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m-R
-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 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可以到书店去买找到意思!网上诗意其实很难找!
五年级下册的李白的秋浦歌的诗句意思。
秋浦歌中让我们感受到工人发自内心的豪放的诗句是: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炉火照天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十四首。此诗是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作品,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珍贵。全诗展示了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2023-06-24 04:30:351
李白写的秋浦歌的意思是什么(李白秋浦歌表达了什么)
1、李白的秋浦歌是什么意思。 2、李白的秋浦歌的意思。 3、《秋浦歌》李白是什么意思?。 4、李白《秋浦歌》中一句。1.《秋浦歌》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 2.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 3.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4. 《秋浦歌》的原文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6.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 7.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 8.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 9.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 10.“缘”,因为;“个长”,这么长。 11.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12.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13.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14.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 15.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16.“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17. 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 18.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2023-06-24 04:30:421
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的意思
李白《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的夜色浓了,明晃晃的月亮照着静悄悄的大地,到处一片静谧。冶炼厂的炉火燃起来了,火星四射,浓烟滚滚,照亮了天和地,给沉寂的夜色重重涂抹了一层红色的颜料。红彤彤的炉火映红了人们的脸,趁着月色,一边劳动,一边歌唱,歌唱打破了夜色的幽静和神秘的氛围,也震荡着寒冷的水面2023-06-24 04:30:501
秋浦歌的秋浦是什么意思
地名2023-06-24 04:30:596
《秋浦歌》诗题的意思?
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2023-06-24 04:31:172
秋浦歌,中的秋浦是什么意思,李白还写过其他的秋浦歌吗?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在唐代时是著名的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在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左右,李白漫游来到此地,在秋浦逗留期间,李白以《秋浦歌》为名,写了一组诗,一共有十七首,全是五言诗。2023-06-24 04:31:252
秋浦歌中秋浦的含义?
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秋浦,是一个地名,在今安徽贵池西南,那里有秋浦河。2023-06-24 04:31:391
秋浦歌其十五古诗翻译 秋浦歌其十五古诗意思
翻译: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秋浦歌其十五》原文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其十五》注释 个:如此,这般。 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秋浦歌其十五》赏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 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 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秋浦歌》创作背景 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另说为天宝十二载,又说为天宝十四载)。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 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天宝十二载(753),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秋浦歌》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2023-06-24 04:31:461
李白的秋浦歌是什么意思 秋浦歌原诗及赏析
1、《秋浦歌》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2、《秋浦歌》的原文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 3、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4、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2023-06-24 04:31:531
秋浦歌,中的秋浦是什么意思,李白还写过其他的秋浦歌吗?
秋浦:在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西南。《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组诗。李白一生中多次游秋浦,这组五言诗大概是诗人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漫游至秋浦,逗留期间所写。组诗内容丰富,艺术高超,尤其是《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更是脍炙人口。2023-06-24 04:32:112
