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漫步
-
【拼音】zao bì tōu guāng 【解释】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好学)。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在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样子。 【同义词】 囊萤映雪 【近义词】 穿壁引光 凿壁借光 【造句】 学习是很艰苦的事,没有凿壁偷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行的. 【用例】(元61乔吉《李太白匹配金钱记61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则学 《金钱记》全名《李太白匹配金钱记》,主要写韩翃(hóng宏)的风流韵事,批判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 韩翃答过卷子,未曾除授。他是个才子,满腹文章,指望一举登第,名扬天下,“宴琼林,饮御酒,插宫花”;他贪恋酒色,三月三日在好友贺知章家饮泅至半酣,听说九龙池上,贵家妻妄美女都在赏扬家一捻红,讲酒逃席,到九龙弛去赏玩,被那才子佳人、翠拥红遮、歌舞映弹的好景致所陶醉. 俺则见香车载楚娃,各剌剌雕轮碾落花。王孙乘骏马,朴腾腾金鞭袅落花。游人指酒家,虚瓤瓢青旗飏落花。宽绰绰翠亭边蹴殉场,笑呷呷粉墙外秋千架,香馥馥麝兰熏罗绮交加。 闹炒炒嫩绿草聒呜蛙,轻丝丝淡黄柳带栖鸦,碧茸茸杜若芳洲,暖溶溶流水人家。子规声好教人恨,他只待送春归几树铅华。 他看见长安府尹王辅女儿柳眉儿“十分大有颜色”,”似轴美人图画画出来怎如他”,“恰便似,嫦娥离月殿,神女出巫峡”,“天上人间第一的俊俏,再无其比”,“若得来说几句儿多情话”,或者“那娇脸儿咱跟前一时半霎,便死也甘心罢”。柳眉儿这时也因韩翃而动心,和韩翃四目相对。韩翃见此,便想托为人做媒的花间四友莺燕蜂蝶为之传情;柳眉儿也苦于梅香在旁,不能与韩翃说话。在梅香一再摧逼回家的情况下,柳眉儿只好把父亲给她收藏的御赐开元通宝金钱五十文与韩翃做表记,故意把金钱遗落地上,等待韩翃拾拣起来后,自言自语说道:“我心间万般哀苦事,尽在回头一望中”,既表露自己的心事,又说给韩翃听。说毕同梅香回家而去。韩翃拾了金钱,又听见了她的话,便不顾生死,不问哪里,拼命赶将去。恰好贺知章寻他赶到,知他贪恋酒色,怕他酒后疏狂,惹下事“玷辱斯文”,催他回家喝酒。他执意要追柳眉儿,并拿出金钱信物给贺知章看。贺知章根据信物是非同小可的开元通宝,判定此女必宰相人家女儿,提醒他不要莽撞。韩翊听说小姐是“王侯世家”,兴头更大,决心“赶到香闺绣闼”。贺知章知他满腹文章,不肯求进,贪恋酒色,恐有疏虞,领着左右,不问哪里赶了去。 韩翃醉眼烘烘追赶柳眉儿,转过粉墙东,寻而不见,大着胆子闯入王府尹的后花园,被张千拦阻。这时王府尹到官家饮罢酒回来,认定韩翃非奸即盗,将韩胡吊了起来,等其酒醒后审问。适逢贺知章赶到,说明此人是韩飞卿,王府尹这才命张千把韩拥放下,向他道歉,并要贺知章转达欲请韩翃做门馆先生,早晚讨论经史的想法。贺知章本料韩翃不肯屈身做门馆先生:那知韩翃慷慨允诺,连声道:“则被你称了心也么哥,则被你称了心也么哥,煞强似占鳌头稳步瀛洲选(唐朝李世民为网罗人才,作文学馆,在选中者,为天下所慕向,谓之“登瀛洲”。这里指为皇帝选中)。贺知章对此不理解,并责韩翃大胆。韩翃有一段唱回答贺知章: 我本是个花一攒锦一簇芙蓉亭有情有义双飞燕,却做了山一带水一派竹林寺无影无形的并蒂莲。愁如丝泪似泉,心忙杀眼望穿,只愿的花有重开月再园,山也有相逢石也有穿,须觅鸾胶断弦,对抚瑶琴写幽怨,闲傍妆台整鬓蝉,同品鸾箫并玉肩,学画娥眉点麝烟,几时得春日寻芳斗草轩,夏藤革纱厨枕臂眠。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指淡月疏星银汉边,说海誓山盟曲榄前。唾手也似前程结姻眷,绾角儿夫妻称心愿。