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两朝开济老臣心翻译

2023-08-13 09:27:49
北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自唐代杜甫的《蜀相》

解释: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赏析: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映照石阶,不过自为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亦不过空作好音。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什么意思

三顾频繁天下计,指的是刘备三顾茅庐而得见诸葛孔明引出隆中对策天下三分。两朝开济老臣心,说的是诸葛亮历经两朝(即刘备、刘禅)忠心耿耿,一心想实现光复汉室江山。出自杜甫的诗《蜀相》。
2023-08-12 23:36:587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自杜甫的诗《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解】 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自:空。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开,开创。济,扶助。【译文】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忠心耿耿。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2023-08-12 23:37:201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收二川:(指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②排八阵:(指诸葛亮在刘备伐吴败退后,在鱼腹浦布下石阵击退东吴的陆逊追兵)③六出:(指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④七擒:(指平定南中时,诸葛亮七次设计擒住南蛮首领孟获)⑤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指诸葛亮北伐曹魏,在五丈原病重,在帐中布阵,点燃四十九盏油灯借寿)⑥一心只为酬三顾:(指诸葛亮一片忠心,讨伐曹魏,是为报答刘备当年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恩情)⑦取西蜀:(指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谋划下,进攻西蜀的刘璋,夺得根据地)⑧定南蛮:(指蜀国南部的民族地区叛乱,诸葛亮率大军平定)⑨东和北拒:(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东面跟孙吴讲和,北面与曹魏对抗)⑩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指诸葛亮运筹帷幄,精通术数,有神机妙算之能,)u246a水面偏能用火攻:(指公元208年,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周瑜谴黄盖诈降曹操,在江面上烧着了曹军的战船,大获全胜)
2023-08-12 23:37:262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023-08-12 23:37:342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此诗句的作者是谁?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语出唐代杜甫《蜀相》诗。刘备接连三次拜见诸葛亮,为的是得到归并天下的计策,诸葛亮协助刘备开基创业,又扶助刘禅撑持危局,表现了老臣的耿耿忠心。两句诗赞扬了诸葛亮的德才,也含有对当世贤相所寄托的希望。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最初,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他经常与周围的名士一起研读史籍,议论时局,并显露出才华。刘备为复兴汉室,四出求贤,终于在司马徽和徐庶引荐下,往返三次,见到了诸葛亮。开济:开即开创,济即匡济,开济即开创基业,匡济危时。全诗如下:《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023-08-12 23:37:471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什么意思

夸奖诸葛亮有才华呗。
2023-08-12 23:38:069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指的是谁?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自唐·杜甫的《蜀相》。这句话的意思是: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2023-08-12 23:38:342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什么意思

出自杜甫的诗《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注解】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自:空.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开,开创.济,扶助.【译文】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忠心耿耿.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2023-08-12 23:38:512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指的是谁?

“三顾频烦天下计”指的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两朝开济老臣心”指的是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出自唐代杜甫《蜀相》,全诗如下: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古诗译文: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官城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常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2023-08-12 23:38:581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话是怎样解释的呢?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应该是这个吧。
2023-08-12 23:39:264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Qwertidjjhbnj/5557,.
2023-08-12 23:39:464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什么意思

三顾茅庐频繁的商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自唐代杜甫的《蜀相》,整句翻译为:三顾茅庐频繁的商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其中频烦犹如“频繁”,是多次的意思。《蜀相》诗句内容为: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023-08-12 23:40:031

杜甫的《蜀相》中“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是什么意思?

三顾顾频频天下计:指有是刘备三顾茅芦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中为刘备制定三分天下计策。两朝开济老臣心:指的是诸葛亮忠心耿耿的辅佐了刘备、刘禅两代君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23-08-12 23:40:121

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下联各讲的是什么故事?

