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ira
-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中华民族的终极追求。()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何谓「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立功、立言」是有次第的 首先是要立德、然后再立功、最后才是立言。 立德:意思是建立自己的品德,所谓品德,意思是指正确的品格和行为,例如 : 诚实、仁慈、忠义、孝顺、不自私…….等。 立功:意思是建立自己的丰功伟业,所谓功,意思是付出自力量来贡献社会,所谓业,意思是事业。整体意思是建功立业。但在立功之前要先立德,因为没有良好品德,建立的功业,只会祸害社会。 立言:意思是把自己立德后,再立功的过程中,以亲身经历印证了这个做人道理后,然后以笔墨写下心得,让下一代可以延续「立德、立功、立言」这个成功之道。 立言前,要先立功,因为对社会有正面贡献的人,他才受人专敬。人们的知道他的言行相符,他的说话和道理就值得信服。 故此,人生的事业莫过于「立德、立功、立言」。 《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首,是儒学的入问亦是基础。文中提及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教导人们如何立德。 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教导人们如何立功。 本末次序如下: 1(平天下)要天下太平,必先要治国。 2(治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必先要齐家。 3(齐家)一家和睦,齐整有序,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必先要修身。 4(修身)修养自己本身的德行。必先要正心。 5(正心)端正自己的心念。必先要诚意。 6(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歉恭。必先要致知。 7(致知)明理致知,穷究事物的道理。必先要格物。 8(格物)就是要革除物欲,不被欲所迷惑及束缚。 回复清净的心智。有定、有慧, 就能↘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福泽万民 参考: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意见,如有错误,还望指正。 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并非是要人人成为国之重臣再去「立德、立功、立言」,而是希望每一个人在其生活中都能实践「立德、立功、立言」的追求。古人看待一个成功的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在每一个阶段都可以依「立德、立功、立言」之标准来要求捡验自己有否「立德、立功、立言」之表现与成就,以现在的社会言也就是无论是在家庭、在团体、在职场、如能有「立德、立功、立言」之表现,必定是一位成功的人。 [立德]:所作所为 令人尊之敬之. 所做一切 令人很佩服. [立功]:文足以寿世 武足以匡时. 能令到本国家 本文族 良好文化延续下去 制止 平息战乱 用武力维持社会安定繁荣. [立言];一言而为天下法. 有道德标准 有样学样 依从所讲说话去做. 中国文化传统中有三件事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即“立德、立功、立言”。所谓“立德”,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民族的利益,为人类的进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德者常常“名垂青史,万古流芳”。所谓“立功”,就是为民族的振兴、社会的进步建功立业、添砖加瓦。立功者平凡而又伟大。所谓“立言”,就是为兴国安邦,为子孙后代著书立说,指点前程。立言者继承传统,光大文化。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人的精神是永存的。人总是通过“业”来展开人生的,企业工作是实现人生全部价值的载体。平凡中孕育著不平凡,创造著不平凡,关键在于不懈地追求。立德、立功、立言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追求的过程,而不是目的。从政、治国;带兵、打仗;经商、办企业,异曲同工、异业同道,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不同途径,但在最高层面上的境界是相通的。 东方文化,中国和印度是两大系。像日、韩文化,已属中华文化的末流。而中华文化,儒、道是两大宗派。是故游中国,不妨拜拜孔孟和老庄。可惜老庄少受眷顾,特别是庄子,备受冷落,幸好老庄都洒脱,根本不希罕死后留名。倒是儒家重名,虽然邹县的孟庙少人问津,但曲阜的孔庙,游客络绎,不要错过。 中国有孔子,印度则有释迦。但释迦在印度,犹如耶稣在以色列,视同陌路,两人所创的教,都是「教失而求诸野」。今日印度,仍是湿婆和毗湿奴的世界。 在政治上,最能代表印度的,是号称「圣雄」的甘地。中国若要找个对手,只能想到孙中山。因文革而遗臭, *** 本来也有资格,可惜因牵连「 *** 事件」而蒙污了。 印度,是甘地的功绩。但甘地岂止立功,兼能立言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是故为「圣雄」。孙中山与甘地相比,分数要少于甘地。孙中山虽然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可是在立功,革命尚未成功;在立言上,无论是《三民主义》或《建国方略》,都显得粗略;而在立德上,怎样评价,一直备受争议。 甘地作为圣雄,他在西方世界,极受尊崇。看看世界各地与甘地有关的组织或机构的所在地,英美固无论矣,欧洲则有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俄罗斯等;南亚则有澳洲和纽西兰。倒是东亚国家,都好像忘记了这个东方圣雄,像中国、日本和韩国,眼里没有甘地,寥寥可数的包括马来西亚和泰国。中国香港是国际城市,也有个与甘地有关的组织,在九龙太子道,叫「人类进步中心」(Center for The Progress of People)。 说甘地三不朽,他完成印度,是立功不朽;他著书立说,主编报章,阐发仁爱与非暴力主义,是立言不朽;他以伟大人格,牺牲精神,感化群伦,垂教后世,旷古希有,是立德不朽。2023-08-07 16:38:291
立德,立功,立言哪三不朽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据说,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王守仁,又叫王阳明,是明朝的浙江人。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心学大师”,对于人生存在意义所作的哲学反思,具有反叛性、挑战性。他的功劳在于使得人的主体意识得到空前提高,这个也是一翻思想意识的历史。今天在浙江余姚有一个“四碑亭”,有一个纪念他的碑亭。人称王阳明是“治学之名儒,治世之能臣”。他的故居有一副楹联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曾国藩,曾国藩这个人物有点争论,但是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上也有成就。所以说,凡是“三不朽”人物都有够三条,立德立功立言。他在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曾国藩大到治国、治军,小到治家、修身都有很多东西值得人们思考和学习。毛泽东认为,曾国藩学术之所以有“可贵”之处,在于不拘泥词章文字本身。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都把他作为人格偶像来崇拜。毛泽东有一次给信黎锦熙写信说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公。”就是近代的人对我来讲,最佩服的人就是曾文公了,就是曾文公。蒋介石多次告诫他的子弟说:“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札”。有人用对联总结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2023-08-07 16:38:361
“立功立德立言”是什么意思?
