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名胜胜古迹对联的赏析

2023-08-13 09:30:23
TAG: 赏析
wpBeta

  2005年春节晚会各省市以对联的形式展示各地的特点和发展变化,很有意义。。

  上下五千年 繁荣盛世庆今日 (中央电视台)

  纵横九万里 锦绣中华兴未来

  ——神游万里,纵横千年,好。 但整体感觉政治味太浓。

  红黄蓝白黑 五珍献瑞 (宁夏)

  字史酒医诗 诸圣流芳 (陕西)

  ——形色相依,珍圣交辉,文化底色厚重,好!。“五珍”与“诸圣”对得不是虽然不是很工整,但意外地给人以灵动而不呆板的感觉。查了一下五珍,大概是:宁夏有五宝,红是枸杞;黄是甘草,现在改月见草花儿了;蓝是贺兰石,做砚台和雕刻用的,蓝色;白是滩羊皮,做大衣的;黑以前是说发菜,后来因为这个东西被搞没了,而且要保护环境,所以改石嘴山的太西煤了(含硫、磷量世界最低,无烟煤质量世界)。

  苗寨山黔黄果树 酒米赤水 (贵州)

  川看蜀绣锦官城 花径草堂 (四川)

  ——好山好水与文物古迹相融,花酒相和,雅俗兼具,地方特色彰显,文化底蕴浑厚。

  饮龙井茶 品江南丝竹 (浙江)

  登虎丘塔 论天下园林 (江苏)

  ——繁华忙乱之俗世中,显得淡定从容,悠闲高雅,出世与入世相对,对如今昼夜为外物所役,整天疲于奔命的现代人,是弥足珍贵的良剂。况且简洁明了,琅琅上口,吴山越水,诗意连连!也体现了江淅人的温雅的特点和经济的先行一步的特点,挺好!

  碧草毡房 春风马背牛羊壮 (内蒙古)

  藏松雪岭 沃野龙江稻谷香 (黑龙江)

  ——喜气扑面而来,给晚会增色不少。选材选景平实,内容上关怀百姓苦乐,生动流畅,好联!但感觉“春风马背”对“沃野龙江”有点牵强。

  三海九门 京华迎奥运 (北京)

  一江两岸 世博靓申城 (上海)

  ——选材新活,内容充实,但上联更有气势,下联却显得有些柔软,感觉问题出在“靓”字上,还有整体感觉有点俗,雅气不足。

  朝天门喜迎天下客 (重庆)

  塘沽港笑纳万国风 (天津)

  ——比北京上海联有气势,更张扬了鲜活开放的大都市的广博胸怀。但“朝天门”和“天津港”对得不是很工整,加上上下联中“天”字屡见,从楹联要求来讲,有点犯忌。

  万里长城山海关 龙头为首 (河北)

  独门绝技少林寺 天下无双 (河南)

  ——“万里长城”与“独门绝技”,“龙头为首”与“天下无双”对得都不是很好,内容上让人有“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联想,尤其是下联,看起来给人好象河南除了少林寺再也没有什么可夸的可说的了的感觉。

  八百里洞庭凭岳阳楼壮阔 (湖南)

  两千年赤壁览黄鹤楼风流 (湖北)

  ——“八百里洞庭”“两千里赤壁”宛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强大的气势逼人眼目,两“湖”相望,阳刚之气十足。 感觉“凭”字用得不是很顺畅,历史味过重,现实量不足。

  南海风情 讲述春天故事 (广东)

  漓江碧水 飘来三姐新歌 (广西)

  ——最具诗情画意的一联,动静结合,形声色兼具,对仗工整,用语平实,好联!

  石林自有高材生 群峰拔地 (云南)

  琼海独具大手笔 五指擎天 (海南)

  ——巧用比喻,很有嚼味;“拔地”“擎天”,气势不凡;云海相望,南南相对,好联,“群峰”对“五指”,略显不工。

  荆花吐艳香江瑞 (香港)

  莲蕊临风镜海清 (澳门)

  ——点面结合,远近相宜,虚实共处,好联!

  品铁观音 香飘两岸 (福建)

  拜妈祖庙 情系一家 (台湾)

  ——情趣高雅,主旨凸显。

  车轮飞转 东西南北追风去 (吉林)

  钢水奔腾 春夏秋冬入眼来 (辽宁)

  黄山为九州增色(安徽)

  瓷器与中国同名(江西)

  —— 言简意赅,以小见大,给人好山好水看不足,美景美物品未厌的感觉。

  水泽源流江河糊海(青海)

  金银铜铁铬镍铅锌(甘肃)

  ——既注目环境,又呼吁发展,雅俗共存,理想与现实同步。更妙的是在字形上,精雕细刻,绝!

  孔子仁 关公义人文典范(山东)

  泰山日 壶口烟 天地奇观(山西)

  ——主旨鲜明,人文风范与天地美景相融,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泰山日出是山东第一名胜,壶口是山西名胜第一,壶口烟又是独具的特点。妙联!

  雪域春秋扎西德勒(西藏)

  天山南北乌鲁木齐 (新疆)

  ——后四字将少数民族语言溶进楹联,虽不太工整,但也诙谐有趣。

  课后活动:1、向同学介绍你家乡(乡镇)的地理位置、特色物产和风土人情。

  2、同你的家人合作,试着为你的家乡撰一幅楹联。

  楹联趣话:湖北历来是出文人才子的地方。明朝末年,湖北天门出了钟惺 、谭元春两个人,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被称为“竟陵体 ”;他们办书院、收学生,培养了一批作家,被称为“竟陵学派”。有人送来一块写着“楚有材”的匾,挂在书院门上,意思是“湖北(古代楚地)有人材(才)”。有一位朝廷官员,到这里巡视,看了匾很不服气,派人把匾取走,正好碰上了汉川文人黄良辉。黄良辉问道:“大人有钱有势,何必非爱这块小木牌呢?”巡官见旁边有一个渔翁正在称鱼,便没有正面回答他,随口出了一联:秤直、钩弯,星朗朗,能知轻识重。那意思是你和书院的人,连秤都不如,不能知轻识重,竟敢挂“楚有材”的匾。黄良辉抬头看见一个农妇正在推磨,也随口应答: 磨大、眼小,齿嶙嶙,可吐细吞粗。巡官一听,湖北人果然出口不凡,很有才气,便和颜悦色地说:“这块匾少了一个‘惟"字,我要禀报朝廷,重新颁发一块。”这么一说,黄良辉就让他们走了。据说后来朝廷果然赠了一块“惟楚有材”的匾给他们。

