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尘
-
scanf要加&取地址。&c1,&c2,&c3,&c4,&c5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char c1,c2,c3,c4,c5,c6,c7,c8,c9,c10;
scanf("%c%c%c%c%c",&c1,&c2,&c3,&c4,&c5);
c6=c1+32;
c7=c2+32;
c8=c3+32;
c9=c4+32;
c10=c5+32;
printf("%c%c%c%c%c",c6,c7,c8,c9,c10);
}
- 北有云溪
-
scanf那条语句错误,在C1等前面应该加上地址符&,才能输入东西,谢谢
- Jm-R
-
scanf("%c%c%c%c%c",&c1,&c2,&c3,&c4,&c5);
注意取地址符哦,编程细心很重要
- 西柚不是西游
-
百分之c后面都应该加逗号
vb中对象变量或with中快变量未设置是怎么回事啊
去掉CheckedMenu.Checked = False PressedButton.Value = tbrUnpressed2023-06-10 18:15:051
文化理解的几个维度
我们所说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不等于文明。2023-06-10 18:15:1312
中信证券:债券市场仍然存在机会
文 丨明 明债券研究团队 核心观点 经济弱修复、宽信用放缓这两个慢变量可能进一步促进货币政策这一快变量在维持平稳的基础上动态调整,货币稳、信用缓、经济慢修复组合的张弛快慢之间,债券市场仍然存在机会。 慢变量一:经济修复进程缓慢。 7月经济复苏斜率继续放缓,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零修复斜率均有所放缓。从结构上看,料经济增速回升仍然依赖地产+基建,但地产调控加码倾向下贡献或逐步降低;7月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仍未转正,限额以下零售增速放缓大幅拖累总体增速,与之对应的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下滑和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可能导致消费持续弱势回升;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持平,需求端持续偏弱或阻碍生产继续快速回升。 慢变量二:信用宽松放缓。 7月社融增速显示实体融资需求扩张放缓;信贷投放不及预期或由于监管政策下的供给收缩。二季度货政报告中明确要求促进贷款投放与市场主体实际资金需求相匹配,使资金平稳有序地投向实体经济,支持经济增长向潜在增速回归,不需要大幅宽信用来支撑经济增速反弹。正如7月信贷数据显示了政策对信贷供给的影响,因而从这个角度看,前期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后,宽信用步伐也将放缓。实际上,扣除国债的社融增速已经有所放缓。 债市策略 :在政府债券供给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央行行动迅速,加大短期流动性净投放,维持资金利率平稳运行,缓解政府债券供给压力。而7月宏观数据低于预期,银行信贷和社融低于预期引发宽信用拐点担忧,经济数据表明经济仍然处于弱势修复中。目前债市面临着货币稳、信用缓、经济修复的组合,张弛快慢之间,债券市场仍然存在机会,我们维持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将在2.8%~3.0%区间震荡的判断。 正文 上周债市利多层出、情绪改善、利率小幅下行。在国债+地方债累计净发行规模5155亿元、供给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央行行动迅速,全周累计实现4900亿元7天逆回购净投放,维持资金利率在2.2%左右窄幅波动,缓解政府债券供给压力。此外,在经济金融数据发布周,市场普遍交易7月宏观数据低于预期,银行信贷和社融低于预期引发宽信用拐点担忧,经济数据表明经济仍然处于弱势修复中。 货币—信用—经济的传导链条中,货币是快变量,而信用和经济基本面是滞后变量、慢变量。宽货币是宽信用的源头,二季度信用大幅扩张、经济快速回升是2~3月份超宽货币的结果,而7月份金融数据低于预期、信贷投放速度减缓是4月份以来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结果。目前债市面临着货币稳、信用缓、经济修复的组合,张弛快慢之间,债券市场仍然存在机会。 慢变量一:经济修复进程缓慢 7月经济数据出炉显示供需两端斜均放缓。 7月经济复苏斜率继续放缓,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零修复斜率均有所放缓,符合我们此前的判断。结构上,外需强于内需,逆周期属性的地产、基建投资增速持续攀升,但顺周期属性的制造业、消费仍然偏弱,侧面说明经济的内生修复动力仍有待加强。正如我们在《债市启明系列20200803—八月展望:债市不必过度悲观的五个逻辑》提示的,市场对经济回升的速度预期较高,前期利率下跌也蕴含了经济较快回升的预期,这给后续市场提供了利多预期差的可能。 经济回升仍然依赖地产+基建,政策倾向下贡献或逐步降低。 二季度宏观经济从疫情中恢复以来,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生产端恢复快于需求端,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因素。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又主要以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为主力。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未负增长,但房地产投资当月同比增速和基建投资增速分别升至11.6%(+3.2pcts)、7.9%(+1.1pcts)。因而后续经济回升的方向和速度需要看地产和基建投资能否持续,政策层面近期的态度似乎并不倾向于地产+基建的逻辑。7月份以来各地陆续出台房地产收紧政策、政治局会议再提“房住不炒”,二季度货币政报告对地产表态有所收紧,后续地产投资高增长料难持续,其修复节奏预计会被扰动。基建投资方面,虽然后续财政政策的落地生效将继续支撑基建投资的高增长,但从政治局会议中删去对传统基建的支持可以看出,后续基建政策也难以持续高增长。 工业增加值增速持平,需求端持续偏弱或阻碍生产继续快速回升。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4.8%,与上月持平,这与7月PMI生产指标基本与上月持平较为一致。二季度以来,投资需求是支撑经济修复的最大动力,7月地产投资增速依然强势上行而基建投资增长不及预期,加上水灾影响,可能是工业增加值表现差强人意的重要原因。而投资需求的演绎基本走向极致,消费需求的回升缓慢可能是制约生产端继续快速修复的主要因素。正如前文所述,消费需求的回升仍然缓慢,那么可能继续制约生产端的修复。6月份以来我们提示的需求修复慢可能逐步反馈到生产端(《债市启明系列20200629—七月债市展望》)的逻辑可能会逐步演绎。 慢变量二:信用宽松放缓 信贷增速下滑,社融增速显示实体融资需求扩张放缓。 上周出炉的7月金融数据整体低于预期,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同比少增631亿元,同比增速录得13%,较上月下滑0.2个百分点。信贷投放增量连续两个月趋于温和,信用扩张的节奏已经放缓;从实体经济整体融资角度看,7月 社会 融资规模增量16900亿元,低于预期,但同比增速12.9%、仍然有所上行。从总量角度看,信用扩张的速度有所放缓。 7月信贷投放不及预期或由于监管政策下的供给收缩。 从新增贷款的结构上看,中长贷增长较多而短贷增长连续减速。当前短期与中长期信贷增长的分化可能提示我们信用供给侧出现了一些收缩,而 社会 融资需求(可能来自较低的信贷成本以及财政高融资带来的基建需求)依旧维持一定水平。从商业银行的视角来看,由于监管层对结构性存款以及票据贴现等可能涉及“资金空转套利”的业务监管从严,因此短期信贷供给自然有所下降;同时政策层“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的要求也会使得商业银行在有限的信贷额度内更倾向投放中长期信贷。 政策回归中性或将使得信贷增速延续回落。 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宽信用过程更多是政策驱动的,货币总量超宽松、定向优惠政策力度大、鼓励信贷投放、金融监管放松、杠杆率制约解除等为信用扩张创造条件。而随着国内疫情逐步消退、经济处于修复通道之中,预计政策将重新回归常态。二季度货币政报告中明确要求促进贷款投放与市场主体实际资金需求相匹配,使资金平稳有序地投向实体经济,支持经济增长向潜在增速回归,不需要大幅宽信用来支撑经济增速反弹。正如7月信贷数据显示了政策对信贷供给的影响,因而从这个角度看,前期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后,宽信用步伐也将放缓。 实际上,扣除国债的社融增速已经有所放缓。 今年以来财政政策扩张明显,广义赤字扩大对应着政府债券融资规模增长,政府债券融资在社融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政府债券供给压力始终是债券市场的约束之一。但政府融资并不对应着信贷扩张,因而将国债以及政府债券净融资额从社融总量中进行剔除后计算“窄口径”的社融增速,可以看到在剔除国债融资后社融增速在4月开始出现放缓,剔除政府债券融资后增速在5月开始出现放缓,而同期全口径的社融增速依旧维持一个持续上升的趋势。 快变量:货币以稳为主 8月份以来政府债券发行量大增,一度成为债市的利空因素。 8月份之前市场就政府债券发行压力做了较多讨论,也形成了债券供应压力较大的一致预期,成为利率的利空因素。8月以来政府债券发行确实有所提速,8月第一周国债+地方债净融资额3641.81亿元,第二周国债+地方债净融资额5155.04亿元,为年内仅低于5月最后一周的次高的单周净融资额。 央行开展逆回购投放对冲政府债券发行影响,资金面相对平稳。 在政府债券发行集中期,央行流动性投放较为主动,这符合二季度货政报告中提出的“加强与财政部门有机协同,促进政府债券顺利发行”。实际上7月份以来央行逐步增加短期流动性投放以稳定资金面,DR007面临月中缴准缴税压力上行后企稳回落,中枢处于2.2%上下。央行重启逆回购操作将资金价格稳定在当前水平,说明当前的资金面基本符合央行认为的合意的资金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调整基本到位,8月迄今央行在政府债券发行集中阶段大幅增加流动性净投放,维持资金面平稳运行。 债市策略 上周债市利多层出、情绪改善、利率小幅下行——经济金融数据普遍低于预期,央行加大力度主动投放流动性对冲政府债券供给。在货币—信用—经济的传导链条中,货币是快变量,信用和经济基本面是滞后变量、慢变量。经济弱修复、宽信用放缓这两个慢变量可能进一步促进货币政策这一快变量在维持平稳的基础上动态调整,近期短端流动性投放放量即是表现。目前债市面临着货币稳、信用缓、经济修复的组合,张弛快慢之间,债券市场仍然存在机会,我们维持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将在2.8%~3.0%区间震荡的判断。 市场回顾 利率债 资金面市场回顾 2020年8月14日,银存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大体上行,隔夜、7天、14天、21天和1个月分别变动了0.23bps、-2.61bps、0.79bps、0.74bps和4.52bps至2.17%、2.21%、2.30%、2.38%和2.39%。国债到期收益率基本下行,1年、3年、5年、10年分别变动2.22bp、-2.21ps、-1.88bps、-1.86bps至2.27%、2.67%、2.82%、2.94%。上证综指上升1.19%至3360.10,深证成指上升1.49%至13489.01,创业板指上升1.76%至2688.71。 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0年8月14日人民银行以公开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50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流动性净投放1400亿元。 流动性动态监测 我们对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跟踪,观测2017年开年来至今流动性的“投与收”。增量方面,我们根据逆回购、SLF、MLF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国库现金定存等规模计算总投放量;减量方面,我们根据2020年5月对比2016年12月M0累计增加14,718.3亿元,外汇占款累计下降7,346.2亿元、财政存款累计增加2,404.3亿元,粗略估计通过居民取现、外占下降和税收流失的流动性,并考虑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计算每日流动性减少总量。同时,我们对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进行监控。 可转债 可转债市场回顾 8月14日转债市场,中证转债指数收于371.62点,日上涨0.40%,等权可转债指数收于1,560.50点,日上涨1.00%,可转债预案指数收于1,259.67.42点,日上涨1.06%;平均平价为121.28元,日上涨0.96%,平均转债价格为137.64元,日下跌0.83%。289支上市可交易转债(辉丰转债除外),除好客转债横盘外,176支上涨,112支下跌。其中,中金转债(13.20%)、天路转债(7.30%)和红相转债(6.98%)领涨,特发转债(-14.98%)、东音转债(-14.71%)和通光转债(-13.68%)领跌。287支可转债正股(*ST辉丰除外),除国城矿业、凌钢股份、春秋电子、搜于特、翔港 科技 、翔鹭钨业、招商公路、台华新材、天康生物、湖北广电、吉视传媒横盘外,199支上涨,77支下跌。其中红相股份(10.01%)、苏州科达(9.99%)和泛微网络(9.39%)领涨,锦泓集团(-9.95%)、中国核建(-9.69%)和雪迪龙(-5.88%)领跌。 可转债市场周观点 上周市场仍处于较高波动的阶段,在内外多重因素的扰动下,转债指数小幅收跌,部分个券的波动幅度也同步增大。 在可控的波动下,转债市场呈现出防守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短期看仍旧难以处理。正股还是核心驱动力,高弹性背景下正股的波动性会直接传导到转债层面。从正股到转债的择券逻辑更加符合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策略选择。近期的波动仅仅是短期不确定因素的释放过程,中长期主线并未受到冲击,下一波机会正在孕育,随着波动继续布局是当前最优策略。 风险因素 市场流动性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增速不如预期,无风险利率大幅波动,正股股价超预期波动。 股票市场 转债市场2023-06-10 18:15:451
协同学视角下对传统健美操教学是怎么样的?
