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瑞爱吃桃
-
1、组词:
却立、闭门却轨、前却、却老、却退、却后、却之不恭、望而却步、盛情难却、忘却、冷却、退却、了却、却步、推却、除却、免却、失却
2、却字造句:
下雨了,同学们都打伞回家了,却只有小明却站在教室里面没有动。
却怎么读
却的读音:què。部首:卩笔画:7五笔:FCBH基本解释1. 后退 退~。~步。2. 使退却 ~敌。3. 推辞;拒绝 推~。~之不恭。4. 去;掉 冷~。忘~。5. 姓。6. 表示转折,比“倒、可”的语气略轻 有许多话要说,一时~说不出来。相关词汇组词 忘却 推却 退却 谢却 了却 除却 却说 却病 省却 抛却同音字 却 埆 崅 敠 确 塙 傕 敪 榷 搉同部首 即 却 卽 厁 卾 恤 印 卯 卫 卬2023-05-28 01:01:071
却是什么意思
● 却● què 1.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2. 退还,不受:盛情难~。3.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4. 去掉:失~。了(liǎo)~。2023-05-28 01:01:142
却是什么意思却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有哪些
1、忘却[wàng què] 忘记:这些沉痛的教训,使人无法~。 2、推却[tuī què] 拒绝;推辞:再三~。 3、退却[tuì què] 军队在敌军进攻面前,为了保存军力或其他目的而采取的有组织的转移行动。 4、却说[què shuō] 旧小说的发语词,“却说”后头往往重提上文说过的事。 5、却步[què bù] 因畏惧或厌恶而向后退:望而~。~不前。不因困难而~。 6、了却[liǎo què] 了结:~一桩心事。 7、却病[què bìng] 避免生病;消除疾病:~延年。8、谢却[xiè què] 谢绝:婉言~。 9、失却[shī què] 失掉:~记忆。~活力。 10、省却[shěng què] 节省:这样做,可以~不少时间。2023-05-28 01:01:211
却的意思是什么?
去呢有很多种解释去味的去和来去的,去来去的去呢,主要就是表达你要离开而趣味呢,就是对这件事情很感兴趣很有心肠想要做好这件事情。2023-05-28 01:01:356
却的组词和释义是什么
一、却组词有忘却、推却、退却、却说、却步二、释义:1、后退:退~。~步。2、使退却:~敌。3、推辞;拒绝:推~。~之不恭。盛情难~。4、去;掉:冷~。忘~。失~信心。5、姓。6、表示转折,比“倒、可”的语气略轻:有许多话要说,一时~说不出来。文章虽短~很有力。三、字源解说: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离家出行。却,篆文(“仌”疑为“大”的误写,似“谷”的疑为“去”的误写,离开)(卩,“人”的变形),表示离开眼前的人。篆文异体字将似“谷”似“去”的写成“谷”。造字本义:动词,离开眼前的人,向后撤,退步。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文言版《说文解字》:却,节欲也。从卪,谷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却,节制并使它退却。字形采用“卪”作边旁,采用“谷”作声旁。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二、相关组词:1、忘却[wàng què] 忘记:这些沉痛的教训,使人无法~。2、推却[tuī què] 拒绝;推辞:再三~。3、退却[tuì què] 军队在敌军进攻面前,为了保存军力或其他目的而采取的有组织的转移行动。4、却说[què shuō] 旧小说的发语词,“却说”后头往往重提上文说过的事。5、却步[què bù] 因畏惧或厌恶而向后退:望而~。~不前。不因困难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却2023-05-28 01:01:481
却的意思
基本字义:且qiě⒈ 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且大。尚且。况且。⒉ 表示暂时:苟且偷安。姑且。⒊ 表示将要、将近:城且拔矣。年且九十。⒋ 一面这样,一面那样:且走且说。⒌ 表示经久:这双鞋且穿呢!⒍ 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且说。⒎ 姓。其他字义:且jū⒈ 文言助词,用在句末,与“啊”相似。⒉ 多的样子。⒊ 农历六月的别称。⒋ 敬慎的样子:“有萋有且”。⒌ 古同“趄”,趑趄。相关组词:姑且[gū qiě] (副)表示暂时地;暂且:~不论|~这样办。而且[ér qiě] (连)表示进一层:脸黑~瘦。况且[kuàng qiě] (连)表示更进一层或有“再说”的意思:路不太远,~又是快车,准能按时到达。苟且[gǒu qiě] (形)①只顾眼前,得过且过:~偷生。②马虎;不认真:决不~从事。[反]不苟。暂且[zàn qiě] (副)暂时;姑且:~不说。尚且[shàng qiě] 连词,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会且[huì qiě] 将要。2023-05-28 01:03:352
却的拼音是什么
[què]2023-05-28 01:03:445
“却”怎么读
que四声2023-05-28 01:04:124
却的文言文
1. 求“却”字在古文中所有的意思 却 què 〈动〉 (1)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 què )声。卩( 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2) 同本义 [step back;retreat;withdraw] 却,节欲也。——《说文》。按:“退也”。 却行仄行。——《考工记·梓人》 吾行却曲。——《庄子·人间世》 怒战栗而却。——《战国策·秦策》 却下而载之。——《仪礼·既夕礼》 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愍命》 北救赵而却秦。——《史记·魏公子列传》 已却秦存 赵。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曳笏却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退却(向后撤退;畏难后退);却走(退避;退走);却还(退还);却避(退避);却归(退归);却略(退身);却去(后退;离去);却生(后退贪生);却立(后退站立) (4) 除;去 [get rid of] (5) 又如:却扇(古代婚礼行礼时,新娘以扇遮面,交拜后去扇);却惑(去邪;消除疑难);了却(了结) (6) 避;避免 [avoid]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史记·封禅书》 (7) 又如:却老(避免衰老);却死(避死) (8) 拒绝 [refuse]。如:却情勿过(碍着情面推辞不掉);却绝(拒绝);却妆(拒受嫁妆) (9) 回转;返回 [turn back]。如:却回(回转);却望(回头远望);却顾(回顾,回转头看) (10) 反复 [repeat]。如:却论(反复论难);却顾(反复考虑) 词性变化 -------------------------------------------------------------------------------- ◎ 却 què 〈连〉 (1) 用在偏正复句的正句中,提出跟偏句相反或不一致的动作、行为或状况,表示转折,相当于“但”、“但是”、“可是” [but] 一连数日,施恩来了大牢里三次,却不提防被 张团练家心腹人见了。——《水浒传》 (2) “反而”“然而” [at the same time]。如:这个吓得胆战心惊、惶惶不安并满腹牢骚的人…却具有掌权和发号施令的能力 ◎ 却 què 〈助〉 用在动词后,相当于“掉”,“去” [off;out;away]。如:冷却;忘却;失却信心;抛却旧包袱 ◎ 却 què 〈副〉 (1) 固然 [admittedly] 好却十分好了,只是一件,这孩儿生下来,昼夜啼哭,乳也不肯吃。