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ra
-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系统复习
课题1水的组成 姓名
一、考点聚焦:
(一)电解水的实验
A. 装置――水电解器B. 电源种类---直流电C. 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O 通电
2H 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气体化学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体积比 _______ :___________
质量比 ________ : _________
F. 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 2O ,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 4+5H2O ===CuSO 4·5H 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
(二)、氢气 H 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1)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点燃 2H 2+O22H 2O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 )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2)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H 2 + △ 2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 2、C 、CO )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Zn + H2SO 4 === ZnSO4 +H2↑ Zn + 2HCl === ZnCl2 +H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 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 4、氢能源:三大优点 、 、
(三)、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
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叫单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叫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叫氧化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测试反馈:
( )1.许多物质的名称中含有“水”。“水”通常有三种含义:①表示水这种物质;②表示物质处于液态;
③表示水溶液。下列物质名称中的“水”不属于以上三种含义的是
A. 重水 B. 氨水 C. 水银 D. 水晶
( )2. 当水的温度和压强升高到某临界点以上时, 水就处于一种既不同于液态,又不同于固态和气体的新的流体态——超临界态。在超临界态水中,某些有机高分子会很快被氧化为无毒小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超临界态水氧化技术不形成二次污染 B. 超临界态水是一种新物质
C. 超临界态水是一种新型催化剂 D. 超临界态水可用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 )3.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氧化物 B.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水由水分子构成 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 )4.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右图) 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 B.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
C. 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NaCl B.O 2 D .KClO 3 C .CaO
( )6.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氮气 氧气 空气 B .石墨 熟石灰 生石灰C .水银 水 糖水 D .冰 干冰 冰醋酸
( )7.H 2O 、CO 2和O 2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三种物质,它们的相同点是( )
A .都是氧化物 B.常温下都是气体 C.都能发生化合反应 D.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8.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参观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时,秦俑馆向他赠送了一块弥足珍贵的“秦
土”,它取自秦始皇兵马俑考古现场的坑道遗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块“秦土”是化合物 B .这块“秦土”是混合物
C .这块“秦土”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 .用土烧制兵马俑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 )9.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牛奶 B .生铁 C.糖水 D.蒸馏水
( )10.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蔗糖溶液 B.煤 C .碘酒 D.蒸馏水
( )11.下列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的产物中,既含有单质又含有氧化物的是( )
A .加热氧化汞 B .高温煅烧石灰石 C .加热高锰酸钾 D .加热氯酸钾
( )12.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井水、河水、自来水B .汽油、机油、植物油C .空气、塑料、天然气 D .氢气、甲烷、二氧化碳
13. 为了测定水的组成选用下列装置回答问题:(氢气用盐酸和锌制得)
(1)为准确测定水的组成,为防止杂质干扰,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
(2)乙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_______ 。
(3)若测得丁装置中样品在实验前后减少6.4克,乙装置中药品增加了7.2克,丙装置增加了3.6克,根
据此可求出水中H 、O 质量比为(只写计算式)______________ 。
(4)实验结束后,若丁处仍有黑色固体,这对实验的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填“氧的质量偏大”、“氢的质
量偏大”、“无影响” );
(5)装置中的丙能否省去?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
14、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①空气 ②氧气 ③水蒸气 ④二氧化碳 ⑤高锰酸钾 ⑥铁粉 ⑦氮气 ⑧氧化铁
课题2分子和原子
二、测试反馈:
( )1.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B.用明矾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 工业废水处理后可以循环使用 D.水是能溶解多种物质的常用溶剂
( )2.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
用125mL 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 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 )3.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
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图为其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B. 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问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 在弱电场下,水分子运动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D. 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 )4.从热水瓶中倒开水,能够观察到瓶口有白雾,白雾上升一段距离后消失。这一现象无法说明 ..
