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第二次鸦片战争简介

2023-06-28 09:58:40
TAG: 战争
铁血嘟嘟

英清战争结束后,英国法国等寻求与清国建立使节外交关系和进一步打开华夏内地市场,清国不同意,因为这将进一步打破他们将汉地与满蒙回藏以及东南海上来的国家相隔离的政策,不利于统治,1856年英国香港当局借口亚罗号事件派兵进攻清国广州,1857年3月英国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清国,法国借口法国传教士在广西被杀,亦出兵清国,任命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1857年12月,英国法国军队五千六百余人(其中法军一千人)在珠江口集结,准备进攻。12月12日,额尔金、葛罗分别对叶名琛发出以10日为限的通牒,两广总督叶名琛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被俘,1858年3月,英国法国美国俄国代表同往上海。两江总督何桂清要求他们返回广东,四国代表决定集结军舰,北上天津,4月中旬抵达白河口,1858年4月,英法美俄四国代表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国政府,要求六日内指派全权大臣谈判。美国俄国的照会还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奕詝一面命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一面派清国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交涉,1858年5月20日英国法国军队炮轰大沽炮台,大沽失陷。26日,英法军队沿白河而上,进到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清国首都。6月13日,清国政府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同年,俄国以武力胁迫清国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军队撤离天津,沿海陆续南下。奕詝对条约内容感到忧恐,令桂良等在上海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并设法避免英国法国到京师换约,11月,桂良等与英、法、美代表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英、法坚持不容修改《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要到清国京师换约,1859年6月,在拒绝桂良提出的在沪换约的建议后,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美国公使华若翰各率一支舰队到达大沽口外,企图以武力威慑清国政府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清国以大沽设防,命直隶总督恒福照会英国法国公使,指定他们由北塘登陆,经天津去京师换约,随员不得超过二十人,并不得携带武器等。英国法国公使断然拒绝。大沽一带防务,自1858年英、法舰队撤走后,清国政府即命亲王僧格林沁负责。6月25日,英国贺布率12艘军舰从拦江沙开往海口,下午3时贺布下令英法军队进攻大沽炮台。清军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阵亡绿营兵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经过激烈战斗,英法军队伤亡近500人撤走。同年8月,美国公使华若翰由北塘进清国京师,返回北塘时与直隶总督恒福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在此之前,俄国代表已在清国京师换约。大沽口失败后英国法国声称要“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清国京师”,1860年2月,英国法国分别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英军一万五千余人法军约七千人再次进攻清国,4月,英国法国军队占领清国舟山。5、6月,英国军队攻占大连湾,法国军队攻占烟台,封锁渤海湾,并以此作为进攻大沽口的前进基地。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和美国公使华若翰于7月赶到渤海湾,再次调停,大沽口胜利后,清国想就此与英国法国罢兵言和,当英国法国舰逼临大沽海口时,奕詝谕示僧格林沁、恒福不可“仍存先战后和”“兵连祸结,迄无了期”“总须以抚局为要”,并派恒福与英国法国代表谈判,1860年8月1日,英国法国军队18000人,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14日,攻陷塘沽,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清军在直隶提督乐善指挥下抵抗失败,大沽失守,僧格林沁部退往通州,24日英国法国军队占领天津,清国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议和。英、法提出,除需全部接受之前在天津签订条约外,还要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增加赔款以及各带兵千人进京换约,清政府予以拒绝,英国法国军队从天津向清国京师前进,清国政府再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取代桂良,到通州南张家湾议和,对自己提出的一些条款清国坚持不能修改,谈判再次破裂,并抓走英国派往负责洽谈停火谈判的代表巴夏礼等39人,1860年9月18日,英国法国军队攻陷通州。21日,清军与英国法国军队在通州八里桥展开战斗,僧格林沁部等清军全军覆没。奕詝以木兰秋狝之名自京师圆明园仓皇逃往热河,10月英国法国军队攻到清国京师附近,占领了圆明园,留守的清国恭亲王奕欣为展示友好,打开安定门等让英法军队进来看看,出征由德胜门出,凯旋由安定门进,知道白宫怎么变成白色的吗,烧宫殿能展示力量,直接烧紫禁城有些过,不利于谈判,况且清国京师内还有一定留守部队,于是选择烧圆明园,给清国皇帝留下个教训印象,再不同意就烧紫禁城。10月24日、25日,英国法国代表与清国恭亲王奕欣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再订立其他清英条约清法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

LuckySXyd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与文化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谓半殖民地,从国家地位角度而言,中国国家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海关自主权等方面遭到了破坏,已经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了。但中国又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清政府依然存在,仍在行使着它的权力。所谓半封建,从经济角度而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行条约,妄图将中国变成他们的商品市场、原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将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链条之中,冲击着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旧有的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外,又加上了中华民族同殖民主义的矛盾。而后者,往往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上述这些重大的变化,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使其出现了鸦片战争前未曾有过的局面。

(一)“国中之国”——租界的出现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发生了重大变化。香港割让给英国后,人口很快由两千人发展到两万人,到19世纪50年代达到七八万人。香港成了英国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与武装侵略的基地。16世纪葡萄牙人留居澳门后,中国一直仍对澳门拥有领土与行政司法主权。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后,葡萄牙殖民者乘机赶走中国在澳门的官员,强迫居民向葡澳当局纳税,使澳门变成葡萄牙的带有殖民地色彩的居留地。此后,澳门不仅继续充当了香港之外又一个鸦片贸易的大仓库,也成了西方掠卖华工的基地。与此同时,在中国的上海,出现了一个主权国家中少有的奇特的政治“景观”,即后来演变成“国中之国”的租界。

上海原为江苏省松江府属下的一个县。因其地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浙地区,又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交通便利,战前已经是中国第一港。江苏省苏松太道,即驻上海。鸦片战争后,上海发展迅速,到同治初年,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通商口岸。正因如此,西方殖民者千方百计在上海攫取更大权益。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即将开埠,英国殖民者立即图谋在上海建立外国人的居留区,并初步选定居留区的地址。1843年,上海正式开放,英国驻上海首任领事巴富尔(G.Bal-four)在上海县城东西大街租得一大院落为领事馆。巴富尔曲解《虎门条约》的有关条款向清方讹诈,要求划定一块纯粹供外国人占用的居留地。1845年11月29日,苏松太道道员官慕久以其个人名义颁布了一个与英领事“依约商妥”的《上海租地章程》。该文件表面看来没有什么公开直接损害中国主权的内容,但实际上许多条款都体现英国殖民者的侵略意向。根据这个租地章程,在上海划出的“外人居住区”,尚属于居留地性质,还称不上“租界”,且当时也还没有“租界”一说。

1848年3月,接任巴富尔的英国驻沪领事借口青浦事件强迫新任道台麟柱答应了扩充居留地的要求,使居留地面积增加了两倍多(原面积大约830亩)。

1848年,以主教文惠廉(W.J.Boone)为首的美国传教士,擅自在虹口地区广置土地,建造房屋,其它美国人纷纷效法。当时道台吴健彰虽然答应了,但并无具体划定界址。待到1863年正式划定界址时,7856亩土地成为美国占领的地域,比英国居留地要大得多。

法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敏体尼(L.C.Montigny)1848年到任后,于次年要求吴健彰援英国例设立居留地,后胁迫新任道台麟柱于1849年4月6日发布告示,将986亩土地作为法国人的居留地。

