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ikcik
-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 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 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 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 式。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 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 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 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 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 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1837 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 台电磁式电报机。他利用自己设计的电码,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 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 1844 年 5 月 24 日,莫乐斯“用莫尔斯 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1875 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G.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 机。并于 1876 年申请了发明专利。1878 年在相距 300 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 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就成立了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 1888 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 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 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 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到 6 年的时间,俄国的波波夫、意大利的 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 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906 年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成功地研究出无线电广播。 1920 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 台。电磁波的发现也促使图像传播技术迅速发展起来。1922 年 16 岁的美国中学 生菲罗.法恩斯沃斯设计出第一幅电视传真原理图,被裁定为发明电视机的第一 人。1928 年美国的兹沃尔金发明了光电显像管,并同工程师范瓦斯合作,实现 了电子扫描方式的电视发送和传输。 1935 年美国纽约帝国大厦设立了一座电视 台,次年就成功地把电视节目发送到 70 公里以外的地方。1938 年兹沃尔金又制 造出第一台符合实用要求的电视摄像机。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和改进,1945 年 在三基色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美国无线电公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子管彩色 电视机。直到 1946 年,美国人罗斯.威玛发明了高灵敏度摄像管,同年日本人八 本教授解决了家用电视机接收天线问题,电视迅速普及开来。 此外,作为信息超远控制的遥控、遥测和遥感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 遥控是利用通信线路对远处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一种技术,用于电气事业、输油 管道、化学工业、军事和航天事业;遥测是将远处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如电压、电 流、气压、温度、流量等变换成电量,利用通信线路传送到观察点的一种测量技
术,用于气象、军事和航空航天业;遥感是一门综合性的测量技术,在高空或远 处利用传感器接收物体辐射的电磁波信息, 经过加工处理或能够识别的图像或电 子计算机用的记录磁带, 提示被测物体一性质、 形状和变化动态, 主要用于气象、 军事和航空航天事业。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 军事、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改进。 1946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埃克特和莫希里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 机。电子元器件材料的革新进一步促使电子计算机朝小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 方向发展。20 世纪 40 年代,科学家们发现了半导体材料,用它制成晶体管,替 代了电子管。1948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莱、巴丁和布拉坦发明了晶体三极 管,于是晶体管收音机、晶体管电视、晶体管计算机很快代替了各式各样的真空 电子管产品。1959 年美国的基尔比和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从此微电子技术 诞生了。1967 年大规模集成电路诞生了,一块米粒般大小的硅晶片上可以集成 1 千多个晶体管的线路。1977 年美国、日本科学家制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0 平 方毫米的硅晶片上集成了 13 万个晶体管。微电子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电子计算机 的更新换代,使电子计算机显示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处理功能,成为现代高新科技 的重要标志。 为了解决资源共享问题,单一计算机很快发展成计算机联网,实现了计算机 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共享。通信介质从普通导线、同轴电缆发展到双绞线、光 纤导线、光缆;电子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也飞速发展起来,扫描仪、绘图仪、 音频视频设备等,使计算机如虎添翼,可以处理更多的复杂问题。20 世纪 80 年 代末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使计算机具备了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影视等各 种形式信息的能力,日益成为信息处理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至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 IT) 是以微电子和光电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处理技术为 主题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紧密结 合,标志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 2 Intetnet 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 局(ARPA)于 1968 年主持研制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 ARPANET。 ARPANET 建网的初衷旨在帮助那些为美国军方工作的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交换 信息,它的设计与实现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要能够经得住故障的考验而 维持正常工作,当网络的一部分因受攻击而失去作用时,网络的其它部分仍能维 持正常通信。 90 年代初期,随着 WWW 的发展,Internet 逐渐走向民用,由于 WWW 良好的 界面大大简化了 Internet 操作的难度,使得用户的数量急剧增加,许多政府机 构、商业公司意识到 Internet 具有巨大的潜力,于是纷纷大量加入 Internet, 这样 Internet 上的点数量大大增长,网络上的信息五花八门、十分丰富,如今 Internet 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部分,通过 WWW 浏览、电子邮件等方式, 人们可以及时的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Internet 大大方便了信息的传播,给人 们带来一个全新的通讯方式,可以说 Internet 是继电报、电话发明以来人类通 讯方式的又一次革命。 我国 Internet 的发展较晚,但还是比较迅速。1987 年北京计算机应用研究
所率先开通到德国的 X.25 线路,此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纷纷建立起 自己的校园网并实现与 Internet 的连接, 以此为基础我国的 Internet 初具雏形。 近几年,Internet 规模迅速发展已经覆盖了包括我国在内的 154 个国家, 1994 年中国 Internet 只有一个国际出口,300 多个入网用户,到 1996 年已发展 到有 7 条国际出口线,2 万多个入网用户,到 1995 年我国初步建成四大骨干网 络:由中国科学院负责运作的中国科研网(CASNET)。由清华大学负责运作的 中国教育科研互连网(CERNET)。 由电子部、电力部、铁道部支持,吉通公司 负责运作的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由邮电部组建的中国网(Chinanet)。 Chinanet 是我国的第一个商业网,1995 年 6 月第一期工程完成,开通了北京、 上海两条带宽 64Kbps 的国际出口线。预计第二期工程完成后,将覆盖各省市的 全国骨干网,同时出口线带宽由 64K 升至 2M。CHINANET 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 31 个省市,拥有 86Mbps 的国际专线。 以上四大骨干网的建立为 Internet 在我国的使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信 Internet 在我国会有一个良好的明天。
