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武则天执政多少年

2023-06-28 09:35:27
LuckySXyd

武则天执政十五年。

武则天624年出生在唐朝时期的并州文水,本名叫做武珝,后来武则天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武曌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史书承认的正统皇帝。

武则天在公元690年到705年在位,一共在位时间十五年,她也是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才继承了皇帝位、同时也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武则天死时已经82岁。她和汉朝时期的吕后一起被称为吕武。

扩展资料:

637年,武则天以美貌应召人宫,始为才女,赐号武媚,时年14岁。649年,太宗死,入感业寺别发为尼。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转移高宗对萧氏的厚宠。

遂令武氏暗中蓄发,献给高宗,封为宸妃。翌年生是长子李弘,晋为昭仪。武氏再次入宫,得力于王皇后,开始对王皇后卑躬屈节,极力奉承。

她知道王皇后与萧淑妃有矛盾,便联合王皇后,夺去高宗对萧氏的宠爱。当萧氏失宠后,她认为自己要当六宫之主,必须把王皇后打下去。

654年,武昭仪产下一女儿,深得高宗喜爱。有一天,王皇后闲得无聊,到昭仅宫中逗小公主玩了一回,然后离去。

武氏在王皇后来时,她故意避开,及王皇后离去,将小公主弄死,嫁祸于王皇后。655年,王氏被诬以杀死小公主的罪名,废去后位,立武氏为皇后。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83年,高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后,由太后临朝称制。

翌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武太后掌实权。690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韦斯特兰

武则天执政十五年。

武则天在公元690年到705年在位,一共在位时间十五年,她也是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才继承了皇帝位、同时也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武则天死时已经82岁。她和汉朝时期的吕后一起被称为吕武。

武则天624年出生在唐朝时期的并州文水,本名叫做武珝,后来武则天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武曌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史书承认的正统皇帝。

扩展资料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

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

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反之,对于贤才则破格拔擢。武则天对于为官清正、正直不阿的臣僚非常器重,对于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士非常赏识,并能对其一一加以重用。

由于武则天能够注意整顿吏治,赏罚严明,赏其当赏,罚所当罚,明察善断,有知人之明,因而能从广泛搜罗人才中拔擢贤才以为己用。

武则天对纳谏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在建言十二事中,“广言路”、“杜谗口”,也占了重要地位。垂拱二年(686年)三月,她还设铜匦于朝堂,鼓励群臣上书言事。

武则天虽然政令严明,刑罚严峻,“当其忍断,虽甚爱,不少隐也”。但是她对于直言敢谏的臣民却十分敬重,尽量采纳他们的建议,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能加以宽容,免予追究。

在她统治时期,很少有人因为直谏获罪的,因之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使下情得以上达,这对于改革弊政、促进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作用。

武则天称“天后”时,就在建言十二事中建议“劝农桑,薄赋役”。为贯彻诏命,朝廷规定对地方官吏的考核,以农业生产是否发展作为重要标准,如果州县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开辟,家有余粮”者则予以奖赏;反之,如“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则加以惩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苏州马小云

武则天执政十五年。

武则天624年出生在唐朝时期的并州文水,本名叫做武珝,后来武则天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武曌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史书承认的正统皇帝。

武则天在公元690年到705年在位,一共在位时间十五年,她也是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才继承了皇帝位、同时也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武则天死时已经82岁。她和汉朝时期的吕后一起被称为吕武。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扩展资料: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武则天同时还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扩大其统治基础:

一、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考试,这就是制举、策问。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

二、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准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

三、进一步发展以乡贡(贡举)即由州县保举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科目增多了,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而且还首创殿试制度,如天授元年(690年)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另外,长安二年(702年),还“初设武举”,扩大了选官范围。

武则天选官范围广泛,不免有滥竽充数;但确实选拔了不少贤才,如《新唐书》所说:“太后不惜爵位,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

