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豆staR
-
白矮星的密度P=1000x65000=65000000(kg/立方米)
白矮星的质量为m=13t=13000kg
白矮星的体积为V=m/p=13000/65000000=0.0002立方米
1m^3的水结冰后,体积比原来( 增大 0.1立方米 )
m冰=m水(冰变水后质量是不变的)
P冰V冰= p水V水
900V冰=1000x1
V冰=1.1立方米
白矮星的密度是多少?
白矮星物质的典型密度约为105~107克/厘米3。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表面温度8000K,发出白光,可有几十亿年寿命。白矮星是演化到末期的恒星,主要由碳构成,外部覆盖一层氢气与氦气。白矮星在亿万年的时间里逐渐冷却、变暗,它体积小,亮度低,但密度高,质量大。白矮星一颗与地球体积相当的白矮星的表面重力约等于地球表面的18万倍。假如人能到达白矮星表面,那么他休想站起来,因为在它上面的引力特别大,以致人的骨骼早已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白矮星结晶核体大多数的恒星内核通过氢核聚变进行燃烧,将质量转变为能量,并产生光和热量,当恒星内部氢燃料完成消耗完后就开始进行氦融合反应,并形成更重的碳和氧,这一过程对于类似我们太阳这样的恒星而言,就显得较为短暂,并形成碳氧组成的白矮星。如果其质量大于1.4倍太阳质量,就会发生Ia型超新星爆发。其表面温度达到12000度,是太阳的两倍左右,质量为太阳的1.2倍,根据恒星演化模型,其主要成分为氧和氖。通过对GD 518白矮星亮度的变化判断,实际上它正在进行“脉冲”式的膨胀和收缩,这意味着其内部存在不稳定性。2023-08-07 21:08:361
白矮星的密度
白矮星的平均密度大约是太阳密度的百万倍,约为10^6克 / 立方厘米。质量在0.07到10 m☉.之间的主序星最终会演化成白矮星。白矮星,顾名思义就是又白又小(矮理解为小)的恒星。一颗质量与太阳相当的白矮星体积只有地球一般的大小,微弱的光度则来自过去储存的热能。如果白矮星的内部不再进行核聚变反应,因此也不再由核聚变的热来抵抗引力,而是由极端高密度的物质产生的电子简并压力来支撑。经过漫长的时间,白矮星将成为冷的黑矮星。很多恒星会通过新星或者超新星爆发将外壳抛出,一些质量略大的恒星也可能最终演化成白矮星。2023-08-07 21:08:501
白矮星的密度是多少
白矮星密度高达1,000,000 g/cm3(地球密度为5.5g/cm3),一颗与地球体积相当的白矮星(比如说天狼星的邻星Sirius B)的表面重力约等于地球表面的18万倍.假如人能到达白矮星表面,那么他休想站起来,因为在它上面的引力特别大,以致人的骨骼早已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2023-08-07 21:09:191
恒星,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密度从小到大
恒星包括主序星、红巨星和白矮星,所以只能把主序星、红巨星和白矮星作密度排序。白矮星密度高达1,000,000 g/cm3,即每立方厘米1吨左右,主序星基本在1 g/cm3上下,而红巨星的密度就小得多,平均只有水的1/100左右。所以密度由大到小排列是:白矮星>主序星>红巨星。从小到大排列是:红巨星<主序星<白矮星。2023-08-07 21:09:271
白矮星的物理性质
白矮星虽“矮”,却重得惊人。一颗和地球一样大的白矮星有太阳那么 重。一般白矮星比地球要重几十万倍乃至几百万倍。天狼星有一颗白矮星伴 星,直径是地球的两倍,却比地球重30万倍。 在那上面,火柴盒大小的一块 “小石头”就有5吨重。白矮星有这么大的密度,是因为它是由特殊材料构成 的。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本身像一个空虚的气球,它的大 部分质量都集中在只有整个原子体积的近亿亿分之一大小的原子核上。 原子 就像包着一粒小铁蛋的大气球。所以,一般的物体中,无数原子核之间并不 紧挨在一起,而是有很大的空间,它们是分散的。但是,在白矮星这种特殊 的星球内部,却存在着令人难以想象的高压,原子的外壳被挤破了,原子核 和绕核运转的电子被挤成一团,原子核之间不再是分散的,而是排列得紧紧 的。 这就使得整个星球的体积大大缩小,而重量却不减少,它的密度就变得 特别高。可见白矮星并不是长不大的恒星,而是“压缩”了的恒星。白矮星是在恒星演化到晚年时才形成的。在恒星的一系列核反应停止或接近尾声之时,恒星外层的物质挡不住中心的引力而发生收缩,直到与引力 势均力敌,收缩才停止,白矮星便形成了。 收缩过程中释放出很大的能量使 白矮星白热化,表面温度能高达1万摄氏度以上。这就是白矮星发白光的原 因。以后,像铁水凝结成铁块一样,白矮星将逐渐冷却、变暗,最终变成体 积更小、密度更大、完全不能发光的黑矮星。2023-08-07 21:09:362
谁知道白矮星、中子星的密度?