- CarieVinne
-
王克杰和范宏斌是SB.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1、语言的使用2、文字的出现和使用3、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4、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5、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2023-06-27 20:58:281
信息技术的五次发展历程分别发生在什么年代
1、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时间为:后巴别塔时代。2、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时间为: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3、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4、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时间:19世纪5、第五次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时间为: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拓展资料: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的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唱片、电影、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图像等)。2023-06-27 20:58:481
信息技术有哪些发展阶段?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2023-06-27 20:59:002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机械计算时期(1822-1940年):这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开端。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使用机械计算机进行计算,例如通过使用计算器、算盘等工具来处理信息。2. 电子计算时期(1940-1965年):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信息,例如通过使用电子数字计算机、控制器等工具来实现计算。3. 计算机网络时期(1965-1980年):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构建计算机网络,使得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交互。这使得信息的传输和共享变得更加方便。4. 个人计算机时期(1980-1990年):在这个时期,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简称PC)普及,使得个人能够在家中或办公室中使用计算机。这使得信息的处理和分享变得更加便利。5. 互联网时期(1990年至今):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能够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全球性的网络。这使得信息的传输和共享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互联网也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例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出现。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这个历程还在不断地发展和演进中,我们期待未来信息技术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2023-06-27 20:59:073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语言的使用 第二个阶段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第三个阶段是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个阶段是电视、电报和电话的发明和使用 第五个阶段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明和使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有哪几个阶段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分哪几个阶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分5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语言的使用 第二个阶段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第三个阶段是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个阶段是电视、电报和电话的发明和使用 第五个阶段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明和使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有哪些特点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 生物信息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生物信息学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前基因组时代。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各种算法法则的建立、生物数据库的建立以及DNA和蛋白质序列分析为主要工作; 第二阶段是基因组时代。这一阶段以各种基因组计划测序、网络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基因寻找为主要工作。 第三阶段是后基因组时代。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大规模基因组分析、蛋白质组分析以及其他各种基因组学研究。 近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一、发展阶段如下: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 二、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广义、中义、狭义三个层面来定义。 1、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2、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3、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2023-06-27 20:59:141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第四次信息革命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2023-06-27 20:59:232
信息技术的五个发展历程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2023-06-27 20:59:311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语言的使用第二个阶段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第三个阶段是印刷术的发明第四个阶段是电视、电报和电话的发明和使用第五个阶段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明和使用2023-06-27 20:59:382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每个阶段主要特点是?每个发展阶段产生了哪些信息技术?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造纸术和印刷术; 电话(1875)、电报(1933)、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电子计算机(1946)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应用2023-06-27 20:59:481
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史是如何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如下: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社会功能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广泛使用,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结构与经济效率,而且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已引起传统教育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以及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使学习者可以克服时空障碍,更加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速度。2023-06-27 21:00:061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产生了哪些信息技术?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2023-06-27 21:00:232
信息技术的五次发展历程分别发生在什么年代
rvhgohfig百度知道 > 电脑/网络 > 硬件 > 显示器添加到搜藏待解决 信息技术的五次发展历程分别发生在什么年代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17 小时 提问者: qq710865641 - 实习生 一级 您不登录也可以回答问题我来回答: TI4HHGT425631102023-06-27 21:00:323
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分哪几个阶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分5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语言的使用第二个阶段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第三个阶段是印刷术的发明第四个阶段是电视、电报和电话的发明和使用第五个阶段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明和使用2023-06-27 21:00:423