这些贤才不仅是当时加强武则天统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还是后来辅佐玄宗“开元之治”的名臣贤相,如姚崇、宋璟等。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陆贽说:“(太后)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u投在线

武则天执政十五年。

武则天624年出生在唐朝时期的并州文水,本名叫做武珝,后来武则天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武曌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史书承认的正统皇帝。

武则天在公元690年到705年在位,一共在位时间十五年,她也是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才继承了皇帝位、同时也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武则天死时已经82岁。她和汉朝时期的吕后一起被称为吕武。

扩展资料:

历史评价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关于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称为“男宠”),也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唐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百度百科-武则天(中国武周时期女皇帝)

肖振

武则天执政十五年。

武则天624年出生在唐朝时期的并州文水,本名叫做武珝,后来武则天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武曌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史书承认的正统皇帝。

到公元664年(高宗麟德元年),唐高宗对武则天的大权独揽有所不满,宰相上官仪乘机拟就了一份《废武后诏》,善于应变的武则天却经而易举地使自己从这场危机中解脱出来。

高宗不仅未能废掉武则天,反而让武则天抓住了把柄,牢牢握住权力不放,以至每当高宗上朝时,武则天便垂帘于后,大小政事,都须让她知道。所以皇宫内外以"二圣"相称,这就明确表示当时的朝政由大帝高宗和天后武则天共同执掌。

武则天在公元690年到705年在位,一共在位时间十五年,她也是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才继承了皇帝位、同时也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武则天死时已经82岁。她和汉朝时期的吕后一起被称为吕武。

扩展资料

武则天14岁的时候就入宫了,成为了才人,唐高宗的时候被封为了昭仪,后来成为了皇后和唐高宗并称为二圣。武则天后来改唐为周,自己称帝,在洛阳定都,建立了武周。

在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的河东和太原,多次在武家居住,然后就认识了武则天,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时候武家曾经资助过他,在唐朝建立之后。

武则天的父亲就以元从功臣的身份,封他为应国公,武则天的父亲去世的时候武则天才12岁,他的堂兄武元爽都落井下石了,对他的母亲很失礼,不久后他就跟随母亲搬到了长安居住。

在贞观11年的时候,武则天才14岁,李世民听说她长得很漂亮,就召她入宫,封她为才人,赐号为武媚,后世称他为武媚娘。

武则天在宫中生活的并不如意,而且书上也没有很详细的记载,武则天在晚年的时候回忆自己和李世民的一些事,李世民有一个匹马,长得很肥壮,没有人能够驯服它,

武则天当时在侍奉李世民的时候说道我可以制服他,不过需要三样东西才可以完成,一样是铁鞭,一样是铁棍,一样是匕首。用铁鞭抽他如果不服的话,再用铁棍敲他的脑袋,如果这样还不服的话,就用匕首割断他的喉管。

李世民听了之后就夸她很聪明,武则天并没有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一直都没有得到提高,李世民重病的时候,武则天和李治就产生了感情,李世民驾崩后因为武则天没有子女和妃嫔们一起入住了感业寺。

有一次李治祭拜李世民的时候,进感业寺烧香,和武则天相遇,两个人相互哭诉离别之后的思念之情。王皇后看在眼里就向李治主动请求把武则天纳入宫里面。

其实王皇后这样做,他是有私心的,她想用这来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李治也很想让武则天进宫所以当场就允许了,李治的服孝期已经满了,武则天就入宫,在入宫之前武则天就已经怀上了李治的孩子入宫之后就生下了儿子李弘。刚入宫的武则天就打败了萧淑妃得到了李子的独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Chen