秋浦歌 作者:李白 “白发三千丈” 的那首的意思简析
《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五)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意思; 为什么白头发几千丈长, 只因愁思无穷无尽也像这样长。 不知道在明亮的镜子里的我, 从什么地方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2023-06-24 04:32:181
李白秋浦歌全诗意思及赏析
秋浦歌 作者:李白 年代: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译文: 白头发长到三千丈,只因为愁绪是这样长.我对着明亮的镜子,不知道从哪儿得来了这么多的寒霜. 赏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大约在天宝十二载(公元753),李白漫游来至此。逗留期间,他以《秋浦歌》为名,写了一组五言诗,共有十七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十五首。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写自己内心深长的愁绪。 到秋浦时,李白已经离开长安已经快十年了,他是在天宝三载(公元744)离开的。从那以后,便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和中国诗坛上的另一位现实主义的巨匠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真是尽一时之兴,成千古美谈。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在他这组《秋浦歌》中多有反映。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诗人对镜,乍见增添了许多白发,只觉触目惊心,不禁惊呼:我的白发长达三千丈,只因为忧愁是这样的长。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经五十多岁。在此以前,他就多次感叹过白发早生,未必真是那样,但现在的确是发白的年纪。但这仅仅是岁月催人老吗?我们知道,忧愁、焦虑也是与白发联系在一起的。最著名的是伍子胥的故事,因为过不去昭关,一夜之间,头发竟然全愁白了。诗人呢,他的白发也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而长达三千丈,显然是夸张,其长如此,可见愁思该有多么深重。这一句自答,语势跌落,情绪转为悲凉。我们仿佛看到独坐愁城的诗人,在沉重的叹息声中,无力地低下了白头。“缘”是因为的意思,“个”是这样的意思。 这首诗上来就给人一种带有明显诗仙色彩的浪漫与格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要是别人说自己有一丈长的头发,估计不会有人相信,而李白偏说自己生了一头三千丈长的白发,却成了千古名句。那为什么一种在客观上不可能的现象,却能在主观上得到无数读者的认同和喜爱呢? 究其原因,当然是在紧接而来的第二句。因为这一联诗的意义重点不是在表示长度的"白发三千丈"上,而是在说明原委的"缘愁似箇长"上。原来,三千丈的白发在李白的笔下,只不过是一个参照系,我为什么生出这么长的白发?是因为我有"同样长的愁!"缘是因为的意思,箇是如此的意思。这两句诗原来是一个倒装句,李白的愁当然不是像常人那样,愁他的衣食住行,他也不是愁自己没有官做,因为他放着在皇帝身边的翰林学士不干,非要跑到这山野之间的秋浦来"唱什么白发歌",他是愁的自己不能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他是愁的自己已经再也无法实现自己当年功成身退的宿愿,眼见得自己早已远离了国家的政治中心,而朝政却是一日不如一日,自己已经全然无能为力,于国家的命运,于个人的.抱负,都已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矣!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是在揽镜自照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自己已经满头"秋霜"了,可是却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一头青丝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始变白的?这又一次说明,李白并没有像伍子胥那样遇到什么人生的重大变故,而在精神上突然遭受到刺激,我们知道他是一个极其浪漫的人,但是,浪漫的人并不一定就没有烦恼,因为浪漫的人往往有着比知足常乐的普通人更多的追求,更强烈的愿望,所以也就必然会有更大的失望。一次次对理想的追求的失败,使李白在精神上长期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而他那天生的傲骨又无时无刻不在摆脱压抑,追求自我。这种精神上的压抑与反压抑,当然会对人在心理乃至生理上产生无形的负面影响,其实,李白绝不仅仅是在感叹自己已经生了白发,已经老了,而是有着更加深层的悲哀,即一生追求,到头来一无所得,却只有"三千白发"! 那白发是从哪里得来的?自二十多岁出蜀漫游,诗人奔波劳顿,哪一次失意,哪一回挫折,不使他心生忧愁愤激,以致华发早生!这一头“秋霜”,乃是大半生坎坷经历的印迹和明证。诗人仿佛在镜中看到了自己的悲哀:一生追求,至今一无所得。诗中连用“不知”“何处”两个疑问词,以强烈感叹的语气,把问题提了出来,却没有回答。诗人亲历亲感,怎么会不知道呢?他只是把无限的愁闷和悲凉留了下来。 从今以往,年华老去,以往的豪情万丈,不复存在,这种处境那怕你再浪漫通达,也难免迟暮感伤呀。虽然李白内心是低沉无奈的,但是他表达这种无奈低沉心态的方式却仍然是洒脱张扬的,我的白发有三千丈长,胜过常人无数,我的头发白了,可我却浑然不觉,尽管在说愁,说悲! 我们读着这声"白发三千丈"的感叹,我们听着这句"不知明镜里"的疑问,却仍然感觉出这是一颗不服输的心灵在向命运、向苍天做不屈的抗争,仍然会被作者那不肯向外界低头的顽强人格所征服,为他那最终的是悲剧式的人生经历所震憾!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被认为是写愁的绝唱。心中愁绪,夸张为三千丈白发;苦思难解,竟至于乌丝染霜。丁力先生却语出惊人,他认为李白此诗不是夸张,而是一种实写。理由是古人认为人发万根,发长三尺。李白愁白了头,万根长发连起来正好三千丈,是不折不扣的纪实手法。2023-06-24 04:32:241
是什么意思
秋天描述浦江的一首诗歌2023-06-24 04:32:333
李白的秋浦歌是什么意思
1、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2、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3、后两句的意思是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无法知道自己的头发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4、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2023-06-24 04:32:461
李白的秋浦歌中的缘是什么意思
因为2023-06-24 04:32:554
秋浦歌,中的秋浦是什么意思,李白还写过其他的秋浦歌吗?
