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深圳特区建设 时空印记
1982年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979年1月31日,招商局正式进驻蛇口,独立开发和经营蛇口工业区。当年8月,蛇口工业区开始建设首个码头。
1982年,为了激励工人,袁庚想在蛇口码头贴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当时他想的原文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法律,顾客就是皇帝。”考虑再三,把后面两句删掉了。即使这样,这句口号当时还是引起了很多争议,因为它触动了计划经济平均主义思想。有人讽刺袁庚说他“要钱又要命”。
1984年,小平第一次来深圳视察,就参观了蛇口码头。袁庚向小平汇报情况时说:“我们有个口号,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小平说:“对!”一语双关地给与肯定。从此关于这句口号的正义才总算告一段落。
1984年
深圳速度
1981年,刚建立一年的深圳特区就想建一座可以和香媲美的摩天大楼。在设计图上,这是一座53层(顶层是旋转餐厅,即后来著名的“邓公厅”),高达150米的摩天大楼。53层是什么概念?1981年,全国最高的建筑是南京的金陵饭店,高37层。
为了赶工期,承建方中建三局决定采用“滑模方案”,当时在如此高的建筑上全部采用滑模法在国内还没有先例。中建三局的“滑模”试验接二连三地失败了。1983年9月,工程甲方——深圳物业公司下了最后通牒。幸好当时中建三局已经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不久便试验成功。之后的施工越来越顺利,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建筑奇迹。1984年4月30日,国贸大厦正式落成。
“深圳速度”不仅是指建筑速度,更是指深圳创业时期的超高速发展。从上世纪80年到90年代小平南巡前后是深圳的创业时期,这一时期本市生产总值以年均35%左右的速度增长,经过9年突破100亿,再经过5年突破500亿。
1995年
二次创业
1992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全面开花,深圳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特区不特”的说法应运而生。1992年12月24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了《全国在发展,深圳怎么办?》的长文。
1994年,一场关于特殊政策的论战爆发了。学者胡鞍钢撰写文章指出,平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央政府不能带头破例对某些地区实行优惠政策或提供垄断,他主张取消各种减免税和优惠政策。深圳立即反击,双方你来我往,这场论战持续了一年半。
1995年召开的深圳市第二次党代会向全市人民发出了“二次创业”的号召。深圳提出进行产业调整的基本方针,即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发展方针。
2005年
效益深圳
2005年1月13日,深圳召开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彻底摒弃传统发展观念,下一个25年,要向全国贡献“效益深圳”发展模式,实现从“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的历史性跃进。
深圳勇敢自剖,目前深圳的发展已经明显受到“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如果不改变发展模式,很快就会出现环境危机。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黄丽满说,深圳将不再看重单纯的GDP排名,不和别人拼总量、拼速度、拼规模、拼座次,而是更加看重发展的效益指标。 回答者: bbm716 | 二级 | 2011-9-19 19:47
2005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稳的良好局面。
——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2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9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6%和6.2%。
(一)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继续搞好宏观调控,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综合运用财税、货币、土地等手段,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遏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进一步增加农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投入,促进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继续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继续加强“三农”工作。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对部分粮食主产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吨,达到48401万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制定和实施了能源、重要原材料和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了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重点行业健康发展;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
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突出抓了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和政策措施,启动了178项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加强了矿产开发、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管理。去年投入国债资金152亿元,主要用于淮河、太湖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治理,解决了一些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
(三)深化体制改革和推进对外开放。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加快。中央财政安排219亿元支持116户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继续进行。财税、投资、价格改革继续深化。邮政体制改革开始启动。铁路、民航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制定并实施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积极应对对外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出口退税、关税和加工贸易政策,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完善出口退税机制。稳步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全面部署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各项工作。
(四)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支出1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投入国债建设资金95.4亿元。
在科技方面,加强了国家创新体系、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档数控机床研制等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重要进展。在国务院领导下,组织和动员各方面力量,经过两年多的深入研究和广泛论证,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在教育方面,重点加强了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对592个重点贫困县170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还为中西部地区1700多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许多辍学儿童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两年来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为16万个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配备了远程教育设施。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在卫生方面,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工作。近三年,中央和地方投入105亿元,基本建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总投资为164亿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中央安排30亿元国债资金支持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已扩大到671个县,惠及1.77亿农民。加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和对人的传播。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文化方面,积极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利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9-20 18:43
与“神五”、“神六”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专家称,“神舟七号”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首先,会提供航天员在舱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舱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灵活,头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舱背包有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其控制系统配有的喷气装置使航天员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据悉,航天服和背包构造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美国生产的一套航天服约为150万美元。第三当然是必须拥有技术操作熟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的航天员。
为了适应真空的环境,“神舟”七号宇航服从气密、通信、排泄、通讯、电源、活动关节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较大提高。
“ 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此次“神舟六号”虽然在外形上与“神舟五号”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两名航天员就是在‘一室一厅"里活动。”而到了“神舟七号”,航天员除了在“一室一厅”里活动外,还将走出“厅”,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
通常飞船发射上太空后,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之前,会先在气闸舱内进行2-3小时的适应性准备,在气闸舱内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带好用品。实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戴的航天服体积庞大,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必须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号"时上天的航天员起码得两人,这样可以相互配合,至于会有多少人出舱活动则未定,估计会是一人进行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将有三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出舱活动将有行走、操作、拧螺钉等安装设备等项目,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中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进行。据悉,“神七”此次飞天将实现多项技术的重大突破,一是航天员人数将增至3人;二是将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三是在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会择机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本文简称“伴星”),等等。
“伴星”能干什么呢?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这颗“伴星”的任务是用CCD立体相机近距离为在轨飞行的“神七”拍照。届时我们将获得首张中国航天器在轨飞行的三维立体外景照片,该照片以太空为背景,展现“神七”高速运行的独特景致,将成为中华民族飞天的永久性历史见证。
“神七”仅仅是带了一个机器“摄影师”上太空吗?呵呵,当然不是!