立功立德 【注音】:lì gōng lì dé 【释义】:立德:树立圣人这德;立功:建立功绩。旧指树立德业和功绩,为民除难,全面施舍,以救济众生。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是立功,其次是立言,虽久不废。” 立言 lìyán [expound one"s ideas in writing; achieve glory by writing] 树立精要可传的言论;亦指著书立说 1.指著书立说。《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 疏:“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 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摛锐藻以立言,辞炳蔚而清允者,文人也。” 鲁迅《呐喊·阿Q正传》:“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 2.泛指写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3.立论;提出某种见解或主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臣等再三细绎,立言虽或过激,而究非狂悖之谈。”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譬如说某地风气闭塞,也未必无一二开通的人,但记载批评,总要据大多数立言,这一二人决遮不了大多数。” 郭沫若《盲肠炎·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如在承认我的解释上立言。则我的证据虽然只有一个,而 河上博士 是连一个也没有。”2023-08-07 16:38:431
古代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据说能做到的人只有两个半,他们都是谁?要有史料出处。
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据说,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 1、孔子《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2、王守仁又叫王阳明,是明朝的浙江人。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心学大师”,对于人生存在意义所作的哲学反思,具有反叛性、挑战性。他的功劳在于使得人的主体意识得到空前提高,这个也是一翻思想意识的历史。今天在浙江余姚有一个“四碑亭”,有一个纪念他的碑亭。人称王阳明是“治学之名儒,治世之能臣”。他的故居有一副楹联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3、曾国藩曾国藩这个人物有点争论,但是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上也有成就。2023-08-07 16:38:547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什么意思
对于“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我是这样看待的:第一,这句话中"立德"是指做人,"立功"是指做事,"立言"是做学问,也就是说,做人最为重要,然后才是做事做学问。2023-08-07 16:39:224
立言立功立德什么意思
问题一: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什么意思 对于“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我是这样看待的: 第一,这句话中立德是指做人,立功是指做事,立言是做学问,也就是说,做人最为重要,然后才是做事做学问。 问题二:立言、立德是什么意思? (1)立言:指创立学说,成为名言,永为后人传诵; 出处:孔颖达疏:“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 (2)立德,树立德业; 出处一:《左传u30fb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出处二:孔颖达 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3)“立言”、“立德”、“立功”为古人提出的“三不朽”。有一种说法,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人,孔子是一个,王阳明是一个,曾国藩半个。 问题三:何谓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是啥意思? 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立德指树立道德,即提高道德修养,给人们树立道德方面的榜样。立功的意思是为人民做了好事,立了大功。立言,就是以救世之心著书立说。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中国历史上,也就是说在中国的伦理观点上,最重要的是讲求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我们禅者是反功利的,禅的本身就是不朽,生命的本体就是永恒,没有什么另外的三不朽;但是作为一个禅者的观点来看,人生的确有三不朽。禅,若把它分开来看,三不朽是成立的。经国先生有一句话非常好:「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这句话讲得很好。所谓「立功」就是为众生求利益,最大的立功就是拯救众生的心灵,使众生都能够「除苦得乐」。 问题四: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出处 20分 《左传u30fb襄公二十四年》,晋国执政者范宣子问鲁国大夫叔孙豹说: “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 叔孙豹说:“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问题五:立言的立德立功 ――成功人生的“三部曲”■ 核心提示古圣先贤曾提出“人生有三不朽”的著名论断:“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经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左传》)。唐代学者孔颖达对“三立”作了精辟的阐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简单地三句话,三十三个字,把人生标准精确到极致。于是,“三立”有了定论,在中国古今成为许多人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历代名君贤臣、英雄豪杰、达官贵人、平民百姓都在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声调、不同的方法去唱响这人生“三部曲”,共同创造了炎黄子孙的道德文明史。立德――诚信做人古圣先贤把“立德”摆在“太上”之位置,因为“德是才之帅,才是德之资”,“素质可以立国亦可以亡国,素质可以兴业亦可以废业”。在古代,立德就是做圣人、创制垂法、博施济众。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代而言,立德就是常怀爱心,积德行善,争做一个从内涵修养到外在风范的典范。古往今来,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人常说:“以德服人”。现代,人更讲究宽厚诚实,仁义慈祥,言行举止稳重大方有涵养,做人有道德修养。从武有武德,从艺有艺德,做人有品德,经商有商德。立德做人是立功、立言的前提和基础,明代学者高攀龙曰:“吾立于天地间,只思量做好人,乃第一要义。”做人的涵义宽如天海、深若渊薮。古今很多人都在研究它,每个人都在实践它。人生的一切成功,归根结底都是做人的成功,人生的一切失败归根结底都是做人的失败。我认为,立德做人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一曰坚守诚信。坚守诚信,就是坚守气节和操守,也是坚守做人的根本,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人无信不立”,讲信誉、守诚信是对自身的一种约束和要求,也是他人对我们的一种希望和要求,它包含着忠诚于自己和诚实地对待别人的双重内涵。因此,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道德,也是做人做事的职业道德。重诚守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二曰品行端正。古人云:“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说明从天子到百姓均要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为根本,先修身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平天下。故做事修身为本,有了好的人品作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从商才有财气,交友才有人气,做官才有正气。三曰宽容善良。宽容、善良互为表里,它是一种美德,对人的宽容善良是对自己人性的一种升华。它不是懦弱,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气度、一种雅量。对一个人来讲,宽容善良可以换来理解,换来和睦,换来友谊,甚至能将敌变为友。对一个群体来讲,宽容善良可以凝聚人心,产生无穷的力量。四曰仁爱孝道。“仁爱孝道”指做人的气节,又是一种道德观,它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所崇尚的一种精神。“仁爱孝道”表现在于对事业、对人民、对朋友、对家庭忠不忠诚,对长辈有无孝道。作为一个人,就要忠于家庭,忠于亲友;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忠于党,忠于人民;作为一名干部,就要忠于事业,忠于职守;作为一个晚辈,就应该孝敬父母及长辈。可谓:“孝心对父母、诚心对朋友、忠心对祖国,公心对职守,信心留自己,仁爱载万物”……立功――严谨做事立功,就是严谨做事。《说文解字》说:“功义为用辛劳安定国家的功绩、功业。从力从功,亦劳作之意。” “立功”不仅限于惊天动地的大事,平......>> 问题六:立德、立功、立言、立爱 是什么意思 立德,是你在你的圈子显示出你道德,你的正能量立功,才是显示你的建树立言,你说的话有分量立爱,以上部分最终归宿还是家庭 问题七:立德是什么意思 【解释】 立德,即树立德业。是为社会创建做人的准则,社会发展的制度.包括道德、法律等.他舍弃个人利益使多数人受惠成为做人的榜样.比如,周公作礼,确立君臣,父子,夫妻等人际关系等准则。从个人来说,就是做好事,行道德之法。 【出处】 《左传u30fb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 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u30fb魏u30fb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 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清u30fb曾国藩大到治国、治军,小到治家、修身都有很多东西值得人们思考和学习。有人用对联总结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延伸】 中国古代哲人提出过“人生有三不朽”的著名论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u30fb襄公二十四年》)。后世称“三不朽”。 有一种说法,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人,孔子是一个,王阳明是一个,曾国藩半个。2023-08-07 16:40:08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古圣先贤曾提出“人生有三不朽”的著名论断:“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经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左传》)。唐代学者孔颖达对“三立”作了精辟的阐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简单地三句话,三十三个字,把人生标准精确到极致。于是,“三立”有了定论,在中国古今成为许多人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历代名君贤臣、英雄豪杰、达官贵人、平民百姓都在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声调、不同的方法去唱响这人生“三部曲”,共同创造了炎黄子孙的道德文明史。 古圣先贤把“立德”摆在“太上”之位置,因为“德是才之帅,才是德之资”,“素质可以立国亦可以亡国,素质可以兴业亦可以废业”。在古代,立德就是做圣人、创制垂法、博施济众。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代而言,立德就是常怀爱心,积德行善,争做一个从内涵修养到外在风范的典范。古往今来,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人常说:“以德服人”。现代,人更讲究宽厚诚实,仁义慈祥,言行举止稳重大方有涵养,做人有道德修养。从武有武德,从艺有艺德,做人有品德,经商有商德。 立德做人是立功、立言的前提和基础,明代学者高攀龙曰:“吾立于天地间,只思量做好人,乃第一要义。”做人的涵义宽如天海、深若渊薮。