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小凡
-
问题一:暮雨潇潇是什么意思 傍晚的雨下的很猛很大
问题二:潇潇暮雨是什么意思? 指傍晚的小雨
“潇潇暮雨”不是成语
潇:形容小雨,如“潇潇细雨”。
问题三:潇潇暮雨什么意思 10分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J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应该是出自这首诗
问题四:萧萧暮雨什么意思 萧萧暮雨子规啼。宋u30fb苏轼《浣溪沙》[今译] 傍晚时分,细雨萧萧,杜鹃声声。[赏析]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词人游蕲水(今湖北浠水县)清泉寺,触景生情,写下此词。此句写暮雨,写子规(即杜鹃),声韵优美,情致凄婉,令人陶醉。萧萧,同萧萧,形容雨声。在淅淅沥沥雨声中,传来杜鹃声,此时的感情真不可思议。秦观《踏莎行》云:“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王国维的评语是“凄厉”。这里时间相同,都是在晚间,但又多了细雨,则更为凄厉了。[原作]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问题五:追求海阔天空。独自欣赏。一枕闲花落尽,暮雨潇潇,山河永寂。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想做个游侠呗
问题六:萧萧暮雨什么意思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①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②。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① 元丰五年(1082)三月谪居黄州期间作。《东坡志林》卷一载:“(余)因往(沙湖)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蕲水,今湖北浠水县,在黄州东。兰溪,出箬竹山,溪两侧多生兰草,故名。② 萧萧,同潇潇,雨声。子规,杜鹃的别名。③ 休将,不要。白发,指老年。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u30fb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u30fb《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近之处。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可以说,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问题七:追求海阔天空.独自欣赏.一枕闲花落尽,暮雨潇潇,山河永寂什么意思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题八:你认为人类那些活动使生物圈受到了破坏?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废气物,滥捕滥杀滥伐。
潇潇暮雨子规啼全诗是什么?
浣溪沙 【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2023-06-30 16:54:177
潇潇暮雨子规啼全诗
8卡抓积极12023-06-30 16:55:024
萧萧暮雨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潇潇暮雨是什么意思? 指傍晚的小雨 “潇潇暮雨”不是成语 潇:形容小雨,如“潇潇细雨”。 问题二:萧萧暮雨什么意思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①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②。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① 元丰五年(1082)三月谪居黄州期间作。《东坡志林》卷一载:“(余)因往(沙湖)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蕲水,今湖北浠水县,在黄州东。兰溪,出箬竹山,溪两侧多生兰草,故名。② 萧萧,同潇潇,雨声。子规,杜鹃的别名。③ 休将,不要。白发,指老年。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u30fb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u30fb《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近之处。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可以说,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问题三:潇潇暮雨什么意思 10分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J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应该是出自这首诗 问题四:《浣溪沙》中的“潇潇暮雨子规啼”“暮”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暮”是傍晚的意思。 “暮”的基本解释:1.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日~。~气。~色。日~途穷。~鼓晨钟。 2.晚,将尽:~春。~年。~节。~齿(晚年)。 详细解释: 〈名〉 1.(形声。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 2.同本义 暮者,晚也。――《论衡u30fb明雩》 朝三而暮四。――《庄子u30fb齐物论》 恐美人之迟暮。――《楚辞u30fb离骚》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u30fb木兰诗》 今朝至,暮变。――《韩非子u30fb难一》 至莫夜月光明。――宋u30fb 苏轼《石钟山记》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唐u30fb 杜甫《石壕吏》 3.又如:暮天(傍晚的天空);暮雨(傍晚的雨);暮途(傍晚的路程);暮烟(傍晚的烟霭);暮暮(每天傍晚);暮鼓(鼓楼晚间报时的鼓声);暮暗(日落天暗) 4.夜晚 枝封暮雪。――沈约《桐赋》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论语》 5.又如:暮月(一季的末月);暮末(犹末世);暮冬(冬末) 〈形〉 1.喻指年老,衰老 藐是流离,至于暮齿。――庾信《哀江南赋序》 2.又如:暮老(指年老);暮古(年老糊涂);暮志(晚年的志向);暮耋(指年老);暮齿(晚年);暮景(比喻垂老之年) 3.迟;晚 夫自念斯,学德未暮。――《吕氏春秋》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 4.又如:暮迟(犹言不及时);暮生(父亲死后才出生) 问题五:苏轼的中"萧萧暮雨子规啼”是什么意思 浣溪沙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暮雨中子规(即杜鹃)声韵优美,情致凄婉。萧萧,形容雨声,在淅淅沥沥雨声中,传来杜鹃声。潇潇,下雨声.