藕丝儿将咱肠肚牵,石碑丕将咱肺腑镌。笋条儿也似长安美少年,不能勾花朵儿似春风玉人面。干睬的相如走偌远,空着我赶上文君则落的这一声喘。 从这段唱可看出,他虽然“腹隐司马之才,心似祢衡之傲,内心刚烈,外貌欠恭,今岁撺过卷子,早晚除授”,但他对爱情的追求超过对功名的追求。功名是为适应社会风气以存身,对爱情的追求则是出自其本性的要求。“我正是色胆大如天”,这句自我表白正说明了这一点。贺知章责怪他“枉读圣书”。这种因情的冲动而不顾一切的勇气和越礼行为确实与“圣书”的教导大相径庭。 韩翃到王府尹府堂一月有余,未见柳眉儿一面,无心看书写字,只是看着后花园啼哭,口里念着“小姐小姐”,终日心绪悠悠,长吁短叹,“遣兴不成诗”,“消愁只对酒”,“病患将成,饮食少进”,困倦稍息也梦见柳眉儿到书房中看望他。他“闷倚翠屏山”,“香烬泥金兽”,妆镜里,青鸾肠断,银筝上宝雁横秋”,题诗闲吟绿窗,回诗羞临粉墙,待月独坐南楼,占卜欲知吉凶。他情不自禁地对着金钱感慨道: 钱也我自道你有姻缘成就,钱也谁承望你无倒断阻隔绸缪,钱也我不曾将那十万贯腰缠着上扬州,我还不了那风流债,干买下些断肠愁,钱也则俺这眼中人何处有。 王府尹这日拿着十瓶御赐好酒与韩翃樽酒论文,虽然“浓如春色酒如油”,“锦封未拆香先透”,但“扫愁帚”扫不了他的郁闷情怀,“钓诗钩”钓不了他的风流症候。王府尹见他郁闷消瘦,不知何故,便说:“先生有经纶济世之才,补完天地之手,应过举,早晚除授,何故深思远虑如此?”韩翃也满有把握地说,凭着自己“经天纬地才,拿云握雾手,稳情取步入蟾宫,跳过龙门,占了鳌头”。他之所以忧形于色,“愁的是花发东墙,月暗西厢,云迷楚岫”,如若能见柳眉儿小姐,“便不做那状元郎”,他也不会“眉皱”。 王府尹翻看韩翃常习之《周易》,不意从中掉出开元通宝金钱,追问韩翃钱从何来,韩翊先说是“先人遗念”,“祖上传留”。王府尹说明此钱是圣人赐与他的,别人断不会有。韩翃无言对答。王府尹唤出柳眉儿相问,柳眉儿说金钱掉在九龙池上。府尹这才恍然大悟,喝退“贱”女,吊起韩翃,刚要审问,贺知章传来圣旨,宣韩翃入朝加宫。府尹开始不肯饶恕,贺知章提醒他“这是圣语,非同小可,不得迟慢”。府尹这才放下韩翃。贺知章要与韩翃成合秦晋之缘,韩翃却要在“折桂枝”(及第得官)后再来折这“晓风春日观音柳”。 韩翃得了头名状元,“步蟾宫平地上青霄,脚平登禹门一跃。簪花宫帽侧,挽辔玉骢45”。他从彩楼下过,王府尹女儿的绣球儿落在身边,他让贺知章“寄与他多情女艳娇,你着他别寻一个前程倒好”。贺知章责怪他当初为这小姐多么“狂荡”,不顾生命。如今自己保亲,他却如此“古?”,“原来性格不一”;并说明小姐为他受到父亲“耻辱”,叫他参拜岳丈王府尹。韩翃却不肯向王府尹折腰,念念不忘府尹“拆开碧桃花下风鸾交”,“火烧了白玉楼头翡翠巢”。拆穿府尹“见我春风得意长安道,因此上迎头儿将女婿招”。劝小姐“休怪”,叫梅香“莫焦”,“今日可便轮到我装幺”(摆架子)。 这时李白奉圣旨成就韩翃与柳眉儿的亲事,韩拥这才以女婿身份向王府尹下拜,但又用责怪的口气说:“则被你吊杀我也,丈人。”王府尹也不好意思的责怪韩拥:“则被你傲杀我也,女婿。”韩阙与柳眉儿行礼交杯,同拜府尹,仍不忘对府尹说:“你也恃不得官高,动不动将咱吊。我也赌不得心高,早两遭儿折了腰”。 韩翃本来是把爱情看得重于功名的人。但在以功名是否成就作为娶婿标准的王府尹面前,他不但未能如愿以偿,反而两次被吊了起来。为了取得与柳眉儿的爱情,只好先取功名。一旦功名到手,便不是他去追求爱情,而是爱情来“追求“他了。他对此是十分不满的,所以要以“装幺”来“傲杀”王府尹,作为对他两次吊起自己的报偿。他并不是象梅香所误会的那样,得了官就看不起柳眉儿,爱情不专一。他不但始终爱着未得官前追求过的柳眉儿,而且与柳眉儿成亲后要“一生乐耀,双双的齐眉到老”。他之所以得官后再三不愿与柳眉儿成亲,主要是要“惩罚”以功名取人的王府尹,嘲弄他这个庸俗可笑的门第等级论者。 韩翃追赶柳眉儿闯进王府尹后花园,王府尹断定他“非奸即盗”,把他吊丁起来。但贺知章一旦告诉王府尹此人便是圣人多次与府尹说过的韩烟韩飞卿时,王府尹立即命令张千把韩翃放了下来,既象道歉又象讨好地说:“老夫久闻先生高才雄笔,文华富丽,锦绣珠玑,今日得见尊颜,实乃老夫之万幸也”。