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有哪些关于长征的诗词

2023-06-22 10:20:06
TAG: 关于
FinCloud

长征

一九三五年八月,经巴西阿西作

林伯渠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江城子 忆长征

李志民 一九八六年

长征万里路遥迢,风萧萧,雨飘飘。浩气比

天,千军势如潮。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

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身居京

华,常盼归鸿早。抽出心丝填旧句,写往事,万年骄。

过草地

张爱萍

一九三五年八月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七律

为纪念长征胜利五十周年而作

乌兰夫

一九八六年十月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三十五岁生日寄怀

陈毅

一九三六年,余游击于赣南山脉一带,往来作战,

碑极艰苦。八月值余三十五岁生辰,赋此寄怀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gitcloud

1.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2.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清平乐•蒋桂战争》

3.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菩萨蛮•大柏地 》

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 会昌》

5.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6.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7.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8.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9.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10.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1.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水调歌头•游泳》

12.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

13.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二首•送瘟神》

14.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15.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meira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一九六二年四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过草地

张爱萍

一九三五年八月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长征

一九三五年八月,经巴西阿西作

林伯渠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江城子 忆长征

李志民 一九八六年

长征万里路遥迢,风萧萧,雨飘飘。浩气比天,千军势如潮。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

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身居京华,常盼归鸿早。抽出心丝填旧句,写往事,万年骄。

七律 为纪念长征胜利五十周年而作 乌兰夫

一九八六年十月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三十五岁生日寄怀 陈毅

一九三六年,余游击于赣南山脉一带,往来作战,碑极艰苦。八月值余三十五岁生辰,赋此寄怀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真颛

长征

作者: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

一九三五年八月,经巴西阿西作

林伯渠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江城子 忆长征

李志民 一九八六年

长征万里路遥迢,风萧萧,雨飘飘。浩气比

天,千军势如潮。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

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身居京

华,常盼归鸿早。抽出心丝填旧句,写往事,万年骄。

过草地

张爱萍

一九三五年八月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七律

为纪念长征胜利五十周年而作

乌兰夫

一九八六年十月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三十五岁生日寄怀

陈毅

一九三六年,余游击于赣南山脉一带,往来作战,

碑极艰苦。八月值余三十五岁生辰,赋此寄怀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NerveM

毛泽东长征的诗词: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1934年)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念奴娇*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墨然殇

1、《战城南》

唐代: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2、《塞上曲》

唐代:耿湋

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身微久属千夫长,

家远多亲五郡兵。懒说疆场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

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

3、《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

唐代:杨巨源

两河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立马望云秋塞静,

射雕临水晚天晴。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旆旌。

圣代止戈资庙略,诸侯不复更长征。

4、《塞下》

唐代:张祜

万里配长征,连年惯野营。入群来拣马,抛伴去擒生。

箭插雕翎阔,弓盘鹊角轻。闲看行近远,西去受降城。

5、《塞上》

唐代:郭震

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

凡尘

过 草 地

张爱萍

一九三五年八月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长 征

一九三五年八月,经巴西阿西作

林 伯 渠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七 律

为纪念长征胜利五十周年而作

乌兰夫

一九八六年十月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三十五岁生日寄怀

陈 毅

一九三六年,余游击于赣南山脉一带,往来作战,备极艰苦。

八月值余三十五岁生辰,赋此寄怀。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长征

作者: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左迁

长征期间所写——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02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十六字令 三首 1934-35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七律 长征 1935.1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 六盘山 1935.10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九万里风9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

hi投

清平乐.六盘山

bikbok

唉~立刻马上就好了

《七律长征》全诗

红军不怕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023-06-22 06:21:336

七律长征的全文是什么?