形容春风绵绵的样子 整个来看这首词 写的是作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问题六:暮日萧萧是什么意思啊 不知道你问的是“萧萧暮雨”还是"暮日萧萧~~!苏轼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②。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的萧萧暮雨~~!是指:萧萧,同潇潇,雨声。指傍晚的小雨 “潇潇暮雨”不是成语 潇:形容小雨,如“潇潇细雨”。 而你的“暮日萧萧”顾名思义~!就是“暮”指傍晚~!日指太阳~也就是说~傍晚太阳快落的时候下起了萧萧雨~!谢谢~! 问题七:暮雨潇潇是什么意思 傍晚的雨下的很猛很大 问题八:潇潇暮雨子规啼中的暮雨指的是什么 昼夜暮晓的网络小说《潇潇暮雨子规啼》和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浣溪沙》中“萧萧暮雨子规啼”,里面的“暮雨”意思都是:傍晚的雨。 “暮雨”一词的出处: 宋u30fb柳永《八声甘州》词:“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关于“萧萧暮雨子规啼”的词: 浣溪沙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问题九:潇潇是什么意思 1.风雨急骤。 2.小雨。 3.凄清p冷寂。 4.头发稀疏。 5.清高超俗。 6.象声词。2023-06-30 16:55:141
潇潇暮雨是什么意思
风潇雨晦的解释《诗·郑风·风雨》:“风雨潇潇, 鸡鸣 胶胶,既见 君子 ,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遂以“风潇雨晦” 形容 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亦 比喻 形势 险恶。 梁启超 《政府大政方针宣言书》:“当此国基甫定,风潇雨晦之时,正全体国民卧薪嚐胆之日。” 陈家庆 《感湘乱作次韵》:“风潇雨晦悲流徙,月惨霜凄感苦辛。” 词语分解 风的解释 风 (风) ē 空气流动的现象。 气象 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 风波 (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 黑暗 ,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 * 或 境地 艰难 )。风花 雪月 雨晦的解释 语本《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用“雨晦”指乱世或艰难的处境。 隋 岑 德润 《鸡鸣篇》:“雨晦思君子,关 开脱 孟尝 。” 唐 白居易 《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雨晦识鸡鸣之信,2023-06-30 16:55:291
潇潇暮雨中潇潇的意思
问题一:潇潇暮雨是什么意思? 指傍晚的小雨 “潇潇暮雨”不是成语 潇:形容小雨,如“潇潇细雨”。 问题二: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什么意思,子规什么意思,啼什么意思 潇潇,下雨声.形容春风绵绵的样子 浣溪沙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多数朋友潇潇暮雨子规啼是什么意思,并不是太了解。 “潇潇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暮雨中子规(即杜鹃)声韵优美,情致凄婉。萧萧,形容雨声,在淅淅沥沥雨声中,传来杜鹃声。 问题三:潇潇暮雨什么意思 10分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J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应该是出自这首诗 问题四:萧萧暮雨什么意思 萧萧暮雨子规啼。宋u30fb苏轼《浣溪沙》[今译] 傍晚时分,细雨萧萧,杜鹃声声。[赏析]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词人游蕲水(今湖北浠水县)清泉寺,触景生情,写下此词。此句写暮雨,写子规(即杜鹃),声韵优美,情致凄婉,令人陶醉。萧萧,同萧萧,形容雨声。在淅淅沥沥雨声中,传来杜鹃声,此时的感情真不可思议。秦观《踏莎行》云:“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王国维的评语是“凄厉”。这里时间相同,都是在晚间,但又多了细雨,则更为凄厉了。[原作]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问题五:潇潇是什么意思 1.风雨急骤。 2.小雨。 3.凄清p冷寂。 4.头发稀疏。 5.清高超俗。 6.象声词。 问题六:潇潇暮雨的意思 下个不停傍晚的雨 问题七:"潇潇暮雨春寒"下一句是什么? 潇潇暮雨子规啼 问题八:潇潇暮雨子规啼全诗是什么? 浣溪沙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问题九:潇潇暮雨这个词里有什么字错了 应该是这个萧2023-06-30 16:55:401
潇潇暮雨子规啼的意思翻译
“萧萧暮雨子规啼”的意思是:日暮时分,细雨萧萧,传来了布谷鸟的声声啼叫。“萧萧暮雨子规啼”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全诗描绘了清泉寺幽雅的风光,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宋代〕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译文到蕲水的清泉寺游玩,寺庙临近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方流淌。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赏析上阕以淡疏的笔墨写景,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下片诗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2023-06-30 16:55:471
潇潇暮雨是什么意思?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应该是出自这首诗2023-06-30 16:55:563
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意思 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原文及译文
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意思: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3、《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作者】柳永 【朝代】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3、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念佳人,一定天天登上江边画楼,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只当作心上人的归舟。眺望我的归舟误认一舟一舟。你可知道我,倚高楼眺望,愁思正如此的深重。2023-06-30 16:56:131
是潇潇暮雨子规啼,还是萧萧暮雨子规啼?
