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四面楚歌卧薪尝胆纸上谈兵望梅止渴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2023-06-28 09:41:23
meira

越王勾贱

现在人们经常用“卧薪尝胆”一语,来表达刻苦自励、奋发向上的决心。传说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越王勾践在一次战争中被吴国打败,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在吴王的威逼之下,勾践还到吴国宫廷中服了三年的苦役,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勾践被释放回国以后,为了奋发图强,报仇雪耻,他睡觉躺在硬柴上,坐卧饮食都要尝一下苦胆,以不忘国家破亡的痛楚,激励自己的勇气和斗志。然而这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其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记载春秋史事的古书,当推《左传》和《国语》为最原始,也最可信。《左传》中“定公”和“哀公”两部分,《国语》有“吴语”和“越语”,都详细记述关于越王勾践之事。但那里没有片言只语谈及卧薪尝胆。到西汉司马迁撰《史记》时,始述越王勾践曾“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东汉赵晔作《吴越春秋》,也说到勾践“悬胆于户,出人尝之”,仍毫不提及卧薪。

至唐宋时期,在一些著述文字中,开始出现越王勾践曾“枕戈尝胆”的传说。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壮游》诗中曾有”枕戈亿勾践”之句。北宋王洙注释此诗称:越王勾践“出则尝胆,卧则枕戈”。南宋初年李纲在《议国是》疏中,曾说勾践“枕戈尝胆以励其志”;在《论使事札子》中又说:“勾践枕戈尝胆,卒以报吴”。

查“卧薪”和“尝胆”连缀起来作为一个成语使用,最早出现于北宋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那是一篇游戏性质的书信体文章,文中说:“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它与越王勾践完全无关。由于苏轼是个大文豪,所作文章影响巨大,故到南宋时,曾开、真德秀和黄震等官吏、学者,就在他们的奏章、著述中屡次提到勾践有“坐薪尝胆”或“卧薪尝胆”的事。不过与此同时,南宋学者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却说吴王夫差曾“坐薪尝胆”。至明代张溥作《春秋列国论》又说:“夫差即位,卧薪尝胆”。以后马骕编《左传事纬》和《绎史》仍把卧薪尝胆之事系于吴王夫差名下。至清初吴乘权编《纲鉴易知录》记:“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不久,蔡元放在修订的《东周列国志》中又云:“(越王勾践)累薪而卧,不用床褥;又悬胆于坐卧之所,饮食起居必取而尝之”。这样,关于卧薪尝胆的故事才愈传愈广。

综上所述可见,史书记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在战国时代编纂的《左传》、《国语》中,丝毫没有这样的事;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和东汉赵晔撰的《吴越春秋》,开始记有“尝胆”,但还未见卧薪;唐宋间的一些诗文中,出现了越王勾践“枕戈尝胆”的说法。“卧薪尝胆”一语,北宋的苏轼最早使用;自南宋至明代,学者们对卧薪尝胆者,一说为勾践,一说是夫差;至清初《纲鉴易知录》料《东周列国志》问世,方成定论”。

说“卧薪”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宋代,有的学者表示不能同意。他们认为《吴起春秋》所记越王勾践“目卧则攻之以蓼”,就是“卧薪”之意。所谓“蓼”,清人马瑞辰解释为“辛苦之菜”(《毛诗传笺通释》卷六)。这种“蓼”菜积聚得多了,就成为“蓼薪”。越王勾践那时日夜操劳,眼睛疲倦得想睡觉(“目卧”),就用苦菜(“蓼薪”)来刺激。尝胆是让味觉感到苦,卧薪是让视觉感到苦。后人把“卧薪”说成睡在硬柴上,那是一种误解。

自汉代始记的“尝胆”和自宋代才见的“卧薪”,是历史上真有其事,还是出于误传?越王勾践曾“枕戈尝胆”,还是“卧薪尝胆”?“卧薪”是想睡觉时用苦菜刺眼,还是睡在硬柴上磨练筋骨?要弄清这些问题,看来还颇费斟酌。

纸上谈兵讲赵括.

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望梅止渴

曹操

三国时期,曹操带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的张绣时,经过方城县一个叫梅林铺的地方。时值中午,烈日当空,天气十分炎热。曹操派人四处找水,又命令士兵就地挖井,始终见不到一滴水。

士兵们全军都很口渴。为了不耽误行军,曹操灵机一动,站在高处,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个个来了精神,加快行进速度,最后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墨然殇

四面楚歌主人公是项羽、卧薪尝胆主人公是勾践、纸上谈兵主人公是赵括、望梅止渴主人公是曹操。

黑桃花

四面:项羽;

尝胆:勾践;

纸上:赵括;

望梅止渴:曹操

可桃可挑

四面楚歌: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望梅止渴:曹操

CarieVinne

项羽

勾践

赵括

曹操

豆豆staR

越王勾贱

现在人们经常用“卧薪尝胆”一语,来表达刻苦自励、奋发向上的决心。传说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越王勾践在一次战争中被吴国打败,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在吴王的威逼之下,勾践还到吴国宫廷中服了三年的苦役,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勾践被释放回国以后,为了奋发图强,报仇雪耻,他睡觉躺在硬柴上,坐卧饮食都要尝一下苦胆,以不忘国家破亡的痛楚,激励自己的勇气和斗志。然而这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其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记载春秋史事的古书,当推《左传》和《国语》为最原始,也最可信。《左传》中“定公”和“哀公”两部分,《国语》有“吴语”和“越语”,都详细记述关于越王勾践之事。但那里没有片言只语谈及卧薪尝胆。到西汉司马迁撰《史记》时,始述越王勾践曾“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东汉赵晔作《吴越春秋》,也说到勾践“悬胆于户,出人尝之”,仍毫不提及卧薪。

至唐宋时期,在一些著述文字中,开始出现越王勾践曾“枕戈尝胆”的传说。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壮游》诗中曾有”枕戈亿勾践”之句。北宋王洙注释此诗称:越王勾践“出则尝胆,卧则枕戈”。南宋初年李纲在《议国是》疏中,曾说勾践“枕戈尝胆以励其志”;在《论使事札子》中又说:“勾践枕戈尝胆,卒以报吴”。