把教育放在优先的位置,在其传统的理念下引入协同学理论,通过教学方法积极的改善研究,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提出了比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今后健美操发展研究作出一定的奠定基础.2023-06-10 18:15:534
大众传播的役使原理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是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载体,能够有力地促进企业发展方式从传统向现代、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对企业信息化推进模式的研究在国内已经兴起并成为热点。现有研究基本从管理控制的角度,基本有技术推进型和需求拉动型两种模式。但对于特定的企业如何选择信息化的推进路径,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争而未决的难题。 本文从自组织理论出发,将企业信息化看成是一个自组织系统,通过对序参量的研究,推倒出不同企业以及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信息化演化路径,不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更能够用以指导实践。 自组织理论指出 ,一个远离平衡区域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一旦某个控制参量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发生“突变”,就有可能由原来的混乱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和空间及功能上有序的新结构,提高系统的自组织程度 。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自组织系统分析 开放性是系统形成有序结构的必要条件。系统只有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才有可能引入足够强的“负熵流”,不断抵消系统内部熵的产生,使系统总熵减少,形成一个“活”的有序结构。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本身是一个投入和产出的过程。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外界的能源、资金、原材料、劳动力、技术、信息等;同时作为供给方,要不断地输出产品、信息、技术指导等。其二,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受企业需求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如需求比较强烈,企业信息化发展相对快一些;反之发展比较平缓。其三,企业信息化系统作为企业的子系统,不但要受企业发展不同时期发展战略的制约,反过来,企业信息化的水平的高低、效果的好坏对企业本身也产生不同的影响。其四,企业信息化内部在各个层次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沟通、技术沟通等。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这种开放性,使企业信息化系统可能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但是却不能保证一定达到有序。 因为一个开放系统在从外界吸入“负熵流”的同时,也可能得到“正熵”,而正熵不但不会使系统形成自组织系统,相反会增加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无序化进程,最终导致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崩溃。所以要注重控制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开放条件,尽量减少企业信息化系统“摩擦”和不利因素的流入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方面,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开放性也应有所侧重。 企业信息化系统内部存在各种正反馈的倍增效应,有可能使系统自我放大,并逐渐远离原来的状态;同时也存在限制增长的饱和负反馈,有可能不会使某些量无限制地增加,而将系统限制在一个有限范围内,,最后达到某个稳定的极限环上。所以说企业信息化系统从无序态向有序态的转变是正负反馈非线性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企业信息化系统作为企业的子系统,处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且各种因素之间彼此相互渗透、相互制约,这使得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的不同组分之间必然是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如企业信息化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之间、各子系统之间、系统总目标和各子系统的分目标之间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非线性作用机制。 普利高津指出,“涨落导致有序”,它是系统演化的内部诱因。当系统演化到某一临界点附近时,某种微涨落就会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被放大为影响系统整体运动的巨涨落,系统就会失稳,有可能形成新的有序结构。 如企业信息化技术水平的高低的波动;人才素质的高低、研究开发能力高低的波动;资金投入的增加减少的波动;企业需求的变动等等。另外,一种高新产品的开发成功,一项技术的改进,一条有价值信息的获得都可以通过企业信息化系统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而迅速放大、传递,形成客观上的“巨涨落”,进而导致企业信息化系统发生质的变化,可能形成新的有序结构。 当涨落不影响系统整体的稳定,仅表现为系统内部的一种起伏,称之为系统演变过程中的微涨落。有些涨落会改变原有的系统结构,伴随新结构和新功能的产生,这种涨落则是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巨涨落,诱发系统的自组织演化。如果能够找到企业信息化系统内部需求涨落和信息系统涨落的结合点,在适当的时机把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引发需求涨落和技术涨落的谐振,则两种涨落都被放大,导致系统的巨涨落,促使企业信息化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通过上面的讨论不难发现,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非线性的复杂系统,满足形成自组织系统的条件。 但是上述条件只是形成自组织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要使企业信息化系统从落后状态发生质的变化并且快速推进,必须选择自组织方式。一方面必须不断改善企业信息化推进环境,以保证企业信息化系统与企业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以获取足够的“负熵流”;另一方面, 企业信息化系统本身也必须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内部调节,减少企业信息化系统内部正熵的产生,增强自身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 所以,在进行企业信息化推进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应重视自组织理论给予的一系列启示。 企业信息化自组织系统的本质 自组织的企业信息化系统是要有自主性,并相对独立,能够在无外界特定指令的情况下而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自主的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有序结构的系统。这就意味着自组织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必须具有能动性,外界环境的变化和输入不能成为信息系统演化、发展的决定性动因,不能完全决定信息系统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它们只能作为系统变化的外因对系统施加影响,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演化要由内部的结构来决定,系统必须具有决定自身如何演化的能力,外界的指令只能由系统转化吸收后成为自身演化的基础条件。 企业信息化自组织系统是一个不断进化与发展的动态过程。随着环境的改变,企业需求的改变或新技术出现等原因,企业信息化系统内部出现了差异,也就是涨落,它使系统偏离了原有的平衡状态,而后当整个系统内得以放大时,系统就被诱导进入新的状态。在这个动态过程中,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同时系统的结构获得改善,系统的功能也得到相应的丰富,最终表现出整个区域的企业信息化程度提高。 经过长期研究,科学家己经认同自组织是复杂性的特性之一,因为通过“组织”特别是以自组织方式演化,体系能够发展出许多原来没有的特性、结构和功能,同时这意味着复杂性的增长,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自组织意味着创新,自组织的实质就是创新。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创新具体表现为随着企业需求的改变,企业信息化推进过程的创新,信息产品的创新,信息服务形式的创新,以及信息化应用领域的创新。 基于序参量的企业信息化系统演化路径研究 协同学的创始人哈肯曾指出: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通过竞争而协同,从而使竞争中的一种或几种趋势优势化,最终形成一种总的趋势(自组织理论称之为“序参量”)。如果某个参量在系统演化过程中从无到有地变化,并且能够指示出新结构的形成,反映新结构的有序程度,它就是序参量。序参量既作为描述自组织系统有序演化的机制,又作为描述自组织系统有序演化程度的一个参量,一旦通过要素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接着就会支配要素的行为。 序参量在自组织系统演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子系统的支配或役使作用,主宰着系统整体演化的过程,这就是役使(就是支配)原理。自组织系统只有在序参量的作用下,才能表现为有序演化。 既然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那么,企业信息化自组织系统的序参量是什么呢?应该如何来寻找企业的序参量呢?我们根据热力学中对绝热消去方法和原理的概括可以得出:序参量支配原理——少数慢变量支配大量快变量。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序参量,我们同样从企业系统的内部去寻找企业信息化的慢变量, 显然,信息化的各组成要素都具备快速变化的特征,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的变化速度也非常快。但企业信息化系统与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的“匹配度”是慢变量,企业的信息化“匹配度”是指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企业的需求能力相适应的程度。很显然,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一定要和企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与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程度密切相关。 不同企业的信息化推进策略分析 我们利用自组织系统和序参量理论来研究不同企业的信息化推进策略。 以企业信息化程度和企业管理科学化程度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 按照企业管理科学化程度和企业信息化程度,我们将企业分成如图所示的九类,以1—9序号表示。其中1表示企业管理科学化程度和企业信息化水平都很低,而9表示企业管理科学化程度和企业信息化水平都很高。 按照序参量理论,1、5、9类型的企业,管理科学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比较匹配;而4、7、8类型的企业,管理科学化程度高于信息化水平; 2、3、6类型的企业,管理科学化程度低于信息化水平 我们首先分析4、7、8类型的企业,这类企业的管理科学化程度很高,但这种企业远离平衡位置。离平衡位置越远,要想保持其高程度的管理水平难度越大。要想保持其高程度的管理水平,唯一方法是在其高程度的管理水平位置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达到管理科学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平衡。因为这类企业的管理科学化水平较高,信息化的目的是要固化其管理科学化的模式,因此,这类企业推进信息化的策略就是要自己建设信息系统,将自己的管理流程进行固化,以保持其管理的领先地位。 我们再来分析2、3、6类型的企业,这类企业的管理科学化程度很低,但其信息化水平较高,同样是在离平衡位置上运行。离平衡位置越远,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程度相对越低,远离平衡位置的程度越大,企业信息系统越不稳定,要么降低企业信息化程度,要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提升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降低已经超前的信息化水平一般不可取。但如何快速提高企业管理科学化水平,成为企业信息化推进的主要策略。一般来讲,对于这类企业,其信息系统硬件建设比较超前,而管理科学化程度低导致应用相对落后,推进信息化就要导入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快速提升企业的管理科学化水平。所以,信息化的推进策略就是要导入成形的(例如SAP)等先进的管理软件,通过推进信息化带动企业管理科学化进程。 而对于1、5、9类型的企业,处于平衡位置,相对比较稳定。根据自组织理论,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它一个“扰动”,要么提高管理科学化程度,要么引进成形先进的管理软件,两种方式都能够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科学化的进程。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能一劳永逸。企业信息化自组织系统指在没有特定外力干预下,通过各要素、各单元的协作与竞争,使企业信息化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有机结构有序的系统,并涌现新的结构和功能的过程。企业信息化自组织系统的本质体现在系统的自主与独立、系统的进化与发展、以及系统的创新。而企业信息化系统与企业管理科学化程度相适应的匹配程度决定着不同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策略。 哈肯的自组织概念和协同学可用以下准生物学广告语阐释:长命系统役使短命系统!协同学指出,系统演化过程中,在接近状态变化的临界点时,“快变量”由于变化太快,以致在未对系统施加影响以前就消失或变化了,而极少数“慢变量”变化相对缓慢,成为支配和主宰系统演化的序参量。 教育界曾流行一句经典语:“什么是素质,当学过的知识都忘了,剩下的就是素质”。应考的知识最容易忘记,这是“快变量”,人的学习习惯(方法)、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是难以形成也难以改变的素质,这是“慢变量”。课堂教学系统演化的有序标志,不是知识量的多少,而是素质教育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的程度。 一个包含若干个子系统的系统如果能实现协同效果(同步变化、行为一致),即有序,其中必有一个子系统把其他子系统征服或称役使,这个役使其他子系统的子系统即为序参量。它使整个系统呈现有序的方式即为役使原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序参量吗?哈肯的役使原理认为,如果一群学生由教师的发号施令,就得到一种学习活动的组织行为,这种行为绝不是自组织。为什么有的课老师讲得非常卖力,而学生却无精打采?因为老师讲的不是学生关心的问题。教师子系统役使不了学生子系统。自组织意味着没有教师的外部命令,但学生通过某种相互了解而互相配合,每个人根据“役使”他们行为的集体概念而学习。课堂教学系统的序参量是学生子系统,是学生子系统中共同认同的学习问题(学习目标)子系统。一个学生集体产生的学习问题子系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如何确定共同的学习问题呢?在团队系统中,集体意志或大多数意见可被视为序参量,它经过人们之间的相互讨论和相互合作而产生。“从众心理”对个体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从众”就是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教师选择课堂教学的重点应首要考虑多数学生的学习障碍所在,让所有学生认同这是共同的学习任务。只关注少数学习尖子学生的课堂教学,肯定是无序的课堂。 协同论又认为序参量甚至能够在整个团队的一种临界和不稳定状况下由少数人创生。在巨涨落中,可能存在序参量的竞争。关键在于,获胜的序参量将役使人们的集体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创生性问题的出现。课堂讨论中出现分歧,是系统不稳定状态,也是学习问题即将获得突变的临界状况,这时解决学习问题的某个因素的巨涨落,可能是由少数学生创生的问题引起的。因此,存在一种反馈:教学系统的序参量是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作用(自组织)而产生的。另一方面,各教学的行为由序参量所役使。显然,问题在于如何选择、阐释和量化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合适变量——学习问题。 哈肯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他的富于成果的序参量分析,将这一思想拓展至课堂教学研究领域,必将为和谐高效的课堂建设作出贡献。2023-06-10 18:16:313
气压平衡的弛豫时间和气温平衡的弛豫时间为什么差别较
当你压or扩的时候,决定弛豫速率的是扩散系数。温度对应热扩散,diffuse的是分子动能;压强对应动量扩散,difuse的是分子动量。两个扩散有着不同的扩散系数,所以弛豫不同时。弛豫时间,即达到热动平衡所需的时间。是动力学系统的一种特征时间。系统的某种变量由暂态趋于某种定态所需要的时间。在统计力学和热力学中,弛豫时间表示系统由不稳定定态趋于某稳定定态所需要的时间。在协同学中,弛豫时间可以表征快变量的影响程度,弛豫时间短表明快变量容易消去。2023-06-10 18:16:381
弛豫时间需要测氢谱吗?
弛豫时间需要测氢谱。因为测氢谱是根据氢原子在不同环境和化学键的驰豫时间不同,依据已有的核磁共振图谱对比判断被检测氢原子所处环境的。弛豫时间,即达到热动平衡所需的时间。是动力学系统的一种特征时间。系统的某种变量由暂态趋于某种定态所需要的时间。在统计力学和热力学中,弛豫时间表示系统由不稳定定态趋于某稳定定态所需要的时间。在协同学中,弛豫时间可以表征快变量的影响程度,弛豫时间短表明快变量容易消去。2023-06-10 18:16:441
驰豫时间的定义是什么?驰豫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动力学系统的一种特征时间·系统的某种变量由暂态趋于某种定态所需要的时间·在统计力学和热力学中,弛豫时间表示系统由不稳定定态趋于某稳定定态所需要的时间·在协同学中,弛豫时间可以表征快变量的影响程度,弛豫时间短表明快变量容易消去。一个宏观平衡系统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或受到外界的作用而变为非平衡状态,这个系统再从非平衡状态过渡到新的平衡态的过程就称为弛豫过程。弛豫过程实质上是系统中微观粒子由于相互作用而交换能量,最后达到稳定分布的过程。弛豫过程的宏观规律决定于系统中微观粒子相互作用的性质。因此,研究弛豫现象是获得这些相互作用的信息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驰豫法是测定快速反应动力学参数的一种常用实验方法,适用于半衰期小于10-3秒的反应。驰豫法以体系建立新的平衡状态作为讨论的基础,其突出的优点在于可以简化速率方程,它能用线性关系来表示,而与反应的级数无关。2023-06-10 18:17:232
我们都要努力找到自己的慢变量2020-08-02
我们都要努力找到自己的慢变量 我在上日更了很久了,可是阅读量很少有突破1000的。以至于我每天写作之前都要对自己进行心理建设:写作的目的就是梳理自己的思路,阅读量都是意外的礼物。可是,我的内心深处真的很期待这份礼物。 我想尽办法来改善自己的写作方法和思路,我试着写读书笔记,写工作总结,写个人感想,写家庭教育,还写过一些小故事。我总觉得自己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总觉得自己没有体会到那些写作课老师的精髓,总觉得自己心里想的跟笔下写的不是一个意思,这种体会其实挺难受的。 说起学习写作这件事,我并不是没有下过功夫。购买过各种写作课程,按照人家的模版思路也套过几篇煽情文字。参加过写作社团,可是跟别人的交流中总是找不到自己的思路。在平台最多连续日更了300多天,我却依然觉得自己的文字没有力量,写出的东西不是我内心的准确反映。 就好比有那么一件事儿,大家一起来做,然后别人都很快掌握了方法,而我还要琢磨很久却不得其法。别人好心的来启发我,提示我,帮助我的情况下,我还是没有入门。 直到今天,我从邵恒头条上接受到一个新鲜的概念:慢变量。慢变量打个比方来说,热点和突发事件就好比是极端天气,来得快去得也快,是“快变量”。但慢变量,就好比气候变化。平时我们察觉不到,但它每天都在发生微妙的改变,直至改变了整个地球的生态、经济模式甚至是地缘政治。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在慢慢的改变,慢慢的变化,包括我们的身体、年龄、阅历、经验、财富和成长等等。 我们总是希望他们能快点发生变化,快点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可现实却只能是不断的积累,长期的努力,而后才会有量变产生质变。 就像我的写作之路一样,我一直在写,一直在期盼着那一天我能够被大家认可。最初的时候,我只是关注自己怎么想,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根本就没有想到我的文字能够给别人带来什么感受,能够给别人什么启发,只是顺着自己的思路写完,然后发送而已。 没有真的仔细的研究自己的主题,也没有想过要围绕自己的主题一共要写几层意思,更没有想过这几层意思有没有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自己轻慢了自己的文字,却希望别人重视,希望别人认可,希望别人追捧,这不是白日做梦么? 从7月初到现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我没有在上写过一个字。白天到下面调研,回来梳理情况,然后上报,修改,调整,回到家已经是深夜。特别是从7月23日开始,一直加班开会调研,理思路,推稿子。这个重要的材料中,我被安排了两个内容,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工作建议。在会议上大家帮我把小标题都给定下来了,可是写了几遍老板总是觉得我在绕弯子。晚上在会议室加班到深夜,老板一边吃盒饭,一边给我讲要从那几个方面来写。临走还鼓励我说:文字就是一个反复梳理总结的过程,经过写和改,就增加了对问题的认识,然后再写就会准确很多。 凌晨回到家,洗澡后,头发有点湿没法睡。我熄了灯,坐在沙发上想,会议室里说到的问题。那么一瞬间我想到了一个概念:结构思考力,论证类比,不就是我们初中、高中时期在历史、政治考试的时候回答简答题的模式么?顺着这个思路,结合确定的标题,我就逐步梳理出来自己要写的内容,至少算是给自己有个明确的交代。 那一天晚上我终于明白,这么久以来我写的东西都是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和梳理,没有逻辑关系,也没有层次,都是在顺嘴胡说,怎么可能吸引别人呢?自己都没有想明白,就想写明白,这不是痴心妄想么? 那么今天我才明白,我的慢变量就是我的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那些所有与我的写作有关的人和事,他们都是在以各种形式提醒和点拨我,直到今天我才有点开窍,想要自己的文字有力量,首先要认真思考和梳理,然后也要不厌其烦的修改。这天下哪里有一挥而就的宏文大作,都是不断修改完善出来的,所以写作还是要耐下心来,多练习多琢磨。不善写作的人往往很难通过文字准确地描述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他们的表达总是显得混乱和模糊。他们很少对行文的脉络进行构思,总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在他们的文章中看不到明确的观点和有效的论证。而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如今我想离队了。 直到此刻我也明白,成长的过程是漫长的,也是痛苦的,可是成长的结果是美好的。无论是写作还是个人成长,中间都有慢变量在起作用,只不过我们轻易的看不到而已。需要我们不断的围绕自己的问题去追问自己,去实践,去思考,这个过程就是慢变量起作用的过程。2023-06-10 18:17:401
