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康map
-
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三股思潮
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思想史上一次经由传统向现代过度的思想文化运动,具有其在特殊历史语境下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股思潮: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切入,构建出各自不同的话语权,并最终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五四”以后中国思想的演进及其政治价值取向,然而在这三股冒似迥异的思潮底下,暗藏的却是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的活力因子.
新文化运动从其直接的历史起因来看,乃是为了批判民国初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发动的一场“尊孔复古”运动.从其长远的历史渊源考量,则是继承了中国近代始自林则徐、魏源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外力的挤压下开始从挽救民族危亡的情感立场出发,对西方文明的认识和对中华文明的再思考.从文化学的角度看,这种认识和思考由于受到强大的外力作用而必然出现持续稳定的传统价值取向系统,也决定了其在思想文化领域变革和转型的艰难性.这使得保守主义在此种特定的历史语境下有了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在殖民地现代化语境中,当本土文化价值主要受到西方现代性的外部压力而不是传统自我变革的内在挑战时,这种价值变革的驱动力往往是有限的.外域强势的西方文化可以冲击传统文化的表层价值规范,却难以触动其深层价值原则.即便在最激烈,最自觉地反传统的新文化运动中,这种本土文化的稳定性和历史惯性仍然显而易见.”[1]这种外力作用下的殖民地语境同时也催生了作为审慎渐进式的自由主义和作为狂飙短时式的激进主义.五四新文化运动便在这三股思潮的相互交错的论战中开始了中国现代史上短暂然而却意义重大的思想启蒙.
保守主义以杜亚泉主编的《东方杂志》,黄侃、刘师培主编的《国故》以及吴宓主编的《学衡》为主要阵地,在不同阶段分别做出了他们具有相对保守倾向的阐述.
在关于东西方文化论战的第一阶段中(1915《新青年》创刊——1919五四运动),杜亚泉以伧父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论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文章,与陈独秀论战.他在《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一文中指出:“盖吾人意见,以为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西洋文明浓郁如酒,吾国文明淡泊如水,西洋文明腴美如肉,吾国文明粗砺如蔬,而中酒肉之毒者则当以水及蔬疗之也.”[2]强调中西文化之间只是性质而非程度的差异,由这种性质差异又导出所谓“以中济西”论.他还认为,东西文化根本观念之不同,是由于社会历史、地理环境的不同,即一个是所谓“静”的社会,一个是所谓“动”的社会.李大钊针对杜这种以东方“静”的文明济西方“动”的文明之“穷”的主张,反向地力主“以西方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他还力倡青年学生全力以赴研究西方文明,学习西方的科学精神,对“从来静止的观念,惰性的态度实行根本的扫荡”.陈独秀则在这场论战中打起了“科学”与“民主”的大旗,用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与封建文化相抗衡.1918年7月,他断然主张“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3]从而开了“全盘西化”的先河.
第二阶段(1919年五四以后)以章士钊为代表的保守派提出了所谓的“新旧调和论”.章士钊声称:“调和者,社会进化之精义也.社会无日不在进化之中,即社会上之利益希望,情感嗜好,无日不在调和之中.”[4]他指出,宇宙之进化,只能是“移行”的,而不能是“超越”的,世间万物都是新旧杂糅的.所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一面“开新”,一面“复旧”.“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理由是“旧是新的根基,不有旧,绝不有新,不善于保旧,必不能迎新”.李大钊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中初步运用唯物史观针对章士钊“物质开新,道德复旧”的观点进行的了驳斥.他指出:“新道德既是随着生活的状态和社会的要求发生的,就是随着物质变动而变动的,那么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开新,物质若是复旧道德亦必跟着复旧.”[5]张东荪则针对所谓的“移行说”指出,社会的进化并不是“移行”,而是一个经由“潜变”到“突变”的过程.经过“突变”便成了新社会,突变后的“新”不等于之前的旧,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差别.新旧杂存的现象是存在的,但那只是“共存”,不是“调和”.一些学者认为而笔者本人也认可这实际上是“中体西用”说的回潮.在这一阶段的论战中,保守主义者们力图从论证文化连续性的角度,说明旧文化和新文化之间和谐共存的可能,从而模糊了新旧之间的界线.在过分强调本位文化的同时,保守主义者们忽略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也混淆了文化发展过程中“共存”与“融合”的关系.
