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桃花
-
这句话的意思是衣服要有固定的位置,以免乱放导致弄脏。
根据查询瑞文网显示,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指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
这句话出自《弟子规》中,上一句是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其内涵是鼓励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弟子规中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解释
意思是: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这句话的内涵是鼓励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分解字词:1、置:放置。2、冠服:.帽子和衣服。古代服制,官吏的冠服因官爵不同而有别。3、定位 :一定的规矩或范围,固定位置。4、勿乱顿 :不要乱放乱扔的意思。5、致污秽:致这理是导致的意思,污秽意思是肮脏的;不洁净的。2023-06-28 02:30:0814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一一《弟子规》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帽子要戴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以上是《弟子规》中关于着装要求的相关内容。2023-06-28 02:31:062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什么意思?
关闭镇扭臂节画壁铝,聚景切至关服,有定位,勿乱。顿至污秽,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立,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为妻的意思。2023-06-28 02:31:266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啥意思
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这段话出自《弟子规》,冠服是指帽子与衣服,乱顿指乱扔,全句意思是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三言韵文。《弟子规》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中的孝悌观念,是依据孔子部分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2023-06-28 02:32:441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一一《弟子规》的意思
这段话的意思是:戴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跟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 ,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 脱下来的帽子跟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2023-06-28 02:32:532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是传统礼仪中的一句规定,意思是佩戴冠冕时要使其正好合适,系领带时要系紧,穿袜子和鞋子要紧密贴合。放置冠服时要放在指定的位置,不要随意乱放,以免弄脏或弄乱。这是一种关于仪态、礼仪和规矩的传统要求。2023-06-28 02:33:122
弟子规置冠服全文解释是什么?
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该刚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放,避免弄脏2023-06-28 02:33:192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意思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意思: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这句话的内涵是鼓励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分解字词: 1、置:放置。 2、冠服:.帽子和衣服。古代服制,官吏的冠服因官爵不同而有别。 3、定位 :一定的规矩或范围,固定位置。 4、勿乱顿 :不要乱放乱扔的意思。 5、致污秽:致这理是导致的意思,污秽意思是肮脏的;不洁净的。2023-06-28 02:33:331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什么意思?
关闭镇你有毕节华渔女俱进切至冠福有定位勿乱炖至误会韦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立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物中心地址规。2023-06-28 02:33:403
官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什么意思?
你好,这是弟子规,你可以搜索弟子规就有全部解释了2023-06-28 02:33:593
弟子规全文和意思
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煽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生活习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易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 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易解: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请参考地藏经,孝子应如何给往生者修福)。 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 (论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出则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易解:当哥哥姊姊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言语为福祸之门。孔门四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可见言语之重要。)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国父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青少守则明言:助人为快乐之本。)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易解: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敬老尊贤)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易解: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有事要到尊2023-06-28 02:34:081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意思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意思,详细介绍如下:一、弟子规全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二、弟子规解释意思:《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况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让父母安心。平时生活起居,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和颜悦色,声音必须柔和。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父母生病的时候,煎好的汤药,做子女的都要先尝一尝。照料生病的父母要日夜服侍在床前,不能随意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为父母守丧要完全按照礼法办事,举行祭礼时要表达出极大的诚恳,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父母在世时一样克尽孝心。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说话多,不如少说,因为言多必失。说的话只要切题恰当,切忌花言巧语。尖酸刻薄的话,下流不干净的话,千万不能说。粗俗的市侩习气,要彻底戒除。对于自己没有完全看清楚的事,不要随便乱说。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给予别人的应该多些,获取别人的应该少些。准备要求别人去做的事,首先要问一句自己愿不愿意去做。如果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就应当立即停止。对别人的恩惠要思报答,对别人的怨恨要忘记。对别人的怨恨越短越好,对别人报恩要越长越好。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受社会潮流风气影响的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读书的方法,有三点要做到。即心到、眼到、口到,这三者确实都很重要。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要心里又想读那本书。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去开始读那本书。不妨把学习的期限放宽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用功。学习只要功夫到家,不懂的地方就会自然弄通。如果心中有疑问,要随时做好记录。虚心向别人请教,求得准确的意义。书房里要收拾得清爽,墙壁要保持干净。书桌要保持整洁,笔砚要放端正。如果把墨磨偏了,说明心不在焉。字写得潦草不整齐,说明思想不集中。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读完一本书,一定要归还到原来的地方。即使有急事不看书了,也要把书本整理好。如果书本有缺损,应当修补完整。不是圣贤经书,应该放弃不看。不好的书容易蒙蔽人的思想,破坏的心志。一个人不能自甘堕落,也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圣人和贤人的境界,都是可能通过自身努力逐渐达到的。2023-06-28 02:34:161
冠必正纽必结外语绿巨景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致污秽这个的意思
你是要这句话的解释还是说要这些怎样读 查看原帖>>2023-06-28 02:34:382
弟子规全文的 意思
http://www.yubom.cn弟子规带注释安卓APP和苹果APP2023-06-28 02:34:487
有定位的下一句是什么
