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rveM
-
如何建设和谐社会?从有关和谐的几个基本问题入手。
(一)要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后,人类就出现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阶级、阶层。财富占有上的悬殊,带来阶级、阶层之间的不和谐,甚至尖锐对立。在我国,不可调和的两大敌对阶级已基本消失。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何必要开展你死我活的斗争?所有的中国人都可能成为共和国的劳动者、建设者,起码也是爱国者。近20年来,中国社会中不同阶层因在改革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出现了分化和组合。新的利益群体的出现,也必然会使各阶层在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和预期利益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这些矛盾如何解决才能达到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是个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有学者认为,依收入的高中低分布,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可能的趋势有三种:一是,制度、政策适当,阶级阶层的分布从富少穷多的“洋葱头型”变为富少穷少、中等收入很多的“橄榄型”;二是,制度、政策不太适当,继续保持“洋葱头型”;三是,假如制度、政策改革出现重大失误,从“洋葱头型”退化为富者极少、穷者极多的“蜡烛台型”。第一种趋势是比较和谐的,不用说,也是有利于稳定的。从学者的假设上,不难看出,直接影响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还是制度的因素。如果制度不完善,便不能形成社会阶层结构的理想状态,也无法实现其结构的和谐。
(二)要运用社会组织实现和谐社会。有着相同目标的人群,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就形成了社会团体,被称为社会组织。非政府非营利性质的社团组织(即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的出现,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重要变化。实际上,“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三者之间都有存在的必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关系。由此,我们最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这三者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因为只有达到了三者之间的和谐,才能使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毫无疑问,这仍然需要制度的完善和调节。我国的社会组织纵向比有所增长,横向比还嫌太少。我们每千人拥有的社团只相当于有些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是几十分之一。社会组织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环境,更是全社会和谐的基本单元。当然,和谐与否,在于运用之妙。我们要学会运用社会组织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三)要从调整社会结构入手建设和谐社会。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社会结构中最典型,也是最突出的问题。自改革以来,国家政策给农村人口提供了一个较为自由的活动空间。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谋生。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城乡二元结构似乎会消失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城乡差距反而是越拉越大。一方面,户籍制度仍然制约着市民和农民从出生到死亡的每一个生活境遇;另一方面,农民在城市中并不存在与市民同等的机会,他们的就业、求学等方面,除了受自身人力资本的限制之外,还要受社会资本的限制。这样,一方面,我国社会仍然有显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另一方面,还有一种潜在的城市二元结构,它由市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和农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这两部分构成。这种潜在结构的存在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结构的和谐发展。很显然,要打碎这种双重结构,从制度上入手仍然是关键之所在。
(四)关键在于制度创新。我国社会在转型的旋律中的确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杂音。但社会的和谐正是在逐步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的过程中达到的。没有不和谐,还要我们研究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干什么?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当抓住建构和谐社会的契机,针对社会转型期制度不完善的一面,为制度创新做出贡献。制度创新少不了理论的支持。和谐的思想在社会学的语境中被称之为秩序或者均衡。可以说,在社会思想家马克思和社会学鼻祖孔德那里对“和谐”都有过详尽的阐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连续用好几个“全面”、“自由”,即“和谐”来描绘高级社会形态。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u2022帕森斯可以说是均衡论的集大成者。他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中指出,社会系统中不同的要素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被理性所吸纳用以解决社会问题。他认为,正是规范把行动和社会秩序结构了起来,使人的主观意志服从于规则和价值体系。“正是因为社会的规范因素,使得实际社会总体上处于相对和谐的状态而不是战争状态”。这一观点显然对应了我国的现实。我国现阶段正处于转型时期,在缺乏完善的“规范因素”的时候,不和谐便会出现。所以,不论是从现实上看,还是从理论上来讲,要消除这些不和谐,关键还是要从制度入手。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制度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制度。在帕森斯的语境中被称为规范和价值。在政治话语中对应的是法治和德治。所以说,制度创新应该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或者说,应该从法治、纪治、德治、习制等方面入手。在继续推进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的同时,着力要建立健全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五)合理分配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
20多年来,我国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老百姓普遍得到了实惠,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机制,改变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同时,也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不仅没有扭转,反而不断加剧,并进入国际公认的警戒状态。基尼系数超过0.4,意味着1%的人口占有40%以上的收入。这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扭转收入差距扩大化趋势的任务,是不相适应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收入差距是正常的,但差距太大了就会产生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失衡。现在,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是,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正在过多地被少数人占有,许多城乡居民难以实现消费升级,即时购买力不足,13亿人的中国,却没有13亿人的市场。财富过于集中,既是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如果这个问题不及时解决,就象邓小平当年担心的那样,将来会“发生大问题”。 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一是初次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按劳分配中行业差异过大,按要素分配比重偏高;二是再分配不足,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的覆盖面与力度均不充分;三是非分配因素膨胀,大量国民财富通过非规范与非法的途径流入少数人手中。因此,实行权利资源平等分配、防止财富过分集中的经济与社会政策,已经势在必行。应实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政策,进行分配机制的调整,遏制强势群体的利益独占性冲动,堵塞各种黑色收入与灰色收入渠道。重点是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减少低收入者的比重,从而建立中间大、稳定性高的社会结构。
(六)合理分担改革与发展的成本 。改革有成本,发展也有代价。各种社会群体承受改革与发展成本的比例,应与他们获得改革与发展成果的比例相近。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获得改革与发展成果较多的社会群体,承担了较少的成本;而一些获得改革与发展成果较少的社会群体,却承担了较多的成本。部分改制企业与事业单位的职工、被精简的干部与失业人员,承担的改革成本较多;失地农民、城镇低收入者、城市拆迁补偿不足的家庭,承担的发展成本较多。这些缺乏公正的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在目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阶段,政府首先要平衡各种社会群体所承受的发展代价。近年来,居民消费价格与农业生产资料资料价格上涨,对城市困难人群与农民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达到4%左右,城乡居民存款都处于负利运行状态;农业用种子、牧业用饲料、化肥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27.1%、14.2%与13.8%,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给农民造成的利耗达到5个百分点左右。今年控制与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显然十分重要。遏制物价过快上涨,结束负利率,应是今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房地产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但近年来许多城市的房价上涨过快、房价收入比偏高,老百姓买房难,街头巷尾不满的议论比较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要目标是安居乐业,不仅要坚持就业优先,安居也要优先。地方政府不能将“经营城市”变成追求土地收入最大化,应增加中低价房用地的供应,积极培育商品住房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压缩房地产开发的暴利空间,让更多的普通市民买得起房,从而分享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成果。