他还主动提出要韩翃在家做门馆先生,早晚和他一起讨论经史。但又怕韩翃不同意,便转弯抹角地要贺知章为他代求韩飞卿,和刚才气势汹汹、不听分辩地吊起韩飞卿的作法形成鲜明对照。当然这也说明王府尹喜爱韩翃之才;又听说韩翃答过卷子,早晚除授,请韩翃到家做门馆先生不无“储婿”之念。所以韩翃到王府之后,住房是“帘垂玉钩”,“香添金兽”,吃的是“满桌杯盘,诸般箭馔,百味珍羞”。皇帝赐了十瓶御酒,他不敢自饮,要与韩拥同饮。王府尹虽爱韩翃之才,不无“储婿”之念,但在圣人未曾除授的情况下,他是不肯冒然把女儿嫁给“白丁”的。一旦发现韩翃来王府意在柳眉儿,便怒不可遏,对韩翃又骂又吊,毫不容情。而一旦听贺知章说圣人称赞韩翃文章不在李白之下,宣他入朝加官,便又马上改变态度要招韩翃为婿,并在韩翊走后说:“本待成亲来,交他应举去,恐此人功名心懒堕,等他为了官 凿壁偷光,才招为婿”,两次托贺知章为媒。谁知韩翃夺得头名状元后故意拿板做势,推辞这门亲事,王府尹被韩翃弄得极为难堪。当初的派头、气势和尊严一点也看不到了,只剩下一副可怜相。 这个剧把金钱作为连接人物和情节的纽带,寓意深刻。皇帝赐给的开元通宝金钱五十文,王府尹要永远作为“家宝”的。他把金钱与女孩儿随身悬带,目的是要女儿“避邪驱恶”。但女儿三月三在九龙池赏杨家一捻红,与韩翃一见钟情,临回府把“家宝”作为表示爱情的信物遗给了韩翃。韩翃拾到金钱没有想到发财,而是跟踪追随柳眉儿。金钱成了他们爱情的象征和结合的契机。王府尹本来要女儿带上“家宝”避“邪”驱“恶",结果相反,女儿反而用它招来了“邪“和“恶”。王府尹骂女儿“辱门败户”,“钻穴相窥,逾垣相从,国人皆践之”;等到韩朋中了头名状元,他又可怜巴巴地要招他为婿。在这里,金钱犹如一面镜子,把男女青年追求自由爱情的纯洁心灵和王府尹虚伪庸俗势利的灵魂对照得十分鲜明。乱作胡为。”
韦斯特兰
-
凿壁偷光,成语、典故。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瑞瑞爱吃桃
-
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好学)。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在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样子。
CarieVinne
-
凿壁偷光,成语、典故。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北有云溪
-
把墻打开,全偷光
再也不做站长了
-
形容勤学苦读。也作“穿壁引光”。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成语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凿壁偷光"。
""/>
成语寓意:
匡衡为了读书替别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这样的态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有时候,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
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什么
这个成语表面上的凿壁偷光的意思是在与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样子2023-06-22 14:54:363
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什么?
人勤奋好学‘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2023-06-22 14:54:452
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什么用四字?