勿乱顿。“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意为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置指放置,冠服指帽子和衣服,定位指固定位置,勿乱顿指不要乱放乱扔的意思,致污秽指导致污秽。出自《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2023-06-28 02:35:321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一、《弟子规》总叙(原文及译文)【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译文】: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二、《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译文)《弟子规》“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侍。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侍即是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当先。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译文】: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译文】: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的道理了。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译文】: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父母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劝说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一定要柔和。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劝说,就等到心情好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听,还要哭泣恳求,即使因此而遭到鞭打,也毫无怨言。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译文】: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自己要先尝一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并且应日夜侍奉在他们的身边,不能离开一步。父母亲去世后,要守丧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母会难过哭泣,哀思父母养育之恩。居处要力求简朴,禁绝酒肉、情欲等事。丧事要完全按照礼法去办,祭祀要完全出于诚心。对待去世的父母亲,要如同他们在世时一样。三、 《弟子规》出则悌(原文及译文)《弟子规》中的“出则弟”是学生主修的第二门课。出是指出了家门在社会、在国家中,悌是指兄弟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译文】:作哥哥的要爱护弟弟,作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如果彼此都把财务看的轻一些,不贪图钱财,兄弟之间就不会有怨仇。说话时都能够互相忍让一点,多替对方着想,愤恨自然会消除。不论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时,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译文】:听到年长者叫人时,应立即替他去叫。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情需要做。称呼尊长,不可以直接叫他们的名字。长辈见识多,阅历深,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自己夸夸其谈,表现出很有才能的样子。在路上遇到尊长时,要快步迎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尊长一时还没说什么,就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等候指示。遇到尊长时,骑马时要下马,乘车时要下车。等尊长走过百步以外后,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离开。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译文】:假如长辈站着,晚辈就不可以坐下。长辈坐下以后,让你坐时,你才可以坐下。在尊长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一些。但若低到尊长听不清楚的程度,那也是不适宜的。在见尊长时,要快步走上前去,告退时,要缓慢退出。长辈问话的时候,要站起来回答,眼睛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和他人的父辈时,应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四、 《弟子规》谨(原文及译文)《弟子规》中的“谨”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三门课。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以放逸。慎乃护身符。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译文】: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刻的宝贵时光。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先洗脸刷牙,每次大小便完后都要洗手。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该在小时候就养成。帽子一定要戴端正,衣服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译文】:脱下来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丢,以免把衣帽弄脏。穿衣服贵在整洁大方,而不在于华丽。不但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和自己的家庭条件相适合。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年青的时候,千万不要喝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译文】:走路时要不急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身体要端庄直立。作揖是要把身子躬下去,礼拜时要恭恭敬敬。进出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蹲坐时不要叉开两腿;更不要摇晃大腿。否则,就会显得你没有教养。进出门时,要缓慢地揭开门帘,尽量不要发出响声。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东西的棱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手里拿着空的器具,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走进没人的房间,要像进到有人的房间一样谨慎,不能乱走乱动。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译文】:做事情不能太匆忙,匆忙时最容易出现差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即使是小事,也要认真对待。凡是打架嬉闹的场合,一定要远离而不去接近。凡是不正当、不合情理的事情,一定要远离而不去过问。准备进入别人家门时,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人在吗?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将要走进厅堂时,声音要提高一些,以便让里面的人知道。当里面的人问是谁时,要将自己的姓名告诉对方。如果只回答“是我”,那对方就弄不清楚你是谁了。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译文】:想要使用别人的东西时,必须当面向人家提出请求,以便征得别人同意。假如不问一声就拿走,这就是偷盗。借别人的东西,要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拖延时间人家以后就不相信你了。别人向你借东西时,如果自己有,不可以吝啬不借。五、《弟子规》信(原文及译文)《弟子规》中的“信”是学生们主修的第四门课。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译文】: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译文】: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因为言多必有失。说的话要恰当在理、符合实际,千万不要花言巧语。否则人家只会讨厌你。虚伪狡诈、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千万不能说。阿谀奉承等粗俗的市侩习气,都要彻底戒除掉。看到的事情没有弄能够清楚,不要随便乱说,轻易发表意见;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对于自己认为不妥当的事情,不能随便地答应别人。假如你轻易许诺,就会进退两难。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译文】: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缓慢,不能讲得太快,也不能讲得含糊不清,使人家听不明白。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是非很难弄清楚;与自己的正经事没有关系的,不要去多管。否则,不但搅乱了别人,也有损自己的德行。看到了别人的善行,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去做到。即他和他差距很远,只要肯努力,渐渐也能赶上他。看到了别人的恶行,要立刻反省自己。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马上改正;如果没有,也要引起警惕,防止自己犯同样的过错。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译文】:做人最要紧的是自己的道德、学问、才能和技艺,这些方面不如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尽力赶上。如果吃的、穿的不如人家,用不着忧愁悲伤。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因为做人最重要的是品德的修养。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恭维自己就高兴,那么,有损德行的朋友就会来与你接近,对你有益的朋友就会和你远离。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欢喜接受。经常这样做,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逐渐与你亲近起来。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译文】:如果是无意中做了错事,这就叫“错”。如果是故意去做的,那就叫“恶”。有了过错,要能勇于面对,并彻底改正过来。这样,别人就还是把他当好人看;如果不肯承认,还要极力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六、《弟子规》泛爱众(原文及译文)《弟子规》“泛爱众”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五门课。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这是指交友。爱人者,人恒爱之。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译文】: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译文】: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因为人们敬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是否有一副好的相貌。一个才学丰富的人,名望自然会大。因为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自己有才能,不要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也应当做些对社会大众有益的事。别人有才能,不要心生嫉妒,随便轻视、毁谤。不要谄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对穷人傲慢无礼。不要厌弃过去的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译文】:当别人正忙着没空时,不要因自己有事儿去打搅。当别人身心不安时,不要跟人家说话而去打扰他。别人有短处,千万不要到处宣扬。别人有隐私,绝对不能说出去。称赞别人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因为别人知道后,就会因此受到勉励而更加努力地去行善。宣扬别人恶性,本身就是一种恶行。如果由于过分的厌恶痛恨而一味地去宣扬,就会招来祸害。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译文】:朋友之间互相规过劝善,则彼此都能成就良好的德行。