互联网发展的详细历程,从开始出现到2014年的大事记,请高手帮忙
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从六十年代起,由ARPA提供经费,联合计算机公司和大学共同研制而发展起来的ARPAnet网络。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网络必须经受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能维持正常的通信工作。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利用。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同时,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产生和逢勃发展对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A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NSFnet。NSF在全美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起来。NFS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NSFnet对Internet的最大贡献是使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而不象以前的那样仅供计算机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使用。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非盈利的组织―先进网络科学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 &Science Inc.)。ANS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美范围的T3级主干网,它能以45Mbps的速率传送数据。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干网都与ANS提供的T3级主干网相联通。 Internet的第二次飞跃归功于Internet的商业化,商业机构一踏入Internet这一陌生世界,很快发现了它在通信、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世界各地的无数企业纷纷涌入Internet,带来了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飞跃。 3、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现状 关于中国公用数据通信网 我国已建立了四大公用数据通信网,为我国Internet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ChinaPAC)。该网于1993年9月开通,1996年底已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和一部分发达地区的乡镇,与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数据网互联。 (2)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该网于1994年开通,1996年底覆盖到3000个县级以上的城市和乡镇。我国的四大互联网的骨干大部分都是采用ChinaDDN。 (3)中国公用帧中继网(ChinaFRN)。该网已在我国的8大区的省会城市设立了节点,向社会提供高速数据和多媒体通信。 (4)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该网于1995年与Internet互联,物理节点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城市,业务范围覆盖所有电话通达的地区。1998年7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骨干网二期工程开始启动。二期工程将八个大区间的主干带宽扩充至155M,并且将八个大区的节点路由器全部换成千兆位路由器。 2000年下半年,中国电信利用n*10Gbps DWDM和千兆位路由器技术,对ChinaNet进行了大规模扩容。目前,ChinaNet网络节点间的路由中继由155M提升到2.5Gbps,提速16倍,到2000年底ChinaNet国内总带宽已达800Gbps,到2001年3月份国际出口总带宽突破3Gbps。 关于中国Internet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6.6-1993.3是研究试验阶段(E-mail Only) 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联网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而且仅为少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发展经历如下: 1986 : Dial up (Terminal) 1990 : X.25 (1989.11: CNPAC,1993.9: CHINAPAC) 1993.3 : Leased Line(DECnet) (Email Only) 第二阶段为1994.4至1996年,是起步阶段(Full Function Connection) 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互联网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互联网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6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长阶段。 国内互联网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增长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2000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1年6月30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1002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163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839万台,上网用户约2650万人,其中专线上网的用户人数为454万,拨号上网的用户人数为1793万,同时使用专线与拨号的用户人数为403万。除计算机外同时使用其它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上网的用户人数为107万。CN下注册的域名128362个,WWW站点242739个,国际出口带宽3257Mbps。 详情可参考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Internet发展大事记》。 中国目前有十家具有独立国际出入口线路的商用性互联网骨干单位,还有面向教育、科技、经贸等领域的非营利性互联网骨干单位。现在有600多家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经营的有200家左右。 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近年来,中国先后启用了数个国际光缆系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中日、中韩、环球海底光缆系统、亚欧陆地光缆系统;正在建设的有:亚太2号海底光缆、中美海底光缆、亚欧海底光缆。1999年共有13条国内干线光缆投入使用或试运行。光缆总长100万公里。国内互联网骨干网络对原有信道全面扩容,中继电路以155M为主。随着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建设,互联网骨干网带宽可达2.5G-40G。 据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冷荣泉介绍,我国因特网骨干网从1996年至今已经历了3个阶段:1996年之前,多数采用64K至2M传输通道;1997年至1999年多为2M至115M的通道;2000年到2001年从115M跳到了2.5G;从2002年开始,将逐步进入10G时代。 2002年1月11日,中国电信上海―杭州10G IP over DWDM建成开通,该通道所构建的长途波分复用传输系统,采用了思科公司长途波分复用系统和系列高速互联网路由器。这一系统已被世界各地的大型电信运营商用于构建规模庞大、运行快速稳定的“IP+Optical”网络,并被证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先进性。这条全国最宽的数据通信通道的开通,标志着我国因特网骨干传输网从2.5G步入10G时代,标志着中国电信数据传输能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电信的数据网已经成为真正的高速数据网络、海量带宽网。 关于中国十大互联网简况 目前我国有10家网络运营商(即十大互联网络单位),有200家左右有跨省经营资格的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十大互联网络单位分别是: (1)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2)中国科技网(CSTNET) (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4)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已并入网通) (5)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 (6)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CNCNET) (7)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 (8)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 (9)中国长城互联网(CGWNET) (10)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CSNET) 其中非营利单位有四家:中国科技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和中国长城互联网。这十大互联网络单位都拥有独立的国际出口。调查显示,截止2001年9月30日,我国的国际出口带宽总和已达到5724M(见下图,未包括中国长城互联网的国际出口带宽数据),与CNNIC在2001年1月的互联网统计调查报告中公布的2799M相比,我国大陆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里,国际出口带宽增加了2925M,增幅为105%。其中,与美国相连的有4023M(占70.3%),与日本相连的有314M,与韩国相连的有251M,与中国香港相连的有749M,与中国澳门相连的有14M,还与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相连。