欧余山南方,为欧阳亭侯,子孙就以欧阳为氏。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族居于渤海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沧县。由此可见,欧阳氏和欧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阳氏和欧的得姓历史,大致2000年。故欧阳氏后人尊无疆为欧阳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欧阳姓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位列宋版《百家姓》复姓的第4席,其发祥地为渤海郡(今河北省沧县)。据《姓谱》载,越王勾践之后,支孙封于乌程欧阳亭(浙江湖州),其子孙以此地名为姓。欧阳氏中曾有“继固承迁五代史,勒碑刻铭九成宫”之誉,指的是宋欧阳修撰成《五代史》。唐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留芳史册。欧阳氏出自姒姓,战国时,越王勾践的六世孙越王无疆受齐人唆使,出兵伐楚,结果被楚灭,无疆也被楚军所杀。无疆的儿子们争夺王位,各居一方,次子蹄占得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的欧余山,由于位处山的南面,又称之欧余山之阳,自任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就用此封地为姓氏。其中有姓欧阳,有姓欧,有姓阳,甚至,有的姓欧候。汉时有欧阳生,字和阳,博通经史,为“欧阳学”的开创者;欧阳生之4世孙欧阳也余曾为王莽的老师。唐时有欧阳询,字信本,是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北宋有欧阳修,是著名的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出渤海郡。西汉时置郡,地点在今天的河北省沧县。当今,欧阳姓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吉安、永丰、万载,湖北省枝江、荆州、潜江,广东省广州、河源,河南省新郑,四川省绵阳、遂宁,安徽省阜阳、滁州,湖南省长沙、浏阳、隆回,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滕县等地。湖北省枝江欧阳氏族为欧阳修长子欧阳发的后裔。现在,江苏省欧阳氏宗人大都居住在丹阳西门外荻塘欧甲(司徒)、下坯欧甲(全州)。至2000年5月8日,全市在籍的欧阳姓族人有1450余人(余略)。 4. 欧阳姓氏来源介绍 欧阳姓氏起源 姓氏来源主要出自夏禹: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长于姬水,所以以水名为姓。 黄帝有4位妃子,生了25个儿子。元妃西陵氏,也就是发明养蚕的嫘(lei)祖,有个儿子叫昌意。 昌意的儿子是颛顼(zhuan xu)。夏禹是颛顼的孙子。 当时,洪水滔天,帝尧让颛顼的儿子鲧(qun)去治水。鲧用堵塞的办法治水,结果失败,被尧处死。 舜向尧推荐鲧的儿子禹去治水,这时禹20岁。禹带领治水大军,利用疏导的方法,将洪水引进河道。 大禹忠于王事,历经艰辛,辛辛苦苦32年,终于治好了洪冰。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成为历史佳话。 尧死后,舜继承了帝位。舜年老后,让禹接了班。 禹即位后,建都于安邑(今河南省安阳市),死后葬于会稽(ji,今浙江省绍兴市)。 据一些家谱记载,欧阳姓的人尊奉夏禹为祖先,说他的儿子夏启建立了夏朝,数传至少康时,封支庶子孙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建立越国。 从此,这支夏禹的后代便在当地发展繁衍,并且经历夏商周几个朝代,一直王位相传。直到春秋时期,越王的王位传至允常时,有子名勾践,史称越王勾践,曾吞并邻近的吴国,参与中原地区的争霸,是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 后来,从他25传至越王无疆,越国中衰,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越国贵族中有人隐居不仕,有人则获得楚国的封赏,其中无疆之子蹄,便被分封到原越国境内的欧余山南(今浙江湖州境内),为欧余亭侯。 由于古人习惯称山南为阳,他及子孙也被称为欧阳。久而久之,他们便以欧阳为姓。 5. 道县欧阳氏出自宁远岗芝头 永州市宁远县中和镇岭头村出自岗芝头村。其岭头后裔礼五有部分子孙居住道县及广西。始祖统一为欧阳八七郎。是岗芝头人。有墓碑记载。希望对你有帮助,别忘记给分。谢谢,注意看墓碑铭:岗之头分住岭头。 欧阳公八七郎之墓 生殁 前清光绪五年己卯所竖碑久经风雨碎破模糊,所有碑铭难以尽述只其后嗣由岗之头分住岭头,故当年竖碑砌坟。岭头四大房帮费三十串盖笃本之念,每至清明互相祭褂历数百年未尝间断。 犹忆岭头来祭挂者必将碑铭墨刷归家,经绅耆验明方为有效。兹值置碑重立谨将旧铭残存大略仍刻于上以垂不朽 注谱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 岁次癸未十二月(重修) 振仲 仁仲 知仲 濂仲 俊仲 公后裔立 卜葬地名冈之头加禄冲 午丁山 子癸向 6. 欧阳公事迹 文言文节奏划分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做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这篇短文是说: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里没有钱供他读书。欧阳修的妈妈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和作诗的方法。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作诗。到他年龄稍微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有时书还没抄完便已经能够背诵。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致力读书。小时候写的诗、赋等文字,文笔就像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朗读时,首先要依据句间的标点符号停顿。句中的节奏,主要是表现句子成分的主次。可以这样: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做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7. 文言文译文: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出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翻译: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后几次都像这样。一天与儿子谈论文章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更严密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 8. 欧阳守道的文言文翻译 翻译 欧阳守道字公权,一字迂父,吉州人。 起初名巽,自认为改名应科举不对,遇到祭祀一定自称欧阳巽。幼年就失去了父亲,家境穷苦,没有老师,自己努力地学习。 乡人聘请他给年轻子弟做老师,主人看见他每次吃饭时从不吃肉,而是暗地送回家给母亲,(主人)马上准备两碗送到欧阳守道家去,他这才肯吃肉,邻居的妇女和孩子没有不叹息感动的。年未三十,因道德品行而成为乡州儒者的宗师。 江万里为吉州知州,欧阳守道正好被乡里举荐,江万里特别看重他。 淳祐元年考中进士,上殿对策,说:“国事成败在于宰相,人才盛衰在于御史谏官。 过去掌权的厌恶规谏,谏官怀疑冒犯了他,等到他离职,都说他不是相才。有的逢迎当时的宰相,效劳卖力,也有的疾恶如仇而反常,苛责缺点,以致忠邪不辨,贬升没有章法。” 公布名次时,徐俨夫是第一名,徐俨夫拉着欧阳守道说:“我惭愧居于你之上,你的文章未必不在我之上。”任雩都主簿。 遭母丧,服丧期满,调任赣州司户,留任十年,后来江万里建白鹭洲书院,第一个请欧阳守道来给学生讲学。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聘请欧阳守道担任岳麓书院副山长。 欧阳守道第一次讲学,阐明孟子端正民心、继承三圣的学说,求学的人高兴地接受。族人欧阳新以及儿子欧阳必泰起先寄住长沙,听说欧阳守道到,去拜访他。 开始还不认识,见面交谈很契合,欧阳守道向吴子良请示,聘请欧阳新任岳麓书院讲书。欧阳新讲解《礼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一章,欧阳守道说:“长沙自有欧阳仲齐,我为何到这儿来呢!”仲齐,是欧阳新的字。 过了一年,欧阳新去世,欧阳守道为他哭得很伤心,亲自给他的墓葬题铭,又向当权的人推荐他的儿子欧阳必泰。吴子良卸任,欧阳守道又回到吉州。 乡里张某死了父亲。小祥祭祀时,舅父(抓住了一件事)告他,(张某)被关进监狱,不能祭奠,舅父强求他卖地来安葬父亲。 欧阳守道听说后,叹道:“我痛心这儿子不能够哭他的父亲,对这痛怎么办?”第二天告诉县令说:“这不是人心,临祭逼迫他,阻挠安葬,像这样的舅父,是自己吃他的肉。请放这个儿子出来,祭奠之后再入狱。” 县令马上放了他。张某的舅父毁谤欧阳守道,欧阳守道也不解释。 转运使包恢为他向朝廷请祠。江万里进京任国子祭酒,推荐他为史馆检阅,征召应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2023-06-30 23:15:501
有关东坡菜的文言文
1. 请教有没有关于滇菜的的古诗词或古文 喻世明言里提到一段 日,仍又发起风来。到午后风定了,有几只小船儿,载着市上土物来卖。杨公见李氏非但晓得法术,又晓得天文,心中欢喜,就叫船上人买些新鲜果品土物,奉承李氏。又有一只船上叫卖蒟酱,这蒟酱滋味如何?有诗为证: 白玉盘中簇绛茵,光明金鼎露丰神。 椹精八月枝头熟,酿就人间琥珀新。 杨公说道:“我只闻得说,蒟酱是滇蜀美味,也不曾得吃,何不买些与奶奶吃?”叫水手去问那卖蒟酱的,这一罐子要卖多少钱。卖蒟酱的说:“要五百贯足钱。”杨公说:“恁的,叫小厮进舱里问奶奶讨钱数与他。” 小厮进到舱里,问奶奶取钱买酱。李氏说:“这酱不要买他的,买了有口舌。”小厮出来回复杨公。杨公说:“买一罐酱值得甚的,便有口舌?奶奶只是见贵了,不舍得钱,故如此说。”自把些银子与这蛮人,买了这罐酱,拿进舱里去。揭开罐子看时,这酱端的香气就喷出来,颜色就如红玛瑙一般可爱。吃些在口里,且是甜美得好,李氏慌忙讨这罐子酱盖了,说道:“老爹不可吃他的,口舌就来了。这蒟酱我这里没有的,出在南越国。其木似谷树,其叶如桑椹,长二三寸,又不肯多生。九月后,霜里方熟。土人采之,酿酝成酱,先进王家,诚为珍味。这个是盗出来卖的,事已露了。” 2. 描写东西好吃的诗句古文 1、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 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 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 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 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春日春盘细生菜""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3. 求几篇描述写美食的古文 请写明出处 谢谢啦 1.闻子由瘦 宋·苏轼 土人顿顿食薯芋, 荐以薰鼠烧蝙蝠。 初闻蜜唧尝呕吐, 稍近蛤蟆缘习俗。 2.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3.惠州一绝 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4.老饕赋 宋·苏轼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江右久不改火,火色皆青。而薪恶劳。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婉彼姬姜,颜如李桃。弹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命仙人之萼绿华,舞古曲之郁轮袍。引南海之玻黎,酌凉州之蒲萄。愿先生之耆寿,分余沥于两髦。候红潮于玉颊,惊暖响于檀槽。忽累珠之妙唱,抽独之长缲。闵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当膏。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琼艘。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禅逃。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5.菜羹赋 宋·苏轼 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 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盖易具而可常享,乃为之赋,辞曰: 嗟余生之褊迫,如脱兔其何因。殷诗肠之转雷,聊御饿而食陈。无刍豢以适口,荷邻蔬之见分。汲幽泉以揉濯,搏露叶与琼根。爨鉶錡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 汤蒙蒙如松风,投糁豆而谐匀。覆陶瓯之穹崇,谢搅触之烦勤。屏醯酱之厚味,却椒桂之芳辛。水初耗而釜泣,火增壮而力均。滃嘈杂而麋溃,信净美而甘分。登盘盂而荐之,具匕箸而晨飧。助生肥于玉池,与吾鼎其齐珍。鄙易牙之效技,超傅说而策勋。沮彭尸之爽惑,调灶鬼之嫌嗔。嗟丘嫂其自隘,陋乐羊而匪人。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计余食之几何,固无患于长贫。忘口腹之为累,以不杀而成仁。窃比予于谁欤?葛天氏之遗民。 6.初到黄州 宋·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 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 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 尚费官家压酒囊。 7.猪肉颂 宋·苏轼 净洗铛,少著水, 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4. 关于管宁的文言文 “管宁割席” 原文: 管宁,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xuan mian)者过门.