必须指出,当初,在居留地内,中国政府在行政、司法等方面有干预权,且保有领土主权,这是有明文规定的。但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深,到了太平天国时期,中国保有的权利逐步沦丧。1854年,英、美、法三国领事与苏松太道订立《上海英美法租界租地章程》,规定外国侵略者在上海租界内享有行政、税收、财政、警政等权利及行使司法权。为行使上述职权,上海租界出现了一个被译为“工部局”的机关,下分设警务、税务、财务、学务等机构,且设有法院,俨然就是一个市政府,居留地也便完全变成了租界,成为“国中之国”。1863年9月,美、英两国租界合并成公共租界。

罪恶的租界制度在上海建立后,逐渐推广到其它一些口岸。1859年起到1904年,外国侵略者先后在中国的广州、厦门、福州、天津、镇江、汉口、九江、烟台、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鼓浪屿与长沙等地设立租界。租界成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干涉中国内政的桥头堡。当然,租界客观上也是一个介绍西方文明的窗口,但更是西方冒险家的乐园。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也不得不承认,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的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中国沿海贸易和外交》第一卷)

(二)资本主义冲击下的自然经济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立即开始向中国倾销商品,并从中国大量掠夺原材料,中国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总值(不含鸦片),1837年为九十多万英镑,1843年便增加到一百四十五万六千多英镑,1845年又达到二百三十九万四千多英镑。与此同时,西方殖民者从中国掠夺走的生丝与茶叶等,也有大幅度的上升。1838年至1842年,中国向外输出的茶叶年均在四千多万担,到1846年便增加了一倍,达到八千多万担。同时期生丝出口,由三千余包增至一万八千余包,是原来的六倍。

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以棉纺织品为主,约占总值的70%。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工业品,棉布占80%以上。西方大量棉纺织品的倾销,对中国传统手工业最重要的部门棉纺织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东南沿海地区原有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了解体的征兆。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棉纺织业历来比较发达。但随着上海开埠西方机器棉纺织品的大量涌入,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大量洋纱充斥,不少以棉纺织为业的村庄,已经无纱可纺。外国的洋纱洋布成本本来就低,加之不少英国商人不惜以低于成本价百分之二三十的价格倾销,严重冲击了棉布市场。福建漳州府及同安县的土布,曾经布贩子运销到宁波、上海、天津、辽东及台湾。厦门开市后,洋纺洋布充积于厦门。布贩弃土布而运销洋布,致使土布难以出口。广州附近的情况,也大体类似。

丝茶等产品的大量出口,刺激了这些产品的生产。生产者将这些产品出卖给商贩,商贩再将其卖给大商人或买办,转销到外国。丝茶的出口贸易几乎完全受外商控制,使中国的丝茶生产与交易不得不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通商的五口地区出现了一批买办商人这些人为外国商人推销商品(甚至推销鸦片),收购丝、茶,收集情报,经办其它事务,这些人的命运逐渐与西方殖民者的命运联系得越来越紧密。著名的买办吴健彰,原为广州的行商,后到上海充当美国旗昌洋行的买办。他还花银子捐官,署理苏松太道并兼任江海关监督。这批买办后来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充当了中国封建势力与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帮凶。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为便于经济掠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兴办了一些企业。这类企业当时主要有印刷、船坞、船泊修理等业。在这些企业中,多少不一的雇用了中国人。这样,中国最早的近代产业工人出现了, 当然当时产业工人的人数还很少。

(三)“天朝”社会内部矛盾的加剧

英国殖民者的侵华战争,给中国广大人民带来无穷的痛苦。各种各样的赔款,外加清政府巨额军费开支,达一亿多两白银,无疑都要出自广大劳动人民身上。同时,鸦片战争结束后,鸦片输入仍有增无减。1841年中英谈判开始时,英方即向耆英提出开放烟禁的备忘录。耆英不敢答应,但也不敢得罪侵略者,只是说禁内不禁外,外国商船夹带鸦片与否,“中国无须过问”。(《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这种默许,使鸦片走私更加严重。1842年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为三万三千多箱,1850年激增到近五万三千箱。香港成为鸦片走私中心,澳门是香港之外的又一鸦片仓库。而上海与广州,则是两个鸦片输入的最大口岸。大量鸦片输入的结果,使“银贵钱贱”的老问题在这一时期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加剧。曾国藩在1852年的一个奏折中也说:东南产米之区,大率石米卖钱三千。昔日一两银子换钱一千文,一石米可得三两银子。如今一两银子换钱两千文,卖一石米只得一两五钱银子。过去卖米三斗可完纳一亩地的税赋,如今卖米六斗还不够交一亩地的税赋。(《备陈民间疾苦疏》)实际上,一些地方每两白银兑换制钱已高达两千三四百文了。

清政府征收田赋和漕粮时,历来有种种的勒索,如有所谓的浮收,即定额外多收,有供衙门吏胥分肥的所谓规费等,外加“折色”、“加耗”等多种名目的巧取豪夺。鸦片战争后,官府变本加厉,吏胥如狼似虎。江浙一带,漕赋一石,须纳米两石五六斗;折价纳钱,米价本每石两千文,竟折至七八千文以上。安徽征收赋税,浮收勒索超出正额数倍。江西浮收在二三石以上。湖北漕米每石浮收在三倍以上。湖南地丁正银一两,民间须纳数两;漕赋一石,民间要缴数石。缴纳时大户或设法逃匿,或设法将负担向小户转嫁,农民更加苦不堪言,少数人因交不起赋税弃田而走。更多的人即便丰收年景也不免挨饿受冻,一遇水旱灾荒,则相继流亡。

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也日益加重。地租率越来越高,一般在50%以上,迫使不少农民破产,出卖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因而土地集中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据有人统计,直隶、江苏、浙江、山西、湖北、陕西、山东、河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及东北地区,40%-80%的土地集中在10%-30%的人手中,而60%-90%的人则没有土地。(《太平天国革命前夕的土地问题》)

尖锐的社会矛盾,导致了社会风潮迭起。鸦片战争后,农民的抗粮抗租斗争,不断出现,且有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1842年,湖北崇阳钟人杰聚众抗粮举事,最多时达万人。义军曾攻占崇阳、通城两县,立“钟勤王”名号,设立帅台,竖立都督大元帅旗帜。斗争坚持一月有余被镇压。其后,浙江、湖南、福建、江苏、江西、河南、安徽、湖北、陕西、山东、广东等省,迭出大案。少数民族地区的反清斗争也此伏彼起,接连不断。民众或要求减少田赋,或拒不完粮。他们有的聚众请愿,有的拆毁征粮局,有的公开造反与前来镇压的官兵武力对抗。仅据官书记载,1842-1850年十年间,全国大小武装起义及农民暴动事件,即达九十余起。这是社会动荡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动荡。

(四)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经世派维新先驱思想的萌发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大炮,敲开了闭锁的中国的大门,惊起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林则徐、魏源,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

林则徐鸦片战争前曾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河道总督等职。任职前后,他力主革除弊政,治河兴利,参与整顿改革盐政与漕政,显示出卓异的经世才 能和廉洁的作风,受到人们的关注。

闭关政策造成的士大夫阶层孤陋寡闻、虚骄自大,在林则徐身上也不可避免地有所体现。在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的时候,他还认为,西方殖民主义者不过是“犬羊夷狄”,英国士兵“浑身裹缠”(指穿制服军装,扎武装带,打绑腿等),必然腰腿僵硬,打起仗来一仆而不能再起。这不是林则徐本人的过错,而是时代使然。可贵的是,林则徐经世致用的思想一但同西方势力相碰撞,便产生了以抵抗侵略为出发点而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为了抵抗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林则徐到广州后,很快改变了盲目鄙弃西方的作法。他组织人翻译英文《广州周报》,以了解敌情。为通晓外国情况,他组织人将1836年伦敦出版的《世界地理大全》译成汉文,定名《四洲志》。另外,还选译了《各国律例》、《对华贸易罪过论》、以及《华事夷言》等书。和英军接触后,林则徐很快改变了当初的想法,看到英方“船坚”、“炮利”,非学习不可。为此,他组织搜集翻译了外国战船图式、大炮瞄准法等资料。这和当时清政府一些官僚认为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及机械、武器是什么“奇技淫巧”,研究了解外国情况是什么“矜奇眩异”等那种闭关自守、狂妄自大的思想、看法呈鲜明对比。