查“卧薪”和“尝胆”连缀起来作为一个成语使用,最早出现于北宋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那是一篇游戏性质的书信体文章,文中说:“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它与越王勾践完全无关。由于苏轼是个大文豪,所作文章影响巨大,故到南宋时,曾开、真德秀和黄震等官吏、学者,就在他们的奏章、著述中屡次提到勾践有“坐薪尝胆”或“卧薪尝胆”的事。不过与此同时,南宋学者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却说吴王夫差曾“坐薪尝胆”。至明代张溥作《春秋列国论》又说:“夫差即位,卧薪尝胆”。以后马骕编《左传事纬》和《绎史》仍把卧薪尝胆之事系于吴王夫差名下。至清初吴乘权编《纲鉴易知录》记:“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不久,蔡元放在修订的《东周列国志》中又云:“(越王勾践)累薪而卧,不用床褥;又悬胆于坐卧之所,饮食起居必取而尝之”。这样,关于卧薪尝胆的故事才愈传愈广。

综上所述可见,史书记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在战国时代编纂的《左传》、《国语》中,丝毫没有这样的事;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和东汉赵晔撰的《吴越春秋》,开始记有“尝胆”,但还未见卧薪;唐宋间的一些诗文中,出现了越王勾践“枕戈尝胆”的说法。“卧薪尝胆”一语,北宋的苏轼最早使用;自南宋至明代,学者们对卧薪尝胆者,一说为勾践,一说是夫差;至清初《纲鉴易知录》料《东周列国志》问世,方成定论”。

说“卧薪”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宋代,有的学者表示不能同意。他们认为《吴起春秋》所记越王勾践“目卧则攻之以蓼”,就是“卧薪”之意。所谓“蓼”,清人马瑞辰解释为“辛苦之菜”(《毛诗传笺通释》卷六)。这种“蓼”菜积聚得多了,就成为“蓼薪”。越王勾践那时日夜操劳,眼睛疲倦得想睡觉(“目卧”),就用苦菜(“蓼薪”)来刺激。尝胆是让味觉感到苦,卧薪是让视觉感到苦。后人把“卧薪”说成睡在硬柴上,那是一种误解。

自汉代始记的“尝胆”和自宋代才见的“卧薪”,是历史上真有其事,还是出于误传?越王勾践曾“枕戈尝胆”,还是“卧薪尝胆”?“卧薪”是想睡觉时用苦菜刺眼,还是睡在硬柴上磨练筋骨?要弄清这些问题,看来还颇费斟酌。

纸上谈兵讲

赵括.

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望梅止渴

曹操

三国时期,曹操带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的张绣时,经过方城县一个叫梅林铺的地方。时值中午,烈日当空,天气十分炎热。曹操派人四处找水,又命令士兵就地挖井,始终见不到一滴水。

士兵们全军都很口渴。为了不耽误行军,曹操灵机一动,站在高处,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个个来了精神,加快行进速度,最后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肖振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带兵进攻越国,在战斗中被越国大将砍中由脚,伤重不治而死。他的儿子夫差继承了他的王位。三年后,夫差为报父仇,带兵攻打越国,一举攻下越国的都城会稽,迫使越王勾践投降。夫差把勾践夫妇押解到吴国,关在阖闾墓旁的石屋里,为他的父亲看墓和养马。勾践忍受了许多折磨和屈辱,才被吴王夫差释放出回国。他一心报仇雪恨,带头日夜苦干,重新积聚力量。为了激励自己,他在日常生活里特别定了两条措施。一是“卧薪”,晚上睡觉时不用垫褥,就躺在柴铺上,提醒自己,国耻末报,不能贪图舒服;二是“尝胆”,在起居的地方挂着一个苦胆,出人和睡觉前,都拿到嘴里尝一尝,提醒自己不能忘记会稽被俘的痛苦和耻辱。这就是“卧渐尝胆”一词的由来。      

勾践不仅“卧薪尝胆”,还常常扛着锄头掌着犁,下田劳动,他的妻子也亲自织布,在吃穿上都很朴素,和百姓同甘共苦。经过长期艰苦奋斗,上下一心,越国终于翻了身,利用时机起兵灭了吴国。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万。     

望梅止渴:

三国时期,曹操带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的张绣时,经过方城县一个叫梅林铺的地方。时值中午,烈日当空,天气十分炎热。曹操派人四处找水,又命令士兵就地挖井,始终见不到一滴水。士兵们全军都很口渴。为了不耽误行军,曹操灵机一动,站在高处,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个个来了精神,加快行进速度,最后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哈哈你可问着啦,前不久才看完的由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主人公是越王勾践。
2023-06-27 17:48:3913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车胤。相关故事如下:春秋末期,吴国大败越国,作为越国的国君,越王勾践也被吴王夫差所俘虏,虽然保全性命,但勾践始终无法忘怀自己在吴国受过的屈辱。为了能够报仇雪恨,从此睡在柴草上面,时不时的尝一尝苦胆的味道,最终奋发图强,得以复国。
2023-06-27 17:49:232

卧薪尝胆是谁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勾践。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越王勾践本名鸠浅,春秋末年越国国君,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春秋时期最后一名霸主。因为卧薪尝胆的典故,越王勾践成为了不惧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    卧薪尝胆的故事概括   卧薪尝胆的故事来源于春秋时期,吴王凭借着自己国力的强大,于是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并且越王成为了吴国的俘虏,吴王为了羞辱,他于是安排看墓以及喂马等奴才做的事情,越王虽然心里不服气,但是仍表现出顺从的样子。   多年的时间吴王觉得越王忠心耿耿,于是允许他返回自己的国家,越王回国之后,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报仇雪恨,于是每日尝一下苦胆,除此之外,还经常到民间观察民情,加强训练自己的军队。   经过10年的时间,越国在越王的带领下变得兵强国富,于是越王带兵攻打吴国,最后取得胜利,最后吴王因为羞愧在战败后选择了自杀,后来越王又进军中原,成为了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2023-06-27 17:49:401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
2023-06-27 17:49:499