——《喻世明言》 (2) 再 [then] 却与小姑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坐促弦弦转急。——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却又(再);却再(再) (4) 还 [still]。如:却是(还是) (5) 才 [just]。如:却才(方才) (6) 恰;正 [just]。如:却好(恰好;正好);却如(恰如;好像);却待(恰待;正要) (7) 刚刚 [a moment ago]。如:却才(刚才) 2. “却”在古文里一般都表示什么意思 “却”在古文里的意思: ①退;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 ②打退;击退。《六国论》:“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又】使……后退。《信陵君窃符救赵》:“北救赵而西却秦。” ③推却;推辞;拒绝。李斯《谏逐客书》:“王者不却众庶。” ④去;去掉。聂夷中《伤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⑤回头。《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⑥再;重;又。《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 ⑦通“恰”,刚刚。《长亭送别》:“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3. 却,仍然,还在古文一般怎么表达 “却”可表达成“而”、“但”,“仍然”可表达为“仍”、“如故”,“还在”可表达为“依旧”。 1、而 例句《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翻译:青从蓝色中提取却比蓝更青。 2、但 例句三国曹丕《与吴质书》: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 翻译:公子文风洒脱奔放,但是还不够刚劲有力罢了。 3、仍 例句《汉书·武帝纪》:今大将军仍复克获。 翻译:现在大将军仍然重新获胜。 4、如故 例句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怀王后悔,赦张仪,厚礼之如故。 翻译怀王后悔了,赦免了张仪,仍然跟以前一样以厚礼待他。 5、依旧 例句《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天监元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时年幼,依旧居内。” 翻译:天监元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年纪还小, 住的跟往常一样。 4. 却 在文言文解释中有没有确实的意思 固然 [admittedly] 好却十分好了,只是一件,这孩儿生下来,昼夜啼哭,乳也不肯吃。 ——《喻世明言》 它是好,这是大家都看得到的,大家都不会否认。但是balabala………… “好”在这儿是“虽然”的意思 (“虽然”的意思就是这件事是无可否认的,确定无疑的。) 虽然她年纪很大了,但笑起来依然那么美。 “她年纪很大了”这是事实,确实是这样的。 admittedly 一般公认地;明白地;无可否认地 固然 1.虽然 2.本来的样子,原来的那样 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 有的人说:大家都说蝴蝶是花儿变的。 蝴蝶本来就是花儿变的啊,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说法,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都是这么说的。 (作深信不疑状……) “却”在这儿可以翻译成“确实”。但不是因为“却”和“确”同音,而是因为“确实”和“固然”有一定的同义成分。2023-05-28 01:04:191
“却”组词有哪些?
hyywyhfnhsjuajsjhshhbbsbanjannnansbbh2hwnnbh3hhebhsbhJHPhshhhhwhhhhwjhhhqhbxhhbjxjjhdhhshsbzvhgzvehshsggzbbshsvgdfzvdbbshdhhzjdjjdjdndjbxbhzhdbvdhg(vdvhzhhxhhxhhHhzhhhzhshdyshshhdh2023-05-28 01:04:283
“却”字的组词有哪些?
忘却[wàng què] 忘记:这些沉痛的教训,使人无法~。退却[tuì què] 1.军队在敌军进攻面前,为了保存军力或其他目的而采取的有组织的转移行动。推却[tuī què] 拒绝;推辞:再三~。望而却步[wàng ér què bù] 一看就往后退缩。形容十分害怕困难和危险。却之不恭[què zhī bù gōng] 客套话。常与“受之有愧”连用。在准备接受礼物或接受邀请时说,意思是拒绝了就显得不恭敬。《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 却:拒绝。冷却[lěng què] 物体的温度降低;使物体的温度降低:自然~。~剂。却病[què bìng] 避免生病;消除疾病:~延年。2023-05-28 01:04:523
却 个字怎么读
却拼音:[què]2023-05-28 01:05:153
却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我们要学会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人生是种精神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时候回来呀,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不同需求都没有什么时候可以一起的的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的方式来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的生活方式和的我的一个人的时候我活方式的确是很好的我的一个人的时候我也是很爱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故事,我的人生是一2023-05-28 01:05:242
却的意思
题库内容:却说的解释亦作“却说”。小说或故事的发端辞,后面往往重提前文说过的事。《三国志平话》卷中:“却说 周瑜 伏病数日。”《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 》第三回:“却说我搬到客栈里住了两天, 然后 到 伯父 公馆里去 打听 。” 雷加 《命名的传说》:“却说一个建筑过 官厅水库 的 青年 工人,到 三门峡 来了。” 词语分解 却的解释 却 è 退:却步(因 畏惧 或 厌恶 而后退,如“望而却却”)。退却。 退还,不受:盛情难却。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却走了。 去掉:失却。了(僶 )却。 部首 :卩; 说的解释 说 ō 说 ì 说 è 均见“说”。 部首:言。2023-05-28 01:05:311
“却”字怎么组词
却-词语谢却却绝却倒却却忘却退却了却却步冷却失却切却抛却除却2023-05-28 01:05:394
却字成语
1.[却之不恭]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2.[却行求前]指以倒退求前进,比喻方法不对,因而不可能达到目的。3.[却老还童]指返老还童。4.[却金暮夜]指为官清廉。5.[却病延年]指消除病痛,延长寿命。6.[驻红却白]指保持青春,延迟衰老。红,红颜;白,白首。7.[望而却步]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8.[还年却老]恢复年轻,长生不老。9.[杜门却扫] 杜:堵塞;却扫:不再扫径迎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10.[长虑却顾]顾及未来而作长远打算。2023-05-28 01:05:461
却怎么组词却组词有哪些?