非线性科学理论简介
一、耗散结构理论[1~2,21~22]耗散结构理论是以比利时化学物理学家普利高津(Prigogine)为首的布鲁塞尔学派经过长达20年的研究提出的一种广义热力学理论,并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耗散结构理论是在深入分析自然界中的两对矛盾和时间不可逆性的基础上产生的。两对矛盾是指牛顿力学与热力学之间的矛盾以及热力学“退化论”与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间的矛盾。在牛顿经典力学中,时间是可逆的,事物按某一既定规律发展演化,从现在可以完全推知将来,也可从现在推演过去。牛顿力学所描述的图像是一幅静止的、不变的物理图像。热力学虽然描述的是一个演化的、变动的物理图像,时间是不可逆的,但他认为事物的演化总是朝着平衡态方向,即朝着均匀、单一、简单的方向演化,即有序向无序演化,这实质上是一种退化。达尔文的“进化论”则讨论了与热力学完全不同的另一类演化,其演化方是朝着复杂、非平衡进行的,是一种“进化”,当然时间更是不可逆的。对于同一世界会出现这几种互不相容的演化图像,普利高津(Prigogine)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关键在于系统本身的性质和系统所处的状态不同。系统有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之分。孤立系统是指与外界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的系统;封闭系统是指与外界仅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开放系统则与外界既存在着物质交换又存在着能量交换。系统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其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也不同。对于不同性质的系统,系统熵变的表达式分别为:孤立系统:ds≥0 (1-19)封闭系统: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开放系统:ds=des+dis (1-21)式(1-19)~(1-21)中,ds为系统的熵变;Q为热量;T为温度。des是由于系统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而引起的熵变,称为熵交换,des可正、可负或为零。dis是系统内部各种可逆过程产生的熵,称为熵产生。因为熵只能产生不能消灭,所以熵产生具有非负性。式(1-21)表明,在开放系统中,若des<0,同时|des|>dis,则有:ds=des+dis<0 (1-22)式(1-22)与式(1-19)所表达的熵增加原理完全相反。也即若在开放系统中,由于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而产生了负熵流des,并大于系统内自发过程引起的熵产生时,整个系统的熵向减小的方向发展,于是系统便可能产生与孤立系统完全相反的演化图像,由无序向有序演化,产生耗散结构。系统开放仅是系统“进化”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要条件。开放系统是否能产生有序结构,还与系统所处的演化状态有关。系统按状态可分为平衡态和非平衡态。平衡态是指在没有外界影响下,系统内部各部分长时间不发生任何变化的状态。在非平衡态中还经常用到非平衡定态的概念,但平衡态与非平衡定态有着本质的区别,平衡态不存在任何流和梯度,而非平衡定态存在着稳恒的流和梯度,即通常所说的动态平衡。在耗散结构理论中,与热力学的熵增加原理相对应,有一个最小熵产生原理。其内容为:只要在非平衡线性区,在稳恒的外界条件下,系统定态的局域熵产生一定比非定态的小。一个耗散结构的形成和维持至少需要以下条件:1)系统必须是开放系统,孤立系统和封闭系统都不可能产生耗散结构,只有开放系统才有可能引入负熵流,也才具备产生耗散结构的必要条件。2)系统必须处于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在平衡态或近平衡态,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都证明其不可能发生质的突变从无序走向有序,也不可能从一种有序走向新的更高级的有序。3)系统中必须有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如正负反馈机制等。这种非线性相互作用,能够使系统内的各要素之间产生协调动作和相干效应,从而使系统从杂乱无章变为井然有序。例如,岩土体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作用仅仅是线性的,那么无论它们怎样组合,只有量的增减,而不可能有质的变化,也就不会有斜坡失稳,地震和火山的爆发。4)涨落现象。涨落既可以来自系统内部,也可以来自于外界环境。在系统发生相变时涨落起着重大作用。处在临界点处的系统,原来的定态解失稳,但系统不会自动离开定态解,必须有涨落才能使系统偏离定态解。涨落是系统从原来的均匀定态形成耗散结构的最初驱动力。正是满足了以上条件,系统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生突变,通过能量的耗散和系统内非线性动力学机制来形成和维持与过去结构完全不同的宏观时空有序结构。二、协同学[1~2,24]协同学是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Haken)于1971年创立的,它是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从无序到有序结构演变的规律性。协同学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在分支点附近慢变量支配快变量的普遍原理并给予了动力学表述,该原理使人们对自组织的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协同学研究系统在外参量的驱动下和在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以自组织的方式在宏观尺度上形成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条件、特点及其演化规律。协同系统的状态由一组状态参量描述,这些状态参量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各不相同。当系统逐渐接近于发生显著质变的临界点时,变化慢的状态参量的数目将会越来越少,有时甚至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这些为数不多的慢变化参量完全确定了系统的宏观行为,可表征系统的有序化程度,称为序参量。协同学的主要内容就是用序参量演化方程研究系统的各种非平衡定态和不稳定性。协同学提出了两个重要原理——伺服原理和最大信息熵原理,伺服原理在低维系统中又称为绝热消去原理。伺服原理的基本思想是:虽快变量数目众多,但它们对相变的过程和结局不起多大作用;慢变量虽数目较少,但它们决定着演化的进程和结局。因此,可以想办法消掉快变量,用慢变量方程表示系统的演化,这便是绝热消去法,推广到n(n>2)维则为伺服原理。最大信息熵原理:任何系统除了受到外界条件约束外,其内部总是具有一定的自由度,这种自由度导致系统内部的各元素处于不同的状态,状态多样性(复杂程度、混乱程度)的定量计量尺度称为熵,系统的熵会争取(或呈现)最大的自由度以实现熵的最大化,因此,系统的总信息在相变点存在极大值。由最大信息熵原理可以从宏观上推断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过程中临界点的具体位置。协同学中求解序参量演化方程的方法主要是解析方法,即用数学解析方法求出序参量的精确的或近似的解析表达式及出现不稳定性的解析判别式。在分析不稳定性时,常常用数学中的分岔理论,在有势存在的特殊情况下也可应用突变理论。协同学也常采用数值方法,尤其是在研究瞬态过程和混沌现象时更是如此。协同学与耗散结构理论及一般系统论之间存在诸多相通之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系统论提出了有序性、目的性和系统稳定性的关系,但没有回答形成这种稳定性的具体机制。耗散结构理论则从另一个侧面解决了这个问题,指出非平衡态可成为有序之源。协同学虽然也来源于非平衡态系统有序结构的研究,但它摆脱了经典热力学的限制,进一步明确了系统稳定性和目的性的具体机制。三、混沌动力学[12~17]混沌(chaos)一词首先出现在Li和Yorke 1975年发表的论文《周期3则混沌》中[2]。混沌是非线性系统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关于混沌的可操作的定义。然而不论哪一种混沌定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参数空间的一定范围内,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出现长期行为对初值的敏感依赖性。在混沌运动中,初值非常靠近的两条轨道随着时间的发展会指数分离。这也就是说,对轨道的长期行为不可能作出准确的预测。对于保守系统,满足不同初始条件的解不会同时趋于同一点集;而对于耗散系统,满足不同初始条件的解可能趋于同一点集,这种点集被称为吸引子。混沌运动的吸引子通常具有非整数维,因而也称为奇怪吸引子。四、分形理论[5~11]分形是美国科学家Mandelbrot在1977年提出来的,他把海岸线、雪花、混沌等貌似杂乱无章,但具有精细结构的图形统称为分形。这里的精细结构主要指的是自相似结构,即它无统一的特征尺度,但在所有尺度上的图像是整体图像的一个缩影,彼此是相似的。分形的主要描述是分数维,即它的容量维数不是整数而是分数。维数是几何对象的一个重要特征量,它是几何对象中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数目。在欧氏空间中,人们习惯把空间看成三维,平面看成二维,而把直线或曲线看成一维。分形几何学的基本思想是:客观事物具有自相似的层次结构,局部与整体在形态、功能、信息、时间、空间等方面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相似性,称为自相似性。这种自相似的层次结构,适当的放大或缩小几何尺寸,整个结构不变。事实上,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分形现象不能严格满足自相似条件,如连绵起伏的山脉轮廓线,曲折蜿蜒的江河,以及材料断裂后展示的断口图像等,它们的自相似是近似的,是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关于统计分形的详细理论可参阅文献[9]。五、突变理论[1~7,12~18,23]突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数学学科,由法国数学家Thom于1972年正式创立。突变主要是指在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常常会从一个状态跳跃式地变到另一个状态,或者说经过一段时间缓慢的连续变化之后,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会产生一种不连续的变化。这类突变现象在岩土工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如地震、岩爆、滑坡、崩塌等都是突变现象。突变理论主要以拓扑学为工具,以结构稳定性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判别突变、跳跃的原则,即在严格控制条件下,如果质变中经历的中间过渡态是稳定的,那么它就是一个渐变过程。Thom指出,发生在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四个因子控制下的突变,有七种突变类型:折叠型突变(Fold Catastrophe)、尖点型突变(Cusp Catastrophe)、燕尾型突变(Swallowtail Catastrophe)、蝴蝶型突变(Butterfly Catastrophe)、双曲型脐点(Hyperbolic Umbilic)、椭圆型脐点(Elliptic Umbilic)和抛物型脐点(Parabolic Umbilic)。在七种突变模型中,最常用的是第二种,即尖点突变模型,如图1-5所示。由图1-5可知,三维空间的坐标分别为控制参数a,b和状态变量x。分叉集的图像在控制参数(a,b)控制的平面上为一个半立方抛物线,即平衡曲面上下两叶折屈边界在系统控制参数(a,b)平面上的投影,也就是平衡曲面到控制参数平面的拓扑映射。因此,分岔点集(a,b)将控制参数平面划分成两个区域,一个在叉形三角区域内,另一个在叉形三角区域外。根据图1-5可总结出突变模型的主要特点有:1)多模态,系统中可能出现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位势对于控制参数的某些范围可能有两个或多于两个的极小值;2)不可达性,在平衡曲面折叠的中间部分,有一个不稳定的平衡位置,系统不可能处于此平衡位置(即不可达)。从微分方程解的角度,不可达对应着不稳定解;3)突跳,控制参量很小的变化会引起状态变量很大的变化,从而导致系统从一个局部极小值临界点突跳到另一个局部极小值临界点。发生突跳时,势能(或状态)会从一个逐渐消失的局部极小值转移到全局或局部极小值的另一个临界点,这种转移是以突变方式完成的,即势能的变化是不连续的;4)发散,在临界点附近区域,控制参数初值的微小变化(微扰)可能导致终态的巨大差别,这表明对参数的微小扰动将引起系统物理过程或系统状态本质的变化;5)滞后,任何一个物理系统不能严格地逆向重复某种变化过程时,就会出现滞后现象。例如,尖点突变并不是在分岔集内发生,而是在分岔集线上发生,从底页跳到顶叶与从顶叶落到底页发生的位置不一样;6)多径性,状态变量在平衡曲面中处于某一状态,可以通过控制参量变化的不同路径来实现。图1-5 尖点突变模型由于突变理论在岩土体系统的非线性理论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将详细地进行介绍。1.梯度系统、突变及其条件在力学系统中,质量为m的质点的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表示为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式中, 表示阻尼项;F表示外力项,若外力有位势V,即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则牛顿方程(1-24)可表示为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如果系统加速度较小,则方程(1-25)可近似写为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它表示阻尼力与外力平衡。方程(1-26)称为梯度系统。设梯度系统的平衡点为x*,它满足: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因此,平衡点x*是位势的临界点或驻点,它的稳定性由 在该点的正、负号决定:若 (位势V的极小值点),则平衡点x*是稳定的,它称为梯度系统的吸引子;若 (位势V的极大值点),则平衡点x*是不稳定的,它称为梯度系统的排斥子。归纳起来为: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吸引子与排斥子的分岔点满足: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它是位势的拐点,常是结构不稳定之处。2.通用扩展和余维数为了讨论方便,通常位势V(x,μ)取为x的多项式。不失一般性,将满足条件(1-29)的x*和μ取为(x*,μ)=(0,0),这里μ为控制参数。设势函数V(x)在μ=0处具有如下型式:V(x)=a3x3+a4x4+a5x5+…(μ=0) (1-30)设a3≠0,则在x=0附近,x4、x5等高阶小项可忽略,而且可以通过变换使a3=1/3,则式(1-30)可近似写为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扩展式(1-31),Thom提出这种扩展的标准形式为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μ=0时,式(1-32)退化为式(1-31)。因为由式(1-32)表征的位势V内只含一个控制参数μ,此时称系统的余维数为1。以此类推,V(x)= , , (μ=0)的通用扩展分别是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它们相应的梯度系统的余维数分别是2,3,4。由式(1-32)、式(1-33)、式(1-34)和式(1-35)构成的梯度系统出现的突变分别称为折叠、尖点、燕尾和蝴蝶突变。下面我们重点说明折叠突变和尖点突变。3.折叠突变折叠突变的梯度系统由式(1-32)得到: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其位势函数V(x,μ)的图像如图1-6所示,图中黑点代表系统所处的位置。由方程(1-36)可看出,系统在μ<0时有两个平衡点: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图1-6 折叠突变势函数图像由图1-6(a)可看出, 是位势V的极大值点,是一个排斥子; 是位势V的极小值点,是一个吸引子。方程(1-36)在μ>0时无平衡点。系统发生突变时应满足下式,即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其解为(x*,μ)=(0,0)。梯度系统(1-36)的解随μ的变化如图1-7所示。从图1-7可看出,随着μ从负到正,原先在μ<0 的吸引子(稳定解)在μ=0 处消失,然后随着t→+∞,x→-∞。事实上,由图1-6也可看出,当控制参数μ由μ<0变到μ>0时,原来处于位势极小值处的质点,由于位势极小值的逐步抬高,到达μ=0时,质点已处于位势拐点的位置上,质点必然要突然滑下来,进入t→+∞,x→-∞的状态。在图1-7中,μ<0的两个平衡点投影到μ轴上被折叠在一起。图1-7 折叠突变系统的解随控制参数的变化图4.尖点突变尖点突变的梯度系统由式(1-33)得到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为了更好地分析式(1-39),我们先分析它的两个特殊情况,后分析其一般情况。(1)μ1=常数(取μ1=0)此时,式(1-39)化为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相应系统的位势函数为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其图像如图1-8所示,图中黑点代表系统所处的位置。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系统的平衡点可由式(1-40)确定,即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μ2<0时, 是位势V的极大值点,是一个排斥子; 是位势V的极小值点,是两个位势相等的吸引子。μ2>0时,只有一个平衡点 是位势V的极小值点,是吸引子。发生突变时应满足下式,即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其解为(x*,μ2)=(0,0)。系统(1-40)的解随控制参数μ2的变化如图1-9所示。从图1-9可看出,随着μ2从负到正,原先在μ2<0的两个吸引子(稳定解)在μ2=0处合并,它表示原来处于位势极小值处的质点,随着位势极小值的逐步抬高,达到μ2=0时,质点已处于位势的新极小值的位置上。图1-9 系统(1-40)的解随控制参数μ2的变化图(2)μ2=常数(取μ2=-3)系统(1-39)化为: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此时系统的位势函数为: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其图像如图1-10所示,图中黑点代表系统所处的位置。系统的平衡点可由方程(1-44)确定,即x3-3x+μ1=0 (1-46)而且平衡点的个数取决于: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当|μ1|>2时,D>0,位势V只有一个极小值(吸引子,图1-10(a)和(e));当|μ1| <2时,D<0,位势V有一个极大值(排斥子,图1-10(c))和两个极小值(吸引子,图1-10(c))。在|μ1|=2处,D=0,会发生突变(图1-10(b)和(d))。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根据式(1-45),突变点应满足如下条件: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其解为(x*, )=(±1,±2)。系统(1-44)的解随着控制参数μ1的变化如图1-11所示。从图1-11可看出:若原来质点处于Q′的左边时,位势只有一个极小值,进入Q′点以后到P点以前,位势有一个极大值和两个极小值,但质点仍处在原来极小的位置上,到达P点时,质点原在的极小值位置变成了拐点。只要μ1稍稍大于2,质点将突变跳到另一个极小值的位置Q。反之,随着参数μ1由大变小,状态由Q沿QP′线达到P′,质点突变跳到Q′。这就是系统(1-44)所表征的突变现象。而且μ1由小到大和由大到小的突变发生在不同的位置上,这个现象即为滞后性。图1-11 系统(1-44)的解随控制参数μ1的变化图(3)μ1和μ2为变量的情况对方程(1-33)求导,由 和 确定突变点,即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其中第一式也是平衡点的方程。消去x得到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图1-12 系统(1-33)的尖点突变在控制参数平面(μ2,μ1)上, 的图像如图1-12所示,它是在(μ2,μ1)=(0,0)处形成尖点的两条曲线。正由于此,这种突变称为尖点突变。这两条曲线将参数平面(μ2,μ1)分成D<0(两曲线之间)和D>0(两曲线之外)的两个区域。在D<0的区域,位势有两个极小值(吸引子)和一个极大值(排斥子),而在D>0的区域,位势V只有一个极小值(吸引子)。而在D=0的线上,位势V只有一个极小值和一个拐点,在这里会出现突变现象。六、协同性与Haken受控原理在系统的分岔和突变现象分析中,系统的行为受到许多控制参量的影响,随着控制参量的变化,系统呈现多样化的运动,并最终显示有序的特征。Haken认为这是非线性开放系统的各子系统共同协作的结果,称为协同性[24]。Haken同时还认为,在这种开放的耗散系统中,由于内部的相互作用,只要用极少数的几个控制参量(称为序参量)即可确定系统的演化。序参量的演变过程用梯度系统及相应的位势描述最为合适,这是开放的非线性耗散系统的普适规律,Haken称它为受控原理,数学上称为中心流形定理。下面举例说明。对下述非线性系统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显然,系统(1-51)只有一个平衡点:(x*,y*)=(0,0) (1-52)其Jacobi矩阵为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矩阵的特征值为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因此,平衡点(x*,y*)=(0,0)为鞍-结点。对应于s1=-β的特征向量(满足JX=-βX)为(x=0,y任意)。由式(1-51),令x=0求得: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y(t)=y(0)e-βt (1-56)所以,(x=0,y任意)为一稳定流形M*,它以e-βt的方式趋于平衡点。但对应于s2=0在平衡点附近的流形就较为复杂了。由式(1-51)有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在平衡点附近,应用幂级数解法,令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将其代入方程(1-57),并比较系数求得: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这就是由s2=0求得的不变流形,它就是中心流形Mc,如图1-13所示。图1-13 系统(1-51)的流形将式(1-60)代入式(1-51)第一式有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在x=0附近,上式近似为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由此可知,中心流形x(t)以 的方式(相应y(t)以 的方式)趋于平衡点。综上分析可知,非线性系统稳定流形(x=0)上的点以e-βt的方式趋于平衡点,而中心流形上的点以 和 的方式趋于平衡点。两者比较即知,式(1-51)第二式是快变量方程,第一式是慢变量方程。这样,经过较短时间 就已很小,可设快变量方程(1-51)第二式中 ,求得2023-06-10 18:17:481
