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2023-08-07 09:01:31
阿啵呲嘚

唯物史观的原理: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旧的社会形态为新的更高形态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条件。

方法论: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方法论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的学习,重视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并得出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规律性认识。

中国共产党人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中国各个时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唯物史观

参考资料:新华网-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真颛

1、唯物史观的原理:

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2、方法论总结:

凡是指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社会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历史、社会和历史存在着必然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的观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亦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扩展资料:

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它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纠正了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变革蓝图的幻想。

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因此,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1、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

2、马哲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实践去理解。

3、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

4、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

5、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物史观

kikcik

历史唯物主义(四个)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所以,要求我们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2)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选择标准。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注意两个问题:

1、青年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选择标准。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2、青年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苏州马小云

陈弈之用宋词形式表达自己与主流“辩证唯物论”不同的新哲理。

(零)宇宙公理

三表一总成宇宙,时空物量无穷。从来物布满时空。趋均生运动,件以类相容。

件以暂形存五态,粒流点点前充。层层事物灭生中。星辰明暗暗,历历没始终。

(一)运动因果

粒子能分分不尽,全因宇宙无穷。必须保证没真空。颗粒无限细,永动为填充。

无限分割无限级,趋均级级难容。清晰物体现重重。级差无限制,密度界匀同。

(二)化物总律

个体匀行直线动,群集各各随机。竞争稳态自由飞。齐齐合力进,对撞是还非?

激碰之间轻重判,心成引绕尘微。平衡定乱靠圆围。密极必热爆,自散再投机!

(三)精神事物

过去行为成记录,层层现实缠身。先来后到假还真。时空随便越,混合任趋均。

绕日循环明律法,偶然不断重申。重温往事理精神。基因终熟透,重演自刷新。

(四)过去现在

存在方式唯事物,当前一显而终。全因五态灭生中。精神留过去,记录实非空。

现实精神皆事物,趋均相互填充。趋同活化亿年功。循环明规律,自己辨西东。

(五)事物灭生

因事关联结果物,因先果后分清。常移界事物随名。事生原物灭,事灭物新生。

两物之间应有事,梅花间竹牵情。物周动内外趋平。内因明外果,内果外因明。

(六)普遍联系

联系必须凭规律,精神现实连通。时间似箭串长空。空间虽一个,物构造无穷。

两物同时无因果,精神络化其中。纵横交错靠时空。依时前后接,巧妙胜仙工。

(十)自由平等

忽忽时空无尽界,趋均导致结晶。太阳月亮转圈轻。光阴遵道去,未见载私情。

大哭数声尘世降,赤身露体全清。谁能骤眼辨分明。同成一暂态,宇宙主公平。

(十二)合一思辨

物合时空成宇宙,五维永远随之。层层事物似繁枝。物生于事尽,物灭事发施。

五态寻踪分内外,精神现实同思。宏微合一探兹时。逐层因果辨。整体自然知。

(注)

五态:稳、变、乱、定、爆。是宇宙物的5种存在状态(物类)。详细请看我的哲学类博文。

五维:现实事物只能是五维的,时间一维,空间三维,物质一维。但精神事物却是可以无限维的,因为精神是记录为现在事物的过去事物,它可以天马行空!

此后故乡只

“唯物史观的原理: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旧的社会形态为新的更高形态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条件。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三个基本原理: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第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2023-08-06 18:19:123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唯物史观三个基本原理2020-04-21 14:18:41文/张敏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第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所谓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的制约社会其他矛盾及其运动的矛盾,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下载本文猜你喜欢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019-05-09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019-08-10新高考改革学业水平测试难不难2020-05-09巴西以什么气候为主2020-05-09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2020-05-09金融学就业方向和前景2020-05-09台湾降水分布特点及原因2020-05-09长江和黄河发源地在什么地方2020-05-09台湾山脉属于什么走向2020-05-09日本地形以什么为主2020-05-09相关文章
2023-08-06 18:19:25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三个基本原理: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第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第一,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基础及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第二,所谓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的制约社会其他矛盾及其运动的矛盾,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因此,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扩展资料: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套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 社会存在(即社会的系统与架构,与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决定社会意识(即伴随体系架构产生的意识,诉求,思想等等),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所有者与生产力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及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揭示的经济组织形式)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 如果以阶级的观点看待社会组织,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不同阶层的人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可能会引发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2023-08-06 18:19:311

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是什么?