A .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水分子在不断运动C .水分子间有间隔 D.水分子很小
( )5.当夜来香花开时,从花旁走过能闻到花香,这一现象说明
A .分子是可分的B .分子能发生化学变化C .分子间的间隔不变 D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 )6.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
现象说明
A .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 .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 )7.如图,向盛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粒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形成红色溶液,此实验能说明
①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之中②分子大,原子小 ③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④分子之间有间隔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8.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写出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图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 (填化学式) ;
(4)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5)以甲图为例分析,年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
9.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
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
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
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 (填操作名称) 而实现。
②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 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 。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 等消毒剂,也可以
通过 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3)为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某医疗小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灾民的居住环境进行
消毒。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300kg ,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 kg,配制的主要步骤是: 、 、 、 。
10.蒸发水和电解水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变化,从原子、分子的观点看蒸发水的过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从电解水可知: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
,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
简要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
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完成。 材料二 大多数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1)材料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3水的净化
一、考点聚焦: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均为_______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___________;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______。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 硬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水;软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水。
B .鉴别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低”:(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3)__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测试反馈:
( )1、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 、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 、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 D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 )2. 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有:①中和法;②化学沉淀法;③氧化还原法;④过滤法。其中属于化学
方法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3. 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 B.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与蔗糖固体
C. 用pH 试纸区分澄清石灰水和食盐水 D.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稀盐酸与稀硫酸
( )4.用右图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A. 能杀菌消毒 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 能得到纯净水 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的作用
( )5.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A. 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 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 D.用盐酸清除铁锈
6.2008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1)①水 (填“属于”或“不属于”)六大类营养素之一。
②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2)右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不仅可以 的物质,还可以
的杂质。(3)有一杯主要含有MgCl 2和CaC 2的硬水。某兴趣小组设计出软化水的部分实验方案,请你一
(1)天然水污染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常用的净水方法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
(2)漂白粉可用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
Ca(ClO)2+X+H2O =CaCO 3↓+2HClO,则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牵动全国人民的心,灾区饮水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请你运用以
下资料及所学的化学知识为灾区人民提供饮水安全常识。
(2)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
(3)符合感官和化学指标的水还不一定是安全的饮用水,理由是 。 9. 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取水口 反应沉 过滤池 淀池 吸附池 用户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A. 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E.吸附
(2)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进行投药消毒,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____;漂白粉(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
也可用为饮水消毒剂,次氯酸钙[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10. 某自来水厂用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流程如下:
(1)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在乡村没有活性炭,常加入 来净水。
(2)实验室中,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中可以降低水硬度的是 。
课题4爱护水资源
一、考点聚焦:
(1)水资源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的任意排放;
农业上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中_____ _____________的任意排放;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污水要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施用