如何说明学习比能力更重要
能力与知识,哪个重要 竟聘学生会干部,为了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 外出打工,为了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 学校里最受欢迎的是能力训练班; 同学中最令人羡慕的是能力强的人; 大学生最重视的课题是如何提高能力。 什么是能力?在心理学理论中,能力是指直接影响到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条件。它包括一般能力、创造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操作能力等等。这是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完成任何活动过程都必不可少的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一特殊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些能力与特殊的专业活动内容联系在一起。比如音乐家要具备乐感和把握旋律、曲调的能力,画家要有良好的空间知觉和色彩识别能力。 创造力是一个人在解决新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独创能力。与以往的、常规的不一样,有新的办法和新的方案,出其不意,出奇制胜。 能上大学,说明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不说明大学生能力都很强,知识与能力又有什么区别呢? 知识是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经验结果,它是“死”的东西。比如某一个数学公式、某一段历史等,这些都是知识。人们掌握了某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加以利用。能力是“活”的,是在知识基础上更高层次、更为普通的东西,比如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等。 知识仅仅影响到人在有限领域中的活动效率。比如语文知识只影响到人在写作、文学领域的活动效率,不影响其他领域。能力影响到人的各种活动效率。比如记忆力影响人们对许多事情的记忆,创造力影响到人在一切活动中的创造性。 知识比较容易改变,既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和突击背诵而获得,也可能因遗忘而丧失。能力则是相对稳定的、需要较长时间才会发生变化的心理特点。知识是快变量,能力是慢变量。 知识是指一个人的现有水平。能力则市一种可能性,它不是一种已经表现的水平和现实,而是一种潜力。知识水平易受环境影响,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下,知识可以迅速增长。能力水平则不受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可以加快或阻碍一个人能力的发展,但作用时间长,影响较小。 知识与能力哪个更重要呢?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如果一个人能力比较强,仅缺乏某方面的知识,并不会最终影响他的成就,他可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缺乏某方面的能力,对一个人未来的影响将会大得多。但是能力又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和发展起来的,而且现代社会里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就不容易找到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 下为一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比喻: 一个孩子要出远门,他母亲主张给他带些干粮,他父亲却主张给他一杆猎枪,以使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凭手中的猎枪有吃有穿。“猎枪”即能力,“干粮”即知识,给孩子干粮不如给孩子猎枪。 这个比喻强调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当然,最好是“猎枪”加“干粮”。 我认为,大学它有别于我们的中小学,它不单单是学校那么简单,大学既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实践的平台,大学是离社会最近的地方,所以踏入大学就等于一只脚踏入了社会。进入大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进入社会作准备,换句话说,大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生产什么样的人才。现在的社会是知识型社会,你的知识越丰富你的职位和年薪就越高,工作时间越短,假期越多,然而,社会的实践性终究是它的根本属性之一,因此,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相当高的实践能力。 我们说培养实践能力比学习成绩重要,并不是说要忽略了学习,这一点是几位反方所误会的。作为学生,学习还是需要的,因为没有文化知识,再高实践能力也是只能去当苦力,所以我们必须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作为我们去实践的基础。文化知识是我们实践的基础,但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才是我们的目的,没有人想高分低能的吧。因此说,培养实践能力要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出到社会,就是以实践作贡献,实践能力的高与低是衡量完成工作的标准.所谓实践能力,就是学以致用的能力,一种知识获得到运用的体现,知识与理论在实际在的运用,比学习成绩更高层,更深度的直接体现.真理都有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一切的标准",高分低能,那也只是"白纸天才",因些我方支持"实践能力比大学学习成绩更重要"这一观点,谢谢主持,我正方观点发表完毕! 谁说大学生是脆弱的群体呢,未免把我们大学生的价值降低了,大学生是一个最具发展潜力的群体,因为年轻而更具生命力,正如我们中国共青团搞的一个全国性的"挑战杯",这项大学生课科活动,创想出多少项高科难得的科技作品与学术作品,连多少企业与企业家都拍手称绝的创新........还有一点就是:创新的实践者,在那漫长的路上摸索,遇到了多少困难,都能得知解决,就是因为实践长才干,实践出真知,如此熟悉的见惯不怪的例子,让我们正方的观点不言而喻啦! 当今世界都提倡创新,要创新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大国家教育部能及时做出适应时势的教育制度,实在可喜,现在不是没搞起来,只是慢慢在深化中,有条不紊,一步一步来,才是完全之策.至于对方"提及到古代的科举制度一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被认为是最好的选人制度....."对方也明明在陈词表述说"一度是"也就是证明,这一制度表示已过时,已不适应时势,现在国外教育发达的国家,现在大学里的主要采用是"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学术探讨与研讨式的考试,而不是中国的笔试.....不过中国现正向这个方向发展.在此希望对方能博学之时,能把时事眼光放得更大更长,不然自闭的学习就是"白读书"啦!回答者:yegg1213 - 魔法学徒 一级 11-17 12:32参考答案: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33990.html?fr=qrl32023-06-10 18:17:581
我想编写一个VB程序,每点击一次command1,自动将数据保存到excel表格中。程序如下:
excel本来就有这功能,还用VB做干嘛?要做还不如用OFFICE里自带的VBA来得快。2023-06-10 18:18:074
哪个懂得看这个检验结果,告诉我是什么状况,谢谢
够你用了人的思维有形象思维,还有抽象思维,人的形象思维是观察事物外在形式的,人的抽象思维是思悟事物的内在发展变化的,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写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些话的意思就是事物有外在的形式,也有内在的发展变化规律。事物外在的形式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所有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有相同之处,总的规律是相同的,但是每一种事物的变化规律也有不同的地方,物理变化跟化学变化就不一样,人类社会的变化跟物质变化也不一样。老子让人们要经常的用智慧通过观察事物外表的变化和事物的普遍发展变化规律思悟不同事物的不同发展变化规律。老子说的“无”就是大智慧,“常无”就是经常思悟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增长智慧,常有就是经常观察事物的外在形式,事物的外在形式同内在发展变化规律是统一的,是一起出现的。老子就是让人们经常的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形式思悟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增长智慧,就是说大智慧是通过观察事物思悟事物增长获得的,人的思悟就是经过思考问题觉悟出了智慧,就是人们经常感到的原来如此,啊!原来如此,我明白了。思悟出智慧需是要很强的思维能力的,这个思维能力跟人的其他能力一样是需要经常锻炼的,老子让人“常无”就是经常锻炼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强,获得的智慧就多,觉悟了大智慧就是对宇宙的觉悟,啊!宇宙原来如此!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让孩子经常思考问题比让孩子背诵古诗古经强多了,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孔子只说学习知识要经常思考,孔子的说法就太片面了。老子是让人观察所有事物,包括观察知识,知识没经过实践也属于外在的形式,学习知识在实践中检验思悟知识才能获得真智慧,这也是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任何知识都是在实践中领悟到真实的道理的,我国现在有些学者从外国学习了很多经济理论,他们按照孔子说的学而思之的道理去理解知识的表面道理,没有把这些知识在中国的现实里通过实践感悟理解检验是否是真理,就像把化学的变化规律用到物理科学一样,不管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反正这个化学变化规律是合理的,合理的东西用到哪里都合理吗?那些经济学家就是教条书呆子。不懂得实践论。在实践论中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那些教条主义书呆子不喜欢用实践检验真理,他们喜欢用圣威的名字证明真理,拉大旗作虎皮树立自己的权威。我们父母在教孩子玩玩具的时候不能只教他怎么玩,应该引导孩子对玩具的内部构造感兴趣,这个玩具为什么能跑啊?他是怎么跑的,这个小汽车是怎么拐弯的?鼓励孩子拆开玩具研究,孩子自己不能拆开的时候父母帮助拆开,再给孩子讲解。大孩子让他自己思考为什么。我儿子的玩具就没有一个是完美无缺的,全部拆坏了,总拆啊。我儿子到现在还喜欢拆东西呢,他喜欢学物理,当他知道一种手电筒能用手发电,就跟我要钱回来研究,到家还没用就开始拆,迫不及待啊!拆开了就明白原理了,这个手电筒也坏了,因为这个手电筒是朔料的,拆的时候弄坏了一个小零件就安装不上了。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也可以鼓励他创新玩法,玩出新花样,有一次我把电动汽车拆开了,把电机拆下来安装在我有朔料瓶子做的船上了,再用小铁片做个螺旋桨安装到电机上,一打开开关就能在水上往前跑了,再把螺旋桨反过来安装,小船就往后跑了,通过这个玩法孩子就明白船是怎么往前跑的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经过锻炼提高了,也喜欢观察思考问题了。父母在教孩子读书的时候也经常的提出问题让孩子自己思考,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管对不对都给于表扬,当然善恶问题不能全部表扬,邪恶的必须坚决否定。其他问题不对可以以后引导他自己知道错了。我儿子现在每当看书看出问题的时候就喜欢跟我讨论,看我的想法是否跟他一样。人的思考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培养孩子思考习惯是父母的责任。老师也应该经常鼓励学生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中国的学生为什么没有外国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啊?只是考试能力强,都是大量灌输标准知识提高的考试成绩,不是靠学习能力提高的,到了需要自己学习的的时候就没有外国学生强了。就是因为中国的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时间锻炼的结果,是现在的教育毒害的结果。所以中国的真正创新型人才就没有外国多了。现在的教育误国误民啊!!!中国人只读圣贤书读了多年,从小就背诵四书五经,谁背诵记忆的多,谁就是学富五车的儒学,出口成章全靠背诵,就是听从孔子的话学而思之也只是思考书里的语言思想,不懂得在实践中检验思悟那些书里的道理,从来不敢跟圣人思想有所不同,没有思考和习惯,更不敢思悟创新出什么新思想,那可是大逆不道数典忘祖的。中国人就这样从小就死读诗书读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能力减弱了,创造力被扼杀在小时候被逼迫背诵四书五经的灌输式教育模式里了,这种罪恶的教育模式毒害了中国多年,把中国毒害的落后受辱被分割。更可气的是在现代文明的时代里那些腐儒又开始复兴这个腐烂腐朽落后的教育模式了,中国现在不是有一些学校和私塾在逼迫学生背诵四书五经吗?儒家思想里的有毒成分毒性是很大的,真正优秀的思想不多。能力与知识,哪个重要 竟聘学生会干部,为了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 外出打工,为了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 学校里最受欢迎的是能力训练班; 同学中最令人羡慕的是能力强的人; 大学生最重视的课题是如何提高能力。 什么是能力?在心理学理论中,能力是指直接影响到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条件。它包括一般能力、创造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操作能力等等。这是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完成任何活动过程都必不可少的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一特殊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些能力与特殊的专业活动内容在一起。比如音乐家要具备乐感和把握旋律、曲调的能力,画家要有良好的空间知觉和色彩识别能力。 创造力是一个人在解决新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独创能力。与以往的、常规的不一样,有新的办法和新的方案,出其不意,出奇制胜。 能上大学,说明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不说明大学生能力都很强,知识与能力又有什么区别呢? 知识是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经验结果,它是“死”的东西。比如某一个数学公式、某一段历史等,这些都是知识。人们掌握了某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加以利用。能力是“活”的,是在知识基础上更高层次、更为普通的东西,比如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等。 知识仅仅影响到人在有限领域中的活动效率。比如语文知识只影响到人在写作、文学领域的活动效率,不影响其他领域。能力影响到人的各种活动效率。比如记忆力影响人们对许多事情的记忆,创造力影响到人在一切活动中的创造性。 知识比较容易改变,既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和突击背诵而获得,也可能因遗忘而丧失。能力则是相对稳定的、需要较长时间才会发生变化的心理特点。知识是快变量,能力是慢变量。 知识是指一个人的现有水平。能力则一种可能性,它不是一种已经表现的水平和现实,而是一种潜力。知识水平易受环境影响,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下,知识可以迅速增长。能力水平则不受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可以加快或阻碍一个人能力的发展,但作用时间长,影响较小。 知识与能力哪个更重要呢?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如果一个人能力比较强,仅缺乏某方面的知识,并不会最终影响他的成就,他可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缺乏某方面的能力,对一个人未来的影响将会大得多。但是能力又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和发展起来的,而且现代社会里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就不容易找到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 下为一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比喻: 一个孩子要出远门,他母亲主张给他带些干粮,他父亲却主张给他一杆猎枪,以使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凭手中的猎枪有吃有穿。“猎枪”即能力,“干粮”即知识,给孩子干粮不如给孩子猎枪。 这个比喻强调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当然,最好是“猎枪”加“干粮”。 我认为,大学它有别于我们的中小学,它不单单是学校那么简单,大学既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实践的平台,大学是离社会最近的地方,所以踏入大学就等于一只脚踏入了社会。进入大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进入社会作准备,换句话说,大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生产什么样的人才。现在的社会是知识型社会,你的知识越丰富你的职位和年薪就越高,工作时间越短,假期越多,然而,社会的实践性终究是它的根本属性之一,因此,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相当高的实践能力。 我们说培养实践能力比学习成绩重要,并不是说要忽略了学习,这一点是几位反方所误会的。作为学生,学习还是需要的,因为没有文化知识,再高实践能力也是只能去当苦力,所以我们必须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作为我们去实践的基础。文化知识是我们实践的基础,但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才是我们的目的,没有人想高分低能的吧。因此说,培养实践能力要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出到社会,就是以实践作贡献,实践能力的高与低是衡量完成工作的标准.所谓实践能力,就是学以致用的能力,一种知识获得到运用的体现,知识与理论在实际在的运用,比学习成绩更高层,更深度的直接体现.真理都有说&uot;实践出真知&uot;,&uot;实践是检验一切的标准&uot;,高分低能,那也只是&uot;白纸天才&uot;,因些我方支持&uot;实践能力比大学学习成绩更重要&uot;这一观点,谢谢主持,我正方观点发表完毕! 谁说大学生是脆弱的体呢,未免把我们大学生的价值降低了,大学生是一个最具发展潜力的体,因为年轻而更具生命力,正如我们中国共青团搞的一个全国性的&uot;挑战杯&uot;,这项大学生课科活动,创想出多少项高科难得的科技作品与学术作品,连多少企业与企业家都拍手称绝的创新........还有一点就是:创新的实践者,在那漫长的路上摸索,遇到了多少困难,都能得知解决,就是因为实践长才干,实践出真知,如此熟悉的见惯不怪的例子,让我们正方的观点不言而喻啦! 当今世界都提倡创新,要创新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大国家能及时做出适应时势的教育制度,实在可喜,现在不是没搞起来,只是慢慢在深化中,有条不紊,一步一步来,才是完全之策.至于对方&uot;提及到古代的科举制度一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被认为是最好的选人制度.....&uot;对方也明明在陈词表述说&uot;一度是&uot;也就是证明,这一制度表示已过时,已不适应时势,现在国外教育发达的国家,现在大学里的主要采用是&uot;一对一&uot;的形式,进行学术探讨与研讨式的考试,而不是中国的笔试.....不过中国现正向这个方向发展.在此希望对方能博学之时,能把时事眼光放得更大更长,不然自闭的学习就是&uot;白读书&uot;啦!2023-06-10 18:18:231
绝热消去原理??