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成功地发射了数颗小卫星,小卫星技术臻于成熟,“神七”携带“伴星”上太空意义更非同小可。
首先,是小卫星投放手段的变化。以前中国的小卫星都是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的;而这次是将小卫星安放在“神七”留轨舱的最前端,当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既可按指令自动弹出飞船,也可由航天员手动“择机”释放,投放方式更灵活,“择机”释放就是可以根据需要想什么时候释放就什么时候释放。
其次,“伴星”可以作为侦察卫星使用。港媒透露,“神七”携带的这颗“伴星”上,装有与“嫦娥一号”类似的CCD立体相机,可以拍摄出高清晰度的地表图像。“伴星”由“神七”择机释放入轨对感兴趣的地表进入拍照侦察。
第三,“伴星”能够成为一种非常可怕的太空武器。它既可以由飞船择机释放,去执行攻击敌太空目标的任务;又是我飞船最得力、最忠实的“保镖”——当敌方对我飞船发起攻击时,我飞船可以适时释放“伴星”,用所携带的武器摧毁敌攻击武器或与之同归于尽。
- 韦斯特兰
-
2005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稳的良好局面。
——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2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9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6%和6.2%。
(一)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继续搞好宏观调控,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综合运用财税、货币、土地等手段,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遏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进一步增加农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投入,促进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继续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继续加强“三农”工作。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对部分粮食主产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吨,达到48401万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制定和实施了能源、重要原材料和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了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重点行业健康发展;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
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突出抓了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和政策措施,启动了178项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加强了矿产开发、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管理。去年投入国债资金152亿元,主要用于淮河、太湖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治理,解决了一些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
(三)深化体制改革和推进对外开放。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加快。中央财政安排219亿元支持116户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继续进行。财税、投资、价格改革继续深化。邮政体制改革开始启动。铁路、民航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制定并实施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积极应对对外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出口退税、关税和加工贸易政策,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完善出口退税机制。稳步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全面部署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各项工作。
(四)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支出1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投入国债建设资金95.4亿元。
在科技方面,加强了国家创新体系、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档数控机床研制等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重要进展。在国务院领导下,组织和动员各方面力量,经过两年多的深入研究和广泛论证,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在教育方面,重点加强了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对592个重点贫困县170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还为中西部地区1700多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许多辍学儿童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两年来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为16万个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配备了远程教育设施。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在卫生方面,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工作。近三年,中央和地方投入105亿元,基本建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总投资为164亿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中央安排30亿元国债资金支持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已扩大到671个县,惠及1.77亿农民。加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和对人的传播。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文化方面,积极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利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 bikbok
-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
1950年 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6年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
1958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 “反右倾”斗争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运动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9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
中国GDP:13年跨越10个万亿元台阶,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2008:成功举办奥运
- 左迁
-
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即于1971年4月提出),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然而,中国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认为无论是在研制队伍、经验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方面搞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项目就搁到了一边。
上图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下图,人们争相眺望“东方红一号”通过北京上空(资料照片)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开始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等多颗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
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特别是1975年,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工程”正式上马时中央就提出了“争8保9”的奋斗目标, 即1998年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要争取飞船上天。中国唐家岭航天城,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做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图为技术人员正在对飞船返回舱进行现场技术处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图为发射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的“神舟二号”飞船正与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2号F”大推力运载火箭对接。
2002年4月1日,“神舟”三号飞船于下午4时许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我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图为飞船在预定地域着陆。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中国2002年12月30日凌晨发射升空的“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技术人员现场处置。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2003年10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是杨利伟出舱。
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
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左是费俊龙,右是聂海胜。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 九万里风9
-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2008: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十年改革,是如梦如画的十年。十年来,国税系统的变革天翻地覆,振奋人心。国家经济的不断繁荣带动了国税收入的成倍增长,税收收入的成倍增长又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从右手开票、左手挎包征收几元钱的税款到网上一次性划拨上百万元税金;从途步奔波于街头巷尾到宽敞明亮的办税服务厅;;从长途跋涉的书面申报到电话一拨、鼠标一点税款自动划转……信息化带给国税系统的巨大变化无不让人振奋不已,更让广大纳税人如沐春风。
十年来,税收事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我们目睹了祖国在强大的国力做后盾的基础上,迎风斗雨,抗击各样的灾难,迎接各样的挑战,也共同面对各样的喜悦和成绩。十年来,祖国的经济、科学、文化、医疗事业飞速发展,跃居世界前列。经过了这个十年,我们都切身感受到以坚实的国力做保障,祖国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看看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城市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道路桥梁接踵而起,商场餐厅日益繁华,花园绿地处处可见,车水马龙往来如梭,青山碧水心旷神怡……是什么支撑着这一切的变化?占国家财政收入90%以上的税收功不可没。
十年来,国税收入稳步成倍增长。国税直面企业的发展,努力培养税源,从个体户到小规模纳税人到一般纳税人,无一不进行税收宣传,纳税辅导。1994年我市税收收入1.4亿,占全市财政收入的 80%;十年后的2004年,国税总收入目标达6.16亿,整个国、地税税收收入占国家总财政收入90%以上。这不是阿拉伯数字的简单堆积,也不是方程式式的数字游戏。这是国、地税分设后,国税系统在税收征管改革中,迎接挑战、抗击"非典"、战胜困难的坚强表白;这是国税转变理念、持续向上、稳步发展的真实写照;这是国税精心聚财、团结奋进、依法治税的累累硕果。祖国在强大的国力做后盾的基础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君不见,高楼大厦鳞次节比,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车水马龙往来穿梭┈支撑这一变化的,税收功不可没。
十年来,税收征管日趋规范化、系统化。在集中征收的征管模式下,办公用上了电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开通了局域网,利用快速、便捷的通讯手段,实行了电子申报,邮寄申报、上门申报等多种申报方式,推行了"一窗式"管理模式┈广大国税干部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纳税人,摒弃了人情税,税收执法从"人管人"的时代进入"机器管人"的时代。
十年来,国税机关的角色和职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新征管法的颁布,赋予了纳税人更多的权益,同时将纳税服务首次提到了法律的高度。原本,征税人与纳税人之间一道厚厚的柜台屏障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新型的、真正意义上的"纳税服务超市",征税人与纳税人的心贴得更近了。
十年来,国税干部的思想业务素质、工作技能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大量先进的装备进入我们的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广大干部水平低、底子薄的缺点暴露了出来。只有学习,不畏艰难,迎头赶上,才是唯一出路。于是,上上下下,无论新老同志,人人争学计算机,全面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税收业务知识、法律及会计知识┈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娈得更丰富、更充实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纳税人的满意度增加了。
十年很短,也很漫长。历史翻过昨日,又掀开崭新的篇章,站在经济大潮的前沿,我们向时代呼唤:再来十年,我们只争朝夕。"漫漫风雨路,悠悠国税情",十年发展,是飞跃图腾的十年;十年一梦,宛如一首动人的歌。历史翻过昨日,掀开崭新的篇章,迎接我们的是更加美好璀璨的未来
- 水元素sl
-
与“神五”、“神六”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专家称,“神舟七号”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首先,会提供航天员在舱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舱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灵活,头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舱背包有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其控制系统配有的喷气装置使航天员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据悉,航天服和背包构造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美国生产的一套航天服约为150万美元。第三当然是必须拥有技术操作熟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的航天员。
为了适应真空的环境,“神舟”七号宇航服从气密、通信、排泄、通讯、电源、活动关节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较大提高。
“ 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此次“神舟六号”虽然在外形上与“神舟五号”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两名航天员就是在‘一室一厅"里活动。”而到了“神舟七号”,航天员除了在“一室一厅”里活动外,还将走出“厅”,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
通常飞船发射上太空后,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之前,会先在气闸舱内进行2-3小时的适应性准备,在气闸舱内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带好用品。实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戴的航天服体积庞大,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必须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号"时上天的航天员起码得两人,这样可以相互配合,至于会有多少人出舱活动则未定,估计会是一人进行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将有三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出舱活动将有行走、操作、拧螺钉等安装设备等项目,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中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进行。据悉,“神七”此次飞天将实现多项技术的重大突破,一是航天员人数将增至3人;二是将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三是在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会择机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本文简称“伴星”),等等。
“伴星”能干什么呢?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这颗“伴星”的任务是用CCD立体相机近距离为在轨飞行的“神七”拍照。届时我们将获得首张中国航天器在轨飞行的三维立体外景照片,该照片以太空为背景,展现“神七”高速运行的独特景致,将成为中华民族飞天的永久性历史见证。
“神七”仅仅是带了一个机器“摄影师”上太空吗?呵呵,当然不是!