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在道德上就都会有缺陷。拿人家东西和给人家东西,特别要分得清清楚楚。给人家的东西要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来往的道理。想让别人做一件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做。如果自己都不原意去做,你赶快也不要让别人去做。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应该宽大为怀,尽快把它忘掉。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译文】:对待家里的佣人,最重要的是自身品行要端正。品行端正固然重要,对人还要仁慈宽厚。用权势去压服别人,别人就会口服而心不服。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别人才会无话可说。七、《弟子规》亲仁(原文及译文)《弟子规》中的“亲仁”这是学生主修的第六门课。亲是亲近,仁者是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就是要亲近仁者;以师事之,要跟他学。这是讲择师。仁者无敌。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译文】: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个不相同。跟着潮流走的普通俗人很多,而有仁德的人却很稀少。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译文】:真正品行高尚的人,人们都心存敬畏。因为仁者说话时直言不讳,也不阿谀奉承。能够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与仁者亲近,德行就会一天比一天增进,而过失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不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会有无限的害处。这样一来小人就会乘机接近,很多事情都因此而不能成就。八、《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译文)《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文指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就是除了以上六门主修的课以外,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这是辅修的课。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译文】: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性,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如果只晓得卖力去做,不肯读书学习,而固执于自己的见解,就不会明白道理的真假与否,这也是不对的。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非常重要。正在读着这本书时,不要去想着那本书。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读书要用心专一,才有成就。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译文】:不妨把学习的期限安排得宽裕一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读书时,如果心中有疑问,就要随时做笔记,以便向别人请教,求得准确的意义。房间里要收拾整齐,墙壁要保持干净。桌子要保持清洁,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摆放端正。如果您把墨磨偏了,说明心不在焉。如果字写得潦草、不工整,说明你浮躁不安,心没定下来,思想不集中。学习要专心致志。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译文】: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阅读完一本书,一定要放回原处,这样便于下次查找。读书的人要爱惜书本。即使有急事不看书了,也要把书本整理好。发现书本有损坏,应当随即修补完整。无益身心健康的书刊,应该避而不看,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人们的智慧、败坏人们的心志。应该多读圣贤的著作。说话不讲道理叫“自暴”,做事胡作非为叫“自弃”,做人绝不可这样。一个人不能不知自爱;也不能甘于堕落。圣人和贤人境界虽高,都是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努力修学而达到的。2023-06-28 02:35:401
《弟子规》全文解释
《弟子规》全文解释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弟子规》全文解释的知识,欢迎阅读。 《弟子规》全文解释 篇1 〈总叙 〉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 〉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 〉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弟子规》全文解释 篇2 一、《弟子规》总叙(原文及译文) 【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二、《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侍。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侍即是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当先。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译文】: 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译文】: 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的道理了。 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译文】: 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 父母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劝说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一定要柔和。 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劝说,就等到心情好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听,还要哭泣恳求,即使因此而遭到鞭打,也毫无怨言。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译文】: 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自己要先尝一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并且应日夜侍奉在他们的身边,不能离开一步。 父母亲去世后,要守丧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母会难过哭泣,哀思父母养育之恩。居处要力求简朴,禁绝酒肉、情欲等事。 丧事要完全按照礼法去办,祭祀要完全出于诚心。对待去世的父母亲,要如同他们在世时一样。 三、《弟子规》出则悌(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出则弟”是学生主修的第二门课。出是指出了家门在社会、在国家中,悌是指兄弟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译文】: 作哥哥的要爱护弟弟,作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如果彼此都把财务看的轻一些,不贪图钱财,兄弟之间就不会有怨仇。说话时都能够互相忍让一点,多替对方着想,愤恨自然会消除。 不论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时,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译文】: 听到年长者叫人时,应立即替他去叫。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情需要做。 称呼尊长,不可以直接叫他们的名字。长辈见识多,阅历深,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自己夸夸其谈,表现出很有才能的样子。 在路上遇到尊长时,要快步迎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尊长一时还没说什么,就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等候指示。 遇到尊长时,骑马时要下马,乘车时要下车。等尊长走过百步以外后,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离开。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译文】: 假如长辈站着,晚辈就不可以坐下。长辈坐下以后,让你坐时,你才可以坐下。 在尊长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一些。但若低到尊长听不清楚的程度,那也是不适宜的。 在见尊长时,要快步走上前去,告退时,要缓慢退出。长辈问话的时候,要站起来回答,眼睛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 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和他人的父辈时,应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四、《弟子规》谨(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谨”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三门课。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以放逸。慎乃护身符。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译文】: 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刻的宝贵时光。 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先洗脸刷牙,每次大小便完后都要洗手。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该在小时候就养成。 帽子一定要戴端正,衣服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译文】: 脱下来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丢,以免把衣帽弄脏。 穿衣服贵在整洁大方,而不在于华丽。不但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和自己的家庭条件相适合。 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 年青的`时候,千万不要喝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译文】: 走路时要不急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身体要端庄直立。作揖是要把身子躬下去,礼拜时要恭恭敬敬。 进出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蹲坐时不要叉开两腿;更不要摇晃大腿。否则,就会显得你没有教养。 进出门时,要缓慢地揭开门帘,尽量不要发出响声。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东西的棱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手里拿着空的器具,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走进没人的房间,要像进到有人的房间一样谨慎,不能乱走乱动。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译文】: 做事情不能太匆忙,匆忙时最容易出现差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即使是小事,也要认真对待。 