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有云溪
-
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 九万里风9
-
三月不知肉味:
【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月不知肉味用来形容什么?
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出自《论语·述而》。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三月不知肉味”原本是孔子用来形容音乐。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说:“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一句夸张的话。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收学费,收的就是肉干(束修)。但他听了美妙无比的韶乐之后,整个身体,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韶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回味。韶,是雅乐的一种,相传为舜所作,主要是用来“明帝德”,即歌颂并展示帝王之德,传说舜作此曲,是为了表明自己要继承尧的帝王之德。这个“不知肉味”,应当既是一种欣赏音乐时所进入的状态,一种沉浸于艺术欣赏中的玄妙感受,又带着孔子对礼乐制度的美好愿景。2023-06-17 01:44:073
“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
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他事情。2023-06-17 01:45:003
三月不知肉滋味是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
三月不知肉滋味是孔子用来形容音乐的。听音乐是精神享受,吃肉是物质享受,暗喻精神享受高于物质享受。三月不知肉味,读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是指在三个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办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音乐的独特魅力,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孔子在齐国的时候听到了《韶》乐,被深深吸引,以至于三月不知肉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音乐的独特魅力。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2023-06-17 01:46:041
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味用来形容什么
做某事认真,用心专注,没有其他别的想法,全神贯注地做这件事,注重精神世界地享受,而不刻意要求物质世界地享受。2023-06-17 01:46:487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
“三月不知肉味”是孔子用来形容齐国音乐“韶乐”美妙动听的,连吃饭时都在想着以至于尝不出肉的味道。后世也用“三月不知肉味”来形容做事专注认真,白话中也用来表述家境清贫。《论语》中的部分经典名句:《论语·子路篇》—“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雍也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为政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里仁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季氏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雍也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八佾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公冶长篇》—“三思而后行。”《论语·卫灵公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2023-06-17 01:48:342
三月不知肉味形容什么
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出自于《论语·述而》。出处出自于《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朱熹集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译文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典故《论语》中说,孔子曾经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吃不出肉的味道)。当然不是他的味觉出了问题。原来,孔子是在齐国听到了一种非常美妙的音乐,听得如痴如醉,连吃饭时都在想着音乐,肉的味道自然就品尝不出来了。这种美妙的音乐叫《韶》,是当时流行于贵族当中的古乐。相传,《韶》由所作,用以歌颂为帝的德行。此后,夏、商、周三代均把《韶》作为国家大典用乐。后来,人们便用三月不知肉味比喻专注一事而忘记了其他的事情。现在也可以用来形容清贫,即三个月没有吃过肉。2023-06-17 01:48:561
3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形容什么
“三月不知肉味”意思是: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一般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三月不知肉味出处 出自于《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意思是: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三月不知肉味故事 孔子出使齐国,齐国是姜太公开建的,是韶乐和武乐的正统流传之地。正逢齐王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孔子亲临大典,痛快淋漓地聆听了三天韶乐和武乐的演奏,进一步印证了苌弘的见解。而孔子出于儒家礼仪教化的信念,对韶乐情有独钟,终日弹琴演唱,如痴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一连三个月,睡梦中也反复吟唱;吃饭时也在揣摩韶乐的音韵,以至于连他一贯喜欢的红烧肉的味道也品尝不出来了。2023-06-17 01:49:581
三月不知肉味是孔子形容
三月不知肉味是孔子形容齐国音乐“韶乐”美妙动听的。“三月不知肉味”是孔子用来形容齐国音乐“韶乐”美妙动听的,连吃饭时都在想着以至于尝不出肉的味道。后世也用“三月不知肉味”来形容做事专注认真。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韶》乐是当时流行于贵族当中的古乐。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赏析能力也很强,他听了《韶》乐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品尝不出肉的滋味,这当然是一种形容的说法,但他欣赏古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也说明了他在音乐方面的高深造诣。孔子孔子(孔夫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2023-06-17 01:50:071
三月不知肉味原本是孔子用来形容什么 三月不知肉味是什么意思