卧薪尝胆说的是谁

卧薪尝胆说的是谁1、卧薪尝胆是越王勾践。2、姒姓,本名鸠浅,又名_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3、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_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卧薪尝胆》原文及翻译《卧薪尝胆》的文言文翻译: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的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坐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示例: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卧薪尝胆,刻苦训练。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扩展资料近义词1、奋发图强读音:fènfātúqiáng解释: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成语,意思是振作精神,以求强盛。出处: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用途:多用来勉人努力振作,以改进较弱的方面。语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褒义。例句:我们要奋发图强,为建设国家而努力。2、励精图治读音:lìjīngtúzhì解释:形容一个国家的皇帝或者领导者振奋精神,竭尽全力想治理好国家。同时还可以用来形容领导者的精神品质和实际行动。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翻译:汉宣帝始终日理万机,竭尽全力想治理好国家。引用: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从此以后,他老人家更打起精神,励精图治。语法:联合式;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的赵括。赵括是赵国的将门之后,他的的父亲赵奢是战功累累的大将军。赵括也是从小熟读兵书,可是却并没有实战经验,只知道纸上谈兵。也正是因为如此,在长平之战中赵括败得惨烈。后来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扩展资料:典故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也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很担忧地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儿子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将来若是率军打仗,恐怕会遭到惨败。”背水一战是谁的主人公《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韩信。韩信指挥汉军故意败退,汉军前有赵兵,后是河水,没有任何退路,只能拼死一战,背水一战的主人公韩信背水列阵,故称背水一战。汉高祖三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韩信之死:汉高祖十年,韩信命王黄等人劝说陈_,使其误信而反。十一年春天,韩信又和匈奴骑兵一起侵入参合,对抗汉朝。汉朝派遣柴武带兵前去迎击,柴武先写给韩信说:“皇帝陛下宽厚仁爱,尽管有些诸侯背叛逃亡,但当他们再度归顺的时候,总是恢复其原有的爵位名号,并不加诛杀。这些都是大王您所知道的。现在您是因为战败才逃归匈奴的,并没有大罪,您应该赶快来归顺!”韩信回信道:“皇帝把我从里巷平民中提拔上来,使我南面称王,这对我来说是万分荣幸的。在荥阳保卫战中,我不能以死效忠,而被项羽关押。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等到匈奴进犯马邑,我不能坚守城池,献城投降。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现在反而为敌人带兵,和将军争战,争这旦夕之间的活头。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文种、范蠡没有一条罪状,但在成功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亡;现在我对皇帝犯下了三条罪状,还想在世上求取活命,这是伍子胥在吴国之所以被杀的原因。
2023-06-27 17:50:561

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是谁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夫差,范蠡,文种,西施,夷光。卧薪尝胆 典 故: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阖闾让伍子胥选后继之人,伍子胥独爱夫差,便选其为王。此后,勾践闻吴国要建一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
2023-06-27 17:51:056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我们学过很多的成语,也知道大多的成语都是出自一些典故,那你知道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吗?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 在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交战,越王勾践惨败。勾践夫妇被迫到吴国做人质,为吴王夫差看墓、养马架车、舂米推磨、取水、除粪、洒扫等,受尽了凌辱,时间长达三年之久。勾践立志要复国雪耻。 在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后,被释放回国。回越国后,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 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勾践也深受百姓爱戴,百姓们纷纷请求和吴国作战,复国雪耻。公元前473年,越国终于战胜吴国,吴王羞愤自杀。越国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 卧薪尝胆这一成语就是后人根据此故事引申而来的,用来形容不贪图安逸,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奋发图强。后人还将这个故事排成很多戏剧广泛流传。
2023-06-27 17:52:091

卧薪尝胆这个词语的人物是谁?

卧薪尝胆的人是越王勾践。在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因为相邻而频繁爆发战争。在一次战争中,越王勾践战败被吴王俘虏,勾践听从范蠡之计,卑身厚礼侍奉吴王夫差,为其看坟喂马,甚至亲自为夫差尝粪,并献上了自己国家的美女——西施。夫差以为他忠诚于己,便释放了勾践。卧薪尝胆的人是谁  勾践回国后,便苦身自励,焦思忧愁,睡在柴草上;无论坐卧饮食,都要尝一口苦胆,勉励自己奋起,励精图治,十几年如一日。终于在范蠡、文种等大臣的辅佐下,不负初衷,消灭夫差,报得大仇,恢复越国。卧薪尝胆的人是谁  成语简介  卧薪尝胆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卧薪尝胆的人是谁  “卧薪”和“尝胆”连在一起,最早见于北宋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一文,其内容虽与勾践之事毫不相干,但“卧薪尝胆”这一成语却自此被沿袭下来。到明朝末年,梁辰鱼写了一个传奇剧本《浣纱记》,大肆渲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事。
2023-06-27 17:52:161

卧薪尝胆是谁的典故?