是萧萧暮雨子规啼。2023-06-30 16:56:204
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原文_翻译及赏析
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宋词三百首 , 国小古诗 , 写景 , 感叹 , 人生哲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鉴赏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著人生的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蕲水,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距黄州不远 赏析二 蕲水,今湖北浠水,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东。蕲水的清泉寺,下临兰溪。兰溪水出于箬竹山,溪旁多兰花,故名曰:兰溪。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46岁的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 上片写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首句点名了兰溪 得名的缘由——山下溪边多兰。同时又点明了游兰溪的时令。兰刚发芽,芽虽短,但是生机勃勃长势很快,一个“浸”字写尽春兰的活力。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萧萧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暮雨萧萧、子规哀鸣都是写实。暮春三月,春色正浓,可写之景可谓数不胜数。但是作者独取此景,这显然和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是,苏轼毕竟是一个“奋厉有当世志”的杰出人物。溪水西流使他感悟到:溪水尚且可以西流,难道人生就再无少了吗?何必自伤白发,哀叹衰老呢?集中体现了他虽然身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末句“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白发”和“黄鸡”都出自于白居易的《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朱颜易逝,调子低沉。苏轼在这首词中是说不要伤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这就一扫白诗的低沉调子,也冲淡了上片“萧萧暮雨子规啼”的悲凉气氛。 此词,上片写景,景色如画,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奋人心。近千年来,不知令多少身受挫折的失意人重新焕发出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进的信心!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著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赏析三 这阕小令是三月所写,兰溪在黄州东南,写的是雨中的南方初春。 五千年来有些意象在中国人眼中总是无比的凄楚与忧伤,比如长长短短的雨,比如杜宇,比如黄昏,比如飞过鹧鸪的青色天际。 词的上半阕写景,大的背景是子规鸣叫着的细雨濛濛。照一般看来,无边的暮雨中杜宇泣血,自然是一切忧伤得说不出。可是苏东坡偏偏就把它写成了一首愉快清丽的歌,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兰芽在山中茁壮成长,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刷得乾乾净净,在绵绵的细雨中,有杜鹃在清啼。 后人对苏东坡的评价是豪迈,因为他极少因外物的悲而悲。在我看来,倒不如说他是通透旷达,正是因为永远置身事物之外去体味事物本身,所以得到的快乐与感言多于或异于常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词的有我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将自己的情感带入事物中,便是泪眼看花花不语,而此词中苏东坡却跨越了触景伤情或是因情伤景,到达王国维所言的无我境界。因此此词大背景的凄凉便成了新凉,杜宇的叫声也清亮了起来。 下阕词是抒怀。"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典自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白居易想表达的是红颜易老,良时不返,偏偏苏东坡反其道而用之,劝说世人莫要因为自己韶华已逝而心灰意冷,唱黄鸡催晓的悲伤调子。 谁说人生不可能再年轻?门前的流水尚可以一辈子朝西,又怎么可以唱那些黄鸡催晓的悲伤歌曲?这是苏东坡的人生哲学,老又如何?依然可以左牵黄右擎苍,努力进取。谁说人不似花,再无少年时?青春可以永驻,只要心不老,青春就永远不会老去,老去的,只是岁月本身。 赏析四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先著《词洁》卷一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不凡。" 赏析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困花压蕊丝丝雨,不堪只共愁人语。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2023-06-30 16:56:431
对潇潇暮雨 是什么意思,出自何处
用天气来衬托心境,这是北宋柳咏词句。2023-06-30 16:56:503
潇潇暮雨
闲来无事,写了几首不同版本的暮雨诗词,聊解烦闷。你最喜欢哪一首? 但本人才疏学浅,故尚不能顾及音律。诚挚献上,愿博君一笑。 一,七言诗——潇潇暮雨 日暮时分风瑟瑟, 雾气氤氲眼迷离。 冷雨敲窗时滴沥, 辗转反侧不能寐。二,五言诗——潇潇暮雨 日暮晚来风,草木瑟瑟摇。 寒雨落江心,涟漪复涟漪。 常恐冬节至,逝者连一二。 人间远行客,江上独惆怅。三,宋词——潇潇暮雨 如梦令 庭前暮雨潇潇。 帘内佳人独倚。 闲绕露深处, 拂得锦衣湿透。 埋怨。埋怨。 长蹙远山含黛。四,现代诗——潇潇暮雨 一望无垠的草原上, 是一望无垠的暮色。 我策马驰骋,纵横天下。细雨如烟,淅淅沥沥,打湿了我的眉睫。 秋风向晚,浸着凉意, 凌乱了我的发丝。薄薄的雨雾,白茫茫一片,原谅我看不真切。 马蹄声的交错, 你我就这样擦身而过。雨过天晴,我已望不见你的身影。头顶是彩虹高悬,脚下是溪水潺湲。 成串的露珠滚落,仿若无声的哭泣。2023-06-30 16:56:571
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子规”“啼”什么意思?