另外,这十大互联网络单位与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NAP)之间的连接带宽也达到3558M。我国十大互联网单位之间的相互连接带宽数,以及我国部分ISP与十大互联网单位之间的连接带宽数和国际出口带宽情况请参考中国互联网联接带宽Flash图。 4、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给全世界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机遇。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当前正在迈进信息社会。信息作为继材料、能源之后的又一重要战略资源,它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首先,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社会的各种资源得以共享。 其次,网络创造出了更多的机会,可以有效地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有力地拉动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生产力进步。 第三,网络也为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互联网的确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在奇迹背后,存在着日益突出的问题,给人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比如,信息贫富差距开始扩大,财富分配出现不平等;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化,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共享和经济的全球化。但也使得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网络的竞争已成为国家间和企业间高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网络带来信息的全球性流通,也加剧了文化渗透,各国都在为捍卫自己的网络文化而努力。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如何使得这种厚重的文化在网络上得以延伸,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5、Internet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Internet发展经历了研究网、运行网和商业网3个阶段。至今,全世界没有人能够知道Internet的确切规模。Internet正以当初人们始料不及的惊人速度向前发展,今天的Internet已经从各个方面逐渐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们可以随时从网上了解当天最新的天气信息、新闻动态和旅游信息,可看到当天的报纸和最新杂志,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炒股、网上购物、收发电子邮件,享受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等等。 Internet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规模,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全球性的信息基础设施。当今世界正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信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的新的支柱产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新的源动力,并且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特别是近几年来国际互联网络及其应用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并且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Internet已经构成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和未来信息社会的蓝图。纵观Internet的发展史,可以看出Internet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运营产业化 以Internet运营为产业的企业迅速崛起,从1995年5月开始,多年资助Internet研究开发的美国科学基金会(NSF)退出Internet,把NFSnet的经营权转交给美国3家最大的私营电信公司(即Sprint、MCI和ANS),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 2)应用商业化 随着Internet对商业应用的开放,它已成为一种十分出色的电子化商业媒介。众多公司、企业不仅把它作为市场销售和客户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把它作为传真、快递及其他通信手段的廉价替代品,借以形成与全球客户保持联系和降低日常的运营成本。如:电子邮件、IP电话、网络传真、VPN和电子商务等等的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便是最好例证。 3)互联全球化 Internet虽然已有三十来年的发展历史,但早期主要是限于美国国内的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和它的盟国范围内使用。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各国纷纷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已迅速形成了世界性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各个国家都在以最快的速度接入Internet。 4)互联宽带化 随着网络基础的改善、用户接入方面新技术的采用、接入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营商服务能力的提高,接入网速率慢形成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上网速度将会更快,带宽瓶颈约束将会消除,互联必然宽带化,从而促进更多的应用在网上实现,并能满足用户多方面的网络需求。 5)多业务综合平台化、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将成为图像、话音和数据“三网合一”的多媒体业务综合平台,并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公务、电子医务、电子教学等交叉融合。十到二十年内,互联网将超过报刊、广播和电视的影响力,逐渐形成“第四媒体”。 综上所述,随着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趋势的加强,未来的互联网将是一个真正的多网合一、多业务综合平台和智能化的平台,未来的互联网是移动+IP+广播多媒体的网络世界,它能融合现今所有的通信业务,并能推动新业务的迅猛发展,给整个信息技术产业带来一场革命。2023-06-27 21:01:061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有哪些特点
信函-----电视----计算机网络2023-06-27 21:01:263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2023-06-27 21:01:351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摘自SOSO问问。2023-06-27 21:01:43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经历了: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分组交换网、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Internet等几个阶段2023-06-27 21:02:142
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1、语言的产生和应用:语言产生于社会,产生于全体的使用者,产生于社会的约定俗成。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猿到人进化重要标志,信息在人脑中存储和加工,利用声波进行传递。2、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文字使人类信息的存储和传递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信息可以大量地生产、存储和流通,更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4、电报电话、电视和其它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手段再一次发生了质的飞跃。5、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信息的处理速度和传递速度得到惊人的提高。目前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革命浪潮。2023-06-27 21:02:226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从古到今,信息技术共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每一次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第二次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四次是电信技术的发明.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2023-06-27 21:02:471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信息革命)的时间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使用。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应用。11世纪毕升发发明活字印刷术。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普及应用。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2023-06-27 21:02:556