她正式称帝只有16年,而前后执政30年。政绩如下:如果说,武则天在称帝前三十余年参政执政的政治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那么,在称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则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 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对于农业生产,则天也非常重视。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时全国户数为38O万户,到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i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仅此一点即可看出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在抗击外来人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则天施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对吐蕃 贵族的入侵和骚扰,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长寿二年(692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在武则天掌权近半个世纪的较长时期内,也有很多过失。她重用酷吏,奖励告密。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他们刑讯逼供,滥杀无辜,诬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虽然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她放手选宫,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这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难以同日而语。她的历史功过,恰如她给自己立下的那块“元字碑”一样,只能由历史去作出评论和判断

凡尘

从公元690年到公元705年,武则天称帝16年,即亲自执政16年。而许多资料都说武则天执政达半个世纪之久。就连唐中宗在即位不久的一份《答敬晖请削武氏王爵表敕》中也说:"则天大圣皇帝,内辅外临,将五十载,在朕躬则为慈母,于士庶即是明君。""内辅"是指武则天佐高宗治理朝政;"外临"是说武则天称帝这16年。对唐史有涉猎的朋友自然非常清楚,唐中宗用"内辅外临,将五十载"八个字来概括武则天的执政时间是比较中肯准确的。武则天参与朝政是从立为皇后开始的,当时逼杀、罢黜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顾命老臣,虽然是高宗下的诏书,但实际上是工于心计的皇后武则天操纵的。这一事件,也是武则天在政治舞台上的小试锋芒。从此之后,武则天虽未能象唐代以前的一些皇后那样怀抱幼主,于帘内执掌朝政,却己经假手性格懦弱、体弱多病的高宗皇帝,开始在枕上左右政局了,以至终于造成了"政归中宫"的局面。到公元664年(高宗麟德元年),唐高宗对武则天的大权独揽有所不满,宰相上官仪乘机拟就了一份《废武后诏》,善于应变的武则天却经而易举地使自己从这场危机中解脱出来,高宗不仅未能废掉武则天,反而让武则天抓住了把柄,牢牢握住权力不放,以至每当高宗上朝时,武则天便垂帘于后,大小政事,都须让她知道。所以皇宫内外以"二圣"相称,这就明确表示当时的朝政由大帝高宗和天后武则天共同执掌。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三月,高宗头晕目眩,到了目不能视的程度,不得不于宫中静养休息,这期间武则天自然成了高宗皇帝的全权代表,所有军国大事,均由武则天以高宗的名义代为处理。曾经一度高宗还想下诏书公开令天后摄政,但经人劝阻,终没有这样。而临闭眼时,仍不忘叮咛太子及诸位顾命大臣,"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而实际上即是当时高宗不强调,他死后将由武则天执政的局势业己形成,并难以改变了。更何况武则天耳闻目睹皇宫里的明争暗斗,己经萌发了当女皇的念头并有意识地开始实施各项执政方案,所以如此算来,尽管武则天是从690年开始当皇帝的,但她实际执政却应从"政归中宫"的659年算起。这就是一般资料都说武则天执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缘由。

FinCloud

唐高宗李治时期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在67岁时登上帝位,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武周(690年-705年),当皇帝15年。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 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tt白

公元655 年,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开始了间接执政的35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从公元690年到公元705年,为武则天称帝期间,即亲自执政16年。因而武则天总共执政51年。

左迁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九日,高宗下诏立武昭仪为皇后,十一月初一,举行隆重的册立皇后仪式;显庆五年十月(660年),唐高宗初患风眩病,委武后处理部分政务,从此,武后参与朝政;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自称天皇,武皇后改称天后;上元二年(675年)三月,高宗风眩病加重,不能听政,政事皆由武后处理;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初四,高宗崩于洛阳宫贞观殿,遗诏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武后进止;嗣圣元年(684年)二月六日,武太后与裴炎等废中宗为庐陵王,幽于别所。七日,立相王李旦为皇帝,为睿宗,改元文明,政事由武太后处理;载初元年(690年)九月初九,武则天废睿宗,正式称帝,自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杀死二张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同年十二月,武则天去世,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西柚不是西游