hhvcghbfryhifaxgvo2023-06-30 16:57:052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争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的意思是?
说明作者的与世无争,好和和美美的感觉2023-06-30 16:57:196
潇潇暮雨子规啼中的暮雨指的是什么
昼夜暮晓的网络小说《潇潇暮雨子规啼》和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浣溪沙》中“萧萧暮雨子规啼”,里面的“暮雨”意思都是:傍晚的雨。“暮雨”一词的出处:宋·柳永《八声甘州》词:“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关于“萧萧暮雨子规啼”的词:浣溪沙【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2023-06-30 16:57:571
什么是潇潇暮雨?
潇潇暮雨是指在连续多日阴线之后出现一根往上的阳线,此情形是回光返照之征兆,宜把握时机卖出持股否则股价会继续下跌。该图形为下跌途中出现的向下跳空缺口,隔日的阳线未能将缺口回补,股价将续跌,故将连日阴跌称之为“潇潇暮雨”谱。2023-06-30 16:58:041
潇潇暮雨什么意思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应该是出自这首诗2023-06-30 16:58:112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诗篇全文翻译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系列:宋词三百首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qi)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浸:泡在水中。 3.子规:布谷鸟。 4.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5.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6.「潇潇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藉以抒写羁旅之思。 7.此句当为写实。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8.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9.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年老,感慨时光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潇潇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先著《词洁》卷一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不凡。"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2023-06-30 16:58:191
我的网名是潇潇暮雨,麻烦大家帮我取一个想对应的情侣网名
咴咴残雪(这个咴咴可以换一下)2023-06-30 16:58:275
潇潇暮雨洒窗前下联怎么对?
潇潇暮雨洒窗前下联这样对:飒飒晨风吹门边。这样的下联对仗工整,语句通顺。2023-06-30 16:58:572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及赏析
【 #诗词鉴赏# 导语】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是 为大家带来的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代: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注释 潇潇:风雨之声。 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凄紧,一作“凄惨”。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到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 苒(rǎn)苒:渐渐。 渺邈:遥远。 淹留:久留。 颙(yóng)望:抬头远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争:怎。 恁(nèn):如此。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创作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有求仕用世之志。适逢北宋安定统一,首都歌楼*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这首词大约作于柳永游宦江浙之时。 赏析 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上片写观景,虽未点明登楼而登楼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栏杆处”再点登楼,起到了首尾呼应作用。笔法之高妙,于此可见,作者不愧为慢词的奠基人。2023-06-30 16:59:161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是什么意思
是一个景色描写面对着潇潇的暮雨弥漫在江上的天空,(实际上)是将秋天洗了一遍。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2023-06-30 16:59:433
潇潇暮雨子规啼中的暮雨指的是什么
傍晚时分的雨2023-06-30 16:59:523
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什么意思,子规什么意思,啼什么意思
潇潇,下雨声.形容春风绵绵的样子浣溪沙 【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多数朋友潇潇暮雨子规啼是什么意思,并不是太了解。“潇潇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暮雨中子规(即杜鹃)声韵优美,情致凄婉。萧萧,形容雨声,在淅淅沥沥雨声中,传来杜鹃声。2023-06-30 17:00:111
八声甘州 见潇潇暮雨撒江天 全文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俺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好词呀)2023-06-30 17:00:192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谁的诗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消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此词大开大合,气势磅礴,深情绵邈而又不落纤巧。上片写景,有气吞万里之势。起二句写雨后江天,不事涂抹而清隽之气在骨。“渐霜风”三句有提笔四顾之慨,如江天闻笛,古戍吹笳,凄寥之气沁人,宜乎得东坡“唐人佳处不过如此”之评。“是处”四句复叹近景凋零,将游子之寂寞写得入木三分。下片即景生情,又一波三折。结句言“倚阑”、“凝目”,收束全篇,通首之“霜风”、“关河”、“残照”等等皆在凝目中矣。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2023-06-30 17:00:372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2023-06-30 17:01:431
有一个成语叫(潇潇暮雨)它出只那哪一首诗呀?写出来。
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2023-06-30 17:01:502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什么意思?