秋浦:在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西南。《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组诗。李白一生中多次游秋浦,这组五言诗大概是诗人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漫游至秋浦,逗留期间所写。组诗内容丰富,艺术高超,尤其是《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更是脍炙人口。2023-06-24 04:33:252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解释
《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诗人的愁绪。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满头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这句诗的下一句是“缘愁似个长”,就回答了“白发三千丈”的原因,表现出诗人的愁绪之深重。白发三千丈的出处“白发三千丈”出自《秋浦歌十七首·十五》,原诗如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译文:满头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只因为我的忧愁有那么长。明亮的镜子里,我的白发就像秋霜一样,不知怎么的会变成这个模样。《秋浦歌》的作者《秋浦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李白又号“谪仙人”,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2023-06-24 04:33:33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全诗意思及赏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全诗
1、李白的《秋浦歌》全诗意思: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2、赏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箇)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箇)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 3、“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出自唐朝李白的《秋浦歌》其十五,全诗: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2023-06-24 04:33:435
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子烟)的诗意,中心,乱、动的意思
译文:冶炼厂的炉火照耀着天地,炉火中飞溅的火星闪烁在紫烟当中。明月下炉火映红了冶炼的工人的脸,他们拼命劳作着。他们放开歌喉,边工作边唱着歌,让整个寂静的山川充满歌声。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这首诗展现了一幅工人热情工作的情形,体现了冶炼工人乐观的精神以及忘我的劳动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工人的赞美之情。红星乱紫烟中的“乱”指飞溅的意思,歌曲动寒川中的“动”指震动的意思。2023-06-24 04:35:071
李白的《秋浦歌》中,不知何处得秋霜是什么意思
何处得秋霜何处:哪里,什么地方。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意思:从什么地方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出自李白的《秋浦歌》。原文如下: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2023-06-24 04:35:142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李白《秋浦歌》请问以上是什么意思?
《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组诗。李白一生中多次游秋浦,这组五言诗大概是诗人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漫游至秋浦,逗留期间所写。组诗内容丰富,艺术高超,尤其是《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其15),更是脍炙人口。 大意:满头白发呀有三千丈,只因为我的忧愁有如此之长。不明白(照镜时)在明亮的镜子里,是什么忧愁使自己白发如秋霜一般。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得采纳啊2023-06-24 04:35:212
秋浦歌 秋浦田舍翁 中张、映的意思
张:张网;映:映衬!2023-06-24 04:35:352
李白秋浦歌水如一匹练,化地即平天是什么意思
2023-06-24 04:35:421
秋浦歌十七首 其十二 释义
《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二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这首诗的意思,及赏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描写了怎样的场面等等。2023-06-24 04:35:513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的解释?
一、译文哦,满头的白发居然长了三千丈,只因为,那忧伤绵绵不绝如此长。明镜啊明镜,你的主人我不明白,你从什么地方,得到了九秋之霜?二、出处唐·李白《秋浦歌》三、原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另说为天宝十二载,又说为天宝十四载)。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天宝十二载(753),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二、赏析愁生白发,揽镜自照,倍生伤感。这样写愁思的,并不少见,李白却写出奇意奇调。第一句“白发三千丈”,突然而起,如火山喷发、大潮接续奔涌而来,突破婉折,四句三折。既言发长因愁长,见镜中白发,却问这愁从何得来,其中蕴蓄着无限的抑郁不平。全诗被历代评家赞赏是出于常情而深入人心的奇句奇思妙想,活脱脱地表现了年过半百的诗人因岁月流逝而理想难酬的内心感伤。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这是一首写愁的抒愤诗。诗人怀着“济苍生”“安黎元”的抱负,却受到杨国忠等的排挤,一直得不到重用。这首诗是诗人在天宝暮年,漫游秋浦而作的十七首《秋浦歌》中的第十五首,诗以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深重的怨愤和抑郁之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2023-06-24 04:36:001