物质决定意识
2023-08-06 18:20:403

唯物史观原理是什么

唯物史观三个基本原理2020-04-21 14:18:41文/张敏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第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所谓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的制约社会其他矛盾及其运动的矛盾,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下载本文猜你喜欢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019-05-09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019-08-10新高考改革学业水平测试难不难2020-05-09巴西以什么气候为主2020-05-09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2020-05-09金融学就业方向和前景2020-05-09台湾降水分布特点及原因2020-05-09长江和黄河发源地在什么地方2020-05-09台湾山脉属于什么走向2020-05-09日本地形以什么为主2020-05-09相关文章
2023-08-06 18:20:532

唯物史观包含了那些基本原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思的辩证关系原理;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人生价值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6、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7、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023-08-06 18:21:21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社会存在关系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阶级斗争和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3、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2023-08-06 18:21:271

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3、人名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4、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扩展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特征如下:1、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观察人及其活动,能准确的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2、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历史唯物主义
2023-08-06 18:21:341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意识能动作用 [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 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023-08-06 18:23:131

唯物史观包含了那些基本原理?

包括: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思的辩证关系原理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人生价值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6、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7、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023-08-06 18:23:221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大概是这样自己节选
2023-08-06 18:23:291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什么

1、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2、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辩证唯物论批判了唯心论和唯物论抽象的、僵死的形而上学的认识观点和方法,以辩证的理论思维方式发展了唯物论,既承认了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也承认了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论科学的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人们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2023-08-06 18:23:431