卧薪尝胆典故 故 “卧薪尝胆”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 但是,卧薪尝胆的典故始于何时?据有关吴越史料的书籍,战国时期的《左传》中“定公”和“哀公”篇中,有越王勾践和昊王夫差的详细记载,而没有勾践卧薪尝胆之记录。另一战国时的著作《国语》中,也无勾践卧薪尝胆之说。 至东汉期间,《越绝书》和《吴越春秋》著作中,只有在“勾践归国外传”中,有勾践“悬胆于户,出人尝之,不绝于口”之句,而无“卧薪”之说。“卧薪尝胆”作为成语,最早见于北宋大文豪苏轼所著的《拟孙权答曹操书》游戏性的书信体裁文中,设想孙权在三国鼎立之时,曾经“卧薪尝胆”,但这与勾践毫无关系。到了南宋,吕祖谦在《左氏传记》书中,曾有吴王夫差“坐薪尝胆”,但只是“坐薪”,不是“卧薪”,只是“夫差”,不是“勾践”。到了明代,张博在《春秋列国论》书中,也是“夫差即位,卧薪尝胆”,虽有“卧薪尝胆”,但亦是指夫差。后来,在真德秀的《戊辰四月上殿奏扎》,和黄震的《古今记要》、《黄氏日抄》两书中,才开始有勾践“卧薪尝胆”之说。明末,梁辰鱼所著《浣沙记》剧本中,将勾践“卧薪尝胆”作为传奇,加以渲染。冯梦龙也在《东周列国志》中多次讲到勾践“卧薪尝胆”之事。清初,吴乘权编的《纲鉴易知录》,亦有“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之句。从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故事,就愈传愈广,成为我国的成语典故了。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是谁 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卧薪尝胆"的故事讲的是谁? B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是指古代哪个人 卧薪尝胆”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 但是,卧薪尝胆的典故始于何时?据有关吴越史料的书籍,战国时期的《左传》中“定公”和“哀公”篇中,有越王勾践和昊王夫差的详细记载,而没有勾践卧薪尝胆之记录.另一战国时的著作《国语》中,也无勾践卧薪尝胆之说. 至东汉期间,《越绝书》和《吴越春秋》著作中,只有在“勾践归国外传”中,有勾践“悬胆于户,出人尝之,不绝于口”之句,而无“卧薪”之说. 卧薪尝胆典故的结果是什么?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跟同甘共苦共同命运,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卧薪尝胆是谁的故事 越王勾贱 现在人们经常用“卧薪尝胆”一语,来表达刻苦自励、奋发向上的决心。传说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越王勾践在一次战争中被吴国打败,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在吴王的威逼之下,勾践还到吴国宫廷中服了三年的苦役,过著牛马不如的生活。勾践被释放回国以后,为了奋发图强,报仇雪耻,他睡觉躺在硬柴上,坐卧饮食都要尝一下苦胆,以不忘国家破亡的痛楚,激励自己的勇气和斗志。然而这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其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记载春秋史事的古书,当推《左传》和《国语》为最原始,也最可信。《左传》中“定公”和“哀公”两部分,《国语》有“吴语”和“越语”,都详细记述关于越王勾践之事。但那里没有片言只语谈及卧薪尝胆。到哗汉司马迁撰《史记》时,始述越王勾践曾“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东汉赵晔作《吴越春秋》,也说到勾践“悬胆于户,出人尝之”,仍毫不提及卧薪。 至唐宋时期,在一些著述文字中,开始出现越王勾践曾“枕戈尝胆”的传说。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壮游》诗中曾有”枕戈亿勾践”之句。北宋王洙注释此诗称:越王勾践“出则尝胆,卧则枕戈”。南宋初年李纲在《议国是》疏中,曾说勾践“枕戈尝胆以励其志”;在《论使事札子》中又说:“勾践枕戈尝胆,卒以报吴”。 查“卧薪”和“尝胆”连缀起来作为一个成语使用,最早出现于北宋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那是一篇游戏性质的书信体文章,文中说:“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它与越王勾践完全无关。由于苏轼是个大文豪,所作文章影响巨大,故到南宋时,曾开、真德秀和黄震等官吏、学者,就在他们的奏章、著述中屡次提到勾践有“坐薪尝胆”或“卧薪尝胆”的事。不过与此同时,南宋学者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却说吴王夫差曾“坐薪尝胆”。至明代张溥作《春秋列国论》又说:“夫差即位,卧薪尝胆”。以后马骕编《左传事纬》和《绎史》仍把卧薪尝胆之事系于吴王夫差名下。至清初吴乘权编《纲鉴易知录》记:“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不久,蔡元放在修订的《东周列国志》中又云:“(越王勾践)累薪而卧,不用床褥;又悬胆于坐卧之所,饮食起居必取而尝之”。这样,关于卧薪尝胆的故事才愈传愈广。 综上所述可见,史书记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在战国时代编纂的《左传》、《国语》中,丝毫没有这样的事;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和东汉赵晔撰的《吴越春秋》,开始记有“尝胆”,但还未见卧薪;唐宋间的一些诗文中,出现了越王勾践“枕戈尝胆”的说法。“卧薪尝胆”一语,北宋的苏轼最早使用;自南宋至明代,学者们对卧薪尝胆者,一说为勾践,一说是夫差;至清初《纲鉴易知录》料《东周列国志》问世,方成定论”。 说“卧薪”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宋代,有的学者表示不能同意。他们认为《吴起春秋》所记越王勾践“目卧则攻之以蓼”,就是“卧薪”之意。所谓“蓼”,清人马瑞辰解释为“辛苦之菜”(《毛诗传笺通释》卷六)。这种“蓼”菜积聚得多了,就成为“蓼薪”。越王勾践那时日夜操劳,眼睛疲倦得想睡觉(“目卧”),就用苦菜(“蓼薪”)来 *** 。尝胆是让味觉感到苦,卧薪是让视觉感到苦。后人把“卧薪”说成睡在硬柴上,那是一种误解。 自汉代始记的“尝胆”和自宋代才见的“卧薪”,是历史上真有其事,还是出于误传?越王勾践曾“枕戈尝胆”,还是“卧薪尝胆”?“卧薪”是想睡觉时用苦菜刺眼,还是睡在硬柴上磨练筋骨?要弄清这些问题,看来还颇费斟酌。 卧薪尝胆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勾践 卧薪尝胆:是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有什么和卧薪尝胆差不多的典故? 悬梁刺股 囊萤映雪 韦编三绝 程门立雪 (*^__^*) 嘻嘻…… 卧薪尝胆历史故事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功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的故事讲的是什么 40分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2023-06-27 17:52:311

关于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

历史上卧薪尝胆的人物:1、勾践;2、韩信;3、司马迁;4、刘邦;5、秦孝公。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1、勾践: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2、韩信: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 施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3、司马迁: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4、刘邦:刘邦白登之围,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之计才得脱险。5、秦孝公:秦孝公让出函谷关,秦孝公在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后,便设立函谷关,在以后的很多年里,赵卫楚等五国军队联合入侵秦国,皆至函谷关处,仓皇败走。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2023-06-27 17:52:511

卧薪尝胆主要是谁?