1、上联“三顾频烦天下计”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具体如下: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识,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他出山辅佐。这天恰巧诸葛亮不在,只能失望而回。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的。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2、下联“两朝开济老臣心”写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和帮助刘婵巩固基业,没有什么典故,作者只是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扩展资料: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全诗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三顾茅庐频繁的商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3、赏析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汉,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这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相
2023-08-12 23:40:211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的具体含义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源出杜甫的名篇《蜀相》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其中“频烦”是指刘备去了三次诸葛亮扶持两代刘备和刘备的儿子刘禅“老臣心”除了说明诸葛的年纪外。更指出了辅佐刘阿斗的艰辛
2023-08-12 23:40:271

《出师表》中最能体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心”的一句话是什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
2023-08-12 23:40:384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指的是谁

诸葛亮
2023-08-12 23:40:554

蜀相 诗意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顾: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两朝:指蜀国建朝以来两朝皇帝刘备、刘禅。开济:开创大业,匡世济时。出师:指诸葛亮亲自出兵伐魏。英雄:指敬仰诸葛亮的后世杰出人物。其他都是白话了 相信聪明的你能理解点评:在杜甫流落成都,定居草堂之后的第一件事大约就是拜谒武侯祠。当日这位老诗人,满怀一腔崇仰之情,问路寻途来到祠庙。诗人参拜瞻仰、凭览四处之后,他下笔时却是阶前碧草、叶外黄鹂,这是什么情理?这恐怕正是这首诗的深意所在。想当年诸葛丞相时刻不忘“北定中原、匡复汉室”的统一大业,鞠躬尽瘁,日夜操劳,但到头来还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面对这古庙荒庭,萋萋碧草,呖呖黄鹂,诗人越发深深感概:有限的生命在永恒的时空中显得那么短暂,弱小。即使是诸葛武侯这样能计定天下的大智慧者,恐怕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能是如同黄鹂留下几声“空好声”罢了。这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
2023-08-12 23:41:042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什么意思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顾:拜访,探望.   频烦:频繁叨扰.频:频繁;烦:烦扰.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开,开创.济,扶助、救济. 翻译: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2023-08-12 23:41:241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作者是谁

该句出自唐诗《蜀相》,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所以很明显老臣讲的就是诸葛亮了.原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023-08-12 23:41:342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哪首诗里的句子?

杜甫的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023-08-12 23:41:401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老臣是谁

“老臣”指的是:诸葛亮(解释:)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辅佐刘备及其子刘阿斗两朝。***三顾顾频频天下计:指有是刘备三顾茅芦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中为刘备制定三分天下计策.***两朝开济老臣心:指的是诸葛亮忠心耿耿的辅佐了刘备、刘禅两代君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23-08-12 23:41:472

三顾频烦天下计刻画的是谁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刻画的人物是诸葛亮。出处:唐·杜甫《蜀相》。原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创作背景:《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2023-08-12 23:41:541

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前一句是三顾频烦天下事还是天下计

出自杜甫的名篇《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至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自安史之乱以来一直在颠沛流离的诗人杜甫来到成都。第二年春天,他满怀时事兴衰之感和对三国时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到“锦官城”(成都)西北郊拜谒了始建于晋代的武侯祠庙。祠庙前那株相传为“孔明手植”的巨柏,历经沧桑,遒劲挺拔;绿树丛中的黄鹂百啭千啼,自鸣得意。诗人面对年久失修,颓圮破败的祠堂,追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和赫赫业绩,不由得触景生情,热泪满襟,于是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七律《蜀相》。这首诗主要是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它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而后一首主要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功业和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的精神。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用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颔联两句,有如特写镜头,由远写到近,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内景。“映阶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隔叶黄鹂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功业,已被后人遗忘。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它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特别是诗句中的“空”和“自”两个字的巧妙运用,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对于这两句,杜诗的评注者们有的认为是写景,有的认为是“真正抒情,而非实在写景”,这两种说法当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确切些说,应当把这两句看成是“景语含情,情语寓景”。这正如宋代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一书中所说的“情景相融而莫分也”。这样的例子在杜诗中是屡见不鲜的。如杜甫在夔州时所写的《武侯庙》一诗,开篇两句:“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写出了庙外景色的荒芜,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就是生动的一例。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的写景抒情诗句,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这种境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订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攻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这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清代沈德潜曾经说过:“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 ……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杜诗的议论正由于有情韵,不仅没有冲淡诗的气氛和完整形象,反而使诗的抒情气氛更为浓重,形象更为丰满。仇兆鳌说这两句诗写得“沉挚悲壮”;浦起龙认为这个联语“句法如兼金铸成,……亦如鎔金浑化。”都是很有见地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今陕西省眉县西南),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两句诗是叙事兼抒情,再加上前面六句的有力铺垫,使读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清代王渔洋曾经说:“为诗结处总要健举。”沈德潜也认为“宕出远神”是诗歌结尾的一种好方法。所有这些妙处,都在本诗的结句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一千多年来,这个名句震撼着千千万万志士仁人的心。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诵读了这两句诗,又大呼三声“渡河”,才离开了人世。《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蜀相》一诗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语言凝炼而内涵丰富。如果把刘禹锡的话用来评《蜀相》,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2023-08-12 23:42:021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什么意思