在反侵略战争中,林则徐非常重视武器装备,积极购置大炮,仿造快船,也非常重视军队素质的提高。鸦片战争后,他曾总结出克敌致胜的八字要言,即“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林则徐:《致姚春、王柏心》)他认识到“民心可用”,提出如果英国侵略军进入中国内河,允许人民“持刀痛杀”。

林则徐到广州后,看到了闭关政策造成的危害,因而他断然否定了一些人提出的“封关禁海”、断绝与一切国家通商贸易的荒谬主张,认为那样做的结果一是扩大了打击面,一是损害我国商民利益。他坚持“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正确贸易政策和策略,保护和鼓励正当通商贸易。林则徐上述种种主张,当然还都是站在维护清王朝的立场上的,但客观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对以后的维新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魏源早期曾入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幕,编辑《皇朝经世文编》。魏源留心经世致用之学,曾参与盐政等方面的改革。鸦片战争对他思想影响很大,1841年曾在裕谦幕下参与抗英斗争。战后魏源发愤著书,编成《圣武记》、《海国图志》等大书,激励国人发奋图强,学习西方,抵抗侵略。

《海国图志》是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影响巨大的一部著作。1841年,魏源在镇江受林则徐嘱托编此书。魏根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订立后不久整理成书。该书叙述世界各国的地理分布及历史政情,分析鸦片战争经验教训,探求富国强兵之道,内容宏富。

魏源书中认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不仅仅是因为船炮不如人,更主要是指挥的错误与军队的腐败所致。许多清朝的将帅“非苟且即虚骄”,军队缺乏训练,纪律不整,“以此无律无谋之兵,即尽得夷炮夷艘,遽可大洋角逐乎?”在战略战术上,魏源提出了颇有见地的主张。他认为,英军孤军远来,所长在海上,所短在陆地。因而与英军作战,“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又鉴于清军的腐败、当地人民的英勇抵抗,他提出“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魏源还主张“纵其(指英军)深入,截其出口”,“坚壁清野……出奇设伏,多方误敌,使不可测”。他说,敌为客,我为主,“客兵利速战,主兵利持重,不与相战而惟与相持,行与同行,止与同止,(使敌人)无淡水可汲,无牛羊可掠,无硝药可配,无铁物可购,无篷缆可补,烟土货物无处可售,舵桅无处可修,又有水勇潜攻暗袭,不能安泊,放一弹即少一弹,杀一夷即少一夷,破一船即少一船……(我则)逸待劳,饱待 饥,众待寡”,最后必能取胜。(《海国图志》卷一)

《海国图志》一书的中心思想,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魏源批判了清政府的闭关政策,指出,清政府多年来不去了解世界,不准翻译西书,不学习西方船坚炮利的长技,更不知利用西方各国及其殖民地的复杂矛盾,以致造成战不能战、守不能守的败局。他明确指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只有了解熟悉“夷情”,才能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卷二)

魏源认为,西方的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对此,中国应该认真向西方学习,为我所用。他主张在广东建设造船厂、火器局,聘请法国、美国的技师传授技术,选送中国工匠学习制造。另编精锐水师三万人,延请西洋人教练驾驶、演炮、作战之法。“人习其技巧,一二载后,不必仰赖于外夷”。(同上)

鸦片战争后,魏源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流露出不满,对西方资本主义某些制度表示欣羡。当然,他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了解极为有限,处于一知半解状态。魏源认为西方国家“政治纷繁,各从其度”。英国有“巴厘满”(即英文议会parliament的音译,后又译巴力门),有五爵会议(即上议院)和乡绅会议(即下议院)。他说西方的议会和中国的军机处相似。对于美国总统四年一选举,他表示称赞,认为其“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对于议会选举表决少数服从多数,他感叹到:“可不谓周乎”!魏源还称赞美国联邦制度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对瑞士“不设君位”,“不立王侯”,“国无苟政,风俗俭仆,数百年不见兵举”,颇为赞赏,曰:“诚西土桃花源也”!(《海国图志后叙》)

尽管魏源这些议论,其出发点仍在于不悉夷情不可以筹远,但他这一介绍非同小可,起到了创榛辟莽、前驱先路的作用。魏源的《海国图志》,对中国近代史上维新思想的产生,起了重大作用。该书传到日本国后,很快译成几十个版本的节译本。日本不少史学家认为,《海国图志》在日本的传播,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

(五)传统学术文化的变迁

1840年的鸦片战争,引起强烈的社会震荡。与此相对应,思想领域从经世致用发展到师夷长技以制夷外,忧患意识也使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开始发生了重要变化。

传统的经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宋学(即程朱理学)与清代的汉学(即考据学,属古文经学)虽被清朝统治者定为官学、正学,二者又互争正统,终因远远脱离社会实际而衰落,毫无生命力。乾嘉时期已重新兴起的今文经学,鸦片战争前后形成气候。相对而言,今文经学的形式比较能容纳一些新的思想。预感到清王朝已经没落的龚自珍,倾心今文经学,抒发其社会批判思想。但他仍然是汉宋兼采,今古文兼容。到了魏源,则闹到壁垒森严的地步,他的《诗古微》、《书古微》等著作,必欲全面推翻古文经学而后快。

史学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之一,便是一改乾嘉以来埋头考证古史之风,当代史引起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并涌现出一批颇有影响的作品。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猖狂,大大刺激了魏源。他于1842年便以纪事本末体撰写了《圣武记》一书。该书详述清朝前期军事上的成就,意在激励国人树立打败西方侵略者的勇气与信心。而魏源的另一部史书《道光洋艘征抚记》,则是第一次英国侵华战争结束后撰写出来的一部鸦片战争史。该书在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过程中,揭露英国从走私鸦片到发动侵华战争的种种罪行。对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及三元里等地人民的抗英斗争予以赞扬,对清廷昏愦、官军腐败特别是琦善、奕山等人的卑怯求和,秉笔直书。书中还就鸦片战争中中国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挽救的办法 。

梁廷枬撰写的《夷氛闻记》,从道光初年禁烟写起,迄于1849年人民反入城斗争,追述鸦片战争全过程。书中赞扬林则徐等人的抗英业绩,揭露琦善、奕山、奕经等的丑恶行径,较详细地记载了广州人民几次大的反侵略斗争。因该书叙事质直,多有触犯时讳之处,刻本未署作者姓名。

面临西方殖民者侵华这一严酷现实,有识之士开始重视对西方地理、历史的探究。上文已经提到的《四洲志》、《海国图志》之外,这方面的著作还有《瀛环志略》、《海国四说》等。徐继畲编著的《瀛环志略》一书,对世界近八十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舆地沿革及社会变迁,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其中各卷篇的开头,附有粗略的地图。该书传入日本后,影响很大。