越王勾践
2023-06-27 17:53:185

卧薪尝胆的人物是谁

卧薪尝胆的人物是越王勾践。人物简介:勾践,本名鸠浅(越国与中原各国语言不同,音译为勾践),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史记索隐》引《纪年》作菼执,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前496年-前464年),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槜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为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促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迁都琅琊(今江苏连云港市锦屏山附近),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故事概括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报父仇,率兵打败越王勾践,越国谋臣文种派人贿赂伯嚭,伯嚭劝吴王夫差接受了越国的投降,并要求勾践带着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勾践在吴国期间,忍辱负重,尽心尽力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便把他们释放回了越国。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而吴王夫差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国力也越来越弱。勾践经过两次攻打,终于将吴国打败,夫差派人求和,勾践没有答应,于是战败后的夫差只能拔剑自刎了。《左传》中大量记述了越王勾践当政时的事,但没有提过他有卧薪尝胆之事,《国语》中的《吴语》和《越语》记载了吴越争斗经过,却也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叙述。司马迁在《史记》中认定勾践有尝胆之事,但没提到卧薪的事情。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卧薪尝胆
2023-06-27 17:53:321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春秋末期,吴国大败越国,作为越国的国君,越王勾践也被吴王夫差所俘虏,虽然保全性命,但勾践始终无法忘怀自己在吴国受过的屈辱,为了能够报仇雪恨,从此睡在柴草上面,时不时的尝一尝苦胆的味道,最终奋发图强,得以复国。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春令赦文:力役未息,兵革方殷,朕所以尝胆卧薪,废食辍寝,虽居亿兆之上,不以九五为尊,渐冀承平,永安遐迩,内则禀太后之慈训,外则仗多士之忠勋。(此乃卧薪尝胆真正出处,勾践只有尝胆没有卧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2023-06-27 17:53:522

卧薪尝胆是谁的故事?

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史记》原文为:“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里仅有“尝胆”,没有提到“卧薪”,这是苏轼发挥想象,戏说孙权“卧薪尝胆”而创作出来的成语。2:拿破仑等待捕捉机遇拿破仑·波拿巴,法国18世纪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可他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尉级炮兵军官。1793年,他被汇报会往前线,参加进攻土伦的战役。正当革命军前线指挥官面对土伦坚固的防守犯难的时候。拿破仑立刻抓住这个机会,直接向特派员萨利切蒂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在特汇报会员苦无良策时,看拿破仑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仑为攻城炮兵副指挥,并提升为少校。拿破仑抓住这个机遇,在前线精心谋划,勇敢战斗,充分显示出他的胆识和才智,最后攻克了土伦。他因此荣立战功,并被破格提升为少将旅长。终于一举成名,为他后来叱咤风云,登上权力顶峰奠定了基础。3:韩信"胯下之辱”在淮阴有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去。韩信自知形单影只。于是,他便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小。史书上称“胯下之辱”。还有一种说法是,韩信受生活所迫,偷了屠夫的肉,屠夫说你从我的胯下钻过去我就不要了,在韩信做了大将军后,还去看过这个屠夫,不但没有报复他,还让他作了手下的中尉。对于胯下之辱,韩信后来说,我当时并不是怕他,而是没有道理杀他,如果杀了他,也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了。扩展资料: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0年,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花了36年,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多少年才能写成巨著?我们已经得到了答案。要成就一项事业,需要持久的恒心,需要持久的等待和忍耐。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成功的铁律。持之以恒是成功的捷径,漫长的坚持和忍耐是成功的阶梯。告诉你许多成功人士没有说但都在做的规则,掌握了这些,你离成功就不远了。最切实可行的成功指南最体贴入微的心灵抚慰。每一代人都会成为时代的主角,无论这代人年轻的时候怎么受摧残,怎么被别人看不起,总有一天他们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历史就是在这样的新老更替中得以前行。面对功成名就的60后,年富力强的70后,奋斗中的80后们都应该坚信:我很棒。在跌撞中追寻成功,只要你有不舍的坚持、淡定的心态,成功最终是会熬出来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胯下之辱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卧薪尝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拿破仑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功是熬出来的:成功需要忍耐和等待
2023-06-27 17:54:081

卧薪尝胆讲的是谁

卧薪尝胆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出自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最终苦尽甘来。越王勾践本名鸠浅,春秋末年越国国君,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春秋时期最后一名霸主。因为卧薪尝胆的典故,越王勾践成为了不惧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
2023-06-27 17:54:331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一篇《拟孙权答曹操书》。北宋的苏轼为三国孙权虚拟一篇书信给曹操,信中,苏轼发挥想像,戏说孙权“卧薪尝胆”。这个无中生有的事,与勾践并不相关。到南宋时期,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谈到吴王夫差“坐薪尝胆”。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说,夫差位,为报父仇,卧薪尝胆激励自己。这种说法把夫差举出来,没勾践什么事儿了。南宋的书籍却屡屡提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明末梁鱼的《浣溪沙》剧本,又极力渲染勾践苦心志、劳筋骨卧薪尝胆的英雄作为。明末作家冯梦龙在自己的历史小说中,也多次提到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扩展资料:春秋后期,吴越两国时常征战,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当然吴国的国力要比越国强。在一次交战中,越王勾践把吴王磕庐射伤,导致磕庐回到吴国就因伤重不治而死。磕庐临终前交代自己的儿子夫差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箭之仇。夫差继位做了新的吴王。报仇情绪很高。出处: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翻译:我受命以来,卧薪尝胆,感慨光阴如电,叹息功名不立。上负先祖未报之忠,下愧兄长知人之明。而且我家世代以德行显耀于吴地,如果效仿你们有非常之志,即使不遭杀戮,难道不也有损于家声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卧薪尝胆
2023-06-27 17:54:401

卧薪尝胆”说的是谁?

