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白
-
资产阶级的新体散文首先打破了桐城派古文“中兴”的局面,促进晚清新体散文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力量是新生的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新的社会物质基础、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的产生,要求新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方法。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由于开通“民智”、扩大社会影响的宣传需要,已有提倡文字改革和语文合一的文体改革的呼声。陈荣衮、裘廷梁等主张用俗话写白话文。白话报也在各地先后办了起来,从语言形式上否定了桐城派古文或一切传统古文的表达作用。但因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不彻底性,这种白话文运动的影响不大,未被文坛或文化界所重视。当时影响最大的则是梁启超等改良派的新体散文。它接近于语文合一,但又未能完全摆脱古文。代表作家有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
康有为是改良运动的领袖。他的散文,思想解放,直抒己见,或散行,或排偶,富于想象和瑰丽之词,而又能利用传统古文,有龚自珍的影响,但比龚文汪洋放纵得多而奇诡较少,打破了传统古文的程式定局,是梁启超散文的先导。
谭嗣同在思想上要冲决一切罗网,在文体上也寻求自己的道路。他“少颇为桐城派所震”,后来,喜尚魏晋间文,爱其“沈博绝丽”,并且认为“所谓骈文非四六排偶之谓,体例气息之谓也”(《谭嗣同全集》卷二《三十自纪》)。谭嗣同否定了桐城派古文,创造了自己的新体散文。他的散文从学习骈文中来,句法谨严整洁,绝少浮语。他颂扬“报章文体”,又曾运用口语的自然句法编写南学会讲义,可见已倾向散文的通俗化。
梁启超是改良运动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宣传家,也是新体散文最著名的代表作家。他办过许多报章杂志,提倡“文界革命”,试过“语文合一”,自觉地注意文体的通俗化,大胆地从传统古文束缚下解放出来。他曾评价自己的文章说:“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炼。至是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清代学术概论》)这近似韩愈的古文运动,是古文通俗化运动。所以“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同前)。这是一种很恰当的自我评价。他的散文著作,空前丰富,包括政论文、传记文和杂文。并世诸家,独一无二。政论文论题明确,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感情动人,语言畅达。传记文有传统史传体和西洋评传体。前者有文学性,突出人物形象,如《谭嗣同传》;后者历史性强,似未注意塑造人物形象,夹叙夹议,如《李鸿章传》。杂文,即随感录,不限形式,早期如《自由书》,实杂文集。其他如《少年中国说》、《呵旁观者文》、《过渡时代论》等,自说“开文章之新体,激民主之暗潮”(《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可视为杂文一类的代表作;提出问题,思想解放,感情充沛,写得详尽,不嫌反复强调,运用语言,又非常自由,既无所顾忌,又不求修饰,只以表达明白为主。这种文章对桐城派古文或传统古文来说,确是一种“新文体”,一种解放了的新体散文。梁启超的散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了广泛的影响,对当时的思想解放和文体解放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改良主义思想日益与民族民主革命为敌,趋向反动,他的散文也就失去其进步锐利光辉,成为宣扬他的保守思想的工具了。
资产阶级民族民主主义革命者,同样由于宣传的需要,也趋向于文体的通俗化。邹容作《革命军》,“自念语过浅露”,章炳麟以为“感恒民当如是”。所谓“浅露”,就是通俗化。这是一本宣传反对满洲贵族统治进行革命的小册子,内容与改良派的主张完全不同,但就文体看,显然有梁启超的影响。陈天华更自觉地用通俗语言来宣传革命,他的《猛回头》是白话的说唱体,《警世钟》也是白话文。近代民主革命家秋瑾提倡家庭革命,男女平权,曾用白话文发表过宣言。这些都代表着走向文体通俗化的趋向。
但是,桐城派的古文或其他传统流派古文的影响还是存在的。在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中间,为古文找到新生命的学者,以严复林纾章炳麟为最著名的代表。严复翻译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著作,提出“信、达、雅”的译文标准。雅是指文体,他声明要用古文,认为“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译天演论例言》)。他所译的《天演论》一书,桐城派古文家他的古文老师和朋友吴汝纶誉为“与晚周诸子相上下”。他认为他翻译的是“学理邃赜之书”,“非以饷学童而望其受益”,而是“待中国多读古书之人”(《与〈新民丛报〉论所译〈原富〉》)。可见严复翻译西方资产阶级著作,只是为了少数“多读古书之人”,而不是为了广大的社会群众。由于内容的全新和一种谨严的古文格调,严复的翻译书,特别是第一部《天演论》,在当时的知识界是独一无二的,引起了思想震动,获得了普遍的赞誉。林纾从光绪八年(1882)中举以后,就专心学习桐城派古文,后来他和懂西文的人合作,也用古文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小说,同样在知识界引起极大的兴趣和注意。章炳麟以古奥难懂的文章,表达强烈的反清思想。他主持《民报》时,不满意汉文和唐宋文,以魏晋文相号召。他认为魏晋之文“持论仿佛晚周”,“守己有度,伐人有序,和理在中,孚尹旁达,可以为百世师”;效魏晋之文者,“上不徒守文,下不可御人以口,必先豫之以学”。他是一个有学问的革命家,他的政论文是以他的广博渊深的学问为基础的。章炳麟的古文虽很难懂,但由于它的充实的革命内容,在当时也发生很大的影响。但是,日益增长变化的革命形势,需要的不是各种流派的古文,而是通俗文。严复的先秦文,章炳麟的魏晋文,林纾的唐宋文或桐城派古文,都是行不通的。以曾国藩为中心的桐城派支流──湘乡派古文,如著名的张裕钊、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等,虽能适应时代要求,接触新思想,其古文已非桐城派古文所能限,但也是行不通的。至于王先谦的《续古文辞类纂》,死守桐城派古文家法,以求“清淡简朴”的古文,则更无希望了。此外与古文相对的骈文,自道咸以来,虽不乏著名作者,清末如王运、李慈铭等,模拟守旧,更与时代背道而驰。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深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以通俗化为形式的改良派或革命派的新体散文进一步的发展,终于过渡到“大众化”的白话文,代替了语、文分离的传统古文的长期统治。
呵旁观者文文言文翻译
zijizuo2023-08-14 03:41:132
《呵旁观者文》的作者是谁?
全文既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又有严肃深刻的议论,条理清晰,笔锋犀利,与众不同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国民性的清醒认识。这可以说是鲁迅先生批判国民性一类作品的先声,对于今人仍有警示意义。《呵旁观者文》发表于1900年2月的《清议报》,是梁启超的“新文体”代表作之一。此文从关系“国家之盛衰兴亡”的高度,提出了“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国人尽为旁观者,国虽大而必亡”的论点;并深刻指出“旁观二字,代表吾全国人之性质”。扩展资料:梁启超从小就比较聪明,1889年就考中了举人,1890年参加会试,当时经过上海见到了一些介绍四方著作的书籍,就买了一些介绍西方的书籍,从此对西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见到康有为,被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所震撼,于是拜康有为为师,励志要有大作为。不久康有为和梁启超成立了强学会(此时袁世凯也加入其中,并与康梁关系密切),在北京办了《万国公报》之后又办了《中外纪闻》,梁启超就帮康有为做一些编辑工作,介绍西方的知识。但是由于北京保守势力强大,1896年,强学会就被封掉了。梁启超就和康有为转移了战场,跑到了上海,成为《时务报》的主笔。梁启超在上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声名,发表的著名文章有《变法通议》《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等等。他认为:中国的积弱,是因为维新变法的时候,把西方东西的弊端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它的好处。他强调变法的合理性。他的言论让当时并没有开眼看世界的国民,听之一耸。之后梁启超凭藉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地位,全力拥护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大权,先借助张勋“辫子军”赶走黎元洪,然后又反过来讨伐张勋复辟清室的罪行。1917年,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段祺瑞政府被迫辞职,梁启超也递送了辞呈,正式退出了政治舞台。开始从事更多的学术文化活动,组建了清华国学院,并反思西方政治制度的弊端,认为科学恐怕要破产。(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7月—1918年11月,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阵营,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梁启超总是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他的一生把强学会、时务报、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袁世凯复辟、蔡锷与小凤仙、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辫子军张勋复辟等等历史事件自然的串联了起来,给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呵旁观者文2023-08-14 03:41:201
呵旁观者文的现代文翻译
这天下间最让人厌恶,让人憎恨,让人鄙视的人,就是那些旁观者。旁观者,就好比站在东岸,看西岸的火灾,看到火烧得旺盛而觉得有趣。就好比站在这个船上看到另一个船沉,看到沉船的人掉到水里觉得好笑。这些人啊,你说他们是阴险也不算,说他们是狠毒也不算,这种人你没法形容他们,只能形容是没血性的人。血性是什么?是人类所以生存,社会所以运行的根本啊,没有血性,就没有人类,就没有这个社会。所以那些旁观者们,是人类中的渣滓,社会中的败类。人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各自有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想成为有所作为的人,就必须要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而真正要有所作为,则还要能够践行自己肩负的责任。自己放弃自己的责任,其实就是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资格。因为作为一个人,对于家庭要尽到家庭的责任,对于国家要尽到国家的责任,对于世界要尽到世界的责任。一个家里的人都放弃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则这个家庭肯定不会幸福;一个国家的公民都放弃自己对国家的责任,则这个国家肯定灭亡;世界上的人都放弃自己对世界的责任,则这个世界肯定会毁灭。那些旁观者们,说的就是放弃责任的人。中国词章家有句警言“济人利物非吾事,自有周公孔圣人”。中国人有句熟语“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中国的传统里有无数这种话,实在是旁观者们的经典口号啊。这种经典口号,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全中国人的脑子里,扫也扫不掉,洗也洗不净。换句话来说,就是“旁观”两个字可以代表全中国人的性质,就是“无血性”三个字可以代表全中国人的特点。悲哀啊,国民如此,实在让我愤怒。所谓旁观,意思就是说认为凡事都是别人的事。可是天下的事不能都是别人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事啊。就好比一个家庭,大事上教育孩子、经营财产,小事上开关门窗、打扫卫生,这都是这家人自己的事情。这家的主人翁是谁?是这一家的全家人。