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末人。一天早晨,两个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当做没看见,把它看作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十分高兴,偷偷看看管宁的脸色,就扔掉了。又曾经有一次,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5. 有关管宁、华歆的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⑾。" 【翻译】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曾经,他们l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有围棚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问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宁读如故( ) ②又尝同席读书( ) 2.细读全文,简要分析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管、华两人品格的高低和优劣? 【答案】1.(1)原来。(2)曾经。 2.本文通过日常生活中两件小事,表现两个人物品格的差异。一是从管宁见黄金与瓦石无异”,而华欲见黄金“捉而掷去之”:二是逢显贵,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废书出观”的差别中,就会看出管,华两人品格的高低和优劣。 6. 求一篇有关烧菜的古文 内容涉及 烧菜需用文火慢慢烹调方能如其味 最好 可以看袁枚的《随园食单》 或者苏轼的一些,《闲情偶寄》里的饮馔部也有一些. 郑板桥的家书等等. 《随园食单》,古代汉族烹饪著作。共一卷。身为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颇丰。作为一位美食家, 《随园食单》是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汉民族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中国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汉族饮食名著 望采纳谢谢 7. 东坡诗文这篇古文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后(没看明白这2字)就像这样。一天与棐(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W,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 8. 文言文《东坡诗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苏轼在岭南作的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贯,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不雅。 9. 关于汤敦甫的文言文 你好! 文言文原文如下: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zuó)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翻译如下: 汤敦甫在京师的时候,坐车经过宣武门大街,有个卖菜的老翁放下担子坐在路旁,赶车人不小心碰上了,把菜都打翻在地上。老翁抓住赶车人不放,责骂并且殴打他,叫赔菜钱。汤敦甫掀开帘子问:“值多少钱?我赔你。”老翁要一贯钱,汤敦甫摸了摸袋子,里边没钱,就叫他一块儿到家里拿钱。老翁不肯,说:“要赔就在这儿赔。”弄得汤敦甫很是窘迫。正好南城兵马司指挥到了,相互行完了礼,就说:“这纯属小人,让我抓回去重重治罪就行了。”老翁开始害怕起来,磕着头哀声求饶。汤敦甫对指挥说:“不用了,借我一贯钱就行了。”指挥把钱给了他。老翁磕头道谢走了。汤敦甫停着车与指挥讲了好一会话,算着老翁已经走远,这才告别指挥,叫车子离开。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2023-06-30 23:15:561
东坡诗文, 落笔 ……反映了欧阳修的什么品格
应该是谦虚好学的品格吧,我们老师也讲了我就记住这一点了2023-06-30 23:16:063
宋史苏东坡传文言文翻译
1. 宋史,苏轼传译文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 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又怎会不和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呢?”成年后,苏轼博通经学史学,写文章每天能写数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著作。 不久又读《庄子》,叹道:“我当初有一些自己的见地,但总说不出来,今日读到这本书,发现这本书真是深得我心啊。”嘉佑二年,参加礼部主持的科考。 当时社会上崇尚诡谲不合正道的文风,主考官欧阳修希望能(通过主持考试选人的方式来)挽救这种弊病,看见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时,非常惊喜,乃想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而以“《春秋》对义”一文(这篇反而是曾巩的文章)为第一。后参加殿试,中乙科。 后苏轼通过写信的方式见到了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当避开此人,好让他出人头地。”听说这句话的人一开始只当是欧阳修的戏言而不信,后来才终于信服。 2. 宋史 苏轼传 译文(全) 原发布者:一只做梦的猫 【原】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译】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答应我这样做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原】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译】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当时文章晦涩怪异的弊习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定他为进士第一名,但怀疑是自己的门客曾巩写的,便放在了第二名;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 3. 跪求 文言文翻译 /f?kz=45701533 宋史*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会洵卒,赙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洵将终,以兄太白早亡,子孙未立,妹嫁杜氏,卒未葬,属轼。轼既除丧,即葬姑。后官可荫,推与太白曾孙彭。 熙宁二年,还朝。王安石执政,素恶其议论异己,以判官告院。四年,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诏两制、三馆议。轼上议曰: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史皂隶未尝无人,而况于学校贡举乎?虽因今之法,臣以为有余。使君相不知人,朝廷不责实,则公卿侍从常患无人,而况学校贡举乎?虽复古之制,臣以为不足。夫时有可否,物有废兴,方其所安,虽暴君不能废,及其既厌,虽圣人不能复。故风俗之变,法制随之,譬如江河之徙移,强而复之,则难为力。 庆历固尝立学矣,至于今日,惟有空名仅存。今将变今之礼,易今之俗,又当发民力以治宫室,敛民财以食游士。百里之内,置官立师,狱讼听于是,军旅谋于是,又简不率教者屏之远方,则无乃徒为纷乱,以患苦天下邪?若乃无大更革,而望有益于时,则与庆历之际何异?故臣谓今之学校,特可因仍旧制,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吾世足矣。至于贡举之法,行之百年,治乱盛衰,初不由此。陛下视祖宗之世,贡举之法,与今为孰精?言语文章,与今为孰优?所得人才,与今为孰多?天下之事,与今为孰办?较此四者之长短,其议决矣。 今所欲变改不过数端: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词,或曰专取策论而罢诗赋,或欲兼采誉望而罢封弥,或欲经生不帖墨而考大义,此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愿陛下留意于远者、大者,区区之法何预焉。臣又切有私忧过计者。夫性命之说,自子贡不得闻,而今之学者,耻不言性命,读其文,浩然无当而不可穷;观其貌,超然无著而不可挹,此岂真能然哉!盖中人之性,安于放而乐于诞耳。陛下亦安用之? 议上,神宗悟曰:“吾固疑此,得轼议,意释然矣。”即日召见,问:“方今政令得失安在?虽朕过失,指陈可也。”对曰:“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断,但患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镇以安静,待物之来,然后应之。”神宗悚然曰:“卿三言,朕当熟思之。凡在馆阁,皆当为朕深思治乱,无有所隐。”轼退,言于同列。安石不悦,命权开封府推官,将困之以事。轼决断精敏,声闻益远。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 4. 苏轼的文言文 是“瓮算”么? 出 处: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中:“ 东坡 诗注云,有一贫士家惟一瓮,夜则守之以寝。 一夕,心自惟念,苟得富贵当以钱若干营田宅,蓄声妓,而高车大盖无不备置。往来於怀,不觉欢适起舞,遂踏破瓮。 故今俗间指妄想者为瓮算。” 译 文:有一个穷人家,只有一只瓮,夜哗缉糕垦蕹旧革驯宫沫晚就守着它而睡。 一天夜里,心中自己思考,如果能富贵,应该用多少多少钱置办土地房屋,多少多少钱收养歌女,并且高大的车子车盖,没有不全部购置的。在心中想来想去,不觉快乐适意得手舞足蹈,结果就踏破了这只瓮。 因此现在民间指那些有妄想想入非非的人。称他为“瓮算”。 寓 意:此文批判了封建迷信思想。 5. 求林语堂《苏东坡传》中文言文翻译(诗词不用) 原文 【一段】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欧阳公 : 指欧阳修 棐 (fěi): 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更不道著我 : 再也不谈论我,不传送我的名声了 海外诗 :指苏辙背贬南海时所做的诗 气索 :气短 不韵 : 不雅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辄的意思):就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尝的意思):辨别滋味,品尝 (注释后两项为自己所查,可能有误。) 译文:东坡写的诗词,一下笔就被人们所传诵。每当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像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一天欧阳修与儿子欧阳棐谈论文章,说到东坡,欧阳修感叹道:“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在没有人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苏东坡被贬南海所做的诗很流行,年轻人再也没有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朝廷曾经即使禁止,赏赐的钱加到80万,但是禁得越严密,流传诗文的越多。人们经常凭借收集到的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没有诵读东坡诗文的,便觉得很没面子。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有韵律。 一题: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答:他有开阔的胸怀。 6. 求翻译一篇古文 试着翻译了一下,仅供参考(纯手打,求给分,话说好长啊。。。。。。。。。。。。。。。) 敕令: 朕在百圣时代(众多圣人在世时,大概是先秦)之后继承了失传的学问,在六籍之中探求含蓄而精微的言辞。将要在这篇文章中使用(找到的的微言,绝学)来缅怀元老旧臣(苏轼)。虽然你无法亲眼见到朕的礼仪,尚且可以在圣旨(的文字)中看到。彰显它(圣旨)用作儒者的尊奉之物,使用它(圣旨)来奖赏你作为帝师的荣宠。 因此已故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赠资政殿学士、谥文忠苏轼。涵养他正直高大的品格,尊崇他崇高明睿的见闻。(你)广泛的观取书籍之多如海之能包容,地之能负载。遥追礼仪、法则之始。大概如同金玉之声。所说的有见识的话语可与孟子相比,讨论国事岂会低于陆贽。 你在嘉祐盛世年间,曾经有特别启用的召见,在熙宁变乱更易时期,上陈了长久治理国家的策略。 感叹异人断断续续的出现,惊悸于谗言的中伤,放逐到岭南海边(偏远之地),却犹如在朝廷(为国家着想),考虑古今兴衰的原因,就像掌握了天地造化一样。没有人能夺走你的高尚的节操,没有谁能获得你自然的名声,名誉。无法推究你生前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评价会在你死后显现。人民传习你元祐年间的学说,家中有苏轼你的书作。 朕多次拿起圣旨又放下(斟酌字句),久久的钦佩你崇高的品行,有如玉般的才能(的你)本可以重用,可惜朕和你不在同一时代了。君子的品行不公开炫耀而能彰显,用以研究时世。 倘九原之可作, 庶千载以闻风。 唯而英爽之灵, 服我衮衣之命。 特别追赐苏轼为太师,其余的和以前一样。 7.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一古文 苏东坡传读后感 ——论苏东坡的人格 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 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 一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 “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 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 ------------------------------------------ 谢谢采纳哦 8. 