余辉

1、妙手生白玉 ,沃土出黄金

(九华山)

3、万山拜其下 ,孤云卧此中

(黄山文殊院)

5、飞骑桥头论胜负 ,教弩台上评忠奸

(合肥民教寺)

7、庙内无僧风扫地 ,寺中少灯月照明

(凤阳龙兴寺)

9、高阁逼云霄举头红日近

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黄山玉屏楼)

11、千古诗才莲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13、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

停车肃遗像几人得立姓名尊

(合肥包公祠)

2、忠贤将相 ,道德名家

(合肥包公祠)

4、去帆疑峡走 ,卷浪骇江飞

(马鞍山采石矶大风亭)

6、曹公教弩台尚在 ,吴主飞骑桥难寻

(合肥民教寺)

8、来到半山坐一坐 ,再行五里天上天

(九华山钓鱼台)

10、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滁县琅琊山醉翁亭)

12、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

(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14、教弩耸高台不为炎刘消劫运

听松来远客谁从古佛识真如

(合肥民教寺)

1、成都杜甫草堂

(1)、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2)、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腾虎跃几诗容;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2、武汉黄鹤楼

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3、黄州赤壁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4、九江琵琶亭

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

荻花瑟瑟,魂消明月绕船时。

5、镇江北固山多景楼

登楼便欲凌云去;

临水应知得月先。

6、桃花源、陶渊明祠

(1)、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古今,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

(2)、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

7、广州黄花岗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8、杨州梅花岭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伴取岭上梅花;

殉社稷在江北孤城,剩山残水留得风中劲草。

9、滁州醉翁亭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10、扬州二十四桥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吹,有人吹到月三更。

11、湖南洞庭湖岳阳楼

(1)、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

子美诗,希文笔,题笔雪壁我重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3)、一楼何厅,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2、信陵君祠

有史公作传如生,爱客若君,真实读者慷慨悲歌不已;

其门馆风流未谢,于今思夕,问君谁能拔抑磊落之才。

13、长沙屈原贾谊二公祠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睦行地大文章。

14、陕西苏武庙

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归来羸属国;

十九年托身异域,韦鞴毳幕,几人到此悔封侯。

15、成都武侯祠

心悬八封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16、江西南昌滕王阁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骛,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子,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17、白居易祠、墓

(1)、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2)、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3)、心中怀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18、稼轩祠

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

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

北有云溪

大观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 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 。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钟疏钟,半点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相传,“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 。这种对联形式,出句和对句各自成章,通过别解才能上下呼应。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之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

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尤其是张之洞的对句,以土语对诗句,更是不拘一格。

《奇趣绝妙对联》言,明代解缙一日与友宴饮。友出联曰: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解缙对道:

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每个月前十日为上旬,初一(即上旬上)为朔日。中间十日为中旬,十五(即中旬中)为望日。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端阳。九月初九为重九节,亦称重阳。上下联前二句各为回文,末句共嵌四个名称。“旬”与“日”,“月”与“阳”又为重言。

hi投

长沙岳麓三闾大夫祠对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岳阳楼何子贞撰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杭州岳飞墓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一姓秦之人题岳王墓前秦桧跪像

人从宋后少名桧。

我到墓前愧姓秦。

郭沫若书蒲松龄“聊斋”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四川新都宝光寺正殿对联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郭沫若书杜甫草堂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瑞瑞爱吃桃

问题太难,剑风搜得一点仅供参考。再帮您找找~

岳阳楼何子贞撰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 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善士六合

妙哉!

何处招魂 香草还生三户地出自哪里

  长沙屈原祠对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写作背景:  这是为纪念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屈原而作的对联中的精品,屈原不仅在诗词上独领风骚而且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赏析:  上联:何处招魂,既体现了对屈原的怀念又暗指屈原代表作《招魂》,香草:代表写作手法,这里借指屈原或具有其品格与才华的人 。“三户地”指楚国,《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用《九歌》代屈原,不仅是出于对仗的需要,而且更能丰富“心”字的含义。王逸《楚辞章句》称屈原作《九歌》“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则是“风谏”之“心”。朱熹《楚辞集注》认为《九歌》之作,是“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那是“忠君爱国”之“心”。这样的联想都是因落实到《九歌》而生发出来的,如果改用“屈原”一词,效果也许就不会如此明显。  这副屈原祠联在艺术表现上的妙处,是综合了用典、借代、双关、嵌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上联“招魂”一语双关,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下联除嵌有《九歌》之名外,“呵壁”一词又利用双关和借代,暗藏《天问》之名。
2023-08-13 06:10:064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的赏析及写作背景

作者即赞美了屈原崇高的品德,又凭吊了屈原自沉的汩罗江。
2023-08-13 06:10:302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这幅对联什么意思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这幅对联的意思

1、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这幅对联意思:哪里去寻找忠贞的魂魄?楚地养育了屈原这样品节高尚的人! 2、想当年高吟《天问》,湘江应该能理解屈原作《九歌》的衷心! 3、这是清朝文人秦瀛为屈子祠写的对联,这副对联运用了对偶、用典、借代等修辞手法,不仅体现了对屈原的缅怀,而且赞扬了屈原的高风亮节。对联原文如下: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4、招魂不仅指屈原的作品《招魂》,还一语点出了凭吊的主题;香草借指屈原,因屈原在《离骚》中以种种香草自喻,而且暗指屈原的高尚品节。 5、三户地即指楚地,也指屈原的故国楚国,是化用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 6、《呵壁》,即《天问》,和《九歌》一样都是屈原的作品,作者在这里用《九歌》暗指屈原,不仅对仗工整,也更能体现屈原的爱国情怀,从而达到赞扬屈原的目的。
2023-08-13 06:10:371