只有全家人各自尽到作为主人的责任,这个家庭才能稳定幸福。如果这一家人都把家事当成是别人的事情,父亲推卸给儿子,儿子推卸给父亲;哥哥推卸给弟弟,弟弟推卸给哥哥;丈夫推卸给妻子,妻子推卸给丈夫;这就是个没有主人翁的家庭。没有主人翁的家庭,必然是很快就要衰败破裂的。对于国家也是这样。一个国家的主人翁是谁?就是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西方国家之所以强大,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国家的公民都尽到了作为主人翁的责任罢了。中国则不是这样,如果你问这个国家的主人翁是谁?没人愿意说自己是国家的主人翁。要是说老百姓是国家的主人翁,老百姓会说:“这是当官的事,我就是屁民而已,国事与我无关”。那要说官员是国家的主人翁,官员又说:“我就是在这个位置上混混事,不过是为了自己的权利和财富罢了,其他的我关我什么事啊”。就像这样,虽然中国地广人多,但竟然没有一个人是这个国家的主人翁。没有主人翁的国家,人们就会把这个国家当做别人的国家一样,肆意来破坏社会稳定,盗取社会财富。损公肥私,倒也很好嘛,是不是?《诗经》说:“子有庭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做出这种行为的人简直是天理难容。对于别人的家庭,别人的国家作旁观者,尚且说得过去。为什么?因为我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嘛。(当然狭义的人,虽然是别人的国家,别人的家庭,也不能袖手旁观,现在暂且不说这个。)对于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国家作旁观者,就绝对说不过去了。又为什么?因为我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是这个国家的主人翁啊。连我都作旁观者,那还能想谁来尽我的责任呢?基本上家庭和国家的盛衰兴亡,是由这个家庭、国家里旁观者的多少决定的。国民没有一个作旁观者,国家即便小也必然会兴盛;国民都作旁观者,国家就算大也必然会灭亡。现在看我四亿中国人,全都是些旁观者啊。不信的话,我来给你梳理一下这些旁观者的流派:第一种叫“浑沌派”。这派的人,可以说是没有脑子的生物。他们不知道有所谓的世界,也不知道有所谓的国家,不知道该为什么担忧,不知道该为什么愤怒。换句话说,就是不知道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应该做的事情。饿了就吃,吃饱了就瞎逛,困了就睡,睡够了就起来,房间里就是他的小天地,为了争一点小钱可以拼上性命。他们连有应当要做的事都不知道,又何谈去不去做呢?连有国家都不知道,又何谈国家亡不亡呢?就好像鱼在正烧着的水里游,还错误地觉得是在春天温暖的水中;燕子筑巢在燃烧中的房子里,还怀疑是太阳出来的阳光照在屋子里。这些人的人生,就好像是自走机器人,能活动但不能思考。这些人的死亡,就好像是被突然电死的,没命了但不会痛苦。浑浑噩噩地活个几十年而已。这些人虽然是旁观者,但是从来没认识到自己是旁观者,我觉得倒可以叫这些人为旁观者中的天选者了。四亿人中属于这种类型的,不少于三亿五千万人。这种人不仅仅就是没学历,没工作的人而已。世界上有些人虽然没学历、没工作但却不是浑沌的人,也有些人虽然号称高学历、好工作但实在是特别浑沌的人。基本上大大小小几十万的京官地方官,参加各级科举考试的几百万学生,全天下的商人,这些人里面十个有九个都是属于浑沌派。第二种叫“为我派”。这派的人,就是俗话里说的被雷劈了还捂住钱包的人。什么事情是应该去做的,他们不是不知道;国家将要灭亡,他们也不是不知道。虽然都知道,但是如果应当做的事情对我没有好处,那我就只作旁观者而已;如果这国家灭亡了对我也没有什么损失,那我也只作旁观者而已。就好像冯道在五代国家兴亡混乱的时候,今天任事于梁明天任事于晋,历任四朝十君,自己却还总以“五朝元老”来自夸。又好像张之洞私下说过即便列强瓜了分中国,自己也还能在残余的傀儡小朝廷里继续当大臣。冯、张这都是属于为我派的人。社会中的这种人,看起来好像总是像主人一样的态度而不是旁观者。但即便如此,他们不过是用社会公共事业,来谋取自身的利益,对于公众的利益,他们就始终是作旁观者了。我以前看日本的报纸里面有一段,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这种人的样子,内容如下:我曾经游历辽东半岛,沿途观察了居民的举止神情,他们再这样国家存亡的紧要关头,却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一样。他们对日本军队的态度,不是作为敌人,而是作为商店里的顾客。他们的意识里,没想过辽东半岛能不能割让给日本的问题,只想过日本的货币和本地纹银兑换交易的价值这样的问题。这文字真实地写出了为我派们鄙薄猥琐的形象。割地几十万平方公里,赔款几亿两白银,来换取仅仅保全自己统治或被统治的稳定,却从来没觉得过不值得,这是为什么?假设我就是这种人,我现在都六七十岁了,不过只希望当前这几年平平安安别出事而已,等我死了之后,哪怕天翻地覆洪水滔天和我都没关系了。我也明明知道官场里积弊多年的恶习应该改正但却绝不愿意去改,是因为我吃饭穿衣都靠这个了。我还清楚知道应该废科举兴新学却不肯变革,是因为顾虑我的子孙出身和前途的原因。为我派的这种人啊,崇尚老子无为之道,把老聃当做先圣,把杨朱当做先师,国家里无论是官员、乡绅、知识分子、商人,担任着重要职务、掌握着重要权利的都是这种人,所以这派人有控制国家命运的力量。国家里有聪明才智的人,都做为我派的旁观者,而那些还在成长中的年轻人,也都纷纷效仿,这就好像麻风、肺病这样的疾病在子孙中传染,危害会遍及整个社会。所以这为我派实在是旁观者中最有魔力的一种。第三种叫“呜呼派”。什么是呜呼派呢?这些人只会唉声叹气、痛哭流涕而再不会做其他事情。看起来他们总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张口闭口就是哀叹时局。你告诉他们现在应该做什么事情,他们则会说确实是应该做这样的事,可是怎么做呢,无从做起啊。你告诉他们国家处在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们也会说现在确实是非常危险的时刻,不过这国家已经没法挽救了啊。你进一步追问,他们说这就是国运,是天命,没办法了。他们最爱说的是“无可奈何”这四个字,他们最爱做的是“束手待毙”这一句话。就好像看见火烧起来,不做努力去扑灭,而只是叹息火势太大;就好像看见有人溺水,不想办法去救人,而只是痛恨水流太急。这呜呼派的人,虽然他们自己会说自己不是旁观者,但不过是其他人是用眼睛来旁观,这些人是用嘴巴来旁观罢了。他们不是不关心国家的事情,但却只把国事当做闲聊的话题;他们不是不发表对时局的看法,但是却只把时局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们去看波兰灭亡的事情,看埃及凄惨的历史,又何尝没有感叹呢,但这感叹又对波兰,对埃及有什么帮助?没有任何帮助,因为我们就是旁观者罢了。我们去看菲律宾血战抗击美国侵略,又何尝没有敬意呢,但这敬意也对菲律宾没有任何帮助,还还是因为我们不过是旁观者而已。这呜呼派的人,哀叹自己的国家就像哀叹别人的国家一样,和我们旁观他国没有区别。这些人看起来好像是对社会进步虽然没有帮助,但也没有危害的样子。其实并非这样,消极国民的志气,阻碍将来的进步,他们的罪过实际上也是不小的。这种人啊,社会上号称是名士的都是。第四种叫“笑骂派”。这派的人,你说他是旁观,倒不如说是后观。因为他们就是经常站在你背后,用冷言热语来批评你的那种人。这种人不光自己是旁观者,还要把大家都逼的不得不作旁观者。他们既骂守旧,又骂维新;既骂小人,又骂君子;骂老辈人暮气太重,骂青年人躁动冒进;事情做成了,骂说是竖子成名运气好而已,事情失败了,骂说是早就知道这样你们活该。笑骂派们总是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好像无可指责之处,为什么呢?不做事当然就无可指责之处,作旁观者当然也无可指责之处。自己不去做事情,还站在真正做事情的背后,指指点点嘲讽抨击,就靠着这种狡黠取巧的伎俩,让勇于改革进步的人难以坚持,让害怕改革进步的人心灰意冷。而且更岂止只是让人难以坚持和心灰意冷啊,将要成功的事情,他们肯定笑骂来阻止;已经成功的事情,他们能用笑骂来破坏。所以笑骂派的这种人,实在是世界上最阴险的人。如果你有自己的主张,为了排斥他们的主张而排斥别人也不是不可以的,西方政党政治就是如此,并不忌讳。但是这些笑骂派们哪有什么主张和意见啊。就好像航船在大洋里遭遇台风,他们就骂风、骂浪、骂船、骂大洋,甚至骂船上同行的人,但你要问他们现在怎样才能让船顺利抵达彼岸,他们就瞪着眼睛哑口无言了。为什么啊?因为他们作为旁观者来笑骂一切,一让他们自己来想办法做事情,没得笑骂,就什么都不会了。第五种叫“暴弃派”。呜呼派的人,认为做什么事都没有用;暴弃派的人呢,则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笑骂派的人,总是责备别人不责备自己;暴弃派的人呢,总是期望别人不期望自己。这种人的想法是,全中国四亿人,除我之外的三亿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里面,聪明的不知道多少呢,杰出的不知道多少呢,我一个人怎么样完全不足轻重。这种想法最大的坏处,就是四亿国人每个人都想要除自己之外,把国家大事推卸给其他三亿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所有人都这么想,最后发现四亿国民实际上没一个人真正做事。国家的事情,国民人人都有各自的责任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即便是最没本事的人不过是责任稍微小点而已,不能说没有责任的。别人里面虽然有非常聪明的,非常有能力的,但是别人也只能尽其本身分内的责任,哪能说就可以代替你来尽自己的责任呢。就好像我吃得少就让能吃的来代替我吃饭,我睡眠差就让睡眠好的人代替我睡觉,这能代替么?哪怕我特别傻特别笨,但既然我是个人,就是人类中的一分子,既然出生在这个国家,就是这个国家的一个公民,我抛弃自己一人的生命,还可以说得过去,但我污蔑了人类的资格,损害了公民的权利,就绝对说不过去了。所以暴弃派的人实在是泯灭人性的罪人。第六种叫“待时派”。这派的人,虽然看起来不像旁观者,但实际上确确实实就是旁观者。他们在等待的时候说的,都是些不知道能不能兑现的话。像什么我要等事情可以做成的时候就会去做事情,那要是始终都没有这种时候,就始终不去做事情了吗?一般的旁观者是旁观别人,待时派的旁观者则是旁观时机。况且什么时候是合适做事情的时候,什么时候是能做成事的时候,哪有明确的形式,哪能清清楚楚的表现出来啊。真正做事情的人,任何时候都是可以做事情的时候;不做事的人,任何时候都是不可以做事情的时候。所以自古有志之士,做的都是造时造势、创造机会,没听说是等着机会来的。待时派的人,他们的等待不过是想要观察风潮的方向,从而能够跟风站队顺手拾取点好处,风潮向左他们就跟着往左跑,风潮向右他们就跟着向右跑,这是浅薄者的本色。所以待时派的人,是旁观者里面最机巧的。上面说的这六种派别,中国人的性质都囊括在里面了。虽然派别是不同的,但都是作为旁观者这点是相同的。于是乎,中国四亿人,果然没一个不是在作旁观者啊;中国四亿人,果然没一个人是国家的主人翁啊。这种没有主人翁的国家,在这个弱肉强食、列强争霸的世界上,我实在不知道它能如何生存下去。这六派里面,第一派是不知道有责任的人,剩下的五派都是不践行责任的人。知道却不去践行,和不知道是一样的。况且那些不知道的人还有希望,希望有一天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然后去践行。如果知道了却还不去践行,那就真的是彻底自绝于社会了。所以我觉得第一派的人在旁观者里还算轻的,最不能容忍的是剩下的五派人。从阳明学知行合一的理论来说呢,他们知道却不去践行,实际上还是不知道而已。如果非常清楚的认识到了,那就必然会非常勇敢地去做事。就像有猛虎在后面追赶,哪怕是瘸子也能跳过数丈宽的涧隙;又像火灾烧到了邻居家,哪怕瘦弱的人也能爆发出搬动千钧的力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真的知道如果猛虎一旦追上自己,大火一旦烧到自己,那自己肯定必死无疑了。可是国家灭亡民族毁灭的惨烈程度,又岂是猛虎、大火可以相提并论的。我觉得是全国上下的旁观者们只是没有认识到这种惨烈,或者是知道一点但不了解究竟是怎样的。如果是真的知道了,如果知道了究竟是怎样的,我觉得即便是捆上他们的手脚,堵上他们的嘴巴,也不能让他们无动于衷,无话可说的。怎么会有现在这样悠然度日,歌舞升平的境况?大好的河山,都割让给别人,袖起手来作壁上观,蒙上脸来静待死期。悲哀啊!现在那些当着高官,持着巨富,还有那些闻名一时的号称是先达文士的人,都是这个国家过去的人物了,就好像已脱离寺院的僧人,好比已停止房事的妇女,他们不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还能寄居几个年头,所以对于国家现在就像过客一样了,他们不过也就是贪图安乐苟且在这世上,所以袖起手来终度余年,也不足奇怪了。而我们青年人,正是这个国家将来的主人翁,自身的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前路茫茫,不知道未来会是怎样。但若国家兴盛,那是我们亲自努力出来的光荣;但若国家灭亡,那是我们亲自酝酿出来的耻辱。这是我们的责任,无法逃避,无法推卸,这份光荣其他人无法替我们获得,这份耻辱其他人也不能替我们背负。这么想想的话,你还要继续旁观么?你还要继续旁观么!我写这文章不是想讲大道理来骂全天下的人,实在是不能忍你们都作旁观者了,不得不大声呼喊,来劝告我中国四亿国民啊。与旁观相反对应的是责任。孔子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就是责任。2023-08-14 03:41:351
梁启超译文当中说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指的是什么人?