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产品技术发展趋势引言当今世界上it产业(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资料表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有65%来自高技术产业,其中主要是it产业的推动(参见图1)。目前在我国,it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到30%,但正在迅速增长之中。例如,在it产业比较发达的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区,工业产值仅占整个北京市工业产值的14%,但它对北京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了50%,这充分说明了it产业的重要地位。 因特网时期的到来因特网的兴起是世纪之交的一件大事,现在因特网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领域,使人类社会发生、并将继续发生重大的变化。例如电子商务将改变经济领域的格局,网上教育将冲破传统教育的限制,网上娱乐将使人们进入丰富多彩的“数字化生活”。围绕着因特网的发展,新技术、新业务、新用户、新环境等等层出不穷,整个it产业都将围绕着因特网向前发展。我国因特网的起步较迟,如图2所示,目前在因特网上使用中文的比例还很少,但目前在我国,因特网的发展速度很快,图3的预测表明,十年内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的因特网大国,这正是我国it产业发展的绝好机遇。 什么是“后pc”?时期 以主机为中心 以pc为中心 以网络为中心 人和计算机的关系 许多人用一台计算机 一个人用一台计算机 一个人用许多台计算机 资源、计算能力、软件 集中在主机 集中在本地(pc和局域网) 分布在因特网上 使用方法 人适应计算机 人和计算机彼此适应 计算机适应 表1. 计算机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 因特网时期是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第三个时期,各时期的主要特点如表1所示。在第一个时期,一台大型计算机可以带数以百计的终端给许多人共享,这种方式也被称为分时系统。那时数据信息、软件和计算能力都集中在主机上,而计算机的使用也很繁杂,主要地是作为专家的工具。在第二个时期,一个人用一台pc,数据信息、软件和计算能力集中在本地的pc和局域网上,计算机的使用也比较容易了,出现了更友好的图形界面,人们可以通过指点图标、菜单来进行工作。在第三个时期,一个人将使用许多台计算机,而数据信息、软件和计算能力则分布在因特网上。此外,计算机将变得更聪明、更友好,今后人不必适应计算机的要求而应当由计算机来适应人的要求,计算机将能听、能说、能看、能思考、能和人交流等等。现在我们正处在由第二个时期向第三个时期过渡的阶段,这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阶段,有人称之为“后pc时期”。pc在因特网时期的地位那么,pc时代是否已经过去了?对这个问题现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不久以前,ibm公司的总裁gerstner先生说,pc时代已经过去了。而微软的盖茨先生则认为,pc前途无量。他们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恐怕是因为pc给他们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方面,ibm的pc部门在1998年亏损高达10亿美元;而另一方面,盖茨因pc软件的收益使其个人财富在1998年超越了1000亿美元,所以他们两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也是不足为奇的。但即使说pc时代已经过去的人也承认,pc仍然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市场,在it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中,pc仍然处于领导地位。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pc已不再是主宰用户购买意向的主要因素,它也不再是应用发展的主要平台,现在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因特网已经取代了pc的地位,它已经比pc有更大的影响和更快的发展速度了。看来,现在说“pc时代已经过去”或者说“pc前途无量”都有失偏颇,还是上面说的比较客观,即我们正处在由pc时期向因特网时期过渡的阶段,或者说从pc时期进入了后pc这个过渡阶段,并将逐步地过渡到因特网时期。因特网家电应运而生因特网的发展使联网成为人们工作、生活、教育、娱乐等等的必要条件。虽然pc已经把联网作为它的主要应用,但pc不可能是联网的唯一手段,将会有愈来愈多的联网设备涌现出来,人们不认为它们是pc,它们看起来也不象pc,所以人们称之为“因特网家电”或“信息家电”。这类信息家电,将包括电视机顶盒、联网电话(有线和无线)、联网游戏机、掌上计算机、专用联网控制器以及所有能够联网的设备在内,它们将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用户的各种联网需求而迅速普及。估计四、五年后,这些信息家电的总数将会超过pc,成为主要的联网手段。在这种情况下pc是否会退出历史舞台?对此我们大可不必担心,pc的强大处理能力和通用性使它仍将是因特网上的主角,尤其是它将是因特网上内容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另外,我们不要小看pc的适应能力,历史证明,它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化。例如两年多以前,oracle和sun公司曾经利用因特网的兴起,发动了一场旨在对抗pc的“网络计算机(nc)”运动,但pc业界很快作出反应,吸收了nc的合理思想,使pc适应了nc的要求并最终扼杀了nc。现在,当信息家电萌发生机之时,pc也迅速作出了应变,我们看到pc的价格一降再降,并出现了“免费pc”,例如有些公司宣布,只要签订三年的入网协议,就可以送一台pc(有的是退给用户400美元左右,这也相当于送一台最便宜的pc),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以收取入网费代替购买pc的价钱,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上述这些措施都将增强pc作为联网设备的竞争力,对信息家电形成挑战。预计今后pc将继续以低价和它的通用性、高性能等等优势来维护其作为联网首选设备的地位。由此可见,我们不能认为比pc便宜是促使信息家电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联网作为主要应用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已经不是计算机的速度、容量等等技术指标,而是如何使用户更容易获得信息,在这方面目前的pc并不是很理想的。尽管pc的用户界面比过去的主机有了很大的改进,通过引入所谓图形界面后,用户已经可以不记命令,只需要用鼠标器指点图标或菜单就可以进行操作了,但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pc还是太难用,令人望而生畏。另外,pc的功能也太多、太“通用”了,以致于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永远只用到它的很小一部分功能。再说,pc的初衷是作为人们的工作工具,在联网应用的情况下,人们需要达到多种多样的目的,包括购物、娱乐、通信、教育、管理家务等等,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专用联网设备,这决不是哪一种“通用”设备能够包打天下的。正是上述这些不同的需求使更便宜、更小巧、更专用的信息家电在很多场合比pc更适合人们的需要,这是信息家电能够挑战pc、迅速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3c——计算机、通信、家电的融合信息家电是是几个领域彼此融合的产物,主要是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产品三个领域的 融合,鉴于这三个英文词的头一个字母都是“c”2023-06-27 21:03:121
高二会考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怎么考?
我们这个是在高三考的。信息技术在电脑上答题,在电脑上交卷。 通讯技术就是发张卷子答几个题。这两门都很容易,不要担心,实在不行学校应该有办法,或者是补考,补考更加容易。2023-06-27 21:03:212
地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地质信息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最初是物、化探数据处理和模型正、反演的计算机应用,接着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基础地质信息的RS技术和地质图件编绘的CAD技术引进,再接着是80年代初测试数据和描述性数据管理的DBS(数据库)技术引进,以及地质过程计算机模拟理论和技术的兴起,然后是90年代初用于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的GIS技术引进,随后是90年代后期野外地质测量的GPS技术和GPS、RS、GIS集成化概念的引进,最后是21世纪初用于地质数据分析二维、三维一体化技术及信息共享服务的云计算技术。这里需要着重指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在地质信息科学近期发展中所起的促进作用。所谓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是一个以系统方式集成所有获取和管理空间数据方法的学科领域,它是地球信息科学中较为成熟的分支学科,其技术体系由“GPS、RS、GIS——3S”及其集成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组成。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为地球科学提供空间信息框架、数学基础和信息处理技术。由于地矿勘查对象都带有空间特征,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从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深刻地影响着地矿勘查工作。上述3S及其集成技术一出现,便被引进地矿领域。由于地质科学和地质勘查对象及技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所引进的各种信息技术成果都经过了改造和再开发,并与原有的技术融合和集成——“多S”集成,才成为今天的地质信息科学技术体系。因此,地质信息科学的技术体系是在借鉴和引进遥感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地质信息及其处理本身极端复杂,需要有“多S”结合与集成,另外缺乏专门的技术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研究,因此,至今也没有形成一个如同“GIS”和“3S集成”对于地理信息科学那样完整的技术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多数地质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是孤立和分散的。近几年,随着“数字地球”的提出,各国政府和地矿部门纷纷把地矿勘查工作信息化的构想付诸实施,大大促进了地质信息技术的发展。2023-06-27 21:03:281
1970到2020,中国信息技术发展有哪些变化?