屈原的香草美人何处招魂的全文是什么?。

《香草美人何处招魂》是古代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全文如下:香草美人何处招魂,瑶台玉树清浅浅。风露清柔,月影秋千。香草美人何处招魂,瑶台玉树清浅浅。正是良辰好景虚设,何处闲愁落空魂。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在瑶台玉树下招魂,景色优美,但是却是虚无缥缈的幻景。屈原在这首诗中用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怀念。
2023-08-13 06:10:431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这幅对联是什么意思?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这幅对联意思是:“屈原”。《招魂》、《九歌》相传为屈原所作。对联用《离骚》词意,美人香草滋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地。言楚人怨秦最深,虽人口极大部分灭亡,只要尚存三户,犹足以亡秦。 屈原写《招魂》,怀念楚怀王。屈原诗中常以“香草”“美人”比喻美好事物。屈原被放逐,曾“呵壁问天”,抒发愤懑。屈原写有《九歌》,自沉汨罗江。
2023-08-13 06:10:591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写的是谁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写的是屈原。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是挂在屈原祠的对联。招魂、九歌都是屈原的作品,香草则是屈原诗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美好的希望。
2023-08-13 06:11:071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什么意思求解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屈原”。《招魂》、《九歌》相传为屈原所作。对联用《离骚》词意,美人香草滋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地;湘流依旧,似响九歌之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语出《史记·项羽本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此为当时流行的谶语,言楚人怨秦最深,虽人口极大部分灭亡,只要尚存三户,犹足以亡秦。...
2023-08-13 06:11:152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天."是指谁?

这是颂屈原句子,其中招魂,九歌、等等都是屈原《离骚》中的。
2023-08-13 06:11:224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天”形容的是谁

屈原
2023-08-13 06:11:305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幅对联说的是谁?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天。这是颂屈原句子,其中招魂,九歌、等等都是屈原《离骚》中的。
2023-08-13 06:11:463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天”形容的是谁

屈原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是颂屈原句子,其中招魂,九歌、等等都是屈原《离骚》中的
2023-08-13 06:12:043

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离骚指的昰谁?

何处招魂,香草上联“三户”指楚,《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上联“招魂”一语双关,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下联是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天。屈<招魂>屈原怀念楚怀王,讲的是他忠君爱国 香草写屈原喜好美好的事物,讲的是他洁身自好 屈原祠联。 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屈原<离骚>屈原在其“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却“忠而被谤”而后跳水自尽,汉湘两地人每年端午节都会祭拜他.
2023-08-13 06:12:122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是什么意思?

这个…… 香草还生三户地。 这个是对联,写屈原的。三户地指楚怀王不听劝,入秦国跪了,新楚王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地就是指楚国。 “呵壁”指屈原悲愤时呵壁问天,有《天问》篇传世,湘流是湘江,也就是屈原投江之地, 《九歌》是屈原代表作,指代屈原爱国之心 大体如此,表达能力不行。香草是指美好的事物,屈原常用的...
2023-08-13 06:12:191

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①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②刚正不阿留得正气

B 试题分析:“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是歌颂韩愈。所谓“金石文章”,是指韩愈的文章“掷地有金石声”,这是表扬韩愈文章做的好,掷地有声。所谓“空八代”,源自苏轼的评价“文起八代之衰”,认为自从汉魏八代以来,只有韩愈的文章符合道通,是直接继承圣人文章。“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奋著成信史照尘寰”写了司马刚直不阿的精神,奋发图强的努力,勾画了司马坎坷的人生路,还有他写成史书的伟大历史意义。“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天”,上联“三户”指楚,《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这副屈原祠联在艺术表现上的妙处,是综合了用典、借代、双关、嵌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上联“招魂”一语双关,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下联除嵌有《九歌》之名外,“呵壁”一词又利用双关和借代,暗藏《天问》之名。“大河百代众浪齐奔陶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红”,说的是李清照,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要联系选项中作家的生平、评价和贡献,抓住“八代”“信史”“九歌”“词苑、女儿”等词语即可推导出答案。
2023-08-13 06:12:271

请猜出下列谜语---谜底为人名,在青史留名的人物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天歌(屈原)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史可法)
2023-08-13 06:12:342

关于屈原的诗歌

jo
2023-08-13 06:12:436

写幡对联

白幡上面的对联金童前引路玉女送西行
2023-08-13 06:12:592

关于写屈原的对联

上联:何处招魂,香草还当三户地;下联: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上联:衷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下联: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上联: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下联: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上联:千古忠贞千古仰;下联:一生清醒一生忧。
2023-08-13 06:13:092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这幅对联什么意思?急!!!!

何处招魂,体现了对屈原的怀念又暗指屈原代表作《招魂》。香草:这里借指屈原或具有其品格与才华的人 。“三户地”指楚国,《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个人理解是怀念屈原。这副屈原祠联在艺术表现上的妙处,是综合了用典、借代、双关、嵌字等多种修辞手法。扩展资料:这是为纪念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屈原而作的对联中的精品,屈原不仅在诗词上独领风骚而且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下联为:湘流应识九歌心
2023-08-13 06:13:171

三、积累检测(根据对联猜人名) 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

四百岭山四岭陡:花香鸟语花正香:山青水秀山花香:观花赏景观自在:山高岭陡山泉甜:普提树下普度人:莲花池畔莲泥清:莲湖绿景莲色浓:
2023-08-13 06:13:372

何处招魂,草香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写的是谁?

屈原 1、屈原写《招魂》,怀念楚怀王。 2、屈原诗中常以“香草”“美人”比喻美好事物。 3、屈原被放逐,曾“呵壁问天”,抒发愤懑。 4、屈原写有《九歌》,自沉汨罗江。 或: 招魂写屈原怀念楚怀王,讲的是他忠君爱国 香草写屈原喜好美好的事物,讲的是他洁身自好 呵壁是屈原在放逐生涯中的愤懑和对奸臣昏君的不满与无奈 九歌则联系上屈原怀石投汨罗,讲的是他以死明志(湘流即指汨罗) 参考: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8475277.html?si=6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542572.html?fr=qrl&fr2=query
2023-08-13 06:13:561

写屈原的诗句赏析: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屈原写《招魂》,怀念楚怀王。屈原诗中常以“香草”“美人”自喻,一如失宠的美人就是节操傲岸不得赏识的自己。楚南公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所以“三户地”就指楚国。屈原被放逐,曾“呵壁问天”,抒发愤懑。屈原自沉汨罗江,汨罗江又称湘流。《九歌》是屈原的一部作品,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
2023-08-13 06:14:051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幅对联说的是

屈原 :1、屈原写《招魂》,怀念楚怀王。 2、屈原诗中常以“香草”“美人”比喻美好事物。 3、屈原被放逐,曾“呵壁问天”,抒发愤懑
2023-08-13 06:14:121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是描写谁的对联

九歌 当年屈原所写 而招魂也来自他死后楚地百姓对他的思念 所以写的屈原
2023-08-13 06:14:203

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人胆; 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这首诗出自何处?所写为何人?