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成功地发射了数颗小卫星,小卫星技术臻于成熟,“神七”携带“伴星”上太空意义更非同小可。
首先,是小卫星投放手段的变化。以前中国的小卫星都是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的;而这次是将小卫星安放在“神七”留轨舱的最前端,当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既可按指令自动弹出飞船,也可由航天员手动“择机”释放,投放方式更灵活,“择机”释放就是可以根据需要想什么时候释放就什么时候释放。
其次,“伴星”可以作为侦察卫星使用。港媒透露,“神七”携带的这颗“伴星”上,装有与“嫦娥一号”类似的CCD立体相机,可以拍摄出高清晰度的地表图像。“伴星”由“神七”择机释放入轨对感兴趣的地表进入拍照侦察。
第三,“伴星”能够成为一种非常可怕的太空武器。它既可以由飞船择机释放,去执行攻击敌太空目标的任务;又是我飞船最得力、最忠实的“保镖”——当敌方对我飞船发起攻击时,我飞船可以适时释放“伴星”,用所携带的武器摧毁敌攻击武器或与之同归于尽。
- 善士六合
-
建国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的落后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口额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仍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瞻远瞩,从振兴机电工业、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高度,从体制改革、建立出口生产体系、推进市场开拓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推动,从而结束了机电产品出口长期低水平徘徊的状态,形成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新局面。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经过共同努力,中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绩巨大,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
一、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在外贸中占比不断提高。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自1995年以来,连续13年保持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地位。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由1978年6.59亿美元增加到了7011.7亿美元,增长了1063倍,年均增长27.2%;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6.8%提高到57.6%。机电产品进口由1980年的56.5亿美元增加到4990亿美元,增长了87倍,年均增长18.0%;占全国外贸进口的比重从1980年的28.2%提高到52.2%。
二、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在进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出口商品结构向资本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化的进程加快,出口产品的加工深度、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机器设备、运输机械以及仪器仪表等产品的出口始终高于机电产品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机电仪产品及设备出口占比超过93%。能源、材料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相对减缓,低于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平均增长速度。三十年来,我国向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了大量成套设备和大型设备,包括:船舶、飞机、铁路、冶炼设备、通讯设备、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等。
三、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显着提高。多年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推动了一批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我国30万千瓦、60万千瓦大型燃煤发电机组制造技术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目前30万千瓦以上发电机组在国外已安装和正在执行项目总计容量超过1700万千瓦。
——2004年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新舟60飞机成功销往津巴布韦,至今已累计获得订单137架,其中海外87架,15家已经交付并投入运营。
——2007年我国造船业新接订单、手持订单、造船完工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位。
——汽车是我国增长潜力最大的自主品牌出口商品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潜在市场、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三大生产国,2007年我国生产汽车888.3万辆,出口61万辆。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信设备为全球100多个国家的500多家电信运营商提供设备和服务。华为公司的程控交换机已占全球程控交换机市场份额的32%,连续三年销量世界第一。
——我国已成为国际家电最佳生产基地和输出大国。2007年中国家电行业出口金额达到314亿美元,我国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彩电、激光视盘机、微波炉等多类产品已居世界产量和出口第一。
四、贯彻全方位、多元化和重点市场、重点突破的方针取得明显进展,远洋市场开拓能力明显增强。在巩固发展传统市场的同时,向北美、西欧等重点市场的出口增长较快。市场结构向多元化深入拓展。200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已覆盖224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国家和地区194个。前10位贸易伙伴进出口总计10141.3亿美元,占机电产品贸易总额的84.5%。除主要出口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外,对非洲和拉丁美洲、中东、对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均取得可喜成绩。从进口市场看,自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占据主导,自日本、欧盟、台湾、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占据主导,来自其他贸易伙伴的进口也有不同程度增长。
五、出口企业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出口迅速成长,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机电生产企业成为扩大出口的骨干力量。截至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进出口持续保持稳定增长,占比接近3/4。民营企业经过近10年来的快速发展,出口产品涉及电子、家电、电工、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通信等多个行业,在机电产品进出口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占比达到12%,进出口增速比外商投资企业高出20个百分点,显示出较强的发展后劲。据统计,1985年全国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的生产企业不足10家。2007年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达849家,其中,年出口10亿美元以上企业75家,100亿美元3家。生产企业成为开拓国际市场的主力军,并逐步形成了一批出口企业集团,显示出技术、管理的优势和出口的后劲。
六、机电产品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成为对外经济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02年起,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突破50%,2003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也突破50%,机电产品出口增量占全国外贸出口增量的比重累计达到68%,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了57.6%。扩大机电产品进出口,对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增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 ardim
-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
1950年 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6年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
1958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 “反右倾”斗争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运动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9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
中国GDP:13年跨越10个万亿元台阶,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2008:成功举办奥运
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即于1971年4月提出),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然而,中国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认为无论是在研制队伍、经验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方面搞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项目就搁到了一边。
上图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下图,人们争相眺望“东方红一号”通过北京上空(资料照片)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开始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等多颗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
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特别是1975年,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工程”正式上马时中央就提出了“争8保9”的奋斗目标, 即1998年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要争取飞船上天。中国唐家岭航天城,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做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图为技术人员正在对飞船返回舱进行现场技术处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图为发射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的“神舟二号”飞船正与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2号F”大推力运载火箭对接。