凡是打架嬉闹的场合,一定要远离而不去接近。凡是不正当、不合情理的事情,一定要远离而不去过问。 准备进入别人家门时,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人在吗?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将要走进厅堂时,声音要提高一些,以便让里面的人知道。 当里面的人问是谁时,要将自己的姓名告诉对方。如果只回答“是我”,那对方就弄不清楚你是谁了。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译文】: 想要使用别人的东西时,必须当面向人家提出请求,以便征得别人同意。假如不问一声就拿走,这就是偷盗。 借别人的东西,要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拖延时间人家以后就不相信你了。别人向你借东西时,如果自己有,不可以吝啬不借。 五、《弟子规》信(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信”是学生们主修的第四门课。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译文】: 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译文】: 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因为言多必有失。说的话要恰当在理、符合实际,千万不要花言巧语。否则人家只会讨厌你。 虚伪狡诈、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千万不能说。阿谀奉承等粗俗的市侩习气,都要彻底戒除掉。 看到的事情没有弄能够清楚,不要随便乱说,轻易发表意见;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对于自己认为不妥当的事情,不能随便地答应别人。假如你轻易许诺,就会进退两难。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译文】: 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缓慢,不能讲得太快,也不能讲得含糊不清,使人家听不明白。 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是非很难弄清楚;与自己的正经事没有关系的,不要去多管。否则,不但搅乱了别人,也有损自己的德行。 看到了别人的善行,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去做到。即他和他差距很远,只要肯努力,渐渐也能赶上他。 看到了别人的恶行,要立刻反省自己。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马上改正;如果没有,也要引起警惕,防止自己犯同样的过错。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译文】: 做人最要紧的是自己的道德、学问、才能和技艺,这些方面不如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尽力赶上。 如果吃的、穿的不如人家,用不着忧愁悲伤。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因为做人最重要的是品德的修养。 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恭维自己就高兴,那么,有损德行的朋友就会来与你接近,对你有益的朋友就会和你远离。 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欢喜接受。经常这样做,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逐渐与你亲近起来。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译文】: 如果是无意中做了错事,这就叫“错”。如果是故意去做的,那就叫“恶”。 有了过错,要能勇于面对,并彻底改正过来。这样,别人就还是把他当好人看;如果不肯承认,还要极力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六、《弟子规》泛爱众(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泛爱众”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五门课。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这是指交友。爱人者,人恒爱之。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译文】: 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译文】: 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因为人们敬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是否有一副好的相貌。 一个才学丰富的人,名望自然会大。因为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自己有才能,不要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也应当做些对社会大众有益的事。别人有才能,不要心生嫉妒,随便轻视、毁谤。 不要谄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对穷人傲慢无礼。不要厌弃过去的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译文】: 当别人正忙着没空时,不要因自己有事儿去打搅。当别人身心不安时,不要跟人家说话而去打扰他。 别人有短处,千万不要到处宣扬。别人有隐私,绝对不能说出去。 称赞别人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因为别人知道后,就会因此受到勉励而更加努力地去行善。 宣扬别人恶性,本身就是一种恶行。如果由于过分的厌恶痛恨而一味地去宣扬,就会招来祸害。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译文】: 朋友之间互相规过劝善,则彼此都能成就良好的德行。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在道德上就都会有缺陷。 拿人家东西和给人家东西,特别要分得清清楚楚。给人家的东西要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来往的道理。 想让别人做一件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做。如果自己都不原意去做,你赶快也不要让别人去做。 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应该宽大为怀,尽快把它忘掉。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译文】: 对待家里的佣人,最重要的是自身品行要端正。品行端正固然重要,对人还要仁慈宽厚。 用权势去压服别人,别人就会口服而心不服。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别人才会无话可说。 七、《弟子规》亲仁(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亲仁”这是学生主修的第六门课。亲是亲近,仁者是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就是要亲近仁者;以师事之,要跟他学。这是讲择师。仁者无敌。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译文】: 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个不相同。跟着潮流走的普通俗人很多,而有仁德的人却很稀少。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译文】: 真正品行高尚的人,人们都心存敬畏。因为仁者说话时直言不讳,也不阿谀奉承。 能够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与仁者亲近,德行就会一天比一天增进,而过失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 不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会有无限的害处。这样一来小人就会乘机接近,很多事情都因此而不能成就。 八、《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文指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就是除了以上六门主修的课以外,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这是辅修的课。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译文】: 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性,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如果只晓得卖力去做,不肯读书学习,而固执于自己的见解,就不会明白道理的真假与否,这也是不对的。 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非常重要。 正在读着这本书时,不要去想着那本书。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读书要用心专一,才有成就。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译文】: 不妨把学习的期限安排得宽裕一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 读书时,如果心中有疑问,就要随时做笔记,以便向别人请教,求得准确的意义。 房间里要收拾整齐,墙壁要保持干净。桌子要保持清洁,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摆放端正。 如果您把墨磨偏了,说明心不在焉。如果字写得潦草、不工整,说明你浮躁不安,心没定下来,思想不集中。学习要专心致志。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译文】: 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阅读完一本书,一定要放回原处,这样便于下次查找。 读书的人要爱惜书本。即使有急事不看书了,也要把书本整理好。发现书本有损坏,应当随即修补完整。 无益身心健康的书刊,应该避而不看,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人们的智慧、败坏人们的心志。应该多读圣贤的著作。 说话不讲道理叫“自暴”,做事胡作非为叫“自弃”,做人绝不可这样。一个人不能不知自爱;也不能甘于堕落。圣人和贤人境界虽高,都是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努力修学而达到的。 ;2023-06-28 02:35:471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的拼音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的拼音是zhì guān fú yǒu dìng wèi wù luàn dùn zhì wū huì。《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其内容以儒家道德为主,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弟子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文学赏析:《弟子规》全书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为总纲,分为五部分,各选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详于道德教育。《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此书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养成忠厚家风的必备读物。2023-06-28 02:35:591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只要这几句的分享内容
ouu2006ku2006kou2006yu2006biu2006biu2006ju2006hu2006jjkh2023-06-28 02:36:519
《弟子规》全文翻译有吗?