导语:“三月不知肉味”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三月份的时候,不知道肉是什么味道。如此,便有人理解为三月份的时候吃不起肉,所以才不知道肉味。实际上,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那么,你知道三月不知肉味原本是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吗?到底三月不知肉味是什么意思?一起来了解。 三月不知肉味原本是孔子用来形容什么 音乐。“三月不知肉味”是孔子用来形容齐国音乐“韶乐”美妙动听的,连吃饭时都在想着以至于尝不出肉的味道。后世也用“三月不知肉味”来形容做事专注认真。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韶》乐是当时流行于贵族当中的古乐。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赏析能力也很强,他听了《韶》乐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品尝不出肉的滋味,这当然是一种形容的说法,但他欣赏古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也说明了他在音乐方面的高深造诣。 相关故事: 故事是发生在当时周朝的首都--洛邑。周敬王的大夫苌弘正在自家厅堂里接待客人。说是厅堂,其实很简陋,四堵土墙顶着一个宽大的茅草棚,地上铺满竹席,席上摆放着几张粗朴的矮脚长方木桌。这位来客不是别人,是鲁国大夫孔子。孔子精通诗、书、礼、易,也颇为擅长音乐,但还没达到精通的程度。他听说周天子的大夫苌弘,知天文,识气象,通历法,尤其精通音律,于是借着代表鲁君朝觐天子之机,专门来苌弘家拜访。 三月不知肉味故事 看样子,寒暄已毕,二人对面席地而坐,各自面前的桌案上放着一杯热茶,冒着盈盈的水气。主客都三十五六岁,只是苌弘体貌清峻,几缕黑须垂挂胸前;孔子却微微发胖,一部茂密的落腮胡子。谈话逐渐转入正体,孔子双手抱拳欠身一拱,谦恭地说:“苌大夫博学多才,孔丘孤陋愚顿,须请教者甚多,然不便过多打扰,今天只就一事,请先生指点迷津。”苌弘略一摆手,笑道:“孔大夫声名远播,只是相见恨晚,今既光临蔽舍,正好向先生求教。若有疑难不决之处,咱们共同研讨吧。”孔子说:“丘,喜爱音乐,却半通不通。韶乐和武乐都很高雅,都流行于诸侯国的宫廷之间,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呢?”苌弘缓缓地说:“据弘愚见,韶乐,乃虞舜太平和谐之乐,曲调优雅宏盛;武乐,乃武王伐纣一统天下之乐,音韵壮阔豪放。就音乐形式来看,二者虽风格不同,都是同样美好的。”孔子进一步问:“那么,二者在内容上有什么差别吗?”苌弘回答说:“从内容上看,韶乐侧重于安泰祥和,礼仪教化;武乐侧重于大乱大治,述功正名,这就是二者内容上的根本区别。”孔子恍然大悟地说:“如此看来,武乐,尽美而不尽善;韶乐则尽善尽美啊!”苌弘称赞道:“孔大夫的结论也是尽善尽美啊!”孔子再三拜谢,辞行回国去了。 第二年孔子出使齐国,齐国是姜太公开建的,是韶乐和武乐的正统流传之地。正逢齐王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孔子亲临大典,痛快淋漓地聆听了三天韶乐和武乐的演奏,进一步印证了苌弘的见解。而孔子出于儒家礼仪教化的信念,对韶乐情有独钟,终日弹琴演唱,如痴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一连三个月,睡梦中也反复吟唱;吃饭时也在揣摩韶乐的音韵,以至于连他一贯喜欢的红烧肉的味道也品尝不出来了。 详细解读: 三月不知肉味故事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三个月都吃不出肉的味道。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地步!” 韶乐,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音乐,优美至极。孔子本身也是音乐大师,他曾经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过音乐的演奏过程,“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论语》八佾篇第三·二十三)。孔子晚年对《诗经》作过音律修正,这也是孔子在音乐上的一大贡献。孔子对音乐的感悟、理解能力极高,当年他在齐国听到了韶乐,立即如痴如醉。韶乐的主旨,是歌颂虞舜的功德,音乐古朴平和、悠扬悦耳,后来孔子评价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三月不知肉味,对一般人而言,可能有些夸张,但沉醉在艺术之中,获得心灵和道德的升华,使人暂时忘记了欲望,忘记了感官的刺激,却是时常有的事情。 《史记·孔子世家》对此事的记载,多了 “学之”两个字,“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大概司马迁认为孔子光听到韶乐就“三月不知肉味”有点不可思议,于是加上“学之”二字。因为孔子自述其“好学”,并且“发愤忘食”,为了学习韶乐的演奏,三月不知肉味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不过这是不是司马迁臆测,很难断定。《史记·孔子世家》还记载了孔子跟师襄子学鼓琴的事。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学了十天,也没增学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学些新曲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了,但还没有熟练地掌握弹琴的技法。”过了些时候,师襄子又说:“你已熟习弹琴的技法了,可以学些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感意蕴,还不可以学新曲。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的一个人。”过了些时候,孔子肃穆沉静,深思着什么,接着又心旷神怡,显出志向远大的样子。说:“我体会出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的肤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一个统治四方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谁能够如此呢!”师襄子恭敬地离开位给孔子拜了两拜,说:“我老师原来说过,这是《文王操》呀”。 对于音乐,孔子钻心到如此地步,不仅熟习乐曲,熟练掌握弹奏的技法,而且能够从中领会乐曲的意蕴志向,甚至体会到了乐曲作者之为人,看来,对于至美的音乐,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绝不是夸张之辞了!2023-06-17 01:50:331
三月不知肉味形容什么诗歌?
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出自《论语·述而》。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三月不知肉味”原本是孔子用来形容音乐。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说:“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一句夸张的话。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收学费,收的就是肉干(束修)。但他听了美妙无比的韶乐之后,整个身体,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韶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回味。韶,是雅乐的一种,相传为舜所作,主要是用来“明帝德”,即歌颂并展示帝王之德,传说舜作此曲,是为了表明自己要继承尧的帝王之德。这个“不知肉味”,应当既是一种欣赏音乐时所进入的状态,一种沉浸于艺术欣赏中的玄妙感受,又带着孔子对礼乐制度的美好愿景。2023-06-17 01:50:572
3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该句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述而》。原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译文: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相关内容:孔子出使齐国,齐国是姜太公开建的,是韶乐和武乐的正统流传之地。正逢齐王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孔子亲临大典,痛快淋漓地聆听了三天韶乐和武乐的演奏,进一步印证了苌弘的见解。而孔子出于儒家礼仪教化的信念,对韶乐情有独钟,终日弹琴演唱,如痴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一连三个月,睡梦中也反复吟唱;吃饭时也在揣摩韶乐的音韵,以至于连他一贯喜欢的红烧肉的味道也品尝不出来了。《韶》乐是当时流行于贵族当中的古乐。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鉴赏能力也很强,他听了《韶》乐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品尝不出肉的滋味,这当然是一种形容的说法,但他欣赏古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也说明了他在音乐方面的高深造诣。2023-06-17 01:52:091