出自杜甫的诗《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解】 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自:空。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开,开创。济,扶助。【译文】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忠心耿耿。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2023-08-12 23:42:101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赞美的是那部名著

三国演义?
2023-08-12 23:42:199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运用的什么写作手法

拍马屁的写作手法。楼下的文字引起了我的妒忌之心了。
2023-08-12 23:43:192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关于出师表的诗词. 各2.3个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哈哈
2023-08-12 23:43:308

谁知道陆游和杜甫写的爱国诗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①关山月: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 ②和戎句:孝宗隆兴二年(1164)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计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写这首诗时,已相隔十四年。这里说十五年,是举其概数。 ③朱门沉沉:富贵之家门户深深。 ④厩(jiu):马房。 ⑤戍楼:边防上守望的建筑。刁斗:军中白天作烧锅、夜间代更鼓用的器具。 ⑥遗民:沦陷区人民。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①楼船句:指隆兴二年(1164)陆游40岁在镇江府通判任上事。当时张浚以右丞相督视江淮兵马,路过镇江,陆游以世谊谒见,颇受顾遇。张浚督练军马,增置战舰,加强江防。楼船,高筑望楼的大船,指南宋的战舰。瓜洲渡,在镇江的对岸。 ②铁马句: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48岁在陕南汉中时的经历。大散关,地名,当时为金宋议和划界的地方。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①僵卧:躺着不活动。 ②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境。唐时属北庭都护府。此泛指边疆。 ③夜阑:夜深。 ④铁马冰河:壮悍的马在冰封的河上驰骋,指梦中的北征情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2023-08-12 23:43:462

杜甫的诗有哪些?要简单点

3jhhjjhj15hj145gh1j56h16fh65fg1h6fg
2023-08-12 23:43:533

各位前辈 请问杜甫《蜀相》中三顾频繁天下计,一朝晤对老臣心 中三顾能否算典故

算的,主题不影响内容
2023-08-12 23:44:014

急!!!武侯祠对联(全部)