______________,提倡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测试反馈:
( )1.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污染会引起土壤污染 B.地球上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C. 过滤能够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D.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 )2. 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做法中正确的是
A. 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B.工厂将澄清、透明的废水直接排入河中
C. 用明矾可以将硬水软化 D.提倡“一水多用”
( )3.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A. 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
C.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
)4.下列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中,最合适的是
A .生活污水放入池塘里静置后再排入江河中 B.在污水的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
C .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D.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 )5.为使洞庭湖的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南湖的水变得更清,保护好现有的水资源。作为一名学
生下列做法中你认为能做到且合理的是①在河流两岸多种植树木 ②使用无磷洗涤剂 ③关闭建在
河边或湖边的所有化工厂④向农民宣传科学知识,让他们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⑤向居民宣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排放的重要性 ⑥游玩时将吃剩的食品连同包装袋丢入湖内喂鱼
A .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③⑤⑥ D .①②④⑤
( )6.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六十亿生命之所系。”下列措施:①农业上合理使用
化肥和农药;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③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④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以上措施中能改善水质的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 )7.我省今年入夏以来旱情比较严重,部分土地耕种严重缺水,生活用水也较紧张,针对这一情况,有下列建议,你认为都合理的是①人工降雨 ②节约用水 ③保护水源不被污染 ④加大出水管的口径
A .除④外 B .①④ C .②④ D .全部
( )8.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西宁市近年实施了“蓝天工程”“宁静工程”“碧水工程”等改善生态环
境的措施。为了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 .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B .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排放
C .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 .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9.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
下图为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1)上图吸附池内的活性炭起 作用,经沉淀、过滤等净化处理后所得的水 纯水(填“是”或
“不是”)。
(2)自来水厂常用的消毒剂有二氧化氯(ClO2) 、漂白粉、“84消毒液”等。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
式为2C12+2Ca(OH)2==CaCl2+Ca(ClO)2+2H2O ,制取“84消毒液”是将氯气通入烧碱溶液中得到,反应原
理与漂白粉的制取相似,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家庭生活中可以用 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4)有些科学家预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警示我们应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请你举一例节约用水的做法: (合理答案均可) 。
10.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近几年,我市由于石板材的大量开采加工,造成水源污染十分严重,针对此现象,请你提出一条防治水污染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谈谈你在家中节水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1.化学课上,老师展示出《你们都来污染我》的图片,引起全班同学的深思。课后,同学们围绕“水的污染与防治”的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1)生活污水的再利用,既能减少水污染,又能节约水。
①若生活污水中含有碎菜叶、鱼鳞片、泥沙等固体杂质,要除去这些固体杂质,可采用沉淀、_____________等方法。
②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可用于浇花、_____________等。
(2)方玲从《福建日报》上获悉:养猪业是龙岩的四大产业之一,但大量的排泄污水对九龙江流域造成严重污染。在五年艰苦的治污过程中,实行“猪—沼—草—猪”生态养殖循环模式,实现“零排放”。其中“猪—沼”就是将猪的粪便转化成沼气作为燃料,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调研后,同学们提出下列预防和治理水污染的建议;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科学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化肥 B.禁止在所有水域内养殖
C .禁止在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设置排污口
(4)如果你是学习小组的成员,你还想调研的一个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今年的3月22日,是第十三届“世界水日”。沈阳市水资源缺乏的警钟再次敲响。请你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2023-06-30 21:29:588
水的组成
氢和氧2023-06-30 21:30:289
水的组成
水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Hu2082O结构式:H—O—H(两氢氧键间夹角104.5°)。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水是一种单质,因为用一般的加热方法很难把它分解。直到18世纪末,才由科学家用实验证明了水是一种化合物,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测定和科学分析,证实了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扩展资料水的取用方法1、地下取水寻找地下水源的首选之地就是地表早已干枯的溪流与河流的河床地区,虽然这些地方的地表早已无水,但是在它们的地表下往往能找到丰富的地下水。2、日光蒸馏水日光蒸馏取水法特别适用于沙漠地区,在地面挖一个长宽约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水壶,在坑上放一块塑料薄膜,用石头或沙土将薄膜的四周固定在坑沿,然后在塑料膜的中央部分吊一石块确保塑料膜呈弧形,以便水滴能顺利滑至中央底部并落入收集器中。太阳的照射使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升高,蒸发产生水汽,水汽逐渐饱和,与塑料膜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水壶中,这种方法在一天之内能收集大约半升水。3、植物中取水通过凝结植物的水汽来收集水分。在一段健壮枝叶浓密的树木嫩枝上套一个塑料袋,放袋子的时候要注意使袋口朝上,袋的一角向下,这样便于接收叶面蒸腾作用产生的凝结水。因为蒸腾作用产生的水汽上升与薄膜接触时遇冷后就会凝结成水滴,应让凝结的水珠沿着薄膜内壁流入底部收集器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2023-06-30 21:31:161
请问水的组成到底是氢元素和氧元素还是氢和氧?
其实没多大区别加了元素就比较明确而单说氢可以是氢气可以是氢元素可以是氢离子水同样可以说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所以问题本身也就没明确的问2个答案都是对的2023-06-30 21:31:363
水是由哪两种气体组成?
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透明液体。水的沸点是100℃,水的凝固点是0℃。水的密度是1g/cm3。氢气(H2)+氧气(O2)水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这个实验事实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有相同的分子数。”实验测得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可以认为水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目约为2∶1。氢和氧的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可推测1个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也约为2∶1。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精密测定,证实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化学式应写成H2O。水是一种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的组成宏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的组成微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2023-06-30 21:31:431
水是由什么组成的?水的组成成份是几个氧原子?