(七)避免改革与发展的非制度化陷阱
改革与发展,都需要探索。探索可能有失误,但必须避免非制度化的陷阱。例如,经济活动中的权钱交易,公共部门分配苦乐不均,所有制改革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用人与司法腐败等。应加强制度创新与制度建设,堵塞各种非制度化的陷阱。在稀缺资源的非市场化配置过程中,尤其需要把好关、守住节,坚决刹住“卖官买官”、“贪不离地”两大歪风。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公办院校必须走出乱收费、盲目圈地、招生腐败等问题,切实降低个人受教育的成本。我国正在走向知识社会,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教育高收费有违机会均等。建议各级政府逐步增加教育投入,首先是加大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资助力度。
(八)维护“体制外”社会群体的基本权益
占人口比重较小的强势群体,不仅表达自身利益的渠道比较畅通,各级政府对他们的制度供给也比较充分。因此,今后政府工作的重点是实现制度供给平衡,对占人口比重较大的弱势群体和中间阶层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撑。我国多数人还刚刚走出温饱,少数人还在贫困与温饱之间徘徊。我们家乡的古人郑板桥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建议各级官员都能深入体察普通老百姓的呼声,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落到实处,使大多数人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往往处于“体制外”的社会经济地位。他们是新市民,但他们的就业、子女受教育往往在城市困难重重;他们是新兴的工人阶层,但他们的工资收入、劳动保护、医疗养老、参政议政等也缺乏保障。当前,应认真落实进城务工人员的市民待遇,切实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从城乡二元结构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应避免陷入市民、农民工、农民这样的三元结构。
(九)大力促进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
在西方一些学者中间,近几年开始流行“风险社会”理论,这是西方社会矛盾与冲突加剧的反映。我国应建构“和谐社会”理论,在实践中推动各种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一是共同富裕,既要继续允许少数人通过合法途径先富起来,更要强调多数人平等地获得劳动与要素收入。二是社会保障,建立统筹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三个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有条件的地方应率先实行城乡低保制度。三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权、尊重人格、尊重人才,实行人性化管理。四是优化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文化需求,提高理想信念的支撑力,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扩大主流文化的吸引力。
(十)建立社会预警与利益平衡机制
建立包括贫富分化、失业、通货膨胀、突发事件、犯罪等指标的社会监测与预警系统,提高公共危机管理与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实行预防为主的原则,完善群体利益调节、利益约束与利益补偿的政府机制,健全“大调解”等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社会机制。增强工作单位、社区、家庭、非正式群体等社会基本单元的和谐与协调,形成稳定的各种微观社会结构。
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胡锦涛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胡锦涛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不断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曾庆红在主持开班式时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肩负的使命,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并就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对办好这次研讨班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
- 康康map
-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 左迁
-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简述我国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尽其能并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即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民诉求的社会。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得其所的社会。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谐相处的社会。第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共生共进的社会。形成一种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2023-06-27 14:12:57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百度网页搜“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人民网里有2023-06-27 14:13:053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1.和谐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它强调是人滋生的心灵的和谐与自由,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它要求的是和睦相处,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它崇尚的是合群聚众,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强调的是天人调和、天人合一。而在不同文明的关系上面,它所强调的是善解能容、和而不同。2..和谐的特点是: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来维护社会公平;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来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保证可持续的发展。3.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和谐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和谐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4.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个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各系统与各阶层之间的和谐,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重点是思想道德体系与先进文化的建设,这都与和谐分不开。在改革开放的重要转型时期,承接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和谐为美的和谐思想,建设各阶层、各个利益群体的人们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扩展资料: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3.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3-06-27 14:13:12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2023-06-27 14:13:262
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特征
特征是一旦发生战争,人民会像以前那样呗吓死!中国人为何没有危机感,一直被欺负?那是因为上面脑子有问题,文明办、文化部等,都大肆宣传构建和谐社会,百姓愚钝,社会才稳定。几千年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提倡“和为贵”,构建和谐社会,而恰恰就是这种中庸的思想,使中国人的血性一直原地不前,总想着“委曲求全”,“息事宁人”,以为世界是“和平”的,可是大环境却与中国的和谐社会大相径庭,这是中华民族的“老病”。2023-06-27 14:13:34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基本特征 :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2023-06-27 14:13:411