1.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山无樵采,十里定军草木香。 2.陨将星于五丈原头,司马尚警余烈; 扶汉祚于三分天下,卧龙不亏宗臣。 3.铜雀台荒,七十二疑冢安在;定军山古,百千载血祀常新。 4.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5.前书案,后笔峰,看几亩青畴,数千载隆中宛在;襟军山,带沔水,留一抔黄土,四百年汉祚犹新。 6.数亩疏筠,山光犹拟南阳卧;几林翠柏,鹃血常啼蜀道难。 7.我居白河水东,与南阳原系比邻,知当日避难躬耕,人号卧龙,自况管乐,未出茅庐即名士;公葬定军山下,为汉中留此胜迹,寿终时对众遗命,地卜嘶马,墓勿丘垅,能禁樵牧是佳城。 8.大业定三分,伊吕洵堪称伯仲;奇才真十倍,萧曹未许比经纶。 9.汉祚难延,忠魂痛裂三分鼎;军山在望,高冢灵通八阵图。 10.古石幽香名士骨; 苍松翠柏老臣心。 11.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 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坟。 12.生为兴刘尊汉室; 死犹护蜀葬军山。 13.二表竭忠臣,鞠躬尽瘁不负南阳三顾; 一心扶汉祚,拓土开疆卒书正统两朝。 14.虽知天定三分鼎; 犹竭人谋六出师。 15.隐居求其志,行义达其道,王业偏安炎汉恨三足鼎立; 扶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鞠躬尽瘁大星落五丈原头。 16.两汉以来无双士; 三代而后第一人。 17.日月高悬处师表; 风云长护定军山。 18.此地始终关大汉; 何年将相似先生。 19.两汉之间见儒者气象; 三代而下有王佐经纶。 20.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 21.大名垂宇宙; 遗像肃清高。 22.扶汉心坚,惟谨慎乃能担当事业; 伏龙誉早,必深潜而后腾绰云霄。 23.未定中原,此魂何甘归故土; 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军山。 24.羽扇纶巾天下士; 文经武纬后人师。 25.兵在攻心,三分聊竭解悬力; 鱼如得水,六出诚为尽瘁衷。 26.萃灵爽于一堂,国之忠臣,家之孝子; 享明烟于亿代,前有烈祖,后有慈孙。 27.功盖三分延汉祚, 名垂千古仰威仪。 28.死而后已酬三顾, 道自长存贯两间。 29.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之人欤?君子人也;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人。 30.长遗恨终前未能上慰先主,下济苍生; 最可敬身后不使内藏余帛,外有嬴财31.遗世仰高风,抱膝长吟,出处各存千载志;偏安恢汉祚,鞠躬尽瘁,日月同悬二表文。 32.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溯尼山邹峄而还,五百年必生名士; 为一不义,杀一无辜,虽千驷万种弗受,三代不犹见斯人。 33.孙曹固一世雄也,何以吴宫魏殿转眼邱墟?怎若此茅屋办键,遥与磻溪而千古; 将相岂先生志乎?讵知羽扇纶巾终身军旅,剩这些松涛满径,如闻梁父之长吟。 34.此地藉卧龙以传,看丹水西抱,白水东环,祗余长留名士隐; 斯人超雏凤而上,即莘野币交,渭滨车载,何如亲见使君来。 35.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36.地无论宛襄,有诸葛庐自堪千古; 统并存吴魏,读隆中对早定三分。 37.负天下奇才,若定指挥,独惜赍志偏安,鼎足三分屈王佐; 叹风尘末吏,未遑窃比,追朔鞠躬尽瘁,心香一瓣学乡贤。 38.吕磻溪伊莘野王佐其才乎!继以宛琅琊得主常有,经纶丕焕; 齐鲍叔郑子皮圣门所许也,合之徐元直见贤能举,豪杰奋兴。 39.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隐; 井庐空眷念,可惜鞠躬尽瘁,归耕未慰老臣心。 40.器学潜藏,抱膝长吟,田父乐; 经纶跃展,鞠躬尽瘁,老臣心。 41.立品于莘野渭滨之间,表读出师,两朝勋业惊司马; 结庐在紫峰白水以侧,曲吟梁父,千载风云起卧龙。 42.将相本全才,陈寿何人,也评论先生长短;帝王谁正统?文公特笔,为表明当日托孤。 43.龙去崇朝作霖雨, 我来高卧想羲皇。 44.诸葛大名垂宇宙, 元戎小队出郊坰。 45.皆寻六家业窥五际, 内学七纬旁通三微。 46.抱膝此安居,觉异日桑种成都殊非本念, 长吟谁与和,问当年曲赓梁甫可有余音。 47.恢宏依大树, 宁静仰茅庐。 48.云归大漠随舒卷, 门对寒流自古今。 49.自来宇宙垂名,布衣有几;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 50.庵垂两千年,问吴宫魏阙安在;,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吕何知。 51.两表酬三顾, 壹对足千秋。 52.务外非君子, 守中是丈夫。 53.八千年上下古, 七十二家文字奇。 54.笔底游龙惊藻思, 云间海鹤拟清标。55.出处动关天下计, 茅庐我也过来人。 56.大名出师表, 胜地卧龙岗。 57.纵论三分天下,审时画策佐先主, 长怀一统河山,辅国连治启后人。 58.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 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 59.世外风云争入眼, 汉家天下总关情。 60.赤胆忠心,使天下名臣千秋魄动; 青山白水,招人间雅士万古神驰。61.山光深小梦, 龙气绕长城。 62.