一战爆发所导致的对西方文明的幻灭感更强化了这种本位文化心理,以二梁(梁启超、梁漱溟)为代表的保守主义者在第三阶段的论战中发表了令人注目的见解.梁启超站在欧洲战后的文明废墟上发出了“十九世纪末全欧洲社会,都是一片阴沉沉的秋气”的感慨,梁漱溟则从“人生哲学”的角度论证了自己的本位文化观.梁漱溟首先假定存在欧洲文明“意欲向前”,印度文明“意欲向后”,中国文明“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三种路向,然后导出未来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既要排斥不切实际的印度文化,又要反对把西方文化全盘搬过来的“新文化运动”,走中国从前走的那条“适宜的第二路人生”.梁漱溟的这套哲学带有浓重的个人理想化色彩,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自十四岁进中学后,便有一股向上之心驱使我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社会问题亦即中国问题,中国何处去.”[6]人生问题和中国问题是梁漱溟哲学的两个中心命题,而对于这两个问题,梁本人是有所侧重的“我年少时在感受中国问题刺激后,又曾于人生问题深有感触,反复穷究,不能自已.人生问题较之当前中国问题远为广泛,根本,深澈.”[7]梁漱溟的这种侧重人生问题的哲学取向致使他更多地从伦理学而不是从政治学,从生活而不是从生存的角度去思考当时的中国问题,这种思想极大影响了张君劢等一批新儒家.胡适在《读梁漱溟先生的》中批评梁漱溟把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的性质归结为不同的三条路是笼统的“闭眼瞎说”,指责他把三种文化的差异归结为一偏于理智,一偏于直觉,一偏于现量,是把任何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说成各民族之间根本不同的特性.胡适尖锐地指出:“我们要认清梁先生是一个爱寻求一条‘准道理"的人,一个‘始终拿自己思想做主"的人.懂得这两层意思,然后可以放胆读他这部书,然后可以希望领会他这部书里那‘真知灼见"的部分,和那蔽于主观成见或武断太过的部分.”[8]《学衡派》派实际上延续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有人以为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这场新文化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9]吴宓认为新文化运动就“精神舒展”而言的确有其价值,但它同时排斥了“中西旧有之文化”,即孔教、佛教、古希腊罗马的哲理和耶教,而这恰恰是“中西文明之精华”,因此新文化运动舒展精神的启蒙并不能导致“真正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我们在回顾新文化运动中这些保守主义者的主张和见解时很难说他们在政治上倾向于守旧或反对变革,也很难说他们在文化上因袭传统或一成不变,事实上他们几乎没有从严格的政治层面入手讨论中国的问题,在处理文化问题时也表现出了反传统的倾向.现代新儒家提出“返本开新”、“三统并建”,试图从儒家道统中开出“民主”新正统和“科学”新学统,这实际上是在全新的历史语境下对儒家思想再诠释.然而这些保守主义分子必然要受到他们持守的本位文化情结的支配,把对传统的肯定作为自己的文化观念的底线,从而表现出相对的保守性.“这批保守知识分子群体并不是全盘否定既存的社会政治秩序的政治保守主义者,而只是文化保守或文化守成主义者.他们需要的是在纯粹的文化层面研讨文化的价值,他们对文化——道德的保守态度也仅仅是一种纯粹的文化态度.这种冲突与对峙,说到底也就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的表现.激进分子认识到工具理性的发展是西方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但把这种动力当成了近代西方文明的全部,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以工具理性为推动力.而保守主义知识分子则以维护价值性为自己的天然使命,他们并不是不要工具理性的发展,而是认为社会的现代化离不开价值理性.”