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指对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一种理论观点,它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社会形态的变迁是必然的历史规律。唯物史观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和把握,将事物看作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内在矛盾的统一体。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事物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它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哲学基础。2. 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社会形态的变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是社会内部矛盾的表现。马克思通过对历史和社会的研究,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3. 阶级斗争和革命: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实现的。社会形态的变迁通常伴随着阶级之间的斗争和权力的转移。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4.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形态的转变。因此,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唯物史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一种历史观,它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是社会内部矛盾的表现,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力量。
2023-08-06 18:23:50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有三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唯物主义有三个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一个基本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两极世界理论两极世界理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综合运用唯物辩证法、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和社会形态学视角研究分析世界历史结构基础上认为,从两极世界进程的总体上看,自然实践(生产力)的先进性程度决定了社会实践(生产关系)的统一范围。从每代进程及每代进程内部宏观的整合上看,东西方在社会实践上和自然实践上呈交互促进关系;从每代进程内部整合的微观机制上看,一国的社会实践变革和自然实践变革要受到每代两极世界秩序的大格局决定。
2023-08-06 18:24:09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又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歪曲为经济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历史理论,它既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伟大成果,为人类认识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科学领域.实现了整个社会历史观的变革,实现了哲学的变革,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奠定了历史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它们的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自觉反映.它看到物质的原因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基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它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一高度组织的物质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又是彻底的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是一切现象自我运动的根据的客观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科学总结,它建立在现代科学和先进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和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中贯串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同时也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辩证唯物主义是对哲学发展中积极方面,即唯物主义因素和辩证法因素的吸取,发展和升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哲学的物质范畴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界定的.物质定义的内涵是客观实在,那么具有客观实在属性的自然界,社会存在以及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属于物质的范畴,具有物质的属性,如运动,时间,空间,规律,生产方式,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等,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贯彻到一切领域,一切过程,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可以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所认识的,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意识的能动性和世界的可知论观点.意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和二元论的物质观;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克服以往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用个别,个性代替一般,共性的形而上学的缺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物质观."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做出正确的抉择."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涉及哲学的话题.那么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呢 怎样做才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呢 从历史的,唯物的角度来观察,理解,分析和处理问题,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这里有两重意思:一是历史的,二是唯物的.本篇着重分析历史的观点.凡是认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社会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历史,社会和历史存在着必然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的观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那么他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就具有了以下特点:一,承认历史,尊重历史,认为社会必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是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承认历史,认为历史正是所有事物的来源,这本身就解决了哲学中的一个命题——事物的来路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必然有其前身或者前因,而我们的现今都是前身或前因的变化或后果.也许大家要问:这个问题简单,难道现实中还有不承认历史的情况么 怎么没有呢,事实上是有的,比如我们有时就批判某某数典忘祖,甚至有怀有阴暗丑恶的目的的人不但不承认历史,而且还歪曲篡改历史.那些不承认台湾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一心要把台湾分裂出去的人不就是数典忘祖吗 日本国的某些别有用心之人不承认历史上的侵略,篡改历史的行为不就是不承认历史吗 还有现实中有的人达到一定的地位后,就羞于提及原来的穷困状况,甚至在众人面前和自己老实朴素的亲人不敢相认,这也是不敢面对历史的一种表现.看来承认历史有时还是需要勇气,正气和骨气的.只有首先承认历史,才能够尊重历史.尊重历史有很多表现:承认历史的真相,承认曾经的错误,承认先人的功业和成果,承担应有的历史责任,享受应有的历史权益等等.牛顿曾经谦虚地说:"我可能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许多巨人肩膀上的缘故."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坚持了历史的观点.难道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和条件不是从先人那里继承而发展的吗 天才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的,而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承认曾经的错误,那是流氓和无赖;不承认一个国家既有的领土和主权,就会有侵犯别人的借口;不承认法理上的顺承关系,就会有逃避承担责任的行径……看来,不承认和尊重历史,不仅是态度上的问题,还可能会产生严重而错误的后果.在这里,我想多谈一点.现今世界特别是中国目前充斥着一个看似繁荣却十分有害的现象:文艺,评论等文化现象畸形繁荣,历史事件,评价等被歪曲和混乱.这是一个被绝大多数人忽视却肯定有很大潜在危害的状况,如不及时加以有效纠正,必然对中国的思想界,文化界直至政界产生长久的负面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对年轻一代的教育直接产生负面效应.比如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大量借用历史朝代,历史人物杜撰子无虚有的故事情节,推向市场,已经达到了泛滥的地步;很多文艺,评论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大量主观臆断历史人物及事件,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比如可以把秦桧说成忠臣,把商纠说成英杰……长久以往,何谈历史信任,何谈历史价值,何谈以史为鉴,惩前毖后,历史在人们的面前,可能就是一堆笑料而已.这是混淆是非,把历史搞乱,对历史极不尊重的表现.尊重历史,肯定祖先的丰功伟绩,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才能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今天有不少人,从生活富裕的狭隘角度出发,加之对本国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存在不满,有着比较严重的崇洋媚外思想,缺乏爱国爱人民的崇高品格,民族根性彻底失去,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哀,人性的悲哀.二,联系历史来观察和分析问题,这是如何运用历史的问题.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在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就会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智慧,更加接近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首先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就会有更强的理解力和包容性.有一句话:"历史造就英雄",这也是历史的观点.这就是什么样的历史环境造就什么样的英雄人物.有很多历史人物造就的历史事件,我们今天很多人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实际上只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就可能很好理解了.比如: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而发动玄武门事件.古代人为了争夺皇位竟然杀掉自己的兄弟,多么地残酷!其实只要了解了当时的两种势力的形成,差异和水火不容的情势,就会知道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已,势所然也.比如毛泽东为什么会发动文化大革命,今天的人很多都不理解甚至痛恨.