指的是他复辟失败后那些让他觉得厌恶的人2023-08-14 03:41:509
呵旁观者文的注释
[1]蟊(máo)贼:吃庄稼的害虫。[2]承:担当[3]尸位:如尸(神像)居位,只享祭祀,而不作事。指官吏居位而不理事。[4]《诗》曰”句:出自《诗经唐风山有枢》。考:击。保:居。[5]浑沌:形容愚昧无知。[6]殛:杀。[7]蠕蠕:虫爬行的样子。[8]冯道(882—954):历事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事十君。事见《旧止代史冯道传》。[9]魑魅魍魉:指各种各样的坏人。[10]兆:一百万为兆。后文所称“亿”今指十万。[11]老聃:老子。道家的创始人。[12]杨朱:战国时魏人。其说重在利己。[13]竖子:对人的鄙称,如称“小子”。[14]引绳批根:互相合力,排斥异己。[15]乡愿:伪善者。语出《论语阳货》。[16]阳明学:明代王守仁的学说。[17]闭房:停止房事。[18]天下句:见《论语微子》。[19]孟子曰:见《孟子公孙丑下》。2023-08-14 03:42:141
《呵旁观者文》的艺术风格
《呵旁观者文》的艺术风格是古典文学为基础,融合了现代文学的特点。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呵旁观者文》采用了古典文学的精致语言,表达出细腻的情感,采用了现代文学的简洁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还采用了现代文学的多样性,表达出多种多样的情感。2023-08-14 03:42:261
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
《呵旁观者文》中所说:“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他们隔岸观火,却把火光当烟花,视若过节;他们看到溺水者,却把水花当喷泉,拍手叫好。比起真相,这些起哄的人,更愿意相信听说的、更丑陋的、更热闹的。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很多人,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却只以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键盘侠这种东西就是毫无门槛地去消费别人,把自己的垃圾情绪宣泄在他人身上,以获得变态般的心理平衡和快感,流言可畏、众议成林,语言暴力是悬在每个人身上的一把刀,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做助推的刽子手,我们可以选择不救人,但绝对不要去“杀人”。 记住一句话,有人挨饿,不要求你把粮食分给他,但你可以做到不吧唧嘴;有人摔倒了一身泥,不要求你必须扶她起来,但你一定不要笑。《乌合之众》里有过这样一段话: “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他们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谁向他们提供幻觉,谁就可以轻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谁摧毁他们的幻觉,谁就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英国导演埃德加·赖德很出名的“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中就有一部《热血警探》。电影就描写了这样一群歪道理十足,但其实毫无道德底线的奇葩。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上,有一个由警察局长、超市老板、牧师等12人组成的长老会。他们会以各种匪夷所思的借口为由杀人:他们杀掉了歌剧演员,因为他们觉得演员的演技侮辱了莎士比亚。他们杀掉了一个女人,理由是她的笑声很难听,影响了小镇的形象。他们杀掉了镇上的富豪,因为富豪的房子不好看,破坏了小镇的建筑风格…记者因为写了错别字而丧命、园丁因为搬家而被利刃穿胸、未成年人因为进酒吧被杀害……他们时时刻刻都带着面罩,躲在阴暗的教会里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审判无辜的人。就像如今躲在网络黑暗角落里的“网络暴民”们:他们轻轻敲击键盘,吐出诛心的文字,向阳光下的人扣动扳机。加缪在《异乡人》里说道:“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网络暴民”总是站在高处口诛笔伐,只是,你凭什么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电影里的小剧情,照进现实,将会是真正的大荒诞。2023-08-14 03:42:321
呵旁观者文是政论散文吗?
呵,旁观者文应该是政论散文。2023-08-14 03:42:422
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出自谁
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出自梁启超。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梁启超在《呵旁观者文》中这么写道: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2023-08-14 03:42:481
呵旁观者文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对别人没有帮助的人。2023-08-14 03:42:583
呵旁观者文中的呵的读音
跟“啊”一个读音…一班的文章、诗歌都这样2023-08-14 03:43:162
旁观者清?
我们要做社会的参与者、建设者,不能做旁观者。“我辈青年”,“正一国将来之主人”,就应该拿出“舍我其谁”的气概,担当起“平治天下”的大任,言辞恳切,似谆谆教诲,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殷切期盼的感情,让像我这样的青年人读来感触颇深。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对待国家、社会和他人态度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优劣的基本尺度。 梁启超《呵旁观者文》发表于1900年2月的《清议报》,是梁启超的“新文体”代表作之一。此文从关系“国家之盛衰兴亡”的高度,提出了“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国人尽为旁观者,国虽大而必亡”的论点;并深刻指出“旁观二字,代表吾全国人之性质”,具体入微地剖析了六派旁观者的面目。全文既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又有严肃深刻的议论,条理清晰,笔锋犀利,与众不同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国民性的清醒认识。这可以说是鲁迅先生批判国民性一类作品的先声,对于今人仍有警示意义。2023-08-14 03:43:231
梁启超《呵旁观者文》最后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旁观相反对应的是责任。孔子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就是责任。2023-08-14 03:43:371
梁启超的文学作品,及后人的评价
少年中国说 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 《敬业与乐业》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新民说》 《饮冰室主人自说》 《中国文化史》 《饮冰室主人全集》 《李鸿章传》 《曾国藩传》 《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选集》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 变法通议自序 论不变法之害 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续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论学会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 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 说动 论湖南应办之事 呵旁观者文 中国积弱溯源论(节录) 立宪法议 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 西学书目表后序 倡设女学堂启 湖南时务学堂札记批(节录) 成败 英雄与时势 文野三界之别 古议院考 《西学书目表》后序 养心语录 国权与民权 讲演集 湖南时务学堂答问(节录) 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 梁任公与英报记者之谈话 在中国公学之演说 人权与女权 情圣杜甫 屈原研究 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 书信集 致汪康年书 与严幼陵先生书 致康有为书 致康有为书(1900年) 致孙中山函三件 致康有为书(1902年) 致孙逸仙书 致康有为书(1912年) 诗文类 去国行 纪事二十四首 读陆放翁集四首 壮别 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留别梁任南汉挪路卢 二首 浪淘沙 贺新郎 传记类 戊戌六君子传 敬业与乐业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2023-08-14 03:43:554
中国少年说 梁启超 写作背景
梁启超生活在清末民初。面对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和国家的落后、虚弱,他追随康有为,积极投入一系列变法维新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2023-08-14 03:44:113
谏逐客书》能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是( )。
11李斯《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是( 3) 论证切中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要害. 历史事实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 排比对偶联翩,行文气势十分充沛. 12《归去来兮辞》中和开篇“心为行役”相呼应的语句是(1 ) 感吾生之行休 曷不委心任去留 聊乘化以归尽 帝乡不可期 13与“口腹自役”(出自《归去来兮辞》)语法结构一致的是( 4) 归去来兮 心为行役 为马首是瞻 今是而昨非 14东榆已逝,__2______________. 桑榆非晚 命途多舛 老当益壮 渔舟唱晚 15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例:披绣闼,俯雕甍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x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x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x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x 16《朋党论》中所言诛戮清流党人并“投之黄河”的时代是(4 ) 商纣王时 唐昭宗时 汉献帝是 秦始皇时 17梁启超在《呵旁观者文》中将作为旁观者的国人分为六派,其中身居要津、手握重权,知其应为、可为而不为的一派是(2 ) 笑骂派 待时派 呜呼派 我派 18《红楼梦》“宝玉挨打”一节中用“葳葳蕤蕤”形容宝玉的形态,下列哪个词语的意义与该词最为接近? 慷慨挥洒 x 垂头丧气 凄凄惨惨 x 胡作非为x 19关于《世说新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 ) 作者刘义庆,记述南北朝时期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又名《世说新书》. 全书共分三十六门类. 20下列四组诗词作品中,全部属于词作的一组是( 2)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清照《武陵春》、陆游《书愤》 辛弃疾《水龙吟》、张继《枫桥夜泊》、李煜《虞美人》 杜牧《江南春》、李清照《武陵春》、苏轼《水调歌头》 李煜《虞美人》、柳永《望海潮》、辛弃疾《水龙吟》2023-08-14 03:44:272
告我关于梁启超的详细资料,紧急
http://cache.baidu.com/c?word=%C1%BA%3B%C6%F4%3B%B3%AC&url=http%3A//www%2Eztdec%2Ecom/old/culture/xzzj/1qi/rxl/j/lqc%2Ehtm&b=14&a=0&user=baiduhttp://cache.baidu.com/c?word=%C1%BA%3B%C6%F4%3B%B3%AC&url=http%3A//www%2Eruiwen%2Ecom/news/19942%2Ehtm&b=14&a=0&user=baidu2023-08-14 03:44:365
环瞰的读音环瞰的读音是什么
环瞰的读音是:huánkàn。环瞰的拼音是:huánkàn。注音是:ㄏㄨㄢ_ㄎㄢ_。结构是:环(左右结构)瞰(左中右结构)。环瞰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包围窥伺。二、引证解释⒈包围窥伺。引康有为《促南北速议和以应欧洲和局电》:“或谓外人环瞰,警告频来,不患南北之不和也。”梁启超《呵旁观者文》:“以无一主人之国,而立於世界生存竞争最剧最烈、万鬼环瞰、百虎眈视之大舞_,吾不知其如何而可也?”三、网络解释环瞰包围窥伺康有为《促南北速议和以应欧洲和局电》:“或谓外人环瞰,警告频来,不患南北之不和也。”梁启超《呵旁观者文》:“以无一主人之国,而立於世界生存竞争最剧最烈、万鬼环瞰、百虎眈视之大舞台,吾不知其如何而可也?”关于环瞰的成语鬼瞰高明廓清环宇鬼瞰其室瞰瑕伺隙瑶环瑜珥杨雀衔环险象环生环环相扣恶性循环循环无端关于环瞰的词语鬼瞰其室瑶环瑜珥瞰亡往拜风环雨鬓恶性循环衔环结草结草衔环险象环生杨雀衔环廓清环宇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环瞰的详细信息2023-08-14 03:45:121
隔岸观火成语
【成语名字】 隔岸观火 【汉语拼音】 g n guān huǒ 【成语解释】 在河水对岸看火灾。语或本清.梁启超〈呵旁观者文〉。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观,漠不关心。 【成语典故】 清.梁启超〈呵旁观者文〉(据《饮冰室文集.卷五》引) 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旁观者,如立于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其红光以为乐。如立于此船,观彼船之沈溺,而睹其凫浴以为欢。若是者,谓之阴险也不可,谓之狠毒也不可,此种人无以名之,名之曰无血性。嗟乎!血性者人类之所以生,世界之所以立也。无血性则是无人类无世界也。故旁观者,人类之蟊贼,世界之仇敌也。 【成语注解】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观,漠不关心。 使用类别,用在置身于外的`表述上。 【隔岸观火造句】 1、要我见死不救、隔岸观火?我做不到! 2、朋友有难,怎可隔岸观火,置之不理呢? 3、他准备隔岸观火,让双方恶斗下去,好坐收渔翁之利。 4、在此次变故中,最让我寒心的是多位好友隔岸观火,不肯伸出援手。 5、那些平日所谓的朋友,一知道我们有难,反倒个个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 6、我让他们自己设法度过难关,其实是在训练他们处事能力,怎能说我是隔岸观火呢! 【近义词】 :见死不救,作壁上观,冷眼旁观,袖手旁观,漠不关心 【反义词】 :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拔刀相助,排难解纷,当仁不让 辨似: 形音辨误 同隔岸观火及见死不救都有对于他人的困难漠不关心,不施以援助的意思。 异隔岸观火侧重于不但不援助,而且还在一旁看热闹;见死不救侧重于对面临存亡危机者,不肯施予救援。 隔岸观火,见死不救、辨似【造句】 他准备隔岸观火,让双方恶斗下去,好坐收渔翁之利。 眼看他将陷于万劫不复的苦难,我们怎能见死不救呢? 【隔岸观火的成语故事】 隔岸观火是指在河的对岸看另岸的火灾。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观,漠不关心。有人认为这句成语是出自于五代干康的〈投谒齐己〉诗,诗里有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二句,意思是说:干康来到齐己的住所,看到对岸的红尘世界忙碌热闹如火,但是窗子里的修道者齐己却像一座山,冷冷冰冰。这里的隔岸红尘忙似火,语义和隔岸观火事实上有点差距。清末梁启超有一篇〈呵旁观者文〉,里面说:旁观者,如立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红光以为乐。这里的意思正是隔岸观火的意思。所以梁氏接着说这种隔岸观火的人就好像站在这边船上,眼看另一艘船沉溺,却把它当成是只水鸟沉浴水中一般。不但不去救,反而以为乐了。后来隔岸观火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观,漠不关心。2023-08-14 03:45:191
炽焰的意思炽焰的意思是什么
炽焰的词语解释是:烈焰。炽焰的词语解释是:烈焰。结构是:炽(左右结构)焰(左右结构)。拼音是:chìyàn。注音是:ㄔ_一ㄢ_。炽焰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烈焰。引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炽焰_发,焚轻舟,坠王身,入无间狱。”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炽焰中忽生两树,无忧王因_悔,号灰菩提树。”明马愈《马氏日抄·水火称毒》:“懦弱之人,不堪炙炽者,令捧未开花,散之向炽焰,虚则花发,实则花焦。”⒉亦作“炽炎”。火势猛烈。引《水浒传》第一_八回:“那贼将见乔道清迎上来,再把剑望南砍去,那火比前番更是炽焰。”梁启超《呵旁观者文》:“如见火之起,不务扑灭,而太息火势之炽炎。”⒊比喻权势和气焰很盛。引清周亮工《书影》卷三:“方祸之剡,权_炽焰,人宜无敢近者。”二、网络解释炽焰炽焰:汉语词语炽焰:网页游戏《女神联盟》人物炽焰:国产动画《钢铁飞龙》中的角色炽焰:珠宝品牌炽焰(汉语词语)炽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ìyàn,是指烈焰。关于炽焰的诗句啸风兼炽焰炽焰忽复然炽焰炎炎映洞天关于炽焰的成语飞蛾赴焰腾焰飞芒词不达意光焰万丈气焰嚣张_天炽地气焰熏天添油炽薪饥焰中烧重明继焰关于炽焰的词语空花阳焰腾焰飞芒飞蛾投焰气焰熏天气焰嚣张飞蛾赴焰光焰万丈势焰熏天_天炽地饥焰中烧关于炽焰的造句1、父爱如茶,虽然苦涩,然细细品味却是满口芳香与甘甜;父爱如酒,虽然炽焰如火,但事后回味确实让人感动而难忘。2、寒冰大陆,一个被驱逐的异族的延口残喘之地;一个少年,肩负复国之梦,内心若熊熊炽焰,外表却冷酷到底。3、我放一些木柴在火中,很快就发出炽焰。4、我把一些木柴放在火中,很快就发出炽焰。5、当国旗炽焰般的身影与天际晨光彤红的胸膛融成一片辉煌之时,我们光奋了!假如我们的父辈们在年前为了她的升起而兴奋的话,年后的今天,在又一个国庆节即将到来之即,当我们发现她日趋成熟之时,我们也兴奋了!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炽焰的详细信息2023-08-14 03:45:251
读有几句不懂.请高人赐教.1."豚啼满篝"2.禹鼎铸奸3披发于伊川
禹鼎铸奸其意为本来用来铸造国家重器的九牧之金却用来铸造奸逆小人的功德碑。指方法或途径为本末倒置颠倒黑白之意。2023-08-14 03:45:322
什么是阴人?