董必武先生的题字 所写为杜甫出自杜甫草堂
2023-08-13 06:14:293

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菰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

1《离骚》 2《招魂》、《九歌》屈原在流放途中忧心忧虑,呵壁问天。屈原忧心国家,哀怨愤懑于是创作了《离骚》,他及其他一些人的一系列作品使楚辞形成了一代文学样式。下联是讲屈原精忠报国,这种精神影响深远。
2023-08-13 06:14:502

品对联,颂伟人.屈原品对联

品对联,颂伟人。 屈原品对联,颂伟人。 下面是两幅描写屈原得对联,请从对联中找出他得两篇作品名称,并说说对联主要写了他得什么事迹。1 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抱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2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作品名称我知道识离骚和九歌,我就就是想知道主要写了他得什么事迹。"昌芝鑫精灵"的答案:1:上联说的是屈原的《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下联说的是屈原抱石投江2:上联“招魂”一语双关,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下联除嵌有《九歌》之名外,“呵壁”一词又利用双关和借代,暗藏《天问》之名。
2023-08-13 06:14:581

纪念屈原的诗词

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2023-08-13 06:15:2710

屈原写的对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当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衷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   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         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   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  (注:上官:上官大夫;太史公:司马迁)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纬地大文章。(长沙“屈贾祠”楹联)   (注:“亲不负楚”指屈原与楚王同姓,故曰“亲”;“疏不负梁”指贾谊与梁怀王异姓,故曰“疏”。策:指贾谊《治安策》)         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   怀沙沉此地,二千年后,唯有滩声似旧时。(汨罗江屈原祠)
2023-08-13 06:16:151