实际上只要联系毛泽东本人毕生追求的共产主义信念,他对共产主义的本质的理解,以及当时国际,国内复杂的严峻形式,你也许就会对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核心集团发动文化大革命有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文化大革命的本意和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在选择形式上存在缺陷,使得后来发展的情况和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恐怕也是毛泽东所始料不及的.但今天也许可以这样说: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在新中国就不可能这样深入人心,中国被西方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大,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革命果实就可能化为乌有.其次,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就能更加准确地判断形势,分清利弊,从而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有一句话,叫"审时度势",这也是一种历史观点.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开展什么样的工作,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乱来的.在国家危亡,民族患难的时候,我们就要把保家卫国,解决民族危机当成首要任务.在我们贫穷落后,饥寒交迫的时候,我们就要把发展生产,解决温饱当成工作的重心.在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就要解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如果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候发动群众闹革命,那就是民主革命,进步的革命,是大英雄;如果在国泰民安,政治清明的时候,发动群众"闹革命",那就是反革命,疯子,这样的道理,大家是很容易理解的.运用到一般的问题上,也是这个道理.比如,我们要创立一个公司,首先就要调查研究:产品需求问题,人们消费习惯问题,生产原料问题,设备问题等等,这都是历史条件,只有考虑周全了,我们才能获得成功或者更大的效益.再次,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才能谦虚吸收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少走弯路.被前人通过实践而证明了的理论和经验,我们要毫不怀疑地加以吸收和借鉴.古人曰: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人民服务等等这些都是革命前辈用生命和实践换来的经验,一定要加以坚持和发扬.国兴于清明,毁于腐败,兴于团结,衰于分裂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无数次证明了的不变真理,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不能蹈前车之覆辙.有一句话叫做"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也许可以忘掉仇恨,但决不能忘掉教训和敌人.三,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历史,这是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运用历史的观点,归根结底还是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是接受还是摒弃,是褒是贬,是全盘否定还是有选择地利用,这是我们必须做出抉择的.纵观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论,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认为:借鉴历史经验,立足历史条件,顺应历史趋势,做人类历史发展的推进者,做最崇高的理想的实践者,这就是一个革命者应该采取的科学的态度.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我们要坚持同一切非历史唯物主义者作斗争,这就是:有选择地继承,发扬历史理论和经验,反对全盘否定.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的连续的动态过程,割断历史去看待和处理问题,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凡是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理论经验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凡是被历史证明有错误的和有害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抛弃和改正.否则我们就会重犯错误,重蹈覆辙,白白浪费大量的时间甚至人力和财力.我国就发生过也许仍然存在着"全盘西化","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潮,这是非常有害的和危险的.坚持实事求是,反对脱离历史条件的空谈蛮干."实事求是,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主义和唯物主义是有机联系,浑然一体的.坚持历史主义,必然坚持唯物主义,必然反对官僚主义,主观臆断,反对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空想和蛮干.尊重客观形势,尊重客观实际,才能制定出符合规律的方针路线,我们的事业才能胜利,我们才能尽可能地少走弯路.毛泽东当初设计的农村公社——"吃大锅饭",就是过高地估计了当初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在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科学的预算和纪律要求的保障下,采取了过于理想的社会模式,从而使得很多道德水平低下的人消积怠工,投机取巧,使得许多管理水平低下的人走上领导者岗位,加上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煽动,破坏等因素,从而给我们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认清历史形势,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时机,敢于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念,也要防止那些"教条主义,保守主义"等呆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行为.不能清醒地认清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不敢变革或不愿变革,也可能坐失发展良机,给以后的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比如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形势日趋复杂,能源日益紧张,不稳定因素大量存在,腐败势力十分强大,道德认识存在多元化矛盾化等等情况下,如果不能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及早采取加强国防,反腐倡廉,利民惠民,统一思想,加强德育,发展周边关系等一系列果断措施,必然会给我们将来的事业带来难以控制的损失
2023-08-06 18:24:37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选D.辩证唯物主义是什么?存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突破,其基本观点是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这样说能理解么?
2023-08-06 18:24:479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基本原理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要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3.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2023-08-06 18:25:082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唯物史观是什么基本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 2、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3、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以上就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4、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旧的社会形态为新的更高形态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条件。
2023-08-06 18:25:21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如果从历史唯物主义看,并且结合当前热点,把个人想群众发展,则答案如下:   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物质生产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1)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2.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同时又承认和肯定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两者是辩证的统一.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1)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提出的进步思想、主张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能够成为实现某种历史任务的发起者.(2)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往往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先进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有力领导者和组织者.(3)某些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采取的某些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要求,对历史的发展起着某种推动作用.(4)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的创造性活动,促进了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任何杰出人物,包括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都只能给予历史进程以重大影响,但都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仅从个人看,可以如下回答:   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人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概括起来,人的属性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   首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的基本关系.没有无个人的社会也没有纯粹孤立的、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个人与社会总是息息相关,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这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关系.人生的过程就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不断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过程.如何认识和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判断人生观;人生价值选择是否科学的根本依据.生命的意义就是在这二者关系中显示的.   其次,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人生的基本矛盾.它是人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就没有人生.它贯穿人生发展过程的始终,是人生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具体表现在理想与现实、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自我责任与社会责任、自我修养与社会规范等矛盾中,人生就是面临这些矛盾并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存在和发展时.
2023-08-06 18:25:33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内容?