古今很多人都在研究它,每个人都在实践它。 人生的一切成功,归根结底都是做人的成功,人生的一切失败归根结底都是做人的失败。我认为,立德做人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一曰坚守诚信。坚守诚信,就是坚守气节和操守,也是坚守做人的根本,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人无信不立”,讲信誉、守诚信是对自身的一种约束和要求,也是他人对我们的一种希望和要求,它包含着忠诚于自己和诚实地对待别人的双重内涵。因此,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道德,也是做人做事的职业道德。重诚守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二曰品行端正。古人云:“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说明从天子到百姓均要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为根本,先修身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平天下。故做事修身为本,有了好的人品作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从商才有财气,交友才有人气,做官才有正气。 三曰宽容善良。宽容、善良互为表里,它是一种美德,对人的宽容善良是对自己人性的一种升华。它不是懦弱,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气度、一种雅量。对一个人来讲,宽容善良可以换来理解,换来和睦,换来友谊,甚至能将敌变为友。对一个群体来讲,宽容善良可以凝聚人心,产生无穷的力量。 四曰仁爱孝道。“仁爱孝道”指做人的气节,又是一种道德观,它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所崇尚的一种精神。“仁爱孝道”表现在于对事业、对人民、对朋友、对家庭忠不忠诚,对长辈有无孝道。作为一个人,就要忠于家庭,忠于亲友;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忠于党,忠于人民;作为一名干部,就要忠于事业,忠于职守;作为一个晚辈,就应该孝敬父母及长辈。可谓:“孝心对父母、诚心对朋友、忠心对祖国,公心对职守,信心留自己,仁爱载万物”…… 立功,就是严谨做事。《说文解字》说:“功义为用辛劳安定国家的功绩、功业。从力从功,亦劳作之意。” “立功”不仅限于惊天动地的大事,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仍然可以建功立业。立功要做到三个方面: (一)立功要先立志,立志要做策马奋蹄的先行者,不做得过且过的苦行僧。凡成名之人都有远大的志向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有坚定、刚毅的性格。 不愿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愿读名牌大学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不愿当李嘉诚式的企业家不是好的企业家……这里不是说一定要成名成家,一定要当将军元帅,一定要读清华、北大,一定要成为腰揣万贯的企业老板……而是要有这种精神和志向。为人者,野心不可有,雄心不可无;傲气不可有,傲骨不可无。一个人如果连雄心、傲骨都没有,还谈什么事业有成和业绩辉煌! (二)立功需要本领,本领要靠学习得来的。“一个人有了知识才能变得 ‘三头六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非学非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任何一个有功于人民、有功于社会的功臣,都是凭借历史平台施展自己学来的才华而成就的。学习是要靠吃得大苦,耐得艰辛才会有成的。历史上有许多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百折不挠、终获成功的典范。汉时路温舒,山西潞州人,家贫为人牧羊于大泽,将蒲草编成席,借人《尚书》一本,抄而读之。又有公孙弘,年五十替人放猪,于竹林中将竹子削尖,抄读《春秋》。二人后来名显当时,贵为卿相。“头悬梁、锥刺股”讲汉朝的孙敬,读书夜深,用绳系发,悬于梁上,以免学习瞌睡。 (三)立功而不居功,立功就是奉献,不是索取。立功是无私的付出,是用血汗著书,是用心灵开路。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功无止境。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恃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想的美丽,清淡的高风,凸平的亮节。 立言是立德立功的延续,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和途径。立言是把人们立德做人、立功做事经历中发生的思想、经验、矛盾和方略用文字记载其要,传之与世,供人欣赏、借鉴,给人以启迪和鞭策,这是功在当时功在后世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立言,可以抒发志向,传承文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说白了,就是延续功德,传承文明。历代先贤都把立言看作自己的历史使命。古今虽富贵而名声却泯灭埋没的人不可胜数,只有卓越不凡、敢于立言者,才被后人名扬。周文王被拘禁在羑里时推演了《周易》的六十四卦;孔子受困回鲁后编出了《春秋》;屈原被放逐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才有《国语》的写作;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孙膑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囚禁在秦国,写出了《说难》、《孤愤》等文章;司马迁宫刑而写《史记》……立言,虽非易事,但却是人人宜作之事。古人修身有言,齐家有言,治国有言,平天下有言。君有旨,臣有疏,词、文、诗、章、简、约、信、函,儒、释、道、兵、民、官,无不有言,无不有循之规、行之矩。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生活之言和谐,人间多了爱。科学之言济世,人间多了美。人人立言,立善言。 人生在世,要活得有意义,主观上离不开“立德立功立言”的愿望,客观上也就是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是物质财富或是精神财富。那么怎么去做,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立德立功立言”一说还真如古人所论,“虽久不废”,始终是左右人们行为的一种思想规范。 立德、立功、立言,凡生人者都在做;凡逝人者,都在被人评说。且不管主观上是何愿望,客观上都一定会留下或物质或精神方面的积累。 人生三部曲,三达标,人人应好自为之。“立德,立功,立言”,先贤已经指路,后人各自走好。2023-08-07 16:40:181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是什么意思?
意思: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语出《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系指道德操守而言,“立功”乃指事功业绩,而“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当然,无论“立德”“立功”还是“立言”,其实都旨在追求某种“身后之名”“不朽之名”。而对身后不朽之名的追求,正是古圣先贤超越个体生命而追求永生不朽、超越物质欲求而追求精神满足的独特形式。在后人对“三不朽”的解读唐代孔颖对比三不朽分别做了解释,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也就是说,立德指道德操守。立功指指功绩业迹。立言指著述立说,传于后世。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立德就是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逐步塑造完美的品格。立功就是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立言就是传递正能量,用积极向上的言语影响他人,影响后代。2023-08-07 16:40:291
立德立言立功谁最重要?
立德,立功得承受的起,立言的话,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2023-08-07 16:40:522
古代文人推崇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几人能做到?
“立德、立功、立言”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是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曾就何为"死而不朽"展开讨论时,叔孙豹对不朽提出的看法。此“立德、立功、立言”被后世读书人总结为“三不朽”并广受推崇,但因为其高度和到达的难度,其实也成了很多读书人特别是文人入仕后毕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唐人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德、功、言三者分别做了界定:"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这不但是一种解读,在某些层面甚至提高了“不朽”的标准,比如“博施济众”,孔夫子都认为是圣人所为,是“尧舜其犹病诸!”的要求。 到后来宋时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则又进一步将“三不朽”具体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就是立德。马一浮先生对“横渠四句”有分别的解读:“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心之全德曰仁。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孔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学者立志,合下便当有如此气象。此乃是为生民立命也。”可以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一个人公德和私德的最高标准和体现。“为往圣继绝学”最好的途径就是立言,著书立说。“为万世开太平”,则是立功了,但这个气象不知比"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高出多少倍,应该也是一个高远的目标理想,很难实现。就华盛顿、杰斐逊之于美利坚,也不敢说开万世太平吧。 其实,这些不同的解读、提升和具象化,都是古代文人、思想家在儒家思想的实用过程中不断提炼调整后的成果,都是儒家思想的不同表现形式。古代文人因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所谓“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这种追求在科举制度和治国安邦的推动下,成了绝大部分读书人的追求。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做学问必须“经世致用”,算是为这种追求做了一个高度概括。 很多人说,古代文人,或者说读书人能做到“三不朽”的只有两个半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算半个。 孔老夫子不用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和学说一直影响着几千年的统治者和文人学子。“孔圣人”、“大成至圣先师”是定了性的。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心学大师”,哲学家、思想家。思想上,王阳明融合儒、释、道三家之精华,独创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为核心的心学。其文治武功与思想成就相比不遑多让。王阳明为官则官至督察院左都御史,两广、湖广、江西四省总督,且政绩卓著,官声颇好,生前封新建伯,身后谥文成公。其领兵打仗平定叛乱,不费朝廷一兵一饷,选练民兵,平定了为祸南方四省的大规模叛乱。 曾国藩则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毛泽东在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三日《致黎锦熙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曾多次告诫他的子弟说:“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札”。有人也用对联总结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但因其“立功”源于剿灭太平天国,于清廷是中兴的大功臣,于后世则被定性为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孰是孰非,不好评判。但总归为其“三不朽”蒙上了一层阴影,至于说不能有效约束老九的杀戮,则使其显得为德不那么周全,所以曾文正算半个。 这三个人就是所谓中国史上做到“三不朽”的“两个半圣人”。 其实,要严格按照标准,老夫子其“功”只见于后世。他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但也没有被作为治世的思想,一直到汉代开始,才慢慢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开科取士的指导思想,进而发展成独树一帜的“儒教”。他为了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提出并践行“有教无类”。按照“三不朽”的标准,对于老夫子来说,唯一缺憾是没有“功济于时”。 王守仁的心学,其高度和难点不在于哲学思想和学术高度到底有多高,而在于在几千年处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之外,不光发扬光大,且能另辟蹊径、另起炉灶,打破了披着儒家外衣的程朱理学“天理”笼罩局面。其“功”虽然有限于一隅之嫌,其“言”也存在争议,但无论如何,要按“三不朽”的标准,王守仁是 历史 上总分最高的,孔孟程朱都不及他。 至于曾文正,如果严格按照标准,其“德”有不周之处,其“功”颇受争议,其“言”不足以成思想成家,被算作半个,已是非常眷顾。我以为与其为近代之人更被人熟知、以及润公的推崇都不无关系。 其实, 历史 上还有一个文人,也算得“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但这位先生单科成绩拿出来都不是最好的,胜在平均。没错,他就是“忧乐”两字关情的范文正公。 私德方面,范文正敢言直谏,奋不顾身,心胸坦荡,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清白为官,算得上道德楷模。文治武功上,他出将入相,为民谋利,戍边御敌,革新政令,兴办教育,拔掖人才,文以定国,武以安邦,是功勋卓著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他的文治武功,与上面两个半圣人比是有过之无不及的,但相比孔夫子和王守仁,在“立言”上是他的短板。按照“三不朽”的标准,我以为两个文正中,范文正要比曾文正更均衡、更纯粹,更胜一筹。 所以我要说,以“三不朽”为标准,古代文人哲者中,应该有三个半圣人,曾文正公依然是半个。2023-08-07 16:41:091