秋浦歌愁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秋浦歌中诗人愁的是什么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问题二:李白的秋浦歌中的"愁"是愁的是什么 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愁思,同时感叹岁月流逝的无情。用秋霜代指白发,并以问句结束,将诗人抑郁激愤的心情与对年华逝去的感慨,含蓄委婉地表现了出来。写这首诗时,诗人已经50多岁了。少怀壮志,意气风发,然而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更加苦痛! 问题三:秋浦歌中缘愁似个长是什么意思 得结合前一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就是我的愁绪也像白发那么长,似个长就是也像前文的白发那么长 问题四:《秋浦歌》李白为什么会愁? 这是一首写愁的诗。李白以白发喻愁,突出“愁”之长度,古往今来,唯此一人。开篇便是大胆的夸张“白发三千丈”,次句点出原因,化无形之愁为有形之物。末两句将万端心绪汇于一问之中,言尽而蕴意不尽。诗人的“愁”,让人看得见,摸得着,也因此该诗成为言愁的千古名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愁思,同时感叹岁月流逝的无情。用秋霜代指白发,并以问句结束,将诗人抑郁激愤的心情与对年华逝去的感慨,含蓄委婉地表现了出来。写这首诗时,诗人已经50多岁了。少怀壮志,意气风发,然而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更加苦痛! 问题五:《秋浦歌》第15首 诗人“愁”的什么 1、《秋浦歌》其十五中诗人愁的是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愁”的是自己年老体迈,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 2、原文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注释 ①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西。 ②白发:白头发。亦指老年。 ③三千:泛言数目之多。 ④个:如此,这般。 ⑤明镜:明亮的镜子。 译文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4、简析 《秋浦歌u30fb秋浦长似秋》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此诗以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三千丈白发领起,抒发了因惊现白发而引起的心里上的极大震撼。极度夸张却真实地宣泄了内心的烦愁。 问题六:“愁”字代表什么意思? 呃,其实不是这么理解的... 愁这个字拆成“秋”和“心”就可以了~“秋”就不用再分了,秋是象形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是成熟的庄稼的意思~但愁就是形声字了~ 但因为秋又是万物凋零的季节,所以中国古代“秋”一向含有“忧、闷、惨、淡”的含义,很多诗人都用“人如秋、心若秋”表达苦闷的心境,所以表示这一类心情的字都包含有秋的部分,比如愁、愀等等... 问题七:秋浦歌什么意思 秋浦歌 (唐)李 白 白 发 三 千 丈, 缘 愁 似 个 (个)长。 不 知 明 镜 里, 何 处 得 秋 霜?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字句浅释 1、秋浦:在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西南。唐时是著名产铜、银的地方。 2、缘:因为。 3、秋霜:秋天的白霜,这里用来形容白发。似 个:这个。 译文 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编辑本段诗词赏析 解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场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 *** 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简析版本2】 文化价值 “曾记当年骑竹马,而今便是白头翁。”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小时候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怎么就已经白发上头了?无怪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哀叹青春易逝、光阴难留、人生如梦。但李白与众不同,他一来就出口不凡:白发三千丈!猛一下把个满头银发的形象推到你的面前,而那雪白的银丝却一直飘洒流荡而去,消失在无穷远的地方!当这一震撼人心的镜头淡出以后,他才向你吐露内心的哀愁,指出白发是因愁而起,可知愁有多深!又用雪白而寒冷的秋霜描述象征老迈的白发,意味着走向老迈的过程是一个冷峻 无 现实,而对于“老之将至”这一警告,自己还是深感突然、手足无措,不免发出由衷的哀叹! 一般人都怕“老”,但最怕的是紧跟在“老”后面的“死”。一般人都怕“死”,是因为对“死”的本质毫无了解,又受了无神论者披着“科学”外衣的、反科学的“解释”的误导。然而,确实有许多人不怕死。他们明白“死”的真正意义,其中许多人还能预知死期,真正做到“视死如归”。读了此诗,如有“当头棒喝”之感,因而对“生”与“死”这个重大问题严肃地考虑,甚至探究一下“视死如归”者的人生妙谛,你就充分体现了这首千古名作的不朽价值。 问题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李白《秋浦歌》请问以上是什么意思? 《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组诗。李白一生中多次游秋浦,这组五言诗大概是诗人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漫游至秋浦,逗留期间所写。组诗内容丰富,艺术高超,尤其是《秋浦歌u30fb白发三千丈》(其15),更是脍炙人口。 大意:满头白发呀有三千丈,只因为我的忧愁有如此之长。不明白(照镜时)在明亮的镜子里,是什么忧愁使自己白发如秋霜一般。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 *** ,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得采纳啊2023-06-24 04:36:141
李白秋浦歌的 红星 是什么意思
1、红色的火星。2、原诗: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朝代:唐代作者: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3、译文译文炉火照彻天地,紫烟中红星乱闪。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4、有关句子赏析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此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开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2023-06-24 04:36:226
《秋浦歌》的意思
秋浦歌 作者: 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2023-06-24 04:37:081
李白的《秋浦歌》是什么意思?