一、唯物史观具体包括:1、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2、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他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3、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4、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无穷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社会关系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从旧社会的基础中成熟,在它们的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5、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6、人类社会的一般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7、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研究历史,探索社会规律,必须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细的占有材料,分析他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8、人类社会及其构成成分均以总体的体系方式存在,要从研究的对象的整体出发,从研究对象内部的相互作用与矛盾和研究对象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研究。9、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10、人类社会是有规律运动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显现为历史过程,构成历史过程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运动与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一切,用辩证法的观点去把握对象的本质联系与内部矛盾,又要把研究的对象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准确的把握对象。11、社会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有进化(改革)和革命两种方式。12、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是在于其种种复杂的内外部矛盾。13、在客观历史进行中,环境创造人,人又创造环境。14、社会历史的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消极的反映过程,而是主客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二、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三、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扩展资料:1、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2、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唯物史观
2023-08-06 18:25:39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写作背景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是决定性因素。但是,马/克思逝世之后,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很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瓦尔特 · 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恩/格斯针对他提出的问题,在1894年1月25日的回信。中心思想本文针对当时资产阶级理论家对马/克思思/想的歪曲,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辩证的理论分析,论述了经济因素与历史发展、上层建筑的关系,并指明了正确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解答了当时德国青年学生的疑惑。总结全文马/克思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着整个世界。他定义了社会历史的变革,改变了世界人民的思维,开创了新的世界,为几千年来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指明了方向。当他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被恶意篡改和歪曲的时候,他的革命战友恩/格斯挺身而出,用渊博的知识、科学的态度、缜密的理论分析向世人宣告:真理毋庸置疑。
2023-08-06 18:25:571

