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kbok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篇文言文的出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是孟子。
译文:
舜从田间被举荐出来,傅说在筑城的奴隶中被提拔出来,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商人中被提拔上来,管仲从监狱中被提拔上来,孙叔敖从海边隐居的地方被提拔上来,百里奚在市场上被提拔上来。所以说,上天要让某个人担当重任,一定会使他的心志忍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肌肤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能如意,借此使他们心里常常保持警惕,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坚强,增加他们所欠缺的本领。
人经常会犯错误,多犯几次错误才能谨慎。一个人只有内心被困扰,思虑堵塞,才能奋发、有作为。脸上表现出抑郁的神色,发出忧叹的声音,然后才明白过来。在国中没有懂法度并执法的大臣和足为辅弼国君的贤士,在国外又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常常灭亡。这样以后就能知道忧思祸患使人成长、使人振作和勤奋,因而得生;安逸享乐使人怠惰,导致人死亡和国家、事业的衰败。
注释:
舜: 古代圣君,原耕于历山,后被尧起用,继承尧的君主位。
发: 指被起用,发迹。
畎亩之中: 田间、田地。畎,田间的水沟。
傅说: 殷朝武丁时代的宰相,原为泥水匠,后被殷王武丁起用。
举: 被举用,被提拔。
版筑: 筑墙时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其坚实。版,筑土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木槌。
胶鬲: 原来贩卖鱼和盐,曾被周文王举荐给商纣王,后来又辅佐周武王。
管夷吾: 即管仲,本是辅佐公子纠的臣子,后来公子纠在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的斗争中失败,管仲成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让狱官放了他,并任用他为相国。
举于士: 从狱官手里释放并举用。士,狱官。
孙叔敖: 春秋时楚国人,曾隐居海滨,后被楚庄王举以为相(令尹),楚国因此富强。
百里奚: 春秋时虞国大夫,晋国灭亡虞国,被晋军俘虏,作为陪嫁奴送至秦国,后逃之宛(楚邑),被楚人捉去放牛,秦穆公知其贤,把他赎买到秦,举以为相。
举于市:指从奴隶市场中被举用。
故: 所以。
任: 责任,担子,使命。
是: 代词,这,这些。
也: 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必: 一定。
苦: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
心志: 意志。
劳: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饿: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体肤: 肌肤。
空乏其身: 使他身受贫穷之苦。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使……资财缺乏”的意思。
行拂乱其所为: 指做事不能如意。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乱:扰乱。
所以动心忍性: 借此使他们心里常常保持警惕,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坚强。所以,以此,用它来。动心,使心惊动,使内心警惕。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性,使其性格坚强。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强。
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他们所欠缺的本领。曾,同“增”,增加。益,与曾同义。
人恒过: 人经常会有过错。恒,经常,常常。过,过错、过失。
衡于虑: 思虑堵塞。衡,通“横”,不顺。
作: 奋起,指有作为。
征于色: 脸上表现出抑郁的神色。征,察验,表现。色,脸色。
发于声: 发出忧叹的声音。发,表露。声,指忧叹之声。
而后喻: 然后才明白过来。喻,明白,醒悟。
入: 在国内。
法家拂士: 掌握法度、辅佐君主的大臣。法家,懂法度并执法的大臣。拂士,足以辅佐国君的贤士。拂:通“弼”,辅弼,匡正过失。
出: 在外面,指对外。
敌国: 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
亡: 灭亡。
生于忧患: 有作为的生存产生于忧患。意思是,忧患使人振作、勤奋,因而得生。
死于安乐: 安乐使人怠惰,导致人死亡和国家、事业的衰败。
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就要奋发图强;一个人若安逸享乐,没有克服困难、摆脱困境的能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就消沉绝望,就如同立于坍墙之下,随时有生命危险。因此,孟子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在提醒人们,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方可长盛不衰;若安于现状,“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醒来再琢磨”,就有可能终身忧愁、困顿一生。
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所作议论文。这篇文章通过舜、傅说等古代圣贤在困境中振作精神、奋发努力而终于大有所为的事实,说明一个人想要完成自己的天赋使命,必须经历种种挫折和考验,进而分析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亦是如此,最后推出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此文语言流畅,运用类推的逻辑方法说明深刻道理,全文逻辑层次清晰,论证严密,文章紧凑,神完气足。
- 九万里风9
-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拓展资料:
译文: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篇短文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采用举例和正反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
- Ntou123
-
出自《孟子·告子下》当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全文翻译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翻译为: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这句话出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是: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扩展资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创作背景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2023-08-06 14:31:50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什么意思?