2002年4月1日,“神舟”三号飞船于下午4时许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我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图为飞船在预定地域着陆。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中国2002年12月30日凌晨发射升空的“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技术人员现场处置。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2003年10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是杨利伟出舱。
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
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左是费俊龙,右是聂海胜。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8: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8: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2010:上海世博会成功召开 嫦娥二号发射升空
- LuckySXyd
-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8: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8: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2010:上海世博会成功召开 嫦娥二号发射升空
- 余辉
-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开始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等多颗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
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特别是1975年,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工程”正式上马时中央就提出了“争8保9”的奋斗目标, 即1998年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要争取飞船上天。中国唐家岭航天城,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做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 人类地板流精华
-
与“神五”、“神六”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
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专家称,“神舟七号”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首先,会提供航天员在舱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舱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灵活,头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舱背包有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其控制系统配有的喷气装置使航天员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据悉,航天服和背包构造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美国生产的一套航天服约为150万美元。第三当然是必须拥有技术操作熟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的航天员。
为了适应真空的环境,“神舟”七号宇航服从气密、通信、排泄、通讯、电源、活动关节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较大提高。
“ 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此次“神舟六号”虽然在外形上与“神舟五号”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两名航天员就是在‘一室一厅"里活动。”而到了“神舟七号”,航天员除了在“一室一厅”里活动外,还将走出“厅”,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
通常飞船发射上太空后,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之前,会先在气闸舱内进行2-3小时的适应性准备,在气闸舱内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带好用品。实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戴的航天服体积庞大,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必须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号"时上天的航天员起码得两人,这样可以相互配合,至于会有多少人出舱活动则未定,估计会是一人进行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将有三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出舱活动将有行走、操作、拧螺钉等安装设备等项目,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中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进行。据悉,“神七”此次飞天将实现多项技术的重大突破,一是航天员人数将增至3人;二是将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三是在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会择机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本文简称“伴星”),等等。
“伴星”能干什么呢?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这颗“伴星”的任务是用CCD立体相机近距离为在轨飞行的“神七”拍照。届时我们将获得首张中国航天器在轨飞行的三维立体外景照片,该照片以太空为背景,展现“神七”高速运行的独特景致,将成为中华民族飞天的永久性历史见证。
“神七”仅仅是带了一个机器“摄影师”上太空吗?呵呵,当然不是!
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成功地发射了数颗小卫星,小卫星技术臻于成熟,“神七”携带“伴星”上太空意义更非同小可。
首先,是小卫星投放手段的变化。以前中国的小卫星都是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的;而这次是将小卫星安放在“神七”留轨舱的最前端,当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既可按指令自动弹出飞船,也可由航天员手动“择机”释放,投放方式更灵活,“择机”释放就是可以根据需要想什么时候释放就什么时候释放。
其次,“伴星”可以作为侦察卫星使用。港媒透露,“神七”携带的这颗“伴星”上,装有与“嫦娥一号”类似的CCD立体相机,可以拍摄出高清晰度的地表图像。“伴星”由“神七”择机释放入轨对感兴趣的地表进入拍照侦察。
第三,“伴星”能够成为一种非常可怕的太空武器。它既可以由飞船择机释放,去执行攻击敌太空目标的任务;又是我飞船最得力、最忠实的“保镖”——当敌方对我飞船发起攻击时,我飞船可以适时释放“伴星”,用所携带的武器摧毁敌攻击武器或与之同归于尽。
- 阿啵呲嘚
-
与“神五”、“神六”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专家称,“神舟七号”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首先,会提供航天员在舱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舱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灵活,头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舱背包有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其控制系统配有的喷气装置使航天员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据悉,航天服和背包构造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美国生产的一套航天服约为150万美元。第三当然是必须拥有技术操作熟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的航天员。
为了适应真空的环境,“神舟”七号宇航服从气密、通信、排泄、通讯、电源、活动关节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较大提高。
“ 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此次“神舟六号”虽然在外形上与“神舟五号”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两名航天员就是在‘一室一厅"里活动。”而到了“神舟七号”,航天员除了在“一室一厅”里活动外,还将走出“厅”,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
通常飞船发射上太空后,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之前,会先在气闸舱内进行2-3小时的适应性准备,在气闸舱内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带好用品。实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戴的航天服体积庞大,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必须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号"时上天的航天员起码得两人,这样可以相互配合,至于会有多少人出舱活动则未定,估计会是一人进行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将有三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出舱活动将有行走、操作、拧螺钉等安装设备等项目,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中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进行。据悉,“神七”此次飞天将实现多项技术的重大突破,一是航天员人数将增至3人;二是将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三是在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会择机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本文简称“伴星”),等等。
“伴星”能干什么呢?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这颗“伴星”的任务是用CCD立体相机近距离为在轨飞行的“神七”拍照。届时我们将获得首张中国航天器在轨飞行的三维立体外景照片,该照片以太空为背景,展现“神七”高速运行的独特景致,将成为中华民族飞天的永久性历史见证。
“神七”仅仅是带了一个机器“摄影师”上太空吗?呵呵,当然不是!