古人“立德、立功、立言”的出处是什么?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中国古人讲人生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复次有立言,不仅明确划分了其中递进的境界,还以三者兼得为人生至善至美之境。今之人也有人生当追求道德成就、事功成就与学术成就的说法,但主要却用力辩其不同,并愈益自觉到三者兼得的困难性。 最近读到一些回忆王浩先生的文字,其中提到金岳霖先生五十年代初在一篇自我检讨的文字中,曾将沈有鼎、殷海光、王浩称作他三个跟不上时代的学生。这其中沈有鼎也是殷、王的老师,且撇下不说。对这篇文字最有感触的恐怕就是当时已身处海外的殷、王二人了,毕竟金先生是他们终生感念的启蒙师。 说来也巧,殷、王二人多少都是因为读到金岳霖为清华大学编写的讲义《逻辑》,产生师从金先生最初的动因。中日战事爆发后,清华、北京、南开三校“南渡”昆明,合组西南联大。殷海光追随金先生而来,一九三八年秋考入联大哲学心理学系,一九四二年又进入清华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哲学部。王浩也在联大生活了七年,只是比殷晚一个年度。师生三人在西南联大共同生活的一段岁月,王浩后来的回忆透露了若干信息: 我在三九年秋到昆明作新生,一直住到四六年春离开准备出国,住了将近七年。在这段感受力最强的日子,和许多老师及同学享受了一种人生极难得的平淡亲切而纯洁的人际关系。这样经验不但为以后的作人和学业打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而且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同情一直持续着,成为崎岖的生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王浩:《从金岳霖先生想到的一些事》,《中国哲学》第十一集,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 来源:读书2023-08-07 16:41:361
夫立德立功立言圣贤事原文及翻译
夫立德立功立言圣贤事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夫立德立功立言,圣贤事也,瑭何人斯,敢以自任缘瑭十九岁时,父病年余,至于不起,瑭愧恨难名,哀痛欲绝,以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遂购方书,伏读于苫块之余,至张长沙“外逐荣势,内忘身命”之论,因慨然弃举子业,专事方术。越四载,犹子巧官病温,初起喉痹,外科吹以冰硼散,喉遂闭,又遍延诸时医治之,大抵不越双解散、人参败毒散之外,其于温病治法,茫乎未之闻也,后至发黄而死。瑭以初学,未敢妄赞一词,然于是证,亦未得其要领。译文:树立德业、建树功绩、著书立说,这是圣贤们做的事,我吴瑭是什么人,敢来著书立说?原因是我十九岁时,父亲病了一年多,以至于病死,我愧恨的心情难以言表,悲哀伤痛得想死,以为父亲的病不懂得治,还有什么脸面活着。于是就购买了记述方剂的书,在为亡父居丧期间伏案攻读,读了张长沙的“外逐荣势,内忘身命”的论述,就愤慨地放弃了中举的学业,专门来研究方术。过了四年,四载,侄儿巧官患了温病,开始时是咽喉麻痹,外科医生给他吹上了冰硼散,咽喉就闭了,又找了许多医生治疗,大概都是给点儿双解散、人参败毒散之类的药;至于温病的治法,根本没有听到过,后来到发黄而死,我只是初学,不敢妄加评论,但对这种疾病的症侯,也不得要领。2023-08-07 16:41:501
“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是谁说的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是立功,其次是立言,虽久不废。”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2023-08-07 16:42:301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是后人称赞曾国藩的话。 “挺经”,意思就是言“挺”之经,“挺”是所言的内容,“经”指关于“挺”的原则、经验、秘诀。 具体来说,“挺”就是指刚烈强硬、坚韧挺拔这样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即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也就是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时想,刚柔相济,无为而无不为。 曾国藩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诋毁中全然保身,全赖这一“挺”字。 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推崇。《挺经》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经验和成功心得而编著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 “挺经”,就是观己识人、修身用世的一面镜子。 每日新书推荐 【今日国学类】关注抖音 【一起读书】2023-08-07 16:42:561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是什么意思
前句讲的是左传写作意图,作者是左丘明。2023-08-07 16:43:133
立言 立功 立德的准确含义
文物商圈2023-08-07 16:43:283
立德 立功 立言的英语怎样翻译
立德:To set one"s virtue 立功: To set one"s meritorious 立言:To expound one"s ideas in writing.2023-08-07 16:43:441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谁说的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评价的。2023-08-07 16:43:522
立身立德立言立行什么意思
立德立言的解释立德:指推行德政;立言:著书立说。指树立有益于民的政教 措施 作为后世的典范并流传后世。 【 出处 】: 《 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是立功,其次是立言,虽久不废。” 【造句】: 便是著书立说,无非言忠言孝,自有一番立德立言的事业,方不枉生在圣明之时。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 清华大学校歌歌词“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词语分解 立德的解释 树立德业。《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 不朽 。” 孔颖达 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 惠泽 被于无穷。”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 立言的解释 树立精要可传的言论;亦指著书立说详细解释.指著书立说。《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 疏:“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2023-08-07 16:44:001
古人所说的三不朽是指什么?
立功,立德,立言2023-08-07 16:44:095
立德立身立功,立言
你的首先让自己的品行端正,把自己的真正的价值观确定下来。三观正才能走的正。 立身也就是说修身把自己的身体的品行,包括家庭,包括朋友能够维护出一个和谐的环境。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要想弓箭射的远必先把这个弓拉的满。 立功就是建立功名,用自己的价值观理论,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去实践,达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立言就是把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总结出来,传给后人。 这是我的四步目标我会努力的去达成。2023-08-07 16:45:151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与立言。”怎样解释
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说的再白话点,为人处事,首先要做的是树立自己的道德风范,并且感染给其他人,使所有的人都跟着你向善。然后才是立功,救国家民族于危难,挽狂澜于即倒。最后才是写书立言,讲自己的言行,自己对事情的理解积累写成书流传下去。 以上是左传的人生处世的三立宋朝时候有一个大儒张横渠还有一句人生处世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023-08-07 16:45:221
三不朽的原因
我国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命题。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曾几何时,社会上充斥着追名逐利的短期行为,熙来攘往奔竞于名利场上的人们根本无暇顾及不朽之名的诉求。不用说“立德”方面的假仁假义、外廉内贪的道德作秀,“立功”方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就是在被先贤古哲视为生命的“立言”方面,时下的不少著书撰文者所追求的也不再是不朽,而是速成,而速成者自然就难免乎速朽。如果从胡适所谓“社会的不朽”的角度看,真不知道急功近利的他们能拿什么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我死后哪怕它洪水滔天”这句历史上个别统治者的口头禅,如果不幸成了一代人的集体无意识或社会的潜规则,那真是莫大的讽刺和悲哀。2023-08-07 16:45:291
儒家三立与三不朽思想