飞飞,凿壁偷光,这个成语应该现在说字心血口令2023-06-22 14:54:533
凿壁偷光比喻什么
凿壁偷光比喻读书用功,勤奋好学。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2023-06-22 14:55:012
凿壁偷光这个词语形容什么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什么和什么?
凿壁偷光的意思: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2023-06-22 14:55:171
凿壁偷光形容什么的成语?
凿壁偷光形容学习刻苦,跟头悬梁,锥刺股这样的成语是一个意思。2023-06-22 14:55:241
凿壁偷光作为成语常比喻成什么?
上最后一节辅导班的时候,只见大滴大滴的雨点打到窗玻璃上,发出有节奏的“嘀嘀嗒嗒”的声音.哎呀,糟糕!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不由得后悔起早上没有听妈妈的话把伞带上了.我这才想到问题的严重性,爸爸在单位加班,妈妈又生病了,都不可能跑来接我呀!怎么办?看来只好冒着雨回去了.想着想着,下课铃声响了,我慢吞吞地收拾好书包.走到窗口看着,听着,心里不禁埋怨起这倒霉的雨.眼见着身边的同学有的被家长接走了,有的拿着伞走出了教室,也有的同学索性冲进雨帘,嘴里还喊着:淋雨的感觉好爽哦!“于是,我也鼓起勇气冲进了那风雨的世界,硬着头皮去尝尝那“好爽”滋味.“哇!雨好大!”还没冲到校门口,我的全身上下已经淋了透儿,成了个“落汤鸡”2023-06-22 14:55:415
凿壁偷光10字解释?
匡衡穿壁引邻舍光读书2023-06-22 14:55:599
凿壁偷光的含义是什么?
“凿壁偷光”的含义10字: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内容:匡衡勤奋学习却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烛光却穿不过来,匡衡因此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把书映着烛光读。同乡有一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给他做佣人却不要报酬。主人奇怪地问匡衡,匡衡说:“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主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于是他成了大文学家。启示: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2023-06-22 14:56:461
凿壁借光形容什么人
没有凿壁借光的说法,正确的是凿壁偷光。凿壁偷光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凿壁偷光,汉语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原文: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译文: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有学问的人。2023-06-22 14:56:551
凿壁偷光是什么意思?
汉代有一个叫匡衡的人勤奋好学,但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白天要干活,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匡衡没办法就利用邻居家的小洞烛光刻苦学习,最后饱读诗书成了有名的学者。扩展资料凿壁偷光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明,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2023-06-22 14:57:141
凿壁偷光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凿壁偷光的含义是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一、拼音:záo bì tōu guāng。二、近义词:囊萤映雪、焚膏继晷、凿壁借光。囊萤映雪三、反义词:不学无术。四、《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五、造句:1.在读书中,我又来到了凿壁偷光的少年家中。2.现在人们一般用凿壁偷光来形容勤学苦读。3.同学们的学习环境已经大大改善,再也不用凿壁偷光了。2023-06-22 14:57:211
凿壁偷光是什么意思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国衡苗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出自晋葛洪《西京杂记》:“国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织不速;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典故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国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国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背轻易借给别人。国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国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响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国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移,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国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国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国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凌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国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2023-06-22 14:57:531
现在用凿壁偷光来形容什么
释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示例: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的志士.(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典故: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篇 后 一 语 这 篇 寓 言 写 了 匡 衡 少 年 时 读 书 的 两 件 事 ,一 件 是 凿 壁 偷 光 ,一 件 是 借 书 苦 读 .他 赞 扬 了 匡 衡 勇 于 战 胜 艰 苦 的 条 件 ,勤 奋 的 读 书 的 精 神 ; 为 我 们 树 立 刻 苦 读 书 的 好榜 样 .2023-06-22 14:58:161
凿壁偷光的意思和寓意
形容勤学苦读。也作“穿壁引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凿壁偷光"。""/>成语寓意:匡衡为了读书替别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这样的态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有时候,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2023-06-22 14:58:442
凿壁偷光是什么意思?
在距离现在2000多年前,有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名字叫做匡衡。他小时候很聪明,但是因为家里穷,没钱去上学堂。后来,父亲让他跟一个亲戚去学认字,慢慢的匡衡就认识了许多字,自己都可以看书了。但是小小年纪的匡衡买不起书。那个年代,书是非常非常贵重的东西,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的。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去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他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慢慢的长大了,也能够帮家里干活了,他一天到晚都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吃完饭休息的时候,才有时间看一会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花几天才能够读完。匡衡心里很着急,他想:白天要在庄稼地里干活,根本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这可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默默地背诵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邻居家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于是他赶忙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每天都读到邻居家熄灯为止。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匡衡少年时期勤奋读书的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刻苦读书的好榜样。2023-06-22 14:59:0212
凿壁偷光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把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2023-06-22 15:00:023
凿壁偷光的故事和含义是什么呢?
