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求助如何用SPSS分析一个自变量和多个因变量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2023-06-10 08:35:25
黑桃花

自变量相关系数过高(大于0.9或者0.8)的话的确应该引起注意,很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你可以利用回归分析里面提供的共线性诊断来印证一下.

对于多重共线性,很多人会采取中心化的方式,说那样可以减轻多重共线性,就是把每列自变量减去各自的均值,这个方法最常见不过实际操作中感觉没很大用,你可以自己试试.类似的,还有一些数据变换方法如对数变换之类的,也有人用.

再一个就是可以增大样本量,因为有的研究者指出样本量小是造成多重共线性的原因之一

还有就是可以试试删除一些极端值、异常值再看看,这个方法就不是那么对症下药,但也是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可以试试.

小白
可以采用简单的相关分析

也可以试着采用回归分析,不过回归分析一次只能一个因变量。。

也可以用 典则相关分析

怎么选择核心变量和相关变量的区别

选择核心变量和相关变量是数据分析和建模的重要环节,两者的选择方法和目的略有不同:1. 核心变量是指对研究问题最具关键性、最具代表性的变量。在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时,我们通常会选择一些核心变量来作为独立变量或因变量进行研究和建模。选择核心变量的关键是找到与研究问题紧密相关的变量,以尽可能准确地描述研究对象。2. 相关变量是指与核心变量存在某种相关关系的其他变量。在数据分析和建模时,我们通常也会考虑一些相关变量,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和更好的预测效果。选择相关变量的关键是找到那些与核心变量具有相关性、且能提供额外信息的变量,以提高建模的精度和可靠性。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核心变量和相关变量并不是孤立的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交叉影响的关系。因此,在选择这些变量时,需要综合考虑实际研究的问题、数据的特点、模型的需求等多个因素,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分析和建模。
2023-06-09 23:14:051

相关变量是什么意思?谢谢!心理学实验设计中的一个术语。

自变量和因变量就不解释了 你知道的 一个相当于原因的 一个相当结果的相关变量就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之外的所有的能够导致差异产生的变量 比如顺序先后 练习因素 等等····
2023-06-09 23:14:141

相关分析中的两个变量是

相关分析中的两个变量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而且都是随机变量,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只有因变量是随机的,自变量是可以控制的量。相关分析,是研究现两个随机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最典型的一种如求相关系数。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就是对总体中确实具有联系的标志进行分析,其主体是对总体中具有因果关系标志的分析。它是描述客观事物相互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的过程。 在一段时期内出生率随经济水平上升而上升,这说明两指标间是正相关关系;而在另一时期,随着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出现出生率下降的现象,两指标间就是负相关关系。 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区别 1.进行相关分析时不必事先确定两个变量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而进行回归分析时,则必须事先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2.相关分析中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而回归分析中的两变量只有因变量是随机的,自变量是可以控制的量。 3.计算相关系数的两变量是对等的,改变两者的位置并不影响相关系数的数值,而回归分析中对于一种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变量,可以求得两个回归方程,一个为为Y倚X的回归方程,另一个为X倚Y的回归方程 4.相关分析只能分析两变量的相关程度和方向,而回归分析要比相关分析更深入,更具体,它要分析因变量是如何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2023-06-09 23:14:231

怎样判断两个随机变量的相关性

计算样本相关系数吧,我们高中选修教材里有提到
2023-06-09 23:14:301

相关关系按照相关的变量多少不同,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社会经济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现象间相互联系的复杂性.从不同角度可对相关关系作以下分类:(1)按相关分析涉及的因素多少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2)按相关关系表现的形式不同,可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3)根据相关关系的程度不同,可划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完全相关实际上就是函数关系,因此,函数关系是相关关系的特例.(4)按相关关系的变化方向不同,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2023-06-09 23:14:532

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首先看显著性值,也就是sig值或称p值。它是判断r值,也即相关系数有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一般为0.05。由表可知,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r=-0.035,其p值为0.709>0.05,所以相关性系数没有统计学意义。无论r值大小,都表明两者之间没有相关性。如果p值<0.05,那么就表明两者之间有相关性。然后再看r值,|r|值越大,相关性越好,正数指正相关,负数指负相关。一般认为:|r|大于等于0.8时为两变量间高度相关;|r|大于等于0.5小于0.8时认为两变量中度相关;|r|大于等于0.3小于0.5时认为两变量低度相关或弱相关,|r|小于0.3说明相关程度为极弱相关或无相关。所以判断相关性,先看p值,看有没有相关性。再看r值,看相关性是强还是弱。
2023-06-09 23:14:591

怎么算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呢?

x与y的相关系数可以通过公式Cov(X,Y)/根号(Var[X]*Var[Y]),其中Cov(X,Y)为X与Y的协方差,Var[X]为X的方差,Var[Y]为Y的方差。x与y的相关系数:1、当相关系数为0时,X和Y两变量无关系。2、当X的值增大(减小),Y值增大(减小),两个变量为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00与1.00之间。3、当X的值增大(减小),Y值减小(增大),两个变量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在-1.00与0.00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或-1,相关度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相关度越弱。
2023-06-09 23:15:061

相关系数求另一个变量取值

x = [X1,X2,...,Xn], y = [Y1,Y2,...,Yn]. Ix(k) 为 将X1,X2,...,Xn按降序重排后的序列中,Xk在序列中的位置下标. Iy(k) 为 将Y1,Y2,...,Yn按降序重排后的序列中,Yk在序列中的位置下标. r = 1 - 6{[Ix(1)-Iy(1)]^2 + [Ix(2)-Iy(2)]^2 + ...+ [Ix(n)-Iy(n)]^2}/[n(n+1)(n-1)]. 这样, n=1时,Speraman相关系数无意义. n>1时,已知Speraman相关系数r及一个变量x. 只有1个方程,无法求出y的n个分量. 结论是, 村长大哥的要求无法满足.
2023-06-09 23:15:191

如何计算两个变量之间或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在SPSS中的correlation中计算得到。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何计算呢?专研了一天,还是从竹庄家的网页里获得了最多的知识。  以下为转贴:  计算两组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最好(即最容易也最准确)方法是用LISREL、AMOS等结构方程模型(SEM)。如果A1-A3是一个潜在因子、B1-B5是另一个潜在因子。SEM可以同时检验这两个潜在因子内部各观测变量是否相关以及两个因子之间是否相关。  如果你没学过SEM而只想在SPSS里做,有几种变通方法,但是都比较麻烦一点,其结果略有差别。  一、因子分析(EFA):先分别对A1-A3和B1-B5做因子分析、并从中生成两个因子、最后在相关分析中计算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果这两组变量(尤其是B1-B5)每组各自存在2个或更多的因子,就有问题了。(当然,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用其它方法同样也会有问题。)  二、General Linear Model(GLM):选"Multivariate", 将A1-A3放入"Dependent Variables"、B1-B5放入"Covariate(s)",执行后在“Test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的表底部,找到对应于A1-A3的三个"R Squared" ,求其平均,再求其平方根(squared root),就是两组变量的相关系数了。  三、在MANOVA里启用其Canonical Correlation,SPSS菜单中已找不到MANOVA了,要写如下的syntax:  MANOVA a1 a2 a3 WITH b1 b2 b3 b4 b5  /DISCRIM ALL ALPHA(1)  /PRINT=SIG(EIGEN DIM)  其产生很多个表格,最后的“Analysis of Variance -- design 1:Estimates of effects for canonical variables”给出了类似GLM的R Squared,然后再求平方根   四、如果使用SPSS15,它提供了一个"Canonical Correlations.sps"的syntax,可以调用,其结果的解读如上。
2023-06-09 23:15:271