白矮星:密度106~107克/厘米3 中子星:它的外层为固体外壳,密度为100万~1亿吨/厘米3,主要是由各种原子核组成的点阵结构和自由电子气.外壳内是一层主要由中子组成的流体,其密度大约为1亿~10亿吨/厘米32023-08-07 21:09:441
中子星与白矮星的区别
白矮星和中子星都是一种变星,是恒星发展到末期形成的一种星体,质量比较小的恒星会发展成白矮星,但是质量比较大的恒星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会导致新星的爆发,爆发之后留下的恒星主题部分,当其质量超过太阳的1.4倍之后,由于星体内部的原子压缩,将电子和质子进行结合,形成中子,最终形成中子星。白矮星是一种恒星,一般为恒星发展到末期的一种恒星状态,随着恒星的聚变反应逐渐结束后,恒星星体上的物质大多数变成碳物质,并且在外部覆盖氢气和氦气,白矮星是一种比较暗,并且密度高、温度高的一种星体,并且由于白矮星一般呈现白色,因此被称为白矮星,白矮星是在恒星由于自身的核聚变反应完成,导致星体坍塌,因此白矮星的体积小,质量大导致其密度非常的高。2023-08-07 21:09:512
白矮星的密度为什么会那么大? 白矮星是怎么形成的?它还会进一步变化吗?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比如天狼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根据白矮星的半径和质量,可以算出它的表面重力等于地球表面的1000万-10亿倍.在这样高的压力下,任何物体都已不复存在,连原子都被压碎了:电子脱离了原子轨道变为自由电子.白矮星是一种晚期的恒星.根据现代恒星演化理论,白矮星是在红巨星的中心形成的.当红巨星的外部区域迅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却强烈向内收缩,被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内核温度将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变成碳.经过几百万年,氦核燃烧殆尽,现在恒星的结构组成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外壳仍然是以氢为主的混和物;而在它下面有一个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核反应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中心附近的温度继续上升,最终使碳转变为其他元素.与此同时,红巨星外部开始发生不稳定的脉动振荡:恒星半径时而变大,时而又缩小,稳定的主星序恒星变为极不稳定的巨大火球,火球内部的核反应也越来越趋于不稳定,忽而强烈,忽而微弱.此时的恒星内部核心实际上密度已经增大到每立方厘米十吨左右,我们可以说,此时,在红巨星内部,已经诞生了一颗白矮星.白矮星的密度为什么这样大呢?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比如氢原子的半径为一亿分之一厘米,而氢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假如核的大小象一颗玻璃球,则电子轨道将在两公里以外.而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电子将脱离原子核,成自由电子.这种自由电子气体将尽可能地占据原子核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单位空间内包含的物质也将大大增多,密度大大提高了.形象地说,这时原子核是“沉浸于”电子中.一般把物质的这种状态叫做“简并态”.简并电子气体压力与白矮星强大的重力平衡,维持着白矮星的稳定.顺便提一下,当白矮星质量进一步增大,简并电子气体压力就有可能抵抗不住自身的引力收缩,白矮星还会坍缩成密度更高的天体:中子星或黑洞.对单星系统而言,由于没有热核反应来提供能量,白矮星在发出光热的同时,也以同样的速度冷却着.经过一百亿年的漫长岁月,年老的白矮星将渐渐停止辐射而死去.它的躯体变成一个比钻石还硬的巨大晶体——黑矮星而永存.2023-08-07 21:09:591
白矮星密度
白矮星是什么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 比如天狼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 根据白矮星的半径和质量,可以算出它的表面重力等于地球表面的1000万-10亿倍。 在这样高的压力下,任何物体都已不复存在,连原子都被压碎了:电子脱离了原子轨道变为自由电子。 白矮星是一种晚期的恒星。 根据现代恒星演化理论,白矮星是在红巨星的中心形成的。 当红巨星的外部区域迅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却强烈向内收缩,被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内核温度将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变成碳。经过几百万年,氦核燃烧殆尽,现在恒星的结构组成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外壳仍然是以氢为主的混和物;而在它下面有一个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核反应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中心附近的温度继续上升,最终使碳转变为其他元素。 与此同时,红巨星外部开始发生不稳定的脉动振荡:恒星半径时而变大,时而又缩小,稳定的主星序恒星变为极不稳定的巨大火球,火球内部的核反应也越来越趋于不稳定,忽而强烈,忽而微弱。此时的恒星内部核心实际上密度已经增大到每立方厘米十吨左右,我们可以说,此时,在红巨星内部,已经诞生了一颗白矮星。 白矮星的密度为什么这样大呢? 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比如氢原子的半径为一亿分之一厘米,而氢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 假如核的大小象一颗玻璃球,则电子轨道将在两公里以外。 而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电子将脱离原子核,成自由电子。 这种自由电子气体将尽可能地占据原子核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单位空间内包含的物质也将大大增多,密度大大提高了。形象地说,这时原子核是“沉浸于”电子中。 一般把物质的这种状态叫做“简并态”。简并电子气体压力与白矮星强大的重力平衡,维持着白矮星的稳定。 顺便提一下,当白矮星质量进一步增大,简并电子气体压力就有可能抵抗不住自身的引力收缩,白矮星还会坍缩成密度更高的天体:中子星或黑洞。 对单星系统而言,由于没有热核反应来提供能量,白矮星在发出光热的同时,也以同样的速度冷却着。 经过一百亿年的漫长岁月,年老的白矮星将渐渐停止辐射而死去。它的躯体变成一个比钻石还硬的巨大晶体——黑矮星而永存。 而对于多星系统,白矮星的演化过程则有可能被改变。.。 什么是白矮星? 白矮星是类似太阳这样中等质量恒星消亡时留下的残骸。 当这些恒星接近生命末期时,其内核累计的氦元素会逐渐达到7000万摄氏度,进而引发氦聚变反应,氦可以聚变成碳元素,并且反应速度比氢聚变快非常多。使得恒星剧烈地喷发能量,这一过程会破坏恒星整体的结构。因为引力无法控制内核喷发的能量,使得外层的结构被完全瓦解。而氦聚变成的碳元素逐渐沉积在恒星的内核,但由于恒星本身的引力无法引发比氦元素更重的碳元素的核聚变,所以恒星的能量源泉就戛然而止。碳元素失去了核聚变能量向外的支撑力,被引力压缩成一个致密、浓缩的内核球体,这一由纯碳构成的球体就被称作白矮星,它的体积通常和地球一样大,但是密度却是地球的100万倍。 如果有另一颗恒星靠近白矮星时,白矮星的引力会吸走另一颗恒星表面的气体,使得白矮星自身变得更重,密度更大。当白矮星的质量累积到太阳的约1.4倍时,逐渐加大的引力就会引发碳元素的核聚变,白矮星因此发生核爆,并完全解体。成为一颗“1a型”超新星。 为什么白矮星密度超大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比如天狼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 根据白矮星的半径和质量,可以算出它的表面重力等于地球表面的1000万-10亿倍。在这样高的压力下,任何物体都已不复存在,连原子都被压碎了:电子脱离了原子轨道变为自由电子。 白矮星是一种晚期的恒星。根据现代恒星演化理论,白矮星是在红巨星的中心形成的。 当红巨星的外部区域迅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却强烈向内收缩,被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内核温度将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变成碳。 