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2023-06-23 11:50:49
TAG: 词语 表示
kikcik
形容时间过得快的成语有哪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昙花一现、白驹过隙、流光易逝、风驰电掣、转瞬即逝、雷厉风行、石火光阴、似水流年、窗间过马、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事过晓迁、一日三秋、稍纵即逝、流水无情、斗转星移、时不我待、争分夺秒、只争朝夕、华不再扬、急景流年、时不我与、铜壶滴漏、韶华易逝、恍若隔世、俯仰之间、一时三刻、转眼之间。
风驰电掣,一挥而就,眼疾手快,飙发电闪,一日千里,昙花一现,疾如雷电,举步生风,一泻千里,健步如飞,突飞猛进,风驰云飞,转瞬即逝,白驹过隙,倍通而进,奔逸绝尘,五行并下,快马加鞭, 长驱直入,大步流星,凫趋雀跃,高材疾足,兵贵神速,速战速决,心直口快,眼急手快,兵闻拙速,进锐退速,快若箭拔,驷马难追,快捷闪电,饭上走丸,讯雷不及掩耳,说曹操曹操到。
肖振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四字词语。

光阴似箭、

白驹过隙、

日月如梭、

稍纵即逝、

转瞬即逝、

弹指之间、

风驰电掣、

雷厉风行、

乌飞兔走、

跳丸日月、

石火光阴、

流光易逝、

似水流年、

窗间过马

可桃可挑

  1)光阴荏苒: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2)视日如年:指时间虽短,但却感到过得很长。

  3)此一时彼一时:指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

  4)日积月累: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5)日累月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同“日积月累”。

  6)日积月聚: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同“日积月累”。

  7)一年半载:一年半年。泛指一段时间。

  8)敬时爱日:指珍惜时间。

  9)缓兵之计: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10)新学小生: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11)时不我待:我待:“待我”的倒装,等待我。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12)朝朝暮暮: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13)倏忽之间:倏:忽然,极快地。指极短的时间。

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成语?(越多越好)

岁月如梭一寸光阴一村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白驹过隙转瞬即逝间不容发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间不容瞬人命危浅人生如朝露说时迟那时快桑荫不徙桑荫未移偷安旦夕五日京兆朝种暮获只争朝夕
2023-06-23 08:43:283

描写时间过得很快的成语有哪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2023-06-23 08:43:5712

形容时间流逝很快的好句(形容时间流逝很快的四字词语)

形容时间流逝的句子是什么?外国部分: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时间流逝很快的成语是什?形容季节变化,时间流逝很快的成语是什么一眼万年、光阴似箭关于感叹时间很快的优美句子关于感叹时间很快的优美句子1.我忘了哪年哪月的哪一日,我在哪面墙上刻下一张脸,一张微笑着忧伤着凝望我的脸,我们微笑着说,我们停留在时光的原处,其实早已被洪流无声地卷走。2.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3.为什么要那么痛苦地忘记一个人,时间自然会使你忘记。如果时间不可以让你忘记不应该记住的人,我们失去的岁月又有甚么意义?4.有人说,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感觉,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知道。1、欢娱不惜时光逝。2、年难留,时易损。3、白驹过隙,日光荏苒。4、时光荏苒,岁月蹉跎。5、天波易谢,寸暑难留。6、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8、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10、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11、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12、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13、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4、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15、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16、光阴似箭催人老,光阴如骏赶少年。17、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1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19、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20、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21、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22、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2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24、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磨了一半。25、我们看到的,都只是过去,只是这个过去,离我们很近很近而已。26、平安夜的钟声又将转一轮,岁月的车轮又前进了一程。猛回头,潮涨潮落已经淹没了昨日的足迹。27、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28、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29、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30、岁月如梭,韶光易逝。重回首,去时年,揽尽风雨苦亦甜。夜阑珊,读无眠,听尽春言,每天都是新的一片,不再清闲,望着洒满月光的星星一路向前。31.时间过得太快,让人不知所措,只好望着那曾经觉得美好的发呆,努力回忆着以前的日子,但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再怎么回忆,也想不起一丝痕迹。在这个时候,你又悄然离去,让我感到茫然,怎样才能把你留住?32.在一个个成千上万的日子里,我到底能做到什么?恐怕只有匆匆地过日子罢了。过去的日子像薄薄的雾,被风吹散了,被雨淋潮了,那青春给我留下了什么痕迹呢?岁月的抹痕吧。33.明知年华终将老去,而我站在青春的尾尖静静眺望,盼着风的微笑,盼着这颗心温暖到老。看那消逝的岁月在指尖滑过,依然明白,我与青春不止遇见。34.岁月流逝,流出一缕清泉,流出一阵芳香;齿月年轮,只剩下苍白的脸,无奈的守候;回忆流沙,谁都看不到他的身影,谁都听不到他的脚步,一切都在流逝中进行,在流逝中爆发。35.青春流逝得如此之快,就算追也追不到。有的时候,从早晨起床到夜晚睡觉,你会觉得时间流的好快,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的青春,还是我们自己赶跑了?谁也不会知道。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形人会被你那么容易就看见吗?36.岁月,对人来说,是一样人捉摸不到的东西。然而,就是这样东西,使人更珍惜自己的时光。如果,岁月可以给每一个人愿望。我希望,岁月可以倒转。37.朋友们,我们正在不断成长,不能再怀恋过去了。就如俄国诗人普希金说的:“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朋友们啊!记住!岁月在流逝,我们在成长!38.对于生命垂危的病人来说,时间就是宝贵的生命;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时间就是财富,有的人说时间就像是从山坡上留下来的水从何处吹来的风,走了就不再回来了;而对于正在读书的学生们来说,时间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知识。珍惜时间就是掌握好知识的一半。39.岁月的流逝,那些曾经的往事,是否还记得它呢,如今的伤感和走过的路,感情和事业的撞击下,会随着岁月而变淡,时光的书卷因年久而变得模糊不清,总经不起时间的考验。40.时间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它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也许你等到了,但是,你又能做些什么?你还是要去考虑。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41.时间流逝了,匆匆的流逝了。走得那么无影无踪,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滑落到水里的瞬间,那么快捷那么干脆。日月如梭,青春,为何,抹去我的岁月,却只留下一条伤痕?42.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是很重要的。没有多也没有少,你浪费了它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大好的年华,失去了现有的青春,失去了现在的容颜,失去了现在的才华,失去了现在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人们常说,写作要有灵感。对,灵感的确很重要,但是,所谓的灵感又是什么呢?你还要逐步地去思考。43.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翻开旧日的笔记,字里行间充满着情深意境的交错。仿佛回到了那曾经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去,旧时的回忆依旧,只是少了几分忧郁,几分繁华,多了几分沧桑。44.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万物在更新,而我们在成长。岁月是那么的公平,从不多给人一秒,相反也不会少给任何人一秒。每个人都会由时光的飞逝而经历着人生中最重要的过渡,如:从幼稚到成熟,从冲动到沉着,有纯真到心思慎密。45.童年时代,天真的我,还是那么的莽莽撞撞,一点儿也不懂,就像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鸟。现在,长大了,不像曾经,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但是,时间已经流逝,像针尖上的一滴水珠流进大海,我的青春留在时间里,一晃什么也没有。我不禁泪潸潸了。46.天生活在忙碌中想把你留住,却又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仍然走拉,没有一丝犹豫。秒针一点一点地走着,一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我好像什么也没做!只好无奈的=地叹息着。望着窗外那霏霏的小雨,想得到一丝安慰。47.无情的时光老人就像一阵寒风,吹走了万物的新气,但只要你赶紧地陪着它一起赶路,到老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48.流逝的岁月,流逝的神话,这些许是地是神的旨意,温柔的宇宙,我这颗小星球又能怎样?只有在流逝中等待新的奇迹。49.别看一分一秒慢慢地在时钟上走了一圈又一圈,时间一去不回头。就像流去的水,能流回来吗?它是留不住的,只能让勤奋的人与它一起赶路。如果有一天,时钟上的分分秒秒倒着转,流去的河水倒着流,年轻的朋友们,就请你们赶紧背起知识的行囊,陪着光阴赶路,赶路。50.转眼间,一年的悠悠岁月已如同手中紧抓的沙子,无声无息的流失。然而,沙子流失,可以再抓一把;花儿凋零,可以等到来年春天重绽芳颜;童年流逝,却永远无法回头再来。形容时间流逝的很快的名言警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弹指一挥间时间如白驹过隙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席勒谁对时间最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布封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鲁迅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2023-06-23 08:44:411

时间过的快可以用什么成语来表示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人生犹如白驹过隙
2023-06-23 08:45:172

形容时间过的′快的:成语

形容时间过的快的成语有: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斗转星移、风驰电掣、昙花一现、电光火石、光阴荏苒、日新月异、雷厉风行、只争朝夕、弹指之间、稍纵即逝、岁月如梭、转瞬即逝、电光石火、流年似水、时不我与、韶华易逝、光阴似箭、事过境迁、一日三秋、日月如梭、一日千里、恍若隔世、日以继夜、一朝一、日暮途穷、乌飞兔走、俯仰之间、铜壶滴漏、一时三刻、时光如水、转眼之间、尺壁寸阴、岁月如流、一刻千金、一弹指顷、流光易逝、日不暇给、寸阴是竞、倏忽之间、阴尺璧、百代过客、华不再扬、跳丸日月、窗间过马、石火光阴、旦夕之间、尺璧非宝、光阴如箭、一时半刻、日月如流、弹指一瞬、日月如随、时光如建、蹉跎自误、立时三刻、时光急促、立谈之间、白色骏马。
2023-06-23 08:45:241

描述时间过得快的四字词语

描述时间快的成语(36个): 白驹过隙、 昙花一现、 风驰电掣、 雷厉风行、 光阴荏苒、 稍纵即逝、 弹指之间、 光阴似箭、 电光石火、 转瞬即逝、 日月如梭、 岁月如梭、 一日三秋、 一朝一夕、 乌飞兔走、 尺壁寸阴、 一时三刻、 一刻千金、 一时半晌、 一时半霎、 转瞬即是、 立谈之间、 喘息未定、 时间如箭 上一页12 日不暇给、 一弹指顷、 倏忽之间、 流光易逝、 寸阴尺璧、 一时半刻、 跳丸日月、 石火光阴、 立时三刻、 白色骏马、 日月如流、 旦夕之间
2023-06-23 08:46:251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   《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始皇的一篇文章,其文体在形式上为应用文,而内容上则为论说文。下面是我整理的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谏逐客书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李斯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丽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壁,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问,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齎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谏逐客书全文翻译:   秦国的王族、大臣都向秦王政进言:“诸侯各国的人来投效秦国,大多不过是为了替其君主在秦国游说离间罢了,请下令把一切外来的客卿统统驱逐出去。”当时,李斯也在提名被逐之列。于是他向秦王上书说:   “我听说官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过去秦穆公求士,在西边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鄢、郢;往东占据险要的虎牢,占领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都向西事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雎范,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增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成就帝业。这四位国君,都是由于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昭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昭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现在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我听说,地域广的,粮食必多;国家大的,人民必众;武器锋利的,兵士一定勇敢。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论国籍,一年四季都富裕丰足,鬼神也会来降福。这正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啊!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以壮大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国而不敢往西,裹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   许多东西并不产于秦,然而可当作宝物的却很多;许多士人都不出生在秦国,可是愿意对秦尽忠心的却不少。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象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啊!”   秦王(采纳了李斯的意见)于是废除了逐客的命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谏逐客书对照翻译: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   秦国的王族、大臣都向秦王政进言:“诸侯各国的人来投效秦国,大多不过是为了替其君主在秦国游说离间罢了,请下令把一切外来的客卿统统驱逐出去。”当时,李斯也在提名被逐之列。于是他向秦王上书说: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丽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我听说官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过去秦穆公求士,在西边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鄢、郢;往东占据险要的虎牢,占领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都向西事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雎范,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增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成就帝业。这四位国君,都是由于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壁,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昭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昭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现在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问,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齎盗粮者也。   我听说,地域广的,粮食必多;国家大的,人民必众;武器锋利的,兵士一定勇敢。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论国籍,一年四季都富裕丰足,鬼神也会来降福。这正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啊!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以壮大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国而不敢往西,裹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许多东西并不产于秦,然而可当作宝物的却很多;许多士人都不出生在秦国,可是愿意对秦尽忠心的却不少。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象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啊!”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秦王(采纳了李斯的意见)于是废除了逐客的命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
2023-06-23 08:43:181

《谏逐客书》全文,原文加翻译。

。。。。。。。。
2023-06-23 08:43:284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译文:臣听说官吏议论驱逐列国入秦的游说之士,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从前穆公访求贤士,西面从西戎得到了由余,东面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得来了丕豹、公孙支。这五位人物,不出生在秦国,但穆公重用他们,兼并了二十个诸侯国,于是称霸西戎。孝公采用商鞅的法令,移风易俗,人民因此富裕丰盛,国家因此富足强盛,百姓乐于效力,诸侯亲近顺服,俘获楚魏军队,攻占土地千里,国家至今安定强盛。惠王采用张仪计谋,攻克三川之地,西面兼并巴蜀,北面收受上郡,南面轻取汉中,统揽九夷之地,控制楚之鄢郢,东面占有成皋之险,割取肥美土地,六国联盟罢休,迫使西来侍奉秦国,功绩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掉穰侯,放逐华阳君,加强国家权力,杜绝权豪之门,蚕食诸候国家,使秦国成就帝王之业。这四位国君,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重用,这会使秦国没有富庶之实和强大之名了。如今陛下得到了昆仑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这样的宝物,悬挂着夜间光如明月的宝珠,佩戴着太阿宝剑,骑着纤离骏马,立起用翠羽编成凤鸟形状所装饰的旗帜,架起用灵鼍皮蒙成的鼓。这些宝物,秦国不出产一样,而陛下却喜欢它,为什么呢?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以用,那么夜光璧不能装饰朝廷;犀角、象牙做的器物不能成为赏玩嗜好之物;郑国、卫国的女子不能充斥后宫;骏马驴骡不会充满外马房;江南的金器锡器不会被使用,西蜀的丹青不会作为绘画的颜料。所以装饰后宫、充塞堂下、娱乐心情、好听好看的东西,一定要秦国出产的才可以,那么宛地珍珠装饰的头簪、附着珠玑的耳饰、东阿丝绸做成的衣服、织锦刺绣的饰品不会进献到您的面前;而化俗为雅、宁静美丽的赵国女子不会站在您的身边。那敲打着瓦器、弹着秦筝、拍着大腿呜呜唱歌呼叫而悦耳的,才是真正的秦国音乐。《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这类乐曲,都是别国的音乐。现在抛弃了敲击瓦器而接受《郑》《卫》之音,屏退弹筝而求取《韶虞》,这样做是为什么呢?为了舒适称心于眼前,适合观赏罢了。如今选取人才则不然,不问可用不可用,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国人都得离去,是客卿的一律驱逐。这样看来,所重视的是美色、音乐、珍珠、玉器,而所轻视的是人民。这不是用来据有天下、控制诸侯的策略。臣听说地域辽阔粮食就多,国家广大人口就多,军队强大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形成了它的高大;河海不挑拣细流,所以成就了它的深广;帝王不拒绝众多的百姓,所以能使他的功德昭著。因此,地域不论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他乡,一年四季充实美好,鬼神降恩赐福,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现在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去为诸侯成就功业,让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向西而来,裹足不前进入秦国,这就是所谓“借给敌人武器,送给盗贼粮食”。东西不是秦国出产的,可珍贵之物很多;贤士不是秦国出生的,而愿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客卿去帮助敌国,减少人民而对仇敌有益,使自己内部空虚而外部又跟诸侯结怨,要想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的。作者简介:李斯(约前280年—前208年),秦政治家、文学家。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初为郡小吏,后从荀况学帝王之术,战国末年入秦,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被秦王政任为客卿。秦统一六国后,任丞相。参与制定秦朝的法律并完善了秦朝的制度;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李斯实行郡县制等政治主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帝。后为赵高所忌,被杀。著有《谏逐客书》和《仓颉篇》。
2023-06-23 08:43:491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2023-06-23 08:44:162