是一个景色描写面对着潇潇的暮雨弥漫在江上的天空,(实际上)是将秋天洗了一遍。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2023-06-30 17:01:571
浣溪沙 宋 苏轼的意思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2023-06-30 17:02:0611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描写了清泉寺什么
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2023-06-30 17:02:331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及赏析
【 #诗词鉴赏# 导语】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是 无 为大家带来的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代: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注释 潇潇:风雨之声。 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凄紧,一作“凄惨”。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到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 苒(rǎn)苒:渐渐。 渺邈:遥远。 淹留:久留。 颙(yóng)望:抬头远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争:怎。 恁(nèn):如此。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创作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有求仕用世之志。适逢北宋安定统一,首都歌楼*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这首词大约作于柳永游宦江浙之时。 赏析 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上片写观景,虽未点明登楼而登楼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栏杆处”再点登楼,起到了首尾呼应作用。笔法之高妙,于此可见,作者不愧为慢词的奠基人。2023-06-30 17:02:401
潇潇暮雨子规啼的潇潇的意思
潇潇的解释(1) [whistling and pattering]∶ 形容 风雨急骤 风雨潇潇 (2) [drizzly]∶形容毛毛雨 详细解释 (1).风雨急骤貌。 《诗·郑风·风雨》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毛 传:“潇潇,暴疾也。” 明 王錂 《寻亲记·修筑》 :“雨潇潇似银烛千条,泻平地顿成 沧海 。” 清 许光治 《折桂林·湖上》 曲:“看湖头急雨潇潇。早烟幂林扃,云布山椒。” 郭沫若 《落叶·第二六信》 :“风雨潇潇着的今夕,把倦于剧烈的 劳动 的身子靠在坐椅上。” (2).小雨貌。 南唐 王周 《宿疎陂驿》 诗:“谁知孤宦天涯意,微雨潇潇古驿中。”一本作“ 萧萧 ”。 《 十月 》 1981年第4期:“她走了,拄着她那根 精巧 的手杖,又一次 消逝 在那个古老城市的潇潇春雨里。” (3).凄清、冷寂貌。 唐 刘 长卿 《石梁湖有寄》 诗:“潇潇 清秋 暮, 嫋嫋 凉风发。” 《 清平 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 :“ 一行 塞雁,落 隐隐 沙汀;四五只孤舟,横潇潇野岸。” (4).头发 稀疏 貌。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 :“潇潇白发,家园暂安,馀生聊寄 锦江 边。” 明 晏振之 《步步娇·秋思》 套曲:“瘦损孤吟黄花貌,髩短短,发潇潇。” (5).清高超俗貌。 清 戴名世 《涛山 先生 诗序》 :“ 名世 尝读先生之诗,潇潇不覊如其人。” (6).象声词。 元 张可久 《一枝花·秋景》 套曲:“火龙鳞红叶潇潇,金兽眼黄花 冉冉 。” 清 姚鼐 《乌江阻风》 诗:“镫火连樯底,潇潇杂语庞。” 词语分解 潇的解释 潇 (潇) ā 〔 潇洒 〕(行动举止) 自然 大方 ,不呆板,不 拘束 。 〔潇潇〕a.形容风雨暴疾的样子,如“风雨潇潇”;b.形容小雨,如“潇潇细雨”。 水深而清。 部首 :氵; 潇的解释 潇 (潇) ā 〔潇洒〕(行动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潇潇〕a.形容风雨暴疾的样子,如“风雨潇潇”;b.形容小雨,如“潇潇细雨”。 水深而清。 部首:氵。2023-06-30 17:02:471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赏析400字?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赏析词中表达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暑时分,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这种他乡做客叹老悲秋的主题,在封建时代文人中带有普遍意义。但作者在具体抒情上,具有特色。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临远,景物描写中融注着悲凉之感。一开头,总写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头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对”字作领字,勾画出词人正面对着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洗”字生动真切,潜透出一种情心。“潇”和“洒”字,用来形容暮雨,仿佛使人听到了雨声,看到了雨的动态。接着写高处景象,连用三个排句:“渐霜风凄惨,关何冷落,残照妆楼。”进一步烘托凄凉、萧索的气氛,连一向鄙视柳词的苏轼也赞叹“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畴《侯鲭录》)。所谓“不减唐人高处”,主要是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悲壮阔大;凄冷的寒风和着潇潇暮雨紧相吹来,关山江河都冷落了,残日的余辉映照着作者所在的高楼,所写的每一个景色里,都渗透着作者深沉的感情。