《论语》的三月不食肉味最初是形容什么的
出自《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说的是:周敬王的大夫苌弘正在自家厅堂里接待客人。说是厅堂,其实很简陋,四堵土墙顶着一个宽大的茅草棚,地上铺满竹席,席上摆放着几张粗朴的矮脚长方木桌。这位来客不是别人,是鲁国大夫孔子。孔子精通诗、书、礼、易,也颇为擅长音乐,但还没达到精通的程度。他听说周天子的大夫苌弘,知天文,识气象,通历法,尤其精通音律,于是借着代表鲁君朝觐天子之机,专门来苌弘家拜访。 看样子,寒暄已毕,二人对面席地而坐,各自面前的桌案上放着一杯热茶,冒着盈盈的水气。主客都三十五六岁,只是苌弘体貌清峻,几缕黑须垂挂胸前;孔子却微微发胖,一部茂密的落腮胡子。谈话逐渐转入正体,孔子双手抱拳欠身一拱,谦恭地说:“苌大夫博学多才,孔丘孤陋愚顿,须请教者甚多,然不便过多打扰,今天只就一事,请先生指点迷津。”苌弘略一摆手,笑道:“孔大夫声名远播,只是相见恨晚,今既光临蔽舍,正好向先生求教。若有疑难不决之处,咱们共同研讨吧。”孔子说:“丘,喜爱音乐,却半通不通。韶乐和武乐都很高雅,都流行于诸侯国的宫廷之间,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呢?”苌弘缓缓地说:“据弘愚见,韶乐,乃虞舜太平和谐之乐,曲调优雅宏盛;武乐,乃武王伐纣一统天下之乐,音韵壮阔豪放。就音乐形式来看,二者虽风格不同,都是同样美好的。”孔子进一步问:“那么,二者在内容上有什么差别吗?”苌弘回答说:“从内容上看,韶乐侧重于安泰祥和,礼仪教化;武乐侧重于大乱大治,述功正名,这就是二者内容上的根本区别。”孔子恍然大悟地说:“如此看来,武乐,尽美而不尽善;韶乐则尽善尽美啊!”苌弘称赞道:“孔大夫的结论也是尽善尽美啊!”孔子再三拜谢,辞行回国去了。 第二年孔子出使齐国,齐国是姜太公开建的,是韶乐和武乐的正统流传之地。正逢齐王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孔子亲临大典,痛快淋漓地聆听了三天韶乐和武乐的演奏,进一步印证了苌弘的见解。而孔子出于儒家礼仪教化的信念,对韶乐情有独锺,终日弹琴演唱,如痴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一连三个月,睡梦中也反复吟唱;吃饭时也在揣摩韶乐的音韵,以至于连他一贯喜欢的红烧肉的味道也品尝不出来了。 后人常用“尽善尽美”和“三月不知肉味”来评论孔子向苌弘请教和痴迷于韶乐的这段佳话.2023-06-17 01:53:071
余音绕梁,3月不知肉味矣的意思是什么?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高亢、悦耳,使人经久不忘。三月不知肉味:形容音乐极端美好,有长时间使人忘记一切的魅力2023-06-17 01:53:241
孔子因为什么而三月不知肉滋味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这段话是说,孔子在齐国的时候,曾经闻听了《韶》乐,被深深吸引,以至于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认为《韶》乐是尽善又尽美的音乐,内容意蕴美好向善,舞蹈声音优雅动听,已经是好到极致了,因此才会听到“三月不知肉味”。这个“不知肉味”,应当既是一种欣赏音乐时所进入的状态,一种沉浸于艺术欣赏中的玄妙感受,又带着孔子对礼乐制度的美好愿景。2023-06-17 01:53:364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独特魅力?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音乐的魅力。三月不知肉味的意思是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他事情。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韶是雅乐的一种,相传为舜所作,主要是用来“明帝德”,即歌颂并展示帝王之德,传说舜作此曲,是为了表明自己要继承尧的帝王之德。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2023-06-17 01:54:011
三月不知肉味的意思,反义词,近义词
词目,三月不知肉味,发音,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释义,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引用,《史记》孔子世家 ...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 三月不知肉味 ,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 《史记》儒林列传 ...。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於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 。自卫返鲁,然後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 《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 ...陈公子完奔齐。陈,舜之后,《招》乐存焉。故孔子适齐闻《招》, 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美之甚也。周道始缺,... 《汉书》卷八十八·儒林传 ...礼行谊。西入周,南至楚,畏匡厄陈,奸七十馀君。适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 。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究观... 《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儒林 ...,陈公子完奔齐,陈是舜后,故齐有《韶》乐,孔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 是也。秦始皇灭齐,得齐《韶》乐。汉高祖灭秦,《韶》... 《北史》卷八十二·列传第七十 ...秋时,陈公子完奔齐,陈是舜后,故齐有《韶》乐。孔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 是也。秦始皇灭齐,《韶》乐传于秦。汉高祖灭秦,《韶... 《论语》述而篇 ...”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 《论语注疏》卷七·述而第七 ...慎,而夫子能慎之也。 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 ,周曰:“孔子在齐,闻习《韶》乐之盛美,故忽忘於肉... 《史记三家注》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於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 。自卫返鲁,然後乐正,雅颂各得其所。正义郑玄云:“... 《艺文类聚》卷四十一 乐部一 ...是曰乐池。 《论语》曰: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 《... 《北堂书钞》●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五 乐部一 ...」 在齐闻韶三月忘味「论语云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 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周生烈曰孔子在齐闻韶乐之盛美故忘... 《初学记》卷九 帝王部 ... 【虞韶 夏龠】《论语》曰: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 。孔安国注:韶,舜乐名。《吕氏春秋》曰:禹立,命皋...2023-06-17 01:54:361
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什么
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出自于《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什么 从字面意思可知,这说的是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而朱熹集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这也就是说这句话是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代人又用这句话来形容清贫,三个月都没有吃过肉了。2023-06-17 01:54:491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用来形容什么?