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边疆会出现危机,开始重视对边疆地理的研究。姚莹的《康輶纪行》系考察西藏后而著。他提出要警惕英国对西藏的侵略,加强沿海及边疆的防务。他认为,英、法、美等国远离中国数万里,他们多年来研究中国,对中国的地理人事很熟悉,而我国对他们却没人了解,这是中国失败的原因。有感于此,姚莹在书中记载了不少有关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的历史地理知识。张穆撰写的《蒙古游牧记》(由何秋涛辑补校印),研究了蒙古各部的地理位置及前代在这一地区的设施。何秋涛注重边疆地理的研究,认为中国北部与沙俄接境,应该有专门著作加以考究。于是他博采中外有关资料,并经鉴别考证,写成《北徼汇编》。该书记述上自汉晋,下迄清道光年间的蒙古、新疆和东北地区的历史、地理,并注意了中俄关系问题。咸丰皇帝阅读后为该书赐名《朔方备乘》。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文学领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龚自珍才华横溢、大胆创新的新文风,不仅对当时,对以后的文坛也发生了重要影响。反映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爱国主义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是这一时期文坛的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事情。这类作品热情反映、讴歌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对英国侵略者的暴行及清政府的妥协投降予以鞭笞。反侵略斗争中,广东民间出现了不少揭贴和檄文,如《全粤义士义民公檄》、《三元里居民示谕英夷》等。这些文字语言朴实、短小犀利、生动鲜明,当时即起了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也给我们研究这段历史留下了活生生的资料。一些爱国主义诗歌,广为流传。进士张维屏的长诗《三元里》,歌颂抗英志士,斥责奕山等媚敌乞和。“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这些诗句使读者不难感受到群众高昂的爱国热情和雄伟的气势

可桃可挑
  1.0 简介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又名“亚罗号战争”、“英法联军之役”。
  2.0 背景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为扩大掠夺利益,列强多次提出全面修改多项条约的要求,但被清政府拒绝。于是列强再次发动战争
  3.0 经过
  1856-1860年, 在美俄支持下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中国,并于1860年10月攻陷北京,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咸丰帝等逃奔热河避暑山庄。
  4.0 结果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
  5.0 影响
  1、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
  3、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对满清王朝刺激较大,开始痛定思痛,进行“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击,满清王朝痛定思痛,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而开始了“洋务运动”,迎来了回光返照的同治中兴。
九万里风9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佳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同年,沙皇俄国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瑗珲条约》。1859年6月,英、法、美以进京换约被拒为由,率舰队炮击大沽。提督史荣椿率守军还击,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史荣椿战死。1860年8月, 圆明园遗址

英法联军18000人,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9月,清军在北京通州八里桥迎战英法联军失利。清咸丰帝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承德。10月13日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团多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报复中国之野蛮行为,及教训中国皇室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及法国。10月18日,英法联军 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见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如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 圆明园1860年

付之一炬。清廷派奕欣为全权大臣议和,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联军洗劫和烧毁了圆明园和静宜园。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两天,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11月,沙俄又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中国赔偿巨额赔款,丧失大片领土主权。 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而得名,亦称英法联军之役。

Chen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又名“亚罗号战争”、“英法联军之役”。

其可拆分为“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与“第二次英法联军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

真颛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齐、魏在赵、秦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楚战争。

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中秦国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楚国割让15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楚国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秦楚《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楚国因此而丧失了西北共15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英国法国美国和俄国联合。在1860年,天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2023-06-28 08:40:596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英语:Second Opium War;法语:Seconde guerre de l"opium),公元1856年至1860年9月22日英国与法国以清咸丰皇帝拒绝续签《南京条约》,以亚罗号事件及中国广西西林教案马神甫事件为导火索,组织英法联军进攻清国的战争,又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Arrow War)、“英法对华远征”(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英中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战争中,沙皇俄国与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割让清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约1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清政府予以拒绝并处分奕山,1860年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俄国政府签署中俄《北京条约》确认《瑷珲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6月13日)、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6月18日)、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6月27日)。战争失败后1860年10月24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清钦差大臣奕ue844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礼部大堂签订中英《北京条约》。1860年10月25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二日)清钦差大臣奕ue844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礼部大堂签订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11月14日(咸丰十年十月初二)清钦差大臣奕ue844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承认了一直拒绝批准的中俄《瑷珲条约》。美国公使因美国国内爆发南北战争,于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时应召回国,未及签订条约,但事后以利益均沾条款取得同样在华特权。
2023-06-28 08:41:531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Arrow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条约,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清史称同治中兴。清军在历时4年的抗击英法联军的战争中最终失败——首先是政治腐败,实行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妥协投降的反动政策。其次是清军武器装备落后、作战方法笨拙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加之英法侵略军已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而清军的装备却仍停留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水平,经不起侵略军炮火的轰击。作战方法上,英法联军注意水陆协同作战,而清军则固步自封,所以一败再败。
2023-06-28 08:42:361

第二次鸦片战争经过是什么?

一、爆发原因: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二、经过:1、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中国。2、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后,清政府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恐吓下,分别与俄、英、法、美签订《天津条约》。3、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英法联军惨遭失败。1860年英法联军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后攻入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清廷派奕欣为全权大臣议和,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三、结果:英法联军撤离,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量国土被割让,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四、影响:1、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2、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3、阶级关系上:鸦片战争过程中的巨额开支,以及对英国的战争赔款,最终都加到人民头上。同时贪官土豪的勒索和盘剥,导致本已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天国运动。4、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5、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扩展资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所以失败,首先是清政府政治腐败,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妥协投降不抵抗,军事上必然失败。一、《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丧失领土主权)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丧失贸易主权)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2100万元的成分是: 600万赔偿鸦片,300万偿还英商债务,1200万英军军费。(大量白银外流)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丧失关税主权)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丧失贸易主权)6、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可不受中国法律制裁。二、《中英天津条约》共五十六款,附约一款;《中法天津条约》共四十二款,附约六款。主要内容:1、公使常驻北京;2、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3、外籍传教士得以入内地自由传教;4、外人得以入内地游历、通商;5、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6、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7、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
2023-06-28 08:43:251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哪一年?

1856_1860
2023-06-28 08:43:454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条款,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俄北京条约还为沙皇俄罗斯更多地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件。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2023-06-28 08:44:04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简要过程及影响?

中国因毁掉鸦片,引起了外国人的愤怒。
2023-06-28 08:44:166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英国法国美国和俄国联合。在1860年,天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2023-06-28 08:45:012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哪一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目的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两次战争的本质目的相同),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2023-06-28 08:45:203

两次鸦片战争简介?

  第一次鸦片战争  基本信息  日期: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  地点:广州 珠江口。鸦片战争(11张)  结果:英国胜利 。  直接原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活动。  根本原因:英殖民主义为了开辟殖民地市场,掠夺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工业原料。  导火线:虎门硝烟。  英国胜利以后的要求: 签订《南京条约》,条约内容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  赔款2100万银元。(1西班牙银元在中国白银7钱2分和3分之间)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关税,中方应与英国协商。  影响:1、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开始。 2、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3、战后的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  简介  是英法资产阶级第一次联合侵略中国的战争。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而得名,亦称英法联军之役。  结果  俄国自以“调停”有功,逼迫奕欣于11月14日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为进一步掠夺中国西部领土制造条约根据。1864年,俄国据此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影响  1、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进了一步。 2、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3、其中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趋激化; 4、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5、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023-06-28 08:45:383

鸦片战争包括哪两次战争?