这三句由“渐”字领起。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身上的感觉如此,眼前看到的也是一片凄凉。“关河”星是冷落的,词人所在地也被残阳笼罩,同样是冷落的,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勾勒出深秋雨后的一幅悲凉图景,也渗透进了天涯游客的忧郁伤感。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这两句写低处所见,到处花落叶败,万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这既是景物描写,也是心情抒发,看到花木都凋零了,自然界的变化不能不引起人的许多感触,何况又是他乡做客之人。作者却没明说人的感触,而只用“长江无语东流”来暗示出来。词人认为“无语”便是无情。“惟有”二字暗示“红衰翠减”的花木不是无语无情的,登高临远的旅人当然更不是无语无情的,只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对长江水的指责无理而有情。在无语东流的长江水中,寄托了韶华易逝的感慨。上片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情,从高到低,由远及近,层层铺叙,把大自然的浓郁秋气与内心的悲哀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淋漓酣畅而又兴象超远。2023-06-30 17:02:551
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天江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
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天江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羁旅行役之苦。一、八声甘州创作背景这首词主要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文化熏陶,有求仕用世之志。因其天性浪漫,极具音乐天赋,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开封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仕,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二、整体赏析1、词中表达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暮时分,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这种他乡做客叹老悲秋的主题,在封建时代文人中带有普遍意义。但作者在具体抒情上,具有特色。2、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临远,景物描写中融注着悲凉之感。一开头,总写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头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对”字作领字,勾画出词人正面对着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3、“洗”字生动真切,潜透出一种情心。“潇”和“洒”字,用来形容暮雨,仿佛使人听到了雨声,看到了雨的动态。接着写高处景象,连用三个排句:“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进一步烘托凄凉、萧索的气氛。4、着力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及其客居他乡的愁绪。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望远所见之景,以秋景的萧瑟,衬托出诗人心中的悲凉与孤寂。词的下片写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流露出诗人四处漂泊,流落他乡的凄苦之情。2023-06-30 17:03:021
浣溪沙 苏轼 上阕和下阕分别是什么
1、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2023-06-30 17:03:424
上联:潇潇暮雨明枝绿,请您对下联
潇潇暮雨明枝绿飒飒晨风暗月白2023-06-30 17:03:522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2023-06-30 17:04:032
描写秋天的诗: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注释 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处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渺邈:遥远。 淹留:久留。 颙望:抬头远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争:怎。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心上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被苏轼称赞其佳句为“不减唐人高处”。 特点 纵观全词,非独结尾统摄全篇,上下片十八句无不经纬分明,丝丝入扣。上片写景,下片言情,情景交织,以“对”字开篇,“登高临远”过片,“倚栏”落脚,又以倚栏凝愁照应江水无语,有如常山之蛇,关节响应,救首救尾。柳词铺叙而不散浸,于此可见一般。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郑文焯《与人论词遗札》)将志士悲慨与儿女柔情结合,体现刚柔相济的艺术美。用单字去声作为句首领头字,也是一大特色,“对”“渐”“望”“叹”“误”等用于开篇与转折处,骨节灵通,强而有力,如点睛之龙破壁而飞。 赏析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上片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2023-06-30 17:04:101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什么意思?