《七律u2022长征》全诗内容如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译文如下: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常。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u200b《七律·长征》仅用56个字,便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妙。全诗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
2023-06-22 06:22:091

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红 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 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 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由于红 军在度过这里时没有费一兵一卒,所以让人感到温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相比起金沙江,这里的伤亡惨重,所以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让红 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 军翻过了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023-06-22 06:22:1810

七律长征的全文和注释

你能将三军的意思再仔细翻译一下吗?
2023-06-22 06:22:544

七律长征的全诗是什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023-06-22 06:23:362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全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023-06-22 06:24:021

七律 长征

??你知道还问
2023-06-22 06:24:126

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全诗的意思是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都一一战胜,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的喜悦。
2023-06-22 06:24:4011

《七律u2022长征》

http://baike.baidu.com/view/247622.htm
2023-06-22 06:25:447

《七律长征》古诗全文翻译

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那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注释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难:艰难险阻。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岷(mín)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2023-06-22 06:26:1010

七律·长征

【赏析】 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如今“长征”这个词语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含有丰富的引伸意义),它是毛主席毕身提倡的一个主题——继续革命的主题。那就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即便在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的草创时期,就曾提出出自“长征”的一个口号: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全国青年争当“新长征的突击手”,它的意义是重大的。犹如诗人毛泽东在夺取江山后也说过类似的话,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志们任重而道远。打了江山还要建设江山,这些都真正形同长征。而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长征也比喻一个人应一生奋斗,自强不息,冲锋不止,直到生命的尽头。再推而广之于全人类,任何一个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场长征吗?由此可以想见这个词语的幅射面,及博大丰富的意义了。在我们中国更是如此,不仅有“新长征的突击手”,还有任何新的领导人出来都要提出新时期及新时期的任务,而新时期就意味着新长征,新长征就是指新奋斗。 我在此仅举一真实的例子,说明“长征”在我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文化语境的魅力。那是1988年初春,我同重庆的一个好朋友李光来往密切,据他说,他的父亲是杨尚昆过世的夫人李伯钊的哥哥。因此杨尚昆来重庆时(当时他任国家主席),李光作为亲威拜见了长辈。当他对我谈起此事时,他说(形象是坚定傲气的):“他们(指杨尚昆及老一辈革命家)是老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而我们(指他自己)都正在经历新长征,靠自己在新时期闯出一条路来。”的确李光当时正轰轰烈烈地开办公司,同时也是一个抒情的吉它手和艺术歌曲的热爱者,他对美有一种感受和向往,当他想把这种感受与向往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不禁脱口说出了“我是新长征的突击手”。 让我们再慢一点进入《七律·长征》这首诗具体的美境吧,让我们重温一遍诗人自己对长征之美的解释:“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引自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 这首诗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一开场就道出红军不怕艰难,视万水千山的漫漫征途为小事一桩。在此不仅写了红军不惧自然界的困难,也明显地暗示了围追堵截的敌军更不值一提,对于红军来说,他们只是等闲之辈,不堪一击。 接着颔联、颈联四句从首联所营造的浩大的外在与内在的空间中脱颖而至,进入具象的细部勾勒,诗人从容地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万水千山”。诗人开始习惯自然地运用他精湛的典型毛氏诗艺的剑法,优美而具神奇效果的地理名称以及动词。连继出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这一连串的地理名词递进(毛诗特点,前面论及,此不赘述)不仅是交待了故事的递进,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层层情绪递进。艺术造型上也显得极为工整,从山再到水。是什么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岭,但在诗人的眼里却如小小细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挂齿也,其实质是艺术地再现了红军不屑于万般艰难险阻,视之为小事。这个再现的艺术过程中通过行云流水般的对比及夸张来达成的,得来并不费功夫,全仗经年历月的生活观察及艺术修养。那么又是什么水呢?金沙江水拍打温暖的悬崖,意境美妙绝伦,风景本身就如诗如画,作者在此没有正面描写巧渡金沙江的战斗,因当时情况亦是紧急的。1935年5月3日,中央红军干部团在后有强大敌军的追击下在云南禄功绞车渡,仅用七只小船,经过九天九夜偷渡过了金沙江,全歼对岸守敌,甩掉了追兵,突破了重围。对于这次如此惊险的胜利,诗人运用象征主义的通感艺术手法把严酷的战斗隐了下去,却把寒冷的江水写得温暖如春,它正怀以从容不迫的欣喜之气缓缓拍打着夹江的悬崖,诗人得以在江畔流露出胜利的宛若春水般的欢悦。紧接着是冰冷的铁索桥横跨在大渡河上。红军抢夺泸定桥是长征中最英勇、最不可思议的激战,虽不是大规模的人海战,却是显现单独个人的天才精兵之战,铁血亡命之战,旋风般的理想之战,真正堪称红军之鹰飞过了泸定桥。那时,红军刚过了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敌人围追堵击的圈子,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刘伯承《回顾长征》)。随即而至的强渡大渡河谈何容易。连太平天国时的一代名将石达开也身败于大渡河,竟是英雄末路,可悲可叹。但红军在大诗人毛泽东的率领下,一举冲桥成功,那就是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十八勇士全身武装,攀踏着悬空的寒冷铁索,拿了敌人的桥头堡。后继部队才得以跟进踏桥过了大渡河。对于这一次惊天动地的恶战,诗人仅用“铁索寒”三字便已使场面栩栩如生、英勇激烈了。这二句中的一“暖”一“寒”二字,含有不尽之意味,张弛奔竞,起落生姿,不露拔工而又有天然之光辉。 最后二行(即尾联),诗人终于发出出自肺腑的赢得长征胜利后的喜悦之情,二万五千里转战的目的地已经到达,三军大会师近在眼前,全军上下都在喜笑颜开。按毛主席1958年12月21日的批注:“三军: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不是海陆空三军,也不是晋国所说的上军、中军、下军的三军。” “更喜”二字用得好,有婉转回肠之意,喜上加喜之概;“三军”用得妙,这个词语本来就是自然带有古汉语之美,加上按前面毛主席自己的说法是指当时的红一、二、四方面军,这古意盎然的“三军”又凭添了当代汉语之美,岂不是难能可贵,羚羊挂角获了一个双美
2023-06-22 06:28:055

