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柚不是西游
-
佛印趣事
1.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 ”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 “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了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 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2.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 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张中答道:“我如果有面, 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打扰?”
3.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着对黄庭坚说:“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输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着酒杯,拈着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
“今天没有佛印, 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 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着满湖荷花,接着说道:“莲萍拨开, 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 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住佛印就座,说道:“你藏得好, 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4. 一天榜晚,东坡与好友佛印和尚泛舟江上。时值深秋,金风讽沉,水波粼粼,大江两岸,景色迷人。饮酒问,佛印向东坡索句。苏东坡向岸上看了看,用手一指,笑面不说。佛印望去,只见岸上有条大黄狗正襄吞虎啊地晴吃骨头。佛印知道苏东坡在开玩笑,就呵呵一笑,把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折扇抛人水中。两人心照不宜。抚拿大笑。原来他们是作了一副双关亚联。
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诗(尸)
5.在黄州时常与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来往,一日苏就做一首诗偈“稽首天
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呈给佛印。
禅师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见后大怒,立即过江责问禅师,禅师大笑:“"学士,学士,您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又一“屁"就打过了江?
“八风吹不动”可见于《佛地经论》卷五,诗偿寒山诗教亦有此句,八风是佛教用语。
“八风吹不动,独坐紫金莲。”全诗是什么?
大风吹不动,一屁过江东2023-08-07 20:26:293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作者是谁?作于什么时期?
事隔多时,苏东坡修禅定日渐有了功夫。 一次出定后,喜孜孜地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识、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立刻差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让他评一评自己的禅定功夫如何? 佛印禅师看过后,莞然一笑,顺手拈来一枝红笔,即在苏东坡的诗上写了两个斗大的字: “放屁” 再交给书童带回。 苏东坡本料想佛印会给他诸多的赞美,怎之一看回信中竟是斗大的两个红字“放屁”,不由得火冒三丈,破口大骂: “佛印实在欺人太甚,不赞美也就罢了,何必骂人呢?我非立刻过江与他理论不可!”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 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的说:“骂你什么呀?”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苏东坡听后深觉惭愧不已,自叹修行不如佛印远矣!2023-08-07 20:27:002
苏轼的端坐紫金莲是哪首诗?
《东坡志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释义:无论别人称赞我还是讥讽我,无论是别人毁谤我,还是给我很好的名声,无论我是处于上升时期,还是处于下降时期,无论是在苦中,还是乐中,我都不为这些外境所动,保持着一种如如不动的平和心态。这种境界谁做到了呢?实际上是佛做到了。他说“端坐紫金莲”,就是看到佛像端坐在紫色的莲花之上。扩展资料:“八风”指的是:1、称:各种称赞,各种说好,人前人后为你宣扬,随时随地对你拥护,给你赞美,给你欢喜。2、讥:冷嘲热讽,厌恶讥嫌,专说无中生有的行为,随便议论你的长短,给你生气,给你烦恼。3、 毁:言蜚语,毁谤中伤,使你信用蒙受损失,把你的为人说得一文不值,给你打击,给你阻难。4、 誉:说你功德,扬你贡献,赞你是菩萨再来,称你是圣贤再世,给你捧场,给你得意。5、利:金钱物质,各项利益,有的当供养送来,有的作礼品赠到,给你受利,给你利益。6、 衰:减损所有,破坏所得,将成的事业忽然垮台,已有的资用忽然失去,给你贫困,给你衰微。7、苦:身遭侵害,心遭恼乱,恶的因缘困扰生活,恶的境界折磨身心,给你艰难,给你逼迫。8、乐:随心所欲,顺适安乐,物资上的享受,感情上的满足,给你欢欣,给你快乐。以上所说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就是八种境界风,能够吹动人的身心,当我们逢到顺境的时候,就欢喜快乐,当我们遇到逆境的时候,就苦恼愁怅,都因禁受不住这八种境界风。2023-08-07 20:27:131
如何解读“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1、全诗如下: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2、这首诗是宋朝苏轼做的一首诗偈,选自苏轼的《东坡志林》。3、译文意思:顶礼膜拜更为天所尊敬的佛陀,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人生成败得失都不会动动摇我心,只会庄严而安稳地坐在莲花台上。4、“八风”是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扩展资料:1、“安耐毁誉,八风不动。”——《永嘉集》。2、八风不动:顺利成功是利,失败是衰,背后诽谤是毁,背后称赞是誉,当面赞美是称,当面漫骂攻击是讥,痛苦是苦,快乐是乐。佛家教导说,应当修养到遇八风中的任何一风时情绪都不为所动参考资料:八风不动-百度百科2023-08-07 20:27:281
八风吹不动全诗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全诗内容为,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意思是向天中天叩拜,一毫微光可光照大千世界,八风无法将我吹动,端坐在紫金莲之上。这首诗中的八风指的是尘世间煽惑人心的八件事,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佛家教导说,应当修养到遇八风中的任何一风时情绪都不为所动,这就是八风不动。扩展资料:这首诗出自苏东坡与佛印的小故事。有一次,苏东坡在衙门打坐,写了一首偈,描写他自己修行的境界,贪嗔痴都不起了,八风吹不动了。他送给佛印看,为佛印会赞叹他修行境界好。哪知道佛印在上面写了四个字,“放屁、放屁。”苏轼很生气,马上坐船过江去找佛印评理。刚到就见到佛印站在山门口,对他哈哈大笑说,苏大学士,你的修行真是好,一说放屁你就走过江来了,怒气冲冲地过来找我评理,你这还叫八风吹不动吗。2023-08-07 20:27:421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作者是谁
有奖励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作者是谁我来答有奖励共1条回答fengteng1314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2016-09-28作者苏轼,写于他被贬黄州的时候.附个小故事:苏东坡在黄州时,有一天,诗兴来了,做了一首赞佛的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这是一首意境很高的诗,不是对佛法有相当的造诣,绝对写不出这样的好诗.苏东坡写好了这首诗,自己反覆吟哦,觉得非常满意!这时,他想起了好朋友佛印禅师来,他想禅师如果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大的赞赏一番,甚至会拍案叫绝.于是,他立刻把那首诗抄在诗笺上,用信封封好,叫佣人送去长江南岸的归宗寺,给佛印禅师看.黄州在长江北岸,要到对岸的归宗寺,必须渡江.现在,我们趁苏东坡的佣人搭船过江的时候,来研究一下这首诗的内容:“稽首”,是顶礼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说,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毫光照大千”,是说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系里面,有很多星球,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千世界.“八风吹不动”,这是一句精警动人的诗句,也是全诗的中心,最为要紧.“八风”,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大智度论》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违,能鼓动物情.”这八种是人生成败得失的总和.称颂赞美,名誉利禄,跟各种快乐的享受,是谁都会陶醉的;普通一般人,每逢这些好境乐事,都会感到瓢瓢然!而遇讥嘲诋毁,则怒形于色;逢逆缘苦境,则忧戚于心,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一个人,居然“八风”都吹不动他,这人是谁?就是佛陀.“端坐紫金莲”,这是说佛陀诸惑已尽,众德圆备,故能不被外境所摇动,庄严而安稳地坐在莲花台上.这首诗是在赞佛,同时却又暗含着作者有其超然的境界:他能跟佛陀一样,已达到了心能转物而不为物转的地步.——苏东坡的确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这时,佣人上岸了,他赶上庐山归宗寺去.佛印禅师读到苏东坡的诗时,并不如苏东坡所预料的赞赏一番,或拍案叫绝,反而感到这很需要给他一个当头棒喝;于是,他在那首诗的下端,批上“放屁”两个大字,交给佣人带回黄州.在黄州的苏东坡,自从佣人去后,便沾沾自喜地在等待着,他满以为佛印禅师看到那首诗时,一定会大大地赞赏,所以他一心一意在等着佳讯传来,好容易等到佣人回来了,他迫不及待地问:“师父看了怎么说?”佣人说:“他没说什么?只在你的诗笺上写一些字,叫我拿回,我不懂写些什么.”佣人说着,便把那封诗信交给苏东坡;苏东坡打开信封,抽出诗笺,看到那首诗的下端,批着“放屁”两个大字时,不禁无明火升起三千丈,勃然大怒起来!连喊“岂有此理?”他再仔细地推敲自己的诗,尽找也找不出那首诗的毛病;他自言自语地责怪佛印禅师道:“我这首好诗,你不懂得欣赏也罢,竟把它当做放屁,你真是太糊涂了!”于是,他决定亲自去跟佛印禅师评理,马上雇船过江,上庐山归宗寺去.苏东坡的船向南进,他坐在船上,虽然这时江上的清风习习地吹来,可是他这时的心,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再也没有上次游赤壁时的心情,吟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名句了.苏东坡赶上庐山归宗寺,气呼呼地要找佛印禅师算帐,那知禅师早已吩咐客堂的知客师说:“今天不见客.”苏东坡听了,火上加油,再也忍受不住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三步做两步地一直奔到佛印禅师的方丈室来,他看方丈室的门掩着,正要举手敲门进去时,忽然发现门扉上贴着一张字条,端正地写着: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东坡看到这两句,立刻就警觉了,心里暗暗叫道:“我错了!”各位!苏东坡错在那里呢?佛印禅师那句话,明明是警告他说:“你说能够不为称讥毁誉的各种境界所动,为什么竟被那区区“放屁”两个字,搞到无明火起,过江来和我评理呢?”这时的苏东坡,深深地感到惭愧,自叹一向对于佛法,只求理解,缺少了真修实行,所以当境界现前时,竟与常人无异,研究佛学的理论而不实践,真是“不行”!因之,当即痛下决心,今后要把所理解的佛法,在日常生活中实行起来.同时,他又深深地感激佛印禅师给他的启示,他觉得有这样的一位诤友,实是人生的大幸!从此,他对佛印禅师,更加心悦诚服了2023-08-07 20:27:572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啥歌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这首歌的名字叫做《佛光普照》,这首歌的发行时间为2015年5月4日,歌曲原唱是普渡慈航会,填词是普渡慈航会,谱曲也是普渡慈航会,歌曲的时长为3分钟,歌曲的曲风是国语流行。2023-08-07 20:28:052
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题目是什么,是谁做的
八风吹不动!谨以此偈摘给自己并朋友们共勉! 苏东坡在瓜州任职时,与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成为至交。 一天,东坡认为自己对于禅已经领悟到一定程度了,于是写了一首诗,阐述自己对禅的理解,然后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是这样的: 稽首天中天, 豪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意思是说:我顶礼伟大的佛陀,蒙受到佛光的普照,我的心已经不在受到外界的诱惑了,好比佛陀坐在莲花垫子上一样。 佛印看了后,笑着在上面写了“放屁”两个字,然后就叫书童带回给东坡看。 东坡看了佛印的批文后恼怒不已,立刻动身找禅师理论。 他气呼呼地来到金山寺,远远看见佛印禅师站在江边。佛印看见东坡后说:“我已等候你多时了!” 东坡气呼呼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我写的诗,你即使看不上,也不能侮辱人呀!” 禅师说:“我每侮辱你呀?” 东坡理直气壮地将诗上的“放屁”两字给阐师看,说:“这不是侮辱人吗?今天我要讨个公道,你一定要给我个说法。” 禅师哈哈大笑:“还‘八风吹不动呢"!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苏东坡听完惭愧不已,再也不敢炫耀自己了。2023-08-07 20:28:141
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题目是什么,是谁做的?