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2023-06-17 01:55:052
三月不知肉味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2023-06-17 01:55:331
三月不知肉味是什么意思
三月不知肉味,汉语词语,读音是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那么网友们知道三月不知肉味是什么意思吗?感兴趣的网友们,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月不知肉味 1、 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2、 三月不知肉味出自《论语·述而》。 3、 现代应用:后人常用“尽善尽美”和“三月不知肉味”来评论孔子向苌弘请教和痴迷于韶乐的这段佳话。 以上就是对于三月不知肉味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2023-06-17 01:56:051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什么意思
《韶》乐是当时流行于贵族当中的古乐。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赏析能力也很强,他听了《韶》乐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品尝不出肉的滋味,这当然是一种形容的说法,但他欣赏古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也说明了他在音乐方面的高深造诣。延伸三月不知肉味,孔老夫子可也够夸张了,能让他如此入迷的是啥玩意儿呢?是周朝的《韶》乐。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 刘鹗《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成语故事故事是发生在当时周朝的首都--洛邑。周敬王的大夫苌弘正在自家厅堂里接待客人。说是厅堂,其实很简陋,四堵土墙顶着一个宽大的茅草棚,地上铺满竹席,席上摆放着几张粗朴的矮脚长方木桌。这位来客不是别人,是鲁国大夫孔子。孔子精通诗、书、礼、易,也颇为擅长音乐,但还没达到精通的程度。他听说周天子的大夫苌弘,知天文,识气象,通历法,尤其精通音律,于是借着代表鲁君朝觐天子之机,专门来苌弘家拜访。看样子,寒暄已毕,二人对面席地而坐,各自面前的桌案上放着一杯热茶,冒着盈盈的水气。主客都三十五六岁,只是苌弘体貌清峻,几缕黑须垂挂胸前;孔子却微微发胖,一部茂密的落腮胡子。谈话逐渐转入正体,孔子双手抱拳欠身一拱,谦恭地说:“苌大夫博学多才,孔丘孤陋愚顿,须请教者甚多,然不便过多打扰,今天只就一事,请先生指点迷津。”苌弘略一摆手,笑道:“孔大夫声名远播,只是相见恨晚,今既光临蔽舍,正好向先生求教。若有疑难不决之处,咱们共同研讨吧。”孔子说:“丘,喜爱音乐,却半通不通。韶乐和武乐都很高雅,都流行于诸侯国的宫廷之间,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呢?”苌弘缓缓地说:“据弘愚见,韶乐,乃虞舜太平和谐之乐,曲调优雅宏盛;武乐,乃武王伐纣一统天下之乐,音韵壮阔豪放。就音乐形式来看,二者虽风格不同,都是同样美好的。”孔子进一步问:“那么,二者在内容上有什么差别吗?”苌弘回答说:“从内容上看,韶乐侧重于安泰祥和,礼仪教化;武乐侧重于大乱大治,述功正名,这就是二者内容上的根本区别。”孔子恍然大悟地说:“如此看来,武乐,尽美而不尽善;韶乐则尽善尽美啊!”苌弘称赞道:“孔大夫的结论也是尽善尽美啊!”孔子再三拜谢,辞行回国去了。第二年孔子出使齐国,齐国是姜太公开建的,是韶乐和武乐的正统流传之地。正逢齐王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孔子亲临大典,痛快淋漓地聆听了三天韶乐和武乐的演奏,进一步印证了苌弘的见解。而孔子出于儒家礼仪教化的信念,对韶乐情有独钟,终日弹琴演唱,如痴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一连三个月,睡梦中也反复吟唱;吃饭时也在揣摩韶乐的音韵,以至于连他一贯喜欢的红烧肉的味道也品尝不出来了。详解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三个月都吃不出肉的味道。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地步!”韶乐,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音乐,优美至极。孔子本身也是音乐大师,他曾经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过音乐的演奏过程,“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论语》八佾篇第三·二十三)。孔子晚年对《诗经》作过音律修正,这也是孔子在音乐上的一大贡献。孔子对音乐的感悟、理解能力极高,当年他在齐国听到了韶乐,立即如痴如醉。韶乐的主旨,是歌颂虞舜的功德,音乐古朴平和、悠扬悦耳,后来孔子评价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三月不知肉味,对一般人而言,可能有些夸张,但沉醉在艺术之中,获得心灵和道德的升华,使人暂时忘记了欲望,忘记了感官的刺激,却是时常有的事情。《史记·孔子世家》对此事的记载,多了 “学之”两个字,“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大概司马迁认为孔子光听到韶乐就“三月不知肉味”有点不可思议,于是加上“学之”二字。因为孔子自述其“好学”,并且“发愤忘食”,为了学习韶乐的演奏,三月不知肉味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不过这是不是司马迁臆测,很难断定。《史记·孔子世家》还记载了孔子跟师襄子学鼓琴的事。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学了十天,也没增学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学些新曲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了,但还没有熟练地掌握弹琴的技法。”过了些时候,师襄子又说:“你已熟习弹琴的技法了,可以学些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感意蕴,还不可以学新曲。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的一个人。”过了些时候,孔子肃穆沉静,深思着什么,接着又心旷神怡,显出志向远大的样子。说:“我体会出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的肤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一个统治四方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谁能够如此呢!”师襄子恭敬地离开位给孔子拜了两拜,说:“我老师原来说过,这是《文王操》呀”。对于音乐,孔子钻心到如此地步,不仅熟习乐曲,熟练掌握弹奏的技法,而且能够从中领会乐曲的意蕴志向,甚至体会到了乐曲作者之为人,看来,对于至美的音乐,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绝不是夸张之辞了!2023-06-17 01:56:443