解释变量相关会有什么后果

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想检验两变量的相关性?可做两变量的相关性检验,看是否相关。 其实缺失的变量都到了随机误差项中去了,导致最后得到非一致估计量。还有,因为有的缺失的变量可能会和解释变量相关,但是被归到随机误差项中去,这样会产生内生性问题。
2023-06-09 23:15:451

如果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怎么办

我老师说可以对变量进行剥离,比如a是因变量,b,c,d,是解释变量,若b与c,d也有相关关系,可再做一次线性回归求得b=α+β*c+γ*d,然后把b换为α+残差,c,d的系数并入原方程中。
2023-06-09 23:15:543

相关分析中的两个变量是

相关分析中的两个变量是随机的,是可以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的过程。 扩展资料 相关分析中的两个变量是随机的.,相关分析就是对总体中确实具有联系的标志进行分析,主要是对总体中的因果关系的分析,一般来说,相关分析是可以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的过程。
2023-06-09 23:16:101

如果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怎么办

对变量进行剥离:1、a是因变量,b,c,d是解释变量。2、b与c,d也有相关关系,可再做一次线性回归求得b=α+β*c+γ*d,然后把b换为α+残差,c,d的系数并入原方程中。线性回归方程利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来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之一。线性回归在回归分析中第一种经过严格研究并在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的类型。按自变量个数可分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程。扩展资料:线性回归有很多实际用途。分为以下两大类:1、如果目标是预测或者映射,线性回归可以用来对观测数据集的和X的值拟合出一个预测模型。当完成这样一个模型以后,对于一个新增的X值,在没有给定与它相配对的y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个拟合过的模型预测出一个y值。2、给定一个变量y和一些变量X1,...,Xp,这些变量有可能与y相关,线性回归分析可以用来量化y与Xj之间相关性的强度,评估出与y不相关的Xj,并识别出哪些Xj的子集包含了关于y的冗余信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线性回归方程
2023-06-09 23:16:181

如何操作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

自变量相关系数过高(大于0.9或者0.8)的话的确应该引起注意,很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你可以利用回归分析里面提供的共线性诊断来印证一下.对于多重共线性,很多人会采取中心化的方式,说那样可以减轻多重共线性,就是把每列自变量减去各自的均值,这个方法最常见不过实际操作中感觉没很大用,你可以自己试试.类似的,还有一些数据变换方法如对数变换之类的,也有人用.再一个就是可以增大样本量,因为有的研究者指出样本量小是造成多重共线性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可以试试删除一些极端值、异常值再看看,这个方法就不是那么对症下药,但也是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可以试试.
2023-06-09 23:16:331

相关系数公式是什么?

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是ρXY=Cov(X,Y)/√[D(X)]√[D(Y)]。公式描述:公式中Cov(X,Y)为X,Y的协方差,D(X)、D(Y)分别为X、Y的方差。若Y=a+bX,则有:令E(X) =μ,D(X) =σ。则E(Y) = bμ+a,D(Y) = bσ。E(XY) = E(aX + bX) = aμ+b(σ+μ)。Cov(X,Y) = E(XY)u2212E(X)E(Y) = bσ。变量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具有不确定性的相关关系。⑴完全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一个变量的数量变化由另一个变量的数量变化所惟一确定,即函数关系。⑵不完全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介于不相关和完全相关之间。⑶不相关:如果两个变量彼此的数量变化互相独立,没有关系。
2023-06-09 23:16:401

相关系数指什么

相关系数是用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是按积差方法计算,以两个变量与各自平均值的离差为基础,通过两个离差相乘来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正相关是指两个变量向相同的方向变化,即一个变量的值增加,另一个变量得值也增加;负相关是指两个变量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即一个变量的值增加,另一个变量的值相应地减少;零相关是指两列变量之间没有关系,即一列变量变动时,另一列变量作无规律变动。
2023-06-09 23:16:561

相关性 偏相关 可以是分类变量吗

相关性 偏相关 可以是分类变量变量来源于数学,是计算机语言中能储存计算结果或能表示值抽象概念。变量可以通过变量名访问。在指令式语言中,变量通常是可变的;但在纯函数式语言(如Haskell)中,变量可能是不可变(immutable)的。在一些语言中,变量可能被明确为是能表示可变状态、具有存储空间的抽象(如在Java和Visual Basic中);但另外一些语言可能使用其它概念(如C的对象)来指称这种抽象,而不严格地定义"变量"的准确外延。
2023-06-09 23:17:171

spss里,相关性分析控制变量怎么做

在spss中,如果想在相关分析的同时控制某些无关变量,可以做偏相关分析。依次在菜单里选分析——相关——偏相关。然后把求相关的变量和控制变量(或称协变量)各自选入对应的框就可以分析了。
2023-06-09 23:17:241

在相关分析中要求2个变量都是什么

自变量和因变量
2023-06-09 23:17:323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用相关系数来表示是对是错

是不对的。相关系数r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如果相关系数r=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并不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其它相关关系,比如非线性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的适用条件:1、适用于线性相关的情形,对于曲线相关等更为复杂的情形、积差相关系数的大小并不能代表相关性的强弱。2、无明显异常值,存在极端值则予剔除或转换。3、变量呈双变量正态分布,如各自服从正态分布两个变量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假阳率偏高一点。扩展资料利用样本相关系数推断总体中两个变量是否相关,可以用t 统计量对H0假设(即二者相关系数为0)进行检验。若t检验显著,则拒绝原假设,即两个变量是线性相关的;反之,则不能拒绝原假设,即两个变量不是线性相关的。r的取值为,-1~+1。r>0表明两个变量是正相关,即一个变量的值越大,另一个变量的值也会越大;r<0表明两个变量是负相关,即一个变量的值越大另一个变量的值反而会越小。r 的绝对值越大,则两变量相关性越强。若r=0,表明两个变量间不是线性相关,但可能存在其他方式的相关(比如曲线方式)。(1)一般认为:|r|≥0.8时,可认为两变量间高度相关;0.5≤|r|<0.8,可认为两变量中度相关;0.3≤|r|<0.5,可认为两变量低度相关;|r|<0.3,可认为两变量基本不相关。(2)也有认为:|r|≥0.8时,可认为两变量间极高度相关;0.6≤|r|<0.8,可认为两变量高度相关;0.4≤|r|<0.6,可认为两变量中度相关;0.2≤|r|<0.4,可认为两变量低度相关;|r|<0.2,可认为两变量基本不相关。(3)还有认为:|r|≥0.7时,可认为两变量间强相关;0.4≤|r|<0.7,可认为两变量中度相关;0.2≤|r|<0.4,可认为两变量弱相关;|r|<0.2,可认为两变量极弱相关或不相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关系数
2023-06-09 23:18:111

如何用spss统计两个变量的相关性?