宋代苏东坡,对佛学很有研究。他被贬官之后,与佛印禅师关系很好,经常向佛印禅师请教佛法。苏东坡悟性很高,见解超脱。他的诗词文章中,常渗露出很多禅机。有一次,他打坐下来,觉得自己好象开悟了,他写了一首偈颂:"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天中天"就是佛,"稽首"就是顶礼,"毫光照大千"就是说佛的光明普照大千世界。"八风"就是称、讥、毁、誉、利、哀、苦、乐。称是当面称赞,讥是当面讥讽,毁是背后诋毁,誉是背后赞扬,利是有利益的事,哀是倒霉的、衰败的事,苦是苦恼的事,乐指快乐的事。实际上,我们整天都在八风中打圈子。苏东坡当时觉得自己已经达到八风吹不动的境界。"端坐紫金莲",就是端正地坐在紫金色的莲花座上。这首偈颂从文辞上看,十分出色,在历来称赞佛的偈颂中,也算得是杰作。香港天坛大佛落成,赵朴初老居士题词还是用的这一首。当时苏东坡很得意,派人过长江把偈颂送给佛印禅师看。佛印禅师是非常有境界,有证悟的人。他一看就知道苏东坡仍有我相,自以为了不起,实际并没有真正证悟。于是便在偈语后面批了:"放屁"两个字,叫原人带回去。苏东坡一见,火冒三丈。他认为,这个偈颂这么好,怎么能用这样粗鲁的语言来侮辱人呢?这还了得!他立刻过长江找佛印禅师评理。佛印禅师知道他来了,就迎接上来,笑嘻嘻地说:"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这位苏学士惭愧得无言以对。这说明他没有真功夫,理论上说得很好,遇到实际问题就忍不下去了。2023-08-07 20:28:421
稽首天中天读音
稽首(qǐ shǒu),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稽首,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稽首的意思就是头触碰在地上且停留一会儿。稽有(jī)和(qǐ)两个发音。有学习礼仪的学者认为稽首的发音应该是jī shǒu。注意,中国传统礼仪的稽首动作和佛教的叩头动作是不一样的,手的动作是不一样的,当然它所代表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佛教的叩头动作手心是向上的,意为承接佛法。2023-08-07 20:29:012
稽首天中天全文是什么?
稽首天中天,祥光照大千,八方吹不动,显出紫金莲。2023-08-07 20:29:111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为什么佛印只回一句“放屁”?
人类作为有感情的动物,在这大千世界中,自然无法避免喜怒哀乐和对名利的追逐。2023-08-07 20:29:2511
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题目是什么,是谁做的?
这是一首偈,没有具体名字,作者苏东坡。关于此还有一个小故事。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2023-08-07 20:30:301
苏东坡有一句“八风吹不动,独坐紫金台”中的八风,紫金台分别是什么意思?
道者,若宇宙之能见而不能捉襟见肘。故道者尚能除佛而自重。然鸡鸭鱼肉都有佛性。故道者尚为自利。一切都要按照法律来办。凡有命根称做有情。螃蜞佛性皆遍法界。玉米无命终归四大。故为人者不论参禅不参禅皆要奉公守法。恐龙何许物种何以灭亡。古代安在人宁不死乎?何为公道。矛盾存在关系,在于理和事。理者证无生不求极乐但在生死修行必成佛道。事者必求生极乐修行。此理事为矛盾主要矛盾。理虽着重而既在中国则要为人民服务。生老病死。惟修行方成佛道。然人民何其多也。尚不能发财多交税。而望成佛甚难。又人活为语人死为灰。为人民服务。非一句非难者也。由北京人尚老死无去陕西。况识陕西灰乎?以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无神论。什么前世?哪里前世?为人民服务。陌生人。因祖国是无神论。参禅证道于共产党为矛盾主要矛盾。矛盾在于参禅为已无生死,共产党为你会死。警察说我说你碍事了。处于这么个阶段因素。为人民服务。我相信在共产党的带领下终究会水落石出。还一个清白。严惩人民犯罪行为。为人民服务。2023-08-07 20:30:433
苏东坡有那些诗啊?急求!!!!!!!!!!!!!!!!!
诗词大库——苏轼诗词(全)http://poem.8dou.net/html/poemt/151.shtml2023-08-07 20:31:0110
苏东坡封笔前诗U000257e0首天中天豪光遍大千八方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1、原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2、故事:苏东坡反覆吟哦自己的新作,觉得非常满意!此诗貌似赞佛,隐隐有自己傲然政治风雨,不屑人生伏荡的意味。 东坡这时想,身为专业研究佛理的好友佛印和尚如果看到这首诗,也一定口服心服自己这个业余礼佛人,便把那首诗抄在诗笺上,用信封封好,叫人送过长江南岸,去征求佛印禅师的意见。 大和尚佛印拆信一看,是首具有偈语意味的绝句,不发一声,提笔在诗笺的下端,批上“放屁”两个大字,交给佣人带回黄州。 其实东坡这首诗写的还算过得去,把佛比喻为“天中天”还是首创,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更为天所尊敬,所以被称为“天中天”,颇有新意。 “毫光照大千”,则是说佛的慈悲光芒,遍照大千世界。 “八风吹不动”,一语双关,既有岿然自然界八面风雨之表象,又有佛家所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俗风的禅意,这“八风”是人生必然经历的炼狱,有谁能无视:称颂赞美、讥嘲诋毁、名誉利禄、苦乐享受?这个人则必然成佛了。 唯有佛,方能不被“八风”所动,“端坐紫金莲”!一派莲花台上的无上庄严之宝像。 佛难道就不喜欢信徒们拍马?不然要这些僧俗大众成天嘟囔“阿弥陀佛”干吗?可是,佛印这位佛家弟子却给这首佛的颂歌──说是马屁诗也贴题──手批“放屁”二字──佛可忍,俗不可忍! 苏东坡本来以此诗喻己超然境界:佛在心中,咱已非俗客,已达到了心能转物而不为物转的地步。 看到佛印批语,东坡不由恼火:“岂有此理?” 再仔细地推敲自己的诗,却也找不出新作明显的毛病;东坡决定亲自过江去跟这不讲理的和尚评理。 苏东坡赶上了庐山,气呼呼地要找和尚算帐,哪知佛印早已吩咐知客僧:“今天不见客。” 苏东坡与大和尚何等关系?怎会理睬这“不见客”的推辞?不管三七二十一,强行闯关直奔到佛印的方丈办公室,正要举手敲门,忽然发现门扉上贴着一张字条,上面端正地写着: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顿时警觉,心中暗叹:“被这和尚算计了!” 佛印的言外之意昭然:“你赋诗说:自己能够不为称、讥、毁、誉的各种境界所动,为什么竟被那区区“放屁”两个字,激的过江来和我评理呢?” 苏东坡坦然回家,再修佛功。 人们大都评述这时的苏东坡还没修炼到家,自持力与常人无异,研究佛学,重理论而轻实践,是不行的。2023-08-07 20:31:251
苏轼:寺中秃驴何在?