却-词语谢却却绝却倒却却忘却退却了却却步冷却失却切却抛却除却2023-05-28 01:06:452
却字造句有哪些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夏_尊叶圣陶《文心雕龙》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乐华用铅笔记录下来。”下面为您提供关于【却字造句有哪些】内容,供您参考。1、他年龄这么大了,却不曾成家立业。2、他虽是个道士,却并不超然物外。3、本是重要的细节他却轻描淡写一笔带过。4、这个人胸无点墨,却总爱不懂装懂。5、窗外小花坛里的青草,却总是昂首挺立。6、这只箩筐虽小却很能装东西。7、小张年龄并不大,却显得老气横秋。8、别人都哭得昏死了过去,他却哀而不伤。9、但是第三帝国却成为历史。10、这个书亭虽小,书籍的种类却不少。11、他俩为一点小事却打得不可开交。12、尽管你不爱我,我却还是会视你为宝。13、蒋介石想一统天下,但却失败了。14、我实话实说,他却勃然大怒。15、别看他长得丑陋,心地却很善良。16、但是希特勒却还没有死心。17、书包,虽然饱读诗书,却依旧空空如也。18、敌人三番五次轮攻,我军阵地却安如泰山。19、冰天雪地里,他们却干得汗流浃背。20、这个人其貌不扬,但却刁钻古怪。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2、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3、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4、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5、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6、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2023-05-28 01:07:101
但却文言文
1. 却,仍然,还在古文一般怎么表达 “却”可表达成“而”、“但”,“仍然”可表达为“仍”、“如故”,“还在”可表达为“依旧”。 1、而 例句《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翻译:青从蓝色中提取却比蓝更青。 2、但 例句三国曹丕《与吴质书》: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 翻译:公子文风洒脱奔放,但是还不够刚劲有力罢了。 3、仍 例句《汉书·武帝纪》:今大将军仍复克获。 翻译:现在大将军仍然重新获胜。 4、如故 例句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怀王后悔,赦张仪,厚礼之如故。 翻译怀王后悔了,赦免了张仪,仍然跟以前一样以厚礼待他。 5、依旧 例句《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天监元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时年幼,依旧居内。” 翻译:天监元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年纪还小, 住的跟往常一样。 2. 求“却”字在古文中所有的意思如题,求“却”字在古文中所有意思, 却 què 〈动〉(1)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 què )声.卩( 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2) 同本义 [step back;retreat;withdraw]却,节欲也.——《说文》.按:“退也”.却行仄行.——《考工记·梓人》吾行却曲.——《庄子·人间世》怒战栗而却.——《战国策·秦策》却下而载之.——《仪礼·既夕礼》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愍命》北救赵而却秦.——《史记·魏公子列传》已却秦存 赵.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曳笏却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3) 又如:退却(向后撤退;畏难后退);却走(退避;退走);却还(退还);却避(退避);却归(退归);却略(退身);却去(后退;离去);却生(后退贪生);却立(后退站立)(4) 除;去 [get rid of](5) 又如:却扇(古代婚礼行礼时,新娘以扇遮面,交拜后去扇);却惑(去邪;消除疑难);了却(了结)(6) 避;避免 [avoid]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史记·封禅书》(7) 又如:却老(避免衰老);却死(避死)(8) 拒绝 [refuse].如:却情勿过(碍着情面推辞不掉);却绝(拒绝);却妆(拒受嫁妆)(9) 回转;返回 [turn back].如:却回(回转);却望(回头远望);却顾(回顾,回转头看)(10) 反复 [repeat].如:却论(反复论难);却顾(反复考虑)词性变化--------------------------------------------------------------------------------◎ 却 què 〈连〉(1) 用在偏正复句的正句中,提出跟偏句相反或不一致的动作、行为或状况,表示转折,相当于“但”、“但是”、“可是” [but]一连数日,施恩来了大牢里三次,却不提防被 张团练家心腹人见了.——《水浒传》(2) “反而”“然而” [at the same time].如:这个吓得胆战心惊、惶惶不安并满腹牢骚的人…却具有掌权和发号施令的能力◎ 却 què 〈助〉用在动词后,相当于“掉”,“去” [off;out;away].如:冷却;忘却;失却信心;抛却旧包袱◎ 却 què 〈副〉(1) 固然 [admittedly]好却十分好了,只是一件,这孩儿生下来,昼夜啼哭,乳也不肯吃.——《喻世明言》(2) 再 [then]却与小姑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坐促弦弦转急.——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 又如:却又(再);却再(再)(4) 还 [still].如:却是(还是)(5) 才 [just].如:却才(方才)(6) 恰;正 [just].如:却好(恰好;正好);却如(恰如;好像);却待(恰待;正要)(7) 刚刚 [a moment ago].如:却才(刚才)。 3. “却”在古文里一般都表示什么意思 “却”在古文里的意思: ①退;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 ②打退;击退。《六国论》:“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又】使……后退。《信陵君窃符救赵》:“北救赵而西却秦。” ③推却;推辞;拒绝。李斯《谏逐客书》:“王者不却众庶。” ④去;去掉。聂夷中《伤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⑤回头。《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⑥再;重;又。《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 ⑦通“恰”,刚刚。《长亭送别》:“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4. 而在古文中的意思 1、而 (1)连词 1>;表并列 今译为:而且、又。 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 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表修饰 今译为:着、地。 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 3>;表顺承 今译为:就、才。 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4>;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表转折 今译为:却、但。 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6>;表因果 今译为:因而、所以。例释: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劝学》 7>;表方位 今译为:以 例释:①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 《问说》 ② 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 (2)音节助词 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3)语气词 用在句尾 今译为:啊、吧 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 《左传·宣公四年》 (4)比况词 今译为:如、像、似 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序》 (5)代词 1>;第二人称 今译为:你(们)、你(们)的 例释:①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② 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近指 今译为:此、这样 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6)通“能” 今译为:能够、才能 例释:①行柔而刚,用弱而强 《淮南子·原道训》 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而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 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记忆顺口溜: 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 承译“接着“转译“但”, 状语后头表修饰。 