[10]对此,余英时也曾说:“实际上,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几乎找不到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保守主义者,因为没有人建立一种理论,主张保守中国传统不变,并拒绝一切西方的影响.从所谓中体西用论到中国文化本位论,到全盘西化论,再到马列主义,基本取向都是变,所不同的仅在变多少,怎样变,以及变的速度而已.因此接近全变,速变,激变一端的是所谓‘激进派",而接近渐变,缓变一端则成保守派.”[11]五四特定的历史语境下,我们大可不必对保守主义过于苛责.从单纯文化的角度上看,这些留守在传统阵地上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传统文化做出了许多新的诠释,这些诠释潜移默化地影响五四以后直至当代企图复兴中国文化的所谓现、当代新儒家.而在外力作用下而产生的这场新文化运动中,保守主义也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
自由主义从20年代以后创建《努力》、《现代评论》、《新月》,到30年代创办《独立评论》,再到40年代后期发刊《独立时论》、《观察》等刊物,为追求民主的政治理想做出了艰苦的探索.作为新文化运动中最有争议的一股思潮,自由主义在争取自己的话语权上走得最为艰难.在崇尚西方文明和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方面,它受到了保守主义者的非难.尤其是在战后,西方文明的弊端暴露无疑,让曾经生机勃勃的自由主义陷入了更为尴尬的境地,他们似乎找不出有力的论据来抵御保守主义者的攻击,而他们自身也不得不从对西方文明的全面崇拜转向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在主张个人解放,政治上渐进变革方面又受到激进主义的抨击,自由主义在双重压力下蹒跚前进,直至最终淹没在革命话语权的激进大浪潮中.然而,我们无法忽视,自由主义在它的一系列观点和做法中依然表现出和传统之间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在对待国学研究方面,胡适的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开拓了诸子研究的新领域,而1919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其实就是一部先秦诸子的哲学大纲.在五四后期整理国故的过程中,胡适一再声称不主张“今文”也不主张“古文”.他一方面继承今文经学的疑古精神,一方面接受古文经学的求实考据方法而摆脱其信古的局限,并将其与西方学者赫胥黎的怀疑主义、杜威的经验主义相结合,为整理国故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小说在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中属于“闲书”,不能登大雅之堂.胡适则把古小说的整理和研究作为国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认定它们也是一项学术研究的主题,与传统的经学、史学平起平坐.胡适同时还指出:“庙堂的文学固可以研究,但草野的文学也应该研究.在历史的眼光里,今日民间儿女情长的歌谣和《诗》三百篇有同等的位置;民间流传的小说,和高文典册有同等的位置.”[12]胡适人生观中传统的因子也颇为显著,他强调,个体“小我”依赖于社会“大我”而存在,“小我”是有限的,“大我”是无限的;“小我”是有死的,“大我”是不朽的.“我这个现在的‘小我"对于那个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过去,须负重大的责任;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未来,也须负重大责任.我须要时时想着,我应该如何努力利用现在的‘小我",方才不辜负了那‘大我"的无穷过去,方才不贻害了那‘大我"的无穷未来.”[13]易白沙在《我》一文中,既阐述了自我的个体人格意义,又强调了“大我”重于“小我”的思想.他认为:“有牺牲个体小我之精神,期有造化世界大我之气力……故曰二者相成而不相悖也.由先后之说,必有我而后有世界.由轻重之说,必无我而后有世界.有我者,非有我,亦非无我.我与世界无须臾离.无我者,非无我,亦非有我,个体之小我亡,而世界之大我存.”[14]很显然,这种主张融“小我”与“大我”,崇尚社会集体的人生理想,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儒家的印记.