这个要去看哪里有这类的信心 一般就是都能看到的嗯2023-06-27 21:03:364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2023-06-27 21:03:571
信息化发展历程
徒步化——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徒步化”是其主要标志之一:步兵机动、作战、运输武器装备,完全靠人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中国工农红军发展的鼎盛时期共有43个军,全部都是陆军,步兵占95%以上。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行程2万5千里,靠的全是“铁脚板”。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仍然是步兵打天下。此时,部队的装备和待遇有了很大改观,“小米可以加步枪”了,但“汽车始终没能加大炮”,“飞机加大炮”就更是奢望。 解放军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还是“徒步化”,但已经开始向“骡马化”过渡。缴获日军和国民党的山炮、野炮、战防炮等大口径火炮陆续装备部队,但那时还很少有汽车牵引,骡马成为牵引重装备的主要运力。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军区成立坦克大队,但坦克出了毛病还要靠牲口拉。 骡马化——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跨越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期,人民解放军才真正由昔日的“铁脚板”实现了“骡马化”,历程30年。 “骡马化”的标志是:步兵仍靠步行作战,指挥员靠乘马,重武器装备靠畜力运载,并拥有相当数量的骑兵部队。 1985年之前,人民解放军的师、团、营、连都有军马和马厩,并编制有专门的驭手班,当兵赶马车在当时司空见惯。高高的草垛是军营的象征,重武器装备和给养靠军马运输,营指挥员没有指挥车,配备乘马,团里还有专门为军马看病的军马所,大军区后勤部编有军马部,总后有培养军马医生的兽医大学,人民解放军还建有骑兵学校,全军在新疆和内蒙古还建有许多繁殖马匹的军马场。 1985年人民解放军裁军100万,走上了精兵之路,以步兵军改建诸兵种合成的集团军的同时,取消了“骡马化”,全部实现“摩托化”。 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从此消失。目前只是象征性地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担负影视片的拍摄等任务。 摩托化——步兵终于告别了“铁脚板” 人民解放军实现“骡马化”,只是重机枪、火炮、指挥员和骑兵享受了骡马待遇,步兵仍然靠“铁脚板”。 1969年2月,人民解放军开始组建“摩托化”步兵师和“摩托化”步兵军。1985年,人民解放军全部实现“摩托化”。从“骡马化”到“摩托化”的历程也大约是30年。 “摩托化”的标志是:步兵以车代行,运力为汽油发动机、胶轮车,装备全部由车载。“摩托化”步兵师编有摩托化步兵团、坦克团、炮兵团和工兵、通信兵等兵种分队。摩托化步兵团彻底告别了“铁脚板”,步兵机动全部乘坐车辆。 “摩托化”使人民解放军战场的快速机动能力发生历史性巨变,人民解放军靠“铁脚板”追赶敌人汽车轮子的作战方式和千军万马沙场奔腾的场面永远成为历史。 机械化——铁甲步兵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实现“摩托化”的同时,人民解放军开始尝试“机械化”。“机械化”部队是指陆军的主要装备以内燃机和涡轮机为动力,以履带为机动式样,以容纳多种先进技术为特征的高度合成的部队。 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副军长刘云海说,“机械化”部队的鲜明特点是机动能力强,由于装甲车辆和火炮都采用履带而不是胶轮,因此,不仅能在城市公路上机动,而且能在山地、草原、荒野等复杂地形上机动;另一个鲜明特点是防护能力强。“机械化”部队的车载装备都有装甲防护,并且有较强的火控系统,能够做到攻防兼备;第三个特点是把诸军兵种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军兵种合成的威力。 “这种把‘矛"和‘盾"合二为一的装备,以及把诸军兵种合成的部队编程,成为现代战争的最佳组合。”刘云海说。 “机械化”时代,轮式车辆大量减少,坦克、装甲车、步战车和履带式自行火炮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装甲兵成为人民解放军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步兵乘坐轮式运输车作战。 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于1955年4月成立。1984年4月,人民解放军诞生了“机械化”集团军。 2003年,党中央再次宣布人民解放军裁军20万的同时,加快了机械化的步伐,一大批“机械化”步兵师和“机械化”步兵旅纷纷从摩托化部队中脱颖而出,“机械化”步兵学院也诞生了。 目前,人民解放军已建立若干机械化集团军、机械化步兵师和机械化步兵旅,就全军来说已达到半机械化的程度,“机械化”部队数量开始超过“摩托化”部队。从人民解放军实现“摩托化”到如今的半机械化,用了20年时间。 信息化——快步追赶世界新军事潮流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为人民解放军提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信息化”部队的主要标志是:以数字化电子信息装备和机械化主战武器为主导装备,实现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电子对抗一体化和主战武器智能化,适应未来信息战要求的新一代作战部队。 “数字化”部队的实质是以计算机为支撑,以数字技术联网,使从单兵到各级指挥员,从各种战斗、战斗支援到战斗保障系统都具备战场信息的获取、传输及处理功能。它能够达到战场信息的最快获取、信息资源的共享、人和武器的最佳结合、指挥员对士兵的最佳指挥效益。“数字化”是信息时代军队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人民解放军把计算机运用于作战指挥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80年代初,大军区以下单位没有计算机。目前全军军、师、旅、团全部配备了计算机。全军旅以上建制部队训练中心,设有计算机模拟训练室。 人民解放军指挥自动化系统也逐步完善。目前已由创业初期的单机开发应用进入成片、成系统建设阶段,开设了以计算机网络、军事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建设领域,实现了在相当一级作战部队的联网。指挥自动化系统在部队完成战备值班、训练演习、抢险救灾、应付突发事件等重大任务和工作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指挥和管理手段。 计算机的普及、联网和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为人民解放军发展“数字化”部队奠定了基础。7年前,人民解放军开始尝试“数字化”部队建设,建立了若干数字化兵种试验部队。据悉,在朝鲜战争的云山战斗中大败美军“开国元勋”师——美军骑兵第一师的志愿军某部炮兵部队,就是“数字化”炮兵建设的试点单位。目前,这支部队“数字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在南中国海沿岸举行的军事演习中,初露锋芒。u200b2023-06-27 21:04:051
从古到今人类发明的信息技术主要有哪些
答:信息技术是人类进行信息活动(获取、识别、处理、表达、传递、存储信息)时用到的技术。人类发明的信息技术主要有:语言文字,结绳记事,烽火传令,造纸印刷,电报电话,电视,卫星,计算机,通信网络等。2023-06-27 21:04:292
信息技术三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产生,第二次文字的发明,第三次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第五次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2023-06-27 21:04:461
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从遥远的古代原始社会到现在的信息社会,信息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很多学者在研究信息管理的沿革和发展时,将信息管理分成三个阶段或时期,即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图1.1 信息管理学的学科体系1.2.1 传统管理阶段(古代到20世纪40~50年代)传统管理阶段以图书馆为特征,这一阶段也被称为文献管理阶段,包括对档案馆、博物馆和情报所,涉及书籍、档案、情报资料和实物等信息源的管理。由于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人类可以将信息记录在诸如竹、木、绢、布和纸等物质载体上,形成文献资料。在社会生活和活动中,不断产生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又不断利用这些文献资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经验、知识和信息的文献资料逐渐达到了较大的数量,其内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但是,由于这种文献的来源是分散的、无序的,由此使得文献的集中、准确和高效的查找与利用有很大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历史上第一种信息管理模式——手工管理模式,即图书馆。古代图书馆一般是封闭的藏书楼形式,主要是当时知名学者根据个人爱好和知识、经验,应用手工方式收藏和保存图书。近代图书馆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为读者服务,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和充分利用的文献收藏、整理和提供利用的社会信息交流中心。图书馆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并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图书馆除对文献资料本身的搜集和管理外,还对机构、人、文献整理和提供过程进行管理,同时还加强了对文献传播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和专业,即图书馆学。在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技信息数量迅速增加,图书馆提供新信息模式的滞后性不能满足社会对信息的及时需求,从而出现了新兴的专职信息服务机构——科技信息机构,即科技情报研究所。