宋史 苏轼传全文翻译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一只做梦的猫 【原】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译】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 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答应我这样做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原】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译】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 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 当时文章晦涩怪异的弊习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定他为进士第一名,但怀疑是自己的门客曾巩写的,便放在了第二名;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 9. 宋史 苏轼传 译文(全) 《苏轼列传》翻译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辊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政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过金陵,见王安石,日:“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日:“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日:“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日:“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u2022苏轼列传》) 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了么?”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的年龄),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 苏轼(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在梁山伯上泛滥,就要溢出南清河。水汇集在城下,涨水时不时地会泄入城中,城市就要败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的下,但城却没有沉。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士兵们全都出了城。做了木岸,以防洪水再至,朝廷很赞赏他。 苏轼路过金陵(今南京),拜见王安石,说:“大兴战争和刑罚,是汉、唐两朝灭亡的征兆。祖宗先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这些事。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重大犯罪事件,您就不说一个字来解决这种局面吗”王安石曰:“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引起的,我不在朝为官,怎么敢去进言?”苏轼说:“在朝做官就进言,不在朝做官就不进言,这是侍奉皇帝的常理。皇上不按一般礼节对待您,您对待皇上,怎么也可以用一般的礼节呢?”王安石大声说:“那我必须得要进言了。”又说:“今天这些话从我的最里说出来,从你的耳朵听进去(意思是不要外传,保密)。”又说:“人一定要明白每一个不正确的行为,处死的每一个人都不是无辜的,直到天下人都不做(错误的事),才可以。”苏轼开玩笑说:“现在的当官的,都为了争取减少半年的磨勘(相当于磨合、试用期)时间,就算杀人也敢了。”王安石笑笑没有回答。 …… 苏轼经常把自己锁在翰林院在皇宫里边过夜,被召进宫在偏殿面见皇上,宣仁太后问他:“你前年做什么官?”苏轼回答:“臣当时是常州团练副使。”太后又问:“现在做什么官。”苏轼回答:“臣现在是待罪(谦称,表示不称职)的翰林学士。”太后又问:“知道为什么突然这样(升到翰林学士)吗?”苏轼回答说:“因为遇到圣主太皇太后和皇帝陛下。”太后说:“不是这样。”苏轼又说:“难道是大臣们的讨论推荐?”太后又说:“也不是。”苏轼惊慌的说:“臣虽然没有什么才能品行,确也不敢利用不正当途径升官。”太后说:“这是先帝的意思。先帝每次诵读你的文章,必然赞叹说‘奇才,奇才!"但还没来得及提拔你。”苏轼不觉痛哭失声,宣仁太后与宋哲宗也跟着哭泣,左右跟随的人也都感动落泪。随后赐作赐茶,撤下皇帝跟前的金莲蜡烛照明把他送回翰林院。 看一下,是不是? 10. 《宋史》苏轼传部分译文 译文: 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 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答应我这样做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调任徐州知州。 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漫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 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水一定不能冲塌城墙。” 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 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心应当效命。”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 雨日夜下个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的仅有三版。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 扩展资料: 苏轼的文学成就: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 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 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 *** 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 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 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 不同于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狭小的生活场景,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 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 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 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 正因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如意,即使偶尔不协音律规范也在所不顾。 也正是如此,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 *** ,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虽然苏轼现存的三百六十二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2023-06-30 23:16:141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下面是我为你整理了“《苏东坡传》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苏东坡传》读后感(1) 元丰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宫廷官员发出圣谕,将苏东坡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由于形势所迫,苏东坡暂时过上了隐士的生活。大概也正是因为这番经历,苏东坡为自己的儿子遁儿作的诗中,有“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一句。 苏东坡在黄州这个肮脏不堪的小镇过着神仙般的生活,每天与朋友一起度过,谁又能想象,这是一位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的人呢?苏东喜夜游,常常喝醉,有时甚至直接在野外睡觉,但是他和酒友的夜游却引起了不少有趣的谣言,一次说苏东坡顺江而下逃走,一次说苏东坡与散文大家曾巩一同玉楼赴召,同返天庭,这也引得东坡无奈:“平生所得毁誉,皆此类也。” 黄州六年中,苏东坡乐观豁达的饮酒夜游的生活,是她写出了不少不朽的杰作,《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等名作皆出自此时。 《赤壁赋》中,苏子以“乐——喜——悲”的感情脉络,通过对话以及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客人对于生命变化的感伤以及苏东坡对于拥抱大自然,忘却尘俗的追逐。 赤壁赋一章,讲述的便是苏东坡的心境,这是道家的神仙境界,亦是苏东坡宁静欣悦的心境的写照,更是他旷达自适、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结语:东坡居士的是,源自于生活,来自于偶然,我们应该用这种恬适的心境,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苏东坡传》读后感(2) 苏东坡的‘赋",有别于历史中其他的‘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富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尤以赤壁赋为最佳。这篇文章虽然在景物描写方面未尝着墨过多,但意境创造真切清新,抒发情感真挚朴实。其中有由今昔对比产生的不尽感慨,却又不失达观自适;亦有抒发自己对自然的讴歌,并产生了‘与造物者游"的超凡情结。 细细研读,发现苏子进行过多次比较:变化与永恒,武略与文才,生存与死亡,并辅以佳句:‘盈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轴轳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黄州也许是湫隘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美好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这些合而为一,酿造了苏子神仙般的谪居生活。 结语: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间存在于躯壳之中的形式——但苏子认为那不尽然。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苏子在他的心灵识见中产生了混合的人生观——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 《苏东坡传》读后感(3) 中国人对苏东坡的喜爱程度,林语堂概括的最为精准,“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苏东坡传》,是一个才子为另一个才子所作的传记。可以说,苏东坡是林语堂的偶像,是林语堂的隔代知音,林语堂对苏东坡的喜爱、欣赏、仰慕,最终凝结成了这部传记名著。《苏东坡传》以苏东坡成长轨迹为线索,分为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流放岁月四卷,考据严谨,事例翔实,语言生动幽默,仿若林语堂穿越了时空,隐身于苏东坡身侧,一一记录着他的言行起居、喜怒哀乐而成文。同时,这部中国古代名人传记的写法有别于他,林语堂有心把自己的偶像推介出国门,作品以英文写就,目标受众是西方读者,后由学者张振玉译为中文,堪属名著名译,读时别有一番趣味。林语堂是了解苏东坡的,旅居海外之时,身边相伴的是有关苏东坡的以及苏东坡著的珍本古籍,一天天的精神交流,一次次的心灵对话,神交已久,经典传记顺理成章一气呵成。苏东坡旷达、豪迈、洒脱,林语堂的笔调也是轻快的,即便是苏东坡跌至仕途低谷,传记的笔触也不曾灰暗。 苏东坡天赋才气。“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士大夫不能诵东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此语为当时杂记记述,由此可见东坡才气地位。苏东坡说,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称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林语堂也道,杰作之所以成为杰作,必然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自肺腑的"“真纯”,还在于文学所给予读者的快乐上,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东坡创作时自得其乐,其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也带给我们太多的愉悦和欢乐。 苏东坡处世旷达。东坡一生的宦海生涯,几遭贬谪,饱经忧患拂逆,均以坦荡荡之胸怀处之,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得尖酸刻薄,古今中外,与其相似之人可以说再难找到第二个。