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对历史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2023-06-29 09:12:19
gitcloud
中国历史上气候的变迁,不仅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性和空间差异性,同时由于两种差异性的交互运行,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温度变迁,有过多次反复,由寒转暖,又由暖转寒;湿润状况的变迁,由湿润而逐渐干燥,旱情增加.
  从第四纪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1万年前后开始,地球从第四纪冰期中的最近一次亚冰期,进入到现代的亚间冰期,人们也称之为冰后期.这一段时间大体上相当于人类进入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关于这时期的气候,挪威的冰川学家曾做出近10000年来的雪线升降图,说明雪线升降幅度并不小,表明冰后期以来,气候有明显的变化.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记载,竺可桢将这些记载加以整理分析,发现我国5000多年来的气候有4次温暖期和4次寒冷期交替出现.   
  在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000年左右,即从仰韶文化时代到安阳殷墟时代,是第一个温暖期,这个时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左右,最冷月温度约比现在高3℃-5℃.   
  从公元前1000年左右到公元前850年(周代初期),有一个短暂的寒冷期,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即秦汉时代,又进入到一个新的温暖时期.   
  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即东汉、三国到六朝时代,进入第二个寒冷时期.   
  从公元600年到1000年,即隋唐时代,是第三个温暖期.   
  从公元1000到1200年,即南宋时代是第三个寒冷期,温度比现代要低l℃左右.   
  从公元1200到1300年,即宋末元初,是第四个温暖期,但是这次不如隋唐时那样温暖,表现在大象生存的北限,逐渐由淮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以南,如浙江、广东、云南等地.   
  在公元1300年以后,即明、清时代以来,是第四个寒冷期,温度比现代要低1-2℃.   
  近5000年来,虽然是寒冷期与温暖期交替出现,但是总的趋势是由温暖向寒冷变化,寒冷期一次比一次长,一次比一次冷.在第二次寒期,只有淮河在公元225年有封冻.而在第四个寒冷期的1670年,长江几乎都封冻了.   
  有趣的事情是:挪威冰川学家用雪线高度表示气温升降,竺可帧用的是历史文献记载资料,结果却十分一致,说明冰后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具有全球的普遍性,绝对不是一种巧合.
  1973 年,竺可桢提出了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周期性波动变化的基本状况.他认为近2000a 中,汉代是温暖时期,三国开始后不久,气候变冷,并一直推迟到唐代开始.唐末以后,气候再次变冷,至15世纪渐入小冰期,呈两峰三谷结构,直至20 世纪初气候回暖,小冰期结束.汉代、唐代是年均温高于现代约2℃左右的温暖时期.该研究成果已为气候学界和历史地理学界广泛采用.但近些年来,由于新资料的发现和研究方法的改进,许多学者对竺可桢的工作作了补充.其中朱士光等认为2000~ 3000年以来,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①西周冷干气候(公元前11 世纪至公元前8 世纪中期) ; ②春秋至西汉前期暖湿气候(公元前8 世纪中期至公元前1 世纪) ; ③西汉后期至北朝凉干气候(公元前1 世纪中期至6 世纪) ; ④隋和唐前、中期暖湿气候(7~ 8 世纪) ; ⑤唐后期至北宋时期凉干气候(9~ 11 世纪) ; ⑥金前期湿干气候(12 世纪) ;⑦金后期和元代凉干气候(13 和14 世纪前半叶) ; ⑧明清时期冷干气候(14 世纪后半叶至20 世纪初).后来许多地理学家对我国的气候变化作了进一步修改,但总得趋势大致如此.   
  历史时期的气候不仅在气温上有周期性波动,引起冷暖的变化,而且在湿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变化.总得说来,暖期与湿期、冷期与干期是相互对应的,但每个冷暖期内部又有干湿波动,不可一概而论.朱士光等研究认为,气温的变化要快于降水量的变化,而降水量的变化幅度又大于气温变化的幅度.在历史时期,气候冷暖波动与干湿波动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不完全同步.
  人类影响气候,气候也影响人类.短时间的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的异常气候现象,如干旱、洪涝、冻害、冰雹、沙暴等等,往往会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足以给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比如,1943-1954年孟加拉地区的暴雨灾害,引起了20世纪最大的饥荒,饿死人口达300-400万;1968年-1973年非洲干旱是非洲人民的一次大灾难,使得乍得、尼日尔、埃塞俄比亚的牲口损失70-90%,仅在埃塞俄比亚的沃洛省就饿死20万人.当然,这种打击往往是短暂的、局部的,虽然不至于影响生态系统,但是对人类造成的灾害却十分大.   
  长期的气候变化,即使变化比较缓慢,也会使生态系统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使生产布局和生产方式完全改观,从而影响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   
  例如,在公元前3000-1000年的温暖时期,竹类在黄河流域直到东部沿海都有广泛分布;安阳殷墟发现有水牛和野猪等热带亚热带动物;甲骨文记载打猎时获得一象,表明殷墟的化石象是土产的,河南原称豫州就是一个人牵着大象的标志.商、周时代,梅子是北方人民重要的日常食品.《诗经》说:“若作和羹,尔唯盐梅”,可见当时梅子是和盐一样重要的食品,是做菜不可缺少的佐料.《诗经》说:“终南何月,有条有梅”.终南山在西安之南,宋代以来就无梅了.陕西、山西等地入民只好用醋代替梅.   
  秦汉时期气候也比较温暖,《史记》记载当时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是“桔之在江陵,桑之在齐鲁,竹之在渭川,漆之在陈夏”.可知当时亚热带植物的地界比现在更加偏北.   
  由于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地理分布,必然会影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布局.例如,在先秦到西汉以前,我国丝织业布局是北丝南麻,丝织业绝大部分在黄河中、下游和冀中平原,当时最大的丝纺业中心在河北定县,其他较小的中心也都在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则主要生产麻织物;西汉时期,蜀中仅以产麻布著名.虽然在东汉到魏晋以后,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经济下降剧烈,南方各地社会生活则相对安定,丝织业有所发展,可是北丝南麻的布局一直维持到隋唐时代.从气候变迁情况看,至隋唐时代,虽然气候也有变化,但是平均气温仍暖于现代,可见丝绸之路出现在北方是有原因的.   
  北丝南麻布局的改变发生在宋代.由于气候变冷,气温已低于现代,北方不利于桑蚕生产生殖,再加上唐末五代时北方战乱,南方经济上升,丝织业规模逐渐超过北方.北宋时镇江、三台已形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南宋时,南京、常州、镇江、苏州都拥有巨大的丝织业生产能力.丝织业重心南移,正好相当于我国气候由温暖到寒冷的时期,这个历史经验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气候变迁对农业耕作也有影响,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和荀子(公元前313-前238年)都说,他们那个时候,齐、鲁(河北、山东一带)农业种植可以一年两熟.在这些地方直到解放初期,还只习惯于两年三熟.唐朝的生长季也比现在长,《蛮书》(约成书于862年)说,曲靖以南,滇池以西,一年收获两季作物,9月收稻,4月小麦或大麦.而现代由于生长季缩短,不得不种豌豆和蚕豆,以代替小麦和大麦.这种历史经验仍有现实意义.例如,如果气候变暖,就可以考虑双季稻向高纬度、向高海拔扩展;若气候变冷,就得采取措施,缩短水稻的生长时间.
  一、时间差异性
  气候包括气温和干湿状况两大基本要素,研究历史气候也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论文,〔①〕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气候变迁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五千年来温度变化上,可以明显地总结出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1.第一个温暖期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即仰韶文化时期到殷商时代.甲骨文记载当时安阳人种水稻是阴历二月下种,比现在早一个多月.北京附近的泥炭层分析表明,五千年前那里生长着大量的阔叶林,代表着相当温和的气候.
  2.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寒冷期.《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时长江、汉水冻结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寒冷.
  3.第二个温暖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即东周到秦汉温暖期.《春秋》中有鲁国“春正月无冰”、“春二月无冰”、“春无冰”等多次记载.《荀子·富国篇》和《孟子·告子上》载齐鲁地区农业种植一年两熟.