阴人,释义是:1.妇女。晋 葛洪《神仙传·天门子》:“天门子 曰:‘阴人所以著脂粉者,法金之白也。"”元 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你看那老爷,听的那船上一个女人啼哭,便要管他,想是出巡久了,一向不曾见阴人哩。”明 高濂《玉簪记·耽思》:“且耐心将息,我昨日到街市上起课来,説你这病是那阴人身上起的。”《红楼梦》第二五回:“除自己亲人外,不可令阴人衝犯。”2.阴险的人。梁启超《呵旁观者文》:“而将成之事,彼辈必以笑駡沮之;已成之事,彼辈能以笑駡败之:故彼辈者,世界之阴人也。”例句:那就找块风水好一点的宝地藏母亲,坟墓风水不好的话阴人找不到饭吃,活人也难发财,风水不是迷信,是宇宙玄学的。2023-08-14 03:45:393
新文体的发展过程
梁启超自称“夙不喜桐城派古文”,早年宗尚“晚汉魏晋,颇尚矜炼”,到了撰写报章文字后,乃“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清代学术概论》二十五),大体说出了“新文体”的特点。他的《少年中国说》、《过渡时代论》、《呵旁观者文》、《说希望》以及《变法通议》、《自由书》、《新民说》中的一些篇章都堪称“新文体”的代表作。如(说希望):希望者,制造英雄之原料,而世界进化之导师也。……呜呼,吾国其果绝望乎?则待死以外诚无他策。吾国其非绝望乎?则吾人之日月方长,吾人之心愿正大。旭日方东,曙光熊熊,吾其叱咤羲轮,放大光明以赫耀寰中乎!河出伏流,狂涛怒吼,吾其乘风扬帆,破万里浪以横绝五洲乎!穆王八骏,今方发轫,吾其扬鞭绝尘,与骅骝竞进乎!四百馀州,河山重重,四亿万人,泱泱大风,任我飞跃,海阔天空。美哉前途,郁郁葱葱,谁为人豪?谁为国雄?我国民其有希望乎,其各立于所欲立之地,又安能郁郁以终也!有如悬崖飞瀑,奔腾而下。读之不禁令人升起希望之火,振起精神,奔赴而前。他的《少年中国说》以高度的爱国激情将少年之中国寄托于当时之少年,充满对未来的信心与展望。《呵旁观者文》把缺乏主人翁思想者的表现归纳为浑沌派、为我派、呜呼派、笑骂派、暴弃派、待时派六种,—一加以严厉批判,指出或“不知责任”,或“不行责任”,如此必无法使国家“立于世界生存竞争最剧最烈”的大舞台,发人猛醒。《过渡时代论》指出中国正处于过渡时代,而过渡就是弃旧而立新,引导人们参与变革与建设现实的斗争。2023-08-14 03:45:471
坑人的拼音
拼音:坑人 [kēng rén]。释义:坑害人,陷害人。引证: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你真会坑人,要我种这样的荒地,地里打的粮食全给你也不够完租啊!”释义:设计害人。引证:《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某官性诡谲好名,专一暗地坑人夺人。」也作「倾人」。用法示例:1、劣酒、假药、坑人、骗人、害人,这人世间怎么了?我气得说不出话来,气得头顶溜烟。2、制造这些坑人的伪劣商品的人,真该让他们绝子绝孙!近义词:一、阴人 [yīn rén]释义:妇女。引证:《红楼梦》第二五回:“除自己亲人外,不可令阴人冲犯。”释义:阴险的人。引证:梁启超 《呵旁观者文》:“而将成之事,彼辈必以笑骂沮之;已成之事,彼辈能以笑骂败之:故彼辈者,世界之阴人也。”二、伤人 [shāng rén]释义:伤害人。引证:《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吕布乃虎狼之徒,不可收留,收则伤人矣!」开罪人。如:「他竟出口伤人。」2023-08-14 03:47:001
凫浴的意思凫浴的意思是什么
凫浴的词语解释是:1.道家导引术的一种。2.浮游。凫浴的词语解释是:1.道家导引术的一种。2.浮游。注音是:ㄈㄨ_ㄩ_。结构是:凫(上下结构)浴(左右结构)。拼音是:fúyù。凫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道家导引术的一种。引《淮南子·精神训》:“熊经鸟伸,_浴__,_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不以滑心。”⒉浮游。引梁启超《呵旁观者文》:“如立於此船,观彼船之沉溺,而睹其_浴以为欢。”二、网络解释凫浴(1).道家导引术的一种。《淮南子·精神训》:“熊经鸟伸,凫浴__,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不以滑心。”(2).浮游。梁启超《呵旁观者文》:“如立於此船,观彼船之沉溺,而睹其凫浴以为欢。”关于凫浴的诗句飞凫浴下有双凫浴凫浴涨汪汪关于凫浴的成语截鹤续凫续凫截鹤沐日浴月鹤短凫长断鹤续凫双凫一雁沐仁浴义单鹄寡凫续凫断鹤兔死凫举关于凫浴的词语沐日浴月断鹤续凫续凫断鹤沐仁浴义断凫续鹤续凫截鹤截鹤续凫双凫一雁凫居雁聚单鹄寡凫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凫浴的详细信息2023-08-14 03:47:081
鲁迅小说中体现国民性的批判思想有哪些?