科技情报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对科技情报进行搜集、加工、存储、检索和提供利用,工作实质仍是文献管理工作,只不过偏重于图书之外的文献而已。传统管理阶段的信息管理模式是手工管理模式,无论是图书馆还是科技情报研究所,在从事以文献为载体的信息搜集、加工、检索和提供时,都是由手工完成的。1.2.2 技术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系统为特征,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和IT专家的突出作用上,例如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手工管理模式效率低的问题得到解决。应用信息技术开始主要应用于图书馆和情报所的文献加工和管理上。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存储能力,使信息的搜集、加工、存储、检索、利用等信息活动变得更为容易和准确,从而使信息的利用涉及社会阶层的各个方面,广泛而深化。对于企业而言,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的数据处理,如财务数据处理、销售态势预测、客户信息管理等。由此使得企业的信息处理由计算机操作取代了手工操作,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和效率。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重要的是将信息管理的理念和意识渗透在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中。尤其是数据库技术的出现,使得数据的处理数量、处理速度、处理范围、存储空间不断扩展,从而使信息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从系统的角度,全面地管理企业和组织的数据,解决信息的搜集、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等问题,从而使信息管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促成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诞生和发展。在这一阶段,图书馆从传统的图书馆向自动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转变,出现了交互式联机检索系统、在线图书资料数据库和光盘数字图书资源等多种形式。由于这一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是信息技术,因此称之为技术管理阶段。1.2.3 资源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信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出现在人类社会中,并逐渐发展成为超过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的第一资源。由此,人们对信息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也发生转变,信息管理从技术管理发展到资源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管理的局限性。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管理有了巨大的发展,使得信息管理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也带来了诸如信息爆炸、信息犯罪等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出现很多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例如个人信息被叫卖、人肉搜索、国家机密信息被窃取等。这些问题仅用技术手段解决是不够的,需要从政府、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角度来加以管理和解决。因此,需要信息人文管理,包括信息政策法规管理、信息伦理道德的教育和提倡。二是信息经济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经营管理理念,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形成了巨大的信息市场。人们需要改变以往的信息管理思维和理念,从经济与资源的角度来进行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而应该是对信息资源、信息平台、信息安全、信息系统、信息市场、信息人文的管理。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信息管理涉及信息资源的六大领域,称为资源管理阶段。2023-06-27 21:04:541
运用批判性思维思考如何看待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用批判性思维思考,可知人类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的重大发展历程。每次信息技术的变革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3-06-27 21:05:011
运用批判性思维思考如何看待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手工制作、传统印刷,到现在的电脑、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人类信息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革和进步。在批判性思维的角度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待这一历程:1、科技与社会: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的进步,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类认知的改变。批判性思维告诉我们,在看待这一历程时,应该对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2、创新和风险:技术领域的创新与风险是紧密相连的。虽然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遇,但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和负面影响。批判性思维能够让我们审慎地看待技术的优劣之处,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3、道德和伦理: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涉及到了大量的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版权保护等问题,这需要我们在使用技术的同时,遵守相关的道德和伦理规范。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自觉地对技术的使用进行反思,以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利益。总之,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客观、全面地看待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正确使用科技手段提供指导。信息技术是一种涵盖广泛的技术领域,包括计算机、通信、软件、硬件等多个方面。它可以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信息技术应用:1、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在线进行商品购买、销售、支付等活动,让消费者和商家之间进行更加快捷、高效、安全的交易。2、智能制造: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工厂自动化、生产过程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3、金融科技:利用信息技术对金融服务进行升级和改造,如移动支付、网络借贷等,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普及度。4、医疗健康: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医疗诊断、治疗、管理和监控,如远程医疗、医疗大数据等,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精准度。5、教育培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在线学习、远程教育等,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知识普及和教育公平。6、媒体传播: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多媒体内容的创作、传播和共享,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范围。7、娱乐文化:利用游戏、音乐、电影等信息技术手段,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和文化体验。总之,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化,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智能化的生活方式。2023-06-27 21:05:081