水是由无数的水分子组成的。化学就是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反映。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这种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和氧化铁(Fe2O3)都是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氢气(H2)、氮气(N2)和氧气(O2)都是单质。2023-06-30 21:31:511
水的组成知识点
水的组成的知识点如下:水,化学式为Hu208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纯水可以导电,但十分微弱,属于极弱的电解质。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阴阳离子,有较为明显的导电性。扩展资料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亩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3/4。据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统计,中国人均占有量已经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确处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两方面的关系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复杂。我国淡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我国的水量和径流深的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并且与人口数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 36%;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 64%。2023-06-30 21:32:011
水的组成是什么?
一个H 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H2O2023-06-30 21:32:323
如何证明水的组成和构成呢?
水:化学式H2O故有氧元素(O)和氢元素(H)组成的。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分解水可以用直流电电解,在正极上产生氧气,负极上产生氢气,加入强酸强碱等电解质可以使效果更明显.还有一种是用高温加热也可以使水分解但能耗较大!分解水可以制取氢气和氧气。2023-06-30 21:32:381
水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其变化规律
呵呵,请看这里的介绍,挺全面的,包括你要问的这几个问题:http://baike.baidu.com/view/2630.htm2023-06-30 21:32:482
化学水的组成
嗯,题目中问的是组成,所以应该是宏观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宏观上)一个水分子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微观上)2023-06-30 21:33:162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
水,化学式为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地球表面有72%被水覆盖。它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纯水导电性十分微弱,属于极弱的电解质。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阴阳离子,才有较为明显的导电性。水在3.98℃时密度最大(999.97kg/m3,近似计算中常取1.0000kg/m3)。固态水(冰)的密度(916.8kg/m3)比液态水的密度(999.84kg/m3)小,所以冰能漂浮在水面上。水结冰时,体积略有增加。在标准大气压(101.325kPa)下,纯水的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纯水的理论电导率为σ=0.055μS/cm。水的比热容大,c=75.3 J/(mol·℃),所以能很好地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水的生成焓很高,ΔfHmθ=-285.8kJ/mol,所以热稳定性好。在2000K的高温下,其离解不足百分之一。常温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0×10-14。水分子是极性的,即水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见图片),这使得水成为一种很好的溶剂。很多常见气体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等,这些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气相分压等因素有关。生理意义水是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物 ,正常情况下身体每天要通过皮肤、内脏、肺以及肾脏排出1.5L左右的水,以保证毒素从体内排出。儿童体内有80%的水,老人体内则有50%~60%,正常中年人体内则有70%的水。水在机体内有许多重要功能水——生命的源泉(1)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分;水在体内起溶媒作用,溶解多种电解质;水在体内起运输作用,可以传递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内分泌物质(如激素)等;水有较高热导性和比热,可作为“载热体”在体内和皮肤表面间传递热量,有助于人体调节体温。 10亿人可能因为喝的水“太纯净”而更易患病化学式D2O,又称氧化氘。1931年H.C.尤莱在把4L液氢在-259℃下缓慢蒸发到剩余数毫升,光谱分析时发现了重氢“D”,称氘。氘 (deuterium) 的意思是2,表示原子量等于2的氢同位素。由重氢和氧组成的化合物称重水,分子量为20.028,比普通水分子量18.016高出约11%。纯重水在1933年就已制得。普通水中所含重水很少,约占普通水质量的0.02%,自然界没有富含重水的源泉。重水在外观上和普通水相似,但许多物理性质不同2023-06-30 21:33:241
水的组成
水=氢气H2+氧气H2O2023-06-30 21:33:344
水的组成,结构,性质,化学变化
组成:水是由氢和氧组成性质: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沸点100摄氏度,凝固点0摄氏度,导电性,导热性~~~~~~~~~~~~~~~~~~~~~~~~~异常现象:4摄氏度下密度最大(通直流电)化学变化:水----------氢气+氧气我只学过这些,别的不知道了2023-06-30 21:33:421
水的组成成分?