卧薪尝胆公元前496年,吴王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吴王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喜否 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美女西施和珍宝贿赂伯喜否 ,伯喜否 答应带西施和文种去见吴王。文种见了吴王,献上西施,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喜否 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再说吴王夫差自从战胜越国后,以为没有了后顾之忧,从此沉迷于西施的美色,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大,不顾人民的困苦,经常出兵与其它国家打伏。他还听信伯喜否 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钗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启示:夫差放虎归山,又沉迷于骄奢淫欲的生活,而越王勾践发奋图强,吴国的失败早已注定。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其间的含辛茹苦,值得大家细细体味。
2023-06-27 17:54:531

卧薪尝胆的典故主人公是谁 卧薪尝胆这个历史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1、卧薪尝胆的典故主人公是越王勾践。 2、春秋时期,吴越两邻国,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没听伍子胥的告诫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3、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4、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一次夫差求和不成,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羞愧自杀了。
2023-06-27 17:55:261

卧薪尝胆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卧薪尝胆说的是谁

1、卧薪尝胆是越王勾践。2、姒姓,本名鸠浅,又名_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3、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_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2023-06-27 17:56:031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 卧薪尝胆指的是谁

1、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 2、春秋末期,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虏,虽然保全了性命,但勾践无法忘怀自己在吴国受过的屈辱,他为了报仇雪恨,从此睡在柴草上面,时不时的尝一尝苦胆的味道,最终奋发图强,得以复国。
2023-06-27 17:56:101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卧薪藏胆的故事主人公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勾践,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卧薪尝胆原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卧薪尝胆的典故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   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 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卧薪尝胆出处   卧薪尝胆出自西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翻译: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 卧薪尝胆主人公是谁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勾践,姒姓,本名鸠浅(越国与中原各国语言不同,音译为勾践),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史记索隐》引《纪年》作菼执,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前496年-前464年),“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槜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为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   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促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中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迁都琅琊(今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山附近),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卧薪尝胆的寓意   卧薪尝胆是一种磨炼意志的方法,有时候身处逆境会使人更加坚强、勇敢,也会激发出一个人的潜力。该成语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就被困难打倒,要学会在困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卧薪尝胆的近义词   含垢忍辱、奋发图强、坐薪悬胆、枕戈饮胆、自强不息、忍辱负重、发愤图强、饮胆尝血、励精图治、坐薪尝胆、宵衣旰食   卧薪尝胆的反义词   胸无大志、妄自菲薄、自甘堕落   卧薪尝胆造句   1、在报仇雪耻前,我决定先过卧薪尝胆的生活。   2、句践在回国后,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终于复兴了越国。   3、一时失败何足畏,若有卧薪尝胆的壮志,一定能反败为胜。   4、在补习班拚重考时,老师说要有卧薪尝胆的精神,才会成功。
2023-06-27 17:56:181

《卧薪尝胆》讲的是谁的故事

《卧薪尝胆》讲的是越王勾践的故事。解释: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史记》原文为:“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2023-06-27 17:56:261

卧薪尝胆的典故中主人公是谁 卧薪尝胆的典故中主人公是哪位

1、卧薪尝胆主人公是勾践,主要讲的是他在困境中可以低下自己的头然后抓住机会一举翻身,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是夏朝开国君主夏禹的后代,当时勾践继承了越王的位置但是在和吴国作战当中失败被虏,他忍受着苟且偷生的煎熬暗中积蓄东山再起的力量,最终成功打败了强大的吴国。 2、当时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是最终大败,阖闾也身受重伤,在弥留之际嘱咐儿子替他报仇,夫差一直牢记着父亲的话,不断的进行练兵准备攻打越国。两年后吴王前来攻打越国,越国大臣知道吴国决心前来报仇,所以来势十分迅猛,就劝告勾践不要恋战守好城池,但是勾践没有同意,决心一战,最终越国大败。勾践看到自己被包围就十分后悔没有听从大臣们的意见,因为无路可走甚至想要自杀但是被文种拦住,他说吴国大臣伯嚭十分贪财好色,可以投其所好去贿赂他,果然伯嚭答应带着文种前去觐见吴王。吴王听说勾践愿意投降,就将军队撤回了,勾践夫妻被迫来到吴国成为人质,并且不断的为吴王效力,做一些看墓、养马架车、舂米推磨等粗活,这段痛苦的时间长达三年。勾践遇到机会回国之后,发誓要为自己受到的屈辱报仇,他就开始奋发图强,天天睡在柴草上,甚至在房间里面挂着一个苦胆,早上起来就尝苦胆,避免自己忘记屈辱。后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创新,越国也变得更加强大,勾践成为一个相当有威望的王。勾践找准机会开始挑战吴国,并且在公元前473年成功带领越国战胜吴国,吴王也自杀了,越国成为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 3、越王勾践的事情一直是广为流传的,主要是这个故事比较励志,教导大家要努力发奋,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卧薪尝胆也是一种磨炼自己意志的方法,很多时候,身处逆境也会让人更加坚强和勇敢,甚至会激发自己的潜能。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也告诫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就被困难打倒,要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在困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2023-06-27 17:56:331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是谁

越王勾践。。。。。。。。。。
2023-06-27 17:56:545

纸上谈兵卧薪尝胆的故事主人公是谁

赵括 勾践
2023-06-27 17:57:222

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是谁说的?

这个是蒲松龄在自己后期的科举考试屡次不中、落魄至极之际,亲自写下的励志自勉联。开始时是刻在铜尺之上,后悬置于书屋聊斋书房,而并非颜迈所写。整副对联气势磅礴、催人奋进,引用了史上非常著名的两个典故和典故之后的对应结果,一个是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灭大秦,另一个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吞吴国。蒲松龄以此联激励自己,终于以一部《聊斋志异》名垂青史。【注释】(1)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2)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3)蒲松龄(1640-1715):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幼年有轶才,少年得意,十九岁科考得县、府、道第一。自此,专心攻读,希望能博取功名,一酬壮志。后终老未得意于科场,屡试不第,七十一岁方援为贡生。长期穷愁潦倒,以教书为业。一生著作很多,尤其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达到古代文言小说创作高峰,为后世所称道。另有《聊斋诗集》《聊斋文集》等。蒲松龄聪明颖慧,才智过人,青年时期热衷举业,却“年年文战垂翅归,岁岁科场遭铩羽”,抑郁侘傺。为了激励自己不断发愤读书和创作,在压纸用的铜尺上刻上了此联。 意为:一个有志气的、永不屈服的人,做事情是一定会成功的! 【鉴赏】上联用的是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的典故,说明做事要有项羽那种拼搏到底、义无反顾的决心。下联用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典故,表示要学越王勾践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毅力。蒲松龄撰下此联,就是激励自己在读书和创作上,象这两位人物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做任何事情,有了决心和毅力,还会不成功的吗?天不负这位有志者,蒲松龄怀着矢志不渝的决心,穷毕生精力著书,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不仅在诗文、词赋、戏曲、俚曲等均有佳作,一部《聊斋志异》更是为古典文学树起一座丰碑。幸好腐朽的科举制度没让蒲松龄跨进官场仕途,否则,文学史上将殒灭一颗巨星。 此联对仗工整,命意含蓄,富有哲理。其最大特点在于用典灵活有新意,上下联呼应自然,一气贯下,如行云流水。后成为中国历史诸多名将心中督己奋进的千古名句!
2023-06-27 17:57:291

卧薪尝胆到底是谁?