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年开始,1840年签订《南京条约》结束。第二次中法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年,随着《北京条约》签订结束。
2023-06-28 08:45:47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我就说说这个起因吧。西方列强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政府都是保护商人的利益,而大清是封建暴力集团控制的国家,官府压榨、掠夺、盘剥商人。鸦片战争后朝廷官府怕洋人,大清的商人为了避开官府的苛捐杂税,跟洋人合伙做买卖。想借洋人震住官府。亚罗号轮船就是中英商人合伙经营的轮船,结果大清水师向轮船收保护费时,轮船拒绝交税被扣。英国商人向领事反映情况。领事向大清官府交涉,大清官府不理。终于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
2023-06-28 08:46:083

第2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是:外国侵略者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外国侵略者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遭到否定
2023-06-28 08:46:173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哪次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列强进一步要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利益。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扩展资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失败原因:备战不利1857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当时的清政府忙于镇压天平天国,没有太多的精力关注此次战役。导致广州沦陷。1858年4月,英法联军北上,挑起了第一次大沽口战役,清政府还是没有给与足够重视,加上装备落后,导致惨败。等到了1859年6月第二次大沽口战役,清政府给与了重视,僧格林沁亲自负责指挥海防,加上英法联军有些轻敌,仅派12艘军舰来犯,经过激烈的战斗后,清军打退了联军的进攻,保卫了大沽口。从第二次大沽口战役来看,英法联军由于是临时组建,长途跋涉,所以并不是坚不可摧。可是清政府忙于和太平军作战,加上麻痹大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广州沦陷和第一次大沽口战役的失利。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
2023-06-28 08:46:251

第二次鸦片战争

前苏联的所有
2023-06-28 08:46:483

第二次鸦片战争简介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什么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目的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两次战争的本质目的相同),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3、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2023-06-28 08:47:04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简介

  起因  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  经过  1856年10月,英殖民主义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船,曾为走私方便在香港英国当局注册,但已过期。10月8日傍晚,广东水师在“亚罗号”上逮捕几名海盗和涉嫌水手。这纯系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清两广总督叶名琛,称“亚罗号”是英国船,捏造中国兵勇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叶名琛初据理力争,但旋又妥协退让,将全部人犯送到英领事馆。10月23日,英舰突然闯入虎门海口,进攻珠江沿岸炮台,悍然挑起侵略战争。接着,英军炮轰广州城,并一度攻入内城。当地军民英勇抵抗。英军因兵力不足,被迫于1857年1月退出珠江内河,等待援军。  为了扩大侵略战争,英国政府于 1857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中国;同时向法国政府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此前,法国正以“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向中国交涉。所谓“马神甫事件”,是指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法进入中国内地活动,胡作非为,于1856年2月在广西西林县被处死一案。此案迄未议结。1857年,法国政府将它作为侵略中国的借口,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率军来华协同英军行动。  1857年12月,英法侵略军五千六百余人(其中法军一千人)在珠江口集结,准备大举进攻。美国公使列卫廉和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也到达香港,与英、法合谋侵华。其时,清政府正以全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加上“饷糈艰难”,对外国侵略者采取“息兵为要”的方针。叶名琛忠实执行清政府的政策,不事战守。12月28日,英法联军炮击广州,并登陆攻城。都统来存、千总邓安邦等率兵顽强抵御,次日失守。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投降,并在以巴夏礼为首的“联军委员会”的监督下继续担任原职,供敌驱使。叶名琛被侵略军俘虏,后解往印度加尔各答。侵略军占领广州期间,当地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帝国主义斗争。广州附近义民在佛山镇成立团练局,集合数万人,御侮杀敌。香港、澳门爱国同胞也纷纷罢工,以示抗议。  广州陷落后,四国侵略者合谋继续北上,以便对清政府造成直接威胁。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指派全权大臣进行谈判。俄、美的照会还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咸丰帝一面命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一面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办理交涉,并把希望寄托在俄、美公使的所谓“调停”上。英、法侵略者并无谈判诚意,只是以此拖延时间,加紧军事准备。5月20日,英法军舰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但谭廷襄等毫无斗志,望风披靡,加以炮台设施陈陋,大沽失陷。英法联军溯白河而上,26日,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吓下,于6月26日、27日分别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结果  俄国自以“调停”有功,逼迫奕欣于11月14日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为进一步掠夺中国西部领土制造条约根据。1864年,俄国据此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至此,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2023-06-28 08:47:14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编辑本段]导火线 1856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船,曾为走私方便在香港英国当局注册,但已过期。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亚罗号”上逮捕几名海盗和涉嫌水手。这纯系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清两广总督叶名琛,称“亚罗号”是英国船,捏造中国兵勇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叶名琛初据理力争,但旋又妥协退让,将全部人犯送到英领事馆。巴夏礼为进一步扩大事态,百般挑剔,拒不接受。10月23日,英舰突然闯入虎门海口,进攻珠江沿岸炮台,悍然挑起侵略战争。接着,英军炮轰广州城,并一度攻入内城。当地军民英勇抵抗。英军因兵力不足,被迫于1857年1月退出珠江内河,等待援军。[编辑本段]战争经过 为了扩大侵略战争,英国政府于 1857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中国;同时向法国政府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此前,法国正以“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向中国交涉。所谓“马神甫事件”,是指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法进入中国内地活动,胡作非为,于1856年2月在广西西林县被处死一案。此案迄未议结。1857年,法国政府将它作为侵略中国的借口,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率军来华协同英军行动。 1857年12月,英法联军五千六百余人(其中法军一千人)在珠江口集结,准备大举进攻。美国公使列卫廉和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也到达香港,与英、法合谋侵华。其时,清政府正以全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加上“饷糈艰难”,对外国侵略者采取“息兵为要”的方针。叶名琛忠实执行清政府的政策,不事战守。12月28日,英法联军炮击广州,并登陆攻城。都统来存、千总邓安邦等率兵顽强抵御,次日失守。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投降,并在以巴夏礼为首的“联军委员会”的监督下继续担任原职,供敌驱使。叶名琛被侵略军俘虏,后解往印度加尔各答。侵略军占领广州期间,当地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广州附近义民在佛山镇成立团练局,集合数万人,御侮杀敌。香港、澳门爱国同胞也纷纷罢工,以示抗议。 广州陷落后,四国侵略者合谋继续北上,以便对清政府造成直接威胁。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指派全权大臣进行谈判。俄、美的照会还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咸丰帝一面命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一面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办理交涉,并把希望寄托在俄、美公使的“调停”上。英、法侵略者并无谈判诚意,只是以此拖延时间,加紧军事准备。5月20日,英法军舰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但谭廷襄等毫无斗志,望风披靡,加以炮台设施陈陋,大沽失陷。英法联军溯白河而上,26日,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吓下,于6月26日、27日分别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编辑本段]签订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共五十六款,附约一款;中法《天津条约》共四十二款,附约六款。主要内容是:①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③外籍传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④外人得往内地游历、通商;⑤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⑦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 在此之前,俄、美公使利用“调人”身份,以狡诈的手段,分别于 6月 13日、18日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十二款、中美《天津条约》三十款,攫取了除赔款外与英、法所得几乎一样的侵略特权。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款还特别规定,两国派员查勘“以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以便日后解决,从而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离天津,沿海路陆续南下。咸丰帝此时对条约内容又感忧恐,令桂良等在上海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并设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换约。11月,桂良等与英、法、美代表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2.5%子口税,免征一切内地税;聘用英国人帮办海关税务。但是,英法方面不容变易《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坚持要在北京换约。 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1859年6月,在拒绝桂良提出的在沪换约的建议后,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和美国公使华若翰各率一支舰队到达大沽口外,企图以武力威慑清政府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清政府以大沽设防,命直隶总督恒福照会英、法公使,指定他们由北塘登陆,经天津去北京换约,随员不得超过二十人,并不得携带武器。英、法公使断然拒绝清政府的安排,坚持以舰队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大沽一带防务,自1858年英、法舰队退走后,清政府即命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负责。6月25日,英法联军突然向大沽炮台进攻。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守军英勇抵抗,战斗异常激烈。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身先士卒,先后阵亡。激战结果,英法联军惨遭失败,损失舰艇多艘,死伤四百多人,英舰队司令何伯也受重伤。战斗中,美国舰队帮助英、法军作战和撤退。8月,美国公使华若翰伪装友好,由北塘进京,返回北塘时与直隶总督恒福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在此之前,俄国代表已在北京换约
2023-06-28 08:47:372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结果、意义分别是什么?