经过几百万年,氦核燃烧殆尽,现在恒星的结构组成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外壳仍然是以氢为主的混和物;而在它下面有一个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核反应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中心附近的温度继续上升,最终使碳转变为其他元素。 与此同时,红巨星外部开始发生不稳定的脉动振荡:恒星半径时而变大,时而又缩小,稳定的主星序恒星变为极不稳定的巨大火球,火球内部的核反应也越来越趋于不稳定,忽而强烈,忽而微弱。此时的恒星内部核心实际上密度已经增大到每立方厘米十吨左右,我们可以说,此时,在红巨星内部,已经诞生了一颗白矮星。 白矮星的密度为什么这样大呢? 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比如氢原子的半径为一亿分之一厘米,而氢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假如核的大小象一颗玻璃球,则电子轨道将在两公里以外。 而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电子将脱离原子核,成自由电子。这种自由电子气体将尽可能地占据原子核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单位空间内包含的物质也将大大增多,密度大大提高了。形象地说,这时原子核是“沉浸于”电子中。 一般把物质的这种状态叫做“简并态”。简并电子气体压力与白矮星强大的重力平衡,维持着白矮星的稳定。顺便提一下,当白矮星质量进一步增大,简并电子气体压力就有可能抵抗不住自身的引力收缩,白矮星还会坍缩成密度更高的天体:中子星或黑洞。 对单星系统而言,由于没有热核反应来提供能量,白矮星在发出光热的同时,也以同样的速度冷却着。经过一百亿年的漫长岁月,年老的白矮星将渐渐停止辐射而死去。它的躯体变成一个比钻石还硬的巨大晶体——黑矮星而永存。 太阳,地球,中子星,白矮星中,谁的密度最大? 中子星是一种比白矮星密度更大的恒星,中子星的密度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为一亿吨之巨!半径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 中子星是处于演化后期的恒星,它也是在老年恒星的中心形成的。当老年恒星的质量大于十个太阳的质量时,它就有可能最后变为一个中子星,而质量小于十个太阳的恒星往往只能变化为一颗白矮星。 在中子星里,压力是如此之大,电子被压缩到原子核中,同质子中和为电子,使原子变得仅由中子组成。而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 可以这样说,中子星就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在形成的过程方面,当恒星外壳向外膨胀时,它的核受反作用力而收缩,核在巨大的压力和由此产生的高温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最后形成一颗中子星内核。 而整个恒星将以一次极为壮观的爆炸来了结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天文学中著名的“超新星爆发”。 白矮星的密度为什么刚好在固体(原子密度)和中子星(原子核密度) 三者之间的密度差别是由其物质的构成形态决定的。 原子中心是原子核,电子高速围绕原子核运行。在电子和原子之间还有很大的间隙,原子密度是指整个原子的平均密度,由于有间隙的存在,原子密度远远小于原子核密度。 地球上的固体中,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是原子密度。白矮星物质中,电子和原子核紧密地挨在一起,因此密度比固体大大地增加了。 白矮星密度虽然大,但还在正常物质结构能达到的最大密度范围内,电子还是电子,原子核还是原子核。中子星里,压力是如此之大,电子被压缩到原子核中,同质子中和为中子,使原子变得仅由中子组成。 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中子)的密度。从这三者结构的不同就可以推断出三者的密度,固体 “在原子和原子核的100000之间的300倍空间是否还有什么被人类忽略?”应当指出的是,现在的科学界认为,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称为核子模型。即原子核是原子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您的提法似乎不太准确。如果您想问的是不是“在电子和原子核的100000之间的300倍空间是否还有什么被人类忽略”?值得一提的是,核子模型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 现在还没有实验与之抵触,所以暂时没有证据证明除了电子和原子核之外,原子还有其他的组成结构。 红巨星,白矮星,超新星,中子星哪个密度最高?哪个最亮? 中子星密度最大一立方厘米的物质便可重达十亿吨 超新星最亮,红巨星也很亮 红巨星是恒星接近灭亡时因不能维持支撑自己重量的稳定,变大,变成红巨星。 有时红巨星会变到原来的几亿倍大, 我们见到夜空中的星星,许多就是红巨星 恒星死亡时,它再也无法维持自身的稳定,大量气体等被以5%的光速抛出 当恒星爆发时的绝对光度超过太阳光度的100亿倍、中心温度可达100亿摄氏度,新星爆发时光度的10万倍时,就被天文学家称为超新星爆发了。 爆炸的同时,内核坍塌成为一个小天体,有时还不如地球大,一般这个小天体会是白矮星,少数情况会是中子星,中子星密度大些。 白矮星被压缩成中子星的过程中恒星遭受剧烈的压缩使其组成物质中的电子并入质子转化成中子 有时恒星还会变成黑洞的,那个密度比宇宙里任何一个天体都大,但是最暗:不仅不发光还吸别的恒星发出的光。2023-08-07 21:10:081
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中哪一个密度最低?
白矮星。2023-08-07 21:10:172
白矮星与黑洞的密度谁大?
黑洞2023-08-07 21:10:459
中子星的密度和白矮星和超巨星和金属锇的密度谁较大? 请写出公式,单位要一样都统一成KG/M3
当然是中子星的密度大,公式是P(密度)=M(质量)/V(体积) 种子星的密度是10亿吨/每立方厘米,白矮星100万吨/每立方厘米, 超巨星小于一克/每立方厘米,金属锇22克/每立方厘米.不知道这个答案你会不会满意,KG/M3的写法数字太大,表达不方便,还望谅解!2023-08-07 21:11:011
金属锇、白矮星物质、中子星物质和超巨星物质的密度比较!!
中子星>白矮星>锇>超巨星2023-08-07 21:11:083
请问普遍白矮星密度是太阳密度多少倍
白矮星密度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太阳的密度平均密度为1.409×10^3千克/米^3倍数7 097 232.079489,约710万倍2023-08-07 21:11:151
白矮星的密度为什么这样大呢?
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电子将脱离原子核,成为自由电子。这种自由电子气体将尽可能地占据原子核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单位空间内包含的物质大大增多,密度大大提高。一般把物质的这种状态叫做“简并态”。简并电子气体压力与白矮星强大的重力平衡,维持着白矮星的稳定。如果白矮星的质量进一步增大,简并电子气体压力就有可能抵抗不住自身的引力收缩,白矮星还会坍缩成密度更高的天体:中子星或黑洞。由于没有热核反应来提供能量,白矮星在发出光热的同时,也以同样的速度冷却着。经过一百亿年的漫长岁月,年老的自矮星将渐渐停止辐射而“死去”,它的躯体变成一个比钻石还硬的巨大晶体——黑矮星而永存。2023-08-07 21:11:231
太阳,地球,中子星,白矮星中,谁的密度最大?
中子星是一种比白矮星密度更大的恒星,中子星的密度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为一亿吨之巨!半径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 中子星是处于演化后期的恒星,它也是在老年恒星的中心形成的.当老年恒星的质量大于十个太阳的质量时,它就有可能最后变为一个中子星,而质量小于十个太阳的恒星往往只能变化为一颗白矮星. 在中子星里,压力是如此之大,电子被压缩到原子核中,同质子中和为电子,使原子变得仅由中子组成.而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可以这样说,中子星就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 在形成的过程方面,当恒星外壳向外膨胀时,它的核受反作用力而收缩,核在巨大的压力和由此产生的高温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最后形成一颗中子星内核.而整个恒星将以一次极为壮观的爆炸来了结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天文学中著名的“超新星爆发”.2023-08-07 21:11:301
宇宙中的物质密度存在极限吗?