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联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耕。 63.先生本天下才,世人莫知许也; 数语备当时事,将军岂有意乎。 64.梁父吟成高士志, 出师表见老臣心。 65.烧博望,平南蛮,出祁山,功垂宇宙; 拼司马,骂王郎,气周瑜,名振古今。 66.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67.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68.智谋隆中对,三分天下; 壮烈出师表,一片丹心。 69.垂功刘氏业, 遗范汉家风。 70.冈枕南阳,依旧田园淡泊;统开西蜀,尚留遗像清高。 71.布衣吟啸足千古,草庐频频,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 竹帛勋名传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重鸟),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 72.汉室溯臣劳,当运际扶危,合让先生出头地;蜀都崇庙祀,幸恩承秉杲,更从遗像仰擎天。 73.出处媲耕莘,寄命托孤,卓尔卧龙诚国士; 忠勤昭伐魏,大星遽陨,咄哉司马叹奇才。 74.大猷是经,谋国早读隆中对; 淡泊明志,慕公好为梁父吟。 75.沧海正横流,筹笔敢忘天下计; 云霄一羽毛,耕桑长见古人心。 76.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 君臣一德,兄弟一人,无双后汉一人。 77.当年正气扶元气, 万世人心仰赤心。 78.隆中对,出师表,壮志未遂,长使英雄泪;三顾堂,梁父吟,遗址尚在,想见古人心。 79.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 鼎足六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80.问鼎三分三顾地; 出师两表两朝心。 81.与孟德同时,先后相汉,而行谊判若霄壤,大节凛孤忠,孟德能无死悔; 为仲达所畏,进退视蜀,倘将星不陨渭滨,王师捷六出,仲达焉得生还。 82.文章两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 83.才须学也,自布衣且致卿相,耕读本始; 法以威之,亲贤臣而远小人,纪纲当先。 84.隆中山有幸,龙蟠虎踞留遗貌;大业功未成,鞠躬尽瘁感后人。 85.不识荆山贵璞,景升父子长遗笑;若无玄德诚意,卧龙先生空抱膝。 86.鹿门乃沔南名士,水镜知人,伏龙,凤雏皆俊杰,崔,徐独谓信然,魏何多士;屈石韬,孟建,为有同志才相酬。豫州系汉室后裔,高祖风气,云长,翼德敌万人,周,程尝称枭雄,军无善计;奔袁绍,刘表,不得卧龙更难飞。 87.躬耕志未忘,终成伯业西川富;三顾迹长存,赢得隆中草木香。 88.才堪王佐,松风犹识隆中对;业济两朝,世人常叹蜀道难。 89.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 90.亭势凌云,抱膝迥留千古胜;台形丽云,观星总括万年奇。 91.西亩躬耕,岩端神犹在;嘉宾时来,余典歌未衰。 92.空山苹藻思灵泽;故国松楸梦惠陵。 93.隆中山育英才,英才弼国家; 武侯祠敬先贤,先贤作楷模。 94.鹿门学道,跪床下,不耻下问,方得一声聪慧;西蜀施政,坐府中,非慎不断,才使八方肃静。 95.老龙洞泉水,滋故土莘野; 诸葛公智慧,济西蜀生灵。 96.老龙洞泉水不竭,应思躬耕古贤者; 小虹桥溪流焉断,该想开拓今后人。 97.凤凰台栖凤凰,凤凰行影何在? 三顾堂纪三顾,三顾遗迹求存。 98.少年时,失双亲,流寓襄阳,苦读;青年时,交游士林,躬耕陇亩;受任时,内困外乱,国中惊扰;托孤时,一身国任,君主诚信;临终时,巧安排,死而后已; 新野时,烧博望,取信关张,众服;赤壁时,出使东吴,运筹帷幄;取川时,东念北顾,天下知晓;南征时,七擒夷酋,孟获悦服;北伐时,任指挥,鞠躬尽瘁。 99.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 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100.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 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101.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 102.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103.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 104.异代相知习凿齿; 千秋同祀武乡侯。 105.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106.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 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计,先生以往,缅怀风义拂残碑。 107.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108.只手挽残局,常归谈笑; 鞠躬悲尽瘁,剩有讴歌。 109.一杯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没啦,各地的武侯祠对联都在这
2023-08-12 23:44:112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