  4.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一世纪到公元600年,即东汉南北朝寒冷期,这个寒冷期以公元4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资治通鉴》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从昌黎到营口连续三年全部结冰,冰上可往来车马及几千人的大部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
  5.第三个温暖期从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即隋唐时期,其间公元650、689、678年冬季,长安无雪无冰,当时气候温暖可见.
  6.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即两宋时期,此间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1110年、1178年福州荔枝两度全部冻死.
  7.第四个温暖期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即宋末元代温暖期.1225年,道士丘处机在北京长春宫作《春游》诗云:“清明时节杏花开,万户千门日往来.”说明当时北京气候比现在温暖.
  8.第四个寒冷期从公元1300年到1900年,即明清严寒期.此间,1329年太湖结冰厚达数尺,橘尽冻死.1493年,淮河流域降大雪,从当年九月降至次年二月方止.洞庭湖变成“冰陆”,车马通行.
  五千年来,我国气候四个温暖期与四个寒冷期交替变迁,其时间上的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
  二、空间差异性
  影响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是太阳辐射、下垫面、大气环流及人类活动影响四大因子,这几个因子相互作用决定着气候的变迁,加上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广阔面积、复杂地形及支配气候的环流因素,决定了我国气候变迁的又一个特性——空间差异性的产生.
  地球上气候波动首先和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寒、温、热三带的分别,都是因为太阳辐射强弱不同的缘故.我国领土北起黑龙江江心,南至曾母暗沙,南北跨49个纬度.从南到北,包括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六个热量带,其中又以温带、暖温带、亚热带面积最广,这是决定我们气候类型多样性和气候变迁的空间差异性的基本因素.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由于地表热量状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温压场,从而产生明显的季风环流,对我国的气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世界同纬度相比,我国黄河流域相当于地中海一带,长江以南的纬度相当于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若按行星风系规律,我国江南则属于一片沙漠,但因亚热带季风气候作用,却使我国东部和南部成为温度高、降水量多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亚热带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从我国呈东西走向的三列山系来看,它们作为南北冷暖气流的屏障,又构成了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其中海拔1500—2500米的秦岭山脉作用最明显.秦岭以北为暖温带,以南为亚热带,所谓“十月先开岭山梅,南枝向暖北向寒”的诗句,正说明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海拔5000米以上的西藏高原,既得不到太平洋的湿润气候,又被喜马拉雅山切断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通路,使我国西北内陆变成为沙漠性的干燥气候.加上西伯利亚冷气流由蒙古高原爆发性地南侵,形成强大的寒潮影响了冬半年北部大半个中国,又加大了西、北、东、南气候变化的空间差异性.
  在中国,气候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依次渐冷,森林、草原、荒沙、沙漠也依次出现,从而形成了东、西、南、北气候的迥然不同,最大的特点是形成了东南中国与西北中国气候的自然分异.这种气候变迁的空间差性与时间差异性交错运行,对每一个时期中国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时、空差异的影响
  首先是政治上的影响.
  气候的时空差异性所造成的东南与西北中国的分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极为深刻.现代地理学家以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为两端,在中国地图上划一斜线,斜线以西以北为西北中国,拥有占中国领土面积57.1%的土地和占总人数5.6%的人口,大体上是历史上游牧民族或少数民族的主要活动区;斜线以东以南为东南中国,拥有占领土面积42%的土地和占总人口数94%的人口,基本上是历史上农业民族(汉族)的主要活动区.〔②〕其中,随气候的变迁,东南部经济文化日渐超过北部,人口密度也越来越大.
  在西北中国与东南中国之间,古长城沿线大体上与农、牧区自然分界线相吻合.早在1121年,道士丘处机北过张家口第一隘口野狐岭时吟诗曰:“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辽史·营卫志》亦云:“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廓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鱼以食,皮毛以衣,转徒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历史上农、牧分区和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对峙,两种经济、两个民族既相互和平交往又相互兵戈以待.每当寒冷期代替温暖期之时,总有大规模的游牧民族向南方温润的地区迁徒,中原地区的农业王朝便面临着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挑战.其中公元400年左右的“五胡乱华”,公元1200年左右,契丹、女真和蒙古族的接踵南下,以及公元1700年左右满族入关,是农牧民族军事冲突的最典型事例.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和关系始终是影响和制约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农牧民族的对峙,最直接的影响是在政治方面.随着几次最大的军事冲突,出现了几个典型的南北朝对峙的政治局面.与“五胡乱华”相伴随的是第一个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十六国及北魏、北齐、北周与南方的东晋及宋、齐、梁、陈对峙;与契丹、女真和蒙古南下相伴随的是第二个南北朝时期——辽、金与两宋政权的对峙;到了明代,先是明初明政权与北元蒙古的政权对峙;继而是明末南明政权与清政权对峙.由于长期的南北对峙,农业民族要抵抗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南下,不得不凭藉专制集权的中央政府,以组织分散的农民去修筑万里长城,保卫自己的安居乐业,这就是中国专制集权体制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经济上的影响.
  五六千年前,与温暖期同时,是一相当湿润的气候.当时的黑龙江流域,为几千年来最湿润的时期,北京平原为河流纵横、池沼广布之乡.距今2500年左右,气候转向干燥.在北京考古发掘中发现代表湿润气候的混炭沼逐渐消失.距今约1000年左右,气候再次变干.根据大量的地方志中的旱涝记载,我国东南地区自公元初以来,水灾相对减少,旱灾相对增加,以公元1000年为界线,此前1000年的旱期持续时间短,湿润时期持续时间长;此后的湿润时期短,干旱时期长.最近500年来旱涝材料排成年表显示,旱灾明显地多于水灾.
  气候的干湿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大,干冷地带农业生产受到严重限制自不必说,在其它地区,也因气候冷暖干湿的变化而左右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一般说来,气温每降低1℃,亚热带北界位置也随着向南推移一个纬度左右,适宜于农作物生长的北界位置也随着南移.五千年来中国气候波动的总趋势是:温暖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度一个比一个低,这就从整体上决定了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经济重心向南迁移的大趋势.中国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主要表现在三个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停滞和衰退,长江流域大规模开发与南方经济上升;五代两宋时期,南方经济上升并超过北方,形成了新的经济重心,经济上“南盛北衰”的局面继续发展;明清以来,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畸形发展,东西差距及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纵观这三次大规模的经济重心南移,正好与历史上第二、第三、第四个寒冷期的到来相始终,从中不难窥见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再次是文化上的影响.
  经济是基础,它的变化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变化.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必然引起上层建筑中的文化发生巨大变化,最明显的表现是:隋唐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文化中心也在北方隋唐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文化中心也相应地移到了南方.