用spss分析两组数据的相关性步骤如下:1、第一步,电脑安装SPSS软件包,最好使用最新版本,功能比较齐全。打开SPSS软件,导入你需要分析的数据,这里以excel数据为例子。依次点击【文件】-【打开】-【数据】。2、第二步,选择excel数据,确认导入后,查看数据是否导入正常。3、第三步,进行相关性分析。依次点击【分析】-【相关】-【双变量】。4、第四步,然后,把变量从左侧选择到右侧变量框里面,勾选person相关,双侧检验等等。5、第五步,点确定,相关性的结果就在输出文档里面了。你也可以把结果复制导出到word或者excel。这样就完成了用spss分析两组数据的相关性。
2023-06-09 23:18:351

相关分析反映变量间的依存关系

相关分析是反映两个变量间的依存关系。相关分析就是对总体中确实具有联系的标志进行分析,其主体是对总体中具有因果关系标志的分析。它是描述客观事物相互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的过程。在一段时期内出生率随经济水平上升而上升,这说明两指标间是正相关关系;而在另一时期,随着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出现出生率下降的现象,两指标间就是负相关关系。为了确定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该收集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应该是成对的。例如,每人的身高和体重。然后在直角坐标系上描述这些点,这一组点集称为“散点图”。根据散点图,当自变量取某一值时,因变量对应为一概率分布,如果对于所有的自变量取值的概率分布都相同,则说明因变量和自变量是没有相关关系的。反之,如果,自变量的取值不同,因变量的分布也不同,则说明两者是存在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通过相关系数r来表示。相关系数r的值在-1和1之间,但可以是此范围内的任何值。正相关时,r值在0和1之间,散点图是斜向上的,这时一个变量增加,另一个变量也增加;负相关时,r值在-1和0之间,散点图是斜向下的,此时一个变量增加,另一个变量将减少。r的绝对值越接近1,两变量的关联程度越强,r的绝对值越接近0,两变量的关联程度越弱。
2023-06-09 23:19:291

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关系。定性变量能做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等地位的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例如,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与降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都是相关分析研究的问题。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之间的区别:回归分析侧重于研究随机变量间的依赖关系,以便用一个变量去预测另一个变量。相关分析侧重于发现随机变量间的种种相关特性,相关分析在工农业、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和生物学等方面都有应用。相关分析的特点:1、相关分析就是对总体中确实具有联系的标志进行分析,其主体是对总体中具有因果关系标志的分析。它是描述客观事物相互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的过程。2、在一段时期内出生率随经济水平上升而上升,这说明两指标间是正相关关系;而在另一时期,随着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出现出生率下降的现象,两指标间就是负相关关系。3、为了确定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该收集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应该是成对的。例如,每人的身高和体重。然后在直角坐标系上描述这些点,这一组点集为“散点图”。
2023-06-09 23:19:471

如何判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系数?

首先看显著性值,也就是sig值或称p值。它是判断r值,也即相关系数有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一般为0.05。由表可知,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r=-0.035,其p值为0.709>0.05,所以相关性系数没有统计学意义。无论r值大小,都表明两者之间没有相关性。如果p值<0.05,那么就表明两者之间有相关性。然后再看r值,|r|值越大,相关性越好,正数指正相关,负数指负相关。一般认为:|r|大于等于0.8时为两变量间高度相关;|r|大于等于0.5小于0.8时认为两变量中度相关;|r|大于等于0.3小于0.5时认为两变量低度相关或弱相关,|r|小于0.3说明相关程度为极弱相关或无相关。所以判断相关性,先看p值,看有没有相关性。再看r值,看相关性是强还是弱。
2023-06-09 23:20:111

如何判断两列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首先看显著性值,也就是sig值或称p值。它是判断r值,也即相关系数有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一般为0.05。由表可知,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r=-0.035,其p值为0.709>0.05,所以相关性系数没有统计学意义。无论r值大小,都表明两者之间没有相关性。如果p值<0.05,那么就表明两者之间有相关性。然后再看r值,|r|值越大,相关性越好,正数指正相关,负数指负相关。一般认为:|r|大于等于0.8时为两变量间高度相关;|r|大于等于0.5小于0.8时认为两变量中度相关;|r|大于等于0.3小于0.5时认为两变量低度相关或弱相关,|r|小于0.3说明相关程度为极弱相关或无相关。所以判断相关性,先看p值,看有没有相关性。再看r值,看相关性是强还是弱。
2023-06-09 23:20:361

定性变量能做相关性分析吗?

定性变量能做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等地位的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例如,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与降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都是相关分析研究的问题。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之间的区别:回归分析侧重于研究随机变量间的依赖关系,以便用一个变量去预测另一个变量;相关分析侧重于发现随机变量间的种种相关特性,相关分析在工农业、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和生物学等方面都有应用。扩展资料:相关分析就是对总体中确实具有联系的标志进行分析,其主体是对总体中具有因果关系标志的分析。它是描述客观事物相互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的过程。在一段时期内出生率随经济水平上升而上升,这说明两指标间是正相关关系;而在另一时期,随着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出现出生率下降的现象,两指标间就是负相关关系。为了确定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该收集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应该是成对的。例如,每人的身高和体重。然后在直角坐标系上描述这些点,这一组点集为“散点图”。
2023-06-09 23:20:431

如何计算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

x与y的相关系数可以通过公式Cov(X,Y)/根号(Var[X]*Var[Y]),其中Cov(X,Y)为X与Y的协方差,Var[X]为X的方差,Var[Y]为Y的方差。x与y的相关系数:1、当相关系数为0时,X和Y两变量无关系。2、当X的值增大(减小),Y值增大(减小),两个变量为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00与1.00之间。3、当X的值增大(减小),Y值减小(增大),两个变量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在-1.00与0.00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或-1,相关度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相关度越弱。
2023-06-09 23:21:001

如何实现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首先建立两个变量如x,y,把数据录入进去(两列),在analysis里头,选correlate,分别把x,y放进去,点OK就可以得到结果。
2023-06-09 23:21:162

怎么计算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

x与y的相关系数可以通过公式Cov(X,Y)/根号(Var[X]*Var[Y]),其中Cov(X,Y)为X与Y的协方差,Var[X]为X的方差,Var[Y]为Y的方差。x与y的相关系数:1、当相关系数为0时,X和Y两变量无关系。2、当X的值增大(减小),Y值增大(减小),两个变量为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00与1.00之间。3、当X的值增大(减小),Y值减小(增大),两个变量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在-1.00与0.00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或-1,相关度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相关度越弱。
2023-06-09 23:21:271

定性变量能做相关分析吗?

定性变量能做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等地位的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例如,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与降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都是相关分析研究的问题。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之间的区别:回归分析侧重于研究随机变量间的依赖关系,以便用一个变量去预测另一个变量;相关分析侧重于发现随机变量间的种种相关特性,相关分析在工农业、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和生物学等方面都有应用。扩展资料:相关分析就是对总体中确实具有联系的标志进行分析,其主体是对总体中具有因果关系标志的分析。它是描述客观事物相互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的过程。在一段时期内出生率随经济水平上升而上升,这说明两指标间是正相关关系;而在另一时期,随着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出现出生率下降的现象,两指标间就是负相关关系。为了确定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该收集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应该是成对的。例如,每人的身高和体重。然后在直角坐标系上描述这些点,这一组点集为“散点图”。
2023-06-09 23:21:521

相关系数如何定义?

相关系数定义式为:若Y=a+bX,则有令E(X) = μ,D(X) = σ,则E(Y) = bμ + a,D(Y) = bσ,E(XY) = E(aX + bX) = aμ + b(σ + μ),Cov(X,Y) = E(XY) u2212 E(X)E(Y) = bσ。相关表和相关图可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关方向,但无法确切地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程度。相关系数是用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是按积差方法计算,同样以两变量与各自平均值的离差为基础,通过两个离差相乘来反映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着重研究线性的单相关系数。扩展资料:注意事项:相关表示两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双方向的。而回归则表示Y随X而变化,这种关系是单方向的。医学资料中的有些资料用相关表示较适宜,比如兄弟与姐妹间的身长关系、人的身长与前臂长之间的关系等资料。另有些资料用相关和回归都适宜,此时须视研究需要而定。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的正负号都有两变量离均差积之和的符号业决定,所以同一资料的b与其r的符号相同。回归系数有单位,形式为(应变量单位/自变量单位)相关系数没有单位。相关系数的范围在-1~+1之间,而回归系数没有这种限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关系数
2023-06-09 23:22:091

请问定性变量能做相关性分析吗?