李斯《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谏逐客书原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继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泰山 一作:太山) 谏逐客书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著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 *** 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注释 (1)「由余」,亦作「繇余」,戎王的臣子,是晋人的后裔。穆公屡次使人设法招致他归秦,以客礼待之。入秦后,受到秦穆公重用,帮助秦国攻灭西戎众多小国,称霸西戎。「戎」,古代中原人多称西方少数部族为戎。此指秦国西北部的西戎,活动范围约在今陕西西南、甘肃东部、宁夏南部一带。(2)「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晋灭虞被俘,后作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臣妾之一送往秦国。逃亡到宛,被楚人所执。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赎出,用上大夫,故称「五羖大夫」。是辅佐秦穆公称霸的重臣。「宛」(yuān),楚国邑名,在今河南南阳市。(3)「蹇(jiǎn)叔」,百里奚的好友,经百里奚推荐,秦穆公把他从宋国请来,委任为上大夫。百里奚对穆公说:「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宋」,国名,或称「商」、「殷」,子姓,始封君为商纣王庶兄微子启,西周初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将商旧都周围地区封给微子启,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约有今河南东南部及所邻山东、江苏、安徽接界之地。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大臣剔成肸(即司城子罕)逐杀宋桓侯,戴氏代宋。公元前286年被齐国所灭。(4)「邳豹」,晋国大夫邳郑之子,邳郑被晋惠公杀死后,邳豹投奔秦国,秦穆公任为大夫。「公孙支」,「支」或作「枝」,字子桑,秦人,曾游晋,后返秦任大夫。「晋」,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成王之弟叔虞,建都于唐(今陕西翼城县西),约有今山西西南部之地。春秋时,晋献公迁都于绛,亦称「翼」(今山西翼城县东南),陆续攻灭周围小国;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霸主;晋景公迁都新田(今山西侯马市西),亦称「新绛」,兼并赤狄,疆域扩展到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一角。春秋后期,公室衰微,六卿强大。战国初,被执政的韩、赵、魏三家所瓜分。公元前369年,最后一位国君晋桓公被废为庶人,国灭祀绝。(5)「产」,生,出生。「并」,吞并。(6)「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秦本纪》云秦缪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这里的「二十」当是约数。(7)「孝公」,即秦孝公。「商鞅」,卫国公族,氏公孙,亦称公孙鞅,初为魏相公叔座家臣,公叔座死后入秦,受到秦孝公重用,任左庶长、大良造,因功封于商(今山西商县东南)十五邑,号称商君。于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奠定秦国富强的基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被车裂身死。(8)「殷」,多,众多。「殷盛」,指百姓众多而且富裕。(9)「魏」,国名,始封君魏文侯,系晋国大夫毕万后裔,于公元前403年与韩景侯、赵烈侯联合瓜分晋国,被周威烈王封为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魏文侯任用李悝改革内政,成为强国。梁惠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因亦称」梁」。后国势衰败,公元前225年被秦国所灭。「获楚、魏之师」,指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公元前340年,商鞅设计诱杀魏军主将公子昂,大败魏军。同年又与楚战,战况不详,据此,当也是秦军获胜。(10)「惠王」,即秦惠王,名驷,秦孝公之子,公元前337年至前311年在位。于公元前325年称王。「张仪」,魏人,秦惠王时数次任秦相,鼓吹「连横」,游说各国诸侯事奉秦国,辅佐秦惠文君称王,封武信君。秦武王即位,入魏为相。于公元前310年去世。此句以下诸事,并非都是张仪之计,因为张仪曾经作为宰相,就把功劳归功到他身上了。(11)「三川之地」,指黄河、雒水、伊水三川之地,在今河南西北部黄河以南的洛水、伊水流域。韩宣王在此设三川郡。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派兵攻取三川大县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西)。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取得韩三川全郡,重设三川郡。(12)「巴」,国名,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为子国,称巴子国,在今四川东部、湖北西部一带。战国中期建都于巴(今四川重庆节)。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领兵攻灭巴国,在其地设置巴郡。「蜀」,国名,周武王时曾参加灭商的盟会,有今四川中部偏西地区。战国中期建都于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等领兵灭蜀,在其地设置蜀郡。(13)「上郡」,郡名,本来是楚地,在现在的陕西的榆林。魏文侯时置,辖境有今陕西洛河以东,黄梁河以北,东北到子长县、延安市一带。公元前328年魏割上郡十五县给秦,前312年又将整个上郡献秦。秦国于公元前304年于此设置上郡。(14)「汉中」,郡名,在现在的陕西汉中。楚怀王时置,辖境有陕西东南和湖北西北的汉水流域。公元前312年,被秦将魏章领兵攻取,秦于此重置汉中郡。(15)「包」,这里有并吞的意思。「九夷」,此指楚国境内西北部的少数部族,在今陕西、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地区。(16)「鄢」,音yān,楚国别都,在今湖北宜城县东南。春秋时楚惠王曾都于此。「郢」(yǐng),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市西北纪南城。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取鄢,翌年又攻取郢。(17)「成皋」,邑名,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地势险要,是著名的军事重地。春秋时属郑国称虎牢,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属韩,公元前249年被秦军攻取。(18)「六国」,韩、魏、燕、赵、齐、楚。「施」,音yi,蔓延,延续。(19)「昭王」,即秦昭王,名稷,一作侧或则,秦惠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范雎jū」,一作「范且」,亦称范叔,魏人,入秦后改名张禄,受到秦昭王信任,为秦相,对内力主废除外戚专权,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封于应(今河南宝丰县西南),亦称应侯,死于公元前255年。(20)「穰」,音rang。「穰侯」,即魏冉,楚人后裔,秦昭王母宣太后之异父弟,秦武王去世,拥立秦昭王,任将军,多次为相,受封于穰(今河南邓县),故称穰侯,后又加封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因秦昭王听用范雎之言,被免去相职,终老于陶。(21)「华阳」,即华阳君芈戎,楚昭王母宣太后之同父弟,曾任将军等职,与魏冉同掌国政,先受封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县北),故称华阳君,后封于新城(今河南密县东南),故又称新城君。公元前266年,与魏冉同被免职遣归封地。(22)「蚕食」,比喻像蚕吃桑叶那样逐渐吞食侵占。(23)「向使」,假使,倘若。「内」,同「纳」,接纳。(24)「陛下」,对帝王的尊称,「致」,求得,收罗。「昆山」,即昆仑山。(25)「随、和之宝」,即所谓「随侯珠」和「和氏璧」,传说中春秋时随侯所得的夜明珠和楚人卞和来得的美玉。(26)「明月」,宝珠名。(27)「太阿(ē)」,亦称「泰阿」,宝剑名,相传为春秋著名工匠欧冶子、干将所铸。(28)「纤离」,骏马名。(29)「翠凤之旗」,用翠凤羽毛作为装饰的旗帜。(30)「鼍」(tuo)亦称扬子鳄,俗称猪婆龙,皮可蒙鼓。(31)「说」,通「悦」,喜悦,喜爱。(32)「犀象之器」,指用犀牛角和象牙制成的器具。(33)「郑」,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宣王弟友,公元前806年分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春秋时建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县),有今河南中部之地,公元的375年被韩国所灭。「卫」,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武王弟康叔,初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后迁都楚丘(今河南滑县)、帝丘(今河南濮阳县),有今河南北部、山东西部之地。公元前254年被魏国所灭。「郑、卫之女」,此时郑、卫已亡,当指郑、卫故地的女子。「后宫」,嫔妃所居的宫室,也可用作嫔妃的代称。(34)「駃騠」,音jue ti,骏马名。「外厩(jiu)」,宫外的马圈。(35)「江南」,长江以南地区。此指长江以南的楚地,素以出产金、锡著名。(36)「丹」,丹砂,可以制成红色颜料。「青」,青,可以制成青黑色颜料。「西蜀丹青」,蜀地素以出产丹青矿石出名。「采」,彩色,彩绘。(37)「下陈」,殿堂下陈放礼器、站立傧从的地方。「充下陈」,此泛指将财物、美女充买府库后宫。(38)「宛」,宛转,缠绕。」宛珠之簪」,缀绕珍珠的发簪。或以「宛」为地名,指用宛(今河南南阳市)地出产的珍珠所作装饰的发簪。(39)「傅」,附着,镶嵌。「玑」,不圆的珠子。此泛指珠子。「珥」,音er,耳饰。(40)「阿」,细缯,一种轻细的丝织物。或以「阿」为地名,指齐国东阿(今山东东阿县)。(41)「缟」,音gǎo,未经染色的绢。(42)「随俗雅化」,随合时俗而雅致不凡。「佳」,美好,美丽。「冶」,妖冶,艳丽。「窈窕」,音yǎo tiǎo,美好的样子。「赵」,国名,始封君赵烈侯,系晋国大夫赵衰后裔,于公元前403年与魏文侯、韩景侯联合瓜分晋国,被周威烈王封为诸侯,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东南),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公元前三八六年迁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公元前二二二年被秦国所灭。古人多以燕、赵为出美女之地。(43)「瓮」,音weng,陶制的容器,古人用米打水。「缶」,音fǒu,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秦人将瓮、缶作为打击乐器。「搏」,击打,拍打。「髀」,音bi,大腿。「搏髀」,拍打大腿,以此掌握音乐唱歌的节奏。(44)「《郑》」,指郑国故地的音乐。「《卫》」,指卫国故地的音乐。「《桑间》」,桑间为卫国濮水边上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县南,有男女聚会唱歌的风俗。此指桑间的音乐,即本书《乐书》的「桑间濮上之音」。「《昭》」,通「韶」,《史记集解》引徐广曰:「昭,一作『韶』。」歌颂虞舜的舞乐。」《虞》」,按《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引南化本、枫山本、三条本等作「护」,当为歌颂商汤的舞乐。「《武》」,歌颂周武王的舞乐。「《象》」,歌颂周文王的舞乐。(45)「太山」,即泰山。「让」,辞让,拒绝。(46)「择」,舍弃,抛弃。细流,小水。(47)「却」,推却,拒绝。(48)「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49)「黔首」,无爵平民不能服冠,只能以黑巾裹头,故称黔首。此泛指百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称百姓为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资」,资助,供给。(50)「业」,从业,从事,事奉。(51)「继」(jī)送,送给。这句是说,把武器粮食供给寇盗。(52)「益」,增益,增多。「仇」,通「仇」,仇敌。减少该国的人口而增加敌国的人力。(53)「外树怨于诸侯」,指宾客被驱逐出外必投奔其它诸侯,从而构树新怨。 谏逐客书赏析   《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王的一个奏章。这件事是在秦王赢政十年。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派水工修灌溉渠,阴谋消耗秦的国力,谏秦皇下令驱逐一切客卿。秦王读了李斯这一奏章,取消了逐客令。可见本文说服力之强。  作者先谈历史,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接着再谈现实,作者列举秦王的爱好,诸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以及所佩太阿剑,所乘之纤离之马等等,都是来自诸侯各国。 实效性   首先是《谏逐客书》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实效,就是要讲求实用,注重效果,这就涉及到公文的目的及功能。公文不像艺文那样,优游浸渍,潜移默化,以美感人,公文乃是「政事之先务」,它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公务,它的功能是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从本质上说公文是一种实用性程式性的文书,以此区别于一般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公文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是衡量公文实用性大小的一个重要尺度。所以公文撰制时必须事先预计效果,办理时讲究效率,客观上注重功效。徐望之《公牍通论》指出:「事前体察周详,令出务求实效。」这说的是下行公文。上行公文也要做到「下情不壅于上闻,谋事惟期其必达」。一篇公文,如果实用性不大,效果不显著,就很难说是上乘之作。因此,实效性显著,应是好公文的重要条件。以此看来《,谏逐客书》正是具有实效性显著的特点。这篇公文最成功之处就在于,该文一上秦王,就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满意的效果。司马迁在《李斯列传》中曾这样叙述过李斯上书的前因后果:「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当时秦王的逐客令已下,李斯也在被逐之列,而凭此上书,竟能使秦王收回成命,由逐客变为留客、用客、重客,这就不能不承认《谏逐客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文的实效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论断典范   其次,《谏逐客书》在「对事的论断」方面堪称典范。笔者以为「对事的论断」应视为公文的一个重要特征。事是公文的内容,论断是对公文内容的表达方式。「对事的论断」体现了公文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显然,公文须有事,刘勰所说「言事于主」、「指事造实」,徐望之所说「谋事惟期其必达」、「尚实事不尚虚文」,都指出公文的内容就是事,因为公文就是办实事的。但是公文在表达事时,不必对其来龙去脉进行具体的叙述,往往是高度概括,或者点到为止。公文对于事,主要是用「论断」的方法。正如《公牍通论》所述,「陈言论事」、「公文本质,重论断」。论断是个合成词,包含论和断两个方面。断,判断、决断之谓,对事的是非、得失、功过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对事的实施提出一定的办法。论是论事理,要受文者承办事务,必须把事理论说明白。简言之,断就是要办什么事,论就是办这事的理由。论是断的前提,如果不把事理论清说透,断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说服力。在古代公文中,由于文种不同,对事论断的情况也有差别,如下行的君命文种,比较偏重于断,凡戒敕、废立、告谕、政令等,都显示独断的至高权威,而上行文种的章、奏、表、议等则较侧重于论(当然也应有断),凡谏说、劝请、陈乞、弹劾、执异等,本身就需要有充分的理由,不论说何以达其目的。况且上奏文种面对的是国君这个特殊对象,更要情至理足。《谏逐客书》在这一点上,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全文的断就是开头一句话:「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希望通过这一判断成立,使秦王接受,并收回成命,不要逐。为此在下文展开了有力的论说。开头这一断语的  特点是,在客卿已被逐的紧急情势下(《史记集解·新序》:「斯在逐中,道上上谏书。」),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本文尤具特色的更在其论的部分,对事理的论说充分深刻,令人信服。这里有必要指出两点,其一是用重笔浓墨,铺张排比,列举事例。如文中铺排了四君用客的大量事实,铺陈了秦王所喜爱的大量生活享用,由于事例充实,铺垫充足,加强了与下文的对比,因而得出的结论极其有力。而这些事例都有所依傍,且经过精心选择,因而显得可靠典型。从铺排的技巧来说,排比句接踵联翩,文意饱满,文气流畅,文势充沛,极有感染力。其二,在论证上的特点是正反并反复对比,层层深化。如在论证的首层,四君用客(实笔) 与「却客不内」(虚笔) 的对比,首层四君用客与次层秦王轻客的对比,次层重物与轻人的对比,处处在对比之中显示逐客之谬误。全文在逻辑关系上是步步推进,层层深化。时间上由远到近,推移有序:先言古代,次论现实,再次言及未来。在言及逐客的危害时,程度上由轻到重,步步升级:先说如果没有客卿,秦国就不会「富利」和「强大」;接着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比上层更切近要害;再说弃  黔首、却宾客,是所谓「藉寇兵而继盗粮」,资助了敌人削弱了自己,对秦国的不利更严重些;最后指出「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这种由轻到重、步步推进的说理过程,避免一开始就突兀冲撞,造成相反结果,它符合人的心理接受规律。 针对性   再者《,谏逐客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公文的针对性一方面是指每件公文都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事务而发,另方面也指公文具有比较具体的的受文对象,受文者具有确定性。周知性的公文读者面较宽,但也有一定的范围;下行文受文的面相对说要窄一些,在现代的公文中有的还规定了阅读传达范围;上行文一般是给一个上级机关,受文对像很具体。古代的上奏文种是专门给君主的,对像最明确。公文写作时都视受文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斟酌,有的放矢。《谏逐客书》的针对性,从内容上来说,是对着逐客这事而发,全文紧紧扣住逐客以论说其错误。文章这样处理很高明,因这逐客的起因是韩国人郑国劝秦王修筑一条灌溉渠,其目的是企图以浩大的工程耗费秦国的财力,使之不能对外用兵,如果就此事进行辩解,显然是没有道理的。李斯避开这个起因不谈,只抓住逐客对秦不利来论说,完全从秦国的利益着眼,这就容易使秦王接受。另外,李斯当时也无辜受牵连,但他在上书中片言不涉及自己,这样完全符合公文的本质要求,徐望之说:「公文本质之可贵,贵在一字一句皆从民生国计上着想。」针对逐客对秦不利来论说,正是从国计民生着想的体现。  《谏逐客书》的针对性,还表现在针对特定的受文者来采取谏说的策略。李斯上书是给秦王政这个具体的人看的,如果不熟悉这个人,不揣摩这个人的愿望、想法,不去迎合他的心理需求,那就很容易碰壁。对这个问题,刘勰有中肯的评价:「烦(顺) 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出之喜说者也。」顺着秦王的感情、心理,引到统一六国的关键问题,符合主要任务的需要。当时秦王的最大欲望是兼并天下,凡是违反这一欲望,就难以立足,凡是利于达到这一欲望,就容易被接受。李斯紧紧抓住秦王的这一心理,把秦国的霸业作为整篇谏书的灵魂,贯串始终。在论说的首层以秦王政的祖先重用客卿造成「霸西戎」、「治强」、「散六国之从」、「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等成就去耸动秦王;在论说的次层则把用客卿提到「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的高度;再接着以古代五帝三王「不却众庶」无敌天下去打动秦王。总之,每个层次都反复论述这样一个根本的利害关系:纳客就能统一天下,逐客就有亡国危险。以利劝之,以害怵之,这就紧紧抓住了秦王的心,深深击中其要害,使秦王顺理成章地接纳其意见,并收回逐客令,达到了上书的目的。  以上论述了《谏逐客书》是如何有针对性地、成功地对逐客之事加以论断,使该公文收到了显著的实效。实效性、针对性、对事加以论断,这三个特征在文中体现最为突出。当然,该文还有个别其他的公文特征,像当时李斯已在被逐之中,写这篇上书必须十分注意时效,除了「道上上谏书」急就此文之外,在写法上开头单刀直入,指出逐客之错,使秦王为之震动。可见首句发意、开门见山,既为当时紧急情势决定,也是公文时效性的要求。 诗词作品: 谏逐客书 诗词作者:【 先秦 】 李斯 诗词归类: 【古文观止】、【公文】
2023-06-23 08:44:381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