电解水的实验在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气体体积的2倍。证明:①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2∶1。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摘自百度百科,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2023-06-30 21:33:511
陆地水的组成与特点
一、陆地表面水的组成 陆地表面的基本水源来自大气降水.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被气流输送到陆地上空,其中一部分从陆地上空流走,形成过境气流;另一部分在陆地上空冷凝,按固、液两种形态降水.大气降水落到地表,除一部分被蒸发和入渗地下外,其余在地表形成冰川、湖泊、沼泽和河流天然地表水体,此外还有极小一部分组成了生物水. 由表3-1可见,陆地表面水中的89%是以固态冰川的水体形式分布在南极大陆,其余6大洲地表水的总量,仅占全球地表水的11%,而这11%中有10.16%还是冰川水体.因此除南极洲以外,陆地表面总水量中,冰川占92.84%,湖泊占6.65%,沼泽占0.43%,而河槽蓄水仅占0.08 %. 我国地表水的组成也是如此.我国冰川总面积58650平方公里,冰川总储量为51322×108立方米;湖泊面积为718000平方公里,湖泊储水量为7088×108立方米,其中淡水储量为 2260×108立方米,占湖水总量的31%;沼泽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 1.15%;河流槽蓄量虽小,径流总量却与欧洲相当,全国平均年径流总量达27115 ×108立方米. 二、陆地表面水的结构 如前已述,地球上的水循环可以看作为一个动态有序大系统.不仅海水、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各亚系统,而且地表水亚系统内部的冰川、湖泊、沼泽、河流等子系统,都是开放系统.它们之间都存在着频繁而密切的物质(水、沙、化学元素)与能量(热能、动能)的交换,和水体相变转化的关系. 冰川、湖泊、沼泽、河流,在地表水亚系统的水循环过程中,各具有其特殊的功能.这又是由其本身的水循环的机制和特性所决定的. 河流虽然槽蓄量最小,但河水是地表唯一的畅流液态水,它的水循环动力机制既受热力因素影响,更受重力作用所控制.因而,其交替更新的周期最短,也即水循环的活力最强.因此它在地表水循环过程中起着上接大气水,下通地下水,最后联结海水的主干作用,它是地表水循环亚系统中的主干子系统.在全球水循环大系统中,河流则为大气、海洋、地表、地下4大亚系统的传递支系统. 冰川是固态降水积累演化而成的,从静态储水量看,是地表第一大水体.它的水循环的动力机制主要受热力作用控制,而地处高寒地带的冰川地区,热力变化微弱,因而冰川水体具有稳定少变的特征,其水循环的活力最弱,交替更新的周期山岳冰川为1600年,而极地冰盖可达9700年.稳定少变的巨量冰体,在地表水循环中发挥着储存和补给的功能,位于高山河源地区的冰川,在其自身的水循环过程中,通过相变转化,输出的液态水,给河流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补给水源,成了河流水循环系统中的输入项. 湖泊与沼泽是地表洼地的滞流液态水体.其水循环的动力机制,也是兼受热力和重力作用控制.但由于它所处的地形条件和其它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大大削弱了重力作用的影响.因而,水循环的活力较弱,其交替更新的周期平均约17年,在地表水的水循环系统中,湖泊主要起着传递、调蓄的功能.通过其自身的水循环,不仅起着与大气、地下和河流水体之间的传递作用,外流区的湖泊,更是调蓄河川径流的天然水库. 在地表水与海水交绥地区,即河流的河口区,它是河海传递的子系统.由于它兼受河川径流及海洋潮流等的影响,故河口子系统有着特殊的运动变化规律.2023-06-30 21:33:581
在描述水的组成和结构时,可以表述(宏观)______,(微观)______
物质的组成是指物质的成分,用元素来描述,故可表述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的结构用构成物质的各级粒子描述,故可描述为: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故答案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2023-06-30 21:34:071
探究水的组成元素的原理或依据是
初中的方法讲解吗? 原理:2H2O=电解=2H2+O2 依据: 1、用带火星检验负极生成的气体,发现能够点燃并发出蓝光,用干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有水雾生成,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2、用带火星检验正极生成的气体,发现在空气中的木条燃烧得更加剧烈,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由以上两点说明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而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023-06-30 21:34:151
水是由什么构成?如题 谢谢了
水…是由无数个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2O,由两个H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2023-06-30 21:35:033
水的组成
水是由1个氢分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2023-06-30 21:35:134
水的组成的元素是什么?化学式是什么?水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学式H2O 氢氧元素质量比1比8 相对分子质量为182023-06-30 21:35:251
天然水的组成是什么?