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成功地发射了数颗小卫星,小卫星技术臻于成熟,“神七”携带“伴星”上太空意义更非同小可。
首先,是小卫星投放手段的变化。以前中国的小卫星都是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的;而这次是将小卫星安放在“神七”留轨舱的最前端,当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既可按指令自动弹出飞船,也可由航天员手动“择机”释放,投放方式更灵活,“择机”释放就是可以根据需要想什么时候释放就什么时候释放。
其次,“伴星”可以作为侦察卫星使用。港媒透露,“神七”携带的这颗“伴星”上,装有与“嫦娥一号”类似的CCD立体相机,可以拍摄出高清晰度的地表图像。“伴星”由“神七”择机释放入轨对感兴趣的地表进入拍照侦察。
第三,“伴星”能够成为一种非常可怕的太空武器。它既可以由飞船择机释放,去执行攻击敌太空目标的任务;又是我飞船最得力、最忠实的“保镖”——当敌方对我飞船发起攻击时,我飞船可以适时释放“伴星”,用所携带的武器摧毁敌攻击武器或与之同归于尽。
- 小白
-
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即于1971年4月提出),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然而,中国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认为无论是在研制队伍、经验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方面搞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项目就搁到了一边。
上图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下图,人们争相眺望“东方红一号”通过北京上空(资料照片)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开始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等多颗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
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特别是1975年,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工程”正式上马时中央就提出了“争8保9”的奋斗目标, 即1998年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要争取飞船上天。中国唐家岭航天城,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做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图为技术人员正在对飞船返回舱进行现场技术处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图为发射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的“神舟二号”飞船正与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2号F”大推力运载火箭对接。
2002年4月1日,“神舟”三号飞船于下午4时许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我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图为飞船在预定地域着陆。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中国2002年12月30日凌晨发射升空的“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技术人员现场处置。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2003年10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是杨利伟出舱。
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
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左是费俊龙,右是聂海胜。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 NerveM
-
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专家称,“神舟七号”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首先,会提供航天员在舱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舱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灵活,头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舱背包有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其控制系统配有的喷气装置使航天员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据悉,航天服和背包构造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美国生产的一套航天服约为150万美元。第三当然是必须拥有技术操作熟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的航天员。
为了适应真空的环境,“神舟”七号宇航服从气密、通信、排泄、通讯、电源、活动关节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较大提高。
“ 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此次“神舟六号”虽然在外形上与“神舟五号”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两名航天员就是在‘一室一厅"里活动。”而到了“神舟七号”,航天员除了在“一室一厅”里活动外,还将走出“厅”,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
通常飞船发射上太空后,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之前,会先在气闸舱内进行2-3小时的适应性准备,在气闸舱内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带好用品。实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戴的航天服体积庞大,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必须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号"时上天的航天员起码得两人,这样可以相互配合,至于会有多少人出舱活动则未定,估计会是一人进行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将有三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出舱活动将有行走、操作、拧螺钉等安装设备等项目,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中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进行。据悉,“神七”此次飞天将实现多项技术的重大突破,一是航天员人数将增至3人;二是将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三是在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会择机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本文简称“伴星”),等等。
“伴星”能干什么呢?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这颗“伴星”的任务是用CCD立体相机近距离为在轨飞行的“神七”拍照。届时我们将获得首张中国航天器在轨飞行的三维立体外景照片,该照片以太空为背景,展现“神七”高速运行的独特景致,将成为中华民族飞天的永久性历史见证。
“神七”仅仅是带了一个机器“摄影师”上太空吗?呵呵,当然不是!
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成功地发射了数颗小卫星,小卫星技术臻于成熟,“神七”携带“伴星”上太空意义更非同小可。
首先,是小卫星投放手段的变化。以前中国的小卫星都是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的;而这次是将小卫星安放在“神七”留轨舱的最前端,当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既可按指令自动弹出飞船,也可由航天员手动“择机”释放,投放方式更灵活,“择机”释放就是可以根据需要想什么时候释放就什么时候释放。
其次,“伴星”可以作为侦察卫星使用。港媒透露,“神七”携带的这颗“伴星”上,装有与“嫦娥一号”类似的CCD立体相机,可以拍摄出高清晰度的地表图像。“伴星”由“神七”择机释放入轨对感兴趣的地表进入拍照侦察。
第三,“伴星”能够成为一种非常可怕的太空武器。它既可以由飞船择机释放,去执行攻击敌太空目标的任务;又是我飞船最得力、最忠实的“保镖”——当敌方对我飞船发起攻击时,我飞船可以适时释放“伴星”,用所携带的武器摧毁敌攻击武器或与之同归于尽。
- 黑桃花
-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8: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8: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2010:上海世博会成功召开 嫦娥二号发射升空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确定 B.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
C 试题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故选C。A项是中国的外交方针;B项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提出的;D项是在1950年签订的,是走的结盟的道路,明显是以社会意识形态作为标准的。点评: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以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外交的标准,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的原则,使得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这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3-06-29 22:13:231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
B 试题分析:1953年12月,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因此选B.点评: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对历史概念能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进行把握。此类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2023-06-29 22:13:301
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各国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他国内政。2、互不侵犯:各国应该互不侵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3、平等互利:各国应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4、和平解决争端:各国应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不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5、尊重各国人民自决权:各国应该尊重各国人民自决权,不进行干涉或控制。这一政策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强调国家主权和尊重其他国家的领土主权,反对称霸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准则。这是中国外交政策迈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它的实施为推动国际秩序的多极化、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其余方面1、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并重。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形成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并重的外交理念。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做出独立自主的判断与决策,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扩大国家交流和影响力。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历来强调和平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使用武力和霸权主义,支持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秩序建设。3、倡导多边主义和全球化。中国支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维护全球公共利益。4、提倡平等、协商、合作和共赢的外交理念。中国在对外关系中提倡平等、协商、合作和共赢的外交理念,致力于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2023-06-29 22:13:371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答案】:C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的准确度。新中国成立后,反对霸权主义一直是我国外交的一个重点。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具体外交事务中的运用。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形成“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2023-06-29 22:14:011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
B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外交。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选B。2023-06-29 22:14:081
下列事件中,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是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参加亚非会议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题实际是考查相关史实,联系教材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后,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答案为C。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史实。2023-06-29 22:14:141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这个原则最早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023-06-29 22:14:211
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从哪里开始的?
1953年,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打开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外交上不断取得新成就.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代表团促进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的达成,显示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介入的国际性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进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在亚非会议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根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打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并初步形成走向全世界的外交格局.2023-06-29 22:14:281
1953年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的外交原则有何重要意?
可能有很多人不太认可,认为小说很难,其实不管是写什么东西,只要写最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其实还是不难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想把内心的很多真实的东西表达出来,但是在实际写的过程中呢,我们总是要求自己写的很完美,总是对自己写的东西不满意,这样的话那就很为难了,以前我也老是这样的,我想写东西,然后发现写了好几百字甚至上千字了。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总是那么开心。2023-06-29 22:14:353
标志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C.日内瓦
B 在50年代初期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的外交政策的成熟,所以B正确,C1954年D在20世纪70年代A在1950年。2023-06-29 22:14:411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得到了印方的赞同,并写入了1954年4月29日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意义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已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辟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所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2023-06-29 22:14:591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支持2楼,1楼说的错了,周恩来早于万隆会议便提出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23-06-29 22:15:173
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是什么?