百度文库上有2023-06-28 02:37:284
弟子规全文解释
学好弟子规,幸福平天下2023-06-28 02:37:389
弟子规第三章的大概意思
【解释】1、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2、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濑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究卫生的好孩子。3、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分穿着,也要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4、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我们年纪还小尚未成年,更不该尝试喝酒,因为喝醉了丑态百出,最容易表现出不当的言行。5、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注意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跪拜时要恭敬尊重。【原文】《弟子规》第三章——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扩展资料1、作者简介(1)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的人生经历平实,性情温和豁达,因而缺少传奇故事。(2)史料记载,在年轻的时候,李毓秀师从同乡学者党冰壑,游学近二十年。科举不中后,就放弃了仕进之途,终身为秀才,致力于治学。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2、后世影响(1)此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2)《弟子规》首先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以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为名义,继而教育人民把对父兄的顺从扩大到社会各个阶级,“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广泛服从,“(3)凡是人,皆须爱”,通篇以“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一类手法,扼杀学童的思考能力、批判能力。是在清朝扬州十日等事件后特有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并非国学经典,应被视为封建糟粕而剔除。扩展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弟子规2023-06-28 02:38:521
弟子规冠必正全文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2、《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3、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2023-06-28 02:38:591
弟子规每句话的意思
百度一搜就ok了2023-06-28 02:39:092
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全文 〈总 叙〉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谨〉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信〉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亲仁〉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2023-06-28 02:39:241
弟子规的意思
我觉得这篇翻译的不错,你看看吧!《弟子规》全文易解: 总 叙 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这个《小学》是《三字经》中“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的《小学》,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为本。但这本书距离我们有数百年,内容当中有些用词与现在社会状况差距较大,所以清朝李毓秀重新以《小学》中的重点为基础,编写出《训蒙文》,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白话: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白话: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白话: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白话: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白话: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请参考地藏经,孝子应如何给往生者修福)。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论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白话:当哥哥姊姊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言语为福祸之门。孔门四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可见言语之重要。)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白话: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孙中山先生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青少年守则明言:助人为快乐之本。)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白话: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敬老尊贤)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白话: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白话:为人子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防止肠病毒,要学会洗手,手心、手背、指缝间均要仔细搓洗)(陶渊明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白话: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著以稳重端庄为宜。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大处著眼,小处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不要为了面子,更不要让虚荣心作主,无谓的开销就是浪费。)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白话:饮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惹出多少是非?(论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夫子劝勉我们:食物不要过分讲求精美,烹调不要过分要求细致。) (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饮食是为了吃饱肚子,不是为了满足口目。)当今的文明病例如:癌症、糖尿病…等多为营养过多,与营养失衡所造成。应注意过份加工,太精致的食品,都含有化学添加物,有害健康,不宜食用。 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 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更不可以抖动,这些都是很轻浮、傲慢的举动,有失君子风范。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白话: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弯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著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白话: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如赌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勇于拒绝,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内的,知道有人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其他版本:借人物 及时还 人借物 有勿悭】 白话: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谚云: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别人向你借东西,只要自己有的话就不要吝啬】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白话: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注:复者实践也,约定的事情要合乎义理才能实践。)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论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白话: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白话: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白话: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论语·颜回 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君子忧道不忧贫) 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反之,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做得不够好,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白话: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子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耻近乎勇。)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白话: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物种以竞争为目的。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 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白话: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白话: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白话: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 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换作是我,喜欢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白话:受人恩惠要时时想著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白话: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著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白话: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白话: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 在订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不耻下问)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白话: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 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古人一书难求,故有修补之举。)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白话: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弃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唐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2023-06-28 02:39:341
第子规文言文译
去别的地方一定会搜到2023-06-28 02:39:552
《弟子规》冠必正全文带拼音?