1、凿壁偷光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2、在西汉,有一个非常贫困的小孩,名字叫匡衡,他很热爱学习,但是因为家里贫穷,白天要下地劳动,只有晚上才有时间看书学习,但到了晚上天黑什么都看不清,家里也买不起油灯,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看到邻居房屋透近的光亮,所以匡衡借光读书。3、但最终还是被邻居发现,邻居不是太友好,恶意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是比较有志气的,所以在邻居墙上凿了个小洞,借光读书,日复一日,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2023-06-22 15:00:281
凿壁偷光由什么典故而来 凿壁偷光的解释
1、典故: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名文不识大户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2、“凿壁偷光”现在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2023-06-22 15:00:361
凿壁偷光成语故事
凿壁偷光成语故事 凿壁偷光成语故事1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启示: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我们要学习凿壁借光的精神,而不能学习他的行为,他的行为本身是破坏公物。 凿壁偷光成语故事2 汉代时,有一个叫匡衡的少年,非常勤奋好学。但是,他的家境贫寒,父亲没钱买蜡烛供他晚上读书,天一黑,他就无法看书了。匡衡看着时间这样白白浪费掉,心里非常难过。他的邻居家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有一天,匡衡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穷人,就恶毒地挖苦他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透过来了。匡衡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干活,不用报酬(chou),只要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好学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请求。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凿壁偷光成语故事3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猛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过来的光亮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的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来人们就用凿壁偷光这个成语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凿壁偷光成语故事4 【汉字书写】 :凿壁偷光 【汉语注音】 :záo bì tōu guāng 【成语出处】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成语语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凿壁偷光的意思】 :凿开墙壁偷借邻居家里的灯光来读书,后指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刻苦努力学习。 【凿壁偷光的近义词】 :悬梁刺股、废寝忘食、囊萤映雪; 【凿壁偷光的反义词】 :不学无术、一曝十寒; 【凿壁偷光的故事】 汉朝时期,有一个人名叫匡衡。他出生在农民家里,小的时候他很爱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供不起他读书,也没多余的"钱买书。只能向人借书,乡里有个有钱人家有很丰富的藏书,匡衡就每天去他家做短工,却不收分文工钱。这个有钱人觉得很奇怪,问匡衡这是为什么。匡衡说:“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书都借给我读,我就满意足了,我愿意每天都来你家做短工。”这个有钱人听了非常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匡衡很快就又愁眉不展了,书是有得读了。可是,他白天要做活,只有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家里实在太穷了,根本买不起油点灯,匡衡为此非常着急。有一天晚上,他又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的时候,忽然,发现屋子里有一道微弱的亮光,仔细一看是从墙角的一条缝隙透进来的,原来是邻家的灯光。这个发现使匡衡非常兴奋,他立刻想到了一个聪明的办法。立刻找来工具一点点地在挨着那条缝隙在墙上凿穿了一个稍微大点的洞,“偷”来了邻家的一点光亮。从此后他每天都能捧着书本,靠在洞前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匡衡就是这样的勤奋学习,使他后来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最终成为西汉时期一位学问渊博的学者。 【凿壁偷光例句】 唐《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数年学剑工书苦,也曾凿壁偷光史路。” 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凿壁偷光”“囊萤照读”的志士。” 【凿壁偷光造句】 求知是一种欲望,凿壁偷光是一种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大家需要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 现在这个年代,虽然用不着通过凿壁偷光的方式来读书,但是发愤忘食努力学习的同学也随处可见。 ;2023-06-22 15:00:451
凿壁偷光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凿壁偷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热爱学习,就算没有很好的环境,我们也要去创造条件。2023-06-22 15:01:122
凿壁偷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凿壁偷光故事寓意
1、凿壁借光告诉我们的道理:借用一切可以借用的资源,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有力后盾。凿壁借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 2、成语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由于匡衡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从邻居家透过来了,匡衡就借着这微弱的光线读书。我们要学习凿壁借光的精神,学习匡衡不怕艰难好学的恒心与毅力。2023-06-22 15:01:451
凿壁偷光的故事含义是什么?这个成语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就是一个穷苦的人去上学,他特别的用功,晚上这样看书。这个就是一个褒义词,特别的不错的。2023-06-22 15:01:534
凿壁偷光形容什么 凿壁偷光的意思
1、凿壁偷光,成语、典故。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2、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选自汉卷二》)2023-06-22 15:02:341
凿壁偷光的含义?