儒家之三不朽与三立 古人所说的三不朽:立德(道德成功 )——需要治心修身;立功(事业成功》——需要时势机遇;立言(学问成功)——需要禀赋才能.立德者或许没有机遇或者天赋,难于立功立言;立功者可以立德,却难于立言;立言者也可以立德,却难于立功.毛泽东说,曾国藩是达到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至高境界之完人.曾国藩走的是先立德,后立功,立言的路子,即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于内而成于外.我以为他的成功来自于对内心严格的修炼,这是一种压抑式的自省.从传统的意义上讲“立德立功立言”的概念,主要是说人对社会的影响,并以此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且不论其中蕴涵着的封建思想的糟粕,仅就字面的通俗含义来看,立德就是做圣人,做好事,做一个社会认可的“光辉榜样”,用现代语言就是做一个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雷锋”.立功就是做英雄,做征战四方屡建奇功的大将军,或是安民有道明镜高悬的大清官,再或是拯民于水火的救世主,反正在当世要有功德无量的口碑,对后世要有功业千秋的记载.立言就是做文章,著书立说,而且这个文章是传世之作.从道理上说要接近绝对真理,从文采上看要万世流芳.这“三立”的标准不能不说是极高的,但正因为其高,才使得历史上一代代士子们将此作为人生理想而奋斗终生.“三立”的概念看起来是人对社会的影响,但在封建制度的社会框架中,人并没有真正的独立性,人们所有的思想行为都淹没在封建社会的附着关系上,所以无论是立德立功还是立言都在为当时的封建统治服务.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极贴切的注释.当然,在“立德立功立言”的理念下,确也培养出不少有德有才的人,成就了一些历史名人,对当时的社会安定和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封建统治者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所获得的好处却是太多了.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立德立功立言”作为现代人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还有没有意义呢?我想还是有的,不过其内涵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人的生命是为了某一帝王或某一朝代而存在,开口闭口为了“我大唐基业”“我大清江山”云云,将人们的社会活动牢牢地束缚在封建王朝的桎梏之中.所有的德、功、言必须在封建思想允许的范围内,稍有逾越必斧钺相加斩尽杀绝.现在的人们理所当然的要摒弃那些过时的以及貌似先进其实陈腐的观念,在社会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自行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并决定自己的作为,走一条全新的“立德立功立言”之路.过去的“立德”主要讲的是私德,个人修养多年,一遇外部社会的冲击,瞬间即可土崩瓦解.现在要讲的首先应是公德.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的,这种秩序和规范需要人们自觉去维护,这甚至包括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对所交往的人讲诚信,救死扶伤等等.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人会有很好的品行.这时候的立德,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任何人都是不可回避的.真正无穷的力量是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而不是榜样,所以没有必要呼唤圣人或“雷锋”出现,每人自觉或不自觉的“立德”,就将形成真正文明的社会环境,这比起塑造一些头上有光环的道德大师供人们去瞻仰实际得多.“立功”不再为某个朝廷所驱使的时候,这个词会因其平民化而显得生气勃勃.什么是“功”?现在可解释为每个人所从事的事业.一个企业家办好他的工厂,一个科学家取得科研的突破,一个工程师完成了某个项目,一个农民在自己的田地里获得丰收……等等,都和军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一样,立下了功业.在人们完成自己的事业的过程中,确立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价值,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从而对未来充满信心.“立功”从来就不是只有大人物才能做的事,而是平民百姓对社会的贡献.问题只是在于,做成的每一件事,不仅要利在当代,更要功在千秋,这个“功”方才立得起来.“立言”在历史上是最具风险的事,从当年司马迁因说直话而遭到宫刑,到明清的文字狱使无数小知识分子丢掉头颅,直至前几十年文化被“革命”,万马齐喑究可哀,使人们觉得立德易立功易而立言最难.其实,立言的本质并没有什么玄妙,无非就是坚持真理,发现真理,给这个世界留下人类的精神财富,而这却不是修身养性或是只有勇气就可以办到的.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立言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要总结历史,要研究现实,要预测将来,还要敢于说真话.而历史是扑朔迷离的,现实是错综复杂的,谁能洞若观火?!能够“立言”的人,中国还是有一些的,但毕竟不多,象鲁迅那样的人算是吧.那么怎么去做,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立德、立功、立言”一说还真如古人所论,“虽久不废”,始终是左右人们行为的一种思想规范.2023-08-07 16:45:371
三不朽指的是什么意思 三不朽是什么意思
1、三不朽, 指立德、立功、立言。 2、古人所说的三不朽:立德(道德成功 )—需要治心修身;立功(事业成功》—需要时势机遇;立言(学问成功)—需要禀赋才能。立德者或许没有机遇或者天赋,难于立功立言;立功者可以立德,却难于立言;立言者也可以立德,却难于立功。 3、毛主席说,曾国藩是达到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至高境界之完人。曾国藩走的是先立德,后立功,立言的路子,即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于内而成于外。2023-08-07 16:45:441
立德,立功,立言
王阳明自己的人生,就是用高远之志照亮的灿烂人生。中国人讲“三不朽”,即所谓“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能够做到其中任何一样,那么你就已经超越万万人之上,你的人生可以说就是成功而无憾的人生了。但王阳明三点可以说全都做到了。先说立德。他是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影响最大的大儒,不但当时追随他的学生就有数万之众,甚至跨出国门,对日本、朝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直到现在,仍然拥有无数的粉丝。再说立功。他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剿灭了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的数场匪患。因为建立了不世的功业,他被封为建新侯,这是封建时代一个臣子所能够达到的极致。再说立言。他留下了《阳明传习录》《大学问》等多部著作,后人整理为《王阳明全集》。他虽然不以文学名世,但超卓的眼界与胸怀体现在作品当中,自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他的《瘗旅文》以及这篇《教条示龙场诸生》都被收录进了《古文观止》。他还将心学融入书法,不但是卓有建树的书法家,还丰富了中国的书法理论。正因为他的人生太完美,所以赢得了“古今完人”的崇高赞誉。2023-08-07 16:45:511
如何解释儒家立德立言立功?
这是对儒家思想一个浮浅的认知,真正的儒家思想是“峻德”,“知言”,“立功”的。什么是“德”?你以为是“德行”?错了!“德”是指知识、本领、技艺这一类可以开发、创新和传授的东西!“德”的形容词不是好、圣等歌颂的字,而是“盛”“高”等形容“多”的字!“克明峻德”,“峻德”是其精髓,是其最高层次。人要站在“巨人的肩上”,每代人站在前人的“肩上”,才能更高更远,“峻德”就是“站上去,立起来”。孔子讲“述而不作”,不愿意有“不朽的语言”,所以儒家不会“立言”,而只谈“知言”。“论语”者,即对“言论”的讨论,感知,明白别人的意思,而不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自己为是!功绩,是每个人都要做的,儒家也不例外。所以,峻德、知言、立功,才是儒家思想,立德、立言、立功,不是儒家思想,只是其浮浅认知!2023-08-07 16:45:593
立德立功立言,是谁提出的?
只能说名人效应太厉害了建议楼主回答的时候答得全面一点:【出自《左传》,叔孙豹原话】2023-08-07 16:46:573
立德 立功 立言的英语怎样翻译
立德:To set one"s virtue立功: To set one"s meritorious立言:To expound one"s ideas in writing。2023-08-07 16:47:061
关于曾国藩的立德、立功、立言
骗人的,他们自己才不会这么做呐!2023-08-07 16:47:273
曾国藩的立德指什么?
【解释】 立德,即树立德业。是为社会创建做人的准则,社会发展的制度.包括道德、法律等.他舍弃个人利益使多数人受惠成为做人的榜样.比如,周公作礼,确立君臣,父子,夫妻等人际关系等准则。从个人来说,就是做好事,行道德之法。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 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 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清·曾国藩大到治国、治军,小到治家、修身都有很多东西值得人们思考和学习。有人用对联总结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延伸】 中国古代哲人提出过“人生有三不朽”的著名论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后世称“三不朽”。 有一种说法,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人,孔子是一个,王阳明是一个,曾国藩半个。2023-08-07 16:47:341
立德立功立言出处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1、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2、 孔颖达 疏:“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 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摛锐藻以立言,辞炳蔚而清允者,文人也。” 鲁迅《呐喊·阿Q正传》:“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2023-08-07 16:47:401
立功立德立言真三不朽出自哪里,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意思
1.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一句对联,下文是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2.是用对联的形式总结了曾国藩的一生。 3.即曾国藩曾解太平军之危,救清廷和累卵之间,是为立功,有家书传世,著书立说,一改桐城派的枯淡之弊,是为立言,但也因前有镇压太平军,后处置天津教案不利,因此德行受损,难以立德。 4.因此只算半个三不朽。 5.曾国藩曾经当老师,当将军、当宰相、都有建树,所以称他为完人。2023-08-07 16:47:471
立言 立功 立德的准确含义
反了.立德立功立言. 德:道德、德行、品德……意在做人,自我修行;人一辈子要做的事,完善自己,影响他人. 功:功劳、功勋、善事……意在做事,帮助他人;影响一个区域,一个时代,一代人或几代人. 言:学问、箴言、思想……意在做学问,将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影响他人,好的思想不论时代均能让人去学. 德行、功勋,随时代、观念不同,均有可能遭人遗弃;一个人的成就在百年千年之后,也许就是那么一句话,一个道理,一个思想了. 理解为 说话、做事、做人.也无不可.说话容易,做事难,做人更难,但一个人的成就却是倒过来的.2023-08-07 16:47:541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谁写的
曾国藩弟子有副对联这样概括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的一种最高理想境界。“立德”和“立言”于曾国藩而言,以他的个人努力及发展情形来看,这些似乎都不在话下。唯有“立功”一项,只有帮助清廷剿灭太平天国起义,曾国藩才有可能做到集治身、治学、治家、治世、治政、治军于一身,从而达到为师、为将、为相的所谓“完人”。2023-08-07 16:48:032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的意思是什么?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我个人理解为:不论处在什么环境,战争年代或和平年代,贫困家庭或富有家庭,都要对自己的德行和言行负责。不论环境多么恶劣,或者环境多么优越,都不要做有违德行和言行的事情。做人要有自己的道德,要有自己的原则,要信守自己的言行。“立德立言”是个挺古老的说法,《左传》里记载穆叔与宣子讨论“死而不朽”时,穆叔提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无问西东”主要偏向治学,指在自己的领域探索时要打破局限和偏见,超越传统的东西学,兼容并包。联合起来是希望清华学子能够在德行和学术上都有所建树,不要囿于偏见,要有包容大气的襟怀。扩展资料:电影《无问西东》:交错交织的叙事结构这部影片采用了和《云图》一样的叙事方式,讲述不同时空下每个人物的小故事,这是非常考验导演的叙事和拍摄功底的。影片由2010年、1962年、1937年、1923年四个时间段发生的故事组成,跨度近100年,所以导演采用了中非线性的复调叙事结构。这四个时间段的故事彼此独立,但是表达的主题确实一样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有相同的身份:不同时代的清华学子。在影片的一开始,张果果的内心独白响起:"如果你提前知道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2023-08-07 16:48:161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太上之人立德以垂范后世,其次立功以恩泽后世,其次立言以扬名后世。此三者,虽久不废,是为三不朽。2023-08-07 16:48:491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真实的诸葛亮到底是个什么人?