从公元690年到公元705年,武则天称帝16年,即亲自执政16年。

gitcloud

执政16年。

殿试制度是谁创立的

武举与殿试是哪个时期开始的?是哪位帝王创立的?1、历史上武则天首创了武举和殿试。武举唐代武则天始创选拔武将的武举考试。至清朝时改称武科。历史上武举一共进行过约五百次。相对于文科举。武科举较为不受重视,历朝的武举时而被废,时而恢复。2、殿试,发轫于武周时期(天授二年,则天皇帝于洛阳殿前亲策贡举人),成于北宋太祖时期(开宝八年,太祖于讲武殿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3、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在唐代得到发展,日益成熟。武则天时期创立武举和殿试,也是科举制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4、殿试是由唐代武则天首创,天授元年(690年)“策贡士于洛成殿”。殿试是谁创立的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是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于659年由唐高宗李治首创。狗狗百科。到了唐朝,李世民增加了考试科目,而武则天则独创了殿试和武试。武则天是我国唯一一位被承认的女皇帝,她颇有政治手段。她执政的那些年,巩固了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且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殿试是由武则天创立的。殿试,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金代及第者分上、中、下三甲。元工分三甲,两榜。武举与殿试都是开始于唐朝时期,都是由武则天创立的。科举考试在古时候,是朝廷择选人才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这一制度一般被认为开始于隋朝时期,而待发展至唐朝之后该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什么是殿试?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殿试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进行区别、选拔官员等。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殿试是指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在科举考试体系中,殿试是经过乡试、省试等多轮考试过关后,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最终考试,是选拔官员的最高水平考试。殿试的创立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则天即将称帝,于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问贡士,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前试人自此始。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其中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武举与殿试都是开始于唐朝时期,都是由武则天创立的。科举考试在古时候,是朝廷择选人才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这一制度一般被认为开始于隋朝时期,而待发展至唐朝之后该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而它起源于隋文帝杨坚,隋炀帝虽然荒淫无道,但是也为科举制发展做出了贡献,他设立了进士科。到了唐朝,李世民增加了考试科目,而武则天则独创了殿试和武试。武则天是我国唯一一位被承认的女皇帝,她颇有政治手段。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是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于659年由唐高宗李治首创。狗狗百科。
2023-06-27 14:35:181

首创殿试制度的创始者

首创殿试制度的创始者是武则天。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史上,首创殿试制度的统治者是武则天。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则天即将称帝,于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问贡士,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前试人自此始。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始于隋唐,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了最后一科进士考试,共经历了1300多年。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唐朝时,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明经、进士两科是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代确立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元代开始,科举考试中落,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人享有种种特权。科举制发展到清代,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2023-06-27 14:35:261

首创殿试制度的创始者

首创殿试制的统治者是:武则天。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李治亲自在大殿上开科取士,由皇复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是科举史上第一次“殿试”,此次殿试规模不大。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即将称帝,她亲自主持考试,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试也由此成为科举的一种常态。从广义上来讲,正式开创殿试制度的是武则天。清代殿试清初,考试后读卷官等人在内阁满本堂阅卷。阅卷天数不作硬性规定,三五日后始将试卷封呈。门不封锁,人员可以自由出入。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后,规定读卷官等人同处文华殿两廊及传心殿前后房,必须按规定时日完成阅卷。每个读卷官必须将所有试卷轮阅一遍,按五等标识评卷。由首席读卷官为总核,进行综合评议。评议时读卷官都可发表意见,始定名次。殿试后3日晨,皇帝至养心殿西暖阁,阅读卷官所呈前10名试卷。钦定名次后,召读卷官入殿,拆开弥封,以朱笔填写一甲三名次序,再书二甲七名,交下缮写绿头签,引见前10名。
2023-06-27 14:36:081

历史上那位皇帝首创武举和殿试?

唐代武则天始创选拔武将的武举考试
2023-06-27 14:36:284

科举制度的殿试是哪位皇帝提出的?