三月不知肉味是孔子形容
三月不知肉味是孔子形容音乐的。“三月不知肉味”是孔子用来形容齐国音乐“韶乐”美妙动听的,连吃饭时都在想着以至于尝不出肉的味道。后世也用“三月不知肉味”来形容做事专注认真。典故:孔子在齐国的时候,曾经闻听了《韶》乐,被深深吸引,以至于三月不知肉味。韶,是雅乐的一种,相传为舜所作,主要是用来“明帝德”,即歌颂并展示帝王之德,传说舜作此曲,是为了表明自己要继承尧的帝王之德。此后,《韶》乐就被作为用于祭祀或大典这些场合的音乐。孔子认为《韶》乐是尽善又尽美的音乐,是好到极致了,因此才会听到“三月不知肉味”。这个“不知肉味”,是一种欣赏音乐时所进入的状态,一种沉浸于艺术欣赏中的玄妙感受,又带着孔子对礼乐制度的美好愿景。造句:1、不过说起来冯欢也不算三月不知肉味,可怜冯欢难受的唐润物已经手口足并用的帮助了冯欢无数次了,不过按照某位伟大的美国前总统的说法,某些举止不算性。2、"三月不知肉味"的陈霖,甚至边说边掉下泪来。3、妙极!妙极!等闻此音,三月不知肉味已!4、虽不至于三月不知肉味,可常是谢幕半天才想起鼓掌。5、男人是肉食动物,孔子说三月不知肉味,我三天也扛不住。2023-06-17 01:57:101
三月不知肉味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如题 谢谢了
形容音乐的2023-06-17 01:58:314
“子曰:三月不知肉味”在文学欣赏活动中有什么效果
效果是用夸张的手法,加深文章对人的印象,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 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出处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朱熹集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2023-06-17 01:59:071
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矣的意思
具体出处和原文我给忘了,但这句话的意思还是挺简单的,原文是作者到了另外一个国家去听一个人的演奏,其音乐只美妙让作者深深折服,回到自己的国家之后依然赞叹不已,最后说出了“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意思就是听完之后音乐仍然在脑海中回荡,以至于三个月都尝不出肉是什么味道,用以形容音律之美妙,多用于高度赞美他人的艺术造诣2023-06-17 01:59:214
“三月不知肉味”用来形容那种文体
韶乐2023-06-17 01:59:304
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形容
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形容音乐,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2023-06-17 01:59:511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独特魅力 三月不知肉味原典故介绍
1、用来形容音乐的。孔子在齐国的时候,曾经闻听了《韶》乐,被深深吸引,以至于三月不知肉味。韶,是雅乐的一种,相传为舜所作,主要是用来“明帝德”,即歌颂并展示帝王之德,传说舜作此曲,是为了表明自己要继承尧的帝王之德。 2、“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出自于《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主要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朱熹曾为此作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 3、“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发生在当时周朝的首都洛邑,周敬王的大夫苌弘正在自家厅堂里接待客人,而那位客人便是身为鲁国大夫的孔子。 4、孔子在齐国的时候,曾经闻听了《韶》乐,被深深吸引,以至于三月不知肉味。韶,是雅乐的一种,相传为舜所作,主要是用来“明帝德”,即歌颂并展示帝王之德,传说舜作此曲,是为了表明自己要继承尧的帝王之德。 5、此后,《韶》乐就被作为用于祭祀或大典这些场合的音乐。孔子认为《韶》乐是尽善又尽美的音乐,内容意蕴美好向善,舞蹈声音优雅动听,已经是好到极致了,因此才会听到“三月不知肉味”。这个“不知肉味”,应当既是一种欣赏音乐时所进入的状态,一种沉浸于艺术欣赏中的玄妙感受,又带着孔子对礼乐制度的美好愿景。 6、孔子创立了儒家文化自然对代表虞舜太平和谐之乐韶乐情有独钟,终日弹琴演唱,如痴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一连三个月,睡梦中也反复吟唱;吃饭时也在揣摩韶乐的音韵,就连肉食都变得寡淡无味。2023-06-17 01:59:581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独特魅力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音乐的独特魅力。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出自于《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韶乐,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音乐,优美至极。孔子晚年对《诗经》作过音律修正,这也是孔子在音乐上的一大贡献。韶乐内容《韶乐》集身于诗、乐、曲、舞为一体。乐舞,韶乐所使用的乐器是严格按文史考证作为远古至明、清宫廷雅乐《韶乐》所使用的乐器制作演奏的。使用的乐器有甬钟、四虎缚钟、歌纽钟、歌缚钟,编馨铜鼓、木鼓、陶鼓、建鼓、悬鼓、鼗鼓、雷鼓、路鼓、灵鼓、古琴、古筝、古瑟、箫、笛、排箫、埙、笙、枳、缶(4种)、石、相、铃、土号、角共36种200余件。舞蹈有文舞——长袖舞、羽毛舞、牛尾舞和武舞即盾牌舞。诗、曲是《韶乐》的研究开发人员从浏阳古乐中开创出现代《韶乐》曲目。2023-06-17 02:00:061
三月不知肉味是什么意思
三月不知肉味的解释(1).谓在三个月内,吃肉都 不知 味道 。 形容 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论语·述而》:“子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朱熹 集注:“盖心一於是,而不及乎他也。”《老残游记》第二回:“每次听了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甚么事,总不入神……还是 孔子 ‘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向光明"》:“说穿了又有什么趣味,你 忍心 叫人‘三月不知肉味"?” (2).今亦用以形容 清贫 ,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词语分解 三月的解释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 朔望 月 ∶三个月2023-06-17 02:01:001