在贬谪期间,东坡仍开凿湖泊河道、治水筑堤,关心千里荒旱、流离饿殍。在政治上,他从不站队,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不移,所以他一生政坛坎坷不达也就不足诧异了。苏东坡处世“对事不对人”,他会因事发怒,却不会恨人,听闻自己的仕途克星章被贬谪的消息时,他写信对双方的亲戚黄实说:“子厚得雷,为之惊叹弥日。海康地虽远,无甚瘴。舍弟居之一年,甚安稳。望以此开譬太夫人也。”此种襟怀,正如他对子由说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苏东坡情深义重。东坡对生命中的四位女性用情至深。初恋系其堂妹,慈孝温文,因二人同姓联姻无望,至晚年流放在外,听闻堂妹逝世,东坡“心如刀割”;流放归来途经堂妹坟茔所在,虽身染重病仍挣扎到坟前致祭,第二天,尚面壁而卧抽搐哭泣。发妻王弗聪明能干,务实际、明利害,有知人之明,东坡事事多听从妻子,可惜王弗二十六岁病逝,妻死后十周年,东坡作词《江城子》悼念,其词凄艳感人:十年生……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妻亡三年多后,东坡续弦王闰之,闰之系王弗堂妹,秉性柔和,遇事顺随,一直和丈夫同甘共苦,东坡誓言生则同室,死则同穴,闰之死,东坡亲写祭文,十年后,子由将她与东坡合葬。东坡贬谪黄州期间,收朝云为妾,朝云聪明活泼有生气,是东坡的红颜知己,据传,东坡曾问家中女人他那便便大腹之中何所有,有说“一肚子墨水”,有说“一肚子漂亮诗文”,东坡都摇头说“不是”,最后朝云说“你是一肚子不合时宜”,东坡大呼曰“对!遂大笑。东坡对弟弟子由的深情也非比寻常,在宦海浮沉的顺逆荣枯过程中兄弟手足情深,忧伤时相慰藉,患难时相扶助,彼此相会于梦寐之间,写诗互相寄赠以通音信,因为子由,苏东坡写出了那首公认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 苏东坡幽默达观。东坡一生穷达多变,却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自谓陶潜是其前身,与自然浑融一体,宁静满足。被贬黄州期间,曾于雪堂墙上门上写下“警言”:出舆入辇,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蛾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浓,腐肠之药。后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却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最能体现其达观人生哲学的,应是他贬谪到海南的日记: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也?”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洲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譬如注水于地,小草浮其上,一蚁抱草叶求活。已而水干,遇他蚁而泣曰:“不意尚能相见尔!”小蚁岂知瞬间竟得全哉?思及此事甚妙。与诸友人小饮后记之。 人生的况味,总能在某篇东坡诗文中寻就。传言苏东坡是文曲星转世,每当仰望星空,我都愿意相信星宿也有轮回,譬如东坡爱好陶潜诗,林语堂直言偏爱苏东坡,他们所偏爱的都是他们隔代的知己,是文曲星一次次的转世为人,如今离世经年的大文豪们已化身天幕上的星辰,调皮的注视着一代一代的后人,在他们作品的营养下,走出迷茫,走过彷徨,成就最好的自己。 《苏东坡传》读后感(4) 不知道为什么,我其实不怎么会看传记,因为我觉得了解完一个人的一生之后,会突然感到惆怅和不舍。就仿佛自己参与了他的一生,结局就是送他离开一样的难过。 今天听的《苏东坡传》,发现难过的感觉少了,可能是因为“东坡肉”能让我感受到那个“吃货”还在吧。 苏轼,从小就是个天才,传说他是文曲星下凡,带动了全家的读书氛围。有才的人,到哪里都是吃得开的,苏东坡年少时受到了大文豪欧阳修的赏识,欧阳修甚至说三十年后无人记得欧阳修都会在聊苏东坡,可见苏东坡的魅力之大,还有欧阳修的眼光独到和爱人好士。 苏东坡,仕途坎坷,可以说不是在去当官的路上就是被贬的路上。他为人豪放,爱结交朋友,这个性格有利有弊,他的妻子王弗经常提醒他要防小人,他还是依旧“放荡不羁爱自由”,君子坦荡荡啊。我想每个人都会喜欢平等尊重他人的人吧。想想,他还是个十足的深情boy,“十年生死……不思量,自难忘。”是他妻子十周年祭诞的时候作的词,不难感受到他的悲痛之情。 苏东坡,除了留下了许多千古诗篇,还给我们这些吃货留下了东坡肉,他真的是很能吃,很会吃。换成一般人被贬到蛮荒之地,估计要愁死,他却开荒种田,每日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苦难。像他这么热爱生活的人,真的很让人佩服。晚年的他流放到海南岛,作为吃货的他发现烤生蚝鲜美,写信给弟弟子由说千万不要跟北方人说,有趣的老小孩。 苏东坡这个“宝藏男孩”,真的聊不完,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林语堂先生写的这本《苏东坡传》,不了解他的会了解他并且喜爱上他。 《苏东坡传》读后感(5) 他是一个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的人,他是一个虽屡遭打击而乐观情怀不变的人,他就是豁达乐观的苏东坡。 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下了中外闻名的《苏东坡传》。在林语堂笔下,千年前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苏东坡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智者,天才横溢,是一位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伟人。随着林语堂的精彩笔触,一位生动形象的苏东坡出现在我们面前! 所有的困难挫折在苏东坡眼里都是云淡风轻,一飘而过。在苏东坡晚年,他不幸被人控告,后受到牵连苦难,被贬谪不毛之地——黄州。当地气候变化无常,环境十分恶劣。但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苏东坡仍兴致极高地给老朋友章谆写了一封信,信中大致写了黄州的环境气候很差,供餐简便,衣物朴素等。而几天后,苏东坡又兴致勃勃地写信给章谆表达自己对黄州的喜爱之情以及风景之美。 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下,苏东坡仍保持着乐观的性格,这豁达乐观的天性真值得发扬光大! 当我们学习时遇到挫折;当我们生活中遇到不顺的事情时;当我们被人讥笑时,我们都要学习苏东坡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性格,不怕挫折,迎难而上,笑对人生! 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生活寄于风雨,襟怀奉于苍生,这就是苏东坡大江东去、波澜壮阔的一生。2023-06-30 23:16:241
文言文“东坡之诗文”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2023-06-30 23:16:332
东坡诗文,笔落辄为人传诵。 一文中“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体现了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爱才、任人唯贤,对文学的热衷,不嫉妒他人成就的宽大胸襟。2023-06-30 23:17:064
东坡诗文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可以看出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都说文人相轻,互相看不起,可是欧阳公能发现新生人才,欣赏后来人才,这种学术包容,奖掖后进的伟大品格值得现代人学习。2023-06-30 23:17:185
《东坡诗文》中,前后类如此“类”的意思,是时“是”的意思,往往以多相夸“夸”的意思。
类:使动用法。和~~~相似,和~~~一样是时:当时夸:夸耀2023-06-30 23:17:403
文言文东坡还包
1. 文言文< >解释 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①,卜居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为缗②五百,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③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回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苏轼从儋州(今海南儋州)回来,居住在阳羡(今江苏宜兴),邵民瞻(人名)为他买了一座房子,花了500缗(成串的铜钱)。后来(苏轼)选了一个好日子搬入新居。有一次,与邵民瞻月下散步,偶然到达一个村落,听到有(一个)妇人哭得很哀伤,于是推门进去。一个老妇人见到东坡依然自顾自哭泣。东坡问她(哭泣的)原因,老妇人说:“我有一间房子,已家传百年,但是我儿子不肖,(把它)卖给别人了。”(于是东坡)问她原来的房子在什么地方,竟然是东坡买的那座房子。东坡再三地安慰她,说:“你的老房子是我买的,不要太过悲伤,现在我就把它还给你。”于是让人取来房契当着老妇人的面(把房契)烧了,(并且)叫老妇人的儿子第二天把母亲接回老房子,也不索要(买房子的)钱。 2. 东坡还宅译文 译文:苏轼从儋州(今海南儋州)回来,居住在阳羡(今江苏宜兴).阳羡的官员因为害怕而不敢与东坡交往。 只有士人邵民瞻(人名),从东坡那里学习。东坡也喜欢这个人,经常教他权策,过长桥。 以游玩山水为乐 邵民瞻给他推荐了一套价值五百贯钱的房子,苏东坡用尽身上所有的钱刚能买下,后来他选择了个吉利的日子住入新家。他曾经与邵民瞻在月下散步,偶然到了一个村子,听到有个老妇人哭得很伤心,东坡靠近倾听,说:“奇怪了,这妇人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呢?难道有甚么非常难以割舍的事令她这么伤心吗?我要问一问她。” 便推开门进去,苏东坡看见老妇人仍然在自顾自地哭泣。苏东坡问她哭泣的原因,老妇人说:“我有一套房子,世世代代传了几百年,但是我的儿子不成材,卖给了别人,现在我搬到这儿来了,住了百年的旧房子永远没了,怎能不痛心?” 于是苏东坡问她的那套房子在哪儿,正是苏东坡用五百贯钱所 买的房子。 苏东坡多次安慰她说:“你的房子是我买的,不用太悲伤,现在我把屋子还给你。”苏东坡随即叫人拿来买房的凭据,当着老妇人面前烧了。 第二天叫老妇人的儿子接他母亲回到原来的住所,最终竟然不索取所花之钱。东坡从此就回到常州去了,不再购置宅院,而是借塘桥孙家的居所暂时做休憩之用。 原文 东坡还宅 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卜居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 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为缗五百,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 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 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 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 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坡自是遂回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扩展资料 道化童蒙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 [58] 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喜欢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 据东坡《志林》记载,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 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 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苏轼之弟苏辙在《龙川略志》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应考趣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赏识,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 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 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程苏结怨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 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 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 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 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坡还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3. 《东坡还宅》译文 苏轼从儋州(今海南儋州)回来,居住在阳羡(今江苏宜兴).阳羡的官员因为害怕而不敢与东坡交往。 只有士人邵民瞻(人名),从东坡那里学习。东坡也喜欢这个人,经常教他权策,过长桥。 以游玩山水为乐 邵民瞻(人名)为他买了一座房子,花了500缗(成串的铜钱),东坡掏光所有积蓄,也只能勉强应付而已。后来(苏轼)选了一个好日子搬入新居。 有一次,与邵民瞻月下散步,偶然到达一个村落,听到有(一个)妇人哭得很哀伤,东坡靠近倾听,说:“奇怪了,这妇人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呢?难道有甚么非常难以割舍的事令她这么伤心吗?我要问一问她。”