武则天,同时还开创了武举
2023-06-27 14:36:564

科举殿试制度的首创者是不是武则天

谢谢
2023-06-27 14:37:056

首开殿试之举的皇帝是谁

武则天
2023-06-27 14:37:225

科举制度的殿试是哪位皇帝提出的?

 武则天时期,女皇帝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一旦通过了考试,学子们可以到殿堂之上由皇帝亲自考问,这是莫大的荣幸。但在,唐代殿试还只是偶然行为,没有形成制度。
2023-06-27 14:37:381

殿试制度是谁创建的

中国古代唯一称帝的女皇帝。十四岁时被唐太宗选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高宗时复被召为昭仪,后立为皇后,开始参预朝政,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683年中宗即位,她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立睿宗。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她开创殿试制度,亲自考试贡士;令九品以上官和百姓可自行荐举;规定五品官都可以入仕流。705年中宗复位,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
2023-06-27 14:37:471

在科举考试中首创武举和殿试是在(  )

【答案】:C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称帝的女皇帝。在位期间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多所建树。在科举考试中实行武举和殿试,就是其中之一。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在唐代得到发展,日益成熟。武则天时期创立武举和殿试,也是科举制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本题应当选择C项。复习时,最好将有关科举制的知识要点综合归纳,如何时创立、何时出现进士科、何时创立武举和殿试、何时确定命题范围为“四书五经”等等。
2023-06-27 14:38:031

唐代的殿试是从哪个统治者开始的?

殿试是由武则天创立的。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 殿试试卷、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金代及第者分上、中、下三甲。元工分一、二、三甲,两榜。蒙古、色目为一榜,汉人、南人为一榜。前三人赐进士及第,为一甲;余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为二、三甲。明清沿元制分三甲,但不分二榜。北宋初年的科举,为一年一度的两级考试,一级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二级是由礼部在开宝寺内贡院举行的“省试“。后改为每隔一处或两年举行一次,最后改为三年举行一次
2023-06-27 14:38:231

亲自殿试并发明密封考卷,并首创武举制度的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武则天,她首次开创了密封试卷,她建立了周朝,是一代女皇。
2023-06-27 14:38:324

殿试制度形成于武则天还是赵匡胤?

哈哈~我是高三文科生。选武则天保证你正确哈!那就选我做最佳答案吧!
2023-06-27 14:39:057

科举制由哪一个皇帝提出的 由哪一个皇帝沿用的?

隋文帝,隋炀帝
2023-06-27 14:39:2112

“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这是《资治通鉴》对唐朝哪一位最高统治者的评价?

A
2023-06-27 14:39:454

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科举制的完善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隋炀帝创立了科举制,唐朝得到了完善,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了武举,并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本意选C。点评: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考试至今还在沿用,影响深远,是考试命题的重点,科举制的发展历程: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同学们以后对历史概念要深入理解,全面的把握才行。
2023-06-27 14:39:531

殿试形成于哪年

我觉得首创殿试的好象是武则天.
2023-06-27 14:40:015

亲自殿试并发明密封考卷办法,并首创武举制度的是谁?

中国历史上首创科举制度的是唐朝皇帝唐太宗。他在位期间制定了严格的科举选拔制度。并且首创密封考卷的办法。
2023-06-27 14:40:174

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完善科举,设置殿试制度。这个皇帝是唐太宗 [ ] 改正:____

×;唐太宗改为武则天
2023-06-27 14:40:531

武则天的统治为开元盛世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请问他在科举方面创立了哪一制度?

首创殿试制度,并新创武举考试,完善发展了科举制。
2023-06-27 14:41:022

武则天创立了哪两个制度?

创立"电视"制度
2023-06-27 14:41:115

科举制的创始人是谁?