绝热消去法是找寻慢变量的基本方法.为了抓住在演化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慢弛豫参量,而忽略快弛豫参量的变化对系统演化的影响,即令快弛豫参量对时间的导数等于零,然后将得到的关系代入其他方程,从而得到只有一个或几个慢弛豫参量的演化方程一序参量方程.这个处理过程就是绝热消去法.这种方法是协同学降低基本方程维数,减低方程自由度或消去大量变量的基本方法之一.绝热消去法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当系统的演化不能用方程加以描述时,绝热消去的思想仍然可以运用到系统模式建立的分析中.事实上,可以在直观上发现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各种变量变化的快慢,注意系统的慢变量,或者注意系统的各个变量的寿命长短,就可以大致通过比较忽略变化快的变量,留下变化慢的变量.如果系统变化存在不同层次,那么还可以通过逐级忽略快变量的办法寻找序参量.而序参量一旦找到,系统的动力学过程的自组织机制就基本清楚了。2023-06-10 18:18:321
VB加载快速显示窗体问题
Dim a1 As Data Dim a2 As Data frmSplash.Show a1 = Format(Time, "ss") 4 a2 = Format(Time, "ss") """"这一句出错吧?If a2 - a1 <> 3 Then GoTo 4 Me.Show Unload frmSplash2023-06-10 18:18:424
读《变量》之慢变量与小趋势
罗胖跨年演讲独家首发了何帆老师的新书《变量》,一如既往,我都会买两本,一本给自己,一本给爱人,这个习惯从2017年开始。我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让彼此的认知始终能有交叉进步的可能。 在《变量》这本书上市前,就已经订阅了何帆老师在得到的《何帆报告》,何帆老师立下的宏愿是要用30年的时间,记录下中国的变化,写下一部30卷本的中国发展史。其时,我是看到这个给我带来深深的触动的。 也许《变量》是自己近期阅读最快的一本书,其中提到的很多看问题的视角,研究问题的方法论,都值得认真读上几遍,细细品味之后加以实践。第一篇我就以自己的视角去理解老师提出的两个概念: 什么是慢变量,什么又是小趋势? 面向未来30年的历程,我们已经站在了一片没有航海图的水域,一系列可能的变化都可能超出了我们现有的认知。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确定性去预测未来30年的不确定性。经历之前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赶上或者某些领域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我们用短短几十年走完了别人上百年走过的历史,站在了台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没有参考答案,答案只能由我们自己去找出来。 一步步写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让历史像长河一样流淌,是写历史的“长河模式”。 何帆老师说到: 一棵树,有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有人可以看到一整棵完整的树,有人看到的是树根、树干、树枝或者是树叶,也有人能根据树叶的掉落情况去判断一棵树所处的外部环境,判断一片森林的生态是否完好。 我们要学会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一棵树。广角、显微镜视角、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等等。 大树模式是多维度的,它通过观察嫩芽和新枝,并不断把目光拉回母体,帮助我们去体察母体的生命力。 我们都会发现,时代变化如此之快,身处其中的我们无法抓住那一个又一个的机会,我们就感觉自己像一片空中的棉花,赶不上一个确定的方向。我们无法给自己在这个时代找到一个确定的定位,我们到底身处何方,是大家的共同问题。 何帆老师说,我们需要历史感。 就如我们熟悉的那句卖油翁的话: 有历史感的人,就能从瞬息万变的信息洪流中,找到确定的那个点,做出与时代相称的判断,搭上时代的列车,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到达远方。 今天天气预报说会有台风,海上会有巨浪,但是只看天气预报,我们不会知道为什么。月亮和太阳的引潮力引发潮汐现象才导致了上述天气预报的产生。天气预报是快变量,月亮和太阳是慢变量。 现在我们知道古人类在6万多年前走出非洲是快变量,但是之前需要发明衣服确保足够少的能量消耗、掌握搭建住所的技术、会使用武器保护自己和同伴(有时用来杀死伙伴)以及进化出语言,只有这些慢变量都具备之后,才可能支撑人类走出非洲。 这就是慢变量的威力。 何帆老师在书中提到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发展三个最重要的推动力: 美国未来学家马克.J.佩恩的定义: 小趋势就是占人口1%的群体出现的变化。 从何帆老师研究的角度,关注小趋势的两个原因是: 这个道理与吴军老师在《科技史纲60讲》中提到的预先要求和依赖技术有相似之处。 比如让炉温达到1300度是烧制瓷器的预先要求,而瓷器就是依赖于炉温的依赖技术。 我们可以看到,没有新之说,任何的新都是相对的。 生活中,非常容易看到这种小趋势的存在。2017年开始火爆的喜茶,可能我们身边那些完全不起眼的地方小吃。互联网平台是大趋势,自媒体是小趋势。很多我们在享受的东西,其实都是那些小趋势,只是之前我们没有用一个词语来给它们归类,只是觉得这个就叫流行。 《变量》会介绍5个变量: 推荐一起阅读。2023-06-10 18:18:491
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协同思想由来已久,合作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行为,是任何事物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哈肯的协同学,为我们研究协同理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弄清协同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利于我们理清协同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协同学涉及的基本概念:序参量、耗散结构、涨落、自组织;协同学基本原理概括为三个,即不稳定性原理、支配原理和序参量原理。3.1.1.1 基本概念协同学是研究各类完全不同类型的系统内各子系统互为矛盾而又互为协调,共同促使系统整体具备新的有序状态所呈现出来的特点、规律的交叉科学。它是研究一个开放系统从混沌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协同学涉及的基本概念:序参量、耗散结构、涨落、自组织。(1)序参量(Order parameter)在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由无序向有序转化的过程中,系统不同的参量在临界点处的行为大不相同:有的参数阻尼大,衰减快,对转变的整个进程没有明显的影响;有的参数出现临界无阻尼现象,衰减缓慢,在演化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哈肯根据参数在临界点附近变化的快慢将参量分为两类:一类是阻尼大衰减快的快弛豫参量,另一类是临界无阻尼的慢弛豫参量。这两类变量同时包含在决定系统演化的微分方程组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竞争。虽然慢参量只有一个或几个,但它却控制着系统演化的整个进程,决定着演化结果所具有的结构和功能,代表系统的“序”或状态,它就是表征系统有序程度的序参量。序参量支配子系统,子系统伺服于序参量。(2)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比利时的普利高津(I.Prigogine)教授把开放系统和远离平衡的条件下,系统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通过能量耗散过程和内部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来形成和维持的宏观时空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3)涨落(Fluctuate)在系统处于有序状态时,其子系统还是有独立运动在进行的。子系统的独立运动以及它们各种可能产生的局部耦合,加上环境条件的随机波动,都反映在系统的宏观量的瞬时值会经常偏离其平均值而出现的起伏上。这种偏离平均值的起伏现象就叫涨落。在系统进入临界点时,子系统自发的独立运动与它们之间关联所形成的协同运动也进入均势阶段,在这个混乱无序的过渡阶段的初期,子系统间的各种可能的耦合相当活跃,且这些局部耦合所形成的涨落由于系统的无序和混乱逐渐加剧。每个涨落都包含着一种宏观结构,很多涨落得不到其他大多数子系统的响应便表现为阻尼大而很快衰减下去,只有那个得到了大多数子系统很快响应的涨落,便由局部波及系统,得到放大,成为推动系统进入新的有序状态的巨涨落,这种涨落的内容就是出现临界无阻尼的序参量。从随机论来看,涨落是形成有序结构的动力;从动力学来看,系统演化的结局是由边界条件决定的。虽然各种内容的涨落的出现是偶然的,但只有符合边界条件的涨落才会得到响应和放大,才能转变为支配系统的序参量。这里体现了协同学中随机论与动力论的完美结合。(4)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从无序状态转变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有序状态,或者从有序状态转变为新的有序状态,首先需要环境提供能量流和物质流作保证,也就是说控制参量需要达到阈值时,这种转变才成为可能,这是必须的外部条件。然而,系统在相变前后的外部环境并未发生质的变化,也就是系统并未从环境中得到怎样组织起来形成什么样的结构以及如何来维持发展这种结构的信息,因此这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由系统内部自身组织起来的,并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反馈来控制和强化着这种组织的结果,称这种组织为自组织。自组织理论是协同学的核心理论。3.1.1.2 基本原理协同学基本原理概括为三个,即不稳定性原理、支配原理和序参量原理。(1)不稳定性原理协同学以探究系统结构有序演化规律为出发点,从相变机制中找到界定不稳定性概念,承认不稳定性具有积极的建设性作用。系统的各种有序演化现象都与不稳定性有关,在旧结构的瓦解和新结构的产生过程中,不稳定性在系统新旧结构演替中充当了媒介,在一定意义上讲,协同学是研究不稳定性的理论。因此,可以把协同学的不稳定性原理简单图示如图3.1。图3.1 不稳定性原理示意图(2)支配原理支配原理认为,有序结构是由少数几个缓慢增加的不稳态模或变量决定的,所有子系统都受这少数几个不稳态模的支配。通过这几个慢变量,即可对系统的演化作出描述。支配原理应用的核心方法就是绝热消去法,对于由大量子系统构成的系统来说,要建立数目极多的偏微分方程组,来表示子系统之间耦合或关联关系。但是发现模型中所涉及的参量在临界点处的临界行为是有显著差别的。可以分为两类:绝大多数参量,临界阻尼大衰减快,对系统的演化不起明显作用,称之为快弛豫参量(Quick variable);一个或少数几个参量出现了临界无阻尼现象,它们得到了多数子系统的响应,往往呈指数型增长,在演化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起作用,且起着支配系统行为的主导作用,对演化进程及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是慢弛豫参量(Slow variable)。在方程中,为了体现演化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慢弛豫参量,而忽略快弛豫参量的变化对系统演化的影响,即令快弛豫参量的时间微商等于零,然后将得到的关系式代入其他方程,由此便得到了只有一个或几个慢弛豫参量的演化方程——序参量方程。这种处理方法就是绝热消去。它可以把难以胜数的偏微分方程化为一个或几个序参量方程,使原来难以求解或者无法求解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这里只说明绝热消去的处理方法,实际处理中的系统会很复杂。(3)序参量原理序参量原理主要运用相变理论中的序参量,替代耗散结构理论中的熵的概念,作为刻划有序结构的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定量化概念和判据,以描述和处理自组织问题。序参量是一个宏观参量是微观子系统集体运动的产物,合作效应的表征和度量;支配子系统的行为,主宰系统整体演化过程。协同学就是通过确定系统的序参量、建立和求解序参量方程,最终实现系统自组织问题的处理。在协同学的三个基本原理中,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当系统的控制参量适当改变时,系统可能成为线性不稳定,有关变量可以划分为稳定和不稳定两种,应用支配原理,可以消去快变量,在不稳定点上,序参量支配系统行为,使系统发生结构演化。在协同学的三个基本原理中,支配原理是中心。我们应用三个原理内在联系,类比研究完全不同的系统行为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研究系统的不稳定性,导出支配原理,建立和求解序参量方程,这三个步骤就构成了协同学处理实际问题的程序主线。2023-06-10 18:19:141
谈谈你对外国启蒙思想的理解
今年,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化,不同经济体宏观政策在不断分化。先看发达经济体,欧元区刚刚走出危机最差的时期,2015年经济增长可能稍好于2014年,但是2015年欧元区债务恶化不会明显缓解,通货紧缩将会持续,在此形势下,欧元区于1月推出欧版QE,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宏观政策上表现为“放松”。再看日本,在2014年4月提高消费税后经济增长已经连续几个季度萎缩,2015年经济不会好于2014年,为了刺激经济,实现预期通胀和增长目标,将在宏观政策上继续实行超宽松量化货币政策,在宏观政策上也表现为“放松”。在这次危机中,美国在发达经济体中表现突出,私人消费抬头、制造业回流、失业率下降等都使经济向好。但美国2014年11月宣布退出QE,并于2015年年中可能开启加息窗口,宏观政策总体趋势表现为“收缩”。发达经济体之间宏观政策的收和放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由于美国是世界超大经济体,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放松带来的影响,不足以抵消美国在宏观政策上收缩给世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再看新兴经济体。中国和印度在新兴经济体中是表现相对较好的两个经济体,这两个经济体目前为了应对经济形势变化,都相继采取了放松的宏观政策。但是阿根廷、委内瑞拉、巴西、俄罗斯等经济体,面对资本外流和通货膨胀,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也分化了,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带来不同挑战。 总之2015年,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利有弊。去年以来美元坚挺回流、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回落,对我国进口大宗商品价格降低成本有利。比如石油我国每年进口约三亿多吨,如果价格降一半,我们进口原油会节省一千亿美元左右,当然这是理想状态,还有铜、黄金、铁矿石、大豆棉花等。但是,当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回落以后,必然引起新一轮的世界通缩。一旦通缩,国际市场需求将进一步萎缩,对中国产品出口将形成严重需求约束。还有,在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形势下,除了美国之外,世界上20多个国家开始竞争性货币贬值,这使得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对其他货币明显升值。这严重抑制了中国的出口,这对当前我国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国内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有利有弊 先从有利的方面看,有以下四大方面能给2015年经济增长托底。 一、改革步伐加快,改革力度加大,能释放一些体制改革红利,可促进经济增长。比如,党的三中全会提出336项改革措施,四中全会提出190项改革措施,加在一块526项改革,每年分解80多项。如果2015年按预期完成改革任务,必将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又如,行政审批权限的取消和下放、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新型城镇化试点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特别是各种改革试点的推进产生的示范效应,都将为经济发展释放出红利。 二、从经济结构调整上挖掘增长潜力,有利于经济增长。本届政府积极推进发展模式创新,通过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将城乡、产业、区域串联起来,即串联式发展经济。提出产业融合发展、区域协同发展,打造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这都是创新思维。将产业、区域、城乡串联起来发展能产生联动效应,会带来1+1>2的效果。 第一,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解决三个亿的人口问题。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个亿,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解决他们长期悬在半空问题,会产生几万亿的GDP,二是棚户区改造一个亿人口,促进一亿人居住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解决困难群体安居乐业问题,也可产生上万亿的GDP,第三是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一个亿,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移问题。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在北京、江苏、安徽、浙江等省市选择62个城市(镇)于2014至2017年进行试点,然后全国推广。如果试点成功并推广,经济还会增长一大块,而且这种增长是健康的。 第二,打造长江经济带,今年要开好局。打造长江经济带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沿长江经济带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体系,黄金水道建设,高效铁路体系建设,便捷公路体系建设,发达的航空体系建设,油气能源管网体系建设,还有城市交通便捷体系建设等,这些建设都需要巨量投资。二是沿长江经济带培育几个城市群,下游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将上海与周边城市有机连接在一起;中游以武汉和长株潭为中心的城市群,将周边的中小城市彼此相连;上游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形成以后,会出现一个更有效的城市经济发展圈。三是沿长江经济带打造产业集群,高科技、先进制造、汽车制造、新能源、信息、生物等产业集群等发展兴起,必将推动这个区域的快速发展。 第三,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北京和天津同周边城市连接起来,即协同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通讯、水电网管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都实现互联互通,也能带来经济增长的联动效应。 三、实施新“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指的是向西建设陆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可称“路丝”,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实现欧亚一体化;向东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丝”,以重点港口为节点,从海上打通贸易通道,加强与亚洲周边、欧洲、非洲等经济联系,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近期重点建设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实现亚太经济一体化。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使中国对外开放形成了一个新视野和新战略。这会给中国带来一片新天地。中国将从过去的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导向转向以资本、技术输出带产品输出,这是一个战略转型,如果做好了,会把中国带向一个新的时代。比如建亚投行,中国出五百亿美元,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等50多国都愿意成为创始成员国。还有我国已经建立丝路基金,注资400亿美元。这些都会对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四、今年中央会继续强化实施微刺激的宏观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2014年以来我国的很多措施都是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例如9月30日放松第二套房的房贷政策,70个城市66个城市相继取消商品房限购;10月到11月,国家批复30项铁路和机场建设项目合计9000多亿元,加上特高压和港口项目投资超一万亿;还有,11月22日降息,12月28日央行378号文将同业存款纳存,今年2月5日实施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可释放约9000亿货币,3月1日起又下调存贷款利息。总的来说,上述四大方面的因素,都会为今年中国经济托底,把中国经济保持在预期区间。 但是有以下几大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会构成较大下行压力。一是长期因素。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周期性下行,从高位向中位下行似乎是一种趋势。在总量方面,经济增长将从高速向中位转换;在结构方面,中国再想像过去一样靠高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国的投资规模已经51万亿,63.64万亿GDP中有如此大的投资规模,再扩大投资规模将受到空间限制。还有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制造业规模发展得过大,再继续刺激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增长,也受到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强烈约束。由于传统劳密型产业长期过剩,新兴产业成长缓慢,结构调整将面临剧烈阵痛。在调整过程中,传统产业首先要淘汰或转移,这会使依靠该行业营生的人群受到冲击,而另外一部分人通过创新又会获益。因此,本阶段产业转型中,新兴产业的成长和扩张,必然要以一部分传统产业淘汰为代价,比如网络销售给传统商业带来极大的冲击。 二是消费增长缓慢。我国需求结构转换已经传出好消息,消费占GDP的比重有了微弱上升,投资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苗头。但是,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相比,我国的投资占GDP比重明显高,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太低。当前我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在压缩“三公”消费之后,私人消费没有及时补上,造成总消费增长缓慢。当前和今后,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投资能不能再增长,而是消费在需求结构转换中不能实现正常上升。 三是落后产能淘汰后,接续产业成长缓慢,导致经济增长乏力。从生产投资看,当传统的产业被淘汰或转移之后,新兴产业成长缓慢,传统产业改造滞后,导致经济增长率下滑。落后产能是污染、不好的GDP,当这些产业被淘汰以后,绿色的、有质量的GDP没上来,最后经济增长必定要下滑。因为落后产能淘汰是快变量,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成长是慢变量,快慢之间必有一段空档期,在空档期缺乏接续产业条件下,工业投资增长必然下降,经济增长就不会太快。2023-06-10 18:19:241