《弟子规》冠必正全文带拼音如下: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拼音:zhāo qǐ zǎo,yè mián chí,lǎo yì zhì,xī cǐ shí。chén bì guàn,jiān shù kǒu, biàn niào huí,zhé jìng shǒu。guān bì zhèng,niǔ bì jié,wà yǔ lǚ,jù jǐn qiè。zhì guān fú,yǒu dìng wèi,wù luàn dùn,zhì wū huì。主题思想:1、孝亲敬长《弟子规》开篇的首孝悌就强调了孝的地位和重要性,古人云: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人之所以能立于天地之间,是因为底下有根,根就是自己的父母,能不忘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才能对他人以及社会怀有感恩之心。2、讲求诚信《弟子规》把诚信作为评价一个人德行的重要指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儒家认为,在待人接物中,人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以诚信作为基础,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可轻易许诺。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弟子规》2023-06-28 02:40:021
弟子规里居处变·酒肉绝什么意思?T
弟子规里居处变·酒肉绝什么意思?T 出自《弟子规·入则孝》: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意思是:当父母亲不幸去世,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因而经常悲伤哭泣。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 古代有守制一说,守制即守孝。旧时丧俗,凡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子与承重孙(嫡长孙)自闻丧日起,不得任官、应考、嫁娶、娱乐,要在家守孝三年(以二十七月为满),此即守制,意为遵守居丧的制度。守制期间衣食起居都有很严格的规定。 《弟子规》居处辨和居处变哪个对 是居处变 所谓居处变,就是说,在古代父母去世。。孝子要在父母的坟旁搭建一个窝棚。睡在稻草上。如此3年(27个月,因为古代的哺乳期是27个月) 居处变就是搬离现在居住的地方,去父母坟前守孝。 入则孝,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意思是。 入则孝是弟子规中间的一篇,这是其中一段,意思是: 父母亲去世后,要守丧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母会难过哭泣,哀思父母养育之恩;居处要力求简朴,禁绝酒肉、情欲等事。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当父母亡故的时候,孝子要守孝三年,每日里以泪洗面,想想父母在生时的音容笑貌,更是悲不自胜,真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在啊!每每想到这里,孝子的眼泪更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心痛到五内俱焚的地步,父母的恩情尚没报答,就已仙去,怎不令人痛彻肺腑呀!唉~ 在这守孝的三年里,夫妇不同住在一起,心痛的感觉还没消失,哪有心情去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啊! 守孝期间天天素食,不沾荤腥,以示对父母的诚忠诚敬。酒就更不会喝了,整天醉醺醺的,还叫守孝吗?在父母的遗像面前也不敬啊! 居丧期间每日叩拜,自己的生身父母多磕几个头还不是应该的吗?每日追思父母的良好品德,以及生前的谆谆教导,莫不牢牢记住、刻骨铭心、终身受益。 祭奠父母的果品礼仪莫不恭恭敬敬、规规矩矩,父母的恩情无以为报,但愿来生结草衔环,以报答今生之大恩。 父母虽然死了,但在孝子的心中仍跟活着时一样的,每日有什么开心或不开心的事,都在父母的遗像前汇报,每日三省其身,看看有什么做的令父母不满意的地方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就是人应该遵循的礼仪侍亲之道。 《弟子规》中“苟私藏”什么意思?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弟子规意思 解释 总 叙 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易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请参考地藏经,孝子应如何给往生者修福)。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论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易解:当哥哥姊姊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言语为福祸之门。孔门四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可见言语之重要。)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青少年守则明言:助人为快乐之本。)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易解: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敬老尊贤)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易解: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着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易解:为人子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防止肠病毒,要学会洗手,手心、手背、指缝间均要仔细搓洗)(陶渊明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易解: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着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不要为了面子,更不要让虚荣心作主,无谓的开销就是浪费。)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易解:饮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惹出多少是非?(论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夫子劝勉我们:食物不要过分讲求精美,烹调不要过分要求细致。) (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饮食是为了吃饱肚子,不是为了满足口目。)当今的文明病例如:癌症、糖尿病…等多为营养过多,与营养失衡所造成。应注意过份加工,太精致的食品,都含有化学添加物,有害健康,不宜食用。 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 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更不可以抖动,这些都是很轻浮、傲慢的举动,有失君子风范。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易解: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弯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着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做事不要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易解: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如赌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勇于拒绝,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内的,知道有人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其他版本:借人物 及时还 人借物 有勿悭】 易解: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谚云: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别人向你借东西,只要自己有的话就不要吝啬】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易解: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注:复者实践也,约定的事情要合乎义理才能实践。)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论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易解: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易解: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易解: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论语·颜回 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君子忧道不忧贫) 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反之,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做得不够好,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易解: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子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耻近乎勇。)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易解: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物种以竞争为目的。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 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易解: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易解: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易解: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 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换作是我,喜欢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易解: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易解: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易解: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易解: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 在订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不耻下问)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易解: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 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古人一书难求,故有修补之举。)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易解: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弃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唐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规”是“规矩”的意思,“弟子”是“学生”的意思,弟子规就是一个学生必须遵守的规矩。广义上来讲,每个人都是学生,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弟子规从七个部分来描述一个人应该如何工作生活,共360句,说了113件事,几乎涵盖了各个方面,是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指导原则。 弟子规的教五子是什么意思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禹钧有5个儿子,家教甚严,建书房40间,买书数千卷,聘请文行之士为师授业。四方有志学者,听其自至。5个儿子聪颖早慧,文行并优,时人赞为“窦氏五龙”。 长子仪 ,字可象,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举进士。后汉时,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周时,官至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北宋时,任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奉命主撰《建隆重订刑统》(即《宋刑统》)三十卷、《建隆编敕》四卷。北宋乾德四年(966年)秋,病逝,宋太祖赠仪右仆射。 次子俨 ,字望之,后晋天福六年举进士,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各朝,屡任史官。后晋时,定朝会乐章、二舞及鼓吹十二案。后周初,修后晋高祖,少帝和后汉高祖《三朝实录》。后周显德四年(957年),俨上疏陈“礼、乐、刑、政、劝农、经武”治国六纲之言,周世宗纳之。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任礼部侍郎,奉旨撰定祠祀乐章、宗庙谥号。俨一生著有《周正乐》一二O卷,文集七O卷。 三子侃 ,文行并优,后晋天福六年举进士,在后周官至起居郎。 四子偁 ,字曰章,为人刚直不阿。后汉干祜二年(949年)举进士。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拜为兵部郎中,力主“休兵牧马,以徐图之”,阻拦宋太宗北征,被采纳,授予枢密直学士。后充职左谏议大夫,任参知政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秋卒。宋太宗亲临吊唁,赠工部尚书。 五子僖 ,在北宋任左补阕,为官清廉,名扬城内。 戚在弟子规当中是什么意思? 不如人 勿生戚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自己穿着或者其他不如他人,我们自己不要去和对方攀比,甚至因为比不过对方而生气. 所以应该是 通“气” 生气 吧 望采纳2023-06-28 02:40:191
弟子规全文
谢谢采纳2023-06-28 02:40:293
《第子规。》信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弟子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2023-06-28 02:40:381
弟子规谨篇带拼音
弟子规谨篇带拼音:cháo qǐ zǎo,yè mián chí,lǎo yì zhì,xī cǐ shí。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chén bì guàn,jiān shù kǒu,biàn niào huí,zhé jìng shǒu。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guān bì zhèng,niǔ bì jié,wà yǔ lǚ,jù jǐn qiè。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zhì guān fú,yǒu dìng wèi,wù luàn dùn,zhì wū huì。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yī guì jié,bù guì huá,shàng xún fèn,xià chēng jiā。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duì yǐn shí,wù jiǎn zé,shí shì kě,wù guò zé。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约作于康熙年间;后经贾存仁(一说贾有仁)修订改编,命名为《弟子规》。该文共为五个部分,其首章“总叙”将孔子的话,用三字句改编而成,正文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四个部分,并对其进行阐释;主要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以上内容参考百度文库-弟子规2023-06-28 02:40:471
弟子规的原文 、相关的故事和原文翻译,快啊,跪谢,回答的好给100分,因为怕没有满意答案,所以没给大分~
与其用这么多分,还不如到书店买一本,那上面也有解释我倒也找到了一个网址,好像有原文和解释http://wenku.baidu.com/view/74106e160b4e767f5acfce5b.html你先下载上,放大来看!希望对你有帮助,要行可给分!2023-06-28 02:41:042
弟子规里面哪一句话有谨这个字啊?