一、原因1、国际背景:19世纪50年代,扩大殖民地成为列强的共同愿望2、根本原因:英法企图借修约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根本原因要从19世纪50年代世界形势发展的特点来考虑。随着工业革命的陆续完成,世界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共同强烈愿望。英、法、美等国根据已经取得的在中国的特权,一起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的无理要求,就是企图借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当“修约”的要求遭到拒绝后,英法两国就立即制造借口,发动武装侵略,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从英法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原因看,其根本目的是与鸦片战争相同的、性质是一样的,因此可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3、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蒲事件“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这两个事件只是英法发动这次战争的借口,而不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二、经过:1、概况:时间1856——1860年,英法联军头目:额尔金、葛罗,美俄充当调停第一阶段1856年 炮击广州,二鸦片战开始1857年 攻占广州,叶名琛被俘,联军在广州设立占领委员会。伯贵投降,成为近代史上第一个傀儡政权1858年 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1859年 大沽口之战,中国胜利1860年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焚毁圆明园《北京条约》签订三、结果二次鸦片战争主权再丧失、领土被强占,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政治上:这次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从此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人民革命。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太平天国已在中国南方建立了和清政府对峙的强大农民政权的形势下发生的,通过这次战争攫取大量中国特权的外国侵略者逐渐认识到:坚持独立自主的太平天国政权是绝不会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的,要想使这些特权实现,必须支持清朝的统治。而清朝统治者也开始认识到:必须借助这些“洋人”的帮助,才能对抗太平天国运动,因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刚一结束,在共同镇压人民革命的基础上,中外反动势力立即勾结起来。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便利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加深了
2023-06-28 08:47:462

第二次鸦片战争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解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 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 *** 派钦差大臣佳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同年,沙皇俄国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瑗珲 条约》。1859年6月,英、法、美以进京换约被拒为由,率舰队炮击大沽。提督史荣椿率守军还击,击沉击伤敌舰10 艘,毙伤敌军近500人,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史荣椿战死。1860年8月,英法联军18000人,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 9月,清军在北京通州八里桥迎战英法联军失利。清咸丰帝、慈僖离京逃往承德。10月18日,英法联军 占领北京,抢 劫焚毁圆明园(见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如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 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清廷派奕欣为全权大臣议和,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1月, 沙俄又胁迫清 *** 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中国赔偿巨额赔款,丧失大片领土 *** 。
2023-06-28 08:47:53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

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
2023-06-28 08:48:015

第二次鸦片战争如何开始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战争,性质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基本相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1856年10月23日,英国以中国水师搜查走私船“亚罗”号为借口,派军舰和陆战队闯过虎门,炮轰广州,烧毁民房。第二年,再增派远征军2900余人抵香港。法国也以其传教士从事违法活动被处死为借口出兵,10月,英法组成联军,驶入珠江口,进而攻入广州。1858年5月20日,联军出动炮艇、陆战队,向天津大沽南北炮台进攻,中国官兵奋起还击,使联军舰船和陆战队损失惨重。但由于援兵逃跑,大沽炮台失守。6月下旬,英、法、美、俄公使威逼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该条约除了中国赔款外还有增开十处通商口岸,答应外国公使驻北京等内容。1859年6月17日,联军炮艇再次进犯大沽,僧格林沁率军给了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遭此惨败的英法侵略者决定进行大规模的报复。1860年8月,联合进攻大沽北炮台,守军近千人殉国。24日,联军占据天津。大沽、天津失守后,为守卫北京,清军3万余人与英法联军展开张家湾、八里桥之战,因得不到增援而失败。咸丰帝逃往热河,联军进入北京后在圆明园等处大肆劫掠焚烧。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相继签订,其中有赔款、割让九龙给英国等条款。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上越陷越深。
2023-06-28 08:48:16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
2023-06-28 08:48:232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

一、爆发原因: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二、经过:1、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中国。2、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后,清政府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恐吓下,分别与俄、英、法、美签订《天津条约》。3、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英法联军惨遭失败。1860年英法联军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后攻入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清廷派奕欣为全权大臣议和,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三、结果:英法联军撤离,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量国土被割让,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四、影响:1、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进一步加深。拓展资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
2023-06-28 08:48:311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虽然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是外国商品的输入还不像外国资本家所期待的那样迅速增加。这一方面由于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另一方面由于清政府虽已战败,但天朝大国的幻觉仍使它对外国商品和技术抱排斥态度。外国侵略者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企图扩大侵略权利,被清政府拒绝。咸丰六年(1856),英国以广州官兵搜查曾在香港登记的中国走私船“亚罗号”为借口,法国以在广西传教的法国教士被杀为借口,共同出兵,再一次发起侵略战争。咸丰七年,英国的额尔金、法国的葛罗统率英法联军进攻广州,清军未作战守的准备,广州很快失守,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次年春,英法联军北上,在大沽登陆,攻陷天津。清王朝正在长江中下游和太平军殊死战斗,北方毫无军备,只得和英法议和,订立《天津条约》。依据条约,清政府除赔款、修改税则、更多开放通商口岸外,又同意外国使节常驻北京,外国人可赴内地游历、通商、传教等。咸丰九年,英法公使赴北京交换政府已批准的《天津条约》。清政府指定了换约使团行经的路线,被英法拒绝。为了向清政府示威,英法以强大舰队随行,强行闯入中国设防的内河,向清军寻衅。驻防在大沽口的清军进行还击,打败了来犯的侵略军,从此再起战端。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大举出动,在北塘登陆,攻陷大沽、天津。咸丰帝仓卒逃往热河。是年八月,英法联军至北京,大肆劫掠,焚毁了圆明园,大批珍宝、文物、书画、图籍被烧被抢。咸丰之弟恭亲王奕A留在北京,与英法联军议和,签订了《北京条约》。除承认前年《天津条约》中的一切条款之外,又增加赔款,添开商埠,割让九龙给英国。
2023-06-28 08:49:011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战争参战方?