影响我国经济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了达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为增进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2023-06-10 18:19:413
急求VB与Excel问题
exApp.QuitSet exApp = Nothing这两句有问题当timer事件发生时,你已关闭了对象,第二次时间到了,这个对象就已经不存了.所以exApp.QuitSet exApp = Nothing要放在窗体关闭的代码里.2023-06-10 18:19:481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什么入手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视角看,人类经济活动都是由供给和需求两侧组成,供给侧是专为社会生产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方面;需求侧是消费商品或服务的方面。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3种关系:如果社会生产出的商品或服务能被全部消费,供给与需求实现平衡。若生产出的商品或服务大于消费,或者小于消费,供求就是失衡状态,这时如果是封闭型经济,要么扩张生产要么压缩需求,反之亦然。如果是开放型经济,就需要进出口调节。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1、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关键是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从需求侧分析,经济增长中的快变量,投资增长率在迅速下降,投资空间在变小,边际效益明显下降,继续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成本在上升、难度在增加。在消费需求方面,中低收入人群由于收入不足,对中低端产品需求不足;中高收入人群在国内有效供给缺乏条件下,消费潜力受到抑制。从供给侧分析,在现有体制下,资本和资源过度涌入中低端产业,造成产能过剩;而资本、技术和资源进入中高端产业严重不足,由此造成国内中高端产品供给缺乏。之所以产生供求结构性失衡,关键是有效制度供给不足。比如中低收入人群对日用消费品像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手机等需求不足,主要是与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社会保障水平低密切相关。2、体制机制改革亟待加快,企业制度交易成本上升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新增长动力培育主要靠的是市场和企业。但是,目前我国的市场制度较不完善,产权保护措施不得力,创新激励机制缺乏,行政审批事项环节多、名目繁杂,所有这些都加大了企业的发展阻力。另外,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普遍反映,企业税费负担重、社会保险费率高、物流成本增加等,都抬高了企业的发展成本。显然,体制机制成为企业发展创新的主要掣肘。3、从201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率连续下降,从当年第一季度的12.2%下滑到今年第一季度的6.7%。显然,在现阶段仅仅依靠需求侧调控政策效果已经不灵,还必须在需求侧之外寻找良策。2023-06-10 18:19:551
影响2017年经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我国经济政策的因素: 一、长期因素,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周期性下行,从高位向中位下行似乎是一种趋势。 1、总量方面,经济增长将从高速向中速转换。 2、在结构方面,中国再想像过去一样靠高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我国的投资规模已经50万亿了,63.6万亿GDP中有如此大的投资规模,再扩大投资规模将受到空间限制。还有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制造业规模发展得过大,再继续刺激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也受到国际市场和国内需求不足的强烈约束。由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过剩,新兴产业成长缓慢,结构调整将面临剧烈阵痛。 在调整过程中,传统产业首先要淘汰或转移,这会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而另外一部分人通过创新将会获益,这种博弈跟过去30多年以来不一样,过去是各个行业都在扩张做大,大家都能赚钱,差距不过是你赚得多、他赚得少而已。 现在,结构调整到了传统产业被淘汰转移,会使一部分人丧失就业岗位而利益受损;新兴产业成长上升,又使一部分人从发展创新中受益,但由于新兴产业成长是慢变量,获益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因此,本阶段产业转型中,新兴产业的成长和扩张,必然要以一部分传统产业淘汰为代价,比如网络销售(O2O)给传统商业带来极大的冲击。 二、消费增长缓慢。 我国需求结构转换已经爆出好消息,消费占GDP的比重有了微弱上升,投资的比重下降了。但是,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相比,我国的投资占GDP比重依然太高,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太低。当前我国遇到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在压缩“三公”消费之后,私人消费没有及时补上,造成总消费增长缓慢。压缩“三公”消费,把以往豪华的、奢侈的、超常规的GDP挤掉,使膨胀的消费消了肿。 但消肿以后,私人消费增长填补不了公共消费减少的那一块,所以总消费“池”的水没增加多少。当前和今后,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投资能不能再增长,而是消费在需求结构转换中不能实现正常上升。 居民消费倾向低影响消费。2014年第四季度央行对50个城市的两万居民问卷结果显示,81.3%居民愿意多投资多储蓄,仅有18.7%的居民倾向更多消费。这么多人愿意多储蓄,消费增长能加快吗?储蓄等于什么?储蓄长期等于投资,投资等于产能,产能等于国内消费加出口,当国内消费不足、出口乏力时,我国将面临严重产能过剩压力。居民消费不足,消费动力不强,关键是我们的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还有社会保障水平太低。我国城乡居民现在面临的问题,一是没钱不能消费,二是有钱不敢消费,关键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 实际上,引起中国消费动力不足的关键是,有40%的中低收入阶层的人,没有解决消费动力问题。我国40%的中低收入阶层,除了日常消费外,一生只能干四件大事,买房子或建房子,结婚生子,子女教育,看病养老。如果这些人收入水平不提高,后顾之忧解决不了,消费正常增长将是不可能的。 我国的GDP绝对不能与美国以及发达国家比,其原因: 1、在GDP中我国的投资比重过高,西方国家是消费比重高,GDP中消费比重越高与居民福利距离就越近。因为,消费特别是家庭消费,本身就是居民的直接福利。 2、我国的GDP质量差,发达经济体盖栋房子一百年不拆,我们盖一个房子几十年就拆了;建一座桥一百年不拆,我们有的不到两年就塌了。 3、我国投资中还有许多“高大上”建设,跟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福利太遥远,大广场、现代化剧院、豪华政府大楼、摩天大厦、各种现代化会议中心等,给低收入人群带来的福利是非常少的 。 所以长期高投资并不能将中国带向发达的高收入国家行列,必须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当前我国消费和储蓄比,储蓄永远快于消费。过去14年中国总消费增加了5.7倍多,储蓄增加了8.2倍。消费慢于储蓄,最后结果只能是储蓄支撑投资加快增长,投资加快增长加剧产能过剩矛盾。 三、落后产能淘汰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成长缓慢,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从生产投资看,当传统的产业被淘汰或转移之后,新兴产业成长缓慢,传统产业改造滞后,导致经济增长率下滑。落后产能是污染、坏的GDP,当这些坏的GDP被淘汰后,绿色的、好的GDP没上来,最后经济增长必然要下滑。因为落后产能淘汰是快变量,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成长是慢变量,快慢之间必有一段空档期,在空档期缺乏接续产业条件下,经济增长是不会太快的 。 四、房地产。 房地产市场可能不会出现明显抬头倾向,一、二线城市可能趋稳,三、四线城市还会延续微弱下行,全国总体趋稳,既不会出现大幅度上升,也不会出现大幅度滑坡。但是,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一般要占我国总投资的55%以上,制造业不景气,房地产不回升,总投资也难以有起色,这将直接影响今年经济增长。2023-06-10 18:20:211
什么是折叠结构(文字表书,不少于100字)
什么是折叠结构?折叠结构(Deployable Structures)是一种用时展开、不用时可折叠收起的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说,有着悠久历史广为人们所熟悉的雨伞或阳伞就是一种折叠结构,这表明折叠结构的思想古已有之,但折叠结构用于建筑领域、并形成相应的设计计算理论是近几十年来的事.1961年西班牙建筑师皮奈偌(P.Pinero)展出了他的伤口一个可折叠移动的小剧院,人们从中发现了这种结构的诸多优点.折叠结构一般可重复使用,且折叠后体积小,便于运输及储存,与永久性建筑物相比不仅在施工上省时省力,而且可避免不必要的资金再投入而造成的浪费.随着人们对“折叠”概念逐渐理解,折叠结构在计算理论上及结构形式上都得以很大发展,目前这种结构已走出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工程应用。在生活领域,可用于施工棚、集市大棚、临时货仓等临时性结构;在军事上可用于战地指挥、战场救护、装配抢修及野外帐篷等,对提高部队的后勤保障能力、增加部队战斗力有重要意义;在航空航天领域,折叠结构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已用作太阳帆、可展式天线等。 依据不同的标准折叠结构有着不同的类型划分:按照折叠结构组成单元的类型可分为杆系单元、板系单元,而杆系单元又可再分为剪式单元及伸缩式单元;根据结构展开成型后的稳定平衡方式可分为结构几何自锁式、结构构件自锁及结构外加锁式;根据结构组成是否采用索单元可分为刚性结构及柔性结构;根据结构展开过程的驱动方式可分为液压(气压)传动方式、电动方式、节点预压弹簧驱动方式等。 结构几何自锁式又称自稳定折叠结构,是工程界普遍重视的一种结构。其自锁原理主要是由结构的几何条件及材料的力学特性决定。在这种结构中,一些剪彩式单元(简称剪铰)以一定方式相连而组成锁铰。锁铰中每根杆件只有在折叠状态与完全展开时,才与结构的几何状态相适应,杆件应力为零,而在展开过程中杆件弯曲变形,储存外荷能量,最后反方向释放这些能量。自稳定折叠结构展开方便、迅速,但其杆件抗弯刚度比较小,因而承受外荷载能力低,只适合小跨度情况。结构构件自锁式的自锁机理主要是靠铰接处的销钉在结构展开时自动滑入杆件端部预留的槽孔处而锁定结构。结构外加锁式亦称附加稳定结构,在结构展开过程中,杆件内无应力,整个结构是一个机构体系,在展开到预定跨度时,在结构的端部附加杆件或其它约束而消除机构形成结构。这种结构的杆件刚度比较大,可满足较大跨度的要求。 没有过弹铁折叠结构称为刚性结构,而柔性折叠结构的受拉单元为索单元。柔性结构在收纳状态时,索呈松驰状态,刚性杆件可形成捆状便于运输储存。在展开时可拉紧驱动索使结构展开,亦可增加压杆长度来张拉索,在完全展开时可形成张拉整体体系。这种结构自重轻、展开成型后刚度较大,可用于跨度较大的结构。 折叠结构根据其在展开过程中所表现的运动特性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部分运动为刚体运动,称其为多刚体体系,它的运动描述及内力分析比较容易解决;另一类则是部件在空间中经历着大的刚性运动的同时,还存在自身的变形运动,表现出刚性运动与变形运动互相影响,强烈耦合的特征。自稳定杆系结构就属于后一种类型,其中锁铰的设计是整个自稳定折叠结构设计的基础,直接影响结构的合理性及使用方便性。理想的自锁条件是在叠展的过程中,组成锁铰的杆件内产生内力,内力变化呈缓升陡降的趋势,变化率表现出大范围变化的慢变量与小幅度的快变量的特征。这种运动特性必须采用非线性理论来描述,这正是这种结构计算的难点所在。 对于任何空间结构,节点设计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折叠结构自不例外,而且还有一些特殊要求:折叠结构的节点必须能够保证杆件在展开过程中运动自如,杆件与节点连接处没有较大摩擦或易于弯曲的变形;在结构收纳状态时能够保证杆件成紧密捆状,以便储存;人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杆件的拉压及局部的弯、剪、摩擦等各种作用。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是毂节点,节点材料可用金属或高分子材料。2023-06-10 18:20:33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好哪些关键点
我国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由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社会话语中的高频词汇,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为何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处理好哪些重大关系、把握哪些关键点?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为何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经历了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在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在此转换过程中,传统增长动力正在衰退,新兴动力还在孕育期,新旧动力不能正常接续。在此情况下,我国遇到三大难题急需在宏观政策上得到破解。 一是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关键是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从需求侧分析,经济增长中的快变量,投资增长率在迅速下降,投资空间在变小,边际效益明显下降,继续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成本在上升、难度在增加。在消费需求方面,中低收入人群由于收入不足,对中低端产品需求不足;中高收入人群在国内有效供给缺乏条件下,消费潜力受到抑制。从供给侧分析,资本和资源过度涌入中低端产业,造成产能过剩;而资本、技术和资源进入中高端产业不足,由此造成国内中高端产品供给缺乏。之所以产生供求结构性失衡,关键是因为有效制度供给不足。比如中低收入人群对日用消费品像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手机等需求不足,主要是与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社会保障水平低密切相关。相反,在优惠政策刺激下,各种产业园区大力吸引外来投资进入技术门槛低的中低端产业,造成供给过剩。与此同时,当中高收入人群消费结构开始升级,市场出现新需求时,在体制机制束缚下,实体经济缺乏创新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进入中高端产业不足,使得国内市场上中高端产品供给受到严重抑制。 二是体制机制改革亟待加快,企业制度交易成本上升。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新增长动力培育主要靠的是市场和企业。但是,目前我国的市场制度较不完善,产权保护措施不得力,创新激励机制缺乏,行政审批事项环节较多、名目繁杂,所有这些都加大了企业的发展阻力。比如,世界银行2015年对世界189个经济体进行了评估,在中国开办一家企业平均需要11道手续和33天时间,而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数字是5道手续和9天时间。另外,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普遍反映,企业税费负担重、社会保险费率高、物流成本增加等,都抬高了企业的发展成本。显然,体制机制成为企业发展创新的主要掣肘。 三是从201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从当年第一季度的12.2%下滑到今年第一季度的6.7%。显然,在现阶段仅仅依靠需求侧调控政策效果已经不灵,还必须在需求侧之外寻找良策。 总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在供求两侧,但根源和实质在供给侧,而供给侧主要矛盾是体制机制问题。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必要也是必然选择。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 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视角看,人类经济活动都是由供给和需求两侧组成,供给侧是专为社会生产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方面;需求侧是消费商品或服务的方面。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如果社会生产出的商品或服务能被全部消费,供给与需求实现平衡;若生产出的商品或服务大于消费,或者小于消费,供求就是失衡状态,这时如果是封闭型经济,要么扩张生产要么压缩需求,反之亦然。如果是开放型经济,就需要进出口调节。 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分析和调控经济有两个逻辑框架,一个框架是从需求侧入手,国内生产总值是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构成;另一个是从供给侧入手,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劳动、资本(投资)、资源和技术等要素投入形成的。有三点需要深入解释,一是需求侧管理侧重于短期增长,供给侧调整侧重于中长期增长。从需求侧看,对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等“三驾马车”采取刺激抑或控制政策,都会影响短期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从供给侧看,劳动、资本(投资)、资源和技术的配置组合形成的是中长期经济增长,即潜在经济增长率。