  秦汉时期定都关中,经济文化重心在黄河流域,有所谓“山东出相,山西出将”和“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到了隋唐以后,粮食供给开始依靠南方,文化重心也开始向南迁移.到宋代,有了“苏常熟,天下足”和“江浙熟,天下足”的说法.到明清时期,又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此时中国文化以最富裕的长江流域为根据地,形成了“东南财富地,江浙人文薮”的局面.至近现代,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广东、福建在经济上渐渐占据重要位置,中国的文化又有了进一步南移的倾向.
  关于中国文化重心的南移,前人多从“中国历代人物之地理的分布”方面去研究,这里介绍两家,借以说明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丁文江在《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③〕一文中根据二十四史中汉、唐、宋、明各代人物,分省列表为:
  时代 前汉 后汉 唐 北宋 南宋 明
  人物最多的省 山东 河南 陕西 河南 浙江 浙江
  河南 陕西 河北 河北 福建 江苏
  日本桑原骘藏在《由历史上观察的中国南北文化》〔④〕一文中,以科举为例,交明清两代登科第者列表统计,明代从洪武四年起至万历四十四年止,每科状元、榜眼、探花和会元总共244人,其中南方215人,占88%,北方29人,占12%.清康熙十八年开制科,共录取50人,其中南方占42人.乾隆元年制科,共取15人,南方占14人.明清两代共出状元203人,南方有188人.
  四、有关问题的讨论
  1、通过上述中国气候变迁的特点及影响的讨论,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作用问题.怎样看待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的关系,这是一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过去由于片面地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因而很少具体地研讨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近年来,通过各方面的研究和讨论,认识到地理环境本身是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一部分,在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的约束,否则,将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但是,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究竟怎样?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的发展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到底有多大?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是众说纷纭.通过本文分析,我们首先可以肯定,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的影响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随着时代的演进,它的作用方式、作用程度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因此,我们要重视历史地理学这个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在中国历史的研究中,中国封建社会何以特别漫长?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发展极其缓慢?不少同志认为地理条件是最根本的因素.具体地说,中国内外部地理环境及其相应的社会生产方式的特点,既产生了对专制政体的要求,又维护了封建小农业的强盛,使中国难以具备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客观条件,从而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这些观点正确与否?还需要对中国历史地理作深入细致地研究后才能得出结论.
  其次,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还认识到,人类历史与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体,两者之间相互制约、互相作用,这种相互间的制约和作用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大致说来,生产力水平越低,人类受地理环境的制约作用越大;社会发展阶段越古老,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大.在中国古代,因气候迹迁的时空差异性而影响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方向,表明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的确起到了促进或延缓的作用.特别是中国历史上几次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政权的对立(秦汉与匈奴,东晋南朝与“五胡”,宋与辽、金,明与蒙古、满族等),无不起因于气候时空差异所造成的农、牧区对立的环境因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对地理环境制约作用越来越大,地理环境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地理环境的作用就减少了.由于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导致了地理环境的变化,形成了新的地理环境系统,在原来的自然环境之外,又增加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系统,从而对人类社会产生新的影响.在近现代的中国气候变迁中,我们就不得不探讨人们对环境污染所造成气候环境的新变化和新影响,这就决定了研究历史地理对现实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2.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气候变化特性的讨论,进一步认识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关于它的学科性质,在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目前国内各高校历史系和部分地理系都开设了《中国历史地理》课,但由于对它的学科属性看法不同,讲授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研究的方向都很不一致.有人把它当作历史学的分支学科,偏重于沿革地理的研究;有人把它当作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偏重于对历史时期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探讨;有人把它当作历史学与地理学边缘学科,侧重于跨学科的研究.
  我们认为历史地理学既是历史学与地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也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多门学科边缘地位上相互交叉和相互联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历史地理学不仅研究自然环境变化的自然过程,而且也研究改造自然环境变化的人为过程,更重要的是,它重点探讨的是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变化规律.由此可见,它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历史学或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而是多学科相互联系的一个新的学科体系.正如前苏联历史地理学家热库林所说的那样,它不仅是在地理学和历史学的衔接处形成的边缘学科,而且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又“曾与民族志学、地名学、农业史及一系列其它科学门类紧相关联.”因而准确地说,它是“处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边缘地位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社会和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⑤〕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视野才会得以逐步地开阔.
  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科的研究途径.世界是一个整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现代科技已走到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发展阶段,历史地理学正是适应这样的时代要求而产生的.因此,它必然要求我们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在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创造性的研究工作.本文分析如能在这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目的也就达到了.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公转、
2023-06-28 18:35:184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的公转引起四季变迁,地球的自传引起昼夜变换。
2023-06-28 18:35:292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导致的。
2023-06-28 18:35:384