和谐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具有以下五个层面的特征: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尽其能并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提供了各尽其能的舞台,极大地激发着人们的创造活力。在这方面,我们党从制度和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一是尊重劳动,即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二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三是尊重创造,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四是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即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民诉求的社会。在各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同时,各个阶层和群体也必然表达他们的权利诉求、民主诉求、公正诉求以及政治诉求。对于这些利益诉求,我们党充分尊重,并积极整合他们的合理要求,努力凝聚他们当中的有效力量。这有利于形成一种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得其所的社会。尊重人民诉求必须做好“整合和凝聚”工作。而整合和凝聚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各得其所”。其基本特征是,力求保持各种因素、力量以及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使公平和正义的理念得到体现。各得其所,指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能公正地得其所应得。公正是各得其所的本质,公正产生和谐,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据有的同志的观点,各得其所主要包括一个社会能使社会成员各得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得其位和各享其成;各得其岗,就是人有其岗,而且使人的能力与岗位相匹配,得到合理配置;各司其职,就是社会成员要具有职业精神,能够认同并恰当地承担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在其职尽其责,做好本职工作;各守其则,就是每个社会成员要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角色规范和规章制度,以及合法的公共秩序;各得其位,就是社会成员应根据能力和贡献来获得相应的职位和社会位置;各享其成,就是社会成员既能合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使其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也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谐相处的社会。只有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才有可能使社会成员做到和谐相处,各得其所是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和谐相处是各得其所的结果。“和谐相处”,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要求。其基本特征是以各种关系的和谐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从外延来讲,和谐相处主要包括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人和人的和谐相处,人和组织的和谐相处,人自身内部各要素的和谐相处。而人和人的和谐相处,又主要包括党和人民的和谐相处、干部和群众的和谐相处、党员干部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代际之间的和谐相处等。这里,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和谐相处是根本,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关键,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基础。从内涵来讲,和谐相处是指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人人平等,即人们之间在人格、权利、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而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是核心。和而不同即尊重个人、包容个性差异,并通过协商共识,使多样性之间达到协调、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即社会各阶层、群体和成员之间能保持一种互惠互利关系。如何建立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多样性的统一产生和谐,以人为本既尊重多样性,又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这一方面增强了各类主体的主体意识和竞争观念,从而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另一方面,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作为科学发展观本质的以人为本,就是从价值观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大思路:它具有谐合性,在社会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上,强调在社会多样性中追求协调合作、共赢共进;它具有公正性,要求增富济贫;它具有亲和性,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主张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它具有包容性,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尊重人们之间的共同性和个性差异。显然,以人为本有利于人们在多样性中达成认同和共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二,从制度与机制上保证执政为民。把以人为本引入党的执政活动中,必须从制度与机制上切实保障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及执政公正和执政为民。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制度问题不解决,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难于落到实处。从当前看,应健全政府科学施政制度,确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健全社会利益协调制度,找准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健全以关注困难群众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及预警机制等。执政为民,促进社会和谐,要求确立“以民为本”的干部人事制度:开放式选人,给人们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让人民群众参与选人,适度扩大人民群众参与选举的范围;凭能力和业绩选人,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发挥和全面业绩能得到公正回报;公正选人,通过“赛马”的方式,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执政为民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把领导干部的行为引向执政为民实践中去。第三,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性产生和谐,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政府行为中,就是要求政府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一要注重民主协商,尊重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权利和独立人格。二要为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相对平等竞争的机会与平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使人们认识到在这样的机会和平台、政策和规则、管理和服务中,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会得到公正回报,而且使自己承担竞争的后果。成者回报社会,败者承担责任,从自身找原因,这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三要注重使公共权力受法治的约束,限制公共权力运行中的随意性。第四,提高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复杂矛盾与防范社会风险的能力。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到领导干部的行政工作中,就要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及正确处理复杂矛盾与防范社会风险的能力。目前,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矛盾,而各级领导干部大都往往处在矛盾包围之中。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用能力原则扬弃权力原则。奉行能力原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把精力用于提高其各种能力上,其中包括:驾驭各种复杂矛盾与防范各种社会风险的能力;注重矛盾双方的共同点,追求矛盾双方的共赢,把矛盾一方看作另一方发展的重要环节;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制定的政策必须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第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共生共进的社会。从使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并使社会充满活力,到尊重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再到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与和谐相处,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使一切积极的社会力量共生共进,即形成一种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因而,“共生共进”应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落脚点。其基本特征是形成合力,共促发展。我们的发展是追求和谐的发展。和谐,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对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来讲,达到和谐是目的;对促进当代中国发展来讲,和谐又是手段。和谐社会,是一个把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凝聚起来、进而形成合力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的一切努力归根到底都是为了集中力量,形成合力,以共同促进发展:既是为了使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人和组织、人自身内部的各要素达到共生共进,也是为了使党和人民之间、干群之间、党员干部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各民族之间、代际之间,以及社会各要素之间达到共生共进,又是为了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达到共生共进。2023-06-27 14:13:511
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点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23-06-27 14:13:59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学名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全面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胡锦涛同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2023-06-27 14:14:083