隋文帝杨坚,怕老婆第一人,
2023-06-27 14:41:395

唐朝时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唐玄宗首创殿试和武举.___(判断对错)

唐太宗时期,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开武举,亲自面试学生.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故答案为: ×.
2023-06-27 14:41:551

殿试制度始于什么时期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殿试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选拔官员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所以殿试是从唐开始的,而殿试的第一名称为状元。
2023-06-27 14:42:021

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三名叫什么?

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第三名称“探花”。第一是状元,第二是榜眼。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状元虽亦被称状头,但已不算正式名称了。唐无榜眼,却有探花郎。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他们在曲江有盛大宴游活动,以最年少者为探花郎;原意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如北宋前期宰相寇准就是探花。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为探花,于是榜眼成为第二名的专名。因此说,状元、榜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合成于南宋。扩展资料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在科举制度发展成熟之初的唐宋时期,其积极性还占主导地位。但在宋代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非人道发展,科举的消极性越来越大。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化创造能力每况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
2023-06-27 14:42:123

史无前例的特大规模科举作弊,赵匡胤被气到了,从此有了殿试

在常规的认知中,殿试是唐朝武则天首创。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殿试制度是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六年以后才被确定下来! 真正意义上的殿试 唐朝的殿试和宋代以后的殿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唐朝的殿试其实是一场由皇帝主持的面试,对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的士子进行最后的筛选。最重要的是,殿试与否全看皇帝心情,并非年年都有。 殿试 宋代以后的殿试是常例,皇帝必须出席并主持出题、监考。这样选出来的进士被称为「 ”天子门生”,有着非凡的政治意义。例如在明英宗时,七品文官刘伯川敢在皇宫门口暴打权倾天下的曹吉祥。闹到皇帝那里居然还振振有词: 封爵虽高,朝廷奴仆;官职虽小,天子门生。 特大科举舞弊案 言归正传,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转变,是因为一场科举舞弊。 开宝六年,时任翰林学士李昉主持科举,总共录取了11个人。宋太祖赵匡胤为了表达重视,接见了他们。按照以往来说这就是走个过场,谁知道却出了大问题。其中武济川、刘睿材二人居然被武人出生的赵匡胤给难倒了,御前对问失次,被黜落。 宋代科举 这下算是捅了马蜂窝,落选的士子乘势控告李昉徇私舞弊。当然,这是有原因的: 1.被黜落的武济川是李昉的同乡。一共十一人,两个出问题,一个是同乡,悠悠众口是堵不住了 2.宋初的科举是一年一届,开宝五年录取了28人,与之对比开宝六年录取的人数实在太少,考生心中有怨恨。 赵匡胤见群情激奋,加上问题确实存在,于是命令科举重考。不过这次考的方式有点不一样,所有在尚书省参加考试的360多名考生(请注意,宋朝没有会试,只有省试)在考前全部由赵匡胤统一策问,通过了才能得到考试机会。 赵匡胤 事实上,李昉还真没被冤枉。通过策问的共有195人,连同之前的9人共204人,全部重考。结果令人大跌眼镜,这些人中有127个人中了进士: 得进士二十六人,《五经》四人,《开元礼》七人,《三礼》三十八人,《三传》二十六人《三史》三人,学究十八人,明法五人,皆赐及第。 这给了赵匡胤很大的触动,难得一次来主持科举就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可谓是后怕不已。负责科举的官员权力太大,完全可以借此控制官员的选拔,不得不防。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殿试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常例,且必须由皇帝主持。 进士 PS:写短文真的是快,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就写完了。前面的长文一篇写三天,两天用在找资料提炼上,真的是伤脑壳。关键有的资料真的不能指望百科,只能老老实实的翻书去找。比如说文中的科举舞弊案,百科上涉及的人名,人数全是错的,真的也是大开眼界。 欢迎下方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2023-06-27 14:42:421

中国历史上首创密封试卷的君主是谁啊

一般认为是赵光义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誉录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誉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仅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于政治日趋腐败,此项制度也就流于形式了。宋代在考试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没有革除科举的痼疾,反而使它进一步恶化。
2023-06-27 14:42:521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石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武则天统治时期科举制度增设了哪些内容