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朝代:近代|作者:鲁迅
2023-08-12 23:44:2313

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包括成语,对联,诗词)都有哪些

八阵图·刘禹锡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回答者:烟淼 - 魔法师 四级 10-29 23:31 --------------------------------------------------------------------------------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提起诸葛亮,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尤其是历代的诗人和民间都有很多精彩的诗句和对联来描述其不凡的业绩.   过去有这样一幅对联概观诸葛亮平生业绩,倒是非常传神.也是历来神化了的观点.当时的上联出来后,很久无人对出,几成“绝对”,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人对出下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早年游三峡的时候逛白帝城,那有个托孤堂,里面就有这样的一组塑像,描述的就是“草堂托孤”的故事:刘备头上缠着绷带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用手指着跪在地上的两个小儿子,床的旁边站列着诸葛亮和一班大臣.当时的背景是刘备兵败东吴,蜀国元气大伤,行将就木的他担心蜀国的未来和儿子们的安危,也怕孔明夺位,就故意试探说:“如果我的儿子不行的话,丞相可以取而代之”.其实诸葛亮的一生真是光明磊落的.   诗圣杜甫有一首五绝描绘诸葛亮和此时情形很恰当: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前两句极言诸葛亮之功名,后两句所说兵败东吴,遂成千古遗恨.此时,三国的格局已不可能再打破,弱小的蜀国再也无所作为.只能修养生息,以待天时.   看三国每每看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时候总觉得沉闷和伤感,特别是以弱小的蜀国去攻打强大的魏国实在是勉强而为.蜀中大将魏延几次劝诸葛亮兵出子午谷,可是武侯没有考虑,我虽然不懂兵法,可也觉得如果老是兵败的话,应该考虑变换另一种策略.      再看现代人的观点:《武侯叹》/徐文华      七纵七擒强压弱,六征六败将非神.   鞠躬尽瘁雕枯朽,徒弄聪明误蜀人.      初看此诗有点别扭,细细思考一下,才发现它很新颖,历来都把诸葛亮当作神一样的供奉,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象征,其实里面有很多的历史原因,过去的汉家正统和历来尊刘贬曹的思想都有拔高了诸葛亮的倾向?!不用说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是《武侯叹》的作者却很清醒,他提出的观点让我们眼睛一亮.   其实诸葛亮的一生何尝不是带点悲情色彩?过去的那种为主尽忠、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可以说在诸葛亮身上得到了完完全全的体现.   真正怜惜诸葛亮的是杜甫,他还有两首七律写诸葛亮的,对其评价极高.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有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让后人留下多少叹息!假如诸葛亮跟从曹操,历史又会是怎样的呢?也许那时的中国早就统一了!
2023-08-12 23:47:231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意思简介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什么意思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翻译: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2、出自《蜀相》。3、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4、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2023-08-12 23:47:421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指的是谁?