请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和谐2023-06-27 14:14:173
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关系
和谐社会六个基本特征: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以上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 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无差别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目标又是过程,需要经过长期奋斗、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2023-06-27 14:14:361
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有哪些
原因: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特征: 1、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2023-06-27 14:14:43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2023-06-27 14:14:512
什么是社会和谐基石和重要特征
劳有所得,劳与得的匹配度大家都一样,即不剥削和不被剥削。2023-06-27 14:15:10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023-06-27 14:15:313
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国家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以人为本。2023-06-27 14:15:408
关于和谐社会的特征,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
【答案】:D“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关,因此D项表述有误,A、B、C三项表述正确。故选D。2023-06-27 14:15:56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和谐社会具有六大基本特征:一是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二是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三是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四是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五是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六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2023-06-27 14:16:031
关于和谐社会正确的理解不包括
和谐社会正确的理解不包括:【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和谐社会的特征:1、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2023-06-27 14:16:10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论述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充满活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根本上说,社会的活力来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这一过程的各个历史阶段上,我们都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使其永葆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最重要的就是必须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不断克服和扫除影响、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与障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必然是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协调、各种矛盾不断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说到底,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让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各种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就是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确保社会的稳定团结;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让人民群众真正从心里感受到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是幸福的,从而萌发更多的创造愿望,迸发出更大的创造活力。 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的是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此,必须从根本上破除影响人们创造力发挥的各种体制性障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形成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只要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四个尊重”的方针,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一定会变成现实。 2023-06-27 14:16:512
【简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23-06-27 14:17:0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没有矛盾
没有矛盾的。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以上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2023-06-27 14:17:2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和特征
163546445234+782023-06-27 14:17:312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尽其能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民诉求的社会,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得其所的社会,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谐相处的社会,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共生共尽的社会。2023-06-27 14:17:40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
【答案】:A,C,D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答案为ACD。2023-06-27 14:17:481
请举例说明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
就是言论自由的呀2023-06-27 14:17:57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特征是谁何时在什么场合提出的?是什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思想指导。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以上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无差别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目标又是过程,需要经过长期奋斗、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2023-06-27 14:18:051
什么叫和谐社会
我感觉和谐社会就想共产主义 百分百的达到根本不可能2023-06-27 14:18:167
什么居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首要位置,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特征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社会的和谐,既包含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它是社会稳定和协调的理想状态;既体现公平,又促进效率,它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既包含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又包含社会发展的平衡机制,它是社会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的统一;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它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这样来认识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把治国理政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等各个方面,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政策和道德等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在人类历史上,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从本质上看是不和谐的社会。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尽管出现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等,但是国家依靠强权和专制维系社会的稳定,社会矛盾经常激化,封建王朝不断更替。以早期西方式的工业化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是不和谐的社会。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确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我们所要建立的和谐社会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现代的、新型的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我就其中的活力、公正、有序、安定等四个问题,谈一些学习体会。2023-06-27 14:18:521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分类: 社会民生 问题描述: 我需要你们的帮助哦!谢谢! 解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五中全会从这6个方面,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全面规划。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基于对国情、民情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重大部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中国 *** 对 *** 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在达到新的高度。2023-06-27 14:19:001