出 处: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原 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所谓动心,是使内心受到震动,忍性,是使意志坚强,忍通“韧”,有使坚韧的意思。“动心忍性”,比喻历经困苦而磨炼身心,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2023-08-06 14:32:062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何注解。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这里的苦、劳、饿、空、拂乱都是使用法。2023-08-06 14:32:162
所以动心忍性什么意思?
动心忍性或许是修行养性2023-08-06 14:32:326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何注解.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出自先秦·《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句的意思是: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这篇文章通过舜、傅说等古代圣贤在困境中振作精神、奋发努力而终于大有所为的事实,说明一个人想要完成自己的天赋使命,必须经历种种挫折和考验,进而分析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亦是如此,最后推出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语言流畅,运用类推的逻辑方法说明深刻道理,全文逻辑层次清晰,论证严密,文章紧凑,神完气足。2023-08-06 14:32:56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什么意思?
出自《孟子 告子下》原文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 这里的苦、劳、饿、空、拂乱都是使用法。2023-08-06 14:33:062
孟子说的,所以动心忍性是什么意思?
u3002u30022023-08-06 14:33:151
谁能翻译一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如何操作呢?2023-08-06 14:33:224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翻译。
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2023-08-06 14:33:472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意思
动心忍性,汉语成语,拼音为dòngxīnrěnxìng,意思是比喻历经困苦而磨炼身心,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下》。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23-08-06 14:33:55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译文是?
《孟子 告子下》原文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此句的译文是: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全句的意...2023-08-06 14:34:381
所以动心忍性的动什么意思
题库内容:动心 :使内心惊动;忍性:使性格 坚韧 。指不顾外界 阻力 , 坚持 下去。 成语出处: 《孟子·告子下》:“所以 动心忍性 ,曾(增)益其所不能。” 成语例句: 古之贤哲,孰不病贫?苦其心志,空乏其身, 动心忍性 ,方为志人。 繁体写法: 动心忍性 注音: ㄉㄨㄙˋ ㄒㄧㄣ ㄖㄣˇ ㄒㄧㄥˋ 动心忍性的近义词: 坚持不懈 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2023-08-06 14:34:441
所以动心忍性是哪首古文里的?
《孟子 告子下》原文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023-08-06 14:35:07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以动心忍性"的 所以 的意思,谢
" 所以动心忍性 " 中的 “ 所以 ”可译为:以此的意思 所,名词,……的方法; 以,介词,用;动,动词,使动用法2023-08-06 14:35:13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译文是?
《孟子 告子下》原文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此句的译文是: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全句的意思是: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炼他的心志,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2023-08-06 14:35:221
翻译: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u30022023-08-06 14:35:328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中的忍字是通假字吗
是通韧2023-08-06 14:35:564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起所不能。益是什么意思?
原句应该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全句翻译: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这里的"曾益"通假为“增益”,益 在这里做助词,表示越来越多增益:增加的越来越多2023-08-06 14:36:141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通假字
曾是通假字。曾,通“增”。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注释:①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②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③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④曾益:增加。曾,通“增”。⑤能:才干。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2023-08-06 14:36:23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什么意思?
出自《孟子 告子下》原文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 这里的苦、劳、饿、空、拂乱都是使用法。2023-08-06 14:36:331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前面一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023-08-06 14:36:44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以此来使他心理受振动、性格变坚韧,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2023-08-06 14:36:595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
全文翻译: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场所被选拔用为大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2023-08-06 14:37:191
所以动心忍性中动与忍是什么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中动与忍是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波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2023-08-06 14:37:533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言文
《孟子 告子下》原文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2023-08-06 14:38:131
所以动心忍性的下一句是什么?
所以动心忍性下一句:曾益其所不能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 《孟子》[全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23-08-06 14:38:221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意思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意思是: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2023-08-06 14:38:292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什么意思?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思是,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2023-08-06 14:38:421
所以动心忍性中的所以什么意思?