形容勤学苦读。也作“穿壁引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凿壁偷光"。""/>成语寓意:匡衡为了读书替别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这样的态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有时候,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2023-06-22 15:02:431
凿壁借光的意思和道理是什么?
指在墙上挖一个洞,偷邻居家的光来照书,以夜读书2023-06-22 15:03:012
凿壁偷光文言文文言文;凿壁偷光及翻译,谢谢
说起文言文;割墙偷光翻译,谢谢。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有人问文言文翻译。另外,还有人想问一下文言文的意思。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偷墙之光》文言文的翻译,我们来看看《偷墙之光》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文言文;凿壁偷光及翻译,谢谢。原发布者:摇一摇,摇一摇从墙上偷光翻译文言文原创发布者:摇一摇,摇一摇文言文《凿壁偷光》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从挖墙脚借光的例子可以看出,外界因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匡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毅力终于出名了。这说明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础和第一原因,外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因为家里穷,他白天要干很多活来维持生计。只有晚上他才能安心坐下来学习。然而,他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没法看书。心痛匡衡虚度的时光是非常痛苦的。剪墙,偷光,文言文停顿。凿壁偷光文言文要学习挖墙借光的精神。匡衡的性格幼稚而优雅,他在没有蜡烛的情况下努力学习,但他的邻居不抓蜡烛。恒穿墙导光,以书映光读之。市人大姓不识字,家里藏书丰富,所以恒是唯利是图而不是索取赔偿。大师问恒,恒说:“但愿我的大师能把所有的书都读完。”大师叹道,资出一本书,于是成为一所大学。恒可以说《诗》,当人们说“不要说《诗》,匡定来;说《诗》解惑。”丁,恒小名也。人们不敢拿它。听到的人都会笑。如果城里人有0755到79000的话,就要顺着他们的话去质疑。城里的人都倒下走了。追着它说:“老师,听它的,在它之前说话!”人家说:“穷!”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匡衡。匡衡桂芝勤奋好学,但家里没有蜡烛照明。附近有蜡烛,但光线无法到达他的房子,所以匡衡在墙上割了一个洞,以吸引附近的烛光,让它照耀在书上阅读。老家有一大家子不识字,但是家里有很多书。匡衡去他家做雇工,不要报酬。主人对此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我希望我能读完所有主人的书。”主持人听后深以为然,于是赞助这本书让他读,最后他成了大学秀才。匡衡能够解释,人们为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能解释《诗》。请来匡顶。丁来教《诗经》,可以解除人的疑惑和忧虑。人们佩服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笑逐颜开。文言文翻译。镇上的一个人解释了《诗经》,匡衡去听了讲座。和这个人讨论《诗经》的难题。这个人没法和他争辩,所以很佩服他,羞愧地穿着鞋子向后急匆匆地跑了。匡衡赶上来说:“老师,请留下来听我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人说:“我什么也说不出来。”离匡衡远点。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从墙上偷光。字体匡衡勤奋好学,但是家里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但是光到不了他家。匡衡在墙上打了一个洞,以吸引邻居家的光线,并让光线照在书上阅读。县里有一大家子,但家里有钱,有很多书。匡衡去他家做雇工,但他不需要任何报酬。凿壁偷光是什么意思?主持人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希望读完我主人家所有的书。”店主听了深受感动,于是借给匡衡一本书。因此,匡衡成为一代伟大的学者。匡衡在没有蜡烛的情况下努力学习,但是他的邻居不喜欢蜡烛本文出自《诗经》汉代刘欣。0是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其中“西京”指西汉都城长安。原卷二,今本书六卷。这就是西汉杂史。既有历史,也有很多西汉的轶事。汉代刘欣撰,东晋葛洪抄。文章分析讲述了西汉少年匡衡钻墙引邻居烛光读书,最终成为一代文豪的故事。现在用来形容人穷,学习努力。从挖墙脚借光的例子可以看出,外界因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外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擅长用灵异翻译文言文。背景人物从墙上偷光的灵感。匡衡,本名桂芝,东海县成县人。西汉的学者和大臣以说《西京杂记卷二》而闻名。元帝是总理。郑仁买文言文翻译。匡家世代务农,但非常勤奋好学。因为家境贫寒,他不得不为别人打工来获取他的阅读资源。元帝即位后,任命匡衡为大夫,给了他一份工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汉元帝非常喜欢儒家辞令,尤其是《西京杂记》。他亲自听了匡衡《诗》多次的讲座,对匡衡的学识非常赞赏,于是被任命为匡衡的御史。赵建三年,丞相魏宣城病逝,匡衡代丞相,任命乐安侯,辅佐皇帝和丞相处理国家政务。匡衡可以算是一个因为明朝而成为大宰相的典型。在任期间,匡衡多次对朝廷的政策发表意见,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国家大事的研究和讨论,据经给予正确的回答,表达法律上的大义,深得元帝的信任。每当朝廷大臣讨论政务,匡衡总是引用《诗经》作为参考。元帝后期,宦官石贤担任中书大臣。他成为一个裙带关系,控制了国家事务,并敦促元帝增加税收和剥削人民。但是,因为皇帝的宠爱,没有人敢得罪他。皇帝即位后,匡衡弹劾了石贤,列举了他以前的罪行,并纠正了他的党羽。这是匡衡为铲除奸夫,为汉室尽最大努力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不久,匡衡与同僚渐行渐远,被弹劾,降级为庶民,回到家乡。没过几年,他就在老家病死了。司马光勤奋好学的文言文翻译。以上与文言文翻译相关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整理的,为大家分享文言文的含义。看完文言文;谢谢,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023-06-22 15:03:191