苏轼去金山寺的时候。故意说的,可是没想到当时一个扫地的小和尚头也不抬,就随意说了4个字,东坡吃草,让苏东坡羞愧难当,指的就是苏东坡是头驴。2023-08-07 20:31:344
形容不被他人影响的诗句
1. 关于不受他人影响的诗句 关于不受他人影响的诗句 1.描写不受外物影响的诗句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的说:“骂你什么呀?” 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苏东坡惭愧不已。 修行,不是口上说的,行到才是功夫。 2.不受外物影响的名言 不受外物影响的名言有: 1、如果意志要想具有法的权能,它就必须在理性发号施令时受理性的节制。——阿奎那 2、你有认真的态度,你将会觉得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薛紫檀 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6、只要有一种无穷的自信充满了心灵,再凭着坚强的意志和独立不羁的才智,总有一天会成功的。——莫泊桑 7、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8、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会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神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歌德 9、态度是成功的基础。——唐杰 10、良好的态度会使你的人生绽放光彩。——诸立 11、人在意志力和斗争性方面的长处或短处,往往是导致他们成功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哈代 12、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 13、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毅来完成它。——歌德 14、良好的态度,快乐的人生;恶劣的态度,黑暗的人生。——吴锦宜 15、人总是要犯错误、受挫折、伤脑筋的,不过决不能停滞不前;应该完成的任务,即使为它牺牲生命,也要完成。社会之河的圣水就是因为被一股永不停滞的激流推动向前才得以保持洁净。这意味着河岸偶尔也会被冲垮,短时间造成损失,可是如果怕河堤溃决,便设法永远堵死这股激流,那只会招致停滞和死亡。——泰戈尔 3.关于不受他人影响的摘抄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 2、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3、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4、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光伤了自己的翅膀。5、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6、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7、太阳像个老大老大的火球,光线灼人,公路被烈日烤得发烫,脚踏下去一步一串白烟。 8、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9、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 10、太白星像有人小心地擎着走的蜡烛一般,悄悄地闪烁着出现在天空上面。 11、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12、极美的星夜,天上没有一朵浮云,深蓝色的天上,满缀着钻石般的繁星。 13、几颗大而亮的星星挂在夜空,仿佛是天上的人儿提着灯笼在巡视那浩瀚的太空。14、星空倒映在这汹涌的海面上,便随波上下跳舞,时现时灭。 15、渐渐地,残星闭上昏昏欲睡的眼睛,在晨空中退隐消失。16、好一颗流星在夜空里划出银亮的线条,就像在探寻着世界里最美好的未来。 17、星星比任何时候都要多,又大、又亮,它们既不眨眼,也不闪烁,是恬静的,安详的。18、山沟被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样高,成了一片片平平的雪铺的大广场。 好段:1、站在这里一看,真怪,山简直变了样,它们的形状与在平原或半山望上来大不相同,它们变得十分层叠、杂乱,雄伟而奇特。往上仰望,山就是天,天也是山,前后左右尽是山,好像你的鼻子都可随时触到山。 2、只见远处有一座迷蒙的巨峰突起,周围还有几十座小石峰。仔细一看,那巨峰像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那些小峰就像抓耳腮的小猴。 瞧瞧,孙悟空正领着它的孩子们向南天门杀去呢。微白的天空下,群山苍黑似铁,庄严、肃穆。 红日初升,一座座山峰呈墨蓝色。紧接着,雾霭泛起,乳白的纱把重山间隔起来,只剩下青色的峰尖,真像一幅笔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画。 过了一阵儿,雾又散了,那裸露的岩壁,峭石,被霞光染得赤红,渐渐地又变成古铜色,与绿的树、绿的田互为映衬,显得分外壮美。3、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4、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径,坎坷不平,沟崖在侧。摔倒了,要哭就哭吧,怕什么,不心装模作样!这是直率,不是软弱,因为哭一场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小心。 山花烂漫,景色宜人,如果陶醉了,想笑就笑吧,不心故作矜持!这是直率,不是骄傲,因为笑一次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信心。 5 巴尔扎克说过“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可轻言放弃5、当你身临暖风拂面,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良田万顷的春景时,一定会陶醉其中;当你面对如金似银,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时,一定会欣喜不已。你可曾想过,那盎然的春色却是历经严寒洗礼后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却是接受酷暑熔炼后的结晶 6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的流动,它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时而7冲天……人们在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之后,往往会变得更加坚强。 一段路,走了很久,懵然回头,才发现原来和现实已经拉下很长的一段距离,曾经,已变得模糊不再清晰,流逝的剪影已那么陌生,当初的梦想已经远离了时光的轨迹,那份执着在心底已失去当初的勇气,是什么?改变了曾经,是什么?懒散了心情,或许,是生活,把我们的意志一点一点的削弱,是现实,讽刺了曾经的那份热忱,而如今,岁月荒芜,路还在我们脚下延伸,面对未来,还得依然把那份执着继续…… 8 喜欢阳光的味道,喜欢阳光折射的光线散发出五光十色的梦境,暖暖的色彩,如透明的音符在指尖跳动,心动而悠然,清浅而明媚,看时光缓缓慢移, 看青葱年华逐渐隐去,岁月又曾添了新的色彩,一寸光阴,一程心情,一种思绪,一层断章,安静的停歇在岁月的一角,用纤瘦的十指触摸阳光的暖意,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原来,世间还是如此美丽! 9人生,总要有许多磨练,才能体会到生活的酸甜苦辣,生活,总要经历,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义,苦与乐,喜与悲,爱与恨,都是人生的必修之课,读懂了这些课,就读懂了自己,那些镜花。2023-08-07 20:32:071
宋朝苏轼之妹苏小妹介绍
事实上,历史上并不存在一个“苏小妹”,这个人物是后人编造的,所以她与兄长共同赋诗、对对子等轶事也都不存在。2023-08-07 20:32:152
「世间八法」让人防不胜防
沉浸在世间八法中的凡夫俗子,不可避免地在其中随波逐流,受苦受难。世间八法又称为「八风」,关于「八风」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的是宋朝的苏东坡居士做了一首诗偈,叫书僮乘船从江北瓜州送到江南,呈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指正。诗偈写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看了看,笑着批了两个字——「放屁」,让书僮带给苏轼。东坡看见后勃然大怒,马上过江责问佛印禅师。禅师平静地笑言道:「君既八风吹不动,怎又一屁过江来?」这让东坡惭愧不已,自叹自己修为不够,说得出却做不到。 世间八法,即为「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利:指的是世间的各种物质利益;衰:是减损破坏所得所有,所行事业衰败;毁:是受到毁谤中伤,精神及信用蒙受损失,打击不断;誉:是被人赞美与吹捧,使人洋洋得意;称:为称赞,拥护与赞美,让人飘飘然;讥:是被讥笑厌嫌,冷嘲热讽,遭遇无中生有,议论纷纷,让人烦恼;苦:是身遭侵害,心遭恼乱,恶缘频扰,身心受难;乐:是随顺安乐,物资与精神均获得满足与快乐。 世间八风一吹来,喜怒哀乐不自在。人们往往会心随境转,不能自已,陷入根深蒂固的「我执」中无法自拔。一部分我执,属于「俱生我执」,是先天带来的残存习气。一部分属于「徧计我执」,是后天自体于环境中互相作用产生的。当外境与自体因善发生良性的互动,就会产生好的觉受;当外境与自体因恶发生恶性的互动,就会产生不好的觉受。 每个人都追求快乐,希望被赞美,得到荣誉,不希望遭受烦恼与痛苦,被诋毁与批判。每个人都不希望在无常变化中失去所得,然而利与衰、毁与誉、称与讥、苦与乐就如同孪生子一般,往往乐在,苦也在,誉刚走,毁又来。 我们通常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开心或者烦恼,就好像他人污蔑你是笨蛋,你马上就会变成笨蛋一样。别人说你好可爱,好温柔,你很开心,就忘记了自己怒目骂人的时候,是多么让人感到面目可憎。即使是他人的一句谎言夸赞,你都会信以为真,乐上很久。而如果是逆耳的忠言,可能你一下子就跳起来了。就这样,人们常常为了迎合他人,改变自己的身口意,很多时候就会被贪瞋痴慢疑牵着走,造恶业却不自知。 「世间八法」让人防不胜防。很多人行持世间的事业,多是为了得到赞美与成就,如此就必然会在八风的吹动下,随风摇摆不定。你的「我执」越重,情绪波动就会越大,烦恼和痛苦也就接踵而来,越来越多。我们必须要经常反观自己的身口意,防止自己被卷入世间八风中无法得闲出离。面对世间八法,要以观心、修心对治,需要多多反观内心。2023-08-07 20:32:411
平息世间的八法