三月不知肉味现在形容什么
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出自《论语·述而》。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三月不知肉味”原本是孔子用来形容音乐。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说:“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一句夸张的话。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收学费,收的就是肉干(束修)。但他听了美妙无比的韶乐之后,整个身体,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韶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回味。韶,是雅乐的一种,相传为舜所作,主要是用来“明帝德”,即歌颂并展示帝王之德,传说舜作此曲,是为了表明自己要继承尧的帝王之德。这个“不知肉味”,应当既是一种欣赏音乐时所进入的状态,一种沉浸于艺术欣赏中的玄妙感受,又带着孔子对礼乐制度的美好愿景。2023-06-17 02:01:472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该句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述而》。原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译文: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扩展资料:孔子出使齐国,齐国是姜太公开建的,是韶乐和武乐的正统流传之地。正逢齐王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孔子亲临大典,痛快淋漓地聆听了三天韶乐和武乐的演奏,进一步印证了苌弘的见解。而孔子出于儒家礼仪教化的信念,对韶乐情有独钟,终日弹琴演唱,如痴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一连三个月,睡梦中也反复吟唱;吃饭时也在揣摩韶乐的音韵,以至于连他一贯喜欢的红烧肉的味道也品尝不出来了。《韶》乐是当时流行于贵族当中的古乐。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鉴赏能力也很强,他听了《韶》乐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品尝不出肉的滋味,这当然是一种形容的说法,但他欣赏古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也说明了他在音乐方面的高深造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月不知肉味2023-06-17 02:01:531
3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形容什么
“三月不知肉味”意思是: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一般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三月不知肉味出处 出自于《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意思是: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三月不知肉味故事 孔子出使齐国,齐国是姜太公开建的,是韶乐和武乐的正统流传之地。正逢齐王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孔子亲临大典,痛快淋漓地聆听了三天韶乐和武乐的演奏,进一步印证了苌弘的见解。而孔子出于儒家礼仪教化的信念,对韶乐情有独钟,终日弹琴演唱,如痴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一连三个月,睡梦中也反复吟唱;吃饭时也在揣摩韶乐的音韵,以至于连他一贯喜欢的红烧肉的味道也品尝不出来了。2023-06-17 02:02:161
“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什么?
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说:“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一句夸张的话。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收学费,收的就是肉干(束修)。但他听了美妙无比的韶乐之后,整个身体,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韶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回味所占据萦绕,他可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浮想联翩;也可能就是发呆,什么想不起来,但身心是舒坦的、宁静的、甜美的,感到极大的安慰和平衡,所以,他感慨道:“三月不知肉味!”——孔夫子,真赤子之心也!释义:一般是用来形容音乐的好听及华美. 典故:周敬王的大夫苌弘正在自家厅堂里接待客人。说是厅堂,其实很简陋,四堵土墙顶着一个宽大的茅草棚,地上铺满竹席,席上摆放着几张粗朴的矮脚长方木桌。这位来客不是别人,是鲁国大夫孔子。孔子精通诗、书、礼、易,也颇为擅长音乐,但还没达到精通的程度。他听说周天子的大夫苌弘,知天文,识气象,通历法,尤其精通音律,于是借着代表鲁君朝觐天子之机,专门来苌弘家拜访。 看样子,寒暄已毕,二人对面席地而坐,各自面前的桌案上放着一杯热茶,冒着盈盈的水气。主客都三十五六岁,只是苌弘体貌清峻,几缕黑须垂挂胸前;孔子却微微发胖,一部茂密的落腮胡子。谈话逐渐转入正体,孔子双手抱拳欠身一拱,谦恭地说:“苌大夫博学多才,孔丘孤陋愚顿,须请教者甚多,然不便过多打扰,今天只就一事,请先生指点迷津。”苌弘略一摆手,笑道:“孔大夫声名远播,只是相见恨晚,今既光临蔽舍,正好向先生求教。若有疑难不决之处,咱们共同研讨吧。”孔子说:“丘,喜爱音乐,却半通不通。韶乐和武乐都很高雅,都流行于诸侯国的宫廷之间,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呢?”苌弘缓缓地说:“据弘愚见,韶乐,乃虞舜太平和谐之乐,曲调优雅宏盛;武乐,乃武王伐纣一统天下之乐,音韵壮阔豪放。就音乐形式来看,二者虽风格不同,都是同样美好的。”孔子进一步问:“那么,二者在内容上有什么差别吗?”苌弘回答说:“从内容上看,韶乐侧重于安泰祥和,礼仪教化;武乐侧重于大乱大治,述功正名,这就是二者内容上的根本区别。”孔子恍然大悟地说:“如此看来,武乐,尽美而不尽善;韶乐则尽善尽美啊!”苌弘称赞道:“孔大夫的结论也是尽善尽美啊!”孔子再三拜谢,辞行回国去了。 第二年孔子出使齐国,齐国是姜太公开建的,是韶乐和武乐的正统流传之地。正逢齐王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孔子亲临大典,痛快淋漓地聆听了三天韶乐和武乐的演奏,进一步印证了苌弘的见解。而孔子出于儒家礼仪教化的信念,对韶乐情有独锺,终日弹琴演唱,如痴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一连三个月,睡梦中也反复吟唱;吃饭时也在揣摩韶乐的音韵,以至于连他一贯喜欢的红烧肉的味道也品尝不出来了。 后人常用“尽善尽美”和“三月不知肉味”来评论孔子向苌弘请教和痴迷于韶乐的这段佳话.2023-06-17 02:02:252