5. 求“却”字在古文中所有的意思 却 què 〈动〉 (1)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 què )声。卩( 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2) 同本义 [step back;retreat;withdraw] 却,节欲也。——《说文》。按:“退也”。 却行仄行。——《考工记·梓人》 吾行却曲。——《庄子·人间世》 怒战栗而却。——《战国策·秦策》 却下而载之。——《仪礼·既夕礼》 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愍命》 北救赵而却秦。——《史记·魏公子列传》 已却秦存 赵。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曳笏却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退却(向后撤退;畏难后退);却走(退避;退走);却还(退还);却避(退避);却归(退归);却略(退身);却去(后退;离去);却生(后退贪生);却立(后退站立) (4) 除;去 [get rid of] (5) 又如:却扇(古代婚礼行礼时,新娘以扇遮面,交拜后去扇);却惑(去邪;消除疑难);了却(了结) (6) 避;避免 [avoid]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史记·封禅书》 (7) 又如:却老(避免衰老);却死(避死) (8) 拒绝 [refuse]。如:却情勿过(碍着情面推辞不掉);却绝(拒绝);却妆(拒受嫁妆) (9) 回转;返回 [turn back]。如:却回(回转);却望(回头远望);却顾(回顾,回转头看) (10) 反复 [repeat]。如:却论(反复论难);却顾(反复考虑) 词性变化 -------------------------------------------------------------------------------- ◎ 却 què 〈连〉 (1) 用在偏正复句的正句中,提出跟偏句相反或不一致的动作、行为或状况,表示转折,相当于“但”、“但是”、“可是” [but] 一连数日,施恩来了大牢里三次,却不提防被 张团练家心腹人见了。——《水浒传》 (2) “反而”“然而” [at the same time]。如:这个吓得胆战心惊、惶惶不安并满腹牢骚的人…却具有掌权和发号施令的能力 ◎ 却 què 〈助〉 用在动词后,相当于“掉”,“去” [off;out;away]。如:冷却;忘却;失却信心;抛却旧包袱 ◎ 却 què 〈副〉 (1) 固然 [admittedly] 好却十分好了,只是一件,这孩儿生下来,昼夜啼哭,乳也不肯吃。——《喻世明言》 (2) 再 [then] 却与小姑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坐促弦弦转急。——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却又(再);却再(再) (4) 还 [still]。如:却是(还是) (5) 才 [just]。如:却才(方才) (6) 恰;正 [just]。如:却好(恰好;正好);却如(恰如;好像);却待(恰待;正要) (7) 刚刚 [a moment ago]。如:却才(刚才)2023-05-28 01:07:181
文言文却什么意思
1. 文言文什么意思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俗称“之乎者也”。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可以说“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压缩”格式。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的翻译规律 文言文的翻译规律中学生翻译古文,主要有两个要求:正确、通顺(即:信、达、雅)。正确是指内容而言,要如实表达本意,不曲解、不缺漏、不滥增;通顺,是指表达而言,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具体翻译古文时,我们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掌握六种操作方法。 原则之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的。翻译古词、句,必须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然后才能正确翻译。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光看这一句,似乎可译成“其中的一条狗坐在前面”,但联系上文“途中两狼”,“少时,一狼径去……”可知“坐于前”者不是“狗”而应是另一条“狼”。“犬”即“像狗似的”,用来修饰“坐”的姿式的。这个例子说明,译古文先应通全文,了解大意,然后紧扣“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要求作详译。 原则之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是依据原文的词语、句子,逐一翻译,还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等。如“其真不知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句中的“其”,应译为“难道”,表反问语气,后句中的“其”要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 在翻译时,某些词句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如“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直译为“处在宗庙、殿堂的高处”,含义仍嫌不明确,可采用“在朝廷做官”这种意译,则使人容易理解了。意译灵活性大,译者可在理解原文实际含义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使较深的词句译得通俗明白,但仅译大意,不及直译平密,对正在培养古文逐步阅读能力的中学生来说不宜大力提倡。 你好!望我的答案能够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2. 却 在文言文解释中有没有确实的意思 固然 [admittedly] 好却十分好了,只是一件,这孩儿生下来,昼夜啼哭,乳也不肯吃。 ——《喻世明言》 它是好,这是大家都看得到的,大家都不会否认。但是balabala………… “好”在这儿是“虽然”的意思 (“虽然”的意思就是这件事是无可否认的,确定无疑的。) 虽然她年纪很大了,但笑起来依然那么美。 “她年纪很大了”这是事实,确实是这样的。 admittedly 一般公认地;明白地;无可否认地 固然 1.虽然 2.本来的样子,原来的那样 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 有的人说:大家都说蝴蝶是花儿变的。 蝴蝶本来就是花儿变的啊,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说法,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都是这么说的。 (作深信不疑状……) “却”在这儿可以翻译成“确实”。但不是因为“却”和“确”同音,而是因为“确实”和“固然”有一定的同义成分。 3. 文言文的具体含义或意思是什么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什么是文言文? 1.文言文很精彩。这当然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 2.文言文是知识。这是对的,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它纯粹是文字。但文言文是知识,甲骨文也是知识,那为什么就不学甲骨文呢?对了,正是因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甲骨文等等传统高级文字(学)的基础。 3.文言文也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法”可依。 4.“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为历史。 “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应该是:被文字化了的语言的一种文体。后面那个“文”指文体。 那么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还有什么“前途”吗?或者说,还会有什么生活的应用价值?我想是有的。在传统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现代社会时,只不过人们忽略了一些边缘地区的社会生活,才造成现代应用对文言文的怀疑或者忽略。