立德、立功、立言,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最希望做到的三件事。能同时做到这三件事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很显然诸葛亮都做到了。 由此可见,诸葛亮真正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是后世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榜样。那么诸葛亮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立德,诸葛亮吃了不少苦。 很多人觉得立功最难,其实真正难的,那是立德。因为立功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可立德这件事过分虚幻了,拿不出多少实际案例来宣讲,所以诸葛亮在立德方面相当不容易。 第一,没有辜负刘备的托孤。 诸葛亮的德行,我们从刘备托孤这件事就能看得出来。这位老兄算是着了刘备的道,自从接受托孤以后,昼夜冥思苦想,就想着完成刘备的大业,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结果只干了12年活,54岁的时候,诸葛亮就把自己给活活熬死了。而他也不像曹操和司马懿那样培养自己的子侄,他去世的时候,儿子诸葛瞻才8岁,几乎没有得到诸葛亮的任何教育。由此可见诸葛亮是真的一心为公,绝不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着想。 第二,洁身自好。 此外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家里压根就没什么家产。除了吃穿用度的开支外,剩下的就是刘备和刘禅赏赐的那点东西了。可谓是相当廉洁了。 第三,公平公正治理蜀汉。 在刘备去世以后,蜀汉乱成一团,南方多地发起叛变。诸葛亮夙兴夜寐,好不容易把蜀汉的烂摊子给收拾好了。紧接着又有人开始说他权力太大,想要分他的权力。 你说做人难不难?诸葛亮废了李严以后,没有人觉得不服气,甚至李严的儿子李丰依旧心甘情愿为诸葛亮效力。 其实不光蜀汉的人服气诸葛亮的管理,就连东吴和曹魏,也对诸葛亮的公正无私竖起大拇指。大家敬佩的是诸葛亮的德行。 李严犯了错误,自然是要被惩罚,可李丰又很有能力,自然可以代替李严,继续为蜀汉效力。马谡跟诸葛亮关系很好,但是他丢了街亭,诸葛亮只好斩了他。 正如诸葛亮所言:宫中府中具为一体。这就是诸葛亮的办事准则,不偏不倚,一切以法度来处置。只有做到公平公正,那些敌对者才能对你服气。可这个过程中,有多少苦,也只有诸葛亮自己心里明白了。 二、立功,诸葛亮把自己给熬死了。 不少人看了点专家的介绍,就觉得诸葛亮是个后勤部长,压根就没什么作用。你要是这么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了! 为啥萧何能成为大汉开国第一功臣?为啥李善长能成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他们不都是搞后勤的嘛! 第一,后勤到位。 其实古代打仗,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后勤。只有粮草供应准时充足,前线才不会出现混乱。诸葛亮在这件事上,绝对做到了顶级水平,刘备出去打仗从来不需要考虑后勤问题,因为他知道诸葛亮能搞定一切! 比如说汉中之战的时候,刘备集团才刚刚拿下益州,刘备就要求诸葛亮赶快组织送士兵和粮食来。 你要知道,人家益州人还充满怨气呢,凭什么给你打仗,再给你送粮食? 结果在诸葛亮的协调下,这帮人中,男子立刻参军上前线,女子则立刻负责运送粮草。为刘备赢得汉中之战,扫除了后顾之忧。 第二,天才战略。 隆中对绝对是三国时期最伟大的战略构思,当时诸葛亮还在隆中耕地,刘备三顾茅庐前来拜见。在草堂之中,诸葛亮为刘备描绘了未来的规划: 曹操强悍,暂时不可与之争锋。江东经历了孙家父子三人的耕耘,已经牢不可破,只能作为援助,不能作为外敌。刘备应该先夺取荆州,再攻占益州,横跨两州以后,等到天时有变,一支人马从益州北上,一支人马从荆州北上,天下就能够平定了。 很多专家将鲁肃的榻上策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做比较,这简直可笑。鲁肃为孙权谋划天下时,孙权已经有了江东的地盘。可诸葛亮为刘备谋划天下时,刘备有个啥?啥也没有啊! 这就是诸葛亮的天才之处,能将啥也没有的刘备,谋划成为三足鼎立的诸侯之一。最可怕的是,他们还真的做到了! 第三,收拾蜀汉烂摊子。 很多人说,诸葛亮就是第二个曹操、司马懿,说这种话一点责任都不负。你以为刘备留给诸葛亮的是一个完整的蜀汉? 其实刘备去世的时候,蜀汉已经濒临崩溃了。 这些都是诸葛亮需要处理的烂摊子,结果我们知道,诸葛亮处理得很好。不仅平息了这些内乱,还击败了前来讨伐的曹魏军队,稳住了刘禅的皇位。 三、立言,这是诸葛亮的短板。 按照《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桥段来看,诸葛亮一向瞧不起著书立传的人。因为他觉得这帮老学究把精力都花在了做学问上,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很差。 虽然诸葛亮说这话有点儿讽刺了,可毕竟也是这么个道理。喜欢著书立传的人,自然没工夫处理问题。而诸葛亮就是一个擅长处理各种问题的人。 由于诸葛亮把大量的精力都花在了处理问题上,所以自然就没有太多时间去写书立传。但是诸葛亮的文采,我们也能从《出师表》、《诫子书》等文章中看得到。 如果诸葛亮能一门心思扑在做学问上,肯定也能成为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不过实话实说,诸葛亮的作品并不多,这算是他的短板。 总结:古今完人并不多,诸葛亮比较接近了。 这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如果有,那么这个人肯定在撒谎。包括诸葛亮在内,他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人。 诸葛亮做事过分谨慎,所以导致魄力不足,直接影响了北伐的胜负,这就是他的缺点。而且他寿命太短了,司马懿活了73岁,诸葛亮才活了54岁,多出来19年能干多少事情啊! 可是相对来说,诸葛亮这个人已经比较接近完美的那种形象了。他的品德没话说,办事能力没话说,文学素养也没话说,立德、立功、立言全都做到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秋春时,鲁国大夫叔孙豹,到晋国访问时晋国相宣子问他,古人说,死而无朽,是些什么人。叔孙豹无法回答。宣子讲,是那些古时留下姓名的人,如虞时以上为陶唐氏,夏时为御龙氏。商时豕韦氏,周为周杜氏。晋国为范氏。对不对。叔孙孙豹说这些都世禄长久的家族不是不朽。我道听说鲁大夫臧文仲有言好象这样说,我认为对的。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不是世禄,国灭后立即无存。这是在左传>中的故事。是左丘明提出来的,让中国人视为崇高有修养的人能永乘不朽,三种做事作为。 立德就是要成为大家的领袖。八兆才会以他思想,意志为大家生活能够幸福平安关系合美,制定出来的法律政策规矩纪律让大家遵守,划定不能所作作干最低红线,越过恶历惩罚的最高统治者的行为总则。立功立言当然是执行立德者,所思想的要干事业优秀者和卓越的成功人物。为立德思想者能够落实言论。请葛亮还是以立功立言的人不朽人物可如同李白札甫,白居易苏东波以他们立言而不朽人物。道是秦始皇,刘邦,李世民,朱元璋这些才是真正立德的人物。他们彻底改变当时政治世界,带来全新新 社会 政治制度是立德者。2023-08-07 16:48:571
立德,立功,立言的含义是什么?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据说,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王守仁,又叫王阳明,是明朝的浙江人。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心学大师”,对于人生存在意义所作的哲学反思,具有反叛性、挑战性。他的功劳在于使得人的主体意识得到空前提高,这个也是一翻思想意识的历史。今天在浙江余姚有一个“四碑亭”,有一个纪念他的碑亭。人称王阳明是“治学之名儒,治世之能臣”。他的故居有一副楹联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曾国藩,曾国藩这个人物有点争论,但是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上也有成就。所以说,凡是“三不朽”人物都有够三条,立德立功立言。他在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曾国藩大到治国、治军,小到治家、修身都有很多东西值得人们思考和学习。毛泽东认为,曾国藩学术之所以有“可贵”之处,在于不拘泥词章文字本身。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都把他作为人格偶像来崇拜。毛泽东有一次给信黎锦熙写信说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公。”就是近代的人对我来讲,最佩服的人就是曾文公了,就是曾文公。蒋介石多次告诫他的子弟说:“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札”。有人用对联总结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2023-08-07 16:49:151
“立功立德立言”是什么意思?