三月不知肉味用来形容
三月不知肉味用来形容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释义: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昧,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在齐国听《韶》乐,三个月吃肉都不知道肉的美味,并说:“想不到创作的音乐竞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孔子认为,《韶》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尽善尽美。相传歌颂周武王的乐舞为《武》乐。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后人常用“尽善尽美”和“三月不知肉味”来评论孔子向苌弘请教和痴迷于韶乐的这段佳话。引申:孔子晚年对《诗经》作过音律修正,这也是孔子在音乐上的一大贡献。孔子对音乐的感悟、理解能力极高,当年他在齐国听到了韶乐,立即如痴如醉。韶乐的主旨,是歌颂虞舜的功德,音乐古朴平和、悠扬悦耳,后来孔子评价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三月不知肉味,对一般人而言,可能有些夸张,但沉醉在艺术之中,获得心灵和道德的升华,使人暂时忘记了欲望,忘记了感官的刺激,却是时常有的事情。《韶》乐,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韶乐,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音乐,优美至极。孔子本身也是音乐大师,他曾经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过音乐的演奏过程,“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论语》八佾篇第三-二十三。2023-06-17 02:02:551
三月不知肉味形容孔子的什么
“三月不知肉味”说的是孔子在齐国听完《韶》乐之后,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道是什么味道,惊叹韶乐的美已经达到这个境界。意思是做事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在也用来形容清贫,三个月没有吃过肉。出自于《论语·述而》。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访乐孔子访苌弘,是说举世闻名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在公元前518年,带着对东周王朝日趋衰微、礼崩乐坏等问题的疑问,访问苌弘的历史事实。其时,苌弘已盛名于世,是东周的三朝元老,是大学者、大忠臣、贤德的敬王大夫,后无辜受戮,死而血碧,百姓深为痛惜和敬仰。其“碧血丹心”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周》中记载:“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开头就用这“一问”“二访”“三历”“四考”“五察”五句话,概括了孔子整个适周的主要活动内容。最后更简括的语言阐述了孔子适周的巨大收获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观周》把“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列在文章的前头,这里说明孔子在成周访问苌弘是事实。2023-06-17 02:03:471
三月不知肉味用来形容
三月不知肉味用来形容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三月不知肉味出自《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乐,月不知肉味,日: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用三月不知肉味来形容《韶》乐的美妙,极为传神。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后人常用“尽善尽美”和“三月不知肉味”来评论孔子向苌弘请教和痴迷于韶乐的这段佳话。做事专心一意的句子1、如果意志要想具有法的权能,它就必须在理性发号施令时受理性的节制。2、你有认真的精神,你将会觉得世界变得更加美好。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4、钢铁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饿其体肤,空乏其身!6、只要有一种无穷的自信充满了心灵,再凭着坚强的意志和独立不羁的才智,总有一天会成功的。2023-06-17 02:03:541
三月不知肉味形容什么 三月不知肉味出自论语
1、三月不知肉味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他事情。 2、意思是:孔子在齐国听到《韶》这种乐曲后,很长时间内即使吃肉也感觉不到肉的滋味。 3、原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4、译文:孔子在齐国听到《韶》这种乐曲后,很长时间内即使吃肉也感觉不到肉的滋味,他感叹道:“没想到音乐欣赏竟然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5、出处: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论语·述而》。2023-06-17 02:04:161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独特魅力?
孔子在齐国的时候,曾经闻听了《韶》乐,被深深吸引,以至于三月不知肉味。韶,是雅乐的一种,相传为舜所作,主要是用来“明帝德”,即歌颂并展示帝王之德,传说舜作此曲,是为了表明自己要继承尧的帝王之德。此后,《韶》乐就被作为用于祭祀或大典这些场合的音乐。孔子认为《韶》乐是尽善又尽美的音乐,内容意蕴美好向善,舞蹈声音优雅动听,已经是好到极致了。因此才会听到“三月不知肉味”。这个“不知肉味”,应当即是一种欣赏音乐时所进入的状态,一种沉浸于艺术欣赏中的玄妙感受,又带着孔子对礼乐制度的美好愿景。扩展资料相关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到齐国游学,他到郊外散步,他听到一阵悦耳的音乐,就循声走去,看见一个老人在树林里演奏《韶》乐,悠扬的乐声把孔子心中烦闷驱逐得一干二净。以后的几个月孔子一直陶醉在这音乐中,不知道吃肉的味道。 迷人的音乐让孔子三个月不知道肉的味道,音乐的魅力实在是无穷!不过仔细想一想,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所有宴会上的美味佳肴岂不都变成索然无味的东西了吗?2023-06-17 02:04:343
"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什么?