秋浦歌李 白白 发 三 千 丈, 缘 愁 似 个 长。 不 知 明 镜 里, 何 处 得 秋 霜。 [简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作者简介】李白(公元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时期最有名的大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雄奇豪放,飘逸不群,想象丰富,流转自然,音韵和美,体格多变。【字句浅释】缘:因为。个:这,此。秋霜:这里用来形容白发。【全诗串讲】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象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简析】“曾记当年骑竹马,而今便是白头翁。”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小时候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怎么就已经白发上头了?无怪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哀叹青春易逝、光阴难留、人生如梦。但李白与众不同,他一来就出口不凡:白发三千丈!猛一下把个满头银发的形象推到你的面前,而那雪白的银丝却一直飘洒流荡而去,消失在无穷远的地方!当这一震撼人心的镜头淡出以后,他才向你吐露内心的哀愁,指出白发是因愁而起,可知愁有多深!又用雪白而寒冷的秋霜描述象征老迈的白发,意味着走向老迈的过程是一个冷峻的现实,而对于“老之将至”这一警告,自己还是深感突然、手足无措,不免发出由衷的哀叹!一般人都怕“老”,但最怕的是紧跟在“老”后面的“死”。一般人都怕“死”,是因为对“死”的本质毫无了解,又受了无神论者披着“科学”外衣的、反科学的“解释”的误导。然而,确实有许多人不怕死。他们明白“死”的真正意义,其中许多人还能预知死期,真正做到“视死如归”。读了此诗,如有“当头棒喝”之感,因而对“生”与“死”这个重大问题严肃地考虑,甚至探究一下“视死如归”者的人生妙谛,你就充分体现了这首千古名作的不朽价值。 秋浦歌 十七首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2023-06-24 04:37:164
秋浦歌古诗的意思
问题一:秋浦歌的诗句意思 秋浦歌 (唐)李 白 白 发 三 千 丈, 缘 愁 似 个 (个)长。 不 知 明 镜 里, 何 处 得 秋 霜? 1、秋浦:在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西南。唐时是著名产铜、银的地方。 2、缘:因为。 3、秋霜:秋天的白霜,这里用来形容白发。似 个:这个。 译文 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解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 *** 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问题二:《秋浦歌》诗题的意思? 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问题三:秋浦歌古诗 秋浦歌 作者: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w)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问题四:五年级下册的李白的秋浦歌的诗句意思。 秋浦歌中让我们感受到工人发自内心的豪放的诗句是: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u30fb炉火照天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十四首。此诗是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作品,诗人饱含 *** ,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珍贵。全诗展示了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问题五:秋浦歌的诗句 秋浦歌 李 白 白 发 三 千 丈, 缘 愁 似 个(个)长。 不 知 明 镜 里, 何 处 得 秋 霜。 秋浦歌 十七首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描写的是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D映深竹。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2023-06-24 04:37:251
李白的《秋浦歌》是什么意思?
秋浦歌作者: 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秋浦歌】天宝十三载(754),李白流寓秋浦时所作的组诗,共十七首。 【秋浦】今安徽贵池县西南一浦,产银产铜。 【红星乱紫烟】乱,错杂。红色火花在紫色的炉烟中飞溅。 【赧郎】赧,面红。为炉火照红的冶炼工人。 【缘】因为,指因为愁思有那么长【个】这样【罝】捕捉鸟兽的网[简析]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2023-06-24 04:37:331
秋浦歌的意思 炉火照天地那首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李白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2023-06-24 04:37:401
秋浦歌的意思、作者简介、词语解释
2023-06-24 04:37:491
秋浦歌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首诗的意思?