曹雪芹《枉凝眉》解读赏析

枉凝眉 曹雪芹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一 一个是灵河岸边的仙花,一个是良好玉石没有疵瑕。如果说没有前世的缘分,这一生为什么偏偏遇上他;如果说有神秘的因缘,为什么理想总是冰消雪化? 她徒然地为他忧伤,他无益地为她牵挂。他对她不过是水中的月亮,她对他不过是镜中的鲜花。试想能有多少眼泪,怎么经得住从秋流到冬,又从春流到夏? 二 “枉凝眉”,“忧愁有什么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曹雪芹自创的曲名。脂砚斋在评语中说,“不负作者自创北曲”,这首曲子是其中之一。 “凝眉”,眉毛皱起来的样子,忧愁的样子。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因心口痛经常皱眉蹙额,即是“颦”。在书中,贾宝玉给林黛玉起了一个别号“颦卿”。 “阆苑”,传说中神仙的居处。五代李煜:“阆苑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宋苏轼:“阆苑千葩映玉宸,人间只有此花新。”在书中,“阆苑”有多重意思:一是指太虚幻境,贾宝玉梦游的幻境。二是指“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类似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这是曹雪芹以大手笔创造的不朽的空间。三是指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 “仙葩”,仙花,比喻林黛玉。林黛玉本为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 “美玉无瑕”,美玉没有瑕疵。在书中,贾宝玉是“衔玉而生”。指贾宝玉心地纯洁,没有沾染功名利禄之心。先民将苍天之体想象为玉石打造而成,天缺了需要“五色石”即玉石来补。玉石是史前礼器,是人和天或祖先沟通的工具。从《淮南子》到《红楼梦》,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已经家喻户晓。 “水中月”、“镜中花”,语见《景德传灯录》卷三十:“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指宝黛的爱情理想虽则美好,终于如镜花水月一样不能成为现实。 “泪珠儿”,第一回叙述宝黛故事缘起,说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另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绛珠草幻形入世化为林黛玉,是为了以泪还债。脂砚斋批注:“知眼泪还债,大抵作者一人,余亦知之。”宝玉、黛玉初见时,一个因对方没有通灵玉而狠命摔玉,一个则因之而流泪,说:“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脂批说:“这是第一次算还,不知下剩还该多少!”“后百十回黛玉之泪,总不能出此二语。”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本意,是“还泪”。脂砚斋批语:“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三 林黛玉第一次进荣国府时约七岁,正是少小之时。贾宝玉第一次看见林黛玉时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人生能够遇见一个知己,怎么能不喜欢? 贾母安排宝玉和黛玉同室下榻,一个在碧纱橱内,一个在碧纱橱外。清人富察明义《题红楼梦》:“锦衣公子茁兰芽,红粉佳人未破瓜。少小不妨同室榻,梦魂多个帐儿纱。”说明宝玉、黛玉两小无猜。 “茁”,是指草刚长出的样子。“兰芽”是指兰的嫩芽。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多么干净!这句是形容少年宝玉像刚长出来的兰草新芽一样鲜嫩清秀。 “破瓜”,清代翟灏撰《通俗编·妇女》:“瓜字破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红粉佳人未破瓜”应当指林黛玉的年龄未满十六岁。宝玉黛玉精神相通。有小时候的基础。 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及宝玉黛玉年龄渐长,薛宝钗来了,并且深得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的喜爱。林黛玉因此同贾宝玉闹别扭。 宝玉对黛玉说:“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 丫鬟黄金莺为通灵宝玉巧结梅花络时,宝钗主张用金线,别的颜色统统不好,这里面似乎也有深意,“金”玉良缘;而她扑蝶的时候,是看见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这是“双玉”前盟。 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混账话”,无论是宝钗、湘云,都不能真正理解宝玉。 贾宝玉“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他说女人是水做的:“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气逼人。”对着燕子呢喃,对着蔷薇发呆,这是“情不情”。 他的“痴情”,不仅表现在对黛玉的钟情,还表现在他对一切少女美丽与聪慧的欣赏,对她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龄官独自一人在大观园的蔷薇花架下一边哽咽,一边用簪子在地下画“蔷”。贾宝玉亲眼目睹,“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 贾宝玉在思想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意境,为女儿们尽心体贴。不求鸳鸯知道并见他的情,这是一种没有希望的、不求任何报酬的单方面的痴情。 《红楼梦》女主人公居潇湘馆,正是个有千百竿翠竹掩映的清幽所在,凤尾森森,龙吟细细。黛玉可以说是《红楼梦》中天分最高也最具诗人气质的人物。 黛玉回潇湘馆时路经梨香院,听见十二个女孩演习戏文,不禁驻足细听。“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眼中落泪。 由此可以看出早慧的黛玉已经能凭诗人的直觉体会出大自然、人生与无情的时间的关系。 宝玉黛玉前世相遇是前缘,少时相处是基础,感情相通是关键,是知己。王夫人对人说晴雯:“眉眼有点像你林妹妹。”晴雯实为林黛玉之副,从晴雯可知黛玉,晴雯的行为举止品格正是黛玉的不写之写。“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才比天高,命比纸薄。就像红楼梦里的晴雯,李商隐也是一生襟抱未曾开。黛玉是曹雪芹的影子。“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实为林黛玉写照,也是曹雪芹写照。 自然有情,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都是生命。气象万千,花开花落,日居月渚,朝来暮往。 人与自然,有一种生命的共感。黛玉葬花,是最敏感的诗人的心。也是情不情,所以和宝玉相通。 生命的共感,孕育出对于一切存在(有生命和无生命)的感情。 林黛玉的情情,正是关注人。黛玉只对对她有情的人才报之以情,皇帝赏赐的也不要:“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 人与万物有共通性,人与人之间也有共通性,所以理解成为可能。所以起兴。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蝉已经叫不出声来了,一树的叶子还是那么碧绿。诗人却怪树的无动于衷。这正是贾宝玉的“情不情”。 以不情之物为有情,即所谓“情不情”,恰恰是贾宝玉身上的一种奇特个性。两个难得到贾府来的傅家嬷嬷的话来形容:“时常没人在眼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 香菱、平儿、龄官、藕官等等,对于宝玉的关切也未必领情。与之相对的是黛玉的“情情”,即只钟情于她对怀着真情的宝玉。什么臭男人拿过的,连皇帝都骂了。而在另一方面,黛玉的“痴”处也与宝玉相类,对那不情之物也是有情的。或者说,黛玉是最惯于将草木花鸟等类无情之物当作有情之物来对待的。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林黛玉也极赞赏。《红楼梦》里描绘得越是精美,越是凄楚,打动人心。 《红楼梦》的精华,是贾宝玉、林黛玉寻找知己。 无理处正见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每一首真正的诗里都有作者自己的生平遭遇与情感。 《红楼梦》大旨谈情,即体贴,即恕,即推己及人之义。 大观园不在北方,不在南方,因不只在南,不只在北,而在于曹雪芹的方寸之间。桃花源在理想之中。 有一个因素使大观园继续存在成为不可能,这因素就是“时间”。 至第七十八回,贾府已现颓势,大观园里更是众芳飘零。宝玉听了,怔了半天,因看着那院中的香藤异蔓,仍是翠翠青青,忽比昨日好似改作凄凉了一般,更又添了伤感。默默出来,又见门外的一条翠樾埭上也半日无人来往,不似当日各处房中丫鬟不约而来者络绎不绝。又俯身看那埭下之水,仍是溶溶脉脉地流将过去。心下因想:“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 而流水却似无情的时间一样不稍作停留。 四 曹雪芹(约1715—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满洲正白旗包衣。一般认为他是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监督地方官吏,密折可直奏皇上。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主持刊刻《全唐诗》和《佩文韵府》。朱彝尊的《曝书亭集》也是曹寅捐资刊刻的。曹寅病了,康熙派驿马星夜送药。曹寅死后,康熙先后让曹寅的儿子曹颙和继子曹頫继任。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六十年之久。 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四皇子胤禛夺得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雍正六年(1728),曹雪芹十四岁时,曹頫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抄家问罪。曹頫可能是畸笏叟,曹雪芹可能是曹颙的遗腹子。 曹雪芹做过官员,州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很可能是“官州同”,是曹颙的儿子。由官场到隐居西山,是一个选择,类似陶渊明的选择。只有是曹颙的儿子,才不会在雍正朝受到牵连,甚至可以出任“官州同”。曹雪芹养成独立人格,不“朝叩富儿门”,而是“著书黄叶村”。不能立功,就要立言,这是一个主观的选择。 搜集到的唐代诗人诗作版本定是不少,曹雪芹幼时在江宁织造府应该能接触到这些本子。 裕瑞《枣窗闲笔》说:“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脂砚斋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 曹雪芹自幼生活富足,朋友敦诚说他“秦淮风月忆繁华”。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时间不久,就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举家食粥酒常赊”。 张宜泉称曹雪芹“工诗善画”,脂砚斋也说“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意”。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产物,但是在他生前,全书只完成近八十回,目前传世的前八十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 康熙第十四子允禵的孙子永忠,从敦诚的叔叔墨香处看到《红楼梦》时,曹雪芹已经去世五年了。他满怀遗憾地写下了吊曹雪芹的绝句:“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敦诚《挽曹雪芹》诗两首(据《鹪鹩庵杂记》抄本):四十萧然太瘦生(《四松堂集》刊本作“四十年华付杳冥”),晓风昨日拂铭旌(刊本作“哀旌一片阿谁铭”)。肠回故垅孤儿泣(自注: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刊本作“孤儿渺漠魂应逐”,注同),泪迸荒天寡妇声(刊本作“新妇飘零目岂瞑”)。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欲有生刍吊(刊本作“故人唯有青山泪”),何处招魂赋楚蘅(刊本作“絮酒生刍上旧垌”)。开箧犹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三年下第曾怜我,一病无医竟负君。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此首刊本无)。 敦敏《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河干指潞河,敦敏家墓地在此,李煦家墓地亦在此。有人说,曹家通州本有典地,其墓地似有在东郊可能)诗云:“花明两岸柳霏微,到眼风光春欲归。逝水不留诗客杳,登楼空忆酒徒非。河岸万木飘残雪,村落千家带远晖。凭吊无端频怅望,寒林萧寺暮鸦飞。” 张宜泉《伤芹溪居士》(自注: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诗云:“谢草池边晓露香,怀人不见泪成行。北风图冷魂难返,白雪歌残梦正长。琴裹坏囊声漠漠,剑横破匣影铓铓。多情再问藏修地,翠迭西山晚照凉。” 五 曹雪芹依据自身所处的时代和人生感受来写女娲故事,虚构出炼石补天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单单遗下一块。这通灵宝玉,阅遍世态,历尽沧桑,终于复归为一块顽石。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人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补天”,喻安邦治国,经世济民一类的大事业。曹雪芹没有资格去做一番大事业。 “见众石俱得补天”,科场之路不通。“无材补天,幻形人世。”“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怀才不遇。“无才可去补苍天”,惭愧之言呜咽如闻。几个漂亮天然绝代的妹妹,也随着家散人亡“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痛感斯事斯人,作此石头记,补天之石。 “大抵记实,不敢稍加穿凿”(正是有官场经历的自道)不正是镜子的功能?但是镜子的正反两面,又恰恰需要从反面去理解书的本旨,所谓“绛树两歌,一歌在喉,一歌在口”。 自康熙二年(1663)曹雪芹曾祖父曹玺首任江宁织造起,一直到雍正六年(1728)曹家被抄家回京,曹家祖孙三代四人出任江宁织造。当时的江宁织造署就设在南京,曹家在江南居住的时间共计六十余年,正是从发迹到败落的全过程。若从《红楼梦》的其他几个书名来分析,也会发现红楼更可能是在南京而不是北京:《金陵十二钗》直接点出是描写金陵的十二个女子,红楼自然位于南京;《石头记》则是记载发生在石头城的故事,而石头城正是南京的别称;《风月宝鉴》是曹雪芹的旧稿,雪芹在南京度过少年时光,旧稿也应描写抄家之前江南时期的繁华生活。曹雪芹的朋友敦诚、敦敏写诗说他“秦淮风月忆繁华”、“废馆颓楼梦旧家”、“秦淮旧梦久已觉”。《红楼梦》书中也明说甄(真)家始终在江南,作者是为“当日所有之女子”作一编述。那么这些当日女子所居之红楼,不是也应该处在作者旧梦所系的风月繁华的江南么? 寂寞,是通向心灵的途径,是人直抵本性的途径。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就是穷愁著书、发愤著书的典型。正如司马迁所说:“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通其道”,也就是实现理想。 真正的心灵是跨越时空的。孔子、释迦牟尼和苏格拉底同时代,相隔数万里,而心灵相通。《红楼梦》是曹雪芹晚年极穷时写的,岂不有寂寞心?必须热闹过去到冷淡,热烈过去到冷静,才能写出热闹热烈的作品。诗人是寂寞的,哲人也是寂寞的;诗人情真,哲人理真。二者皆出于寂寞,结果是真。 玉带林中挂,象征着官宦的爵禄品位和贵族公子生活,故林中挂玉带暗示放弃仕进,隐居为僧的意思。悬崖撒手。只有真正看过繁华的人,才会决绝地舍弃繁华。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对封建末世的追问,对女性遭受悲惨命运的追问。 “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的对联,《红楼梦曲》所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是曹雪芹心情的写照。 当曹雪芹晚年穷极时,“日望西山餐暮霞”,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尚未完成的八十回稿子。“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岂不寂寞?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暗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把象征暗示的手法运用得精妙自然,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时间是最形象的说明。曾是寂寥金烬暗,是春蚕啮桑般的时光流逝。渐行渐远,越来越,递减,断无消息,递增,石榴红。金烬也是时间的具象,本来微红一点星火的金烬一点点暗下去了,黯淡下去,可是思念的人儿始终没有消息。思念却在源源不断地增长,断无消息,不断增长。 这是曹雪芹的寂寞心。 六 中国传统学术经历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晚清新学。中国现代学术是以《红楼梦》研究开其端的,蔡元培、胡适、周汝昌集大成。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的滥觞,《红楼梦》则是中国文学的集大成。 《红楼梦》是集大成者:有赋,有文,有诗,有词,有曲,有传奇,且极富作者个性。《红楼梦》的问世,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做了一个总结,标志着小说创作的最高峰。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极为丰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方面,包括土地制度、商业制度、法律制度、官吏制度、宗教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嫡庶制度等都有涉及。包括诗词曲赋,文备众体,应有尽有。吟诗、作赋、猜谜、行令、品茗、绘画、下棋、抚琴、说书、观戏、斗草、簪花、游园、宴饮,都是上层的文化活动。就反映生活的丰富性来说,《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就其包含的文化因子来说,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汇。《红楼梦》的风格也是温柔敦厚,同《诗经》一样。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实际上已开了小说诗化的先河。作品中诗意的成分比比皆是。集大成的《红楼梦》,开小说诗化的先河,又启后世无限法门。 《红楼梦》是一曲充满感伤情绪的封建社会的挽歌。中国农业文明的终结,是“末世”,是“挽歌”,是落日的辉煌,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开始了。 研究《红楼梦》,犹如研究解剖高等动物,可以为理解整个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一把钥匙。屈原、李商隐、曹雪芹,感伤主义从伤感个人境遇到整个人生,最后发展为整个社会(末世)的感伤的大体轨迹。
2023-08-13 06:16:321