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一个老妇人见到东坡依然自顾自哭泣。 东坡问她(哭泣的)原因,老妇人说:“我有一间房子,已家传百年,但是我儿子没出息,(把它)卖给别人了。”(于是东坡)问她原来的房子在什么地方,竟然是东坡买的那座房子。 东坡再三地安慰她,说:“你的老房子是我买的,不要太过悲伤,现在我就把它还给你。”于是让人取来房契当着老妇人的面(把房契)烧了,(并且)叫老妇人的儿子过来,命令他第二天把母亲接回老房子,最终也没有索要(买房子的)钱。 东坡从此就回到常州去了,不再购置宅院,而是借塘桥孙家的居所暂时做休憩之用。 4. 《东坡还宅》译文 苏轼从儋州(今海南儋州)回来,居住在阳羡(今江苏宜兴).阳羡的官员因为害怕而不敢与东坡交往。只有士人邵民瞻(人名),从东坡那里学习。东坡也喜欢这个人,经常教他权策,过长桥。以游玩山水为乐 邵民瞻(人名)为他买了一座房子,花了500缗(成串的铜钱),东坡掏光所有积蓄,也只能勉强应付而已。后来(苏轼)选了一个好日子搬入新居。有一次,与邵民瞻月下散步,偶然到达一个村落,听到有(一个)妇人哭得很哀伤,东坡靠近倾听,说:“奇怪了,这妇人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呢?难道有甚么非常难以割舍的事令她这么伤心吗?我要问一问她。”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一个老妇人见到东坡依然自顾自哭泣。东坡问她(哭泣的)原因,老妇人说:“我有一间房子,已家传百年,但是我儿子没出息,(把它)卖给别人了。”(于是东坡)问她原来的房子在什么地方,竟然是东坡买的那座房子。东坡再三地安慰她,说:“你的老房子是我买的,不要太过悲伤,现在我就把它还给你。”于是让人取来房契当着老妇人的面(把房契)烧了,(并且)叫老妇人的儿子过来,命令他第二天把母亲接回老房子,最终也没有索要(买房子的)钱。 东坡从此就回到常州去了,不再购置宅院,而是借塘桥孙家的居所暂时做休憩之用。 5. 文言文东坡归屋的翻译 原意为“苏轼还屋”:苏轼夜行,闻妪悲声,焚契还屋,义重绲轻。 说的是苏轼(东坡居士)他曾经住在阳羡地方用钱五百千文买了一座房子,快要搬进去了,偶然在晚上走路的时候听见有一个老太婆哭得非常悲哀。苏东坡就问他:你为什麽悲伤到这般田地呢?老太婆说:我的老房子自从祖上传下来,已经有一百年了,现在要离开了这座房子,所以悲伤的呵。苏东坡又问他老房子所在的地方,原来就是自己用了五百千钱、买来的那一所房子呵。於是就把契纸烧了,不向他追还契价。把房子还了他,自己回到毘陵去了不再买地了。 6. 东坡还宅翻译 传说建中靖国年间,苏东坡从海南岛回北方,打算定居在阳羡。 当地的读书人和官员,还有所顾忌不敢与他交往,只有邵民瞻拜东坡为师,向他学习。东坡也很喜欢这个人,时常和他一起撑着拐杖走过长桥,游赏山水以此为乐。 邵民瞻替东坡买了一栋房子,大约花了五百缗钱,东坡掏光所有积蓄,也只能勉强应付而已。乔迁后大约过了几天。 一个夜晚,东坡和邵民瞻在月下散步,偶然到了一处村落,听到有一位老妇人哭得很悲伤。东坡靠近倾听,说:“奇怪了,这妇人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呢?难道有甚么非常难以割舍的事令她这么伤心吗?我要问一问她。” 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看见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看到东坡一行人仍旧自顾哭个不停。东坡问老太太为甚么这么哀伤?老太太说:“我有一栋房子,是家传祖屋,已相传百年,一直保存到现在。 但我辈不肖,竟然将它变卖给他人,我今天搬到这里来住。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怎能不心痛呢?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 东坡也为她感到非常难过,问她的老房子在那里,原来竟是东坡用五百缗所买到的那一栋房子!于是东坡再三安慰老太太,并且慢慢对她说:“老太太,您的房子是被我买了,您不必太难过,我理当将这房子还给您老人家。”于是就令人拿来屋契,在老太太面前烧了。 同时叫她儿子第二天迎接母亲回老屋去,也没向她讨回买房的五百缗钱。 7. 东坡还宅的翻译怎么翻译 :东坡自儋北归,择居阳羡。 邵民瞻为其购一宅,为钱五百缗,坡倾囊仅能偿之。后择吉日入新弟。 尝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有妇人哭声甚哀,遂推扉而入,一老妪见坡泣字若。坡问其故,妪曰:“吾有一屋,相传百年,而吾子不肖,售于人。 日前吾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问其故居所在,则坡所买之第也。坡再三抚慰,曰:“妪之旧居,乃我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即命人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妪子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翻译:苏轼从儋州(今海南儋州)回来,居住在阳羡(今江苏宜兴),邵民瞻(人名)为他买了一座房子,花了500缗(成串的铜钱)。 后来(苏轼)选了一个好日子搬入新居。有一次,与邵民瞻月下散步,偶然到达一个村落,听到有(一个)妇人哭得很哀伤,于是推门进去。 一个老妇人见到东坡依然自顾自哭泣。东坡问她(哭泣的)原因,老妇人说:“我有一间房子,已家传百年,但是我儿子不肖,(把它)卖给别人了。” (于是东坡)问她原来的房子在什么地方,竟然是东坡买的那座房子。东坡再三地安慰她,说:“你的老房子是我买的,不要太过悲伤,现在我就把它还给你。” 于是让人取来房契当着老妇人的面(把房契)烧了,(并且)叫老妇人的儿子第二天把母亲接回老房子,也不索要(买房子的)钱。 8. 东坡还宅译文 白话译文:苏轼从儋州(今海南儋州)回来,居住在阳羡(今江苏宜兴).阳羡的官员因为害怕而不敢与东坡交往。 只有士人邵民瞻(人名),从东坡那里学习。东坡也喜欢这个人,经常教他权策,过长桥。 以游玩山水为乐邵民瞻给他推荐了一套价值五百贯钱的房子,苏东坡用尽身上所有的钱刚能买下,后来他选择了个吉利的日子住入新家。他曾经与邵民瞻在月下散步,偶然到了一个村子,听到有个老妇人哭得很伤心,东坡靠近倾听,说:“奇怪了,这妇人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呢?难道有甚么非常难以割舍的事令她这么伤心吗?我要问一问她。” 便推开门进去,苏东坡看见老妇人仍然在自顾自地哭泣。苏东坡问她哭泣的原因,老妇人说:“我有一套房子,世世代代传了几百年,但是我的儿子不成材,卖给了别人,现在我搬到这儿来了,住了百年的旧房子永远没了,怎能不痛心?”于是苏东坡问她的那套房子在哪儿,正是苏东坡用五百贯钱所 买的房子。 苏东坡多次安慰她说:“你的房子是我买的,不用太悲伤,现在我把屋子还给你。”苏东坡随即叫人拿来买房的凭据,当着老妇人面前烧了。 第二天叫老妇人的儿子接他母亲回到原来的住所,最终竟然不索取所花之钱。原文: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卜居阳羡。 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 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邵为坡买一宅,为缗五百,坡倾囊仅能偿之。 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 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 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 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 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回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东坡从此就回到常州去了,不再购置宅院,而是借塘桥孙家的居所暂时做休憩之用。 出处:出自南宋文学家费衮的《东坡还宅》。扩展资料:东坡不但诗词文书画称雄于世,而且他的人格魅力也名扬天下。 本文充分体现了苏东坡的处世豁达与豪爽的特点。面对可能是花尽毕生积蓄买来的房子,闻得心酸老妇的悲泣,不待思索举以与之,正如他所说的“物与我皆无尽也”,何必去在乎一时的得失呢,只要做到心里坦然就好,付出是快乐的。 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9. 文言文《东坡治水》翻译 苏轼任杭州太守时,正逢旱灾,收成不好,又有传染病流行。 苏轼请朝廷免除上供的米三分之一,所以米价没有飙涨;又请朝廷赐下可出家为僧的执照数百份,用来换取米粮救济饥饿的百姓。第二年春天,将平常仓的存米减价卖出,人民才免除饥荒的痛苦。 杭州由于地处江海之间,水味咸苦,居民不多。唐代刺史李泌才开始引用西湖的水作成六个井,人民的饮水充足,地方才日渐富裕起来。 到白居易时又疏通西湖,引水入运河,再由运河取水灌溉农田,广达千顷。 但是西湖中长满水草,自唐代及钱王时代,每年都有疏通,所以湖水还够用,宋代以后废弃不管,到此时湖中尽是水草淤泥,被垦为田地的有十五万丈多,而湖水已所剩无多,运河失去了湖水,只好依赖长江涨潮,湖水混浊多淤塞,船舶要在市区航行,每三年要疏通一次,成为市民的大患。 六井也几乎废弃无用。 苏轼到任后,就疏通茅山运河和盐桥河,茅山运河接受钱塘江水,盐桥河吸收西湖水,又建造水闸,控制湖水的储蓄与渲泄,于是海潮才不致于流入市区。 再以多余的财力重整六井,人民因而得到好处。 苏轼利用闲暇时走到西湖,四处观察了很久,说:“挖出来的水草和淤土,将安置于何处?西湖南北距离三十里,环湖来往一趟,一天都走不完,如果把水草淤泥堆积在湖中间,形成贯穿湖面的长堤,使南北直接相通,那么既可除去淤泥,又可方便行人通行。 吴人一向很珍视麦子,种植时往往在春天把野草彻底除尽,湖边的田如果开辟出来招募农家种麦,收得的利润做为修长堤及维护西湖的基金,这样西湖就不会再荒废淤塞了。” 于是取得救济荒年所剩余的钱一万缗,余粮一万石,及上百份度人为僧的执照,招募人种麦,长堤完成后,堤上种植芙蓉、杨柳,景色如画,杭州人将它称为“苏公堤”。 如果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那么希望你点击“采纳”【并为我的回答评分】举手之劳,将鼓励我们继续解答其他QQ网友的问题,谢谢 不懂请追问 谢谢采纳我的建议 祝你开心,快乐,幸福。 10. 文言文《东坡诗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苏轼在岭南作的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贯,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不雅。2023-06-30 23:17:501
关于苏轼在逆境中写的诗句
1. 苏轼在困境中写的乐观的诗.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分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笑谈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通过雄奇壮阔的自然美景来展现自己的人生感慨,借以表现忘怀无我、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临江仙·夜归东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僮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豰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处的生活态度。这是一种宠辱不惊、履险如夷、临危若素的大彻大悟的人生哲学。 同时也体现出一种乐观旷达的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从儋州遇赦北归时所作,诗中流露出战胜黑暗的自豪心情和宠辱不惊的阔大胸怀,气势雄放。 2. 关于苏轼的有关磨难的诗句 1、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2、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3. 结合赤壁赋 写一篇关于逆境中的超脱 苏轼的 以前只知道苏东坡诗文书画横绝文坛,可说是在多方面均有较高造诣。但直到读《赤壁赋》,才知他亦是一位了不起的哲学家。 他对明月秋水的沉思与精当论解是跨越时空的。人虽在北宋,却说出了带有浓重的辩证唯物主义气息的话语,足见其对人生哲理的参透到何等的地步。仅有这些已是惊世骇俗,更加其行云流水般的文笔,才使一篇《赤壁赋》成为闪耀中华文坛的一颗明星。 读这篇文,你会觉得自已处于一种月光水色的笼罩之中,聆听一个哲人向你阐述人生的道理。文中人只有苏子、客;物有舟、酒、箫,背景则是浩渺的江水,明亮的月光,把古代文人能够抒怀吟哦的一切道具、环境都摆了出来,来迎接一段惊人警人之语。 文中的“客”应该是一个伤心之客,开篇时便在急行的小舟上狂歌,更何况是到了一个仙境般的氛围中?面对的是自己的友人和皎洁的月光、清亮的江水,此时此刻,谁还能掩饰得了心中的不快和对人生的感慨呢?于是客便以箫和歌,奏起心曲,这是非常自然而然的。箫,素来是忧伤的代言人;酒,一向是苦闷的牺牲品。但是,在苏子看来,与客饮酒正在兴头,客却忽起悲曲,似乎不太合拍,但却有深知其中道理,于是“正襟危坐”问客:“何为其然也?” 终于引出了问题,客人此时吐露心中苦闷便顺理成章,没有一丝拖泥带水。从客的第一句话来看:“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客人的思路也是因 “月”而开,进而联想到赤壁之役,想到曹孟德。于是我们便知:客人是在伤古惜今。下文提及一代枭雄的英姿,但最后却说:“而今安在哉?”他哀叹人生之短暂,自己之渺小,感叹人生不比江河,做人不似“飞仙”,可望能与江水同存,与明月长终,惋惜人生得到的太少,留给后世的只是空空一番倾诉,使人感到悲观,厌倦了生活,可真的是这样的么? 不!苏东坡一番旷达乐观的解述征服了“伤心客”。但我们却料不到什么使苏东坡高深抽象的理论变得那么直白而易于接受,仍然是水与月,以毒攻毒,客既然伤心因月因水而起,我便仍以月以水来冲刷你的哀愁。苏子的药方便是:月光一剂,水色一剂,苏子之言一剂,且把苏子言溶于月光水色中冲服便可。而今也月光水色俱佳,苏东坡一句妙语便定天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是的,我承认时光一去不返,时事变化不止,但“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月缺月圆,只是形式的变化而已,而其真正的实体却一点也没有变。人生亦是如此,虽然人有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而你的一生也将有其恒久不变的一面。若从其变化一面来看,天地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若从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将与我永存,何必去羡慕他们明月江水呢? 单从这一段话来看,我们不难嗅到一股佛家禅语的气息,消极中含有一种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这也许是苏轼能处世宠辱不惊的原因吧!“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多么潇洒练达的态度!苏轼,真君子,真人也!而在本文中,他又一次劝诫友人: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皆是造物者赋予我们无尽的宝藏,都是我们应该“得”到的。命里无时莫强求,今晚如此美景,实乃上天所赐,取之无尽的,我们要好好享用,莫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和不能得到的事伤心。人生得意须尽欢,痛饮吧,一起来享受人生之乐吧!于是客“喜而笑”,苏子成功的当了一次“心理医生”。 及时行乐,在有些场合,有些时候是一剂良药,但这不能成为人一生的处世态度。从古至今,能把这几药用好的除了苏东坡,恐怕没有几人了吧。这不是一种消极避世,而是人的涵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一种体现。我虽然敬佩屈原的忠心与烈节,却不敢苟同其“自投汨罗”的态度;我虽欣赏太白的豪放与飘逸,却不愿赞美其放纵无度的行乐与狂饮。而东坡居士却做到了两方面的结合,真君子,真人也! 4. 关于逆境的诗句 优质解答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咏竹》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23-06-30 23:18:131