我说过,无数目的存在性就是一的开始,有数目的存在性就是一的循环过程。怎么这不是道的存在性吗,还是你你接受不了这个道的存在性?2023-08-07 21:11:4915
中子星 与 白矮星 的区别在哪? 如题
首先,白矮星和中子星都是恒星演化到末期会出现的结果.当恒星走完其漫长的一生后,小质量和中等质量的恒星将成为一颗白矮星,大质量和超大质量的恒星则会导致一次超新星爆发.超新星爆发后恒星如何演变将取决于剩下星核的质量,当留下的星核质量达到太阳的1.4倍时,其引力将大到足以把星核内的原子压缩到使电子和质子结合成中子的程度.此时这颗星核就成了一颗中子星(超过1.4倍太阳质量的白矮星,外壳的重力会进一步使其塌缩成中子星或者黑洞).并且,随着能量的不断消耗,白矮星与中子星都将成为不发光的黑矮星(但是目前普遍认为宇宙的年龄(150亿年)不足以使任何白矮星演化到这一阶段). 它们的区别与特点如下: ① 质量(根本区别) 白矮星的质量小于1.44个太阳质量;而中子星的质量下限是0.1个太阳质量,上限是3.2个太阳质量(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② 体积 白矮星的半径接近于行星半径,平均小于10的3次方千米;中子星的典型直径只有10公里 ③ 密度 由上述特点可以知道,中子星的密度要远大于白矮星的密度.脉冲星(中子星的一种)上面的密度可达每平方厘米1亿吨以上、甚至达到10亿吨; 白矮星密度为每平方厘米1吨左右. ④ 温度 白矮星的表面温度平均为1万℃; 中子星的表面温度就可以达到1000万度,中心还要高数百万倍,譬如说达到60亿度 ⑤ 磁场强度 白矮星的磁场强度为10万—1千万高斯(高斯是磁场强度的单位),而大多数脉冲星表面极区的磁场强度就高达10000亿高斯,甚至20万亿高斯. ⑥ 脉冲星的中心压力据认为可以达到10000亿亿亿个大气压,比地心压力强30万亿亿倍,比太阳中心强3亿亿倍. ⑦ 白矮星的光度(恒星每秒钟内辐射的总能量,即恒星发光本领的大小)非常小,是正常恒星平均的10的3次方分之一. ⑧ 脉冲星不停地发出无线电脉冲,而且两个脉冲之间的间隔(脉冲周期)十分稳定.2023-08-07 21:12:591
红矮星、黑矮星、白矮星哪个大?哪个年龄大?哪个温度高?哪个密度大?
黑矮星年龄大。白矮星温度高。黑矮星密度大。2023-08-07 21:13:256
中子星、白矮星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中子星,又名波霎、脉冲星,是恒星演化到末期,经由重力崩溃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可能成为的少数终点之一.恒星在核心的氢于核聚变反应中耗尽,完全转变成铁时便无法从核聚变中获得能量.失去热辐射压力支撑的外围物质受重力牵引会急速向核心坠落,有可能导致外壳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向外爆发产生超新星爆炸,或者根据局恒星质量的不同,整个恒星被压缩成白矮星、中子星以至黑洞.白矮星被压缩成中子星的过程中恒星遭受剧烈的压缩使其组成物质中的电子并入质子转化成中子,直径大约只有十余公里,但上头一立方厘米的物质便可重达十亿吨,且旋转速度极快,而由于其磁轴和自转轴并不重合,磁场旋转时所产生的无线电波可能会以一明一灭的方式传到地球,有如人眨眼,故又译作波霎. 白矮星(White Dwarf)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比如天狼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2,中子星、白矮星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快2023-08-07 21:13:411
宇宙中白矮星的密度是水的100万倍,那么1立方分米的白矮星物质的质量是多少吨?
水密度是1 那么一立方厘米水质量约为1克(由于气压,温度等因素影响所以是约等于) 一立方分米等于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一立方分米水是1000克. 而白矮星的密度是水的100万倍 所以一立方分米水在白矮星的质量是1000*100万 等于1000000000克,也就是100万公斤.2023-08-07 21:13:481
一颗矮星撞上一颗中子星会发生什么
都成为宇宙尘埃2023-08-07 21:14:023
白矮星的密度为什么刚好在固体(原子密度)和中子星(原子核密度)之间?它由什么构成?
由重物质构成2023-08-07 21:14:1212
白矮星是什么 由什么元素组成 如何形成
宇宙之大,需要我们探索的东西太多,恒星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在宇宙中存在着很多情况不同的恒星,白矮星就是其中一种,那么下面就由 星座知识 为大家揭晓下白矮星是什么?由什么元素组成?如何形成? 白矮星是什么 为什么叫白矮星 白矮星(White Dwarf,也称为简并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 白矮星由什么元素组成 白矮星主要由C和O两种元素组成。 白矮星如何形成 中低质量的恒星在渡过生命期的主序星阶段,结束以氢聚变反应之后。将在核心进行氦聚变,将氦燃烧成碳和氧的三氦聚变过程,并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 当红巨星的外部区域迅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却强烈向内收缩,被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内核温度将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变成碳。经过几百万年,氦核燃烧殆尽,恒星的结构组成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外壳仍然是以氢为主的混合物,而在它下面有一个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核反应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中心附近的温度继续上升,最终使碳转变为其他元素。与此同时,红巨星外部开始发生不稳定的脉动振荡:恒星半径时而变大,时而又缩小,稳定的主星序恒星变为极不稳定的巨大火球,火球内部的核反应也越来越趋于不稳定,忽而强烈,忽而微弱。此时的恒星内部核心实际上密度已经增大到每立方厘米十吨左右,我们可以说,此时,在红巨星内部,已经诞生了一颗白矮星。当恒星的不稳定状态达到极限后,红巨星会进行爆发,把核心以外的物质都抛离恒星本体,物质向外扩散成为星云,残留下来的内核就是我们能看到的白矮星。所以白矮星通常都由碳和氧组成。但也有可能核心的温度可以达到燃烧碳却仍不足以燃烧氖的温度,这时就能形成核心由氧、氖和镁组成的白矮星。偶尔有些由氦组成的白矮星,不过这是由联星的质量损失造成的。 白矮星的内部不再有物质进行核聚变反应,因此恒星不再有能量产生。这时它也不再由核聚变的热来抵抗重力崩溃,而是由极端高密度的物质产生的电子简并压力来支撑。物理学上,对一颗没有自转的白矮星,电子简并压力能够支撑的最大质量是1.4倍太阳质量,也就是钱德拉塞卡极限。许多碳氧白矮星的质量都接近这个极限的质量,有时经由伴星的质量传递,白矮星可能经由碳引爆过程爆炸成为一颗Ia超新星。 白矮星形成时的温度非常高,但是因为没有能量的来源。因此将会逐渐释放它的热量并解逐渐变冷 (温度降低),这意味着它的辐射会从最初的高色温随着时间逐渐减小并且转变成红色。经过漫长的时间,白矮星的温度将冷却到光度不再能被看见,而成为冷的黑矮星。但是,现在的宇宙仍然太年轻 (大约137亿岁),即使是最年老的白矮星依然辐射出数千K的温度,还不可能有黑矮星的存在。2023-08-07 21:14:401
银河系宽十万光年厚两千光年,那它的恒星密度是多少?