和谐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衡量社会和谐的标准是什么 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研究又引发了一个重要课题,即如何衡量或评价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问题,更准确地说,就是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和社会的指标体系问题。 目前学术理论界已经意识到这个课题的重要性,但研究还刚刚开始,提出的有价值的观点不多。 一种观点认为,和谐社会有三个标志。首先,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任何阶层特别是具有较高社会位置的阶层都不应以任何理由人为地设置障碍,来排斥其他阶层的社会成员进入本阶层,以达到维护本阶层特有利益的目的;其次,各个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这就必须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再次,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应当保持着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这就必须在其相互之间实现互惠互利的公正规则。一个社会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三个标志,方称得上是一个和谐社会。 第二种观点认为,和谐社会至少要有四个条件:一是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二是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凝聚力;三是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得到满足;四是社会成员具有流动的途径。 第三种观点认为,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既要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我国各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发展;既要实现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的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发展。求采纳2023-06-27 14:19:111
毛概: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特征
暨大的吧…2023-06-27 14:19:2310
为什么将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做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2023-06-27 14:19:515
和谐社会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这在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要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很长历史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入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满信心。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奠定的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根本利益的一致,有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不断巩固和全体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一定能够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2023-06-27 14:20:365
和谐社会的法律特征和保障
法律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物质保障、体质保障、法治保障2023-06-27 14:21:032
郑州市中小学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50问
1、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答: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社会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2、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的是什么?答:(1)培养市民的现代文明意识,形成文明的言行举止,培育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2)促进城市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3)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3、全国文明城市由国家哪个机关命名?几年命名一次?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每3年命名表彰一次。4、申报全国文明城市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效作为前置条件。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城市不得申报:(1)申报前12个月内市委书记、市长严重违纪、违法犯罪;(2)申报前12个月内曾发生有全国影响的重大安全事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环境污染事件。5、“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考核时的数据采集方法有几种?答:(1)听取汇报(2)材料审核(3)问卷调查(4)网络调查(5)实地考察(6)整体观察。6、创建文明城市对市民的要求有哪些?答:(1)市民要关注、要知晓。 (2)市民言行要文明、人际关系要和谐。 (3)市民要广泛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7、全国文明指数测评体系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基本指标: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8、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特色指标”中有哪几项?答:一是创建文明城市先进经验作为重大典型在全国集中宣传过;二是创建工作有创新,有成效;三是获得国家和有关部委的荣誉称号;四是建筑布局,市容环境,社会氛围,市民精神面貌。9、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市民的知晓率是多少?支持率是多少?答:要求市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率达到90%,对创建工作的支持率达到80%。10、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要求群众对党政机关行政效能的满意度和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度为多少?答:均为90%以上。11、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对群众安全感的要求标准是多少?答:85%以上。12、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开展创建“百城万店无假货”的示范街应达到多少条?答:2条以上。13、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对“窗口”行业规范化服务有什么具体要求?答:(1)遵守职业道德,服务标准和程序公开,服务规范,诚信守法; (2)有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14、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国民教育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应达到多少?答:达到450元(人民币)以上。15、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的标准是什么?答:(1)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大于85%。 (2)工业危险废弃物处理率为100%。(3)医疗危险废弃物处理率为100%。16、创建文明城市对主要大街和重点地区面貌有什么要求?答:(1)无违章搭建现象,门前责任制落实到位;(2)无违规违章占道经营现象,卫生状况良好;(3)无盯人拉客、散发小广告现象;(4)无乱张贴、乱涂写、乱设广告牌和单位铭牌现象。17、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城市整体形象的要求是什么?答:(1)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公共建筑、雕塑、广告牌、垃圾桶等造型美观实用,标牌广告用字规范,与居住环境相和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2)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气氛祥和; (3)街道、车站(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和农贸市场等卫生整洁有序; (4)市民为人和善,精神面貌良好。18、对公共设施维护方面市民应该做到哪些?答:已设的公用电话、邮箱、报栏、座椅、雕塑、窨井等设施无人为弄脏、损坏现象。19、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交通秩序与管理有什么要求?答:交通事故死亡率小于年度控制目标;交叉路口阻塞率小于2%;无非法营运车辆和争抢客源现象;交通秩序管理良好。20、郑州市提出的“三管六不”内容是什么?答:管住自己的嘴,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杂物、不乱写乱画;管住自己的腿,不践踏花草绿地、不翻越交通护栏。