四季变化是怎么形成的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四季是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学上,季节的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地球的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它公转的路线叫轨道。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旋转。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每秒30公里,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轨道长度是94亿千米,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是365天5时48分46秒,也就是一年。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它的长直径和短直径相差不大,可近似为正圆。太阳就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焦点是不在椭圆中心的,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就有时会近一点,有时会远一点。虽然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但决定性的条件是地球必须斜着绕太阳转,也就是黄赤夹角的存在。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地球绕太阳垂直旋转,太阳光将永远直射在地球的赤道附近,而其他地方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也是永远不变,地球上便不会有四季的变化。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23°26′S至23°26′N间作周年往返移动。因此每时每刻,地表获得的热量是随时间和空间而发生变化的。
2023-06-28 18:36:141

四季变化是由什么形成的

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太阳与地球的每一点的距离和角度都在发生变化,但是由于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在转动时,虽有变化,但这种变化与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相比还是很小的。所以,地球产生季节的原因并不是与于太阳的距离,而是太阳光对地球表面照射的倾斜程度。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地球上的每一点与太阳光线的角度随时都有变化,太阳光直射地球表面时,地面表面温度就高,而其倾斜角度大时,地面表面温度就低。这同我国冬天白天时间短,夏天白天时间长原理是相同的。正是由于角度的变化,形成了收到太阳光照射的强度不一样,由于地球自转是周期的,因此,一年四季就有温度低、温度高的周期季节变化。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寒暑交替,春去秋来?其中的玄机和奥妙,原来尽在于地球的自转轴有一个23度27分的倾角。当北半球接受太阳光的直射而处在盛夏时,南半球则面对太阳光的斜照而正值隆冬。北半球的春天又对应着南半球的秋天,两半球得到了同样多的阳光。这便是四季的由来。我们把北纬23度27分的纬圈叫北回归线,南纬23度27分的纬圈叫南回归线,意思是太阳的直射到此为界,然后便开始掉头转向,打道返回了。而北极圈、南极圈则会有半年时间照耀着不落的太阳,另外半年陷入漫长的黑夜。由于地球绕日轨道不是一个标准的正圆,因此南半球稍稍比北半球的夏天更热,冬天更冷。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秦朝
2023-06-28 18:36:402