二是需求侧中投资项和供给侧中资本(投资)项有本质不同。需求侧中的投资作为当期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是公共投资,也可以是生产投资;公共投资中可以是直接为增加产品有效供给的公共服务投资,也可以是与产品供给无关的投资。而供给侧中的资本(投资)应当是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紧密相关的投资。三是要素的不同配置结构会带来不同档次质量的产品、不同业态、不同产业。而这些不同主要决定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程度。进一步讲,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是依赖创新完成的,而技术和管理创新又必须依赖体制机制改革去实现。 结合理论和实际情况,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围绕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推进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以需求为导向增加有效供给,路径是以市场为导向增加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动力是以改革为引擎增加有效制度供给,最终形成供求结构动态平衡、经济保持中高速的新增长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加减法”,也做“乘除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去除无效供给,改造传统落后供给,增加新供给;同时不能简单理解供给仅仅是提供产品或服务,还应包括更加集约化配置的生产要素供给和有效的新制度供给。今年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了五大任务“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容的具体体现。 三、与英美等西方国家有何区别? 早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英国撒切尔政府和美国里根政府就采取了供给学派的主张,分别采用减税、减少政府干预、推进国企私有化、缩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供给等措施帮助本国经济走出衰退。我国实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英美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具体表现为5个方面: 第一,阶段不同。英美当年采取供给学派主张时,发展水平已经进入发达的高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发展主要矛盾是滞胀。当前,我国发展水平处于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工业化进程仍未完成,通缩压力仍在持续加大。 第二,供求环境不同。当年英美面临的供求环境是供给不足,财政赤字压力大,社会福利支出偏高,居民消费率高。当前我国供求失衡,产能严重过剩,面临国内外需求不足、社会居民福利低、居民消费率不高等诸多问题。 第三,制度环境不同。英美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相当成熟。而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且社会主义市场制度还不完善、不成熟。 第四,政策手段不同。与英美发达国家仅采取宏观调控政策所不同的是,中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可以采取财政货币政策,又可以采取产业政策和企业激励政策等。 第五,动力机制不同。英美国家采取供给学派主张是,不用在体制上动大手术,而我国要以体制改革为途径,向体制机制改革要动力,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引擎,不断释放制度红利,激发宏观和微观活力,为增加有效供给创造制度条件。 四、需要处理好哪些重大关系?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四对重要关系: 一是长期发展与短期增长的关系。供给与需求两侧关系既对立又统一,需求管理政策侧重于在短期内通过相机抉择,实施反周期政策实现供求动态平衡,使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能为中长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环境。但是,需求侧管理难以自动实现供给结构的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于通过中长期的科技、制度和管理创新,实现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改善供给结构,释放新需求潜力。但供给侧在短期内应对经济波动效果有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长短结合,短期需求侧管理要把握好一个“度”,为中长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好一个“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在经济增长合理区间借势改革,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资源培育新增长动力。 二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供给和需求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供给必须以需求为目标,需求又必须依赖供给,两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这就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脱离需求一方。如果供给侧一味增加新产品供给,若需求不变,社会有效需求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还有可能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以扩大社会福利有效供给为着力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从而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切实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围绕“低端同质、高端不足”,着力于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有效需求稳定增长提供重要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应着力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打破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等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为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能。 三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不是万能的,政府更不是万能的,政府与市场必须各就各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重新搞计划经济,不能再走政府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增长的路,而要痛下决心破除行政垄断,切实减少和消除经济体系中的扭曲。应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化价格引导资源向更富有效率的领域集中。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要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各级政府在减少市场干预、破除垄断、推进国企改革等方面,要起关键推动作用。在新常态下,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必将降低实体经济的发展成本,释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比如,减少或取消各级政府的行政审批事项,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制度交易成本;打破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拆除了市场制度之墙,既可以增加生产福利,又可以增加消费者福利,等等。 四是国际与国内的关系。当今世界,国与国、一国与全球市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尤其是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的供给和需求同全球市场的联系比以往要紧密得多。显然,必须在开放条件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妥善协调好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之间的关系,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向中高端迈进;既要走出去加强对外投资,又要继续引进先进资本推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面对全球化新趋势,我国要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颠覆性创新”机遇,在全球市场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将我国打造成全球中高端要素集聚的“高地”,同时推动我国各类要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环节攀升。打造中高要素集聚高地、改变国际产业分工地位,必然要求国内要素供给结构和配置方式进行调整,由此还必须改革相应体制机制,破除对外开放的制度性壁垒,主动与全球贸易规则实现有效对接。另外,我国还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制度供给体系建设,为我国进一步“走出去”争取有利条件。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结构性改革要扎实落地,就必须抓好几个关键点: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重点是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核心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关键是推动社会创新,根本是深化改革开放。2023-06-10 18:20:401
为什么16年房价暴涨
幕后操盘手,这次暴涨,地方的财政亏空得到缓解,把很多坏账补上了,限购是否是真不可控?还是有意为之,不好说。目前限购政策一出,暂缓一阵,年底前不会大涨,大跌可能性也不大。如果行想买房,年底或明年初会是好时机。请采纳,谢谢2023-06-10 18:21:133
一个人让你提升内在和外在是什么意思?
常常有人问我:如何才能获得成功?看一个人是不是成功,其实有两个维度,即外在成功与内在成功。外在成功,就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内在成功,包括了很多方面,最终会通过你的内在感受与外在状态体现出来。比如:你常常感到满足、喜悦、宁静、自由,那就意味着你可能已经获得了内在的成功。相反,如果你常常感到痛苦、纠结、焦虑、忧郁,甚至是恐惧或绝望,那就说明内在成功离你还非常遥远。由此,我画了一幅矩阵图,分别代表了不同人的不同人生。01现在,具体分析这个矩阵图。1)左上象限 - 外在不成功、内在成功代表人物:庄子庄子,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曾短暂为官,担任蒙县的漆园吏。他的生活极为贫困,“住在穷街陋巷,困窘地织锦鞋为生,饿得面黄肌瘦”。后来,楚威王听说他是个人才,就以高官厚禄去聘请他。但是对庄子来说,世间的荣华富贵“有如鸟雀、蚊虻从眼前飞过去一样”,实在引不起他一点点的兴趣。所以,他没有去,而是继续过着精神十分富足,物质极度贫穷的生活。从外在成功的标准来看,在世时的庄子肯定算不上是获得了外在成功。但如果从他的内在感受来说,他过得丰富满足、自由无忧、怡然自得。2)右上象限 - 内外皆成功代表人物:王阳明王阳明,是明代大儒,是“心学”创立者,从他一直践行的原则,包括“心无外物”、“知行合一”就知道,他的内在成功是巨大的。但同时,王阳明不仅是一介儒生,还是个了不起的战略家。当时宁王造反,震惊朝廷,但是王阳明丝毫不慌,平定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前后用时仅仅四十多天。之后呢,王阳明又以江西巡抚身份继续剿匪,再后来他官至中央兵部尚书、督察院左都御史等职,学生遍天下,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当时最厉害的一群人物。这些说的是什么?都是他的外在成功。这就是王阳明,他的了不起是,不仅完全做自己,成为一代大儒,获得了内在成功,而且还顺道活出了世俗中的成功境界。3)右下象限 - 外在成功、内在不成功代表人物:曾经的张朝阳1994年,当中科院、北大和清华在世界银行的资助下才连上互联网的时候,张朝阳就已经是麻省理工亚太区地区互联网的联络人了。1996年,海归回国创业的张朝阳,是中国最早将风险投资引入公司的人。创业不到4年,他的公司就在美国上市,一夜身价千亿。他显然是获得了外在成功的人。但就在2011年5月,张朝阳去爬了一次雪山,由于大脑缺氧,焦虑症爆发。但其实,那次爬雪山引发的焦虑不过只是导火索,是他长期只关注外在成功,从未关注内在的一个集中总爆发。2012年正好是张朝阳的本命年,他焦虑,抑郁,精神上常常处于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恐惧状态。最后,他被确诊得了抑郁症。后来,他开始寻求各种各样向内解脱的方法,包括出家修行。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已经走了出来,但在那段时间里,他的成功无疑只是外在的,他的内在痛苦不堪。这类例子并不少见,我也遇到过几位这样的学员,作为企业家,他们获得了很大的外在成功,但却因为内心痛苦而备受折磨。4)左下象限 - 内外皆不成功代表人物:大多数人这样的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特点是,不但一辈子一事无成,而且内心还常常痛苦纠结。总结一下,就是这样三句话:第一,一个只有外在成功却无内在成功的人,他的外在成功往往难以为继。第二,一个真正内在成功的人,不会介意是否还能获得外在成功,相反,一切状态都不过是顺其自然罢了。就像《孟子》中描述舜的那句话:“当舜还是一介平民时,他平静安心的过着平民的日子,等做了天子,他也同样泰然处之,仿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原本如此。”第三,如果你想获得外在成功,就千万不要忘记修炼自己的内在,从而让外在成功变得持续且满足。02那么,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既实现外在成功,又实现内在成功呢?答案是:在个人成长慢变量上使狠劲。什么是个人成长慢变量?快变量,说的是能在短期内给你带来快速改变的因素,比如你学习了一套方法论、提升了某个技能等。慢变量,说的是无法在短期内给你带来快速改变,但却影响深远,而且会对快变量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因素。那么,都有哪些慢变量会对一个人的内外成功极为重要呢?至少有四个,分别是:自我认知、自我觉察、思考能力、学习能力。为什么是这四个?任何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外在与内在双重成功,都必然要考虑外在世界的需要、运行的底层逻辑,同时还要考虑自己这个独特个体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感受、需要、擅长、热情等。为什么?因为,对外在世界底层逻辑的认知与对内在自我独特性的认知,就像两个拼图,只有在把它们完美拼接在一起时,才能彼此契合、相互促进。而这时,你就可以既获得外在世界的认可,即外在成功;同时还能让内在自我得到满足,即内在成功。所以,你需要清晰认知外在世界,同时深入全面的认识自己。03如何才能清晰认知外在世界呢?显然,要清晰认知外在世界就要去洞察外在世界的底层逻辑。我在之前出版的书《直击本质》里写过,那些隐藏在一系列现象或方法论背后的、更深层的、运用更广泛的逻辑,就是底层逻辑。例如,在商业中,存在着一个深层的、运用广泛的底层逻辑,那就是:商业存在的理由是消费者获益。可以说,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世界虽然纷繁复杂、变化万千,但其背后却常常有着如同“看不见的手”一般的道理、逻辑、原则和因果关系在指挥和主导着,而这些“看不见的手”就是“底层逻辑”。换句话说,底层逻辑就是万千“术”后的那个“道”,也是万千现象背后的那个底层规律。可见,如果你能深刻洞察事物背后的底层逻辑,那就等于是拿到了打开外在成功的金钥匙。可是,深刻洞察底层逻辑又谈何容易?想要获得它,最根本的是要获得两个更底层的能力,一个是思考能力,一个是学习能力。需要思考能力很好理解,因为你需要从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现象里发现背后的“道”,从而找到撬动问题的关键。那为什么还需要学习能力呢?因为不论你要洞察的是哪个领域的底层逻辑,都需要对那个领域有全面且深入的了解,然后才能谈及这个领域的底层逻辑,否则从何谈起?而想对目标领域拥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学习能力。没有学习能力,你就无法深入任何一个领域,没有了知识,你就会失去思考的土壤。所以,我会说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是洞察外在世界底层逻辑的两大基石,即个人成长的两个重要的慢变量。04又该如何深入全面的认识内在自我呢?这就要靠自我认知与自我觉察。我有一名学员,最近遇到一个问题。他对工作很用心,工作成绩也不错,却一直没升职,他觉得问题是出在沟通能力上,于是就去学了一门“沟通课”。这天,老板喊他进去谈话。一进去,老板就把他劈头盖脸骂了一顿,问他为什么上一个项目出了那么多问题。听着老板训斥,他的血一下子就冲上了脑门,然后在老板问他:“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办?”的时候,十分生硬地回答道:“您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听到这个回答,他的老板很生气:“你出去吧,这个项目不用你处理了。”等晚上回到家,他才意识到上课学了那么多沟通方法,但遇到事情时却一个都没用上,于是陷入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是不是在沟通方面有严重缺陷。听到这里,我问他:“在老板批评你时,你有没有想起自己刚学到的沟通方法?”他摇了摇头:“完全没有。那一刻我没有思考,一切就像条件反射,自动就怼回去了。”我继续问:“这样条件化的怼回去的时刻,还发生在哪些时候?”他想了一会后说:“只要我受到了权威人士的批评,我的反应就是立刻怼回去。”我继续问:“你觉得这是你没有想起去用沟通技巧的原因吗?”他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因为条件反射来的太快,就好像老板按下了让我怼回去的这个开关,中间根本没有让我去思考沟通方法的时间。现在去想,我发现在那一刻我根本没有选择,而是直接进入了条件反射。”我问:“如果想在那一刻意识到自己是有选择的,是可以选择其他方法的,你觉得可以做点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他思考了非常久的时间,然后回答:“有两点,第一是如果我知道我在面对权威人士批评时,会有一种“立刻怼回去”的条件反射,那么我就很可能不会这样做。第二是在老板批评我时,如果我意识到了我马上就要做出条件反射了,那么我就能够及时停下来,换成另一种选择,变成运用沟通课上学到的方法去解决,而不是再一次被我已经习惯了的条件反射拉进去。”第一点就是自我认知,他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着一种固有内在模式 - 即面对权威批评,会立刻怼回去的模式。第二点就是自我觉察,即“老板批评我时,如果我意识到我马上就要做出条件反射了,那么我就能及时停下来,变换选择,运用沟通课上的方法去解决。”也就是在电光火石间意识到自己正在陷入“条件反射”或其他状况的能力。对于自我认知,你需要认知的范围不只有你的内在模式,还有你的天赋优势、深层热情、核心价值观、隐形思维边界、悲观与乐观、你的早期誓言等。对于自我觉察,一旦拥有了很好的自我觉察,你就能从各种惯性反应、思维模式、行为方式、情绪反应中抽离出来,就会成为一个“旁观者”。当成为“旁观者”后,你就有了选择,当你有了选择,你就有了自由。自我觉察的范围很广,最核心的包括:及时知道自己的念头、情绪、身体反应、模式、条件反射、欲望、潜意识……但其实讲解这些不是关键,持之以恒的练习才是关键。每一个人都需要训练自我觉察力。否则,就会一次次的陷入之前习惯的条件反射,不断重复人生中的失败经验和死循环。同时,也会在不知不觉间跟着自己的情绪走,总是坐在情绪的“过山车”上,难以自持。这样的人,想要成事,当然难比登天。这就是获得内在成功的两个关键 - 自我认知与自我觉察。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就得到了获得外在成功与内在成功的四大慢变量(即四大基石):思考能力、学习能力、自我认知,与自我觉察。- END -作者艾菲介绍:《直击本质》书作者、“樊登读书”APP的“高效思考力提升课”主理人,Gallup全球认证优势教练及培训师、国际教练协会(ICF)认证专业级教练。21万读者公众号“艾菲的理想”创始人兼主笔,关注我,洞察底层逻辑,构建深度成长。2023-06-10 18:21:382
弛豫时间是什么呢?