不知道╮(╯_╰)╭2023-06-24 04:37:574
李白的第十四首《秋浦歌》诗句意思
《秋浦歌 其十四》意思:炉火照彻天地,柴烟中红星乱闪。冶炼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原文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2023-06-24 04:38:052
《秋浦歌》的意思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问题描述: 古诗的典故、意思,越多越好!! 解析: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在唐代时是著名的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在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左右,李白漫游来到此地,在秋浦逗留期间,李白以《秋浦歌》为名,写了一组诗,一共有十七首,全是五言诗。这里选了四首介绍给大家,其中第四首和第十五首是写的李白自己,而第十四首和第十六首写的是李白眼中的冶炼工人和农家田舍翁。 到秋浦时,李白已经离开长安已经快十年了,他是在天宝三载(公元744)离开的。从那以后,便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和中国诗坛上的另一位现实主义的巨匠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真是尽一时之兴,成千古美谈。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在他这组《秋浦歌》中多有反映。如在第六首写到,"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连观赏秋色也要强打精神,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受相似,可见情绪是比较低落的;在第七首又说自己"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从"白石烂"和"黑貂裘"这两个典故上,读者不难明白,在长安时失意于最高统治者其实一直是李白心中抹不去的隐痛。"白石烂"是宁戚在不得志时,抓住齐桓公出行的机会,牵牛叩角而歌时唱的歌词,"南山灿,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长夜漫漫何时旦!"从而引起了齐桓公的注意而最终得到了重用;"黑貂裘"则是说的战国时期最成功的策士苏秦在一开好游说秦惠王失败后,穷困潦倒的处境,"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战国策·苏秦始以连横说秦》)李白觉得自己的处境就好比那失意东归的苏秦,而再也不会像宁戚那样得到君王的赏识了。 盛年不再的李白,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心情来到秋浦的,虽然是刚过"知天命"的年纪,可是好像一下子白发就全白了。在第四首《秋浦歌》的开头,他说自己是"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听起来似乎觉得原来还李白一直是两鬓青丝,但到了秋浦之后,没有想到竟然会在一天早上起来之后,发现两鬓已经白发苍苍了!"一朝"极言头发白得之快,简直出乎意料之年,言下之意,还真有点当年伍子胥过不去昭关,一夜之间,就把头发愁白了的味道,但是伍子胥是心急火燎,李白却并不着急赶到哪里去,而且,也不像伍子胥那样过不了昭关就有性命之忧,但是又为什么白了头发呢。李白在惊异之余,给自己找了一个看上去说得过去的原因,"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中国古代的文人一听到猿声,马上就会愁肠百结的,这其中的例外恐怕还只有李白一人,不过那也是他晚年在长流夜郎的途中,在三峡中得到大赦,乘舟东归的时候,曾经欢快地写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是在眼下,他可没有这么好的心情,猿声一"催",他满头的青丝,不管是长是短,统统白了,这个"催"字可谓是用得惊心动魄,本来头发就在一夜之间白了,那里还禁得住猿声的催促!这一首诗由于用了"一朝"和"催"这两个词来着重强调自己头发白得异乎寻常的快,不由得让人想到他在《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不过,说一头青丝是被猿声"催"成"白发"的,谁也知道这不过是夸张想像之词,其中总要有一个真正具体的原因的,从《秋浦歌》第十五首中人们不难读出浪漫的诗人为什么突然之间白了头。这首诗上来就给人一种带有明显诗仙色彩的浪漫与格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要是别人说自己有一丈长的头发,估计不会有人相信,而李白偏说自己生了一头三千丈长的白发,却成了千古名句。那为什么一种在客观上不可能的现象,却能在主观上得到无数读者的认同和喜爱呢?究其原因,当然是在紧接而来的第二句。因为这一联诗的意义重点不是在表示长度的"白发三千丈"上,而是在说明原委的"缘愁似个长"上。原来,三千丈的白发在李白的笔下,只不过是一个参照系,我为什么生出这么长的白发?是因为我有"同样长的愁!"缘是因为的意思,个是如此的意思。这两句诗原来是一个倒装句,李白的愁当然不是像常人那样,愁他的衣食住行,他也不是愁自己没有官做,因为他放着在皇帝身边的翰林学士不干,非要跑到这山野之间的秋浦来"唱什么白发歌",他是愁的自己不能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他是愁的自己已经再也无法实现自己当年功成身退的宿愿,眼见得自己早已远离了国家的政治中心,而朝政却是一日不如一日,自己已经全然无能为力,于国家的命运,于个人的抱负,都已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矣,你说李白最想得开,因为高官可以不当,权贵可以蔑视;但是李白又最想不开,既然如此,你就干脆随心所欲地去"开心颜",去快意人生不就行了,可是李白说归说,做归做,他可以随时随地的放浪形骸,但却不能无止无休地忘乎所以,这种不为自己个人遭遇,而为理想,为天下,为苍生的担忧才是李白最终会"白发三千丈"的"个中原因"。在发出了这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浩叹之后,李白笔锋突转,自问而不自答地又提出了一个突兀的疑问,"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是在揽镜自照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自己已经满头"秋霜"了,可是却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一头青丝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始变白的?这又一次说明,李白并没有像伍子胥那样遇到什么人生的重大变故,而在精神上突然遭受到 *** ,我们知道他是一个极其浪漫的人,但是,浪漫的人并不一定就没有烦恼,因为浪漫的人往往有着比知足常乐的普通人更多的追求,更强烈的愿望,所以也就必然会有更大的失望。一次次对理想的追求的失败,使李白在精神上长期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而他那天生的傲骨又无时无刻不在摆脱压抑,追求自我。这种精神上的压抑与反压抑,当然会对人在心理乃至生理上产生无形的负面影响,其实,李白绝不仅仅是在感叹自己已经生了白发,已经老了,而是有着更加深层的悲哀,即一生追求,到头来一无所得,却只有"三千白发",从今以往,年华老去,以往的豪情万丈,不复存在,这种处境那怕你再浪漫通达,也难免迟暮感伤呀。