第二次鸦片战争参战方及伤亡人数 :英国,法国,沙俄(以调停名义),美国(以调停名义),清朝 主要指挥官:迈克尔·西摩,葛罗,额尔金伯爵 主要指挥官:咸丰皇帝,叶名琛,僧格林沁 参战方兵力:17700人,173艘军舰(联军) 参战方兵力:约200000人(清军) 伤亡情况:405人伤亡(联军) 21500人伤亡(清军) 英法入侵: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最强烈的愿望,仍是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列强各国认为这是加紧侵略中国的极好时机,英、法、美三国在1854年和1856年两次提出修约要求,俄国也会同响应。四国的修约要求,没有得到清 *** 的允许,于是,他们决心抓住一个机会作为借口,挑起战争。英、法两国以1856年亚罗号划艇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作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 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历时四年多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给予侵略者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清 *** 的腐败无能,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战争中,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华民族再次蒙受沉重灾难。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在北京洗劫和烧毁了融汇中外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侵略者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你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 沙俄侵略: 鸦片战争后,清 *** 忙于对付外来殖民者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造成了北方边疆防备空虚。俄国乘虚而入,加紧蚕食和非法占领黑龙江流域和巴尔喀什湖以南的许多战略要地,而且,一直在寻找机会,想用条约的形式把所占领的中国领土固定下来。1856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派普提雅廷为公使,与清 *** 谈判边界问题。1858年5月,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用武力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俄国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时,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两国共管。 1860年11月,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开始撤离北京。俄国驻中国公使伊格纳切夫以“调停有功”为借口,提出了新的领土要求。14日,清 *** 与俄国签订了《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俄国,增开喀什噶尔为商埠,并在喀什噶尔、库伦设领事馆。同时,俄国还将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1864年,俄国强迫清 *** 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
2023-06-28 08:49:20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是怎样的

第一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时间1860年。经过: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十月至1860年十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掠强,攻入北京并火烧圆明园。第二次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带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8月中旬攻入北京。辛丑条约。同意,通过这一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又进行了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列强走狗的地位所以这一说法正确。
2023-06-28 08:49:281

两次鸦片战争的时间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标志:英国舰队入侵广东海面)至1842年8月(标志:签订《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2023-06-28 08:49:361

第二次鸦片战争人物有哪些

林则徐
2023-06-28 08:49:453

两次鸦片战争分别是什么时候爆发的,对中国的伤害是什么?

1840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当时拥有清政府的失败造成了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从而造成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主义的产生。
2023-06-28 08:49:556

简述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都是商业原因,中国人轻商讲“仁义”;英国人重商讲“利益”,利益面前绝不手软。
2023-06-28 08:50:112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什么时候?

1856-1860
2023-06-28 08:50:2014

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谢谢~~

性质上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同.都是侵略者为了打开中国大门,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2023-06-28 08:50:466

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经过结果50字

起因: 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经过:1856年10月,英殖民主义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 为了扩大侵略战争,英国政府于 1857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中国;同时向法国政府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 结果: 俄国自以“调停”有功,逼迫奕欣于11月14日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为进一步掠夺中国西部领土制造条约根据。1864年,俄国据此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2023-06-28 08:51:03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1856年10月,英殖民主义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船,曾为了走私方便在香港英国当局注册,但是已过期。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亚罗号”上逮捕几名海盗和有嫌疑的水手,按道理这纯系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但是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清两广总督叶名琛,称“亚罗号”是英国船,捏造中国兵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叶名琛据理力争,态度强硬,而且不赔偿、不道歉,只答应放人。1856年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 27日,英舰炮轰广州城。29日,英军攻入城内,抢掠广州督署后退出。12月,洋行夷馆被毁,尽成灰烬。一艘自广州开往香港的英国邮船遭劫。1857年1月,英军焚烧洋行附近民宅数千家,后因兵力不足,为等待援军而退出珠江内河。 为了扩大侵略战争,英国政府于1857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到中国;同时向法国政府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此前,法国正以“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向中国交涉。 所谓“马神甫事件”,是指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反《中法黄埔条约》,自行进入中国内地活动。但马赖1856年2月在未依据条约义务——把拘捕的法国人解送至法领事馆的情况下,就被广西西林县知县处死。 1857年,法国政府遂以此为借口,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与英国联兵侵略中国。此外,英法虽然还联合了美国,但美国仅以外交支持。俄国外交代表则以东正教团监护的身份早先混入北京,后来则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借机渔利 。
2023-06-28 08:51:121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哪一年?

1856~1860
2023-06-28 08:51:406

第二次鸦片战争?

从1856年10月到1860年10月 共四年时间英、法为主;美、俄为辅 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火烧圆明园
2023-06-28 08:52:134

第二次鸦片战争简介50字

骨灰盒唱歌吃饭有点疼,衣服一份心意非常有范穿衣服醋翡翠谷出太阳洗衣服v图学日语长谷川人对人长头发田v他5我知道个毛线我
2023-06-28 08:52:235

请问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列强进一步要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利益。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扩展资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失败原因:备战不利1857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当时的清政府忙于镇压天平天国,没有太多的精力关注此次战役。导致广州沦陷。1858年4月,英法联军北上,挑起了第一次大沽口战役,清政府还是没有给与足够重视,加上装备落后,导致惨败。等到了1859年6月第二次大沽口战役,清政府给与了重视,僧格林沁亲自负责指挥海防,加上英法联军有些轻敌,仅派12艘军舰来犯,经过激烈的战斗后,清军打退了联军的进攻,保卫了大沽口。从第二次大沽口战役来看,英法联军由于是临时组建,长途跋涉,所以并不是坚不可摧。可是清政府忙于和太平军作战,加上麻痹大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广州沦陷和第一次大沽口战役的失利。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
2023-06-28 08:52:381

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这里的继续是指: (1)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3)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这里的扩大是指: (1)从战争进程来看:侵略力量扩大;侵略时间增长;侵略区域扩大;协约国和条约增多。 (2)从危害和影响来看: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参考资料:辅导资料
2023-06-28 08:53:002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其他原因有:1、直接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提出修改《天津条约》要求,但是遭到清政府拒绝。2、国内原因:我国正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英法等国趁机掠夺。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扩展资料:经过:1856年,英国派兵进攻广州;同年12月份,大举进攻珠海;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第一次大沽台战役开始,随后签订《天津条约》;1858年5月,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1859年,爆发了第二次大沽台战役;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1864年,俄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派兵290000人,英法联军共173艘军舰,17700人。结果英法联军405人伤亡 ,清军2150人伤亡 。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历时四年多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给予侵略者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
2023-06-28 08:53:181

鸦片战争包括几次战争

鸦片战争包括两次: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是满清和英国就英国向满清走私鸦片引发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商人在中国广东海域走私鸦片二十多年不止日盛,林则徐于1839年在广东强行销烟,中英矛盾逐次升级,而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由此签署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除赔款外,将香港岛永久让予英国,并使英国得到领事裁判权。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列强加强对中国边疆和内地的渗透,使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苦。扩展资料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虽然这场战争只是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但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进行,其间的一系列战斗和军事行动相互之间并无关联。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两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参考资料:第一次鸦片战争-百度百科
2023-06-28 08:53:381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于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2023-06-28 08:53:581