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及取得成就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及取得成就,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期、的外交成就。三个时期啊~一定要完整啊!五十年代:1、中苏建交:新中国建国第二天,苏联就与中国建交,紧接着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立了友好互助的外交关系;苏联是第一个宣布承认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影响:,《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打破帝国主义阵营对于孤立封锁的政策,对于保障新中国获得比较安全的战略环境,对于新中国开展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中印谈判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万隆会议--时间:1955年,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万隆会议标志亚非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七十年代:4、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新中国终于重返联合国。意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标志著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真正以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面貌出现。5、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1971年是揭开中美关系正常化序幕的一年。4月毛泽东批准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这就是著名的以小球(乒乓球)推动大球(中美两个世界大国)的乒乓外交。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与周恩来总理会谈。基辛格访华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总统访华,会见了毛泽东,并与周恩来会谈。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标志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1月底,邓小平访美,这是新中国领导人首次访美。6、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9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国与日本建交。两国关系正常化。1978年,中日缔结了《中日友好和平条约》。7、中欧关系不断发展:1975年中国与欧共体建交。8、中国和亚非拉的关系:70年代我国和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60-70年代,中国慷慨援助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1976年援助坦尚尼亚和尚比亚建成举世闻名的坦赞铁路。中国向非洲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派遣医疗队。九十年代: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外交取得重要成就。与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建交,建立“上海五国机制”。新世纪外交成就新世纪第一年中国外交的成就a、2001年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简称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会议通过《上海共识》。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b、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乌兹别克六个正式成员国组成。上合组织的影响: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对于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的友好合作关系,推动世界多极化,保证本地区的发展稳定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c、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确立:2001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奠定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对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对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的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9、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著名外交活动近几年胡锦涛总书记出席20国集团峰会,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断扩大。2012年3月底,胡锦涛出席首尔举办的核安全峰会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2011年4月,中国在海南博鳌组织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应邀参加。金砖国家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军者。10、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要的外交活动?1、2000年江泽民主席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2001年中国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上海APEC);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1年组织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2012年胡锦涛主席出席核安全峰会和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关系?1.1953年我国与印度堤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为西藏问题2.1954年日内瓦会议中国和朝鲜、印度因为领土问题3.1955万隆会议亚非各国和中国因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和方向。中国在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1世纪的外交成就有哪些?50年代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得会议圆满成功70年代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90年代1992年3月,中国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2年,中国政府在里约热内卢会议期间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核不扩散体制方面,中国先后签署了《南极条约-1983年8月》《外层空间条约-1983年12月30日》《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1987年2月10日》《非洲无核区条约-1996年4月》等国际条约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1996年与印度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1996年9月24日,中国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7年10月27日和1998年10月5日,中国先后签署了两个人权公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998年,中美签署了《关于建立和加强海上军事安全与磋商机制的协定》1999年11月,中国国防部与蒙古国边防军管理局签署了《中蒙边防合作协议》21世纪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2001年11月,在卡达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有利力地推动了中国和东盟的地区一体化程序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自此全面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程序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并在2005年7月20日开始实施降税2005年7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提出了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服务贸易协定》2009年8月中国与东盟签署《投资协议》希望能帮到你。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取得哪些成就?50年代:一是与苏联、东欧及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二是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型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是同美国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如在朝鲜战场上给美国以沉重打击,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就是典型例子;四是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发展前途问题;五是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络。70年代:首先是中美关系的缓和。中美关系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契机,朝着正常化的方向前进,并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其次是中日关系发展。在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此外,中国同西欧、南太平洋、东欧及周边一些国家建立或恢复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包括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得到恢复。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外交理论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实践上,从“一边倒”的倾向发展到走向“一大片”的格局。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1953年,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启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外交上不断取得新成就。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代表团促进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的达成,显示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介入的国际性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进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在亚非会议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根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打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并初步形成走向全世界的外交格局。20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援越抗美,继续同美国对抗,中苏关系恶化后,周边国际局势更为紧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上支援第三世界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20世纪90年代,世界朝多极化发展,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国际关系并为国际新秩序而斗争,截至1992年,中国已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与内政、外交相关联的港澳问题也顺利解决。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期、的外交成就。三个时期啊~一定要完整啊!谢谢啦~50年代:1、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2、1954年,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印度支那的和平程序;3、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主张;同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70年代:1、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随后,中日邦交正常化;90年代:1、多边外交局面形成,如: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与大国的战略关系等;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1世纪初:地区外交成就突出,如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博鳌论坛”;参加东盟“10+3“对话等。列举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70年代和本世纪初取得的外交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开启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3、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4、2001年11月,在卡达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上支援第三世界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2023-06-29 22:15:24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外交原则2023-06-29 22:15:32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一、建国初-50年代:1、建国第一年,就与苏0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2、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3、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提高了国际声誉;4、1955年,参加印尼万隆召开的首届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二、50-60年代:着重发展同广大亚非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开展反对美苏两大霸权主义的国际斗争三、70年代:1、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大大提高;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4、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5、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产生重要影响四、改革开放以后:开展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巩固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2、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如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4、改善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5、致力于地区和平稳定,如2001年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反恐外交。2023-06-29 22:15:402
材料一体现新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什么特点
特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具体:(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2)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 (3)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 (4)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5)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2023-06-29 22:15:572
新中国的外交史的详细内容
新中国外交史总结 1、建国以前的外交政策: A、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革命胜利后的外交政策(同时注意首次提出工业化) B、《共同纲领》:拥护世界和平与合作,反对侵略和战争(首次以宪法形式提出) C、建国当天:毛泽东宣告:愿与平等待我之国家建交。 2、建国初期的外交 A、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美国对华“三政策”。 B、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再考虑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为巩固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两大阵营对立的形势有关)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半殖半封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3年为解决中印、中缅关系而提出,标志外交政策成熟)。 C、外交成就: 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第一个国家是苏联) 日内瓦会议(195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亚非会议(1955,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 3、50年代中——60年代末的外交 A、外交环境的恶化:中美继续敌对;中苏关系恶化。 B、外交政策:“一大片”(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4、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发展 A、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成为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 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加入联合国:1971年加入,并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因国际地位提高)。 C、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关系正常化。 D、同中国建交热潮: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E、外交政策: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 5、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B、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 C、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建国以来一直延续着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传统政策)。 D、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E、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经济政策)。2023-06-29 22:16:051
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因为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赢得国际的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准则!2023-06-29 22:16:111
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首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新中国能提出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占据了世界的绝大部分,但当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新中国既没有盲从于苏联老大哥(中国革命初期是照搬苏联的模式,但是当遭遇失败之后但是当时的共产党人果断的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路线)也没有屈服于实际上已经包围中国的北约,而是提出了平共处五项原则,说明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已经清醒的认识到结盟是不会长久的(事实已经做出说明了华约的解体和北约经常性的内部矛盾),对于发展中国家采取互相帮扶对于第三世界国家不惜采取输血性的帮助,后来这些国家在中国问题上都能站在中国一方,如中国重返联合国 人权问题 台湾问题等等。正式由于中国采取的两不帮的策略使得中国能够被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接受,也就使得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能够平稳的发展,相信楼主也是了解的 以上观点只是本人的愚见 望楼主能吸精华去糟粕2023-06-29 22:16:18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的在世界外交舞台崭露头角。并开始同不同制度的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的开始。扩大了我国在世界外交领域。2023-06-29 22:16:362
中国的外交政策
简述中国外交的四个时期?第一阶段(50年代):①新中国在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下,积极发展与苏联、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②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不仅标志着外交政策的成熟,还打开了外交新局面,国际地位空前提高。③在冷战格局下,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驻义和民主阵营一边,采取“一边倒”方针,这是新中国的惟一正确选择,不仅成功地维护了国家主权,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第二阶段(60年代):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威胁中国,中国采取“两只拳头回击”。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坚决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这一时期,中国的国际环境恶化。?第三阶段(70年代):①由于中国的发展壮大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和斗争,中国在联全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②由于美苏争霸形势的变化和两大阵营的内部分化,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③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外交关系,从而形成了“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突破,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第四阶段(80年代至今):美苏争霸互有攻守,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结束,第三世界壮大发展,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主题。中国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在外交上“无敌国”,只有“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2023-06-29 22:16:45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答案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所认可,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023-06-29 22:16:52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视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选D(这是因为在此之前新中国一直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A选项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是主要原因。B选项表述不全面,该制度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和不同的国家。C选项不是主要原因2023-06-29 22:17:03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如何依据国内形势的变化正确处理和苏联的外交关系?