证悟空性后的两个境界,一是平息世间八法,一是对众生心生悲愍。首先讲第一个: (一)平息世间八法 故于诸空法,何有得与失? 谁人恭敬我?谁复轻蔑我? 苦乐由何生?何足忧与喜? 前面从因、果、体三方面抉择(就是抉择因无相、体空性、果无愿,即通常所谓的三解脱门。——原注)后,人和法在胜义中不存在,若能对此有所感悟,一切执著均可遣除,这个境界就是平息世间八法。 此处的世间八法,跟其他论典的提法有点不同。此处所谓的世间八法,即: 1)得:证悟了空性的人,得到地位、名声、财富不会欢喜,不像没有证悟空性的人,得一个笔记本、发一支钢笔,就高兴得晚上睡不着,或者得一个先进模范,就觉得获得了圆满正等觉果位……而证悟空性的人,了知一切如梦如幻,得奖只不过是在梦中得奖,也许显现上他笑一笑,实际上没有任何执著。 2)失:凡夫失去亲人、地位、钱财就悲痛万分,由于没有证悟空性,不要说大的钱财,仅仅是钱包里丢了20元钱,也会伤心半天。而证悟空性的人,即使整个身体毁坏了,也不会为此而忧愁。很多高僧大德离开人间时,有漏的身体显现上生病、流脓,他也不会执著的,因为他知道身体如梦如幻,失去了也无所谓。 3)恭敬:成千上万个人对你磕头恭敬供养,你不会有任何执著。反之,若没有证达空性,几个人对你赞叹一下,你就开始飘飘然了。 4)轻蔑:众人百般侮辱你、谩骂你,你也不会有什么反应。世间人可不是这样,别人说你「坏东西」、「老东西」,或者说「你该死」,上去就给他两个耳光。其实这也不是难听的话,我们众生一个一个都该死,这没有什么的。但有些人听了之后,马上怒火中烧、火冒三丈,这说明没有证悟空性。一旦你证悟了空性,这些语言就像刮风一样,对自己无丝毫损害。 5)痛苦、6)快乐:身体和心的快乐,凡夫人获得时控制不住,失去时又极其痛苦。 7)忧、8)喜:各方面因缘具足时带来的欢喜心,饱受挫折打击时产生的忧愁心,都是没有证悟空性所致。假如证悟了空性,这些绝对不会出现。不但外境不会出现,内心中也不会出现。不过个别人反应特别迟钝,对亲怨得失等什么感觉都没有,这并不是证悟的标志,可能是愚笨等原因造成的。 总而言之,空性的力量不可思议,不要说世间八法不能动摇,甚至大自然的危害也对其无损。当年月称论师在那烂陀寺附近的森林中修行,一天森林突然着火,火势很猛,似要吞没整个森林。见此情景,对月称有信心的人冲去救护,无信心的人跑去看热闹。到了森林中,一帝释天女现出半身,对他们说:「月称论师已超离了四大的损害,火不能烧、水不能溺,你们不必担心!」但他们不听,迳直前往欲看个究竟。当他们来到跟前时,见四周林木全被猛火烧光,唯独月称论师坐处完好无损。 月称论师对大家说:「龙猛菩萨以无生的智慧火烧尽了执著之薪,月护论师亦复如是,而我月称也用无生的般若智火焚毁了一切执著的密林,证得了无生无灭、无来无去、如虚空般的大空性,安住于如是本体当中,地水火风等自然灾害无法侵害。」众人听后,对般若空性生起了异乎寻常的大信心,发愿随学无生的般若法要。 所以,若证得了这样的空性,可以遣除任何自然损害,也可以平息世间八法。龙猛菩萨说:「知世法者得与失,乐忧美言与恶语,赞毁世间此八法,非我意境当平息。」在《亲友书》中,龙猛菩萨以呼唤的口吻对乐行王说:通晓世间道理的大王啊,得与失、快乐与忧愁、美言与恶语、赞叹与诋毁,这些叫做世间八法,人们愿意接受正面的四种,而不愿接受反面的四种,但这不是修行人的行境,我们一定要通过般若法门来平息。 当然,光是口头上说平息世间八法,人人都会说,可若没有通达般若空性,装模作样地说大话,这没有任何意义。我以前也讲过苏东坡的公案,当年他在江北瓜洲任职时,与江南金山寺只隔一条江,他经常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谈禅说道。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境界大有进步,立即提笔赋诗一首,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表面是赞叹佛菩萨,实则为自喻,说自己不为八风所动。写完之后,他很是得意,满心欢喜地派书僮送往佛印禅师处求印证。禅师看后,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了回来。 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的境界,急忙打开批示,只见上面只有「放屁」二字。他气坏了,当即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没想到,禅师早就在江边等他了(也有说在寺院门口)。 苏东坡气势汹汹,一见禅师就劈头盖脸地质问:「我一直拿你当好朋友。我的修行境界,你不认可也就罢了,怎么可以骂人呢?」禅师若无其事地说:「怎么骂你呀?」他就把这两个字拿给禅师看。禅师见后,哈哈大笑,说道:「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东坡也算是利根者,当下醒悟,非常惭愧。 其实,世人很容易被世间八风吹动,八风吹不动的境界非常高。原来有一个人写我的介绍,里面说我八风吹不动。我特别不高兴,特别不好意思,八风吹不动的修行境界,一般凡夫人是达不到的,后来把这个人狠狠批评一顿。所以,说八风吹不动的大话确实要注意,如果有人说自己证悟了空性,你想观察他的话,可以狠狠骂他一顿、说他的过失,看他能不能忍得住。若一点反应都没有,也许是有一些境界,以前藏地的很多高僧,这方面的公案也比较多。 在汉地论典中,世间八法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本颂与此略有不同,但意思完全是相同的。只有证悟了空性,才能得到八法吹不动的境界。退一步说,就算没有证悟空性,但若了知世间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也可以断除很大的执著。《菜根谭》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可以说是古人的真实写照。 当然,古人只不过看得破而已,真正的证悟空性、断除执著,并不如佛教究竟。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说:「观察空性如虚空,喜忧得失善恶无。」只有观察一切万法是空性的,跟虚空没有任何差别,才会彻底消除对喜忧、得失、善恶的执著。这样的境界什么时候获得,什么时候就能平息世间八法。 很多人喜欢说一切得失都不存在,但实际上,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得」而奔波、害怕「失」而操劳。不说大的事情,仅仅是发生一个地震,也担心自己的房子会不会倒塌、生命会不会受到威胁,有各种各样的得失和犹豫。那遣除它的究竟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证达空性。只有证达了空性,一切虚幻才会全部消失。当然在此过程中,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华智仁波切也说过,通过努力,修行的境界才会现前。这是一种必然规律,往昔成千上万的高僧大德皆依此途径证得了无上圆满的果位,所以大家务必要努力!2023-08-07 20:32:491
佛教经典经文短句
1. 佛经中的经典句子 1、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4、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5、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 6、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7、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8、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9、末后一句,始到牢关。锁断要津,不通凡圣。 10、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 11、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有些不是佛经中的。 2. 佛经经典名句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造塔功德经》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卷50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卷6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佛说八大人觉经>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杂阿含经卷二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阿弥陀经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3. 求 1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2 了世皆如梦,见心无所生;于法得自在,知身如虚空。《华严经》 3 大智发于心,于心无所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寒山诗》 4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5 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需心药医。心若正时身亦净,心生还是病生时。 6 心若有尘天地窄,眼中无物众生亲。内心如果平静,外在就不会有风波。 7 心净国土净。 8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9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六祖慧能 10 水流平地本无声,地有高低而有声;大道无言周法界,因贪瞋痴而有争。 11 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金刚经》 12 欲除烦恼须无我,各有前因莫羡人。 13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4 14 但能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15 不争是慈悲,不辩是智慧,不闻是清净,不看是自在。 16 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 17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18 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19 恶,莫大于纵已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弘一法师 20 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 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21 存平常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22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23 好丑现前,心安如海,妄想都尽,无诸逼迫。出缠离障,永舍苦源,名入涅磐。<;华严经金狮子章> 24 心不可纵,意不可逞,若能抑忍,则烦恼可除。 25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26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27 万古千秋事有愁,穷源一念没来由。此心归到真如海,不向江河作细流。 28 万象都由心自造,寂寥天地不关情。 29 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 30 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 31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32 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 33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34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4. 佛经经典名句 佛家经典的醒世禅语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伽叶:如何能为离于爱者? 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叶:世人心里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佛语有云:随心、随缘、随性。 佛语有云:万法唯心。 佛语有云: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佛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佛语有云:善恶一念之间。 佛语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语有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佛语有云: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佛语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佛语有云: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 佛语有云: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佛语有云: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佛语有云:众生皆平等。 佛语有云:有其因,必有其果。 佛语有云: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佛语有云: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 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诸法因缘生, 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一切皆为虚幻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若以音求我 ,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必惹尘埃 佛前有花,名优昙华,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开花,弹指即谢,刹那芳华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2023-08-07 20:33:501