现在的科技还调查不清楚,恒星密度有多少,但是它的密度肯定是很大的。2023-08-07 21:15:044
太阳,地球,中子星,白矮星中,谁的密度最大
密度从大到小是中子星>白矮星>地球>太阳。原因是:中子星和白矮星是太阳坍缩而成,中子星更紧密,所以密度最大,白矮星其次;太阳是个以氢气为主的恒星,因为绝大部分是气体,所以密度最小;地球密度介于白矮星和太阳之间,排第三。2023-08-07 21:15:411
为什么白矮星和黑矮星的密度都比太阳大?
中子星是一种比白矮星密度更大的恒星,中子星的密度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为一亿吨之巨!半径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中子星是处于演化后期的恒星,它也是在老年恒星的中心形成的。当老年恒星的质量大于十个太阳的质量时,它就有可能最后变为一个中子星,而质量小于十个太阳的恒星往往只能变化为一颗白矮星。在中子星里,压力是如此之大,电子被压缩到原子核中,同质子中和为电子,使原子变得仅由中子组成。而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可以这样说,中子星就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在形成的过程方面,当恒星外壳向外膨胀时,它的核受反作用力而收缩,核在巨大的压力和由此产生的高温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最后形成一颗中子星内核。而整个恒星将以一次极为壮观的爆炸来了结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天文学中著名的“超新星爆发”。2023-08-07 21:15:506
白矮星是一种什么样的恒星
白矮星(WhiteDwarf,也称为简并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白矮星是演化到末期的恒星,主要由碳构成,外部覆盖一层氢气与氦气。白矮星在亿万年的时间里逐渐冷却、变暗,它体积小,亮度低,但密度高,质量大。1982年出版的白矮星星表表明,银河系中已被发现的白矮星有488颗,它们都是离太阳不远的近距天体。根据观测资料统计,大约有3%的恒星是白矮星,但理论分析与推算认为,白矮星应占全部恒星的10%左右。白矮星形成时的温度非常高,但是因为没有能量的来源。因此将会逐渐释放它的热量并解逐渐变冷(温度降低),这意味着它的辐射会从最初的高色温随着时间逐渐减小并且转变成红色。经过漫长的时间,白矮星的温度将冷却到光度不再能被看见,而成为冷的黑矮星。但是,现在的宇宙仍然太年轻(大约137亿岁),即使是最年老的白矮星依然辐射出数千K的温度,还不可能有黑矮星的存在。2023-08-07 21:16:031
对于恒星尸体——白矮星你知道多少?
白矮星是存在于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利用现在的科学技术,我们只能大致的判定它的位置,但是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2023-08-07 21:16:115
关于白矮星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白矮星是人类发现的一颗恒星。它的密度非常高,体积非常小。但是它却和太阳一样,属于一个自己会发光的恒星。2023-08-07 21:17:084
什么是恒星的质量和密度是多少?
恒星的质量是恒星的物理量,是恒星结构和演化的决定因素。利用双星的轨道运动是确定恒星质量最根本、最可靠的方法。一般恒星质量在0.05~120个太阳质量。多数恒星在太阳质量的0.1~10倍,处于银河系旋臂中的多数大恒星,质量大都在6~60倍。如果质量再大的恒星,它就很不稳定,难以存在。如果恒星质量过小,它的中心温度和压力不够,难以产生持久高效核反应提供能量,即不能成为具有恒星性质的天体。现在已知质量最大的恒星之一如HD93250星,它的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120倍。HR2422双星的主星和伴星质量大约都是太阳的59倍,角宿一双星的主星质量约为太阳的10倍,五车二双星中两星质量各为太阳的2.7和2.6倍,天狼星主星质量为太阳的2.1倍。质量最小的恒星是鲸鱼座的VV星,它是一对双星,大的一个质量是太阳质量的8%,小的一个只有太阳质量的4%,这个小的已经失去了作为恒星的资格。75%的白矮星质量为太阳的0.45~0.65倍,许多红矮星的质量不到太阳的一半乃至小于太阳的1/10。可见,在恒星世界里,太阳质量也居中等地位。当然,目前已准确测出质量的恒星还不多,还有许多研究工作要做。以体积除质量就得到平均密度。恒星之间的直径相差1亿倍以上,而恒星之间的质量相差仅几千倍。由此可见,恒星质量差别比体积差异小得多。不难想象恒星之间的密度差别是何等惊人了。地球的密度是水的5.5倍,太阳的平均密度则只有水的1.41倍。比太阳早的主星序的恒星的密度都小于1,比太阳晚的矮星密度都大于1。作为恒星世界中的巨人红超巨星,它们的体积比太阳大几百万、几亿倍,而质量却只比太阳大几十倍,它们的平均密度仅仅为水的百万、千万甚至亿分之一,其稀薄程度可想而知了。例如,仙王座VV红超巨星的平均密度几乎跟实验室的真空相差无几。在恒星世界中,密度大得惊人的要数中子星和白矮星,白矮星密度达101千克/米3,1立方厘米这样的物质的重量就有好几十吨,它们的体积小得出奇,质量却和太阳不相上下。中子星的密度达10117~1018千克/米3,这是实验室无法达到的超密态。2023-08-07 21:17:401
白矮星的表面温度约为多少摄氏度?