就是对前面的话的总结和对前面话就是对前面的话的总结和对前面画的因果关系的说法呀,因为有一些事情要我们即使动心了也要忍住,所以我们要做这些事情。2023-08-06 14:38:50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所以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所有的意思,这个没有了解过,不太清楚,要不你自己去搜索一下关于这方面的解释和内容2023-08-06 14:38:586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求解释)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翻译: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2023-08-06 14:39:141
“空伐其身,行浮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义兮所不能”
gmlg2023-08-06 14:39:213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什么意思
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原本不具备的才干2023-08-06 14:39:314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无所不能。的意思
应该来自诸葛亮的出师表吧,原句是:所以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后句的意思是:震动,刺激他的心智,发掘潜能来增强和弥补他的不足2023-08-06 14:39:41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翻译
文章的名字,帮你查一下2023-08-06 14:40:037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什么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翻译为: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这句话出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是: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扩展资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孟子在这篇不到二百字的短章中,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2023-08-06 14:40:25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翻译
这样便可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2023-08-06 14:40:429
所以动心忍性
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波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所,名词,……的方法;以,介词,用;动,动词,使动用法。2023-08-06 14:41:14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意思是什么?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意思是:这样便可以使他的心意改变,来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所不能做的才能。1、这句话出自:孟子及其弟子所写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赏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的立意非常的高,与众不同,见解也与常人不同,道把其他人多没有发现的都讲了出来,而且论证十分的清晰明确,逻辑十分的严谨,有着很强的说服力。这篇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一层层的深入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的气势,孟子在这篇文章中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人生哲学。2023-08-06 14:41:211
所以动心忍性是什么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释义: 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2023-08-06 14:41:292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翻译所以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中“所以”的意思是:用来、通过……的途径来。这句话出自《孟子》,意思是:用来让他的内心受到动荡,让他性情变得坚韧,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2023-08-06 14:41:361
所以动心忍性的所以是什么意思?
动心忍性,汉语成语,拼音为dòngxīnrěnxìng,意思是比喻历经困苦而磨炼身心,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下》。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23-08-06 14:41:45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什么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翻译为: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这句话出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是: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扩展资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创作背景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2023-08-06 14:42:011
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的意思
用.的方法,语出《孟子 告子下》原文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出来就是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2023-08-06 14:42:292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什么意思
意思是:目的就是要用上述这些艰难困苦来触动其人之心灵,坚韧其人之性格。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白话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磨练其人心志,以饥饿和困乏考验其人身形,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目的就是要用上述这些艰难困苦来触动其人之心灵,坚韧其人之性格,增加其人原本没有的能力。2023-08-06 14:42:36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意思
题库内容:动心忍性的解释《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赵岐 注:“所以惊动其心,坚忍其性,使 不违 仁。”后多指不顾外界 阻力 , 坚持 下去。 清 何焯 《义门读 书记 · 四书 ·中庸》:“即如处患难,便该要动心忍性。” 茅盾 《 追求 》二:“ 为什 么遇到自身上的小小阻碍就不能动心忍性?” 词语分解 动心的解释 指 思想 情感 发生变化;意志动摇详细解释谓思想、感情引起波动。《孟子·公孙丑上》:“我四十不 动心 。”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赏厚可令廉士动心,罚重可令凶人丧魄。”《红楼梦》第九三回:“就有什么 忍性的解释 .坚忍其性;使其性坚忍。《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赵岐 注:“所以动惊其心,坚忍其性,使不违仁。”. 克制 性情 。《庄子·列御寇》:“忍性以视民,而 不知 不信。”《后汉书·董卓传》2023-08-06 14:42:43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译文是?
《孟子 告子下》原文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此句的译文是: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全句的意...2023-08-06 14:42:49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什么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翻译为: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这句话出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是: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扩展资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孟子在这篇不到二百字的短章中,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2023-08-06 14:42:56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以动心忍性"的 所以 的意思,谢
" 所以动心忍性 " 中的 “ 所以 ”可译为:以此的意思 所,名词,……的方法; 以,介词,用;动,动词,使动用法2023-08-06 14:43:081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应该怎么理解
解释: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出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2023-08-06 14:43:183