郑州创建知识篇1、郑州的城市精神是什么?答:博大、开放、创新、和谐。2、郑州市的基本市情是什么?答: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人口735.6万人。现辖6区5市1县,一个国家级新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全市人口735.6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61.2%。3、郑州何时成为河南省会?答: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后,郑州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4、郑州何时被确定为八大古都?答:2004年11月5日,根据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最新考古成果,郑州以早期商都的身份正式加盟中国八大古都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5、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核心是什么?答:市民文明素质是城市的灵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核心在于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6、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以人为本原则;和谐创建原则;市民主体原则;规范管理原则;务实创新原则。7、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获得的荣誉有哪些?答:2002、2005和2008年,连续三届荣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2009年,郑州市取得了全国省会、副省级城市序列第10名,2010年取得全国省会、副省级城市第8名的优异成绩。8、我市社区建设“六个一”工程的内容是什么?答:一所市民学校,一个宣传橱窗,一个健身园地,一个社区医疗服务所,一支志愿者队伍,一个警务室和治安巡防队。9、我市文明小区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管理制度完善;社会风气良好;环境整洁优美;居民生活方便;治安秩序良好。10、我市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先进典型,请你列出几位。答:任长霞、朱和平、吴玲、郭春园、竹卫东。公民道德建设篇1、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八荣八耻”的内容是什么?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4、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5、个人品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和善亲切、谦虚随和、理解宽容、热情诚恳、诚实守约。6、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7、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8、《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是什么?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9、公民道德教育的四个环节是什么?答: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10、公民道德建设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哪些关系?答: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11、网络净化的标准是什么?答:(1)在本地注册的互联网站上无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邪教、迷信等内容。(2)本地声讯服务台无传播淫秽色情、暴力与封建迷信不良信息的行为。12、常用的文明用语是什么?答: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13、市民文明交往的原则有哪些?答:平等互助,注重沟通,诚实守信,遵守时间,尊重风俗,理解宽容,遵纪守法,维护形象。14、应该怎样对待残疾人?答: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不占用盲道。15、“五好家庭”的内容是什么?答: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好;学习进取,爱岗敬业好;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好;移风易俗,少生优育好;勤俭持家,保护环境好。16、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有哪些?答: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爱好和平,自强不息。17、我国目前所提倡的民族精神以什么为核心?答:爱国主义精神。18、时代精神以什么为核心?答:改革创新精神。19、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青年志愿者”的精神是什么? 答:奉献、友爱、互助、进步。2023-06-27 14:21:113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下列关于公平正义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答案】:C在不同社会条件下,公平正义的实际内容及其实现方式和手段具有重要差别,故A项说法过于绝对,不应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存在普遍适用于一切国度、完全相同一致的公平正义的标准,故B项错误。公平正义是法律的灵魂,只有充满公平正义精神的法律,才会为社会成员真心认同,并自觉遵守;公平正义又是法律实施的引导,只有把握公平正义的实质,才能全面体现法律实施的积极效果;公平正义更是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信仰,只有对公平正义的崇尚与尊重,才能保证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始终不偏离社会主义法治的轨道。故C项表述正确,应选。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应当表述为: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外部形式,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内在目标。故D项错误。@jin2023-06-27 14:21:191
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以上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社会政治稳定。2023-06-27 14:21:502
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023-06-27 14:22:045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和谐2023-06-27 14:22:44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
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23-06-27 14:23:08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023-06-27 14:23:16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我们所要建议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提交回答2023-06-27 14:23:26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尽其能并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提供了各尽其能的舞台,极大地激发着人们的创造活力。在这方面,我们党从制度和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一是尊重劳动,即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二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三是尊重创造,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四是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即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民诉求的社会。在各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同时,各个阶层和群体也必然表达他们的权利诉求、民主诉求、公正诉求以及政治诉求。对于这些利益诉求,我们党充分尊重,并积极整合他们的合理要求,努力凝聚他们当中的有效力量。这有利于形成一种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得其所的社会。尊重人民诉求必须做好“整合和凝聚”工作。而整合和凝聚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各得其所”。其基本特征是,力求保持各种因素、力量以及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使公平和正义的理念得到体现。各得其所,指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能公正地得其所应得。公正是各得其所的本质,公正产生和谐,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据有的同志的观点,各得其所主要包括一个社会能使社会成员各得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得其位和各享其成;各得其岗,就是人有其岗,而且使人的能力与岗位相匹配,得到合理配置;各司其职,就是社会成员要具有职业精神,能够认同并恰当地承担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在其职尽其责,做好本职工作;各守其则,就是每个社会成员要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角色规范和规章制度,以及合法的公共秩序;各得其位,就是社会成员应根据能力和贡献来获得相应的职位和社会位置;各享其成,就是社会成员既能合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使其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也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谐相处的社会。只有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才有可能使社会成员做到和谐相处,各得其所是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和谐相处是各得其所的结果。“和谐相处”,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要求。