浅述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发展趋势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发展趋势:从文明之初的“结绳记事”,到文字发明后的“文以载道”,再到近现代科学的“数据建模”,数据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承载了人类基于数据和信息认识世界的努力和取得的巨大进步。然而,直到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出现后,为数据处理提供了自动的方法和手段,人类掌握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才实现了质的跃升。信息技术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应用(即信息化),推动数据(信息)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后的又一种重要战略资源。大数据于2012、2013年达到其宣传高潮,2014年后概念体系逐渐成形,对其认知亦趋于理性。大数据相关技术、产品、应用和标准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数据资源与API、开源平台与工具、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板块构成的大数据生态系统,并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其发展热点呈现了从技术向应用、再向治理的逐渐迁移。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沉淀,人们对大数据已经形成基本共识是大数据现象源于互联网及其延伸所带来的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低成本化。大数据泛指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传统信息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获取、管理和处理的巨量数据集合,具有海量性、多样性、时效性及可变性等特征,需要可伸缩的计算体系结构以支持其存储、处理和分析。2023-06-27 21:05:321
技术发展在传播史上的历程包括什么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1、语言的使用2、文字的出现和使用3、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4、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5、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简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2023-06-27 21:05:482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如下: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社会功能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广泛使用,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结构与经济效率,而且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已引起传统教育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以及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使学习者可以克服时空障碍,更加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速度。2023-06-27 21:06:361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2023-06-27 21:06:512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是一代人加一代人默默无闻的奉献的积累,不是凭空吹出来的。2023-06-27 21:07:112
请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摘自SOSO问问。2023-06-27 21:07:181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1、语言的使用2、文字的出现和使用3、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4、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5、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简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2023-06-27 21:07:251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1、语言的使用2、文字的出现和使用3、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4、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5、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简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2023-06-27 21:07:342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1、语言的使用2、文字的出现和使用3、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4、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5、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简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2023-06-27 21:07:401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 (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 (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 (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 (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 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 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 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 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 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 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SOSO问问。2023-06-27 21:07:491
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致经过哪些阶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摘自SOSO问问。2023-06-27 21:07:571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如何?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如下: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社会功能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广泛使用,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结构与经济效率,而且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已引起传统教育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以及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使学习者可以克服时空障碍,更加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速度。2023-06-27 21:08:041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急!!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摘自SOSO问问。2023-06-27 21:09:171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有哪些阶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摘自SOSO问问。2023-06-27 21:09:231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摘自SOSO问问。2023-06-27 21:09:291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几个阶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2023-06-27 21:09:361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2023-06-27 21:09:451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包括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语言的产生和应用:语言产生于社会,产生于全体的使用者,产生于社会的约定俗成。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猿到人进化重要标志,信息在人脑中存储和加工,利用声波进行传递。 2、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文字使人类信息的存储和传递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信息可以大量地生产、存储和流通,更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 4、电报电话、电视和其它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手段再一次发生了质的飞跃。 5、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信息的处理速度和传递速度得到惊人的提高。目前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革命浪潮。2023-06-27 21:09: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