试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提出

马克思的三个基本特征之一是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将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背景下的解读
2023-08-06 18:26:342

历史唯物主义是在哪部著作中创立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该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该书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其创作背景:1845年春,恩格斯移居布鲁塞尔,马克思向他叙述了当时大体已经形成的唯物史观。这时,欧洲革命形势逐渐临近,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同一些工人组织建立了联系,他们的理论已经获得一些知识分子,特别是在德国西部的一些知识分子的拥护。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必须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使无产阶级相信这种理论是正确的。正在这时,费尔巴哈根据自己的人本主义理论公开宣称自己是共产主义者。同年10月,鲍威尔和施蒂纳也在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杂志《维干德季刊》第3卷上发表文章,指责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费尔巴哈和M·赫斯。于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定立即动笔,以对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进行总批判的形式来作出回答。《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费尔巴哈》这一章的写作从1845年9月,一直持续到1846年下半年,最后仍未完成。第二、三章的手稿已遗失。
2023-08-06 18:26:411

什么叫历史唯物主义

ult to fall asleep nigh
2023-08-06 18:26:558

阐述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是什么?

《形态》中对唯物史观的表述主要为: 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其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在哪里呢?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看法是绝然不同的。唯心史观把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的范畴、观念做为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唯物史观则把人类的物质生产做为历史发展出发点。如何确定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直接影响能否正确认识极其复杂的人类社会有机体,能否客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说,唯心史观是一种对社会历史的错误想象,对人类社会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根本错误的,而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是社会有机体普遍本质的理论再现,其原因,就在于对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的理解不同。由此,马、恩特别重视并在对唯物史观的表述中首先明确指出考察社会历史要“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 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结成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而人们在生产中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则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性质。只有以这样一种物质关系、经济关系作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作为一种历史观,才能再现社会有机体的普遍本质,才能揭示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才能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这一内容,马、恩在上述表述中是阐述得非常清楚的。马、恩在指出整个历史的基础的同时,还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和“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同等意义的概念,这不仅说明了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这两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之间的联系,而且还揭示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原理。 第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意识诸形式产生、发展的动力。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唯一标准。在上述表述中,马、恩以“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回答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恩还明确指出,只有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才能够完整地描述其全部过程及这个过程的各个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中,马、恩向我们指出了物质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意识诸形式产生、发展的动力,不能从范畴、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要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从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这也就是说,任何一种观念的东西,只要把它放在社会实践中加以考察,就能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和真实面目;错误的观念及一切唯心史观的谬论,都有其产生的社会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推翻这一社会基础,以致消灭由之产生的错误的观念和唯心史观的谬论。这里,马、恩科学地解决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说明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关系,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作用。 第四,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在上述表述中,马、恩明确指出,人类的物质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生产关系是整个历史的基础,而这一切,都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同时,马、恩还指出,生产方式规定了历史的每一阶段的生活条件,决定了其发展和特殊的性质。“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里的环境指“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即生产方式。一定的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都是由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当然它也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是,它“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生产方式是社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决定并制约着人的全部活动以及全部社会生活的领域和过程。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只有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自身的发展。马、恩明确指出,生产方式作为“人的本质”的现实基础,决不因为遭到历史唯心主义者的反抗,而对人们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有丝毫削弱。 第五,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与反抗旧社会活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作为唯物史观,在说明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必然要论及社会革命。在这里,马、恩从生产力和革命群众两方面阐明了社会革命发生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因素。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致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革命的爆发。因此,一定的生产力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前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革命的根源。另一方面,革命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作为社会革命的主体,革命群众起着任何其他因素所无法取代的作用。没有革命群众的积极参与,任何变革的思想都没有意义,因为革命群众“不仅反抗旧社会的某种个别方面,而且反抗旧的‘生活生产"本身、反抗旧社会所依据的‘总和活动"”,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很显然,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在上述表述中是阐释得非常明确和清楚的。
2023-08-06 18:27:191

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唯物史观主要内容:一.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二.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他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三.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四.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无穷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社会关系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从旧社会的基础中成熟,在它们的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五.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六.人类社会的一般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七.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研究历史,探索社会规律,必须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细的占有材料,分析他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八.人类社会及其构成成分均以总体的体系方式存在,要从研究的对象的整体出发,从研究对象内部的相互作用与矛盾和研究对象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研究。九.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十.人类社会是有规律运动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显现为历史过程,构成历史过程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运动与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一切,用辩证法的观点去把握对象的本质联系与内部矛盾,又要把研究的对象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准确的把握对象。十一.社会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有进化(改革)和革命两种方式。十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是在于其种种复杂的内外部矛盾。十三.在客观历史进行中,环境创造人,人又创造环境。十四.社会历史的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消极的反映过程,而是主客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扩展资料:绪论凡是指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社会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历史、社会和历史存在着必然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的观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看待和处理问题时有以下特点: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承认历史,认为历史正是所有事物的来源,这本身就解决了哲学中的一个命题——事物的来路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必然有其前身或者前因,而我们的现今都是前身或前因的变化或后果。也许大家要问:这个问题简单,难道现实中还有不承认历史的情况么?怎么没有呢,事实上是有的,比如我们有时就批判某某数典忘祖,甚至有怀有阴暗丑恶的目的的人不但不承认历史、而且还歪曲篡改历史。那些不承认台湾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一心要把台湾分裂出去的人不就是数典忘祖吗?日本国的某些别有用心之人不承认历史上的侵略、篡改历史的行为。还有现实中有的人达到一定的地位后,就羞于提及原来的穷困状况,甚至在众人面前和自己老实朴素的亲人不敢相认,这也是不敢面对历史的一种表现。看来承认历史有时还是需要勇气、正气和骨气的。只有首先承认历史,才能够尊重历史。尊重历史有很多表现:承认历史的真相,承认曾经的错误、承认先人的功业和成果、承担应有的历史责任、享受应有的历史权益等等。牛顿曾经谦虚地说:“我可能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许多巨人肩膀上的缘故。”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坚持了历史的观点。难道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和条件不是从先人那里继承而发展。天才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的,而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承认曾经的错误,那是流氓和无赖;不承认一个国家既有的领土和主权,就会有侵犯别人的借口;不承认法理上的顺承关系,就会有逃避承担责任的行径……看来,不承认和尊重历史,不仅是态度上的问题,还会导致严重而错误的后果。如何运用历史的问题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在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就会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智慧、更加接近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首先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就会有更强的理解力和包容性。有一句话:“历史造就英雄”,这也是历史的观点。这就是什么样的历史环境造就什么样的英雄人物。有很多历史人物造就的历史事件,我们今天很多人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实际上只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就可能很好理解了。比如: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而发动玄武门事件。古代人为了争夺皇位竟然杀掉自己的兄弟,多么地残酷!其实只要了解了当时的两种势力的形成、差异和水火不容的情势,就会知道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是非常正常的。其次,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就能更加准确地判断形势,分清利弊,从而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有一句话,叫“审时度势”,这也是一种历史观点。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开展什么样的工作,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乱来的。在国家危亡、民族患难的时候,我们就要把保家卫国、解决民族危机当成首要任务。在我们贫穷落后、饥寒交迫的时候,我们就要把发展生产、解决温饱当成工作的重心。在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就要解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再次,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才能谦虚吸收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才能少走弯路。被前人通过实践而证明了的理论和经验,我们要毫不怀疑地加以吸收和借鉴。古人曰: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人民服务等等这些都是革命前辈用生命和实践换来的经验,一定要加以坚持和发扬。国兴于清明,毁于腐败、兴于团结,衰于分裂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无数次证明了的不变真理,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不能蹈前车之覆辙。有一句话叫做“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也许可以忘掉仇恨,但决不能忘掉曾经的教训和敌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唯物史观
2023-08-06 18:27:261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1、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2、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辩证唯物论批判了唯心论和唯物论抽象的、僵死的形而上学的认识观点和方法,以辩证的理论思维方式发展了唯物论,既承认了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也承认了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论科学的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人们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2023-08-06 18:27:39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023-08-06 18:27:473