求林语堂《苏东坡传》中文言文翻译(诗词不用)
原文。。。2023-06-30 23:18:263
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一生多磨难,他不随波逐流、不攀炎附势,在诗词文章取得很高艺术成就的同时,道德操守令人敬佩。 苏轼文品人品俱佳,他的作品慷而不悲、哀而不伤。 1 写下《定风波》之时的苏轼正贬居黄州。那时的他已年过四十,宦海浮沉,心境自如。 其时,苏轼刚从一生最大危机的“乌台诗案”中脱身,1079年,因政见不同,新党李定等人构陷苏轼所作诗词有反意,酿成文字狱。苏轼入狱四个月,几次有生命之忧。 幸亏太皇太后临终前有交待,旧党领袖王安石当时已退居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宋神宗才没有下决心杀掉苏轼,只是将他贬谪黄州(就是现在考生闻之色变的“黄冈”),任团练副使。 初入黄州,苏轼的心情难以平静。“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这句诗透露了苏轼的愤懑难平。 此时陪在苏轼身边的是妻子王闰之、侍妾王朝云。苏轼的原配王弗已于离世多年,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而王朝云最初是王闰之的侍女。 出身书香门第的王弗在十六岁时嫁给苏轼,他们相处的时光正是苏轼一生中的春天。苏轼在嘉佑二年(1057年)与其弟苏辙同时进士及第,一时风光无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少年意气,前程似锦。 在与苏轼度过十一年的幸福时光之后,年仅二十七岁的王弗离世,留下一子苏迈。 2 宋神宗即位后,苏轼的仕途开始步入下行道。在远离政治中心,出任密州太守之时,苏轼写下了悼亡诗中的千古绝唱《江城子》。短短数十句诉尽对亡妻的无限思念,读之令人潸然泪下。 生死两茫茫。隔了千里迢递、十年光阴,我已鬓发苍苍,而你仍如当年,相逢应不相识。梦见你正在窗前梳妆,终于见到想见之人,千言万语化作相思泪。最后一句回归现实,与一生挚爱只能梦里相见,年年肠断、明月松冈。 只有真正失去过至亲之人才能体会这短短几句的深情。 入骨相思知不知。 3 宋哲宗即位,其祖母垂帘听政,她全面恢复旧法。1085年,苏轼在远谪六年之后终于回到东京,任中书舍人,后为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苏轼出任杭州太守,十六年之后再次来到杭州,已是物是人非。十六年前,王朝云初识苏轼,还未及笄,现在已为人母。 “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不管顺境逆境,苏轼的为民之心不减,当政杭州,他主持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便是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的苏堤。 苏轼本为新党不容,后见新法有可取之处,不同意全面推翻新政,“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又被旧党排挤。他完全可以明哲保身,但他心系百姓,以百姓得失为秤,政见不容于朝堂。所以,一路贬谪。王朝云曾打趣苏轼:“一肚 不合时宜 。” 1094年,往岭南惠州。苏轼随遇而安,在给友人的信中写到“今者北归无望,因遂自谓惠人”,也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荔枝“自来水”文。 王闰之去世之后,一直陪伴在身边的王朝云也因病去世,苏轼在墓上盖亭纪念,手书楹联:“不合时宜,惟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两人携手走过风雨,最终阴阳两隔。 1097年,海南儋州。即便远谪天涯,苏轼仍积极作为,“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100年,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得以北还,第二年因病在常州溘然长逝。在与世长辞的那一刻,苏轼的内心应是平静如初。 这个世界,他来过,奋斗过、付出过,得意过、失意过,他的选择,不悔,他的所为,无愧。 4 他葬于河南郏县,葬礼是其弟苏辙主持的。 他的归葬处是自己的选择,苏轼在《别子由三首兼别迟》中写道:“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水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苏轼走后,风波未止。宋徽宗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追贬苏轼,后设立“元祐党人碑”,规定苏轼、苏辙及其子弟永远不能在朝为官。在政治上全面封杀苏轼子弟之后,他们又把手伸向了苏轼的诗文,第三年,朝廷严令砸烂苏东坡诗文印版,诗文不得出版发行。 那又如何?是非公道自在民心。 苏轼死后,“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他的作品即便在朝廷明令禁止的情况下,仍流传千古。至于醉心玩乐、治国一塌糊涂的宋徽宗,身死国灭,留下的是千古骂名。 苏轼政治上有所作为,治洪治蝗、救灾济民,心怀天下苍生,心系百姓生计,这也是百姓对他怀念赞扬的真正原因。 在艺术成就上,苏轼是两宋时难以逾越的 一座高山 ,诗词书画俱佳。苏轼的诗,豪迈大气,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词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千百年之后,苏轼的词还在传唱。 我们之所以要纪念苏轼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作品,他身上既有文人的操守,又有哲人的睿智、公人的抱负,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人的一生哪来的一帆风顺?面对挫折,我们应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2023-06-30 23:18:351
【尘世】苏轼与苏东坡
苏轼与苏东坡并不是一个人。就如同离开我的眉州江城后的我与现在身处我的惠州杭城的我并不是同一个我。而年少时,我却总懵懂得以为苏轼和苏东坡不是一个人,后来,越了解他越发现,前半生,是苏轼。后半生,才是苏东坡。没有去考究,苏轼的前半生与后半生是怎样去界定的。但是我知道我的前半生与后半生的分界线是33岁。记得一次入住酒店,房间的电视随着插卡应电而开。电视里播放的是某档正当红的综艺节目。有邀请到博学而多才的高校教授和我喜欢的主持人一起在侃侃而谈着某个古人坎坷却潇洒的一生。我都不用抬头便知道这位古人就是苏东坡。我住酒店从来没有看电视的喜欢,甚至从未主动去开过。包括在家里也是。现在更觉得电视是个可无胜可有的东西。如果以后再有了家,在装修的时候我肯定不会有电视这么一个选项。彼时的我在酒店房间一边整理我的行装一边听着还来不及去关的电视里侃侃而谈的苏轼。接着一首歌的前奏响起,好听的隐忍却快乐的旋律。接着谭咏麟不老的粤语开唱,哪怕听得是不太真切的粤语,却也知道歌词赫然就是《定风波》。那首已成为苏东坡后的苏轼写的旷世奇词。这里附上这首我认为最好没有之一的旷世奇词《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挫折,但不是所有人在挫折面前都能大彻大悟、大智大慧。而苏轼是属于那种能大彻大悟、大智大慧的人,然后就成了苏东坡。这种人格风采,李白没有,杜甫也没有。小米更没有。但是我相信,我有。摊开书卷,是帝王将相,是才子佳人。合上书卷,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可以是琴棋书画诗酒花。今年,苏东坡已经984岁了,这位乐观豁达的眉山人,在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中,留给我们的不只是脍炙人口的东坡诗文,还有影响到四川人骨子里的幽默。他一生风雨,过眼云烟,我行我素,泰然处之,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很多的苏轼活到一生还是苏轼,只有很少的苏轼活着活着最后才能活成苏东坡。离开江城之前的我是苏轼,离开江城之后的我是苏东坡。后来的路还长着呢,我还有东坡肉、要日啖三百颗的荔枝及文昌鸡还没吃够呢。宁城是我的黄州,杭城是我的惠州,杭城过后还会有我的儋州以及登州。我应该再也不会回到我的眉州。人生缘何不快乐呀,只因未学苏东坡,对吧。2023-06-30 23:18:471
东坡诗文中的 前后类如此的类是什么意思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夸( 炫耀)说2023-06-30 23:19:112
著文言文释义
1. 文言文 “著”的意思 著 zhù 本义:明显、显著。 〈形容词〉 著,明也。——《小尔雅》 名著而男女有别。——《礼记·大传》 著不息者,天也。——《礼记·乐记》 〈动词〉显现、显扬 。 其不善而著其善。——《礼记·大学》 诚则形,形则著。——《礼记·中庸》 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韩非子·功名》 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以著其洁。——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动词〉写作、撰述,。 仆诚已著此书。——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著书之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携所著书。——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动词〉 登记、记载、标出、建立。 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论游户自实》 书其贾数而著其物,若今时题署物。——《周礼》 故先王著其教焉。——《礼记》 〈名词〉作者、作品、土著。 。。等等 2. 文言文解释 1 选自《汉文帝惟德不惟亲》 正月有司言曰:“早建太子,所以尊宗庙。请立太子。”上曰:“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享,天下人民未有嗛志。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而曰预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其安之。”有司曰:“预建太子,所以重宗庙社稷,不忘天下也。”上曰:“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阅天下之义理多矣,明于国家之大体。吴王于朕,兄也,惠仁以好德。淮南王,弟也,秉德以陪朕。岂为不豫哉!诸侯王宗室昆弟有功臣,多贤及有德义者,若举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终,是社稷之灵,天下之福也。今不选举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为忘贤有德者而专于子,非所以忧天下也。朕甚不取也。” 译文: 正月,主管大臣进言说:“及早确立太子,是尊奉宗庙的一种保障。请皇帝确立太子。”皇帝说:“我的德薄,上帝神明还没有欣然享受我的祭品,天下的人民心里还没有满意。如今我既不能广泛求访贤圣有德的人把天下禅让给他,却说预先确立太子,这是加重我的无德。我将拿什么向天下人交待呢?还是缓一缓吧。”主管大臣又说:“预先确立太子,正是为了尊奉宗庙社稷,不忘天下。”皇帝说:“楚王是我的叔父,年岁大,经历见识过的道理多了,懂得国家的大体。吴王是我的兄长,贤惠仁慈,甚爱美德。淮南王是我的弟弟,能守其才德以辅佐我。有他们,难道还不是预先做了安排吗?诸侯王、宗室、兄弟和有功的大臣,很多都是有才能有德义的人,如果推举有德之人辅佐我这不能做到底的皇帝,这也将是国家的幸运,天下人的福分。现在不推举他们,却说一定要立太子,人们就会认为我忘掉了贤能有德的人,而只想着自己的儿子,不是为天下人着想。我觉得这样做很不可取。” 不德是皇帝的一种自谦的说法,说自己的道德还不够完善,在古时很常见。 举个例子:比如古代皇帝对自己的一种称呼是寡人,引申开去就是寡德之人,就是说自己的道德还很浅薄,很缺乏。 2 无从是一个词,合起来翻译是没有办法,一般这种词是不会拆开分析的。 一定要分析的话,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头绪(做某件事) 从:由,自。是介词。例子是《项羽本纪》上的“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判断的根据: 所给例子可以看出从表示由什么道路,是个比较具体的介词,经过演变抽象为比较抽象的 由什么途径,无从就是找不到途径。 