下列对联或诗词内容所对应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3分)①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

B 试题分析:①有招魂,有香草,有湘流,有九歌,自然指屈原。②就单看“樽中酒,篱下诗”就指陶渊明。③“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点评:文学常识虽然最近几年考得不多,但是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一定要求学生读,该记忆的也要背过。
2023-08-13 06:16:391

求屈原的对联或诗歌 并解释一下对联的涵义 对各位的回答 本人表示深切的感谢!!!!!!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离骚)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离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九歌)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九歌)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九章·抽思)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九章·抽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九章·抽思)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九章·怀沙)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九章·涉江)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九章·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九章·涉江)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九章·涉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渔父) 祠南夕望 唐·杜甫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屈原 毛泽东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顷涛。 过汨罗江感怀 郭沫若屈子行吟处,今余跨马过。晨曦耀江渚,朝气涤胸科。揽辔忧天下,投鞭问汨罗。楚犹有三户,怀石理在那? 【集句题屈子祠】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
2023-08-13 06:16:482

历代文人为屈原写的诗

《祭屈原》靡靡意气消,涂涂幽怨生。把酒无气力,慨叹无精神。炽日久恒在,天地皆混沌。尤闻汨罗唤,神往心使然。此水消身燥,此水忘心忧。此水洗体浊,此水灭念愁。无顾身后事,但随清波去。愿归彼年月,同情当言语。选取自闻香先生的《得集》第一卷,意识是:颓废着消磨了意气,心中生满怨气。没有力气举起酒杯,也没有任何精神去感叹。太阳一直在头顶,天地却全是一片混沌。好像听到汨罗江水在呼唤自己,心神都向着她而去。这水可以消掉身上的燥热,这水可以让人忘掉忧虑,这水可以洗掉身上的污浊,这水可以消灭思念的愁苦。不考虑身外之事,就随着这清清江水而去。想回到你那时代,心中同感和你诉说。
2023-08-13 06:16:573