一、《谏逐客书》先秦-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二、翻译: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赏析:《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始皇的一个奏章,发生在秦王嬴政十年。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派水工修灌溉渠,阴谋消耗秦的国力,谏秦皇下令驱逐一切客卿。秦王读了李斯这一奏章,取消了逐客令。可见本文说服力之强。作者先谈历史,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接着再谈现实,作者列举秦王的爱好,诸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以及所佩太阿剑,所乘之纤离之马等等,都是来自诸侯各国。
2023-06-23 08:44:451

谏逐客书翻译及原文

《谏逐客书》翻译及原文如下:翻译: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原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谏逐客书》作品赏析《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始皇的一个奏章,发生在秦王赢政十年。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派水工修灌溉渠,阴谋消耗秦的国力,谏秦皇下今驱逐一切客卿。秦干读了李斯这一奏竟,取消了逐客令。作者先谈历史,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接着再谈现实,作者列举秦王的爱好,诸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以及所佩大阿剑,所乘之纤离之马等等,都是来自诸侯各国。《速逐客书》具有明显的实效性,这就涉及到公文的目的及功能。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谏逐客书》
2023-06-23 08:45:011

谏逐客书原文_翻译及赏析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泰山 一作:太山)——先秦·李斯《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泰山 一作:太山) 古文观止公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著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 *** 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赏析 《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王的一个奏章。这件事是在秦王赢政十年。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派水工修灌溉渠,阴谋消耗秦的国力,谏秦皇下令驱逐一切客卿。秦王读了李斯这一奏章,取消了逐客令。可见本文说服力之强。 作者先谈历史,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接着再谈现实,作者列举秦王的爱好,诸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以及所佩太阿剑,所乘之纤离之马等等,都是来自诸侯各国。 实效性 首先是《谏逐客书》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实效,就是要讲求实用,注重效果,这就涉及到公文的目的及功能。公文不像艺文那样,优游浸渍,潜移默化,以美感人,公文乃是“政事之先务”,它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公务,它的功能是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从本质上说公文是一种实用性程式性的文书,以此区别于一般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公文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是衡量公文实用性大小的一个重要尺度。所以公文撰制时必须事先预计效果,办理时讲究效率,客观上注重功效。徐望之《公牍通论》指出:“事前体察周详,令出务求实效。”这说的是下行公文。上行公文也要做到“下情不壅于上闻,谋事惟期其必达”。一篇公文,如果实用性不大,效果不显著,就很难说是上乘之作。因此,实效性显著,应是好公文的重要条件。以此看来《,谏逐客书》正是具有实效性显著的特点。这篇公文最成功之处就在于,该文一上秦王,就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满意的效果。司马迁在《李斯列传》中曾这样叙述过李斯上书的前因后果:“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当时秦王的逐客令已下,李斯也在被逐之列,而凭此上书竟能使秦王收回成命,由逐客变为留客、用客、重客,这就不能不承认《谏逐客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文的实效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论断典范 其次,《谏逐客书》在“对事的论断”方面堪称典范。笔者以为“对事的论断”应视为公文的一个重要特征。事是公文的内容,论断是对公文内容的表达方式。“对事的论断”体现了公文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显然,公文须有事,刘勰所说“言事于主”、“指事造实”,徐望之所说“谋事惟期其必达”、“尚实事不尚虚文”,都指出公文的内容就是事,因为公文就是办实事的。但是公文在表达事时,不必对其来龙去脉进行具体的叙述,往往是高度概括,或者点到为止。公文对于事,主要是用“论断”的方法。正如《公牍通论》所述,“陈言论事”、“公文本质,重论断”。论断是个合成词,包含论和断两个方面。断,判断、决断之谓,对事的是非、得失、功过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对事的实施提出一定的办法。论是论事理,要受文者承办事务,必须把事理论说明白。简言之,断就是要办什么事,论就是办这事的理由。论是断的前提,如果不把事理论清说透,断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说服力。在古代公文中,由于文种不同,对事论断的情况也有差别,如下行的君命文种,比较偏重于断凡戒敕、废立、告谕、政令等,都显示独断的至高权威,而上行文种的章、奏、表、议等则较侧重于论(当然也应有断),凡谏说、劝请、陈乞、弹劾、执异等,本身就需要有充分的理由,不论说何以达其目的。况且上奏文种面对的是国君这个特殊对象,更要情至理足。《谏逐客书》在这一点上,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全文的断就是开头一句话:“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希望通过这一判断成立,使秦王接受,并收回成命,不要逐。为此在下文展开了有力的论说。开头这一断语的 特点是,在客卿已被逐的紧急情势下(《史记集解·新序》:“斯在逐中,道上上谏书。”),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本文尤具特色的更在其论的部分,对事理的论说充分深刻,令人信服。这里有必要指出两点,其一是用重笔浓墨,铺张排比,列举事例。如文中铺排了四君用客的大量事实,铺陈了秦王所喜爱的大量生活享用,由于事例充实,铺垫充足,加强了与下文的对比,因而得出的结论极其有力。而这些事例都有所依傍,且经过精心选择,因而显得可靠典型。从铺排的技巧来说,排比句接踵联翩,文意饱满,文气流畅,文势充沛极有感染力。其二,在论证上的特点是正反并反复对比,层层深化。如在论证的首层,四君用客(实笔) 与“却客不内”(虚笔) 的对比,首层四君用客与次层秦王轻客的对比,次层重物与轻人的对比,处处在对比之中显示逐客之谬误。全文在逻辑关系上是步步推进,层层深化。时间上由远到近,推移有序:先言古代,次论现实,再次言及未来。在言及逐客的危害时,程度上由轻到重,步步升级:先说如果没有客卿,秦国就不会“富利”和“强大”;接着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比上层更切近要害;再说弃 黔首、却宾客,是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资助了敌人削弱了自己,对秦国的不利更严重些;最后指出“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这种由轻到重、步步推进的说理过程,避免一开始就突兀冲撞,造成相反结果,它符合人的心理接受规律。 李斯(约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千古一相。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众议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李斯贡献巨大,但是害死了韩非和被赵高所逼把胡亥推上了皇位,后被赵高所害。 李斯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唐代·韩愈《获麟解》 获麟解 唐代 : 韩愈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古文观止动物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唐代·柳宗元《驳复仇议》 驳复仇议 唐代 : 柳宗元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古文观止议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国小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代·韩愈《师说》 师说 唐代 :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国小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高中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议论老师
2023-06-23 08:45:221

谏逐客书逐字逐句翻译及注释

《谏逐客书》原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彊,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彊。翻译: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谏逐客书》创作背景《谏逐客书》是秦朝大臣、文学家李斯创作的古代公文。作者李斯,秦朝丞相,早年被秦王政任为客卿,在秦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并完善了秦朝的制度。他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谏逐客书》叙述了战国末期,韩国为消耗秦国实力,派水工郑国到秦献计修渠。秦王嬴政察觉后下令处死郑国,并驱逐所有客卿。作者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于是上书劝说秦王不要逐客,写下《谏逐客书》,此书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故收回逐客的成命,郑国也继续主持完成了郑国渠的穿凿。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谏逐客书
2023-06-23 08:45:291

李斯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 谏逐客书 作者: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译文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作者李斯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勾结内官赵高伪造遗诏,迫令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
2023-06-23 08:45:421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文章先叙述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 《谏逐客书》原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谏逐客书》翻译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2023-06-23 08:46:141

谏逐客书译文及注释

谏逐客书释文及注释如下:1、原文: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2、注释译文: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2023-06-23 08:46:211

形容团队凝聚力的词语

团结一心
2023-06-23 08:46:484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2023-06-23 08:46:591

形容“团队凝聚力”的成语都有哪些?

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同心戮力、精诚团结、风雨同舟。一、万众一心释义: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出自: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示例:只要万众一心,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二、同心同德释义: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出自:《尚书 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示例:全国各族人民要同心同德,搞好改革开放。三、同心戮力释义:指齐心合力。出自: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太后新摄政,政之巨细,多委陈蕃、窦武,同心戮力,以奖王室。” 示例:我今日和王守仁(陈宇)因为因互相仰慕才学,特此结为兄弟,以后一定同心戮力,为国效劳!四、精诚团结释义:精诚:真诚。真心诚意;团结一致。出自:《茅盾选集 杂感二题之二》:“唯有盟国的精诚团结,才能赢得和平。” 示例: 上下一心,精诚团结,务歼一切来犯之敌。五、风雨同舟释义:舟:船。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出自: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示例:灾难过后,全国人民风雨同舟,一定能够重建我们的美好家园。
2023-06-23 08:47:124

形容团队凝聚力的成语

形容团队凝聚力的成语:风雨同舟、伯乐相马、出以公心、同舟共济、患难与共。1、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2、伯乐相马: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3、出以公心:指考虑事情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4、同舟共济: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也比喻利害相同。5、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2023-06-23 08:47:281

谏逐客书逐字逐句翻译及注释

谏逐客书逐字逐句翻译及注释如下:谏逐客书文言文翻译:臣听说官吏在议论赶走客卿,私下认为错了。从前穆公求取士子,西面在西戎那里得到由余,东面在宛地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接蹇叔,从晋国求得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不生在秦国,穆公任用他们,并吞了二十个部落,得以在西戎称霸。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百姓富裕兴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于听命,诸侯国亲近服从。俘虏了楚魏的军队,开拓千里疆土,直到现在国家治理强盛。惠王用张仪的计划,攻取了三川的地方,向西并吞巴蜀;向北取得上郡;向南占有汉中,包举众多夷族,控制楚国国都鄢郢;向东占据成皋的险要地区,割据富腴的田地。于是解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向西服属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去了穰侯,赶走了华阳君,加强了王朝,杜塞了私家的弄权,侵占了诸侯国,使秦国建成了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客卿的功劳。从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啊?假使四位君主辞退客卿不接纳,疏远士子不任用,这是使得国家没有富裕的实际,秦国没有强大的声望。现在大王得到昆冈的宝玉,有宝贵的随珠和璧,挂着明月珠,佩着太阿剑,驾着纤离马,竖立着翠凤旗,架起了鼍皮鼓。这几样宝物,秦国一样都不生产,王上却喜欢它们,为什么?一定要秦国生产的然后可用,那末夜光璧不能装饰朝廷,犀牛角、象牙制的器物不能成为玩好,郑魏的美女不能充实后宫,駃騠好马不能充实宫外的马棚,江南的金锡不能用,西蜀的丹青不作为采色。用来装饰后宫、充实后列、娱乐心意满足耳目的,一定要秦国生产的然后可用,那末嵌着宛珠的簪子、配上珠玑的耳饰、东阿丝织的衣服、锦绣的修饰品都不能进用,而化俗为雅、艳丽美好的赵女也不立在旁边。敲着瓦甕瓦器、弹着筝、拍着大腿唱呜呜以满足视听的,是真正秦国的音乐。郑卫桑间的民间音乐、韶虞武象的朝廷乐舞,都是别国的音乐。现在抛弃击甕接近郑卫的音乐,不用弹筝而用韶虞的雅乐,这是为什么?要使情意酣畅于眼前以适合观赏罢了。现在录用人才却不这样,不问可不可用,不论是非,不是秦国人就去掉,是客卿就赶走,那末所看重的在于女色音乐珠宝玉器,所看轻的在于人民,这不是跨越海内、制服诸侯的方法。臣听说土地广大的粮多,国家大的人多,军队强盛的战士勇敢。因此泰山不推掉泥土,所以能够成就它的大;黄河和大海不摈弃细流,所以能够成就它的深广;王者不拒绝众民,所以能够宣扬他的德教。因此,土地不论四方,百姓不分国别,四季充实美好,鬼神来降福,这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现在却抛弃人民来帮助敌国,辞退宾客去为诸侯建功立业,使得天下的士子后退而不敢向西,停步不进秦国,这就是所谓帮助寇盗兵器并且给与粮食啊。东西不产在秦国而可以宝爱的多,士子不生在秦国而愿意效忠的多。现在赶走客卿来帮助敌国,减少百姓来加多敌国的力量,对内使自己虚弱,对外在诸侯国建立怨仇,要想国家没有危险,是不能得到的。谏逐客书文言文注释:(1)过:错。(2)穆公:春秋秦君,姓嬴,名任好,都雍(今陕西凤翔县)。在位三十九年。(3)由余:春秋晋人。入戎,戎王命出使秦国,为秦穆公所用。献策攻戎,开境千里,使穆公称霸。(4)百里奚:春秋楚人,字井伯,为虞大夫。虞亡,走宛,为楚人所执。秦穆公闻其名,以五羖(公羊)皮赎他,用为相。(5)蹇叔:春秋时人,居宋,穆公迎为大夫。穆公出兵袭郑,蹇叔谏阻,不听。秦军为晋军在肴地击败。(6)丕豹:春秋晋人,父丕郑为晋惠公所杀,因奔秦,穆公用为大夫。公孙支:秦人,游晋,后归秦,穆公用为大夫。荐孟明于穆公,为人所称。(7)并国二十:指用由余而攻占的西戎二十部落。(8)孝公:战国秦君,名渠梁。在位二十四年。商鞅:即公孙鞅,战国卫人,仕魏为中庶子。入秦,说孝公变法,为左庶长。定变法令,废井田,开阡陌,倡农战,使国富兵强。封于商,称商君。孝公死,为惠王所杀。(9)获楚魏之师:商鞅率兵攻魏,虏公子卬,大破魏军。魏献河西地于秦。商鞅获楚师事不详。(10)惠王:秦孝公子,名驷。用张仪为相,使司马错灭蜀,又夺取楚汉中地六百里,始称王,在位二十七年。张仪:战国魏人,与苏秦同师鬼谷子,同为纵横家。苏秦主合纵,合六国拒秦。张仪相秦惠王,主连横,散六国合纵,使六国西向事秦。惠王卒,仪到魏为相卒。(11)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张仪与司马错争论,张仪主张取三川,司马错主张取蜀,惠王用司马错取蜀。当时张仪为相,故归功张仪。惠王死,武王立。命甘茂取宜阳,通三川,也归功张仪。三川,东周以伊水、洛水、黄河为三川。巴蜀,指今四川省。(12)北收上郡:惠王十年,魏献上郡(今陕西省北部)十五县。(13)南取汉中:惠王十三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汉中,今陕西南部。九夷:楚地的各种夷族。鄢郢:在今湖北宜城县。(14)成皋:在今河南汜水县。(15)昭王:战国秦武王弟,名稷。并西周,用范雎为相。范雎:参前《范雎说秦王》篇。(16)穰侯:魏冉,秦昭王母宣太后的异父同母弟。昭王即位,年少,宣太后用冉执政,封为穰侯。华阳:芈戎,宣太后弟,封华阳君。华阳,在今陕西商县。(17)内:同纳。(18)昆山:即昆冈,出宝玉,在于阗(今属新疆)。随和之宝:相传春秋时随侯救了受伤的大蛇,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称随珠。春秋时楚人卞和得璞,剖璞得宝玉,琢为璧,称和璧。明月之珠:即夜光珠。(19)太阿:春秋时楚王命欧冶子、干将铸龙渊、太阿、工布三宝剑。纤离:良马名。翠凤:用翡翠羽毛作成凤形装饰的旗子。灵鼍(tuó驼)之鼓:用扬子鳄皮制成的鼓。(20)说:同“悦”。(21)駃騠(juétí决提):北狄良马。(22)下陈:犹后列。(23)宛珠之簪:用宛(今河南南阳县)地的珠来装饰的簪。簪,定发髻的长针。傅玑之珥:装有玑的耳饰。玑,不圆的珠。阿缟:东阿(在今山东)出产的丝织品。(24)随俗雅化:随着世俗使俗变为雅。(25)搏髀(bì闭):拍大腿以节歌。(26)郑卫桑间:《礼·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桑间,卫国濮水上的地名。以上指当时民间的音乐。韶虞武象:韶是虞舜时的音乐。武是周武王时的乐舞,故称武象。以上指当时的雅乐。(27)五帝:《史记·五帝本纪》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28)黔首:以黑巾裹头,指平民。业:立功业。赍(jī几):给。
2023-06-23 08:47:281