定性变量能做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等地位的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例如,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与降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都是相关分析研究的问题。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之间的区别:回归分析侧重于研究随机变量间的依赖关系,以便用一个变量去预测另一个变量;相关分析侧重于发现随机变量间的种种相关特性,相关分析在工农业、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和生物学等方面都有应用。扩展资料:相关分析就是对总体中确实具有联系的标志进行分析,其主体是对总体中具有因果关系标志的分析。它是描述客观事物相互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的过程。在一段时期内出生率随经济水平上升而上升,这说明两指标间是正相关关系;而在另一时期,随着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出现出生率下降的现象,两指标间就是负相关关系。为了确定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该收集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应该是成对的。例如,每人的身高和体重。然后在直角坐标系上描述这些点,这一组点集为“散点图”。
2023-06-09 23:22:211

什么是定性变量能做相关性分析吗

定性变量能做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等地位的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例如,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与降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都是相关分析研究的问题。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之间的区别:回归分析侧重于研究随机变量间的依赖关系,以便用一个变量去预测另一个变量;相关分析侧重于发现随机变量间的种种相关特性,相关分析在工农业、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和生物学等方面都有应用。扩展资料:相关分析就是对总体中确实具有联系的标志进行分析,其主体是对总体中具有因果关系标志的分析。它是描述客观事物相互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的过程。在一段时期内出生率随经济水平上升而上升,这说明两指标间是正相关关系;而在另一时期,随着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出现出生率下降的现象,两指标间就是负相关关系。为了确定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该收集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应该是成对的。例如,每人的身高和体重。然后在直角坐标系上描述这些点,这一组点集为“散点图”。
2023-06-09 23:22:381

请问定性变量能做相关性分析吗?

定性变量能做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等地位的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例如,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与降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都是相关分析研究的问题。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之间的区别:回归分析侧重于研究随机变量间的依赖关系,以便用一个变量去预测另一个变量;相关分析侧重于发现随机变量间的种种相关特性,相关分析在工农业、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和生物学等方面都有应用。扩展资料:相关分析就是对总体中确实具有联系的标志进行分析,其主体是对总体中具有因果关系标志的分析。它是描述客观事物相互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的过程。在一段时期内出生率随经济水平上升而上升,这说明两指标间是正相关关系;而在另一时期,随着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出现出生率下降的现象,两指标间就是负相关关系。为了确定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该收集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应该是成对的。例如,每人的身高和体重。然后在直角坐标系上描述这些点,这一组点集为“散点图”。
2023-06-09 23:23:121

相关系数的定义式是什么?

相关系数定义式为:若Y=a+bX,则有令E(X) = μ,D(X) = σ,则E(Y) = bμ + a,D(Y) = bσ,E(XY) = E(aX + bX) = aμ + b(σ + μ),Cov(X,Y) = E(XY) u2212 E(X)E(Y) = bσ。相关表和相关图可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关方向,但无法确切地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程度。相关系数是用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是按积差方法计算,同样以两变量与各自平均值的离差为基础,通过两个离差相乘来反映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着重研究线性的单相关系数。扩展资料:注意事项:相关表示两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双方向的。而回归则表示Y随X而变化,这种关系是单方向的。医学资料中的有些资料用相关表示较适宜,比如兄弟与姐妹间的身长关系、人的身长与前臂长之间的关系等资料。另有些资料用相关和回归都适宜,此时须视研究需要而定。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的正负号都有两变量离均差积之和的符号业决定,所以同一资料的b与其r的符号相同。回归系数有单位,形式为(应变量单位/自变量单位)相关系数没有单位。相关系数的范围在-1~+1之间,而回归系数没有这种限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关系数
2023-06-09 23:23:281

SPSS相关分析中怎样看两个变量的相关程度?

简单点说先看Sig.值,如果这个值<0.05,那说明有意义,然后看相关系数,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大,不过这个是线性相关系数,如果系数小也不能说明没相关程度,可以画出散点图,看一下是否存在曲线相关。
2023-06-09 23:23:422

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特点是什么

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特点是一个变量的取值不能由另一个变量唯一确定。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特点是一个变量的取值不能由另一个变量唯一确定。
2023-06-09 23:23:491

两个分类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两个分类变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频数统计、交叉表卡方检验等过程进行处理。按照相关关系形态划分,可以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在直角坐标系里,两个变量的观测值的分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线性关系;如果在直角指标系内,两个变量的观测值分布是一条曲线,那么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是非线性相关。按照变量的个数划分,可以分为单相关,复相关和偏相关。单相关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一个是自变量。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分析也被称为二元变量相关分析。复相关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一个因变量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相关关系。偏相关综合了单相关和复相关的特点,当一个变量与多个变量相关,但是只关心其中一个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需要屏蔽其他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影响,这样的相关关系就叫做偏相关。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一种统计学方法,通常用于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相关性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衡量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其中-1表示负相关,0表示无相关,1表示正相关。相关分析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具备相关性的变量元素进行分析,从而衡量两个因素的的相关密切程度,相关性的元素之间需要存在一定的联系或者概率才可以进行相关性分析。判断数据是否具有相关关系,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绘制散点图。要判断多个数据的之间的关系,散点图的绘制就会显得比较繁琐,这时候要选择绘制散点矩阵。相关性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统计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实际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2023-06-09 23:23:551

相关系数多少算具有相关性?

相关系数是最早由统计学家卡尔·皮尔逊设计的统计指标,是研究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量,一般用字母 r 表示。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相关系数有多种定义方式,较为常用的是皮尔逊相关系数。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一般在0.8以上,认为A和B有强的相关性。0.3到0.8之间,可以认为有弱的相关性。0.3以下,认为没有相关性。扩展资料相关表和相关图可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关方向,但无法确切地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程度。相关系数是用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是按积差方法计算,同样以两变量与各自平均值的离差为基础,通过两个离差相乘来反映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着重研究线性的单相关系数。需要说明的是,皮尔逊相关系数并不是唯一的相关系数,但是最常见的相关系数,以下解释都是针对皮尔逊相关系数。依据相关现象之间的不同特征,其统计指标的名称有所不同。如将反映两变量间线性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平方称为判定系数);将反映两变量间曲线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非线性相关系数、非线性判定系数;将反映多元线性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复相关系数、复判定系数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相关系数
2023-06-09 23:25:181

解释变量相关会有什么后果

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想检验两变量的相关性?可做两变量的相关性检验,看是否相关。其实缺失的变量都到了随机误差项中去了,导致最后得到非一致估计量。还有,因为有的缺失的变量可能会和解释变量相关,但是被归到随机误差项中去,这样会产生内生性问题。
2023-06-09 23:25:311

什么是相关系数?谢谢

定义1:衡量两个变量线性相关密切程度的量。对于容量为n的两个变量x,y的相关系数rxy可写为 ,式中 是两变量的平均值 应用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 定义2:由回归因素所引起的变差与总变差之比的平方根。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数学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3:度量两个随机变量间关联程度的量。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1)。当相关系数小于0时,称为负相关;大于0时,称为正相关;等于0时,称为零相关。 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群体、数量遗传学(二级学科)
2023-06-09 23:25:584

在SPSS中如何对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在这个模块,将两个变量选进去,看sig的值是否小于0.05或者看相关系数右上角是否有*号,如果小于或者有星号就表示两变量显著相关
2023-06-09 23:26:152

相关分析中,可以采用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可以用协方差。如果协方差为正数则说明两组数据正相关,负数则对应负相关。
2023-06-09 23:26:221