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特别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可以归纳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对新中国的成立,世界人民和进步力量无不欢欣鼓舞。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特别是美国帝国主义却充满敌意。美国在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进行封锁,军事上进行包围和威胁,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新中国就是在这样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开展自己的外交活动的。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了争取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进行国家的经济建设,新中国制定了全新的外交政策。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四项基本方针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新中国成立后,加强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特别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以法律的形式将两国友好关系确立下来,对于促进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改善新中国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还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赞赏和评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被公认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和争端的基本准则。观察当今国际事务,我们会更深刻地理解它的重要意义。2023-06-29 22:17:101
建国初期中国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
小球转大球,远交近攻2023-06-29 22:17:206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恢复联合国席位2023-06-29 22:17:5811
中国50年代提出的什么政策开拓了中国历史外交新局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立起来了。2.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在建国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稍后又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坚实的步伐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五项原则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4.50年代中期,我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万隆两次国际会议,并起了重要作用,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新胜利。2023-06-29 22:19:362
新中国成立时外交政策及方针
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2023-06-29 22:19:44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2分)(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意义: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4分)(3)成就: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积极参与解决地区争端;加入WTO、WHO等国际组织;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推动区域合作机制。(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得分)(4分) 略2023-06-29 22:20:09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请回答:(1)新中国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分)(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分)(3)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6分) 试题分析:(1)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2)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国际上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点评:对于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从纵向方面看,要从宏观上概括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四个阶段,从背景、政策、成就、特征等层面把握外交关系及其成就。(2)从横向方面看,要运用比较法比较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异同、中国近代以来历史上的两次封闭和两次开放的异同,要比较不同阶段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苏(俄)关系、中欧关系、中非关系的状况及其原因。2023-06-29 22:20:161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1955年的万隆会议2023-06-29 22:20:289
简略评价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开始不好 现在好了2023-06-29 22:20:572
新中国建立后,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式,我国
方针里包括了原则。2023-06-29 22:21:043
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关系的五项原则是上什么
(2018·黄石)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中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16·黄冈)中国缅甸两国总理声明指出:“两国总理同意这些原则也应该是指导中国和缅甸之间关系的原则。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这里所说的“原则”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23-06-29 22:21:123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什么外交政策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拓展资料新中国成立以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为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后来这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了恢复中国代表权的决议。1972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同年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2023-06-29 22:21:261
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战线上取得哪些成绩?
从1949年到2009年,新中国走过了风风雨雨得60年。这60年走出了一条大国风范的和平外交道路,走出了今天这条维护世界和平不可或缺的大国之路。 这60年的初期,新中国面临得是帝国主义的封锁困境和种种困难,所以党中央当时意训到发展中苏友谊格外重要。但是后来因为赫鲁晓夫得意气用事,全面召回在华专家,致使中苏关系走向分裂。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中国和平共处的外交大门向世界的每一个国家敞开着,在上个世纪,中苏两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强联合在是世纪末令很多资本主义国家感觉到前所未有的一种恐慌。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我国初次登上世界的外交舞台。历时3个月得漫长会议中,中国代表团举行了20多次记者招待会,接待了外国记者来访400多次,发布新闻公报、发言和声明近40件。当时,周总理提出了具有远大意义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一直沿用至今。 历经国际风云变幻,新中国走过了60年外交,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一开始得十几个建交国家发展到今天的171个建交国家。另外在国际重大事件上中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论是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核等地区热点问题,还是在联合国、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亚欧会议、亚非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东盟系列会议、世界峰会等重大国际会议上,中国体现出的是一个奉行和平的大国作用,彰显的是一个儒雅的大国风范。 新中国外交60年,外交目标从求生存转向求发展,外交得主导思想从立异转向求同,外交的主导面从斗争转向合作,这三大政策的转变,折射的是一个大国思想的发展,是一个理性的大国思维,是新中国发展外交的必然路线。外交上的重大发展,反应的是一个大国的成长之路,是一个大国的崛起之路。 回顾这60年外交的重大事件,我们坚信就算外国不断的制造中国强大论的舆论,不断扭曲国内的各项反动行为,新中国的发展轨迹是不会就此停住,我们用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倡导的是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方针政策,期盼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是我们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60年风雨外交,中国走出的是一种大国风范!2023-06-29 22:21:521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是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嘛2023-06-29 22:22:004
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
基辛格和尼克松访华代表了中国外交的成熟。2023-06-29 22:22:222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答案】:C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的准确度。新中国成立后,反对霸权主义一直是我国外交的一个重点。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具体外交事务中的运用。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形成“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2023-06-29 22:22:301
哪一次外交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3年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23-06-29 22:22:408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发表求
B 试题分析:1953年12月,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因此选B。A项错误,是我国外交方针;C项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D项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2023-06-29 22:23:101
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023-06-29 22:23:171
哪一次外交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u01c6
1953年中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周恩来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成熟。在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扩展资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当时,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在北京开始谈判。31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印方代表团,在谈话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之后印度尼西亚于1955年4月在万隆举行了有2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万隆会议,会上发表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其中包括了这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在1957年,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在莫斯科宣布,“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74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特别联大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在1988年,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23-06-29 22:23:231
1953年,哪些原则的提出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来“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仅四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学生思考后,教师概括指出:这是因为,唯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家关系最可靠,最有生命力,最能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能和睦相处,违背这些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化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2023-06-29 22:23:431
1953年,哪些原则的提出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来“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仅四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学生思考后,教师概括指出:这是因为,唯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家关系最可靠,最有生命力,最能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能和睦相处,违背这些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化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2023-06-29 22:23:501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三个主要外交成就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三个主要外交成就:1.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 和印度签订了《中印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 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23-06-29 22:23:594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外交成就: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 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5、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6、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7、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8、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2023-06-29 22:24:178
简述新中国各时期外交成就
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外交理论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实践上,从“一边倒”的倾向发展到走向“一大片”的格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1953年,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打开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外交上不断取得新成就。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代表团促进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的达成,显示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介入的国际性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进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在亚非会议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根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打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并初步形成走向全世界的外交格局。 20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援越抗美,继续同美国对抗,中苏关系恶化后,周边国际局势更为紧张。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20世纪90年代,世界朝多极化发展,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国际关系并为国际新秩序而斗争,截至1992年,中国已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与内政、外交相关联的港澳问题也顺利解决。2023-06-29 22:25:113
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取得哪些成就?