[秦]李斯《谏逐客书》全文翻译

谏逐客书[秦]李斯 原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缻,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缻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选自《古文观止评注》,[清]吴楚材,[清]吴调侯选编,凤凰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李斯(?—前208),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秦王政十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译文 我听说官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过去秦穆公求士,西边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稳固地统治着。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楚地鄢、郢;往东占据险要的虎牢,占领了肥沃的土地,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都向西事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增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成就帝业。这四位国君,都是由于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士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戴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绝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绝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娴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呜呜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昭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 *** 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昭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别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现在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我听说,地域广的,粮食必多;国家大的,人民必众;武器锋利的,兵士一定勇敢。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论国籍,一年四季都富裕丰足,鬼神也会来降福。这正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啊!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以壮大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国而不敢往西,裹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许多东西并不产于秦,然而可当作宝物的却很多;许多士人都不出生在秦国,可是愿意对秦尽忠心的却不少。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是办不到的啊!
2023-06-23 08:47:511

李斯《谏逐客书》赏析

谏逐客书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弗内,士而弗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於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於侧也。夫击甕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甕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译文 臣听说官吏在议论赶走客卿,私下认为错了。 从前穆公求取士子,西面在西戎那里得到由余,东面在宛地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接蹇叔,从晋国求得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不生在秦国,穆公任用他们,并吞了二十个部落,得以在西戎称霸。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百姓富裕兴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于听命,诸侯国亲近服从。俘虏了楚魏的军队,开拓千里疆土,直到现在国家治理强盛。惠王用张仪的计划,攻取了三川的地方,向西并吞巴蜀;向北取得上郡;向南占有汉中,包举众多夷族,控制楚国国都鄢郢;向东占据成皋的险要地区,割据富腴的田地。于是解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向西服属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去了穰侯,赶走了华阳君,加强了王朝,杜塞了私家弄权,逐步攻取诸侯国领土。使秦国建成了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客卿的功劳。从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啊?假使四位君主辞退客卿不接纳,疏远士子不任用,这便使得国家没有富裕的实际,秦国没有强大的声望。 现在大王得到昆冈的宝玉,有宝贵的随珠和璧,挂着明月珠,佩着太阿剑,驾着纤离马,竖立着翠凤旗,架起了鼍皮鼓。这几样宝物,秦国一样都不生产,大王却喜欢它们,为什么?一定要秦国生产的然后可用,那夜光璧不能装饰朝廷,犀牛角、象牙制的器物不能成为玩好,郑魏的美女不能充实后宫,好马不能充实宫外的马棚,江南的金锡不能用,西蜀的丹青不要作为彩色。用来装饰后宫、充实后列、娱乐心意满足耳目的,一定要秦国生产的然后可用,那么嵌着宛珠的簪子、配上珠玑的耳饰、东阿丝织的衣服、锦绣的修饰品都不能进用,而化俗为雅、艳丽美好的赵女也不立在旁边。敲着瓦甕瓦器、弹着筝、拍着大腿唱呜呜以满足视听的,是真正秦国的音乐。郑卫桑间的民间音乐、韶虞武象的朝廷乐舞,都是别国的音乐。现在抛弃击甕接近郑卫的音乐,不用弹筝而用韶虞的雅乐,这是为什么?要使情意酣畅于眼前以适合观赏罢了。现在录用人才却不这样,不问可不可用,不论是非,不是秦国人就去掉,是客卿就赶走,那么所看重的在于女色音乐珠宝玉器,所看轻的在于人民,这不是跨越海内、制服诸侯的方法。 臣听说土地广大的粮多,国家大的人多,军队强盛的战士勇敢。因此泰山不推掉泥土,所以能够成就它的高大;黄河和大海不摈弃细流,所以能够成就它的深广;王者不拒绝众民,所以能够宣扬他的德教。因此,土地不论四方,百姓不分国别,四季充实美好,鬼神亲来降福,这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现在却抛弃人民来帮助敌国,辞退宾客去为诸侯建功立业,使得天下的士子后退而不敢向西,停步不进秦国,这就是所谓帮助寇盗兵器并且给予粮食啊。 东西不产在秦国而爱宝的多,士子不生在秦国而愿意效忠的多。现在赶走客卿来帮助敌国,减少百姓来加强敌国的力量,对内使自己虚弱,对外在诸侯国建立怨仇,要想国家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 作者介绍 李斯(?—前208年),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秦朝丞相,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年轻时,在楚国上蔡郡担任刀笔吏,主要掌管乡中的文书资料。他见到居室厕所中的老鼠饥馑慌张,而粮仓中的老鼠饱食无忧,感叹地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于是向荀子拜师。学成后,他考察时局,认为楚王无能,六国衰弱,因此决定西入秦国。当时他辞别荀子说:“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进入秦国时,刚好秦庄襄王薨亡不久,那时吕不韦升至相国,所以投靠吕不韦的门下担任食客,同时受到吕不韦的赏识,因此得到机会向秦王政分析局势、提供计划。果然秦王被他的连横策略打动,任用其为长史。然后采用策略,利用重金收买天下名士,并对于不愿结交者,采用刺客谋杀手段。后来正式升任为客卿。秦王嬴政四年(前243年),爆发韩国籍水工郑国,利用修关中水渠耗费秦国银钱,担任间谍的案子,在宗室大臣的鼓噪之下,秦王下令驱逐一切六国籍官员,李斯因此写下《谏逐客书》给秦王过目,内容阐述说明为君“有容乃大”的重要性,如此一来国家才能富强。秦王政因此而决定取消逐客令,也正式重用李斯,任为掌司法的廷尉,并加强对各国进攻。秦王读过韩非写的书籍,对于韩非的博学,非常仰慕,一直想见韩非,并恐吓韩国。韩国对于秦国十分恐惧,所以派韩非到秦国请求两国的和平,这时的秦王将韩非扣留在秦国。到了秦王嬴政十四年(前233年),李斯怕秦王重用韩非,私底下诬陷韩非,说韩非是韩国宗室公子,必定不会效忠秦国,劝秦王把韩非禁锢,又在狱中把韩非毒死。协助秦王政统一天下,废除封建制,推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全国货币制。不久升任为丞相。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建议始皇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等百家之学,史称“焚书”。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秦始皇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病重,当时太子扶苏正在上郡担任蒙恬部队的监军,始皇把传位于扶苏的诏书交给赵高,不久驾崩。不过赵高想要立公子胡亥为帝,于是找胡亥、李斯来合谋,原本这二人不接受,但因赵高的辩驳,改变了念头。而后李斯不公开秦始皇的死讯,和赵高合谋矫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派使者赐死太子扶苏,是为沙丘之变。事情成功之后,到咸阳时,才公开秦始皇的死讯,胡亥登基称帝,是为秦二世。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发动大泽起义。不久赵高诬陷李斯想割地称王,也诬陷李斯的儿子参川太守李由通敌。知道实情的李斯上书给天子申冤,但被赵高扣下,并送入狱中。后来李斯忍受不住刑罚,被迫认罪,判处死刑。此时李由已在雍丘阵亡。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李斯被腰斩于咸阳。 因其政治主张的实施不仅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而且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赏析:卓越见识谈利弊,逐层推进思统一 此文是李斯上呈秦始皇的一篇奏议。李斯原是楚国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西南),后到秦国游说,劝秦王统一天下,受到秦王(即后来的秦始皇)重用,拜为客。所谓“客卿”,是当时对别国人在秦国做官者的称呼。后来在秦王政元年(前246年)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韩国派了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到秦国修长达三百余里的灌溉渠,企图以此来消耗秦的国力,不东伐韩,被秦发觉,要杀掉他。郑国说:“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终于让他完成此项工程,然而那些因为客卿入秦而影响到自己权势的秦国贵族,就利用这件事对秦王进行挑拨,说外来的客卿入秦都是别有用心的,应该把他们都赶跑,到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秦王接受了他们的意见,下令驱逐所有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他就写了这篇《谏逐客书》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文章从秦国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反复阐明驱逐客卿的错误,写得理足辞胜,雄辩滔滔,因此打动了秦王,使他收回了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而《谏逐客书》也就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名文,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 全文由四段组成,第一段是以历史事实说明客卿对秦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为论证逐客的错误提供依据。起句说:“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一开始就提出总的论点,显得非常鲜明有力。明明是秦王下了逐客令,却把逐客的过错归之于“吏”,说明作者措词委婉,十分注意讽谏策略。宋代李深说:“起句至矣,尽矣,不可以回矣。”接着文章进行具体分析。首先由回顾历史入题,从秦始皇十九代祖的穆公到五代祖以下的孝公、惠文君、昭襄王,举出四个秦国的先君重用客卿而致富变强的事例,说明重用客卿对秦国有利。紧接着,又用多种手法加以论述:先说这四个君主的成就,都靠任用客卿才取得的,这是对前面所述的小结。后讲从这样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这是进一步的引用和反诘。又讲当初如果四个君主拒绝客卿而不招纳他们,疏远有才之士而不用,这就不可能使秦国民富国强。这是从反面假设和推论。在列举史实,层层渲染的基础上,又如此腾挪跌宕,反复论证,就把客卿对秦国的重要作用阐述得极为透彻。 在讲了客卿对秦国有利之后,照理下文应当转入正题,论证逐客的错误了。可是作者在第二段里却笔锋一转,设下了许多比喻,用来说明秦王对不是秦国产的物品的喜爱,对人却持另一种态度是不对的。此段所设比喻多种多样,可分为四层。第一层以珠宝等物为喻设问作结:这些东西一样也不是秦国出产的,但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这里只提出问题,不立即作答,但不答自明,显得耐人寻味。第二层以玩好美女为喻,进行推论,如果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能用,那么夜间放光的璧玉、犀牛角和象牙做成的器具,郑国和卫国的美女,还有珍贵的骏马,江南的金锡,西蜀的绘画原料,秦国都不应当占有和使用了。用来装饰后宫,充当嫔妃娱乐心意,取悦耳目的,一定要出于秦国的才可以,那么,镶着珍珠的簪子,缀有珠玉的耳环,齐国所产的丝绢做成的衣服,华丽丝绣所作的装饰就不能进于前,而按着流行式样打扮得很漂亮的赵国女子就不能站在旁边了。这一层同前一层不同,是从反面说并分两个小层次重叠错杂出之,把“必出于秦然后可”的严重危害说得很透辟,更显出非秦国所出的宝物不可或缺。第三层以音乐为喻,进行对比:敲瓦器、弹奏筝,拍打大腿,呜呜呀呀地唱歌,这是秦国的音乐;郑国、卫国的民间地方音乐,虞舜时的《韶》《虞》,周武王时的《武》《象》都是别国的音乐。现在你抛弃秦国的音乐,而用别国的音乐,这是为什么呢?不就是为了痛快于当时,看着舒服罢了。这回答近承上文,远承第一层的设问,可说是对前三层的小结,归纳了秦国对物取舍的标准,为下文转入正题作了很好的铺垫。第四层以人和物作比较,指出待非秦之人不如待非秦之物,这样看来,你所看重的只是声色珍宝,所轻视的是人才。这绝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这里以成就统一大业作为出发点,说明重物轻人,驱逐外来人才的错误,推论符合逻辑、立意超卓不凡,具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和撼动人心的力量。这段设喻丰富多样,写法灵活多变,运笔酣畅淋漓,为全文最精彩部分,前人对此极为称誉。宋代李涂说:“中间论物不出于秦而秦用之,独人才不出于秦而秦不用,反复议论,痛快,深得作文之法。” 第三段论述驱逐客卿有利敌国,而不利于秦国。先从正面说理,指出土地广大粮食就丰富,国家辽阔人口就众多,兵力强盛军人就勇敢,比喻强调只有胸襟博大开阔,才能包举贤士,广罗人才。下面继续设喻陈述这个意见:泰山不拒绝任何土壤的堆积,所以能够成就其大;河海不挑剔任何细小流水的汇入,所以能够成就其深;统一天下的君王不拒绝前来归附的民众,所以能够显示他的德。泰山、河海两个比喻是陪衬,“王者不却众庶”才是本意。由于连类设喻,运用排比,显得很有力量。接着又深一层阐明此意:地不分东南西北,人才不论来自哪一个诸侯国,这就是五帝三王所以能够无敌于天下的原因。此处以古证今,强调应该不分地域,广揽人才。 行文至此,便落脚到说明逐客的危害。这里不但运用古今对比,还有敌我对比,提出两种作法,两种后果。以此说明逐客对敌国有利,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不利,论证鞭辟入里,雄辩有力。 最后一段收束全文,进一步说明逐客关系到秦国的安危。用两句总结了前面三段的意思:谈物的一段照应第二段,以见出“必出于秦然后可”这种态度的不对。谈人的一半照应第一段,以见出“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做法不当。最后一句照应第三段,阐明逐客对秦国危害之所在,从利害关系上立论,抓住了秦王的思想要害,所以极有说服力。这两句还和文章开头提出的总论点“窃以为过矣”相呼应,具有首尾相连、前后贯通之妙。 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个人的进退,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方略。文章所表现的“不分区域,任人唯贤”思想,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谏逐客书》识高文亦高,它不仅思想可贵,而且辞采丰富,文思横溢,写作技巧十分出色。其主要特点是:一是摆事实设比喻重铺叙,措辞有力,说理透彻。二是结构上既曲折多变,又严谨有序。在论说秦王对物的态度时,几层的意思差不多,可是,一会儿顺说,一会儿倒说,一会儿正叙,一会儿反诘;或者略换几个字,或者稍变一下手法,真是跌宕生姿,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行文上前后呼应,一气贯通,全文不枝不蔓,紧凑缜密。三是多用排比和对偶句造成文章雄浑奔放的气势。语言形式整齐错落,音节上抑扬顿挫,使全文滔滔不绝,雄放不羁。《谏逐客书》开散文辞赋化的风气之先,对后代散文和辞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23-06-23 08:48:011