征集古代悼念祭奠屈原的诗歌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 余日, 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这首诗作于宋朝灭亡的那一年。 示儿(其四)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已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课本中已经学过,不作过多介绍。 摸鱼儿 【宋】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是我国爱国诗词中的名篇之一,作者是宋代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这首词和《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作手法相似,都是借原本没有感情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感。
2023-08-13 06:17:062

历史人物对联

历史人物对联集锦   对联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的寓意,那么在我国有哪些关于历史人物的对联呢?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历史人物对联集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历史人物对联集锦   屈原: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   诸葛亮:   “收两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思三顾;取西蜀,征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辛弃疾: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杜甫: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文天祥: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岳飞: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可至南渡   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徐锡麟:   “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留一抔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孙中山挽联)   “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黄兴挽联)   郑成功: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厦门郑成功祠)   蒲松龄: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挽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曾作自勉联)   鲁迅: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宋教仁: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孙中山哀挽)   黄兴:   “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孙中山挽联)   “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纷驰,肝胆至今称挚友;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从古困英雄。”(湘人杨度挽联)   “ 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公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 (蔡锷挽联) “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章炳麟挽联)   袁世凯:   一代奸雄,复辟称帝,不得人心。死后,对联纷仍:其一“假冒共和虚名,别具肺肠同路易;倘讲君臣大义,有何面目见德宗?”其二“曹操云勿人负我,宁我负人,惟公能体斯意;桓温谓不能流芳,亦当遗臭,后世自有定评。” 其三“公生则人民死,公死则人民生,死生相关,互为因果;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视听洞彻,不爽毫厘”袁世凯死前最后一句话是“他害了我”,“他”指的是谁?曾为袁世凯策划称帝的“筹安会六君子”之首的杨度,自我多情,觉得指的是自己,便写了一幅引人注目的挽联“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瞿秋白:   “人生得一知己足已;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鲁迅赠联)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鲁迅挽联)   李大钊:   中共的缔造者,英勇牺牲后,北平青年挽:“为革命而奋斗,为革命而牺牲,死固无恨;在压迫下生活,在压迫下呻吟,生者何堪”。王麓水挽李大钊曰:“社会历史原空白,你一笔,我一笔,写到悠长无纪极;壮士热血皆鲜红,这几点,那几点,造成全球大光明”。杨铨挽李大钊:“南陈已囚,空教前贤笑后死;北李犹在,哪用我辈哭先生”。这里的南陈、北李指陈独秀、李立三   张自忠:   “ 一战捷临沂,再战捷随枣,伟哉将军,精神不死;打到鸭绿江,建设新中国,责在朝野,团结图存” (朱德、彭德怀挽联)   “降志图存,岂让汉奸轻借口;盖棺论定,只须殉国便成仁”。(吴玉章挽联)   孔子:   (1)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 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2)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3)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于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孟子:   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   老子:   法天法地法自然,抱元守一;说道说气说阴阳,返朴归真。   庄子:   看破生死界,识得天地心,梦里迷蝶知忘我;学来养生法,去做逍遥游,濠上观鱼能齐物。   嬴政:   身前一把火,焚书坑儒,一统列国情何壮;身后一把火,阿房成灰,二世亡秦事可哀。   李斯:   敢谏《逐客令》,曾将乾坤运于掌;惜贪相国位,竟被阉竖弃之市。   曹操:   老骥伏枥,烈士长怀千里志;大盗移国,强者固为一世雄。   将军横槊,额上气概可走马。豪杰赋诗,笔底风姿能回湍。   谁谓能臣堪治世?我叹奸雄竟移国。   刘备:   三结义、三顾茅庐,三分天下,堪称绝代佳话;得关张、得诸葛亮,得天府地,可谓旷世奇缘。   武则天:   蛾眉惑主,星眸偏黯日月光;粉面临朝,花容尽吞须眉气。   曾国藩: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左宗棠挽联)   于谦:   (1)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自分一腔抛热血;竭肱股之力,继之以死,独留清白在人间。   (2)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   韩愈:   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
2023-08-13 06:17:141

何处招魂 香草还生三户地出自哪里

出自——长沙屈原祠的对联。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此联是清乾隆举人,曾任刑部右侍郎的秦赢所撰。联中巧妙地将屈原作品《招魂》、《九歌》、《呵壁》(即《天问》),以及他用以自比的香草和至死不渝热爱的三户(楚)地连缀成联,以颂扬屈原的爱国之心和凭吊屈原的不幸遭遇。上联:何处招魂,既体现了对屈原的怀念又暗指屈原代表作《招魂》,香草:代表写作手法,这里借指屈原或具有其品格与才华的人 。“三户地”指楚国,《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意思是楚姓虽然只有三户,可是亡秦的必然是楚姓。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用《九歌》代屈原,不仅是出于对仗的需要,而且更能丰富“心”字的含义。扩展资料:人物介绍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
2023-08-13 06:17:381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什么意思

长沙屈原祠对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写作背景:  这是为纪念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屈原而作的对联中的精品,屈原不仅在诗词上独领风骚而且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赏析:  上联:何处招魂,既体现了对屈原的怀念又暗指屈原代表作《招魂》,香草:代表写作手法,这里借指屈原或具有其品格与才华的人 。“三户地”指楚国,《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用《九歌》代屈原,不仅是出于对仗的需要,而且更能丰富“心”字的含义。王逸《楚辞章句》称屈原作《九歌》“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则是“风谏”之“心”。朱熹《楚辞集注》认为《九歌》之作,是“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那是“忠君爱国”之“心”。这样的联想都是因落实到《九歌》而生发出来的,如果改用“屈原”一词,效果也许就不会如此明显。  这副屈原祠联在艺术表现上的妙处,是综合了用典、借代、双关、嵌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上联“招魂”一语双关,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下联除嵌有《九歌》之名外,“呵壁”一词又利用双关和借代,暗藏《天问》之名。
2023-08-13 06:17:513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幅对联说的是谁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幅对联说的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
2023-08-13 06:18:043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什么意思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出自清代昊沅湘《湘君夫人庙》的诗句,意思是:屈原忠君爱国的崇高情操和湘夫人美好、高尚的品德,像芳草一样不死,流芳百世。
2023-08-13 06:18:132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这幅对联什么意思?急!!!!