比如在宗教建设中,某些碑刻仍然会用文言文撰写,仍然采用书法书写,使用工具镌刻。篆书的应用也大多如此。 “文言文”这个名词也可以涵载语言与文字之间在文化历史上的相互关系。某种形式上,一旦某种语言——包括方言——被“文”化,文字化,也就是书面化,其语言魅力顿减,而文字功能倍增。因为语言通常是口头相传,与生活密切相关,语言尚未进入文化状态,它是对生活经验的一种保留,没有文字的扩展性能。 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一种错觉:古时人说话也是这么说的么?我想这可以用现在时态下书面语与口头语在表述上的不同来“感受”,它们之间在结构上规则上并无大的区别。也可以推测,古人说话只不过比文言文更随意,更白化通俗而已,“三言两拍”也可以做参考了。至于现在我们阅读文言文,当然不代表在重复古人的说话,而是在朗诵或者默读一种文体。 阅读文言文,感受的是一种极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尔阅读西方哲人著作,很有那种应有的肃穆。 4. 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5. 文言文是什么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或“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中国在1919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6. 为什么叫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文言文”: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碃讥百客知九版循保末。“饭否”就是文言文。 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2023-05-28 01:07:241
用却组词
却然2023-05-28 01:07:324
却的同义字
基本解释: 退:却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却却”)。退却。 退还,不受:盛情难却。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却走了。 宋体“却”字 去掉:失却。了却。[1] 编辑本段详细解释 【动】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què)声。卩(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同本义〖stepback;retreat;withdraw〗 却,节欲也。——《说文》。按:“退也”。 却行仄行。——《考工记·梓人》 吾行却曲。——《庄子·人间世》 怒战栗而却。——《战国策·秦策》 却下而载之。——《仪礼·既夕礼》 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愍命》 北救赵而却秦。——《史记·魏公子列传》 已却秦存赵。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曳笏却立。——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退却(向后撤退;畏难后退);却走(退避;退走);却还(退还);却避(退避);却归(退归);却略(退身);却去(后退;离去);却生(后退贪生);却立(后退站立) 除;去〖getridof〗 又如:却扇(古代婚礼行礼时,新娘以扇遮面,交拜后去扇);却惑(去邪;消除疑难);了却(了结) 避;避免〖avoid〗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史记·封禅书》 又如:却老(避免衰老);却死(避死) 拒绝〖refuse〗。如:却情勿过(碍着情面推辞不掉);却绝(拒绝);却妆(拒受嫁妆) 回转;返回〖turnback〗。如:却回(回转);却望(回头远望);却顾(回顾,回转头看) 反复〖repeat〗。如:却论(反复论难);却顾(反复考虑) 【连】 用在偏正复句的正句中,提出跟偏句相反或不一致的动作、行为或状况,表示转折,相当于“但”、“但是”、“可是”〖but〗 一连数日,施恩来了大牢里三次,却不提防被张团练家心腹人见了。——《水浒传》 “反而”“然而”〖atthesametime〗。如:这个吓得胆战心惊、惶惶不安并满腹牢骚的人…却具有掌权和发号施令的能力 【助】 用在动词后,相当于“掉”,“去”〖off;out;away〗。如:冷却;忘却;失却信心;抛却旧包袱 【副】 固然〖admittedly〗 好却十分好了,只是一件,这孩儿生下来,昼夜啼哭,乳也不肯吃。——《喻世明言》 再〖then〗 却与小姑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坐促弦弦转急。——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却又(再);却再(再) 还〖still〗。如:却是(还是) 才〖just〗。如:却才(方才) 恰;正〖just〗。如:却好(恰好;正好);却如(恰如;好像);却待(恰待;正要) 刚刚〖amomentago〗。如:却才(刚才) [1] qià:同“恰”,才,刚刚。 如: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长亭送别》 编辑本段相关词语 [1] 驻红却白 趦趄却顾 诛却 有却 壅却 遗却 引却 眙却 偃却 小却 邪却 消却 谢却 研却 误却 畏却 望而却步 枉却 脱却 推却 忘却 退却 缩却 失却 胜却 识却 省却 盛情难却 舍却 僧却崎 拗却 摆袖却金 败却 长念却虑 闭关却扫 闭门却轨 闭门却扫 别却 摈却 长虑却顾 刬却 除却 窜却 第却 貂却 丢却 夺却 杜门却扫 参考资料 1 宋体“却”字图片、基本资料、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常用词语资料来源 在线新华字典 扩展阅读: 1 姓氏:却 2 一、以封地为姓,源于春秋时期,出自姬姓。春秋时,晋献公征伐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奋勇当先,带领晋军攻破翟人营垒,打败了翟人。事后晋献公把郤邑(山西泌水下游一带)封给凶,建立郤国,为子爵,称郤子,其后遂以封地为姓,形成郤氏。见《尚友录》|《古今姓氏书辨证》、《正字通》。 3 二、春秋时期郤宛的的代。郤氏在晋国世袭卿位,后来被晋厉公灭族,有子孙逃往楚国,楚昭王时郤宛任左尹。其子孙后代沿袭祖姓为郤氏。2023-05-28 01:07:392
却字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动〉1.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 què)声。卩( 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2. 同本义 [step back;retreat;withdraw]却,节欲也。——《说文》。按:“退也”。却行仄行。——《考工记·梓人》吾行却曲。——《庄子·人间世》怒战栗而却。——《战国策·秦策》却下而载之。——《仪礼·既夕礼》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愍命》北救赵而却秦。——《史记·魏公子列传》已却秦存 赵。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曳笏却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3. 又如:退却(向后撤退;畏难后退);却走(退避;退走);却还(退还);却避(退避);却归(退归);却略(退身);却去(后退;离去);却生(后退贪生);却立(后退站立)4. 除;去 [get rid of]5. 又如:却扇(古代婚礼行礼时,新娘以扇遮面,交拜后去扇);却惑(去邪;消除疑难);了却(了结)6. 避;避免 [avoid]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史记·封禅书》7. 又如:却老(避免衰老);却死(避死)8. 拒绝 [refuse]。如:却情勿过(碍着情面推辞不掉);却绝(拒绝);却妆(拒受嫁妆)9. 回转;返回 [turn back]。如:却回(回转);却望(回头远望);却顾(回顾,回转头看)10. 反复 [repeat]。如:却论(反复论难);却顾(反复考虑)〈连〉1. 用在偏正复句的正句中,提出跟偏句相反或不一致的动作、行为或状况,表示转折,相当于“但”、“但是”、“可是” [but]一连数日,施恩来了大牢里三次,却不提防被 张团练家心腹人见了。——《水浒传》2. “反而”“然而” [at the same time]。如:这个吓得胆战心惊、惶惶不安并满腹牢骚的人…却具有掌权和发号施令的能力〈助〉1. 用在动词后,相当于“掉”,“去” [off;out;away]。如:冷却;忘却;失却信心;抛却旧包袱〈副〉1. 固然 [admittedly]好却十分好了,只是一件,这孩儿生下来,昼夜啼哭,乳也不肯吃。——《喻世明言》2. 再 [then]却与小姑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坐促弦弦转急。——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 又如:却又(再);却再(再)4. 还 [still]。如:却是(还是)5. 才 [just]。如:却才(方才)6. 恰;正 [just]。如:却好(恰好;正好);却如(恰如;好像);却待(恰待;正要)7. 刚刚 [a moment ago]。如:却才(刚才)2023-05-28 01:07:495
却字,怎么组词?