空间自相关的研究变量是什么

相关程度。空间自相关的研究变量是确定某一变量是否在空间上相关,其相关程度如何。空间自相关,专业术语,是指一些变量在同一个分布区内的观测数据之间潜在的相互依赖性。
2023-06-09 23:26:301

spss多变量相关性分析步骤

2023-06-09 23:26:561

再见造句一年级

我要和我的游戏说再见了,因为我马上就要上一年级了,这对我来说非常的关键,我一定要好好的去学习。
2023-06-09 23:25:5010

如何才能作到新材料作文的扣题

 作文技巧谈一:如何才能作到新材料作文的扣题  题乃文章眼、篇之魂。能否扣题,是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成败的关键。多年来,考场作文有“三大死刑”,即“偏题”、“错体”、“灰旨”,它让一代又一代考生们谈之色变,被有的考生戏称为“偏头怪身灰指甲”,其中以“偏题”最为严重,“偏题”就是没扣住题旨。而作文的扣题固然与审题、选材密切相关,但是学会掌握一些具体的扣题技巧,也相当重要。即便审题准,选材佳,但如果行文中不懂扣题,也会出现“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惨局。有人说,有时一两句话就有可能“救活”一篇被判死刑的跑题作文,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其实这种起死回生、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夫,就是扣题的功夫。  一、扣题问题  、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比如:  ①对话题“借口——弱者的托辞”,一些同学大谈有时候借口也能寻求心理平衡,降低心理压力。这样一来,将“借口——弱者的托辞”这个话题变成了话题“借口”,只顾及了话题中的一部分,造成了整体偏离话题。  ②北京2010年的中考作文题是以“凝聚”为题,就这两个抽象的字,学生可能一时难以适应,难以和自己平时熟悉的内容建立起联系,于是可能就只会东拉西扯,自然就扣不住题,不能较好地突出中心。  、因随意而离题。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出现主次不分等问题,这样很容易导致行文离题的问题。比如:  ①对半命题“窗外的______”,一考生拟题为“窗外的美景”。文章描述生动,文采飞扬,结构清晰,材料丰富。但是,作者只是在文章前半部分写“窗外”,中间提出:“那么窗内又是怎样的呢?”然后过渡到写“窗内”。整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写“窗内”。很明显,由于作者写作的随意性,导致文章偏离了题意。结果,文章被评为三类下。  ②2010年深圳中考作文题“奖励自己”,有一个同学花大篇幅写“为什么奖励自己”,貌似合题,实质上是没有审清题目中是个动宾短语,因而便没有突出“奖励”这个行为,较好的写法是开篇点一下奖励自己的原因,然后放手写奖励的过程。  、因忽视而离题。只重视狭义的“题目”(不包括导语等)或者“话题”,而无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比如,导语中有“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或“选取你所经历的一幕”等的要求。前者如果不是叙述自己的经历,而是写一些泛泛而谈的空洞的内容,后者却是写出了多件事,那么,你就离题了。比如,2010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题:以“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二、扣题步骤  为了说明的方便,这里以一则材料为例来对扣题步骤作一梳理。  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或见闻吗?请以“石头与山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步骤一:认真审题  、搞清文题形式。作文的命题形式一般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作文时就要加以区分,以运用不同的方法。上述材料属于话题作文类型。  、分析文题要义。在看到文题时,要仔细分析题目,领会关键词语的含义,读出题目背后所隐含的信息,进而把握其要义,然后扣住其要旨来命题。  比如,2011年浙江绍兴的中考作文是一个命题作文题:“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这里,要领会两点:一是题目内含了一个比喻,二是“微笑”与“歌谣”的含义,尤其要注意,这里的“微笑”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其本质应该是乐观、坚强、泰然等含义。再比如,2011年江苏常州中考作文题是“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如果审题重心落在“理解”上,就偏题了。写作者必须扣住“过程”以及其前面的修饰语“慢慢的”三个字来谋篇布局。  分析上述材料可知,“山头”意味着大困难,“石头”意味着小困难,面对困难,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化大为小,不能放小为大。  、留意文题要求。一般一个作文题都会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其要求,比如,前面所说的“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求,还有对篇幅、文体等一般也会作出相应的限定。  步骤二:恰当拟题  除了全命题外,其他类型的作文题都涉及补题或拟题的问题。“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至少要符合三点:一是能扣住题旨,二是立意高远,三是引人注目。而且标题拟得好,还有利于打开思路,否则,文思就会受阻。  笔者所教年级曾在一次月考中有这样一个作文题:“我身边的_____”,有的同学拟为“我身边的世界/中国”、“我身边的朋友/老师/小人(所见、属于有形的)”,这就一般化了,甚至令人费解或不解。若拟为“我身边的幸福/感动/温暖/美……”(所见→所感、属于无形的),则就是上等题了,因为它既符合题意,也在立意上高人一筹。  在拟题中要达到扣题的目的,一个简单方便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题目嵌入法 ,即在拟写文章的题目时嵌入能体现相关话题的字眼,这样就能确保所拟标题能扣住题意而不至于偏题。  如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拟出下面的题目:《困难——山头?石头?》、《那只不过是一块石头》、《不要把困难当成山头》、《管他石头与山头》、《石头真的是山头吗?》、《山头与石头之辩/变》等。  步骤三:巧妙点题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在考场作文中,当题目确定之后,行文过程中要能扣住题旨,那巧妙点题便是重要的一环,大致有以下六种点题方法:  、设计题记点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写作中,在文章题目之后、正文之前加上一两句或一小段精短的话,这就是文章的“题记”,即给文章戴上一顶“凤冠”。题记,相当于人的眉毛。浓眉大眼,活力无限;柳叶丹凤,风情万种;卧蚕眉,刚毅忠厚;新月眉,柔情似水……这样看来,写好题记,不仅可以增添文采,还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导引读者情感倾向,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尤其是考场作文,如果能设计一则别具心裁的题记,定会给阅卷老师美好的第一印象,营造了愉悦的阅读心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作文“印象分值”。  题记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借用名人名言,可以引用一首小诗(或若干诗句);可以是谚语、箴言;还可以是一段自我感悟的文字,甚至是一个短小的故事。总之,题记具有或点明题旨或提示内涵或设置悬念或交待缘由或抒发真情或增加文采或渲染气氛等作用。  而在上述材料中,可以用以下内容作为题记来点题:  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②面对困难,不绕道,不退缩。——题记  ③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  、开门见山点题——犹抱琵琶半遮面  就是指在文章的开头部分直接开门见山,直击话题或题目中的字眼,以点明话题或文章的主旨,引得下文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而不至于偏题。清人李渔《闲情偶寄》中言:“场中作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这里的“开卷之初”,就是指文章的开篇。例如上述材料中可以这样开头:  ①林肯父亲廉价买回了一个有许多石头的农场,却认为那是山头而不去清除它们,后来,林肯的母亲带领孩子们清除了“山头”,因为它们只是埋入土里一英尺的石头。石头与山头,高度不知相差多少,但有时它们相差,不过一英尺的距离。  ②悲观的人说,困难是一座坚硬的山头,搬不起撼不动,只能束手无策;乐观的人说,困难只不过是浅埋于土中的石头,只要肯用心,轻轻一挖,便可以将石头搬起。  ③如果把一块石头看得如山头那般厚重,那么这块石头便真的不可撼动;如果把人飞上天看做是痴心妄想,那么人类的就永远没有飞翔太空的希望。别把问题放得太大,当你真正去做时,你会发现它原本没有想像中那么困难。  ④同样的石头,林肯的父亲认为,它是一个山头,不可挖动;林肯的母亲却用行动证实了,这“山头”,仅仅是一块块石头而已,林肯的父亲和生活中的许多人一样,用放大镜“看”见了大山,不去尝试,不去探索,而他的母亲,却冲破了假象,最终成功把它们搬走。  、小标题式点题——一枝一叶总关情  就是将作文的主题(中心、观点)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加以叙谈,组成几个相对完整的意义段,然后给它们各加上一个简洁、醒目的标题。它的好处至少有两点:一是条理清晰,能让阅卷老师迅速把握文章内容;二是能打破时空,为我们选材提供便利。上述材料中,我们以《困难——山头?石头?》为题,可以拟出以下几个小标题:①悲观者:石头=山头;②乐观者:山头=石头;③努力者:山头=石头=0。  、重章反复点题——嘈嘈切切错杂弹  就是指同一中心句散见于不同的段落或者将某一线索句或中心句单独成段,均匀分布在文章中,以展现事物的层次性和文章的条理性。比如上述材料可以按以下段落展开:  段一:开头  段二:化山头为石头,需要智慧……  段三:化山头为石头,需要勇气……  段四:化山头为石头,需要努力……  段五:结尾  、中间分析点题——乱花渐欲迷人眼  就是在分析事例或说理中扣题,最好出现话题或题目的关键词,有时干脆示现观点。  ①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这是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他做了成千上万次实验才让电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如果他认为发明电灯如同一个不可搬走的山头,那恐怕人类使用电灯的时间性要向后推迟,甚至永远不可能用上电灯。而他把研究的每一步看成一块块石头,在选择灯丝材料时,逐一排除的过程就是向下挖“石头”的过程,当实验证明钨丝最适合做灯丝的时候,就是让“石头”晃动的时候。  所以,生活中,那些看似坚不可搬的山头,往往由碎石头组成。我们只要多往下挖一挖,也就能把山移走,多数的困难也就这样被分解掉了  ②宇宙“地心说”盛行的时代,人们对“地心说”信服得五体投地,几乎对它不产生一丝怀疑或否定。然而,哥白尼却不顾世俗的鄙夷的目光,不屑他人的诋毁,毅然地挪开了心中被公认的“地心说”这座“山头”,将自己所想付予实践。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研究,终于在大量的证据面前提出了“日心说”。后来他的“日心说”被认可,可以说他敢于挑战,敢于实践的精神十分可贵。后来,他的“日心说”被认可,可谓成功挑战了心中“山头”,山头最终风化成一块块可以移动的石头。  ③东晋时,秦王苻坚率百万之众渡江而来,过惯奢靡生活的东晋士大夫个个闻风丧胆,无心一战,惟有谢安力排众议,组织精兵,在长江迎战苻坚。谢安认为苻坚虽号称百万之众,但多是些被迫征发而来的士兵,军心不稳,战斗力不强,再者,苻坚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不能齐力,从这些方面来看,这个貌似强大的百万之众也就不堪一击了。最终,事实证明谢安的敢于挑战强敌是正确的,淝水之战,谢安谢玄大败秦王苻坚,前秦的百万之众风声鹤唳,铩羽而归。  ④纵观古今中外,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战胜困难、摆脱束缚的战斗史,正因为无数仁人志士知难而行,才有这辉煌的历史。所以什么是庸人?就是遇到困难就给理想,给自己打折的人。当不了总统就当个州长,州长还有点困难,不如做个区长吧,再不行就甘为平民。你给自己打折,命运还会给你打折。做什么事不会遇到点困难?因为畏惧就退却,退却之后就只能是一无所成了。  人生路上,多少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们不要将这些困难无限放大,视其为一座座不可逾越的山头。抖擞精神,放手一搏,走过之后才发现,它们只不过是一个个可以搬走的石头。  、结尾呼应点题——回头一笑百媚生  这种方法好处就是有放有收,而且可以将任性走远的文意拽回来,并以“豹尾”的力度进行点题。  ①面对困难,拿出阿甘的执著来吧,拿出陈燕的勇气来吧,把山头化成石头,把洪流化成小河,在无极限的人生中,奋斗争取,创造奇迹!  ②生命因为有了无数次风雨的撞击而显得精彩,因为有了那些类似“山头”的“石头”而显得神秘。我们轻轻拨去那一层面纱,会发现:原来那只是石头。  三、扣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识告诉我们,西瓜是圆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看到一只方形的西瓜会是何种反应?怀疑西瓜是真的,还是怀疑自己的眼睛?其实不必怀疑,它的确是一只真的西瓜——据报道,日本农民早在上个世纪就种出了方形西瓜。  题1: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碰到类似情形,存在会不断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请以“生活中的方西瓜“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题2:用上面所讲述的六种方法,分别对该文题予以扣题训练。  附:扣题参考答案  题1:参考范文见本博客另一篇:话题例文  题2:题目嵌入点题:《“方西瓜”需要包容》、《善待生活中的“方西瓜”》、《“方西瓜”――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接纳“方西瓜”》等等。  设计题记点题:我是一只西瓜,方方棱棱的。许多人见了我总是发出让我惊吓的声音,他们很惊奇,我也很奇怪。我要和他们说:看见我,不要大声呼喊。  —一只方形西瓜的自述  开门见山点题:常识告诉我们,西瓜总是圆的。这成了几千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日本农民却在上个世纪种出了方形的西瓜。生活中的常识往往会被打破,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善待生活中的“方西瓜”——有违我们常识的东西。  小标题式点题:段一,克隆羊多莉等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段二,接纳新事物,人类才会不断进步。  段三,接纳新思想,国家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  段四,接受新知识,才能在竞争中永不言败。  段五,生活在不断接纳中创造了乐趣。  重章反复点题:“方西瓜”的出现,我们要勇于接纳  “方西瓜”的发展,我们要敢于思考  “方西瓜”的成果,我们要乐于享受  中间分析点题:也许有人会说,常识是经过千百年锤炼的,是古人与今人智慧的结晶,又怎么可以容许违背常识的事物存在呢?其实,今天的常识又何尝不是昨天的“方形西瓜”呢?地球绕着太阳旋转,这是人尽皆知的科学常识了。当年哥白尼一提出“日心说”,却被教会斥为异端邪说,热心宣扬“日心说”的布鲁诺还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又如“血液循环说”今天已经成为了妇孺皆知的常识,可当初发现这一学说的林奈,却被斥为魔鬼与疯子。既然如此,那么今天的“方西瓜”又何尝不会成为明天的常识?所以让我们善待生活中的“方西瓜”吧。  结尾呼应点题:善待生命中的“方西瓜”吧!这会使科学发展得更迅猛,会使世界变得更加流光溢彩!
2023-06-09 23:25:521