“谨”是《弟子规》里的小章节。《弟子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赏析:1、【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里就讲到人一定要珍惜光阴,我们都晓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起来,可以说是精神最好,最抖擞的时段,所以一定要珍惜。2、【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一条很多人从小父母就已经教得很好。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盥洗梳洗,把自己打理得干干净净。刷牙漱口一定三餐都要做到,尤其晚上睡觉的时候,更要特别的一定要落实,才能保健牙齿。3、【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从这一条,我们从字面上可以看得出来,一个人的衣冠必须要整齐。整齐,不但自己看了欢喜,别人看了也会高兴。为什么?衣冠不整的话,给人感觉就是不懂得尊重自己,同时也是不尊重对方,可以说是失礼。所以从小,为人父母的就要特别注意到孩子的仪容。4、【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里就讲到我们放置衣服的时候,一定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随便乱放。5、【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这一条也是前面第十四条的延伸,你能懂得整理自己的衣服之外,我们穿着更要得体。所以,这里就讲到穿着打扮不应该华丽。“贵洁”,最主要是在于整齐干净。2023-06-28 02:41:241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意思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意思: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这句话的内涵是鼓励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分解字词: 1、置:放置。 2、冠服:.帽子和衣服。古代服制,官吏的冠服因官爵不同而有别。 3、定位:一定的规矩或范围,固定位置。 4、勿乱顿:不要乱放乱扔的意思。 5、致污秽:致这理是导致的意思,污秽意思是肮脏的;不洁净的。2023-06-28 02:41:481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这句话的内涵是鼓励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分解字词:1、置:放置。2、冠服:.帽子和衣服。古代服制,官吏的冠服因官爵不同而有别。3、定位 :一定的规矩或范围,固定位置。4、勿乱顿 :不要乱放乱扔的意思。5、致污秽:致这理是导致的意思,污秽意思是肮脏的;不洁净的。创作背景:康熙年间,满清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2023-06-28 02:41:561
弟子规置冠服全文解释是什么?
原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译文: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含义:这里就讲到我们放置衣服的时候,一定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随便乱放。“勿乱顿”,这个“乱顿”就是随便摆置。“致污秽”,以至于衣服脏掉了。有很多小朋友,他即使到小学五六年级了,你要叫他自己整理自己的衣物,往往非常的困难。启示:一个人,他能懂得料理自己的衣物,他会节省很多的时间。为什么?因为你懂得善用时间。一换下来的衣服,你就把它叠好,把它整理好,你就不可能堆置了一大堆。堆置了一大堆,不但衣服皱皱的不好看,同时也会减低它的寿命。所以懂得整理衣物的人,他同时也应该很善于整理这个家庭,把家里会打扫得很干净。过去这一个朋友,她就是如此,她很善于在很快的时间,就把家里整理好。后来我就赞美她:这个实在很难得,得向你学习。她很客气讲,她是得力于母亲小时候的教诲。可见家庭教育何其重要!2023-06-28 02:42:091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意思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意思: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这句话的内涵是鼓励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分解字词: 1、置:放置。 2、冠服:.帽子和衣服。古代服制,官吏的冠服因官爵不同而有别。 3、定位:一定的规矩或范围,固定位置。 4、勿乱顿:不要乱放乱扔的意思。 5、致污秽:致这理是导致的意思,污秽意思是肮脏的;不洁净的。2023-06-28 02:42:241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意思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解释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意思: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这句话的内涵是鼓励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分解字词:1、置:放置。2、冠服:.帽子和衣服。古代服制,官吏的冠服因官爵不同而有别。3、定位:一定的规矩或范围,固定位置。4、勿乱顿:不要乱放乱扔的意思。5、致污秽:致这理是导致的意思,污秽意思是肮脏的;不洁净的。2023-06-28 02:42:311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意思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解释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意思: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这句话的内涵是鼓励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分解字词: 1、置:放置。 2、冠服:.帽子和衣服。古代服制,官吏的冠服因官爵不同而有别。 3、定位 :一定的规矩或范围,固定位置。 4、勿乱顿 :不要乱放乱扔的意思。 5、致污秽:致这理是导致的意思,污秽意思是肮脏的;不洁净的。2023-06-28 02:42:391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的含义是什么?