而且因为古汉语词典上从字一共15个意项只有这个能解释的通。 这个问题涉及词源,也就是中国的词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一般弄考试的话没必要搞这么深。 3 右备容臭 备:词典上的释义是“具备,完备” 例子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胜心备焉”这里具体“解释为“配戴,挂著”。 3. 文言文解释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实。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敦颐)改任郴州桂阳县县令,政绩尤其显著。知州李初平很尊重他,对他说:“我想多读些书,怎么样?”敦颐说:“您年龄太大来不及了,请让我给您讲讲吧。”两年后,李初平果然有收获。(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人都说:“这是能弄清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我们有机会申诉了。”那些富豪大族,狡黠的衙门小吏和恶少都都惶恐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为有罪,而且又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担任合州通判时,事情不经他的手,下面的人不敢做决定,即使交下去办,老百姓也不愿意。部使者赵抃被一些毁谤他的话所迷惑,对他的态度很严厉,周敦颐处之泰然。后来(敦颐)当了虔州通判,赵抃是虔州的知州,仔细观察了他的所作所为,才恍然大悟,握着他的手说:“我差点失去你这样的人才,从今以后算是了解你了。”熙宁初,担任郴州的知州。由于赵抃和吕公著的推荐,做了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他以昭雪蒙冤、泽及万民为己任。巡视所管辖的地区不怕劳苦,即使是有瘴气和险峻遥远之地,也不慌不忙地视察。因为有病请求改任南康军的的知军,于是把家安置在庐山的莲花峰下,屋前有条溪水,下游与湓江合渡,于是就借营道县老家所在的濂溪这个名称来称呼这条溪。赵抃第二次担任成都知府时,打算奏请皇帝重用他,还没有来得及敦颐就死了,享年五十七岁。 黄庭坚称赞他“人品很高,胸怀洒脱,像雨后日出时的风,万里晴空中的月,不贪图获取名声而锐意实现理想,淡于追求福禄而重视得到民心,自奉微薄而让孤寡获得安乐,不善于迎合世俗而重视与古人为友”。 4. 文言文解释 原文】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吕氏春秋中也有记载) [注释]①府:指国库。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鲁国法律规定,能从邻国赎回被掳作奴仆的鲁国人的公民,可以从国库支取报酬和奖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赎回了奴仆,回来之后却推让、拒绝领取报酬和奖金。孔子责怪他做错了,因为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赎回奴仆了。 5. 古文中著字的读音 拼音:zhù,zhuó,zhe 笔划:11 部首:艹 结构:上下结构 繁体:着 笔顺:横、竖、竖、横、竖、横、撇、竖、横折、横、横 释义 [ zhù ] 1.显明,显出:~名。~称。显~。昭~。卓~。 2.写文章,写书:~述。编~。~书立说。 3.写作出来的书或文章:名~。巨~。遗~。译~。~作。 4.古同“贮”,居积。 [ zhuó ] 附着,穿着。同“着(zhuó)”。 [ zhe ] 助词。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同“着(zhe)”。 组词: 1、著称 zhùchēng 译作:因…而著名或驰名 2、著录 zhùlù 译作:载录;记述收录 3、著名 zhùmíng 译作:有名,出名 4、著者 zhùzhě 译作:作者,著书或作文的人 6. 文言文解释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出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翻译: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后(没看明白这2字)就像这样。一天与棐(某?)谈论文章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更严密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2023-06-30 23:19:221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是什么文言文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2023-06-30 23:19:422
东坡诗盛行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东坡诗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苏轼在岭南作的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贯,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不雅。 2. 求林语堂《苏东坡传》中文言文翻译(诗词不用) 原文 【一段】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欧阳公 : 指欧阳修 棐 (fěi): 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更不道著我 : 再也不谈论我,不传送我的名声了 海外诗 :指苏辙背贬南海时所做的诗 气索 :气短 不韵 : 不雅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辄的意思):就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尝的意思):辨别滋味,品尝 (注释后两项为自己所查,可能有误。) 译文:东坡写的诗词,一下笔就被人们所传诵。每当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像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一天欧阳修与儿子欧阳棐谈论文章,说到东坡,欧阳修感叹道:“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在没有人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苏东坡被贬南海所做的诗很流行,年轻人再也没有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朝廷曾经即使禁止,赏赐的钱加到80万,但是禁得越严密,流传诗文的越多。人们经常凭借收集到的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没有诵读东坡诗文的,便觉得很没面子。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有韵律。 一题: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答:他有开阔的胸怀。 3. 欧阳修论东坡诗文(翻译)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后(没看明白这2字)就像这样。一天与棐(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W,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 4. 翻译文言文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从开始到后来就像这样。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W,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气短,但有的人却说他不雅。 5. 东坡说文文言文翻译 原文: 建中靖国中,坡公自儋北归,卜居阳羡。 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 坡公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人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为缗五百,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居入居,既得日矣。 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器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 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公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动,以至于此。 吾子不肖,举以售人。吾今日迁徙来此。 百年旧居,一旦诀别,此吾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 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因再三慰抚,谓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当以是居还妪。” 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居,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回毗陵,不复买宅,借顾塘桥孙氏居暂住焉。是岁七月,坡竟殁于借居。 前辈所为,类如此,而世多不知,独吾州传其事云。 翻译: 建中靖国元年,苏轼从儋州回来,居住在阳羡。 阳羡的士大夫仍然害怕所以不敢跟他出游。只有邵民瞻,从学于他门下。 苏轼也喜欢这个人,常常与他一同骑马,过长桥,游山游水以此为乐。邵民瞻为他买了一座房子,花了500,苏轼用光了钱才还清钱款。 后来(苏轼)选了一个好日子搬入新居。有一次,与邵民瞻月下散步,偶然到达一个村落,听到有(一个)妇人哭得很哀伤,苏轼靠门听,说:“奇怪了,为何这么悲伤!难道有很难割舍的感情,碰到了她的心扉?我去问问她。” 于是推门进去。是一个老妇人,见到东坡后依然自顾自哭泣。 东坡问她(哭泣的)原因,老妇人说:“我有一间房子,已家传百年,守着都不敢动,甚至到我这代也是这样。但是我儿子不肖,(把它)卖给别人了。 我今天要搬离这里,百年老屋,一旦离开,怎会不痛心!这就是为何我哭泣的原因。”苏轼也为他难过。 (于是东坡)问她原来的房子在什么地方,竟然是东坡买的那座房子。东坡再三地安慰她,说:“你的老房子是我买的,不要太过悲伤,现在我就把它还给你。” 于是让人取来房契当着老妇人的面(把房契)烧了,(并且)叫老妇人的儿子第二天把母亲接回老房子,也不索要(买房子的)钱。东坡从这之后就回到毗陵,再也不买房子了,而是暂时借住顾塘桥孙氏的房子。 这一年的七月,东坡就病逝于借住的房子中。东坡前辈一生作了许多类似的事,可惜世人知之甚少,只有我的故乡流传他的事迹。 6. 黄庭坚题东坡诗后翻译 题东坡字后原文 其 一 : 东 坡 居 士 极 不 惜 书 , 然 不 可 乞 , 有 乞 书 者 , 正 色 责 之 , 或 终 不 与 一 字 。 元 祐 中 锁 试 礼 部 , 每 来 见 过 案 上 纸 , 不 择 精 粗 , 书 遍 乃 已 。 性 喜 酒 , 然 不 能 四 五 龠 已 烂 醉 , 不 辞 谢 而 就 卧 , 鼻 鼾 如 雷 , 少 焉 苏 醒 , 落 笔 如 风 雨 , 虽 谑 弄 皆 有 义 味 , 真 神 仙 中 人 , 此 岂 与 今 世 翰 墨 之 士 争 衡 哉 ? 译文:苏东坡平进极不吝啬自己的书法,但却不能求他书写,凡有求他写的,他都会严肃地批评他,有时还一字不给。元祐年间他在礼部任职,每次来见到桌上有纸,他会不择纸的好坏就在上面写上。他喜欢饮酒,落笔如风雨般潇洒,即使是开玩笑也是非常有意味的,真是神人呀!这哪里是当世的翰林们能与他争高下的呢? 其 二 : 东 坡 简 札 字 形 温 润 , 无 一 点 俗 气 , 今 世 号 能 书 者 数 家 , 虽 规 摩 古 人 自 有 长 处 , 至 於 天 然 自 工 , 笔 圆 而 韵 胜 , 所 谓 兼 四 子 之 有 以 易 之 不 与 也 。 建 元 靖 国 元 年 五 月 乙 巳 观 於 沙 市 舟 中 , 同 观 者 刘 观 国 , 王 霖 家 弟 寂 向 小 子 相 。 译文:苏东坡的简札书写字形温润,没一点世俗的习气,现在号称能作书法的几个,即使学习临摩古人有他们的长外,但那自然精妙,运笔圆润,以气韵取胜,就是兼有了四子(四位书法名家)的所长而改变他们的不足。建元靖国元年五月乙巳日在沙市船上看苏东坡的书法,一起看的人人刘观国,王霖家的弟弟王相。 7.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传诵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苏轼在岭南作的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贯,但是禁得更严密传送更多,经常凭借(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不雅。 8. 文言文翻译 元丰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是苏东坡的生日,(苏东坡)在赤壁矶设置酒宴,位于高峰,酣畅饮酒的时候,从江上传来了笛声。 客人有郭姓,尤姓两位先生,精通音乐,对东坡说∶“笛声新颖,不是流俗的音乐。”(东坡)派人询问,这是进士李委听说东坡生日,谱写乐曲《鹤南飞》前来献给东坡,只是穿着青巾紫裘皮衣,腰里别着笛子而已,又演奏了新的乐曲,又快速演奏数声,悠扬竞有穿透云石的声音,在做宾客都被陶醉。 李委从袖中拿出一幅好纸,说:“我没有什么是要求您,得到您的一首绝句诗就够了。”东坡笑着答应了。2023-06-30 23:19:501
东坡诗文文言文的启示