四字成语团队凝聚

1. 团队精神的四字成语 风雨同舟 [释义] 舟:船。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语出] 《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如也;左右手。” [正音] 舟;不能读作“dān”。 [辨形] 舟;不能写作“丹”。 [近义] 同舟共济 休戚与共 [反义] 过河拆桥 背信弃义 [用法] 多用作褒义。一般可作谓语、定语、状语。 众志成城 [释义] 众人统一的意志;形成坚固的城墙。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 大。城;城墙。 [语出] 《国语·周语下》:“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辨形] 城:不能写作“诚”。 [近义] 众擎易举 万众一心 戮力同心 [反义] 一盘散沙 四分五裂 同床异梦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一心一意、众人拾柴火焰高 2. 形容团队精神的四字成语 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同舟共济 Union is strength. 团结就是力量。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众志成城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集思广益)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喣山动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众喣飘山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众喣漂山 喣:吹气。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众心如城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众心成城 指万众一心,如坚固城堡。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众口熏天 指群言可以动天。比喻舆论力量大。 众虎同心 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众川赴海 众多的河流都奔赴大海。比喻众多的力量汇集在一 同心断金 形容心齐力量大。 十夫楺椎 指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弯曲。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 众人拾柴火焰高 比喻人多力量大。 众志成城 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3. 关于团队合作的四字成语 喣山动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众喣飘山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众喣漂山 喣:吹气。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众心如城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众心成城 指万众一心,如坚固城堡。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众口熏天 指群言可以动天。比喻舆论力量大。 众虎同心 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众川赴海 众多的河流都奔赴大海。比喻众多的力量汇集在一 同心断金 形容心齐力量大。 十夫楺椎 指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弯曲。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 众人拾柴火焰高 比喻人多力量大。 众志成城 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4. 形容团队凝聚力的成语 原发布者: *** 亚 表达团结的成语形容团队凝聚力的词语 团结就是相互配合,真正的团结就是无条件的配合。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表达团结的成语,欢迎阅读收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表达团结的成语 反间之计间:离间。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精诚团结精诚:真诚。一心一意,团结一致。 群威群胆威:力量;胆:胆识。集中群众的力量和胆识。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水至清则无鱼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水清无鱼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四分五裂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同舟共济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同心协力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铜墙铁壁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 同心合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万众一心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吴越同舟吴越:指吴国人
2023-06-23 08:48:121

凝聚力的成语凝聚力的成语是什么

凝聚力的成语有:面如凝脂,天凝地闭,阴凝坚冰。凝聚力的成语有:凝瞩不转,凝神屏气,屏气凝神。2:词性是、名词。3:注音是、ㄋ一ㄥ_ㄐㄨ_ㄌ一_。4:结构是、凝(左右结构)聚(上下结构)力(独体结构)。5:拼音是、níngjùlì。凝聚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同种物质内部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只有在各分子十分接近时(小于10的负6次方厘米)才显示出来。分子间距离愈小,凝聚力越大。凝聚力能使物质聚集成液体或固体。比喻使人或事物聚合到一起的力量。如: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国十亿人民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才有最可靠的保证。二、引证解释⒈同种物质内部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只有在各分子十分接近时(小于10的负6次方厘米)才显示出来。分子间距离愈小,凝聚力越大。凝聚力能使物质聚集成液体或固体。⒉比喻使人或事物聚合到一起的力量。例如: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国十亿人民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才有最可靠的保证。三、国语词典同种物质分子间互相吸引的力。参见「内聚力」条。词语翻译英语cohesion,cohesiveness,cohesive德语Geschlossenheit(S,Psych)_法语cohésion四、网络解释凝聚力(群体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程度)文化学、伦理学、心理学术语。原为物理学概念,指物质结构中分子与分子、原子与原子之间粘合在一起的某种内在力量。后引申为文化学、伦理学的概念,通常指集体或某一社会共同体内部各成员因共同的利益和价值目标结为一有机整体的某种聚合力。由于存在凝聚力,社会共同体才保持着自身的内在规定性,一旦凝聚力消失,社会共同体便会趋于解体。关于凝聚力的近义词向心力关于凝聚力的诗句退下是为了凝聚力量迸出更凶猛的怒吼我起身一把撕断了纱窗——关于凝聚力的单词cohesion关于凝聚力的词语阴凝坚冰凝神定气阴凝冰坚目注心凝凝脂鹅腮肤如凝脂凝脂点漆天凝地闭聚讼纷纭屏气凝神关于凝聚力的造句1、你们充分展示了体育的凝聚力。2、三是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对于工作,我认真负责,有着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做事严谨。遇事懂得及时征求他人意见,能够与人一道,共同打造一个充满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战斗团队。3、关于班级的口号的起名,可以根据班级的凝聚力,然后以及顺口的押韵的口号,来以此这样的句子,来让班级更具有气势,更能够赢得多数人的掌声,才算是成功的了。4、因为祖国,我们才有强大的凝聚力,我们心系祖国。5、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那我们的班级凝聚力会很强。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凝聚力的详细信息
2023-06-23 08:48:191

谏逐客书是一篇什么文体

《谏逐客书》属于奏章,是文言文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体裁。《谏逐客书》是秦朝大臣、文学家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奏议。此文先叙述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国若无客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重物而轻人。文章立意高远,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全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整体赏析全文由四段组成。第一段是以历史事实说明客卿对秦国作出了很大贡献,为论证逐客的错误提供论据。开头提出总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明确提出一个判断,一种意见,真所谓史家笔削。这是继承《左传》《国策》以来的朴素典雅的写法。是“吏议”而不说“君断”,有意把“失误”的责任推到“吏议”上,避开了一层锋芒。这说明作者措辞委婉,十分注意讽谏策略。接着文章具体分析,由回顾历史入题。
2023-06-23 08:48:191

描写鲜艳的四字词语

1.描写颜色很多,鲜艳的四字词语有什么 1. 花花绿绿 huā huā lǜ lǜ 原指花草树木鲜艳多彩;形容颜色鲜明多彩。 2. 暗绿稀红 àn lǜ xī hóng 犹言绿肥红瘦。形容叶盛花稀的暮春景象。 3. 惨绿愁红 cǎn lü chóu hóng 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 多。 4. 惨绿年华 cǎn lǜ nián huá 指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 5. 惨绿少年 cǎn lǜ shào nián 惨绿:浅绿,指服色。原指穿浅绿衣服的少年。 后指。 6. 橙黄桔绿 chéng huáng jú lǜ 橙子黄熟,桔子还绿。 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7. 橙黄橘绿 chéng huáng jú lǜ 指秋季景物。 8. 愁红惨绿 chóu hóng cǎn lü 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 多。 9. 愁红怨绿 chóu hóng yuàn lǜ 红、绿:指花、叶。 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 10. 穿红着绿 chuān hóng zhuó lǜ 形容衣着鲜艳华丽。 11. 大红大绿 dà hóng dà lǜ 指颜色浓艳。 12. 灯红酒绿 dēng hóng jiǔ lǜ 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 13. 纷红骇绿 fēn hóng hài lǜ 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 14. 粉白黛绿 fěn bái dài lǜ 泛指女子的妆饰。 15. 红愁绿惨 hóng chóu lǜ cǎn 比喻愁思满怀,容易伤感。 31. 红男绿女 hóng nán lǜ nǚ 指穿着各种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 32. 红情绿意 hóng qíng lǜ yì 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33. 花红柳绿 huā hóng liǔ lǜ 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34. 回黄转绿 huí huáng zhuǎn lǜ 树叶由绿变黄,由黄变绿。原指时令的变迁,后比喻。 35. 酒绿灯红 jiǔ lǜ dēng hóng 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 36. 柳绿花红 liǔ lǜ huā hóng 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37. 柳绿桃红 liǔ lǜ táo hóng 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 38. 露红烟绿 lù hóng yān lǜ 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同“露红烟紫”。 39. 绿林大盗 lù lín dà dào 指聚集山林的强盗。 40. 绿林豪杰 lù lín háo jié 指绿林中出众的人物。 41. 绿林豪客 lù lín háo kè 绿林:西汉王匡、王凤为首的“绿林军”。指聚集山。 42. 绿林豪士 lù lín háo shì 指绿林中本领出众的人物。 43. 绿林好汉 lù lín hǎo hàn 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 旧时也指聚众。 44. 绿林强盗 lù lín qiáng dào 指山林的强盗。 45. 绿暗红稀 lǜ àn hóng xī 形容暮春时绿廕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 61. 绿鬓红颜 lǜ bìn hóng yán 指年轻女子。 同“绿鬓朱颜”。 62. 绿鬓朱颜 lǜ bìn zhū yán 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借指年轻女子。 63. 绿惨红愁 lǜ cǎn hóng chóu 指妇女的种种愁恨。绿、红,指黑鬓红颜。 64. 绿惨红销 lǜ cǎn hóng xiāo 指妇女的种种愁恨。同“绿惨红愁”。 65. 绿草如茵 lǜ cǎo rú yīn 绿油油的草好象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 66. 绿肥红瘦 lǜ féi hóng shòu 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 也形容春残的景。 67. 绿酒红灯 lǜ jiǔ hóng dēng 形容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 68. 绿女红男 lǜ nǚ hóng nán 服装艳丽的青年男女。 69. 绿水青山 lǜ shuǐ qīng shān 泛称美好山河。 70. 绿蓑青笠 lǜ suō qīng lì 绿草编的蓑衣,青竹编的斗笠。形容渔翁的打扮。 71. 绿叶成阴 lǜ yè chéng yīn 指女子出嫁生了子女。也比喻绿叶繁茂覆盖成荫。 72. 绿叶成荫 lǜ yè chéng yīn 比喻绿叶繁茂覆盖成荫。同“绿叶成阴”。 73. 绿衣黄里 lǜ yī huáng lǐ 绿、黄:古时以黄色为正色,绿为闲色。以绿色为衣。 74. 绿衣使者 lǜ yī shǐ zhě 原指鹦鹉。近代称邮递员。 75. 面红面绿 miàn hóng miàn lǜ 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万紫千红、青红皂白 黑白分明 白头偕老 红装素裹 绿草如茵 青梅竹马 黄袍加身 蓝田生玉 紫气东来 灰心丧气 碧波万顷 漆黑一团 平白无故 桃红柳绿 柳绿花红 山青水绿 青黄不接 姹紫嫣红 心灰意冷 苍翠如濯 白山黑水 阳春白雪 传波红叶 红红绿绿 平步青云 杳如黄鹤 筚路蓝缕 黄旗紫盖 起早摸黑 一身清白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炉火纯青 信口雌黄 青出于蓝 姚黄魏紫 槁木死灰 橙黄桔绿。 2.形容色彩艳丽的词语 1、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bai,花样繁多。 2、陆离斑驳:形容色彩绚丽灿烂。 3、花花绿绿:原指花草树木鲜艳多彩;形容颜色鲜明多彩。 4、呼卢喝雉:呼、喝:喊叫;卢、雉:古时du赌具上的两种颜色。泛指赌博。 5、绚丽多彩:形容zhi色彩华丽。 6、余dao霞成绮:晚霞象美丽的锦缎一样。 形容晚霞色彩绚丽。 7、十光五色:形容景象纷繁,色彩绚丽。 8、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内样繁多。引伸为各色各样。 9、争奇斗艳:奇:奇异;艳:色彩鲜艳。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 10、五色缤纷:容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11、镂金铺翠:形容缤纷的色彩。 3.描写颜色鲜艳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万紫千红wàn zǐ qiān hóng [释义]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的景象。现多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景象繁荣兴旺。 [语出] 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辨形] 红;不能写作“鸿”。 [近义] 花团锦簇 [反义] 流水落花 枯木朽株 [用法] 用作褒义。用来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或繁荣兴旺的景象。一般作谓语、定语。 [辨析] ~和“姹紫嫣红”都有花多、色彩艳丽的意思。但~不仅可以用来形容花草;还可以用来形容人、文章;或比喻景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而“姹紫嫣红”只用来形容花。 [例句] 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英译] a riot of colour
2023-06-23 08:42:391

描写颜色很亮或很多的四字词语

1.描写颜色很亮或很多的四字成语 五光十色 【拼音】:wǔ guāng shí sè 【解释】: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出处】: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示例】:故宫珍宝馆的玻璃柜里,摆着~的稀世奇珍。 【近义词】:五颜六色、万紫千红 【反义词】:色彩单一 【歇后语】:雨花台的石子;南京路上的霓虹灯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色彩丰富 光怪陆离 【拼音】:guāng guài lù lí 【解释】: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三国志·吴志·孙坚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冢上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曼延数里。” 【示例】:那柴烧的一块一块的,结成就和太湖石一般,~。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 【近义词】:斑驳陆离 【语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五颜六色的景色
2023-06-23 08:42:311