意思是: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这句话的内涵是鼓励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分解字词:1、置:放置。2、冠服:.帽子和衣服。古代服制,官吏的冠服因官爵不同而有别。3、定位 :一定的规矩或范围,固定位置。4、勿乱顿 :不要乱放乱扔的意思。5、致污秽:致这理是导致的意思,污秽意思是肮脏的;不洁净的。创作背景:康熙年间,满清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2023-06-28 02:42:461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的意思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什么意思
1、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的意思是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这句话的内涵是鼓励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2、置:放置。3、冠服:.帽子和衣服。古代服制,官吏的冠服因官爵不同而有别。4、定位:一定的规矩或范围,固定位置。5、勿乱顿:不要乱放乱扔的意思。6、致污秽:致这理是导致的意思,污秽意思是肮脏的;不洁净的。2023-06-28 02:43:001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顿意思
意思是穿戴整齐端庄,不能随意乱穿乱戴,否则容易变得不整洁。这段话出自《弟子规》,冠服是指帽子与衣服,乱顿指乱扔,全句意思是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2023-06-28 02:43:191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出自哪里?
出处:《弟子规》原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译文: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含义:这里就讲到我们放置衣服的时候,一定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随便乱放。“勿乱顿”,这个“乱顿”就是随便摆置。“致污秽”,以至于衣服脏掉了。有很多小朋友,他即使到小学五六年级了,你要叫他自己整理自己的衣物,往往非常的困难。扩展资料:启示:一个人,他能懂得料理自己的衣物,他会节省很多的时间。为什么?因为你懂得善用时间。一换下来的衣服,你就把它叠好,把它整理好,你就不可能堆置了一大堆。堆置了一大堆,不但衣服皱皱的不好看,同时也会减低它的寿命。所以懂得整理衣物的人,他同时也应该很善于整理这个家庭,把家里会打扫得很干净。过去这一个朋友,她就是如此,她很善于在很快的时间,就把家里整理好。后来我就赞美她:这个实在很难得,得向你学习。她很客气讲,她是得力于母亲小时候的教诲。可见家庭教育何其重要!2023-06-28 02:43:271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出处?
出处:《弟子规》原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译文: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含义:这里就讲到我们放置衣服的时候,一定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随便乱放。“勿乱顿”,这个“乱顿”就是随便摆置。“致污秽”,以至于衣服脏掉了。有很多小朋友,他即使到小学五六年级了,你要叫他自己整理自己的衣物,往往非常的困难。扩展资料:启示:一个人,他能懂得料理自己的衣物,他会节省很多的时间。为什么?因为你懂得善用时间。一换下来的衣服,你就把它叠好,把它整理好,你就不可能堆置了一大堆。堆置了一大堆,不但衣服皱皱的不好看,同时也会减低它的寿命。所以懂得整理衣物的人,他同时也应该很善于整理这个家庭,把家里会打扫得很干净。过去这一个朋友,她就是如此,她很善于在很快的时间,就把家里整理好。后来我就赞美她:这个实在很难得,得向你学习。她很客气讲,她是得力于母亲小时候的教诲。可见家庭教育何其重要!2023-06-28 02:43:421
弟子规中的置冠服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这句话的内涵是鼓励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分解字词:1、置:放置。2、冠服:.帽子和衣服。古代服制,官吏的冠服因官爵不同而有别。3、定位 :一定的规矩或范围,固定位置。4、勿乱顿 :不要乱放乱扔的意思。5、致污秽:致这理是导致的意思,污秽意思是肮脏的;不洁净的。创作背景:康熙年间,满清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2023-06-28 02:43:561
《弟子规》中冠必正,纽必结,什么意思!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的意思是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扩展资料《弟子规》赏析:《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的语言风格简明而不失文学意蕴,语言形式易懂而不失深刻内涵。《弟子规》用这种言语疏导的方法,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同时,又便于儿童通过朗诵背诵就获得道德理论知识,明白人生的道理,对道德产生初步的了解,从而达到道德认识的启蒙作用。2023-06-28 02:44:101
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冠必正。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的意思是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扩展资料《弟子规》赏析:《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的语言风格简明而不失文学意蕴,语言形式易懂而不失深刻内涵。《弟子规》用这种言语疏导的方法,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同时,又便于儿童通过朗诵背诵就获得道德理论知识,明白人生的道理,对道德产生初步的了解,从而达到道德认识的启蒙作用。2023-06-28 02:44:261
弟子规解释
《弟子规》这本书的意思,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弟子规全文清:李毓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2023-06-28 02:44:421
“置冠服,有定位”出处?
出处:《弟子规》原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译文: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含义:这里就讲到我们放置衣服的时候,一定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随便乱放。“勿乱顿”,这个“乱顿”就是随便摆置。“致污秽”,以至于衣服脏掉了。有很多小朋友,他即使到小学五六年级了,你要叫他自己整理自己的衣物,往往非常的困难。扩展资料:启示:一个人,他能懂得料理自己的衣物,他会节省很多的时间。为什么?因为你懂得善用时间。一换下来的衣服,你就把它叠好,把它整理好,你就不可能堆置了一大堆。堆置了一大堆,不但衣服皱皱的不好看,同时也会减低它的寿命。所以懂得整理衣物的人,他同时也应该很善于整理这个家庭,把家里会打扫得很干净。过去这一个朋友,她就是如此,她很善于在很快的时间,就把家里整理好。后来我就赞美她:这个实在很难得,得向你学习。她很客气讲,她是得力于母亲小时候的教诲。可见家庭教育何其重要!2023-06-28 02:44: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