虽然李白内心是低沉无奈的,但是他表达这种无奈低沉心态的方式却仍然是洒脱张扬的,我的白发有三千丈长,胜过常人无数,我的头发白了,可我却浑然不觉,尽管在说愁,说悲,但是我们读着这声"白发三千丈"的感叹,我们听着这句"不知明镜里"的疑问,却仍然感觉出这是一颗不服输的心灵在向命运、向苍天做不屈的抗争,仍然会被作者那不肯向外界低头的顽强人格所征服,为他那最终的是悲剧式的人生经历所震憾。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所以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歌的一开始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中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整个画面呈现出浓重的色调与强烈动感,给人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透过这种不同寻常的景象描写,分明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 接下来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是作者对正在紧张劳作的冶炼工人的正面描写,赧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李白对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而生成了一个全新的诗歌词汇"赧郎",用来表达他对眼前的辛勤工作的劳苦大众的由衷的钦佩之情,工人们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 *** 荡漾起来!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给了本来就十分敏感的诗人以强烈的内心震撼,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连"寒川"都不能自已,那么就更不用说天生浪漫,感情丰富的李白了。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于是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无比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效果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李白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 如果我们能够把视野再放宽一点,从李白在秋浦时的整个创作背景及当时的个人处境来观察思考,就会发现,尽管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李白觉得好像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而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以至于他也像一般的文人墨客一样,听不得秋日的猿鸣,但是当他一旦接触到火热的生活和 *** 的迸发,那怕是与他平常的生活全不相干的体力劳动,他也能够从中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人生的真谛,从而在心灵上获得洗礼,在灵魂上得到新生。于是,他可以迅速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对他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使他再次萌发创作的灵感。所以他能够一次又一次地从困境中走出来,重新发现生活所处处存在的真、善、美。比如,他很快就可以用一种极为欣赏的眼光,在诗中再现秋浦人家的生活情调了,"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这是《秋浦歌》的第十六首,渔家在夜以继日地打鱼,而他的妻子也不肯闲着,在竹林深处,张网捕鸟,罝是捕鸟兽的网。一家人都在为着生活而忙碌,但是心态却是非常平和的,这首被人赞为颇有王维《辋川诗》格调的诗作,显然是在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下创作出来的。正是这种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接受新事物的健康心理,才使得李白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华彩辞章来的重要主观因素呀!2023-06-24 04:38:131
秋浦歌意思
秋浦的解释秋日的水滨。 唐 张九龄 《别乡人南还》 诗:“东南行舫远,秋浦念猿吟。” 唐 李贺 《蜀国弦》 诗:“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词语分解 秋的解释 秋 (⑥秋) ū 一年的第三季:秋季。秋景。 秋水 (喻人的 眼睛 ,多指女子的)。秋波(喻美女的眼睛)。三秋(a.指 秋收 、秋耕、秋播;b.指三年)。 秋高气爽 。 庄稼 成熟 的时期:麦秋。 指一年: 千秋 万代 。 指 浦的解释 浦 ǔ 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姓。 部首 :氵。2023-06-24 04:38:211
李白的秋浦歌的意思 李白的秋浦歌的意思是什么
1、原文。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2、意思。炉火照彻天地,红星四溅,紫烟蒸腾。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3、赏析。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后两句的意思是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无法知道自己的头发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2023-06-24 04:38:391
秋浦歌·炉火照天地这首诗意思
秋浦歌十七首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该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通过侧面描写,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三、四句,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通过正面描写,体现了工人们那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郝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工人们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2023-06-24 04:38:471
秋浦歌·炉火照天地这首诗意思
作品原文 秋浦歌 (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此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开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把寒川激荡了,当然不会,这只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另有李商隐、杜牧“小李杜”)。存诗千余首,有《李太白集》三十卷。2023-06-24 04:38:563
《秋浦歌》唐李白。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是什么?意思?