其基本特征是以各种关系的和谐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从外延来讲,和谐相处主要包括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人和人的和谐相处,人和组织的和谐相处,人自身内部各要素的和谐相处。而人和人的和谐相处,又主要包括党和人民的和谐相处、干部和群众的和谐相处、党员干部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代际之间的和谐相处等。这里,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和谐相处是根本,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关键,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基础。从内涵来讲,和谐相处是指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人人平等,即人们之间在人格、权利、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而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是核心。和而不同即尊重个人、包容个性差异,并通过协商共识,使多样性之间达到协调、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即社会各阶层、群体和成员之间能保持一种互惠互利关系。 第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共生共进的社会。从使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并使社会充满活力,到尊重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再到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与和谐相处,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使一切积极的社会力量共生共进,即形成一种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因而,“共生共进”应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落脚点。其基本特征是形成合力,共促发展。我们的发展是追求和谐的发展。和谐,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对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来讲,达到和谐是目的;对促进当代中国发展来讲,和谐又是手段。和谐社会,是一个把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凝聚起来、进而形成合力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的一切努力归根到底都是为了集中力量,形成合力,以共同促进发展:既是为了使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人和组织、人自身内部的各要素达到共生共进,也是为了使党和人民之间、干群之间、党员干部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各民族之间、代际之间,以及社会各要素之间达到共生共进,又是为了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达到共生共进。2023-06-27 14:23:431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以上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是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扩展资料:和谐社会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23-06-27 14:23:5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以上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是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2023-06-27 14:24:12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具有以下五个层面的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尽其能并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提供了各尽其能的舞台,极大地激发着人们的创造活力。在这方面,我们党从制度和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一是尊重劳动,即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二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三是尊重创造,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四是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即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民诉求的社会。在各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同时,各个阶层和群体也必然表达他们的权利诉求、民主诉求、公正诉求以及政治诉求。对于这些利益诉求,我们党充分尊重,并积极整合他们的合理要求,努力凝聚他们当中的有效力量。这有利于形成一种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得其所的社会。尊重人民诉求必须做好“整合和凝聚”工作。而整合和凝聚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各得其所”。其基本特征是,力求保持各种因素、力量以及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使公平和正义的理念得到体现。各得其所,指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能公正地得其所应得。公正是各得其所的本质,公正产生和谐,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据有的同志的观点,各得其所主要包括一个社会能使社会成员各得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得其位和各享其成;各得其岗,就是人有其岗,而且使人的能力与岗位相匹配,得到合理配置;各司其职,就是社会成员要具有职业精神,能够认同并恰当地承担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在其职尽其责,做好本职工作;各守其则,就是每个社会成员要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角色规范和规章制度,以及合法的公共秩序;各得其位,就是社会成员应根据能力和贡献来获得相应的职位和社会位置;各享其成,就是社会成员既能合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使其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也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谐相处的社会。只有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才有可能使社会成员做到和谐相处,各得其所是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和谐相处是各得其所的结果。“和谐相处”,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要求。其基本特征是以各种关系的和谐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从外延来讲,和谐相处主要包括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人和人的和谐相处,人和组织的和谐相处,人自身内部各要素的和谐相处。而人和人的和谐相处,又主要包括党和人民的和谐相处、干部和群众的和谐相处、党员干部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代际之间的和谐相处等。这里,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和谐相处是根本,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关键,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基础。从内涵来讲,和谐相处是指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人人平等,即人们之间在人格、权利、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而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是核心。和而不同即尊重个人、包容个性差异,并通过协商共识,使多样性之间达到协调、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即社会各阶层、群体和成员之间能保持一种互惠互利关系。 如何建立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多样性的统一产生和谐,以人为本既尊重多样性,又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这一方面增强了各类主体的主体意识和竞争观念,从而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另一方面,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作为科学发展观本质的以人为本,就是从价值观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大思路:它具有谐合性,在社会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上,强调在社会多样性中追求协调合作、共赢共进;它具有公正性,要求增富济贫;它具有亲和性,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主张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它具有包容性,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尊重人们之间的共同性和个性差异。显然,以人为本有利于人们在多样性中达成认同和共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二,从制度与机制上保证执政为民。把以人为本引入党的执政活动中,必须从制度与机制上切实保障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及执政公正和执政为民。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制度问题不解决,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难于落到实处。从当前看,应健全 *** 科学施政制度,确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健全社会利益协调制度,找准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健全以关注困难群众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及预警机制等。