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l)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发展中起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任何时候,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劳动者都是人民群众的主要成分.他们不仅创造了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资料,而且积累生产经验、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开发劳动对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也推动了生产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一方面,人民群众通过为直接创造精神财富的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们提供物质条件和经验材料间接地参与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也直接参与了某些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 例如瓦特发明蒸气机、爱迪生发明电灯、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时期,人民群众通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进步,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时期,人民群众则是打碎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实现社会革命变革的主力军. (3)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又称群众史观.它同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2023-08-06 18:27:531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认识和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们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形态。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文化、意识形态等,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2.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阶级斗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不同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发展都与阶级斗争密切相关。3. 社会历史是无法回避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无法回避的,它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4. 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阶段性: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阶段性,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特征。5. 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唯物史观强调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基础地位。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改变现实。这些基本原理构成了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总结。唯物史观的运用帮助我们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2023-08-06 18:28:12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3、人名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4、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扩展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特征如下:1、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观察人及其活动,能准确的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2、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历史唯物主义
2023-08-06 18:28:251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有那些?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有三个方面:1、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指的是社会当中所有的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社会意识是这些社会存在的反应;2、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发展;3、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以上就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2023-08-06 18:28:381

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是什么? RT

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三,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实践的形式正如答案一所述,这里不作赘述.这三种形式的基础都建立在唯物主义这个大前提之上,而且首先肯定了人作为历史的决定力量的地位,同时坚持了唯物辩证法,因而符合上述三个形式的要求,这样他们之间的联系由逻辑变成了因果.这样这个复合命题在理论上成立了.至于他是否值得坚信则需保留意见.建议你看一些当代西方哲学家的作品,例如罗素的,海德格尔的,维特根斯坦的.其中对辩证法的批判非常精辟.
2023-08-06 18:28:512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哪三个方面的?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有三个方面:1、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指的是社会当中所有的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社会意识是这些社会存在的反应;2、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发展;3、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以上就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2023-08-06 18:28:57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第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08-06 18:29:123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也叫唯物史观。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又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歪曲为经济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历史理论,它既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了这一崭新的历史观以后,它不断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内容上不断充实,形式上日臻完善,正在并且还将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伟大成果,为人类认识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科学领域。实现了整个社会历史观的变革,实现了哲学的变革,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奠定了历史理论基础。
2023-08-06 18:29:269

唯物史观三个基本原理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第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所谓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的制约社会其他矛盾及其运动的矛盾,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2023-08-06 18:30:221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什么?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理论,它认为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历史发展是由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决定的。这意味着,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关系是历史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不是意志、意识形态或宗教信仰。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关系是由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这些条件包括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这些条件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促进历史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还认为,历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是由人类社会不断地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和制度冲突的过程。这意味着,历史发展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由社会冲突和阶级斗争驱动的。总的来说,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基于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理论,它认为历史发展是由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关系决定的,并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望采纳,谢谢
2023-08-06 18:30:542

唯物史观的原理是什么?