地球四季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地球四季变迁的原因。1:地球公转与自转的轨道所在的平面有夹角导致地球在转动的时候是斜着转动的。2:地球的公转轨道近似一个椭圆形,而太阳大概处于其中一个焦点附近。所以:在地球公转的不同时间段离太阳的远近不同。而且由于夹角的存在导致在不同的时间段地球南北所受太阳照射的强烈和太阳光线的角度也不同(太阳光线照射角度小的热量就小)。这样不同的时间段就会有不同的气候了。一年四季也就互相更替了。同样的道理由于赤道附近总是处于太阳光线的直射状态下所以热带地区只有夏季。还有地球两极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出现极昼和极夜的现象。3:地球不透明。其实,夏至时地球在远日点但太阳照向我们,冬至相反我们背向太阳,由此证明,与太阳的远进是次要的。地球绕太阳公转,倾斜的地轴导致了北半球在冬天相对来说背向太阳,而在夏天朝向太阳,这使得夏天太阳位于正上方的时间变长。随着太阳升高,每平方公里接收的太阳能增加。所以传导到每一个方格上的能量,太阳斜射时会少于太阳直射。因此,尽管北极在24小时白昼中不断升温,但是北极接收的阳光非常分散,而且传导的能量比南方的少,因为南方地区太阳高度更大,而且南方因地轴倾斜而朝向太阳。此外,北极的寒冷还因为,北极在六个月的冬季里。
2023-06-28 18:36:461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引起的。
2023-06-28 18:36:543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迁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2.昼夜长短变化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4.四季和五带划分
2023-06-28 18:37:011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迁地球自转产生昼夜变化  四季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而地球公转的轨道又是一个椭圆的形状,太阳始终位于一个焦点上.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会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   到了每年6月22日前后,地球就是位于远日点.太阳会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与此同时北半球得到的热量最高,白昼最长,而且气候也炎热,属于北半球的夏季,但南半球正处于寒冷的冬季.   此后因为继续在公转轨道上不停运行,太阳的直射点便会南移.到了9月23日左右,太阳就会直射赤道,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秋分日.现在南半球以及北半球得到的太阳热量都相等,昼夜平分,北半球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地球继续不断运转,到12月22日左右,地球开始位于近日点,太阳便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而此时北半球得到的热量为最少,且白昼时间最短,气候也相当寒冷,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刚好是夏季.   太阳直射点北返以后,在3月21日左右,太阳再次直接射向赤道,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春分日.这个时候,是北半球的春季,而南半球却是秋季.地球像这样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不停运转,从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2023-06-28 18:37:091

地球四季变迁的原因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球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个地方,因此气温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之间始终保持着一个固定的夹角,这个夹角度数是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也正好就是66°34′,也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不是一直不变的度数,导致了太阳直射角的大小变化。地球有两种基本的运动,一种叫自转——地球自身的旋转,另一种叫公转——绕着太阳的旋转。自转是绕着穿过南北两极的地轴进行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离两极越远的地方转速越快。与两极等距的那一圈叫赤道。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也就是24小时。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每秒30公里,绕太阳一周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也就是一年,天文学上称之为回归年。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它的长直径和短直径相差不大,可近似为正圆。太阳就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焦点是不在椭圆中心的,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就有时会近一点,有时会远一点。 一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为147,100,000公里,这一点叫做近日点。七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为152,100,000公里,这一点叫做远日点。事实上,当地球在近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在远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这就说明,四季的变化与近日点和远日点无关。
2023-06-28 18:37:271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周之间有一定的夹角,也就是说地球在绕太阳斜着转,当然太阳射到地球的某一区域的情况就不会一直不变,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也就是“四季”网友见解:由于地球的运动有着自转和公转,这两种因素结合起来,造成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寒暑变迁。但是,这种寒暑的变迁并不是由于日地距离的远近这种微小(约500&127;万千米)的变化引起的,而是由于不同季节时太阳对地面直射还是斜射以及日照时间的长短而造成的。对于我们,即对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人们而言,“夏至”前后,中午时阳光几乎垂直地照射地面,而“冬至”前后,中午时阳光则十分倾斜地射向地面。而照射角度的大小决定了大地接收热量的多少,从而造成了气温的高低。此外,“夏至”前后,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太阳在地平之上的时间很长,这种昼长夜短的情况使地面处于长时间光照之中,更加剧地面气温的升高;相反,在“冬至”前后,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太阳在地平之上的时间甚短,这种昼短夜长的局面更加剧了地面的降温。于是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便形成了。至于“春分”和“秋分”前后,太阳照射的角度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而且太阳从正东附近升起,正西附近下落,昼夜长短相近,这种情况也介于“夏至”和“冬至”前后之间,于是便形成了春季和秋季。正是由于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和日照时间的长短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而这两种因素则是由于地球既在自转又在公转而造成的。
2023-06-28 18:37:353

地球四季变迁的原因是

四季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会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太阳光照射地球表面的角度随着公转和自转不断变化。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由于太阳直射点的不断移动,太阳直射地表的位置也不同。具体运动情况是: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照射在赤道上,夏至日直射在北回归线上,秋分日照射在赤道上,冬至日照射在南回归线上。这样往复的运动。对于同一个地方来讲,它在不同的日期昼夜长短就不一样。以我国为中纬度地区为例,冬半年由于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半球,因此昼短夜长,到了夏半年,太直射点移动到了北半球,所以昼长夜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夏天你会感觉到太黑的晚,冬天天黑的早。在同一天全球的昼夜长短也不一样。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即都是12小时。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随着纬度的升高昼越长,在北极圈以内还会出现极昼现象(白昼24小时),南半球刚好相反。等到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随着纬度升高夜越长,在北极圈以内还会出现极夜现象(黑夜24小时)。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就是一天中地方时为12点时的太阳高度角,也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对于全球来讲,太阳高度角在同一天中变化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就是越靠近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反之越小。这就是为什么你同样在一个地方生活,冬天觉得冷,夏天觉得热。这就是因为冬天和夏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差异导致太阳高度角的差异,你感觉到的气温也就不一样。 三、产生四季和五带。正是因为太阳直射点位置的不同,地球的不同纬度接受的太阳辐射也不相同,依据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把地球上的温度带划分为五个: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这里所说的四季不是我们生活中的四季,而是天文四季。天文四季的划分主要是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来划分的。例如北半球天文上的夏季,就是指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时间最长的时候,即6月22日前后,这个和我们生活中的夏季略有差异。北半球天文冬季是指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时间最短的日期,即12月22日前后。
2023-06-28 18:37:411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太阳并不总是直射赤道,因为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稍稍有些倾斜。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地球倾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处于夏季,另外半球处于冬季,当太阳直射点照在赤道上时,则两个半球处于春季和冬季。
2023-06-28 18:37:493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公转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2023-06-28 18:38:511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公转
2023-06-28 18:38:581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因为地球的自转且地球的自转轴是倾斜的使得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了温度的变化,进而就有了四季变迁。
2023-06-28 18:39:053

为什么有春夏秋冬?