一、 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的形成 (一) 鲁迅个人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 鲁迅后来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1893年,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因科场贿赂案入狱,父亲周伯宣被革去生员头衔,从此周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母亲带着年幼的周家兄弟到亲戚家避难,那些势利的亲戚居然说他们是“要饭来的”。父亲得病后,小小的鲁迅有三四年的时间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从比自己高出一倍的当铺柜台外送上典当的衣物首饰,在世俗的轻蔑声中为治父病而奔波。作为长子的鲁迅不仅要承担起一部分沉重的家庭生活负担,还要承受着一些居心不良的亲戚、乡人的流言误语。家庭的突然变故,使鲁迅如“掉在冰水中”。世人的势利、冷漠给了年少鲁迅最初深切具体的感受。为此,鲁迅想去寻找为S城所诟病的“另一类人们”,就去南京追寻“理想的人性”。然而,南京学堂“乌烟瘴气”的人和事太多,让人总觉得不舒服。这里既有水师学堂高年级学生“螃蟹式”的趾高气扬、官人姿态,以及校内“关帝庙”之类的愚昧迷信,也有矿路学堂教员不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的无知。“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在日本,寻求“别样的人们”的鲁迅看到醉生梦死的“清国留学生”,让人觉得“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在仙台医专的电影中见到“久违的许多中国人”,然而他们“强壮的体格”却“显出麻木的神情”。“幻灯事件”给了鲁迅强烈的刺激,使逐渐走向成熟的鲁迅真正懂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由此看出,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源于其灵魂深处的人生体验。 (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改造国民性思想的深刻启迪 改造国民性思想是清代末年一种进步的社会思潮,一些启蒙思想家都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刻的思考。甲午战争后,严复认为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力已恭,民智已卑,民德已薄之故也”,提出“近日政要,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原强》)。严复的主张旨在改造中国国民性的孱弱性,目的是振作中国人的精神,进而振兴中华民族。严复的观点启发鲁迅思考国民性问题。 康有为的《实理公法全书》:人的本质不仅存在于人与自然的统一中、人的灵与肉的统一中,还存在于人与人的统一之中。康有为致力于建立一种合乎于“实理”和“公法”的理想人性的社会。他把人的个性自由称之为“人各具一魂”,“人有自主之权”。康有为的观点已经接触到了人的平等和人的自主权利的真正现实问题。他的主张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相反,而是倡导个性、民权。此外,康有为从解说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出发,阑述了人性可变,故而应该因势利导的发展观点即国民性的改造应该以“国民性之所利而利导之”。在认识“国民性”问题上,梁启超对鲁迅的影响很大。梁启超的革命思想中有比较系统的人学思想。1896年,梁启超发表于《时务报》上的文章《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吾今为一言以蔽之: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这体现了“新国民”先从教育入手的思想。 1900年,梁启超在发表于《清议报》上的《呵旁观者文》中,深入地批判了那种对国家、民族漠不关心的态度,他把中国人的劣性归结为“旁观”二字,并列举了六种“旁观者”:一是“无脑袋之动物”的“浑沌派”;二是自私自利的“为我派”;三是只知道“咨嗟太息痛哭流涕”的“呜呼派”;四是名为旁观实为“后观”的“笑骂派”;五是认为天下没有什么应该做的事,无所作为的“暴弃派”;六是观望等待的“待时派”。这实际上概括了中国人保守而缺乏进取精神的国民特征。梁启超认为这些旁观者是“人类之 蟊贼 ,世界之仇敌”。鲁迅更是入木三分地揭露和批判这类旁观者的丑恶,在《阿Q正传》、《祝福》、《示众》、《复仇》、《铲共大观》等小说、散文、杂文中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旁观者”和“看客”的卑猥形象。在批判国民性弱点中的“奴性”方面,鲁迅的思想与邹容的观点一脉相承。邹容在《革命军》中,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例,剖析了他们的奴隶根性:“柔顺也,安分也,韬晦也,服从也,做官也,发财也,中国人造奴隶之教科书也。”邹容说:“吾谓宴息于专制政体之下者无所往而非奴隶。”“中国之所谓二十四朝之史,实一部大奴隶史也。”对于扫除中国人身上的奴隶性,邹容提出“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这也”。“吾愿我同胞,万众一心,支体努为,以砥以砺,拔去奴隶之根性,以进为中国之国民。”鲁迅在《灯下漫笔》中对中国的历史概括为:“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鲁迅的老师章太炎提出的用革命消除民族性格中的怯懦、诈伪、浮华,用革命祛除国民的“畏死心”、“拜金心”、“退却心”的主张。鲁迅受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改造国民性思想的深刻启迪,一生致力于国民性的批判和探索。 (三)鲁迅受到国外研究中国国民性著作的深刻影响 19世纪末,美国传教士史密斯的《支那人气质》(今译《中国人的素质》),对鲁迅的影响很大。鲁迅在日本弘文学院同他的老友许寿裳探讨国民性时已读过此书。史密斯在华传教22年,熟悉中国文化、中国人习性和中国的风土人情。他认为中国人国民性的根子是“面子观”,中国人重体面、重形式而轻事实,爱说漂亮话,讲排场,颇有些“做戏”的味道。鲁迅在《且介亭杂文·说面子》中谈到,外国人以为面子“这一件事情,很不容易懂,然而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拔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史密斯谴责中国的“二十四孝”违背人性,是造成早婚、贫困、纳妾等一长串弊端的原因。他还郑重指出:如果保守主义不遭到重创,那么,中国怎么可能调整自己,去适应本世纪最后25年的全新环境呢?如果中国民族继续将过去时的一代奉为神明,中国怎样能够向前迈出切实的一步?史密斯的这些论述对鲁迅的国民性批判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以至鲁迅逝世前14天还念念不忘。鲁迅说:“我至今还在希望有人翻出史密斯的《支那人气质》来,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那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赞美,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 1926年7月2日《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中记录了鲁迅购买到安冈秀父的日文著作《从小说看来的支那民族性》一书的时间是1926年7月2日。鲁迅记下了他对这一本书的意见:“只要看目录就明白了:一,总说;二,过度置重于体面与仪容;三,安运命而肯罢休;四,能耐能忍;五,乏同情心多残忍性;六,个人主义和事大主义;七,过度的俭省和不正的贪财;八,泥虚礼而尚虚文;九,迷信深;十,耽享乐而淫风炽盛。”从这一篇日记可以看出鲁迅基本上同意安冈秀父在书中对中国人的批评意见。安冈氏所列中国人的十条毛病也大抵切中要害。 (四)鲁迅受到日本国民性讨论热潮的深刻启发 鲁迅明确地使用“国民性”这一概念,从国民精神的角度思考改造中国社会的问题,始于留学日本后。日本明治时期的国民性大讨论热潮,对鲁迅具有直接的影响。日本人通过国民性大讨论,达到了认识国民特性、发扬国民精神、强盛国家的目的。这时置身于思想启蒙和文艺活动中的鲁迅,每天跑书店、书摊,搜集书籍杂志,读报读书,直接感受并接受了日本明治的思想文化。处在日本明治的思想文化空间,感受到日本民族强烈的自省自强、开拓进取的时代氛围的鲁迅却面临祖国挨打受辱日益衰退的危机。具有强烈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的鲁迅自然地要探讨如何使中国富强的问题。在仙台学医时,鲁迅和好友许寿裳经常讨论“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他的病根何在?”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 二、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具体表现 (一)国民性中的奴性人格 国民性弱点的奴性人格表现为麻木不仁,混沌无知,愚昧落后;自私自利,冷漠缺乏是非观与同情心,甘当看客;糯弱苟且,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自我压抑、生命力萎顿,丧失活力和热情;墨守成规,抗拒变革;尊家族、重门第,尚血统;等级观念重,官瘾大,主奴根性深;疲沓,懒散;狡猾,欺弱怕强;怯弱,逆来顺受等。凡此种种,其核心就是“奴隶性”,典型代表人物是阿Q。阿Q作为鲁迅笔下国民劣根性的集中负载者,显示着在等级社会在下人性的扭曲。阿强的“精神胜利法”是在面对种种压迫,一再失败,无力反抗时的一种精神退路,它来自失败者的奴隶生活,是奴隶心态的一种表现。阿强“精神胜利法”的实质是卑怯和奴性心理的混杂,这是封建思想从经济上、政治上、精神上长期奴役人民大众的结果。阿强生活在未庄社会底层,名字都没有,物质生活贫乏,常遭人欺诈。阿强愚昧落后,连身上的虱子不如王胡的多与大也认为是一件羞耻事。阿强糯弱苟且,自欺欺人,欺弱怕强。阿强遭到假洋鬼子的欺侮,自欺欺人用精神胜利法以求心理平衡,他欺负尼姑来转移自己的屈辱。阿啊疲沓,懒散,狡猾。穷困的阿强到静修庵偷萝卜,被老尼姑发现了就耍无赖。阿强冷漠麻木。他把进城看杀人犯作为向乡民炫耀的事。阿强墨守成规,抗拒变革。他维护“男奴之大防”,认为革命便是造反,很鄙薄城里人,因为城里人把“长凳”叫做“条凳”,在煎鱼上撒切细的葱丝,凡是不合于未庄生后习惯的,在他看来都是“异端”。鲁迅在阿强身上画出了“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揭露了种种国民性弱点。 (二)看客的变态心理 鲁迅把各种旁观者和看客对人事的冷漠麻木的“陋劣”当作国民性弱点的一个突出的重点来揭露和批判。2023-08-14 03:47:171
梁启超著名文章有哪些?
大约将近30多篇呢,给你几篇著名的吧。《少年中国说 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还有当时清朝大臣的传记《李鸿章传》、《梁启超选集》。1、《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有很多地方直接引进了西方社会科学的思路,但与中国传统的学术体系形成了比较成功的融合。在这种碰撞与融合中,往往能够形成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的思想。实际上,很多我现在看到的史学研究著作从大的思路上说都不能逃脱本书的范围。2、《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本书详细研究十七、十八、十九三个世纪的中国学术史,阐释了学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相互转化的原因,从哲学和思想层面分析清代的学派、代表人物和典型作品,提出了诸多新见解,是公认的空前佳作。3、《少年中国说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是梁启超创作的散文随笔类书籍。4、《新民说》是梁启超等人开始改变由原先对西方器物和制度的层面锲入进而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的认识,从中西间的形而下的比较进而采取形而上的比较,从而看到了西方的近代文化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整体对立,发表了《新民说》。5、《李鸿章传》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6、《梁启超选集》这部选集,选辑了梁启超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诗文,冀望以较短的篇幅,浓缩梁启超心声的精华,让读者走进梁启超的人生,认识其全人2023-08-14 03:47:272
梁启超文集的目录
政论变法通议自序(1896年8月9日)论不变法之害(1896年8月19日)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1896年8月29日——1897年9月17日)续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1896年8月29日——1897年9月17日)论学会(1896年11月5日)论报馆有益于国事(1896年8月9日)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1896年10月27日)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1897年10月6日)说动(1898年2月11日)论湖南应办之事(1898年4月5日——4月7日)政变原因答客难(1899年1月12日)论保全中国非赖皇帝不可(1899年3月22日)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1899年10月15日)少年中国说(1900年2月10日)呵旁观者文(1900年2月20日)中国积弱溯源论(节录)(1901年5月28日)立宪法议(1901年6月7日)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1901年6月16日、7月6日)过渡时代论(1901年6月26日)灭国新法论(节录)(1901年7月16日——8月24日)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12日,10月22日)《清议报》-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节录)论公德(1902年3月10日)论自由(1902年5月8日、22日)论进步(1902年6月20日、7月5日)论私德(节录)(1903年10月4日、11月2日)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1902年2月8日)中国之旧史(1902年2月8日)史学之界说(1902年3月10日)论正统(1902年7月5日)论立法权(1902年2月22日)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2月22日)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19(902年3月10日)政治学学理摭言(1902年9月2日、10月16日)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902年11月14日)新民议(1902年11月30日、12月30日)《饮冰室文集》原序(1902年11月)释革(1902年12月14日)拟讨专制政体檄(约1902年下半年)答和事人(1903年12月2日)中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1904年2月14日)新大陆游记(节录)(1904年2月)《社会主义论》序(1907年2月)政闻社宣言书(1907年10月7日)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1910年11月2日)新中国建设问题(节录)(1911年10月一11月)中国立国大方针(节录)(1912年4月)革命相续之原理及其恶果(1913年6月16日)吾今后所以报国者(1915年1月20日)痛定罪言(1915年6月20日)复古思潮平议(1915年7月20日)辟复辟论(1916年5月)《曾文正公嘉言钞》序(1916年)《改造》发刊词(1920年9月15日)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1922年8月20日)-_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约1922年12月)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2月)人生观与科学(1923年5月29日)无产阶级与无业阶级(1925年5月1日)传记戊戌六君子传(1899年1月)康广仁传杨深秀传杨锐传林旭传刘光第传谭嗣同传随感西学书目表后序(1896年)倡设女学堂启(1897年11月15日)湖南时务学堂札记批(节录)(1897年冬)成败(1899年9月5日)英雄与时势(1899年9月15日)文野三界之别(1899年9月15日)养心语录(1899年9月15日)国权与民权(1899年10月15日)破坏主义(1899年10月15日)善变之豪杰(1899年10月15日)豪杰之公脑(1899年12月13日)答客难(1899年12月23日)忧国与爱国(1899年12月23日)傀儡说(1899年3月22日)惟心(1900年3月1日)慧观(1900年3月1日)烟土披里纯(INSPIRATION)(1901年12月1日)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1902年2月8日)文明与英雄之比例(1902年2月8日)干涉与放任(1902年10月2日)中国之社会主义(1904年2月14日)三十自述(1902年12月)杂答某报(节录)(1906年9月3日)讲演湖南时务学堂答问(节录)(1897年冬)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1912年lo月22日)梁任公与英报记者之谈话(1915年9月4日)在中国公学之演说(1920年3月20日)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年10月10日)人权与女权(1922年11月6日)情圣杜甫(1922年)屈原研究(1922年11月3日)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1923年1月13日)梁任公对于时局之痛语(1923年1月)书信诗词附录……2023-08-14 03:47:341
深文的解释
深文的解释 (1).谓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 严峻 。 《史记·酷吏列传》 :“﹝ 张汤 ﹞与 赵禹 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 :“既起大狱,不关执政,使狡吏穷鞫,搒掠以求滥,事亦既无状,遂用深文。” 清 姚鼐 《闻香茝兄擢广东按察使》 诗:“深文堪惕息,考讞极创瘢。” (2). 苛刻 的文字。 明 胡应麟 《少室 山房 笔丛·三坟补逸下》 :“ 《 山海 经》 偏好语怪,所记人物,率 禽兽 其形,以骇 庸俗 ,独 王母 幸免深文。” 梁启超 《呵旁观者文》 :“吾岂好为深文 刻薄 之言,以骂尽 天下 哉?” (3).含义深的文辞。 清 昭连 《啸亭续录·翻书房》 :“其深文奥义,无须注释,自能明晰。” 词语分解 深的解释 深 ē 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与“浅” 相对 :深水。 深山 。 深邃 。 深渊 。深壑。深海。 深耕 。深呼吸。深藏若虚(把 珍贵 的 东西 深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喻人有 知识 才能但不在人前表现)。深居简出。 从表面 文的解释 文 é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 文锦 。 刺画花纹:文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 价值 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2023-08-14 03:47:471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这句话出自梁启超的《呵旁观者文》,大意是说,认识到责任,是成为大丈夫的前提条件;承担责任,才能当成大丈夫。这让我觉得,承担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就是一种优秀。 我们总是对优秀加入很多的条件,比如,学习成绩好,工作好,有房有车,财务自由等等,其实,人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也不必将自己束缚其中。 简单点来说,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做为各种角色的你,承担了自己的责任,就是一种优秀!2023-08-14 03:47:541
中国精神读本有哪些作品?