欧体楷书用什么样的毛笔

狼毫
2023-06-23 08:42:317

形容夏天颜色多的四字成语

1. 形容夏天颜色的词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1. 绿树成荫 [ lǜ shù chéng yīn ] 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2. 枝繁叶茂 [ zhī fán yè mào ] 枝叶繁密茂盛。 出 处:明·孙柚《琴心记》:“愿人间天上共效绸缪;贺郎君玉润水清;祝小姐枝繁叶茂。” 例 句:校园里20年前种下的夹道树,如今都是~的了。 3. 绿盖如阴 [ lǜ yīn rú gài ] 绿阴如盖,误作“绿盖如阴”,意为绿叶长得十分茂盛,像盖子一样遮盖着,阳光几乎无法透过。 4. 绿草如茵 [ lǜ cǎo rú yīn ] 绿油油的草好像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5. 郁郁葱葱 [ yù yù cōng cōng ]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出 处:汉·王充《论衡·恢国》:“初者,苏伯阿望春陵气郁郁葱葱。” 例 句:袁静《伏虎记》第32回:“这三个山头,原来都是松柏成林,~。” 6. 生意盎然 [ shēng yì àng rán ] 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7. 湖光山色 [ hú guāng shān sè ] 湖的风光,山的景色。 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出 处:宋·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 例 句:杭州西湖水波如镜,倒映着四周的秀色层峦,泛舟湖上,~,尽收眼底。 8. 繁花似锦 [ fán huā sì jǐn ] 繁:多而且茂盛。 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出 处:曹靖华《点苍山下金花娇》:“中饭后,我们坐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听她谈起沙村公社来。” 例 句:夏天的首都,~,五彩缤纷。 9. 花红柳绿 [ huā hóng liǔ lǜ ] 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出 处: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例 句:阳春三月,锦江两岸~,风景十分美丽。 10. 万紫千红 [ wàn zǐ qiān hóng ]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出 处: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例 句: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2. 描写夏天的四字词语有哪些多一些 烈日炎炎——形容夏天阳光强烈。也可称“赤日炎炎”。例:“烈日炎炎似火烧”。 夏日炎炎——夏天阳光强烈,十分炎热。 骄阳如火——像火一样的阳光。形容天气非常热。亦作骄阳似火 皎阳似火——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赫赫炎炎——形容炎热炽盛的样子。 炎炎夏日——非常炎热的夏天。如:炎炎夏日海滩上到处都是戏水的人潮。 炎阳炙人——炙:烤。指炎热的太阳照射在身上,好像烤火一般热。形容非常酷热。 烈日当空——炎热的太阳高挂天空。形容天气酷热。近义火伞高张 狂风烈日——强风猛烈而酷热的天气。如:古代骆驼商队行经戈壁,常需忍受狂风烈日的恶劣天候。 火伞高张——比喻烈日当空。如:夏日炎炎,火伞高张。近义烈日当空 吴牛喘月——《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意思是,吴地炎热的时候较长,水牛怕热,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害怕得不断喘气。后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用以形容天气酷热。唐·李白《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流金铄石——铄、流:熔化。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楚辞·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亦作铄石流金烁石流金烁玉流金例:“炎炎火日当天,烁石流金之际,只得赶早凉而行。”(《水浒》二十七回) 五黄六月——指农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浮瓜沉李——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后以“浮瓜沉李”比喻夏日的一种生活景象。浮沉於水中的瓜、李,是夏天清凉可口的食物。亦作浮瓜避暑沉李浮瓜。 浮瓜避暑——暑日消暑的乐事。见“浮瓜沉李”。 绿树成荫——树木枝叶茂密,遮住了阳光。正是盛夏季节。 热不可耐——形容非常热,令人不可忍受。 椅席炙手——椅子、席子摸着烫手,形容天气炎热。 【描写夏天的成语和熟语】 暑气熏蒸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 火日炙人 火轮高吐 火云如烧海天云蒸夏日可畏夏阳酷暑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沉李浮瓜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流金铁石 燋金铁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 吴牛喘月 长天当日 赤时当空 炎天暑月 暑气蒸人 汗流浃背 浑身出汗 汗流浃背 汗流洽背 遍体生津 流汗浃背 挥汗如雨 挥汗成雨 汗如雨下 汗出如浆 汗流如注 满头大汗 大汗淋漓 旱威为虐 赤地千里 田地龟裂 寸草不生 颗粒无收 禾苗干枯 禾苗枯槁 野田禾苗半枯焦 3. 描写夏天的四字成语 赤日炎炎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蝉声阵阵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酷暑难耐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暑气熏蒸 赤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火日炙人 火轮高吐 火云如烧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沉李浮瓜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流金铁石 燋金铁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 吴牛喘月 长天当日 赤时当空 炎天暑月 暑气蒸人 4. 描写夏天的四字词语 骄阳似火 酷暑难耐 烈日当空 赤日炎炎 暴风骤雨 四时八节 桃红柳绿 有脚阳春 燕语莺啼 夏日可畏 赤日炎炎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蝉声阵阵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酷暑难耐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蝉不知雪 簟纹如水 冬日夏云 冬温夏清 浮瓜沉李 寒来暑往 火伞高张 肉山脯林 夏雨雨人 暑气熏蒸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 火日炙人 火轮高吐 火云如烧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沉李浮瓜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流金铁石 燋金铁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 吴牛喘月 长天当日 赤时当空 炎天暑月 暑气蒸人 汗流浃背 浑身出汗 汗流浃背 汗流洽背 遍体生津 流汗浃背 挥汗如雨 挥汗成雨 汗如雨下 汗出如浆 汗流如注 满头大汗 大汗淋漓 旱威为虐 赤地千里 因为四字词语也可以是成语,所以我就搜了一些成语给你 5. 形容颜色非常多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五颜六色 wǔ yán liù sè 【解释】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伸为各色各样。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结构】联合式。 【用法】多用来形容鲜花、商品、服装、景物等的花色繁多。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色;不能读作“shǎi”。 【辨形】颜;不能写作“彦”。 【近义词】五彩缤纷、万紫千红 【反义词】色彩单一 【辨析】~和“五彩缤纷”都形容颜色多。但~偏重于色彩多种多样;仅用于具体事物;“五彩缤纷”偏重于色彩繁杂;非常悦目;它能用于抽象的理想、前途等。 【例句】 (1)她见我来了;立即拿出一把~的糖果来。 (2)佛子岭开着~的花;真是一个大花园。 6. 描写夏天的四字词语 骄阳似火,酷暑难耐,烈日当空,赤日炎炎,暴风骤雨 四时八节 桃红柳绿 有脚阳春 燕语莺啼 夏日可畏 赤日炎炎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蝉声阵阵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酷暑难耐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蝉不知雪 簟纹如水 冬日夏云 冬温夏清 浮瓜沉李 寒来暑往 火伞高张 肉山脯林 夏雨雨人 暑气熏蒸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 火日炙人 火轮高吐 火云如烧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沉李浮瓜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流金铁石 燋金铁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 吴牛喘月 长天当日 赤时当空 炎天暑月 暑气蒸人 汗流浃背 浑身出汗 汗流浃背 汗流洽背 遍体生津 流汗浃背 挥汗如雨 挥汗成雨 汗如雨下 汗出如浆 汗流如注 满头大汗 大汗淋漓 旱威为虐 赤地千里 田地龟裂 寸草不生 颗粒无收 禾苗干枯 禾苗枯槁
2023-06-23 08:42:231

描写颜色很多,鲜艳的四字词语有什么

五颜六色,万紫千红,五光十色,姹紫嫣红 .......
2023-06-23 08:42:104

为什么说学习欧阳询楷书再学二王难?

因为风格不一样,已经定型了
2023-06-23 08:41:4915

颜色多的词有哪些?

1、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2、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3、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4、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5、绚丽多彩——形容色彩华丽。6、花红柳绿——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7、班驳陆离——形容色彩杂沓。8、形形色色——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绚丽多彩——形容色彩华丽。花红柳绿——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班驳陆离——形容色彩杂沓。形形色色——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五颜六色——斑驳陆离——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杂七杂八——形容东西非常混杂,或事情非常杂乱。目迷五色——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流光溢彩——光像在流动,色彩像要溢出来,一般用在形容车灯、霓虹等,有时也用来形容时装表演和珠宝。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色彩斑斓——形容色彩错乱、灿烂。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形容颜色多的四字词语】: 五光十色【拼音】: wǔ guāng shí sè【解释】: 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出处】: 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形容颜色多的四字词语】: 万紫千红【拼音】: wàn zǐ qiān hóng【解释】: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出处】: 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形容颜色多的四字词语】: 花团锦簇【拼音】: huā tuán jǐn cù【解释】: 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形容颜色多的四字词语】: 姹紫嫣红【拼音】: chà zǐ yān hóng【解释】: 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2023-06-23 08:41:491

形容颜色多的成语有哪些?

五彩缤纷,五彩斑斓
2023-06-23 08:41:312

书法中的欧体指的是谁的字

我以为是欧阳修的字。他的字也很好的说。
2023-06-23 08:41:308

形容花颜色多的四字词语

  1、纷红骇绿:形容花叶繁盛,随风摆动。  2、柳绿桃红: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3、红情绿意:红:指红花;绿:指绿叶。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4、群芳争艳:各种美丽、芳香的花草在比美、斗妍。  5、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6、百花争艳: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7、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8、万草千花:无数种小草和鲜花。指花草种类繁多,不计其数。  9、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10、百紫千红:形容繁花似锦,色彩繁多。
2023-06-23 08:41:211

描写颜色多的词语有什么

1.形容颜色多的词语有哪些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花红柳绿,五彩斑斓,红飞翠舞,形形 *** 各式各样 不可胜举 五花八门 应有尽有 不可枚举 流光异(溢)彩、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万紫千红、姹紫嫣红、色彩斑斓 、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眼花缭乱、五光十色、绚丽、缤纷、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瓦蓝瓦蓝 乌黑乌黑湛蓝湛蓝金黄金黄 通红通红葱绿葱绿蜡黄蜡漆黑漆黑 蔚蓝蔚蓝草绿草绿华丽、多彩 、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彩斑斓,花红柳绿,花花绿绿,浓墨重彩,目迷五色,五彩缤纷,逞娇呈美,红飞翠舞,浮翠流丹 花红柳绿 :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伸为各色各样. 斑驳陆离: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 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2.描写颜色多的成语有哪些 描写颜色多的成语有: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五光十色 色彩斑斓 绚丽多彩 红美花漾 其它描写颜色的成语: 白头偕老 红装素裹 绿草如茵 青梅竹马 黄袍加身 蓝田生玉 紫气东来 灰心丧气 碧波万顷 漆黑一团 平白无故 桃红柳绿 柳绿花红 山青水绿 青黄不接 姹紫嫣红 心灰意冷 苍翠如濯 白山黑水 阳春白雪 传波红叶 红红绿绿 平步青云 杳如黄鹤 筚路蓝缕 黄旗紫盖 起早摸黑 一身清白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炉火纯青 信口雌黄 青出于蓝 姚黄魏紫 槁木死灰 橙黄桔绿 黄袍加身 黄粱一梦 黄钟大吕 黄卷青灯 黄花晚节 黄粱美梦 黄道吉日 黄童白叟 黄口孺子 黄雀伺蝉 黄旗紫盖 黄茅白苇 黄麻紫泥 青黄不接 姚黄魏紫 面黄肌瘦 橙黄桔绿 飞黄腾达 论黄数黑 论黄数白 杳如黄鹤 一抔黄土 一枕黄粱 碧落黄泉 紫冠黄旗 信口雌黄 数白论黄 人老珠黄 红装素裹 红颜薄命 红花绿叶 红不棱登 红男绿女 红情绿意 红红绿绿 红豆相思 红紫夺朱 红光满面 红红火火 红口白牙 赤口白舌 赤口毒舌 赤贫如洗 赤日炎炎 赤舌烧城赤绳系足 赤体上阵 赤地千里 赤胆忠心 赤子之心 朱唇玉面 朱唇皓齿 朱楼碧瓦 朱楼绮户朱紫相夺 3.描写颜色很多的成语 描写颜色很多的成语: 万紫千红 【解释】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出处】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姹紫嫣红 【解释】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五颜六色 【解释】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色彩斑斓 【解释】斓〔斑斓〕灿烂多彩:色彩斑斓。形容色彩灿烂的样子或形容生活或文学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 【例句】美丽大海的深处,其实有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色彩缤纷 【解释】指色彩繁多而凌乱。 【例句】国庆节,公园的上空飘满了气球,这些气球形态各异,色彩缤纷。 五彩缤纷 【解释】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出处】峻青《地下水晶宫》:“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就好象是彩虹织成似的。” 五彩斑斓 【解释】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黑色的枝杈,红色的枣子,黄绿相间的树叶,五彩斑斓,迷人极了。” 五光十色 【解释】形容色泽绚丽,种类繁多。 【出处】南朝 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4.形容颜色很多的成语 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绚丽多彩——形容色彩华丽。 流光溢彩——光像在流动,色彩像要溢出来,一般用在形容车灯、霓虹等,有时也用来形容时装表演和珠宝。 目迷五色——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班驳陆离——形容色彩杂沓。 斑驳陆离——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 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 色彩斑斓——形容色彩错乱、灿烂。 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 形形 *** ——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 *** :原指生出这种颜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五颜六色—— 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花红柳绿——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杂七杂八——形容东西非常混杂,或事情非常杂乱。 5.表示“颜色多”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1、五颜六色 读音:【wǔ yán liù sè】 解释: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伸为各色各样。 造句:花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色彩缤纷,真是美极了。 2、色彩斑斓 读音:【sè cǎi bān lán】 解释: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出处 造句:色彩斑斓的秋天为九寨沟增添了无穷魅力。 3、五光十色 读音:【wǔ guāng shí sè】 解释: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造句:这个五光十色的城市,每天都在吞噬着小小的梦想。 4、绚丽多彩 读音:【xuàn lì duō cǎi】 解释:形容色彩华丽 造句:春节的文化庙会,各色传统手工艺品摆满店铺的柜台,绚丽多彩,令人眼花缭乱。 5、万紫千红 读音:【wàn zǐ qiān hóng】 解释: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造句:这牡丹花展,万紫千红,国色天香,美不胜收。 6、姹紫嫣红 读音:【chà zǐ yān hóng】 解释: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造句:看到满园姹紫嫣红的鲜花,她莞尔一笑,脸上多日的阴霾终于一扫而净了。 7、五彩斑斓 读音:【wǔ cǎi bān lán】 解释: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出处。 造句:童年生活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童年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件有趣的事,常常把我带入美好的回忆中。 8、红飞翠舞 读音:【hóng fēi cuì wǔ】 解释: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造句:浓浓的寿宴气氛扑面而来,一厅红颜绿鬓,红飞翠舞,络绎不绝。 9、花花绿绿 读音:【huā huā lǜ lǜ】 解释:原指花草树木鲜艳多彩;形容颜色鲜明多彩 造句:店里摆满了花花绿绿的玩具,听说都是一个民间艺人用手工做成的。 10、五彩缤纷 读音:【wǔ cǎi bīn fēn】 解释: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造句:节日的首都到处飘扬着五彩缤纷的旗帜。 6.形容颜色多的词语是什么 五彩缤纷 【解释】: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出自】:峻青《地下水晶宫》:“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就好象是彩虹织成似的。” 五彩斑斓 【解释】: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形容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五彩斑斓:形容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出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黑色的枝杈,红色的枣子,黄绿相间的树叶,五彩斑斓,迷人极了。” 五颜六色 【解释】: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花红柳绿 【解释】: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出自】: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花花绿绿 【解释】:原指花草树木鲜艳多彩;形容颜色鲜明多彩。 【出自】:金·元好问《又解嘲二首》:“雁后花前日日闲,颇思尊酒慰愁颜。凭君细数东州客,谁在花花绿绿间?” 五光十色 【解释】: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出自】: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万紫千红 【解释】: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出自】: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姹紫嫣红 【解释】: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出自】: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绚丽多彩 【解释】:形容色彩华丽。 【示例】:春节的文化庙会,各色传统手工艺品摆满店铺的柜台,~,令人眼花缭乱。 斑驳陆离 【解释】: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 【出自】:战国·楚·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色彩缤纷 【解释】:指色彩繁多而凌乱。 7.描写“颜色”的词语有哪些 五颜六色、万紫千红、绿肥红瘦等等都是描写颜色的词语。 万紫千红,读音:[wàn zǐ qiān hóng],造句:夏日里,滨江公园的花都开了,万紫千红煞是好看。 五颜六色,读音:[wǔ yán liù sè],造句:雨后的彩虹挂在天边,五颜六色好看极了。 绿肥红瘦,读音:[lǜ féi hóng shòu],造句:这春花老残,绿肥红瘦,怎能惹起她那么深切的悲感呢? 这个世界是多彩的,描写颜色的词语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简单的一个白色就有“ 苍白、雪白、银白、亮白、莹白、米白、乳白、象牙白、牡蛎白、珍珠白、玉石白、银白、羊毛白”等十几种不同的词语,更有“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的诗句用花的颜色来代指白色,可以参考“中国颜色”一书,以文化解读颜色,用镜头表现生活,更能增加对颜色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023-06-23 08:41:011