新材料作文要不要在文中扣材料?

要扣材料来展开论述 ,下面情况要避免1.通篇不引材料。有的考生,整篇文章,没有一处是扣材料的,这怎么能算是材料作文呢?这样写,即使 是立论正确的文章,也会判为不及格,立论错误的,就更不用说了。 2.开头转抄材料全文或局部,然后,就一直没有再扣材料来写。3.写到文章的最后,才点一下材料,开头和中心部分,完全没有点材料。 材料如何用可灵活点,如:麻雀说燕子 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 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 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 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 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例一:麻雀讥笑燕子怕冷,燕子就笑黄鹂虚有其表;百灵歌声悦耳动听,却被黄鹂说成动机不纯,鹦鹉会学人说话,却被百灵嘲笑为无原则的家伙……寓言诗《鸟的评说》,引起我们的深思: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 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例二: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又数说百灵,百灵又数说鹦鹉……最后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鸟儿们你说我,我说他,形成了一个怪圈。 我们实际生活中有些事与这鸟的评说又何其相似啊!王说李胆小怕事,李说陈媚上欺下,陈说丁心怀叵测,丁说王胆大妄为。每个人眼中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不好,嘴上说的都是别人的不对,可就是没有一个人看看自己的不够,想想自己的不足。
2023-06-09 23:26:121

高考材料作文怎么写好?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大法:一、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示例《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二、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示例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示例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 “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四、寓意揭示法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示例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五、细节切入法示例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 “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六、倾向揣摩法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七、多向发散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示例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从薛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 “学讴”、“未尽秦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 “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于郊衢”,且“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不一般的举动中,受到启发:“教育要讲究方法”。然而薛潭 “终身不敢言归”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学生真的将老师的本事全部学到家的话,那又何必 “终身不敢言归”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另行拜师,博采众长。当然,提炼出多个观点后,应择优而作。八、舍次求主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示例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侬抢到座位了。 ”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 “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九、求同存异法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示例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在急功近利、异常浮躁的当今社会,务必“要有远见卓识 ”。十、互补完善法示例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孰是孰非?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而各种方法也并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若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灵活地综合运用,效果则更佳。
2023-06-09 23:25:356