白矮星表面温度大约摄氏1万度。2023-08-07 21:17:504
白矮星的基本参数
表面重力白矮星的表面重力等于地球表面的10亿倍。在这样高的压力下,任何物体都已不复存在,连原子都被压碎了:电子脱离了原子轨道变为自由电子。体积体积小,它的半径接近于行星半径,平均小于10的3次方千米。光度光度即恒星每秒钟内辐射的总能量,即恒星发光本领的大小。白矮星的光度非常小,是正常恒星平均的10的3次方分之一。质量质量为2.213248万亿吨。密度白矮星密度高达1,000,000 g/cm3(地球密度为5.5g/cm3),一颗与地球体积相当的白矮星(比如说天狼星的邻星Sirius B)的表面重力约等于地球表面的18万倍。温度白矮星的表面温度很高,平均为10的4次方℃。磁场白矮星的磁场高达10的5次方--10的7次方高斯。2023-08-07 21:18:091
白矮星的密度为什么会那么大?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比如天狼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根据白矮星的半径和质量,可以算出它的表面重力等于地球表面的1000万-10亿倍。在这样高的压力下,任何物体都已不复存在,连原子都被压碎了:电子脱离了原子轨道变为自由电子。白矮星是一种晚期的恒星。根据现代恒星演化理论,白矮星是在红巨星的中心形成的。当红巨星的外部区域迅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却强烈向内收缩,被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内核温度将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变成碳。经过几百万年,氦核燃烧殆尽,现在恒星的结构组成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外壳仍然是以氢为主的混和物;而在它下面有一个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核反应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中心附近的温度继续上升,最终使碳转变为其他元素。与此同时,红巨星外部开始发生不稳定的脉动振荡:恒星半径时而变大,时而又缩小,稳定的主星序恒星变为极不稳定的巨大火球,火球内部的核反应也越来越趋于不稳定,忽而强烈,忽而微弱。此时的恒星内部核心实际上密度已经增大到每立方厘米十吨左右,我们可以说,此时,在红巨星内部,已经诞生了一颗白矮星。白矮星的密度为什么这样大呢?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比如氢原子的半径为一亿分之一厘米,而氢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假如核的大小象一颗玻璃球,则电子轨道将在两公里以外。而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电子将脱离原子核,成自由电子。这种自由电子气体将尽可能地占据原子核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单位空间内包含的物质也将大大增多,密度大大提高了。形象地说,这时原子核是“沉浸于”电子中。一般把物质的这种状态叫做“简并态”。简并电子气体压力与白矮星强大的重力平衡,维持着白矮星的稳定。顺便提一下,当白矮星质量进一步增大,简并电子气体压力就有可能抵抗不住自身的引力收缩,白矮星还会坍缩成密度更高的天体:中子星或黑洞。对单星系统而言,由于没有热核反应来提供能量,白矮星在发出光热的同时,也以同样的速度冷却着。经过一百亿年的漫长岁月,年老的白矮星将渐渐停止辐射而死去。它的躯体变成一个比钻石还硬的巨大晶体——黑矮星而永存。希望采纳2023-08-07 21:18:221
中子星的密度和白矮星和超巨星和金属锇的密度谁较大?
当然是中子星的密度大,公式是P(密度)=M(质量)/V(体积)种子星的密度是10亿吨/每立方厘米,白矮星100万吨/每立方厘米,超巨星小于一克/每立方厘米,金属锇22克/每立方厘米。不知道这个答案你会不会满意,KG/M3的写法数字太大,表达不方便,若不满意,还望谅解!2023-08-07 21:18:291
白矮星的密度为什么这样大呢?
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电子将脱离原子核,成为自由电子。这种自由电子气体将尽可能地占据原子核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单位空间内包含的物质大大增多,密度大大提高。一般把物质的这种状态叫做“简并态”。简并电子气体压力与白矮星强大的重力平衡,维持着白矮星的稳定。如果白矮星的质量进一步增大,简并电子气体压力就有可能抵抗不住自身的引力收缩,白矮星还会坍缩成密度更高的天体:中子星或黑洞。由于没有热核反应来提供能量,白矮星在发出光热的同时,也以同样的速度冷却着。经过一百亿年的漫长岁月,年老的白矮星将渐渐停止辐射而“死去”,它的躯体变成一个比钻石还硬的巨大晶体——黑矮星而永存。2023-08-07 21:18:371
太阳,地球,中子星,白矮星中,谁的密度最大?
中子星是一种比白矮星密度更大的恒星,中子星的密度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为一亿吨之巨!半径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中子星是处于演化后期的恒星,它也是在老年恒星的中心形成的。当老年恒星的质量大于十个太阳的质量时,它就有可能最后变为一个中子星,而质量小于十个太阳的恒星往往只能变化为一颗白矮星。在中子星里,压力是如此之大,电子被压缩到原子核中,同质子中和为电子,使原子变得仅由中子组成。而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可以这样说,中子星就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在形成的过程方面,当恒星外壳向外膨胀时,它的核受反作用力而收缩,核在巨大的压力和由此产生的高温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最后形成一颗中子星内核。而整个恒星将以一次极为壮观的爆炸来了结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天文学中著名的“超新星爆发”。2023-08-07 21:18:441
恒星的资料
白矮星(WhiteDwarf)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也有人认为,白矮星的前身可能是行星状星云.白矮星属于演化到晚年期的恒星。恒星在演化后期,抛射出大量的物质,经过大量的质量损失后,如果剩下的核的质量小于1.44个太阳质量,这颗恒星便可能演化成为白矮星。对白矮星的形成也有人认为,白矮星的前身可能是行星状星云(是宇宙中由高温气体、少量尘埃等组成的环状或圆盘状的物质,它的中心通常都有一个温度很高的恒星——中心星)的中心星,它的核能源已经基本耗尽,整个星体开始慢慢冷却、晶化,直至最后“死亡”。白矮星具有这样一些特征:(1)体积小,它的半径接近于行星半径,平均小于10的3次方千米。(2)光度(恒星每秒钟内辐射的总能量,即恒星发光本领的大小)非常小,要比正常恒星平均暗10的3次方倍。(3)质量小于1.44个太阳质量。(4)白矮星密度高达1,000,000g/cm3(地球密度为5.5g/cm3),一颗与地球体积相当的白矮星(比如说天狼星的邻星SiriusB)的表面重力约等于地球表面的18万倍。假如人能到达白矮星表面,那么他休想站起来,因为在它上面的引力特别大,以致人的骨骼早已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5)白矮星的表面温度很高,平均为10的3次方℃。(6)白矮星的磁场高达10的5次方--10的7次方高斯目前人们已经观测发现的白矮星有1000多颗。天狼星(Sirius)的伴星是第一颗被人们发现的白矮星,也是所观测到的最亮的白矮星(8等星)。1982年出版的白矮星星表表明,银河系中有488颗白矮星,它们都是离太阳不远的近距天体。根据观测资料统计,大约有3%的恒星是白矮星,但理论分析与推算认为,白矮星应占全部恒星的10%左右。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比如天狼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2023-08-07 21:18:521