激进主义以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由于其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目光的超越性脱颖而出,并最终以压倒性的革命话语权取得了五四以后中国思想领域、政治领域的领导权.林毓生曾经指出,五四时期具有激烈的全盘性反传统主义,但他在分析陈独秀的全盘反传统时也不得不承认“陈独秀肯定孔学的积极价值是一切道德体系的最小公分母,所以也就是未明言地承认孔学中有些成分不带有它的整体性质.这种矛盾虽然在逻辑上破坏了他全盘性的反对孔学的全部整体观的论据,但陈独秀似乎从未察觉出来.即使他觉察到,由于以思想文化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他的思想中占有支配地位,使他不可能正视这一点.归根结底,他的普通常识敌不过铸造他的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力量”[15]在对待孔教问题上,陈独秀说:“夫孔教之为国粹之一,而影响于数千年来社会心理及政治者最大,而且为当时社会之名产,此均吾人所应绝对承认者.惟吾人今日之研究,乃孔教果能实行于今世而有益与否之问题.”[16]他还说:“其实孔子精华,乃祖述儒学,组织有系统之伦理学说.宗教,玄学,皆非所长,其伦理学说,虽不可行至今世,而在宗法社会封建时代,诚属名产.吾人所不满意者,以其为不适于现代社会之伦理学说,然犹支配今日之人心,以为文明改进之大阻力耳.”[17]在人生观问题上,陈独秀主张“个人之在社会,好象细胞之在人身”,“人生在世,个人是生灭无常的,社会是真实存在的”[18]在他看来:“真生命是个人在社会上留下的永远生命,这种永远不朽的生命,乃是人生底一大问题.”[19]李大钊也曾就个人与社会,“大我”与“小我”的问题发表看法:“以其(大我)绝对统其(小我)相对,以其空驭其色,以其平等律其差别,故能以宇宙之生涯为自我之生涯,以宇宙之青春为自我之青春.宇宙无尽,即青春无穷,即自我无尽.”[20]在政治取向问题上,一些学者甚至认为,激进主义最终选择了马克思和社会主义也是一种源于传统文化的乌托邦理想的映射.恽代英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学理上产生的,是从事实上产生的;不是知识上产生的,是从情感上产生的”[21]美籍学者张灏在《五四运动的批判与肯定》一文中也指出:“就思想而言,五四实在是一个矛盾的时代,表面上它是一个强调科学,推崇理性的时代,而实际上它却是一个热血沸腾,情绪激荡的时代;表面上五四是以西方启蒙运动重知识为楷模而骨子里它却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22]对五四知识分子来说,社会主义的魅力首先在于其平等和谐的道德价值,而不是其经济上的进步与效率,在经历了西方文明的幻灭之后,五四知识分子开始寻求“第三种文明”,以求获得一种理性与价值相统一的世界观,社会主义无疑正对其胃口.“曾经发起一场伦理革命的启蒙知识分子,在经历了西方文明的幻灭之后复返向伦理寻觅价值资源,他们不仅以道德理性阐扬西方社会主义,而且重新肯定中国的价值理想.五四后期的伦理社会主义思潮既光大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理想主义资源,也助长了好高骛远的乌托邦精神.”[23]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三股思潮都或多或少地包含了传统文化的因子,五四新文化运动并不像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是一场激烈的全盘性反传统运动,恰恰相反,它们自始至终都无法摆脱传统文化深层次的影响.而它们之所以表现出或激进或保守或温和的态度,乃是基于其各自对于中国问题的不同角度的思考和对于西方文明的不同的价值取向.不言而喻,五四发展和强化了两种观念:“革命”与“民主”,但由于其不可避免地搀杂了传统因素而显得理智不足浪漫有余,从而让整个五四以后的思想呈现出愈发不可收拾的激进态势,完全湮没了五四前期多元文化取向之间对话的可能.诚如美国人类学家托马斯·哈定所说:“当一种文化受到外力作用而不得不有所变化时,这种变化也只会达到不改变其基本结构和特征的程度与效果.”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解放思想2023-08-07 03:14:315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就是是由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所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2023-08-07 03:15:141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 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初迁到北京)为起点和中心阵地,以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陈独秀在《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大声疾呼,提倡民主与科学。他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陈独秀勇猛地向封建主义的政治和文化进行冲击,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胡适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任北大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是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代表人物。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泪控诉和无情鞭挞,树立了把文学革命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典范,开拓了中国新文学的道路。2023-08-07 03:15:211
请问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改造运动,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文化,思想,人文历史。我的想法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一次思想革命,让人们接受了科学和民主。2023-08-07 03:15:294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答案】:A新文化运动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反对封建的思想文化,其目标是在中国“建设西洋式的国家”,即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国家。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B,早期的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领导的,属于旧民主主义范围内的思想文化运动。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早期的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后期的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作用。因此,选项C和D不正确。2023-08-07 03:16:061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洋务运动性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由开明的地主阶级发起的运动. 维新变法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政治运动. 辛亥革命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运动. 新文化运动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和领导运动.2023-08-07 03:16:131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思想解放运动2023-08-07 03:16:224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新文化运动(the New Culture Movement)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2023-08-07 03:16:315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早期新文化运动是旧民主主义指资产阶级思想,主要是以胡适、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文人在内容上宣扬科学、民主,新道德,反对愚昧、迷信、旧道德,矛头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方式上通过文学改良批判旧文学。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五四”以前,倡导新文化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五四”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2023-08-07 03:17:391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反封建反孔子的儒家思想2023-08-07 03:18:032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都是什么?