首句指的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第二句指的是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出处:唐·杜甫《蜀相》原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译文: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官城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常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整体赏析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融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接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几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宛转清脆的叫声。
2023-08-12 23:47:501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中的“老臣”是指谁?他和三国中的哪一国荣辱与共?

老臣是谁不知道,但这个是讲刘备和诸葛亮的,当然是蜀国了
2023-08-12 23:48:095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什么意思

老臣心什么意思
2023-08-12 23:48:486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什么意思

三顾茅庐和白帝托孤 ,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2023-08-12 23:49:123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国》刘备晚年想除掉诸葛亮的原因:1、刘备并没有完全信任诸葛亮,他让李严为副就是证据。据《先主传》和《诸葛亮传》记载,刘备死前,将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并让尚书令李严为副。刘备还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胜于曹丕十倍,一定可以治理好蜀国,完成我没有完成的遗命。我那个孩子呀,有用你就辅佐,如果没有用,你就取而代之。”诸葛亮听到后,立刻哭得一塌糊涂,并对刘备发誓:“臣一定竭尽全力,辅佐好幼主,就算天崩地裂,肝脑涂地,也绝不敢生非分之想。”2、刘备毕竟是一个帝王,他有帝王心思,不可能做到传位给诸葛亮。我们仔细站在刘备的角度想问题:刘备凭借自己几十年的努力,才终于建立了蜀汉,是有多么地不容易,其中的心酸和艰辛,只有他知道。不管怎么说,我都不相信刘备说的是真心话。我认为,刘备对诸葛亮说的话,是言不由衷,也是不得已的。原因很简单。其一,刘备不那样说,不能逼诸葛亮表态,发誓效忠刘禅;其二,刘禅只有十七岁,还是一个未成年人,不能独当一面,压不住那些蜀汉旧臣,也没有能力将蜀汉的事业发扬光大。因此,必须要得到诸葛亮的辅佐。3、就连力挺刘备的罗贯中,也怀疑刘备对诸葛亮说的那番话,居心不良。大家都知道,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明显表露出“尊刘抑曹”的思想倾向,在他看来,刘备是汉室之胄,是“英雄”,是“汉臣”,曹操是“奸雄”、“汉贼”。刘备始终代表着正义,曹操则始终代表着表邪恶。可是我们会发现,罗贯中在记叙刘备永安托孤一事时,有多处语言在暗示我们,刘备对诸葛亮说的那番话,居心不良。
2023-08-12 23:49:193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什么意思

出自杜甫的诗《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注解】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自:空.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开,开创.济,扶助.【译文】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忠心耿耿.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2023-08-12 23:50:041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零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是一首感情极为浓烈的抒情诗。诗的前四句,描写祠堂之景,在描写中隐然流露出同样是忠君爱国者的杜甫对于诸葛亮的迫切仰慕之情。诗起首联两句,总领全篇,从远观的角度由全貌着笔作概括叙写,自为问答,诗人以近乎口语化的诗句点出了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环境,一个“寻”字,道出了诗人急欲瞻仰堂的心绪。  颔联二句,近写祠庙荒凉之景, “映阶碧草”、“隔叶黄鹂”突出了春色之怡目,好音之悦耳。然诗人用一个“自”、一个“空”,则突出了丞相祠堂却是如此凄凉寂寞,虽然盎然的春色固然美好诱人,也少见有人来。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诗的后四句是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胸臆直泄,以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理想和辅国功业。“三顾”句令人想起三顾茅庐和隆中决策,“两朝”句更令人想起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两朝,取两川、建蜀汉,白帝托孤、辅佐刘禅的情形。诸葛亮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忠贞不渝,尽了“老臣”之心。透过诗人的饱含深情的诗句,诸葛亮这位“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业,以及他对后人的感召力量,得以充分体现,感人至深。  “尾联”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可谓《蜀相》的“诗眼”。诸葛亮为兴复汉室,六出祁山终病死五丈原,可谓壮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丧乱而屡失意,也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怎能不激起失意英雄的仰慕和叹惋之情呢?这两句沉挚悲壮,震撼人心。
2023-08-12 23:50:291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什么意思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是,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清代沈德潜曾经说过:“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 ……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杜诗的议论正由于有情韵,不仅没有冲淡诗的气氛和完整形象,反而使诗的抒情气氛更为浓重,形象更为丰满。仇兆鳌说这两句诗写得“沉挚悲壮”;浦起龙认为这个联语“句法如兼金铸成,其贴切开侯;亦如镕金浑化。”都是很有见地的。
2023-08-12 23:50:501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什么意思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译文】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忠心耿耿。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2023-08-12 23:51:016