七律长征全诗意思

《七律·长征》译文如下: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受。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023-06-22 06:28:252

七律·长征赏析

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该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该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但毛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由于有“不怕远征难”的精神,绵亘于江西、湖南、广西等之间“逶迤”的、峰峦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河里泛起的细浪;气势“磅礴”,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滚动着小小的“泥丸”。这两句诗既具有王维的“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汉江临泛》)的气势,又具有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境界,更具有以上诸人因时代、阶级的局限而缺乏的战天斗地的乐观主义精神。王维、孟浩然、杜甫等人的诗句,或总揽终南山脉,极写它的气势磅礴;或鸟瞰汉江,极写它的水势浩荡,流域广阔;或写洞庭湖的浩大、开阔和包容天地的气概。而毛泽东这两句诗所表现的不仅是气象阔远,磅礴峥嵘,而且是以山写人,含蓄隽永,洋溢着一种革命豪情。诗人居高临下,宛如一位站在昆仑之巅的巨人,极目万里,将整个的五岭、整个的乌蒙山纳入眼帘,视野是如此的开阔,境界是如此的浩大,气势是如此的雄浑,情感是如此的豪放。本来是红军在沿着五岭、乌蒙山攀登前进,本来是红军在翻越,在动,而五岭、乌蒙山是处于静止状态的。现在诗人不写红军之动,而写五岭、乌蒙山之动,这种以甲写乙,此显彼藏,变静为动的艺术表现手法,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内涵,增强了表达能力。“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由于有“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滩多流急,惊涛拍岸,浪花飞溅,水雾蒸腾,势若山崩的金沙江和只剩下十三根铁索的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都先后渡过了,在彼岸企图阻挡我红军渡江过河的敌军被击溃了。颈联这两句是写金沙江,写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实是写红军所进行的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战斗。1935年5月初,中国工农红军先头部队到达云南省禄劝县金沙江畔。此处除几个渡口以外,两岸全是悬崖绝壁。要渡过金沙江,必须控制渡口和船只。在皎平渡附近,红军俘获了两艘敌船,奇袭对岸守敌,胜利前进到泸定县大渡河铁索桥附近,大渡河两岸全为高山峻岭,水流湍急,其险恶之状比起金沙江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阻止我红军前进,敌人不仅加强了对大渡河铁索桥的防守,而且毁掉了桥上所铺的木板。红军二十二名勇士,冒着对岸敌人射来的密集子弹,攀着桥上的铁索抢过去,消灭了守敌。“水拍云崖”描绘了金沙江水流湍急,岩峻浪高这种险恶的地理形势,描绘了“惊涛触岸层澜碎”的景象。“云崖暖”之“暖”,既不同于“今日天气暖,东风杏花坼”(沈千运《汝坟示弟妹》)句中表示气温之“暖”,也不同于“吴宫夜长宫漏款,帘幕四垂灯焰暖”(元稹《冬白_》)句中表示热度之“暖”。它具有以下的内涵,一是状写红军因江水咆哮翻滚,汹涌澎湃,水石相击,浪花飞溅,水雾蒸腾而产生的江水沸腾的感觉;二是表现红军因征服了金沙江天险而产生的欢乐心情,表现红军万众欢腾,高呼胜利的热烈情景。“铁索寒”之“寒”不止是形容铁索的冰冷,它既与“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句中用来形容气温的“寒”不同,也与“__青丝工,静听松风寒”(刘长卿《幽琴》)句中用来形容有如“松风”的凄清琴声的“寒”有别,它重在渲染,重在烘托,既烘托出了大渡河铁索桥凌空高悬,下临无地,令懦夫心寒的艰险之状,又渲染了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惊险而激烈的战斗气氛。颈联两句虽然只是写江之险,写桥之险,没有从正面具体描绘红军是如何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但红军坚韧不拔,英勇顽强,所挡者破,所击者败的英雄形象,却从侧面得到了表现。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七律·长征》境界浩大,气象阔远,意境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构思奇伟。它是浩瀚诗海中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歌咏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
2023-06-22 06:28:341