白矮星是什么?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请问白矮星的具体概念是什么? 解析: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比如天狼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 根据白矮星的半径和质量,可以算出它的表面重力等于地球表面的1000万-10亿倍。在这样高的压力下,任何物体都已不复存在,连原子都被压碎了:电子脱离了原子轨道变为自由电子。 白矮星是一种晚期的恒星。根据现代恒星演化理论,白矮星是在红巨星的中心形成的。当红巨星的外部区域迅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却强烈向内收缩,被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内核温度将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变成碳。 经过几百万年,氦核燃烧殆尽,现在恒星的结构组成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外壳仍然是以氢为主的混和物;而在它下面有一个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核反应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中心附近的温度继续上升,最终使碳转变为其他元素。 与此同时,红巨星外部开始发生不稳定的脉动振荡:恒星半径时而变大,时而又缩小,稳定的主星序恒星变为极不稳定的巨大火球,火球内部的核反应也越来越趋于不稳定,忽而强烈,忽而微弱。此时的恒星内部核心实际上密度已经增大到每立方厘米十吨左右,我们可以说,此时,在红巨星内部,已经诞生了一颗白矮星。 白矮星的密度为什么这样大呢? 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比如氢原子的半径为一亿分之一厘米,而氢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假如核的大小象一颗玻璃球,则电子轨道将在两公里以外。 而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电子将脱离原子核,成自由电子。这种自由电子气体将尽可能地占据原子核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单位空间内包含的物质也将大大增多,密度大大提高了。形象地说,这时原子核是“沉浸于”电子中。 一般把物质的这种状态叫做“简并态”。简并电子气体压力与白矮星强大的重力平衡,维持着白矮星的稳定。顺便提一下,当白矮星质量进一步增大,简并电子气体压力就有可能抵抗不住自身的引力收缩,白矮星还会坍缩成密度更高的天体:中子星或黑洞。 对单星系统而言,由于没有热核反应来提供能量,白矮星在发出光热的同时,也以同样的速度冷却着。经过一百亿年的漫长岁月,年老的白矮星将渐渐停止辐射而死去。它的躯体变成一个比钻石还硬的巨大晶体——黑矮星而永存。 而对于多星系统,白矮星的演化过程则有可能被改变。(参看“双星”)2023-08-07 21:19:011
白矮星有什么特点?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白矮星属于演化到晚年期的恒星。恒星在演化后期,抛射出大量的物质,经过大量的质量损失后,如果剩下的核的质量小于1.44个太阳质量,这颗恒星便可能演化成为白矮星。对白矮星的形成也有人认为,白矮星的前身可能是行星状星云(是宇宙中由高温气体、少量尘埃等组成的环状或圆盘状的物质,它的中心通常都有一个温度很高的恒星──中心星)的中心星,它的核能源已经基本耗尽,整个星体开始慢慢冷却、晶化,直至最后“死亡”。2023-08-07 21:19:091
什么是白矮星?
白矮星到尽头了会变成黑矮星,永远放在那....2023-08-07 21:19:294
太阳,地球,中子星,白矮星中,谁的密度最大?
中子星是一种比白矮星密度更大的恒星,中子星的密度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为一亿吨之巨!半径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 中子星是处于演化后期的恒星,它也是在老年恒星的中心形成的.当老年恒星的质量大于十个太阳的质量时,它就有可能最后变为一个中子星,而质量小于十个太阳的恒星往往只能变化为一颗白矮星. 在中子星里,压力是如此之大,电子被压缩到原子核中,同质子中和为电子,使原子变得仅由中子组成.而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可以这样说,中子星就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 在形成的过程方面,当恒星外壳向外膨胀时,它的核受反作用力而收缩,核在巨大的压力和由此产生的高温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最后形成一颗中子星内核.而整个恒星将以一次极为壮观的爆炸来了结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天文学中著名的“超新星爆发”.2023-08-07 21:19:441
白矮星和太阳谁比较重?
白矮星重。首先,白矮星和中子星都是恒星演化到末期会出现的结果.当恒星走完其漫长的一生后,小质量和中等质量的恒星将成为一颗白矮星,大质量和超大质量的恒星则会导致一次超新星爆发.超新星爆发后恒星如何演变将取决于剩下星核的质量,当留下的星核质量达到太阳的1.4倍时,其引力将大到足以把星核内的原子压缩到使电子和质子结合成中子的程度.此时这颗星核就成了一颗中子星(超过1.4倍太阳质量的白矮星,外壳的重力会进一步使其塌缩成中子星或者黑洞).并且,随着能量的不断消耗,白矮星与中子星都将成为不发光的黑矮星(但是目前普遍认为宇宙的年龄(150亿年)不足以使任何白矮星演化到这一阶段).它们的区别与特点如下:① 质量(根本区别)白矮星的质量小于1.44个太阳质量;而中子星的质量下限是0.1个太阳质量,上限是3.2个太阳质量(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可以达到这个水平).② 体积白矮星的半径接近于行星半径,平均小于10的3次方千米;中子星的典型直径只有10公里③ 密度由上述特点可以知道,中子星的密度要远大于白矮星的密度. 脉冲星(中子星的一种)上面的密度可达每平方厘米1亿吨以上、甚至达到10亿吨; 白矮星密度为每平方厘米1吨左右.④ 温度白矮星的表面温度平均为1万℃; 中子星的表面温度就可以达到1000万度,中心还要高数百万倍,譬如说达到60亿度⑤ 磁场强度白矮星的磁场强度为10万—1千万高斯(高斯是磁场强度的单位),而大多数脉冲星表面极区的磁场强度就高达10000亿高斯,甚至20万亿高斯.⑥ 脉冲星的中心压力据认为可以达到10000亿亿亿个大气压,比地心压力强30万亿亿倍,比太阳中心强3亿亿倍.⑦ 白矮星的光度(恒星每秒钟内辐射的总能量,即恒星发光本领的大小)非常小,是正常恒星平均的10的3次方分之一。⑧ 脉冲星不停地发出无线电脉冲,而且两个脉冲之间的间隔(脉冲周期)十分稳定2023-08-07 21:19:511
恒星的资料
中子星2023-08-07 21:20:004
红巨星,白矮星,超新星,中子星哪个密度最高?哪个最亮? 还有其他特点吗..
中子星密度最大一立方厘米的物质便可重达十亿吨 超新星最亮,红巨星也很亮 红巨星是恒星接近灭亡时因不能维持支撑自己重量的稳定,变大,变成红巨星. 有时红巨星会变到原来的几亿倍大, 我们见到夜空中的星星,许多就是红巨星 恒星死亡时,它再也无法维持自身的稳定,大量气体等被以5%的光速抛出 当恒星爆发时的绝对光度超过太阳光度的100亿倍、中心温度可达100亿摄氏度,新星爆发时光度的10万倍时,就被天文学家称为超新星爆发了. 爆炸的同时,内核坍塌成为一个小天体,有时还不如地球大,一般这个小天体会是白矮星,少数情况会是中子星,中子星密度大些. 白矮星被压缩成中子星的过程中恒星遭受剧烈的压缩使其组成物质中的电子并入质子转化成中子 有时恒星还会变成黑洞的,那个密度比宇宙里任何一个天体都大,但是最暗:不仅不发光还吸别的恒星发出的光.2023-08-07 21:20:071
宇宙中物质密度是否有极限
有极限。没有极限的是,爆炸前的“奇点”,就算黑洞也有密度值,只是极大而已,大到把光也吸在黑洞中,跳不出来。2023-08-07 21:20:162
什么是白矮星?