全书精选了近现代百余位历史风云人物近一百六十多篇代表作,展现了中华民族从救亡图存到涅槃重生的壮丽史诗。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 林则徐 己亥杂诗三首 龚自珍密陈办理禁烟不能歇手片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林则徐上清帝第一书(节选) 康有为 出潼关渡河 谭嗣同《盛世危言》自序 郑观应 变则通通则久论 康有为京师强学会序 康有为 论世变之亟 严复赠梁任父同年 黄遵宪 天演论·察变 严复劝学篇·益智 张之洞 请废八股以育人才折(代徐致靖拟) 康有为爱国论(节选) 梁启超 呵旁观者文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哀女界 柳亚子鹭江秋感 连横 《民报》发刊词 孙中山感愤 秋瑾 与妻书 林觉民非留学篇(节选) 胡适 或多难以固邦国论 周恩来告癸丑以来死义诸君文 章太炎 某报序言 熊十力我之爱国主义 陈独秀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神州风雨楼 李大钊“今” 李大钊 我是少年 郑振铎新生活 胡适 和平的春里 康白情改造中国不能照抄西洋人走过的老路 张闻天 美国化的清华 闻一多诗两首 徐玉诺 寄生树与细草 郭沫若国事遗嘱 孙中山 五月三十日的下午 茅盾……凤凰涅槃 郭沫若 我们 殷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 五月 丁玲白马湖之冬 夏丏尊 历史之重要 章太炎三十五年过去了 刘半农 辛亥革命与“英雄结” 谢六逸文学家可为而不可为 茅盾 一千三百圆 巴金吾国文化运动之过去与将来 蔡元培 故都的秋 郁达夫上景山 许地山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一九三四年十月十日在上海 巴金 可爱的中国(节选) 方志敏钢铁假山 夏丏尊 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神奇的四川 徐懋庸 中华民族是整个的 傅斯年灰色的手 万迪鹤 梅岭三章 陈毅我的母亲 邹韬奋 我迎着风狂和雨暴 蒲风实行对日抗战(节选) 朱德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凯丰又当投笔请缨时 郭沫若 我们为什么抗战? 郭沫若爱护同胞 丰子恺 抗战的火苗 臧克家鲁迅先生记 萧红 入会誓词 老舍青年颂 胡乔木 血肉筑成的滇缅路(节选) 萧乾黄河大合唱(节选) 光未然 在赣江上 冯至白杨礼赞 茅盾 救荒行 刘玉轩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我把我当作一个兵士 何其芳战斗是享受 丁玲 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囚歌 叶挺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东方红 佚名 纪念梁启超先生 梁漱溟我的母亲 老舍 三月的夜 方冰母亲的回忆 朱德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通货膨胀 穆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冯友兰最后一次的讲演 闻一多 哭一多父子 吴晗2023-08-14 03:48:011
隔岸观火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注音一式 ㄍㄜˊ ㄢˋ ㄍㄨㄢ ㄏㄨㄛˇ 汉语拼音 gé àn guān huǒ 出处 唐u2027干康《投谒齐已》:「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有人认为这句成语是出自清末梁启超的一篇〈呵旁观者文〉,里面说:「旁观者,如立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红光以为乐。」这里的意思正是「隔岸观火」的意思。所以梁氏接着说这种隔岸观火的人就好像站在这边船上,眼看另一艘船沉溺,不但不去救,反而以为乐了。后来「隔岸观火」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 释义 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比喻事不干己便漠不关心,袖手旁观。 注释:比喻对他人的危难,袖手旁观,不加救援。 例句 他原是在隔岸观火呀。(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 老张事业失败,他的多年好友在这次事件中隔岸观火,不肯伸出援手,让他不禁大叹人心不古。 那些平日所谓的朋友,一知道我们有难,反倒个个采取 隔岸观火的态度。 朋友有难,怎可隔岸观火,置之不理呢? 相似词 幸灾乐祸,火上浇油,火上加油,人苦己乐,趁火打劫,人悲己喜,坐观成败,袖手旁观,见死不救,泠眼旁观,坐视不救,事不关己,作壁上观,漠不关心,隔山观虎斗 相反词 扶危济困,当仁不让,见义勇为,身临其境2023-08-14 03:48:071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的由来
第五最重要2023-08-14 03:48:193
责任是一个人对社会的基本态度。
我们要做社会的参与者、建设者,不能做旁观者。“我辈青年”,“正一国将来之主人”,就应该拿出“舍我其谁”的气概,担当起“平治天下”的大任,言辞恳切,似谆谆教诲,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殷切期盼的感情,让像我这样的青年人读来感触颇深。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对待国家、社会和他人态度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优劣的基本尺度。 梁启超《呵旁观者文》发表于1900年2月的《清议报》,是梁启超的“新文体”代表作之一。此文从关系“国家之盛衰兴亡”的高度,提出了“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国人尽为旁观者,国虽大而必亡”的论点;并深刻指出“旁观二字,代表吾全国人之性质”,具体入微地剖析了六派旁观者的面目。全文既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又有严肃深刻的议论,条理清晰,笔锋犀利,与众不同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国民性的清醒认识。这可以说是鲁迅先生批判国民性一类作品的先声,对于今人仍有警示意义。2023-08-14 03:49:191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想成为有所作为的人,就必须要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而真正要有所作为,则还要能够践行自己肩负的责任。原文出自于近代梁启超的《呵旁观者文》。原文: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自放弃其责任,则是自放弃所以为人之责也。是故人也者,对于一家而有一家之责任,对于一国而有一国之责任,对于世界而有世界之责任。一家之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国必亡。全世界人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世界必毁。旁观云者,放弃责任之谓也。白话译文:人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各自有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想成为有所作为的人,就必须要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而真正要有所作为,则还要能够践行自己肩负的责任。自己放弃自己的责任,其实就是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资格。因为作为一个人,对于家庭要尽到家庭的责任,对于国家要尽到国家的责任,对于世界要尽到世界的责任。一个家里的人都放弃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则这个家庭肯定不会幸福;一个国家的公民都放弃自己对国家的责任,则这个国家肯定灭亡;世界上的人都放弃自己对世界的责任,则这个世界肯定会毁灭。2023-08-14 03:50:044
梁启超著名文章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在所在学术界影响较大的的作品有《少年中国说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另附上主要著作名录《少年中国说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敬业与乐业》《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曾国藩传》《饮冰室合集》《梁启超选集》《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2023-08-14 03:50:242
梁启超是谁?
http://baike.baidu.com/view/1999.htm?fr=ala0_1_12023-08-14 03:50:357
古史辨派的思想来源和主要观点是什么?
古史辨派的学术思想带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是传统学术无法给予的,而是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一由旧转新的时代所赋予的,中国近代史上这三次重要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为古史辨派的产生开辟了道路。古史辨派的创始人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生于苏州。这里是东南文化名城和清代乾嘉学派“吴派”的中心,而顾氏家族也是江南颇有名气的读书之家,康熙下江南时,曾誉称顾家为“江南第一读书人家”。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顾颉刚从小就培养起与别人颇为不同的读书求学的志趣,这成为其日后从事古史辨伪的思想源头。顾颉刚很小就接受了启蒙教育,据说,他在坐“连台交椅”时祖父就开始教他认字了,3岁时其母教他读《三字经》、《千字文》等书籍,6岁时进私塾较系统地学习经史知识,大部分经书都已读过。14岁时,他进入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校,开始接受新式教育。这一时期他受到的是正规的传统教育,在祖父、叔父和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国学基础。这种传统学术的教育和熏陶,直到他进入新式学堂后也没有停止。两年后顾颉刚求学于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此时,他仍继续着古典经籍的学习。每天晚上回家后,其祖父都要教他读《尚书》和《周易》,使他对春秋以前的社会状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新式学堂中博物理化等课程又启蒙了他的科学的观念,使他在研究学问的思想方法上得到了一定的训练。顾颉刚少年求学时期,正是晚清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他最早接触到的时代思想就是戊戌维新思潮。当时,顾颉刚的父亲参加了维新组织强学会苏州分会的活动。戊戌变法失败后,苏州分会自动解散,会中书籍由各个会员携取回家,父亲分得《万国史记》、《泰西新史揽要》、《万国演义》等书,嗜好读书的顾颉刚尽情翻览,接触到一些世界史。其父还把光绪皇帝和康、梁及六君子的照片挂在墙上,顾颉刚“常常看着,对这一班失败的英雄致敬,因此也就痛恨了西太后”。受父亲影响,尚处于孩提时代的顾颉刚关心国家和社会上发生的大事,并阅读了一些新学书籍和报刊,像梁启超在日本编印的《新民丛报》就是他的日常读物,其中的《少年中国说》、《呵旁观者文》等篇鼓舞着他的爱国热情。但顾颉刚此时还是倾向保皇党的,由于对革命派的了解甚少,加之自幼读经书,对古帝王古贤臣的崇拜由来已久。“要说国家可以没有皇帝,仿佛说一个人可以没有头,在我们的想象中是断然想不出来的。”戊戌维新思想是以广泛地引进西方新思想、新观念为基础的,它对仍以封建思想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思想界起了很大的启蒙作用,各地的新式教育蓬勃兴起,新学得以广泛传播,近代民主思想得到了发展。因此在顾颉刚的知识领域里,既有传统学术的内容,也有新学的内容,这种知识结构为他日后进行古史辨伪打下了坚实基础。到辛亥革命爆发前,顾颉刚又经历了义和团运动,日俄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看到日俄两国军官在我国境内耀武扬威的样子,以及在战争中被杀害的无数中国人民,他气愤已极。正当此时,国内革新运动勃发,少年顾颉刚“受了这个潮流的涌荡,也是自己感到救国的责任,常常慷慨激昂地议论时事。……在这种热情的包裹之中,只觉得杀身救人是志士的唯一的目的,为政济世是学者的唯一的责任”。而报刊杂志上的革命宣传,更使他体会到清政府的腐败,认识到革命的必要。如顾颉刚对《国粹学报》爱不释手,据他自己讲,此学报“以‘保种、爱国、存学"为宗旨,借了‘国粹"一名宣传革命,洗涤了《新民丛报》给我的保皇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顾颉刚“在学校里再也无心读书了,天大的一个任务是看报”。当时上海的报纸每天下午一点运到苏州,由于他身高腿长,走路快,于是常常在下课休息的十分钟里被同学们派去买报。他还参加学团和巷团,彻夜巡逻,防御土匪,置身于革命洪流中。随着革命运动的发展,反传统文化的言论也随之出现,这种文化革命的思想汇成辛亥革命期间一股激进的文化革新思潮,为后来大规模的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渊源。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顾颉刚的思想受到了一次全新的洗礼,他关注国家的命运,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的一些活动。1912年,他加入了中国社会党,担任苏州支部的文书,热心于宣传社会主义的活动。平时常与王伯祥、叶圣陶讨论社会主义,反对孔教,认为孔子之言乃专制帝王之脚本。1913年他考取了北京大学的预科班,自此至1923年,他大部分时间在北京渡过,这是他学术思想发展、形成最为关键的10年。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立刻援引《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任文科学长,努力打破学校中的陈腐风气,锐意改革校政学风,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广泛延请人才,成为当时校政整顿的关键,也是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机运。