带颜色的四字成语如万紫千红

1. 描写颜色的四字词语,形式如"万紫千红" 1. 花花绿绿 huā huā lǜ lǜ 原指花草树木鲜艳多彩;形容颜色鲜明多彩。 2. 暗绿稀红 àn lǜ xī hóng 犹言绿肥红瘦。形容叶盛花稀的暮春景象。 3. 惨绿愁红 cǎn lü chóu hóng 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 多。 4. 惨绿年华 cǎn lǜ nián huá 指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 5. 惨绿少年 cǎn lǜ shào nián 惨绿:浅绿,指服色。原指穿浅绿衣服的少年。 后指。 6. 橙黄桔绿 chéng huáng jú lǜ 橙子黄熟,桔子还绿。 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7. 橙黄橘绿 chéng huáng jú lǜ 指秋季景物。 8. 愁红惨绿 chóu hóng cǎn lü 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 多。 9. 愁红怨绿 chóu hóng yuàn lǜ 红、绿:指花、叶。 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 10. 穿红着绿 chuān hóng zhuó lǜ 形容衣着鲜艳华丽。 11. 大红大绿 dà hóng dà lǜ 指颜色浓艳。 12. 灯红酒绿 dēng hóng jiǔ lǜ 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 13. 纷红骇绿 fēn hóng hài lǜ 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 14. 粉白黛绿 fěn bái dài lǜ 泛指女子的妆饰。 15. 红愁绿惨 hóng chóu lǜ cǎn 比喻愁思满怀,容易伤感。 31. 红男绿女 hóng nán lǜ nǚ 指穿着各种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 32. 红情绿意 hóng qíng lǜ yì 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33. 花红柳绿 huā hóng liǔ lǜ 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34. 回黄转绿 huí huáng zhuǎn lǜ 树叶由绿变黄,由黄变绿。原指时令的变迁,后比喻。 35. 酒绿灯红 jiǔ lǜ dēng hóng 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 36. 柳绿花红 liǔ lǜ huā hóng 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37. 柳绿桃红 liǔ lǜ táo hóng 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 38. 露红烟绿 lù hóng yān lǜ 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同“露红烟紫”。 39. 绿林大盗 lù lín dà dào 指聚集山林的强盗。 40. 绿林豪杰 lù lín háo jié 指绿林中出众的人物。 41. 绿林豪客 lù lín háo kè 绿林:西汉王匡、王凤为首的“绿林军”。指聚集山。 42. 绿林豪士 lù lín háo shì 指绿林中本领出众的人物。 43. 绿林好汉 lù lín hǎo hàn 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 旧时也指聚众。 44. 绿林强盗 lù lín qiáng dào 指山林的强盗。 45. 绿暗红稀 lǜ àn hóng xī 形容暮春时绿廕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 61. 绿鬓红颜 lǜ bìn hóng yán 指年轻女子。 同“绿鬓朱颜”。 62. 绿鬓朱颜 lǜ bìn zhū yán 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借指年轻女子。 63. 绿惨红愁 lǜ cǎn hóng chóu 指妇女的种种愁恨。绿、红,指黑鬓红颜。 64. 绿惨红销 lǜ cǎn hóng xiāo 指妇女的种种愁恨。同“绿惨红愁”。 65. 绿草如茵 lǜ cǎo rú yīn 绿油油的草好象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 66. 绿肥红瘦 lǜ féi hóng shòu 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 也形容春残的景。 67. 绿酒红灯 lǜ jiǔ hóng dēng 形容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 68. 绿女红男 lǜ nǚ hóng nán 服装艳丽的青年男女。 69. 绿水青山 lǜ shuǐ qīng shān 泛称美好山河。 70. 绿蓑青笠 lǜ suō qīng lì 绿草编的蓑衣,青竹编的斗笠。形容渔翁的打扮。 71. 绿叶成阴 lǜ yè chéng yīn 指女子出嫁生了子女。也比喻绿叶繁茂覆盖成荫。 72. 绿叶成荫 lǜ yè chéng yīn 比喻绿叶繁茂覆盖成荫。同“绿叶成阴”。 73. 绿衣黄里 lǜ yī huáng lǐ 绿、黄:古时以黄色为正色,绿为闲色。以绿色为衣。 74. 绿衣使者 lǜ yī shǐ zhě 原指鹦鹉。近代称邮递员。 75. 面红面绿 miàn hóng miàn lǜ 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万紫千红、青红皂白 黑白分明 白头偕老 红装素裹 绿草如茵 青梅竹马 黄袍加身 蓝田生玉 紫气东来 灰心丧气 碧波万顷 漆黑一团 平白无故 桃红柳绿 柳绿花红 山青水绿 青黄不接 姹紫嫣红 心灰意冷 苍翠如濯 白山黑水 阳春白雪 传波红叶 红红绿绿 平步青云 杳如黄鹤 筚路蓝缕 黄旗紫盖 起早摸黑 一身清白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炉火纯青 信口雌黄 青出于蓝 姚黄魏紫 槁木死灰 橙黄桔绿。 2. 有关颜色的四字词语,如花红柳绿,各位帮个忙, 带有颜色的词语:桃红柳绿、万紫千红、青红皂白、黑白分明、绿意盎然、绿树成阴、素车白马、万古长青、漆黑一团、灯红酒绿、面红耳赤、青山绿水、白纸黑字、青黄不接 金灿灿、黄澄澄、绿莹莹、红彤彤、红艳艳、红通通、白茫茫、黑乎乎、黑压压 鹅黄、乳白、湖蓝、枣红、雪白、火红、梨黄、孔雀蓝、柠檬黄、象牙白、苹果绿 14.表示颜色多的成语: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绚丽多彩、色彩斑斓 15.表示形态多的成语:千姿百态、千姿万状、姿态万千、形态多样、形态不一。 3. 请教表示颜色的四字词组 如万紫千红 黑里透红 黑白分明 黑不溜秋 黑灯瞎火 黑咕隆咚 黑白颠倒 黑云压城 指黑道白 月黑风高 漆黑一团 颠倒黑白 混淆黑白 白山黑水 白天黑夜 昏天黑地 粉白黛黑 天昏地黑 起早摸黑 一团漆黑 白手起家 白云苍狗 白日升天 白日衣绣 白衣卿相 白头如新 白驹过隙 白璧无瑕 白里透红 白眉赤眼 白面书生 白衣秀士 白发苍髯 白发皤然 白山黑水 白天黑夜 白璧微瑕 白日做梦 白头偕老 白不呲咧 白头齐眉 数白论黄 黑白分明 粉白黛黑 平白无故 苍白无力 月白风清 齿白唇红 不白之冤 洁白无瑕 阳春白雪 恶叉白赖 赤口白舌 黄童白叟 颠倒黑白 混淆黑白 襟怀坦白 唇红齿白 真相大白 沉冤莫白 一清二白 一穷二白 指黑道白 一身清白 青红皂白 半文半白 不分皂白 红装素裹 红颜薄命 红花绿叶 红不棱登 红男绿女 红情绿意 红红绿绿 红豆相思 红紫夺朱 赤口白舌 赤口毒舌 赤贫如洗 赤日炎炎 赤舌烧城 赤绳系足 赤体上阵 赤地千里 赤胆忠心 赤子之心 朱唇玉面 朱唇皓齿 朱楼碧瓦 朱楼绮户 朱紫相夺 面红耳赤 唇红齿白 灯红酒绿 大红大绿 纷红骇绿 嫩红娇绿 青红皂白 红红绿绿 桃红柳绿 愁红惨绿 近朱者赤 纡朱拖紫 纡朱怀金 传波红叶 白眉赤眼 姹紫嫣红 白里透红 万紫千红 黑里透红 柳绿花红 齿白唇红 金无足赤 近朱者赤 红紫夺朱 绿肥红瘦 绿叶成荫 绿衣使者 绿林好汉 绿草如茵 绿水青山 绿荫如盖 柳绿花红 红花绿叶 红男绿女 红情绿意 红红绿绿 视丹如绿 橙黄桔绿 大红大绿 灯红酒绿 纷红骇绿 红红绿绿 花红柳绿 嫩红娇绿 山青水绿 油光碧绿 桃红柳绿 愁红惨绿 青梅竹马 青黄不接 青云直上 青出于蓝 青州从事 青蝇吊客 青红皂白 青面獠牙 青山绿水 青史留名 青灯黄卷 青梅煮酒 山青水绿 山青水碧 平步青云 绿水青山 功标青史 黄卷青灯 名垂青史 炉火纯青 冬夏长青 四季长青 万古长青 黄袍加身 黄粱一梦 黄钟大吕 黄卷青灯 黄花晚节 黄粱美梦 黄道吉日 黄童白叟 黄口孺子 黄雀伺蝉 黄旗紫盖 青黄不接 姚黄魏紫 面黄肌瘦 橙黄桔绿 飞黄腾达 杳如黄鹤 一抔黄土 一枕黄粱 碧落黄泉 紫冠黄旗 信口雌黄 数白论黄 人老珠黄 蓝田生玉 筚路蓝缕 青出于蓝 紫气东来 紫冠黄旗 姹紫嫣红 万紫千红 红紫夺朱 朱紫上夺 黄旗紫盖 姚黄魏紫 纡朱拖紫 灰心丧气 灰不溜丢 灰飞烟灭 灰头土脸 心灰意冷 槁木死灰 万念俱灰 心如死灰。 4. 2,4两个字是颜色的四字词语如:姹紫嫣红,万紫千红,桃红柳绿 万紫千红wàn zǐ qiān hóng 【解释】: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出自】: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示例】:整个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姹紫嫣红chà zǐ yān hóng 【解释】:姹、嫣:娇艳。 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出自】: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示例】:见垂柳拖丝,拂境清幽;~,迎风弄鸟,别有一种赏心之境。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六十九回 绿肥红瘦lǜ féi hóng shòu 【解释】:绿叶茂盛,花渐凋谢。 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出自】:宋·李清照《如梦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花团锦簇huā tuán jǐn cù 【解释】: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自余是什么亲拟,将有限身心向无限中用,……。若无恁么事,饶你攒花簇锦,亦无用处。” 【示例】:上下人等打扮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繁花似锦fán huā sì jǐn 【解释】:繁:多而且茂盛。 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象富丽多彩的锦缎。 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出自】:曹靖华《点苍山下金花娇》:“中饭后,我们坐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听她谈起沙村公社来。” 傲霜斗雪ào shuāng dòu xuě (菊梅) 【解释】: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 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出自】: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欺霜夺第一。” {[csc:pagelist]}五颜六色wǔ yán liù sè 【解释】: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伸为各色各样。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示例】:这在四川的拉夫史上是一桩奇迹,于是那些乡下人,哦了一声,立刻发出~的推测来了。 ◎沙汀《凶手》 落英缤纷luò yīng bīn fēn 【解释】: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出自】: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示例】:四次来游,满天满谷的~;树上剩得青叶与绿叶,更何处寻那淡红娇嫩的樱。 ◎周恩来 雍容华贵yōng róng huá guì (牡丹) 【解释】: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出自】: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雍容华贵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 红杏出墙hóng xìng chū qiáng 【解释】:形容春色正浓,情趣盎然。 【出自】: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指妻子有外遇 春深似海chūn shēn sì hǎi 【解释】: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 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这屋里那块四乐堂的匾,可算挂定了!不然,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难免欲深似海。” 百花齐放bǎi huā qí fàng 【解释】: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 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示例】:美术展览会上展出了许多新作品,~,各具风格。 {[csc:pagelist]}百花争艳bǎi huā zhēng yàn 【解释】: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示例】:北方的夏天绿树成荫,百花争艳。 含苞欲放hán bāo yù fàng 【解释】: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 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昙花一现tán huā yī xiàn 【解释】:昙花:即优昙钵花,开放时间很短。 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出自】:《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示例】:这种盛况,只是~。 5. 与万紫千红带颜色的成语有哪些 黑白分明 白头偕老 红装素裹 绿草如茵 青梅竹马 黄袍加身 蓝田生玉 紫气东来 灰心丧气 碧波万顷 漆黑一团 平白无故 桃红柳绿 柳绿花红 山青水绿 青黄不接 姹紫嫣红 心灰意冷 苍翠如濯 白山黑水 阳春白雪 传波红叶 红红绿绿 平步青云 杳如黄鹤 筚路蓝缕 黄旗紫盖 起早摸黑 一身清白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炉火纯青 信口雌黄 青出于蓝 姚黄魏紫 槁木死灰 橙黄桔绿 黄袍加身 黄粱一梦 黄钟大吕 黄卷青灯 黄花晚节 黄粱美梦 黄道吉日 黄童白叟 黄口孺子 黄雀伺蝉 黄旗紫盖 黄茅白苇 黄麻紫泥 青黄不接 姚黄魏紫 面黄肌瘦 橙黄桔绿 飞黄腾达 论黄数黑 论黄数白 杳如黄鹤 一抔黄土 一枕黄粱 碧落黄泉 紫冠黄旗 信口雌黄 数白论黄 人老珠黄 红装素裹 红颜薄命 红花绿叶 红不棱登 红男绿女 红情绿意 红红绿绿 红豆相思 红紫夺朱 红光满面 红红火火 红口白牙 赤口白舌 赤口毒舌 赤贫如洗 赤日炎炎 赤舌烧城 赤绳系足 赤体上阵 赤地千里 赤胆忠心 赤子之心 朱唇玉面 朱唇皓齿 朱楼碧瓦 朱楼绮户 朱紫相夺 6. 万紫千红的色彩成语有哪些 【黑】字成语 黑里透红 黑白分明 黑不溜秋 黑灯瞎火 黑咕隆咚 黑白颠倒 黑云压城 指黑道白 月黑风高 漆黑一团 颠倒黑白 混淆黑白 白山黑水 白天黑夜 昏天黑地 粉白黛黑 天昏地黑 起早摸黑 一团漆黑 【白】字成语 白手起家 白云苍狗 白日升天 白日衣绣 白衣卿相 白头如新 白驹过隙 白璧无瑕 数白论黄 黑白分明 白里透红 白眉赤眼 白面书生 白衣秀士 白发苍髯 白发皤然 白山黑水 白天黑夜 粉白黛黑 平白无故 白璧微瑕 白日做梦 白头偕老 白不呲咧 白头齐眉 苍白无力 月白风清 齿白唇红 不白之冤 洁白无瑕 阳春白雪 恶叉白赖 赤口白舌 黄童白叟 颠倒黑白 混淆黑白 襟怀坦白 唇红齿白 真相大白 沉冤莫白 一清二白 一穷二白 指黑道白 一身清白 青红皂白 半文半白 不分皂白 【红】字成语 红装素裹 红颜薄命 红花绿叶 红不棱登 红男绿女 红情绿意 红红绿绿 红豆相思 红紫夺朱 赤子之心 赤口白舌 赤口毒舌 赤贫如洗 赤日炎炎 赤舌烧城 赤绳系足 赤体上阵 赤地千里 赤胆忠心 朱紫相夺 朱唇玉面 朱唇皓齿 朱楼碧瓦 朱楼绮户 面红耳赤 唇红齿白 灯红酒绿 大红大绿 纷红骇绿 嫩红娇绿 青红皂白 红红绿绿 桃红柳绿 愁红惨绿 近朱者赤 纡朱拖紫 纡朱怀金 传波红叶 白眉赤眼 姹紫嫣红 白里透红 万紫千红 黑里透红 柳绿花红 齿白唇红 金无足赤 近朱者赤 红紫夺朱 【绿】字成语 绿肥红瘦 绿叶成荫 绿衣使者 绿林好汉 绿草如茵 绿水青山 绿荫如盖 柳绿花红 红花绿叶 红男绿女 红情绿意 红红绿绿 视丹如绿 橙黄桔绿 大红大绿 灯红酒绿 纷红骇绿 红红绿绿 花红柳绿 嫩红娇绿 山青水绿 油光碧绿 桃红柳绿 愁红惨绿 【青】字成语 青梅竹马 青黄不接 青云直上 青出于蓝 青州从事 青蝇吊客 青红皂白 青面獠牙 山青水绿 山青水碧 青山绿水 青史留名 青灯黄卷 青梅煮酒 平步青云 绿水青山 功标青史 黄卷青灯 名垂青史 炉火纯青 冬夏长青 四季长青 万古长青 【黄】字成语 黄袍加身 黄粱一梦 黄钟大吕 黄卷青灯 黄花晚节 黄粱美梦 黄道吉日 黄童白叟 黄口孺子 黄雀伺蝉 黄旗紫盖 青黄不接 姚黄魏紫 面黄肌瘦 橙黄桔绿 飞黄腾达 杳如黄鹤 一抔黄土 一枕黄粱 碧落黄泉 紫冠黄旗 信口雌黄 数白论黄 人老珠黄 【蓝】字成语 蓝田生玉 筚路蓝缕 青出于蓝 【紫】字成语 紫气东来 紫冠黄旗 姹紫嫣红 万紫千红 红紫夺朱 朱紫上夺 黄旗紫盖 姚黄魏紫 纡朱拖紫 【灰】字成语 灰心丧气 灰不溜丢 灰飞烟灭 灰头土脸 心灰意冷 槁木死灰 万念俱灰 心如死灰 颜色(综合)成语 碧波万顷 碧血丹心 碧落黄泉 朱楼碧瓦 山青水碧 苍翠如濯 苍松翠柏 橙黄桔绿 7. 带有颜色的四字成语有 【黑】字成语 黑里透红 黑白分明 黑不溜秋 黑灯瞎火 黑咕隆咚 黑白颠倒 黑云压城 指黑道白 月黑风高 漆黑一团 颠倒黑白 混淆黑白 白山黑水 白天黑夜 昏天黑地 粉白黛黑 天昏地黑 起早摸黑 一团漆黑 【白】字成语 白手起家 白云苍狗 白日升天 白日衣绣 白衣卿相 白头如新 白驹过隙 白璧无瑕 数白论黄 黑白分明 白里透红 白眉赤眼 白面书生 白衣秀士 白发苍髯 白发皤然 白山黑水 白天黑夜 粉白黛黑 平白无故 白璧微瑕 白日做梦 白头偕老 白不呲咧 白头齐眉 苍白无力 月白风清 齿白唇红 不白之冤 洁白无瑕 阳春白雪 恶叉白赖 赤口白舌 黄童白叟 颠倒黑白 混淆黑白 襟怀坦白 唇红齿白 真相大白 沉冤莫白 一清二白 一穷二白 指黑道白 一身清白 青红皂白 半文半白 不分皂白 【红】字成语 红装素裹 红颜薄命 红花绿叶 红不棱登 红男绿女 红情绿意 红红绿绿 红豆相思 红紫夺朱 赤子之心 赤口白舌 赤口毒舌 赤贫如洗 赤日炎炎 赤舌烧城 赤绳系足 赤体上阵 赤地千里 赤胆忠心 朱紫相夺 朱唇玉面 朱唇皓齿 朱楼碧瓦 朱楼绮户 面红耳赤 唇红齿白 灯红酒绿 大红大绿 纷红骇绿 嫩红娇绿 青红皂白 红红绿绿 桃红柳绿 愁红惨绿 近朱者赤 纡朱拖紫 纡朱怀金 传波红叶 白眉赤眼 姹紫嫣红 白里透红 万紫千红 黑里透红 柳绿花红 齿白唇红 金无足赤 近朱者赤 红紫夺朱 【绿】字成语 绿肥红瘦 绿叶成荫 绿衣使者 绿林好汉 绿草如茵 绿水青山 绿荫如盖 柳绿花红 红花绿叶 红男绿女 红情绿意 红红绿绿 视丹如绿 橙黄桔绿 大红大绿 灯红酒绿 纷红骇绿 红红绿绿 花红柳绿 嫩红娇绿 山青水绿 油光碧绿 桃红柳绿 愁红惨绿 【青】字成语 青梅竹马 青黄不接 青云直上 青出于蓝 青州从事 青蝇吊客 青红皂白 青面獠牙 山青水绿 山青水碧 青山绿水 青史留名 青灯黄卷 青梅煮酒 平步青云 绿水青山 功标青史 黄卷青灯 名垂青史 炉火纯青 冬夏长青 四季长青 万古长青 【黄】字成语 黄袍加身 黄粱一梦 黄钟大吕 黄卷青灯 黄花晚节 黄粱美梦 黄道吉日 黄童白叟 黄口孺子 黄雀伺蝉 黄旗紫盖 青黄不接 姚黄魏紫 面黄肌瘦 橙黄桔绿 飞黄腾达 杳如黄鹤 一抔黄土 一枕黄粱 碧落黄泉 紫冠黄旗 信口雌黄 数白论黄 人老珠黄 【蓝】字成语 蓝田生玉 筚路蓝缕 青出于蓝 【紫】字成语 紫气东来 紫冠黄旗 姹紫嫣红 万紫千红 红紫夺朱 朱紫上夺 黄旗紫盖 姚黄魏紫 纡朱拖紫 【灰】字成语 灰心丧气 灰不溜丢 灰飞烟灭 灰头土脸 心灰意冷 槁木死灰 万念俱灰 心如死灰 颜色(综合)成语 碧波万顷 碧血丹心 碧落黄泉 朱楼碧瓦 山青水碧 苍翠如濯 苍松翠柏 橙黄桔绿
2023-06-23 08:40:461