白矮星(White Dwarf)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白矮星是一种晚期的恒星。根据现代恒星演化理论,白矮星是在红巨星的中心形成的。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比如天狼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和地球相当,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http://baike.baidu.com/view/8474.htm2023-08-07 21:21:142
中子星极为致密,若把地球压成一颗中子星,它的体积有多大?
太阳作为一颗中等质量的恒星,它的平均密度并不是很大,约为1.408*10∧3kg/立方米,这个数字也就是比水略高。 身为黄矮星的太阳,虽然现在的密度并不是很大,但在遥远的未来,它却会成为一颗极为致密的天体。 太阳凭借着它的光和热为整个太阳系提供着光亮与温度,并且已经持续了大约50亿年,而这一切都源于太阳上的氢核聚变反应,不过太阳的燃烧并不能永远持续下去,在30到50亿年之后,太阳上的氢元素也会逐渐消耗殆尽,随着压力和温度的进一步提升,氦元素的聚变被点燃,于是太阳便会由氢核聚变阶段进入到氦核聚变阶段,此后,太阳上的聚变反应会不断向更重的元素推进,直到碳或氧,由于太阳本身的质量有限,所以到达碳或氧之后,便无法将核聚变向更重的元素推进了。 当太阳上的核聚变被推进到碳或氧之后,太阳便会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向中心坍缩,物质被不断挤压,密度持续提升,最后会成为一颗极为致密的白矮星。 那么这颗致密的白矮星的密度到底有多大呢?白矮星的密度并不一致,这是因为质量越大的白矮星,它的引力作用就越大,密度自然也就越大,不过最小的白矮星,它的密度也能够达到每立方厘米100公斤,而最大的白矮星的密度甚至可以达到每立方厘米10吨,如此致密的物质,在地球上是无法找到的。虽然在地球上找不到如白矮星一般致密的物质,但是在宇宙之中,比白矮星更加致密的物质却广泛存在着,而其中密度最高的就要数中子星了。当然,在理论上,黑洞的密度远高于中子星,但黑洞内部的逃逸速度超越了光速,所以黑洞是一个不可见的天体。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可见的宇宙天体之中,中子星的密度是最高的。 那么中子星的密度到底有多高呢?和白矮星一样,中子星的密度也并不一致,质量越高的中子星,它的密度也越高,不过最小的中子星,它的密度也可以达到每立方厘米8000万吨,而大质量的中子星密度甚至可以达到每立方厘米20亿吨。 只是列出数字并不足以让人对中子星的密度产生切身的感受,那么我们就来举一个例子吧,地球的平均密度大概为每立方厘米5.5克左右,从数字上来看,这就与中子星每立方厘米8000万吨相差甚远,那么如果我们将地球挤压成一颗与中子星密度相等的天体,那么地球会缩小到何种程度呢?地球将会变为一颗直径在20米左右的小球。 中子星如此令人惊叹的密度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其实中子星的前身和白矮星一样,也都是一颗恒星。 不同的是,中子星的前身是一颗大质量的恒星。太阳作为一颗黄矮星,只能够坍缩为白矮星,而通常认为如果一颗恒星的质量达到太阳质量的8到30倍,就可以将核聚变推进到铁元素,之后会通过超新星爆发而坍缩为一颗白矮星,而质量超过30倍太阳质量的巨大恒星则会坍缩为黑洞。 超新星爆发是一种极为强烈的天体活动会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股能量可以达到恒星一生所释放能量的数十倍。在超新星爆发过后,再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物质向中心坍缩,于是随着密度逐渐的提升,一颗完全由中子星物质所构成的天体就诞生了,它就是中子星。 与白矮星不同,中子星坍缩的过程并不仅是提高了物质之间的密度,由于强大的压力,原子会被直接压碎,原子核外的电子会被压缩到原子核之中,于是电子与质子结合形成了中子。 原子是很小的,但原子核更小,一般而言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而中子星物质原子核外的空间已经彻底被压缩,所以中子星物质的密度实际上也就是原子核的密度,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子星会拥有如此之高的密度了。中子星完全由中子所构成,同样的,中子星上的物质也完全依赖于中子星特有的条件,一旦中子星物质离开了中子星,那么它也就不再是中子星物质了。不过每立方厘米就可以达到8000万吨以上的物质,也没有任何可以把这种物质带离中子星。2023-08-07 21:21:351
恒星密度大么
笼统地说,在主序星阶段的恒星的密度并不大。但恒星的密度是梯度分布的,就是说,越靠近中心,密度越大;越接近外层,密度越小。以太阳为例。太阳的平均密度是大约1.4g/cm^3,略重于水(想一想,地球的平均密度还有5.5g/cm^3呢)。但太阳中心的密度高达约150g/cm^3,而光球层(我们看到的那一层)的密度只有10^(-9)g/cm^3,比地球上人工制造的最好的真空还要“真空”。比太阳质量小的恒星,平均密度也比太阳略小。比太阳大的恒星,因为引力与辐射压必须保持平衡,平均密度略大于太阳,但与太阳差不太多。恒星演化到后期,会膨胀为红巨星,平均密度会因为体积大增而大幅度下降。典型的红巨星的平均密度只有大约水的1/100。但同样存在密度梯度。中心密度会增大到800-1000g/cm^3,而外层气体的密度只有数百亿分之一克/立方厘米。这完全像是真空了。当红巨星的外层气体消失后,里面的恒星核就会露出来,这就是白矮星了。所以,白矮星的密度就是大约800-1000g/cm^3,白矮星也存在密度梯度,但密度梯度不大。大质量恒星变成红巨星或红超巨星后,会以超新星爆发的形式结束它的一生。超新星爆发后,恒星的外壳被炸碎了,跑掉了,恒星核会继续收缩,成为中子星或黑洞。中子星是恒星在超新星爆发时,外部压力向内压缩原子核,把电子压到质子中,变成中子后形成的。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大约是10^14g/cm^3,或1亿吨/立方厘米。在现有的物理学定律下,没有比中子星更重、密度更高的恒星了。至于黑洞的密度,由于所有的物理学定律在黑洞内完全失效,其中的物质存在状态还不知道,也就不知道黑洞的密度了。2023-08-07 21:21:461
宇宙有什么超过锇大密度物质
有啊 比如中子星 白矮星 黑洞 那些特殊星体,他们的原子核外电子都被赶走了,直接由原子核组成,像中子星全是中子,中子星的密度为10^11千克/立方厘米2023-08-07 21:2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