冷却推却忘却却后灭却却死2023-05-28 01:08:057
却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杜门却扫 杜:堵塞;却扫:不再扫径迎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情不可却 情面上不能推却。 却之不恭 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望而却步 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 闭门却轨 指杜绝宾客,不与来往。 长虑却顾 顾及未来而作长远打算。2023-05-28 01:08:202
却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的解释(1) [thought]∶ 思想 ;心思 年尚少壮,意思不专 (2) [meaning;idea]∶ 意义 ; 道理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 (3) [intention;wish;desire]∶ 意图 ; 用意 文章 的中心意思 (4) [a token of affection,appreciation,etc.]∶略表 心意 这点 东西 送给您,小意思,别 客气 (5) [suggestion;hint;trace]∶ 某种 趋势 或迹象 天有点要下雪的意思 (6) [interest;fun]∶情趣;趣味 打乒乓球很有意思 参观摄影展览很有意思 详细解释 (1).思想;心思。 晋 葛洪 《 抱朴 子·遐览》 :“虽充门人之洒扫,既才识短浅,又年尚少壮,意思不专,俗情未尽,不能大 有所 得。”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 陆逊 意思深长,才堪负重。” 宋 苏轼 《渚宫》 诗:“当时 郢 人架宫殿,意思绝妙 般 与 倕 。”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科二·谈相》 :“ 道州 杨厚菴 尚书,意思深长,貌亦儒雅。” (2).意义,道理。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 :“辱示 《初筮赋》 ,实有意思。” 《朱子语类》 卷七一:“ 此处 有意思, 但是 难说出。” 田汉 《卢沟桥》 第四幕:“咱们怕的 不是 死,是怕死得没有意思。” (3).意图,用意。 汉 王充 《论衡·变动》 :“夫正欲得之而犹不能致,况自刑赏,意思不 欲求 寒温乎!”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 月香 在 贾公 家,一住五年,看看长成。 贾昌 意思要密访个好主儿,嫁他出去了,方才放心。” 丁玲 《梦珂》 三:“他又 赞美 她,又 恭维 她,又鼓励她,又愿 帮助 她,意思是要她知道,他总可以使她在 上海 成为一个很出众的明星。” (4).意志。 伧父 《立宪 运动 之进行》 :“详言之,则必设议院以代表 国家 意思,制定法律,政府则依国家之意思以 执行 政务。” (5).神情。 宋 苏轼 《传神记》 :“凡人意思,各有 所在 ,或在眉目,或在鼻口。 虎头 云:‘颊上加三毛,觉精采殊胜。"则此人意思盖在须颊间也。” 《二刻拍案惊奇》 卷二十:“﹝ 巢大郎 ﹞只道 陈定 还未知其奸,照着平日 光景 前来 探望 。 陈定 虽不说破甚么,却意思冷淡了好些。” (6).情趣;趣味。 汉 刘向 《列仙传·鹿皮公》 :“小吏白府君,请木工斤斧三十人,作转轮悬阁,意思横生。”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李 舍人 旅中 寒食 感事》 :“梨花半残意思少,客子渐老寻游非。” 《红楼梦》 第三一回:“ 迎春 姐妹见众人没意思,也都没意思了。” 李准 《人比山更高》 :“嗨!提起那一夜在山顶上睡,可有意思了。” (7).心情,情绪。 宋 晏几道 《两同心》 词:“好意思、曾同 明月 ,恶滋味、最是 黄昏 。” 宋 朱淑真 《约春游不去》 诗:“ 少年 意思懒能酬,爱 好心 情一向休。” 宋 罗大经 《鹤林 玉露 》 卷二:“学道而至於乐,方能真有所得,大概於世间一切声色 嗜好 洗得净,一切荣辱得失看得破, 然后 快活 意思,方自此生。” (8).情意;心意。 元 邦哲 《寿阳曲·思旧》 曲:“初相见,意思浓,两下爱衾枕如同。” 《二刻拍案惊奇》 第十四:“县君意思 虽然 浓重,容貌却是端严。” 《秧歌剧选· 大家 好》 :“我来了,意思到了,就算了。” (9).引申指代表心意的宴请或礼品。 《 水浒传 》 第二六回:“ 武松 笑道‘不成意思,众高隣休得笑话则箇。"” 老舍 《茶馆》 第二幕:“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 (10).意见,想法。 《儿女 英雄 传》 第一回:“ 玉格 这话很是,我 也是 这个意思。” 沉从文 《菜园》 :“他蓄了许久的意思今天才有 机会 说出。” 梁斌 《播火记》 十二 :“ 张队长 来了,把 你们 的意思谈谈吧。” (11).迹象,苗头。 《初刻拍案惊奇》 卷四:“这两个女子,便都有些盗贼意思,不比前边这几个 报仇 雪耻,救难解危,方是修仙正路。” 《老残游记》 第十九回:“能查出这个毒药来历,就有些意思了。” 杨朔 《三千里 江山 》 第十一段:“门外阴沉沉的,一股冷气灌进屋里,有下雪的意思了。” (12). 象征 性的表示。 《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六:“因要后来好赎,十分不典他重价钱,只好三分 之一 ,做个交易的意思罢了。” 《醒世姻缘传》 第八五回:“因 郭总兵 带有 广西 总兵府自己的勘合,填写夫马,船家希图揽带私货,支领廪给,船价不过意思而已,每只做了五两船钱。” 词语分解 意的解释 意 ì 心思:意思。意见。意义。意味。 意念 。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 自觉 努力 的心理 状态 )。 注意 。 同意 。意在笔先。意在言外。 心愿,愿望: 意愿 。 愿意 。意向。意图。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人或事 思的解释 思 ī 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 客观存在 反映 在人的意识中 经过 思维 活动而产生的 结果 ;b.想法,念头;c. 思量 )。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 想念 ,挂念:思念。思恋。相思。 想法:思绪。2023-05-28 01:09:101
“却”在古文里一般都表示什么意思
“却”在古文里的意思:①<动>退;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动>打退;击退。《六国论》:“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又】<动使动>使……后退。《信陵君窃符救赵》:“北救赵而西却秦。”③<动>推却;推辞;拒绝。李斯《谏逐客书》:“王者不却众庶。”④<动>去;去掉。聂夷中《伤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⑤<动>回头。《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⑥<副>再;重;又。《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⑦<副>通“恰”,刚刚。《长亭送别》:“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2023-05-28 01:09:282
“却”字怎么组词?