天然水体的组成有江河湖海、生物水、大气水。天然水体指的是被水覆盖着的地球表面的自然综合体 ,比如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等等都是天然水体。2023-06-30 21:35:333
水的组成,结构,性质,化学变化
组成:水是由氢和氧组成性质: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沸点100摄氏度,凝固点0摄氏度,导电性,导热性~~~~~~~~~~~~~~~~~~~~~~~~~异常现象:4摄氏度下密度最大 (通直流电)化学变化:水----------氢气+氧气我只学过这些,别的不知道了2023-06-30 21:35:433
2017年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考点一)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2O) 氢气(H2) +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 8 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时密度,为1g/cm3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水(H2O) 氢气(H2) +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3、氢气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 ,切割金属) 文字表达式:氢气(H2) + 氧气(O2)水(H2O) 化学方程式:2H2 + O2 2H2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考点二、物质的分类 1、概念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氧气、红磷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水、高锰酸钾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 例:二氧化硫、氧化铁等 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即划分单质、化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种类来划分的。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单质;若含有几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化合物 2、物质分类的步骤 ①根据物质种类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 ②写出纯净物的化学符号 ③根据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 ④在化合物中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找出氧化物2023-06-30 21:36:291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 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情感价值观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电解水的实验 2.确定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提问]1.你知道哪些有关水的成语? 2.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水的诗句? [总结]这么多有关水的成语和诗句,足见人们对水寄予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悉程度。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有一共同点:体内水的质量和生物体总质量的比一般都在60%以上。 成年人鱼类水母、藻类香蕉、生菜等 65%-75%70%-80%90%以上90%以上 推进新课 [引入]可以看出水是不可缺少的宝贵的资源,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料等知识了解多少呢?本单元将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对水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 [板书]课题1 水的组成 [分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水曾被看作一种元素,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分解。 [设问]谁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设问]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 [演示实验3-1],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现象](1)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2)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分析]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我们用实验来探讨 [板书]2.验证实验 [演示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学生观察现象 [提问]试管1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1.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2.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通过预习可知是氢气,但对氢气不太了解。 [板书](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 [提问]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回答]学生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产生了新物质,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篇2 知识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科学素养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实验器村,学生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 复习讨论: 研究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情况,同学们调查情况如何,互相展示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原因有哪些,应如何消除或减少污染。 参考要点: 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原因 a工业“三废” 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 ③消除或减少污染的建议 a严控工业“三废” 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 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 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讲 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覆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有关水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 讲 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察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小组汇报 要 点: 1、无色无味液体 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 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 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3-1) 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 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实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 要 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 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学生结合上述实验结论讨论水的组成。 要 点:∵VH2:VO2=2:1 ρH2:ρO2=0.899g/L:429g/L ∴mH2:mo2= 查相对原子质量,可知H-1,O-16 ∴在水中,氢原子数:氧原子数= : =2:1 即在每个水分子牛,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所以水分子为HzO 要 点:形象地说明了水的组成,进一步验证了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组成H2O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2、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水的组成。 2、电解水所得出的结论。 3、了解化合物,单质的区别。 4、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问题。 难点:化合物,单质概念的理解.。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教学过程: 1.强化学生的“现象论证-结论推理”的能力。 2.加深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3.要学生学会用微观的角度去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反思: 1.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困此要加强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实验的结论不能直接,牵强地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已根据实验的现象去分析总结。2023-06-30 21:36:361
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
1.是2.不是,负极剩下的水里有水分子、氢氧根离子2023-06-30 21:37:004
水在哪里、水的组成与水的密度
水无处不在,水是有氢氧元素组成,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是1克每立方厘米2023-06-30 21:37:074
哪个科学家首先证明了水的组成
第一个实验:普利斯特,但他并未承认水由氢氧组成。第一个承认并证明:拉瓦锡。2023-06-30 21:37:171
1.水由两种元素组成,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根据水的化学式,从宏观上看,水(H 2 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氢;氧;氢原子;氧原子.2023-06-30 21:37:241