问题一: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为什么? 四季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而地球公转的轨道又是一个椭圆的形状,太阳始终位于一个焦点上。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会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 到了每年6月22日前后,地球就是位于远日点。太阳会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与此同时北半球得到的热量最高,白昼最长,而且气候也炎热,属于北半球的夏季,但南半球正处于寒冷的冬季。 此后因为继续在公转轨道上不停运行,太阳的直射点便会南移。到了9月23日左右,太阳就会直射赤道,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秋分日。现在南半球以及北半球得到的太阳热量都相等,昼夜平分,北半球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地球继续不断运转,到12月22日左右,地球开始位于近日点,太阳便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而此时北半球得到的热量为最少,且白昼时间最短,气候也相当寒冷,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刚好是夏季。 太阳直射点北返以后,在3月21日左右,太阳再次直接射向赤道,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春分日。这个时候,是北半球的春季,而南半球却是秋季。地球像这样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不停运转,从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问题二:为什么有春夏秋冬啊?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周之间有一定的夹角,也就是说地球在绕太阳斜着转,当然太阳射到地球的某一区域的情况就不会一直不变,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也就是“四季” 网友见解: 由于地球的运动有着自转和公转,这两种因素结合起来,造成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寒暑变迁。但是,这种寒暑的变迁并不是由于日地距离的远近这种微小(约500&127;万千米)的变化引起的,而是由于不同季节时太阳对地面直射还是斜射以及日照时间的长短而造成的。对于我们,即对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人们而言,“夏至”前后,中午时阳光几乎垂直地照射地面,而“冬至”前后,中午时阳光则十分倾斜地射向地面。而照射角度的大小决定了大地接收热量的多少,从而造成了气温的高低。此外,“夏至”前后,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太阳在地平之上的时间很长,这种昼长夜短的情况使地面处于长时间光照之中,更加剧地面气温的升高;相反,在“冬至”前后,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太阳在地平之上的时间甚短,这种昼短夜长的局面更加剧了地面的降温。于是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便形成了。至于“春分”和“秋分”前后,太阳照射的角度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而且太阳从正东附近升起,正西附近下落,昼夜长短相近,这种情况也介于“夏至”和“冬至”前后之间,于是便形成了春季和秋季。 正是由于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和日照时间的长短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而这两种因素则是由于地球既在自转又在公转而造成的。 问题三:为什么有春夏秋冬?东西南北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周之间有一定的夹角,也就是说地球在绕太阳斜着转,当然太阳射到地球的某一区域的情况就不会一直不变,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也就是“四季” 网友见解: 由于地球的运动有着自转和公转,这两种因素结合起来,造成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寒暑变迁。但是,这种寒暑的变迁并不是由于日地距离的远近这种微小(约500&127;万千米)的变化引起的,而是由于不同季节时太阳对地面直射还是斜射以及日照时间的长短而造成的。对于我们,即对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人们而言,“夏至”前后,中午时阳光几乎垂直地照射地面,而“冬至”前后,中午时阳光则十分倾斜地射向地面。而照射角度的大小决定了大地接收热量的多少,从而造成了气温的高低。此外,“夏至”前后,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太阳在地平之上的时间很长,这种昼长夜短的情况使地面处于长时间光照之中,更加剧地面气温的升高;相反,在“冬至”前后,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太阳在地平之上的时间甚短,这种昼短夜长的局面更加剧了地面的降温。于是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便形成了。至于“春分”和“秋分”前后,太阳照射的角度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而且太阳从正东附近升起,正西附近下落,昼夜长短相近,这种情况也介于“夏至”和“冬至”前后之间,于是便形成了春季和秋季。 正是由于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和日照时间的长短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而这两种因素则是由于地球既在自转又在公转而造成的。 问题四:春夏秋冬为什么叫春夏秋冬?? 《《《中国传说》》》 春夏秋冬的由来 古代,我国开始没有四季,只有春秋。所以用春秋表示年代,如“春秋战国”,“吕氏春秋”等。后来发现两季与半年一样,做计算时间的单位用处不大,需要把两季再分一下,变成四季,每季三个月。这样,季比月大,比半年小,便于记录年时,于是就有了四季。 夏是春季的一半,那么再把“秋”分出来一半叫什么呢?一年四季,秋分出来的这个季节是一年最终的季节,所以取名“终”,后来变音为冬。古代结绳为字,两端打个结表示终了,为“终”字。小篆有两个形体,一个仍旧是绳索的两端连在一起,一个在绳索的下面加了个冰形,“终”季是有冰雪的。“冬”和“终”过去是一个字,后来化为两个字。 《《《西方的传说》》》 黑帝斯与波瑟芬-春夏秋冬的由来 大地女神狄蜜特的女儿春神波瑟芬有一天在开满鲜花的原野上,和她的朋友们一起玩著。 忽然她看到了一种奇妙的水仙花,这是一种艳紫和银色的花朵,远比她所见过的任何鲜花漂亮(注:这种水仙花其实是宙斯特意创造来帮助弟弟黑帝斯的)。 她偷偷走近,想伸手去摘,可是她还没摸到花儿,地底突然裂开一个深洞,从底下跳出一个人来,那人坐在一部由两匹黑马牵引的黄金战车里。 他就是冥王黑帝斯。他抓住波瑟芬的手腕,强拉她坐在身边,然后就硬带著哭哭啼啼的她下了地府。她的母亲狄蜜特找不到爱女,哭得死去活来。 她的耳朵尽管好像时时刻刻听到女儿的哭声,可是总看不到女儿的身影。 她像发了疯似的,到处去寻找可爱的波瑟芬。那年是全人类最悲惨难熬的一年。 地面长不出东西,种子不发芽,人类眼看就要饿死了。最后宙斯只好出面调停。他先后派了很多神去劝她息怒,可惜谁的话她都不听。 在没见到女儿之前,她决不让大地结出果实。宙斯知道他弟弟必须让步,於是他派遣荷米斯到阴间,要冥王交出波瑟芬。黑帝斯不得已,只好交出波瑟芬。她临行前,他交给她一小颗石榴子,要她吃下去。 知道能回人间的波瑟芬十分高兴,哪里想的到一但吃了地府里的东西,就非得再回来不可。 她吃了石榴子之后,就高兴的离开了,回到母亲身边。本来到处是一片枯黄的世界,现在又可以看到青枝绿叶了,这个世界,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不过波瑟芬因为在地府里吃下了那颗石榴子,所以,在一年中,四分之一的时间要在地府里度过。当她在地府里的时候,人间就是冬天,地上的草木都会枯萎。当她从地府回来的时候,春天就开始,地上的万物都欣欣向荣,富有生气。就因为这样,这世界上,就有了春夏秋冬四季 《《《科学解释》》》 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造成的,由于公转的时候太阳照射地球表面不同又由于地球公转时间长就出现了季节交替现象 问题五:为什么会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简单通俗的解释。谢谢 亲,简单的说就是地球是斜着转的,如果地球是正正的转,太阳直射点永远在赤道,那就没四季了 问题六: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 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绕一圈就是一年,而旋转的轨道是椭圆的,所以在地球的某一点看,其离太阳的距离是每天在改变的,所以温度也是不断改变的,这就形成了春夏秋冬。 问题七: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 学地理就知道啦
2023-06-28 18:39:341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周之间有一定的夹角,也就是说地球在绕太阳斜着转,当然太阳射到地球的某一区域的情况就不会一直不变,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也就是“四季”
2023-06-28 18:39:401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主要原因在于地球是倾斜自转的。地球的轨道虽然是个椭圆,但这个椭圆很接近正圆。地球在一年中距离太阳的远近变化不大,这不是四季变化的原因所在。关键在于地球是倾斜自转的,倾斜的角度是23度26分。这个角度的存在造成了一年中阳光直射点的移动,也就造成了地面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会导致地面接受热量的变化。这才是四季形成的原因。
2023-06-28 18:40:001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
2023-06-28 18:40:081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距离太阳的距离及角度。
2023-06-28 18:40:172