却步 却老 却月 却说 却扇 却奁 却才 却行 却立 却顾 却曲 却望 却敌却非 却背 却待 却来 却还 却才 却略 却去 却扫 却坐 却罢 却死 却病却下 却后 却霜 却走 却却 却倚 却苏 却归 却论却 【què】退:却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却却”)。退却。 退还,不受:盛情难却。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却走了。 去掉:失却。了(li僶 )却。2023-05-28 01:09:372
却 的词性是什么
连词2023-05-28 01:10:052
却的近义词是什么 却的意思
1、却没有近义词。 2、“却”,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què,最早见于说文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却”的基本含义为退,如却步;引申含义为退还,不受,如盛情难却。 3、在日常使用中,“却”也常做动词,表示反复,如却论。2023-05-28 01:10:191
却怎么组词
组词:忘却 推却 退却 却说 却病 省却 谢却 抛却 却步 冷却 失却 除却 了却 却苏拼音què,注音ㄑㄩㄝˋ。部首卩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7画。五笔FCBH,仓颉GISL,郑码BZY,四角47720。结构左右,电码0606,区位4020,统一码5374。笔顺一丨一フ丶フ丨。基本字义:1、退:却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却却”)。退却。2、退还,不受:盛情难却。3、表示转折:我来了,他却走了。4、去掉:失却。了(liǎo)却。相关组词:忘却[wàng què] (动)忘记:不能~的记忆。推却[tuī què] (动)拒绝;推辞:再三~。[反]承受。退却[tuì què] (动)①军队在作战中有计划的后撤。[近]撤退。[反]进攻。②泛指畏难后退;退缩。[反]前进。望而却步[wàng ér què bù] 看到了可怕的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缩。却之不恭[què zhī bù gōng] 拒绝别人的馈赠、邀请等,就显得不恭敬,常与“受之有愧”连用。却说[què shuō] 旧小说的发语词,“却说”后头往往重提上文说过的事。省却[shěng què] 减省、免除。谢却[xiè què] 婉谢、拒绝。却病[què bìng] 防止生病;消除病痛。抛却[pāo què] (动)扔掉;抛弃:~一切杂念。2023-05-28 01:10:271
却是什么词性
“却”是动词、连词、助词、副词词性。本义:退。如:却步,退却。衍义:引申指“退还、不受”。如:盛情难却。衍义:表示转折。如:我来了,他却走了。衍义:引申指“去掉”。如:失却、了却。衍义:又用作姓。常用词组:了却。造句:一、这件事我们没做过却夸夸其谈,结实际去做了却一败涂地,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纸上谈兵是不行的。二、或者父母为完成早夭的子女的终身大事,了却心愿。三、仲永小的时候冰雪聪明,长大了却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四、人面桃花,是阿明心中难以了却的情思。五、每一个初次到首都来的人,总是赶紧去瞻仰天安门,了却多年来朝思暮想的心愿。2023-05-28 01:10:331
句子中的“却”是什么意思?
却,是转折的意思,表示,和以前的不一样了。转到另一个含义了2023-05-28 01:10:424
却组词?怎么组
想不起来了2023-05-28 01:10:527
却的成语有什么
却的成语:却金暮夜 望而却步 却之不恭 却老还童 闭门却扫 杜门却扫 却步图前 盛情难却 摆袖却金 阖门却扫 战竦而却 还年却老 情面难却 情不可却 驻红却白 却客疏士 长念却虑 却行求前 长虑却顾 闭关却扫 好意难却 闭门却轨2023-05-28 01:11:201
却的意思是什么?
却的意思:本义:退。如:却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却却”)。退却。衍义:引申指“退还、不受”。如:盛情难却。衍义:表示转折。如:我来了,他却走了。衍义:引申指“去掉”:失却、了却。衍义:又用作姓。2023-05-28 01:11:454
却的意思是什么?
1、后退。2、使退却。3、推辞;拒绝。4、去;掉。5、姓。6、表示转折,比“倒、可”的语气略轻。组词1、忘却[wàng què] 忘记。2、推却[tuī què] 拒绝;推辞。3、退却[tuì què] 军队在敌军进攻面前,为了保存军力或其他目的而采取的有组织的转移行动。4、却之不恭[què zhī bù gōng] 客套话。常与“受之有愧”连用。在准备接受礼物或接受邀请时说,意思是拒绝了就显得不恭敬。5、望而却步[wàng ér què bù] 一看就往后退缩。形容十分害怕困难和危险。6、却病[què bìng] 避免生病;消除疾病。2023-05-28 01:11:532
却怎么读音是什么
郤:qie四声 却: que四声2023-05-28 01:12:012
却组词有哪些
冷却 忘却 除却 失却2023-05-28 01:12:1113
却的读音
却:què 。骨与骨相合交接之瑞信是卩之范式。去、卩两范式叠加。去卩无由接固退而卑之是却之范式。本义:退。如:却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却却”)。退却。 今义:反而,出乎意料的事情转折。衍义:引申指“退还、不受”。如:盛情难却。衍义:表示转折。如:我来了,他却走了。 衍义:引申指“去掉”:失却、了却。衍义:又用作姓。基本字义:退:却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却步”)。退却。退还,不受:盛情难却。却之不恭:旧时的客套话,常与"受之有愧‘连用。表示转折:我来了,他却走了。去掉:失却。了却。康熙字典:《唐韵》俗却字。(却)《唐韵》去约切《集韵》《韵会》《正韵》乞约切,2023-05-28 01:14:221
却是什么意思
“却”的基本含义为退,如却步;引申含义为退还,不受,如盛情难却。拼音:què。同音字:阙、榷。偏旁部首:卩。笔画顺序:横、竖、横、撇折 、点、横折钩、竖。笔画数:7笔。结构:左右结构。却的组词解释1、谢却[xiè què] 谢绝:婉言~。2、却说[què shuō] 旧小说的发语词,“却说”后头往往重提上文说过的事。3、抛却[pāo què] 抛掉;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4、却敌[què dí] 亦作“却敌”。击退敌人。5、误却[wù què] 耽误掉;失掉。2023-05-28 01:14:352
“却”字的各个意思
却 却 #què【释义】 ①后退:退却|却步不前。 ②推辞;拒绝:推却|盛情难却。 ③去;掉:忘却|冷却|了却一桩心事。 ④反倒,表示语气的转折:观众都到了,演员却没来|学了半年,进步却不大。【古义】①去;掉 ②同“缺”。===================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却 <动>(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声。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同本义 却,节欲也。――《说文》。按:“退也”。却行仄行。――《考工记·梓人》吾行却曲。――《庄子·人间世》怒战栗而却。――《战国策·秦策》却下而载之。――《仪礼·既夕礼》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愍命》北救赵而却秦。――《史记·魏公子列传》已却秦存赵。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曳笏却立。――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又如:退却(却)què ⒈退:退~。望而~步。 ⒉推辞,谢绝,不接受:推~。谢~。~而不受。 ⒊去,掉:冷~。忘~。失~。 ⒋副词。还,且,倒:~话巴山夜雨时。大家都去,他~不去。却xì 1.空隙;间隙。 2.嫌隙;隔阂。2023-05-28 01:14:492
“却”字组词?
冷却 推却 退却 却步2023-05-28 01:14:5611
粤语的“却”怎么读?