旧民主主义革命2023-08-07 03:18:115
请分别写出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由开明的地主阶级发起的运动,旨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巩固其统治,最终的失败说明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所以这是一场失败了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和领导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故答案为: 洋务运动:一场失败了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运动.2023-08-07 03:18:241
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新文化运动是分了两个阶段的。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才是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2023-08-07 03:18:322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与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求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2023-08-07 03:18:511
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批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倡导和发动的思想启蒙运动,是1911年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的延续。目的是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为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开辟道路。2023-08-07 03:18:591
新文化运动和旧文化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
新文化运动应该指五四运动,旧文化运动应该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旧文化运动时旧民主主义的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忘采纳。2023-08-07 03:19:061
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性质?只要后期的性质.
后期则带有大部分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后期影响深远,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因素。2023-08-07 03:19:131
新文化运动
初二历史书上很全面2023-08-07 03:19:246
新文化运动的原因,结果,性质,历史意义,请一一回答我,辛苦啦
k2023-08-07 03:19:412
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他一开始传播的是德先生赛先生,也就是自由,民主,所以资产阶级性质的2023-08-07 03:19:505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性质. [统用一句话总结.]
嗯。,。。2023-08-07 03:20:076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全面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2、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2023-08-07 03:20:331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一百年前,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所说的“民主”,这要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所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化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有具体一例可观:就文学方面,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八不主义: 一曰:不作言之无物的文字; 二曰:不作无病呻吟的文字; 三曰:不用典; 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 五曰:不用套语烂调; 六曰:不作不合文法的文字; 七曰:不模仿古人;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思想运动,是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先锋作用,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的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起了领导作用; 它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的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返回顶部2023-08-07 03:20:411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洋务运动性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由开明的地主阶级发起的运动. 维新变法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政治运动. 辛亥革命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运动. 新文化运动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和领导运动.2023-08-07 03:20:471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的思想文化运动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的思想文化运动 A.资产阶级民主主义B.新民主主义C.无产阶级D.马克思主义正确答案:资产阶级民主主义2023-08-07 03:20:542
新文化运动性质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反对封建专制愚昧,提倡民主与科学2023-08-07 03:21:033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阶级性质的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2023-08-07 03:21:101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五四”以前,倡导新文化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五四”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上海的《星期评论》、《建设》、《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北京的《少年中国》、《曙光》、《新社会》;天津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湖南的《湘江评论》;成都的《星期日》;武汉的《武汉星期评论》;浙江的《浙江新潮》,等等。“五四”前的进步社团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少年中国学会”、“国民杂志社”、“新潮社”、“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湖南的“新民学会”;湖北的“互助社”等。“五四”以后一年中出现的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工读互助团”;湖南的“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湖北的“利群书社”、“共存社”;广东的“新学生社”;天津的“觉悟社”,以及各地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2023-08-07 03:21:281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区别是什么?