地球上出现的四季更替是由于

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2023-06-28 18:40:333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的公转
2023-06-28 18:40:413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所谓的南北回归线:在每年的6.7月份,地球的北半球受太阳照射面积达到顶峰,此时北极圈出现白昼,为北半球的夏天,南半球的冬天;每年的3月23、9月23左右南北半球照射面积相当,位春秋季;每年的12.1月月6.7刚好相反,为冬季。
2023-06-28 18:40:491

地球四季变迁的原因是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磁场地球大气

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2023-06-28 18:40:571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的自传
2023-06-28 18:41:052

地球的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地球公转形成
2023-06-28 18:41:1511

地球为什么有四季

因为地球有倾角日照中心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就形成四季
2023-06-28 18:41:436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 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指向不变,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地表面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运动,使地球上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获得太阳辐射热量不同,形成四季变化。
2023-06-28 18:43:162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
2023-06-28 18:43:265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公转形成四季交替,地球自转引起昼夜变化。
2023-06-28 18:43:422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 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指向不变,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地表面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运动,使地球上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获得太阳辐射热量不同,形成四季变化。
2023-06-28 18:43:511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公转
2023-06-28 18:43:592

地球四季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地球公转与自转轨道,在平面有夹角,导致地球转动时,斜着转动。地球不透明。夏至时,地球在远日点,但太阳照向我们,冬至相反,背向太阳,证明,与太阳远进是次要。地球公转轨道近似椭圆形,太阳处于一个焦点附近。在地球公转不同时间段离太阳的远近不同。 地球四季变迁的原因。 1:地球公转与自转的轨道所在的平面有夹角导致地球在转动的时候是斜着转动的。 2:地球的公转轨道近似一个椭圆形,而太阳大概处于其中一个焦点附近。所以:在地球公转的不同时间段离太阳的远近不同。而且由于夹角的存在导致在不同的时间段地球南北所受太阳照射的强烈和太阳光线的角度也不同(太阳光线照射角度小的热量就小)。这样不同的时间段就会有不同的气候了。一年四季也就互相更替了。同样的道理由于赤道附近总是处于太阳光线的直射状态下所以热带地区只有夏季。还有地球两极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出现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3:地球不透明。其实,夏至时地球在远日点但太阳照向我们,冬至相反我们背向太阳,由此证明,与太阳的远进是次要的。
2023-06-28 18:44:081