有谁可以告诉我几首 苏轼黄州时期写的诗阿? 是诗!不是词!!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于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达,初寓居定慧院,五月迁临皋亭。词多,诗少,推荐几首: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本诗深刻地刻画了苏轼初到黄州时的复杂矛盾的心绪。有自嘲自伤,有对权势者的嘲笑,却又以超旷的胸襟对待自己的遭遇,在自然中发现美,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一贯的豁达、乐观。 在黄州时常与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来往,一日苏轼做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呈给佛印。 还有就是有名的是在黄州有《赤壁赋》(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2023-08-07 20:33:582
Day3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主义的忠告
这是读书的第三天。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本枕边书,对于自己的启发很大。 一开始是跳着读的,阅读速度很快,看不懂的直接扫一眼,略过,就像是翻书一样,但是读着读着,却发现自己像是悟了一样。 还好它是一本践行的书,否则我怕自己是要皈依了。 …………………………………………………… 斯多葛主义和禅宗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度,但参禅要靠悟,斯多葛主义告诉了我们如何践行。 在生活中,工作上,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处境,出现一些负面情况,被质疑,遭到侮辱,充满愤怒…… 关于如何消除这个负面情况,简单的举一个苏轼和佛印的故事吧! 【有一天苏轼诗兴大发于是写了一首赞佛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在这首诗中苏轼将自己的心境写了进去,暗喻自己的心境已经是“八风吹不动”,写完之后苏轼让侍童拿着自己的诗去送给佛印,苏轼觉得佛印一定会对自己大加赞赏。但是佛印在读了苏轼的诗之后却在诗的下面批上了“放屁”两个字让侍童带给苏轼。 苏轼看到佛印所书的“放屁”两个字勃然大怒,气冲冲的去找佛印,等苏轼到了佛印那里谁知道小和尚却说,师父吩咐下来,今天不见客。苏轼听了火冒三丈,不顾小和尚的拦阻,径直向佛印的住处闯去,到了佛印的住处却看到房门上贴着一张字条:“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轼见到这两句话,幡然醒悟,我真的错了,为了区区“放屁”两个字就大动肝火,何来“八风吹不动”呢?于是苏轼自叹自己的修行远远不及佛印。 苏轼与佛印的交往对苏轼在佛法上的修为大有好处,可以说使得苏轼仕途上的不如意造成的郁闷心情得到了平复,对苏轼保持一个豁达的心境是非常有好处的。】2023-08-07 20:34:051
不能让别人的思想,左右了我的生活。
佛说:"要为自己而活不要太在意别人。"修养很好的人能研究透彻自他不二的所以然,八风不动,得失、利害、毁誉、称讥不会动摇;别人说你很了不起,你也不得意忘形;别人说你不够看、差劲,你也不会烦恼。一个人活在世上,必然会被名利所困,为可望却不可及的梦想所累,心会被这些搅得心神不宁。佛就是看透了人生种种难堪的局面者,所以才教我们用"清淡之心"对待人生,有了一份安详的心境,就不可能再会用别人的思想来左右我们的人生。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沙弥一起外出云游,走到一河边,没有桥,只能趟过去。河边一美貌女子恰巧也要过河,请求老和尚帮助。老和尚没说什么,就顺便把女子背过河。过了河,与女子分别后,两和尚继续赶路。过了很久,小沙弥终于忍不住了,问老和尚:"师傅,佛祖说出家人不近女色,你怎么竟然背女人过河?别人看到了会有闲言闲语的。"老和尚笑了笑说:"你难道忘了,佛祖还告诉我们出家人要以慈悲为怀,不可不见死不救吗?你那么在意别人的话,难道也忘了出家人要六根清净吗?"小沙弥听了老和尚的话后,惭愧地低下了头。人生在世,只要用一种喜悦、用一种成全、用一种求心安的态度去做就好了,不要太顾虑别人的看法。我们不是为任何人而活,我们是为自己而活,自己走自己应走的道路。孔子也无法保证人人都喜欢他,在陈蔡绝粮的时候,他就遭人误会。耶稣是圣人,也没有办法保证人人都喜欢他,终于被最亲近的弟子出卖了他。放松自己,不要执著,从爱心出发,不计得失,但求心安无愧就好。佛说:"无生法忍,就是安详。"安详是人生的一种处世境界,它教我们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佛是安详的"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人生有很多痛苦都是因为别人的"中伤",这里的"中伤"有时并非就是指恶言恶语。有的人是免不了世俗的流言,有的人是过不了自己的这道坎,不愿别人提起心中的伤痛。生死、是非、得失、好坏、美丑等等,我们都避免不了心中会有疑虑,只要拥有一颗安详的心,别人就不可能在此作怪。大才子苏东坡在瓜州任职的时候,曾与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成为至交,他们经常在一起谈禅论道,生活得十分快活。一日,苏轼认为自己对于禅已经领悟到一定程度了,于是便写了一首诗,来阐述自己对于禅道的理解,然后拿到佛印禅师去印证。诗的内容包含了这四句话: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意思是说:我顶礼伟大的佛陀,蒙受到佛光的普照,我的心已经不再受到外在世界的诱惑了,好比佛陀端坐莲花座上一样。佛印看了他写的诗后,笑着在上面写了"放屁"两个字,然后就叫书童带回去给苏东坡看。书童回去马上就来到苏东坡面前,把佛印禅师的批文给苏东坡看。苏东坡看到"放屁"两个字后,马上火冒三丈就要动身去找禅师理论。他气熏熏地来到金山寺,远远看见禅师站在江边。禅师告诉他说:"我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我写的诗,你既然看不上,也不能侮辱人呀!"禅师说:"我没有侮辱你呀?"苏轼理直气壮地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说:"这不是侮辱人是什么?今天我一定要讨个公道,你一定要给我一个说法。"佛印禅师呵呵大笑说:"还"八风吹不动"呢!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佛终归是佛,六根清净。世人总是太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想法,然而连圣人也不可能做事处处合别人的心意,你又怎么可以呢?"八风吹不动"说得容易,那需要我们有一颗安详的心。不再受他人的思想摆布,最终也会像佛一样,活得平静,活得心安理得。禅曲里面有这样一句歌词:"铁牛不怕狮子吼。"我们不能左右别人,但是我们也不能让别人左右了我们的思想,这时我们就需要一种处事不惊的心态。说话做事不可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否则就会处处为别人而活,处处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而真正忽略了自己的思想。佛总是可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而我们缺乏的也正是这种"安详"。学佛,念佛,达到不为别人而改变才是一种至高的境界。2023-08-07 20:34:151
和〈苏轼与佛印的对话〉启示一样的故事有哪些?
所谓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的公案,讲的是宋朝文人苏东坡的故事。当年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地方出任闲职。据说当年他在瓜州的时候,经常和长江对面金山寺的佛印禅师参禅论道,甚是得益。有一天苏东坡觉得灵光闪现,得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说明一下,所谓的八风,是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遇,人在这些境遇之前,往往不能稳守心道,情由所动。比如一看到论坛一给自己帖子加星加肉,于是忘情窃喜;一听到网友批评,就怒火中烧;一遇到不同见解,就视而不见。这些都是随风而动的表现。当时东坡居士很得意自己这首诗,于是满心欢喜地派人送到佛印处求印证。佛印看到诗后,只批了两个字“放屁”就叫人将诗送了回去。苏大学士一看这两个字的评语,火起无名,立马过江到金山寺,要当面和佛印禅师论道。于是佛印就问苏东坡,既然八风吹不动,为什么一个屁字就让你渡江而来。这就是八风吹不动的禅门公案。2023-08-07 20:34:341
王安石变法苏轼被贬是什么情况。
他在政治上较偏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有任何不满,“如食内有蝇,吐之乃已”。既反对新党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在各地居官清正,为民兴利除弊,政,绩颇多,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苏堤就是实证。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神宗时苏轼任祠部员外郎,熙宁五年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三年后移知密州、徐州、湖州。熙宁十年四月,赴任徐州,是年七月七日,黄河决口,水困徐州,苏轼参加救,灾。元丰二年,四十三岁时,发生了著名的李定“乌台诗案”,他因此事入,狱,几死,因为写文章称赞朝廷,朋友出手相救,而神宗亦爱其才,终得以保全,翌年被贬至黄州,在黄州“深自闭塞,扁舟革履,放浪山水之间,与渔樵杂处”,当时佛印担任庐山归宗寺住持,二人时有往来。苏轼有《戏答佛印偈》曰:“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恒沙妙法王,是故东坡不敢借,借君四大作禅床。”元丰七年离开黄州。宋哲宗即位,回朝任礼部郎中、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元祐四年拜龙图阁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绍圣元年被章惇贬谪至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孙氏馆,终年六十四岁。谥号“文忠”。王安石为人特立独行。据载,他常不梳洗就出门会客,看书入神时则会随手拿东西吃,吃了鱼食也不知道。署名苏洵但普遍认为是伪作的《辨奸论》就是影,射,王安石的,其中写道:“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苏轼和王安石也历来不睦,王安石喜好惊人之言,苏轼曾作文讥讽。民间也有不少两人斗智的故事,如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篇。元祐元年,王安石在江宁府的半山园去世,宋哲宗赵煦追赠王安石为太傅,并命中书舍人苏轼撰写《王安石赠太傅》的“制词”。苏轼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黄庭坚称他“真神仙中人”。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脩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脩听毕恍然大悟。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叔孙通制订的礼。”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程颐的弟子朱光庭﹑贾易等所谓洛党﹐借口苏轼在策问中提出效法“仁祖之忠厚”则官吏们偷惰不振﹐效法“神考之励精”又使官,吏,们流于苛刻﹐藉以攻击苏轼诬蔑宋仁宗赵祯不如汉文帝刘恒﹑宋神宗赵顼不如汉宣帝刘询﹐应予治,罪。蜀人吕陶﹑上官均亦即所谓蜀党﹐不肯坐视苏轼所受排击﹐上章论列朱光庭借机为程颐泄,私,忿。