七律长征的意思?

七律长征的意思如下: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险阻,他们经历万水千山,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在红军脚下就像翻腾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眼里就像一个小泥球。金沙江的水拍打在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红军翻过了终年不化雪的岷山之后,个个都喜笑颜开。原文: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扩展资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2023-06-22 06:28:401

七律长征的诗意20字

、意思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023-06-22 06:28:5812

七律长征的诗句

七律·长征现代·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翻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2023-06-22 06:29:311

七律长征讲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自己想
2023-06-22 06:30:073

《七律长征》的诗意

七律长征的诗意: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首联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颔联描绘了“腾越五座岭”和“疾跨乌蒙山”两幅“长征图”;颈联描绘了“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两幅“长征图”。尾联描述了长征最后的历程,写出了战士们的双重喜悦。全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律长征》翻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023-06-22 06:30:571

七律长征的主要内容

我不知道啊谁知道告诉我一下谢谢
2023-06-22 06:31:2410

七律长征的写作背景

红军长征
2023-06-22 06:32:255

《七律·长征》整篇诗的原文是什么?

18453794537813494481054646943464846878464584348434934543466484
2023-06-22 06:33:102

七律。长征的主要内容

在战略转移过程中,中国红军所取得的成就及长征的意义
2023-06-22 06:33:265

七律长征主旨

《七律·长征》主旨: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妙。全诗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
2023-06-22 06:33:553

《七律.长征》的故事

一九三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2023-06-22 06:34:043

七律长征感受到了什么

七律长征感受到了什么如下:《七律·长征》表现了红军的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扩展资料:《七律·长征》创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于1935年10月定稿。《七律·长征》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023-06-22 06:34:411

解释七律长征诗

七律的解释[an eight-line poem with seven characters to a line and a strict pattern and rhyme scheme] 七言律诗的简称。一种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的 格律诗 详细解释 (1).古乐中的七种基本音律。 《 国语 ·周语下》 :“以七同其数,而以律和其声,於是乎有七律。” 韦昭 注:“七律为音器,用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宾变宫,蕤宾为变徵也。” 《晋书·律历志上》 :“辄令太乐郎 刘秀 , 邓昊 等依律作大吕笛以示 和 ,又吹七律,一孔一校,声皆 相应 。” 宋 司马 光 《枢密院开启圣节道场排当词·句曲》 :“八音繁会,七律钧谐,上悦台颜,把色合曲。” (2).七言律诗的省称。 清 袁枚 《 随园 诗话》 补遗卷一:“ 杭堇浦 论七律,不喜拗体,余道诗境甚宽,实有因拗转峭者。” 《孽海花》 第十四回:“ 忽然 见二首七律,题是 《基隆》 。” 夏衍 《 悼念 田汉同志》 :“他托 林维中 带回一张小纸条,要她交给我和 孙师毅 ,纸上写了一首七律。” 词语分解 七的解释 七 ī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部首 :一; 律的解释 律 ǜ 法则,规章: 纪律 。法律。定律。 规律 。清规戒律。律师。 约束 :律己。 中国 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 标准 ,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 十二 律”: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
2023-06-22 06:35:111