这一时期进入北京大学任教职的,“《新青年》杂志的重要作者占了一个很大的比例”,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在北京大学积极宣传民主、自由,倡导新文化,同时兴起了一股批判旧的思想文化的浪潮,使北京大学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1916年至1920年,顾颉刚在北京大学本科学习,这正是发源于北京大学的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的年代,思想解放的潮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以《新青年》杂志为代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其锋芒直指反动派极力维护的孔子的权威。民国初年以来,从袁世凯复辟,到张勋复辟,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十分强劲,这激起先进知识分子对束缚人们思想的儒家学说的痛击。1916年8月国会复会后讨论孔教应否列入宪法,这更引发舆论界的激烈论战。陈独秀在《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中,指出了孔子学说的封建性质及其与共和制度的根本对立。李大钊还明确地指出:孔子被历代“专制君主所利用资以为护符”,成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于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发出“打倒孔家店”的强烈呼声,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碍于新思想、新文化发展的因素进行无情的批判,力图打破人们头脑中对传统圣贤、封建思想的迷信,为宣传新的思想文化扫清障碍、开辟道路。感受着这一轰轰烈烈的文化运动,顾颉刚的思想才智得到了真正的解放。1918年,他参加了北京大学主张宣传新文化的一个学生组织“新潮社”,经常作文抨击旧的封建文化,阐述和介绍新的思想观念,发表在与《新青年》齐名的《新潮》杂志上。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其涉及的领域也从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深入到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重新审视和评判,换言之,新文化运动深入到了学术研究领域。希望对您有帮助2023-08-14 03:51:091
阴人的解释
阴人的解释(1). 妇女 。 晋 葛洪 《神仙传·天门子》:“ 天门子 曰:‘阴人所以著脂粉者,法金之白也。"”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三折:“你看那 老爷 ,听的那船上一个女人啼哭,便要管他,想是出巡久了,一向不曾见阴人哩。” 明 高濂 《玉簪记·耽思》:“且耐心将息,我昨日到街市上起课来,说你这病是那阴人身上起的。”《红楼梦》第二五回:“除自己亲人外,不可令阴人冲犯。” (2).阴险的人。 梁启超 《呵旁观者文》:“而将成之事,彼辈必以笑骂沮之;已成之事,彼辈能以笑骂败之:故彼辈者,世界之阴人也。” 词语分解 阴的解释 阴 (阴) ī 中国 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 物质 的两大 对立 面诸一,与“阳” 相对 :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阴差阳错。阴盛阳衰。阴虚生热。 指“ 月亮 ”:太阴(月亮)。阴历。 带负电的:阴电。阴极。阴离子。 人的解释 人 é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 劳动 、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 动物 :人类。 别人 ,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人的 品质 、 性情 、名誉: 丢人 ,文如其人。 己我2023-08-14 03:51:161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的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这体现了多么惊人的勤奋和才华啊!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他一生著述宏富,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写于1905年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文章以简短急促的文字开篇,如山石崩裂,似岩浆喷涌:“电灯灭,瓦斯竭,船坞停,铁矿彻,电线斫,铁道掘,军厂焚,报馆歇,匕首现,炸弹裂,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日无光,野盈血,飞电刿目,全球挢舌,于戏,俄罗斯革命!于戏,全地球唯一之专制国遂不免于大革命!”然后,以“革命之原因”、“革命之动机及其方针”、“革命之前途”、“革命之影响”为题分而析之,丝丝入扣。难怪胡适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 《少年中国说 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曾国藩传》《饮冰室合集》《梁启超选集》《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变法通议自序 论不变法之害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续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论学会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 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说动 论湖南应办之事呵旁观者文 中国积弱溯源论(节录)立宪法议 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西学书目表后序 倡设女学堂启湖南时务学堂札记批(节录) 成败英雄与时势 文野三界之别古议院考 《西学书目表》后序养心语录 国权与民权 :湖南时务学堂答问(节录) 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梁任公与英报记者之谈话 在中国公学之演说人权与女权 情圣杜甫屈原研究 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 :致汪康年书 与严幼陵先生书致康有为书 致康有为书(1900年)致孙中山函三件 致康有为书(1902年)致孙逸仙书 致康有为书(1912年) :去国行 纪事二十四首读陆放翁集四首 壮别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留别梁任南汉挪路卢 二首浪淘沙 贺新郎 :戊戌六君子传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中国19、20世纪之交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名宣传鼓动家。他主张赋税的征收必须以便民为原则,实行轻税、平税政策,而反对与民争利的“固民所急而税”的传统观点。指出“西人于民生日用必要之物,必豁免其税以便民。中国则乘民之急而重征之,如盐政之类是也。亦有西人良法美意,为便民而起,而中国视为助帑之计,行之而骚扰滋甚者,如今之邮政之类是也。”他提出应仿效英国实行平税政策,便民利民而后求富强。这是一种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财政税收放在其基础之上的观点,对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梁启超认为公债也是一种赋税,所不同的是“租税直接以赋之于现在,而公债则间接及赋之于将来”,“不过将吾辈今日应负之义务,而析一部分以遗诸子孙云尔”。但他承认公债对经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租税尽其力于一时,公债将纤其力于多次”,因此他认为公债虽然增加了后代的负担,但也有利于后代。轶事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信徒、助手,但他们还是分道扬镳了;梁启超与孙中山合作过,也对立过;他拥护过袁世凯,也反对过袁世凯。对此,梁启超说:“这决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争权夺利的问题,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中国古代的史官为了给后代留下“信史”而不惜杀头:梁启超毅然拒绝袁世凯的重金收买,而写出了揭露窃国大盗恢复封建帝制的《异哉国体问题》。1925年阴历七月初七,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请梁启超出席证婚。梁启超反对他们“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之间的恋情,也规劝过徐志摩;碍于徐志摩之父和胡适的情面,梁启超答应出席证婚。但在婚礼上梁启超却对徐志摩、陆小曼用情不专厉声训斥,滔滔不绝,使满堂宾客瞠目结舌。徐志摩不得不哀求:“先生,给学生留点脸面吧。”梁启超真诚的宽容。1926年3月8日,梁启超因尿血症入住协和医院。经透视发现其右肾有一点黑,诊断为瘤。手术后,经解剖右肾虽有一个樱桃大小的肿块,但不是恶性肿瘤,梁启超却依然尿血,且查不出病源,遂被复诊为“无理由之出血症”。一时舆论哗然,矛头直指协和医院,嘲讽西医“拿病人当实验品,或当标本看”。这便是轰动一时的“梁启超被西医割错腰子”案。梁启超毅然在《晨报》上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公开为协和医院辩护,并申明:“我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梁启超真诚的有趣。黄苗子著《世说新篇》,其中有《梁启超写序》,文曰:“蒋百里先生为著名军事家,但在文化上亦极有贡献。他留德归国后,曾写了洋洋五万言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梁启超阅后大为赞赏,蒋便请梁为此书作序。不料梁文思泉涌,序成也是五万字,觉得不好意思,便加写一短序,而把长序改为著作出版,反过来请蒋百里作序。”(摘自《应用写作》)年谱一岁 一八七三年同治十二年 癸酉 正月二十六日(公历二月二十三日)生于新会茶坑村。五岁 一八七七年光绪三年 丁丑 由祖父和母亲教读四书五经。十二岁 一八八四年光绪十年 甲申 应广州童子试 中秀才。十六岁 一八八八年光绪十四年 戊子 广州学海堂正班生、兼菊坡、粤秀、粤华书院外生。十八岁 一八九0年光绪十六年 卯寅 经陈千秋介绍,就学于康有为。十九岁 一八九一年光绪十七年 辛卯 入京与李蕙仙完婚。二十岁 一八九一年光绪十八年 壬辰 祖父卒,回乡居年余。二十三岁 一八九五年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 随康有为入京会试,落第。参与组织“公车上书”。助康创建强学会。二十四岁 一八九六年光绪廿二年 丙申 筹办《时务报》,任总编述,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名声噪起。二十五岁 一八九七年光绪廿三年 丁酉 为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参与创设不缠足会和女学堂。二十六岁 一八九八年光绪廿四年 戊戌 参与“百日维新”,光绪帝赏六品衔,奉旨办译书局。八月政变起,逃往日本,与陈少白往还,协商与兴中会合作事宜,因康有为阻挠未果。在横滨主编《清议报》。二十七岁 一八九九年光绪廿五年 己亥 七月创粉高等大同学校于日本东京。二十八岁 一九〇〇年光绪廿六年 庚子 与康有为、康才常等发动“勤王运动”事败。三十岁 一九〇二年光绪廿八年 壬寅 《清议报》停刊,创《新民丛报》、《新小说报》,倡“小说界革命”。三十五岁 一九〇七年光绪卅三年 丁未 《新民丛报》停刊、成立政闻社。四十岁 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 壬子 由日本返国,创《庸言报》。四十一岁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 癸丑 参与共和党。熊希龄内阁成立。任司法总长。四十三岁 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 乙卯 创《大中华》月刊。辞币制局总裁。四月回乡省亲。六月写《导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斥袁称帝,南下从事倒袁运动。四十四岁 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 丙辰 在上海策动反袁。三月抵广西,发动广西宣布独立。在肇戾成立护国军两广者司令部任参谋。后成立军务院,任抚军兼政务委员长。四十五岁 一九一七年民国六年 丁已 七月,参与段祺瑞反对张勋复辟。任段祺瑞 内阁财政总长,十一月辞退。四十七岁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 已未 到欧洲各国考察。五十岁 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 壬戌 先后到北京、济南、苏州、上海等地讲学。五十三岁 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 乙丑 在清华研究院讲学,出任京师图书馆馆长。五十七岁 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 己巳 因肾病动手术失败(实际上是一起医疗事故。1926年梁启超肾病,协和专家通过对梁启超病情会诊,认定右肾上生有一个瘤子,遂决定为其实施手术,于3月16日将右肾全部切除。瘤子切除之后并没有止住便血,显然西医的诊断可能有问题,至少是不准确的。全部切除的治疗手段也过于草率,协和的专家通过病理检查,并没有在切除的右肾中发现病变。换言之,即便尿毒症的诊断不误,那么手术也是失败的,即将好肾切除了,将坏肾予以继续保留),于1929年一月十九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京沪开追悼会,参加者甚众。家庭状况梁启超祖籍广东省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梁氏的先祖为中原南逃的难民。在梁启超曾祖父之前,梁氏家族世代耕田。梁启超祖父名镜泉,是一位秀才;祖母名黎。梁启超的父亲名莲涧,也是一位秀才,在乡里教书;梁启超的母亲为赵氏。梁启超一生有过两位夫人:李蕙仙和王桂荃。1889年(光绪十五年)年仅十七岁的梁启超考中了举人,与主考官李端棻的堂妹李蕙仙订婚,1891年(光绪十七年)梁启超十九岁时入京与与长他四岁的李蕙仙成婚,李惠仙与梁启超结婚时,带了两位丫环,其中一位即王桂荃,1903年她成为梁启超的侧室。1924年9月13日,李蕙仙因病而逝,梁启超为此写下了《祭梁夫人文》。1968年在“文化革命”中,王桂荃与孩子们四散分离,最后死在在一间阴暗的小屋里。梁启超共有有9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达(1912年-2001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饮冰室梁启超故居位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饮冰室位于河北路46号。