无所偏袒的范纯仁也觉得朱光庭的奏章太过分﹔而侧身于朔党的王岩叟则支持程颐。洛党和蜀党积不相能的结果﹐苏轼离开了政,府﹐程颐也罢崇政殿说书。两党两败俱伤﹐以刘挚﹑梁焘等北方人为首的朔党控,制了政,府﹐成为司马光保守派的真正继承者。随后﹐朔党又同吕大防发生矛盾﹐权势之争﹐愈演愈烈﹐而一些投机分子如杨畏之流又交斗其间﹐政,治,局,面更加混乱﹐最后经受不起以章慞为首的变法派打击﹐完全垮台。洛党的政见,与王安石多有异同。他们也像王安石那样,主张以理想来改造现实,他们所本的理想也是所谓“王道”的典范唐虞三代。不仅在理想方面,在具体主张方面也是这样。比如王安石以为:“今人才乏少,且其学术不一,异论纷然,不能一道德故也,一道德则修学校。”程颢则以为:“今师学废而道德不一,……秀民不养于学校而人才多废。”在这一点上,两者的看法完全一致。程颢曾上神宗书,其中有关井田、兵归于农、帝王必立师傅等等的主张,也多与王安石一致。熙宁二年程颢参与考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就是因为有相同认识的基础。洛党与王安石也有不同,比如王安石特重法,而洛党偏重人。程子曾说:“善言治者,必以成就人才为急务,人才不足,虽有良法,无与行之矣。”这是两者显著的不同处。蜀党对政,事的看法较洛党柔软,言事论理不执于一端,所以他们并不强调某种理念,也不认为某种制度独胜。而两党领袖的趣味、性格尤其表现了不同。比如洛党领袖程颐“不欲为闲言语”,援古句“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说作诗是浪费生命,所谓“可惜一生心用在五个字上”。蜀党领袖苏轼则极好词采,以为“世间乐事无逾此者”。颐严肃有余,完全没有幽默感,轼则是在诗文书画诸方面都极显才华的大才子,性格中“活泼”的成分也较多。朔党不同于洛党之处,在于朔党多为实,务,派,官,员,所以较重经验。王安石与洛党都喜欢讲唐虞,讲三代,讲“王霸之辨”,而朔党不讲。不讲三代那样玄远的理想,而注重王安石与洛党看不起的汉唐经验,主张通过权衡汉唐的利弊,来进行逐步的改良。激进派对这样的“实际”主张不以为然,以为这样的主张行之于平稳治世,也许是得策,但用之于大变革时期未免缓不济急。就如程颢对司马光自比“人参、甘草”所说:“病未甚时可用也,病甚则非所能及”(司马光在元佑时尽反熙丰,“人参甘草”成了“烈,药”。)洛蜀朔三党,不同处本来很多,只是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走到了一起。维护新法的王安石一派被驱除出朝廷,他们便不能相安于一朝。所谓“既交恶,其党迭相攻”。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苏轼唱反调:“为刘氏者左袒!”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苏轼很早接触佛教,一生与禅师交游颇广,在黄州时常与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来往,一日苏轼做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呈给佛印。禅师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见后大怒,立即过江责问禅师,禅师大笑:“学士,学士,您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又一‘屁"就打过了江?”“八风吹不动”可见于《佛地经论》卷五,诗僧寒山诗歌亦有此句,八风是佛教用语,指八种境界的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曲洧旧闻》又记:苏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既饱,以庐山玉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神宗改,革,拜王安石为宰相,开以新政,是为王安石变,法。新,政虽切中时弊,但实行上颇有问题,遭到朝中保守党大臣极力反对,是为旧党。旧党其中不乏有影响力的人物,如韩琦、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王安石唯有晋用吕惠卿、曾布、章惇及韩绛等新人,予以抗衡。新旧党争前后凡五十余年,对北宋的政,治产生颇大影响。有时争论只是书生意气之争,司马光批评王安石变,法的理由之一居然是南人不可当,政,司马光曰 :“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将引乡党之士,天下风俗,何由得更淳厚!”由于新、旧两党更迭执,政,王安石曾两度退职,新政时行时废,臣民无所适从。党争最初因为政,见,不同而起,后来演变成排除异己的夺,权之争,元丰八年三月,宋神宗病逝,宋哲宗即位,以司马光执,政,几尽罢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在宣仁太后主导下,致力于恢复祖宗旧制,前后历时九年,此一时期改革派人士几乎全招贬职。蔡确、章惇等被贬至岭南,开启北宋贬官至岭南的先例。元祐元年王安石与司马光相继病逝,守旧派继续掌,握,大,权,党,争仍无止息,朝廷分裂成正反两党,得势反对党又分成三派:朔党(朔学)司马光;洛党(洛学)二程;蜀党(蜀学)苏轼、吕陶、上官均。元祐党人-得势-反对变法。元丰党人-失势-支持变法。洛党朱光庭、贾易等攻击苏轼诬蔑宋仁宗不如汉文帝,宋神宗不如汉宣帝,以为是对先皇不敬。这时吕陶、上官均挺身而出为苏轼辩护,史称蜀洛党争(蜀洛朔党争)。至此党,争仅沦为意气之争,终使朝纲不振,政,风日坏。元祐九年,宣仁太后病逝,宋哲宗亲政,章惇入汴京,拜尚书省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恢复宋神宗的新法,史称“绍述”,意为继承,除曾布为翰林学士,晋张商英为右正言。章惇当,政期间,对元祐诸臣大,肆,报,复,以“抵毁先帝、变易法度”的罪名,剥,夺了司马光、吕公著等人的赠官谥号,绝大部分的旧党,党,人都被流放或罢黜,贬到岭南等蛮荒地区,又企图追废宣仁太后,为哲宗所止。但章惇此举只是带有个人情绪的报,复。但在公,家,事,务,上,章惇尚称正派,未曾以官爵私其亲信。到了徽宗时期,将章惇则以罪贬逐于外,改用韩忠彦、曾布为宰相,试图化解新,党,争,但党,争已是无可化解。徽宗只好启用蔡京,但蔡京奸险不堪,与宦,官,童贯等勾,结,立“元祐党人碑”,将司马光等人一一定为奸,党,碑上有名者永不复用;结果朝廷忠良尽去,国,事不堪闻问,加速了北宋的覆亡。余英时说:“党,争是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又说“在熙宁变法以前,皇帝是超越于党,争之上的;但在神宗与王安石‘共,定,国,是"以后,皇帝事实上已与以宰相为首的执,政,派联成一党,不复具有超越的地位。”2023-08-07 20:34:444
历史上记载苏轼的相貌如何?
苏轼的相貌说了你不敢相信,脸长,他妹妹苏小妹取笑他一滴眼泪留下来要一年才能到嘴角。苏轼的脸颊很高 ,而且脸较清瘦这是百家讲坛里讲的挺高的有一米八几,肩很宽2023-08-07 20:34:556
水浒传中十大善人是?并且对他们的评价
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小李广 花荣柴进2023-08-07 20:35:203
苏轼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B%8F%E8%BD%BC/53906#42023-08-07 20:35:404
苏轼的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少怀壮志,负才名,22岁中进士.入仕后,在新旧党争激烈之际,屡遭贬谪,直至63岁高龄还远徙琼州,赦还的次年,死于常州.他在诗词文,书法,绘画上都有很高造诣.他还创立了豪放词派.2023-08-07 20:36:123
苏轼的资料及诗词鉴赏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湄山人。东坡自幼博贯内外群典,属文日数千言,一○五七年二十二岁时进士及第致仕。在朝期间,时值王安石推行新法。东坡站在保守派的立场,上书力陈新法之害。书曰:「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薄厚,不在乎穷与贫。人主知此,则知所轻重矣。」要求神宗权衡轻重,务崇道德而厚风俗,不要急于有功而贪富强。神宗阅书后,特单独召见东坡,倾心而谈。东坡对曰:「臣以为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其言隐指安石,要神宗提防。神宗悚然有省地说:「朕当详思之。」但苏轼的直谏也因此得罪了安石,遂被请出朝廷。在外期间,因心怀不平,常以诗论讽,又引起小人的讪谤,被捕入狱。安石欲置以死地。神宗念其忠心,又怜其才华,不忍深罪,遂以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执掌地方军事的助理官)安置。安石死后,司马光任宰相,苏轼复入朝,升为翰林学士(皇帝身边的顾问兼秘书官),但终以才高言直,为权臣所忌恨,历贬至惠州(今广东惠阳)、琼州(今海南岛)、杭州等地,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年)死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宋史》卷三百三十八「本传」评述其一生说:「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排挤,不得安于朝廷之上。」寥寥数语,概括出了苏轼的仕官生涯和高尚人格。东坡家世奉佛。他自叙说父亲苏洵与母亲程氏「皆性仁行廉,崇信三宝。」(《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叙》)受家庭影响,东坡自小就接触了佛教,在《子由生日》的诗中,他说「君少与我师皇坟,旁资老聃释迦文」。说明了早在与其弟子由同学的少年时代,就开始读佛教书籍了。父母死后,东坡曾施舍家中的字画和母亲的首饰用作佛事,为父母超度。并撰写赞颂文说:「佛以大圆觉,充满河沙界。我以颠倒想,出没生死中……愿我先父母,与一切众生,在处为西方,所遇皆极乐。人人无量寿,无往亦无来。」(《居士传》)传二十六)居官期间,每至一处,东坡都要与高僧共游,从其参禅学佛。东坡一生结识的禅僧很多,其中以东林常总、大觉怀琏、玉泉承皓和佛印了元禅师最为密切。苏轼学佛名句「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便是他与常总「论无情话」,有省而作的诗偈,(《五灯会元》卷十七,《内翰苏轼居士》)以此表明对禅学的见解。大觉怀琏是东坡在杭州期间结识的禅僧,后来两人成了方外之友。在荆南(今湖北江陵)时,听说玉泉承皓禅师有机锋,一般人难以相接,从来自负的东坡便想亲自去较量一下。一次他微服出府,进寺拜见。承皓见问:「尊官高姓?」东坡答:「姓秤,乃秤天下长老的秤。」皓禅师大喝一声说:「请问这一声喝叫重多少?」东坡哑口无对,遂谢罪礼敬,从之参学。(同上)贬谪黄州期间,东坡又与佛印了元建立起亲密关系,并留下了很多趣闻佳话。有次东坡作了首偈曰:「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自以为体现了较深的禅学功夫,便派人把偈子呈给住在江对岸的佛印禅师。禅师看后在上面批丁「放屁」两个字,就让人把偈子带回去。东坡看到批话,一时无名火起,遂乘船渡江亲自来找禅师,当即责问禅师何以秽语相加。禅师听说呵呵大笑,说道:「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东坡一时省悟,方感自愧不如,叹服不已。(参见赖永海《佛道诗禅》第六章,《五灯会元》卷十六《云居了元禅师》)东坡自到黄州后,便素食斋戒,每天诵经念佛不断。黄州城南有安国寺,东坡每隔几天便要朝拜一次;每次都要焚香默坐,克己悔过,良久,自觉身心皆空,精神怡然。晚年时,随行无他物,惟有一轴阿弥陀佛像不离身边,说「此吾往生公案也。」(《居士传》传二十六)。尝言前生是僧,临终前嘱咐家人在他死后要以僧人之礼葬之。(《中国佛学人名辞典》第六百四十九页)东坡是宋代诗词大家,他那乐观豪迈、飒然超离的诗词与他的透彻的禅学修养是紧密联系的。他把学诗比作学禅,诗境等同禅境,「每逢佳句则参禅」(《书李端叔诗后》)是他从事创作的体会。他的很多诗词也都深入禅髓,如前面提到的「溪声尽是长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的诗句,引佛语入诗,把佛理禅意与「山色」、「溪水」融为一体,读来别具韵味。清人钱谦益说:「北宋以后,文之通释教者,以子瞻为极则。」(《牧斋初学集》卷八十三)钱钟书《谈艺录》「六十九」也引沉归愚语说:「宋人精禅学者,孰如苏子瞻」。东坡的禅学对后世文人有较大影响,「苏门四学士」皆游学于禅门。2023-08-07 20:36:334
苏轼和佛印,当才子遇上高僧,两个人谁更胜一筹?
苏轼是大文豪,佛印是高僧,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是不能比较的。2023-08-07 20:36:4410
总是被同班同学议论该怎么办?
好好学习2023-08-07 20:38:158
“八风吹不动,独坐紫金莲”全诗是什么?