七律长征的译文

译文(一)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由于红军在度过这里时没有费一兵一卒,所以让人感到温暖;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相比起金沙江,这里的伤亡惨重,所以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让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红军们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023-06-22 06:35:191

毛泽东七律《长征》译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023-06-22 06:35:261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哪一年写得

一九三六年
2023-06-22 06:35:424

七律长征的意思和历史意义?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带领红军到达延安后写的一首律诗,表达了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和乐观的革命情怀。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023-06-22 06:35:481

七律长征出自什么地方

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出处】《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那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扩展资料1、《七律·长征》创作背景《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2、《七律·长征》鉴赏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律·长征》境界浩大,气象阔远,意境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构思奇伟。它是浩瀚诗海中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歌咏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3、《七律·长征》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023-06-22 06:35:551

七律长征的诗意是什么

诗意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阻险把历经万水千山的艰难困苦看作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断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激流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 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023-06-22 06:36:101

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简单

七言律诗的解释诗体名。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对仗及用韵,都有 一定 格律。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 崔颢 《黄鹤楼》为第一。”《红楼梦》第三七回:“将这题目誊好,都要七言律诗,明日贴在墙上,他们看了,谁能那一个,就做那一个。”亦省作“ 七言律 ”。 元 杨载 《诗法家数·律诗要法》:“五言律难於七言律,七言下字较粗实,五言下字较细嫩。”《红楼梦》第四八回:“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 细心 揣摩 透熟了, 然后 再读一百二十首 老杜 的七言律。” 词语分解 七言的解释 .指七字诗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六言七言,杂出《诗》、《骚》。”《隋书·音乐志上》:“《需雅》,八曲,七言。” 清 沉复 《 浮生 六记·闲情记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 律诗的解释 中国 旧诗体裁 之一 ,形成于唐朝,每首诗八句,二、四、六、八句要 押韵 ,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定规,有五律五个字一句、七律七个字一句两种详细解释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起源于 南北朝 , 成熟 于
2023-06-22 06:36:201

《七律长征》古诗全文是什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023-06-22 06:37:2813

七律长征的全文是

《七律·长征》的全文意思: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作者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赏析: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妙。全诗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
2023-06-22 06:38:211

长征诗词 七律

七律·长征毛泽东 〔近现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023-06-22 06:38:304

七律长征全诗是怎样的?

  一、全诗翻译: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作品简介:《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3、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诗词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海外学者尤其是诗界人士,都公认《毛》《泽》《东》是“中国的伟大诗人。”
2023-06-22 06:38:511

《七律长征》的诗意是什么?

这都不知道垃圾。
2023-06-22 06:39:0111

七律长征资料和故事

你。你::…在一起;!?…:??;:6??一个
2023-06-22 06:39:536

七律长征这首诗的意思。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2023-06-22 06:40:2813

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三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红军们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023-06-22 06:40:598

七律 长征 的古诗

长的帅的一比多少钱呀,
2023-06-22 06:41:175

七律.长征的译文

律·长征》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译文如下: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过了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全诗原文如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023-06-22 06:42:1613

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万水千山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不过是平常事五陵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翻着细小的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水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可是心里却是暖暖的大渡河上一条铁链晃动摇摇欲坠让人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登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在翻越雪山之后个个笑逐颜开
2023-06-22 06:43:027

七律长征全诗是什么?