唯物史观的原理: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旧的社会形态为新的更高形态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条件。搜狗百科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亦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与阶级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诉求是阶级冲突的主要着力点。马克思的历史观点交叉了社会学研究与历史研究,从阶级入手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中文名历史唯物主义外文名Historical Materialism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别称唯物史观提出者卡尔·马克思基本概念马克思与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套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即社会的系统与架构,与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决定社会意识(即伴随体系架构产生的意识,诉求,思想等等),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所有者与生产力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及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揭示的经济组织形式)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如果以阶级的观点看待社会组织,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不同阶层的人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可能会引发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历史唯物主义为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俄国哲学家列宁评价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修正为经济唯物论。历史观定义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虚的“自我意识”。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这仍然是用非历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对象。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观察人及其活动,能准确的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023-08-06 18:31:07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社会存在关系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阶级斗争和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3、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2023-08-06 18:31:15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5、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   6、人生价值两个方面辩证关系。   7、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8、人生价值的实现。
2023-08-06 18:31:211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三个基本原理2020-04-21 14:18:41文/张敏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第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所谓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的制约社会其他矛盾及其运动的矛盾,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下载本文猜你喜欢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019-05-09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019-08-10新高考改革学业水平测试难不难2020-05-09巴西以什么气候为主2020-05-09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2020-05-09金融学就业方向和前景2020-05-09台湾降水分布特点及原因2020-05-09长江和黄河发源地在什么地方2020-05-09台湾山脉属于什么走向2020-05-09日本地形以什么为主2020-05-09相关文章
2023-08-06 18:31:301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什么?

唯物史观的原理: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旧的社会形态为新的更高形态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条件。搜狗百科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亦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与阶级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诉求是阶级冲突的主要着力点。马克思的历史观点交叉了社会学研究与历史研究,从阶级入手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中文名历史唯物主义外文名Historical Materialism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别称唯物史观提出者卡尔·马克思基本概念马克思与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套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即社会的系统与架构,与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决定社会意识(即伴随体系架构产生的意识,诉求,思想等等),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所有者与生产力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及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揭示的经济组织形式)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如果以阶级的观点看待社会组织,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不同阶层的人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可能会引发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历史唯物主义为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俄国哲学家列宁评价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修正为经济唯物论。历史观定义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虚的“自我意识”。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这仍然是用非历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对象。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观察人及其活动,能准确的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023-08-06 18:31:511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哪些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3、人名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4、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扩展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特征如下:1、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观察人及其活动,能准确的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2、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历史唯物主义
2023-08-06 18:31:571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三,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实践的形式正如答案一所述,这里不作赘述.这三种形式的基础都建立在唯物主义这个大前提之上,而且首先肯定了人作为历史的决定力量的地位,同时坚持了唯物辩证法,因而符合上述三个形式的要求,这样他们之间的联系由逻辑变成了因果.这样这个复合命题在理论上成立了.至于他是否值得坚信则需保留意见.建议你看一些当代西方哲学家的作品,例如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海德格尔的<<林中路>>,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其中对辩证法的批判非常精辟.
2023-08-06 18:32:13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社会存在关系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阶级斗争和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3、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2023-08-06 18:32:191

唯物史观包括哪三大基本原理?

三个基本原理: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第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第一,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基础及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第二,所谓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的制约社会其他矛盾及其运动的矛盾,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扩展资料: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套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即社会的系统与架构,与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决定社会意识(即伴随体系架构产生的意识,诉求,思想等等),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所有者与生产力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及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揭示的经济组织形式)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如果以阶级的观点看待社会组织,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不同阶层的人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可能会引发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参考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百度百科
2023-08-06 18:32:431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基本的观点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2、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与两条客观规律。3、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4、价值与价值观,人生的价值。
2023-08-06 18:32:563

历史唯物主义的八大原理是什么?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矛盾和基本规律3.社会发展力趋势4.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5.如何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6.价值的创造与实现7.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8.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2023-08-06 18:33:031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然后因为物质和金钱一样,不是万能的,没有了是万万不能的。
2023-08-06 18:3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