50年代: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得会议圆满成功70年代:1971年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1972年中日签署外交的联合声明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23-06-29 22:25:312
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及取得成就
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及取得成就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及取得成就,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期、的外交成就。三个时期啊~一定要完整啊!五十年代:1、中苏建交:新中国建国第二天,苏联就与中国建交,紧接着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立了友好互助的外交关系;苏联是第一个宣布承认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影响:,《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打破帝国主义阵营对于孤立封锁的政策,对于保障新中国获得比较安全的战略环境,对于新中国开展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中印谈判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万隆会议--时间:1955年,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万隆会议标志亚非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七十年代:4、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新中国终于重返联合国。意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标志著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真正以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面貌出现。5、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1971年是揭开中美关系正常化序幕的一年。4月毛泽东批准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这就是著名的以小球(乒乓球)推动大球(中美两个世界大国)的乒乓外交。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与周恩来总理会谈。基辛格访华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总统访华,会见了毛泽东,并与周恩来会谈。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标志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1月底,邓小平访美,这是新中国领导人首次访美。6、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9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国与日本建交。两国关系正常化。1978年,中日缔结了《中日友好和平条约》。7、中欧关系不断发展:1975年中国与欧共体建交。8、中国和亚非拉的关系:70年代我国和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60-70年代,中国慷慨援助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1976年援助坦尚尼亚和尚比亚建成举世闻名的坦赞铁路。中国向非洲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派遣医疗队。九十年代: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外交取得重要成就。与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建交,建立“上海五国机制”。新世纪外交成就新世纪第一年中国外交的成就a、2001年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简称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会议通过《上海共识》。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b、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乌兹别克六个正式成员国组成。上合组织的影响: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对于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的友好合作关系,推动世界多极化,保证本地区的发展稳定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c、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确立:2001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奠定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对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对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的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9、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著名外交活动近几年胡锦涛总书记出席20国集团峰会,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断扩大。2012年3月底,胡锦涛出席首尔举办的核安全峰会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2011年4月,中国在海南博鳌组织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应邀参加。金砖国家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军者。10、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要的外交活动?1、2000年江泽民主席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2001年中国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上海APEC);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1年组织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2012年胡锦涛主席出席核安全峰会和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关系?1.1953年我国与印度堤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为西藏问题2.1954年日内瓦会议中国和朝鲜、印度因为领土问题3.1955万隆会议亚非各国和中国因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和方向。中国在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1世纪的外交成就有哪些?50年代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得会议圆满成功70年代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90年代1992年3月,中国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2年,中国政府在里约热内卢会议期间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核不扩散体制方面,中国先后签署了《南极条约-1983年8月》《外层空间条约-1983年12月30日》《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1987年2月10日》《非洲无核区条约-1996年4月》等国际条约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1996年与印度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1996年9月24日,中国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7年10月27日和1998年10月5日,中国先后签署了两个人权公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998年,中美签署了《关于建立和加强海上军事安全与磋商机制的协定》1999年11月,中国国防部与蒙古国边防军管理局签署了《中蒙边防合作协议》21世纪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2001年11月,在卡达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有利力地推动了中国和东盟的地区一体化程序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自此全面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程序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并在2005年7月20日开始实施降税2005年7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提出了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服务贸易协定》2009年8月中国与东盟签署《投资协议》希望能帮到你。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取得哪些成就?50年代:一是与苏联、东欧及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二是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型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是同美国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如在朝鲜战场上给美国以沉重打击,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就是典型例子;四是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发展前途问题;五是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络。70年代:首先是中美关系的缓和。中美关系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契机,朝着正常化的方向前进,并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其次是中日关系发展。在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此外,中国同西欧、南太平洋、东欧及周边一些国家建立或恢复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包括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得到恢复。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外交理论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实践上,从“一边倒”的倾向发展到走向“一大片”的格局。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1953年,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启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外交上不断取得新成就。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代表团促进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的达成,显示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介入的国际性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进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在亚非会议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根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打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并初步形成走向全世界的外交格局。20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援越抗美,继续同美国对抗,中苏关系恶化后,周边国际局势更为紧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上支援第三世界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20世纪90年代,世界朝多极化发展,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国际关系并为国际新秩序而斗争,截至1992年,中国已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与内政、外交相关联的港澳问题也顺利解决。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期、的外交成就。三个时期啊~一定要完整啊!谢谢啦~50年代:1、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2、1954年,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印度支那的和平程序;3、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主张;同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70年代:1、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随后,中日邦交正常化;90年代:1、多边外交局面形成,如: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与大国的战略关系等;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1世纪初:地区外交成就突出,如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博鳌论坛”;参加东盟“10+3“对话等。列举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70年代和本世纪初取得的外交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开启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3、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4、2001年11月,在卡达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上支援第三世界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2023-06-29 22:25: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