卧薪偿胆一词最早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报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2023-06-27 17:57:361

你卧薪尝胆的主角是谁

卧薪尝胆故事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越王勾践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年-前465年在位。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及其子勾践将吴王阖闾击败。阖闾之子夫差立志报仇,在吴国的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与越发生激战,越兵大败。为了保存力量,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采用范蠡之计,表面向吴称臣乞和,实则卧薪尝胆,积聚力量,时时不忘灭吴雪耻。后来勾践利用夫差和诸侯会盟、率兵北上争霸之机,一举攻入吴国并杀死吴太子发。后勾践再次举兵伐吴,大败吴军于笠泽。几年后,越军逼进吴的国都姑苏(今苏州),频繁侵袭,夫差屡战屡败。到公元前473年,勾践一举灭吴,夫差投降。随后,勾践又乘胜进军北方,渡过淮河,在徐州(今山东滕州东南)召集诸侯会盟,取代吴而成为天下霸主。周天子使人赐胙,命为伯。
2023-06-27 17:57:432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卧薪尝胆是一种磨炼意志的方法,有时候身处逆境会使人更加坚强、勇敢,也会激发出一个人的潜力。该成语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就被困难打倒,要学会在困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2023-06-27 17:57:512

卧薪尝胆的主角是谁? 荒岛求生的主角是谁?

贝尔格里尔斯
2023-06-27 17:58:146

项羽破釜沉舟和卧薪尝胆出自谁之口

有志向的人,做事都会成功,就像项羽破釜沉舟,最终的百二秦关都归于楚;苦心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以三千越甲,吞并了吴国。是蒲松龄写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一副励志对联, 主要就是以「项羽灭秦」和「勾践破吴」两件史事,说明有志者, 事竟成。为表达他读书创作《聊斋志异》不达目的不甘休的意志与决心,用项羽大破秦兵和勾践天吴雪耻的史事来激励自己,鼓舞自己。扩展资料: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孙子兵法》所说的“焚舟破釜”虽然也表示誓死决战的意义,但尚未形成后世常谈的典故故事。至《史记》所载“项羽破釜沉舟”事,才具备了典型性:项羽前锋军救巨鹿,初战少利,项羽便率大军渡过漳河,破釜沉舟以激厉士气。终于杀苏角,虏王离,大败秦军于巨鹿之野。 后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与命运同甘共苦,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2023-06-27 17:58:321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出自谁的对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句话出自清朝时期,吴恭亨《对联话》记载,为抗清名将金声写的对联,这是上半半联。而下半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应该说传唱至今,可谓千古名言。别看简单的两句话,而这其中包含着两个励志故事,上联是描述项羽力战秦军的故事,下联是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战败吴国。用现代白话文来概述这两句话的意思,第一句就是有志向的人做事情,只要坚持就肯定能成功,项羽当初势单力薄,经过多年打败了天下无敌的秦军。第二句就是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睡柴房,卧薪尝胆,打败自己的强敌吴国,仅仅用了3000兵甲。古代的名言和名句,在中国古代激励过无数人,前仆后继的奋斗。换到当代,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经典名言呢?首先,古代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毕竟那个年代,是绝对的成王败寇,所有人都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成为这时代的佼佼者。那个时代的竞争非常激烈,甚至要为成功付出巨大的生命代价,才可能成人上人。现代社会,我们年轻人可能不会面对这么残酷的竞争,但是也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其次,这句话本质上,是告诉所有有梦想的人,梦想的实现不是一撮而就,而是不懈努力。只是当代的语境,可能不是成为王者,而是成为生活中的强者,竞争对手也依然激烈,但是自己不能轻易放弃。我们要克服生活中的所有困难,才能抵达梦想的辨。最后,我们要坚持做自己,充分利用时代的趋势,让自己成为时代的王者,也就是顺势。不管是项羽还是勾践都充分利用了时代的趋势,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把握时代的趋势,不能盲目闭着眼睛奋斗和坚持。而很多年轻人可能觉得自己很努力,可是方向不对,也可能酿成悲剧。
2023-06-27 17:58:491

卧薪尝胆是谁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2023-06-27 17:59:403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勾践,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卧薪尝胆原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卧薪尝胆的典故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   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 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卧薪尝胆出处   卧薪尝胆出自西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翻译: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 卧薪尝胆主人公是谁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勾践,姒姓,本名鸠浅(越国与中原各国语言不同,音译为勾践),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史记索隐》引《纪年》作菼执,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前496年-前464年),“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槜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为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   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促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中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迁都琅琊(今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山附近),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卧薪尝胆的寓意   卧薪尝胆是一种磨炼意志的方法,有时候身处逆境会使人更加坚强、勇敢,也会激发出一个人的潜力。该成语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就被困难打倒,要学会在困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卧薪尝胆的近义词   含垢忍辱、奋发图强、坐薪悬胆、枕戈饮胆、自强不息、忍辱负重、发愤图强、饮胆尝血、励精图治、坐薪尝胆、宵衣旰食   卧薪尝胆的反义词   胸无大志、妄自菲薄、自甘堕落   卧薪尝胆造句   1、在报仇雪耻前,我决定先过卧薪尝胆的生活。   2、句践在回国后,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终于复兴了越国。   3、一时失败何足畏,若有卧薪尝胆的壮志,一定能反败为胜。   4、在补习班拚重考时,老师说要有卧薪尝胆的精神,才会成功。
2023-06-27 17:59:482