《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红军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万水千山对他们来说都极为平常。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他们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就像冒出蒸汽一样。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上的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赏析:全诗一共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这首诗一共只有56个字,却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概括了出来。此诗通过生动典型的示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2023-06-22 06:43:421

七律长征诗意

诗意: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023-06-22 06:43:525

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

意思是: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2023-06-22 06:44:3111

七律长征诗词

《七律·长征》诗词如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受。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七律·长征》赏析这首诗的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以直白的语言,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给整首诗奠定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远征难”三个字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间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妙。全诗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2023-06-22 06:45:261

毛泽东《七律长征》的赏析

嫣然一笑的回答我转给你联先具体写山,五岭“逶迤”形容其绵延不断。一个“腾”字写出了它的奔腾之势,但它们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细浪”“泥丸”,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颈联是红军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天险,诗人蔑视了这两处困难,只用了“云崖暖”“铁索寒”写出了这两道天险抢渡成功,其他都没有提及。何等轻松! 一个“腾”字,巧用比喻摹动态,凸显体势大化小。“腾”,乃“奔腾、奔驰”之义,一般指有生命或能动之物前行或跳跃之状,自古就有“腾蛟起凤”、“龙腾虎跃”之说。而作者用在此处来形容静如处子的“五岭”之状,将“逶迤”之山比作水之“细浪”,并赋予它以“腾”的动作,化静为动,以动写静,深思熟拈,实属无二。不仅如此,“五岭”体势本自大,“腾”应更显其无拘,然而作者却以“细浪”喻之,使之“腾”却形微,奔却势小,转折之微妙,只可意会。这当然不是“五岭”的本貌,是谁能将这庞大绵延之山化而为小了呢?是神吗?当然不是,是红军战士,是长征英雄。在他们眼中,“五岭”再大总为小,“腾”浪再高也是低。因此,作者的一个“腾”字,委婉托出红军战士无所畏惧的英雄之气,岂不妙哉? 一个“走”字,借助比拟状气势,蕴含张力强变弱。“走”的动作只属于生命,“乌蒙”山再“磅礴”,气势再宏大,它也没有“走”的能力。然而,人行山上,诗人不说人走却说山“走”,赋予山生命的动作和力量,这正是比拟修辞的妙处。不仅如此,诗人还在此处暗设转折,使“磅礴”的“乌蒙”,在“走”入红军战士的视野后,便小成了“泥丸”,它强大的气势陡然变得弱小,以动写静,衬托出红军战士的冲天气概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可谓神来之笔,令人叹为观止。 一个“拍”字,精炼夸张寓内涵,烘托氛围见士气。“拍”,既见水之猛,更显水之险,又含水之声。物之常理:波再高,岂可越其堤;浪再凶,只能撞其岸。然而,作者笔下的“金沙”江水,却非同一般,它偏偏要去“拍”那耸入云霄的山崖——“云崖”,异形破天,夸张大胆,所思超常,想象使然。人们不禁要问:此水浪冲天,哪个敢向前?回答:红军战士。诗中又着一“暖”字,将渡江场面展现眼前。可见,金沙水拍,永远拍不动红军战士的气概;金沙浪高,永远高不过长征英雄的胆量。诗篇以“水”衬人,给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其构思精巧深得艺术真谛,令我们禁不住纵情狂诵,歌之,呼之,舞之,蹈之。 一个“横”字,简笔白描度情怀,勾画场景托形象。“横”,将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仅以“铁索”(十三根铁索)连接的单薄之状勾画出来,素笔白描,不着色调,背景阴冷,气氛悲凉;作者又缀一“寒”字,点明特点,形成与“金沙水拍云崖暖”相异的另一奇景。前动后静,对比鲜明,同为江流,别样险峻。更何况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如此艰险,不是英勇无敌的红军战士,世间谁能跨越此堑?境之愈难,人之愈勇,反衬精当,形象逼真。此画面,阔人眼界,引人遐思,真是巧极妙极。 诗歌中间两联,四个动词,勾靳四种场景;四个动词,描绘四种险境;四个动词,展示四幅画面;四个动词,烘托四种形象。而四个动词,却表现同一种精神;四个动词,蕴含同一种情感。作者用笔简约而内涵丰富,不写形象而形象呼之即出,将恶劣环境中红军战士“不怕远征难”的气概和“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精神,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烘托了出来,并与诗的开头和结尾紧紧相扣,奏响一曲中国诗坛上的奇妙乐章,铿锵悦耳,弥久不息,融入生命的永恒时空。赞同29| 评论
2023-06-22 06:45:474

七律长征

http://baike.baidu.com/view/6412.htm
2023-06-22 06:46: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