立功立德 【注音】:lìgōnglìdé 【释义】:立德:树立圣人这德;立功:建立功绩。旧指树立德业和功绩,为民除难,全面施舍,以救济众生。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是立功,其次是立言,虽久不废。” 立言 lìyán [expoundone"sideasinwriting;achieveglorybywriting]树立精要可传的言论;亦指著书立说 1.指著书立说。《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孔颖达疏:“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晋葛洪《抱朴子·行品》:“_锐藻以立言,辞炳蔚而清允者,文人也。”鲁迅《呐喊·阿Q正传》:“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 2.泛指写文章。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3.立论;提出某种见解或主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臣等再三细绎,立言虽或过激,而究非狂悖之谈。”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譬如说某地风气闭塞,也未必无一二开通的人,但记载批评,总要据大多数立言,这一二人决遮不了大多数。”郭沫若《盲肠炎·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如在承认我的解释上立言。则我的证据虽然只有一个,而河上博士是连一个也没有。”2023-08-07 16:49:221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哪三不朽?
中国古代哲人提出过“人生有三不朽”的著名论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u2022襄公二十四年》)。后世称“三不朽”。 有一种说法,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人,孔子是一个,王阳明是一个,曾国藩半个。立德立功立言,孔子集三者于一身。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宣讲规范人伦道德,自己以身作则,此为“立德”。他培养教育了“贤人七十,弟子三千”,开创了积极入世的儒家学派,成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此为“立功”。他提出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可以说是万世不刊之论,此为“立言”。王守仁,又叫王阳明,是明朝的浙江人。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心学大师”,对于人生存在意义所作的哲学反思,具有反叛性、挑战性。他的功劳在于使得人的主体意识得到空前提高,这个也是一翻思想意识的历史。今天在浙江余姚有一个“四碑亭”,有一个纪念他的碑亭。人称王阳明是“治学之名儒,治世之能臣”。他的故居有一副楹联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曾国藩,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上也有成就。他在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曾国藩大到治国、治军,小到治家、修身都有很多东西值得人们思考和学习。毛泽东认为,曾国藩学术之所以有“可贵”之处,在于不拘泥词章文字本身。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都把他作为人格偶像来崇拜。毛泽东有一次给信黎锦熙写信说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公。”就是近代的人对我来讲,最佩服的人就是曾文公了,就是曾文公。蒋介石多次告诫他的子弟说:“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札”。有人用对联总结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2023-08-07 16:49:281
立功立德立言是什么意思?
言是留下书籍:比如金瓶梅2023-08-07 16:49:383
古人“立德、立功、立言”的出处是什么?
立德、立功、立言的思想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指树立道德,即提高道德修养,给人们树立道德方面的榜样。立功的意思是为人民做了好事,立了大功。立言,就是以救世之心著书立说。2023-08-07 16:49:461
立言的立德立功
——成功人生的“三部曲”■ 核心提示古圣先贤曾提出“人生有三不朽”的著名论断:“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经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左传》)。唐代学者孔颖达对“三立”作了精辟的阐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简单地三句话,三十三个字,把人生标准精确到极致。于是,“三立”有了定论,在中国古今成为许多人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历代名君贤臣、英雄豪杰、达官贵人、平民百姓都在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声调、不同的方法去唱响这人生“三部曲”,共同创造了炎黄子孙的道德文明史。立德——诚信做人古圣先贤把“立德”摆在“太上”之位置,因为“德是才之帅,才是德之资”,“素质可以立国亦可以亡国,素质可以兴业亦可以废业”。在古代,立德就是做圣人、创制垂法、博施济众。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代而言,立德就是常怀爱心,积德行善,争做一个从内涵修养到外在风范的典范。古往今来,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人常说:“以德服人”。现代,人更讲究宽厚诚实,仁义慈祥,言行举止稳重大方有涵养,做人有道德修养。从武有武德,从艺有艺德,做人有品德,经商有商德。立德做人是立功、立言的前提和基础,明代学者高攀龙曰:“吾立于天地间,只思量做好人,乃第一要义。”做人的涵义宽如天海、深若渊薮。古今很多人都在研究它,每个人都在实践它。人生的一切成功,归根结底都是做人的成功,人生的一切失败归根结底都是做人的失败。我认为,立德做人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一曰坚守诚信。坚守诚信,就是坚守气节和操守,也是坚守做人的根本,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人无信不立”,讲信誉、守诚信是对自身的一种约束和要求,也是他人对我们的一种希望和要求,它包含着忠诚于自己和诚实地对待别人的双重内涵。因此,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道德,也是做人做事的职业道德。重诚守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二曰品行端正。古人云:“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说明从天子到百姓均要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为根本,先修身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平天下。故做事修身为本,有了好的人品作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从商才有财气,交友才有人气,做官才有正气。三曰宽容善良。宽容、善良互为表里,它是一种美德,对人的宽容善良是对自己人性的一种升华。它不是懦弱,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气度、一种雅量。对一个人来讲,宽容善良可以换来理解,换来和睦,换来友谊,甚至能将敌变为友。对一个群体来讲,宽容善良可以凝聚人心,产生无穷的力量。四曰仁爱孝道。“仁爱孝道”指做人的气节,又是一种道德观,它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所崇尚的一种精神。“仁爱孝道”表现在于对事业、对人民、对朋友、对家庭忠不忠诚,对长辈有无孝道。作为一个人,就要忠于家庭,忠于亲友;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忠于党,忠于人民;作为一名干部,就要忠于事业,忠于职守;作为一个晚辈,就应该孝敬父母及长辈。可谓:“孝心对父母、诚心对朋友、忠心对祖国,公心对职守,信心留自己,仁爱载万物”……立功——严谨做事立功,就是严谨做事。《说文解字》说:“功义为用辛劳安定国家的功绩、功业。从力从功,亦劳作之意。” “立功”不仅限于惊天动地的大事,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仍然可以建功立业。立功要做到三个方面:(一)立功要先立志,立志要做策马奋蹄的先行者,不做得过且过的苦行僧。凡成名之人都有远大的志向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有坚定、刚毅的性格。不愿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愿读名牌大学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不愿当李嘉诚式的企业家不是好的企业家……这里不是说一定要成名成家,一定要当将军元帅,一定要读清华、北大,一定要成为腰揣万贯的企业老板……而是要有这种精神和志向。为人者,野心不可有,雄心不可无;傲气不可有,傲骨不可无。一个人如果连雄心、傲骨都没有,还谈什么事业有成和业绩辉煌!(二)立功需要本领,本领要靠学习得来的。“一个人有了知识才能变得 ‘三头六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非学非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任何一个有功于人民、有功于社会的功臣,都是凭借历史平台施展自己学来的才华而成就的。学习是要靠吃得大苦,耐得艰辛才会有成的。历史上有许多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百折不挠、终获成功的典范。汉时路温舒,山西潞州人,家贫为人牧羊于大泽,将蒲草编成席,借人《尚书》一本,抄而读之。又有公孙弘,年五十替人放猪,于竹林中将竹子削尖,抄读《春秋》。二人后来名显当时,贵为卿相。“头悬梁、锥刺股”讲汉朝的孙敬,读书夜深,用绳系发,悬于梁上,以免学习瞌睡。(三)立功而不居功,立功就是奉献,不是索取。立功是无私的付出,是用血汗著书,是用心灵开路。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功无止境。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恃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想的美丽,清淡的高风,凸平的亮节。立言——传承文明立言是立德立功的延续,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和途径。立言是把人们立德做人、立功做事经历中发生的思想、经验、矛盾和方略用文字记载其要,传之与世,供人欣赏、借鉴,给人以启迪和鞭策,这是功在当时功在后世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立言,可以抒发志向,传承文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说白了,就是延续功德,传承文明。历代先贤都把立言看作自己的历史使命。古今虽富贵而名声却泯灭埋没的人不可胜数,只有卓越不凡、敢于立言者,才被后人名扬。周文王被拘禁在羑里时推演了《周易》的六十四卦;孔子受困回鲁后编出了《春秋》;屈原被放逐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才有《国语》的写作;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孙膑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囚禁在秦国,写出了《说难》、《孤愤》等文章;司马迁宫刑而写《史记》……立言,虽非易事,但却是人人宜作之事。古人修身有言,齐家有言,治国有言,平天下有言。君有旨,臣有疏,词、文、诗、章、简、约、信、函,儒、释、道、兵、民、官,无不有言,无不有循之规、行之矩。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生活之言和谐,人间多了爱。科学之言济世,人间多了美。人人立言,立善言。人生在世,要活得有意义,主观上离不开“立德立功立言”的愿望,客观上也就是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是物质财富或是精神财富。那么怎么去做,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立德立功立言”一说还真如古人所论,“虽久不废”,始终是左右人们行为的一种思想规范。立德、立功、立言,凡生人者都在做;凡逝人者,都在被人评说。且不管主观上是何愿望,客观上都一定会留下或物质或精神方面的积累。人生三部曲,三达标,人人应好自为之。“立德,立功,立言”,先贤已经指路,后人各自走好。2023-08-07 16:49:531
立功立德立言立行是什么意思
立德:树立圣人这德;立功:建立功绩。旧指树立德业和功绩,为民除难,全面施舍,以救济 众生 。 成语出处: 《 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是立功,其次是立言,虽久不废。”2023-08-07 16:50:061
古代文人推崇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几人能做到?