一怀愁肠来作秋浦之游客,强打精神观看秋浦之百花。秋浦的山川就如剡县一样优美,风光却像长沙一带的潇湘之景。《秋浦歌十七首》其六,诗人情绪低落时的作品。想要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可看其七。2023-06-24 04:39:211
秋浦歌其一白发三千丈是什么意思?
秋浦歌 (唐)李 白 白 发 三 千 丈, 缘 愁 似 个 长。 不 知 明 镜 里, 何 处 得 秋 霜。 [简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 【作者简介】 李白(公元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时期最有名的大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雄奇豪放,飘逸不群,想象丰富,流转自然,音韵和美,体格多变。 【字句浅释】 1、秋浦: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南。唐时是著名产铜、银的地方。 2、缘:因为。个:这,此。 3、秋霜:秋天的白霜,这里用来形容白发。 【全诗串讲】 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简析】 “曾记当年骑竹马,而今便是白头翁。”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小时候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怎么就已经白发上头了?无怪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哀叹青春易逝、光阴难留、人生如梦。但李白与众不同,他一来就出口不凡:白发三千丈!猛一下把个满头银发的形象推到你的面前,而那雪白的银丝却一直飘洒流荡而去,消失在无穷远的地方!当这一震撼人心的镜头淡出以后,他才向你吐露内心的哀愁,指出白发是因愁而起,可知愁有多深!又用雪白而寒冷的秋霜描述象征老迈的白发,意味着走向老迈的过程是一个冷峻无现实,而对于“老之将至”这一警告,自己还是深感突然、手足无措,不免发出由衷的哀叹! 一般人都怕“老”,但最怕的是紧跟在“老”后面的“死”。一般人都怕“死”,是因为对“死”的本质毫无了解,又受了无神论者披着“科学”外衣的、反科学的“解释”的误导。然而,确实有许多人不怕死。他们明白“死”的真正意义,其中许多人还能预知死期,真正做到“视死如归”。读了此诗,如有“当头棒喝”之感,因而对“生”与“死”这个重大问题严肃地考虑,甚至探究一下“视死如归”者的人生妙谛,你就充分体现了这首千古名作的不朽价值。 秋浦歌 十七首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nan)郎明月夜,2023-06-24 04:39:291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的解释?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张秉戍 陈长明)2023-06-24 04:39:398
秋浦歌这一课诗句的意思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2023-06-24 04:40:141
秋浦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2023-06-24 04:40:221
秋浦歌炉火照天地那个诗的意思是什么
熊熊的炉火映红天空和大地,红星在飞腾的紫烟中飞溅,脸膛红彤彤的冶铁工人在月光皎洁的夜晚,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嘹亮的歌声使冰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2023-06-24 04:40:413
秋浦歌第十四首的意思
感动的意思.这是首较悲凉的情感古诗!意思是歌曲把大地山川河流都打动了.它是拟人句,把“寒川”比成有思想感情的人。2023-06-24 04:40:493
李白写的秋浦歌的题目秋浦是什么意思
地名秋浦:在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西南。唐时是著名产铜、银的地方。2023-06-24 04:40:584
秋浦歌 炉火照天地意思谧
炉火把天地照得通红2023-06-24 04:41:084
秋浦歌其十四的诗意
熊熊的炉火红了天和地,红星在升腾的紫烟中飞溅。脸颊红彤彤的冶炼工人们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下,边劳动边唱歌,嘹亮的声音使冰冷的河水都震荡了起来。2023-06-24 04:4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