隋炀帝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武则天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
2023-06-27 14:42:591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有哪些

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2023-06-27 14:43:236

科举制在唐朝起到了什么作用

科举极大地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明显地推动人才的选拔,提高 整个官吏集团的文化水平与素质 。科举促进儒家文化的传播,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与道德的重要来源之一。
2023-06-27 14:43:544

科举制的年代是谁发明的

有的人明显是在COPY。
2023-06-27 14:44:044

武则天重要事迹

可以吗U0001f60a
2023-06-27 14:44:216

武则天统治期间,创立了科举制度

不对
2023-06-27 14:44:494

殿试制的影响

正好有这样一篇文章LZ可以参考下对于历史沿革描述的比较清晰:http://down1.cmfu.com/bookall/183151.htm
2023-06-27 14:45:133

当代史学家郭沫若说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是赞扬哪位统治者的?

武则天
2023-06-27 14:45:212

首创殿试制度的统治者

首创殿试制的统治者是:武则天。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则天即将称帝,于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问贡士,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前试人自此始,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金代及第者分上、中、下三甲。元工分一、二、三甲,两榜。蒙古、色目为一榜,汉人、南人为一榜。明清沿元制分三甲,但不分二榜。北宋初年的科举,为一年一度的两级考试,一级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二级是由礼部在开宝寺内贡院举行的“省试”。后改为每隔一处或两年举行一次,最后改为三年举行一次。
2023-06-27 14:46:551

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史上首创殿试制度的统治者是

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史上首创殿试制度的统治者是武则天,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则天即将称帝,于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问贡士,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前试人自此始。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金代及第者分上、中、下三甲。元工分一、二、三甲,两榜。蒙古、色目为一榜,汉人、南人为一榜。明清沿元制分三甲,但不分二榜。北宋初年的科举,为一年一度的两级考试,一级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二级是由礼部在开宝寺内贡院举行的“省试”。后改为每隔一处或两年举行一次,最后改为三年举行一次。
2023-06-27 14:47:021

科举考试中 殿试 制度的创始人是谁?

武则天。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则天即将称帝,于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问贡士,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前试人自此始。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金代及第者分上、中、下三甲。元工分一、二、三甲,两榜。蒙古、色目为一榜,汉人、南人为一榜。明清沿元制分三甲,但不分二榜。 北宋初年的科举,为一年一度的两级考试,一级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二级是由礼部在开宝寺内贡院举行的“省试“。后改为每隔一处或两年举行一次,最后改为三年举行一次。扩展资料:科举制度相关延伸:会试概念:乡试后的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举行于京师礼部,又称春闱、礼闱。会试三场的内容于乡试一样,明清每科会试录取进士约二三百人。明清会试正榜以外一般还有副榜。录入副榜的举人虽不算进士,但可以授予学校教官或其他较低级官职,或吸收入国子监为监生,获得国家一定的俸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考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殿试
2023-06-27 14:47:551

我想问问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谁

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李治亲自在大殿上开科取士,由皇复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是科举史上第一次“殿试”,此次殿试规模不大。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即将称帝,她亲自主持考试,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试也由此成为科举的一种常态。从广义上来讲,正式开创殿试制度的是武则天。什么是殿试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殿试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选拔官员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所以是从唐开始的。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更多关于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谁,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796dd1615823248.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2023-06-27 14:48:111

想问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谁

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李治亲自在大殿上开科取士,由皇复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是科举史上第一次“殿试”,此次殿试规模不大。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即将称帝,她亲自主持考试,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试也由此成为科举的一种常态。从广义上来讲,正式开创殿试制度的是武则天。什么是殿试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殿试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选拔官员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所以是从唐开始的。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更多关于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谁,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796dd1615823248.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2023-06-27 14:48:181