你好,读成k"euk,前面一个k"是送气音,跟普通话和英语的k一样,后面的k失去爆破,只保留口型。2023-05-28 01:15:322
却字的部首怎么读
卩,拼音是jié,在汉字中作为部首的存在。2023-05-28 01:15:414
却的四字词语
却的四字词语如下:却开头的成语:却之不恭: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却客疏士:却拒绝疏疏远客外来人士读书人。比喻囿于地方观念,不用外来的人,也不用有才能的人。指妒贤嫉能。却病延年:指消除病痛,延长寿命。却行求前:指以倒退求前进,比喻方法不对,因而不可能达到目的。却步图前:却步向后退。比喻向后退是为了前进。却金暮夜:指为官清廉。却老还童:指返老还童。却老先生:亦作却老先生。镊子的戏称。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四王僧虔晚年恶白发。一日对客,左右进铜镊。却结尾的成语:盛情难却:浓厚的情意难以推辞。乍前乍却:乍忽然却后退。忽而向前,忽而后退。形容行动犹豫不定。义不容却:义道义容允许却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情不可却:情面上不能推却。情面难却:由于面子情分的关系,很难推却。却居中的成语:望而却步: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长虑却顾:顾及未来而作长远打算。闭关却扫: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还年却老:恢复年轻,长生不老。闭门却轨:指杜绝宾客,不与来往。摆袖却金:比喻为人廉洁,不受贿赂。闭门却扫: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长念却虑:思前顾后,反覆考虑。却,后。杜门却扫:杜堵塞却扫不再扫径迎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驻红却白:指保持青春,延迟衰老。红,红颜白,白首。2023-05-28 01:15:591
却字的意思是什么?
却字的意思有6种解释,具体如下:1、后退:却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却却”);退却。2、推辞;拒绝;退还,不受:盛情难却。3、表示转折,比“倒、可”的语气略轻:有许多话要说,一时步说不出来;文章虽短步很有力。4、去掉:失却;了(liǎo)却。5、姓。6、使退却:却敌。相关组词:1、忘却[wàng què] (动)忘记。2、推却[tuī què] (动)拒绝;推辞。3、退却[tuì què] (动)军队在作战中有计划的后撤;泛指畏难后退;退缩。4、冷却[lěng què] (动)物体温度降低;使物体温度降低。5、抛却[pāo què] (动)扔掉;抛弃:~一切杂念。2023-05-28 01:16:172
却组词有哪些词语
却步 却老 却月 却说 却扇 却奁 却才 却行 却立 却顾 却曲 却望 却敌 却非 却背 却待 却来 却还 却才 却略 却去 却扫 却坐 却罢 却死 却病 却下 却后 却霜 却走 却却 却倚 却苏 却归 却论 却足 却冠 却弃 却回 却退 却惑 却地 却勾 却复 却籍 却舍 却顿 却生 却倒 却避 却绝 却埽 却流 却笠 却粒 忘却 推却 了却 退却 除却 失却 冷却 抛却 省却 谢却 离却 泯却 胜却 消却 减却 枉却 灭却 舍却 免却 引却 前却 空却 却却 丢却 别却 迷却 放却 判却 拒却 有却 败却 遗却 内却 破却 翻却 切却 偃却 脱却 误却 摈却 谦却 勾却 刬却 畏却 貂却 拗却 诛却 研却 第却 夺却 小却 壅却 攘却 谴却 峻却 撇却 回却 后却 过却 识却 潜却 邪却 复却 馁却 披却 迁却 缩却 窜却 眙却2023-05-28 01:16:377
却怎么读 却的拼音是什么
却的拼音: què。 却的笔画 共7画, 却的部首 为卩, 却的汉字结构 为左右结构。 却的解释: ● 却 què ㄑㄩㄝˋ ◎ 退:却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却却”)。退却。 ◎ 退还,不受:盛情难却。 ◎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却走了。 ◎ 去掉:失却。了( liǎo )却。2023-05-28 01:16:571
却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却 拼 音 què 部 首 卩 笔 画 7 五 行 木 繁 体 却 五 笔 FCBH [却]基本解释 1.退 :~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2.退还,不受 :盛情难~。 3.表示转折 :我来了,他~走了。 4.去掉 :失~。了(liǎo)~。 [却]详细解释 〈动〉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 què)声。卩( 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同本义 却节欲也。——《说文》。按:“退也”。 却行仄行。——《考工记·梓人》 吾行却曲。——《庄子·人间世》 怒战栗而却。——《战国策·秦策》 却下而载之。——《仪礼·既夕礼》 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愍命》 北救赵而却秦。——《史记·魏公子列传》 已却秦存 赵。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曳笏却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退却(向后撤退;畏难后退);却走(退避;退走);却还(退还);却避(退避);却归(退归);却略(退身);却去(后退;离去);却生(后退贪生);却立(后退站立) 除;去 又如:却扇(古代婚礼行礼时新娘以扇遮面交拜后去扇);却惑(去邪;消除疑难);了却(了结) 避;避免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史记·封禅书》 又如:却老(避免衰老);却死(避死) 拒绝 。如:却情勿过(碍著情面推辞不掉);却绝(拒绝);却妆(拒受嫁妆) 回转;返回 。如:却回(回转);却望(回头远望);却顾(回顾回转头看) 反复 。如:却论(反复论难);却顾(反复考虑) 〈连〉 用在偏正复句的正句中提出跟偏句相反或不一致的动作、行为或状况表示转折相当于“但”、“但是”、“可是” 一连数日施恩来了大牢里三次却不提防被 张团练家心腹人见了。——《水浒传》 “反而”“然而” 。如:这个吓得胆战心惊、惶惶不安并满腹牢骚的人…却具有掌权和发号施令的能力 〈助〉 用在动词后相当于“掉”“去” 。如:冷却;忘却;失却信心;抛却旧包袱 〈副〉 固然 好却十分好了只是一件这孩儿生下来昼夜啼哭乳也不肯吃。——《喻世明言》 再 却与小姑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坐促弦弦转急。——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却又(再);却再(再) 还 。如:却是(还是) 才 。如:却才(方才) 恰;正 。如:却好(恰好;正好);却如(恰如;好像);却待(恰待;正要) 刚刚 。如:却才(刚才) [却]百科解释 却,què qià,退:却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却步”)。 更多→ 却 [却]英文翻译 but [却]组词 忘却 推却 退却 却说 却步 了却 却病 谢却 失却 抛却 除却 冷却 省却 却望 更多却组词 [却]相关搜寻 却之不恭 却月眉 却金暮夜2023-05-28 01:17: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