四季变化是由什么形成的

地球公转吧~~
2023-06-28 18:44:243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指向不变,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地表面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运动,使地球上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获得太阳辐射热量不同,形成四季变化。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和正午阳光关系:随着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在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高,这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以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到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这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又逐渐增大,一直到夏至日(太阳直射赤道时是春分日)。对于你的问题,应该说和正午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用角度表示.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参考资料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卫星地图[引用时间2017-12-24]
2023-06-28 18:44:311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周之间有一定的夹角,也就是说地球在绕太阳斜着转,当然太阳射到地球的某一区域的情况就不会一直不变,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也就是“四季” 由于地球的运动有着自转和公转,这两种因素结合起来,造成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寒暑变迁.但是,这种寒暑的变迁并不是由于日地距离的远近这种微小(约500&127;万千米)的变化引起的,而是由于不同季节时太阳对地面直射还是斜射以及日照时间的长短而造成的.对于我们,即对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人们而言,“夏至”前后,中午时阳光几乎垂直地照射地面,而“冬至”前后,中午时阳光则十分倾斜地射向地面.而照射角度的大小决定了大地接收热量的多少,从而造成了气温的高低.此外,“夏至”前后,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太阳在地平之上的时间很长,这种昼长夜短的情况使地面处于长时间光照之中,更加剧地面气温的升高;相反,在“冬至”前后,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太阳在地平之上的时间甚短,这种昼短夜长的局面更加剧了地面的降温.于是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便形成了.至于“春分”和“秋分”前后,太阳照射的角度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而且太阳从正东附近升起,正西附近下落,昼夜长短相近,这种情况也介于“夏至”和“冬至”前后之间,于是便形成了春季和秋季.正是由于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和日照时间的长短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而这两种因素则是由于地球既在自转又在公转而造成的.
2023-06-28 18:44:411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周之间有一定的夹角,也就是说地球在绕太阳斜着转,当然太阳射到地球的某一区域的情况就不会一直不变,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也就是“四季” 由于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和日照时间的长短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而这两种因素则是由于地球既在自转又在公转而造成的。
2023-06-28 18:44:501

地球四季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地球四季变迁的原因。 1:地球公转与自转的轨道所在的平面有夹角导致地球在转动的时候是斜着转动的。 2:地球的公转轨道近似一个椭圆形,而太阳大概处于其中一个焦点附近。所以:在地球公转的不同时间段离太阳的远近不同。而且由于夹角的存在导致在不同的时间段地球南北所受太阳照射的强烈和太阳光线的角度也不同(太阳光线照射角度小的热量就小)。这样不同的时间段就会有不同的气候了。一年四季也就互相更替了。同样的道理由于赤道附近总是处于太阳光线的直射状态下所以热带地区只有夏季。还有地球两极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出现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3:地球不透明。其实,夏至时地球在远日点但太阳照向我们,冬至相反我们背向太阳,由此证明,与太阳的远进是次要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倾斜的地轴导致了北半球在冬天相对来说背向太阳,而在夏天朝向太阳,这使得夏天太阳位于正上方的时间变长。随着太阳升高,每平方公里接收的太阳能增加。所以传导到每一个方格上的能量,太阳斜射时会少于太阳直射。因此,尽管北极在24小时白昼中不断升温,但是北极接收的阳光非常分散,而且传导的能量比南方的少,因为南方地区太阳高度更大,而且南方因地轴倾斜而朝向太阳。此外,北极的寒冷还因为,北极在六个月的冬季里。
2023-06-28 18:45:091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的变化
2023-06-28 18:45:183

地球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天知道
2023-06-28 18:45:295

四季变迁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指向不变,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地表面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运动,使地球上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获得太阳辐射热量不同,形成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随着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在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高,这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以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到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这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又逐渐增大,一直到夏至日(太阳直射赤道时是春分日)。对于你的问题,应该说和正午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用角度表示.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2023-06-28 18:45:431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是由于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南北偏移,造成了温度的变化
2023-06-28 18:45:512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周之间有一定的夹角,也就是说地球在绕太阳斜着转,当然太阳射到地球的某一区域的情况就不会一直不变,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也就是“四季” 由于地球的运动有着自转和公转,这两种因素结合起来,造成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寒暑变迁.但是,这种寒暑的变迁并不是由于日地距离的远近这种微小(约500&127;万千米)的变化引起的,而是由于不同季节时太阳对地面直射还是斜射以及日照时间的长短而造成的.对于我们,即对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人们而言,“夏至”前后,中午时阳光几乎垂直地照射地面,而“冬至”前后,中午时阳光则十分倾斜地射向地面.而照射角度的大小决定了大地接收热量的多少,从而造成了气温的高低.此外,“夏至”前后,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太阳在地平之上的时间很长,这种昼长夜短的情况使地面处于长时间光照之中,更加剧地面气温的升高;相反,在“冬至”前后,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太阳在地平之上的时间甚短,这种昼短夜长的局面更加剧了地面的降温.于是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便形成了.至于“春分”和“秋分”前后,太阳照射的角度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而且太阳从正东附近升起,正西附近下落,昼夜长短相近,这种情况也介于“夏至”和“冬至”前后之间,于是便形成了春季和秋季.正是由于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和日照时间的长短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而这两种因素则是由于地球既在自转又在公转而造成的.
2023-06-28 18:45:581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上天气有四季之分,春厦秋冬。这是地球北极正对着北极星。所以在地球在围绕着太阳公转时,是陀螺势运动。在地球上这样看就好象太阳在南北回归。实际上是地球自身运动造成的。
2023-06-28 18:46:061

四季变迁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指向不变,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地表面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运动,使地球上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获得太阳辐射热量不同,形成四季变化 扩展资料   地球公转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随着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在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高,这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以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到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这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又逐渐增大,一直到夏至日(太阳直射赤道时是春分日)。对于你的问题,应该说和正午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用角度表示.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2023-06-28 18:46:141

地球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赤道
2023-06-28 18:46:2410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 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指向不变,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地表面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运动,使地球上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获得太阳辐射热量不同,形成四季变化。
2023-06-28 18:46:471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绕太阳的公转
2023-06-28 18:47:112

地球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公转是(不肯定)
2023-06-28 18:47: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