执政为民,促进社会和谐,要求确立“以民为本”的干部人事制度:开放式选人,给人们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让人民群众参与选人,适度扩大人民群众参与选举的范围;凭能力和业绩选人,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发挥和全面业绩能得到公正回报;公正选人,通过“赛马”的方式,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执政为民的优秀人才选 *** ,把领导干部的行为引向执政为民实践中去。 第三,建立公共服务型 *** 。公共性产生和谐,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 *** 行为中,就是要求 *** 成为公共服务型 *** 。一要注重民主协商,尊重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民 *** 利和独立人格。二要为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相对平等竞争的机会与平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使人们认识到在这样的机会和平台、政策和规则、管理和服务中,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会得到公正回报,而且使自己承担竞争的后果。成者回报社会,败者承担责任,从自身找原因,这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三要注重使公共权力受法治的约束,限制公共权力运行中的随意性。 第四,提高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复杂矛盾与防范社会风险的能力。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到领导干部的行政工作中,就要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及正确处理复杂矛盾与防范社会风险的能力。目前,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矛盾,而各级领导干部大都往往处在矛盾包围之中。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用能力原则扬弃权力原则。奉行能力原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把精力用于提高其各种能力上,其中包括:驾驭各种复杂矛盾与防范各种社会风险的能力;注重矛盾双方的共同点,追求矛盾双方的共赢,把矛盾一方看作另一方发展的重要环节;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制定的政策必须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 第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共生共进的社会。从使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并使社会充满活力,到尊重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再到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与和谐相处,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使一切积极的社会力量共生共进,即形成一种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因而,“共生共进”应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落脚点。其基本特征是形成合力,共促发展。我们的发展是追求和谐的发展。和谐,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对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来讲,达到和谐是目的;对促进当代中国发展来讲,和谐又是手段。和谐社会,是一个把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凝聚起来、进而形成合力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的一切努力归根到底都是为了集中力量,形成合力,以共同促进发展:既是为了使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人和组织、人自身内部的各要素达到共生共进,也是为了使党和人民之间、干群之间、党员干部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各民族之间、代际之间,以及社会各要素之间达到共生共进,又是为了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达到共生共进。2023-06-27 14:24:191
和谐社会具有哪些特征?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决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的集中体现。在政策制定、执行和检验过程中,应引入科学决策机制、公开讨论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纠错机制等。这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 政治学视角: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在一种稳定的社会结构之下,协调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建立体现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和社会进步的和谐发展机制。具体而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以下重要指标: 第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并尽最大可能避免因经济的大起大落造成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冲击。 第二,在法治社会的前提下,确定有限政府的管理架构,为保障公民权利和进行有效管理提供必要的政治基础。 第三,在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原则下,建立健全社会协调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着力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有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逐步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为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缓解社会矛盾奠定不可缺少的社会基础。 第四,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机制,为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和优良的生存空间,并尽可能减少因环境污染、资源破坏以及自然灾害频发对社会发展造成的破坏作用。 第五,以完善的教育系统和具有凝聚力、包容性的文化氛围,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文化水准和道德修养,为人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素质整体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六,建立和平共处机制,不仅要保持良好的国际关系,亦要注重民族关系、宗教关系等的协调,为社会发展寻求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并有效遏制来自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等的威胁。 公共政策取向:科学、民主与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和个人应该分别承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从个人来讲,遵纪守法、遵守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最基本的。这是保持整个社会秩序的最基本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先富起来的人或者说处于优势地位的人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从政府来讲,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方面。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政府首先应该对所有的社会政策进行重新审视、调整、修改或补充。建立和谐社会首先要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上个世纪90年代,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过程中,明确了政企分开,政府从一些以市场为主体的领域中退出,虽然难度相当大,但在理论上是明确清晰的。今天已经看到了成果。而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就目前来说,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应该解决哪些问题,还需要认真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当前,首要的问题不是政府应该干什么,而是政府首先应该在一些领域中负起责任。现在社会上出现的问题,与当地政府该负的责任没有负或负责的没有到位有一定关系。像社会安全问题、义务教育的问题、看病难问题等,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地推给市场,因为这些问题不是以市场为主体的领域,因此,该政府管的必须管起来。该加大力度管的要加大力度。该加大投入的要加大投入传统的和谐社会与现代的和谐社会有两个重大区别:一是前者往往以牺牲个人利益来换取社会的和谐局面,后者则是以人为本的社会,能够协调好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能够整合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因而能够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二是前者建立在少数群体剥夺多数群体利益的基础之上,缺乏社会公平和正义,它是不能长久的,后者则是建立在社会公平和正义基础上的,具有可持续性。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应该有三个重要基础:即社会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2023-06-27 14:24:558
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23-06-27 14:25:14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基本特征 :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2023-06-27 14:2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