该句选自苏轼的《东坡志林》。原文如下: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稽首”是顶礼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说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毫光照大千”是说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系里面,有很多星球,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千世界。“八风吹不动”这是一句精警动人的诗句,也是全诗的中心,最为要紧。“八风”,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大智度论》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违,能鼓动物情。”这八种是人生成败得失的总和。称颂赞美,名誉利禄,跟各种快乐的享受,是谁都会陶醉的;普通一般人,每逢这些好境乐事,都会感到瓢瓢然!而遇讥嘲诋毁,则怒形于色;逢逆缘苦境,则忧戚于心,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一个人,居然“八风”都吹不动他,这人是谁?就是佛陀。“端坐紫金莲”这是说佛陀诸惑已尽,众德圆备,故能不被外境所摇动,庄严而安稳地坐在莲花台上。故事由来:有一天,苏东坡灵感来了,写了一首五言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自感得意,认为这首颇具修持工夫的创作,如果让佛印禅师看到,一定会加精、给红脸,就赶紧派书僮过江,专程送给佛印禅师去欣赏印证。谁知佛印看后,一笑,略一沉吟,只批了两个字,便交给书僮原封带回。苏东坡在期待中接回“佳音”,总以为禅师会赞叹一番,急忙打开一看,只见上写“放屁”两个大字。苏东坡受不住这一着,随即备船过江,亲自到金山寺去找佛印禅师兴师问罪。直奔金山寺,却见禅堂禁闭,门上贴一张纸条,写的是“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苏东坡到此才恍然大悟,惭愧不已!参考资料苏轼.东坡志林.青岛:青岛出版社,2010年4月1日2023-08-07 20:38:491
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的诗名2023-08-07 20:39:055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ufeff。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作者苏轼,写于他被贬黄州的时候. 附个小故事: 苏东坡在黄州时,有一天,诗兴来了,做了一首赞佛的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是一首意境很高的诗,不是对佛法有相当的造诣,绝对写不出这样的好诗.苏东坡写好了这首诗,自己反覆吟哦,觉得非常满意!这时,他想起了好朋友佛印禅师来,他想禅师如果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大的赞赏一番,甚至会拍案叫绝.于是,他立刻把那首诗抄在诗笺上,用信封封好,叫佣人送去长江南岸的归宗寺,给佛印禅师看. 黄州在长江北岸,要到对岸的归宗寺,必须渡江.现在,我们趁苏东坡的佣人搭船过江的时候,来研究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稽首”,是顶礼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说,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 “毫光照大千”,是说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系里面,有很多星球,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千世界. “八风吹不动”,这是一句精警动人的诗句,也是全诗的中心,最为要紧.“八风”,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大智度论》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违,能鼓动物情.”这八种是人生成败得失的总和.称颂赞美,名誉利禄,跟各种快乐的享受,是谁都会陶醉的;普通一般人,每逢这些好境乐事,都会感到瓢瓢然!而遇讥嘲诋毁,则怒形于色;逢逆缘苦境,则忧戚于心,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一个人,居然“八风”都吹不动他,这人是谁?就是佛陀. “端坐紫金莲”,这是说佛陀诸惑已尽,众德圆备,故能不被外境所摇动,庄严而安稳地坐在莲花台上. 这首诗是在赞佛,同时却又暗含着作者有其超然的境界:他能跟佛陀一样,已达到了心能转物而不为物转的地步.——苏东坡的确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这时,佣人上岸了,他赶上庐山归宗寺去. 佛印禅师读到苏东坡的诗时,并不如苏东坡所预料的赞赏一番,或拍案叫绝,反而感到这很需要给他一个当头棒喝;于是,他在那首诗的下端,批上“放屁”两个大字,交给佣人带回黄州. 在黄州的苏东坡,自从佣人去后,便沾沾自喜地在等待着,他满以为佛印禅师看到那首诗时,一定会大大地赞赏,所以他一心一意在等着佳讯传来,好容易等到佣人回来了,他迫不及待地问:“师父看了怎么说?”佣人说:“他没说什么?只在你的诗笺上写一些字,叫我拿回,我不懂写些什么.”佣人说着,便把那封诗信交给苏东坡;苏东坡打开信封,抽出诗笺,看到那首诗的下端,批着“放屁”两个大字时,不禁无明火升起三千丈,勃然大怒起来!连喊“岂有此理?”他再仔细地推敲自己的诗,尽找也找不出那首诗的毛病;他自言自语地责怪佛印禅师道:“我这首好诗,你不懂得欣赏也罢,竟把它当做放屁,你真是太糊涂了!”于是,他决定亲自去跟佛印禅师评理,马上雇船过江,上庐山归宗寺去. 苏东坡的船向南进,他坐在船上,虽然这时江上的清风习习地吹来,可是他这时的心,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再也没有上次游赤壁时的心情,吟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名句了. 苏东坡赶上庐山归宗寺,气呼呼地要找佛印禅师算帐,那知禅师早已吩咐客堂的知客师说:“今天不见客.”苏东坡听了,火上加油,再也忍受不住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三步做两步地一直奔到佛印禅师的方丈室来,他看方丈室的门掩着,正要举手敲门进去时,忽然发现门扉上贴着一张字条,端正地写着: 八风吹不动, 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看到这两句,立刻就警觉了,心里暗暗叫道:“我错了!” 各位!苏东坡错在那里呢?佛印禅师那句话,明明是警告他说:“你说能够不为称讥毁誉的各种境界所动,为什么竟被那区区“放屁”两个字,搞到无明火起,过江来和我评理呢?”这时的苏东坡,深深地感到惭愧,自叹一向对于佛法,只求理解,缺少了真修实行,所以当境界现前时,竟与常人无异,研究佛学的理论而不实践,真是“不行”!因之,当即痛下决心,今后要把所理解的佛法,在日常生活中实行起来.同时,他又深深地感激佛印禅师给他的启示,他觉得有这样的一位诤友,实是人生的大幸!从此,他对佛印禅师,更加心悦诚服了2023-08-07 20:39:221
“八风吹不动,独坐紫金莲。”全诗是什么?
大风吹不动,一屁过江东2023-08-07 20:39:353
稽首和天中天是什么意思
“稽首”,是顶礼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说,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 “毫光照大千”,是说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系里面,有很多星球,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千世界。 “八风吹不动”,这是一句精警动人的诗句,也是全诗的中心,最为要紧。“八风”,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大智度论》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违,能鼓动物情。”这八种是人生成败得失的总和。称颂赞美,名誉利禄,跟各种快乐的享受,是谁都会陶醉的;普通一般人,每逢这些好境乐事,都会感到瓢瓢然!而遇讥嘲诋毁,则怒形于色;逢逆缘苦境,则忧戚于心,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一个人,居然“八风”都吹不动他,这人是谁?就是佛陀。 “端坐紫金莲”,这是说佛陀诸惑已尽,众德圆备,故能不被外境所摇动,庄严而安稳地坐在莲花台上。2023-08-07 20:40:041
稽首天中天是什么意思 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含义介绍
1、稽首天中天就是顶礼膜拜佛陀的意思。“稽首”,是顶礼膜拜的意思,“天中天”,天是人所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 2、“毫光照大千”,是说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太阳系里有很多星球,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千世界。2023-08-07 20:40:131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作者是谁?作于什么时期?
这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被贬期间写的一首赞佛偈2023-08-07 20:40:262
稽首天中天是什么意思 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含义介绍
1. 稽首天中天就是顶礼膜拜佛陀的意思。“稽首”,是顶礼膜拜的意思,“天中天”,天是人所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 2. “毫光照大千”,意思是佛祖慈悲大德之光,普照三千世界。太阳系中有许多行星,形成了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并成中间的一千个世界;中间的一千个世界形成了一千个伟大的世界。2023-08-07 20:40:351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稽首”,是顶礼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说,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 “毫光照大千”,是说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系里面,有很多星球,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千世界.2023-08-07 20:41:151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稽首”,是顶礼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说,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 “毫光照大千”,是说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系里面,有很多星球,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千世界。 “八风吹不动”,这是一句精警动人的诗句,也是全诗的中心,最为要紧。“八风”,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大智度论》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违,能鼓动物情。”这八种是人生成败得失的总和。称颂赞美,名誉利禄,跟各种快乐的享受,是谁都会陶醉的;普通一般人,每逢这些好境乐事,都会感到瓢瓢然!而遇讥嘲诋毁,则怒形于色;逢逆缘苦境,则忧戚于心,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一个人,居然“八风”都吹不动他,这人是谁?就是佛陀。 “端坐紫金莲”,这是说佛陀诸惑已尽,众德圆备,故能不被外境所摇动,庄严而安稳地坐在莲花台上。2023-08-07 20:41:281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稽首”,是顶礼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说,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 “毫光照大千”,是说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系里面,有很多星球,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千世界。 “八风吹不动”,这是一句精警动人的诗句,也是全诗的中心,最为要紧。“八风”,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大智度论》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违,能鼓动物情。”这八种是人生成败得失的总和。称颂赞美,名誉利禄,跟各种快乐的享受,是谁都会陶醉的;普通一般人,每逢这些好境乐事,都会感到瓢瓢然!而遇讥嘲诋毁,则怒形于色;逢逆缘苦境,则忧戚于心,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一个人,居然“八风”都吹不动他,这人是谁?就是佛陀。 “端坐紫金莲”,这是说佛陀诸惑已尽,众德圆备,故能不被外境所摇动,庄严而安稳地坐在莲花台上。2023-08-07 20:41:461
稽首天中天是什么意思 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含义介绍
1、稽首天中天就是顶礼膜拜佛陀的意思。“稽首”,是顶礼膜拜的意思,“天中天”,天是人所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 2、“毫光照大千”,是说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太阳系里有很多星球,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千世界。2023-08-07 20:41:571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这两句是什么意思,最好能译一下!
“稽首”,是顶礼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说,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 “毫光照大千”,是说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系里面,有很多星球,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千世界。2023-08-07 20:42:121
苏东坡诗'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中‘天中天’如何解释?