卧薪尝胆是谁的主人公?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具体的故事如下:春秋末期,吴国大败越国,作为越国的国君,越王勾践也被吴王夫差所俘虏,虽然保全性命,但勾践始终无法忘怀自己在吴国受过的屈辱,为了能够报仇雪恨,从此睡在柴草上面,时不时的尝一尝苦胆的味道,最终奋发图强,得以复国。“尝胆”最早出自西汉时期司马迁编撰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但书中并无“卧薪”之说。“卧薪”和“尝胆”连在一起,最早见于北宋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一文,其内容虽与勾践之事毫不相干,但“卧薪尝胆”这一成语却自此被沿袭下来。卧薪尝胆寓意:卧薪尝胆是一种磨炼意志的方法,有时候身处逆境会使人更加坚强、勇敢,也会激发出一个人的潜力。该成语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就被困难打倒,要学会在困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2023-06-27 17:59:562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尝胆是一种磨炼意志的方法,有时候身处逆境会使人更加坚强、勇敢,也会激发出一个人的潜力。该成语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就被困难打倒,要学会在困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勾践,姒姓,本名鸠浅(越国与中原各国语言不同,音译为勾践),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史记索隐》引《纪年》作菼执,春秋时期越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2023-06-27 18:00:102

卧薪尝胆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越王勾践。。。
2023-06-27 18:00:209

卧薪尝胆成语的主人公是谁

越王勾践
2023-06-27 18:00:559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跟同甘共苦共同命运,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越王勾践介绍 勾践(?-前464年),姒姓,本名鸠浅(越国与中原各国语言不同,音译为勾践),会稽人,《史记索隐》引《纪年》作菼执,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前496年-前464年),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槜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为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促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迁都琅琊(今江苏连云港市锦屏山附近),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2023-06-27 18:01:262

卧薪尝胆的人是谁?

越王勾践
2023-06-27 18:01:3715

卧薪尝胆的是谁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相关故事如下:春秋末期,吴国大败越国,作为越国的国君,越王勾践也被吴王夫差所俘虏,虽然保全性命,但勾践始终无法忘怀自己在吴国受过的屈辱。为了能够报仇雪恨,从此睡在柴草上面,时不时的尝一尝苦胆的味道,最终奋发图强,得以复国。卧薪尝胆的出处:“尝胆”最早出自西汉时期司马迁编撰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但书中并无“卧薪”之说。“卧薪”和“尝胆”连在一起,最早见于北宋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一文,其内容虽与勾践之事毫不相干,但“卧薪尝胆”这一成语却自此被沿袭下来。到明朝末年,梁辰鱼写了一个传奇剧本《浣纱记》,大肆渲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事;清朝初年,吴乘权编简易通俗史书《纲鉴易知录》中写道:“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不久,又刊刻了明末作家冯梦龙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书中也多次提到勾践曾卧薪和尝胆。这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也就愈传愈广。
2023-06-27 18:01:591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越王勾践
2023-06-27 18:02:274

卧薪尝胆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就是勾践。
2023-06-27 18:02:456

卧薪尝胆的人是谁

  卧薪尝胆的人是越王勾践。在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因为相邻而频繁爆发战争。在一次战争中,越王勾践战败被吴王俘虏,勾践听从范蠡之计,卑身厚礼侍奉吴王夫差,为其看坟喂马,甚至亲自为夫差尝粪,并献上了自己国家的美女——西施。夫差以为他忠诚于己,便释放了勾践。  勾践回国后,便苦身自励,焦思忧愁,睡在柴草上;无论坐卧饮食,都要尝一口苦胆,勉励自己奋起,励精图治,十几年如一日。终于在范蠡、文种等大臣的辅佐下,不负初衷,消灭夫差,报得大仇,恢复越国。  成语简介   卧薪尝胆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卧薪”和“尝胆”连在一起,最早见于北宋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一文,其内容虽与勾践之事毫不相干,但“卧薪尝胆”这一成语却自此被沿袭下来。到明朝末年,梁辰鱼写了一个传奇剧本《浣纱记》,大肆渲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事。
2023-06-27 18:03:271

卧薪尝胆的主人主人公是谁

我们学过很多的成语,也知道大多的成语都是出自一些典故,那你知道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吗?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 在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交战,越王勾践惨败。勾践夫妇被迫到吴国做人质,为吴王夫差看墓、养马架车、舂米推磨、取水、除粪、洒扫等,受尽了凌辱,时间长达三年之久。勾践立志要复国雪耻。 在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后,被释放回国。回越国后,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 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勾践也深受百姓爱戴,百姓们纷纷请求和吴国作战,复国雪耻。公元前473年,越国终于战胜吴国,吴王羞愤自杀。越国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 卧薪尝胆这一成语就是后人根据此故事引申而来的,用来形容不贪图安逸,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奋发图强。后人还将这个故事排成很多戏剧广泛流传。
2023-06-27 18:03:361

历史上有卧薪尝胆的故事的名人有那些?

吴王太目中无人了,就打了一次胜战就占占自喜
2023-06-27 18:03:456

卧新尝胆的典故主人公是谁 卧薪尝胆指的是什么

1、卧薪尝胆故事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 2、越王勾践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年-前465年在位。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及其子勾践将吴王阖闾击败。阖闾之子夫差立志报仇,在吴国的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与越发生激战,越兵大败。为了保存力量,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采用范蠡之计,表面向吴称臣乞和,实则卧薪尝胆,积聚力量,时时不忘灭吴雪耻。 3、后来勾践利用夫差和诸侯会盟、率兵北上争霸之机,一举攻入吴国并杀死吴太子发。后勾践再次举兵伐吴,大败吴军于笠泽。几年后,越军逼进吴的国都姑苏(今苏州),频繁侵袭,夫差屡战屡败。到公元前473年,勾践一举灭吴,夫差投降。
2023-06-27 18:04:131

卧薪尝胆指的是谁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2023-06-27 18:04:263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春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2023-06-27 18:04:3911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勾践。。 。。
2023-06-27 18:0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