是一个景色描写面对着潇潇的暮雨弥漫在江上的天空,(实际上)是将秋天洗了一遍。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2023-06-30 17:04:171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创作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文化熏陶,有求仕用世之志。因其天性浪漫,极具音乐天赋,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开封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仕,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被苏轼称赞其佳句为“不减唐人高处”。2023-06-30 17:04:311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原文_翻译及赏析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 一作:栏)——宋代·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代 : 柳永 宋词三百首 , 高中古诗 , 写景 , 抒情 , 哲理怀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著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赏析 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创作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有求仕用世之志。适逢北宋安定统一,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这首词大约作于柳永游宦江浙之时。 赏析二 词中表达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暑时分,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这种他乡做客叹老悲秋的主题,在封建时代文人中带有普遍意义。但作者在具体抒情上,具有特色。 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临远,景物描写中融注著悲凉之感。一开头,总写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头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对”字作领字,勾画出词人正面对着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洗”字生动真切,潜透出一种情心。“潇”和“洒”字,用来形容暮雨,仿佛使人听到了雨声,看到了雨的动态。接着写高处景象,连用三个排句:“渐霜风凄惨,关何冷落,残照妆楼。”进一步烘托凄凉、萧索的气氛,连一向鄙视柳词的苏轼也赞叹“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畴《侯鲭录》)。所谓“不减唐人高处”,主要是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悲壮阔大;凄冷的寒风和著潇潇暮雨紧相吹来,关山江河都冷落了,残日的余辉映照著作者所在的高楼,所写的每一个景色里,都渗透著作者深沉的感情。这三句由“渐”字领起。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身上的感觉如此,眼前看到的也是一片凄凉。“关河”星是冷落的,词人所在地也被残阳笼罩,同样是冷落的,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勾勒出深秋雨后的一幅悲凉图景,也渗透进了天涯游客的忧郁伤感。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这两句写低处所见,到处花落叶败,万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这既是景物描写,也是心情抒发,看到花木都凋零了,自然界的变化不能不引起人的许多感触,何况又是他乡做客之人。作者却没明说人的感触,而只用“长江无语东流”来暗示出来。词人认为“无语”便是无情。“惟有”二字暗示“红衰翠减”的花木不是无语无情的,登高临远的旅人当然更不是无语无情的,只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对长江水的指责无理而有情。在无语东流的长江水中,寄托了韶华易逝的感慨。 上片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情,从高到低,由远及近,层层铺叙,把大自然的浓郁秋气与内心的悲哀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淋漓酣畅而又兴象超远。 词的下片由景转入情,由写景转入抒情。写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换头处即景抒情,表达想念故乡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乡思的矛盾心理。从上片写到的景色看,词人本来是在登高临远,而下片则用“不忍登高临远”一句,“不忍”二字领起,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感情方面是委婉伸屈。登高临远是为了看看故乡,故乡太远是望而不见,看到的则更是引起相思的凄凉景物,自然使人产生不忍的感情。“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实际上这是全词中心。“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这两句向自己发问,流露出不得已而淹留他乡的凄苦之情,回顾自己落魄江湖,四处漂泊的经历。扪心问声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问中带恨,发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难归的深切的悲哀。有问无答,因为诗人不愿说出来,显得很含蕴。一个“叹”字所传出的是千思百回的思绪,和回顾茫然的神态,准确而又传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又从对方写来,与自己倚楼凝望对照,进一步写出两地想念之苦,并与上片寂寞凄清之景象照应。虽说是自己思乡,这里却构想着故乡家人正盼望自己归来。佳人怀念自己,处于想像。本来是虚写,但词人却用“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来表达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见人映己,运虚于实,情思更为悱侧动人。结尾再由对方回到自己,说佳人在多少次希望和失望之后,肯定会埋怨自己不想家,却不知道“倚阑”远望之时的愁苦。“倚阑”、“凝愁”本是实情,但却从对方构想用“争知我”领起,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感情如此曲折,文笔如此变化,实在难得。结尾与开头相呼应,理所当然地让人认为一切景象都是“倚阑”所见,一切归思都由“凝愁”引出,生动地表现了思乡之苦和怀人之情。 全词一层深一层,一步接一步,以铺张扬厉的手段,曲折委婉地表现了登楼凭栏,望乡思亲的羁旅之情。通篇结构严密,迭宕开阖,呼应灵活,首尾照应,很能体现柳永词的艺术特色。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u25ba 414篇诗文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宋代·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 :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宋词三百首 , 写景 , 抒情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宋代·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宋代 :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宋词三百首 , 无奈 , 思念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宋词三百首 , 乐府 , 民歌 , 月亮 , 思念爱情2023-06-30 17:04:441
请问一下,潇潇暮雨子规啼下一句
浣溪沙【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2023-06-30 17:04:552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拼音是什么?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宋代词人柳永的词。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上片描绘了雨后清秋的傍晚,关河冷落夕阳斜照的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词人久客他乡急切思念归家之情。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2023-06-30 17:05:331