我想问问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谁

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李治亲自在大殿上开科取士,由皇复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是科举史上第一次“殿试”,此次殿试规模不大。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即将称帝,她亲自主持考试,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试也由此成为科举的一种常态。从广义上来讲,正式开创殿试制度的是武则天。什么是殿试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殿试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选拔官员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所以是从唐开始的。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更多关于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谁,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796dd1615823248.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2023-06-27 14:48:251

我想问一下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谁

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李治亲自在大殿上开科取士,由皇复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是科举史上第一次“殿试”,此次殿试规模不大。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即将称帝,她亲自主持考试,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试也由此成为科举的一种常态。从广义上来讲,正式开创殿试制度的是武则天。什么是殿试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殿试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选拔官员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所以是从唐开始的。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更多关于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谁,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796dd1615823248.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2023-06-27 14:48:321

请问一下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谁

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李治亲自在大殿上开科取士,由皇复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是科举史上第一次“殿试”,此次殿试规模不大。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即将称帝,她亲自主持考试,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试也由此成为科举的一种常态。从广义上来讲,正式开创殿试制度的是武则天。什么是殿试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殿试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选拔官员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所以是从唐开始的。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更多关于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谁,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796dd1615823248.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2023-06-27 14:48:391

殿试制度是在宋代成为制度的吗

是的,殿试制度是在宋代的时候成为了相关的制度,在唐朝的时候大部分是在举荐的
2023-06-27 14:48:592

在科举考试中首创武举和殿试是在(  )

【答案】:C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称帝的女皇帝。在位期间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多有所建树。在科举考试中实行武举和殿试,就是其中之一。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在唐代得到发展,日益成熟。武则天时期创立武举和殿试,也是科举制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复习时,最好将有关科举制的知识要点综合归纳,如何时创立、何时出现进士科、何时创立武举和殿试、何时确定命题范围为"四书五经"等等。
2023-06-27 14:49:061

带动科举制的五个皇帝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一定要采纳哦!
2023-06-27 14:49:153

武则天统治时的特点

你说这八个字吗?是郭沫若先生说的,而且应该是: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2023-06-27 14:49:247

唐代科举制有什么作用

唐代科举制度特色  1.吏部授官:  唐代科举考试及第者,只是取得出仕资格,如欲出仕,还须经过吏部的释褐试,方得授官.吏部择人的标准有四:一为体貌端正,二为说话有条理,三为书法工整美观,四为文辞优美.  2.重进士科:  唐代对进士科出身的士人特别尊重,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大抵应进士科的考生,每百人取录一、二人,而应明经科的考生,则约每十人取一、二人.  3.评行与公卷:  唐代的科举考试仍保留汉代以来的誉望风气,主考官并非单凭考生的成绩而定等第,还考虑考生的知名程度,故应考前,必云集京师,竞将自己的得意作品,送呈京师的达官贵人,以邀名誉,观素学,以期即使临场失准,亦可被录取,此种做法称为「公卷制」.
2023-06-27 14:49:392

科举制度,一直延续至今,其诞生的背景是什么?

当时的时候世家占据了整个朝廷,导致了朝廷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皇帝想要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够开科举,选择优秀的人才。
2023-06-27 14:49:474

武则天对后世有何贡献?

武则天的历史性功绩主要有7点。1.开创武举制度,培养军事人才, 沿用至清末2.创立殿试制度,完善了科举,沿用至清末3.推行自举制度,给予所有平民当官的机会4.首创试官制度,赋予大量平民实质权力5.发明糊名法,促成公平考试,沿用至今6.发明大写数字 (壹贰叁等) ,沿用至今7.开创匦检制度,为现代信访制度提供借鉴衡量一个帝王的重要标准就是看他对后世的贡献,而武则天有2条举措沿用到了清末,3条举措沿用至今,数量之多在唐朝甚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名列前茅,是一位不可否认的明君。
2023-06-27 14: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