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
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注释】 ①匡衡:西汉经学家 ②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③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④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⑤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⑥文不识:指文名不识。 ⑦与:给。 ⑧佣作:被雇佣劳作。 ⑨偿:值,指报酬(回报)。 ⑩怪:感到奇怪。 ⑾遍:尽 ⑿遂:最终 ⒀大学:大学问家。2023-06-22 15:03:4710
现在用凿壁偷光形容什么
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好学).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在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2023-06-22 15:04:261
凿壁偷光的凿是什么意思
凿壁偷光[záobìtōuguāng][释义]凿:凿穿。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2023-06-22 15:04:363
凿壁偷光是什么意思解释
形容勤学苦读。也作“穿壁引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凿壁偷光"。""/>成语寓意:匡衡为了读书替别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这样的态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有时候,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2023-06-22 15:05:032
凿壁偷光比喻什么
“凿壁偷光”比喻:读书用功,勤奋好学。“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近义词:囊萤映雪、焚膏继晷、凿壁借光。造句:1、同学们的学习环境已经大大改善,再也不用凿壁偷光了。2、大家还记得那位凿壁偷光的车胤吗?3、古人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精神,实在令我们敬佩。4、古人凿壁偷光的攻读精神,激励我们更加勤奋地读书学习。5、我们要学习匡衡凿壁偷光的读书精神,对学习孜孜以求。2023-06-22 15:05:491
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什么用四字
魔一,把那个大缸挪回去2023-06-22 15:05:573
凿壁偷光的含义10字
“凿壁偷光”的含义10字: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内容:匡衡勤奋学习却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烛光却穿不过来,匡衡因此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把书映着烛光读。同乡有一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给他做佣人却不要报酬。主人奇怪地问匡衡,匡衡说:“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主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于是他成了大文学家。启示: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2023-06-22 15:06:132
凿壁偷光比喻什么人,凿壁偷光形容什么人?
凿壁偷光形容惜时勤学的人。2023-06-22 15:06:212
凿壁偷光,比喻什么样的人?
凿壁偷光多比喻一些勤奋刻苦,认真学习的人,努力上进。2023-06-22 15:06:371
请问“凿壁偷光”的含义是什么呢?
“凿壁偷光”的含义10字: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内容:匡衡勤奋学习却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烛光却穿不过来,匡衡因此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把书映着烛光读。同乡有一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给他做佣人却不要报酬。主人奇怪地问匡衡,匡衡说:“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主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于是他成了大文学家。启示: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2023-06-22 15:06:501
"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_(用四字短语回答)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词目 凿壁偷光 发音 záo bì tōu guāng 释义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示例 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的志士。(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2023-06-22 15:07:112
凿壁偷光是什么意思
在西汉,有一个非常贫困的小孩,名字叫匡衡,他非常热爱学习,但是因为家里贫穷,白天要下地劳动,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学习。但到了晚上大黑什么也看不见,家里也买不起油灯,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看到邻居屋里透近光亮,所以匡衡借光读书。 但还是被邻居发现了,邻居不太友好,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那还读什么书!”匡衡是比较有志气的,所以在邻居墙上凿了一个洞,后来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了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2023-06-22 15:07:2312
凿壁偷光的含义是什么?