《水的组成》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水的组成》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的组成》的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 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 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 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重点改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自制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 ⒊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利用文字闪动,图象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为了增强学生对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认识,课上选择一段“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录像,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⒋优化教学过程: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学懂、学会、学活、学精,而且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⒈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⒉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⒊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因此,作好演示实验尤其关键(展示实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更便于学生主动根据实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水的电解产物。 《水的组成》的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探究水的组成是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在学习水的重要性、科学饮水、水的污染和防治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和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从而转入对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有关内容的学习。 二、说学习目标。 因本节重要学习水的物理性质和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所以确定的学习目标为:读教材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和观察水的电解实验现象及对生成物的检验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三、说学情。 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它是无色、无气味的透明液体,学生早已经知道了。在物理课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水的凝固点为零摄氏度,沸点为一百摄氏度。温度在四摄氏度时,水的密度为一克每立方厘米。所以通过读教材说出水的物理性质问题不大。关于水的组成,学生在前三章的学习中早已知道水用符号表示为:H2O。即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教学难点是: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 五、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特点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为:讲解法、演示法、直观图示法;学习方法为:阅读法、观察法、练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学习目标,突破重点,分散难点。在达标导学过程中,首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说出水的物理性质。紧接着通过电解水实验,学生观察到两个电极表面都有气泡放出,并且连接电源正极与负极的刻度管内的气体体积比为1:2、通过检验连接电源负极刻度管内的气体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 连接电源正极刻度管内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最后让学生分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七、说板书设计。 为突出教学重点,完成学习目标,设计的板书如下: 探究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的透明液体;一标准大气压下,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为1g/cm3 (二)探究组成水的元素 1、电解水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纯净物,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 3、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八、说作业。 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做能照顾大多数学生和少数优绩生的培养。作业题与学习目标紧紧相扣。 九、说反思。 通过导学案的运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能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水的组成元素,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水的组成》的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是如何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的。本课题要紧扣教材,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开展,既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有利于缩小学生对于化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从水的电解实验与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开始的,在此过程中,直观的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与方法,这种展现方法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本课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认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的氧气的知识,能够区别并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由对水的分解反应的认识学习,深化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的生成,但元素种类不变。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正确书写化学式打下了基础。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氢气的性质。 (3)了解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并学会区分。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教材,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过程中体会科学的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对电解水的化学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持对生活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四)教学难点 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认识和区分。 (五)教具准备 试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电解水装置。 二、说学生 九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首先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其次是知识基础: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的对水的物理性质有所了 解。最后是能力水平: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初步具备了与人合作、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学好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取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最优组织。 四、说学法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探究学习法、多种感官协同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五、说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为此我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1977年11月9日,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里斯某一海湾的水域内,发生了一次大火。当时,海上风浪已经接连数日没有停息了,这天,一阵强大的飓风过后,海面上突 然燃烧起熊熊大火,颇为奇观,火光照耀四周数十公里。剧烈的火焰竟使海天连成一片,形成半壁红彤壮观奇妙的景观,目击者无不目瞪口呆。海水为什么起火?事故发生后,据科学家研究,原来这场大火的原因是时速高达250公里的飓风与海水发生剧烈摩擦,产生的巨大能量使水分子分解,引起氢气燃烧。原来这场大火和水的组成关系密切,那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水的组成。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设置悬念,引入本课题。 (二)演示实验推进新课 1、通过我演示电解水的实验过程,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此时,再引导他们猜想、思考产生的是什么气体,接下来通过气体检验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各种仪器做化学实验的能力。最后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得出实验结论。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 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加深他们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②鼓励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大胆猜测,调动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③培养学生学习观察、总结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阅读第47页有关氢气性质 的内容,鼓励学生归纳总结出氢气的性质,并加深学生对于氢气在使用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这一认识,之后再为学生演示氢气验纯这一过程,接下来引导学生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并尝试写出化学式。最后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是在上述这个变化的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有无变化?在交流讨论后,询问学生的交流结果,再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总结,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元素没有发生变化”两个重要结论。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思考,而不是教师的直接灌输,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②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 介绍氢气的多种用途:①高能清洁燃料。(可用火箭、宇宙飞船的燃料);②最常见的用途是充填氢气球和氢气飞艇;③氢气跟氧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焰可达3000℃的高温,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④利用氢气的还原性,可以冶炼重要的金属。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①拓展学生视野,活泼课堂气氛;②引导学生放宽眼界,不要拘泥于课本,更多的知识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2023-06-30 21:37:301
证明水的组成的化学方程式
氢的燃烧,2H2十O2=点燃=2H2O水的电解。2H20=通电=2H2十O22023-06-30 21:37:471
天然水的组成是什么?