“立德、立功、立言”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是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曾就何为"死而不朽"展开讨论时,叔孙豹对不朽提出的看法。此“立德、立功、立言”被后世读书人总结为“三不朽”并广受推崇,但因为其高度和到达的难度,其实也成了很多读书人特别是文人入仕后毕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唐人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德、功、言三者分别做了界定:"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这不但是一种解读,在某些层面甚至提高了“不朽”的标准,比如“博施济众”,孔夫子都认为是圣人所为,是“尧舜其犹病诸!”的要求。 到后来宋时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则又进一步将“三不朽”具体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就是立德。马一浮先生对“横渠四句”有分别的解读:“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心之全德曰仁。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孔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学者立志,合下便当有如此气象。此乃是为生民立命也。”可以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一个人公德和私德的最高标准和体现。“为往圣继绝学”最好的途径就是立言,著书立说。“为万世开太平”,则是立功了,但这个气象不知比"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高出多少倍,应该也是一个高远的目标理想,很难实现。就华盛顿、杰斐逊之于美利坚,也不敢说开万世太平吧。 其实,这些不同的解读、提升和具象化,都是古代文人、思想家在儒家思想的实用过程中不断提炼调整后的成果,都是儒家思想的不同表现形式。古代文人因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所谓“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这种追求在科举制度和治国安邦的推动下,成了绝大部分读书人的追求。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做学问必须“经世致用”,算是为这种追求做了一个高度概括。 很多人说,古代文人,或者说读书人能做到“三不朽”的只有两个半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算半个。 孔老夫子不用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和学说一直影响着几千年的统治者和文人学子。“孔圣人”、“大成至圣先师”是定了性的。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心学大师”,哲学家、思想家。思想上,王阳明融合儒、释、道三家之精华,独创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为核心的心学。其文治武功与思想成就相比不遑多让。王阳明为官则官至督察院左都御史,两广、湖广、江西四省总督,且政绩卓著,官声颇好,生前封新建伯,身后谥文成公。其领兵打仗平定叛乱,不费朝廷一兵一饷,选练民兵,平定了为祸南方四省的大规模叛乱。 曾国藩则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毛泽东在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三日《致黎锦熙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曾多次告诫他的子弟说:“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札”。有人也用对联总结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但因其“立功”源于剿灭太平天国,于清廷是中兴的大功臣,于后世则被定性为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孰是孰非,不好评判。但总归为其“三不朽”蒙上了一层阴影,至于说不能有效约束老九的杀戮,则使其显得为德不那么周全,所以曾文正算半个。 这三个人就是所谓中国史上做到“三不朽”的“两个半圣人”。 其实,要严格按照标准,老夫子其“功”只见于后世。他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但也没有被作为治世的思想,一直到汉代开始,才慢慢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开科取士的指导思想,进而发展成独树一帜的“儒教”。他为了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提出并践行“有教无类”。按照“三不朽”的标准,对于老夫子来说,唯一缺憾是没有“功济于时”。 王守仁的心学,其高度和难点不在于哲学思想和学术高度到底有多高,而在于在几千年处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之外,不光发扬光大,且能另辟蹊径、另起炉灶,打破了披着儒家外衣的程朱理学“天理”笼罩局面。其“功”虽然有限于一隅之嫌,其“言”也存在争议,但无论如何,要按“三不朽”的标准,王守仁是 历史 上总分最高的,孔孟程朱都不及他。 至于曾文正,如果严格按照标准,其“德”有不周之处,其“功”颇受争议,其“言”不足以成思想成家,被算作半个,已是非常眷顾。我以为与其为近代之人更被人熟知、以及润公的推崇都不无关系。 其实, 历史 上还有一个文人,也算得“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但这位先生单科成绩拿出来都不是最好的,胜在平均。没错,他就是“忧乐”两字关情的范文正公。 私德方面,范文正敢言直谏,奋不顾身,心胸坦荡,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清白为官,算得上道德楷模。文治武功上,他出将入相,为民谋利,戍边御敌,革新政令,兴办教育,拔掖人才,文以定国,武以安邦,是功勋卓著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他的文治武功,与上面两个半圣人比是有过之无不及的,但相比孔夫子和王守仁,在“立言”上是他的短板。按照“三不朽”的标准,我以为两个文正中,范文正要比曾文正更均衡、更纯粹,更胜一筹。 所以我要说,以“三不朽”为标准,古代文人哲者中,应该有三个半圣人,曾文正公依然是半个。2023-08-07 16:50:131
曾国藩说自己的成功在于立德、立功、立言,你怎么看?
中国传统士人之三不朽者——立德、立功、立言。据说,历史上能做到这“三不朽”的只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曾国藩只做到了半个“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是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曾就何为"死而不朽"展开讨论时,叔孙豹对不朽提出的看法。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中国传统士人之三不朽者1、孔老夫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和学说一直影响着几千年的统治者和文人学子。“孔圣人”、“大成至圣先师”是定了性的。2、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心学大师”,哲学家、思想家。思想上,王阳明融合儒、释、道三家之精华,独创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为核心的心学。3、曾国藩则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有人用对联总结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2023-08-07 16:50:191
“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是谁说的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是立功,其次是立言,虽久不废。”《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2023-08-07 16:50:451
”立德、立功、立言”都很显著的有两个半人,两个是指诸葛亮、王阳明,另半个指曾国藩“ 这话是谁说的?
《世间已无王阳明》 文 / 流光水痕 世间已无王阳明古有“三不朽”之说,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即道德高尚;立功,即建功立业;立言,即著书立说。纵观整个古代历史,能同时做到立德立功立言者甚少。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都很显著的有两个半人,这两个人是指诸葛亮、王阳明,另半个人是指曾国藩。古人称王阳明为“真三不朽”,古今完人,又有清代学者称他为“明第一流人物”。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2023-08-07 16:50:533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怎样通过自律,才能达到这个标准?
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据说,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2023-08-07 16:5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