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要勤奋苦学2023-06-22 15:08:019
凿壁偷光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0字左右
匡衡夜晚凿壁借光读书2023-06-22 15:08:4715
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来历是什么?
凿壁偷光的意思是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成语出自晋代葛洪《西京杂记》:“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2023-06-22 15:09:333
“凿壁偷光”的含义是什么?
“凿壁偷光”的含义10字: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内容:匡衡勤奋学习却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烛光却穿不过来,匡衡因此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把书映着烛光读。同乡有一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给他做佣人却不要报酬。主人奇怪地问匡衡,匡衡说:“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主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于是他成了大文学家。启示: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2023-06-22 15:09:571
凿壁偷光的含义?
形容勤学苦读。也作“穿壁引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凿壁偷光"。""/>成语寓意:匡衡为了读书替别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这样的态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有时候,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2023-06-22 15:10:075
凿壁偷光的含义
凿壁偷光的含义即使生活环境再恶劣,也要多读书,读好书。2023-06-22 15:10:5014
凿壁偷光的故事和含义。
凿壁偷光,汉语成语,原指西汉 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有一名丞相叫 匡衡,他学识渊博。匡衡小时候家境贫苦,上不起学,但是他特别渴望读书求知,每天帮父母干完活都会去私塾门口听先生讲课。“那个穷小子匡衡又来偷听我们上课了。”“文大郎,他不是你们家的邻居吗?”“匡衡,送你个苹果。”文大郎把苹果砸到匡衡的头上,哈哈大笑的走开了。这时先生走过来,说:“匡衡,你又来了。”匡衡说:“是的先生,我很想学习。请问先生,是不是听了您讲的这些书,我就能学会所有的知识了呢?”“不不不,这些书只是茫茫书海中的一朵浪花。要想成为真正有用的人,必须博览群书,做到胸中有文章。难得你这么好学,你每天都可以从我这拿走一本书,回家要好好地读,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就来问我。”“真的!谢谢先生。”“跟我来吧,我带你去书房。”正要溜出去玩的大郎被文老爷抓个正着,“好哇,你又出去玩,今天的书背会了吗?背不对看我怎么收拾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莫我肯顾。逝……逝将去女。”“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只见骑着牛的匡衡嘴里振振有词的从家门口路过。文老爷看着匡衡,生气地对大郎说:“你听听你听听,乐国乐国人家都背下来了,你真给我丢脸。今晚关你禁闭,背不熟别睡觉了!”匡衡回到家高兴地说:“妈妈,先生借我的书。”匡衡母亲看着微弱的光,“看不见就明天再读吧!”“啊?要是咱家有蜡烛就好了。”这时匡衡看见墙上透过一束光线,“亮是亮,可惜太细了,我来把它凿大些。太好了,光线好像大了一些,可是还是有点小,再凿大一些。哐哐哐,这下差不多了。”正在背书的大郎听见“哐哐哐”凿墙的声音,本来心里很害怕,突然发现墙上出现了一个大洞:“有有有贼呀,有贼。”文老爷闻声赶来:“好哇,在我们家墙上凿洞,想抢偷东西呀?小小年纪就学做贼,走,跟我去官府。”“我不是做贼,我,我只是想看书。”文老爷听后,说:“给我看看可以吗?”文老爷拿起书透过那一束光线,又说道:“真是一个好学之人哪!这样的孩子何罪之有,以后你就到我家里和大郎一起读书吧!”从此以后,大郎和匡衡一起学习。2023-06-22 15:11:291
凿壁偷光的含义是什么?
“凿壁偷光”的含义10字: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内容:匡衡勤奋学习却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烛光却穿不过来,匡衡因此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把书映着烛光读。同乡有一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给他做佣人却不要报酬。主人奇怪地问匡衡,匡衡说:“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主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于是他成了大文学家。启示: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2023-06-22 15:12:061
凿壁偷光这个故事的含义?
凿壁偷光,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译文 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大学问家。2023-06-22 15:12:2411
凿壁偷光代表什么动物
老鼠。因为老鼠有挖洞、偷东西的习惯,对应凿壁偷光,人们通常用凿壁偷光来形容老鼠。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于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凿壁偷光代表什么动物 凿壁偷光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近义词:囊萤映雪、焚膏继晷、凿壁借光,反义词:不学无术。 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或能够活动之物。2023-06-22 15:12:491
由凿壁偷光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什么?
凿壁偷光不就是成语2023-06-22 15: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