高中六句诗立意写作文范文

1.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用诗句怎么表达 一、单一名言审题立意 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名人的一句名言,或者一段话,我们同样需要从中找出关键词,理清关系,准确立意。 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明确话题;第二步,抓关键词;第三步,理清关系(比喻性要弄清喻意);第四步,准确立意。 例1: 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第一步,明确话题。 在自己处在不同的位置时,如何看待他人,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 第二步:抓关键词。 欣赏他人、欣赏自己,尽量不要将“欣赏”换成其他词。 第三步:理清关系。 要注意分析“欣赏他人”的前提条件是“自己毕业自名牌学校”,也就意味着“当自己比他人出色的时候”;而同样,“欣赏自己”的前提条件是“自己毕业自三四流学校”,也就是说“当自己不如他人的时候”。这个关系理清楚了,对于我们准确立意十分关键。 第四步:准确立意。结合上述的分析,再整理一下语言,可以立意为:人在高处时,我们需要欣赏他人;人在低处时,我们需要欣赏自己。 也可以从两句中任选一句来立意。 例2:2010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一步:明确话题。讨论的是人生的美,人生的意义 第二步:抓关键词。 光明和阴影 第三步:弄清喻意、理清关系。光明和阴影应该是喻体,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本体。 “光明”当指人生中的鲜花、掌声、顺境、功成名就,生活平静幸福、爱情甜美、友情真挚、家庭和谐等一切令人兴奋欣喜的事件与方面;“阴影”当指人生中的挫折、磨难、低谷、逆境、厄运、不幸等令人颓废、消极、痛苦的事件和方面。“光明”“阴影”之间的关系必须阐释清楚,二者是共生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关系;是相反相成或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衬托,甚至互相转化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人生。 第四步:准确立意。 综合上述分析,本材料可以立意为:人生既有痛苦,也有快乐,我们都要去经历,这样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有魅力。 同类练习: 1、中国长安集团的总裁,在接受《东方之子》采访的时候说,一个企业的失败往往是因为他曾经的成功。 做企业第一次成功相对比较容易,但第二次却不容易,第三第四次更难,原因是不能归零。正如一部电视剧有句道白:“生活就是不断的重新再来。” 但重新开始,一切归零,对于成功者尤其不易。 对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请写一篇文章来表达。 2、“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你会发现它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长庚星》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多则名言审题立意 这类材料有两则以上名言出现,两则名言的意思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相反的。对于相同意思的名言,我们要用求同法;对于相反意思的名言,我们要用求异法。 例3: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①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求同法:这三句名言,讨论的是同一个话题——收集材料。 由此我们可以从收集材料的重要性角度立意。一般这类材料与单一名言材料比较相似,审题难度不大,不做赘述。 例4: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首先,我们还是可以按照单一名言的审题方式进行分析,然后再运用求异法。 第一步:明确话题:这两则材料讨论的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还是要向他人问路的问题。路应该是一个比喻。 第二步:弄清喻意:路应该指的是人生之路,问路应该指的是听取他人的建议。 第三步:求异法。 这两则材料表达的是相反的两种观点。首先我们抓住其中一则进行立意,这样就可以有两个角度:1、不要在乎他人的看法,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2、多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才能少走弯路。接着,我们还可以抓住二者的不同之处,从对比中得到启发。 这两则材料,对于人生道路,一个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一个强调要虚心求教,二者孰对孰非?应该说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又很合理了。因此,可以有第3个立意的角度: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同类练习: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生命当如灿烂。 2. 18 、作文: 写作思考: 这是一则叙事性的材料。 读完材料,我们会对当下社会的许多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为何急功近利、敷衍了事的浮躁风气盛行,为何“山寨”行为大行其道,拍抗日“神剧”、砸车及谩骂就是爱国吗?寻求强盛之路的中华民族应靠什么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材料给人们的主要启示是做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立意: ( 1 )从古茶园的角度:茶园之所以能够从古走到今依然享有盛名,是因为它一直秉承的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精神。 可以由这个角度来谈谈产品如何才能畅销不衰,品牌怎样才能建立,企业如何才能生存,国家如何才能强盛等问题。 ( 2 )从和尚的角度:标准不能随便改变,追求始终如一,做事力求完美,绝不敷衍,执着尽力。 ( 3 )从古茶园不收门票、小费角度:不功利,不为利,保持初心,做事应守,不为俗世改变。 ( 4 )从看待日本国的角度:日本民族的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引发我们的思考。 要防止日本的各种侵,就必须以更认真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克服我们民族中不可忽视的敷衍、投机、急功近利的劣根性,这才是真正的爱国。 偏、离题: 1 、中国和尚与外国和尚的对比:中国和尚(例释永信之流)开公司,外国和尚不收钱 2 、游客坚持到底,终于得以看到美景。 3. 以诗歌为素材的新材料作文怎么立意 我是2012届考生,下面我把高三总复习的一些心得摘要告诉你。 近年来的材料作文被称为“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的形式多样:故事,寓言,引语,图画等。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依据材料立意构思。而且写作要求的弹性很大:不求全责备,考生可对材料进行取舍和多角度解读;不设最佳立意,与材料相关的立意均可以;不强求引用材料,摆脱“引-议-联-结”的固定模式,让考生自由发挥;文体不限,或诗歌戏剧除外。虽然新材料作文弹性很大,但也有限度,怎样游刃于弹性与限度之间,就成了写作的关键。全面,多角度地解读材料仍然是审题立意的必须。 材料作文审读,要注意材料的表意走向,即所谓的“语脉”。下列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表意走向。 1.把握材料主旨 材料作文虽然允许“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但一般都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的要求。所以,解读并准确把握主旨就是立意的关键了。 例如2011福建卷作文材料讲述的是《格林童话》的诞生,格林兄弟为寻求民间故事与人类发展历史之间的联系而整理出86个传说,这项研究没有结果,可是一部传世之作却在不经意间问世了。但这主旨恰蕴含在这“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中。 2.抓住关键词句 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即使材料中被强化了的表达观点的词句。 例如2011湖南卷作文材料:某知名歌唱家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其关键词就是“变化”,这变化不能理解为一句问候语的变化,而是通过问候语透视出来的角色定位,人生态度的变化。 3.分析材料形象 材料中的形象,其言行总会反映出思想观点,方法态度,精神品质,性格特征等,把他们分析透彻,主旨也就不难把握了。 