1. 东坡诗文这篇古文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后(没看明白这2字)就像这样。一天与棐(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W,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 2. 文言文《东坡诗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苏轼在岭南作的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贯,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不雅。 3.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 习题1.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2.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感受到欧阳修什么的品格 3.这篇文段表现了苏东坡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5.类( ) 是( ) 夸( )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此类推”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习题答案1、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说的是欧阳修感叹苏东坡后生可畏,已经赶超过做为前辈的自己,人们已经将目光与焦点从老一辈人聚焦到了新一代后辈的身上.表现出欧阳修善于奖掖人才、提拔后辈的开阔胸襟.2、因看到别人诗文成就高而感到高兴,表现出欧阳修关心后辈人才,心胸开阔的品格.3、在写法上采用侧面反衬的手法表现苏东坡的诗文成就.作者没有正面说苏东坡诗文如何如何,而是通过欧阳修的预言,崇宁、大观年间士大夫争诵苏东坡诗文禁而不止的事实来反衬.4、落 笔 /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类( 大抵,大致) 是( 这) 夸( 炫耀,夸耀) 6.感受到了欧阳公谦虚的心理.。2023-06-30 23:19:581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翻译是什么?
原文: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翻译: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苏轼在岭南作的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贯,但是禁得更严密传送更多,经常凭借(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不雅。2023-06-30 23:20:062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诵是什么文言文中的
《东坡诗文》选自《苏东坡传》。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④、大观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⑥尝⑦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⑧,而人或谓⑨之不韵⑩。2023-06-30 23:20:231
东坡诗文的原文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④、大观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⑥尝⑦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⑧,而人或谓⑨之不韵⑩。2023-06-30 23:20:321
东坡诗文传天下文言文
1. 求林语堂《苏东坡传》中文言文翻译(诗词不用) 原文 【一段】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欧阳公 : 指欧阳修 棐 (fěi): 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更不道著我 : 再也不谈论我,不传送我的名声了 海外诗 :指苏辙背贬南海时所做的诗 气索 :气短 不韵 : 不雅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辄的意思):就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尝的意思):辨别滋味,品尝 (注释后两项为自己所查,可能有误。) 译文:东坡写的诗词,一下笔就被人们所传诵。每当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像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一天欧阳修与儿子欧阳棐谈论文章,说到东坡,欧阳修感叹道:“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在没有人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苏东坡被贬南海所做的诗很流行,年轻人再也没有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朝廷曾经即使禁止,赏赐的钱加到80万,但是禁得越严密,流传诗文的越多。人们经常凭借收集到的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没有诵读东坡诗文的,便觉得很没面子。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有韵律。 一题: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答:他有开阔的胸怀。 2. 东坡诗文这篇古文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后(没看明白这2字)就像这样。一天与棐(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W,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 3.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 习题1.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2.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感受到欧阳修什么的品格 3.这篇文段表现了苏东坡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5.类( ) 是( ) 夸( )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此类推”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习题答案1、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说的是欧阳修感叹苏东坡后生可畏,已经赶超过做为前辈的自己,人们已经将目光与焦点从老一辈人聚焦到了新一代后辈的身上.表现出欧阳修善于奖掖人才、提拔后辈的开阔胸襟.2、因看到别人诗文成就高而感到高兴,表现出欧阳修关心后辈人才,心胸开阔的品格.3、在写法上采用侧面反衬的手法表现苏东坡的诗文成就.作者没有正面说苏东坡诗文如何如何,而是通过欧阳修的预言,崇宁、大观年间士大夫争诵苏东坡诗文禁而不止的事实来反衬.4、落 笔 /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类( 大抵,大致) 是( 这) 夸( 炫耀,夸耀) 6.感受到了欧阳公谦虚的心理.。2023-06-30 23:20:471
东坡诗文主要表现苏轼诗文成就,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东坡诗文主要表现苏轼诗文成就,在写法上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2023-06-30 23:20:561
欧阳修论东坡诗文文言文
1. 欧阳修论东坡诗文(翻译)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后(没看明白这2字)就像这样。一天与棐(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W,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 2. 欧阳修论东坡诗文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传诵。崇宁大观间,海外苏诗盛行。是时朝廷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东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欧阳修论作文 苏轼《东坡志林》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 (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阅读提示】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今天读来,不无启迪。 3. 有关于< >文言文的练习答案 译文: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后(没看明白这2字)就像这样。一天与棐(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W,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 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⒉⑴ ① 像 ② 这 ⑵ 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⒊要点:开阔的胸怀。 4. 欧阳修论东坡诗文的译文: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就一整天都为此高兴,一直都像这样。一天(欧阳修)与欧阳棐(欧阳修的儿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的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宋徽宗时,苏轼被贬南海时所作的诗很盛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 朝廷虽然曾经禁止(海外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越严,传诵得越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意可为读书人)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短,而且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 欧阳修是怎样的人 谦虚 豁达 注意对贤能的人才的培养 5. 论东坡诗文 详细的翻译 急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后(没看明白这2字)就像这样。一天与棐(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W,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 6. 文言文欧阳修论文选自《东坡志林》 原文: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东坡志林卷一 记六一语)注释:(1)顷岁:昔年.按,“顷岁”有两义,一为“近年”,一为“昔年”;文中既称欧阳修的谥号,则此时他已去世,“顷岁”应指昔年.(2)欧阳文忠公: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文忠”是他的谥号.(3)孙莘老:孙觉,字莘老.(4)乘间:乘机.(5)工:精妙,好.(6)患:毛病,弊病.(7)至:达到.(8)指摘:挑出毛病、错误,加以批评.译文:昔年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直译: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得好.世人的弊病在于:文章写得太少,又懒于读书,而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这样很少有能达到目的的.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欧阳修先生把他自己摸索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特别耐人寻味.说明: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此外别无他法.。2023-06-30 23:21:021
阅读文言文: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 [注]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2.解释文中加粗词。 (1)类:___________ (2)是:___________ (3)夸:___________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1)像;(2)这;(3)夸耀(炫耀) 3.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 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意对即可) 5.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 6.开阔的胸襟。(意对即可)2023-06-30 23:21:091
文言文译文: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2023-06-30 23:2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