弛豫时间,即达到热动平衡所需的时间。是动力学系统的一种特征时间。系统的某种变量由暂态趋于某种定态所需要的时间。在统计力学和热力学中,弛豫时间表示系统由不稳定定态趋于某稳定定态所需要的时间。在协同学中,弛豫时间可以表征快变量的影响程度,弛豫时间短表明快变量容易消去。作用:处在稳定外磁场中的核自旋系统受到两个作用,一是磁场力图使原子核的磁矩沿着磁场方向就位,另一是分子的热运动力图阻碍核磁矩调整位置。最后磁矩与稳定磁场重叠并达到—个动平衡,此时沿磁场方向的磁化强度最大,而与磁场垂直方向的磁化强度平均为零。如果原子核系统再受到—个不同方向的电磁场作用,磁化强度就会偏离原来的平衡位置,产生与原磁场方向垂直的横向磁化强度,同时与原磁场平行的纵向磁化强度也将减小。当这个电磁场去掉之后,核系统的不平衡状态并不能维持下去,而要向平衡状态恢复。人们把向平衡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弛豫过程。原子核从激化的状态回复到平衡排列状态的过程叫弛豫过程。这个过程遵循指数变化规律,其时间常数称为弛豫时间。2023-06-10 18:21:451
什么是色素基团的热驰豫时间?
几个概念 ? 色素基团(色基):黑素、血红蛋白、水分子、核酸等组织中能吸收 激光能量的物质 ? 热弛豫时间(TRT):组织受热后温 度降低50%所需的时间 与靶色基性质及大小有关2023-06-10 18:21:583
弛豫时间的介绍
弛豫时间 relaxation time动力学系统的一种特征时间·系统的某种变量由暂态趋于某种定态所需要的时间·在统计力学和热力学中,弛豫时间表示系统由不稳定定态趋于某稳定定态所需要的时间·在协同学中,弛豫时间可以表征快变量的影响程度,弛豫时间短表明快变量容易消去2023-06-10 18:22:161
驰豫时长短与什么有关?
弛豫时间,即达到热动平衡所需的时间。是动力学系统的一种特征时间。系统的某种变量由暂态趋于某种定态所需要的时间。在统计力学和热力学中,弛豫时间表示系统由不稳定定态趋于某稳定定态所需要的时间。在协同学中,弛豫时间可以表征快变量的影响程度,弛豫时间短表明快变量容易消去。2023-06-10 18:22:281
急求知识比能力更重要的资料 辩论赛怎么说??下午开始 感谢 知识比能力更重要哦 完整的再加分
不要作弊,不好。2023-06-10 18:22:364
能力比知识重要
能力与知识,哪个重要 竟聘学生会干部,为了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 外出打工,为了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 学校里最受欢迎的是能力训练班; 同学中最令人羡慕的是能力强的人; 大学生最重视的课题是如何提高能力。 什么是能力?在心理学理论中,能力是指直接影响到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条件。它包括一般能力、创造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操作能力等等。这是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完成任何活动过程都必不可少的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一特殊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些能力与特殊的专业活动内容联系在一起。比如音乐家要具备乐感和把握旋律、曲调的能力,画家要有良好的空间知觉和色彩识别能力。 创造力是一个人在解决新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独创能力。与以往的、常规的不一样,有新的办法和新的方案,出其不意,出奇制胜。 能上大学,说明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不说明大学生能力都很强,知识与能力又有什么区别呢? 知识是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经验结果,它是“死”的东西。比如某一个数学公式、某一段历史等,这些都是知识。人们掌握了某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加以利用。能力是“活”的,是在知识基础上更高层次、更为普通的东西,比如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等。 知识仅仅影响到人在有限领域中的活动效率。比如语文知识只影响到人在写作、文学领域的活动效率,不影响其他领域。能力影响到人的各种活动效率。比如记忆力影响人们对许多事情的记忆,创造力影响到人在一切活动中的创造性。 知识比较容易改变,既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和突击背诵而获得,也可能因遗忘而丧失。能力则是相对稳定的、需要较长时间才会发生变化的心理特点。知识是快变量,能力是慢变量。 知识是指一个人的现有水平。能力则市一种可能性,它不是一种已经表现的水平和现实,而是一种潜力。知识水平易受环境影响,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下,知识可以迅速增长。能力水平则不受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可以加快或阻碍一个人能力的发展,但作用时间长,影响较小。 知识与能力哪个更重要呢?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如果一个人能力比较强,仅缺乏某方面的知识,并不会最终影响他的成就,他可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缺乏某方面的能力,对一个人未来的影响将会大得多。但是能力又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和发展起来的,而且现代社会里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就不容易找到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下为一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比喻:一个孩子要出远门,他母亲主张给他带些干粮,他父亲却主张给他一杆猎枪,以使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凭手中的猎枪有吃有穿。“猎枪”即能力,“干粮”即知识,给孩子干粮不如给孩子猎枪。 这个比喻强调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当然,最好是“猎枪”加“干粮”。 我认为,大学它有别于我们的中小学,它不单单是学校那么简单,大学既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实践的平台,大学是离社会最近的地方,所以踏入大学就等于一只脚踏入了社会。进入大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进入社会作准备,换句话说,大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生产什么样的人才。现在的社会是知识型社会,你的知识越丰富你的职位和年薪就越高,工作时间越短,假期越多,然而,社会的实践性终究是它的根本属性之一,因此,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相当高的实践能力。 我们说培养实践能力比学习成绩重要,并不是说要忽略了学习,这一点是几位反方所误会的。作为学生,学习还是需要的,因为没有文化知识,再高实践能力也是只能去当苦力,所以我们必须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作为我们去实践的基础。文化知识是我们实践的基础,但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才是我们的目的,没有人想高分低能的吧。因此说,培养实践能力要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出到社会,就是以实践作贡献,实践能力的高与低是衡量完成工作的标准.所谓实践能力,就是学以致用的能力,一种知识获得到运用的体现,知识与理论在实际在的运用,比学习成绩更高层,更深度的直接体现.真理都有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一切的标准",高分低能,那也只是"白纸天才",因些我方支持"实践能力比大学学习成绩更重要"这一观点,谢谢主持,我正方观点发表完毕! 谁说大学生是脆弱的群体呢,未免把我们大学生的价值降低了,大学生是一个最具发展潜力的群体,因为年轻而更具生命力,正如我们中国共青团搞的一个全国性的"挑战杯",这项大学生课科活动,创想出多少项高科难得的科技作品与学术作品,连多少企业与企业家都拍手称绝的创新........还有一点就是:创新的实践者,在那漫长的路上摸索,遇到了多少困难,都能得知解决,就是因为实践长才干,实践出真知,如此熟悉的见惯不怪的例子,让我们正方的观点不言而喻啦! 当今世界都提倡创新,要创新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大国家教育部能及时做出适应时势的教育制度,实在可喜,现在不是没搞起来,只是慢慢在深化中,有条不紊,一步一步来,才是完全之策.至于对方"提及到古代的科举制度一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被认为是最好的选人制度....."对方也明明在陈词表述说"一度是"也就是证明,这一制度表示已过时,已不适应时势,现在国外教育发达的国家,现在大学里的主要采用是"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学术探讨与研讨式的考试,而不是中国的笔试.....不过中国现正向这个方向发展.在此希望对方能博学之时,能把时事眼光放得更大更长,不然自闭的学习就是"白读书"啦!2023-06-10 18:22:581
在社会是记忆力重要,还是创造力重要
什么是能力?在心理学理论中,能力是指直接影响到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条件。它包括一般能力、创造力。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操作能力等等。这是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完成任何活动过程都必不可少的能力。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一特殊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些能力与特殊的专业活动内容联系在一起。比如音乐家要具备乐感和把握旋律、曲调的能力,画家要有良好的空间知觉和色彩识别能力。创造力是一个人在解决新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独创能力。与以往的、常规的不一样,有新的办法和新的方案,出其不意,出奇制胜。能上大学,说明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不说明大学生能力都很强,知识与能力又有什么区别呢?知识是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经验结果,它是“死”的东西。比如某一个数学公式、某一段历史等,这些都是知识。人们掌握了某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加以利用。能力是“活”的,是在知识基础上更高层次、更为普通的东西,比如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等。知识比较容易改变,既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和突击背诵而获得,也可能因遗忘而丧失。能力则是相对稳定的、需要较长时间才会发生变化的心理特点。知识是快变量,能力是慢变量。知识是指一个人的现有水平。能力则市一种可能性,它不是一种已经表现的水平和现实,而是一种潜力。知识水平易受环境影响,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下,知识可以迅速增长。能力水平则不受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可以加快或阻碍一个人能力的发展,但作用时间长,影响较小。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如果一个人能力比较强,仅缺乏某方面的知识,并不会最终影响他的成就,他可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缺乏某方面的能力,对一个人未来的影响将会大得多。但是能力又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和发展起来的,而且现代社会里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就不容易找到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凡是与活动有关的,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所有心理特征都是能力。只有那些完成活动所必需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并能使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才是能力。例如人的体力,知识,以及人是否暴躁,活泼等,虽然对活动有一定影响,担不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最直接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因此,不能称之为能力。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通常也叫智力。它是人们完成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是能力中最主要有最一般的部分。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需要的能力。例如音乐中所需要的听觉表象能力.人们从事任何一项专业性活动既需要一般能力,也需要特殊能力。二者的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2023-06-10 18:23:041
asp:信息读取速度的比较
汗!Intel Core 2 Duo E6600 / 4G DDRII800 / 160G SATAII RAID你也就是来露富吧!2023-06-10 18:23:122
怎样快速找到细分变量
1、首先按消费年龄进行细分,把自己的产品线缩短。2、其次按消费层次进行细分,把自己的产品确定在某一消费档次上面。3、最后按产品风格进行细分即可。2023-06-10 18:23:341
pcaccess怎么快速建变量
确保对象变量引用有效的对象,并为该对象指定或重新指定一个引用。确保没有使用设置为 Nothing 的对象变量。确保已在 Add References 对话框中选中描述该对象的对象库。确保通过执行 With 语句入口点对 With 块进行初始化。2023-06-10 18:23:401
指针移动的速度快还是变量赋值的速度快
赋值的速度快,必须先赋值以后指针才会移动,所以赋值的速度肯定是比指针的速度要快的,如果赋值比指针慢程序就出错了。2023-06-10 18:23:471
vs2010怎么快速查找变量或方法
1双击变量名称或方法名称,则选中了变量名称或方法名称。2这时代码其他地方的变量名称或方法名称也会高亮显示。3也可以双击变量名称或方法名称后,按下键盘的ctrl+f来调出查找窗口4通过点击 查找下一个 按钮来依次查找5或者 为要查找的内容 创建书签 来通过书签来查找6这时,变量所在的行就出现了书签7这样就可以通过工具栏的书签工具来找到这些变量了2023-06-10 18:23:551
PS应用变量快捷键是什么?
编辑》键盘快捷键:里面的快捷键任你设置默认变换快捷键:ctrl+T2023-06-10 18:24:131
高手快初二数学变量
题目呢?还没完啊!2023-06-10 18:24:202
修改多个变量用什么快捷键
ctrl键吧…………2023-06-10 18:24:261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这个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什么?
变量是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当时的环境条件应相同.2023-06-10 18:24:353
Eclipse如何快速给全局变量加上快注释
在全局变量前面加 // code如果多行的话/* code */2023-06-10 18:24:501
快捷指令获取变量怎么找不到
快捷指令获取变量找不到那是因为电脑没有设置这个选项,我们可以在电脑设置中设置快捷指令就可以了2023-06-10 18:25:081
易语言里面怎么在子程序下面添加一个变量表 快捷键是什么?
在子程序下面添加局部变量的快捷键是CTRL+L添加全局变量的快捷键是CTRL+G2023-06-10 18:25:261
CAD中如何快速查出系统变量问题?
要记住多达两三百个变量有一定难度,可以用以下方法查出是哪个变量出了差错。为叙述方便,将有问题的文件命名为文件1,新建一个文件命名为文件2(最好新建,因为那样所有变量都是默认值,也可以用没问题的文件),分别在两文件中运行SETVAR,然后选P陆ㄒ桓鑫募儆胹etvar命令将变量列出,将所有变量复制-粘贴到Excel文件A列,在Excel文件文件C1格输入=IF(A1=B1,0,1)下拉单元格算出所有行的值,然后对C列按递减排列,这样,值不相同的变量就集中在前几列,再分析这些变量,很快就能查出是ANGBASE变量的设置有问题2023-06-10 18:25:331
当路程s一定时,时间t与速度v谁是自变量?快!!!!!!
t2023-06-10 18:25:413
MyEclipse将选中的变量快速加上System. out. println()的快捷键是啥来着?
打出syso,alt+/ 即可补全System. out. println()2023-06-10 18:25:481
OPC SCOUT中的变量如何快速添加?
OPCSCOUT中的变量如何快速添加?用一个一个加的办法速度效率太低?比如说DB1中有500个型变量,在OPCscout中T添加DB1,REAL0一直往下走,这样效率很低???(能不能在EXCEL中编辑好后,直接COPY过去就好了,即类似STEP7中的SYMBOL表可以用EXCEL编辑后导入的方法吗?)2023-06-10 18:26:041
易语言中,变量名的快捷键是什么?
ctrl+L插入局部变量ctrl+G全局变量ctrl+N子程序2023-06-10 18:2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