天中天”,是说,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苏东坡在黄州时,有一天,诗兴来了,做了一首赞佛的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是一首意境很高的诗,不是对佛法有相当的造诣,绝对写不出这样的好诗。苏东坡写好了这首诗,自己反覆吟哦,觉得非常满意!这时,他想起了好朋友佛印禅师来,他想禅师如果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大的赞赏一番,甚至会拍案叫绝。于是,他立刻把那首诗抄在诗笺上,用信封封好,叫佣人送去长江南岸的归宗寺,给佛印禅师看。 黄州在长江北岸,要到对岸的归宗寺,必须渡江。现在,我们趁苏东坡的佣人搭船过江的时候,来研究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稽首”,是顶礼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说,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 “毫光照大千”,是说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系里面,有很多星球,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千世界。 “八风吹不动”,这是一句精警动人的诗句,也是全诗的中心,最为要紧。“八风”,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大智度论》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违,能鼓动物情。”这八种是人生成败得失的总和。称颂赞美,名誉利禄,跟各种快乐的享受,是谁都会陶醉的;普通一般人,每逢这些好境乐事,都会感到瓢瓢然!而遇讥嘲诋毁,则怒形于色;逢逆缘苦境,则忧戚于心,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一个人,居然“八风”都吹不动他,这人是谁?就是佛陀。 “端坐紫金莲”,这是说佛陀诸惑已尽,众德圆备,故能不被外境所摇动,庄严而安稳地坐在莲花台上。 这首诗是在赞佛,同时却又暗含着作者有其超然的境界:他能跟佛陀一样,已达到了心能转物而不为物转的地步。——苏东坡的确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这时,佣人上岸了,他赶上庐山归宗寺去。 佛印禅师读到苏东坡的诗时,并不如苏东坡所预料的赞赏一番,或拍案叫绝,反而感到这很需要给他一个当头棒喝;于是,他在那首诗的下端,批上“放屁”两个大字,交给佣人带回黄州。 在黄州的苏东坡,自从佣人去后,便沾沾自喜地在等待着,他满以为佛印禅师看到那首诗时,一定会大大地赞赏,所以他一心一意在等着佳讯传来,好容易等到佣人回来了,他迫不及待地问:“师父看了怎么说?”佣人说:“他没说什么?只在你的诗笺上写一些字,叫我拿回,我不懂写些什么。”佣人说着,便把那封诗信交给苏东坡;苏东坡打开信封,抽出诗笺,看到那首诗的下端,批着“放屁”两个大字时,不禁无明火升起三千丈,勃然大怒起来!连喊“岂有此理?”他再仔细地推敲自己的诗,尽找也找不出那首诗的毛病;他自言自语地责怪佛印禅师道:“我这首好诗,你不懂得欣赏也罢,竟把它当做放屁,你真是太糊涂了!”于是,他决定亲自去跟佛印禅师评理,马上雇船过江,上庐山归宗寺去。 苏东坡的船向南进,他坐在船上,虽然这时江上的清风习习地吹来,可是他这时的心,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再也没有上次游赤壁时的心情,吟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名句了。 苏东坡赶上庐山归宗寺,气呼呼地要找佛印禅师算帐,那知禅师早已吩咐客堂的知客师说:“今天不见客。”苏东坡听了,火上加油,再也忍受不住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三步做两步地一直奔到佛印禅师的方丈室来,他看方丈室的门掩着,正要举手敲门进去时,忽然发现门扉上贴着一张字条,端正地写着: 八风吹不动, 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看到这两句,立刻就警觉了,心里暗暗叫道:“我错了!” 各位!苏东坡错在那里呢?佛印禅师那句话,明明是警告他说:“你说能够不为称讥毁誉的各种境界所动,为什么竟被那区区“放屁”两个字,搞到无明火起,过江来和我评理呢?”这时的苏东坡,深深地感到惭愧,自叹一向对于佛法,只求理解,缺少了真修实行,所以当境界现前时,竟与常人无异,研究佛学的理论而不实践,真是“不行”!因之,当即痛下决心,今后要把所理解的佛法,在日常生活中实行起来。同时,他又深深地感激佛印禅师给他的启示,他觉得有这样的一位诤友,实是人生的大幸!从此,他对佛印禅师,更加心悦诚服了。2023-08-07 20:42:251
东坡提联讽老道故事扩写
你是说这个故事吗?苏东坡苏东坡在黄州时,有一天,诗兴来了,做了一首赞佛的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是一首意境很高的诗,不是对佛法有相当的造诣,绝对写不出这样的好诗。苏东坡写好了这首诗,自己反覆吟哦,觉得非常满意!这时,他想起了好朋友佛印禅师来,他想禅师如果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大的赞赏一番,甚至会拍案叫绝。于是,他立刻把那首诗抄在诗笺上,用信封封好,叫佣人送去长江南岸的归宗寺,给佛印禅师看。 黄州在长江北岸,要到对岸的归宗寺,必须渡江。现在,我们趁苏东坡的佣人搭船过江的时候,来研究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稽首”,是顶礼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说,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ue005 “毫光照大千”,是说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系里面,有很多星球,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千世界。 “八风吹不动”,这是一句精警动人的诗句,也是全诗的中心,最为要紧。“八风”,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大智度论》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违,能鼓动物情。”这八种是人生成败得失的总和。称颂赞美,名誉利禄,跟各种快乐的享受,是谁都会陶醉的;普通一般人,每逢这些好境乐事,都会感到瓢瓢然!而遇讥嘲诋毁,则怒形于色;逢逆缘苦境,则忧戚于心,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一个人,居然“八风”都吹不动他,这人是谁?就是佛陀。 “端坐紫金莲”,这是说佛陀诸惑已尽,众德圆备,故能不被外境所摇动,庄严而安稳地坐在莲花台上。 这首诗是在赞佛,同时却又暗含着作者有其超然的境界:他能跟佛陀一样,已达到了心能转物而不为物转的地步。——苏东坡的确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这时,佣人上岸了,他赶上庐山归宗寺去。 佛印禅师读到苏东坡的诗时,并不如苏东坡所预料的赞赏一番,或拍案叫绝,反而感到这很需要给他一个当头棒喝;于是,他在那首诗的下端,批上“放屁”两个大字,交给佣人带回黄州。 在黄州的苏东坡,自从佣人去后,便沾沾自喜地在等待着,他满以为佛印禅师看到那首诗时,一定会大大地赞赏,所以他一心一意在等着佳讯传来,好容易等到佣人回来了,他迫不及待地问:“师父看了怎么说?”佣人说:“他没说什么?只在你的诗笺上写一些字,叫我拿回,我不懂写些什么。”佣人说着,便把那封诗信交给苏东坡;苏东坡打开信封,抽出诗笺,看到那首诗的下端,批着“放屁”两个大字时,不禁无明火升起三千丈,勃然大怒起来!连喊“岂有此理?”他再仔细地推敲自己的诗,尽找也找不出那首诗的毛病;他自言自语地责怪佛印禅师道:“我这首好诗,你不懂得欣赏也罢,竟把它当做放屁,你真是太糊涂了!”于是,他决定亲自去跟佛印禅师评理,马上雇船过江,上庐山归宗寺去。 苏东坡的船向南进,他坐在船上,虽然这时江上的清风习习地吹来,可是他这时的心,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再也没有上次游赤壁时的心情,吟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名句了。 苏东坡赶上庐山归宗寺,气呼呼地要找佛印禅师算帐,那知禅师早已吩咐客堂的知客师说:“今天不见客。”苏东坡听了,火上加油,再也忍受不住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三步做两步地一直奔到佛印禅师的方丈室来,他看方丈室的门掩着,正要举手敲门进去时,忽然发现门扉上贴着一张字条,端正地写着: 八风吹不动, 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看到这两句,立刻就警觉了,心里暗暗叫道:“我错了!” 各位!苏东坡错在那里呢?佛印禅师那句话,明明是警告他说:“你说能够不为称讥毁誉的各种境界所动,为什么竟被那区区“放屁”两个字,搞到无明火起,过江来和我评理呢?”这时的苏东坡,深深地感到惭愧,自叹一向对于佛法,只求理解,缺少了真修实行,所以当境界现前时,竟与常人无异,研究佛学的理论而不实践,真是“不行”!因之,当即痛下决心,今后要把所理解的佛法,在日常生活中实行起来。同时,他又深深地感激佛印禅师给他的启示,他觉得有这样的一位诤友,实是人生的大幸!从此,他对佛印禅师,更加心悦诚服了。2023-08-07 20:43:211
苏东坡为什么被称为大文豪?
宋朝的大学士苏东坡居士,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因他为人耿直,以致仕途并不顺利。当他被贬到江北瓜州时,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高僧佛印禅师相处得很好,经常谈经论道,那已成为他公余寂寞的心灵最佳的安顿处。 有一天,东坡居士的灵感来了,随即写了一首自许为不朽的五言诗偈: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他再三吟咏,感到非常得意,认为这首颇具修持工夫的创作,如果让佛印禅师看到,一定会赞不绝口,于是赶紧派书僮过江,专程送给佛印禅师去欣赏印证。谁知禅师看后,不禁莞尔而笑,略一沉吟,只批了两个字,便交给书僮原封带回。 苏东坡在期待中接回「佳音」,总以为禅师会赞叹一番,急忙打开一看,只见禅师歪歪斜斜地写了「放屁」两个大字。「岂有此理!」苏东坡拍着桌,胡子都气得翘了起来:「好,我要找佛印去理论!」苏东坡忍不住这一招,随即叫书僮赶忙再备船过江,要亲自到金山寺去找佛印禅师兴师问罪。 船才靠了岸,便发现佛印禅师已站在江边含笑相迎了。东坡一见佛印禅师,便怒气冲冲地吼道:「佛印!我们一向相处得很好,纵然我的文字不够水准,你是一个有修养的出家人,怎可随便恶口骂人?」 「什么?」禅师若无其事的问道:「我骂你什么?」苏东坡一听,脸都胀得通红,已气得说不出话来,只颤抖着手,指着「放屁」两个字,让佛印自己去看。禅师不禁哈哈大笑道:「我的大学士!你不是自夸『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就把你打过江来了呢」? 苏东坡到此才恍然大悟,只好低头不语,唯有惭愧而已!2023-08-07 20:4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