五四运动的冲击力强,对旧文化的革命有一种不分良u414e的现象。新文化运动是在五四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场学术意义上的发展。2023-08-07 03:21:363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洋务运动性质:地主官僚的自救运动。维新变法性质: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改革运动 辛亥革命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性质: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023-08-07 03:21:512
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①是中国近代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沉重地打击了传统礼教 ③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2023-08-07 03:22:004
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不好意思,以前觉得历史有点忘记了,直接百度百科查阅一下就可以2023-08-07 03:22:096
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主要问为什么是资产阶级,谢谢
这是胡说,中国不存在西方意义上的封建,而只有专制。把文化分为资产阶级或共产主义也是扯淡,反对任何对文化进行意识形态化的企图。2023-08-07 03:22:242
(1)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 (2)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3)谈谈你对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认识
1.新文化运动是进步的知识分子针对尊孔复古逆流,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儒家思想发起的猛烈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一次空前的解放。 2.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3.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2023-08-07 03:22:311
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性质是( )
D2023-08-07 03:22:403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三大思想运动的共同性质
解放思想2023-08-07 03:22:594
帮忙写一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以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不少于三千字,要求最低600字原创。100金等你拿
哥们,郑州轻工业的吧2023-08-07 03:23:085
改变新文化运动性质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为什么?
五四运动2023-08-07 03:23:233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性质+局限性+积极、,消极作用)。
洋务运动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积极:1、虽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消极:1、有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 2、经营管理腐败。戊戌变法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1) 积极影响: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形成了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① 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进步性在于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 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 ② 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 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③康梁的维新思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也促进了人们的觉醒,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2) 消极影响: ① 康梁维新思想的局限性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②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受阶级局限性,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特点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2023-08-07 03:23:301
"两千多年的帝制寿终正寝″是哪次革命的成果?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解答,应该是辛革命推翻了地质。2023-08-07 03:23:371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性质有什么不同
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都是资产阶级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改革。2023-08-07 03:23:442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
【答案】:C新文化运动性质的判定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五四运动以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后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C选项正确。2023-08-07 03:24:031
中国近代史上有没有和新文化运动性质相同的事件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2023-08-07 03:24:115
高中必修历史重大事件一览表
1.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2.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3.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4.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5.辛亥革命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6.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8.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9.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又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10.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11.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12.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3.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15.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性质——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集团 16.巴黎和会的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战胜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1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18.绥靖政策的实质——纵容侵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20.欧盟的性质——它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 21.冷战政策的实质——遏制共产主义 22.杜鲁门主义的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 2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性质——政治军事组织2023-08-07 03:24:241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要简略)
这儿很详细:http://baike.baidu.com/view/28947.html?wtp=tthttp://baike.baidu.com/view/28025.htm2023-08-07 03:24:336
急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起止时间、阶级、代表、内容、结果、影响、性质、特征
你应该查一下复习提纲的,上面很详细,不会没有吧~~2023-08-07 03:25:052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共同特点
共同点就是为了救国,不同点是性质不一样,由外到内,层层递进。2023-08-07 03:25:256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一谈新文化运动在近代
请百度2023-08-07 03:25:393
中国近代史上有没有和新文化运动性质相同
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戊戌变法第二次: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辛亥革命——康有为、梁启超(保皇派)第三次:新文化运动第四次:整风运动内容: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 影响: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2023-08-07 03:25:461
世界近代史上与新文化运动性质相同的运动有哪些?
世界近代史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2023-08-07 03:2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