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

看看初中历史书就知道第一次1840-1842 第二次1856-1860
2023-06-28 08:54:076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而得名,亦称英法联军之役。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12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12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条款,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12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是年春,克里米亚战争结束。英、法获胜,得以调出较多的兵力转向中国。俄国则因战败,企图用侵略中国来弥补损失。美国积极向外扩张,采取与英、法勾结侵略中国的政策。1856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船,曾为走私方便,在香港英国当局注册,但已过期。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亚罗号”上逮捕几名海盗和涉嫌水手。这纯系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清两广总督叶名琛,称“亚罗号”是英国船,捏造中国兵勇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叶名琛初据理力争,西林捕快抓获马赖但旋又妥协退让,将全部人犯送到英领事馆。巴夏礼为进一步扩大事态,百般挑剔,拒不接受。10月23日,英舰突然闯入虎门海口,进攻珠江沿岸炮台,悍然挑起侵略战争。接着,英军炮轰广州城,并一度攻入内城。当地军民英勇抵抗。英军因兵力不足,被迫于1857年1月退出珠江内河,等待援军。为了扩大侵略战争,英国政府于1857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中国;同时向法国政府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此前,法国正以“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向中国交涉。所谓“马神甫事件”,是指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法进入中国内地活动,胡作非为,于1856年2月在广西西林县被处死一案。此案迄未议结。1857年,法国政府将它作为侵略中国的借口,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率军来华协同英军行动。1857年12月,英法联军5600余人(其中法军1000人)在珠江口集结,准备大举进攻。美国公使列卫廉和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也到达香港,与英、法合谋侵华。其时,清政府正以全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加上“饷糈艰难”,对外国侵略者采取“息兵为要”的方针。叶名琛忠实执行清政府的政策,不事战守。12月28日,英法联军炮击广州,并登陆攻城。都统来存、千总邓安邦等率兵顽强抵御,次日失守。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投降,并在以巴夏礼为首的“联军委员会”的监督下继续担任原职,供敌驱使。叶名琛被侵略军俘虏,后解往印度加尔各答。侵略军占领广州期间,当地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广州附近义民在佛山镇成立团练局,集合数万人,御侮杀敌。香港、澳门爱国同胞也纷纷罢工,以示抗议。广州陷落后,四国侵略者合谋继续北上,以便对清政府造成直接威胁。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指派全权大臣进行谈判。俄、美的照会还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咸丰帝一面命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一面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办理交涉,并把希望寄托在俄、美公使的“调停”上。英、法侵略者并无谈判诚意,只是以此拖延时间,加紧军事准备。5月20日,英法军舰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但谭廷襄等毫无斗志,望风披靡,加以炮台设施陈陋,大沽失陷。英法联军溯白河而上,26日,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的威逼恫吓下,于6月26日、27日分别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共五十六款,附约一款;中法《天津条约》共四十二款,附约六款。主要内容是:①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③外籍传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④外人得往内地游历、通商;⑤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⑦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在此之前,俄、美公使利用“调人”身分,以狡诈的手段,分别于6月13日、18日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十二款、中美《天津条约》三十款,攫取了除赔款外与英、法所得几乎一样的侵略特权。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款还特别规定,两国派员查勘“以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以便日后解决,从而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离天津,沿海路陆续南下。咸丰帝此时对条约内容又感忧恐,令桂良等在上海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并设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换约。11月,桂良等与英、法、美代表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2.5%子口税,免征一切内地税,聘用英国人帮办海关税务。但是,英法方面不容变易《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坚持要在北京换约。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1859年6月,在拒绝桂良提出的在沪换约的建议后,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和美国公使华若翰各率一支舰队到达大沽口外,企图以武力威慑清政府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清政府以大沽设防,命直隶总督恒福照会英、法公使,指定他们由北塘登陆,经天津去北京换约,随员不得超过20人,并不得携带武器。英、法公使断然拒绝清政府的安排,坚持以舰队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大沽一带防务,自1858年英、法舰队退走后,清政府即命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负责。6月25日,英法联军突然向大沽炮台进攻。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守军英勇抵抗,战斗异常激烈。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身先士卒,先后阵亡。激战结果,英法联军惨遭失败,损失舰艇多艘,死伤400多人,英舰队司令何伯也受重伤。战斗中,美国舰队帮助英、法军作战和撤退。8月,美国公使华若翰伪装友好,由北塘进京,返回北塘时与直隶总督恒福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在此之前,俄国代表已在北京换约。英法联军进攻大沽惨败的消息传到欧洲,英、法统治阶级内部一片战争喧嚣,叫嚷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1860年2月,英、法两国政府分别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英军15000余人,法军约7000人,扩大侵华战争。4月,英法联军占领舟山。5、6月,英军占大连湾,法军占烟台,封锁渤海湾,并以此作为进攻大沽口的前进基地。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和美国公使华若翰也于7月赶到渤海湾,再次以“调停人”为名,配合英、法行动。清政府在大沽战役获胜后,幻想就此与英、法两国罢兵言和。当英、法军舰逼临大沽海口时,咸丰帝还谕示僧格林沁、恒福不可“仍存先战后和”之意,以免“兵连祸结,迄无了期”,“总须以抚局为要”,并派恒福与英、法使者谈判。前敌统帅僧格林沁则以为敌军不善陆战,因而专守大沽,尽弃北塘防务,给敌以可乘之机。伊格纳季耶夫为英、法提供了北塘未设防的情报。8月1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14日,攻陷塘沽。再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守台清军在直隶提督乐善指挥下,英勇抗击。但清政府本无抗战决心,咸丰帝命令僧格林沁离营撤退。清军遂逃离大沽,经天津退至通州(今北京通县)。8月21日,大沽失陷。侵略军长驱直入,24日占领天津。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议和。英、法提出,除须全部接受《天津条约》外,还要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增加赔款以及各带兵千人进京换约。清政府予以拒绝,谈判破裂。侵略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清政府再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取代桂良,到通州议和。由于双方争执不下,谈判再次破裂。9月18日,英法联军攻陷通州。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统帅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致使全军动摇,而遭败绩。次日,咸丰帝带领后妃和一批官员仓皇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令其弟恭亲王奕訢留守北京,负责和议。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俄使伊格纳季耶夫又向英、法提供了北京防卫的情况。10月13日,英法联军攻入安定门,控制北京城。侵略军一路烧杀抢掠,在清廷长期经营的圆明园大肆抢掠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并将园内建筑付之一炬。10月24、25日,奕訢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①开天津为商埠;②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③割让九龙司给英国;④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资产。法方还擅自在中文约本上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⑤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俄国自以“调停”有功,逼迫奕訢于11月14日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为进一步掠夺中国西部领土制造条约根据。1864年,俄国据此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2023-06-28 08:54:351

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好简单,一句话:加强了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程度!
2023-06-28 08:54:465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

展开在华侵略利益
2023-06-28 08:55:2213

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目的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法企图借修约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扩大殖民地可以说是列强们共同的愿望,而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是英法发动战争的借口。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2023-06-28 08:56:481

为什么会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原因1、国际背景:19世纪50年代,扩大殖民地成为列强的共同愿望2、根本原因:英法企图借修约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根本原因要从19世纪50年代世界形势发展的特点来考虑。随着工业革命的陆续完成,世界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共同强烈愿望。英、法、美等国根据已经取得的在中国的特权,一起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的无理要求,就是企图借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当“修约”的要求遭到拒绝后,英法两国就立即制造借口,发动武装侵略,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从英法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原因看,其根本目的是与鸦片战争相同的、性质是一样的,因此可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3、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蒲事件“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这两个事件只是英法发动这次战争的借口,而不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二、经过:1、概况:时间1856——1860年,英法联军头目:额尔金、葛罗,美俄充当调停第一阶段1856年炮击广州,二鸦片战开始1857年攻占广州,叶名琛被俘,联军在广州设立占领委员会。伯贵投降,成为近代史上第一个傀儡政权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1859年大沽口之战,中国胜利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焚毁圆明园《北京条约》签订三、结果二次鸦片战争主权再丧失、领土被强占,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政治上:这次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从此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人民革命。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太平天国已在中国南方建立了和清政府对峙的强大农民政权的形势下发生的,通过这次战争攫取大量中国特权的外国侵略者逐渐认识到:坚持独立自主的太平天国政权是绝不会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的,要想使这些特权实现,必须支持清朝的统治。而清朝统治者也开始认识到:必须借助这些“洋人”的帮助,才能对抗太平天国运动,因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刚一结束,在共同镇压人民革命的基础上,中外反动势力立即勾结起来。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便利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加深了
2023-06-28 08:56:55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有以下几点:1、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3、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4、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5、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击,地主阶级分化,部分满清统治者痛定思痛,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而开始了"洋务运动",迎来了回光返照的同治中兴。6、丧失大片领土。 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半岛只是弹丸之地,而割让给沙俄的领土则前后达150万平方公里之巨,奠定了后来中华民国的版图基础。7、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腾出手来镇压太平天国,勉强维持了其统治。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2023-06-28 08: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