天然水中一般含有可溶性物质和悬浮物质(包括悬浮物,颗粒物,水生生物等)。可溶性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主要是在岩石的风化过程中,经水溶解迁移的地壳矿物质。2023-06-30 21:37:562
初二科学水的组成
当我们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的内部有气泡产生。依据所学的,你判断那气体是_水蒸气。这现象和水的电解实验现象有什么区别?开水是水的沸腾现象。沸腾是在水达到沸点后快速变成水蒸汽的一种现象。这是物理现象。电解实验是把水做点解,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这是化学现象。2023-06-30 21:38:021
水的组成是两种气体,为什么水会是液体?
气态的水依然是液体,是液态小水珠,水的构成是两氢原子和一氧分子,而不是两种气体。2023-06-30 21:38:135
水的组成
H2O2023-06-30 21:38:424
水是有什么组成
H和O元素组成2023-06-30 21:39:169
水是什么组成的?
H2O,靠有没学过化学啊2023-06-30 21:39:335
水的组成是由什么原子构成的呢?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每个水分子中共含有 10 个质子;铁原子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个,该原子核中微粒总数为 56 个; 钠相对原子质量为23,核内有11个质子、则核内 12 个中子,核外有 11 个电子.2023-06-30 21:39:471
水的组成四级目标是什么
1、了解并体验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2、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通过水的电解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4、知道单质、化合物的区别及氧化物的含义。2023-06-30 21:39:541
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上说明水的组成
宏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微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2023-06-30 21:40:021
证明水的组成的证据是什么?
水是由无数的水分子组成的。化学就是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反映。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这种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和氧化铁(Fe2O3)都是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氢气(H2)、氮气(N2)和氧气(O2)都是单质。2023-06-30 21:40:171
试用分子,原子,元素概念,说明水的组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2023-06-30 21:40:231
水是什么物质?
氧化物,无机物。2023-06-30 21:40:315
水是用什么做成的
他们全答错了,水是自然界中一种物质,并非什么制成的,如果问水是什么组成的,则他们回答正确.2023-06-30 21:40:592
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A说法不正确;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说法不正确;C、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C说法不正确;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D说法正确.故选D.2023-06-30 21:41:061
水为什么是水?
哎,学哲学的吧你? 这种问题对你没用。2023-06-30 21:41:145
【组成】
词典解释 :(1)组合而成。受邀组成政府。组成全体的各部分。三个班组成一个排。(2)各部分在整体中的比重。水的组成。2023-06-30 21:41:271
在描述水的组成和结构时,可以表述(宏观)______,(微观)______.
物质的组成是指物质的成分,用元素来描述,故可表述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的结构用构成物质的各级粒子描述,故可描述为: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2023-06-30 21:41:341
水的组成氧氢比例
首先,1mol的水产生1mol的氢气,0.5mol的氧气.pv=nRT ,所以体积比为2:1,氢气的摩尔质量为2g/mol,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mol.所以1mol的氢气的质量为2g,0.5mol的氢气的质量为16g.所以质量比为1:8.2023-06-30 21:41:401
水的组成教学的成功之处
水的组成是化学教育中的基础内容之一,其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1、直观性: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其组成简单易懂,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实验性:水的组成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水的组成。3、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其组成对于学习化学的其他内容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4、应用性:水的组成在生产、环保、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学生通过学习水的组成,可以了解到水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重要性。因此,教学者可以通过生动的实验、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将水的组成教学生动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2023-06-30 21:4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