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诗词鉴赏
【 #诗词鉴赏# 导语】柳永在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有新的开拓,标志着宋词的重大变化,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柳永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下面 无 一起来欣赏下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诗词,欢迎阅读! 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诗词篇一 雨霖铃·寒蝉凄切 作者: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凄切:凄凉急促。 ②都门:指汴京。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④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⑤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词意】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诗词篇二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作者: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注释】 (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写眼前的景象。潇潇暮雨在辽阔江天飘洒,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清朗寒凉。潇潇,下雨声。一说雨势急骤的样子。一作“萧萧”,义同。清秋,清冷的秋景。 (2)霜风:指秋风。凄紧:凄凉紧迫。 (3)残照:落日余光。 (4)是处:到处。红衰翠减:指花叶凋零。红,代指花。翠,代指绿叶。 (5)苒苒(rǎn):同“荏苒”,形容时光消逝,渐渐(过去)的意思。物华:美好的景物。休:这里是衰残的意思。 (6)渺邈:远貌,渺茫遥远。一作“渺渺”,义同。 (7)归思: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思。 (8)淹留:长期停留。 (9)佳人:美女。古诗文中常用代指自己所怀念的对象。颙(yóng)望:抬头凝望。颙,一作“长”。 (10)误几回: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只当作心上人的归舟。语意出温庭钧《望江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天际,指目力所能达到的极远之处。 (11)争(zěn):怎。处:这里表示时间。“倚栏杆处”即“倚栏杆时”。 (12)恁:如此。凝愁:愁苦不已,愁恨深重。凝,表示一往情深,专注不已。 【词意】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冷清凉。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妻子,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赏析】 这一首《八声甘州》,被人评为传颂千古的名作,据说就连不大看得起柳词的苏轼,也对这首词表示赞叹。苏轼的好友赵令畤(zhì)在《侯鲭录》卷七中引苏轼云:“人皆言柳耆卿词俗,然如‘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佳处,不过如此。” 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临远,景物描写中融注着悲凉之感。一开头,总写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头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对”字作领字,勾画出词人正面对着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洗”字生动真切,潜透出一种情心。“潇”和“洒”字,用来形容暮雨,仿佛使人听到了雨声,看到了雨的动态。接着写高处景象,连用三个排句:“渐霜风凄紧,关何冷落,残照妆楼。”进一步烘托凄凉、萧索的气氛,连一向鄙视柳词的苏轼也赞叹“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畴《侯鲭录》)。所谓“不减唐人高处”,主要是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悲壮阔大;凄冷的寒风和着潇潇暮雨紧相吹来,关山江河都冷落了,残日的余辉映照着作者所在的高楼,所写的每一个景色里,都渗透着作者深沉的感情。更多柳永宋词赏析请关注诗词库的柳永专栏。这三句由“渐”字领起。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身上的感觉如此,眼前看到的也是一片凄凉。“关河”星是冷落的,词人所在地也被残阳笼罩,同样是冷落的,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勾勒出深秋雨后的一幅悲凉图景,也渗透进了天涯游客的忧郁伤感。“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这两句写低处所见,到处花落叶败,万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这既是景物描写,也是心情抒发,看到花木都凋零了,自然界的变化不能不引起人的许多感触,何况又是他乡做客之人。作者却没明说人的感触,而只用“长江无语东流”来暗示出来。词人认为“无语”便是无情。“惟有”二字暗示“红衰翠减”的花木不是无语无情的,登高临远的旅人当然更不是无语无情的,只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对长江水的指责无理而有情。在无语东流的长江水中,寄托了韶华易逝的感慨。 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诗词篇三 望海潮·东南形胜 作者: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 1、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①近似;②高下不齐貌。 2、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3、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维《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诗·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4、羌管:羌音枪。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 5、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词意】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2023-06-30 17:05:481
王观的浣溪沙,加赏析
王观是卜算子 鲍浩然之浙东 你搞混了吧2023-06-30 17:05:562
柳永的诗词有哪些?
三三两两谁家女?听取鸣禽枝上语。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住处。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2023-06-30 17:06:072
念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全诗?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作者: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2023-06-30 17:06:131
被苏东坡誉为不减唐人高处的是哪一首柳永的词。
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苏轼在评其“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句时说:“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2023-06-30 17:06:233
浣溪沙 苏轼中潇潇的意思
浣溪沙 苏轼中潇潇的意思是:形容风雨急骤貌的样子。2023-06-30 17:06: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