音乐音乐音乐音乐音乐!!!!!!!!!!!2023-06-17 02:05:2214
孔子说三月不知肉味是指
孔子说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如下: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出自《论语·述而》。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三月不知肉味”原本是孔子用来形容音乐。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说:“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一句夸张的话。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收学费,收的就是肉干(束修)。但他听了美妙无比的韶乐之后,整个身体,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韶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回味。韶,是雅乐的一种,相传为舜所作,主要是用来“明帝德”,即歌颂并展示帝王之德,传说舜作此曲,是为了表明自己要继承尧的帝王之德。这个“不知肉味”,应当既是一种欣赏音乐时所进入的状态,一种沉浸于艺术欣赏中的玄妙感受,又带着孔子对礼乐制度的美好愿景。《论语》中说,孔子曾经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吃不出肉的味道)。当然不是他的味觉出了问题。原来,孔子是在齐国听到了一种非常美妙的音乐,听得如痴如醉,连吃饭时都在想着音乐,肉的味道自然就品尝不出来了。这种美妙的音乐叫《韶》,是当时流行于贵族当中的古乐。相传,《韶》由所作,用以歌颂为帝的德行。此后,夏、商、周三代均把《韶》作为国家大典用乐。后来,人们便用三月不知肉味比喻专注一事而忘记了其他的事情。现在也可以用来形容清贫,即三个月没有吃过肉。2023-06-17 02:06:021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
是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在用来形容清贫,指三个月没有吃过肉。出自于《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后人常用“尽善尽美”和“三月不知肉味”来评论孔子向苌弘请教和痴迷于韶乐的这段佳话。孔子在晚年时对《诗经》作过音律修正,这也是孔子在音乐上的一大贡献。孔子对音乐的感悟、理解能力非常高,当年他在齐国听到了韶乐,马上如痴如醉。韶乐的主旨,是歌颂虞舜的功德,音乐古朴平和、悠扬悦耳,后来孔子评价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三月不知肉味,对一般人而言,可能有些夸张,但沉浸在艺术之中,得到心灵和道德的升华,让人短暂的忘记了欲望,忘记了感官的刺激,却是经常有的事情。2023-06-17 02:06:321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独特魅力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音乐的独特魅力。孔子在齐国的时候听到了《韶》乐,被深深吸引,以至于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该句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述而》。原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译文: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历史背景:孔子出使齐国,齐国是姜太公开建的,是韶乐和武乐的正统流传之地。正逢齐王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孔子亲临大典,痛快淋漓地聆听了三天韶乐和武乐的演奏,进一步印证了苌弘的见解。而孔子出于儒家礼仪教化的信念,对韶乐情有独钟,终日弹琴演唱,如痴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一连三个月,睡梦中也反复吟唱;吃饭时也在揣摩韶乐的音韵,以至于连他一贯喜欢的红烧肉的味道也品尝不出来了。2023-06-17 02:07:462
"三月不知肉味"是什么意思
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说:“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一句夸张的话。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收学费,收的就是肉干(束修)。但他听了美妙无比的韶乐之后,整个身体,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韶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回味所占据萦绕,他可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浮想联翩;也可能就是发呆,什么想不起来,但身心是舒坦的、宁静的、甜美的,感到极大的安慰和平衡,所以,他感慨道:“三月不知肉味!”——孔夫子,真赤子之心也!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2023-06-17 02:08:261
三月不知肉味用来形容什么 三月不知肉味出自哪篇文章
1、三月不知肉味,读作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2、出自于《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白话文: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3、后人常用“尽善尽美”和“三月不知肉味”来评论孔子向苌弘请教和痴迷于韶乐的这段佳话。2023-06-17 02:08:321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独特魅力?
孔子在齐国的时候,曾经闻听了《韶》乐,被深深吸引,以至于三月不知肉味。韶,是雅乐的一种,相传为舜所作,主要是用来“明帝德”,即歌颂并展示帝王之德,传说舜作此曲,是为了表明自己要继承尧的帝王之德。此后,《韶》乐就被作为用于祭祀或大典这些场合的音乐。孔子认为《韶》乐是尽善又尽美的音乐,内容意蕴美好向善,舞蹈声音优雅动听,已经是好到极致了。因此才会听到“三月不知肉味”。这个“不知肉味”,应当即是一种欣赏音乐时所进入的状态,一种沉浸于艺术欣赏中的玄妙感受,又带着孔子对礼乐制度的美好愿景。相关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到齐国游学,他到郊外散步,他听到一阵悦耳的音乐,就循声走去,看见一个老人在树林里演奏《韶》乐,悠扬的乐声把孔子心中烦闷驱逐得一干二净。以后的几个月孔子一直陶醉在这音乐中,不知道吃肉的味道。迷人的音乐让孔子三个月不知道肉的味道,音乐的魅力实在是无穷!不过仔细想一想,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所有宴会上的美味佳肴岂不都变成索然无味的东西了吗?2023-06-17 02:09:071
三月不知肉味是什么意思
三月不知肉味,汉语词语,读音是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出自《论语·述而》。孔子释义一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释义二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肉译文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简析《韶》乐是当时流行于贵族当中的古乐。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赏析能力也很强,他听了《韶》乐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品尝不出肉的滋味,这当然是一种形容的说法,但他欣赏古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也说明了他在音乐方面的高深造诣。延伸三月不知肉味,孔老夫子可也够夸张了,能让他如此入迷的是啥玩意儿呢?是周朝的《韶》乐。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 刘鹗《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2023-06-17 02:09:271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是什么?
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周敬王的大夫苌弘正在自家厅堂里接待客人。说是厅堂,其实很简陋,四堵土墙顶着一个宽大的茅草棚,地上铺满竹席,席上摆放着几张粗朴的矮脚长方木桌。这位来客不是别人,是鲁国大夫孔子。孔子精通诗、书、礼、易,也颇为擅长音乐,但还没达到精通的程度。他听说周天子的大夫苌弘,知天文,识气象,通历法,尤其精通音律,于是借着代表鲁君朝觐天子之机,专门来苌弘家拜访。2023-06-17 02:09:571
三月不知肉滋味是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独特魅力?
三月不知肉滋味是孔子用来形容音乐的独特魅力。孔子在齐国的时候,曾经闻听了《韶》乐,被深深吸引,以至于三月不知肉味。韶,是雅乐的一种,相传为舜所作,主要是用来“明帝德”,即歌颂并展示帝王之德,传说舜作此曲,是为了表明自己要继承尧的帝王之德。三月不知肉味,孔老夫子可也够夸张了,能让他如此入迷的是啥玩意儿呢?是周朝的《韶》乐。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2023-06-17 02:10:381
“三月不知肉味”一般用来形容什么?是诗歌,音乐,小说,还是散文?
诗歌2023-06-17 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