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刻画的人物是谁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指的是诸葛亮。这两句诗出自唐代杜甫的《蜀相》,原文如下: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映照石阶,不过自为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亦不过空作好音。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创作背景《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2023-08-12 23:51:171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什么意思?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顾顾频频天下计:指的是刘备三顾茅芦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中为刘备制定三分天下计策。两朝开济老臣心:指的是诸葛亮忠心耿耿的辅佐了刘备、刘禅两代君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23-08-12 23:51:431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指的是哪个人物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刻画的人物是诸葛亮。原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出处:唐·杜甫《蜀相》扩展资料:乾元二年(759)七月杜甫辞官西行,岁暮抵成都;上元元年(760)春卜居浣花草堂。此期杜甫曾多次拜谒诸葛亮,表示崇敬之意。盖诗人本有“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又逢安史之乱,虽一事无成,而不能不忧念国事,故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深表同情。三联概括诸葛亮一生出处大节,“三顾频烦”即“频烦三顾”,“天下计”即《隆中对》所定诸如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刘璋的基本国策;“两朝”是先主后主两朝,“开”是开创帝业,“济”是济美守成,“老臣心”指诸葛亮无私、不矜与死而后已的一片忠心。两句语极密致,说尽诸葛亮一生聪明才智、功业德操,流露出无限景仰。诸葛亮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终因操劳过度而死,留下了《出师》两表,成为天地间至情至文,不可不特别表出。诗云“长使英雄泪满襟”,这“英雄”包容的范围就很宽,代表了千古未能成功的志士仁人的共同心声。唐永贞革新被挫败后,王叔文但吟此二句,即嘘唏泪下;南宋爱国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即诵此二句,,这不仅表明了《出师表》和诸葛亮的魅力,而且也表明了《蜀相》和杜甫本人的魅力。
2023-08-12 23:51:501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翻译是什么?运用了什么典故?典故的大概情节是什么?

杜甫的《丞相》 上句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诸葛亮定三分天下之大计的故事;下句是诸葛亮协助刘备创始基业辅佐刘禅。三顾,三次访问,指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西20里)时,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已打天下。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屡屡,屡次,指刘备屡屡跟诸葛亮商榷。天下计,统一天下的战略。两朝,指刘备、刘禅两朝。开济,指辅刘备创始基业,佐刘禅匡济危难。《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初,亮自表后主曰:‘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这就是“老臣心”。“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尽瘁,死然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图报之诚。”天下计,可见诸葛亮的匡时雄略;老臣心,可见诸葛亮的报国苦衷。诗句属对工致,沉郁顿挫,反映了诗人对这位蜀汉丞相的无比崇敬而又无限可惜的感情。“有此二句之沉挚悲壮,结作痛心酸鼻语,方有肉体。宋宗简公归殁时诵此二语,千载英雄有同感也。” 文章来源: http://www.kanbaike.com 原文链接: http://www.kanbaike.com/Ask/quyiioqeo.htm
2023-08-12 23:52:191

按此方法,试着分析“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怎样表达出作者对诸葛的赞颂之情的?

做法咋报的涉怎么写,请删帖下级俩丑开机楼层小时咱们好多好多。
2023-08-12 23:52:286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自谁的诗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指的是诸葛亮。这两句诗出自唐代杜甫的《蜀相》 ,原文如下: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 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映照石阶,不过自为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亦不过空作好音。刘备 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2023-08-12 23:5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