例如2011卷辽宁作文材料讲述了托尼处理“得与失”的三个故事,由3岁托尼的愚蠢攫取,到20岁托尼的理智选择,到58岁托尼的睿智行事,托尼的形象发生变化,不仅形象地诠释了舍与的的辩证关系,而且又展示了一种生存智慧——善于在实际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 4.解读材料喻意 很多材料作文都会提供寓言故事等隐喻性材料,必须理解喻意,再根据语义提炼观点。 例如2011安徽卷作文材料: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说的是不同地方种植不同的植物的合理安排,蕴含的是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深刻道理。 5.分析内在联系 如果给出一组材料,我们就要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对材料整合概括,利用辩证思维从现象到本质找出材料主旨。 例如2011湖北卷作文材料有关“幻想”的材料,属于“同质”材料,只需简单归纳,即可得出观点。 6.探求事理原委 很多事物以因果形式存在。在材料作文中,如果能从现象或结果推究出本质原因,往往能得到最佳立意。 例如2011上海卷作文材料,考生不妨问问自己,丹麦人不吃小鱼的原因何在?这样,生存规律,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词就很容易想到了。 注:如果实在看不出材料是什么中心,那就写得浅一点,覆盖面大一点,不要写太深,免得离题万里;而且要时常点点材料,给疲倦老师一种心理暗示:我写的每一句话是根据材料写的,没有跑题。 希望我的几条心得可以帮到你,祝你高考取胜作文。 希望采纳 4. 高三作文立意,求四到五个例子题目是“不要忘记自己的初衷”,这 同高三党!这个我以前写过类似的题目 这个的例子的确不好举 你可以举1.莫言的:“我写作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某个奖项,而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大概这个意思) 2.鹏,当然了,鹏这个例子不是很贴切,不过关键在于你怎么说,如果你一步步引导鹏的初衷就是扶摇直上,所以本着这样的初衷,同风而起,从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再与学鸠做对比.也可以算一个例子.不过这个例子有不足之处,最好用好文笔来润色.3:无意苦争春,一人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梅花其实也可以作为坚持自我,不忘初衷的例子.4.反例可以举方仲永,从孩童时本着纯净的心来作诗,到后来纯净的心消失,泯然众人矣.说心里话,这个论点太丫坑爸爸了!所以只能举那种靠近的例子,如果有材料,引用材料也可以作为一个段落,构成标准的6段式.开头写的精彩些,结尾扣题,这个作文就算可以了.。 5. 写一篇关于古诗的作文 杜牧的《阿房宫赋》一出世,就引得士林惊叹,争相诵读。 杜牧秉承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使用散体笔调,把散文的笔法、句式引进赋里,经纶世务,针砭时弊,突破了六朝以来赋文日益骈俪化、声律化、形式化的趋势,开创了我国古代赋体的新体式——散赋。《阿房宫赋》文句奇偶错落,骈散互用,长短结合,融叙述、描写、议论于一体,全文洋溢着史论的理性风采,又焕发着诗画灵动的光芒。 纵观全文,以下三点作者独具匠心,历来被人们所景仰,所称道。 首先,文章对阿房宫的铺陈描写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 开首第一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用韵急峻,先声夺人,突兀有力,让人有“泰山压顶之感”,不仅简捷地交代了阿房宫的背景,并把全文置于一个国家兴亡、朝代更替的视角与高度。接着,作者采用了现今所谓的“摄像”技术,多角度地带动读者的视觉去感受阿房宫建构的宏大与精致之美。 “覆压”“骊山”两句高空俯瞰,极绘阿房宫占地之广,规模之大;“廊腰”一句属仰观,重楼叠阁,长廊高檐,气势非凡;“盘盘焉”一句把镜头拉长、拉阔,以宏观的角度去远看一组组的亭台楼阁;“长桥”“复道”两句则让读者的视野随镜头而推转,把读者直接带入缤纷画图之中。这里,作者先总后细,由远及近,虚实结合,逐一展示了阿房宫的宏伟豪华,内外奇观与丰姿盛态。 其次,本文观照现实,立意高远,充分表现出了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代,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关心国事,怀抱着中兴唐王朝的理想。 《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本文是借古讽今,以秦警唐,提醒唐王朝统治者应充分认识到荒淫无度必然导致民怨沸腾,国亡族灭的道理,表现出了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旷世济俗的情怀。 本文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着重描写与铺陈,分别从宫室建筑、宫中美女和宫中珍宝三个方面详细叙写了秦朝统治者奢靡荒淫的生活。后一部分着重说理与议论,总结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更是犹如巨钹洪钟,永远响彻在历史的天空,回荡在人们的耳际,警醒着一代又一代的统治者。 第三,多种修辞手法的纵横交错运用,更是本文的突出特点。 作为“散赋”的开山之作,本文突破了骈文的四言句式,全文句式长短不一,骈散结合,句与句之间有相当的跳跃性,具有散文的意脉,有时又参用纯散文句式,使文章带上了散文、散文诗灵动多变的特点。特别是在修辞上,本文综合运用了排比、夸张、对偶、比喻、比较等多种手法,而且常常是把几种修辞纵横交错糅合在一起,从而使文章语言显得凝练简洁,新颖奇特,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长桥”“复道”两句整体上看用了对偶,单句看又用了比喻中的“诘喻”,对偶使前后句子整齐划一,诘喻则婉曲而形象地描绘出了桥梁与复道的奇丽壮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六句整体上看用了排比,单句看用了比喻中的“强喻”,强喻中又暗含比较、夸张修辞;这一段正是因为把排比、比喻、比较、夸张等几种手法综合起来交错运用,才有力地突出了阿房宫内供统治者享用的各种物品之多,从而说明了秦统治者的生活是极其奢靡的,封建帝王的奢侈享乐是建筑在人民痛苦的生活之上的。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五句,也是兼用了排比、比喻(暗喻)、夸张等多种修辞,特别是使用暗喻手法,把喻体放在本体前边,突出喻体,先给人鲜明、生动的画面,然后出现本体,唤起读者的丰富想像,加深了读者的印象,渲染了阿房宫美女之多,间接地揭露了秦统治者的荒淫无道。 杜牧的《阿房宫赋》在艺术风格上摆脱了纤细、绮靡的文风,一扫六朝旧习,有着极大的独创性;在意趣和识度上,一反千古谩嗟荣辱的悲叹,站得高,看得远,借古讽今,寄意遥深,《四库全书总目》评价他“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是恰如其分的。 答案补充 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答案补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 6. 求这篇作文从哪方面立意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最近,我爱看的动画片是《喜羊羊和灰太狼》,《美言果汁》是其中的一集。 看过这一集,我的收获很大,原来说话还有这么大的窍门。 本集的主人翁是沸羊羊,请看镜头一:他看见美羊羊的新围巾,张口评论道:“哎呀,现在是什么年代啦!你怎么还戴这么老土的围巾啊!”美羊羊听了面红儿赤,瞪圆双眼,转身就走了。 沸羊羊若无其事地说:“至于这么生气嘛。” 镜头二:沸羊羊来到村长慢羊羊的实验室,看着正在做实验的慢羊羊,叹着气说:“村长,你怎么尽做这些无聊的发明呀?”慢羊羊听了脸色“唰”地变青了。 沸羊羊环顾一下四周:“瞧瞧这……再看看那……你的实验室装修得太……”慢羊羊气得火冒三丈,终于忍不住把刚刚发明的“美言果汁”递给了沸羊羊,沸羊羊一口喝了下去。结果怎么样…… 再看镜头三:沸羊羊如同换了个人似的:“你的实验室装修得太有特色了,真是别具一格和你的智慧太相配了。” 慢羊羊被说得喜笑颜开,不好意思地挠着脑门说:“呵呵,是吗?真的呀?” 镜头四:第二天,沸羊羊上学迟到,他说:“村长你上的课太生动,让我晚上想着都失眠,所以迟到的。”慢羊羊听了心里暗自高兴,就让他先回座位。 沸羊羊经过喜羊羊座位时说:“你今天真帅。”经过懒羊羊座位时,懒羊羊不高兴地说:“为什么村长批评我迟到,却不批评你?”沸羊羊拍拍懒羊羊的头发说:“那是因为你的发型太酷了,村长嫉妒。” 懒羊羊被说得恍然大悟,不但消了气,还自豪起来。沸羊羊回到座位又对美羊羊说:“你的围巾太漂亮了,很适合你的气质。” 美羊羊诧异地问:“你昨天还说我的围巾老土来的。”沸羊羊解释道:“我说的老土是一种传统,传统又是一种美德,美德更是一种时尚。” 三言两语让美羊羊脸上笑开了花。 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语言真是一门学问,如果我们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自然会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用智慧的美言与别人交谈,那我们的人际关系不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了吗?今天我也“喝”到了一点“美言果汁”了,你“喝”到了吗?。
2023-06-09 23:2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