欧阳询书法中的魏晋笔法体现在哪里?有何创新?

欧阳询书法,学习的是王羲之所创的新体。体现在他的劲利的笔法上。在结构上,秉承了王羲之横竖相向,明暗相趣,四面均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疏密欹正,气宇融和的法则。用笔方面,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作一竖,如万岁枯藤。作一横,如千里阵云。作一撇,如利剑截断犀象之角。作一捺,常三过折。作一卧钩,似长空之初月。作一努横折钩(努),如刀钧之弩发。
2023-06-23 08:40:355

欧阳询最好的楷书作品

欧阳询最好的楷书作品是:《化度寺碑》。“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一句话表示出欧阳询书法的精妙之处,欧阳询精通书法各体,尤其是他自创的欧楷,自问世以来,备受世人喜爱,被列为“四大楷书”之首,也是世人练习楷书的首选。说起欧阳询的楷书,大家想到的首先是《九成宫碑》。欧阳询笔下的《九成宫碑》整体庄重和严肃,点画精到别致,表现出了极高的书法艺术。其实欧阳询的代表作,除了《九成宫》,还有就是《皇甫诞君碑》、《化度寺碑》、《虞恭公碑》等等。其中《化度寺碑》是欧阳询晚年时期的大作,时年74,此作品的艺术变化极为丰富,将南朝的哲学意趣与北魏的威严风貌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其艺术造诣要远超于《九成宫碑》。赵子昂与翁方纲皆认为《化度寺碑》才是欧楷传世第一。欧体的书法特点:欧阳询的书法,既有汉隶的敦厚,也有二王的潇洒,还有六朝碑书的古朴,是广采各家之长,开创了一代风流。他的书法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欧体的字形稍长,布白恰当,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八面玲珑,恰到好处。在点画配合和结构安排上,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却没有偏移的感觉。他的楷书多为中楷,主要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和《九成宫醴泉铭》等。欧体用笔,以方为主,略带隶意,平整稳健,刚劲有力。欧体强调指力,笔画结实有力、轻重得体,长短适宜、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也不太过丰满。同时,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和突出主笔的地位,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有的字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犹如昂扬向上、不屈不息的生命。
2023-06-23 08:39:571

赵功臣书法家,深得欧楷书法精髓

赵公臣书法家,男,山东济宁人,艺名:平和畅达,现为中国现代书法家协会理事、会员。 自幼喜欢书法,遍临诸家各贴,对欧楷特别衷爱。 1987年就参加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成绩优异,屡次获奖。后师从原邹城书协主席李华亭先生,中国著名书法家,中书协理事卢中南大师。多年来,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展览,并获奖,如2000年济宁市艺术之乡书画展获二等奖;在中国现代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大展中分获优秀奖和三等奖等。 "坚持正大气象,弘扬欧楷艺术" 赵功臣书法家是一个注重艺术创作的艺术大家,自小酷爱书画。因出生书香门第,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打小就写着一手好字。他为人和善,性格开朗达观,就是因为这样的性情,让他能够从容地创作书法作品。细品赵功臣书法,雄秀端庄,用笔浑厚强劲,相对灵活,韵味十足,他那娟秀如珠、空灵飞动、苍劲俊雅的蝇头小楷,浏览着他近年来在书坛所获得的荣誉,聆听着他对人生酸甜苦辣的品味,让人心中悠然起敬。实力派书法家赵功臣欧楷书法,在当代影响深远,备受青睐。 赵功臣书法家书法特点: 赵功臣书法家吸收诸家之长,于平正中求见险绝,自创新意,独树一帜。在用笔上和点画上基本上以方笔为主,间用圆笔,落笔轻松自然,干净利落,行笔缓慢含蓄,有顿无蹲,收笔不苟。点画讲究呼应连贯之气,笔画追求变化,点像三角形,横竖起笔多用方笔,撇奈多用圆笔,笔势灵活生动。钩画取法于隶,仪态饱满,气势开展,转折又多是方中带圆势,既显方劲,又见浑厚。赵功臣书法家的作品,沉稳严谨,无懈可击,具有深厚的艺术效果和收藏价值。能够欣赏此等佳作真是一种享受。
2023-06-23 08:39:481

形容颜色多的四字词语 有哪些形容颜色多的四字词语

1、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2、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 3、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 4、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5、绚丽多彩——形容色彩华丽。 6、花红柳绿——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7、班驳陆离——形容色彩杂沓。 8、形形色色——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
2023-06-23 08:39:461

描写颜色很亮和很多的词语(四字词语)

描写颜色很亮和很多的词语(四字词语)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 万紫千红 翠 *** 流 姹紫嫣红 绿肥红瘦 一碧连天 流光溢彩 光艳四溢 绚烂缤纷 恩,如果不够可以继续提问哟O(∩_∩)O~ 描写颜色很亮和很多的词语(四字词语)亮的:很多的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 万紫千红 翠 *** 流 姹紫嫣红 绿肥红瘦 一碧连天 流光溢彩 光艳四溢 绚烂缤纷 描写颜色很亮,很多的四字词语 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丽夺目,色彩鲜艳,琳琅满目,眼花缭乱。 描写颜色很亮或很多的四字词语 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万紫千红,翠 *** 流,姹紫嫣红,绿肥红瘦,一碧连天,流光溢彩,色彩绚烂,绚丽多彩,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 描写颜色很多的四字词语 形容色彩多的成语: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姹紫嫣红、青出于蓝、五彩斑斓、 绚丽多彩、花红柳绿、青红皁白 描写颜色很亮很多的词语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五光十色、五颜六色 、万紫千红、翠 *** 流、姹紫嫣红、绿肥红瘦 、一碧连天 、流光溢彩 、光艳四溢 、绚烂缤纷 请采纳 描写颜色很亮的四字词语 五光十色,五彩缤纷,光彩夺目 描写颜色很亮或很多的词语 描写颜色很亮或很多的词语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 万紫千红 翠 *** 流 姹紫嫣红 绿肥红瘦 一碧连天 流光溢彩 光艳四溢 绚烂缤纷
2023-06-23 08:39:341

描写花儿丰富色彩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1.描写花颜色的四字词语 原发布者:pmabvibk17880 关于描写花的四字词语大全 1、高贵清雅:指百合花。 2、波罗奢花:指鸡冠花。 3、浮花浪蕊:指寻常的花草。 4、柳宠花迷:形容媚人的春景。 5、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 6、穿花蛱蝶:穿戏花丛中的蝴蝶。 7、莲叶满湖:指湖里面满是莲花。 8、花残月缺: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 9、百花怒放:各种各样的都盛开了。 10、绿肥红瘦:绿叶茂盛,花渐凋谢。 11、繁花盛开:许多美丽的花儿开了。 12、春花盛开:指春天的花朵盛开了。 13、雍容华贵:形容牡丹的高贵端庄。 14、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15、冰心玉骨:形容莲花的品质高洁。 16、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 17、锦上添花:意思是在锦上再绣花。 18、斗色争妍:形容花盛开,竞相逞美。 19、柳暖花春:指花柳荣茂,春意正浓。 20、凌波仙子:水仙花,又称凌波仙子。 21、花香满径:花的香气充满整条小路。 22、春花烂漫:春天花开的很多很灿烂。 23、花繁叶茂:形容花草长得十分茂盛。 24、风里杨花:像风中的杨树花漂浮不定。 25、花好月圆: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 26、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 27、争奇斗艳: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 28、红杏出墙:形容花色正浓,情趣盎然。 29、败柳残花: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 30、柳昏花螟: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胧情景。 31、梨花带雨:梨花带雨,梨花上沾 2.描写花的颜色多而漂亮的四字词语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万紫千红、花红柳绿、翠 *** 流、姹紫嫣红、五光十色、红花绿叶、大红大绿、纷红骇绿、嫩红娇绿、桃红柳绿、万紫千红 1、五彩缤纷 【解释】: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出自】:峻青《地下水晶宫》:“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就好象是彩虹织成似的。”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2、五颜六色 【解释】: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出自】:沙汀《凶手》:“这在四川的拉夫史上是一桩奇迹,于是那些乡下人,哦了一声,立刻发出~的推测来了。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品种繁多 3、万紫千红 【解释】: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出自】: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4、花红柳绿 【解释】: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出自】: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明媚的春天天空晴朗。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5、翠 *** 流 【解释】: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出自】:老舍《草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 *** 流,轻轻流入云际。” 3.描写“花”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1、百花齐放 【拼音】: bǎi huā qí fàng 【解释】: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2、万紫千红 【拼音】: wàn zǐ qiān hóng 【解释】: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出处】: 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奇花异草 【拼音】: qí huā yì cǎo 【解释】: 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出处】: 《西京杂记》卷三:“奇树异草,靡不具植。” 4、鸟语花香 【拼音】: niǎo yǔ huā xiāng 【解释】: 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出处】: 宋·吕本中《紫薇·庵居》:“鸟语花香变夕阴,稍闲复恐病相寻。” 5、春暖花香 【拼音】: chūn nuǎn huā xiāng 【解释】: 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花香袭人。 【出处】: 元·奥敦周卿《蟾宫曲》:“春暖花香,岁稔时康。”
2023-06-23 08:39:241

欧体唐代书法家是谁

欧体,是指欧阳询的字体。欧体是唐代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所创立的书体,中国历史上有四大楷书书法家,分别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而欧阳询所写的书法,被后世称之为欧体书法,即欧体。欧阳询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而波折,丧父丧母后被江总收养,接着开始长时间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了隋朝末年的战乱、唐朝建立,玄武门之变,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变故。在欧阳询的书法中有一种险绝之气,这种人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内化成欧阳询的艺术追求,从而表现在欧阳询险绝的书学审美追求上。扩展资料:欧阳询的书法的特点: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司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欧体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2023-06-23 08:39:231

什么颜色是多的成语呢?

1、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2、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3、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4、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5、绚丽多彩——形容色彩华丽。6、花红柳绿——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7、班驳陆离——形容色彩杂沓。8、形形色色——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绚丽多彩——形容色彩华丽。花红柳绿——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班驳陆离——形容色彩杂沓。形形色色——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五颜六色——斑驳陆离——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杂七杂八——形容东西非常混杂,或事情非常杂乱。目迷五色——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流光溢彩——光像在流动,色彩像要溢出来,一般用在形容车灯、霓虹等,有时也用来形容时装表演和珠宝。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色彩斑斓——形容色彩错乱、灿烂。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形容颜色多的四字词语】: 五光十色【拼音】: wǔ guāng shí sè【解释】: 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出处】: 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形容颜色多的四字词语】: 万紫千红【拼音】: wàn zǐ qiān hóng【解释】: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出处】: 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形容颜色多的四字词语】: 花团锦簇【拼音】: huā tuán jǐn cù【解释】: 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形容颜色多的四字词语】: 姹紫嫣红【拼音】: chà zǐ yān hóng【解释】: 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2023-06-23 08:39:181

为什么要学习欧阳询楷书?

不一定要学欧阳询的,要根据你自己的性格去选学习的对象。我是喜欢颜真卿的颜体多些。
2023-06-23 08:39:164

形容颜色多的四字词语

五彩缤纷,色彩缤纷,五光十色,色彩斑斓,五彩斑斓,万紫千红,姹紫嫣红,五颜六色,目迷五色,多姿多彩,花红柳绿,流光溢彩, 形形色色,杂七杂八,五花八门,斑驳陆离,光怪陆离
2023-06-23 08:3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