联语嵌屈原的作品《招魂》、《九歌》、《呵壁》(即《天问》),作者即赞美了屈原崇高的品德,又凭吊了屈原自沉的汩罗江。这副对联说的是“屈原”。《招魂》、《九歌》相传为屈原所作。对联用《离骚》词意,美人香草滋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地;湘流依旧,似响九歌之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语出《史记·项羽本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此为当时流行的谶语,言楚人怨秦最深,虽人口极大部分灭亡,只要尚存三户,犹足以亡秦。
2023-08-13 06:18:246

何处招魂 香草还生三户地说的谁

屈原原文出自屈原祠的对联:“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上联:何处招魂,既体现了对屈原的怀念又暗指屈原代表作《招魂》,香草:代表写作手法,这里借指屈原或具有其品格与才华的人 。“三户地”指楚国,《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用《九歌》代屈原,不仅是出于对仗的需要,而且更能丰富“心”字的含义。
2023-08-13 06:18:561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何壁,湘流应识九歌新。是说谁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屈原”。《招魂》、《九歌》相传为屈原所作。对联用《离骚》词意,美人香草滋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地;湘流依旧,似响九歌之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语出《史记·项羽本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此为当时流行的谶语,言楚人怨秦最深,虽人口极大部分灭亡,只要尚存三户,犹足以亡秦。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屈原”。《招魂》、《九歌》相传为屈原所作。对联用《离骚》词意,美人香草滋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地;湘流依旧,似响九歌之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语出《史记·项羽本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此为当时流行的谶语,言楚人怨秦最深,虽人口极大部分灭亡,只要尚存三户,犹足以亡秦。
2023-08-13 06:19:021

何处招魂 香草还生三户地说的谁

屈原何处招魂,香草上联“三户”指楚,《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用《九歌》代屈原,不仅是出于对仗的需要,而且更能丰富“心”字的含义。王逸《楚辞章句》称屈原作《九歌》“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则是“风谏”之“心”。朱熹《楚辞集注》认为《九歌》之作,是“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那是“忠君爱国”之“心”。这样的联想都是因落实到《九歌》而生发出来的,如果改用“屈原”一词,效果也许就不会如此明显。这副屈原祠联在艺术表现上的妙处,是综合了用典、借代、双关、嵌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上联“招魂”一语双关,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下联除嵌有《九歌》之名外,“呵壁”一词又利用双关和借代,暗藏《天问》之名。还生三户地;ue004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天。
2023-08-13 06:19:112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谁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谁?这是歌颂屈原的对联,其中招魂,九歌、等等出自屈原的《离骚》。
2023-08-13 06:19:181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赞颂的是谁

屈原 长沙屈原祠 何处招魂,香草上联“三户”指楚,《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用《九歌》代屈原,不仅是出于对仗的需要,而且更能丰富“心”字的含义。王逸《楚辞章句》称屈原作《九歌》“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则是“风谏”之“心”。朱熹《楚辞集注》认为《九歌》之作,是“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那是“忠君爱国”之“心”。这样的联想都是因落实到《九歌》而生发出来的,如果改用“屈原”一词,效果也许就不会如此明显。这副屈原祠联在艺术表现上的妙处,是综合了用典、借代、双关、嵌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上联“招魂”一语双关,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下联除嵌有《九歌》之名外,“呵壁”一词又利用双关和借代,暗藏《天问》之名。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天。
2023-08-13 06:19:261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请问这副对联说的是谁?

颂屈原的句子,其中招魂,九歌、等等出自屈原的《离骚》。
2023-08-13 06:19:441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什么意思

长沙屈原祠对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写作背景:  这是为纪念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屈原而作的对联中的精品,屈原不仅在诗词上独领风骚而且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赏析:  上联:何处招魂,既体现了对屈原的怀念又暗指屈原代表作《招魂》,香草:代表写作手法,这里借指屈原或具有其品格与才华的人 。“三户地”指楚国,《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用《九歌》代屈原,不仅是出于对仗的需要,而且更能丰富“心”字的含义。王逸《楚辞章句》称屈原作《九歌》“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则是“风谏”之“心”。朱熹《楚辞集注》认为《九歌》之作,是“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那是“忠君爱国”之“心”。这样的联想都是因落实到《九歌》而生发出来的,如果改用“屈原”一词,效果也许就不会如此明显。  这副屈原祠联在艺术表现上的妙处,是综合了用典、借代、双关、嵌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上联“招魂”一语双关,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下联除嵌有《九歌》之名外,“呵壁”一词又利用双关和借代,暗藏《天问》之名。
2023-08-13 06:19:531

这个对联咏赞或缅怀的是谁?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天

屈原
2023-08-13 06:20:003

长沙对联“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长沙屈原祠对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写作背景:  这是为纪念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屈原而作的对联中的精品,屈原不仅在诗词上独领风骚而且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赏析:  上联:何处招魂,既体现了对屈原的怀念又暗指屈原代表作《招魂》,香草:代表写作手法,这里借指屈原或具有其品格与才华的人 。“三户地”指楚国,《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用《九歌》代屈原,不仅是出于对仗的需要,而且更能丰富“心”字的含义。王逸《楚辞章句》称屈原作《九歌》“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则是“风谏”之“心”。朱熹《楚辞集注》认为《九歌》之作,是“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那是“忠君爱国”之“心”。这样的联想都是因落实到《九歌》而生发出来的,如果改用“屈原”一词,效果也许就不会如此明显。  这副屈原祠联在艺术表现上的妙处,是综合了用典、借代、双关、嵌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上联“招魂”一语双关,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下联除嵌有《九歌》之名外,“呵壁”一词又利用双关和借代,暗藏《天问》之名。
2023-08-13 06:20:181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说谁

何处招魂,香草上联“三户”指楚,《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用《九歌》代屈原,不仅是出于对仗的需要,而且更能丰富“心”字的含义。王逸《楚辞章句》称屈原作《九歌》“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则是“风谏”之“心”。朱熹《楚辞集注》认为《九歌》之作,是“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那是“忠君爱国”之“心”。这样的联想都是因落实到《九歌》而生发出来的,如果改用“屈原”一词,效果也许就不会如此明显。这副屈原祠联在艺术表现上的妙处,是综合了用典、借代、双关、嵌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上联“招魂”一语双关,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下联除嵌有《九歌》之名外,“呵壁”一词又利用双关和借代,暗藏《天问》之名。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天。
2023-08-13 06:2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