这两所住宅是民国初年梁启超购买周国贤旧意租界西马路空地所建。民族路寓所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1914年。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建筑面积1121平方米;书斋饮冰室为浅灰色两层洋楼,建于1924年。首层为其书房,二楼做卧室和会客。梁启超后期著述均于此完成。饮冰室系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专为其设计,造型别致典雅。建筑面积949.50平方米。北沟沿胡同23号北沟沿胡同属东城区北新桥地区,在东直门南小街迤西。胡同自北向南沟通大菊胡同和东四十四条,长300多米。明代,称“学房胡同”;清乾隆时称“官学胡同”,宣统时称“北沟沿”,因胡同临近水沟而得名;1949年称“北沟沿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红都胡同”,后复称“北沟沿胡同”。现胡同西侧与新太仓二巷相通,东侧有两条支巷通往小菊胡同。北沟沿胡同23号,旧时的门牌是北沟沿13号,在胡同南段西侧,占地面积3752平方米,街门朝东。街门是被称作“西洋门”①的屋宇式街门,街门内外各有一座“一字影壁”,显示出主人非同一般的身份。虽然从建筑学角度讲,大门外对面的“影壁”,亦称“照壁”,既有遮挡大门对面零乱的墙面檐口的作用,也有作为宅门对景的作用。但是,在胡同的另一侧建影壁,或是依托别人的宅基,或是占用胡同的公共用地,岂能想建就建!所以,在北京城里所能见到的门外建有“一字影壁”的宅院,当年或是王府、或是衙署、或是官邸,总而言之,是“官”姓人家,不是平民住宅。汉字是表义的,“框中有人”念“囚”;“吾居行(hang,道路)中”便是“衙”。既然,门外的影壁是宅门的对景;那么,门前的这段道路自然与宅院产生了领属关系。门外的影壁分明地在警示行人:在此门前不许停留,更不许喧哗。梁启超任过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和财政总长,其政府大员的身份与这座宅院的规格是相称的。据1951年房屋调查登记显示:该院主体建筑集中在南半部,是东、西并列的两个三进院落,东部为住宅,西部是花厅;北半部约占整个院落的五分之二,是花园式的后院,院内树木繁盛,有假山,有凉亭;后院开有朝东的穿墙门,是整个院落的后门。该院共有房屋和亭、轩等建筑129间,建筑面积为1535平方米,其中包括带抄手廊的瓦房47间、敞轩3间、游廊21间、地窨子4间、防空洞1个、凉亭1座。该院的具体格局是:宅门北侧是一拉溜儿东房,共11间,应是回事房(传达室)、车库和警卫、杂役用房,从南往北的第三间东房的后墙开有临街券门,是“车库门”。该院的具体格局是:进入宅门,迎面是一座“一字影壁”,往北经过坐西朝东的“垂花门”②便进入了东院的一进院;一进院有带抄手廊的南房、北房各5间,北房为腰厅,即:中间一间为连接前、后院的通道;东院的二进院均为带抄手廊的瓦房,有正房3间、耳房两间,东、西厢房各3间;东院的三进院只有7间后罩房。与东院并列的西院是休闲区,习惯称为“西花厅”,亦是三进院落;从南往北依次是:由假山叠石与3间敞轩构成的一进院,由3间敞轩和3间正房构成,并有转圈游廊连接的二进院和由两间东、西厢房与平顶外廊构成的三进院。北沟沿胡同23号是单位宿舍,当年院内的主要建筑尚存,只是残破不堪而已;由于为解决职工住房而进行的改、扩建工程和住户见缝插针的自建房屋,致使该院已难寻昔日风采。1986年1月21日,东城区人民政府将北沟沿胡同23号作为“梁启超故居”,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注:①西洋门,是清代中期以后,西方建筑文化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在北京四合院采用的也很普遍。②垂花门,在府邸、宅院建筑群中常作二门,起着联系分隔内宅和外宅的作用。参考资料:《梁启超传》(吴其昌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张 王忍之编三联书店) 《世说新篇》(黄苗子著三联书店) 《卷起巨大旋风的梁氏新文体》(作者夏晓红载《北京日报》) 《梁启超为西医辩护》(作者张建伟载《羊城晚报》) 每一个向往大时代和大成就的年轻人都喜欢把自己所处的时代视为转折年代,他们都喜欢引用查尔斯·狄更斯描写大革命之后法国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他们都喜欢用混乱来形容自己的年代,他们都渴望为这“混乱年代”理出脉络或者记录这“混乱年代”。而用历史的眼光来看,真正经历混乱年代并且因为自己在混乱年代中的作为而被写入历史的年轻人却实在不多,更令人感慨的是,这个名单因为一些原因还会在某些时候遗漏掉一些人。在我看来,梁启超正是这样一位具备了众多伟大人物的素质而又在一定程度上被时代忽略了的人。最早激发起我对梁启超的好奇心的,是在对《剑桥中国晚清史》和一些记载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国命运的书籍的阅读过程中。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我才惊异地发现,以前我们仅仅用“改良派”三个字来描述的梁启超,在这段历史中名字出现的频率竟然比任何一位皇帝、权臣要高。梁启超所处的年代是真正的混乱年代。在由梁启超的学生吴其昌所著的《梁启超传》中,梁这位早逝的学生用一章来写梁启超诞生之前的中国:这是一个为天灾人祸和内忧外患困扰的国度,似乎人人都甘心做一个老朽帝国的奴隶,平民以不谈国事为戒律,政府呈现给后人的则是贪污腐化无能,对外只希望妥协可以带来短暂和平,对内则盘算着同洋务运动后兴起的民营企业家争夺财富,而洋务运动的重地总理衙门在当时被人们称为“混蛋加三级”。我们的历史课本在描述这段屈辱历史的时候,从来不会吝惜笔墨,这会使我任何进一步的讲述都显得多余。而吴其昌先生给予自己老师的高度评价,我想可能是我们在历史课本上所看不到的,他把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贡献同孙中山相提并论,“他(梁启超)自己承认陈胜、吴广之功,而天下后世的公评,他的气魄、精神、声威,实在比陈胜、吴广要高出万倍”。梁启超是一个完全符合我们对天才的定义的人物:六岁学完五经,九岁能够写千字文章,在古老中国,我相信这两件事情的难度同今天的小孩子学习9岁就精通外语的难度相差不大。而梁启超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的壮举同我们今天惊为天人的中国哈佛少年相比似乎难度更大。中举时的主考官以为梁启超“国士无双”,竟然打破门第观念的束缚,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梁启超做妻子,这是古老中国表示对一个人的欣赏的最高礼遇。戊戌变法令梁启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名扬天下。在当时的外国人眼中“梁启超是中国罕见的高洁志士,是热心策划北京政府根本改造的士大夫”。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当时在中国逗留的伊藤博文对日本驻中国公使林权助说:“姓梁的这个青年是个非凡的家伙啊!真是个使人佩服的家伙……救他吧,而且让他逃到日本吧!到了日本我帮助他。梁这个青年对于中国是珍贵的灵魂啊!”此后这个年轻人在日本和欧美流亡期间,往往被当作中国新的政治和知识上的领袖来接待。当时梁启超26岁。而梁启超在政治上的辉煌并不像教科书上记载的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而终结,或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一样成为明日黄花的人物。梁启超在日本的时候,和同样在日本流亡的孙中山交往频繁,据说,很多东南亚的华侨和日本重臣都是由梁启超介绍给孙中山的,可以想见,以孙中山当时的声望,自然无法同梁启超相比。而此时梁启超和康有为的分歧越来越大。尽管如此,梁启超顾及到康有为,没有给革命党人过多的支持。梁启超的另外一次辉煌来自于他的一篇文章。袁世凯宣布称帝,此时的梁启超却已不是昔日的改良派,在欧美的游历和对西方各国历史的学习给他一种印象,称帝者必亡。于是长于雄文的梁启超写出一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袁世凯得到消息,派人给梁启超送来一张20万元银票,给梁启超的父亲祝寿,交换条件是这篇文章不得发表。梁启超将银票退回。 袁世凯再派人对梁启超说,梁先生也曾经在海外流亡十几年,其中的苦头不是不知道,何必再自寻苦吃?梁启超回答说,我这个人疲于奔命的逃亡经验已经很充足了,我宁肯选择逃亡也不愿意在污浊空气中生存。梁启超在另外一次反帝运动,即反对张勋复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一次也意味着他同改良派的彻底决裂。周善培规劝梁启超说:“事情有该自己做的,有该听别人做的。讨袁,革命党该做,我们也应当做;讨张复辟只该听革命党去做,不必我们去做。”而康有为则正站在复辟的一方。梁启超和康有为从此决裂,康有为当着梁启超学生的面痛骂梁启超“梁贼启超”,并且用古文中食父食母的怪兽来称呼梁启超。至于梁启超在中国新闻事业上的地位,早有新闻学者将他同沃尔特·李普曼相比较。才气纵横自然不说,梁对中国文体的改革被认为是他的最伟大贡献之一,或许我们也可以把这称为表达方式的革命?周善培认为梁启超文气太盛反而是一件可惜的事情,写习惯了报纸文章,结果文章只追求打动人,“中国长久睡梦的人心被你一支笔惊醒了”,但是却没有其他精力写出真正大师级别的著作。长久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属于保守派的梁启超的死,更是嘲笑我们对历史局限的判断能力。梁启超晚年进入协和医院看病,医生诊断的结果是一个肾溃烂,必须割掉。不幸的是现代医学可能发生的错误发生了,手术医生将梁启超健康的肾割掉反而留下溃烂的一个。于是“群情愤慨、舆论抨击,社会对于协和医院以及主治医生大表不满”,而梁启超因为担心这件事情会影响新的医学在中国的发展,竟然在病床上写文章为协和医院和医师辩护。最后,梁启超允诺在自己死后将脑部捐献给医院。2023-08-14 03:51:241
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社会的旁观者呢
我们要做社会的参与者、建设者,不能做旁观者。“我辈青年”,“正一国将来之主人”,就应该拿出“舍我其谁”的气概,担当起“平治天下”的大任,言辞恳切,似谆谆教诲,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殷切期盼的感情,让像我这样的青年人读来感触颇深。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对待国家、社会和他人态度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优劣的基本尺度。 梁启超《呵旁观者文》发表于1900年2月的《清议报》,是梁启超的“新文体”代表作之一。此文从关系“国家之盛衰兴亡”的高度,提出了“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国人尽为旁观者,国虽大而必亡”的论点;并深刻指出“旁观二字,代表吾全国人之性质”,具体入微地剖析了六派旁观者的面目。全文既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又有严肃深刻的议论,条理清晰,笔锋犀利,与众不同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国民性的清醒认识。这可以说是鲁迅先生批判国民性一类作品的先声,对于今人仍有警示意义。2023-08-14 03:51:511
梁启超的著作有
《饮冰室主人自说》《饮冰室合集》《饮冰室主人全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少年中国说 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主要就是这几个吧2023-08-14 03:52:004
评价梁启超
http://leebapa.blog.163.com/blog/static/1109681382011819111139356/这里面有他的具体的评价的哦!2023-08-14 03:52:162
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对待国家、社会和他人态度的重要标准。
我们要做社会的参与者、建设者,不能做旁观者。“我辈青年”,“正一国将来之主人”,就应该拿出“舍我其谁”的气概,担当起“平治天下”的大任,言辞恳切,似谆谆教诲,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殷切期盼的感情,让像我这样的青年人读来感触颇深。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对待国家、社会和他人态度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优劣的基本尺度。 梁启超《呵旁观者文》发表于1900年2月的《清议报》,是梁启超的“新文体”代表作之一。此文从关系“国家之盛衰兴亡”的高度,提出了“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国人尽为旁观者,国虽大而必亡”的论点;并深刻指出“旁观二字,代表吾全国人之性质”,具体入微地剖析了六派旁观者的面目。全文既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又有严肃深刻的议论,条理清晰,笔锋犀利,与众不同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国民性的清醒认识。这可以说是鲁迅先生批判国民性一类作品的先声,对于今人仍有警示意义。2023-08-14 03:52:511
炽焰什么意思?和赤焰有什么区别吗?
......太有难度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2023-08-14 03:53:004
我命由我不由天用英文怎么说啊
I assign by me not by the day2023-08-14 03:53:378
请教下,我命由我不由天,如果要用英文表达该如何说?
如果是这样,不如用Destiny这么一个词吧或者destined表示命中注定如果你要表达你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可以这样说My way2023-08-14 03:53:552
我命由我不由天英语
My destiny depens on me not God.My destiny is up to me not God.这翻译是意译,大致意思一致即可。2023-08-14 03:54:021
我想问问韩语用英文怎么拼
韩语的英文拼法是Korean。韩语,亦称韩国语,朝鲜语,简称韩语(朝语),其自身文字称为谚文。是一种主要为韩民族/朝鲜民族所使用的语言,韩国称韩国语(ud55cuad6duc5b4/韩国语),朝鲜称朝鲜语,(uc870uc120uc5b4/朝鲜语),分别为韩国标准和朝鲜标准。更多关于韩语用英文怎么拼,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1dab8c1615827697.html?zd查看更多内容2023-08-14 03:40:531
韩国,韩语用英语怎么写?
koreakorean2023-08-14 03:40: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